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1 02:50: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材料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控制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材料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把好建筑材料质量关,做好质量检测及提高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筑材料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建筑工程的核心。
1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常见程序和方法
1.1 检测项目的确定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多种多样,相关材料的检测和检验项目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规定进行,比方说配制混凝土时使用的水泥,应该按照批次的不同,对其强度、凝结时间、细度、安定性等指标进行细致的检验。
1.2 取样试样
对建筑材料进行取样时,应该具有鲜明的代表性。通常在取样时应该对同一批次材料的不同部位,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进行取样,保证取样的数量和随机性,不仅要求取样的数量符合要求,取样的部位和方法也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因为,在进行试验时,取样的数量直接影响着检测的结果,过多或过少的取样数量都会使试样结果出现误差。但是在现实的工程取样中,取样数量不够、方法不正确、没有随机抽取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检测的结果。
1.3 环境温度和湿度
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而言,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对周围的环境条件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检测,所取得的检测结果才具有参考价值。比方说,建筑材料中的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质量和性能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在对其进行检测时,环境温度应该保持在23℃±2℃左右。在检测时,如果将防水卷材的样品制作成9 份实验品来进行相应的抗拉力试验,那么可以首先将这9 份分为3 个大份,将其中一份在环境温度为23℃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另外两份,分别在环境温度为28℃和18℃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最后将每一大份的三小份样品抗拉强度取平均值。最后的试验结果显示28℃环境温度下的材料抗拉强度比23℃环境下的材料抗拉强度下降了2.8%,而18℃环境温度下的材料抗拉强度比标准23℃环境下的抗拉强度高出了3.5%。从这一试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温度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时,应该严格控制试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1.4 试验误差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但是在现实中,有一些检测人员在对钢筋进行拉伸试验时,只是进行到钢筋出现颈缩现象就停止试验,并没有真正将钢筋拉断,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使得试验结果出现误差,这种未拉断钢筋的试验,会使得钢筋的检测拉长率比钢筋实际的拉长率低。这种做法导致的误差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试验误差,而是一种人为误差,因此在进行材料质量检测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保证此类人为误差不会出现。
1.5 数据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同一组试件中有时试验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为使试验结果准确,标准规定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有取舍的要求。如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当三个强度值中有一个超出平均值±10%的需剔除该数值,以其余两个强度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若其中有两个测定值均超过平均值的±10%时则以剩下的一个测定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若3 个测定值全部超过平均值的±10%时,则须重新检验。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都有各自的取舍方法。应予注意,切不可简单地把数据相加计算了事。计算后的数据修约的方法按GB/T8170 进行,其尾数要按四舍五入单双法进位,并按标准规定保留数据的位数。试验结果数据有时会出现比预期的过高或过低,同一组试件中数据相差悬殊。或同一试件各项性能指标相互矛盾等异常现象,这需要认真对待,查明原因,并及时复试和复验。
2 建筑材料质量的监控措施
2.1 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材料的质量监理中,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使施工企业在组织管理.人员配备.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同时在施工承包合同和委托监理合同中也要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并明确监理方在材料监理方面的责任.权限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等等。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合同
2.2 制定监管程序及制度。
监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监管程序及制度。在制度中应明确监管人员的职责.工作程序.步骤和手段,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应采取有效的施等,完善各级行政部门,加大对建筑材料市场的监管,加大对伪劣建筑材料的打击力度,净化建筑市场。 各级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大对施工现场建筑材料验收工作的检查力度,对不按规范.标准进行验收,不认真执行见证抽样制度 ,验收资料不真实,以及将不合格材料使用到工程上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保证建筑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3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控制措施
3.1 建筑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
相关的建筑材料检测人员应该对工程材料和文件进行仔细的阅读,比方说施工图、组织设计计算、工程设计等,对文件中要求的材料规格、品种、强度等进行必要的熟悉。
对各种建筑材料的相关质量要求进行认真的查阅,对材料使用过程中的特点、性质以及使用范围等进行熟悉,发现存在问题的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在熟悉和掌握材料的质量要求和使用特点后,应该对材料的供货商进行比较,选择其中质量可靠、价格低廉、并具备较强实力的大企业。可靠的供货商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要前提。相关检测人员应该对业主的材料进行及时的信息核对和检测,承包商提供的材料,应该对订货申报进行仔细的审查和论证,并由业主最终对材料进行确认同意。
3.2 建筑材料进场检验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中使用材料的质量,在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检验。首先,建筑材料和设备必须要有相应的质量合格证,而且相应的规格、型号、性能指标等应该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进场时必须要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验收,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严格质量检测,出现质量问题的建筑材料必须要清理出施工现场,保证不将其使用到工程中。
