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1 06:29: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子政务发展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同样也是这一天,国家工商总局实施的《企业登记程序规定》也在其第六条中做出了这样的规定:“申请企业登记,申请人或者其委托的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提交申请:(一)直接到企业登记场所;(二)邮寄、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通过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申请的,应当提供申请人或者其人的联络方式及通讯地址。对企业登记机关予以受理的申请,申请人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与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内容一致并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材料原件。”
还是在这一天,商务部实施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第四条规定:“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工作实行全国联网和属地化管理。备案登记机关必须具备办理备案登记所必需的固定的办公场所,管理、录入、技术支持、维护的专职人员以及连接商务部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网络系统(以下简称“备案登记网络”)的相关设备等条件;”第五条规定:“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程序如下:(一)领取《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对外贸易经营者可以通过商务部政府网站(http://)下载,或到所在地备案登记机关领取《登记表》(样式附后)。”
这些不同部门与电子政务有关的规定都选择7月1日这一天实施,是巧合吗?不,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在从不同的方向同时向我们走来,更加科学合理、更法制化、也更加人性化。
综观近一段时间来相关部门和省市有关电子政务的立法活动,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类似的信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和法制化的迅猛和密集程度可见一斑:2004年2月25日,深圳颁布《深圳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办法》;3月24日,上海《上海市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和登记办法》;4月16日,深圳修订了《深圳经济特区商事条例》,其中第三十九条规定:“商人可以采用电子帐簿,但在更换所使用的财务软件时不得破坏已经生成的数据”;5月12日,农业部提出《关于开展网上推介农产品工作的通知》;5月20日,国土资源部推出《关于切实加强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和行政为民的通知》;5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做出了《关于做好“网送税法”宣传工作的通知》;6月9日,北京市西城区颁布《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暂行规定》和《关于开通网上评议系统的通知》;6月2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启动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审查电子政务系统的通知》;6月26日,《天津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出台
那么,这些接二连三出台的关于电子政务的法规、规章或文件主要都包含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反映了我国电子政务及电子政务立法的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呢?
一、借助网络,加快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步伐,政府的公开透明性进一步增强,更便利于公民参政议政。
反映这一内容的相关法规主要包括《深圳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办法》,《关于做好“网送税法”宣传工作的通知》,北京市西城区《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暂行规定》和《关于开通网上评议系统的通知》,广州、商务部、深圳、上海、杭州、昆明、武汉、大同等地先后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无论是出于建设公正透明的服务型政府的目的还是依照WTO的相关原则,政府信息的公开、再公开显然是建设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并且也是电子政务得以充分发展的基础。而网络与政府信息公开、公民参政议政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将会在政府信息公开中扮演什么样的作用呢?
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电影、告示以及互联网等,只要可以起到将信息由一传送至多的作用,就可以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并且,不同的渠道的传播形式、范围、影响力和存在的时间等都是不同的。在这些各具特色的传播渠道中,互联网又有着其不同于其他传媒的独特一面。作为一种崭新的传媒形态,网络以其交互式、非中心性、跨地域、即时性和智能化独树一帜,并且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点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生产、生活和信息交流的要求而使其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具体在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网络的这些特点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它的交互式和智能化的特点,是其他传播方式难以具备和无法取代的。
首先,由于互联网的智能化,通过链接、搜索引擎等强大的检索和信息集成功能,可以更快速、有效、全面地获得某个或某类信息,所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就会便于广大公民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最大范围的信息获取,而这种获取往往不是某单个信息的截取,而是大量同类信息的同时获得,更有助于公民充分地行使知情权,有助于实现政府信息全面充分公开的目的,信息公开所带来的附加值也更高。
其次,由于互联网的智能化,通过数字签章、数据加密等功能,可以实现信息的定向传播,而这一点对于政府信息公开也有着现实的意义。因为可能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实现特定范围的公开,而互联网可以锁定特定类型受众或特定范围受众的功能这时就可以派上用场,也就是说,互联网的公开与保密的有机结合可以在某些情况下为实现某些政府信息的有条件的公开服务,简单地说,就是这样的公开是可控的。
第三,由于互联网的交互性,通过BBS等功能,可以在公开政府信息的同时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实现政府信息公开中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并且十分适合那些需要征求群众意见的政府信息的公开。而正是这样的交互性,可以很好地实现公民的参与和监督,更加进一步地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和依法行政。还有,通过互联网的特定功能,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对某条信息的点击次数的统计等功能,实现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科学化管理。
例如,北京市西城区颁布的《关于开通网上评议系统的通知》就是在区政府网站开通网上评议系统,对网上群众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监督。网上评议范围包括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网上评议系统栏目包括区长信箱、批评意见、政务信息公开申请、投诉举报、建议征集、办事监督、网上打分、热线电话八个栏目组成。而其中的网上打分就是由群众给被评议部门打分,评价政府的行为。
总之,由于具备交互性和智能化等特点,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工具确实有着其他媒体所不具备优势,而正是这些优势可以在政府信息公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得通过互联网实现的政府信息公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充分、更加有效。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在政府信息公开中所起的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为实现民主与法制化的现代社会作出独特的贡献。
二、通过网络和电子化形式实现的登记注册和联网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法律上的认可,并成为政府需提供的途径之一,为这些领域电子政务的开展扫清了道路。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随着几个法规或规章的竟相登台,我国企业登记、结婚登记和对外贸易经营者登记注册的信息化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很多领域,电子化的登记申请被视为合法,无论是从政府网站下载还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都被视为正当的形式,政府部门必须予以受理。登记、注册、备案、年鉴、审核等工作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是体现政府形象与效率的“窗口”,而这些环节电子化的实现无疑是这些领域发展电子政务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极大地方便了企业,有利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对接,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互动。
