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纤维艺术

纤维艺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8 15:29: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纤维艺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纤维艺术

第1篇

    综合材料

    1910年,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创作了一幅满是穿插着粗野、激荡的色彩与线条的水彩作品《即兴》,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幅抽象主义绘画的诞生。这种强调“非具象、非理性的纯粹视觉形式”③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诸如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许多现代主义艺术流派都深受其影响,纷纷将精力投入到抽象语言的探索和研究之中,纤维艺术也不例外。除了传统的毛、麻、棉、丝、人造纤维等编织材料外,木、竹、纸张、稻草、谷类、蜡、金属、光纤、珐琅、有机玻璃、人造皮毛、人体毛发、树脂、装饰纱、包装带等各种天然的或具有物理、化学属性的纤维材料也逐渐进入到现代纤维艺术的创作领域。这些或坚硬柔软、或艳丽暗淡、或光滑粗粝、或沉静路动的材料传达着各自不同的精神氛围与艺术感染力,为作者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表达,也由此开启了纤维艺术从二维向三维空间转换的前行之路。

    日本纤维艺术家的作品大多侧重东方文化有的含蓄、唯美和隐忍。在艺术家KakukoIshii的作品《Work-Bp-C》中,细长的竹纤维被纵向剖开,虚虚实实的固定在近三米的长卷中,作者充分运用喷绘的手法,使作品中出现了类似中国书法中“飞白”的效果,宛如一幅泼墨山水,从主题到意境处处流淌着如音乐般的“禅意”,充满着浓郁的抒情意味。第三届亚洲纤维艺术展中刘晓蓉的作品《春满人间福满门》则借鉴了传统剪纸、屏风等中国元素。六帧黑色剪纸的正中间配上长方型和菱形的大红色块,造成了一种喜庆而热烈的氛围,在“透”与“不透”、“看得见”和“看不见”之间创造了一种美妙意境,十分符合中国文化含蓄内敛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这些新颖别致的作品早已颠覆了传统纤维艺术的概念,综合材料的运用为作者提供了便利,从而更细腻、更准确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创作意图,实现了与观者的交流和共鸣。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纤维艺术逐渐向高科技和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电脑提花、数码输出、光导纤维、化纤、高分子聚合物等新材料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有些作品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吸光和反射效果,有的作品甚至超越了传统的三维空间概念,在“声”“光”“电”的综合演绎下呈现出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它们所带给观者的种种新奇的心理体验是传统材料难以企及的,这些材料的另类使用,使当代纤维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反之纤维艺术的无限开放性又为艺术家探索多元的纤维材料、开拓新颖的艺术形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

    空间装置

    作为环境与人类情感联系的纽带,现代纤维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和空间的陈列与展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第四届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以来,立体的形式陈列作品越来越多,到了70年代末,许多作品走出展厅,甚至走出建筑,成为和环境融为一体的空间装置艺术。这些作品利用纤维柔软可塑的特性,于现实和理想之中创造出了一个个奇幻的空间情境。

    从展示形态来看,空间装置又可分为落地式和悬挂式两种。落地式指以地面为支撑,以各种综合性手法及材料围绕中心支架创作而成的,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纤维艺术品。它可以置放在室内外任何需要的地方,像雕塑一样从多个角度进行陈列与观赏。波兰艺术家玛格达莲娜?阿巴康诺维兹的《黑色阿巴康》、南斯拉夫艺术家雅格达?布依奇《可变的黑色数字》、日本艺术家八木真理代《原始-星系DNA912》等作品都是这一形式的杰出代表。作者旨在通过这些尺幅惊人的鸿篇巨制来表达人与自然、社会、甚至宇宙之间的关系,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来传达和平、环保、伦理等重大命题,具有很强的哲学寓意。

    悬挂式是将作品固定在天花板上或借助纤维悬垂性强的特点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的方法。1973年第六届洛桑国际壁毯双年展上,日本艺术家小名木阳一的作品《红手套》引起了很大关注,作品虽然仍用“织”的手段,但在空间陈列上却完全打破了传统纤维艺术的平面表现模式,以立体或半立体的方式悬挂,使人感到幽默而新鲜。

    从传统的日本设计来看,它主要建立在中国、韩国等东方文明的意识形态之上,非常注重本国独特的造型语言,具有浓郁的审美意识与民族情调,但在形式与功能方面又吸取了英国、美国、德国等现代工业文明的精华。如川井由夏(YukaKawai)等一批日本现代纤维艺术家的作品在造型模式上既受到解构主义等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的影响,同时又深刻融入了艺术家对于玄奥的传统文化的理解。褶皱、包裹、鼓起等一系列看似简单甚至无结构的立体制作手法,实则是作者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最真实的情感表达。而小野山和代、桥本京子等艺术家的作品则十分强调轻快而缥缈的感觉,他们擅长将纤维特有的柔软、飘逸、摇曳的特性与悬挂式空间装置艺术形态结合起来,当风吹过的时候,作品能营造出特殊的情调与空间层次感;当人从其下穿过的时候,也能极大的拉近人与环境之间的距离。悬挂式的空间装置艺术品能够在单调而冷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充当人与环境之间交流与共鸣的媒介,这种特性是其他刚性材料所不可比拟的。

