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6 17:38: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x月x日,市委召开了市委工作会议及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会上,xx市长全面总结了我市今年以来的工作,xx副书记对我市进一步加快南海新区开发建设做了再动员,xx副市长对加快工业发展及重点项目推进、xxx副市长对加快城市新区及开发区项目建设做了具体部署,xx书记在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
xx书记指出,当前解放思想总的要求是继续围绕“五创”,推进“三破”,重点是破解难题、促进项目尤其是又好又大项目迅速落地。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抓又好又大项目的意识。在宏观经济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抓又好又大项目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困难比较多的情况下,抓又好又大项目仍然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
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抓项目的意识。大项目落地慢、落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相关单位的责任意识不够强。表现在项目单位身上,往往把项目推进慢的责任归咎于投资方,而忽视了自身的责任。审批部门必须解放思想,特事特办,加强对上沟通,积极帮助解决,而不能置身事外,要树立“项目迟缓责任在我”的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加快项目的推进。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攻坚克难的意识。任何一个大项目从谈判到引进到建设,都会遇到大量的困难,但总是强调困难没有用,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困难。解放思想不是空的,而是要落实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要有迎难而上、锲而不舍、不达目的实不罢休的精神,还要有思路、有想法,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破解难题,加快项目落地开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这次会议上,市委领导多次对我们单位提出表扬,这是市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我们全体机关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工作所面临的严峻的形势、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
7月份市委考核,我们在本考核组名列第一,高出第二名外经贸局近3分,8月份,我们即被外经贸局反超,列小组第二名,高出我们1.5分多,所以,我们每位机关干部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决不允许有半点松弛和懈怠,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市委、市政府倡导的“以大项目论英雄,靠大项目求发展”的理念,在机关内部,强调四种工作作风:
一是克服困难办大事的工作作风;
二是全心全意服好务的工作作风;
三是廉洁奉公办实事的工作作风;
四是团结凝聚无杂音的工作作风。
把招商工作视为我们单位的工作命脉,视为我们每位机关干部应尽的职责,人人有压力,人人抓信息,人人献妙策,人人争当解说员,人人争当宣传员,人人争当服务员,推动我局招商工作再创新辉煌。
当前,对于短期投资10亿以上的中国先进技术装备园区、华岳丙烯、香水海旅游三个项目,我们要继续加大服务力度,认真协调解决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问题,使三个大项目早日开工投产。
关键词:创新思路 企业管理 会计工作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目前处于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因而企业间竞争压力大,对于企业管理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管理是多方面的,其中会计工作是核心工作,而传统的会计行业已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被新的经济淘汰,所以需要管理者更新管理思路,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以创新思路开展会计工作。本文通过作者对会计工作多年的研究,阐述了创新思路的会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同时提出可行的建议,以便大家参考。
一、以创新思路开展企业会计工作的必要性
会计工作根据自身企业规模大小分为不同种类,各个部门分工明确。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主的会计工作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如今计算机科技给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条件,所以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如今科技的优势,开拓眼界,敢于创新,勇于在实践中运用创新,发展新模式的会计工作,只有改变了传统模式的会计工作,才能保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保持自身优势,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占据市场的主要地位,提高信息质量,是企业发展更为合理化、科学化。创新思维的运用在公司财政运作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创新话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指明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企业发展的速度日益增加,要保证企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先进的工作理念。科技日益成熟,经济化管理的企业日益注重经典经济学专业知识理论的实际运用,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保证其适用于现如今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要求了管理者在增强自身管理经验的储备中创新实践,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全方位发展新模式,开阔眼界,对市场需求多方面了解。对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即会计工作来说,开展新模式尤为重要。改革发展会计行业可以增加公司效益,提高整体协调能力,提高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会计工作是公司正常运转的核心,一个企业是一个整体,资金是整体的基础,只有资金正常运转,才能保证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提供可能。而会计是通过对帐目的审核与结算来保证资金的透明化、合理化,但是传统的会计工作却没有发挥出会计工作的潜能,许多应有的工作却没有做到应有的水平,所以创新成为了如今会计工作的重要工作理念。
二、以创新思路开展企业的会计工作
1.强化会计工作基础,促进创新思维的应用
由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中对会计工作职能理解的偏差以及会计管理工作的粗放使得传统会计工作不能使其职能完全发挥,最终导致其越来越不受到企业的重视。正确认识企业会计工作职能是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通过会计职能的明确、细化的会计工作与会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会计职能的发挥、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因此,以创新思维快占企业会计工作必须以明确会计职能、强化会计工作基础为切入点开展企业会计工作,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过去人们对于会计的理解仅仅在于会计是审核与结算的工作人员,缺少对会计工作真正意义的了解与认可,包括管理着在内的工作人员对会计这门职业的评价都不够公平公正,以至于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下、专业知识不够,无法真正发挥会计行业的职责与潜能,以至于会计工作基础薄弱,对于经济学理论运用不足。传统思维无法适应如今经济的发展,所以需要管理者转变观念,促进会计工作的创新。
2.树立科学的会计工作理念,实施创新型会计工作
“创新”是如今时代的主题,创新无论是在工业类、高端科技类、还是教育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创新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创新经济包括创新管理、创新思维等,只有有了能跟上时代步伐的创新管理理念,才能更好的管理企业,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优胜的地位。而创新型会计工作又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只有保证了核心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使企业这个整体协调统一,一直前进。