[关键词] 电子政务; 信息; 资源共享; 区域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0. 041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0- 0069- 03
我国学者对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比较具体,涉及管理、技术、法制、文献处理等多个领域,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很好,有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涉及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所得出的相关结论,所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解决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确实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研究主题及其发展趋势做出一些分析。
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研究主题分析
1.1 从电子政务的概念、定位、目标、运营理念、发展战略、实施策略、借鉴的经验等方面来进行的研究
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研究中心编著的《电子政务总体设计与技术实现》一书,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成果,从技术角度讲解电子政务及其实现的专著。本书详细地阐述了电子政务工程的先进解决方案、关键技术、技术难点和前瞻技术,其中“电子政务”的定义在学术界得到广泛认可。2007年,刘寅斌在其论文《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地方政府电子政务项目管理体系的研究》中从项目规划、项目立项、项目建设、项目验收、项目运维等方面,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项目管理体系加以分析和研究[1]。2007年,徐春艳《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对比研究》对比英、美、法、加拿大等国家政府网站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就,作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借鉴经验[2]。
1.2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进行研究
2007年,宁连举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博弈分析》中依托博弈论重点剖析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政府机构内部(Intra G-G)、有上下级关系的政府机构之间(Extra G-G)、平级政府机构之间(Extra G-G)的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探讨在“无形手”的控制下Intra G-G、Extra G-G(有上下级关系或平级)之间信息资源的流动的有效性,以及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最后根据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Intra G-G、Extra G-G(平级或有上下级关系)之间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一个基础、两大保障、三项举措”3个层次系统性改进方案[3]。2007年,罗卫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分析与设计》中结合我国目前有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初期实践,按平台项目建设的战略架构、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流程构建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4]。2010年,陈昊炜在其论文《省级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中构建省级电子政务专网网络结构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模型,重点研究省级政务专网两大平台建设和安全技术[5]。
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面研究主题分析
2.1 从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保障、解决方案角度来分析
2005年,钟瑛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运行瓶颈及其化解》中认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包含了信息、信息流动、相关的权力和利益等3个要素。分析三要素之间的价值平衡关系,对共享机制运行瓶颈进行深层的解读[6]。2006年,周伟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研究》中通过协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业、公众之间的分布分析,提出使信息资源布局应更加合理,才能提高用户信息满足度,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发挥效用最大[7]。2010年,赵凯微《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过程表现出的“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提出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统一的共享标准,建立绩效评估机制的观点[8]。
2.2 从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和机制的角度进行研究
2008年,董海欣在其论文《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中深入分析研究了政府信息资源生态环境、共享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区级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和解决方案[9]。2008年,赵劲松在其论文《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中从经济学和机制研究的角度来探讨信息资源共享的规律,分析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给出多项建议[10]。2009年,张珊在其论文《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研究》中对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政务模式、业务模式,对网站功能设计进行研究,提出移动电子政务的建设为补充的观点[11]。
2.3 从信息资源共享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2008年,熊先兰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市场机制运用与优化》中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市场机制运用与优化进行探讨,分析其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所具有的主要特性,以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率[12]。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高级顾问周宏仁博士每年都会在《网络与信息》杂志上发表《电子政务全球透视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报告。分析电子政务的形成与发展,从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跨度这两个视角来进行研究。用普遍联系和全面性方法论,将电子政务发展与整个社会系统相关联,预测电子政务演化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
>> 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研究 基于电子政务视域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的探讨 论电子政务对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影响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构建服务型政府 推进电子政务 构建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 服务型政府渐行渐近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 关于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构建探究 电子政务促进服务型政府构建 青岛电子政务打造服务型政府 国外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及经验总结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导向的电子政务研究 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服务型政府理念下的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环境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问题与对策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 促进奎屯市服务型政府的打造 浅析服务型政府导向下的电子政务体系 我国服务型政府视域下的电子政务建设 服务型政府导向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述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Shareef M A, Kumar V, Kumar U, et al. E-government adoption model (GAM): differing service maturity level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1, 28(1): 17-35.