    “迷你软雕塑”(miniature)

    “miniature”在法语中的原意为中世纪手稿中,章节开头的彩饰文字或微缩的模型、影像。在现代纤维设计领域则被转译为各种形式多样、小巧精致的艺术品。其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纯手工制作,也可以是将各种现成材料通过一定的设计而进行的二次创作,具有很强的空间装饰性。迷你软雕塑以其小巧可爱的尺幅、独具匠心的构思以及灵活多样的创作手法而受到许多女性朋友的欢迎。

第2篇

关键词:纤维艺术 纤维材料 美感

纤维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图案美,纤维材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不同的纤维材料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了纤维艺术中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纤维艺术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独特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构成形式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

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挂;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环境与纤维艺术互动的陈设性纤维艺术。无疑都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这一切标志着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语言、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强调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强调了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隐藏在视觉形态中的时代特征。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这方面不乏范例,美国纤维艺术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满了魅力,通过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及对其品质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艺,充分发挥纤维素材的自然特质,引入联想和想象,创作出令人回味的纤维艺术作品。席拉•希克斯认为:在做纤维艺术作品时,艺术家应该完全自由地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意图,不需要临摹平面绘画的模式,而应该在编织过程中求开拓、求创新。当她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新异的作品对看惯了墙面壁挂的人来说是非常吃惊的,猜不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艺术家的灵感究竟来自何方?其实,希克斯不但吸收了古代秘鲁的编织技艺而且还采用了塔斯科印第安人的编织方法,比如:带子的编织技艺。这使得她作品很好平衡了传统因素与现代语境的关系。在1967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上,希克斯参展的一件壁挂的装饰手法是用包芯经编纱线编织而成的。该技艺是帕拉卡斯人制作葬礼服采用的技艺(Paracas,帕拉卡斯半岛,在今秘鲁伊卡省。以帕拉卡斯半岛为中心的文化,其年代为南美文化早初生期和早中间期,即公元前900年至公元400年,用精美的刺绣织物包裹尸体或作为随葬品,织物图案与纳斯卡彩陶有关)。席拉•希克斯由钻研传统织物出发,在寻求突破与创新的当代背景下,展开了她对织物蕴含物质与精神的永恒性的深刻思索。香港纤维艺术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运用了很多点状材料元素。例如我们不太注意到的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这些材料都是作为点状元素出现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兴趣和爱好。高中时学习的是中国文学,她的阅读广泛而深入,尤其在诗歌写作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曾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学习过服装、雕塑和绘画。从1991年起,安琪拉•林举行了很多个人展和联展。 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绣展”展出14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来自阅读挪威神话小说带来的灵感。每一件作品上边都绣有她写的诗。她选择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毡子作为主要的塑形基础,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来表现大地的生长与生命的延续。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婴儿》;第六幅:《恋爱》;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细小的白色的线球和一些鸡蛋皮,这件作品中没有诗,意味着结束和新的开始。这种把文字和纤维作品联系起来的方式源于中国艺术传统。美国艺术家苏金•乌尔《分散记忆》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状材料进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围合,形成篮子的形状。通过单纯的色彩,多种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联的技法,艺术家将自己分散的记忆寄予一个筒状的作品之中。各件小珠子犹如珍宝一般召唤观察者去观察去思考,享受珠子带来的视觉和触觉美感,并且其图像给人以隐喻的联想。这种珠子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象征的手法从较为深层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味和追忆。

第3篇

纤维鉴别有利于消费者在纤维质量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纺织品。“纤维鉴别变成消费者用来判断产品的重要的工具,以此可判断产品中是否包含特定的纤维,其质量是否和他们所期望的一样。”纺织技术服务的总裁Adi Chehna指出。例如,一名消费者想买一件保暖的羊毛毛衣,或者买一个耐用的尼龙地毯。“消费者应该了解所买的面料具有何种性能。”Josef Spijkers说,他是CIRFS(国际粘胶和合成纤维协会)的技术顾问,该机构是欧洲人造纤维工业的代表。

纤维鉴别还对纤维生产者有好处。这些公司的市场部门努力提高自己纤维的性能优势,以此来超越其他适合的纤维。“面料的价格与织造所用的纤维质量有。”贝尔加莫大学的纺织后整理专业教授Giuseppe Rosace指出。他还提出纤维鉴别可以为帮助防止假冒产品,进而保护公司的市场投资。

不仅公司的市场投资有了保障,Intertek Labtest的高级客户经理Ed Palomo提到,纤维鉴别还“保护了品牌的声誉和零售商的声誉”。

因为纤维鉴别保证了从生产者、零售商到消费者的每个人的利益,纤维鉴别测试的高度准确就很关键。这就要求持续改进测试方法和培训纤维鉴别技术人员。“从零售商的角度很难理解纤维鉴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并且需要从熟悉纤维的人中选择技能熟练的劳动者,”Palomo说,“技术人员的技能非常重要。”

纤维分析

纤维鉴别测试在包括AATCC、ASTM和ISO的很多标准中都有。据Chehna说,ASTM D 123 附录2《纺织相关术语标准》中把纺织纤维划分为四大类:制造(人造或合成)纤维,矿物纤维,动物/蛋白质纤维和植物纤维(种子和果毛,韧皮和叶以及棕榈和杂类)。