当建筑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相关人员应该对其规格、型号、性能指标、外包装等质量参数进行核对,保证与设计需要的材料相同,出现问题应该及时予以退回。对于那些较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应该由专人对生产现场进行监督。比方说,建筑工程如果使用商品混凝土,建筑单位就必须要指派专门人员对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检查其生产过程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尤其是对其中的重要环节如配合比设计、砂石料质量、水泥质量等要进行全面的认真监督。
3.3 建筑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各种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后才能够进入到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不能存放无关或者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施工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必须与设计要求中的规格型号、品种等保持相同,一些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的建筑材料不能存放在一起,更不能同时进行使用,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错用错放的现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追溯,对质量问题的分析和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建筑材料;检测;作用
0 引言
目前的建筑材料不仅种类繁多,性能各异,而且在工程结构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每种材料质量的好坏,都影响着建筑质量的优劣,轻者降低工程结构的刚度,承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重者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所以对每种材料进场使用前都要进行抽样检测,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种材料的质量,确定主要建筑材料的抽样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1 建筑钢结构材料检测概况
1.1 钢结构材料的性能
从钢材的使用角度来讲,钢结构材料本身具有基本的高强度、可塑性、冷脆破坏性和可焊性等性能。但是从材料性质的单项指标来看,并不能代表和囊括其全部特点。一般材料的性能判定项目,还需要依照常规试验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判定。也就是说,建筑材料的性能评判还应当采集一定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如钢结构材料的生产时间年限、钢结构材料所供有的技术条件和产品说明书、钢结构材料的牌号、技术指标、极限强度、屈服强度、受拉的延伸率、反复弯曲,冲击韧性与化学成分等等。
1.2 水泥材料的性能
水泥产品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在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组件性作用,水泥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基础的载体质量,同时也就间接地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确保水泥的施工性能,水泥的调和水通常都会比水泥水化所需水量多1倍~2倍,这部分多出来的水分会在水泥的输送和硬化过程中积聚在集料、钢筋的下表面或者是渗透到混凝土的表面,这就是水泥的泌水性,水泥的泌水性越大,则构件的抗冻、抗渗以及耐蚀性就越差。水泥的保水性指的是当水泥浆体在静止时不会析出的水分,但当水泥浆体处于振荡、真空以及吸水板等条件下时便会放出水分。而抗渗性指的是构件抵抗水渗透的作用,水灰比越大,则抗渗性能就越差。
1.3 砂的性能
砂的细度模数反映了其所有颗粒的精细程度,砂的细度模数并不完全反映级配情况,在配制混凝土时要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以及级配情况;对于高强度混凝土应该选用中砂,细度模数大概为2.9~2.6。砂的坚固性,对于有抗冲击、耐磨以及抗疲劳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或者是经常处于水位变化以及有腐蚀介质作用的地下结构所使用的混凝土砂,其循环以后的损失率不应该超过8%。砂中杂质的最大含量,对于具有抗渗、抗冻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总的含泥量不可以超过3%,泥块的含量不可以超过1%,云母的含量不可以大于1%。如果砂中含有硫化物或者硫酸盐,那就应该进行混凝土的耐久性测试,满足要求以后方能使用。
1.4 碎石的性能
在土木工程当中,碎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孔隙率大、强度高以及渗透性强等特点,在建设工程当中多用于支撑上部构造以及提高地基强度,同时还可以排出地下水,减少地下水对建筑构造的危害。碎石的密实度,其数值的大小不能仅用孔隙比来衡量,颗粒形状、大小以及不均匀系数不同的两组碎石,尽管其孔隙比完全相等,但其密实度却相差很大,所以应该按相对密度指标来表示其密实状态。在进行碎石的渗透以及相对密度试验时应该要考虑这些问题,从而研究夯实对碎石的渗透性能和体积的变化影响,为碎石盲沟、碎石渗井、碎石渗沟以及其他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2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2.1 有助于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由于建筑材料会被直接运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建筑材料本身的质量是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而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将好比为建筑材料的安全性做一次全身性的体检,为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安全多上一层保险。好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丰富建筑的功能,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反之低劣的建筑材料会严重损害建筑物的质量,缩短建筑物使用寿命,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威胁。因此,加强建筑材料检测有利于建筑工程中采购和使用的建筑材料性能达标,为确保施工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2.2 有助于挑选质优价廉的原材料
建筑材料检测能够严把材料采购质量关,选用信誉好、质量高、性能达标的建筑材料供应商。此外建筑材料检测机构通过科学检测后,将材料本身的性能与价格做科学分析和对比,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在众多类似的产品中选择质优价廉的原材料,优化建筑材料的采购方式。通过现代化检测技术对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做科学检测后,确保采购的材料技能符合国家关于建筑行业材料质量安全标准,同时好的建筑材料对于改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日常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地点填料的精准性,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材料检测技术。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和材料采购投入,施工地点的砂石填料尽量采用就地取材法,但是由于考虑到就近材料的质量性能是否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而采用检测技术能够测量其是否符合施工技术标准。又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周边的地质水文特点,方便选择正确的施工土场和合适的施工机械。通过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对土样进行组合分析,测量施工地点的土场是否符合施工技术规范,便于规划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
