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网络财务管理论文

网络财务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1-28 12:54: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财务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财务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财务报告;系统;局限性

1财务报告信息系统内容上的局限性

11财务报告信息内容的新需求20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资本市场也以空前的速度膨胀。资本市场的膨胀使更多的人参与经济决策,传统标准的财务报告遵循统一的模式,又给这些需要不同信息的人一方面带来信息超载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信息不足、无效问题。而会计信息和会计职业的生命力体现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能被用户所理解并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财务报告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我们必须根据经济的发展对现有财务报告信息在内容上进行扩充。在以财务报告信息、财富分配用途为主的前提下,我国财务报告模式仅将财务报告内容的重心放在硬性资产的要求上,即只对已发生的、金额确定的经济事项进行总括披露,对一些前瞻性的、不确定的、分布的非财务的信息由于不符合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而无法得以披露。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风险增大,新经济、新事项不断出现,财务报告信息决策用途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希望能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的非财务的、前瞻性的、不确定的企业分布信息。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内容需求已从原有的注重硬性资产转向具有一定风险的、不确定的软性资产和有助于预测分析的新信息。

12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系统内容上局限性的表现现有财务报告系统内容上的局限性表现为信息披露上的单一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21信息收集种类单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在货币计量这个假设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它只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能以货币计量的信息,主要为财务信息;而大量的非财务信息,由于不能用货币计量而无法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然而,财务报告使用者需要的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了解货币性信息,也需要掌握大量的非货币信息。单一的货币计量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得以全面的揭示,也就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广泛的信息需求。

122计量属性单一我国现有的会计软件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仍然只限于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的信息。即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按实际取得时的成本披露。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历史成本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就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以历史成本为唯一的计量原则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新审视。

123会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单一我国现有的会计软件系统提供的财务报告仍然只限于历史成本原则下总括的通用的财务报告。然而,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企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外部关系人日益增多,他们都希望从企业财务报告中得到有利于决策的信息,并且不同的关系人由于各自的决策目的不同,对信息的内容要求也不同。他们不仅需要了解企业过去的信息,更想企业能够提供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信息。而现有会计系统支持的网上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只能反映企业总括的信息,这使得一些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而影响了他们的决策。

2财务报告系统所依据的会计原则和基本前提的局限性

财务报告信息是在一定的基本假设前提下,遵守一定的会计原则,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加工后产生的。因此,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如何,取决会计核算所遵守的会计原则和基本前提。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在决策有用性的原则下,现有的部分会计核算原则和基本前提正日益受到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历史成本原则的局限性在会计信息的财富分配用途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即会计信息要客观、真实,具有可验证性和反馈价值。可验证性是解决相关利益关系利益、冲突的最佳方法。财务报告的信息越可靠,越受到使用者的关注。在会计信息的财富分配用途下,人们关注的是企业过去生产的蛋糕有多大,因此,人们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资产的计量原则。历史成本模式下所生成的信息源于当时交易的记载,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这些信息从性质上看是“向后看”的,比较适用于企业过去财富的分配。在会计信息的决策时是“向前看”,他们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过去状况,而是未来如何;不是资产的过去价值,而是资产的现实价值或市场价值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或现值更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掌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的实际情况。

22货币计量的局限性我国《企业财务报告条例》是以货币作为计量手段来反映企业经营情况。以货币作为计量手段有着不可否认的优点,然而,以货币计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一是货币作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单位是建立在货币本身价值不变这一假设基础上的,但现实货币在其运动中其价值量是经常变动的,这就不能不使财务报告的货币表述偏离企业实际进行的价值运动。二是财务报告以货币计量掩盖着诸多企业经营活动中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事实。如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企业的人才资源、企业的经营环境等,但这些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

23会计主体假设的局限性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实体。然而,基于网络的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会计主体范围。该组织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根据工作任务或市场变化需要,可以迅速地进行分合、重组,致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态。

24会计分期假设的局限性会计分期假设定期(月、季、年)报告企业财务状况,为确定企业的经营损益提供了前提。在信息的决策用途下,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应是在企业发生每一重大事项而可能改变企业的价值时所送达的有关信息。因此,他们希望能随时了解企业的有关信息,以便于他们随时做出决策。这样,他们对信息的及时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要求会计信息的提供具有适时性。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和传输功能在时间上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适时已成为可能,即只要需要,无需顾及和等待会计期末,点击鼠标即可生成所需的会计信息。网络会计的及时性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断点。

3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运用上的局限性

31会计软件信息处理程序陈旧我国现有的会计软件并没有改变传统会计信息处理程序的方法,仍然是按传统会计信息下的证帐表的帐务处理程序,简单的照搬了传统会计系统的许多固定格式的凭证、帐页、帐表,信息输出不及时。

32财务报告信息只能按期提供如我国现阶段在网上披露的信息也只限于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报告,对于企业平时的财务信息则不能得到披露,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是随时都在进行着的。因此从时效性看,我国现有的会计软件系统并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功能。

第2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财务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网络财务系统正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本文对比分析网络财务系统与传统财务信息系统的特点,认为网络财务不但可以拓展财务管理的空间,而且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网络财务传统财务信息系统网络业务

在市场经济要素日益充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对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的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在越来越快的技术变化和市场变化中,企业必须快速、准确地搜集、加工、处理全方位的信息并对各种信息做出快速反应,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不断循环、高度统一的整体。因此,要求企业有较高的信息反馈能力,如何整合并有效地管理信息,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实现以“人、资本、知识和信息”三位一体为核心的管理转变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T产业以及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然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财务部门为对象,基本上是模仿、替代手工核算过程;主要完成的是事后核算的反映功能,反映的是企业运转过程中货币的量化信息的流程。因为各子系统模块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整个系统内部的数据共享无法实现,无法将财务与经营业务真正的结合在一起,无法提供事中或事后的监督、控制和预测、决策。因此,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网络财务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各项功能,并能够进行实时反馈和远程监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它以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一致为目标,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从桌面财务走向网络财务。网络财务软件从管理方式上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等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从软件功能上,提供远程报表、远程查帐、网上支付、网上财务信息查询等功能,支持网上报价、网上采购、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等。网络财务将较之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更能适应当代信息化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

传统软件由于产生的技术背景落后,无法实现网络化管理或只支持局部网络应用,更无法支持电子商务,不能适应网络时代企业的需求。而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张变为磁介质或光电介质载体,发展到网页形式,所有的物理距离变为鼠标距离,财务管理能力可以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会计信息的传输不再受空间的限制。这种空间的拓展,使得财务管理更加从分散走向集中,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