纤维分析有两个主要项目:质量和数量。“质量和数量的测试都是必须的,”Spijkers指出,“质量测试区分个体纤维的属性,并确定纤维是否存在于面料样品中;数量测试用来确定面料中纤维的含量。”

测试方法

根据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CSU)的推广专家 Jan Pegram的说法,确定纤维特性所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用显微镜外观,光学性能如折射率和双折射,燃烧性能,熔点,溶解性,密度,红外辐射的吸收以及用纤维染色鉴定染色后的颜色。“测试计划是依据实验室仪器和人员技能、纤维样品的数量、测试方法的破坏性以及纤维特性是否能够测试来选择的,”Pergram说,“比如,天然纤维如羊毛和棉就没有熔点。”

“每项测试都有优点和缺点。”Rosace说。有时一种纤维仅用一种方法就可以明确地鉴别出来,Pegram提出把纤维先用一种典型的方法鉴别,然后用一种或多种其他方法证实鉴别结果。“建议使用多于一种的方法――通常包括化学和物理的信息。”Microtrace LLC的总裁Skip Palenik说。他还说“正交”的测试方法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使得结果更好、更一致。

Shirley Technologies 公司(BTTG子公司)的业务负责人Ian Strudwick指出,纤维测试通常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完成,首先,显微镜观察外观,“纵向和横截面形状,所有表面效应、结构、所有髓质、消光剂的存在以及条纹(见图1)。”然后,测试纤维对火焰的反应:“不燃烧、易燃烧或遇到火焰收缩,外观和火焰的颜色,灰烬,气味和烟。” Strudwick说。然后,技术人员进行一个两步的化学分析:先确定是否存在氯和氮,接着在一系列溶剂中用化学溶解法分析。如果纤维不能用以上3种方法鉴别出来,可以根据纤维的类型用其他的测试方法鉴别,例如熔点法、拉伸性能和FTIR分析。

成品

根据产品的样品生产阶段,纤维分析有不同的方法。一方面,许多实验室都乐意能有一个完整的成品来测试。“原料越多越好。当你有更多原料的时候,你能了解更多。”Palenik说。另一方面,根据美国纤维协会(AFMA)副总裁 Robert Barker的说法,任何应用到后整理工艺的物质都会对纤维的鉴别造成困难。

“不像原料或未经加工的纤维,成品中的纤维可能经过改性或后整理且整理剂很难完全去除。”Chehna说。他还指出,纤维鉴别技术很容易应用到原料和干净纤维上,一旦纤维加工成纺织品――从纱线到成品――他们在测试前很可能需要通过一些方式处理并消除外用整理的影响。“一些外用整理如油剂或蜡,可以很容易地去掉;其他例如抗皱性、阻燃性和拒水性的整理剂可能非常难以去除。”他说,“在极端的情况下,完全去除所应用的整理是不可能的,这样就要求技术人员在这些限制下工作。”见图2。

纤维测试的新领域

Basofil Fibers LLC 的研发副总裁Alan Handermann 提到,技术人员经常被要求鉴别混纺织物中每种纤维的百分含量。对于两种合成纤维混纺,技术人员通常采取化学方法溶解掉一种类型的纤维,剩下另外一种纤维,然后计算每种纤维在织物中的百分比。对于三级(三种纤维)混纺,需要两种不同的化学溶解方法来确定每种纤维的比例。“很显然,产品中纤维的类型越多,化学溶解分析法变得越复杂。有时候化学溶解分析不能作为一个完全的成分分析方法,特别是如果两种纤维成分几乎全部溶解在同一溶剂中时。”Handermann说。

化学溶解纤维法被认为是非常标准的方法,但是如果纤维混纺变得更神秘就要有更复杂的方法来测试。“如果收到一个真实的‘未知’纤维或纤维混纺产品,一个设备齐全,拥有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和扫描电镜(SEM)的实验室具有标准的纤维物理测试能力,能成功地识别纤维原料。”Handermann指出。“最近更多的纤维的发展使一些实验室失去了工作能力,”Spijkers说,“实验室需要保持设备更新,但是并没有一种纤维测试需要过于奇特的设备。”

合成纤维

“如果是合成或人造纤维,显微镜能告诉你很多。”Palenik说,“把光学显微镜作为初步的检验是个很好的主意,然后你可以转而用偏光显微镜。其他的技术也可以根据纤维的类型参与进来。你可以鉴别出一些合成纤维的制造商,甚至可能鉴别出特定的染料。”(见图3~图4)

根据Pegram的说法,标准的鉴别程序是为了确定纤维的基本类型,而不是确定商标纤维。“商标纤维的鉴别要求更先进的分析技术,而且纤维的性能鉴别将优先考虑。”她提醒说。

商标纤维

Chehna提到,“商标纤维需要鉴别的原因有几个,如产品不能满足市场要求或者在消费者使用产品时有附加的功能等,”他说,“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些微量材料,他们一般使用这些可识别的微量材料来‘标注’商标纤维,而且这些微量材料很难用常规的分析方法来鉴别。它们的鉴别方法是机密的,只有纤维的生产者知道。” Spojkers说,这些微量材料加入纤维的比例只有百万分之几。

