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9 05:06: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健美操社团活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社团活动 综合素质 主阵地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职业学校,学校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建设示范校的主要抓手,推进课堂教学建构素质、社团活动拓展素质、习惯引导规范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等“五维”素质教育,学校社团活动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求知、精技、健康、快乐为原则,以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己任,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塑造、自我实现为宗旨,努力将社团活动打造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主阵地。
1 拓宽形式、丰富内容,开展社团活动做到“三个结合”
学校不断开拓社团活动的域面,不断拓展社团活动的形式,不断丰富社团活动的内容,形成“三结合”的特色。
1.1 开展社团活动与实现培养目标相结合
学校在实现“职业道德好、职业素养高、专业技能强、就业(升学)创业能力优,且具有一定特长”人才培养目标中,教育引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推进课堂教学建构素质、社团活动拓展素质、习惯引导规范素质、劳动训练强化素质、社会实践提升素质等“五维”素质教育,将社团活动的开展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按照“1+1专业加特长”的模式参与社团活动,即:参加1个专业社团的同时再参与1个素质提升社团。通过专业社团活动培养同学们的专业技能与特长,通过素质提升类社团活动提高同学们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
1.2 开展社团活动与建设校园文化相结合
学校将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主题,每年组织文化艺术节暨社团巡礼活动,随着学校社团的不断发展,各社团举办的比赛构成了校园文化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书法协会、手工艺协会的作品展,健美操协会、街舞协会的精彩文娱汇演,演讲与口才协会、英语协会的各种比拼……47个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学们在自己的组织、自己的活动中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增强审美情感,提高审美感知力、鉴赏力、表达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艺术修养、综合素质。
1.3 开展社团活动与拓展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而社团则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渠道和领域。一方面学生在社团中可以学习到更多书本中无法涉及到的内容,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增强了自身的兴趣,也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如学校商务系的英语协会是由爱好英语的同学自发形成的学生社团,社团举办的英语角、趣味英语口语比赛、英文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校园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们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通过活动提升了英语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不少社团成员还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另一方面,社团成员大都是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的同学,通过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自学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在校期间能够通过各种社团实践活动,走出校园,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培养锻炼各方面的社会技能,缩小校园与社会的距离,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2 凝练升华、不断进取,开展社团活动取得的三点成绩
2.1 社团成员已成为文明风采获奖的主力军
在每年的文明风采大赛中,我校以各社团作为参赛的主要载体,文学社组织成员参加征文比赛,摄影社征集作品参加摄影比赛,创业协会撰写职业生涯规划参加比赛,动漫社、计算机协会完成FLASH作品参加比赛,各文艺社团、演讲社团等拍摄视频参加中华才艺展示。学校连续三年获优秀组织奖,今年402件作品获省级奖项,所有获奖学生均是社团成员,大部分指导教师也为社团指导教师。
2.2 社团节目已成为各类文艺演出的压轴戏
学校舞蹈社、合唱社,话剧社等排练的节目在省、市文艺比赛中获奖。旅游系合唱社的红歌串唱,茶艺社的月满西楼、演讲社的一二九薪火相传、健美操社的青春舞曲等节目成为学校保留节目,得到广大同学的喜爱,届届传承,成为展示社团成果的品牌。
2.3 社团骨干已成为技能大赛金奖的获得者
我校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中屡屡摘金夺银,我们的金牌选手全部是各专业社团的骨干,两块化妆国赛金牌获得者朱盈月是学校化妆社的社长;冷拼、热菜两枚金牌选手赵诚是面塑社团的标兵成员;果蔬雕刻金牌获得者孙凯是食艺社副社长兼学生指导教师。三名社团成员作为江苏省优秀社员成员代表,参加省教育电视台90驾到栏目,并进行现场社团活动展示。
在指导教师与社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社团呈现百花争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景象,学生将课余时间用在参与各类社团活动中,社团成为技能大赛金奖选手,文明风采与创新大赛获奖选手的摇篮。近两年,学校参与各类竞赛获奖选手全部是各社团的专业骨干,在社团中,这些优秀社员将自己的获奖经验传授给新成员,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局面。