2.3 有助于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与实践
随着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建筑工程领域中各种建筑材料、工程设备、工程技术等层出不穷,提高了建筑物质量,丰富了建筑物的功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材料的性能检测工作能够将更多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的优点介绍给广大建筑工程领域,将这些新型材料、新型设备、新型工艺的高效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让更多的建筑企业和施工人员了解,从而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向现代化、高速化方向发展。此外建筑材料检测能够设计科学的材料配置比例。通过对材料的性能进行科学检测,从而制定出针对不同施工现场的材料配比方案,从而找出性价比最高、材料搭配最合理的材料采购和应用方案。比如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建筑物的强度,可以选择小剂量的砼、基层配比。在公路建设工程中,为了确保沥青路面的稳固性和,可以选择小油量的沥青。这些既能确保质量又经济实惠的材料配比方案,能够科学减少工程造价,缩小工程投入成本,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建筑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新工艺的广泛推广使用,能够缩短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能够效率。现阶段新推出的用于建筑施工领域的新工艺技术较多,比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防水技术、抗震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不仅符合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还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3 结语
只有认真仔细对进场的各种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由此建筑材料的质量与工程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总之,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认真检测,建筑材料的质量与工程质量会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在城市当中拔地而起。而建筑材料的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当中住户的安全。所以,针对建筑材料所开展的质量检测工作,是质量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待此项工作,必须要保持十分严谨的态度。
1开展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意义
针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无论是在企业生产还是在技术开发过程中都拥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首先,开展此项工作能够凭借强制性手段来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其次,伴随着新型建筑材料在国内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对这些新型材料的质量检测标准也必须要在长期的实践当中获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和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才能够得到保障。
2我国建筑材料的常见检测方法和检测内容
2.1建筑材料的常见检测方式
整体来讲,针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一般是从材料的外观开始的,质量检测人员最开始需要做的,是针对建筑材料的类型、规格、外观标识等进行查验,通过肉眼检查建筑材料是否存在有质量问题或者缺陷。接下来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成分检测,在这一过程中,一般会使用到两种办法,其一是无损检测,即使用超声波或射线来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其二是有损检测,即首先提取建筑材料中的组织成分,再使用相关的仪器和设备对建筑材料开展化学成分分析与力学性能分析。
2.2我国建筑材料检测涉及的内容
针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必须要根据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整体来讲,在建筑工程当中,需要进行检测的建筑原材料涵盖有:钢材、水泥、粗细集料等。其中,针对水泥进行检测的内容有:凝结时间、水泥强度、化学成分分析。针对钢材的检测内容有:抗拉伸能力、屈服强度、质量误差、冷弯状态或断后的伸长情况。粗细集料的检测内容有:泥块的含量、密度、有机物含量、颗粒直径、压碎值等。针对建筑工程当中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主要都是针对一些重要的基础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的质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检测部门工作人员提出了熟练操作国家检测标准,并且做到在工作当中做到细致严谨,认真负责。
3当前我国针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不足
3.1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部分情况下,施工单位针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只是对数量进行检查,没有对质量进行关注。使得部分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因为施工现场的面积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建筑材料在施工现场进行存放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质量下降,对建筑整体质量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3.2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存在有延时性与不便性
检测部门针对施工材料所开展的检测工作,一般是根据材料到达施工现场的批次来进行检验,这种检验流程会大幅度增加施工材料在施工现场当中的放置时间。检测单位对材料进行验收时也多有不便。同时,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两者相互独立,导致施工现场当中的材料质量不能得到完全保障。
3.3存在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实际上,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会因为外界因素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外界因素涵盖有检测人员的职业技能、操作规范程度、建筑材料在送检时的完整性、均匀性、检测设备的精确性、检测环境等方面,其都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4强化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4.1确定建筑材料的检测数量
实际上,在建筑工程当中,所使用到的建筑材料往往数量很多,在这些建筑材料正式进行使用之前都必须要开展检测工作,之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当建筑材料达到国家相关质量要求之后才能正式进行使用。例如,针对建筑工程当中的墙体保温材料开展质量检测时,检测人员必须要针对材料的密度、拉伸强度等物理力学特征进行检测,同时对材料的导热能力、燃烧能力进行检测。若检测流程和检测内容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都是不能达到建筑材料检测的目的的。检测工作必须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才能让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保障。
4.2确定建筑材料的取样数量和取样方法