所以说,纤维生产商在自家生产的合成纤维鉴别上是最有话语权的。如果法院取证的目的需要鉴别特定的纤维,纤维生产商通常是配合的。“我们试图从纤维生产商那里得到新纤维的样品,建立一个样品库,”Palenik说,“我们已经收集了超过4000份的不同的纤维样品,大部分是从纤维生产商那里得到的。”

英威达莱卡公司纤维品牌的技术部主任Robert Kirkwood说,“英威达公司已经开始着手鉴别自己的商标和品牌氨纶很多年了。我们不得不在客户收到莱卡的吊牌之前对织物进行测试,以确保他们的产品中含有英威达莱卡纤维。因为我们的吊牌和标识代表着对消费品牌的承诺,那就是,使用英威达吊牌的服装的确具有我们的莱卡纤维所提供的质量。我们想要确保品牌和零售商能准确地想向消费者去描绘它。”

Kirkwood说,传统的鉴别方法是通过化学分析来鉴别纤维。然而,这种方法测试的周期可能会有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当出现假冒产品的问题时,测试时间就变得愈加重要,” Kirkwood说道,“我们开发了一种技术课以瞬间确定一块面料或者服装上是否含有莱卡纤维,准确率为95%,而且没有误报。”这项技术是基于一个电视遥控器大小的专门的探测单元,它可以扫描一块面料,或者商店里挂的衣服甚至仓库里打包的服装。“只要几秒钟,它就能告诉你面料中是否含有莱卡纤维。”Kirkwood说。不像传统的方法那样,破坏掉实物样品来检测,扫描法是基于光学的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

纤维鉴别跨越了纺织行业

纤维鉴别也在纺织以外的领域体现了价值。Handermann提到的特种纤维,以及纤维鉴别在纸币鉴别上的应用。Kirkwood也指出纤维鉴别在纸张鉴别的应用也可用于政府文件的保密。

纤维鉴别不仅能用于货币和文件的防伪,还能用于古董的防伪。Palenik叙述了他被要求鉴定一件被认为属于阿道夫・希特勒的衣服,这件衣服在细节上是很可信的,但是织制衣服标签面料的纤维类型是在二战后好多年才发明出来的,由此证明这件衣服是赝品。

当然,在纺织业以外的领域,纤维鉴别最著名的应用是在世界各地法医实验室里。这种实验室能通过存留下来的极少量的纺织纤维来查明“犯罪现场,火灾和意外事故的参与者”。Chehna说:“很多报道的案例都是利用地毯、服装和其他物品里的纤维指明犯罪现场的特定人物的身份或出现在现场的某人。”

Palenik提到在他的实验室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纺织纤维样品“收藏”。借助其背后的这个资源,Palenik有时能够从案发现场留下的少数纤维里鉴别一个品牌的地毯――有时具体到特定的某个地毯,这是犯罪调查的重要信息。“相关的经典案例是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20世纪80年代初的这个案件就是从嫌疑人家的地毯纤维里发现证据的,并且是利用这种方法为他定罪的。”Pergram说。

第4篇

(一)对纤维艺术风格的影响

自21世纪以来,蒸汽机的发明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工作效率,机器造就出来的物质往往以工业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中,继而融入到生活当中。但这种方式质量没有手工精致,对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也受到了限制,但却给艺术家带来新的机会,能够让艺术家在艺术风格上和材质上有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例如麦秆、绳带、玻璃、纱网、衣服,皮草,亮片、芦苇等都被当代艺术家巧妙灵活运动到艺术作品中。

(二)对创作艺术素材的影响

如今科技的发展迅速,为了扩大纤维艺术素材的应用范围,不断地研究,使其在应用过程中能够达到人们的需求。传统的纤维素材很古老,当代已经能够在取材中得到很大帮助。现在的高科技、网络、信息、3D技术等都有着高速的发展,此类科技均可以运用到纤维艺术的创造中。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纤维艺术的创作已经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以及更多立体。

(三)纺织科技进步对纤维的影响

“纺织”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来科技技术的发展非常瞩目,绿色纤维、再生纤维和再生涤纶,都是纺织工业的技术衍生品,在石油紧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工业科技创造艺术品。如今大家比较熟悉的聚酯纤维,亚麻纤维,聚酯纤维和亚麻纤维的面料越来越多,纺织科技的进步与技术为当今的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二、当代纤维艺术色彩运用的多元化特点

(一)材质的多元化

现如今,人们对纤维艺术有着很高的标准,对材质方面要求也很高。让人们在材质的选择上了有更多新的突破。例如皮革、毛线、布匹、塑料、金属等都可以被人们利用,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在当代纤维艺术设计品中,装置艺术、策划艺术、舞台灯光效果、摄影艺术等现在艺术都在努力加强,这些工业文明的痕迹都是纤维艺术的主要取材对象。

(二)编制方法的色彩多元化

材质的色彩在纤维艺术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材质的色彩在编织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纤维艺术方法的编织色彩都可以运用到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编织出的效果色彩丰富,根据艺术品的不同编织手法,会给人带来多种的感受。因此纤维艺术的编织方法可以让多元化色彩的发展成为可能。在编制方面,选择的不同颜色能够为作品带来不同的反响,让人们也多了几分选择。纤维艺术家在同一件作品中使用不同的编织手法以及色泽上的使用,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更好的创新视觉效果。