3 实践反思、持之以恒,开展社团活动的三点体会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搭建参与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师生投身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1 强化组织领导是前提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活动,组建由校领导、职能部门、指导教师、社团负责人等组成的社团活动工作小组,小组定期总结、研究和部署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校团委精心组织负责实施;学校每学期召开社团工作推进会,会上研究工作、交流心得、表彰先进、总结提高。周校长、梅书记每次会议均亲自参加,并对社团活动提出总体要求,为活动指明方向。一方面,学校建立健全社团活动的相关考核机制:采取“三级组成 二级考核”的考评体系,采取由少数校级社团,多数系科社团与部分班级社团组成形式。学校团委考核校级社团与系科社团总体活动情况,校园网每周有团委书记说团建栏目,将社团活动作为每周必说的重点内容,分为活动总体概况、工作典型、存在不足、工作建议四个部分,系团总支考核系科社团与班级社团。每月选出优秀社团、优秀指导教师,每学期表彰先进,并汇编学期社团活动材料集锦,专门设立社团活动宣传栏,公布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另一方面,校团委严格考核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对于活动效果不佳、教师指导不力的社团进行针对帮扶、整改,社团活动做到有领导、有部署、有平台、有抓手、有考核,不断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3.2 依据自身特点是关键
在学校党委的直接指导下,校团委根据学校专业、文化以及学生自身特点,采取“两翼齐飞”的社团组建模式,即: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学校有:专业类社团17个,素质提升类社团30个,每个社团根据活动要求配齐至少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专业技能高、业务能力强、充满活力的教师组成:专业社团由大师、名师为指导教师,素质提升类社团由音、体、美专业教师与党员干部、青年教师为指导教师。总而言之,责任心强,认真负责,术业有专攻,是我们选取指导教师的标准。
同学们依据自身禀赋和专业特点,参与社团活动:烹饪系组建了风味小吃、食品艺术、面塑制作、营养社团,旅游系组建了导游、化妆、形体、健美操等社团;信息系组建了计算机、K7科技、急速电脑维修等社团;商务系组建了书画、商务英语、商务礼仪等社团;工艺系组建了雨季书画社、青春动漫社;经贸系组建了诚信会计协会、飞指珠算社等社团。
3.3 完善长效机制是保障
我校社团每周至少自行组织开展一次活动,团委每两周组织全校所有社团进行集中展示,并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专题活动,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采取“一会、一导、三记录”的管理模式,团委成立社团联合会每两周对学校所有社团的活动参与率、活动主题、活动效果等进行量化考核,团委每月对社团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表彰先进,对于活动效果不好的社团指导教师进行帮扶直至更换。与此同时,我们要求所有社团开展活动时,做到三个记录,即:记录活动开展图片,记录活动开展过程,记录活动开展后的总结与反思。本学期全校社团实施成员记录本制度,每次活动后指导教师进行打分,并写评语,团总支每月检查记录本,团委进行抽查,结果与行为百分考核,实习就业,评奖评优挂钩。
参考文献:
[1]许峰.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李萌.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重要平台——学生社团,价值工程,2011/17.
摘 要 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两校体育社团的开展现状,发现两校在体育社团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促进两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体育社团 比较分析 建议
一、体育社团的种类
体育社团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体育社团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根据卢元镇《体育社会学》对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协会进行归类,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社团的种类是以传统项目、健身、健美和休闲娱乐为主,还没有体育观众类和学术类社团。
二、体育社团成员组成现状
体育社团是由不同的学生组成,他们是体育社团组成的基本单位,是通过不断发展壮大来的,通过调查,体育社团中大一、大二的成员较多,大三、大四学生脱离体育社团,研究生加入体育社团的比例不高,这与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和研究生的学业有关。
三、参加体育社团的主要动机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参加体育社团的主要动机中强身健体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是缓解压力、丰富业余生活和扩大交往的比例较高但差别不大,再次是为了体验运动的乐趣所占比例差别不大。表明学生对健康的重视,学业生活压力较大,参加体育社团主要未来增强体质、缓解压力、丰富业余生活、扩大交往,找到运动的快乐,不是追求运动技术的提高。
四、体育社团活动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社团人数相对于其他类社团相对较多,一般的体育社团为50至100人,多的甚至不超过150人。健美操人数比较多。在三大球中篮球是比较受大家喜爱的,三小球也非常受学生们的喜爱,跆拳道、武术、散打等传统项目人数逐渐多,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喜爱传统体育项目。轮滑、瑜伽等项目也有一定的人数参加,说明学生正慢慢接受这些新兴项目。
五、体育社团的活动形式、时间、次数和强度
社团活动的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六和周日,活动时间不低于1个小时,强度适中。社团活动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六和周日,有的社团一周至少有两次活动,有的社团一个月举行2、3次,还有个别社团除了学期开始搞一段时间,以后就很少举行活动,甚至销声匿迹,有的甚至没有组织过活动。活动内容形式多以学生主动练习为主,活动的强度大多是因情况而定,很多时候强度一般以中小强度为主。
六、社团使用经费情况
现在高校体育社团经费来源主要途径有:社团成员交纳经费、申请社团联经费、校外赞助。其中“社团成员交纳经费”成了体育社团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也是由社团性质所决定,申请社团联经费排在第二位。因为各个学校的体育社团社会影响力有限,所以,其所得的社会赞助比例也很少。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社团使用组织活动和租借场地活动经费要高。
七、管理模式
云南师范大学的管理模式是学生(体育)社团――学生社团联合会――团委。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云南师范大学育社团在学校体育中都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一些体育社团不但在学校开展的很好,而且有的社团成员已经与校外建立了联系,一些社团成员到校外做家教和兼职,把社团文化带出了校园。