针对建筑材料的取样工作看似无足轻重,但是通过实践证明,这一项工序是的确会对检测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简单地说,取样方法的不同会导致样本存在有偏差,自然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便会出现误差,因为每一批建筑材料的数量存在差异,检测人员在取样的过程中便需要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这样才能保障检测结果的最大程度准确。
5结语
施工单位想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那么针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必须要严格的进行,只有建筑材料的质量合格,并且对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监管,后期继续进行有关结构功能的的检测,提高整体建筑工程质量才能让建筑工程达到工程设计和国家规定的要求。
作者:夏冰 单位:陕西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材料;现状;质量检测;分类
中图分类号: TU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我国建材检测发展现状
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宽,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在众多的实验室中,绝大部分实验室的检测装备相当简陋,科技含量也不高,建材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以科研院校和大型建筑企业内部试验室等附属机构的面貌出现的,大都带有科研与教学性质。而以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名义设立的监督检验室,带有政府色彩,且一直附属于母体的部门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按照国际惯例,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检测机构是不能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市场的,这就为中国的建材检测机构带来了市场风险和压力。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所耗能源的多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旦耗能增加,随之而来的大量的建筑垃圾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负担,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建筑工程所用材料质量不过关,从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现状,方法以及提高措施几方面着手,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进行分析。
二、常用建筑材料的分类与检测频率
1.砂、碎石或卵石
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厂(场)时间,每400m3或600t为一检测批,不足400m3或600t的也论为一检测批。
2.水泥
(1)袋装水泥以同一水泥厂、同一标号、同一生产时间、同一进厂(场)时间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检测批。但一检测批的总量不得超过200t。
(2)散装水泥以同一水泥厂、同一标号、同一生产时间、同一进厂(场)时间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检测批。但一检测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
3.粉煤灰
以连续供应的200t相同等级的粉煤灰为一检测批,不足200t的也论为一检测批,粉煤灰的数量按干灰(含水率小于1%)的重量计算。
4.钢筋原材料
以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同一进场时间,每60t为一检测批,不足60t时,论为一检测批。
5.钢筋焊接
在一般建筑物中,以每300个同钢筋级别的钢筋接头为一检测批。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结构中每一楼层或每施工区段,同钢筋级别的300个接头为一检测批,不足300个的也论为一检测批。
6.混凝土外加剂
必须有生产厂家的出厂合格证书,内容包括厂名、品名、包装、出厂日期、性能使用说明。以掺量大于1%的同品种外加剂每100t为一检测批,掺量小于1%的外加剂每50t为一检测批,不足100t或50t的也可按一个批量计,同一编号的产品必需混合均匀。
7.墙体材料
(1)烧结普通砖:以每15万块为一检测批,不足15万块的也可作为一检测批。
(2)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同一种原料配制成的相同外观质量等级、强度等级和同一工艺生产的10000块为一检测批,不足10000块的也按一检测批。
(3)蒸压灰砂砖:以每10万块为一检测批,不足10万块的也可作为一检测批,但不得小于2万块。
(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同品种、同一规格、同等级的砌块,以10000块为一检测批,不足10000块的也可作为一检测批。
三、常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1.按施工计划的要求,组织好各种材料的进场,按总体平面布置堆放,设立标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做好材料防雨工作,防止水泥受潮变质,钢筋锈蚀等。做好材料的及时检测工作,检测合格的材料方可使用。例如:水泥的储存时间不能过长,一般水泥存放三个月,强度将降低10%-20%,存放六个月,强度将降低15%-30%。水泥一般最多存放三个月。
2.按检测规范要求,对进场的建筑材料进行见证取样送检,见证取样送检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的首要环节。提供质量检测试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试样的真实性负责。见证取样检测的检测报告中应当注明见证人单位及姓名。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见证取样工作的普及辅导,推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使建筑施工的材料全过程实现检测控制。
3.按国家的检测标准和规程对送检的材料进行检测,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检测工作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其工作不受任何行政干预,不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结果公正性的活动,实事求是,让检测数据来说话,使见证取样送检的材料检测结果能真实反映工程和材料的质量。
4.落实建材供应、使用、检测三方责任。从见证取样深化到三方确认,就是要紧紧抓住建材供应商,一旦检测结论产生,就能及时确认各方责任,顺利实现不合格产品的清场和对使用单位的警示。使用方,包括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合理使用和见证使用经检测合格的产品,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根本。检测方就是检测机构,应确保检测的客观、公正,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建材产品质量状况。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应充分发挥这三类对象的作用,通过明确各方责任,规范各方行为,才能有效遏制检测工作中的假、乱现象。
5.把握委托、核查、抽样、试验、报告和评估六个操作节点。委托应更新,应改变现有的委托方式,委托过程应有第三方监督;核查应严格,应核查施工现场建材产品信息,保证检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抽样应科学,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样方案,推行检测机构现场抽样和取样,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试验应规范,应按检测运行法则操作,确保检测过程和检测结论客观、准确;报告应有效,检测信息应即时传输,不合格检测信息应及时上报;评估应专业,对检测工作的开展应进行绩效评估,不断规范和完善各个节点的操作运行。
四、结语
