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16 11:20: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法学专业就业前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

第1篇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

1、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

2、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

3、公安局、人民法院、司法局、律师事务所都是法学专业就读刑事司法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一)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法律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法律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目标不明确,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合格法律人才的培养标准、培养规格、培养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定位,从而使整个法律教育的发展会迷失其方向。而地方高校法学教育目标的定位,应依据本地方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状况、法治发展的程度以及法律教育自身的规律来确定。《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普通高等法学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两个:一是学术型;二是实务型。当法学界还在争论中国的法学教育究竟是一种素质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时候,法学教育的职业化走向已更明显地显现出来。地方高校法学教育目标的定位,应依据本地方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状况、法治发展的程度以及法律教育自身的规律来确定。至2008年,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所,法学本科在校生30万人左右;法律专科在校生达22万多人,在校法学硕士研究生达6万多人;法学博士毕业生人数1700余人;法学博士在校学生人数8500余人。中国社会容纳不了且也不需要这么多法学专业的学生都成为学术型的毕业生。再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多的法律实务人才,这就决定了当前地方院校培养的学生应是实务型、职业型法律人才。地方高校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致使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间缺乏制度联系,而相互间长期脱节的状况又必然造成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的长期分离。

(二)就业前景不乐观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已成为“通疾”,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法学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法学无关。亦有重庆某知名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做起杀猪卖肉的生意。虽然这仅是个例,但是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法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导致现在很多人不看好这个专业,很多法学专业学生属于调剂到此专业的。法学专业“不好就业”的根本原因不是法学专业本身出了问题,更不是社会需求饱和问题,而是在于培养的学生能力上有问题,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国家司法考试门槛给卡住了。因为要想进入司法系统工作或者从事律师等职业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二、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育产业化背景下法学教育缺乏准入机制

当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的时候,社会纠纷的加剧使得法学专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显得格外的抢手和急需。高校为了自身利益,纷纷申报法学专业。法学专业与理工科专业不同,筹建理工科专业因需要设备、实验场馆等故需大量资金支持。而筹建法学专业所需资金有限,筹备时间也比较短。由于法学教育缺乏准入机制导致近十几年间法学教育的繁荣及迅猛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诸多隐忧。

一些新建的地方院校法学专业,因开设时间相对较短,学校投入不足,教学硬件设施匮乏。相较于一些综合性大学的法学专业的成立的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等实训场所及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有些地方理工类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被当作为一种点缀。

(三)地方高校法学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有的地方院校法学专业课程开设主要以部门法学科的划分为标准,一般以教育部法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定的16门法学核心课程作为主要科目,缺少与地方院校人文、学科优势相对应的特色课程。金融、保险、信托、证劵等方面的新兴法学分支学科难以在地方院校中有效完成。

三、解决当前法学本科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培养目标

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先生说过:一个优秀的法律人需要同时具备法律学问、社会常识和法律道德。法律人才有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即法律人格和知晓并敢于捍卫常识的勇气。法律人格也可称为法治精神,包括对法治的崇奉与信仰、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以及防范权力滥用的观念等精神气质。不经过一个较为长期的法学知识系统灌输,内心不会形成真正的认同感并同质化。因此,地方院校法学专业应致力于:培养具有基本法律技能和法律思维能力,掌握系统法律知识、养成良好法治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3篇

[关键词]法学专业 法律文化节 优质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142-02

当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法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提高法学教育质量、提升法学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方向和重点。根据教育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文化环境作用的研究,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对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法律人才至关重要。由于大学就业文化往往不是当代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主流,所以就业文化往往不受高校重视。其实,加强校园就业文化建设,创新就业文化形式,是推动我国法学教育发展、提高法学教育质量、提升法科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校园就业文化的内涵

校园就业文化是高校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熏陶下形成的积极追寻自身价值、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校园就业理念总和。就业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就业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高校和社会的一座桥梁,对大学生就业和择业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高品位的校园就业文化体现着一种尊重科学、追求真知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长期感染和熏陶下,校园就业文化能够使大学应届毕业生淡泊名利,响应国家“先就业、后择业”的政策。高校校园文化还具有导向功能,可以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在校大学生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之符合学校所确定的目标。因此,推动高校就业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形成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发挥就业导向作用的重要载体,是促进高校应届毕业生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有效形式。

二、“法律文化节”的功能分析

(一)“法律文化节”有利于法科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法律职业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精英职业”。因此,需要高等院校法学院系培养出高素质的精英式法律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和培养过程中,重智商、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改变。高等院校中法学院系沦为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培训班”,绝大多数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将本科生的司法考试通过率作为判断高校法学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追求司法考试通过率的当代,法科学生的综合素质被普遍忽视。事实上,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全面提高法科学生的综合素质,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才会提升。

“法律文化节”作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展示学生才华的重要校园文化活动,对法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法律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法科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可以培养法科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使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努力成为具有过硬法律知识和技能背景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人才。

(二)“法律文化节”有利于法科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法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当形成和确立的。因此,引导法学专业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职业价值观,就成为高校法学院系就业指导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作为就业指导重要载体的“法律文化节”活动,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从文化价值的导向来看,“法律文化节”是指通过举办一些带有法律职业因素的节目和活动使高校法学院系的法科学生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动方式、价值取向等各方面对自己将来从事法律职业产生一种认同,进而实现对法科学生的精神、心灵和性格全面塑造的目的。因此,构建良好的法律职业文化氛围,对法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就能理智地确立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三)“法律文化节”有利于法科学生增强就业信心