八、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社团的种类是以传统项目、健身、健美和休闲娱乐为主,还没有体育观众类和学术类社团。体育社团的专业水平不高,表现在负责人和体育社团成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2.学生参加体育社团主要为了增强体质、缓解压力、丰富业余生活、扩大交往,找到运动的快乐,不是追求运动技术的提高。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一、二年级人数多,三年级零零星星,四年级几乎无人参加的现象。
3.体育社团活动情况包括体育社团的活动形式、时间、次数和强度,运动项目不断增加,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六和周日,活动时间不低于1个小时,强度适中或者根据运动项目的特征而定。但是有些体育社团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开展活动未能达到最好,成员对体育社团的满意度一般。
4.社团经费缺乏保障,体育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团成员交纳,申请社团联经费排在第二位。有时向社会上拉一些赞助。
(二)建议
1.学校主管部门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体育社团本身也要不断地完善管理机制,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丰富社团形式,减少人员流失,加强体育社团稳定性,调整社团成员男女比例,拓宽社团经费来源渠道,合理安排社团活动时间,组织管理模式科学化,合理利用社团经费,组织管理社团成员,加大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从而加快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
2.学校应保证体育社团有场馆和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在活动的内容上力求创新,体育社团不但应参与学校内部的体育活动,更应大胆地走出校门,在社会上寻找发展空间,尽量参加其它企事业单位开展的邀请赛、友谊赛等。
3.市场在不断的开发,从而使体育不断的市场化,加上体育产业不断的增加,体育市场化将引导高校体育社团走进市场。
参考文献:
[1] 武汉工程大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现状与分析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2011.01.
[关键词] 生态文明校园,景观设计,景观规划
[基金项目]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批准号:2012FJ3030)。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045-2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扬弃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在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上的深刻变革,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天人和谐、人际和谐型社会的打造为目标,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建筑、环境、人,是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和校园景观设计最为重要的三要素,因地制宜的协调建筑与景观的关系、营造人性化的学习及交往空间、创造校园艺术氛围是校园景观设计的目标。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和校园景观设计中,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科学构思,精心设计,着力打造现代生态、职业文化、青春活力、平安和谐的魅力校园,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文化与景观的和谐交融。
一、现代生态校园景观规划的构思
高职院校的校园建设致力于为广大师生建设一个“信息通达、四季常青、干净整洁、清新雅致”的现代生态校园。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景观设计和建设时,制订了景观规划构思:
(一)在现有局促校园空间中建立有序景观层次。因受建设用地面积的限制,需要合理规划校园景观建设,充分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建立有序景观层次。例如,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对校园景观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既有绿地花草、水榭亭台,又有乔木成荫、高楼耸立,整个校园显得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在学院各个空地建有适宜师生学习、休息的绿化景点,校园空旷处大量种植草皮,栽种花草树木,绿化覆盖率达到40%,校园充满着自然生态气息。
(二)改造建筑室内外效果,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校园总体景观布局以程式化与自然化有机结合的手法,采取道路、场地整体规则式布局与局部自然式布局相结合,植载整体自然式布局与局部规则式布局相结合的方式,植物景观与建筑和谐搭配,在规则中体会规矩与规律,在自然中进行陶冶与感受亲切。使得校园总体布局理性严谨、而又自然随性,营造出了现代、大气、生态的校园氛围。坚持教书育人与环境育人有机结合的理念,通过植物造景、园林小品、石景等景观设计不断改善校园环境,同进还引入了企业元素,在学院建有齿轮、定子等具有职业符号的人文景观,使校园环境既能体现学院的文化底蕴,又能展现时代特色。
(三)设计及改造可持续性,营造“生长中”的景观。生态文明高校首先应是绿色的、充满生机的校园。要以建设绿色校园为理念,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多样化景观与园艺设计,创造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要充分依托现有的自然条件,科学构思,精心设计,灵活巧妙地展现校园的美丽,营造四季花香、绿树成荫的优美校园环境。
(四)营造低造价、高格调的校园景观空间。坚持教书育人与环境育人有机结合的理念,通过植物造景、园林小品、石景等景观设计不断改善校园环境,运用园林环境艺术手法,使校园总体环境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同时统筹考虑景观效果与内在功能的统一,做到既美观又实用,满足师生室外阅读、休闲的需要,努力打造布局合理、清新雅致的自然生态环境,使校园环境既能体现学院的文化底蕴,又能展现时代特色。
(五)人、校园、环境友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高校是能源消耗集中、需求量大的地方,如果不加强管理或者缺乏节约和环保意识,就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生态危害。因此,生态校园对于资源的管理和使用都要遵循节约、环保的原则,并要善于开发和利用环保资源。