创新不是盲目创新,正确的创新观念是指在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与支持下,制定适合于今天经济发展的合理规划与管理制度。只有做到了正确的创新,才能保证在工作中减少操作失误,以便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减少资金流转的不正常运转。现代企业必须开阔思路,运用创新思维开展企业会计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传播性能与告诉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企业间会计信息的传递,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为企业动态会计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企业还要注重会计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市场观念、企业整体观念、会计动态管理观念以及企业价值关键的培养。针对企业行业特点以及经营特点树立强烈的市场观念有助于企业会计工作开展中对对企业经营过程会计工作的侧重,优先处理对外事务、优先处理销售与售后事务,以此促进企业快速市场反应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另外企业还要注重会计人员企业整体观念与价值关键的树立,通过企业整体关键的树立提高会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目标的认识,提高会计人员对自身工作在企业经营中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会计人员的思考,以此促会计工作的创新,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企业必须保证自身的现代化发展,与时代接轨。企业是一个整体,所以需要整体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教育,管理者培养会计工作人员对于现代经济学、整体经济学、工商管理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只有有了专业理论的支持,才能使会计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会计行业的潜能,提升对自己工作的认知度。管理者不仅要培养自身创新精神,更要对会计工作人员给予鼓励,培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会计工作,使会计工作人员站在公司盈利的角度思考问题,减少资金运作失误,保证企业竞争力。 3.以创新思路开展企业会计工作
传统会计工作更注重工作中的传统性,即踏踏实实、战战兢兢的做好财政工作中的每一步,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操作的失误,避免了财政转的冒险性,避免造成公司大规模资金流转不畅的情况发生。但是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有了创新的理念,才能开展新的工作模式,剔除原有传统模式的糙粕,取其精华,发展为更适合现在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规范制度,但是在运作过程中,存在必不可少的动态性,即市场需求不同,生产不同。生产不同带来公司效益不同,而不同的效益又会带来企业发展速度的减缓或者加快,此模式构成一个循环,会计工作是其中的中心环节。所以必然引入一个概念叫动态会计工作,动态会计工作是指在会计工作人员通过对市场的多方了解后,开展一项有利于公司运营模式与运营过程的会计工作,以便提高企业加快对市场的了解、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快公司运作的步伐,提高公司成体水平。
传统会计工作较为循规蹈矩,不能及时获得如今的先进信息,所以无法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跟上其他企业的脚步,无法及时处理信息,对市场缺乏了解,减缓了企业发展的速度。这就要求了管理者增强自身创新理念,给予会计工作人员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增加自身素质,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以便经济学知识的合理运用,在实践中通过思考、总结创造一套新的会计工作,加快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三、企业创新思路与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会计人才培养
以创新思路开展的企业会计工作需要企业具有高水平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会计人才,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知识与会计理论实施科学的企业会计工作。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加强财务人才、会计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水平,运用现代会计管理理念开展企业会计工作,促进企业创新思路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会计人才专业理论与信息技术等有关技能的培训工作,促进企业会计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基础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开展、创新思路在会计工作的运用奠定基础,为企业财务管理奠定基础、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翔实的会计信息,促进企业综合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
传统观念中人们对于会计工作的评价仅仅是结算财务,所以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不高,以至于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低,知识储备量不足。管理者在管理中不仅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会计工作,也要增加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企业经济化管理,培养会计人才,更好的
企业各个部门的合作服务。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传统会计行业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经济的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法对市场经济迅速做出反应的公司会被逐渐淘汰,所以要求管理者转变管理模式,拥有创新精神,开展创新思维模式的培训,增强全体员工素质。会计人员需要努力学习会计的专业知识,本身具有认真细心、严肃谨慎的工作态度,丰富的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具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市场化经济多方面了解,只有做到了公司整体的努力才能使企业各方面协调发展,加快公司整体步伐。创新思维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会计行业又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做到两者的紧密结合才能发展企业经济,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元,张璐琪.企业人力资源的项目化管理思路[j].江苏建材.2008(02)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发现人才、利用人才、依靠人才成为国家冲破阻滞、向前跃进的关键力量。而在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管理会计人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建设,是对国家人才战略方针的贯彻和落实,是新形势下转变会计职能的必然要求,顺应了会计工作发展的趋势。长期以来,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尤其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决策效率和治理效果,事业单位肩负的公共管理和公益服务职能无法完全发挥,阻滞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降低了百姓的幸福感和便利程度。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建设,就是要通过人才建设带动会计工作发展,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不断向前,实现全面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目标。
二、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人才管理现状
(一)思想守旧,人才建设环境不佳
同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由于自身的公益性,缺乏营利性冲动,失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动力,故而也就对于业绩分析、预测、风险评估等财务工具的热衷程度不高。因此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对管理会计的先进性和重要性根本就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也觉得单位内部不需要引入这种管理方式,自然也就不需要管理会计人才了。此外,事业单位领导普遍对财务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仅限于满足正常的财务活动需求而已,客观上造成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环境不佳。
(二)标准缺失,人才建设方向不明