随着工程建设任务的迅速发展,建筑市场的兴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测在建筑施工、科研、技术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材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把好材料质量关就是把好工程质量关。我们要树立起“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从源头抓起,使检测的结果正确反映建筑材料的质量,从而使工程上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得到及时的发现,让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不流入建筑工地,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为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为了更好地分析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需要对新型建筑材料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分析,所谓的新兴建筑材料,不同于传统认识上的砖瓦,其蕴含着大量的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技术含量,不但提高了建筑的质量,也使得建筑的品质感更强。具体来说,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功能划分,不但包括粘接、防水、装饰、墙体,还包括密封、门窗、保温等。若是从材质上对其进行划分的话,也可以将其分为两类,自然材料和非自然材料,而非自然材料可以分为化学材料、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3类。总的来看,其不但具有更好地节能环保、美化装饰,还有着很强的耐性,包括耐热性、耐火性、耐酸碱性等。在现代工程建设中,这些新型建筑材料的优势体现的日益明显,逐渐受到人们的推崇,既提高了人们的居住品质以及现代感,也和现代人的环保需求、审美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且拓展了建筑的空间,增加了建筑的功能。此外,通过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也使得建筑工程的速度大为增加,轻型建筑结构逐渐得到了推广,然而由于其使用经验还不是非常多,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矛盾,对工程造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2新型建筑材料的造价注意事项
虽然新型建筑材料是科学技术的产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应用的时间毕竟有限,在诸多经验以及适应性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这使得其不具备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因而,新型建筑材料的造价管理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2.1准备预备款项
新型建筑材料较之传统的建筑材料具备很大的优越性,凝结了很多科学技术,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这诸多的优势,使得新型建筑材料的价格往往难以有效地降低,价格的波动比较大,为了应对市场价格的变化,应该增加适当的工程造价预备款项,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2.2加强成本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造价管理,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应该坚持以全寿命周期成本为指导,对传统建筑材料以及新型建筑材料进行成本分析,了解其性价比,并将两种材料结合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
3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分析了新型建筑材料的内涵以及造价注意事项,就可以更好地对新型建造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来说,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工程使用成本影响
周期长、分支多是建筑工程造价的典型特征,其涉及的控制和管理的范围比较广泛,也正是因为如此,成本控制上面的影响是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影响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地加深人们对成本控制影响的了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节能环保功能降低能耗成本,新型建筑材料往往具有很好地节能环保功能,这也是随着人们环保理念增强之后对材料的一种客观的需求,由于在环保节能上具备了更强的功能,使得建筑运行期间的能耗成本大为降低,这样就降低了大量的能源的消耗,无形之下节省了大量的成本;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新型建筑材料的技术含量逐渐提升,有些材料具有智能化的特征,这样就使得建筑的运行节约了人力和物力的成本,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支出;简化维护工作,维护成本是建筑所需要的一项重要的成本,而新型建筑材料往往具有高强度的特征,这使得仅仅需要很少的维护管理工作就能对建筑工期进行维护,投入的材料费用、人力、物力等大为减少。
3.2工程建设成本影响
上面对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优势影响进行了分析,然而由于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还不是十分成熟,其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价格波动比较大,新型建筑材料往往凝结了科学技术的价值,这使得其价格存在着很大的波动性,一旦市场价格发生变化的话,就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很大的影响;技术性要求高,新型建筑材料具有更多的科技含量,这使得其对技术性的要求更高,虽然在安装上更加简便,但是相应的人工费用和机械费用消耗却更多,总的来说,还不能很好地市场的需求;不利于统计决策,工程造价需要对材料的价格进行明确的掌握,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决策,然而新型建筑材料的市场变化往往难以掌握,这样就存在大量的差价和未计价的情况,不利于进行科学的决策;维护管理难度大,新型建筑材料存在着较强的技术性,为此相应的维护管理也需要更高的技术标准,这就对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4结语
关键词:建筑材料;绿色环保
中图分类号:X324
1、绿色建筑材料及其特点
绿色建筑材料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无公害无污染、无放射性的固态废弃物,能够可回收利用的、不影响人体健康、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的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采用、生产制造、使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都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危害,实现保护环境最大化,保证人体健康最大化。绿色建筑材料的是在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上不断研发出来的新型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用于房屋建筑上能够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环境与自己和谐共处的状态。
绿色建筑材料将会在未来的建筑业中广泛使用,因为绿色建筑材料所具备的特点是非常适合建筑工程,也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绿化的要求。绿色建筑材料具备的特点主要有:(1)绿色建筑材料的原材料和循环利用,绿色建筑材料在使用后成为废弃物可以进行二次使用,降低资源浪费的现象。(2)绿色建筑材料保护环境,绿色建筑材料从原料的选取材料的生产材料的使用材料成为废弃物的过程中都从保护环境出发,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3)绿色建筑材料的功能多,绿色建筑材料能够抗菌、调湿、屏蔽有害辐射、保温性能、隔声性能等功能,为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4)绿色建筑材料质量好,绿色建筑材料的建设是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严格安照生产标准进行,生产环境、生产温度、原料的用量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制造出标准的、高质量的绿色材料。
