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消费税实训总结

消费税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18 22:14: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消费税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消费税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税法;教学;实践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309

自2015年“两会”召开,税收改革成为重要的焦点议题,主要涉及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环保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六个税种的改革方案,以及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到2016年5月,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这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税体制的又一次深刻变革。2017年将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法也将再次修订。其他四个税种的改革也将陆续推出。在税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应灵活应对,调整税法教学思路,加快适应,以培养出符合各方面需求的财税应用型人才。

1“税法”课程的特点

“税法”是高职会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被安排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经济法等理论课程基础之后的一门独立的课程。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税务方面的实践应用,从而达到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的。

11政策性

税收是经济杠杆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所以带有很强的政策性。税收“三性”中的固定性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税收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法可依,也是税制改革的大方向。因此,税法内容也显现出政策性强的特点。以车辆购置税的政策调整为例,为扩大内需,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鼓励发展使用新能源,从2014年9月1日到2017年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促进调结构扩内需,国务院再次出台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措施,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等。类似的优惠政策在现行的17个税种中都有体现,而这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

12综合性

现行使用的税法教材的章节内容都是按照国家现行的17个税种分别进行介绍的。但是实际生活中一个纳税主体,比如说一家中小型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不可能只涉及一个税种,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都有可能存在。所以在讲授“税法”内容的时候的另一个教学难点就在于每个税种的内容掌握了以后,如何强化综合性的应用。否则教学效果容易出现偏差,单看某一个税种都掌握了,一旦同时涉及却没有了思路和头绪,完全脱离实际。

另外,税法的综合性还体现在与会计知识的不可分割上。如对于涉税企业来说,需要能随时关注国家税务政策,在新环境下对合理避税和退税有及时应对方法的能力,做到处变不惊。更深入地,能够提出可行性的企业税务分析报告,帮助企业从业务性质和主营状况方面提出改进优化建议的综合型能力。而这两种能力,都是建立在对财务和税务都能熟练精通的基础之上的,两者在实践中本就不可分割。

13实践性

“税法”课程的体系结构很简单,即现行17个税种的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等,也就是各个税法要素。除了掌握这些必备内容,这门课的关键意义还在于如何去用。如讲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怎么开,如果开错了怎么处理,光是纸上谈兵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再比如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更是教学中关键的实践环节,也不仅仅只是计算就可以了。市场上很多报税软件都可以做到通过报表的填制有些内容自动生成,有些内容还需要纳税人自己填写。所以要教好税法,要培养出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不能忽略税法教学的实践性意义。

2现行“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

在多年的“税法”实际教学中,普遍出现教师教的痛苦,而学生谈“税”色变的现象。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课程体系设计更偏向会计而忽略税务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集中在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课程设计上也重点集中在出纳岗位、会计岗位、电算化岗位等工作项目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对税务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涉及税务方面的课程和岗位实践课程并不多,仅开设有税法、税务会计或者纳税实务。而且大多没有专门为税法系列课程开设实训,学生没有机会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22教学方法老套,理论不能联系实践

“税法”教学上经常是采用记概念,摆公式,做题目的方式,照本宣科依然是最常用甚至是最好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课本之外的实践操作知之甚少。最简单的例子,同学们只在课本上见过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票样,却没有自己动手_过增值税专用发票,那又如何能了解增值税的开票原理,如何了解金税开票系统,如何理解国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呢。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忽略了税法知识的实践性、可操作性。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也无法提高学生们对税法的学习兴趣。

23会计教学和税法教学相互分离,人为割裂两者之间的关联往往会计内容本身学得很好的同学,一遇到涉税的业务题就卡壳,而税法知识掌握得很不错的同学在遇到一项既涉及会计又涉税的业务时,却不知所措。课程的分工细化却让人们忽略了税法和会计之间不可割裂的联系,这就违背了我们为企业为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

24师资不足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税法教学突破的是税法师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会计的,法学基础理论欠缺;学法学的,不通会计,师资明显不足。而且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能将理论联系实践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凤毛麟角。

