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29 22:49: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文明镇申报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年生态旅游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我局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全域旅游”战略,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深度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开发,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了生态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切实搞好生态旅游统计工作。生态旅游统计是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基础内容,生态旅游统计报表是综合反映行业收入情况、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了解情况、规范发展、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因此,我局在统计数据时严格做到及时,准确、完整。我州每季度按时将各县(市)生态旅游统计报表汇总及时上报,上报数据做到了及时、准确。全州森林生态旅游接待游客336.368万人(次),实现生态旅游收入11.77亿元。
(二)指导举办泸定第届樱桃节会。我州高度重视花卉(果类)节会活动,会同泸定县制定节会活动方案,规范节会活动审批事项。指导泸定县成功举办第十届“红樱桃节”活动。本届红樱桃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开展泸定旅游本底推介、泸定乡村旅游宣传、农特产品销售的等活动,接待游客2.1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87.78万元。活动现场举办的“网红+N”的直播旅游带货大会,泸定花椒、高原蜂蜜、金丝皇菊、泸定仙桃汁等农特产品销售火爆。红樱桃节的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文旅市场的复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积极开展申报省级森林小镇、四星级森林人家工作。为推进我州生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振兴,我局高度重视森林小镇、森林康养人家、四星级森林人家申报建设工作。一是指导丹巴县完成第四批省级森林小镇申报工作,丹巴县甲居镇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小镇。二是积极申报四星级森林人家。州林草局按照省林草局通知要求,指导相关县(市)对符合条件的各类经营主体规范组织申报材料,并对各县(市)林草局审核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了初审,并将符合评选条件的经营主体的申报材料上报省局。经省林草局组织专家评审,“丹巴县四亩田园酒店”、“丹巴县德孜青麦民宿客栈”、“康定市红盛枇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藏家渔庄”共3家被授予四星级森林人家称号。
(四)国家森林体验重点建设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国家森林体验重点建设基地按照省、州全域旅游发展总体安排,依托森林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一是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按照创建细则,积极申报材料,目前已经通过省文旅厅审核报至国家文旅部;二是率先启动“厕所革命”。坚持高起点规划,精品化建设,品牌式宣传,荣获“厕所革命十大典型景区”;三是创新设立“垃圾银行”。在景区开展“捡垃圾、兑礼品、存信誉”活动,基地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四是旅游营销宣传持续放大。,央视对旅游复工复产先后进行了5次报道,电视台进行了21次相关报道;围绕“冰川温泉旅游季启动暨大贡嘎文旅发展联盟成立仪式”活动,整合全网媒体资源,实现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等100家主要媒体集中,总数量达501条次。
国家森林体验重点建设基地接待游客190.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95亿元。
(五)加强生态旅游游客量数据采集工作管理。根据省林草局生态旅游发展中心安排,协调推荐“亚丁景区管理局”“景区管理局”作为全国林草系统生态旅游游客量数据采集样本单位,并落实了游客量信息数据采集管理人员。
二、2021年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我局将进一步把生态旅游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科室和责任人,细化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搞好综合协调、指导检查等工作,积极推进林草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继续加大林草生态旅游宣传力度。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契机,以实施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和梯度推进雅砻江、金沙江流域乡村振兴为抓手,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媒体强化林草生态旅游宣传力度。争取在各类主流媒体上开辟森林旅游宣传专栏,提升知名度,拓展客源市场。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吹响了“测评迎检”的冲锋号角,我县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和行之有效的举措,认真抓好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各项工作,确保在省测大考中实现争先进位目标。
