首页 优秀范文 创业项目策划书

创业项目策划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28 00:37: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创业项目策划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创业项目策划书

第1篇

其次,创业计划书还能帮助把计划中的风险企业推销给风险投资家,公司创业计划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筹集资金。因此,创业计划书必须要说明:

创办企业的目的——为什么要冒风险,花精力、时间、资源、资金去创办风险企业?

创办企业所需多少资金?为什么要这么多的钱?为什么投资人值得为此注入资金?对已建的风险企业来说,创业计划书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定下比较具体的方向和重点,从而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激励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企业的出资者以及供应商、销售商等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说服出资者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

正是基于上述理由,创业计划书将是创业者所写的商业文件中最主要的一个。那么,如何制订创业计划书呢?

一、怎样写好创业计划书

那些既不能给投资者以充分的信息也不能使投资者激动起来的创业计划书,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被扔进垃圾箱里。为了确保创业计划书能“击中目标”,创业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产品

在创业计划书中,应提供所有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细节,包括企业所实施的所有调查。这些问题包括:产品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它的独特性怎样?企业分销产品的方法是什么?谁会使用企业的产品,为什么?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售价是多少?企业发展新的现代化产品的计划是什么?把出资者拉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来,这样出资者就会和创业者一样对产品有兴趣。在创业计划书中,企业家应尽量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每件事——商品及其属性的定义对企业家来说是非常明确的,但其他人却不一定清楚它们的含义。制订创业计划书的目的不仅是要出资者相信企业的产品会在世界上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要使他们相信企业有证明它的论据。创业计划书对产品的阐述,要让出资者感到:“噢,这种产品是多么美妙、多么令人鼓舞啊!”

2.敢于竞争

在创业计划书中,创业者应细致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都是谁?他们的产品是如何工作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本企业的产品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竞争对手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是什么?要明确每个竞争者的销售额,毛利润、收入以及市场份额,然后再讨论本企业相对于每个竞争者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要向投资者展示,顾客偏爱本企业的原因是: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好,送货迅速,定位适中,价格合适等等,创业计划书要使它的读者相信,本企业不仅是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将来还会是确定行业标准的领先者。在创业计划书中,企业家还应阐明竞争者给本企业带来的风险以及本企业所采取的对策。

3.了解市场

创业计划书要给投资者提供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要细致分析经济、地理、职业以及心理等因素对消费者选择购买本企业产品这一行为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创业计划书中还应包括一个主要的营销计划,计划中应列出本企业打算开展广告、促销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的地区,明确每一项活动的预算和收益。创业计划书中还应简述一下企业的销售战略:企业是使用外面的销售代表还是使用内部职员?企业是使用转卖商、分销商还是特许商?企业将提供何种类型的销售培训?此外,创业计划书还应特别关注一下销售中的细节问题。

4.表明行动的方针

第2篇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

第一部分 策划书摘要

说明:策划书摘要应该尽量控制在2页纸内完成。 创业策划书摘要应该涵盖该策划书的所有要点,浓缩所有精华,并要求简洁、可信、一目了然。

第二部分 产品/服务

产品/服务描述(这里主要介绍拟投资的产品/服务的背景、目前所处发展阶段、与同行业其它企业同类产品/服务的比较,本企业产品/服务的新颖性、先进性和独特性,如拥有的专门技术、版权、配方、品牌、销售网络、许可证、专营权、特许权经营等。)

企业现有的和正在申请的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等): 专利申请情况: 产品商标注册情况: 企业是否已签署了有关专利权及其它知识产权转让或授权许可的协议?如果有,请说明(并附主要条款): 目标市场:这里对产品面向的用户种类要进行详细说明。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更新换代周期的确定要有资料来源。

产品标准:详细列明产品执行的标准。 详细描述本企业产品/服务的竞争优势(包括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 产品的售后服务网络和用户技术支持:

第三部分 行业及市场情况

1、行业情况(行业发展历史及趋势,哪些行业的变化对产品利润、利润率影响较大,进入该行业的技术壁垒、贸易壁垒、政策限制等,行业市场前景分析与预测): (1)列表说明过去3年或5年各年全行业销售总额:必须注明资料来源。 (2)列表说明未来3年或5年各年全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必须注明资料来源。

2、目标市场情况 (1)图表说明目标市场容量的发展趋势 (2)本企业与目标市场内五个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主要描述在主要销售市场中的竞争对手。(可以列表说明) 竞争对手 市场份额 竞争优势 竞争劣势 本企业 (3)市场销售有无行业管制,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分析

第四部分 组织与管理

1、 企业基本情况: 拟定的企业名称预期成立时间、预期注册资本 其中:现金出资额及占股份的比例 无形资产出资额及占股份比例 预期注册地点

2、企业主要股东情况:列表说明股东的名称及其出资情况。 股东名称 出资额 股份比例 出资形式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甲方 乙方 丙方 丁方

3、企业内部部门设置情况:以图形来表示本企业的组织结构,并说明每个部门的责权利、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4、企业员工的招聘与培训

5、董事会成员名单: 序号、职务、姓名、学历或职称、联系电话等 (1)董事长相关信息 (2)总经理相关信息 (3)技术开发负责人相关信息 (4)市场营销负责人相关信息(5)财务负责人相关信息 (6)其他对企业发展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信息(可增加附页)

第五部分 营销策略

1、产品销售成本的构成及销售价格制订的依据: 如果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竞争优势,请说明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成本相同但销售价格低、成本低形成销售优势、以及产品性能、品牌、销售渠道优于竞争对手产品,等等):

2、在建立销售网络、销售渠道、设立商、分销商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3、在广告促销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4、在产品销售价格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5、在建立良好销售队伍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6、产品售后服务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7、其它方面的策略与实施:

8、对销售队伍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机制:

第六部分 产品制造

1、产品生产制造方式(企业自建厂生产产品,还是委托生产,或其它方式,请说明原因): 企业自建厂,购买厂房还是租用厂房,厂房面积是多少,生产面积是多少,厂房地点在哪里,交通、运输、通讯是否方便: 现有生产设备情况(专用设备还是通用设备,先进程度如何,价值是多少,是否投保,最大生产能力是多少,能否满足产品销售增长的要求,如果需要增加设备,采购计划、采购周期及安装调试周期): 请说明,如果设备操作需要特殊技能的员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简述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工艺流程: 如何保证主要原材料、元器件、配件以及关键零部件等生产必须品的进货渠道的稳定性、可靠性、质量及进货周期,列出3家主要供应商名单及联系电话: 主要供应商1 主要供应商2 主要供应商

3 正常生产状态下,成品率、返修率、废品率控制在怎样的范围内,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关键质量检测设备、产品成本和生产成本如何控制,有怎样的具体措施:

4、产品批量销售价格的制订,产品毛利润率是多少?纯利润率是多少?