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对于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许多事业单位缺乏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在管理会计人才建设上沿用以往的财务会计人员标准,换汤不换药,管理会计人才建设难以取得实效。并且,由于缺乏明确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人才建设过程中也往往难以分清重点、辨明主次,人才建设方向不明。
(三)管理疏漏,人才建设混乱不堪
当前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不高,具体到财务人员而言,经常是一个财务人员退休或调岗了才会补充一个新的财务人员进来,这种沉闷、僵化的人员管理机制不利于人员的流动和更新,也不利于对管理会计人员的建设和培养。而且,由于财务人员长期处于同一岗位,不免心生倦怠、丧失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对会计人员的监督。
(四)培训滞后,人才建设成果不著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缺乏计划和目标,经常是想一出是一出、今年有明年无,工作缺乏计划性和连续性。人才培养内容滞后,过度照搬照抄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内容,缺乏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需求的反映和解决,培训内容实践性不强。培训方式老套,缺乏新意,会计人员本来工作任务不轻,在沉闷、老套的培训环境下难以保持学习热情。没有及时对培训情况和培训成果进行反馈,致使问题不断重复。
三、健全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思想重视,为管理会计人才建设搭好“台子”
提高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认真组织学习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及相关系列解读文件,深刻认识管理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事业单位治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提高对管理会计工作内涵的认识,增强对管理会计工作及人员建设的重视。财政部门也应当积极推动事业单位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积极组织举办学习班,对事业单位分管领导和财务人员分别培训,推动管理会计工作和人才建设更快更深入发展。在内部营造良好的人才建设氛围。宽松、自由的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员的聪明才智,事业单位要加强宣传和动员,积极构建和弘扬正能量文化,催动和激发会计工作者的革命创业热情,鼓励和引导会计工作者转变会计观念、更新会计知识、提升会计技能、加强会计学习。探索管理会计理论创新。积极借鉴企业管理会计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目标和任务特点,探索适合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方法,为管理会计工作者提供有力武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事业单位考核机制,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倒逼事业单位革新和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二)合理评价,为管理会计人才建设制好“尺子”
探讨构建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以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实务为基础,系统总结实践经验,设计构建科学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经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视角,探索和研究管理会计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条件,如会计核算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决策参与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加强同国际权威管理会计人才模型框架的对比参照,并加以借鉴利用。建立人才评价体系。明确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评价人员、评价内容,找准管理会计人才评价的“基点”。在已经明确的管理会计人员评价内容基础上,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和业务实践需求,选择合适的人才评价方法。注重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反映和评估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构建起全面、真实、系统的综合评估体系,并以此开发和改进人才评价系统。科学制定人才选拔标准。在人才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岗位需求分析,合理设定人才准入门槛,严把“入口关”。在内部组织开展关于会计工作者的调研,摸清会计人才培养现状,找准需求,制定全面、科学的人才选拔标准和计划。
(三)科学管理,为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筑好“池子”
健全人才层级设计和管理。充分认识到人才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探索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人才分类、分层,建立起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人才层次发展机制。拓宽人才来源渠道。同高校展开合作,确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和培养课程,并积极承担会计实践教学,共同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招聘活动,选拔成绩优秀、能力出色的管理会计人员。人才选拔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宣传和媒介工具,拓宽人才选拔范围,扩大人才选拔基数。加强专家库建设。在多层次人才体系的指导下,注重引进和吸收高层次的管理会计工作者。健全专家人才的选拔程序和选拔方式,建立内部专家库。财政部门应当以地区为单位建立区域专家库,并加强不同区域之间专家库资源的共享。完善人才考核管理。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打破僵化不变的人事管理机制,积极向企业学习,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畅通人员晋升渠道,构建起同管理相适应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日常管理。科学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健全会计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严格会计持证上岗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定期对管理会计活动检查。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倒逼管理会计人员提高专业能力和规范会计行为。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四)精心培养,为管理会计人才建设架好“梯子”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人才调研,对事业单位内部人才进行摸底调查,充分了解会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和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水平等,倾听和搜集会计工作者对管理会计建设实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和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人员现状,结合单位财务工作实际,按照目标的难易程度分层次制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长期、中期和近期计划,指导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合理设计培训内容。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注重面向未来,侧重实务。在培养内容设计上应当注重对会计人员信息分析、预测、决策、控制、规划等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帮助会计工作者提升财务分析、风险管控、绩效评估、组织管理及决策分析能力。创新培训方式和渠道。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展开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成果,如组织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等。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加强对自我的继续教育。健全培训效果考核。注重培训期间的情况反馈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搜集和整理培训效果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和内容。组织培训成果考核,合理设计和选择考核方式、考核内容,构建“点、线、面、体”的立体化培训成果考核体系。