法学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充足的就业信心则是法科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载体,“法律文化节”可以在增强学生就业信心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形象生动、直观易懂等特点,能活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使就业指导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就业指导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法律文化节”这一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让法科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就能提前体验法律职业,让学生感受到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魅力,从而使他们尽早做好从事法律职业的准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律文化节”让法科学生对未来的法律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还激发了他们为这一职业奋斗的热情,从而增强了他们从事法律职业的信心。

三、“法律文化节”的内容构建

本文认为“法律文化节”的内容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模拟法庭审判赛

通过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可以让法科学生在未进入社会从事法律职业之前,就能用法律人的思维来解决社会问题,使法科学生能深刻体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所在。通过模拟法庭审判活动,法科学生可以较为清楚地认识到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职业的职业性质。

具体而言,高校法学院系的模拟法庭审判赛可以选择程序较为完善的刑事案件进行模拟审判。模拟法庭审判赛可以是某个法学院中几个班级之间的模拟法庭审判比赛,也可以是多个法学院法科学生之间的模拟法庭审判比赛。

(二)法科学生演讲赛

卓越的法科学生应当具有一流的口才,而演讲比赛是培养法科学生口才能力的最佳途径。“法律文化节”的内容中,应当包含法科学生的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比赛,可以培养和锻炼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演讲能力的法科学生,通过演讲比赛,可以为法科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律师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法科学生演讲赛的形式可以是采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比赛形式,也可以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与同一高校中其他院系学生之间的比赛。培养法科学生演讲的才能,不仅应当鼓励法科学生参加不同高校法学院系之间的演讲比赛,而且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英语类演讲比赛。因为,卓越的法律人才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和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法律文化节”演讲比赛中可以设置法科学生的英语类演讲比赛。

(三)法科学生辩论赛

2007年,麦可思研究院在《中国企事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报告》中将“有效的口头沟通”排在毕业生五大能力之首。因此,大学生口才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他们对未来的把握和职业发展。善辩是优秀律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自古以来,律师就有“讼师”名号。在现代社会,律师行业也有“铁嘴铜牙”的职业形象。“法律文化节”中应当有辩论赛这一活动内容。

一般而言,法科学生辩论赛应该以社会中的热点法律问题为辩题。辩论赛可以采取法科学生对赛法科学生模式,也可以采取法科学生对赛非法科学生模式。为了促进地区高校之间法学院系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采取大学高教园区内法学院系之间的法科学生辩论赛模式。

(四)法学论文写作赛

想要成为一名卓越的法律人才,除了具备演讲和辩论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目前,很多法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甚至是研究生)的写作水平不高,因此很多应届毕业生在求职应聘时往往失去较好的工作机会。

为了培养法科学生的写作能力,“法律文化节”的内容中应当包含法学论文写作比赛。在文化节举办期间,可以由法学专业老师担任评委,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评奖。法科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文化节期间的论文比赛以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课程论文的训练,在他们毕业时就掌握了较好的写作能力。通过论文写作经验的积累,法科学生在参加各类企事业招聘时就能从容应对。

[ 参 考 文 献 ]

[1] 郑文堂,李谏,孙宗瑞.大学生就业文化探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6):75.

[2] 蒋毅.高校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就业[J].理论月刊,2005,(12):180.

[3] 郑纯,凌辉剑.加强就业文化建设 提升就业竞争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1):116.