3可行性教改措施探究

31财税一体化理论基础与应用

我国财税领域实战派专家葛长银教授曾在《面向实践的财税一体化会计课程建设》中提到,要解决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必须实施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实践。比如打通会计和税务两门课程,面向实践活动进行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探讨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我国会计专业而言,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急需尽快得到重视与推行。在其2016年新出版的《企业财税会计》一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将财税处理融为一体,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立足于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经营流程,把资产从进到退整个流程中的财税处理体系化的进行介绍,案例新颖独特。这在会计教学中是个巨大的革新。目前,已经有个别高校将《企业财税会计》纳入到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在企业财税信息化软件市场上,财税一体化理念也已得到实践。如金税三期工程核心供应商浙江税友集团研发的亿企代账打破了传统财务软件只能提供财务核算工具的局限,成功实现票据、记账、报税、管理一体化智能处理,是一款实现了财税一体化理念的记账报税平台,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为了突破会计专业税法教学上的瓶颈,正在研发此款软件的教学版,如果能在教学上得到应用,对于学生的会计和涉税业务的综合能力相信会有很大的提升,也更能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32理论和实践教学合理分配时间

“税法”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在授课过程中要安排适当的实践课时。要达到这个要求前提是需要有实训室的建设和教学软件平台的配备。徽商职业学院专门配备了税务实训室,安装了税务实训软件平台,涉及从企业发生涉税业务开发票,报表的填制,到纳税申报变的填写。在实训中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平台,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流程或者分岗位进行实训。

33师资建设

“税法”课程本身的综合性的特点,加大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不仅要懂税法,也要懂会计,懂经济。其政策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平时要关注国家经济的动态,关注国家最新涉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尤其是近年国务院提出的税制改革。其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要理论联系实践。

34走出去,引进来

通过带领学生参加比赛,加强与企业和其他院校的沟通合作,加强学习和交流,积极总结参赛经验,将宝贵的经验反映到教学中,更能提高学生对税法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葛L银面向实践的财税一体化会计课程建设[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会计学院院长论坛,2014

[2]陈少英我国高校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J].云南大学学报,2005(1)

第2篇

达到以上职业能力的毕业生,基本能够胜任出纳、会计(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报税、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岗位的工作需求。

基于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视,高职院校应通过创建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改良教学课程等方式,努力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一、专业能力方面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资金管理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税务管理能力、会计监督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等。学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基本能够涵盖以上的专业需求,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丰富专业课程 课随需重

1.《税法》课程——税务管理能力

目前,《税法》课程的教学力度还不能适应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导致学生实习、就业中报税及税务处理成为困难。鉴于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教学中要加大税法课程教学比重,做到“税会”并重。在比较紧张的教学安排中,目前的课时能够安排的是一些主要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的讲解,以及一些重要的小税种如城市维护建设税、关税、土地增值税等的讲解,对于如房产税、印花税等重要性稍低的小税种,很难涉及到,但这些税种虽然金额不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常常会遇到,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和一些主要税种的计算分析结合起来。所以,学生税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增加学习课时,提高重视度是前提。其次,不仅要扩大《税法》的课堂教学课时,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税法教学来说,还要扩大实践课时,教学中要深入开展税法的学习,让会计专业学生熟悉报税、税务会计处理工作,而不是简单学习几个主要税种,报税环节一无所知。实践的一方面就是要引进报税学习软件,让学生展开仿真实训。另外,具体实践中,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全面的税法教材不是很多,需要编制既有理论又有实训的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税法校本教材,有好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出纳》课程——资金管理能力