四、结语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看法 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物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是运用电子技术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收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进行核算,对企业的预算、资金流、物流成本等进行管理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包括电脑、软件、存贮介质和操作人员。其次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枢神经,企业信息是企业决算、管理、生产经营的依据和结果反映。无论是企业的收支核算还是会计要素核算最后都以各种报表形式把信息反映出来。因此说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1.电算化管理制度与执行脱离。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准备、合法可靠,企业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一些企业为达到甩账目的,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一时起到很好效果,但甩账后,这些制度没有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档案保管力度不够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
2.会计制度的修改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记账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以及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企业只加强了软件的运用,忽略了会计制度的建设。
3.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手工操作条件下的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现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4.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可是,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具备管理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模块,却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管理功能,没有从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作用。
5.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安全性问题主要是指一旦软、硬件出现故障或病毒侵入,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就受到威胁,加之数据资料的储存介质发生变化,如果资料没有定期打印存档或随机备份不及时,一旦出现故障,则损失惨重,无法弥补。另一方面,保密意识浅薄也易造成巨大损失,这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操作管理不严。
6.电算化专业人员缺乏。由于会计电算化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而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都已接受过计算机培训,培训的人员却主要是初级人员,高、中级应用人员不多,而目前接受中高级培训的人员数量少,根本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
三、改进和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1.设计与实施电算化系统的方针。会计电算化在财务工作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财务工作短期目标,它总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因此需要详细制定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在统一规划下,分步有序地实施,以免盲目性,保证前后阶段工作的协调,从而扎实地扩大应用范围,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
2.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财务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多账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的行使自己的权限以达到会计内部监控。
3.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若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收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建筑企业时刻都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危险,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从企业的内部着手,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为企业的运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由于建筑企业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特点,因此,通过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为企业决策者的每一个决定提供必要的支持,也能通过财务管理工作,使企业的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而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有效的融合,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
1.工作侧重点不同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工作的侧重点上有着显著的区别。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集中体现在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中,更加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工作。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财务分析报告,以便于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在制定公司发展计划的过程中,能够有财务数据作为参考,能够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使企业的资金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足够的支持。而财务会计的工作侧重点是对企业过去数据的反映,通过记录企业的资金去向,生成企业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资金流向以及企业的经营情况。
2.时效性的区别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时效性上有着显著的差别。管理会计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针对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给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管理会计的工作是针对某一个阶段而展开的。反观财管会计则与管理会计有着明显的差别,财务会计主要是针对企业运营过程中企业资金的流向进行实时的记录。
3.信息特征不同
相较于财务会计的信息采集而言,管理会计的信息采集方式更加灵活,渠道也更加广泛。管理会计的主要侧重点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为企业的决策者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管理会计的信息采集不仅会包括企业的财务信息,还会涉及到一些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等。而财务信息的采集主要就集中在企业运营中的资金流向,并且对于信息的呈现形式有一定的要求,最终信息的呈现必须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进行呈现的。