第七部分 融资说明

1、为保证项目实施,需要的资金是 万元,需投资方投入 万元,对外借贷 万元。如果有对外借贷,担保措施是什么?

2、请说明投入资金的用途和使用计划

: 3、拟向外来投资方出让多少权益?计算依据是什么?

4、预计未来3年或5年平均每年净资产收益率是少?

5、外来投资方可享有哪些监督和管理权力?

6、如果企业没有实现项目发展计划,企业与管理层向投资方承担哪些责任?

7、外来投资方以何种方式收回投资,具体方式和执行时间:

8、在与企业业务有关的税种和税率方面,企业享受哪些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及未来可能的情况(如:市场准入、减免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9、需要对外来投资方说明的其它情况:

第八部分 财务计划

1、产品形成规模销售时,毛利润率为 %,纯利润率为 %

2、请提供:未来3-5年的项目盈亏平衡表、项目资产负债表、项目损益表、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销售计划表、项目产品成本表; 注:每一项财务数据要有依据,要进行财务数据说明。

第九部分 风险评估与防范

请说细说明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控制、防范手段(包括可能的政策风险、加入WTO的风险、技术开发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市场开拓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对企业关键人员依赖的风险等。每项要单独叙述控制和防范手段)

第十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

详细列明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注明起止时间)

第3篇

分析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竞赛与安阳师范学院市场营销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并以分销渠道管理课程为例,论述了“百元创业”学科竞赛推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总结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教学;营销策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83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理论知识的训练都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是提高管理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的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环节薄弱,导致了“专业无用论”现象。大学生学科竞赛突破了以往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以竞赛的方式激发大学生实践创新。因此,以大学生学科竞赛为抓手探讨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1市场营销学科竞赛及实践教学发展现状

1.1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竞赛概括

合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竞赛主要分为五类:第一是综合类,如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强调综合素养;第二是仿真类,如海峡两岸市场营销模拟大赛,针对营销活动流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类是实践类,如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综合性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第四类是专业类,如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侧重营销专业的技能点;第五类是竞技类,如我校有市场营销协会,举办过“商务谈判大赛”、“百元创业”等赛事。这些技能性竞赛形式灵活,由校园内学生社团开展,弥补前四类全国性的赛事时间约束。

1.2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情况

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一直以来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工作,近几年举行的“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大赛”更是引起各学院领导重视。教师们从实践形式、实践手段、实践内容等方面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收效显著。市场营销专业这种管理类学科实践教学难度较大,不但需要走出校园,更需要协调校外相关企业,存在学生难以管理、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地方高校专业上可利用资源有限、专业师资不足、课程设置落后、实习机会少、教育经费紧张等,需要教学管理者与教师主动寻求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之路。

2基于市场营销专业竞赛的课堂实践教学设计

安阳师范学院市场营销协会举办的“百元创业”活动,开展时间为每年下学期9-12月份,属于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春学期)的校赛环节。该比赛要求参赛团队用每位参赛人员的100元初始资金进行进货、销售,可循环往复,最终以各团队人均销售额作为比赛的评判标准。大学三年级《分销渠道管理》课程也在秋学期开课,该比赛设计的进销货过程与本课程契合度较高,因此笔者创新性地结合“百元创业”进行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

2.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1)实践教学目标。该课程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与必要的渠道实践运作能力。主要包括渠道战略、设计渠道、中间商管理、渠道销售、渠道激励等能力。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重难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多就职于中小企业,故课程实践重点是中间商管理,增强学生市场开拓能力。而实践难点则是渠道设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学生视野及接触面较窄的情况下,理解会出现困难。

(3)实践教学方法。课程实践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课程实践按比赛要求进行分组,讨论设计“百元创业”策划书,教师从中间商选择、渠道设计技巧、渠道激励、渠道销售等方面对各组策划书进行全面指导。此部分工作更多要在室内教室完成;然后,走出课堂真枪实做,以“百元”为启动资金,通过经营管理达到盈利目的。

(4)实践教学步骤与课时分配。本课程实践课时共计18学时。实践教学步骤高度匹配于比赛程序,教学方法中试图将公司化工作流程引入,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表1所示。

(5)课程考核方式。与比赛只考核销售额不同,本课程实践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一是策划书,二是销售额,具体为:策划书占考核成绩的40%,销售额占60%。原则上要求所有学生参加比赛。

2.2实践教学指导设计

(1)分组与选题指导。《分销渠道管理》课程授课班级是2013级市场营销班,班级共25人。分组提倡自由组合,原则上每组人数不得少于2人。每小组即为一个团队,各组分别推选组长,即渠道经理。此次该班分了8个组,各团队讨论创业项目方向。期间,指导老师与各团队就创业项目方向讨论交流。

(2)策划书指导。策划书是后续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各组应从产品、顾客、经销商、电商、市场需求、竞争分析、销售策略等方面完成策划书内容。然后以PPT的形式汇报,通过指导教师和班级同学的讨论交流后,进行策划书的修改和调整,从而保证各组策划书具有可行性、可盈利性。

(3)进货管理指导。在项目策划书的基础上,每个小组实际进货过程,此过程直接影响整个活动的开展。指导老师要从进货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上进行跟踪指导,包括准备进货订单计划,整理进货清单、签订协议发及对合同进行跟踪等内容,还包括怎样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管理。

(4)销货管理指导。各小组进货之后,应积极开展销售,具体包括:确定好产品针对的具体客户群体(年龄、职业、性别、收入等等);确定适合的销售区域(比如对哪些区域比较熟悉);建立好销售的渠道(如是网络推广还是电话销售还是陌生拜访等);做好竞争对手分析;策划营销方案;做一份售后维护的等级表。期间指导老师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确保销货过程的顺利开展。