第4篇

就业能力欠缺是造成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难虽然是多方面因素合力的结果,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就业能力存在缺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欧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开始侧重就业能力问题研究.其实,就业能力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代.目前人们对它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从不同角度大致将其概括为“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具备适应性和灵活性,涉及能力本身,包含态度、个性等可变化的核心技能群”[6].纵观近些年国内有关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法学陷入就业困境,主要是由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三方面的缺陷引起的:高校法律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错位法学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应当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的教育,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法学实践能力和法律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7].但从我国法学教育模式来看,许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多年未变;从课堂教学来看,不少政法院校仍注重传授理论性的和抽象的法学知识,依然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求职或工作中屡屡失利;从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来看,大部分政法院校教师欠缺法律职业的实践与经验,导致大量法学毕业生即使进入法律实务界也无法迅速胜任和适应具体的法律实务.因此,在面对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时,法学专业的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法学专业就业率十分低下的局面也日渐呈现.高校就业指导与社会现实相脱节政法院校法学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着就业政策宣传不到位、就业指导信息滞后、就业指导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课程设置大都没有职业规划以及就业竞争力培养环节,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往往只针对毕业年级的学生进行短时间突击就业指导,时间短效果不佳;多采用就业动员会、形势报告会、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提升就业能力,缺乏针对性的专门咨询和具体指导;没有很好的应用职业兴趣测试、一对一的在线咨询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等等.就业指导与社会现实相脱节,使得学生对职场认识迷茫、对自身认识不足、对就业前景缺乏清晰的认识,难免应对能力不足.学生品格养成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分离品格养成是指学生的个人素养,如诚信、毅力、责任心、团队精神、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职业道德等.法学教育首先应当是“法律人品格教育”.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政法院校长期以来停留在学生法学知识或技能的培养的探索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品格和素质培养方面的研究.当前,功利观不断蔓延,部分学生意志薄弱,过分计较自己得失,特别是在团队合作中处理人际关系很不成熟.此外,在职业道德方面也比较欠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缺陷,造成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着尴尬的局面:虽然法学毕业生逐年增加,但却一直乏匮复合型的法律人才;学法律的人很多,优秀的法律人却很少;熟悉法律理论的人很多,精通法律实务的人较少.由此可见,“中国高校的培养目标脱离社会需求,轻视就业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8]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就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就业是衡量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唯一标准,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因此,提高就业率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符合国家大力推广教育事业的初衷.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严峻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学校应该立足于当今法学教育的实际状况,厘定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就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有效措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法学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9].必须在法学教育中认真落实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细化教育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教育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有利于学校制定细致详实的专业培养计划、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培养实用型法律人才,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将法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建议根据课程的特点,形成一套贯穿于学习全过程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案以及测评体系,优化法学实践课程的设置.同时,可以按10:1或10:2的比重,确定法学理论课和法学实践课的课时数和学分,以强化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实践课一般应当包括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疑案讨论、庭审旁听、法律咨询、模拟审判、法律诊所实习等教学内容,还可以对实践课中的一些课程内容和要求有目的的进行加强.改进教学方法,发动自主式学习“.法律的生命始终不是逻辑,而是经验.”[10]法学教育不仅应为学生创造知识性条件,也应为学生法律职业技术训练创造机会.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师角色,从讲台上的主角转变为讲台下的导演;将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改进为“多渠道、形式多样、灵活性的教学方法”[11],注重案例教学法、角色模拟法、诊所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发动自主式学习,使学生由先前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建立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环境.实习基地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司法实践的桥梁,是锻炼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载体和平台,也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政法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否则,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法学专门人才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学校应积极联系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等法律专业性强的部门,建立法律职业教育实习基地,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夯实基础.完善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面临复杂的就业环境,政法院校应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逐步完善就业指导模式.首先,必须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指导老师的专业能力和指导技巧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构建完善的就业信息和监测体系,使学生获得充足的就业信息;建立就业需求信息库和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数据库、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体系,及时监控供求市场,对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第三,针对学生的择业方向、价值取向、兴趣等方面呈现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点,积极开展贯穿学校教育始终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求职择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注重学生优秀品格的养成,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研究法律者,只有了法律知识,断不能算做法律人才;一定要于法律学问之外,再备有高尚的法律道德.”[12]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将法律职业技巧的训练和法律人格的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或道德若是不好,那么他的学问或技术愈高,愈会损害社会.学法律的人若是没有人格或道德,那么他的法学愈精,愈会玩弄法律,作奸犯科.”[13]法学实践教学有益于学生情感经验的积累,有利于推动学生从道德认知向道德品行的转化,有助于学生优秀品格的养成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就业已经成为测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晴雨表’,如果不把就业当作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一定办不好教育.”[14]只有改变我国法学教育办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才能最终拓宽法学学生就业的途径.

本文作者:戚阳阳工作单位:河南警察学院

第5篇

一、目标定位

能源法律人才的培养符合国家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这种目标定位体现在:第一,能源法律人才的培养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它是将专业化的能源知识与基础化的法律知识相结合,提高法律人才的复合性,以强化实践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第二,能源法律人才培养体现了中西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特色。众所周知,中西部地区资源富足,特别是在能源方面,是中国能源储备和建设的重要基地。因此,以能源法律人才培养为卓越目标更能提升中西部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点。第三,开展能源法律人才培养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拓宽法律就业渠道。近年来,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业一直不理想,而培养能源法律人才无疑适应了中西部能源企业较多,需求量较大的形势,从而改变法科学生只能进公检法的狭窄就业渠道。毋庸讳言,能源法律人才的培养与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相一致的,并且有力地扩展了这一培养计划,丰富了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内容。

二、培养模式

就能源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而言,中西部地区各法学院校应结合国外先进的培养模式和我国特别是地区培养模式。培养模式上应以四种国内培养模式为基础,围绕能源创新培养方式,一方面,以本硕连读方式进行培养,其中包括一种是采取3+2的模式,即本科三年和硕士二年的培养模式,从本科三年级开始进行相关的能源法律知识的涉猎;另一种是在非法学专业的法律硕士招生中,单独招收能源法律硕士,特别是那些在本科阶段就接受过能源相关知识教育的学生,可作为优先招收的对象。另一方面,对培养能源法学法律硕士模式进行创新。由于法学法律硕士在本科阶段已打下良好的法学基础,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应加大对能源知识的教学,包括能源科学、能源经济、能源环境以及能源史等课程安排。此外,也可以加强院校间的互培模式,特别是从事能源研究的地方高校可与有法律专业的院校间进行互培,使学生能接受多方面的优质资源,成为国家所需要的能源法律人才。