三、当代纤维艺术设计理念的多元化

(一)“去中心化”格局理念的多元化

“去中心化”的理念在纤维艺术中有很明显特点,这种特点非常显著。随着西方文化水平提高,思想活跃,人们观念也逐渐变得开放,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理念,对“去中心化”有着独到的见解。“去中心化”的格局理念逐渐面向社会,转向多元化理念,这种“去中心化”在当代纤维艺术理念中的应用居多,并且也得到了广大创作者和消费者的喜爱。

(二)审美形态理念多元化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科技方面有了较高的成就,其中,全新的设计理念是能够在自己的艺术品中融入多种的科技方法。例如:印刷、复制、染色等都会被艺术家所采用。但也有不少纤维创作者在创造中反对使用科技,更注重传统的设计方法,在设计中更注重包括工艺、材料、色彩等方面的因素。当代纤维创作者接收的不同讯息,使其在创作中也加入了多元化设计理念,所以,当代纤维设计创作能够更加繁荣。

(三)情感多元化

情感多元化是指在纤维艺术品的创作中融入设计师的个人情感,通常,设计师喜欢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加入自身的感彩。例如韩国著名的纤维艺术家刘贞惠,她在写作的时候对“爱”情有独钟,在其作品中有很强的表现,至今一直围绕着这一主题来创作。她的作品中既体现了她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也体现了艺术家自己的情感因素。而她的作品当中不仅仅是对“爱”的表现,还有用垂直状来强调女性的身份特征,她用隐含的方式在她的作品中体现出她的生活质量。她将各种方式尽可能地在作品中能够体现到“爱”。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纤维艺术;壁毯艺术;软雕塑

现代纤维艺术是当代备受国内外艺术界广泛关注的艺术门类之,它起源于传统的壁毯艺术,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多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织造文明。而今,纤维艺术更受到来自现代艺术及现代材料科技的影响,成为了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并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和充满魅力的材质表现,感染了无数受众,成为当今备受瞩目和极具发展前景的艺术设计种类。

当下,随着纤维艺术的种类由墙上走到墙下,由平面走向立体,从宫廷走入千家万户,其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具的功能已为大众所熟知,而辅助大众对纤维艺术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赏析,从而推动纤维艺术在民间的发展,是每个纤维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笔者认为,对纤维艺术全面有深度的审美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纤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纤维艺术最早起源于欧洲,早期以传统的壁毯形式为主,到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形成了现代纤维艺术的起步期。这一时期主要是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追求类似逼真的照片或写实性绘画的装饰效果,同时兼具纪念性和防潮保暖等实用性特征。这一时期从事纤维艺术的主要是地毯行业的从业人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纤维艺术迎来了发展期。这一时期的纤维艺术终于从传统的壁毯工艺中解放出来,被冠以更多的艺术观念和表现语言,从而真正步入艺术领域。这一时期随着一大批老一代艺术家的努力,纤维艺术开始在中国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纤维艺术逐渐突破传统壁毯的工艺与材料限制,走向追求独特材料语言的新天地。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历经平面到浅浮雕,再到立体化的“软雕塑”的探索尝试,其艺术风格也逐渐由单一化、平面化向立体化、空间化、多元化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纤维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提高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人们对现代纤维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进行着不懈的尝试,纤维艺术已成为集材质、功能、字间、灯光、音效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门类,为更多的人带来不同凡响的视觉盛宴。

二、纤维艺术的材料与表现

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各类艺术形式在不断尝试创新,视觉艺术中不断涌现出新奇新颖的材料。作为传统工艺出身的纤维艺术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不曾落后,甚至更为积极主动地在这个领域里拓展。

传统的纤维制造材料以天然纤维为主,包含毛、丝、棉、麻、棕、藤等。而现在更多的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的使用,为纤维艺术带来了新的审美意义和时代特征。如:纸浆、铁丝、稻草、塑胶、报纸、金属部件、矽树脂、光纤、金属网、玻璃、鱼线、人造皮毛……艺术家在创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需要而有所选择,为个性风格的体现提供了更多可能。而材料与形态表现往往是有机联系的,材料的挖掘同时也带来形态表现的多样化。现代纤维艺术注重材料的工艺结构,传统的编制技术仍然是发展现代纤维艺术的基石,无论是缂织法,纬织法,栽绒法都频频为艺术家采用,成为纤维艺术最基本的结构语汇和美感来源。随着新材料的不断介入,缠绕、环结、缝缀包裹、捆绑、粘贴、悬挂、排列等手段更是屡见不鲜。人们的视线由画面内容转向材质本身,转向材料质感、空间结构、肌理触感、光线配置等,进而引发对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多方面的新奇感受。现代纤维艺术在材料上下了巨大的功夫,或尽力体现材料的原始质感,或尽力体现与原材料恰相反的质感,很好的传达了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诠释了艺术家的观念和思想,在视觉上赋予全新的感受,把司空见惯的初级材料加工并给予与最终不同的意义、价值及艺术性,将多姿多彩的纤维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纤维艺术的形式与种类