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集体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友好,不仅直接影响这一组织的凝聚力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且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工作情绪和工作绩效。学校是人才密集、文化丰富多彩、信息交流广泛、相互交往频繁的特殊群体,只有使师生之间、教师之间、职工之间学生之间以及职工与学生之间等各方面关系融洽、和谐共处,才能有益于人的身心和素质的协调、全面发展、从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数字校园,信息畅通。生态文明高校的建设必须适应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高层次的文化内涵。要强调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密切各学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发挥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体现高校信息传播和知识创新的功能,校园内建筑设施要尽量智能化、人性化、网络化,外部装饰也应简洁明快,富于艺术新意,更贴近自然,符合生态情调。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争取了国家财政250万元,着力打造数字化校园,力求实现“一站式服务”和“六个数字化”(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产学研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及生活数字化)。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全过程的信息化。目前,数字化校园的硬件改造已基本完成。
二、文化三进,建设职业文化校园
高等职业院校将职业文化融入教学和生活,以提升职业素养为目标,实行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开展多元化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营造环境育人、企业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文化氛围。
(一)产业文化进教育。学院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与湘电集团共建了3个二级学院,将产业文化引入校园,建立健全产业文化育人机制:校企双方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把产业文化育人作为重要内容;把产业文化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师生下企业接受产业文化熏陶;产业文化素养要求引入技能大赛;产业文化素养纳入育人评价指标。
(二)工业文化进校园。学院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校园环境,在实训中心西头绘制了一组机械、电气产品画,在文化广场前坪增设了大齿轮工业小品,在新能源大楼二楼建设了一流的风电陈列馆,在学院主干道两侧安装了风光互补新能源路灯,展现了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的有机融合,用新颖的载体将工业文化元素引入校园育人环境,用实景和产品对学生进行了工业文化的渗透与熏陶。
(三)企业文化进课堂。学院把湘电集团的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融入课程,将湘电集团“力道”文化作为必修课,将湘电集团凝练的“十力”文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衔接,演绎出新的文化内涵。学院校内实训场地和学生宿舍管理中,引入了企业6S管理模式。订单培养班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了教室布置,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提升职业文化素养。
三、文体相长,建设青春活力校园
(一)文体活动设施完备。学院拥有1个近千平米的学生素质拓展中心、1个可容纳35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2个田径运动场、1个室内体育馆、4个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和2个乒乓球场,学生文体活动有着充足的场地。
(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院每年开展田径运动会、体育节、健美操比赛、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女子排球比赛、职工气排球比赛等体育活动,举办了学术文化艺术节、主持人大赛、“蓓蕾杯”征文比赛、“畅想青春”辩论赛、“大学生读书月”、“书香养德,文化育人”文化展、“雅韵三湘・艺动校园”专场音乐会、“畅想中国梦”书画笔会等文化娱乐活动。运动场矫健的身姿,图书馆求知的身影,舞台上青春的活力,无不展示着电气学子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2011年学院健美操队在湖南省大学生健美操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2011年学院女子排球队获二等奖。
(三)社团活动彰显个性。学院现有大学生记者团、蓓蕾文学社、健美操协会、舞蹈协会、自主创业协会、摄影协会等22个注册社团,每个社团都有指导老师,安排了专门经费和活动场地,各社团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推动着校园文化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蓓蕾文学社每月出版一期团报《星火报》、每学期出版1期团刊《急流》;健美操协会、蓓蕾文学社荣获“湖南省优秀社团”称号;“自主创业协会”、“舞蹈协会”荣获“湘潭市优秀社团”称号。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才智,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结论
“环境育人”,校园环境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依赖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它不仅以物质形态满足着广大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它还无时无刻不以外在的形态影响着师生的情感和心灵。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从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文化与景观相和谐的视角,努力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打造具有生态化、人文化、职业化的现代生态校园。
参考文献:
[1]彭秀兰.高校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宗旨和路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杨斌.论建设生态文明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3]孙波,刘龙海,杨向荣.创建文明校园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校园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9,(5).