三、课程设置

就能源法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来看,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法律硕士都要学习能源相关知识,只有为那些期望成为卓越能源法律人才的研究生开设,才是正确的。如果所有的法律硕士研究生都上这门课显然就失去了其卓越能源的特质。其次,为卓越能源法律人才开设的课程不应包罗万象,甚至一些法律课程都不应开设。例如开设婚姻法课程显然与培养卓越能源法律人才的联系极小,相反开设能源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则更有助于加深对能源法的理解。最后,卓越能源法律人才培养开设的课程,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六门课程:能源法、能源经济、能源科学、能源环境、法哲学、能源发展史。可以发现,法律课程在其中只占到了三分之一,而另外的三分之二由经济、科学和历史等学科组成。这就要求,法律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摆脱学科局限性,毫无疑问,以能源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无疑更符合当前国际教育领域中的交叉研究的特点,未来的专门化教育无疑也应是建立在这种以点分布、以面结合的教育模式上。

四、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学习中,众多的实践过程流于形式。如第一,虽然学习期间有安排到相关实务部门去实习,但实习过程中并没有实质性收获,特别是实务部门的专业指导无法标准化,因此,实践成果的科学性难以衡量;第二,进行模拟法庭所选举的案例大多已形成定论,学生更多的是记台词,表演的成分居多;第三,诊所教育由于经费以及师资力量的缺乏,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极其有限。因此,学校应重视实践基地的选择,切实与实务部门就落实学生真正的实习活动进行沟通,同时完善诊所机构的运行。

第6篇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眨眼之间,我已经走进了喀大的校园成为一名大一新生,年龄也已经20岁,不再是在父母羽翼下小孩,我已经是一名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应明确自己如何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做好未来职业规划的铺垫。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我们拥有着比前辈们优越的多物质条件以及更多的机遇,同样的,我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为了能够更清醒的面对自己的未来,更有条理地安排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大潮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弄潮儿,特作此规划书,为自己的将来指明就业方向,为自己也为不负时代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所学的“大学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使我具备了进行就业规划的一系列系统的认识,对大学生就业规划的各种准备与步骤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这些基础知识使我有能力进行比较完整的职业就业规划了。

一、自我认知

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一片树叶。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欣赏自己,才能最大限度的善用自身的资源,发挥自己独有的才能。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差异,我是属于性格介于内向和外向之间的人,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也不逃避与人交往,相反我还是比较喜欢参加各种活动,了解更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同时也能结识跟多志同道合朋友。

我个人认为我的优点是诚实守信、性格稳重。在我看来一个人在社会的立身之本就是诚信,一个无信之人还何谈就业,无论干什么都是不长远的,所以我一直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轻易许下承诺,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以此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完善自身。

我的缺点就是很明显了,喜欢一心多用,急功近利。我喜欢一口气学很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最后搞得自己常常很忙,最后只学了些皮毛。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且在思想道德方面树立正确的三观,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二、环境分析

我觉得一名大学生谈及未来职业的发展与规划时应先自己所学专业及其就业环境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对我们是尤为重要的。我的专业是法学,以下是我从不同渠道了解的本专业及其就业环境的分析:

1、业务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崇尚法治精神,具备熟练的法律职业技能与良好的法治思维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我们毕业后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

(3)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

(5)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2、就业前景瞭望

根据《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法学是就业率垫底的红牌专业,这个跟法学开设门槛低,但岗位门槛较高等原因都有关。不过,现在法学就业的整体环境在逐渐变好,一个是市场需求在扩大,另一个是国家有意鼓励法律人才向边远地区流动以实现法律资源的均衡。

3、热门就业方向

(1)律师

律所就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在律所工作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学到东西,但另一方面,律师的收入根据工作经验和自己的能力水平是有很大的差距。

可能大家会有一个刻板认知,读了法学专业就可以当律师了,但其实不然,律师的从业资格采取的是严格准入制度,法学生在选择律师这个职业方向时,必须要参加全国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合格后才可以申请律师证,后面提到的法官、检察官、公证员都需要参加这个考试拿到证。

(2)法院、检察院

法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渠道之一就是去各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担任法官和检察官。从广义上来讲它们都属于公职范畴,是特殊的公务员,即司法机关公务员。

进法院和检察院的前提是要同时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

(3)公司法务

现在很多大公司都有法务部门,法务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公司内部的法律事务,比如草拟合同、审定合同、处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劳务问题等等,从事这个专业最好是需要学好合同法、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

(4)银行/证券/通讯公司等

从金融行业整体来看,法律人才也算是很容易被接纳的。主要集中在这些大公司与法律相关的合规部门、风控部门等。工作强度没有律师这么大,工作内容单一,收入和福利不错,一般还是女生居多。在校期间需通过法考和一些证券、银行等从业资格的考试。

(5)法考法硕讲师

还是一个是到教育培训机构当法考法硕讲师,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教研产品的研发。

(6)硕博深造

三、职业规划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粗略的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了。综合自身情况分析及环境的认知,再加上我对刑法、民法、刑诉比较感兴趣,而且可以熟练的应用WPS文档处理软件,同时具备一定的法律文书书写能力,所以我希望未来能够进入到法院、检察院工作,我的职业类型偏向于现实性和社会性,做事能力较灵活,动手能力强,同时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倾向。在大一、大二时,我会认真学习各门课程,夯实基础,提高专业素养,同时开始准备法考和考研;大三继续准备法考,考研,争取通过法考,考上研究生。毕业之后,希望可以到法院,检察院实习工作,努力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法官或者检察官,维护世间公平正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7篇

团支部是团的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团支部的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团建创新重点活动立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实践的方式,目的在于改进和完善学校思想教育活动实施的模式,激发基层的活力,让更多的团员成为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践者,发挥团员青年的主体性,引导团支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通过团建创新活动立项,探索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增强团的服务能力,努力把基层团支部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巩固、具有内在活力的坚强集体。