[5] Hsieh P H, Huang C S, Yen D C. Assessing Web services of emerging economies in an eastern country: Taiwan’s e-government[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3, 30(3): 267-276.
[6] Huang Z, Benyoucef M. Usability and credibility of e-government websites[J].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14, 31(4): 584-595.
[7] DeLone W, McLean E. 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a ten-year updat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19(4): 9-30.
[8] KUNSTELJ M, VINTAR M. Evaluating the progress of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a critical analysis[J]. Information polity, 2004, 9(3): 131-148.
[9] JANSEN A. Assessing e-government progress: why and what?[ED/OB]. [2016-09-11]. https:///publication/228618143_Assessing_E-government_progress-why_and_what.
[10] Accenture. E-government leadership: engaging the customer[R/OL]. [2016-09-11]. http://umic.pt/images/stories/publicacoes/eGovernment%20Leadership%20Engaging%20the%20Customer.pdf.
[11] ALANEZI M A, KAMIL A, BASRI S. A proposed instrument dimensions for measuring e-government service qua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 and e- serv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3(4): 1-18.
[12] KIM G, SHIN B, GROVER V. Investigating two contradictory views of formative measurement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J]. MIS quarterly, 2010, 34(2): 345-365.
[13] 成福, 唐钧.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式研究[J]. 电子政务, 2005(24): 38-44.
[14] 石会昌, 万道濮, 王彦慧.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 电子政务, 2008(10): 14-23.
[15] 马静, 徐晓林, 陈涛.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基于服务型政府的视角[J]. 河南社会科学, 2012(2): 70-74.
[16] 闫培宁. 基于AHP与过程结果模型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绩效实证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 2012(4):104-108.
[17] 李纯青, 孙瑛, 郭承运. E-服务质量决定因素与测量模型研究[J]. 运筹与管理, 2004(3): 132-136.
[18] 熊曙初, 罗毅辉. 零售企业公开信息对顾客感知-满意-忠诚关系的影响[J]. 中国软科学, 2008(6): 99-108.
作者贡献说明:
熊曙初:提出研究思路与方法,设计研究方案,采集与处理数据,检验与分析模型,撰写与审核修订论文;
罗毅辉:参与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型检验与分析和论文修改。
Study on the Impact Paths of the Effect for E-govern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ance
Xiong Shuchu Luo Yihui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College,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410205
关键词:电子政务、问题、思考
电子政务发展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巨大潜力的释放,应该引起电子政务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
一是,电子政务的管理机制、组织化和投资机制问题。电子政务的推进需要人、财、物,更需要有一个架构良好、权责分明、上下互动的组织机制来做保障。
二是,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问题。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或多或少的投资。据有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每年的投资额高达数百亿。但是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等并没有清晰的答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还未建立科学、规范和实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三是,电子政务能力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系统的建设,而且是与系统应用相关的各种要素的有效配合。能力建设,特别是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意识、技能和态度等的培养,关系着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关乎着电子政务的成败。
四是,用户培养问题。过去我们对用户的关注比较少,因为主要在“打基础、上项目”阶段。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由建设期在向应用期过渡,我们应该向应用要效益。电子政务的用户不仅包括广大的公众、企业组织,也包含政府公务员,这些群体是电子政务的大“市场”。从供需角度来看,公众(和企业)就是政府大“市场”的客户,客户就是上帝,公众就是中心。
五是,均衡发展问题。政府是一个整体,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期,电子政务建设在各个部门和地区并未起头并进,而是有先有后,有弱有强,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形成了政府内部显著的数字鸿沟。
六是,外包、IT产业与信息化带动问题。根据统计,2006年中国市场的运维外包规模达到59.24亿元,同比增长22.3%。在中国,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催生了中国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的崛起和发展。电子政务采用外包的方式,寻求策略性外包,寻求成本与人才的优势,使政府本身可以专注于核心工作,提高工作的附加值和成长弹性。
>> 我国政务微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务微博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政务公开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我国政务微博的运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政务微博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 我国政务微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论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的发展现状及完善对策 我国政策性股权基金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微信营销发展现状及对策 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及困境应对 中国政务微博运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微博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政务微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政务微博中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访问日期2014.7.8