(5)经验交流与分享。“百元创业”比赛结束,全班8个小组均实现盈利,其中最多人均盈利为510元。同学们收获的不仅是比赛的成功,更是《分销渠道管理》课程的实践成果。班级内部还进行了“销售达人”、“创新达人”、“最佳合作”等个人单项奖,同学们在一起交流心得,分享体会,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剖析问题,力争将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整合。

3基于市场营销专业竞赛的实践教学总结

3.1突破实践教学形式

目前,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制定的实践教学计划,多以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的形式展开,出现部分专业课程实践内容和专业结合不够密切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思路是在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活动内容上尽可能围绕着专业课程开展竞赛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实践环境中锻炼,巩固理论教学成果。

3.2转化师生角色

专业竞赛融入实践教学课堂,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转变指导思想和指导策略,强调学生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教学过程。竞赛课堂变成实践舞台,任凭学生去表演,教师成为实践课堂上的幕后工作者。教师跟踪协调整个竞赛过程,力争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产生个性化的表现,使实践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3.3以市场考核为导向

以“百元创业”竞赛为平台,项目式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就是市场检验,直接将高校课堂与市场接轨,符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的特点。实践教学关键点就是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而学科竞赛直接面向市场的检验,让学生直接面对消费者与供应商,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践。

3.4培养团队精神

目前的市场营销相关学科竞赛,往往涉及到知识、技能的多维度考核,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借助团队协作的力量。“百元创业”竞赛中,需要各组发挥团队精神,共同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因素等。此次实践教学“真枪实干”,学生计划项目策划书、进货、销货及完成售后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团队精神意识的培养是其他课堂所不能替代的,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应多动动脑,应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从细微处着手,在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等方面做努力。

3.5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教育部曾多次发文强调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利用市场营销专业竞赛手段,能使学生立身于真实的商业环境,自觉认识到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百元创业”竞赛中,有小组利用各App推广优惠赚取差价的,也有小组采用微信营销进行平安果销售的,可见各组同学创意无限。参与此类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认识,能够调动了实践积极性。

4总结

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学校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开放式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在以“百元创业”为抓手实施《分销渠道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总结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竞赛在实践教学中所关注的问题,为运用市场营销专业竞赛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提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陕西省教育厅的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看出:一是工学、理学、农学类毕业生普遍受用人单位青睐。交通运输、公共管理与服务、农林牧渔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1%以上;二是综合类本科院校和市属高职院校就业率较低,财经商贸、公安与司法就业较难,收入相对较低。一般层次的财会类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导致出现财会岗位一职难求的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欧亚学院按照确立了以“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工作。基于此现状,西安欧亚学院提倡搭建通过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将教育技术与创业教学内容完美融合,依托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彻底转变传统理论教学,通过IT技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由“经验教学”转为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并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建立财务管理专业财务决策分析技能培养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打造贴近实际企业真实财务工作场景的实验环境,实现专业实验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创业思维相结合。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心为载体,探索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协同培养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二、基于财务决策导向,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体系

(一)构建“素质+机会”的双维度创新创业体系本体系是依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两个纬度进行设置的,即素质纬度与机会纬度。课程体系中横坐标采用精益创业方法,将创业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感知创业、创业者与创业团队认知、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机会开发、创业机会利用。课程体系中纵坐标是围绕阶段课程培养目标展开的分层次培养,包括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思维三个层次。对于创业知识层,涵盖感知创业意义、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财务指标分析等多个内容;对于创业技能,创业团队组建、创业项目分析、市场调研、策划书撰写等内容;创新思维包括创业方法、决策设计、融资路演等。培养创业思维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创业思维,正确看待风险、积极主动、从问题中看到机会、对环境的变化保持敏感等。

(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中心建设——引进财务决策平台财务决策平台依托国家提倡创新创业的这种变革方向,培养学生通过企业财务主管的视角去运营一家企业,并进行财务、税务、资金等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强调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与管理学、市场营销、金融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融合,互相依托。财务决策平台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寓教于乐,以模拟企业运营的模式、游戏式启发式、开放式、协作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师生平等参与交流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了教改的精髓。该平台涵盖了学生创业仿真实训内容,通过信息化技术与手段模拟创业项目筹备过程,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的效果。

(三)师资培养——培养创新创业中的“引导师”通过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建立双创引导师研修认证服务体系,建设双创教学方法和双创教学资源库。双创引导师培养将从创新创业引导师的核心能力模型入手,培养教师具备基于信息化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能力,面向成果的项目管理能力。

(四)仿真实训——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后,需要通过校内财务决策平台仿真实训的过程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这就是“训”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财务决策实训课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实训内容激发学习创业意识,了解创业过程,掌握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的效果。仿真实训将提供标准化教学资源,采用模块化的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训,满足差异化需求。比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因已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决策能力,我们将使用“学校自主理论课(平台内含理论知识)+网中网企业经验+实验+测评”授课模块;对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我们将采用“理论知识+实验+测评”授课模块。通过仿真实训课程,最终形成的实训成果完全符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所需要的项目路演PPT、项目策划书、路演视频文档等,并可以完成资源的生成、上传、导出等。

(五)教学方法——引入PBL教学法在实施PBL教学法中,教师是倡导者、设计者和具体执行者,学生的主动性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和发展。因此,在基于财务决策分析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中,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中对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准备、调控课程教学的能力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PBL教学法是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牵涉到理性探索、企业认知策略等。一般会采用如下工具。

(六)财务决策大赛+双创大赛——形成“以赛促教,赛教结合”教学模式财务决策大赛是财会专业学科综合性极强的一项重要竞赛,意在考察参赛选手从CFO的角度综合运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税法、市场营销等理论知识的能力。其特色在于每个环节都体现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企业信誉、机会成本,充分体现财务决策的重要地位;该大赛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是目前国内院校参赛人数最多的创新创业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在参加大赛时,一是“保量”,增加比赛项目数量;二是“保质”,提高参赛项目质量。并将两类大赛比赛内容与日常授课紧密结合,最终实现“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路“

第5篇

1.1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课程的设置与效果的调研

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分为职业规划与管理营销两类,课程有:创新与创业管理,大学生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企业管理概论,市场营销等。对于提高大创业兴趣,获得创业认识,掌握营销管理的知识有着积极地作用。这些课程有以下特点:

(1)课程形式上,采取教师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汇报结合,有的课程会将观看主题纪录片,参观企业作为教学补充。

(2)教师大都是研究生毕业后大学任教,多属于理论研究者而非创业实践者,可能在创业教育的实践问题上针对不足。

(3)学生反响上,和国外强调创业教育的,积极互动的课堂形式,创业达人的生动的案例分析等有一定的差距。

1.2校园创业大赛和创业学生社动调研结果

“挑战杯”为代表的创业类校园大赛的出现,已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过策划书撰写,PPT演讲,模拟对抗,评委打分,网络投票的综合,可以较为全面的体现创业团队与项目策划的总体水平。但是许多项目缺乏实践检验,大学生对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融资等实际经营的多方面缺乏准确判断,部分创业项目,仅停留预想阶段并未投入运行。同时挑战杯提供的支持名额有限,不易完全覆盖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大学生创业的社团活动的调研中,发现在大学学生创业社团蓬勃发展,创业协会获得学生的关注与青睐。此类协会,积极宣传大学生创业,吸引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协会活动中,并且筹备组织各类创业相关活动,如就业创业论坛,学子名企行,创业文化角,成功学大课堂。协会多次邀请了企业老总,创业精英现场交流。在实践方面,协会多家知名企业取得联系,为会员提供企业实习服务。

1.3大学生创业的有利扶持政策调研结果

政府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涵盖政策照顾,资金补助、项目帮扶、免费创业培训、审批优化等多个方面。旨在充分帮助和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创业,在税收减免、低息贷款等各层次给予政策倾斜。但是由于缺乏具体操作细则与情况说明,使得执行部门在落实大学生创业各项政策中遇到困难而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在调研工作中,发现大多数创业者对政府,学校的创业优惠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政策的具体内容,条件等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时反应在申请优惠政策时,有手续复杂,审批难等困扰,政策面有诸多限制,不能灵活放宽。创业公司的注册复杂,须借助专业机构完成,无形中增加了创业成本。

1.4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创业环境的调研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部分主动型创业者,较早树立了创业决心,选择了自主创业。他在大学起就积累相关知识,作好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项目并筹措资金,寻找同学支持,了解创业政策等。此类大学生创业一般具有专业性特色,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定竞争力。但是大学生创业面临一定的困难大学生由于资金,管理,技术等限制,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明确的企业发展规划,容易陷入到严峻的竞争压力中而困难重。大学生创业呈现以下特点:创业意愿低,生存型创业,创业失败率高,行业科技含量低,创业经验不足,不能处理好“创业”与“学业”关系。

2意见与建议

2.1政府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

(1)拓宽融资渠道,简化贷款手续,降低申请门槛。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时期往往缺乏一定的资金储备。这就需要政府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支持。政府应简化办事流程,创业项目可凭权威机构的有效证明到对口的金融机构申请创业扶持贷款;鼓励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创业公司面向市场融资,合法吸纳资金。

(2)形成支持创业的氛围,加强政府服务意识。政府在面对创业者办理各类手续的申请时,需要给予细心热情地服务与帮助。对于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大学生创业者要给予有针对的指导意见,保护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政府和高校通力合作,积极构建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良氛围。

(3)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提供社会舆论导向。通过多方位广泛的宣传,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政策内容。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力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网络咨询。同时提醒创业者有关风险,避免创业者盲目乐观与急功近利的心态,消除大学生创业理想主义的误区,避免大学生盲目地投身创业实践;也不夸大大学生创业失败风险,从而让创业失败学生消极悲观,失去信心;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宣传,会挫伤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而放弃创业意愿。

2.2学校要加强创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创业意识需要从小培养,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应开始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我国的创业教育高校可从课程授课、开展实践、评估辅导三个阶段进行创业教育:首先,高等院校应该开发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并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授课。主要针对近几年大学生创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发一套专业的创业课程。邀请企业家和创业者传授创业经验,分享创业过程,与学生形成有效互动,以亲身经历解决大学创业者困惑。其次,高等院校要积极组织创业大赛和创业实践,提供成功创业平台。通过创业计划大赛业实践,在校园中形成创业氛围,也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业能力。同时帮助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实。最后,学校应加强与政府企业合作,通过全程辅导和政府、企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相关难题,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2.3大学生要提高自身创业素质

(1)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必要条件。创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协调、积极进取,以便更有效地发挥才能。客观看待成功与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有利于创业的成功。

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 项目运营; 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ki.sxsx.2016.03.017

传统意义上,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细胞,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就业机会的重要提供者,因而,企业是与自然人(包括家庭承包经营)相对应的一种商业化运营实体。法律层面,从事财富创造和经营的实体包括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和非法人实体(包括自然人、家庭承包经营、合伙以及未注册成立公司的企业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它们尽管存在着法律性质、经营模式、风险责任等差异,但认识层面,“依附于已有的企业实体”不再是从事生产经营的唯一模式,特别是“互联网+”所带来的经营模式的深刻变革,使商业运营不再完全受制于特定的时空,而是为原子化的自然人个体释放出更广阔、更灵活的商业运营空间。这种转型,辐射于高等教育领域,也解构和建构着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培养以及大学生成才的新思维,突出体现为:高校在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创新等功能的同时,其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持续增强,而大学生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或单纯的受教育者,而且是直接参与知识创新和财富创造的有生力量,“就业”也不再是广大毕业生的唯一出路,相反,多元就业观念日益被接受,大学生“创业”后劲十足,创业项目的商业模拟训练、小规模实践和实体运营成为在校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部分。这种趋势,得益于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带来的时代机遇,同时,大学生创业训练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建立、发展和形成一套成熟的培育机制,便于尽早地发掘苗子、挖掘潜力,为有志从事创业的学子提供完善而有力的支持。

一、大学生创业的发展现状透视

“创业是指创业主体整合创业团队、筹备创业所需资源、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中识别并把握创业机会,通过创建新的商业运营模式为客户提品和服务,创造新组织或开展新业务的价值创造过程。”[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加快了创新创业的步伐,政府与高校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予以高度重视,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力地营造了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社会氛围,也调动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初步形成了政府、高校、大学生“三位一体”、纵向联动的立体化创业格局。