针对学校团委的号召,结合我们社工专业的特点,法政与公管学院社会工作xxx班和社会工作xxx班特组织在一起就两会精神和学风建设的主旨策划了“社工在行动”的宣传活动,使更多人了解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和更坚定我们的专业信念,服务群众,宣传青少年维权机构,有以下几个内容:

一,社工座谈会

步骤:

1,做宣传牌,在各学院贴宣传纸,吸引大家对这个新兴专业的关注。

2,宣传活动,在杏园男生公寓门口开展社工宣传活动,以问答、社工知识大比拼之类的互动游戏来吸引同学们参与了解我们社工这个专业。

3,座谈会,向学院申请教室并如期举行。座谈会包括三块内容:PPT(社工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的现状,各高校的社工本硕开办情况和社工的就业前景等);邀请社工科班出生的方劲老师谈他的研究生生涯;邀请几位大四的本部和行知社工就实习、考研、就业分块谈谈自己的经历;现场同学提问。该座谈会主要针对社工专业的同学并面向全校同学开展的社工知识讲座,对于想要进一步了解社工专业或是有社会工作考研意向的同学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活动。

二,社工进金华福利院和孤儿院

步骤:首先我们会与福利院以及孤儿院取得联系,两个班级组织文娱活动(可以加入个案工作或团体工作中的小游戏,既娱乐大家,同时也宣传了我们社工的理念,还可以表演小品、相声之类的来提升气氛,最主要的还是要和福利院以及孤儿院的老人孩子互动)于周末到福利院开展活动,并积极邀请福利院的爷爷奶奶以及孤儿院的孩子们参与我们的活动,为他们制造快乐的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所长之处,增加了他们的信心。由于我们是两个团支部共同举办的这个活动,因此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同时在多个活动地点开展活动,这有利于我们节约时间和精力,但并不会影响活动开展进程。并且,如果学院允许,我们两个团支部成员商议后决定将这次课题的剩余款项捐给福利院和孤儿院。

三,社工携法进社区

步骤:先由我们社工专业的学生与一些社区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社区的基本情况,针对社区居民法律意识薄弱问题,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在获得社区的许可后,我们会联合我院法学专业同学,一起制作相关的法律内容,在社区张贴,并邀请法学专业的同学一起进社区,在现场为有困惑的社区成员讲解生活中的维权问题,我们也会收集一些社区成员纠纷案件发给社区居民,在现场为社区居民讲解我们社工如何做这些个案工作或团体工作的。我们社工专业同学的主要作用是与社区相关人员做好全方位的沟通,以便最大限度的支持我们活动的开展。

四,宣传金华12355热线

步骤:到工作中心参观他们的工作并听听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感想和遇到的难题,动员社工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热线服务活动中,此外与基站人员一起策划12355热线的宣传活动,组织同学在人民广场做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组织,并及时的维护自己的权利。另外,该组织也能为我们提供有关社工专业的有用的经验和知识,对于我们未来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活动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同时,这个活动更能体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与学校教学宗旨契合。

开展活动的条件分析(包括活动开展的基础、已取得的成果及活动组织状况分析)

社工宣传,我们作为大三的学生,时刻关注社工的动态,对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和资格证书的考证信息比较熟悉,且青翼网等社工网站更是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且我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大四的毕业生也刚结束了公务员和研究生的考试,正是他们与我们分享经验的大好时机。

金华福利院,是我们社工071班以前的实践基地,在其没搬到白龙桥前我们都时常骑车去那边培老人聊天,由于此后他们的搬迁导致的距离过远我们便没去过了,趁这次机会我们能去看望他们。且熟悉那边的工作人员也更有利于我们活动的开展。

至于12355热线的宣传,这本来就是一个公益的组织且是社工的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我们的专业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但了解它的人并不多,为了维护更多人的权益,解决更多人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加强宣传。

社工061,社工071班同学有极强的专业使命感,愿意为金华的和谐建设添砖加瓦。

活动的创新性

以一个座谈会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宣传社工的理念这是很好的方式。

社工进社区本身就是一个让社区居民丰富文化生活,更是让福利院的老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就不会有那种被抛弃的感觉。

到人流集散的人民广场为社会公益机构做宣传不仅显示了我们学校的高尚学风更是将市民关注自身权益,善于使用身边资源。

活动的预期效果及成果去向

1,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坚定社工学弟学妹对专业的信心,为更多准备考社会工作研究生的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信息和资源,以便他们更好的做出选择,一些临近毕业的经验分享更是能让我们做好规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2,社工进福利院给那些老人带去了欢乐,一些捐款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需求。

3,为12355热线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个服务机构,有利于各项权利的维护,也是我们金华NPO的发展。

4,一次文娱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实施让我们的专业学习能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实践出真知,这次的经历想必会让我们这些社工更能体会到以后工作中需要的东西,在出大学校门之前我们会就自己所欠缺的好好充电。

第8篇

法学专业实习报告【一】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将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巩固知识,发现不足,以求积累经验、指导学习;

2、通过实习,培养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习,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通过实习,树立正确的法律人观念和法律人思维。

二、实习计划

1、熟悉律师事务所的各项管理制度;

2、熟悉与律师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律师执业纪律;