摘 要 实用性体育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必要的环境,既增强学生体质、利于健康,还能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乐观精神,发扬个性心理特征,同时从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平等参与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运动中结交朋友,融洽关系,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职业需求 导向 实用性体育 第二课堂 重要性
一、体育第二课堂的特点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技术了解、练习掌握、改进提高、不断巩固练习等几个阶段形成的。而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动作运用自如是难以办到的,从这种意义上讲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课的基础与延伸。所以只有通过在第二课堂的学习才能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体育课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只要积极地自主地加入体育锻炼,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技术人才。
二、体育第二课堂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校园体育生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许多的高职学院许多学生在没有课的情况下,或者在课余的时间的时候,就不知所为,无所事事,从而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学校开展多彩丰富的第二课堂,其一对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控制分流作用,其二给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帮助学生找到在学习中失去的自信,让好大一部分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找到了自己的组织,积极加入到学校第二课堂中来,充分发挥施展自己的才能,寻求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搞活了学校的第二课堂的气氛,而且还可以为学校培养了各方面的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三、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模式
(一)以江汉艺术职业学院体育教学为对象进行改革阐述体育第二课堂实施的重要性,设想主要以“俱乐部和社团并举”的模式进行
实践“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共同体育爱好、兴趣、特长的学生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为增进健康,促进相互间的协调和睦,以学校场馆为依托,围绕体育项目自愿选择和参加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打破原系别、年级、班级的建制和性别的限制,根据教学课程及体育场馆和教师分设多个项目的俱乐部,每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至二个项目上课,课后学生到俱乐部去参加锻炼和接受指导,这种模式将“学生所好”和“教师所长”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体育俱乐部以功能为导向结合学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把各项运动项目划分为健身俱乐部可开设网球、攀岩、健美操,太极拳等、娱乐俱乐部开设羽毛球、乒乓球、围棋、排球、轮滑、体育舞蹈等和技能发展俱乐部保健学、体操,跑、跳、投等技能技巧项目。使课内、课外体育合二为一,为学生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进行体育教学俱乐部选择创造了条件,使学生建立起科学体育锻炼的理念,对挖掘体育课程的教育内涵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通过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活动与交往能力,完善了大学人才社会化发展的培养机制,为学生融入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载体,而且增强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活力,另外,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俱乐部,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这也就是我们学院的活动课的特色和意义之所在。比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健身俱乐部,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多锻炼下肢力量,酒店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娱乐俱乐部,了解各项运动项目的知识,特别是新兴项目的学习在酒店康乐服务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的学生可以选择技能发展俱乐部,了解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学习理论知识和保健知识为今后在工作上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身心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还有艺术设计的学生、音乐教育的学生等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择业、就业、从业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二)社团的开设
社团是培养学生身心,发扬个性,培养合作与竞争,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健全个性品质的又一个重要平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所以教师在俱乐部培训学生骨干并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也就不容忽视。体育教师可以对体育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特别的指导,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将社团开展起来,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协助老师进行指导,互帮互学,全面提高,同时减少了老师指导的片面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该项目更好地在学校开展。在我们学校刚刚开展羽毛球社的时候,真正会打、水平很高的人全校屈指可数,但是就是通过发挥这部分人的骨干作用,从而带动了很多人加入羽毛球社、再通过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会打球的人越来越多,喜欢羽毛球球的人也越来越多,社团还通过学生自己的能力多次举办了羽毛球比赛和一些联谊活动,在学院和学生中产生了在学生中的影响更大,更可喜的是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去看比赛,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还有我们的健美操社团、街舞社团活动也十分火热,受到社会影响,被聘请成为市篮球协会、篮球联赛宝贝,其对学生素质各面培养有着重要的地位。
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基地,自然要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角度来看,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是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补充。学生社团是以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适应了学生兴趣多样性特点,为学生发现、发展、挖掘自己的兴趣、潜质、特长创造了条件,为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个性拓展空间。另一方面大学生社团能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减轻心理压力,他们在活动和交往中,有高度的心理自由,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有利于其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发挥,能促进学生情感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激发起上进心和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学生社团一个活动的设计、一个项目的策划以及一次成功参与的体验,都能极大地丰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个性潜能、素质和修养。其次,社团走出校园,直接与校外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在社会上吸收了资金、先进的理念、有用的信息,为社团活动注入了新的思想,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大学生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之广泛地接触社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结论
体育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的重要环节,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体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第二课堂才会经常持久。通过我们学校体育现状,开展第二课堂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行性,希望体育第二课堂能在全面推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应有的效能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远航.浅谈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结构[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校园文化建设:展示学校魅力