②董立人,郭林涛.提高政务微信质量,提升应急管理水平[J]决策探索2013(8):34-35
③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1
④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1
⑤朱友红. 刍议政务微信的功能与定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3(9)43-44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全民移动互联时代来临.访问日期2014.7.8
[2]董立人,郭林涛.提高政务微信质量,提升应急管理水平[J]决策探索2013(8):34-35
[3][4]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1
论文关键词:电子政务 韩国 信息安全管理 政府网站 信息化建设 网络结构 责任界定 政府监管
“电子政务”源于ElectronicGovernment,是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行政、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功能,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它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其核心本质就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政府部门之间的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办公环境,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政府信息和电子化服务。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正处于从技术应用向管理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之中。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起步较晚,发展得还不充分。因而,可以借鉴韩国的发展经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一、韩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经验
美国布朗大学的最新《全球电子政务》年度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全球各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韩国电子政务服务水平全球第一。报告还指出,韩国政府网站组织非常出色,网站上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服务。韩国政府门户多达500多个可在线执行的服务。其它各部门网站也有大量在线服务。
韩国电子政府网站还具有很高水平的个性化功能,让用户管理自己的网上活动。此外,大部分站点提供PDF或无线接人,几乎所有站点都允许访问者订阅E—mail通知。韩国政府网站与用户的互动特色也非常显著。每个政府站点都在显著位置包含访客留言或论坛。韩国在电子政务项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得益于政府上层对电子政务的支持,对电子政务规划清晰的责任界定和世界上最发达的通信网络结构。
1.韩国电子政务的高度发展得益于韩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从1987年开始,韩国政府开始进公务员业务计算机化的试点,同时大力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扶持IT产业。到1996年,已在行政、金融、不动产管理、国民信息管理等业务实现了电算化和自动化管理。此后,韩国政府开始制定标准化格式,着手统一全国的各项电子行政系统。2001年,成立了专门的电子政务特别委员会(SCEG),并投人2903亿韩元用于连接公共数据库和简化电子政务系统,提高其效率。韩国总统金大中发表关于建设基于知识的信息社会的韩国国家发展远景报告,与此同时,韩国成立由著名专家和政府高级首脑组成的电子政务专门委员会,指导和规划韩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其具体内容包括:(1)创建世界领先的政府服务体系。为实现“任何公民在任何地点通过单击鼠标即可获得满意的政府服务”的建设目标,韩国政府通过构建“唯一视窗电子政府”服务平台,为公民在线提交政府服务申请文件、查询政府信息服务提供了有效、简易的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服务质量和公民的满意度。民众可以选择电子方式获取政府的各类文件,同时,在“唯一视窗电子政府”服务平台上,政府和各公共服务机构通过网络系统共享各类相关重要信息,大大减少了冗余的行政流程。(2)构造面向市场和企业的政府,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韩国政府将采购系统和绝大部分的针对企业的服务功能集成到“唯一视窗电子政府”服务平台。一方面积极推动政府服务的透明化,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政府服务;另一方面也全面推进政府公共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与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环境的融合,为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3)建设更加高效、透明、民主的政府韩国认为政府透明与民主的基础在于政府各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为公众提供实时、高效的政务服务并且公民能够通过电子政务系统与政府实现有效的双向沟通。为此,韩国各政府机构的财务管理、雇员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和其他主要内部服务系统均必须迁移到统一的网络系统中,从减少内部的重复工作人手,适时地推进电子审批和电子文档工程实现政府无纸化办公和政府流程的改造与提升。
2.韩国对电子政务规划清晰的责任界定,法制较为完备
如保障电子交易活动的《电子商务基本法、》和(电子商务消费者保护条例》,规范政府采购的(敛府合同法》、《关于特定采购的(政府合同法)的特殊实施细贝、儆府投资机关法》等都已实施韩国在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的时候,首先在其原有的较为成熟的公共采购法律及电子商务法律的基础上,为信息化政务创建了更加完善的立法保障。一些细致的有针对性的立法与完善的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为保障交易过程中信息的完整性,规定所有的采购必须在网上公布其招标信息,以方便所有的竞标者公平竞争,防止腐败。再如为减少信息的误传或泛滥,规定只有电子采购系统的招标公告才是合法有效的。
3.韩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通信网络结构
包括:(1)国家财政信息系统为国家财政预算、财政分配、财务结算提供新的工作平台,使得相关财务信息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实现共享。(2)国家教育信息系统,将韩国1000多所中小学16个州(省)的政府教育部门、韩国教育部整合在一个统一的网络系统中。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均可共享全国的教育资源,同时促使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变得更有效率,教育工作者的文书工作量也大大下降,重复劳动大为减少。同时,国家教育信息系统也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和终身教育机会。(3)地方政府网络系统,在韩国232个地方政府之间实现包括居民注册、交通工具登记、家庭注册等信息在内的完全共享,从根本上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4)包括雇佣、提升、赔偿、培训、社会福利在内的完整、规范、透明、公正、高效的政府公务人员管理系统。