一、吃透标准,精准施策迎测评。文明城市测评分为实地考察、网上申报、问卷调查三大板块。聚焦实地考察板块,主动邀请市长效办来宝测评把脉,对照反馈问题清单,逐项研究争分保分措施,对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等硬件薄弱点位,主抓卫生、秩序、宣传改善提升;对公厕、背街小巷等管理缺口点位,安排专人定点定时管护;对建筑工地、小餐饮店等细节问题点位,上门指导督办整改。同时,全面启动“回头看”排查,牵头县领导一周3次点调,所有县领导到挂包社区每周1次现场督办,机关部门力量下沉社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当日整改。聚焦网上申报板块,配齐配强镇区、部门专职队伍,邀请专家培训授课,规范材料把关程序,确保申报材料切题准确、内容翔实、佐证充分,力争网上申报不失分、拿满分。聚焦问卷调查板块,重点加强宣传引导,制定省测专项宣传任务清单,开展分众式宣传教育,特别是结合新一轮人口普查,以一份倡议书、一份模拟问卷、一份意见征求表的形式,组织入户走访宣传10万次以上,确保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在95%以上。
二、聚焦重点,动真碰硬抓整改。一是专项整治再攻坚。围绕交通秩序整治、渣土扬尘治理等重点部位,抽调城管、公安、住建等部门240多名精干力量,组建部门联合执法大队和4支分队,扎实开展“百日攻坚”,累计处罚各类违规行为2万多起。二是全民共建再推进。全面实施城区沿街“门前四包”责任制,坚持宣传教育、集中整治双管齐下,店铺醒目位置张贴“门前四包”责任牌全覆盖,开展集中整治100余次,全部完成城区物业小区整治和死角卫生整治。三是问责问效再加力。下发文明城市专项监督办法,围绕“一库三单”(项目任务库,下发问题清单、报送整改回单、移交问责名单),强化交办、督办、问责、曝光链条管理,实施电视、微信公开曝光100余次。
一、目标任务
2011年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新建任务为10000户,其中陈集镇900户、屠园乡700户、中扬镇1200户、仓集镇1200户、郑楼镇900户、洋北镇800户、埠子镇1200户、龙河镇800户、罗圩乡1200户,南蔡乡800户、耿车镇300户。
二、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
(一)资金筹集
按照政府支持引导与集体、群众自筹相结合原则,多渠道筹集农村改厕所需资金。区财政按规定标准进行配套,由乡镇负责组织生产改厕材料,以实物形式配发给改厕户。卫生户厕地上部分材料及安装费用由农户自筹资金、自主购买,村统一安装施工。各乡镇和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农村改厕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对本地农村改厕工作给予扶持。
(二)资金监管
区财政设立农村改厕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各乡镇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供货厂家和付款方式,区财政按工程序时进度及时拨付资金,补助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年终,区财政、审计部门对本年度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并将审计情况报送区政府。
三、项目管理
(一)实行项目申报审批制
各乡镇具体负责改厕项目申报、集体组织施工、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工作。改厕项目村应放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村(居)或符合上级审批乡镇总体规划的村(居)。项目村改厕必须整村连片推进,改厕普及率应达到80%以上。新农村康居示范点不列入项目改厕。非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小散农户,暂不改厕。
项目申报程序为:各乡镇根据项目改厕要求填写申报材料,向区改厕办申报,经区改厕办审核同意后报市改厕办备案。具体申报内容包括村农户总数、已改厕情况、拟改厕受益户数、改厕类型、拟施工时间、预算费用、资金筹措等基本情况。
(二)规范改厕材料和施工管理
1、改厕器材采购。由各乡镇要公开招标确定生产化粪池材料厂家,统一组织生产和采购。水封式蹲便器尺寸要达到60×45厘米的标准。过粪孔直径要达到10厘米。化粪池统一推广三只内径(120×80cm)的水泥函管式,函管用C30混凝土制作抗渗标号达到S6,内外壁光滑,渗漏量为加满水时水位减少不超过10mm,样品要通过区改厕办认可方可使用。
2、厕屋必须选建在院内或室内。厕屋面积≥1.2㎡,厕窗面积≥0.26㎡,厕门高≥2米、宽≥0.9米,屋顶可用水泥板、机砖瓦、石棉瓦等,地面有地坪并高于室外。
3、施工质量控制。各乡镇要严格按照《省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对改厕材料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管,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严禁使用有质量问题的材料。区改厕办要组织相关专家,对各乡镇所确定生产厂家的采购材料和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工程竣工验收。各乡镇要先行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改厕工程进行质量验收,按庄形连续编号,建立改厕户台帐,并将受益户全部录入微机管理并进行公示。乡镇自验合格后,分期分批向区改厕办申请验收,区改厕办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村改厕工程质量及受益户数量进行复查验收。
(三)进度要求
各乡镇要严格按序时进度完成改厕工作,具体要求是:2月底完成全面发动,确定改厕项目村、改厕模式,完成改厕材料招投标;3月底完成示范户建设和全面推进;4月底完成任务的60%以上;5月底完成任务的80%以上;6月底全面完成年度任务;7月份区组织改厕工作考核验收;10月底迎接省、市全面验收。
(四)使用管理
各项目村在建成无害化户厕时,要印制无害化卫生厕所使用方法的宣传资料,发放到农户,引导群众正确使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厕专业施工队在施工结束时要教会农户使用方法,使农户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区农工办、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农委、国土分局、环保分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村改厕工作。区农村改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改厕工作的组织、协调、培训、督查和考核。各乡镇政府要成立改厕工作领导机构,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改厕任务,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完成任务时限,于3月1日将领导小组名单、办公室专职主任和具体推进计划报区改厕办。