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魅力校园”第五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暨第十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上,陇西二中大型配乐诗朗诵《威远楼放歌》作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唯一的文艺节目,登上第十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晚会上,50名师生声情并茂的表演, 展现了师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赢得了阵阵掌声。最后,节目获得了第十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金奖。
这是陇西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
在陇西二中校园,记者看到一个个别致的小景观让整个校园显得文化气十足,处处都有激励名言,处处都是墨香诗韵。近年来,学校积极实施校园文化战略,从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科研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校园宣传栏里,校报《二中月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主阵地,《二中月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月报》主编贾志刚老师带领记者参观了他们的编辑部——一间简陋的小房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每期报纸,墙上挂满了学生写作活动时的照片。
这份创办于1996年的小报已坚持办了17年。2003年10月,在北京由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校园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学校刊(报)评比中,《二中月报》从参评的1500多份报刊中脱颖而出,成为西北五省区唯一荣获“首届全国中学九十九佳”称号的校报。
贾志刚介绍说,在《二中月报》的带动下,由学校学生会组织成立了山文学社,文学社社员也办起了报刊,从《山》开始先后涌现出了《梦溪斋》《渭水珠》《陇原谷》《流金岁月》《飞天之梦》《枫叶红》《小白杨》等文学社刊社报,这些由二中学生自发创办的文学社及报刊的出现,为同学们营造起一个学会成长、学会选择、学会交往、学会友爱、学会自主发展的舞台。
《二中月报》创刊17年来,培养了大批文学爱好者,帮助众多学生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服务社会的人生追求,为他们搭起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了学生的读书和写作兴趣,为营造立志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而在陇西南二十铺九年制学校,校园文化也搞得有声有色,走进学校就可以看到,由学生亲自设计和绘制的宣传板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教室及楼道里挂满了学生的作品。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学生们在操场上随着音乐和老师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舞蹈结束后,校园广播里播出了由学生制作的新闻节目和英语口语。
校长汪伟彪介绍说,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内容比较多,除了锅庄舞外,还有兔子舞、健美操、中华武术操、校园集体舞蹈等。每天早操后还有精彩新颖的早间新闻播报和英语口语演讲。
南二十铺学校虽然不大,但各种社团就有十来个。在社团活动室记者看到,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制作的作品精致美观,剪纸艺术社团的学生们把剪纸作品汇编成了一个小册子,供同学们欣赏。
汪伟彪说,学校社团活动的宗旨是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发展学生个性,开启学生心智,拓宽知识视野。同时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并成为学校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的这些社团活动,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南二十铺学校地处山区,经济落后,每年都有很多家长外出打工,这就使得学校有二百多位留守儿童。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还设立了一个亲情视频聊天室,由老师做辅导员,定期与学生父母进行视频通话,同时学校每一位老师都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帮助留守儿童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陇西各个学校,像这样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经常开展,教育局还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今年5月,以“阳光体育·健康活力”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和全县首届中小学体育大课间展示活动,30多所学校的152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表演。威远之声少儿合唱团在第17届魅力校园“爱在香港·飞跃梦想”2012全国青少年新春大联欢活动中荣获金奖。
同时,全县建立乡村少年宫28个,指导各学校组建各类学生社团320个,学生兴趣小组2000多个,广泛开展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高效课堂:彰显学校活力
2012年5月23日,来自雪山学区、菜子学区、碧岩学区、渭河学区共100名教师参加了在雪山小学举办的“陇西县西南片优质高效课堂观摩研讨活动”。
这两年,高效课堂已成为陇西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热点,像这样的观摩和研讨活动在各个学区经常开展。以学习江苏洋思和山东杜郎口等省外著名课改学校经验的新课改教研活动在各个学校也已开花结果。
根据县教体局一年探索、二年成型、三年完善并取得成效的高效课堂发展思路,各片区通过学科教学研讨,为教师构筑对话与研讨平台,研究探索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优质轻负的高效课堂,进一步推进优质高效课堂建设;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研讨,促进校际间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摘 要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幼师生幼儿艺术体操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幼儿艺术体操课程设置形式以融于体育课为主,单独开设情况为辅;幼师幼儿艺术体操课的教材以校本自编教材为主要形式,没有适合幼师专业相对统一的艺术体操教材;教师比例小等相关问题。通过幼儿园开展艺术体操的意义以及幼师生开展幼儿艺术体操的意义,阐述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幼师生 幼儿艺术体操 现状
一、幼师学校幼儿艺术体操开展现状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抽取问卷调查、进行专家访谈、运用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等诸多方法,从现阶段幼师幼儿艺术体操课的课程开展、教学环境、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教学方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入手进行调查研究。在对影响幼师幼儿艺术体操课开展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一)教师和学生认为单独开设课程很有必要。幼师学校领导对幼儿基本体操课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不过相对于课程本身,领导更重视比赛和成绩;学生对幼儿艺术体操课的喜爱程度较高,但学生对课程本身的认识有待于提高。
(二)各种音响资料、专业指导书籍等非常匮乏;各学校在教材选择上随意性较强,比较混乱;其研究要远落后于同是幼师专业课程的幼师舞蹈课。幼师幼儿艺术体操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参差不齐,教学内容过于成人化;实际教授内容与学生喜爱程度及幼儿园实际运用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在考核方面,幼师学校仍以传统的固定考试内容以及结果评分制的方法评价学生,相对传统简单,缺乏过程评价;创编能力评价存在疏漏,无教学能力的评价,考试结果不能够反应学生的真实情况。
(三)幼儿艺术体操教师对以提高技能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掌握比较熟练,如讲解法、动作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循环递加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对当今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地位、以发展学生创新等综合能力的现代教学方法掌握较为生疏;教师在运用小群体教学法时容易出现与分组教学法相混淆的现象;教学模式上,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感规律和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模式运用不够灵活。
(四)幼儿艺术体操课教师占整体体育教师的41.3%,艺术体操教师人数不太满足教学的需求,男教师的数量较少;教师原始专业分配缺乏均衡性,以健美操专业为主,艺术体操和竞技体操专业教师太少,幼儿艺术体操教师学历偏低,以本科为主;教师培训内容以健美操、啦啦操为主,只有一少部分的教师表示参加过有关幼儿艺术体操的培训,资金方面以学校出资培训为主;相关幼儿艺术体操的科研论文较少。
二、幼儿园开展艺术体操的意义