1.1延伸了财务管理的范围,使财务与业务协同。协同不是同步,而是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充分结合。它可以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距,但这差距必须是企业经营决策所允许的,即不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造成影响。企业上网、网络银行的出现、网上服务的完善等都为协同业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协同业务促进了网络财务的进一步发展。协同业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与内部业务的协同,如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考勤、工资核算、决策预算等。在这个业务流程中,产生的信息需要和资金流管理相协调,一旦产生财务信息,要送入财务系统进行加工、存贮和处理,财务系统同样及时将产生的有关数据送给业务部门,从而保证财务与业务协同进行;第二、与供应链的协同,如网上询价、网上催账等;第三、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审计、网上报税等。协同业务在本质上极大地延展了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使财务管理达到原来不可企及的水平。

1.2实现了在线集中化管理。第一、在线管理。财务主管将能够基于动态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及时地做出反应,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在线管理主要表现为在线反映、在线反馈、实时分析比较功能。利用在线反映,企业内外部信息需求者可动态得到企业实时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利用在线反馈,可动态跟踪企业的每一项变动,予以必要揭示。实时分析比较即指财务人员依靠网络环境下在线数据库,得到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有关财务动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正确预测企业今后趋势。在线管理有别于传统管理模式,是新的网络管理模式,能使企业在网络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集成化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整合财务资源,提高竞争力,越来越多地采用集成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集成化财务管理是网络化财务的理想模式。集成化财务管理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方法,将财务与业务、供应链集成起来,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实现缩短生产前置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整体柔性、减少库存等战略性好处,使企业具有低能耗、低物耗、高效益、高应变能力,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及财务的实时管理,以适应柔性生产、组织扁平化和产品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1.3互联网平台下,实现远程处理、网上业务、移动办公。第一、远程处理。在互联网之前对异地机构的财务管理通常采用邮件、传真、电话等形式,由于受传统方式的空间局限,其技术难度和管理成本都是高昂的。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系统,尤其是网络财务、突破了这一空间局限,使管理能力能够延伸到全球经济一个结点,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众多的远程处理功能得以轻易实现,如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多种远程处理功能,大力强化主管单位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对于集团型等多分支机构的企事业单位现实意义更大。第二、移动办公。网络财务使得财会工作方式改变,可以真正实现财务工作的移动和在线办公。网络财务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与公司沟通信息,完成信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种全新的办公概念,所需要的工具仅仅是一台可以联网的计算机和一套财务软件。如库存和销售部门的业务员可以使用手持信息设备输入各种商品/劳务数据,再联网传送给财务系统;公司职员可以借助联网的信息终端申请借款、填报各项收支;财务和企业主管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联网查询各种财务数据;财务人员在授权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家庭办公。第三、网上理财。网上理财是以专营网站方式,具备数据安全保密机制,在网上提供的专业应用服务。一些最终用户将不再购买软件回去自行应用,而是购买财务处理服务,由服务提供商直接在网上提供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服务。最终用户直接得到理财服务,并按服务项目和数量付费。这种服务方式,正好能够为那些缺乏会计主体特征或生存期短的虚拟企业或不愿购买财务软件的小型企业提供数字化的财务会计服务。

1.4由单货币、单语言向多货币、国际化发展。由于《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计账本位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律通过人民币进行核算反映,"这就决定了传统财务软件单币种和单语言性。但自从1996年出现了第一家网上结算中心(网上银行)——纽约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目前发展到1500多家。众多网上银行的出现使得传统财务软件的单币种和单语言性无法满足其网络业务的需求。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得全球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业务将越来越普遍,其支付方式也将由现有的纸质现金、支票、汇票等结算方式转变为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等网上结算方式。这必然使现在的财务软件必须具备电子货币交易结算系统。而网络财务系统支持电子货币交易以及多货币核算,使企业能更好的发展国际业务。

2.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

传统财务信息系统处理会计信息单一、落后且缺乏前瞻性,财务业务协同更无从谈及;对管理会计考虑甚少,传统财务软件依旧没有摆脱传统手工会计的束缚所强调的是遵循会计准则,以对外报告为其存在目的。然而,基于网络资源高度共享特性的互联网在打破了物理距离限制的同时还打破了时间的限制,企业财务变得即时和迅速。网络财务下,会计数据处理由算盘、草纸变为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并且可进行远程计算;还消除了财务、业务活动运作上的时间差,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化;财务信息的实时生成,实现了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管理的跨越,真正做到实时处理,强化事中管理、事前预算的功能。

2.1实现供销存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管理。执行采购业务时,相应的入库单自动生成,库存管理模块进行出入库等处理的同时自动进行存货成本核算,并将核算凭证转入总账模块。依据一体化所带来的追踪溯源功能,完全可以实现从总账到明细账到凭证到原始单据的渗透查询,并完全实现财务处理与业务处理的同步进行。

2.2成本控制的有效化。网络财务软件在成本数据归集方面,设计全面的数据自动源。成本管理的模块从存货核算,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总账中自动提取成本数据。每个成本期间数据都会同步自动产生。在成本计划方面,可以编制全面的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工作结束后,针对此计划的成本差异分析结果就自动产生。在成本预测及分析方面,可以做出部门成本预测和产品成本预测。

第3篇

(一)财务管理理念陈旧我国的一些个体和私营企业,产权都集中在经营者手中,经营者往往只重视生产和销售,财会部门形同虚设,经营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对企业进行管理。这种企业中,财会部门不是为了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而是绝对服从经营管理者的指令要求,不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同时这类企业也没有完善的会计制度,即使有制度也缺乏科学的管理。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中,往往只重视有形资产而轻视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也使得低估无形资产的价值而影响企业的资本运营。

(二)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大多数企业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都非常重视,但却忽略了对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很多企业没有扎实的财务管理基础,并且财会人员理财观念落后,缺乏系统的知识,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企业仍旧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但是许多财会及管理人员为一己私利而弃企业的利益于不顾,这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偏低随着经济活动网络化、虚拟化,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财务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反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倘若企业内外信息披露的不对称或者是不及时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将增加企业的风险。而企业管理者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网络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革,不能增加风险意识,那么又将给企业带来危机。