(二)宣传发动,典型带动。各乡镇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宣传栏、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改厕工作,引导农民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理解支持并自觉参与改厕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在确定材料生产厂和经过培训的专业施工队伍之后,动员项目村党员干部、教师、医生等条件较好的家庭作为改厕示范户,先行建好化粪池和新厕屋,以点带面,连片推进。
一、行业管理
(一)目标任务。完善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二)工作重点。
巩固完善区、镇(街道)、社区三级管理网络(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制定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例会、信息报送制度,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制度保障。严格执行考核标准,强化污水处理企业日常运行管理。
(三)推进计划。
---一季度完成排水处人员管理职责修订并调整工作分工;检查落实镇、街道排水管理办公室机构人员到位情况,分解下达管理任务,并由各镇、街道选定社区兼职管理人员,形成管理网络。
---三月份起采集登记辖区内排水户基本情况,进行动态更新,建立相关台账资料。
---三季度完成污水系统突发事件专项应急处理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
---四季度完成新增18个优质养护示范片(点)的评选工作。
---7月初、12月末分别对各镇、街道进行半年度、年度排水管理工作情况检查和考核。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考核标准,加大对区属污水处理企业出水水质、化验室、在线监测数据与中控管理、污泥处置等方面薄弱环节的管理力度和检查频率,科学分析,查找问题源头,确保我区污水处理企业的安全运行和达标排放。
二、养护管理
(一)目标任务。
1、提升养护考核力度,根据市区两级制订的养护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细化量化考核细则,侧重暗访和巡查,体现考核实绩。
2、提升养护管理水平,在区管污水管网养护队伍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行养护管理标准化,确保管网设施运行合格率100%,排水达标区巩固率保持100%。
3、提升养护台帐资料,按照《区排水达标区运行维护工作台帐资料分类目录》的要求,做好7个大类43个子目的台帐,如实反映养护工作量。
(二)工作重点。
1、在落实专业养护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养护管理任务和责任。根据招标结果,各个专业养护管理单位全面进场作业,履行养护管理职责。
2、根据《市排水达标区运行维护考核细则》严格实施考核管理。月考、季考、年考工作扎实有效。
3、制定完善《养护作业计划》、《日常巡查制度》、《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安全文明管理制度》、《管网设施养护管理公示制度》以及《管网设施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等相关管理制度。
4、以镇、街道为单位,各建立2个以上区级优质养护管理示范片区(示范点),并争创3个市级优质养护示范点。片(点)既可以是居民小区,也可以是工业园区或商业片区。
(三)推进计划。
---2月底前签订养护管理合同,完成养护任务交接。承发包单位共同完成养护片区划分,制定年度养护管理和清通作业计划。
---3月底前上报养护作业计划并进场作业;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巡查员全面上岗巡查;示范点基础工作基本到位;
---3月底前完成考核实施方案制定、考核小组组建、相关表格设计等基础性工作。
拟组建3个考核小组:
考核小组成员由区排水处每组1人、各街道1-2人组成,排列第一的街道为牵头单位。月考由各牵头单位组织在组内进行,区排水处组织人员随机暗访。季度、半年度、年度考评由区排水处组织交叉进行。
同时,由各镇、街道推荐10名以上热心公益的社区居民代表,参与养护考核社会满意度评分。
---4月,完成相关制度制定;制作养护台账范本;养护单位完成至少一个养护片的清通作业;四月初结合月度考核进行一季度运行维护内业、外业综合考核,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
---5-6月,养护示范点建设基本到位。组织一次养护管理业务培训。
---6-7月,组织二季度暨半年度养护管理工作考核,总结半年度工作。根据考核评分情况,核算请拨半年度养护经费;继续梳理完善管网基础资料,核对市、区、街道三级承担经费管网长度,逐级申请调整拨付比例。
---8-9月,完成排水达标区创建扫尾,全面组织一次“回头看检查。养护管理工作进入常轨状态。
---10-11月,组织示范点验收命名。
---12月,组织年度考核、年终评优等工作,根据考评结果,结算年度养护经费。
三、执法管理
(一)目标任务。初步形成市、区、街道(镇)三级执法管理网络,对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有效遏制,使控源截污、规范排水工作逐步纳入依法管理轨道。
(二)工作重点。完善排水户动态监管、行政许可和执法处罚三项机制。
(三)推进计划。
---一季度调查建立排水户分布情况台账资料。
---二季度开展执法大检查,完善行政许可审批流程,明确各方责任,逐步形成行政许可申请—勘察—审批快速通道,年接管单位办证率达100%。
---三季度根据污水系统突发事件专项应急处理预案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上报和联合执法工作。
四、工程管理
(一)目标任务。
1、完成排水达标区扩面创建扫尾延伸工作(雪浪2个)。
2、规范工程管理和资金管理,积极对上争取控源截污工程资金。
(二)工作重点。
1、完善遗漏管网的覆盖,对原来的管网盲区在条件具备后不断延伸覆盖,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和文明工地管理。
2、完善重点区域的截污,对遗留和新增的少数工程区块制定计划,全面完成达标创建。对历年来完成达标创建的608个区块要拾遗补缺,进一步完善创建中错接漏接的区域。尤其是对梁溪河、直湖港、小溪港等入湖河道以及居民生活密集区、排水大户作为重点加以复查补课,巩固创建成效。