2、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以“人”为核心,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的环境。人居环境具体是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包括人群、自然、社会、居住、支撑五大方面。当下,人居环境演变成为生活居住、工作劳动、社会交往场所、休息游乐。人居环境越来越城市化,因为人居环分为乡村、集镇、城市,但是随时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使乡村和集镇不断朝城市演变。
其实,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产生联系的中间枢纽,人类通过人居环境与自然产生联系,自然通过人居环境影响人类的生活。人们的住宅与周边环境的结合能够体现人居环境的意义。然而,当今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物,高层居民远离地面生活、远离环境,影响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尽管很多居住小区内有绿色植物和绿地的建设,但是那只是体现小区的美观。所以说,现代人们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存在很多的距离。
3、绿色建筑材料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材料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主要是将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于人们住宅建设上,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弥补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求。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建设的住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们的健康,缓解人们的压力。所以,建筑物建设时其建筑结构、外部建设、内部装饰的都以绿色建筑材料为主。
3.1 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于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应用绿色建筑材料的主要原因是绿色建筑材料的质量非常好,绿色建筑材料具有非常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非常适合建筑结构的建设。目前,我国社会中建筑材料的种类较多,能够作为绿色材料使用的需要考虑其从生产到变成废弃物的过程不会污染环境,同时,还要达到循环利用这一要求。以轻型钢材作为建筑物结构建设的主要绿色建筑材料非常适合。轻型钢材是一种新型的高节能材料,具有非常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轻型钢材能够满足绿色建筑材料的标准,及轻型钢材对自然环境保护没有危害,可循环利用。根据建筑结构的需求可以生产出不同规格的轻型钢材,既轻型钢材的长度、厚度、宽度能够任意选择,轻型钢材将在建筑工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3.2 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于建筑物的外部建设
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应用在建筑的外部建设中从功能和美观两个方面充分体现绿色建筑材料使用的好处。
3.2.1使用功能
建筑物的外部建设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是因为绿色建筑材料具有保温隔热性能,能够降低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尤其在我国南方温度偏高,外部气候对绿色建筑物内部温度影响低,降低人们只是依赖空调的现象。绿色建筑材料具有屏蔽辐射的功能,在建筑外部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能够隔绝紫外线辐射,避免人们受到辐射的影响。
3.2.2建筑美观
绿色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改善,形成新型高效节能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例如,在建筑物大面积外部幕墙上安装绿色环保的建筑玻璃能够提升建筑的时代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绿色建筑玻璃还具有非常强的安全性和隔绝噪音的效果,其实用性非常强。采用绿色建筑材料突出建筑物的美观能够将绿色环保的主体通过实际的建筑物体现出来能够带动人们加入环保的行列中。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设充分的体现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能够美化建筑物的外观。水立方的建设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由ETFE(四氟乙烯)制成的膜材料搭建成一个立方体,其外部的“水泡泡”与主题相呼应的同时也非常美观,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3.3 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于建筑物内部装修
目前,建筑物室内装修的木质家具、墙纸、墙壁涂料等等装饰物。然而,各种装饰物中多多少少会含有一些甲醛。各种装饰物长期放置在房屋内,使甲醛释放到空气中被人们吸收,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住宅内部装修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将不会产生甲醛或其他有害物质,绿色建筑材料还能够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因为绿色建筑材料具有除臭、除菌、调湿、调温等功能。绿色建筑材料应用于建筑物内部装修中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家环境控制室内环境污染。
4、结束语:
绿色建筑材料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只是在建筑方面进行体现的,尽管没能将人居环境充分的表达,但是也与人居环境相呼应。从建筑业的角度来说,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是建筑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绿色建筑材料的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体的健康等特点与我国的提倡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发展方向非常切合。另外,绿色建筑材料在施工上比较方便、快捷、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施工特点将会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所以,不断研发绿色建筑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魏鸿汉.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
[2]编委会.最新建筑材料成分分析、应用技术、质量检测与常用数据及标准规范实务全书[S].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8.
关键词:建筑材料;使用;节约;措施
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以获取最大化利润,已成为了当前建筑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确保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建筑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并谋求更大的发展,其关键是要做好建筑材料在使用中的节约措施,以实现项目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
1 建筑材料管理措施
1.1 加强建筑材料计划管理
(1)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建筑材料管理计划的设计,严禁粗估冒算,以提高计划设计的准确性,防止因计划设计不周而导致的浪费和积压问题。
(2)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应坚持计划的严肃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计划一经制定并批准后,若无意外变化,需严格执行。