二、网络经济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给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带来的影响财务管理主体是指财务管理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实体,这种实体是有形并且相对稳定的。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及电子商务的普及,出现了许多虚拟的企业形态,比如淘宝网上的许多商铺,有些甚至没有实体形态,只需要一个网络连接就能实现线上经营。这种虚拟的企业没有严格的企业边界,它们使得财务管理主体由实体化转向虚拟化。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的对象一般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得许多传统的商业模式被电子支付、电子采购、电子订单等取代。

(二)给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与内容带来的影响传统财务管理目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为代表。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客户的目标和业务的流程来实现的。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客户目标和业务流程发生了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知识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知识的不断更新应用渗透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得财务管理的目标呈现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重新定位财务管理的方针:一是要协调好相关主体的利益;二是考虑企业的预期效益;三是担负社会责任,这也客观上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多层次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局限在企业内部,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不能很好的协调,造成信息滞后、监管不力等,无法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而在网络环境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全、快、准,并且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所有的交易及决策均可在瞬间完成,使得经济活动的空间缩小、时间缩短。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采购、生产、运输、销售、保险、申报等环节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全自动化完成,互联网使得贸易实现了虚拟化、远程化、实时化,这就对财务管理的弹性、及时性、适应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经济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由以前的以有形资产的管理为重点转移到了现在的以无形资产的管理为重点。在农业社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土地;在工业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厂房、设备等;在网络经济社会,技术、商标、信息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经济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创新了财务管理的内容。

(三)给企业财务管理安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带来的影响网络经济的虚拟化给财务管理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现代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业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但是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体系中,也存在着许多风险,黑客攻击的案例屡见不鲜,网络犯罪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尤其是目前财务管理缺少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保护和技术保障。而且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化的报表、合同等无纸化的形式也使得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因此,网络经济在推动经济更上一个台阶的同时也给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风险。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批能够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现代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理论、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财务人员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要激发这类人员的竞争意识、适应现代经济环境的紧迫感,并且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将个人、企业、社会三者之间利益相结合的意识。

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思路

(一)财务管理主体、对象的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一种直线式管理,是对实体经济形态的管理。而网络经济背景下的商业活动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若干法人之间形成网络合作关系。网络的共享性必然要求加强团队协作,由直线式管理拓宽到横向的管理,甚至实现交叉式管理,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本企业的财务潜能,也能充分利用相关单位财务管理资源的优势。传统的财务管理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的管理,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信息活动创造的价值的比重逐渐上升,企业的管理活动更加集中在信息资源的管理上,更加意识到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从“有形的生产要素”上,转向以“无形生产要素”为主。

(二)财务管理目标、模式与内容的创新在网络经济背景下,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使得财务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以及财务责任社会化,这就要求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将社会责任纳入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发展文化教育、发展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也使得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达到共赢。同样,在网络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的模式能够实现在线操作、集中管理、远程处理。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极大的发挥了网络的优势,使得财务管理由静态走向动态,大大地拓展了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在财务管理内容上,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不仅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也更加注重无形资产的管理,使得财务管理延伸到了各个方面,这对于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发现企业的优势资源有重大意义,使得企业得以发现并发挥其优势。

(三)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安全并提高人员素质为保障网络财务管理的安全,要从制度上、管理上、技术上入手,保护企业内部网,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同时,培养一批掌握全方位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也是当务之急。

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健提高。财务管理应当顺应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因此,笔者对于财务管理当中的问题,给予以下建议: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批能够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现代信息技术、财务管理理论、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财务人员是当务之急。有关部门要激发这类人员的竞争意识、适应现代经济环境的紧迫感,并且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将个人、企业、社会三者之间利益相结合的意识。

(二)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活动通过互联网进行,多半呈现的是数字化特征,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可是,市场的需求要求这些信息多层次、立体化,因此,创建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这类信息加倍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多样地展现在信息需求者面前,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等。

(三)设定符合网络经济特点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深化。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将在生产要素中占主导地位,从而深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从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针向更深层次演变。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将从原先的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为“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此外,也应当将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

(四)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现在有关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并不完善,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来保障网络安全,因此在法律保障这方面需要加快完善的脚步。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主要涉及到网络管理与经营、网络安全、电子资金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要求从制度上、技术上、监管等方面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特别要求加强信息安全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的同时特别强调安全意识以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

第4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网络应用

一、医院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是对可供使用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进行有效合理地预算与控制。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财务管理的作用日益显现。近年来已经逐渐渗透到卫生医疗系统的各个领域之中。

医院财务管理的目的医院是承担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当代医院财务管理应以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医院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社会培养有用、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品质的服务是医院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同时也是医院创造经济利益的必要条件。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还是医院整体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分别独立完成各自的核算最后汇总到医院财务处进行会计处理。

二、网络应用的体现

1用电脑网络进行药品管理

药品管理目前我国医院的药剂科多已利用电脑网络来进行药品管理。药品是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物资,而药品收入是医院获取经济利益的最主要来源。因此药品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和经济效益。各医院都有药品库房,由库房人员对购入的药品办理入库手续,将购入药品的品名、规格、剂量、购入价、批发价、零售价及有效期等相关信息依次录入电脑网络。每月末,由药库有关人员按照批次将购药发票交于医院财务处,由财务处审核人员对本次票据进行核对,准确无误后再将当月购药款进行转账。这样的工作模式,实际上只是将药品信息数据化,其实质仍是手工操作。而且由于票据的传递要经过几人之手,就很容易发生票据丢失的情况,追究责任也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因为药库和财务处不能进行实时数据交换而月末又是财务周期中最忙的时段,所以对于购药款的支付难免会有所延误,容易造成厂方的不满,从而影响药品的正常供应。

2.电脑网络收费

收费与结账医院的收费一般包括两个部分。

(1)门急诊收费。医院收费处已经全面采用电脑网络批价。收费人员依据本院医生开具的处方输入药品的商品名及数量,依据医生开具的各种检查治疗项目单依次通过代码输入计算机,确认后即可由电脑网络自动批价并打印出收费收据。而各种检查治疗项目收费标准均根据物价局的规定由物价员核对并输入电脑网络。收费人员结账时通过电脑网络自动结算当日收费数据并打印日报表据以向财务处交款。