(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大力支持

政府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引导者和政策支持者。2015年5月1日,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重点强调“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完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基金滚动使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2]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文件,比如《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启发、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业准入门槛、创业场所、资金扶持、融资担保、税收减免、公共服务等作出了较全面的规定;再如,保定市启动“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各类创业孵化园将达到60家”,“ 将新增创业担保贷款2.78亿元”,“ 创业培训将实现8.35万人”,“将扶助4.2万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2.5万人”,等等。[3]总体而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主要体现为政策支持与优惠服务,包括:一是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科技园、孵化器,评选创业示范园,组织举办创业论坛等活动,持续地打造创业平台、宣传政策、交流经验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二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项财政资金、政府贴息贷款、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资金扶持;三是工商、税务、人社、户籍等部门联动,为大学生创业的证照办理、税收征收与减免、档案保管、落户等提供便利服务;四是对大学生注册成立的创业实体,提供税收减免、政府采购招标、科技成果转化等的优先优惠政策和奖励。这些措施,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便利的政策环境。

(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直接推动者。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成立大学生创业平台,通过课程培训、项目指导、项目孵化、实体运营等,将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孵化注册为公司实体,实行商业化运营。比如,华北电力大学坚持“学科支撑、创新引领、创业驱动、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涵盖项目凝练、孕育、孵化和转化等,构建了“创新为基、创业为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实践指导主要体现为:一是开展课程培训和创业实践教育,开设了通识性知识、专业技能、管理知识和创业实践等课程,夯实大学生创业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二是采取项目制,建立由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以及院系等共同组成的创业教育与项目凝练机制,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等各部门根据其职能征集和各类创业项目选题(指南),吸纳大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以项目为依托,进行创新创业的策划、调研、筹备、试运行和实体运营;三是对入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予以资金支持,通过大学生创业经费拨款、专项基金、社会投资、校友投资等多元渠道筹措创业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经济保障;四是配备由企业导师和校内专家共同组成的高规格导师,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五是以国际、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项目竞赛为抓手,鼓励、扶持和指导大学生创业项目积极参与各类竞赛,以此为契机,支持大学生申请专利、撰写调研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等,形成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成果,推动项目质量提升;六是组织大学生参与各类项目推介会和路演,将具有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项目推向市场,吸纳企业家和投资者对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洽谈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商业化运营提供市场化的指导和投资支持,实现项目成果的市场转化。

(三)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

大学生是创业教育的接受者和基本主体,“大学生创业是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干自己从来没有干过的事业,自主生产、经营和管理。”[4]大一适应期,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专业教师利用班会、经验交流会等,对大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未来发展目标(就业、考研、出国、创业等)作为目标教育的重要部分,经过大一学年的调适期,一般而言,自大二以来,大部分学生已确立了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主动地关注创新创业竞赛、创业项目征集等信息,一些同学也较早地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总体认知与参与状况可归纳为:一是充分地认识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的良好机遇,主动关注与之相关的信息,创新创业热情较高;二是以专业知识的提升与应用为基础,以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竞赛为依托,主动联系导师,自愿组队,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并涌现出国际国家级精品项目和优秀成果;三是大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类平台和机会,扎实进行技术研发和商业路演,经学校的精心培育,将成熟的项目推向市场,孵化为公司实体,实行商业化运营。由此可见,大学生不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且是知识创新和成果创造的重要参与者;不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受众,而且是创新创业的实践主体;“大学生开办公司”不再是“神话”、“传说”或“另类”现象,而是在国家鼓励和支持下的“新常态”。

二、大学生创业项目商业化运营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尽管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饱满,但目前发展尚不成熟,特别是离商业化运营存在较大差距,亟待进一步解决。

(一)观念滞后:学习与商业化创业不兼容

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应当“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宜过多地从事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活动,特别将从事商业活动视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造成这种认识误区的原因在于:首先,中国古代文化中将“商”作为一种“低贱”的职业,与正统观点中“学而优则仕”无法媲美,尽管现代社会并不排斥商业,但人们的思想观念远远没有转变到“学而优则商”上来,何况大学被誉为“象牙塔”,大学生应当“术业有专攻”,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人”;其次,很多人也片面地将“创业”理解为“销售”,认为推销产品是一件毫无技术含量的事情,大学生不应将美好青春浪费在推销产品上,而且家长含辛茹苦将孩子抚养成人,孩子也经奋力拼搏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进入大学后就应珍惜光阴,延续长期以来养成的学习习惯,不应参与“商业”类的“邪门歪道”,甚至一些家长对于孩子毕业后从事销售业务,也感觉到“很无颜面”,孩子考上大学时的自豪感蜕变为“脸上无光”;最后,高等教育是专业性教育,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从未接触到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大学阶段主要是学习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不能“没学会走,就想学着飞”,担心大学生在不具备专业基础的情况下“创业”,不仅耽误专业知识学习,而且无专业基础也就不具备充分的创业能力,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纯属虚度光阴,荒废青春年华。基于这些认识误区,目前尚未完善形成“大众创业”的社会氛围,相当部分人对大学生创业抱着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

(二)定位不明:大学生创业何去何从

就“大学生创业”自身而言,尽管一些地方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文件和政策,但大学生创业的定位仍不明晰,除了少数项目经过精心培育推向市场孵化为公司实体外,作为创业主体,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临近毕业时也很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跟踪和对创业者的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很多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具有功利性,主要目的在于为保研、评优、出国等增加“资本”;同时,各类官方或重量级的比赛项目对于大学生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参赛获奖所得到的心理优越感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这就导致大学生创业不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除了少数大学生创业者将“创业”作为毕业后持之以恒的“事业”外,大部分大学生只是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创业项目中,他们不具备以合伙人的身份进行创业的责任感,项目进展也参差不齐,很多项目无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且拥有互联网优势的大学生群体,实际执行或参与创业的人数屈指可数,绝大多数毕业生未将自主创业作为其未来职业的首选”,[5]无论是项目负责人还是主要参与者,临近毕业时也往往是“两手准备”,将主要精力投向求职、保研等,如果这些创业项目无法通过恰当的机制吸纳“后继者”,就很可能随着原始创业者“各奔前程”而告终。