4.运行规范不同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运行规范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性。财务会计的记账原理都是采用复式记账的原理来记账的,也就是说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并且在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都需要依据会计法则和会计准则对公司的盈利情况进行核算,并将相关的财务信息制作成财务报表。对于管理会计则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管理会计的报告能够为建筑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提供有效的参考就足够了,因此,管理会计更具灵活性。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意义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建筑施工企业应如何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有机融合,是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首先提高会计价值。首先,从会计信息质量上来说,基于建筑施工行业具有工程项目造价大、分散范围广、周期性长、涉及环节多等特点,因此,建筑行业在建筑工程的财务处理工作中会出现跨会计核算期间,数据归集困难,准确性难以保障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结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从而核实双方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关联性,克服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也能帮助企业的决策者更好的掌握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其次,从会计信息的数量上来看,建筑施工企业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比较大,经常会出现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业务数据信息采集滞后的情况,这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有效的融合,就能丰富财务信息的数量,能够将不同渠道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完善,从而有效的提升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1.同是会计工作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少了任何一方,都会对企业的财务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财务会计通过计量的方式形成财务报告,既可以为内部的管理人员使用,又可以对外公开,提高信息的透明度。而管理会计则是根据财务会计的财务报告,以及一些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形成分析报告,帮助企业决策者的每一个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支撑。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均不能缺少。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辅相成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财务会计在工作的过程之中,会将企业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财务信息以及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生成财务报表。而管理会计则需要根据财务会计所生成的财务报表,并参考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对企业的规划发展以及考核评价等做出详细的规划,给出合理的建议,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策略
1.构建完善的融合体系
基于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就具有建筑周期长、且分散广的特性,因此,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现阶段,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中并未设置独立的会计管理的部门,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很难及时的掌握相关的财务信息,很难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决策者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想要对建筑施工企业中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有效的融合,就需要构建完善的融合体系。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在财务管理部门设立独立的会计管理部门,将会计管理部门划分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科室,并分别针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明确每个科室不同的职能。通过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提供的不同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和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让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全面的了解到企业的财务情况,为企业的管理者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的制定提供良好的支持。
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一项建筑工程,都需要较长的建筑周期,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现阶段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较为混乱,并未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在分工问题上也出现了分工不明确的情况,因此,一旦出现财务方面的问题,就很难判定是谁的责任,出现了权责不清的情况。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充分意识到现阶段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创新财务管理方式,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有效的融合,用科学化的方式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而科学化管理方式的实现,还需要切实的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充分意识到会计人员对于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应聘请专业的专家,定期的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帮助会计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掌握财务会计的专业知识,还能掌握管理会计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从而有效的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此外,建筑施工企业也可以聘请专业的综合性会计人才,快速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开始快速的渗透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因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因此涉及到的财务信息也比较繁多,传统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建筑施工企业日益发展的需求,为了使财务信息的传递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避免财务信息的丢失,需要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ERP系统,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相连,从而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更加完整和全面的信息,更好的满足企业内部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4.构建建筑施工企业完善的会计法律制度
完善的会计法律制度的建设,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在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两个方面都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但是,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上却没有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因此,很难规范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融合后的一些工作。为了更好的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我国应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方面,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只有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够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财务信息,才能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构建完善的融合体系,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从而,更好的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更好的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相光明.管理会计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9,(6):148-149.