现代纤维艺术的产生,是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段和传统的材料,长期对新纤维材料及纤维艺术作品构成形式关注的结果,丰富和强化了纤维艺术的表现力,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纤维材料不同质感和体积为纤维艺术作品提供更多表现空间,传统纤维艺术作品多是以平面形态展不效果,现代纤维艺术的表现方式则更加多样化,按构成形式可分为二维空间的纤维艺术形态和三维空间的纤维艺术形态。

二维空间纤维艺术形态中的二维空间,指的是只有平面形式的纤维作品,包含一切所谓的艺术家墙面壁挂和浅浮雕形式。这要求艺术家要在有限的展示空间中,处理好作品的形式与功能。包括承载墙的面积与作品的尺寸比例间的关系要适度;作品的肌理表现、形态轮廓要与承载墙的形态与功能相协调;还有材料的拼接、色彩的搭配……强调在限制中的发挥创造。

三维空间的纤维艺术形态通俗的说就是将纤维艺术从墙面拿到地面,将平面转化为立体,创造空间的三维艺术,也叫软雕塑,是现代纤维设计开拓的一种全新领域,愈来愈为更多的艺术家们所偏爱“软雕塑”一词,是对纤维艺术在三维空间展示的形象化表述,它的特点是其构成视线是多角度多方位的,会受到室内空间结构、建筑功能及环境色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纤维艺术作品的造型、结构、材质、色彩等在整体环境中要多视角地考虑,同时配合特殊的照明与音效,能使作品的色彩曼妙、肌理丰富、个性鲜明,是纤维艺术与环境创造空间美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如今,越来越多的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种类,进行着卓有建树的探索和试验,使纤维艺术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风貌。这些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的共同作用,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蔚然成势的纤维艺术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关注和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为更多的人带来美的启迪与心灵的震撼!

参考文献:

第6篇

所谓纤维艺术,从以往的艺术形式上来看,它既不属于绘画,也不属于雕塑,既不用笔,也不用纸。由于所选用的制作材料是棉、毛、麻、丝、塑料、金属及人造化纤等不同性质的纤维,故称为“纤维艺术”,主要分为平面、立体和空间三大类。它是在挖掘和研究传统染织艺术的基础上,在现代艺术发展中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并逐步独立。最早的纤维艺术的雏形,出现于中世纪西欧古堡的墙壁上。它既防潮保暖,又起着美化与装饰环境的作用。后来又受到了19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威廉・莫里斯的工艺美术复兴运动以及包豪斯等革新力量的影响。现代纤维艺术始于1930年。有一位安娜・欧伯丝(Annealbers)夫人,她首先制作了纤维艺术作品,在美国展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纤维艺术盛行于西德、日本、瑞典、美国、瑞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南斯拉夫等国,确有与雕塑艺术并驾齐驱的倾向,从平面到立体,甚至对于时间的追求,一举揭开了纤维艺术的新局面。

现代的染色艺术,是把以往用于纺织品图案的印、染色技术提取出来,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段加以利用,它以现代视觉语言,全力追求画面的简洁效果和清新魅力,并努力表现隐藏于画面之中的民族之魂和作者的个性情怀。有资料显示,从人类开始装饰自身的时候起,染色艺术就诞生了。其中有起源于印度的蜡染,也有发源于我国而后又在唐代传入日本的蜡染织物。然而,把染色艺术发展到如此面貌崭新和艺术高度的却是日本。自明治以来,从为海外万国博览会制作壁挂及其它纪念性作品,染色艺术已经和油画、版画、日本画等其它绘画艺术一样,广泛得到政府的支持、专家的认可和广大国民的喜爱,从而确定了它在美术领域的独立地位,成为国民喜闻乐见的新的美术形式。

染色艺术,重在染色。有些作品对厚重古雅的色调有所追求,强调蓝、茶、黄、黑等天然染料朴素之美,有的则有效地运用了化学染料那种明快、鲜亮的色彩魅力,使作品富有强烈的现代感。总之,作者把色彩作为情感的抒发与寄托。造型上虽然也有写实的,但却能跳出传统写实的理念和模式,把简洁的块面运用和理性的画面构造作为叙述语言。有的画面构成气势雄浑,极有震撼力,有的作品造型虽然近乎于刻板,然而涌动着一种激情与风骨。那种显著的色调构成和构图的多样化,对于不同景物和事物的解读力,高度的概括性,造型的装饰性,到位的造型力,具体和抽象的和谐,使染色艺术的风格独树一帜,富有极强的艺术个性和感染力。