1.2 加强建筑材料使用中的管理
(1)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节约材料,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高价材料的使用量。
(2)对水泥、钢材、木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实行统一配料、集中加工,通过量材取料、料尽其用,以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
(3)做好对施工中对各种废料的充分回收和利用,可通过设立垃圾分拣站,以实行及时的分拣、回收和利用。
2 主要建筑材料的节约技术措施
2.1 水泥节约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都较多,因此合理、经济的选用水泥,对于降低混凝土成本以及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施工中除使用商品混凝土以外,在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等环节中,均可用散装水泥取代袋装水泥,从而节约大量工程成本。另外在施工中,水泥节约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
2.1.1 正确确定水泥标号
不同标号的水泥,适合配置不同标号的混凝土,如因水泥标号的选择不当会造成水泥使用时的浪费。以建筑施工中较常使用的塑性混凝土为例,其水泥标号和混凝土标号之间存在下列的公式关系:
R混凝土=0.51R水泥×(灰/水-0.58)(碎石混凝土)
R混凝土=0.47R水泥×(灰/水-0.56)(砾石混凝土)
从上述的两个公式中可以看出,水泥标号越高时,所制作出的混凝土标号也相应更高。如果需要配置相同标号的混凝土,水泥标号越高,灰水比也就越小,这样就可以有效节约水泥的使用。
同时,从公式中还可以看出,在确定了水灰比以后,如果能减少水的用量,并保持水灰比不变,则需要相应减少灰的用量,这样在满足施工设计要求的基础上,也可以实现节约水泥的目的。从这个角度出发,节约水泥的工艺措施主要有:使用干硬性的混凝土;进行在混凝土配置时进行强力搅拌和捣固;配置时添加塑化剂等等。
2.1.2 选择优良的骨料级配
由于混凝土中砂、石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体积,因此砂石的级配状况对水泥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通常而言,骨料最大颗粒的尺寸越大时,堆积后的空隙率越小,越容易形成好的级配。
在配置混凝土时所用的骨料,最好是使用空隙较小的骨料,从而使混凝土配置时,水泥不是起到填充空隙的作用,而是起到胶结的作用。这样配置的混凝土,水泥用量会得到极大的节省。
2.1.3 使用减水剂
减水剂也被称为分散剂,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促进水泥在混凝土中分散开来。通过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添加减水剂,可使水的用量减少12~18%,由于可良好促进水泥的分散,也使得水泥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所配置混凝土强度也会得到增加。
通过良好的减水剂的利用,在水泥使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使混凝土强度增加10~20%;如果是配置相同强度的混凝土,使用减水剂可以节约水泥用量6~15%左右。
2.1.4 使用活性混合材料
工程实践证明,通过掺加大了活性混凝土材料对水泥有明显的节约作用,而且还可有效改善水泥的性质。当前,掺加混合材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加入,通过掺加混合材料以增加水泥的产量;另一种则是在配置混凝土时加入混合材料。
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活性混合材料有粉煤灰、矿渣、火山灰等等,且这些材料都具有来源广泛、产量多的特点。通过掺加这些活性混合材料不仅可以明显建筑施工中水泥的用量,而且能满足建筑施工中的多种使用要求,例如在早强混凝土中加入10~15%左右的混凝土,7d内强度就可达到原混凝土强度95%,28d强度则会超过没有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强度。
2.1.5 使用代用材料节约水泥
当前在建筑施工中,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对水泥产品代用的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类:
(1)水硬性石灰:这类石灰含有粘土较多,是在稍高于烧制普通石灰的温度下烧制而成,然后经过磨细后可制作成水硬性石灰。水硬性石灰可在部分要求不高的建筑施工中代用水泥,例如低层房屋建筑、农村小型工程等等。
(2)无熟料水泥。这种材料是利用各种工业废渣与适量石灰、石膏或硅酸盐水泥熟料制作成强度为150号到400号的水泥。这类水泥生产简便、成本低,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代用一般水泥的施工建设。
2.2 钢材节约措施
我国每年用于建筑施工的用钢量超过了1200万t左右,约占据了全国钢材总消耗量的20~30%。但由于钢材品种不够齐全,结构设计受到限制,以及施工管理不当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浪费了钢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供应紧张,不得不依赖于进口。为此,做好对建筑施工使用中的钢材料节约,既是确保我国建筑施工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在建筑施工中,钢材的节约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使用高强度钢材
随着当前钢结构材料的不断改进,以及焊接金属材料与焊接工艺的逐渐成熟,都使得高强度钢材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成为可能。相较普通钢材,高强度钢材可明显减小构件尺寸和结构重量,以相应减少焊接工作量、涂层用量和其它施工用量,降低了钢结构在加工制作、运输以及安装上的成本。以高强度Ⅱ级、Ⅲ级钢筋为例,以其代替传统的低碳钢Q235作为混凝土配筋时,可以提高强度40%,节省钢材用量5%以上。
2.2.2 施工过程中的节约
首先,施工单位应加强对高层、多层和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工艺的掌握,并通过组织与训练专业性强的施工队伍,以保障优质、快速和节约的施工效果;其次,施工人员应熟悉各类钢材尤其是新品种钢材的加工特点,以尽量避免因施工方法不当或错误而造成的浪费与损失;第三,应切实加强钢材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通过明确节材指标,从合理科学的备料、用料和裁料上多做细致工作,以实现钢材用量的节约。
2.3 木材节约措施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较少的国家,而木材又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因此在建筑施工中木材的使用一定要厉行节约,并积极探索和开辟木材在建筑施工中的综合利用途径。在建筑施工中,木材的节约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施工中的浪费行为。严禁大材小用、长材短用及优材劣用,应合理使用木材。拆模后应当及时将木支撑、木模板等木料清点、整修和堆码整齐,以尽量减少模板和支撑物的损坏。
(2)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在施工中木制品的制作过程中,应量材施锯,以提高出材率;对部分工程用料中,在能不使用新料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旧料;加强木制周转料的周转效率,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木材质量、长短等情况,有效做好木制周转料的协调规划工作,通常木模板可倒用5次,木支撑可倒用12~15次。
(3)木材的代用。在施工中可采取以钢代木、以塑代木等形式来节约木材,通过在施工中利用钢模板、竹模板来代替木模板,以竹脚手架代替木脚手架等方式,以实现木材用量的极大节省。
3 总 结
建筑材料作为保障建筑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材料费用的支出占据了整个工程造价的70%以上,为此我们必须采用切实有效的节约措施,以真正实现项目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本文从管理角度与技术角度这两个方面出发,系统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实现建筑材料在使用中的节约,以此希望对当前实际施工建设中建筑材料节约措施的有效开展,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迟贵宾.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及节约管理[J].科技视界,2013(33).