3、完善申报资金的材料,按照资金申报拨付程序,积极组织省、市、区三级资金申报,配合各级财政做好各类审计工作。疏理规范建设程序中的资金申报材料,确保各个环节规范有序。
(三)推进计划。
---2月底前工程区块全面复工。
---5月底前区块完成创建。
一、工作目标
完成全区固废处置平台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工业固废综合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污泥和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自动监控率100%;完成机械、化工、金属表面处理行业固废污染专项整治,固废规范处置率达95%以上;进一步加强固废污染执法监管,加大调处力度,固废污染重复下降5%。
二、工作计划
1、加快固废监管和处置能力建设
(1)完善工业固废监控平台建设。(3月-5月)
完成危险废物处置单位、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置单位视频监控安装,危废焚烧处置单位加装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完善污泥和危险废物运输车辆GPS定位模块安装并与局污染源监控平网。(责任科室:固废中心、监理科)
(2)统筹规划全区固废处置平台建设。(6月-9月)
在全面调点行业固废产生情况的基础上,委托科研单位进一步统筹规划全区固废处置平台建设,包括建设的数量、处理能力、区域布局等一体化统筹考虑。(责任科室:固废中心、计划科)
(3)协调推进工业固废处置工程建设。
协调加快夹山工业垃圾和污泥焚烧处置工程可行性研究,尽快确定建设方案并推进实施,力争年内开工。进一步加快废酸处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探讨废酸回收利用的新技术和新机制,在用酸大户中推广废酸回收利用技术,力争年内新增废酸处置单位一家,在用酸大户中落实废酸回用试点单位一家。(责任科室:固废中心)
2、提升危废规范化管理水平
(1)开展重点行业固废污染申报和调查。(3月-6月)
开展重点行业固废污染年度申报。在申报的基础上,开展重点行业固废污染专项调查和核实。重点行业包括化工(含医药、农药)、电镀、纺织印染、酸洗、机械加工、污水处理厂。重点调查内容为化工残渣、废酸、废碱、废乳化液、废矿物油、废包装容器、水处理污泥等固体废物的产生、贮存和处置情况。(责任科室:固废中心、监察大队)
(2)深入开展危废管理规范化整治。(5月-10月)
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体系》为标准,进一步深入开展机械、化工(含医药、农药)、金属表面处理、纺织印染行业固废污染专项整治。机械行业要在2011年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分区域推开。化工、金属表面处理行业要在历次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固废污染专项整治,做到重点区域重点整治,污染企业全覆盖,贮存、转移、处置全规范。纺织印染企业重点整治水处理污泥、废碱液的收集处置,规范水处理废酸来源渠道。(责任科室:固废中心、监察大队)
3、强化固废污染执法监管
(1)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3月-5月)
按省环保厅、市环保局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重点对近两年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排查,系统梳理危废产生和经营单位存在的问题以及危废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依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责任科室:固废中心、监察大队)
(2)严把建设项目固废污染预审关。
环评申报材料不得瞒报、漏报固废污染种类、数量,审批意见中必须明确固废污染种类、数量,并对贮存、运输和处置提出明确要求,“三同时”验收必须严把固废处置关,确保新建项目产生的固废规范贮存、规范运输、规范处置。(责任科室:开发科、固废中心)
(3)进一步加大固废污染行政执法力度。
根据“科室管理,全局监控”的原则,监察大队和固废中心要进一步加大对固废污染的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严肃查处。监察大队要将固废污染监察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并将各企业固废污染防治检查情况作为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评定的重要依据。(执法检查频次要求和检查名单详见附件1)(责任科室:固废中心、监察大队)
(4)进一步加大固废污染调处力度。
进一步提高调处效率。固废污染接报后,中队或乡镇环保科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对群众因误解而误报的、零星遗撒工业垃圾等类型的案件要当场解决,将确属非法倾倒、非法转移、非法处置工业固废的案件转至固废中心承办。(责任科室:监理科、各中队、各镇环保科)
进一步压复和越级。对非法倾倒、非法转移、非法处置类的案件,要迅速介入调查取证。监测站要在第一时间现场采样,废水、废气监测数据要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并迅速完成危废鉴定委托监测。案件要严肃依法迅速处理到位,并协调镇、村做好周边群众的解释和安抚工作,消除恐慌情绪,避免重复和越级。(责任科室:监理科、固废中心、监测站)
(5)完善固废转移管理机制。
规范固废运输的管理,采用招投标方式,设置运输资质、运输监控、车辆要求等规范条件,将运输推向市场,针对不同的固废,分别招标,由资质合法、管理规范的运输公司统一运输,局对运输公司统一监管,规避运输过程的环境风险。(责任科室:固废中心)
(6)建立和完善协同监管机制。
协调公安、检察院、法院、纪检、城管、乡镇及新闻媒体,对重大非法倾倒案件,形成城管、乡镇提供线索,公安部门提前介入侦查,纪检、检察院、法院全过程督办,新闻媒体跟踪监督的协同监管机制。(责任科室:固废中心、法宣科)
4、加大固废污染防治宣教力度
(1)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协调区各新闻媒体,将固废污染防治内容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专栏节目,加大对固废污染防治的宣传力度。(责任科室:法宣科、固废中心)
(2)开展固废污染防治宣讲活动。
结合重点区域固废污染专项整治,深入牛塘、横林、横山、郑陆等重点乡镇开展面对行政村、重点企业的固废污染防治宣讲活动。结合危废规范化管理工作,举办全区重点危废产生单位危废规范化管理讲座。(责任科室:固废中心、法宣科)
一、新建便民大厅数量
今年,镇政府及所辖社区建成2-3个便民服务大厅,牧场建成1个便民服务大厅。
二、便民大厅建设内容及标准