有的高职院校至今未设置专项的《出纳》课程,只是在财务会计等相关会计核算课程中顺带涉及,导致学生这方面能力的缺失。实际上,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一定要开设《出纳》课程。学生最初实习及就业的第一份会计岗位,往往就是出纳岗位,而提高学生初次就业的职业信心有助于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并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出纳》课程的开设,能够很直接地解决学生很多的问题,如出纳员基本技能(也是会计专业人员技能)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式,让学生扎实掌握会计文字数字的书写,熟练计算器的应用,人民币真伪的识别,点钞技术,原始凭证的识别,印章的管理和使用,保险柜的使用等。同时,通过现金业务及银行存款业务的实训,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收支规定及收支手续、办法,现金的盘点、保管,银行业务的处理,银行票据的识别、使用,以及出纳会计凭证的编制,出纳账簿的登记等。出纳课程的教学,完全可以将教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配合教材及多媒体设备,边讲边做,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财务分析》课程——财务分析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财务分析能力。 《财务分析》课程的开设当然应该在高年级阶段,通过低年级阶段的系统专业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职业技能,但合格的会计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对于自己产出的工作成果——财务报表,要能够提供对报表的分析,从而助力企业的经营管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的职业能力从来不是算死账,《财务分析》课程应是必修课。具体教学中在进行了前期的分析方法、分析指标、分析方案讲解后,课程的设计应多从案例出发,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引入案例,学生自主分析,最终形成财务分析报告,多整体,少片段,多实践,少说教,既能形成学生的职业判断,又使课堂生动,收到实效。

(二)构建“实践为重”课程体系 强调职业教育优势

虽然高职教育强调“教学做”一体,但真正的教学实践中,这方面的工作显然不足,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动手能力还是欠缺。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学生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能力要求。因此,要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

(三)尝试阶段实习 及时教学反馈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设计是在三年学制的最后一学期。经过调研,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暑假及寒假就具备一定的实习能力,他们实习之后回到学校学习,动力会很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有目的地解决并且可以就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向指导老师请教,实习循序渐进,大有裨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尝试阶段性实习,根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就安排初期实习,以增强其专业能力,实习过程中安排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各方面的指导,达到锻炼的目的。

二、专业辅助能力方面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辅助能力要求具体包括计算机能力(电算化软件、Excel表格、ERP管理等)、语言文字能力(会计行文)、外语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会计电算化及外语方面,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均有设置,已经重视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可尝试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应开设Excel表格制作、Word文字处理实训课程作为必修课,对学生有相应的考核。其次,还应开设财经写作课程,加强学生的会计行文能力。对于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要求参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让他们认识到会计专业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三、社会能力方面

第3篇

一、现有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情况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普遍采用“课程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的教学模式。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通常是将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在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之后。这种方式较之纯粹的理论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深度。各院校虽然在设置名称和时间上略有不同。

(二)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往往根据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的专业水平,选择能够为学生掌握的实践内容与操作技能。同时,实践教学资料倾向于仿真,一般要求模拟企业真实经营,所用的凭证、账簿、表格及其他办公用品也是平常企业会计工作所通用的。不同的课程,实践内容侧重点不同。从普遍开设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来看,往往模拟一家工业企业,选择一定时期的几十至上百笔基本经济业务,内容多涉及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会计技能的训练。

(三)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一般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计算机会计模拟实验室。目前,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投入专项资金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仿真的会计环境下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很重视校企合作,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往往拥有较多的校外实训基地,便于将学生分阶段分小组安排到校外企事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校外实践。

二、现有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一)过于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混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有会计实践教学目标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是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凸显自己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不同,过分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至于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的目标被简单化,混淆了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概念,忽略了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碰到问题如何分析、解决的能力,忽略了培养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思考、总结,提高对原有理论的理解能力,忽略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内容过于侧重会计核算

现有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上的一个误区,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多围绕会计核算,忽略了其他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内容。从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可以看到,一般的会计实践教学包括会计学原理手工模拟实训、纳税申报模拟实训、财务会计实训、审计实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和财务管理实务实训等,这些课程实践的核心工作要么是会计核算,要么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必须先进行会计核算,才能进行其他内容的实践,这使得会计核算占据了专业实践过多的时间。