会计准则是对经济组织会计核算标准化的具体要求与实现路径,伴随我国经济发展与文化提升,我国会计准则标准化进程逐步加速与推进,会计准则的逐步规范,使得我国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核算质量逐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我国在国际会计组织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日益增强,对我国会计发展与完善起到了更大的促进作用,带动了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使得我国文化发展动力更足,实力更强。会计准则、文化和会计信息质量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1我国会计准则发展进程
11企业会计准则发展进程
伴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间贸易发展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上市公司和央企于2007年开始正式应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2008年逐步推广至国内全部企业。近年来,国家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逐步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十二五”期间,国家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要求,进一步健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11年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并全面施行,逐步细化企业会计准则标准化内容,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和国际化发展方面建立了坚实的会计准则标准基础。
12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发展进程
我国事业单位种类及范畴均较为广泛,既包括政府机关的下设事业单位,又包括各级地方的街道办事处,还包括医疗卫生学校等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等。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中,我国先后制定了多项会计制度,分别规定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事项,在会计标准化管理方面相对松散。2012年,我国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标准化统一到会计准则上来。同时,要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依据、制定部门等,事业单位会计标准化进程大幅推进。
13政府会计准则发展进程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没有建立会计准则,加之政府部门主要依据财政预算进行管理,实行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核算管理方面相对简单,会计核算的基础规定较为薄弱。伴随我国政府逐步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部署和要求,加之预算法的修订与实施,国家着力实施政府会计改革,于2015年制定颁布了政府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进一步规范政府会计核算,为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奠定了核算基础。同时,国家将政府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制订工作计划纳入“十三五”会计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核算管理标准化工作进程。
2我国文化发展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21物质文化发展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要求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具备可比性,经济发展促使物质文化发展,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接轨。二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经济运行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经济活动日新月异,会计作为反映与监督经济活动的基础工具,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以确认、记录、计量经济活动,反映真实数据。三是事业单位所涉行业的市场化发展,使得事业单位面临着市场化竞争,如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会计作为经济组织的基础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基础,为管理提升与竞争优势形成创造条件。
22精神文化发展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一是伴随我国企业规模扩张与国际化发展,企业集?F大幅增加,企业对于自身文化的形成要求逐步提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诚信往往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这也要求会计准则逐步完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二是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国家治理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特别是在财政资金的透明性方面要求较高,政治文化的发展亦要求政府会计准则逐步完善。三是伴随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公信力,权责发生制、政府债务管理等事项均为会计准则发展提出了相应要求,要求会计准则能够准确反映政府实际情况,提高信息质量。
23国家文化发展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一是国家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国际组织理事会、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等机构各个层面事务,在组织中占有席位,并承担相应职务。二是国家参与到各类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之中,在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完善中提出我国的意见。三是会计学术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中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全面提升,这些都是国家文化层面提升为会计准则发展的重要影响。
3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存在的主要不足
31会计准则发展滞后于经济活动变化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过程中,往往是现象出现了,却在会计准则中找不到依据,如互联网发展催生的新兴业态,又如政府会计对具体准则的迫切需要等。会计准则的标准化建设对新商业模式、新交易类型的预见性不强,快速响应机制不足,同时,在对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引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国情影响,需要不断加强国家会计准则对经济活动的支撑服务作用。
32会计准则实施指导仍有薄弱环节
伴随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会计准则覆盖的行业和业务范畴均越来越广,会计准则解释纷纷下发,使得企业在会计准则的学习方面难度逐步加大。同时,会计准则往往以较为精简的语言表达较为复杂的会计处理内容,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的理解有较强的领悟力,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对会计准则的理解方面可能存在差异,甚至出现偏离,使得会计核算不符合企业经济活动本质,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33会计准则实施缺乏评价完善机制
我国会计准则由国家财政部负责制定与完善,但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过程中,往往依托于基层财政部门及行业专家的意见,没有建立完善的意见反馈渠道,缺乏对会计准则实施的评价监督机制。在现实操作中,我国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主要由会计老带新处理,会计处理中的问题没有较为完善的渠道上报国家,会计标准的制定完善与执行检查脱节,没有形成不断评价、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循环上升机制。
4持续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措施
41不断加强会计准则标准体系科学化建设
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会计法等基础法律,落实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立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加强其他会计审计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各项会计审计标准体系的贯彻实施。
42不断加强会计管理转型升级化发展
会计准则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积极融合新技术、新手段,推动会计核算技术的优化升级;以建设管理会计体系为抓手,引导、推动管理会计广泛应用;探索会计信息资源有效利用机制,进一步推动各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政策引导、经验交流,不断强化会计工作在信息利用、资本运营、价值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职能作用;鼓励和引导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业务领域,着力发展高端、增值服务,推动会计服务业转型升级。
43不断提升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与综合素养