(2)住院收款及出院结账。收款员根据医生开出的住院单安排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将患者的姓名、住院号、床位号、科别、病种、主治医生、入院日期及预收的住院押金依次输入计算机。而患者补交押金时收款员只需输入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或者“刷卡”(就诊磁卡)即可方便快捷地收费。而药费、检查费及治疗手术费用等则由病房护士直接输入电脑网络自动计入患者的费用数据库。同时还可以协助患者在计算机中随时查阅收费情况了解住院期间用了哪些治疗手段和药品从而避免收费上的误差。出院结账。根据患者的费用数据库,由电脑网络统计费用总额,病房护士进行核对然后将准确地信息保存在就诊卡内患者至出院结账处即可轻松便捷地办理出院,由结账员“刷卡”(就诊卡)后进行结账,打印住院收据。同时将患者的住院清单一并打印给患者。如今,随着对医院各职能部门职责的明确在门急诊收费中已经进一步运用了“无纸化”功能。所谓“无纸化”就是从药品到各种检查治疗项目均由医生直接输入计算机并将此信息保存在就诊磁卡内收费人员只需“刷卡”就能立即由电脑网络自动划价并报出应付金额打印收费收据。这样既提高了收费人员的工作效率,又明确了其岗位职责。

3.资产管理网络化

第5篇

摘 要 伴随着当今时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管理与处理系统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与运营过程当中,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基石和优势。ERP系统在现代企业中的逐步应用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范例,但每一个新事物产生与应用的过程当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利与弊,成为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ERP系统 财务管理 利弊相间

ERP系统属于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它建立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处理与应用基础之上,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达到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生产控制及物流管理等链条上每一环节都实现科学管理。

财务问题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关系到其发展成败的重要问题,财务运作上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安排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效益,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将财务管理看作一个有关企业自身生与死的命脉所在。ERP系统应用于全球各个企业内部当中已近20年有余,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运营机制也全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财务管理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ERP系统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应用而产生的利与弊问题,也逐渐成为现代人不断讨论和研究的新问题,

一、ERP系统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利因素

首先,ERP系统属于现代企业资源管理科学分析系统,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为现代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提供了严格的财务管理控制手段,有效地加强了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督与控制,提高了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财务监控力度的提升,ERP系统的应用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有效地实施了对财务信息的快速收集、分析、加工、再加工,有效地将现代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切实地转化成为实际的操作应用。

其次,ERP系统实现了通过计算机联网对整个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特别是对该企业在其具体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实施了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保证了财务信息集中分析处理,避免许多人为错误造成的偏差,减少了许多财务混乱、浪费、流失等现象的出现。同时,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应用的更大优势在于它可以随时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一次性系统性的处理,同时又可以将这两类账目进行同步过账,简化了财务管理中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繁琐的对账过程,增强了财务管理的分析功能和多角度财务数据综合处理功能,对制定相关财务报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ERP系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对于企业成本核算和往来款项管理起到了极大有利的影响。当一个企业实施了ERP系统管理后,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就能够监控到生产、销售、采购、库存等等各方面的全过程,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相关管理部门,有效地实现了财务与供、产、销整体系统的集中,形成并实现了财务管理对生产成本的快速跟踪控制,为企业相关投资方向提供了准确的财务信息。此外,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及时有效地进行了往来款业务的核销和账龄分析,从而保障了对整个财务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ERP系统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不利因素

首先,由于ERP系统属于现代化计算机管理体系,会受到网络黑客、木马病毒等的入侵,一旦该企业网络受到非法攻击,将会使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陷入瘫痪当中,财务数据也会造成丢失或被窃,带来严重的后果。

其次,该系统属于计算机网络运行领域内的一项技术,时刻要面临系统维护和系统更新工作,如若在系统更新或者维护上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系统在财务处理及管理上的运行障碍,给财务管理和处理工作造成损失。

再次,就我国现在企业自身发展现状而言,大多数企业管理还停留在半自动化的工作状态,这就使得该系统在财务管理上对相关财务数据收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各个企业自身发展现状不同,市场结构差异等,对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带了一定的难处。

当然,对于不利之处就要积极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不利之处,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第一,加强企业自身网络安全体系,保障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运营的安全性,确保其内部ERP系统免遭非法入侵,从而有效地保障该系统在财务管理上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强企业对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认识,对该系统形成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第二,在任用专门的系统管理及维护人员时,应认真选取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性人才,从源头上确保该系统在财务管理上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其应有效用,减少因人为等原因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第三, 时刻保持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于系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准确地解决,对于系统的更新升级也应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系统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正常运行。

第四,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正确的ERP系统,以提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程度和力度。

无论怎样,ERP系统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下的产物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憾,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所在,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对于其缺憾就要积极地应对并出具体解决方案,使其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使用好这把双刃剑。

参考文献:

[1]姜小惠.科学哲学视角下的ERP悖论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11).

第6篇

企业管理论文3000字(一):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于这些挑战,企业一定要形成认识,通过合理的对策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论文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首先针对管理会计的内涵展开分析,然后论述了目前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管理会计;发展问题;解决对策

1引言

管理會计最初由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两部分组成,即管理控制功能在成本会计上的叠加。管理会计在会计上比较灵活,运用使用的会计方法比较新颖,并利用统计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对企业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在考虑到会计的及时性和相关性特点的基础上,为财务会计、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这也主要受益于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

2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对大数据在管理会计的运用认识不充分

提到大数据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大家会很自然地将其归结为大企业的专利,许多中小企业认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与自身关系不大,没有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对大数据的正确认识。目前数据处理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如何将其与管理会计融合,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知。很多企业管理者人还认为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作用可有可无。由于对大数据认知不足,大数据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效率较低,在中小企业的现象更加明显,这些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大数据达到管理会计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以上对于管理会计的忽视和对大数据运用的不充分直接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2.2信息储存空间有限,分析方法欠缺

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信息收集加工的能力。在信息海量增长的今天,大量的数据需要存储和处理。数据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信息。信息技术分析方面的短板致使企业自身难以保存太多的数据量,让数据分析变得困难。目前管理会计和数据处理没有取得很好的融合,或者没有很好地利用数据技术的强大处理能力,这也是让管理会计难以发挥帮助企业决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的原因。想要使信息化取得显著的进步,需要海量的资源分享平台作为前提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其核心云计算刚刚起步,发展距离实际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必然会限制信息技术的发展。

2.3有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作为一种管理技术,管理会计的发展也基于成熟的人才。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基于传统技能的数据处理和现代的分析技术能力。只有两者都具备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将管理会计带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我国这类人才很少,培训需要一定的时间。实际情况是,许多管理和会计职位仅从财务会计转移到会计或直接兼职。这些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导致管理会计的效率低下和绩效低下,并且无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还有一类员工,他们的工作时间长,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接受程度低,甚至更多会直接抵制新知识。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2.4管理会计信息管理存在风险