(三)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过于倚重仿真度

现有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上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校内实践基地仿真度越高,越能训练学生与企业实际工作对接的能力。其实,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原因有二:其一,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内容略有不同。校内实践基地一般只能选取工业企业作为代表,不可能对所有不同行业进行模仿。从成本效率角度来讲,模仿所有行业的经营是不可取的。如此,也只能训练学生某一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的对接能力。其二,仿真实践基地的建设往往只是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业务资料,没法体现会计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这样学生仍然无法处理好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与企业实际工作对接的能力大打折扣。

三、现有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

(一)合理有序地设置会计实践教学课程

1.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的实践教学安排。根据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判断能否设置本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的实践教学。所谓课程自身的渐进、动态的实践教学,即根据本专业课程教学进度、课程教学要求、知识点分布、基本技能掌握要求,分课程专项实践和课程综合实践。以会计学原理为例,该课程前半部分以理论知识为主,后半部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基本技能。结合后半部分内容的特点,可以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各部分内容理论授课完毕时,设置该部分内容的专项实践教学。专项实践教学内容应紧扣该部分教学重点及基本技能掌握要求,有利于学生分阶段掌握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整个课程授课完毕后,进行专门的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将课程所有内容都涵盖在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前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2.校外实习充分利用“短学期”。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一般随课程安排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即课程安排在哪个学期,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安排在该学期。所谓“短学期”,即春季学期结束后,在放暑假之前专门安排2周的时间用于实践教学。针对会计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短学期”进行校外实习。“短学期”校外实习学生分小组进行,主要以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认知类的实习为主,根据相关学期课程设置的不同,安排不同内容的校外实习,作为相关课程校内实践教学的辅助实习。

3.利用相关竞赛进行“逆向实习”。会计综合实践教学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上的课程实践和校外的“顶岗实习”,应充分利用各种创业竞赛的机会。例如,挑战杯创业大赛和电子商务竞赛,因为这些是创业型竞赛,计划书的内容一定会涉及财务,包括如何筹资,如何预测收入、费用,如何编制会计报表,如何进行财务指标的分析等,涉及财务管理中筹资、盈利能力分析、可行性分析,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成本会计中成本计算等知识。竞赛计划书的编写,不同于常规实践教学。常规实践教学都提供实践资料,告诉学生经营活动情况,处理已知数据,而编写竞赛计划书,要根据项目情况自己去预测数据(比如从市场销售预测出发,根据销售数据推测产品生产数量,根据产品生产数量推测所需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根据生产情况推测所需机器设备、人工等)。这种实践更能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更能学会细致思考,综合考虑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优化会计实践教学内容

1.编写“可分解、可组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教材。所谓“可分解、可组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教材,是指编写的教材应尽可能涉及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如将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结合起来,编制出一套可以根据各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分解为课程教学实践内容,也可以组合为会计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资料。教材编写选择同一工业企业为背景的企业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不仅涉及企业产、供、销各个阶段的会计业务,还要考虑到涉税业务处理,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流转税,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各个小税种等,按相关课程分块编写,共同的内容统一编写。这样可以选取其中一块作为课程实践教学资料,又可以全部组合为会计综合实践教学资料。同时,可以利用学生会计综合实践教学的成果作为审计实践教学的资料和财务管理相关指标分析的资料。使用此种实践教学资料,学生可以减少会计核算时间,同时可以更好地融会贯通各专业课程的知识,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2.适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灵活度。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只提供相应的原始凭证,不像以往的实践教材,每笔经济业务都提供提示性的描述,锻炼学生通过原始凭证去推断发生的是什么经济业务,同时反过来锻炼学生思考发生某种经济业务,需要提供哪些原始凭证才符合凭证完整性的要求,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规定凭证、账簿的种类,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要求学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凭证、账簿的种类。让学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去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例如已售产品成本结转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等。让学生比较采用不同方法核算有何不同,这些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何影响。

(三)完善会计实践环境

1.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在会计实践环境的建设上,不应一味强调仿真性,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强化会计教学实践环节,使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系统化,注重对各专业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 税务会计;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学生需求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3―0061―06