我们强烈地感到,在现代化达到相当程度的日本,一方面大量输入西方现代技术,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同时,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珍爱和强烈需求,成为现代人精神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这并非偶然。由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使日本成了高效率、高收入、高消费的国家。随着民众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和生活习惯上的欧化,对美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总是渴望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享受。基于这种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代日本染织作家们,立志克服过去手艺人的匠气,而以现代染织造型作家的姿态登场,作品日趋文化性。也顺应时代要求,直面现代艺术,创作了不少具有民族情感和个性强烈的染织作品,如:具有民族特色的屏风画,在传统器物上表现现代美。还有作为室内装饰的壁画、壁挂或横额,多以表现风俗民情为内容。一些颇具地域色彩的民艺品,也都是运用了蜡染及友禅染、红型染及型染画等手法制作成的艺术欣赏品,风格粗犷、单纯大方,感情热烈、真诚奔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聪慧和对美的独特见解。看了这些作品,使人一目了然而回味无穷。另一方面,还有结合现代建筑,如宾馆、美术馆、博物馆、会议中心等人群集聚的场所,制作的现代纤维作品都极为鲜明地体现了20世纪现代艺术的特色,给人以时代感和材质美的享受,与现代人的生活气氛和建筑环境十分协调。

这些艺术品,在民族文化交流方面和对外贸易方面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有些获奖作品成为当代日本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被收藏于国立美术馆。有几位染织作家(染色艺术家和纤维艺术家)已被国家指定为“人间国宝”(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这些艺术家在继承和发掘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艺术性探索,努力开拓着新的创作途径。近年来,配合现代建筑艺术,染色艺术和纤维艺术在室内装饰中,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美化人民生活环境的作用。因此,艺术研究者把它看作是建筑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实一些传统染色技法,如蜡染、绞染等,据历史考证,几乎都是先后从中国传入日本,而后又有了很大发展。在日本久负盛名的“西阵织”丝织艺术品及其技术,就是随着我们的祖先秦人带到了日本的京都,现代染织作家又将其发展为可以与雕刻艺术相媲美的艺术;还有我国染色中的蓝染,传入日本的冲绳岛以后,被发展为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红型染,日后几十年中,被当代日本民艺运动的倡导人之一,已故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芹泽圭介先生研究创新为颇具艺术特色的“型染画”,为当代日本染色艺术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光彩。这些本来都属于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但没有应有的重视和继承,有些甚至将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我们有责任呼吁,如果再不及时抢救,将会造成我们在经济上的,更为重要的是民族文化艺术上的损失。如果我们能尽快地把这一事业重视起来,就会大大有益于我们挖掘、研究、整理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包括少数民族的艺术,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这对于传承民族艺术,提高艺术品的文化品质,促进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无疑对开拓我国纤维艺术和染色艺术,繁荣我国美术创作,将历史性地起到奠基作用。日本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由于日本很早就注意了民俗学这一学科,对民族艺术的保存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从近代日本思想家柳宗悦的民艺运动,到大阪、仓敷等城市的民艺馆以及大阪民族学博物馆的建立,大大激发了日本人民珍惜民族遗产和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欲望。好多艺术家努力成为学者型的艺术家,除广泛学习民族文化外,陶艺家研究多种釉的结合,染织作家研究色的化学反应。艺术与科学的相互渗透,造就了日本一批具有现代特质的艺术家。包括日本画画家和现代雕塑家,他们极为重视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作品不论在表现手段与艺术风格上都有相当的创新性,使当代日本美术事业的发展为世界注目。

日本的纤维艺术和染色艺术,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脱颖而出,也得力于独特的创新教育。其特点至少有如下几点:

一、极力反对模仿,重视艺术创造,培养重点是,在探索和发展的气氛中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所以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既有颇具实力的教授讲造型基础,也经常聘请活跃在艺术界的先锋艺术家讲艺术论,以此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素质。

二、艺术与科学结合。学校设有材料学和染色学课程并备有染色实验室,其教学不是停留在理论探讨和纸上谈兵,除进行必要的绘画学习外,还要掌握材料的选择、染色配方、工具的使用和工艺流程。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意图付诸实践,独立完成一件件作品的构思与制作。通过实践制作,启发受教育者不断发现各种纤维材料在造型上的可能性和表现力。

第7篇

关键词:纤维艺术 纤维材料 美感

纤维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图案美,纤维材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表现力,不同的纤维材料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了纤维艺术中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纤维艺术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独特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构成形式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