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发挥基层财政部门作用,组织财?栈峒迫嗽苯?行专业化培训,促进广大会计工作者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职业道德素养进一步提高、执业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继续加大会计领军人才、会计高端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培育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会计人才队伍,不断促进国家会计准则发展与国家文化发展。
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委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现行常见做法是将各单位的帐户取消,只设置报帐员,报帐员负责各单位财务资料的收集、传递和报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的有效使用,严格会计监督,发挥会计的扩展职能。变预算管理的各自核算为"中心"集中核算,变分散会计监督为集中会计监督。
结合当前社会财务管理规式,目前很多部队也参照财务集中核算规定进行了要求。自财务集中核算运作以来,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各级部队的充分肯定,经费运用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经费开支更科学。但应清醒看到,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的各项职能远没有得到合法合理的定位,其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重核算轻监督、重服务轻管理、重支付轻信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会计集中核算后,如何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第一、建立、健全会计结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会计结算中心在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界定岗位职责,明确各会计人员具体分工。实行会计工作分离,提高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保证会计结算中心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内部管理制度方面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内部业务规范,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队财务集中核算型经费集中收付制度,建立考评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保证会计结算中心廉洁、高效的为各单位正常工作服务。
第二、明确集中核算范围。
在确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范围上,达到该进则进的要求,对象范围不遗漏。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单位不遗漏,无论是需要财政拨款的单位还是收入大于支出有结余的单位都纳入财政管理;二是单位各种资金不遗漏,具体包括预算内外资金、专项拨款资金和专用资金等全部进入会计结算中心统一核算。
第三、健全财务核算机构。
按照集中核算要求,根据业务量需要,可在原有部队财务结算办公室配备办公室负责人、主管会计、出纳,支队主管会计、大队管理会计、大队报账员的基础上,增设一名支队资金管理会计。主要负责支队基本存款账户的经费收付业务,并适时收缴、监督大队零余额账户。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和支付流程,健全规范运行机构。
第四、配齐配强结算中心专业队伍。
会计结算中心在人员的选配上,要按照“好、高、强”的要求,选择一批思想素质好、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财会人员充实到会计结算中心,进行上岗培训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了会计队伍素质。
第五、明确会计结算中心职责。
实行负责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的收支核算和结算,即按照年初核定的单位经费收支预算和设备采购计划,实行单位审批,会计结算中心核查,收支直达,集中核算。保证各单位经费合理、合规、合法使用。具体如下:
(一)会计结算中心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帐,集中核算,正确合理地使用会计处理方法,严格按帐务处理流程操作。着重强化事前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必须根据部队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对报销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和不合理的凭证或支出项目及违反预算使用资金等情况,会计结算中心有权拒绝支付,保证资金合规、高效使用。
(三)工资支出。对各单位人员工资,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标准和有关政策,由人事部门审核后,实行银行,工资直接支付到个人在银行开设的工资帐户。
(四)款项支付程序。各单位日常发生的小额部分,按备用金规定管理。购买性支出,会计结算中心依据单位用款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将款项汇入采购中心或其他对方单位,因特别紧急支出,单位规定的备用金不足时,可提出申请,报会计结算中心批准,及时支付。
(五)会计结算中心按报表报送日期,定期向单位发送财务报告,以便单位领导及时了解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和资金结存情况。
(六)会计结算中心应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的归档、借阅、存放、销毁等,按部队有关规定程序办理,以保证会计档案安全、完整。
(七)加强报帐员的管理和培训。单位报帐员具体负责各单位报帐资料的收集整理、会计信息的传递、备用金管理等工作,特别是保证有关财务资料完整和备用金的安全。报帐员作为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具有经单位领导授权的财务管理职能,会计结算中心负责对单位报帐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
(八)备用金的规定与管理。为保证各单位零星现金支出的需要,会计结算中心建立备用金制度。备用金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2-3天的现金使用量提出申请,结算中心在单位正常预算范围内予以核定,备用金由报帐员负责管理,只能用于零星现金支出,购买性支出超过1000元限额原则上转帐。
第五、明确各结算单位的职责
按照《会计法》要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责任主体仍是预算单位,而不是会计结算中心。实行集中结算后经济活动主体、权利不变,经济业务活动及财务收支活动都由各单位自行决定。各部队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会计凭证的实际内容是否真实、合法负责。单位主要职责是:
(一)取消单位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的帐户。
(二)各单位按业务量大小设置专职或兼职报帐员,
(三)单位应准确、及时地编制综合财务预算(会计结算中心协助提供相关资料),预算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做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先行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待批准后方可执行。
(四)各单位的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等业务虽然集中在"中心"办理,但单位工作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即:预算资金支配权、预算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仍然在单位。
(五)单位报帐员在报帐时不得发生"坐支"现象,并且要按有关规定审核各种报销凭证和票据,保证凭证和票据合法、合规、合理。
(六)单位各项支出必须履行正常的报批手续,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队的各项财务管理规定,控制福利性补贴和招待费支出。确保资金合法、高效使用。
第七、开通远程报帐系统。
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单位计划内用款,可实现远程报账,这样可以减少报账员频繁审批报销的来回往返时间,从根本上解决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工作量,使原中心工作人员主要的工作量花在凭证的整理和摘要的输入上的情况彻底改变,也可简化结算中心的有关结算手续。使整个工作流程实行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便于单位及时掌握收支情况,促进两者之间相互了解和信息交流。从而,大大减少各方工作量,避免了许多重复劳动,以便节约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管理上,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传统本科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一、课程属性
(一)课程地位
《财务会计》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进行企业日常会计实务处理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与管理会计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同时,本课程是参加国家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利于学生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二)课程性质
《财务会计》是应用型本科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详细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企业常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成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课程与课程群的联系
本课程与《基础会计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财务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前修课程:《基础会计学》、《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本课程起着良好的知识结构支撑作用。