【关键词】加荷速度;建筑材料;安全性;建筑质量;力学性能;重要作用
引言
在常见的建筑中,存在着很多对建筑材料质量有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也存在着一些被利益驱使的企业,他们在建筑的过程中使用很多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最大经济效益,很显然这种方法违反了国家的规定。针对这样的现象,国家的有关质检部门就要对建筑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测,通过这种监督督促的方法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使用材料的质量。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迫切的需要对建筑使用材料进行检测,保障材料的质量可靠,满足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的需要[1]。
1加荷速度对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检测概述
在实际的建筑材料性能检测过程中,加荷的速度快慢会对检测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主要是由于,在当下的实验条件中,没有办法排除所有的干扰因素而获得材料整体性能准确的判断标准,和真实的材料性能数据。所以,在很多的试验中,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和材料在实际建筑中发挥的作用,实验或者检测的是有有一套专业的标准,标准中对加荷的速度有着特殊的规定和限制,根据这种标准下的测试结果为参考,进而做出对材料性能的评价和判断。然而在实际的实验和检测过程中很多的实验测试人员都把加荷的速度忽略了,在实验和检测的过程中随意的选择加荷速度检测,或者是不严格的按照标准操作,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检测的结果失真,最终对材料的性能做出错误的判断[2]。本文就是以简单的实验,研究了建筑过程中加荷速率的大小对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结果的影响,明确了控制加荷速率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为了加深人们对加荷速度重要性的认识,下面选择了几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作了材料性能检测中的抗压和抗拉抗弯曲检测。
2抗压试验
抗压实验选用 P・S・A 32.5 级水泥,根据水泥胶强度检验标准的方法 (ISO 法)GB/T17671- 1999 成型一联试体,经过标准规定的养护 28天之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了材料的抗折试验,得到6 个抗压试体。然后,使用BC-300D型电脑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实验设定了从 1500-4000N/s 共 6 个不同的加荷速度,然后再进行材料的抗压试验。测量的结果见表1。根据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抗压荷载与速度成正比关系,极值差为4.9kN,最后确定水泥抗压强度为38.8MPa。
表1 不同加荷速度下的抗压试验结果
试件编号
1
2
3
4
5
6
加荷速度(N/S)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抗压荷载kN
59.9
61.0
61.5
62.1
63.5
64.8
抗压强度(MPa)
37.4
38.1
38.4
38.8
39.7
40.5
3抗拉试验
(1)取一根直径是 16毫米的热轧带肋钢筋(HRB335),在钢筋上截取40毫米长的测试试件6 根,用不同的拉伸速度做拉伸试验(GB/T228.1- 2010 规定加荷速率见表2)。实验采用固定时间法,用时间3-50秒之间的不同时间,每次恒定速度到试件拉断为止。通过多次试验发现,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材料的极限强度和材料测试使用的加荷速度不是线性的关系,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测试中随着加荷速度变快,材料的强度不一定会增加[3]。不过当速度急剧增加时,材料的强度就会明显增大。实验的6组数据中,极差为3.0kN(14.9MPa),极限相差3.8kN(18.9MPa)。
表2 钢材拉伸应力速率
材料弹性模量E/MPa
应力速率R/(MPa・s-1)
最小
最大
2
20
≥150000
6
60
(2)在直径为 6.5毫米的低碳钢热轧圆盘条(Q235)上截取40毫米长的实验试样共6根,分别用不同的测试拉伸速度进行材料的拉伸试验。实验的方法同第一个拉伸实验一样。分析实验的结果发现,实验变量和结果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可以明显的发现加荷速度对实验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实验数据中的极差为3.5kN(105.5MPa)。试验中电脑的自动采集系统几乎没有办法采集到加荷速度最快的试件的屈服荷载数据。综合分析这两组试验发现,在对钢筋检测时检测设备的加荷速度和材料的屈服与极限荷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在检测设备加荷速度急剧上调时,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材料的极限强度会出现明显增加,还有就是当钢筋的直径较小时,加荷速度对材料性能的测试结果影响最大[4]。
4弯曲试验
在对材料的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试验的时候,采用的实验材料是整砖共4块。按照GB/T3810.4-2006的 要求,实验时的标准加荷速度是1N/ (mm2 ・s)士0. 2N/(mm2・s)。在本试验中,使用的跨距 L为180毫米,由公式 R=3FL/(2bh2)计算发现,荷载的实际增加率应该是16-20N/s。在试验中,从设备加荷到材料断裂,这4块瓷砖的实验实际加荷速度分别是5N/s,19N/s,89N/s,205N/s,实验结束得到的破坏值分别是685.13N,520.04N,496.03N,440.01N。根据实验的数据可知,试验中随着设备加荷速度的升高,材料的破坏荷载逐渐减小。
结语
针对本文的研究,设计出的这几个试验,主要就是为了研究检测设备加荷载速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过因为条件的限制,实验使用的试件较少,测试使用的速度范围还不够广泛,试验设备的精度也有限,因此,很难最真实的得出检测设备加荷速度同检测结果的准确关系,上述实验结果仅供参考。不过,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试验中,实验检测设备的加荷速度对材料的检测结果影响是很大的,实验设备的加荷速度和破坏荷载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成正比或成反比的线性关系。在实际的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掌握加荷速度是通过每秒设备增加的负载来控制实现的,不过也有的标准是根据每秒应力的增加来控制的,基于这种现况,在做建筑材料的性能检测时要充分考虑材料自身的特性,根据以往的经验创新性的合理检测以得出最可靠的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任万秀.浅析如何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
[2]石建华. 对把好建筑材料检验环节的分析研究 [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