3、熟悉律师事务所的业务来源、执业范围和执业环境;

4、掌握一般办公技能;

5、与律师接触和沟通,虚心接受指导;

6、整理卷宗、资料查询、法律文书撰写;

7、协助律师接待当事人,组织证据,开庭;

8、不断充实专业知识;

9、请实习单位出具实习鉴定;整理实习记录,撰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经过

由于实习之前我就已经明确实习目的和制定了实习计划,这使得我在实习过程中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寻找锻炼机会,并有得于许多律师的指点帮助,我的实习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作有助于锻炼我的各种能力,也是以后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方面。在完成一般事务性工作的基础上,我注重以下实习内容:

(一)通过整理卷宗熟悉律师整个办案流程和司法程序

整理卷宗几乎是每个法学专业的实习生都要做的事。在安顿好之后,我接到的首要任务就是整理卷宗,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在你没做之前还是需要时间去熟悉和掌握的,比如装订次序排列就和办案流程紧密相关,也和相应的司法程序相对应。以民事卷为例,律师承办案件首先是要有律师事务所的批单,然后与当事人签订委托协议,取得授权委托书;然后是根据案情所撰写的起诉书、上诉书或者答辩状;接下来是组织调查材料以形成的证据,包括谈话笔录、证人证言和书证物证;最后再综合形成律师词。如果这个案件是法院已受理或者已结案,就还有出庭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判决书、裁定书等法院材料。因此,只要你认真和细心,通过整理卷宗你就可以了解熟悉律师的办案流程及相应的司法程序,这很重要。我并没有因为工作的繁琐而粗心甚至放弃,相反我很有兴趣并在其中受到启迪。

(二)通过协助律师咨询和律师开庭获得实务技巧

法律知识方面的欠缺,由于这两年来的锻炼,我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所以我觉得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便是实务技巧,因为律师需要的是信手拈来,应付自如。而这方面获得的捷径就是跟随律师办案。虽然这次实习中跟随律师办案的机会不多,但我还是尽量把握。通过旁听律师咨询过程学习律师接待当事人的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思维特点;通过旁听庭审了解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律师在其中的辩论技巧、言行举止。有时我也学学组织证据和记录要点,有问题也随时请教。

(三)非诉讼业务在法律行业中的重大前景

律师事务所的业务有诉讼和非诉讼两种类型,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和多元化的发展,非诉讼业务已成为越来越多律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组成部分和市场发展方向。卓凡律师事务所与金融机构和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效的合作机制,为其提供合同起草与审查、土地转让、国有资产管理、股票证券、银行业务、企业破产、法律顾问等非诉讼服务。这些项目的标的往往很大,它表明非诉讼业务市场之大。

(四)专业化在行业竞争中的重要性

卓凡律师事务所虽然是综合性的律师事务所,但其每一位律师都是某一特定领域的能手,可根据需要随时组成不同专业领域的律师工作团队,为客户提供特定领域的专业化法律服务。这提醒学法学专业的我,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要尽早明确,因为只有明确目标,通过努力学习过硬的专业水平,才能在未来的竞争和业务工作中取得优势。

(五)实习对加强和指导学习的作用

1、严谨、辨证与恒心。严谨、辨证的法律人思维在法律专业知识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只有以坚持的心态才能树立信心,取得成功;

2、发现不足,弥补欠缺。实习过程中无论碰到的是专业还是非专业领域,我都积极查找资料,虚心请教律师。同样这个方法也应该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上,这对提高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3、不要急功近利。虽然意识到学识上与经验上的欠缺,但也许是积累不足,我对有些问题始终找不到解决途径。我想学习上也一样,不要急功近利,凡事讲究一个过程。

我决定在今后的学习中根据这次实习所得到的经验,处理好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关系。

四、结语

通过各项实习工作及时记录实习心得,树立法律职业敏锐性和法律人思维律师的工作是严谨和实事求是的,律师的思维是敏锐与辨证的。面对案件,律师根据自身知识和经验往往很快便能着手解决。而面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律师更是滔滔不绝,有理有据。我喜欢讨论,更喜欢与律师讨论。我观察律师的临场发挥,通过讨论获取知识、更新知识。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为了提高动笔能力和保存有益信息,我习惯将所见所闻所思记下来,有时也展开分析,这是为了树立法律职业敏锐性和法律人思维。比如实习期间我写了律师在和谐惠州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物权法与和谐社区建设两法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论文,又比如对证据规定、审判委员会、法院开庭等问题的思考,我都写下了不短的分析。我发觉法律的掌握和运用确实很有趣。

这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对我接下来的学习和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无疑是很有帮助的。这一点在实习之前和实习之后都得到了肯定。这次实习还让我懂得了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式,那就是既要谦虚好学又要适当肯定自己。我要感谢卓凡律师事务所,感谢实习期间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虽然法学专业学生所面临的法律现状和就业前景仍然严峻,我自身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但实习带给我的启迪让我继续坚定了法律信仰和职业追求。既然我热爱法律,那么我没有理由不学好。我相信自己!