大数据技术一方面合通过网络搜集海量的信息,并将其分类汇总,这给传统管理会计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是网络收集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有待商榷,过度的寻求网络信息会不会侵犯企业的隐私信息也值得关注。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属于企业的核心秘密,高难度的数据处理、病毒、黑客攻击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安全性,导致会计信息的丢失或泄漏。要想确保企业管理会计信息不被窃取,需要面临的困难重重。首先,企业的信息越来越多,保证所有信息的安全成本巨大;其次,移动智能产品的层出不穷让企业的信息接入端口和接入设备增加,难以对所有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后,外部获取信息的手段在不断改进。以上三点造成目前的现状就是企业信息安全性不高。

3大数据时代下解决管理会计发展问题的对策

3.1树立对大数据的正确认识

随着技术的进步,单一的传统财务会计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多样化的会计管理模式已成为许多业务会计改革的重点。管理会计服务于公司的管理,并集成了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功能,在公司的决策中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大数据技术为管理会计的转型提供了机会。一方面,其带来了思想上的变化,另一方面带来了管理技术上的创新。大数据与管理会计的结合应该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如果公司希望在复杂的经济浪潮中快速发展,则必须实时更新业务管理的概念并增强关注度。因此,经理层需要更新观念,发展创新观念,增进对行政会计理论的理解,制定有效的企业管理会计制度和公司章程[1]。

3.2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信息化的发展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想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发展就必须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不断涌现,用科学方法整理数据,从不同角度准确分析和判断企业管理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设具有较强数据共享能力的信息平台,在这些平台上把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信息、财务数据、人力数据等进行处理和共享[2]。企业需要哪些信息可以随时从平台获取,从而提高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3.3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加速转型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解决企业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关键。首先,轉变轻视管理会计作用的意识。如今,许多业务经理专注于在公司任职期间的短期利益,忽略发展管理会计和员工培训。这将导致公司财务管理混乱,阻碍管理会计的发展,并不可避免地给公司带来不可控制的风险和损失。其次,进行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培训,招募高级人才来培训公司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技术水平。这样随着其业务技能水平的提高,将为公司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型和概念,提出创新的想法,并增进对管理会计和大数据的正确理解。最后,采取有效的方法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培训,促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3]。

3.4加强会计信息安全管理

会计管理方面的数据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为有效防范信息安全风险,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遵循实施[4]。首先,有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可以开发保护信息安全的技术系统,并引进相关安全技术人员,不具备自身开发信息安全系统的中小企业,可从可靠的供应商购买安全的技术软件,并运用到信息安全防范中去;其次,企业应提高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加强网络的安全监管力度,对管理会计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存在风险的环节及时预警,这样可以尽早发现会计信息中的安全问题;第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从法律的高度去约束泄漏和盗取企业信息的行为,对违反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的个人或者单位按照法律严惩。

大数据时代对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等都受到了挑战。要积极面对和解决管理会计在大数据时代遇到的问题,转变观念,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保证信息的安全,促进管理会计的高质量发展,以进一步在新时代背景下增强管理会计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谈如何实现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论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力量,而且还能引领员工思想状态和价值观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在以人性化和科学化管理的同时,更要密切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开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政工工作的重要性,保障企业管理,为企业营造和谐氛围。

关键词:政工工作;企业管理;共同发展;研究对策

一、政工工作在企业管理中重要意义

政工工作不仅可以促使企业员工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在获得教育的前提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提升企业凝聚力,更好的发展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而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开展政工工作,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精神的提升以及企业内部文明精神的提升,可以通过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系列的文化宣传和企业活动;加强员工之间在交流以及思想的统一,减少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的距离,以达到强化凝聚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开展政工工作,为了提升员工的工作激情以及积极性,挖掘企业的增长潜力,以达到提升竞争力。同时党员要在政工工作开展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支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等形式,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将工作有序的推进。可以说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实现企业长效发展是至关重要。

二、企业政工工作现状

(一)政工工作理念僵化

政工工作被忽视,政工人员的工作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很多企业由于政工工作的滞后导致员工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人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部门之间关系没有理顺,员工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没有形成健康、和谐的工作关系。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主动性差、随大流的思想,个人发展缺乏有效规划、动力不足。政工工作的不被重视,与部分企业落后的、僵化的工作理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政工人员素质不高

大部分企业的政工人员的自身专业素养不高,导致无法提升政工工作的质量,再加上政工人员本来就比较少;另外企业对政工工作的忽视,导致政工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政工人员也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在工作上趋于形式化,创新的力度也不够,严重的形式主义再加上专业知识的退化,导致政工工作在企业的成效显得微不足道。

(三)政工工作方式缺乏创新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信息互动的方式也越来越媒体化,网络已改变了多数人阅读的习惯。而企业没能很好地利用网络平台,仍停留在以学习报刊、纸质文件等为主的宣传模式来开展工作,导致上令不达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政工人员到生产现场较少,与员工之间缺少沟通交流,不了解员工真实想法,因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针对性,工作效率低,而且也难以有效激发员工参与的主动性。

(四)政工队伍建设不重视

企业忽视对员工思想的引导,导致企业内部出现小团体等不和谐的情况,甚至可能还存在一些比较自私的政工人员,对自身的小利益斤斤计较且不顾全大局,由此阻碍了政工工作的开展。另外,由于大部分企业缺乏政工工作的奖惩机制,从而导致政工人员的热情降低,从而导致政工工作的效率降低。

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共同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对政工的思想认识

要重视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并对企业员工做到人性化且科學化的管理。在工作的过程中,员工作为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不仅仅决定了企业的运行生产,还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所以应当对企业员工积极的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并且重视政工工作的价值及其作用。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起到领头的作用,积极主动的去接受政工教育,为企业的政工工作做好表率,结合自身的特点,创新工作方式,打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转变企业老旧的管理观念

管理人员应当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并对于员工所提出的建议适当性的进行吸取,从而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企业的运作当中;员工通过参与培训,从而了解到自身的价值,充分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在充满热情的情绪下更加配合企业的管理,使其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提升企业凝聚力