我国现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户外活动每天至少两个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一小时”。纲要将“体”放在第一位并设定幼儿户外活动的最低时限,充分揭示了“智、德、美”寄寓于“体”的深刻内涵,这无疑是把幼儿的体育活动视为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奠定良好身体基础,促进他们一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幼儿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体操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并逐渐成为了幼儿健身、健心和健美的最佳运动方式。幼儿体操又分为基本体操和艺术体操等,然而,作为未来幼儿教师主要培养基地的幼儿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幼师),幼儿艺术体操课的教学开展的很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此项课程。目前,关于幼儿艺术体操课的研究成果较少,也无相关幼师幼儿艺术体操课的科研成果。因此,加强对幼师幼儿艺术体操课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艺术体操是一项徒手或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自然性和韵律性行动作为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各类动作体现出优美性和艺术性特征,对于儿童来讲,从小接受艺术体操方面的训练,不仅能培养其协调、韵律、柔美等气质,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而且能陶冶其美的情操,使之从小受到审美教育。
艺术体操能够促进儿童身体发展。艺术体操训练可使儿童形成匀称优美体形,在艺术体操训练中通过各种舞蹈训练、徒手练习或持轻器械练习,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身体姿态。由于在艺体训练中,总是要求小运动员四肢充分展开,动作舒展,身体向上拔立,所以促使了端骨与骨干间软骨的生长,使儿童个子长高,四肢变得修长。各种基本素质练习,又使其韧带、肌肉发育平衡,更好地形成脊柱的生理弯曲。因此,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艺术体操训练,可促进其形成四肢修长、匀称优美的体型。
三、对幼师幼儿艺术体操开展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进幼师幼儿艺术体操课的开展应加大宣传,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幼儿艺术体操课的重视程度,转变学生认识,注重合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优化调整,科学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改善教学场馆及配套设施条件,科学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科学调整考核办法;加强学习,适当引进,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编排适合幼师生的艺术体操教材;定期组织校内教师和学生的幼儿基本体操创编能力比赛、学生课业展示、毕业汇演及社团活动等。
参考文献:
[1] 黄波,刁在箴,徐永生.论中国艺术体操软化发展趋势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82.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校园;校园体育文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抓住机遇,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这对于推动和促进高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1 建设和谐校园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校园,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中央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体现到高等教育发展中,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高校各项工作中。建设和谐校园,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重点,实现教育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相和谐,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积极健康发展。
2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大战略选择。高等学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学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园地,是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高等学校提供着重要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3 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只有大力建设和谐校园,形成和谐的办学理念、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和谐的体制机制、和谐的校园氛围,才能更好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引导和促进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优化育人环境,激发校园活力,凝聚师生合力,形成团结和睦,共同育人的局面;才能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学相长,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为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二、校园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关系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校体育这个空间所形成的文化形态,是通过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技等形式所形成的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校园文化的特征,其价值核心与价值取向与校园文化所依托的价值体系相同,校园体育文化是存在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形态。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感染气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并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
三、科学发展观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1 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体育教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但要开设面向全院的体育选修课,还要开设丰富多彩、便于引起学生兴趣和适合学生特点的任选课,诸如网球运动与欣赏,羽毛球运动与欣赏,足球比赛指导与欣赏,篮球运动与欣赏等等;不但要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还要对部分身体异常、特型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指导康复、保健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课程要以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为基础,以中国传统养生方法和西方体育疗法相结合的手段,达到适应性体育教学的目的。
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课外体育活动建设应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体育运动队的作用。如不同形式、不同运动项目的擂台赛、篮球赛、健美操赛等,师生同队、男女同队,把越来越多的学生吸引过来,注重对学生干部、体育骨干的使用;加强对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要使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仅成为一种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手段,而且在学院范围内营造一种健康文明、团结向上、高雅清新、竞争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们树立新的体育理念和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笔者在担任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担任着学院教师健美操的培训工作。使学院部分教师在工作以外,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丰富了业余生活,使教师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学生课外的健美操社团活动和团体操训练中,经常为其进行讲座和指导,并且多次带队参加省市健美操比赛获得佳绩。许多体育教师也都从事着学生和其他教师体育活动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服务。