(一)办公设施标准化。社区办公面积不得低于35㎡,最好在50㎡以上,巴镇和乌场便民大厅办公面积在100㎡以上。大厅内部宽敞明亮,统一制定高75厘米、台面宽75-100厘米,台面为黑色、柜身为白色的开场式柜台。办公场所要悬挂统一规格的标识牌,名称统一为“场、镇(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白底红字、宋体字、仿铜质材料制作。配备统一的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施,厅内设有便民桌椅,饮水机、便民服务公示牌等便民设施。内布局域网与管理区行政服务中心实现网络连通。
(二)人员、事项进驻标准化。各场镇科室加强内部职能整合,坚持按照“应进必进”和“充分授权”原则,凡在管理权限内的经济发展事项、社会管理事务,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证件登记代办、各类补贴发放、法律咨询与纠纷调解、接待等各类行政服务类事项,都要在便民服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统一办理。大厅内设窗口不得少于6个,工作人员不得少于6名,且要为各科室业务骨干,并能实现长期稳定,保证窗口工作人员充分授权,实现“一站式”服务向基层扩展的目标。
(三)服务公开标准化。把便民服务大厅作为基层服务公开的重要载体,严格按照自身职能和服务内容,对各类服务事项如实、及时公开。统一制作便民服务指南、服务流程图、申请书示范文本等。服务指南包括服务事项、申报材料、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办理地点、办理电话、责任人员“九公开”内容。同时,要在场、镇网站设立便民服务大厅专栏将以上内容及时公开和更新,实现电子政务公开。
(四)窗口服务标准化。便民服务大厅制定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适时开展服务礼仪培训。工作人员要求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工作牌长11.4厘米、宽8.4厘米,包括照片、岗位、职务、职责等内容。工作人员统一使用文明用语,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自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廉洁自律,服务主动热情,告知事项耐心、准确,服务流程规范。
(五)管理考核标准化。便民大厅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设主任1名,负责大厅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服务项目管理制度、限制办结制度、投诉举报制度、日常出勤管理制度、台帐制度等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台账要按照全盟统一的便民服务大厅办件台账表登记。认真抓好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制定月度考核办法和年度考核办法。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牧场和镇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结合全盟和管理区便民大厅建设要求,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具体可行的建设方案提交管委会。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10月15日至2012年11月1日)。乌场、巴镇要结合新办公大楼的投入使用,同时统筹居委会办公场所,有步骤地做好场所选定、建设、服务项目梳理、服务流程制定、服务内容公开,事项进驻、制度建设、人员调配和培训等各项工作,确保按期建成便民服务大厅,并实现规范运行。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11月1日至2012年12月15日)。管理区纪委监察局和行政服务中心对便民大厅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建设工作完成后,进行总结,并上报有关部门。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和镇要高度重视便民大厅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筹建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建设工作,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便民大厅建设任务的完成和运行情况将被列入场镇领导班子年底考核目标工作中。
生态创建让农村换新颜
博罗县横河镇西群村学龙村,洁净的水泥路两旁,鲜艳的紫荆花挂满枝头,不远处便是大片的竹林,风一吹,清脆的响声迎风入耳。村民黄旭民拿着水管,喷淋新楼门前绿油油的草地,一脸惬意。“看看这些花草树木,绝不逊色于城市里的高档花园小区吧!”面对来访的客人,黄旭民自豪地说道。
外人的确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被村民嫌弃的“烂泥路”,村民进出都嫌麻烦,更别说有外人来游玩。可如今,经过生态创建,这里也成了热门旅游景点。“每到周末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沿村道摄影,再往上走,还有竹林、瀑布。”
西群村村委会主任张运贵介绍,西群村以山地居多,又是工业发展限制区,以前不知如何发展,自从被纳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区后,思路一下子打开了。“结合美丽乡村‘三大行动’,我们改造了上万亩桉树,种上了竹林、油茶树以及花卉,村里一下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竹林幽海’和‘森林村庄’,绿化覆盖率已超过45%,村子美了,人气就旺了!”
据介绍,2012年以来,博罗县累计投入约17亿元,以开展“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的美丽乡村“三大行动”为重点,对农村环境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实现农村面貌的全面“升级”。
同样的变化也在博罗县罗阳镇观背村上演。这个地处城中心范围的村庄,曾经垃圾遍地、臭气熏天,老房子长期闲置或出租给废品店、小作坊,是名副其实的“垃圾村”。
借着惠州市“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的东风,观背村村委会发起大规模的清理垃圾行动,把历年来堆放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全部清走。同时在村里许多角落放置了垃圾桶,并加强保洁。