(三)资金匮乏:创业运营经费受限

近年来,政府、高校、社会各界纷纷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但对于创业项目而言,资金匮乏仍是制约创业项目发展的突出因素。很多高校对于初次入选的创业项目,资助额为1000元至3000元,主要用于购买必要的器材设备以及前期的调研论证,这对于具体项目的运营而言可谓捉襟见肘。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只能将精力和眼光局限于“大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比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撰写项目企划、在实验室进行简单的数据试验、撰写分析报告、进行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等,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市场调研、商业化经营和市场额分析等,只能主要在校园内从事创业活动;另一方面,“从家庭来看,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难以提供创业资金,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又不一定有创业意愿,创业资金与创业意愿的不匹配造成创业活动难以展开”,[6]受制于资金,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培育和成长可以用“异常艰辛”来形容,很多项目的市场前景很好,但大学生自身无法整合社会资源,不能以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为基础形成规模,在未孵化成公司实体之前也很难吸纳社会资金的注入,而大学生自身并无经济来源,除了极少数大学生受到家长的经济支持外,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毕业时无法将创业项目推向市场,这就导致创业项目的短期化、阶段化甚至被市场边缘化,无法真正地作为市场主体,通过商业化运营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创业的可持续性。

(四)技术主导:市场对接不到位

思想观念、创业定位、资金受限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创业的一般模式是“走技术路线”,即在校大学生主要运用专业知识从事技术研发与创新,但与诸如“基于网络领域的技术型创业模式”[7]的差距较大。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一是经过前期调研分析,撰写商业策划书、实证调研报告、对策建议或者发表学术论文,形成文本成果;二是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形成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成果;三是对上述文本成果或知识产权成果进行市场推广,实现成果的市场转化;四是以技术成果为基础,筹措资金,组建团队,成立实体,实行商业化运营。目前,绝大部分创业项目停留在前三类,也就是技术创新位于主导地位,包括知识产权成果的市场转化在内,这些项目距离商业化的“创业”还很遥远。此外,技术研发的周期一般较长,研发成功率也非定数,在短短四年内(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大二和大三两年)实现从“技术”到“创业”的跨越也非易事。“创业”是一种商业化的市场行为,技术主导下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直接参与市场运作的机会很少,很难通过市场经营为创业提供较为持久的流动资金,这就导致创业项目主要只能在校园的封闭空间内向技术纵深方向发展。

三、大学生创业项目商业化运营的培育机制

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校园,其年龄、知识、性格、阅历等自身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创业与成熟企业的市场经营存在显著差别,这是大学生创业不容忽视的客观现象。因此,不能苛求大学生创业项目完善达到商业化运营的成熟水平,但作为未来的市场经营主体,大学生创业项目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应当着眼于“商业化运营”,将着力点放在“培育”上,通过建立科学的培育机制,将创业项目推向市场,并使之尽快地适应市场,在竞争中体现相对优势,从而走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道路。

(一)加强“创新+创业”的层级化教育

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转变需要较长时期的宣传引导,“由于大学生校内创业实践的蓬勃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创新’向‘创新创业’并重的转型期,‘创新驱动型’创业模式较为普遍,实质上秉承的是‘创新―创业’的发展路线”,[8]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应当立足于“互联网+”时代,加强“创新+创业”的层级化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商业思维,将其长期被压抑的经济意识释放出来,形成对“创业”的立体化认识,从“创新”升华为“创业”,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业”的大潮中,将“创业”作为“事业”去做。这种理念的转变,主要寄寓高校的常态化教育,特别是经济常识和法律知识教育,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自然人的大学生,不仅参与生产和消费环节,而且也是流通环节的“微主体”,无论是在已有企业中从事生产或流通(经营)业务还是自主创业,均属于商事行为,应具备法律风险意识和经济意识;而“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不再是传统的资本密集型或劳动力密集型,而是高智力主导下的创意或服务制胜,“小而精、求品味、重品质、个性化定制”成为现代消费的一大趋势,“谁运营了创意,谁就抢占了先机”,当代大学生应充分发挥“创新”优势,将创新成果及时地投向市场,运用商业思维去经营创新成果,实现“创新”与“创业”的对接。为此,专业课教学中,可加入适度的技术前沿教育,解析具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帮助大学生激发创新闪光点,捕捉商业化运营的可行性,作为创业项目的重要来源。

(二)探索创业项目与企业运营的实质对接

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与企业的密切联系,聘请著名企业家作为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导师,进行商业化运营的指导;鼓励或组织大学生深入企业实习或见习;毕业设计环节,吸纳企业导师进行毕业指导,等等。这些举措,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于大学生创业而言,一方面,企业导师的创业指导主要侧重于技术评估和商业化经营的一般模式,缺乏针对性,大学生也缺乏亲历体验;另一方面,大学生企业实习或见习,主要获得的是直观感受,而无法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的真实状态,导致“创业教育实施方式与社会实践脱节”,调研数据表明,“有48.9%的学生听过相关讲座,28.6%的学生参加过创业社团,有 21.7%的学生在校接受过创业课程教育,仅有 0.8%的学生参加过创业实践活动”。[9]这导致当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的个体化需要。为此,可探索建立创业项目与企业运营的实质对接机制,鼓励大学生利用暑假、寒假等,深入与创业项目最密切的企业,共同做项目,通过这类企业“以老带新”,从模拟实训迈向“借壳”运营,帮助大学生熟悉企业运营的具体流程、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真正地参与到企业运营中,然后进一步凝练项目方向,甚至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在创业项目与企业运营的实质对接和良性互动中,指导大学生创业者明确未来的商业化运营方向,比如加盟该企业、技术入股经营该企业或明确市场定位独立创业等,实现创业项目商业运营模式的多元化。

(三)推进创业项目过程管理的市场化

推进创业项目与企业运营的实质对接机制建构。由于企业与创业项目在业务、技术、市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同质性,这不仅便于企业对创业项目的市场化指导,而且一方面,企业可将创业项目作为自身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类似于在高校的一个实验基地),将自己所需进一步研发和论证的项目交由大学生创业者去做,企业对创业项目的事实予以市场化指导,促使项目目标最大限度地与市场需求相契合;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可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项目运营机会,与市场保持“零距离”接触,使项目成果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就项目管理而言,企业导师不再仅仅是项目指导者,或者受高校之邀为创业者做讲座等培训,而且对项目发展负有伦理责任,大学生创业项目作为企业核心业务在高校的一个分支,这能督促企业导师以企业家的责任感对待创业项目,避免大学生凭借“一腔热血”在茫茫市场中摸索。为此,对于高校和大学生创业者而言,重点在于凝练项目主题和寻找适合的企业,然后与企业建立实质性合作机制,创业项目孕育阶段,可将之定位为企业外驻高校的一个项目部或分公司,采取市场化的过程管理和运营,创业项目孵化成功后,根据合作协议,选择适合的商业运营模式,将之推向市场,实现创业项目的实体运营。