后续课程:《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审计》、《管理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经济法》、《高级财务会计》等,这些课程对本课程起着巩固和深化的作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汇贯通,为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其课程设置紧紧围绕社会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使其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逐步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充分考虑国家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对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实训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提高学生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充知识和收集信息,提升知识、技能迁移等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在成绩考核上,采取过程性考核,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企业常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用系统地、全局地、联系地思维去分析、解决会计实务。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计量属性等,能够解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所涵盖的经济业务核算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该具备下列能力:
1.专业能力:(1)能够正确编制、填写日常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2)能够正确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3)具备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能力;(4)能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在附注中披露相关的信息。
2.方法能力:(1)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新知识;(2)以全局地、系统地、发展地眼光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
3.社会能力:(1)具备会计职业道德,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拥有较好的心里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结构目标
(1)?币资金、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2)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会计处理
(3)收入和利润的核算
(4)财务报告的编制
(5)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变更、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
2.职业能力目标
(1)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
能根据企业日常经济业务资料,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进行货币资金、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处理。
(2)完整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
能根据企业业务资料,完整地编制财务报表,并且可以运用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3)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模拟实训中,不限于固定的思维模式,能充分打开思路,学会运用创新思维,用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检索和运用文献资料能力
能通过专业网站、领域内的学术期刊、杂志等渠道检索文献,关注领域的相关理论最新进展,及时地吸收新的知识,不?喔?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很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具有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的精神。
(2)自主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的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思想意识。
(3)培养透过现象看出事实本质的能力。在每个会计期末,会计团队需要分析大量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企业在过去一期内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可以在下一期内发挥优势,避免劣势,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课程目标实现的三方面,掌握财务会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进行企业日常账务会计处理,期末编制完整的财务报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充分理解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掌握日常经济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制,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另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本课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侧重于在实训模拟中,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融合应用于具体的案例实践中。理论知识讲授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为5:5,主要目的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动手能力、创新创业思想的培养。在理论内容方面,主要包括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六大会计要素的会计处理原则、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会计调整的处理原则等知识。在模拟实训方面,主要包括通过具体的分解案例,培养六大会计要素会计处理能力,通过综合案例,锻炼编制财务报告能力、会计调整能力等。
在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入会计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通过生动形象地案例解说会计基本准则中的最新变化,以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建议与要求
(一)师资条件
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熟悉国家相关财经法规知识和企业会计工作流程;课程组具备“双师双能”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师资结构合理;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担任实训老师、创新创业授课老师。
(二)教学资料
选用的教材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教材内容既要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配有相关的实训内容,并且尽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
1.使用教材
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主要教学参考书
(1)王华,石本仁.中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
(2)林钢.中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9.
(3)J?戴维?斯派斯兰德.中级财务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
(4)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4.
3.主要参考期刊、杂志
《财会月刊》、《会计之友》、《财会学习》、《会计师》、《商业会计》、《中国会计年鉴》以及各类学报等。
4.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1)东奥会计在线
(http://dongao.com/)
(2)中华会计网校
(http://chinaacc.com/)
(3)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
(http://kzp.mof.gov.cn/)
(4)财会月刊网
(http://ckyk.cn/)
(三)教学组织
课程教学由教研室主任负总责,课程组组长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包括:①成立课程组;②教学准备;③课程教学;④辅导答疑;⑤课程考核;⑥总结反馈。建议该课程在教授每个完整的知识点后,即可进行模拟实训练习。
(四)教学方法
1.扩大小班化教学。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关注到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代入角色法。在进行相关知识点模拟实训中,引导学生自我代入相关角色中,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思考,扩大自身的思维视野。
3.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生成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探究活动,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
4.广泛开展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实行激励教学。在课堂中,应激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其与老师直接的互动。比如平时基准分为70分,若在模拟实训课上,学生能很好地融入均色,并且能充分发散思维,则予以平时分的奖励。
(五)课程考核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