韩国自1997年开始组建“国家综合电子采购系统”,到2001年基本完成,联合国将该系统评为“模范电子采购系统”。到现在为止,韩国已建成统一的具有庞大及兼容性良好的数据库的高效政务信息系统及优秀的政府门户网站,囊括了韩国公民最常用的70%的政府服务功能,并在社会及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5年1—9月期间,电子招标项目达到l0万个,采购合同金额170亿美元,电子订货额44亿美元,签订电子合同23000多份。其中99%实行了电子支付,支付时间从财政经济部收到清款单到办理支付手续只需4小时,每年节约采购资金28亿美元左右。服务对象以公众为主,企业次之。服务内容主要有网上办理申请居民身份证等393种行政手续,通过邮件接受批复。办理申请所需费用可用电子货币支付。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国各级部门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例如档案管理、文件处理等。80年代末,全国各地政府机构已建立起各种纵向或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
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的实施为以后电子政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国家各种“金字”工程起到了推动作用。1999年1月拉开了1999“政府上网年”的序幕。2002年,中央颁发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l7号文件,各级政府纷纷展开电子政务建设。部委、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达到了93.4%、90.3%、93.1%和69.3%。从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有提高,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初步形成。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发展态势很不相称。141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不仅面临全球电子政务建设共性的困难,还存在由本国国情引发的问题。政府网站的作用发挥还明显不够,如一些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全面,百姓与政府之间的网上沟通还不顺利。特别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如面临着严峻的“数字鸿沟”问题、对电子政务的理念认知不足、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建设风险较大、管理体制不顺、责任所有权不明、运用程度较低、整合力度不足、缺乏全面的法律保障以及准备度指数较低等等。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
1.设定具体目标,实施政府监管
中央已经明确指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要坚持先监管,后服务的原则。但是,对于不同的政府和部门而言,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条件和需求,以应用为导向确立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现阶段,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重点无一例外强调的都是服务。但是在我国,首先是政府内部事务处理尚未网络化,难以支持网络化服务。其次是网络普及率仍很低,还不到5%,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甚至70%以上。最后,我国信息化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电子政务的重点应该首先是加强政府有效监管能力,其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然后是积极开展服务。对于地方政府,特别是最接近居民大众的基层组织,应更多地强调开展服务。对于一些监管职能不多,而服务功能更多的部门,可以从政府外网建设人手,以此形成对内部系统的强烈需求,带动内部办公和业务网的建设。政府今后的工作是以市民为中心,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百姓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
2.投入一定成本,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国家信息化办公室已做出明确规定:由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国家PKI协调管理委员会,指导电子政务PKI信任体系——国家电子政务根CA和桥CA建设。所以,各级地方和部门应在国家根CA的体系下,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有序开展这项建设。解决电子政务中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技术方面,电子政务的安全支撑体系由从网络系统层到应用层的多项安全要素构成。其中较为重要的模块有:位于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的信道加密及管理模块、网络防火墙、访问、攻击检测等模块、数字证书应用管理系统、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应用支撑平台,系统监控、日志分析、系统管理模块和Web监控、在线保护模块。在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安全评估、安全政策、安全标准、安全审计等四个环节来加以规范化并进而实现有效的管理。
[论文摘要]电子治理是现代治理理论的一个新领域。政府电子治理作为一种治理理念,主要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政府管理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其基本目标是实现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作为未来政府管理的基础平台,必然会对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电子政务推进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是提升我国政府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电子治理的内涵和意义
1.电子治理的概念厘清
电子治理(e—governance)与电子政府(e—government)内涵不同。电子政府强调的是应用电子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主要目标是提高办事效率,不突出体制和机制的变化。而电子治理是强调以人为中心、公民广泛参与、行政公开透明、政府与公民互动、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等,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新的治理模式。电子治理的发展将改变行政组织结构、行政方式和行政程序。行政组织将由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科层制,逐步发展为透明的网络状结构,能及时为公民全面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电子治理与电子政务在对象、范围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如果说电子政务是主要集中于政府、政府管理和政府服务范围内的虚拟政府形式及其活动的话,那么,电子治理就是更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社会群体相互间关系领域的虚拟政治一社会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方式了,这种结构在不同的情况、条件和应用中,会呈现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价值和功能。电子治理涉及到公众如何影响政府、立法机关以及公共管理过程的一系列活动。而电子治理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的运作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电子治理的本质是对政务流程的再造,即选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它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同时,实施电子治理也是通过创新的管理手段引起的管理方式的变革来改变久已习惯的政府管理环境,以引导我们逐步走向一个全新的政府管理境界。