法学专业实习报告【二】

今年暑期遵照学校教学计划,我们被统一安排至北京市xx区人民法院实习。本人很荣幸地被分配到xx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实习一个月。

xx区人民法院坐落于xxxx街地段,从外观上看,大楼的建筑风格宏伟气派、朴实严肃,顿时令人敬畏。走进里间,办公设施现代化程度高,卫生打扫得很干净,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办公室里面也布置得体,桌椅书柜、书籍资料摆放整齐,凌而不乱。逛完一圈后才发现,整个法院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立案大厅和当事人通道,后面则是审判庭和法官的办公室,而正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却处理了周围方圆百里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案子。我不禁感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时也为法官的工作效率之高而暗自佩服。

带着一种敬畏感,我们进入了法院的大门,迎接我们的是民二庭的庭长和她的书记员。我们先被带到一个会议室,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说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后我们就被各自分配到带我们的法官那里了。就这样我开始了在这个新鲜而又刺激的环境中的法律工作。虽然需要我做的工作不多而且大多有些重复,但我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处理每项事情。

开始工作的头两天法官就叮嘱我要认真跟随书记员学习,服从她的安排,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法官都处于忙碌状态,基本无暇顾及我们,只会再闲谈交流中不时教导我们几句。

实习中有很多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让我从中汲取了不少经验知识。第一件事就是装订卷宗,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其中却包涵了很多法律知识。记得第一天,书记员就拿了一本厚厚的卷宗,并给我讲述了里面各种文件的排列顺序。由于挑选的案宗不够经典,她只能大致讲解一下,并让我多看卷宗自己总结。我便翻阅了一件件已经整理完毕的卷宗。虽然每件案子具体上大相径庭但案子包含的基本诉讼文书大致上却是一致的。经过几次训练之后我很快便能熟练地独立完成一件卷宗的整理装订。第二件事就是在一些法院日常工作的操作。在掌握了上述基本技能之后,我也便了解了一个案子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因为每个案宗的排列顺序都是按照法院的操作流程来办理的。有了这些基本知识后,我便接触了一些诉讼文书的写作一类的事情。如举证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等。然后还负责这些文件的编排、校对、打印等工作。期间还经常打电话联系当事人或接听电话以及接待来访客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不仅应当具备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社会交际能力和耐心热情的品质。而在发出票和运用电脑编排一类事情中又让我认识到掌握相关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必要。这些基本素质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应该注意培养。

上面谈到的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形式内容,真正掌握知识的应该是在参加庭审以及事后与法官们的讨论分析中得到的。在短短一个月实习时间内我曾有幸多次在法官的带领下参与旁听。接下来的第三件事就是旁听给我的感性认识。我所见到的庭审与我想象中的庭审差别很大。可能是我欧美律政小说又或是电影看多了,脑海中呈现的是场面宏大、庄严肃穆的情景,与现实格格不入。在法院看到的审判庭是一个面积狭小、布置简陋的隔间,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法官也与当事人打成一片,完全没有律师当堂对抗、精彩纷呈的场面。庭审时间也很短,一般不会超过两小时。后来从法官处得知民二庭主要是处理一些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所以只需要在小法庭中即可,虽然简单但量大,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发生得最多的案件。

几桩案子下来,我感触颇多。首先,当事人大多法律意识淡薄。很多人连律师都不用请,直接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以期借助人多势众压倒对方,这使得严肃的法庭往往成为原被告双方吵架的地方,审判也多次被打断甚至重新审理,反映出我国的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很大问题。其次,法官压力大。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审判庭这种正式场合法官们无疑不面临当事人的责难。这实在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悲哀,而上级的指示和干扰无疑又加剧了这种悲哀。最后,审理工作是可以灵活处理的。这与我想象中教条式处理方式是又很大不同的。例如,在一起离婚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虽然双方对离婚没有异议,但由于被告拒不到庭,法庭就不能进行缺席判决,因为这涉及到人身关系,后来法官几经周折才拨通了被告的电话,在电话中询问了被告的意见之后才最终作出准予离婚的判决。这使我不得不佩服法官们的经验丰富,表面上看起来法官与平常人没什么两样,可一到工作中就会发现他们的厚积薄发和机智灵活。然而我的另一发现就是合议庭基本上是合而不议,每次记录都是书记员按固定模式从前面的审判记录中抄录一段话就完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另一种灵活处理呢?

通过连日来的学习让我有了一个深切的体会:

理论知识掌握得还远远不够。很多理论上的问题都不是我目前就能够理解的,往往碰到一个案子的具体问题就得去翻阅法条,另一方面,实践技能也不牢,很多基本社会方面的能力仍欠缺锤炼。具体来讲就是课堂上的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对实践方面却很少涉及。这致使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经常捉襟见肘。很多情况下,一些司法操作过程中的小事对我们来说都很陌生,也经常使我们感到束手无策。后来跟法官们沟通中我逐渐明白,这次实习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任何法律工作者都必须在这些过程中点点滴滴地去积累。临行前,法官还大发感叹说我们实习时间偏短,要我们以后多找机会锻炼。因为法律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不断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然后从实践中得出新结论并重新指导实践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法律工作者。

或许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是我本人观念的转变。以前曾经认为法学这门学科暗淡无光,现在却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愈来愈发现自己对法学有了兴趣和信心。从法官们的身上,我感觉到了他们对法律工作的热爱,而他们的行动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这种强大的信仰力量使他们能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如此压力和强度之下始终保持勤奋踏实的状态为社会为人民带来公平与正义。我想,要达到这种境界我的路还很长。当下所能够做的就只有用大量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培养法律思维和其他基本社会人文素养。