摘掉了“垃圾村”的帽子,观背村又向着“壁画村”迈进。惠州市美术家协会、惠州东坡文化协会的画家受邀来村中画壁画:成语故事、古典传说、法治文化、观背风貌……400多幅、2000多平方米的壁画惊艳亮相,让原本墙体脱落、长满苔藓的老房子焕然一新。
日前,经过美化改造等工程,包括观背村在内的88个行政村被惠州市政府授予“惠州市生态村”称号。“创建制度健全、氛围浓厚、生态环境较好、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是市级生态村的基本要求”,惠州市环保局生态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行政村已完成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年度任务,禁养区内没有畜禽养殖场,无涉及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村容村貌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松树岗村,发展以花卉种植和水果种植为主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打造罗浮山前休闲农业观光区。目前村里已整合近100亩土地,种植了多种优质应季花卉和瓜果,发展花海观光、水果采摘、农事体验等农业旅游项目,达到以“游”促“农”的发展目的。
西群村,着力优化人居环境,依托生态优势资源,针对市场需求,种植柑橘、葡萄、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乡村休闲旅游。
罗村村,村委会引导村民种植兰花、百合花等高经济价值的花卉700多亩,成为村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罗村村还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榜眼府”、古树等也得到了保护。
生态创建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更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让“绿色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博罗县的郭前村上良村小组,整治后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直接催生了村民民宿经济的崛起。这两年,村里引进了民宿项目,将28栋新居租给公司发展民宿,每户村民每年仅租金就可以收入3万元。
松树岗村与3家企业合作共建了客家佬豆腐花厂、广东省空中田园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同时还投入15万元打造了50多亩格桑花观赏基地,吸引大量游客,有力带动当地农产品畅销。尤其是村企联手打造的“空中田园”,绿植、蔬菜、水果等应有尽有,不仅让村子变美了、变绿了,还成了热门景点。
“因绿而美,因绿而富,绿色村庄的建设正在成为农村发展的绿钥匙、金钥匙。”博罗县有关负责人表示,绿色村庄不仅要绿化环境,也要进一步发掘农村的绿色资源、绿色产业,构建起以“绿”为核心资源的绿色化现代农村发展模式。
市级以上生态村覆盖率达90%
2012年,惠州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2015年又提升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截止目前,全市已创成省级生态县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53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10个、市级生态村986个、省级生态示范园2个、市级生态示范园1个,全市80%的乡镇已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90%以上的村已创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
通过创建,人们惊喜的发现,惠州的农村变靓了,垃圾少了、水更清了、村庄变绿了。这些都得益于生态创建过程中,惠州全市开展的“美丽乡村”三大行动。数据显示,“美丽乡村”三大行动实施以来,惠州建成农村垃圾收集点3万多个,配备农村保洁员9333名,全市已构建完善的“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镇一辆、一村一点”农村垃圾收运处理设施体系,实现了农村垃圾的日产日清日净;截至去年12月,全市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14座;大力推进村庄绿化、村庄风景林造林、村道绿化,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达63%。
一、认真参加科技进步考核,以考核促工作
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从年初开始,我局即参照上一年度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有关标准着手准备参加考核的有关材料,并主动与市科技局和思明区等全国科技示范区联系、咨询,提前开展参加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年度工作与考核指标有差距部分及时进行查遗补漏。
4月,区委、区政府召开了海沧区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工作动员大会,传达了国家科技部关于开展*-*年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暨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建设的有关精神,对考核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了加强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组织领导工作,海沧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工作领导小组,向各镇和主要区直有关部门下发了《党政领导任期科技进步目标责任书》。我局在我区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工作动员大会上分解、落实了*-*年海沧区科技进步考核证明材料的整理工作,对20家参加考核工作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填报工作培训,并协调各相关部门做好申报材料的质量关。
在汇总材料的基础上,区科技局着手从科技工作领导与管理、特色及突出成效、科技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情况、基础性科技进步工作情况四个方面进行总结、整理,并对*年投资区体制下的科技工作做了说明,共汇编了包含科技进步考核31项指标、300多页的说(证)明材料,按要求及时报送,得到了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的肯定。