2.发展电子治理的意义
(1)实施电子政务战略是“执政为民、勤政为民、廉政为民”的需要。电子政府是新事物、新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业务流程,重构一个电子化的政府是先进生产力应用于现代政府的体现;通过实施电子政府战略推动中国五千年文明融入全球化浪潮是弘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体现;通过电子政府实现执政为民、勤政为民、廉政为民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行电子政务”的战略方针,以建设电子政府带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2)实施电子政务战略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发展电子政务不是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简单推广和应用,不能简单地将现有政务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它本质上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创新和改革。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在党政分开和政企分开的框架下,建设现代政府体制,通过电子政府的建设,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提高政府的监管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政府信息和决策的透明度,最终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3)实施电子政务战略是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的需要。经过近30年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我国政府部门建立了大量的网络系统、业务系统、数据库等,但这些系统绝大多数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网络利用率低,数据共享率低,已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国家电子政府建设规划统一指导下,在建立统一标准和统一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已有网络资源、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电子治理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推动作用
(一)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应具有的特征:(1)公民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而不用耗费太多精力;(2)公民在某一政府机关办事,不需太多花费时间而可以得到答案或办事结果;公民应获得政府机关全程服务;(3)公民无需进入政府机关,即可得到各种服务等。未来政府服务将朝“单一窗口”、“跨机关”、“24小时”、“自助式”服务的方向发展。而电子政府的发展,为转变政府管理观念、建立服务型政府提供了全新的途径。电子政府要求政府创新其服务的方式,使政府服务更为快捷、更为方便、更为畅通、更为直接、更为公平,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在电子政府时代,政府管理的各项公共服务通过网络进行,人们只要打开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种类和服务方式;在网上,可以了解政府及各部门的组成、职责、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地点等基本情况;可以阅览政府许可的各种电子公文和电子资料库;可以查阅各种电子法规和电子新闻;进行税务处理、福利支付、电子邮件、电子保健、户籍管理、政府采购和招标;随时了解政府对某项管理或服务的计划及其实施的进展情况;可以参加各式各样的讨论,各专门网站可以满足你的特殊需要;了解政府掌握的宏观经济数据、专家分析和经济预测等信息;可以询问天气预报、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列车和飞机的时刻表等生活问题;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网络得到免费的咨询和服务。总之,人们在网络上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社会信息、生活信息、服务信息,可以缩小地域差别、城乡差别。电子政府的特质就在于它是服务型政府,其实质目的是服务公众,方便公众。l3电子政府的创建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
目前,美国的政府网站,在首页头版位置设有网上服务栏目,用于为民众提供各种信息查询、申请、交费、注册、申请许可等服务。例如,洛杉矶市政府将地理信息系统用于为市民提供环境信息查询,市民只需键人自己的基廷地址,即可在地图上清楚地了解到周围政府部门、医院、学校等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各种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由于这些栏目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将分属政府各部门的业务集中在一起,并于相应的网上支付系统配套使用,因而具有了“单一窗口”、“一站式”、“24小时”、“自助式”等特点,体现了电子政府的发展方向,极大地方便了民众办事。
(二)有利于扩大公民民主参与
治理的实质就是政府、企业、私人、第三部门及其他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与传统的电子政府从属于政务系统,政务系统则从属于政治系统。电子政府处于民主发展潮流和公共行政走向的背景下,它们相互联系。当代世界民主发展的走向,一方面表现为民主的全球化扩张民主参与在信息时代获取了新的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突破了地域制约的瓶颈,提供了便捷和廉价的工具。传统治理模式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公共权力资源配置的单极化和公共权力运用的单向性。缺乏政府与社会和公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而当今政府治理的目标是要达到善治,善治就是国家权力回归社会。善治的过程就是还政于民的过程。信息技术更强调新型政府与公民的合作关系。公民在政治参与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价值取向,从而影响政府政治决策和行为的活动。首先,电子政府为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政府掌握着最大量的公共信息资源,处于绝对强势地位。传统政府的运作和决策过程很大程度上对普通公民保密,进行“暗箱操作”,这源于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网络的建立大大推动了信息的产生、提供、获取和处理的能力和速度。同时也减少了信息的失真性。从而可以使公众随时掌握政府信息,有利于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判断非理性行为。其次,电子政府技术为公民公共参与提供了便捷渠道。传统的公共参与方式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往往制约了公民的参与积极性,而通过政府上网尤其是电子社区的建立,使得政府与公民之间通过各种电子渠道和网络平台连接起来,极大地方便了公民对政府决策过程的参与。同时,这种互动性的网络技术增强了公共参与的实效性。
三、电子治理视角下政府管理创新的途径