最后,我想向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过帮助和指导的xx区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以及我的指导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的顺利实习所作的帮助和努力。实习虽然很短,但我从中感悟了很多,我相信它将有益于我的整个人生生涯。

法学专业实习报告【三】

前言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郑州市实习,深刻的接触了法律,了解了自己学了三年的专业,今年,我进入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第二审判庭实习,在这实习时间里,我学到了比上次专业实习更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一、实习单位简介

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于1949年3月,原为“南阳行政区专员公署司法科”,1994年xx月,南阳撤地设市,遂更名为“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现辖邓州市、唐河县、桐柏县、方城县、淅川县、西峡县、新野县、社旗县、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和卧龙区、宛城区10县1市2区13个基层法院,包括94个人民法庭。内设办公室、政治部、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庭、审监庭、执行局、少审庭(赔偿办)等24个机构。其中,民事审判庭有四个,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民四庭。民一庭和民二庭负责综合类的民事纠纷;民三庭负责大宗合同纠纷、公司破产等纠纷;民四庭负责知识产权类纠纷。

二、实习经历

民二庭作为法院的一个内设机构,主要负责综合的民事纠纷,例如: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离婚案件,交通肇事案件、劳动争议、医疗事故等。我是作为一名书记员,除了协助法官的一些琐碎的工作,比如:登记案件信息表,打印、复印、校对文书、加盖公章、邮寄法律文书等,主要是做庭审笔录、阅卷笔录、拟写审理报告、判决书、调解书等法律文书,整理卷宗等工作。对于实习经历我就只从整理卷宗、阅卷笔录、庭审笔录、拟写判决书这四个部分介绍。

整理卷宗是从事法律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它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这部分工作早在专业实习中已掌握,在此不需赘述。通过大量的实践,对卷宗已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接下来的阅卷笔录有很大的帮助。整理卷宗的的过程就是对一个二审案件的基本流程有初步的认识:(1)案件的案由,确定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圈定其所适用的法律;(2)原审判决书和上诉状可以提取案件的基本事实和判决以及上诉人不服的理由及请;(3)根据这两样可以初步认定争议的焦点;(4)结合争议焦点和案由翻看原审卷宗的证据部分,原告起诉的理由和证据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性质,再看被告举证能否推翻原告的请求和理由,如此结合后看看原审判决书法官评析部分是否适当;(5)再看上诉理由通过对比分析,一般情况下就可以知道一个案件的上诉结果。通过这五个步骤,案子基本上完成了三分之一。这个过程看似枯燥,无味,但是,它却是和书本联系的纽带,活学活用在此体现最为明显,也是对自己四年学习的系统复习。

阅卷笔录就是将上述过程记录下来。不过每个法官的的思路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大部分的还是一样的,比如案由、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上诉请求及理由、原审判决。李法官在写阅卷笔录的过程中要求包含证据分类,我在翻阅的过程中自己再把证据的分类、证明方向等总结一下,不仅是对书本上的一个应用,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案件,吃透案件。

庭审笔录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作,也是对我的一个考验。刚到就去记调解笔录,很是紧张,不知道格式,害怕记坏了,但是许法官就说没事,我说慢点,法官把笔录的格式、问的话、当事人回答的话都总结一遍让我记,虽然记完了,但是,我在笔录上边的好多字因紧张写不出来,写错的划黑了等,法官没有批评我反而安慰我。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记好。之后,我就去其他法官那里寻找完结但未归档的卷宗,反复的看各种笔录的格式内容等,结合上次实习时发现书记员开庭庭前都看原审判决书和上诉状的特点,我发现了记庭审笔录的窍门,通过这两样可以猜出庭审时法庭辩论的部分内容。我记笔录时写字速度还可以再加上多次练习记录知道每个案件有的法律术语、相关法条,我现在可以完整的记录一件案件的庭审全过程。通过实战演练,对自己的理论基础有了更深得理解。

拟写判决书是对自己法律应用的真实反映。不仅要求对法律适用的准确也要求一定的文笔。我发现判决书都是有固定的格式,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开庭审理的情形、原审查明的事实、原审判决、上诉人上诉称、被上诉人答辩称、本院审理查明、本院认为、然后是判决,真正需要需要发挥的仅是:本院认为这一部分,这才是核心和根本,也是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的依据,必须谨慎措辞,有理有据,有法可依。那是一份保险公司上诉关于交强险赔偿项目是否分项的判决,我当时借鉴了一份类似文书,写完后交给法官,法官更改部分并给我解释一番,受益良多。虽然,被改动了,当时很高兴,因为经常有法官询问我案子怎样判解决,我心中没底,不敢回答,在这之后我可以很好的好法官们交谈。

三、实习感受

这次实习,我明白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法院的民事审判庭接触的都是民事双方纠纷大到合同小到邻里纠纷都是人与人的纠纷,每个案件都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尚未真正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学到的东西很多,但需要学习的、需要实际应用的东西也很多。做事要先做人。作为一个实习生,我们不仅只是把领导交给我们的事做好,更要有眼力,有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没人会去督促你该怎么样做,只能靠自己在细小的工作上积累经验。无论是跟领导、同事、律师还是当事人接触,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清自己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学会了许多法言法语,结实了许多法官律师老师,他们对于我的实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悉心的指导,在指导我理论学习的同时,也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