二、建立健全科技工作网络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成立了海沧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海沧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对科普工作的领导;组建了首批50多人的区级科普志愿者队伍,组织各种科普宣讲团,面向社会各阶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社区开展了科普工作,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聪明才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4月,我区成立海沧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聘请首批11位专家为我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选聘的专家均对海沧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较为熟悉,将为我区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发挥科技三项费用的引导作用,提高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效益
年初,我局即通过区有线电视台、区政府网站宣传,向政府部门和重点企业发文通知等形式,组织开展*年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省、市、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一方面,积极帮助区内企业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的扶持资金;另一方面,在本区科技项目立项上,突出支持海投科创中心建设和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兼顾生态农业及社会发展项目,通过深入企业走访、反复调查,专家评审及报区科技三项费用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拟对8个经济效益前景好的产业科技项目、有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和有助于区政府智能化网络建设的社会事业项目进行支持,拟在7月底前完成*年度首批科技项目的立项工作。
积极追讨有关企业欠原杏林区160.4万有偿使用科技项目经费,已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清理,11个项目全部进入法律程序。目前已追回资金110万,30.4万元制定了还款计划,将于*年底前还清拖欠款项,20万元正在申请强制执行。
四、作好科技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参加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型企业和成果的认定鉴定。
积极推荐、组织企业参加各级、各类认定。经专家考核及评审,我区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及厦门尚明达机电工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认定为*度第一批16家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其中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是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今后,我局将利用厦门是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这一良好发展环境,依托厦门海沧科创中心这一科技发展平台,争取多引进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落户海沧,形成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培育海沧新的经济增长点;另迈克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迈克伟”(西酞普兰片)的产业化项目计划生产的药物于*年2月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目前我国仅有两家企业获得该产品的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
积极支持海投房地产公司“浪琴湾”项目申报市科技成果奖和出口加工区管理公司的引进人才和评估、认定工作。
五、加紧筹备“海沧区科技信息网”制作,加强科技工作信息化建设
我局与经贸局联合开展对企业科技人员力量、研发的投入、产出和科研设备等情况进行摸底,使正在筹建的信息网发挥企业科技基础平台功能。通过海沧科技网的建设,逐步完善我区科技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拟建设的网站除进行科技管理和科技法规宣传外,将突出招商和服务功能。重点结合科创中心的宣传和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宣传,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本区的大量科技企业的项目申报、科技政策信息查询、交流。
六、加快海投科技创业中心建设工作,构筑技术创新平台,为科技发展创造条件
我局根据区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的要求,认真拟定科创中心管理规定(草稿),近期将提交有关部门提出初步意见;为加大科创中心招商力度,我局把对科创中心的宣传工作列入在建的科技信息网的重要内容;还积极与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招商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单位取得联系,通报科创中心建设情况,以上述单位为桥梁,拓宽科创中心的招商渠道;组织专题讲座,组织新阳公司有关从业人员学习孵化器运作管理工作方面的知识,并购买相关资料送有关领导部门参阅。
为减轻新阳公司今、明两年新增项目大额建设资金贷款的压力,保证项目进度,积极建议区政府继续投入科技三项费用扶持该项目,加快海投科创中心的建设。