很多企業都只注重于业务的发展,从而忽略了政工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导致政工工作人员素质都普遍较低。政工工作对企业业务有着积极的因素,不仅促进了企业业务的发展,并且提升了员工的政治觉悟,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这样不同部门的合作效率也会随之也提升。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工人员能够具备高的工作素养,并且对企业内部的业务工作越来越熟悉,使员工能更快的融入到其中,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

(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实际开展政工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的做好党员模范的带头作用,且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得政工工作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更好的开展,保障了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定期对政工工作积极配合的员工进行评选,针对这些优秀员工进行适当性的奖励机制,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并促使其他员工对自身要求的加强。

(五)完善企业政工工作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企业的评价管理机制上的工作实效性,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经济效应,但是政工工作的开展却总是被忽视,甚至有的企业管理项目并未包含政工工作,所以企业应该积极完善政工工作,另外还要及时转变企业思想工作人员的观念和方法,并积极鼓励创新,不断地引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使得政工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能够达到理想的发展效果。

第7篇

关键词:高校师资培训;财务管理;科学项目。

一、高校师资培训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在高校师资培训项目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培训项目顺利运行的保障,能够有力推进项目的完成,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保证教学过程的实施,又能高效利用项目资金,将经费的使用效益最大化。加强项目财务管理,使其适应项目实施的需求,对财务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对培训项目的推动和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有助于决策者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控制。项目负责人根据财务管理信息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这对项目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项目负责人根据财务评价反馈机制,对项目实施的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控制,对于资金的使用,要合理、合法、透明,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对于资金过度增长的方面,要及时的控制比例,压缩开支。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资金用对地方,提高教学投入,保证培训的质量。

这样会有助于高校师资培训项目管理的精细化。科学的财务预算以及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严格资金的有效使用,有助于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加强和改善,将资金使用到每个需要的项目上。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理顺各种财务关系和每项资金使用,促进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高校师资培训项目财务管理。

(一)加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建设。

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训项目财务管理是对整个培训过程所作的综合性管理。重视财务管理是对培训工作的有力保障。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才能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改进。

否则会造成专款不能专用、资金浪费等不良情况。因此,只有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1.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严格按照财务法规定履行职责,客观公正地搞好服务,并抵制不正当的违法行为和财务纠纷。

2.财务人员要具备处理复杂经济财务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同时,要具备较强的团结协作意识,正确融洽地处理好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内外的关系,树立财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3.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税务、法律、审计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法律规定以及发达国家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充实业务,更新理念,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科学预算,严格资金的使用和控制。

项目管理机构财务部门收到上级下达的文件后,根据要求,及时做好项目实施之前的预算,合理分配资金。同时,根据培训任务、费用支出、概算和有关财务标准等,编制项目管理费支出预算表,上报上级领导审批。开支预算批准后,项目组要严格执行。确实需调整的预算,再次按照原报批程序上报审批。管理费用支出预算总额不能超过文件规定的项目管理费用总额。财务部门可进一步量化、细化和优化经费开支,编制各分项经费明细预算,报上级行政部门审批后执行。

1.坚持科学预算。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培训方案的设计等材料,按照各项费用支出门类、支出数额等,科学编制项目资金需求及分配预算。做好培训前的资金筹划工作,明确资金用途,提供清晰的思路。

做好预算工作,我们要做到:一是要做好预算审查。预算是培训经费管理的核心,也是项目管理机构财务活动的指示牌,调节和控制经费运行的目录表。在项目启动之前,培训实施单位将财务预算上报上级行政部门审核。审批经费预算时要看是否按照要求安排经费,各个类别的经费是否合理。二是把好借款控制关。借款即开支,为避免开支超额,要严格控制开支,必须严格控制借款。要按预算借款,这样才能保证经费预算的合理实施。要结合培训任务和进展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阶段用款计划,经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批准后,项目承办机构才可向上级财务部门借款。要做到既保证完成培训任务的资金需求,又不造成资金闲置。

2.严格资金控制。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有利于财务部门及时做好资金使用的调控,确保预算的合理支出。一是要做好审核报销。审核报销是控制费用使用和确保资金使用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审核,来确保培训项目资金流动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明确工作职责,要有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不能因为人情的关系,而迁就对方,更不能以权谋私,造成资金流失。在审核过程中,要严格报销单的审核,不符合条件的不报销。建立请示制度和联签制度,根据支出金额的数量,申请上级领导资格审批。这样,形成层层审批的情况,防止一人武断造成决策失误给培训项目带来损失。二是做好检查考评。科学合理的预算考评制度是指导项目做好各项预算考评工作的行动指南。衡量预算执行情况如何,主要的评价标准是,每一项的花费是否超过预算,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收支是否平衡,执行预算的监督机制是否完善等。一方面,财务部门要做好阶段性的财务分析报告,先从自查做起;另一方面,上级财务部门要督查有力,不定期地进行分支部门的财务运转情况,看是否保证专款专用,是否各个类别的经费未超过预算。我们也可以将信息管理系统先进技术把项目预算考评纳入进来,这样便于我们统筹经费使用,而且有利于我们在制度上将流程和控制环节加以优化,将预算考评数据建立专门的数据库,整合所在单位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评价与反馈。

评价和反馈机制是高校师资培训财务管理制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财务报告资料和信息确保准确完整,而且要公正、公开、透明。建立严格科学的评价制度,对年度预算考核和项目绩效评估进行分析和评价,将分析的结果和绩效相结合,进而对培训项目绩效目标进行反馈和修正,使得财务制度不断地完善。健全监督机制,运行合法资产,对资产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审计部门要不定时对项目财务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将其加以改进和完善。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四)加强财务档案信息化建设。

财务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是社会信息化发展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档案的传统基础管理朝着档案信息化方向迈进,提高档案的信息化现代化程度。首先,利用网络平台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建立档案信息化资源数据库,实现资源电子档案资源共享,提高财务办公效率。其次,加强档案数据库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数据库是档案储备的有效途径,将传统档案电子化,加快信息流通,提高效率。三是搞好档案业务数据建设,加强档案网站建设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加强管理,推动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方便各部门从网上查档和了解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财务管理和高校培训项目服务。

结束语。

伴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师资培训项目财务管理须不断强化模式,加大改革力度,坚持专款专用、科学预算,建立公正透明的绩效评价反馈制机制,合理使用资金,将资金利用最大化,以保证培训质量,提升高校师资教育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鸿艳。关于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J].经济师,2011,(10)。