2 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应该以能够持之以恒地对师生的发展起作用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即要求发展不仅要满足于当前需要,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健康、稳定地前进。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与艺术教育的有机联系,从三方面谈中等卫生学校如何通过艺术教育提高校园文化品位:通过艺术课程改革和科研活动促进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通过开展艺术活动促进多样化校园文化的形成;通过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促进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与艺术教育的有机联系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逐步创造形成并共同遵循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稳定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校风、教风、学风等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是学校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教育、导向、激励、审美和社会化等功能,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文化的形成有赖于文化活动和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2002年7月25日,教育部颁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其中提到,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能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健康身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等卫生学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种类型,学生年龄在15~18岁,如何实施艺术教育是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开展艺术类课程教学,组织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搞好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每年举办综合性艺术活动,与艺术课程教学相结合,扩展了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艺术课程改革、科研活动促进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我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中央财政支持护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万多名卫生技术人才。学校从2003年开始实行学年学分制,根据卫生行业对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针对职业岗位设置课程,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增设与岗位准入和职业资格相适应的课程。如在护理专业中增设现代礼仪、护理文秘等选修课程,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的示范作用。
艺术教育促进了我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我校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比如,参加全国首届卫生职业院校护理操作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有四名学生分别荣获全能一等奖、单项“鼻饲法”一等奖、单项“徒手心肺复苏法”二等奖、单项“静脉输液法”二等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学校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校可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目的地开设与艺术教育有关的任选课程,让学生接受较系统的艺术教育,如文学欣赏、美育基础、健美操、书法、现代礼仪等。比如,我校护理专业结合舞蹈艺术开设的形体训练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她们仪表姿态优美、大方,充满自信,精神面貌好,在各级技能竞赛、文艺表演和礼仪活动中充分展现了年青一代护理学生的风采。
学校结合艺术教育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如《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美育素质状况调查》是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学生自觉参与教研实践,艺术教育水平和学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与科研活动丰富和创新了多样化的校园文化,使校风、教风和学风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开展艺术活动促进多样化校园文化的形成
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多样化校园文化的形成。我校的办学宗旨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健康成长。多年来,我校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特别是通过健全各种文化社团,包括紫荆文学社、书画协会、演讲协会、舞蹈与健美操协会、篮球协会、口琴协会、吉他协会、象棋协会、花卉协会等9个社团,组织4730名共青团员利用双休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举办了“活力五月”社团文化月活动,推出了青年喜爱的文学之星大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棋友积分赛、现代舞比赛以及音乐会等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发挥了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的作用。 转贴于
在艺术教育中,学校还结合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学校成立了教师、学生艺术团,培养师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学校定期组织艺术团在每年的元旦、“七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举行文艺演出,节目深受校内外观众的喜爱。学校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了多项荣誉,如我校学生艺术团舞蹈《傣族情怀》获湛江市首届青年热舞大赛铜奖。艺术活动形成了多样化校园文化,使学生的个性和艺术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校园文化艺术环境的形成促进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载体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学校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进而实现环境育人。如校园的广播、演出、展览、展示以及校园整体设计,均有利于营造健康、高雅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有利于美育的开展。一是学校成立广播站。每天由学生定期为师生播放中英文新闻、诗歌、音乐。二是组织师生艺术团参加校内外艺术演出。三是开展师生书法、摄影、艺术表演,护理、英语、德育主题教育等技能竞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获奖征文等活动。学校经常举行“明理 立志 勤学 成才”主题教育活动暨教学成果展示大会,在校刊上刊登学生参加全国和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获奖征文;举办以“告别不文明行为”为主题的演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引导,营造健康、高雅的文化艺术氛围,使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四是注重校园的整体设计。通过校园环境建设提高校园文化环境,提出了校园建设“六化”目标:即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硬底化和艺术化,其中艺术化是核心,旨在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每年都投入专项资金改建、扩建文体活动场所,增添文化设施。学校历年来均被评为湛江市花园式、园林式单位。优美的环境可以使学生心情舒畅,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积极进取的精神。
为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学校定期制作校园文化宣传墙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墙报版面美观、内容丰富,深受师生喜爱。校园文化标语挂在校园的灯旗下,展示在电子荧屏上,如“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花在春天,人在少年”、“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等,如同旗帜,引导师生向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看齐。校园成了一个综合课堂,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艺术教育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品位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围绕课程改革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参加了各级主管部门、学术团体主办的教学成果、征文和文艺节目比赛,并荣获了多项奖励。如2008年参加教育部职成司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荣获组织奖,有15篇征文和6个摄影作品获奖;参加湛江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一等奖,两名参赛学生均获特等奖;学生艺术团舞蹈《中国鼓》参加湛江市直属机关第七届青年文艺汇演荣获二等奖。我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校声誉高、生源足,报读人数逐年增加,2009年招生人数超过3500人。学校三个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荣获了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国关心成长模范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等称号。
通过开展艺术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统筹协调,全方位渗透,引导师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通过提高艺术素养进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各项功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凯,王运强.浅谈高校校园景观小品的设计[J].青年文学家,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