七、深入开展科普活动,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社区的科普工作。农村科普培训方面,为了提高我区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我区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应用技术水平,我局积极争取市科技局支持星火培训经费2万元,认真组织《*年度星火培训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由两镇科委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工作。并与团区委和区妇联合作开展面向农村青年和妇女的劳动技能培训。
积极开展面向村、居的科技下乡活动和经常性的科普宣传工作。第一季度,我局先后到石塘、青礁、莲花、海发社区等村、居开展科技下乡活动,4次共分发了1200多册养殖,蔬果培育、用电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题材的科普材料,收到了较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在东孚镇修建了10米标准科普画廊一个;在霞阳村文化活动中心设科普书架,赠书300余册,丰富了村民和居住在该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科学生活。
继续指导镇、居做好创建省、市科技、科普示范镇、居(村)委会工作,争取创建市级科普示范居委会,在我局的推动下社区科普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海发居委会荣获第三批厦门市科普示范社区称号。
八、全区动员,圆满完成好科技活动周的任务
区科技局、科协利用科技活动周这一活动平台,于5月14-20日如期举办了*年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活动,联合区委宣传部、区科协、区教育局等13个组委会成员单位在本届科技活动周期间共组织进行了39项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达7536人。
科技周期间,有关部门开展了赠送科普书籍、宣传《科普法》、开办肿瘤防治知识讲座、卫生下乡便民义诊、企业安全生产讲座、播放专场科普电影等系列活动;学校方面,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实验中学、育才学校等学校举办了“绿色文化与人文关怀”科普知识讲座、科普环保和文明城市建设知识竞赛、科普知识有奖竞答活动、专家科普报告、科普知识手抄报展、宣传画展等系列活动;有线电视开辟科普宣传专题栏目,累计播出共12期,时间达600分钟的科技知识电视专题片;组织区内居民参加福建省公众素养知识竞赛,回收有效答题卡520份;组织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的老师代表厦门市参加福建省公众科学素养知识电视大赛,获得福建省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九、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机关管理,提高机关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机关,区科技局根据厦海政办{*}104号的文件精神,制定了海沧区科技局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科技局机关效能建设的九项制度、科技局绩效评估方案及政务公开方案、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实施方案。促进全体干部在履行职责、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所提高。结合实际,组织学习《关于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工作责任意识的意见》,要求全局干部增强工作责任感,切实提高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十、不断加强与各部门的合作与联系,努力拓展工作领域
在六一期间,区科技局与区妇联联合举办“海沧区庆六一‘阳光洒满童心’科普教育活动”,区科技局组织了64名区里品学兼优学生参观科普教育基地。
与人防办共同组织人防演习工作,组织海发社区志愿者32人,成立防灾害志愿者队伍,邀请专家开展培训,4月下旬,成功进行了一次人防和抗自然灾害演习。
*年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做好迎接*-*年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有关准备工作,争创“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按照国家科技进步考核的有关要求于8月份之前做好接受科技进步先进区实地考核和调研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争取通过*-*年度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并认真总结,为在五年内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奠定良好基础。
二、做好海沧区“十一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按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时序完成规划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规划初稿进行四次修改,目前已基本定稿,规划将成为指导我区科技工作不断创新、全面发展的行动纲领。
三、继续做好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工作
认真开展*年度下半年的科技项目立项工作,发挥“科技三项费用”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区支柱产业,利用区科技三项经费继续加大对厦门知识产权转化中心产业化基地暨海投科创中心建设的扶持,科技三项经费的使用与海沧高新技术产业的招商引资相结合,通过科技项目安排资金,鼓励、吸引和促成科技型企业落户海沧,以促进我区科技进步、科技创新。
四、加快制作“海沧区科技信息网”
海沧科技信息网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目前硬件依托政府现有的网络系统,实现设备共享,避免重复投入;软件由区政府办公室政务信息中心委托公司开发设计,正在进行功能模块设计,较好地与政府现有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相结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