一、研究背景

自1999年教育部决定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电大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以天网地网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综合应用为特色的网络教学环境日趋完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日趋成熟,成效逐渐显现,但距离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即“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的高等专门人才”,还有较大差距,包括教学内容组织、课时安排、考核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不能很好地贯彻和体现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渴求。如何通过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需求;如何架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是提高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电大会计专业的学生尤其关注如何通过接受电大开放教育,获得职业技能,提高执业能力。目前,电大会计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有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设计思路和内容组织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专业教育的特点,如缺少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架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突破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针对上述现况与问题,本研究以税务会计类课程为改革试点,以电大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以具有丰富税务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实践指导教师,与课程责任教师、面授辅导教师、导学教师(班主任)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完成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并予以实施。我们希望通过该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出具有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的税务会计人才,为解决电大财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广大远程教学当中的面授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及调查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实践法、案例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本研究对北京电大专、本科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通过此次调查,归纳出学生及用人单位对税务类课程的诉求导向,在此基础上设计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一体化方案并予以实施。

(一)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北京电大开放教育学院会计专业专、本科学生共计121名。问卷涉及学生个人情况、单位情况及学生学习税务类课程需求等三部分内容,共计22道题目。

1. 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1)个人情况调查

①.专业、年龄分布

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121名学生中,专科学生5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7.93%;本科学生6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52.07%;

学生年龄层次分布比较集中,21~29岁的学生85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70.25%;30~39岁的学生2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14%。

②岗位分布及工作情况

本次调查的学生人群主要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主,因此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明确从事会计工作的24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08%;从事出纳工作的1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2.50%;从事其他财务工作的11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0.58%。

被调查学生中,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工作1~3年的人数最多,为47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0.87%;工作3~5年的29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5.22%;工作5~7年和7年以上的分别为11人和1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9.57%和15.65%。

③ 专业技能及证书获取情况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调查学生中已获取“上岗证”的学生与未获取的学生相差不多,比例分别为55.37%和44.63%。从该证书的获取率上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已不再是单纯行业内的上岗证明了,而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尺之一,从事非财务工作的人员也同样可以考取。

会计技术职称证书:参与投票该题目的学生中,只有17.36%的学生(21人)已经取得了该证书,为数一半的参与者近期不打算参加社会上的会计技术职称培训班。

是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43.33%的被调查者不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据统计,占据该部分比例的大多为从事非财会工作,以及不从事对口工作的学生。但是不从事这项工作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了解,学校应以帮助学生提高职(执)业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

(2)单位报税情况调查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性质如图1所示。

图1 单位性质

被调查学生的工作行业众多,可细分为服务、金融、IT、房地产、投资、教育、餐饮、地质、工业、建筑等等。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目前正在使用的报税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单位报税方式

(3)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学习方法

如图3所示,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的面授课程、电大各级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补充资源,以及小组讨论学习。这样的知识获取途径架构也体现出目前电大教学的现状。

图3 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途径

如图4所示,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主要集中在课堂面授及实际案例讨论两个类别。从开放教育学院各学期开展的学生评教座谈会上收集的意见反馈来看,增加面授课时是学生主要反映的类别,占据压倒性比重。

图4 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

在被调查学生中,88.04%的学生认为学习小组形式非常好,有助于增强团结、扩展知识面。另外,认为学习小组效果不佳的学生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形式是好的,但若能增加实践教学的讨论则效果会更显著;需要教师的带动,能够随时指正问题。

如图5所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首选向授课教师和同学请教,工作中若遇到困难则多选择向有实践经验的同事咨询。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据统计,多为选择网络查询来解决遇到的困难。

图5 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68.5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内容只能满足常规工作需要,换句话说,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上是与日常应用相脱节的。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紧密,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②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如图6所示,学生对实际案例的需求始终排在第一位。无论是面授辅导课程还是网络教学,学生都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题,而这种案例分析可以采用讲故事、讨论、咨询、举例等形式。