(四)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持的配套机制

大学生创业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对于创业者而言,首先应当牢固树立团队合作的理念,切实克服“单打独斗”或“一枝独秀”的思想,尽可能地向社会借力,寻求资源的最大限度整合。就支持机制而言,主要包括:一是高校内部、同一区域高校乃至行业或跨行业,逐渐建立不同层级的创业联盟,以项目制的形式灵活整合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最初可在高校内部深化创业俱乐部的运行模式,各个创业项目团队之间进行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共享互用。二是建立完备的治理结构,实行创业项目内部的准公司化运营,高年级创业者在离任之前,必须完成创业项目的新老交接,保证项目运营的可持续性。三是高校可探索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对于有志从事创业的大学生,经家长同意,办理无期限的休学手续,为其创业提供时间和精力保证;创业者复学修学分时,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按学分收费,只要达到课程合格要求就计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则授予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即授予相应的学位。四是资金支持方面,应当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基本目标在于纠正市场的外部性与不完全竞争性,促进大学生创业”,[10]因此,资金支持可实行阶段化管理,处于项目策划孕育期的经费,通过政府和高校予以资助;对于与企业建立实质对接的项目,可通过协议方式吸纳企业资金;对确有市场前景、具有继续支持价值但尚未寻求合适的企业支持的创业项目,高校可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予以支持,孵化为独立的公司实体运营后,高校转让股权撤出项目。

四、结论

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与企业的实质性合作与对接机制,是以商业化运营模式进行创业项目培育的可行路径。由此构建的基本框架是:大学生入学后,通过专业课老师和创业指导课程等,发掘创业苗子,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确立适切的项目主题;然后通过遴选机制,对于入选大学生创业平台的项目,高校予以前期的资金、培训等支持,同时引导大学生搜索与项目主题相关的企业,通过路演和洽谈,建立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项目的市场需求),通过创业项目进行企业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专项或综合性需求的实验或试点,进而争取企业资金的支持,并采取商业化运营;对于尚未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的创业项目,高校可通过创业平台,向校内课题组以及企业等进行推介或予以后续支持,促进创业项目不断走向成熟,最终达到孵化为商业化运营的实体。

参考文献:

[1]姚毓春,赵闯,张舒婷.大学生创业模式: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园创业企业的调朔治[J].青年研究,2014,(4).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1).

[3]金丽,刘继伟,杨鑫.我市“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启动[N].保定日报,2016-04-01(01).

[4]吴方鹏.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

[5]刘敏.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1).

[6]马亮,朱剑平,陈琦.大学生创业瓶颈及优化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

[7]孙建萍,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分析[J].对外经贸,2012,(1).

[8]陈焘,李柏红.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运营的法律解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6,(1).

第7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 A715 文献标识码: A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其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需要凝聚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扶持大学生创业,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困难现状

(一)学校教育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

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号)对创业教育的定位: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措施。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完全等于教学生如何创办企业,一部分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开公司、办企业的人才,片面的认识导致创业教育资源流向少数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条件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其目的应为培养具有现代“企业家”精神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受教育者不一定从事传统意义上的创业,但其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必定有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是教学模式和过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方法手段,在这过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新精神,提升创业技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动力

毕业生就业普遍倾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直以来,教育单方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缺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即使学生有了创业愿望,但缺少创业实践锻炼,对未来创业没有充分准备,经验不足,创业成功率极低。毕业生应不单单是求职者,也可能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学生创业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创业对就业的显著带动作用,创业突破了传统的“一人一岗”的就业模式,形成“一人带动一群岗位”的就业模式。当前,国家十分关注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但一些高校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政策。学校相关配套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对相关政策不了解,没有利用好国家的创业扶持平台和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欲望,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二是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三是在专业学科教育上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四是充为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学校、政府、企业力量的参与,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使学生有充足有创业锻炼机会,促使学生创业项目的落地。

(三)创业项目缺乏创业资金和创业实践平台的支持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创业的队伍中,他们期待有更好的平台促进工作开展,即获取实操经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需要在校期间对创业项目进行运营实践,至少需要模拟体验。据调查显示,一般情况下,由于大学生自身没有资金积累,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来自于家庭借款,国家有关于创业的资金扶持,但对实际创业者来讲,是远远不足于支持或操作起来困难,创业启动资金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大瓶颈。大学生创业者中61.63%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创业的最大障碍,接着是“经验不足”,比例远高于“缺乏好项目”、“没有好的团队”等其他选项。

二、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学科教学里面,同时根据各个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创新创业专门课程

对于教学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有内在的质量优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培养与现今社会相匹配的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分类教育,实现大众化教育下的精英教育;有利于专业学科本身发展;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独立学院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在专业学科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把教学资源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程设计上,采取创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把创业基础理论课程、创业实务类课程等,作为全校选修课,作为经管类学生的必修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课堂上,教师要成为教练,通过案例分析等,不断激发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培养创新型学生,必须要有创新型的教师团队,才能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要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实践平台的打造。课程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创业活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同时,邀请企业精英和成功创业校友来校讲授,以生动实在的案例指导学生,使学生的想法变为行动,使行动出成果,增强学生创业能力。例如:电子商务的课程教学当中融入网络创业。网络创业有门槛低,成本低,容易操作,风险小,时间灵活等特点,成为学生尝试创业的首选途径,很多学生网络创业热情高涨,但学生对网络创业认识有限,简单理解为开网店,原因是没有接受系统的运营管理课程教育。实际上,电子商务与网络创业结合,至少涉及到有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网络技术等学科,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二)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高校注重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而教育的灵魂是创新。创新创业实践注重提升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其培养模式可以通过竞赛活动来实现。创业竞赛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拓宽大学生的受教育面。通过组织实施各类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积极拓展了第二课堂的辐射面,推进了第一、第二课堂的联动,促使校园文化创业氛围的形成,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例如: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帮助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学生将专业学习与创业活动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举办企业精英进校园活动,创业指导专家对创业形势进行分析,调整创业者心态,更新创业观念,解决创业难题,增强创业者信心;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场地、信息获取、项目推广等服务;举办创业论坛,为创业学生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三)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旗舰平台作用