实现电子治理过程中政府管理创新的方向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网络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信息网络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智能化、联结性和超时空等。信息网络技术是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技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采取和利用。信息网络把不同的主体、不同的地域联结成一个整体,产生网络聚合和扩散的双向作用,使信息的沟通方式、资源的配置途径发生巨大的变化。信息网络可以消除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信息资源能够在同一时间传输到世界各地。这些本质特征决定了基于信息网络的电子政务的各种社会效应和政府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1.开放公开条件与服务型管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服务职能将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电子治理的实施将为政府提高为公众服务的能力提供有力的手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政府电子化和网络化,而是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对政务工作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使政府由一个多层次、多部门的“管理型政府”,向一个智能化、高效、公开、透明、低成本运行的“服务型政府”转变。这是信息社会企业和社会公众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实行电子政务是现阶段政府改革的必然选择。
摘要:云计算的出现,对于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灵活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化,信息的平台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云计算技术以及电子政务平台应用云计算的必要性,接着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方案。
关键词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云计算;数据存储
引言
云计算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阶段,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互联网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数据的计算、存储提供了赖以支撑的技术基础。云计算的发展为大数据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广泛应用于企业、社会、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上的应用。
自从云计算的理念被提出来,它已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的重要话题与趋势,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如陈全、邓倩妮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云计算的定义并总结出云计算技术的特点及关键技术,而且对云计算和其他超级计算进行了比较;罗军舟从资源共享的角度定义了云计算,并对资源服务做出了解释,具体介绍了云计算的体系架构以及关键技术,并对云计算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吕元智详细说明了云计算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领域的意义,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然后给出了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思路;林崇责则主要侧重于电子政务云平台的架构和功能规则,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画出总体框架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详细阐述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顶层设计,并对如何建设平台服务提出了意见;章泽昂强调了建设一个平台的架构及运作模式;张慧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构建一个平台的几个步骤;陆海虹分析了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的意义,从设计原则、结构框架及具体设计等方面对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进行了阐述。可见,目前针对云计算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多,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云计算的应用做了研究,但是并没有对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面做出系统性的分析或者给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因此本文将从建立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必要性入手,详细说明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可行性及具体的应用构架。
1、云计算概述
1.1 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的定义至今为止仍没有统一,不同的组织专家往往关注于云计算的不同方面,给出不同的定义。目前已有超过25种关于云计算的定义。例如,美国知名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利用Internet,为海量用户提供高扩展性、高可靠性的计算方式。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实验室对云计算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云互联网定制IT资源共享池,并根据使用量付费的模式,其中IT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及应用服务;这些IT资源只需要很少的管理和交互工作就能做出快速的部署和响应。随着云计算应用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展,云计算的相关定义还在不断更新。
在电子政务应用领域,政府将税收、桥梁、道路、审批等职能通过数据交换连接到服务云中,并且通过云计算实现各自的资源共享。云计算将政府整合在一起,公民上网不需要单独与税务局和内政局打交道,为公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云计算让这种一站式服务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2 云计算核心技术及应用
根据云计算的服务类型可将云计算分为三种服务模型,分别是:软件即服务层(SaaS)、平台即服务层(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层(IaaS)。下面将简略介绍一下各服务模型所涉及到的核心技术。
(1)平台管理技术
平台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利用数量庞大并且分布广泛的服务器,为整个系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并且它能够协调各个服务器,使业务开通和部署更加协同化、便捷化,同时利用智能化、自动化的手段及时发现并恢复系统故障,实现大规模系统的可靠运营。
(2)虚拟化技术
通过虚拟化技术可实现软件应用的封装,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服务器的私有化,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它还可以将若干资源整合到一个虚拟机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
(3)海量数据分布存储与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处理的是分散在互联网中海量数据,因此,管理大量的数据需要用到数据管理技术。海量数据存储即要考虑数据的存储性能,又要保证其可靠性和可用性,因此采用的是分布式的存储方式。
谷歌的非开源的GFS(Google File System)和Hadoop开发团队开发的GFS的开源实现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System)是云计算的海量数据分布存储主要技术。HDFS的数据存储技术应用于雅虎、英特尔的“云”计划等IT厂商。谷歌的BigTable是数据管理技术的标志性应用。
(4)编程模型
云计算上的编程模型应该尽量简单,让用户能够轻松地编写适合自己目的的简单程序。