图6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64.21%的学生表示,愿意并且能够参加学校安排的利用工作日去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

③ 学生对现有考核模式的意见或建议

据调查,85.09%的学生认为,现有的考核模式,即4次形考作业+1次期末考试,能够达到检验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目的;认为无法检验的学生建议开设实践类课程,增加实践得分的比重,利用实操来完成考核。

2. 调查结果

(1)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偏离,实践类教材缺乏

学生根据工作需要以及知识兴趣选择了会计专业,但是学到的知识并不能运用于工作当中,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介绍,学生对于案例及实操知识极度渴望。

目前使用的教材,涉及实际案例的部分严重不足,更新速度较慢,造成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脱节,学生在课堂内外得不到实际操作的演练和帮助。

(2)学生欠缺网上报税知识

被调查学生就职行业广泛,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该项知识。

(3)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

就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学生网上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比重并不大,主要依赖于面授辅导。如何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及开发网上资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考核模式形式化

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考核模式能够检验学习效果,但实际上,学生并不理解真正的考核目的,正如学生给出的建议,也是本研究的另一目的,即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到位。因此应该完善考核形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研究对3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用人单位的类型、规模与所属行业等基本情况,以及该单位对会计部门各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等。

1. 用人单位情况调查

如图7所示,接受调查的29家用人单位中,商业行业的比重最大,占被调查单位的43.33%;其次是服务行业,占被调查单位的33.33%;工业类型占10%;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各占6.67%,其中包括1家特殊行业。

图7 用人单位类型

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技能需求的调查

(1)对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持证上岗,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b.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有基础知识及实践经验,对数字敏捷灵活;

c. 熟悉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会计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知识,能记账、报税、核算等;

e. 熟练掌握计算机以及会计专业软件;

f. 熟悉相关行业税务政策;

g. 为人正直,不贪心,有责任心,认真负责。

(2)对税务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a. 了解税务基础知识,能在实践中运用;

b. 熟练掌握纳税流程;

c. 熟悉税务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国家相关税务政策,按月按时向纳税部门申报及缴纳相应税款;

e.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了解和分辨各种税票,能够熟练抄税报税,能够及时调整调控单位税负等。

(3)希望会计人员拥有哪些证书

统计表明,用人单位不仅希望会计人员拥有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书,还对人员的学历、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技术等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一些用人单位还建议学校“能够开设与职称及准则相贴近的课程”,“加强对会计人员实操训练和职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

(三)调查结论

1. 学历、从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样重要

用人单位在人事聘任时,不会单一考虑应聘者的学历,能力水平是相当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

2. 实践经验很重要

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表示,会计工作各岗位人员均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不仅要了解国家相关行业的政策与法规,各岗位的操作流程,更要懂得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筹划与分配,能够独立应对和处理问题,同时拥有一定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解决措施

1. 加强执业证书考试辅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执)业能力、就业能力、竞争力,本研究计划从面授教学、答疑、讲座中按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答疑辅导对学生职称考试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

2. 补充实训教学内容

本研究拟编制《税收实训教材手册》、《报税软件实训手册》、《税务会计习题集》等实训教材,制作六大税种的多媒体小课件;定期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和网上教学案例讨论,为学生创造经验分享的机会,提高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引导学生主动上网学习的目的。

3. 完善考核评价一体化设计

综合学生需求及用人单位需求的调查结果,根据税务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和内容,设计针对各项技能和内容的考核方式,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

三、研究内容

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并实施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该方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面授教学中加入模拟软件实训教学、手工纳税会计实训教学等强化教学过程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二部分: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聘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实践教师,指导各税种实际案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同时为学生解答工作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税收筹划,就当前税收政策进行解读等。

第三部分:设计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方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考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克服目前形成性考核不完整、一次期末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弊端。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编制教学资源

1. 编制了《税收实训教材》

该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主要税种的实际申报和会计核算内容组成。第二部分包括网上报税的基本流程和报税方法。