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保障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顺利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此,一是要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指导委员会和明确各成员的工作职责,整合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资源,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供咨询、服务和指导,为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引导,建设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和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和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提供平台;二是为项目配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组织项目团队成员开展学习、研讨与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做好保障条件与激励措施,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论坛或讲座、组织知识与技能竞赛活动、加强创新创业宣传等途径,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结项验收的项目负责人及参加者,给予创新性实践学分。

(四)通过基金运作机制,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启动资金的来源

一个良好的基金机制,给予创业学生资金上的扶助是非常有必要的。独立学院可以建立创业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大胆的迈开创业的第一步,激发处于萌芽状态的大学生创业市场。希望得到基金支持创业的学生可提交创业项目策划书,经评估认定后可得到一定数额的基金作为其创业启动资金。得到这笔基金支持的学生需签订一份协议,保证在创业项目盈利后依比例将一定额度的盈利金返回到基金库里,用于资助下一期的学生创业。建立资本市场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性互动机制,缓解大学生创业资金匮乏的问题。对已正在创业的学生,基金可以进一步帮助创业实践的学生扩大业务。对于在创业比赛中获胜的项目,基金促进项目的落地。基金本身采取资助-扶持-成功-回报-再资助的循环方式,是一个具有造血机能的可持续发展的资助型公益基金。

三、结论

通过分析,探索了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雏形。总的来说,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整合各方面资源,同时因时因地制宜,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保持动态的发展。独立学院灵活的机制,必然作为探路者,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学教育改革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 管恩帅,翟玉莹.浅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 金田,2011(11)

第8篇

孙丽金的创业计划详实完备,她整理的客户相关问题多达50多页,她选择的创业项目有着近8年的实践考量。作为农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孙丽金计划通过电子商务、开设实体专卖店等方式在全国销售平欧榛子,眼下困扰她的不是卖不动榛子,而是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由于平欧榛子质量比较高,往往榛子一结果,在本溪市内或通过展销会就销售一空。

孙丽金规划建立1.3万亩的榛子园,“有足够的产量后我才能开发电子商务或国外市场等其他销售渠道,目前平欧榛子市场供不应求,我希望未来能成为榛子领域的运营商。”

孙丽金的父亲是个务农能手,曾承包果园,建过花卉大棚,但后来创建的“花圃”一度陷入困境。而孙丽金一个偶然的发现,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结束中考的夏天,孙丽金到沈阳苏家屯的大舅家串门,发现有片大榛子园,这是经济林研究所一位专家搞的新品种试验田。那是孙丽金头次听说“中国平欧杂交大榛子”,也头回见到这么大个头的榛子,孙丽金像找到宝贝一样兴奋。她想,平时在山里采的野生榛子一斤还能卖到十几元,这么大的榛子价格是不是更高呢?要是能在大田里成活,家里就不会受穷了,爸爸也不用为地里的苗木卖不出去发愁了。

回到家,她把好消息告诉了父母,第二年春天,千棵大榛子苗栽进她家门前的5亩地里,几年间,通过不断扩大投入,孙丽金家的榛子种植渐成规模。

2007年,孙丽金到沈阳农业大学就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她做了大榛子推广网页,并收集与大榛子产品产业相关的信息,每年的农展会、农博会、林业会,孙丽金都会参加。展会里有专门展示特色农业项目的平台,一次展会上她打印了100张自家大榛子苗木、产果情况的宣传单,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陆续接到了一些咨询电话,从此她开始正式向外推广榛子树苗。此后,每次参加展会,她都带着一箱样品、一箱宣传资料前往。

2010年4月,沈阳农业大学举办第七届“挑战杯”创业大赛,孙丽金以“本溪县三阳大果榛子专业生产合作社”的创业计划参赛,将她的团队命名为“美梦成榛”,并获得冠军。

赛后,孙丽金立即着手成立合作社,把参赛时撰写的策划书变成现实。她找到平时一些要好的同学,邀请他们加入。当时,尽管大家认为这是个好项目,但是没人愿意参加。他们大多认为:“从农村考到城市里的大学,毕业后无论如何不能再回农村。”一个同学的一句话更是深深刺痛了孙丽金的心:“农民的素质太低,回去后你根本找不到适合自己素质层次的社交圈子,在城里过得再不好也比待在农村强。”

孙丽金利用暑假时间找到一批曾买过家里苗木并获益的老客户,和他们讲参加合作社的好处、发展的规划和前景。经过多方奔走,有5户农民愿意加入,再加上自己家,符合法律规定的成立合作社的最低户数。2011年1月22日,“本溪县三阳大果榛子专业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孙丽金任理事长。

她把自家成功试验的经验传授给社员,加上合作社的政策、成本、信息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优势,到了秋后社员每亩地赚的比其他大榛子种植户多得多,吸引了更多农户加入。榛子园需栽苗、施肥、除草、采收榛子、起苗捆苗,用工量很大,为当地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一个普通农妇干一夏天的活儿就可以赚1万多元,比其一年水田旱田的收成加起来都要多。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都回来了,他们都对孙丽金和她的项目心存感激。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野生山榛子学名平榛,味道好,但个头比较小,而欧榛主要分布于欧洲、美国等,就是市面上俗称的美国大榛子,但这种美国榛子味道一般,吃多了还容易头晕。“混血”平欧大榛子,以平榛为母本,以欧榛为父本,通过种间远缘杂交而选育出,产量高、果实大、味道香、抗寒性强。

孙丽金合作社的一个农户算了一笔账,平欧大榛子在结果之前,每亩地买苗需投入近1000元,40亩地是4万元,前4年,施肥人工维护等费用需近8万元,租地还需要一部分费用。第5年榛子结果时,40亩地能结两万斤榛子,按最低标准每斤20元左右售出,当年能收益40万元即可回本,此后每年都会收益至少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