第8篇

顺应知识经济潮流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定位,构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确定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使培养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断由低级向中、高级过渡已成为会计界和会计领域及会计教学过程中研究、探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要之一。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时间性概念,其职能和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更着。建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要围绕经济建设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服务,即培养目标的建立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模式的形成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良好的培养模式下所形成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人力资源群,即巨大的无形资产,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提出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新的目标,从而形成由“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行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构建新的培养目标”的良性循环系统。

一、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的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各方面要求在发生逐步的转变和提高,而形成应用型会计人才主要途径的会计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才能使培养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适应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会计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正确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现行会计教育存在着培养出的学生与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很多大、中专甚至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接受了的会计教育,毕业时却与会计工作失之交臂,没有或不能从事会计工作,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在参加工作时根本就派不上用场;而在这时会计行业又在呼吁急需会计人才,原因是他们所拥有的会计人才知识结构陈旧,这就出现了会计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会计教育部门因为学生不能就业而简单的判断会计专业面临“萎缩”局面,要减少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招生;而市场中却呈现会计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那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究竟应当是什么样的?学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为什么不能在市场中就业?这里就突出一个应用型的问题,也是我们讨论和思考的主要问题,改变会计教育所面临的这种局面是我们所必须研究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市场对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的这种趋势,我们在这里专门针对会计教育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这个问题展开研究。

二、重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实施应用型会计人才教育的前提。

(一)影响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因素

1、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将知识转化为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为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知识经济时代要建立起应用型会计人才是资本市场支配者和企业生命主导者的新型理念。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改革开放的深化,会计的职能和作用在潜移默化的变更着。仅仅核算、反映、监督经济业务运行的全过程并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已不再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知识经济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全局观念,扩展企业理财思路,从微观的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扩展到宏观的全面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去,支配资金运作,增强企业活力,成为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资本市场的支配者。

(2)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形成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和运用会计网络传递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使会计由手工记帐的“原始社会”进入计算机会计处理的“文明时代”。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信息瞬间无误处理,摆脱了繁琐的手工记帐程序,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速度,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突破人工计算对计算复杂问题产生的限制,使原来为追求简便而简单化了的计算得到完善,使之能更准确地模拟和反映企业的经济运行过程。实施会计网络化使会计信息共享是会计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变革。会计网络化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的高科技结晶,它会使全世界投资者通过网络了解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以使企业足不出户而将其财务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

(3)知识经济条件下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使会计工作重点由核算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财务管理,实现了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由核算型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就是将会计工作的重心由传统的对会计信息的加工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运用。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会计的功能不仅仅是反映经营成果,更多的是参与企业管理。据有关资料记载,在美国大企业只有29%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报表及相关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工作,71%的会计人员从事资本运作、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等管理工作,而且美国约有70%的公司总裁是来自于财经方面的专家,而且是以会计行业的专家为主。知识经济时代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创造利润的时代,运用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并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企业创造出不同的利润。

2、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资源配置的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开始显现,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经济体制改革改善了市场环境,建立和优化了经济行为在市场活动中的“游戏规则”,调整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比例和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和对会计行为规范的要求等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要渗透到经济活动中去,应用型会计人才是直接的传递者。

(1)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充分考虑市场对人力资源需求的现状。“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就是人,人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应用型会计人才,其一是经济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其二,是实施会计教育行为的结晶。考虑和研究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现状,首先可以使社会得到所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其次,可使学校实施的教育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使社会效益最大化,即使没有眼前的经济效益,也会实现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其他效益的最大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是相对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物质资源的一个概念,同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但人力资源的价值是不可估计的,人力资源能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2)经济体制改革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学校和用人部门共同确定和研究解决的问题。A、高中教育之后进入社会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其培养目标的确定要着眼与如何将培养出的人才推向社会。推向社会是基本的定位,要想推向社会,其方式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社会用人单位和部门对人才的需求,要把学校的培养行为转变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行为,例如由学校招生实施教育,接受教育结束,把学生推向社会这一行为转变为企业定人才类型、人才规格、数量,委托学校招生和教育的“定单式”教育行为或过程。B、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后续教育,其培养的目标的确立要着眼于如何提高被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开拓被教育者的专业思路。经济体制改革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完善是终身教育成为必然,后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有被动接受者和主动接受者两种类型,然而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都是由于用人部门或单位所需的人才和正在拥有的人才产生差距而急需改善人才状况所造成的。

(3)只有完全摒弃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思路,才能真正找到培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途径。学校依托企业办学或干脆转变为企业办学校,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思路,应用型会计人才作为经济活动、经济信息提供的主体,其培养行为的市场依赖性将会更强,例如,现有经济发展条件所需的“收银员”与计算机技术普及前需要的“收银员”在知识结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上的要求就有许多不同之处。

经济体制改革了市场环境中的“游戏规则”。改变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及人才素质的要求,改变了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3、全球经济一体化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了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1)全球经济一体化扩展了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活动平台。加入WTO后,会计作为一种商业通用语言参与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会计人才作为经济信息的提供者,市场将由有限的国内发展空间引向国际发展空间,这对应用型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语言能力的要求,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从而对作为生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去适应环境的变化等问题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2)随着国际办学机构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竞争愈加激烈。加入WTO后,我国的教育市场逐渐开放,大量国外的办学机构涌入我国,都来争先恐后地分吃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无形中对我国教育事业形成了压力。国外的办学机构有着与我国培养目标与模式不同的办学思路,有着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有着与中国教育机构不同的吸引力。还有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他们有着先进的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务知识,都会为我国本土化的会计教育带来冲击。

(3)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实现跨国界的转变。外国的办学机构可以进入中国办学,中国的学校也可以走出去;同时,外国的学生也可以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学生也可以到国外去,从而实现会计人才培养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真正的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

(二)构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框架

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要使所培养的会计人才既通晓会计理论又善于会计实践,不仅能较好地利用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践,又能将会计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提升为理论。只不过层次不同其理论升华和实践运用水平不同而已。

1、将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成一个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全才。会计行业的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但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直接接受理论的指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彼此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将此种思想与人才培养问题相结合,便会得出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目标通过接受教育(学历教育、后续教育)最终要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并能将理论付诸于时间;同时又能将实践转化为理论。通过相互促进,实现人才规格的不断提升。

2、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既是教育目标,又是经济目标,还是市场目标。教育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确定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的培养目标是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