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挂;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环境与纤维艺术互动的陈设性纤维艺术。无疑都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这一切标志着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语言、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强调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强调了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隐藏在视觉形态中的时代特征。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这方面不乏范例,美国纤维艺术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满了魅力,通过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及对其品质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艺,充分发挥纤维素材的自然特质,引入联想和想象,创作出令人回味的纤维艺术作品。席拉•希克斯认为:在做纤维艺术作品时,艺术家应该完全自由地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意图,不需要临摹平面绘画的模式,而应该在编织过程中求开拓、求创新。当她的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新异的作品对看惯了墙面壁挂的人来说是非常吃惊的,猜不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艺术家的灵感究竟来自何方?其实,希克斯不但吸收了古代秘鲁的编织技艺而且还采用了塔斯科印第安人的编织方法,比如:带子的编织技艺。这使得她作品很好平衡了传统因素与现代语境的关系。在1967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上,希克斯参展的一件壁挂的装饰手法是用包芯经编纱线编织而成的。该技艺是帕拉卡斯人制作葬礼服采用的技艺(Paracas,帕拉卡斯半岛,在今秘鲁伊卡省。以帕拉卡斯半岛为中心的文化,其年代为南美文化早初生期和早中间期,即公元前900年至公元400年,用精美的刺绣织物包裹尸体或作为随葬品,织物图案与纳斯卡彩陶有关)。席拉•希克斯由钻研传统织物出发,在寻求突破与创新的当代背景下,展开了她对织物蕴含物质与精神的永恒性的深刻思索。香港纤维艺术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运用了很多点状材料元素。例如我们不太注意到的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这些材料都是作为点状元素出现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兴趣和爱好。高中时学习的是中国文学,她的阅读广泛而深入,尤其在诗歌写作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曾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学习过服装、雕塑和绘画。从1991年起,安琪拉•林举行了很多个人展和联展。 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绣展”展出14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来自阅读挪威神话小说带来的灵感。每一件作品上边都绣有她写的诗。她选择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毡子作为主要的塑形基础,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来表现大地的生长与生命的延续。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婴儿》;第六幅:《恋爱》;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细小的白色的线球和一些鸡蛋皮,这件作品中没有诗,意味着结束和新的开始。这种把文字和纤维作品联系起来的方式源于中国艺术传统。美国艺术家苏金•乌尔《分散记忆》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状材料进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围合,形成篮子的形状。通过单纯的色彩,多种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联的技法,艺术家将自己分散的记忆寄予一个筒状的作品之中。各件小珠子犹如珍宝一般召唤观察者去观察去思考,享受珠子带来的视觉和触觉美感,并且其图像给人以隐喻的联想。这种珠子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象征的手法从较为深层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味和追忆。

第8篇

关键词:科技元素;纤维艺术;创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059-01

纤维艺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起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传统纺织文化,吸纳了现代艺术观念,在材料的运用上也受到了现代科技成果的影响,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十分丰富的艺术形式。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使得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艺术特征。现代纤维艺术在体现了上述特征的同时,也吸取了现代主义艺术手法,通过不同材质的运用和工艺技法的表现,集中体现了实用艺术与审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科技的融入促进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的创新

随着艺术观念的更新及科技的融入,材料的创新是现代纤维艺术的根基,而工艺手法的创新与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现代纤维艺术源于传统,但远远不同于传统工艺。在纤维艺术的工艺手法中,最传统的也是最常用的是编与织的基本技法。

1、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纬织法。纬织法是以各种材质较柔软的纤维材料作纬线,在垂直的经线中穿行平织或斜织的技艺。由于图案的纹样及色彩是通过纬线的横积与竖累来完成的,所以这种工艺技法叫做纬织法。纬织法最常用在传统的壁毯工艺中,高比林也是纬织法的一种。

2、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经编法。经编法是用各种纤维材料在单经、双经或多经线上进行缠绕,从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纹理效果。常见的有“人字纹”、“品字纹”、“井字纹”、“连珠纹”等技法。经编法的立体浮雕效果较好,常用作局部的工艺手法处理。

3、纤维艺术工艺手法――栽绒法。栽绒法是由经线与纬线先交织成一个平纹组织,然后将毛或丝等纤维通过拴结的手法栽植在经纬交织成的平纹组织的底上,所以称作栽绒法。栽绒法在手工织毯中是最常采用的编织方法。栽绒拴结有“8”字形结、马蹄形结、缠绕打结法等多种打结技法。

4、纤维艺术工艺手法――簇绒法。簇绒法与栽绒法在编织方法上有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栽绒织物的表面是散开的绒线头,而簇绒织物的表面是曲线形的绒圈。

二、与科技融合促进了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

目前纤维艺术的发展方向大致可分为两个:一是作为一种现代艺术的独立表现形式,成为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理解与表达的一个途径;二是作为为建筑环境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其增加视觉亮点和精神重点。

1、现代纤维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表达。现代纤维艺术不再局限于绘画及材料的束缚,在功能需要的推动下,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新材质、新的艺术语言,突出表现其材质肌理语言,将材质包含的最为艺术的特征发掘出来。由此,现代纤维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可塑性和前所未有的丰富的艺术面貌,使得纤维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与现代融合,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工作室陈瑾的作品《静语》,将皱纹彩纸进行搓拧,处理过的纸绳颜色、粗细、长短可以自己把握,后用栽绒的技法处理,产生的效果令人惊叹不已。将皱纹纸的肌理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如同花蕾的般变幻的色彩,组合成一片花的海洋,令人惊叹。

2、现代纤维艺术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运用。现代空间建筑要求现代纤维艺术在空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定下实现观念的整体表达,无论是在室内装饰环境中还是室外建筑环境中,作品都必须具有装饰功能以及对环境空间的优化调节功能。

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纤维材料的柔和特质与现代建筑材料产生对比,产生一种更容易使人们感到温暖亲切的美感。在不同的建筑空间中现代纤维艺术所采用的表现形式,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但相同的是,它能在人与建筑中间起到一种过渡作用,以其材料质感与色彩的不同使人们更贴近艺术,与建筑空间融合。

就像林乐成教授的大型纤维艺术作品《高山流水》系列,该系列作品是运用毛、麻纤维编织而成的,其中清华大学大楼入口处悬挂的一件,组合的疏密有致的赭色山石形态流畅优美,其有四层楼的高度可使人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观看,透过大厅玻璃顶层照射下来的光线,更使作品从视觉效果上有种特殊的朦胧而梦幻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