学生通过对该教材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填制会计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和缴款书以及网上报税等的实际操作,从而获得实际的纳税执业能力。

2. 编写了《税务会计习题集》

3. 编制了多媒体小课件

采用电子杂志的形式自行制作税法多媒体小课件四个(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提供了方便。

(二)制定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案

本研究根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设计了针对各项技能的考核方式,以及每个技能考核所占的权重,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这一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有效解决了目前电大形成性考核不完整、流于形式、期末考核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中权重过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的问题,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评。我们通过这一学期的方案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该评价方案的有效性,为该评价方案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1. 一体化方案设计思路

(1)过程考核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基本实践技能过程化考核(针对各税种的实践操作模块进行测试),理论知识期末集中考试。

(2)个体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采用个体考核形式,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采用小组考核形式。

(3)课内考核与网上学习考核相结合:学生面授课出勤率、形成性作业成绩与自主网上学习及网上讨论等评分相结合。

(4)课程责任教师、授课教师、实践教师、导学教师相结合:各类教师分别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环节进行评分,共同进行考核。课程责任教师对理论知识考核(期末)进行评分;授课教师对形成性考核作业、网上学习讨论、小组活动进行评分;实践教师对实践技能部分进行评分;导学教师对面授课考勤进行评分。

2. 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作业、实践技能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都及格,总评成绩才能合格。即:以上三项考核要求均在12分及以上。见表1。

(三)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我们以北京电大选修课《纳税基础与实务》课程为试点,针对此课程设计了《纳税基础与实务一体化教学方案》,并在开放教育学院2012春专科学生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在原有面授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部分的教学课时,在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报税的实践技能。

2.聘请有丰富职场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实践活动专家,对学生进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培训,并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丰富了学生的会计职业经验。参加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此次活动的开展使自己对会计职业所需的经验有了更加真实和深入的了解,对于今后的专业学习及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4.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除了北京电大自身的面授课教师、实践课教师以外,还聘请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共同组成税务会计课程的师资团队,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与辅导。

(四)项目完成后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形成“关于学生对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改革效果的调查报告”

对参与课程改革的学生和参加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后简称“专题讲座”)的专、本科学生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参加学生共计153人,发放并回收57份该活动效果调查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点班”学生均对本次改革持积极欢迎的肯定态度,认为此次教学实践改革,将多种学习过程相互结合,是能够检验所学知识的,同时强烈表示,希望学院能够多组织类似活动。

五、结论及建议

1. 通过完善实训、课件等途径可以弥补实践技能教材的缺失

在原有面授课时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在面授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操作,并通过小课件的形式加强知识点的学习,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报税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学习过程中须加强小组学习(网上讨论)、师生之间的沟通

组织小组活动(网上《习题集案例部分》讨论),邀请已毕业的三名会计本科学生,结合自己所在行业,就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纳税经验进行介绍和说明。“试点班”学生通过“上讲台”活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3. 组成多层次教学团队的同时需引入“分层教学”理念

通过此次教学改革,构建了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师资团队,可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教学与辅导,即“分层教学”,打破常规教学班的建制,以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基点,“教”和“学”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教”为“学”所需。

4. 明确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

通过对会计专科学生的试点教学, 发现专科类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较弱,还不具备广泛的会计职业经验。因此针对专科学生的教学内容应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试点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更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自身的经验,互为老师,互为资源。同时针对职称考试的习题分析、注册会计师的讲座与答疑等,对具有从业经验的本科学生而言,应该具有更实际的帮助与提高。试点课程的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本科学生的效果应该更为突出。未来的教学实施应选择在本科学生中进行。

以上研究成果,加大了税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联系实际,更加贴近学生工作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职业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对学生的考评方式,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使考核更加全面、有效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完善了网上教学资源,制作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小课件更加易于学生的远程学习。这些研究成果为探索如何在财会专业教学中不断满足会计职业需要、提高学生执业能力,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为远程开放教育探索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人才找到了又一富有意义的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