3、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个动态概念

应用型会计人才是具备一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才基础上的专才,主要围绕宽口径,即知识面宽;厚基础,即基础扎实,根基牢固;广用途,即不仅仅能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工作,还能介入到其它经济工作中去;多层次,即能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这四个角度为出发点确定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而无论是口径、基础、用途、层次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使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一个动态概念。

(三)按人才类型确定各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者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人才分为四大类,即学术性、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我们将从会计职业的特点和会计从业人员的特点结合人才的分类也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包括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均为应用型人才,将应用型会计人才分为三类:即工程类应用型会计人才,技术类应用型会计人才,技能类应用型人才。他们应该分别具备不同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知识结构和实践技巧。下面的内容中,我们试图将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分别描述:

人才类型

特点

职称层次

会计教育层次

工程类应用型会计人才

具有将各种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

高级会计师

硕士研究生

技术类应用型会计人才

应用智力技能来完成工作

中级会计师

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

技能类应用型会计人才

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工作

初级会计师

中专教育,短期培训

1、工程类应用型会计人才。以开展财务管理活动为主,亲自指导会计实践,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为一身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类会计人才要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要具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能力;要能依据已搜集到的各种经济资料,设定某些经济参数,采用一定的管理会计方法,对企业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趋势作出事前预测或规划。能融理论和实践于一身;能指导全局性、整体性财务工作;能为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整体规划;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突发事件;能为企业管理提供意见和建议。

2、技术类应用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并进行适当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该类会计人才,其工作的侧重点仍然是进行会计核算,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注重智能运用,能根据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要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技能性应用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该类应用型会计人才工作的重点是进行会计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技术,能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会计软件,并最终能编报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报告。这类会计人才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工作任务,从事执行性会计工作,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因此,大量具有一定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专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我国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

三、研究和探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模式。

“模式”词义来源于“模型”。“模型”最初本意是用实物做模的方法。后来,模型由实物模型发展为非实物的形式模型,例如数学模型。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非实物的形式模型向更多的领域扩展,并使用“模式”这一词。例如方法模式、教育模式、经济模式、社会模式等。在这个时候,“模”包括了实物模型的意义,“式”包括了形式、样式的意义。“模式”一词兼容了实物与形式两大类。本课题研究和探讨的是一个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这个模式不但兼容实物与形式,而且将实物和形式动态化,是一个与人才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目标服务,培养目标决定培养模式的选择,同时培养模式实现培养目标是实现目标的指定路径。

(一)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分析

1、培养模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模式是根据培养目标的提出来并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的,是指导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活动的依据。良好运行的培养模式能将培养目标渗透到人才培养活动中去,并通过培养活动实现培养目标。如图所示:

构建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运用

培养活动

(教学活动)

实现

2、培养模式根据人才成长规律使培养活动(教学活动)系统化、秩序化。目标是岸,模式是航线,培养活动(教学活动)是舵手,三者缺一不可。在培养模式的规范下,培养活动在系统化和秩序化的前提下发挥自由空间,通过各种渠道,如中专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形成达到的不同目标。

3、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精髓。只有培养目标和培养活动的教育行为就犹如只有躯壳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中枢环节,连接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培养模式体现教育的目的性。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的总体要求,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起着决定作用。教育的目的性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关联并产生相互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将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宏观经济的发展调整教育目的。而培养模式中完全渗透着教育的目的。

(2)培养模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要体现主体多元化特性。社会、学校、学生都将成为培养模式中的主体,强调多元化,坚持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及用人单位共同商定的原则,同时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培养模式的内涵中要体现层次性。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而展开的。据此,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目标体系,主要指培养目标及规格;第二层次,内容方式体系主要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途径等;第三层次,保障体系,主要指教学队伍、实践基地、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

(4)模式的实践性和可行性。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晶,尤其应当强调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代表性的模式,才有生命力,才有借鉴作用。

(二)确定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

1、实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从一般意义上讲,通才教育是当代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但现实的问题是我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教育仍然处在"专才教育"阶段,学校的专业特性不可能改变,社会各行各业所迫切需要的仍是数以百万计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所以,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实施通才教育在理论上虽然具有无可辩驳的合理性,但在实践上(无论是社会的现实需要还是教育的现实条件)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确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并为我国现阶段教育力所能及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我国高中后教育在"专才教育"模式下,突出的弊端就是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分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识、适应、掌握发展了的世界,并着力于教会学生知识和本领,教学的内容也是一些以知识、技术为主的纯科学的东西,忽视了让学生从人生意义、生存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以致有许多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却没有健全的人格。现代社会的发展强烈地呼唤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把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成为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既会做事、又会做学问、更会做人。因此,在应用型会计人才中不仅要进行科学教育,还要进行人文教育,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得到统一。

3、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教学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那种迎合空谈理论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是不利于培养懂理论、能运用、具有创新能力专门人才的。同时,空谈理论,不谈理论产生的实践根源,也不谈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或者不以适当的实际材料帮助学生获得完全的知识,使理论脱离实际,也是不行的。社会实践是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中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劳动观念和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应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导,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性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构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实际上是为受教育者构建为达到一定的知识体系、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应当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的问题,它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紧密相关。构建应用性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全盘否认过去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而是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力求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重新审视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摒弃、有创新地构建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依据。

研究培养模式首先涉及到的就是培养目标问题。如前所述,培养目标则是由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人才层次决定的。这里不再重复论述。

2、素质教育: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特征,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在于基础素质,其中,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居其他素质之首。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是决定一个民族竞争力强弱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根本任务。人文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反映了人才的质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从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度,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为此,要在教育思想上变过去单纯地以培养学生“做事”为目标的模式为既培养学生“做事”,又培养学生“做人”的模式上来。就人才素质的整体而言,“做人”比“做事”处在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上。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促使其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促使其学会做人,学会合作,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培养成为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会与人共事的人。从这个意义上去认识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

3、拓宽专业: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方向。

一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的服务方向。一个学校能否建立主动适应的市场机制,关键在于能否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宽阔的就业渠道。因此,必须根据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在拓宽专业口径上下功夫。横向上,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按大类专业招生;纵向上,延伸专业内涵,改革传统专业,扩大专业服务范围。

4、课程整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其重要一环就是课程的整合与重组。因此,我们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重新审视原有课程体系问题,该整合的必须整合,该重组的必须重组。

5、“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

“产、学、研”结合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劳动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产、学、研”结合在新的发展时期,应有新的内涵。学生如果不经过产业实践这一环节的锻炼,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就不可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都是在大量产业实践中培养的,而产学结合是其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