目前有代表性的是Google开发的Map-Reduce。Map-Reduce模式由Map(映射)、Reduce(化简)两个阶段组成,先运行Map函数,对数据块进行运算,生成数据集合,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集合保存在Map函数节点上,再通过Reduce程序读取并合并中间结果(如图1)。
1.3 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必要性
近几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将云计算应用到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中,推动了电子政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目前电子政务存在着信息安全、资源共享费用高、办公效率低等问题,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地解决电子政务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十分必要。
(1)云计算有助于保证信息安全。在云计算模式中,电子政务的数据可以集中存储在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电子政务各部门可以规定数据共享级别,并交由数据中心的管理员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严格执行。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资源共享安全风险,从而有效保证信息安全。
(2)云计算有助于减少建设成本。在云计算模式中,用户通过终端设备获取自己需求的知识、信息、服务,硬件的配置和更新则由云服务提供商提供。运用云计算技术建设电子政务平台,有效减少了建设成本。
(3)云计算有助于维持电子政务均衡发展。在云计算模式下,电子政务平台可以整合、完善现有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还可以支撑今后更多的新业务。信息化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及部门借助该电子政务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确保电子政务实现均衡发展。
(4)云计算有助于满足电子政务的个性化需求。在云计算模式下,为电子政务提供了一个全方位高效的交互环境,政府各部门能够及时了解用户要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微博、微信、百科等服务,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从而有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2.1 可行性分析
云计算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率先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可行性分析如下:
(1)理论基础分析
从理论基础上来看,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是科学可行的。目前在理论层面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支撑体系,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于2009年7月提出并了被广泛接受的云计算定义。另一方面,近年来电子政务有众多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朱宇、邵波、陆海虹、林崇责、罗海驰等都发表了相关论文。
(2)技术条件分析
对于提供云计算服务的计算机来说,不得不实时地处理来自大量用户的处理请求和业务应用程序的运行结果。这样的处理,可以通过虚拟化和分散处理两种技术来实现。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和IT机构已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体系。如Amazon提供的云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用友提供的全方位云服务。从技术条件上来看,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是切实可行的。
(3)实践环境分析
云计算服务市场发展迅猛,某些原理具有很高的一致性,Google、Amazon、saleforce.com、微软公司都在积极的研究和部署云计算,并且他们的云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如亚马逊于2006年推出了AWS服务,帮助其他公司利用亚马逊数据中心的设备去运行网络应用;另外,我国也在积极开展云计算的研究,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为云计算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利的实践环境。
(4)经济成本分析
从经济成本上来看,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是可行的。云计算将政府部门服务器所担负的任务交给有数万台服务器集群所构成的巨大数据中心来负担,这样一来设备的运用和管理所花费的总开销会大幅度消减。这样,就形成了支持云计算低价格服务的结构。另外,云服务提供商负责服务器的日常维护,节省了维护费用以及时间成本。云计算的压倒性低价格打破了传统的费用体系。
2.2 建设原则
目前,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势头迅猛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国内的技术水平不够发达,在电子政务领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及完全可遵循的建设模型。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实际情况及其他学者的论著,总结出一些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基本原则。
(1)掌握全局,详尽计划。
了解并掌握当前电子政务业务发展情况,做好总体规划,分阶段多目标的完成平台建设。
(2)高效整合现有资源,效益最大化。
有效整合现有的硬件、软件资源,对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确保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3)做好前期论证及试点。
在具体构建工作过程中,进行前期的论证及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平台构建工作稳步推进。2.3 应用构架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结构基本包含资源管理层、虚拟层、应用管理层、业务表现层。图3给出了建设云计算化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基本结构,但是这个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硬件设施情况以及软件技术不断更新的。具体包括:
(1)资源管理层,包括资源池层以及物力资源层两部分,负责数据资源和数据整合(访问、提取、过滤、综合);
(2)虚拟层,主要有虚拟服务器及虚拟网络两部分构成;
(3)应用管理层,是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关键所在,主要包括协同政务与决策支持、政务应用系统,具体负责各种软件服务、系统功能以及网站网页;
(4)业务表现层,主要负责因特网、政务内网以及政务外网之间的业务往来。
结构详见图2所示。
3、结束语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是未来电子政务平台构建的基础,它向各级政府提供节约化、智能化、一站式的电子政务服务。本文提出了一种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的总体框架结构,利用这个平台,政府各部门可以提高其行政效率和工作质量,可以均衡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9,29(9):2562-2567.
[2] 罗军.云计算:体系构架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32(7):3-21
[3] 吕元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研究[J].信息系统,2010,33(4):106-109.
[4] 林崇责,黄炜.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2,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