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店铺调查报告

店铺调查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13 18:19: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店铺调查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店铺调查报告

第1篇

美国大学对于中国这种大规模刷单行为的调查报告将由国际万维网会议委员会在下月在线。研究团队由威廉玛丽学院的许海涛(Haitao Xu,音译)和特拉华大学的王海宁(Haining Wang,音译)牵头,对商户雇人刷单的五大平台进行监控。在为期两个月的调查中,研究团队发现了1.1万家淘宝卖家实施了刷单。

刷单流程

研究人员对逾4000家卖家的实际淘宝账号进行了确认,并监控了他们的店铺评级是如何得到提升的。调查发现,实施虚假交易的淘宝卖家的店铺排名升级速度一般至少是其他卖家的10倍。研究人员称,刷单服务提供商在一天内提升卖家评级的幅度,是卖家按规则花费至少一年时间才能完成的。

第2篇

消费者行为分析

CNNIC数据显示:2009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1.08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继续上升达到28.1%;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打到2500亿,较2008年翻番增长。据万瑞数据《2009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网络购物行为及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得出,越早接触网购的用户消费力越强,所以维护老客户对于提升店铺盈利相当重要。

关联营销

关联营销包含了感官、情感、思考与行动营销的很多方面,今天结合淘宝网店的掌柜热荐、宝贝热荐和左侧分类栏来讲讲网店推广中的关联营销。三者需要密切配合互相作用,才能够产生关联效果,增加成单率。

网店玩家们大都是从淘宝学起,对掌柜热荐肯定已经相当熟悉,宝贝热荐和左侧分类栏在宝贝详情页面中设置,上文的装修篇已经跟大家介绍了店铺首页的排版建议,要充分利用旺铺推荐位和超链接来增加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销售。

促销活动

店铺营销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促销活动,促销是对顾客购买行为的短程激励活动,其目的并非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而是让顾客更容易接受产品。促销的基本目的至少也是成为激励购买的一个因素,能够多带一单是一单嘛。

网店促销也是很有讲究的,不是随便说促销就促销的,首先要确定促销目的是什么,是品牌、是信誉度、是清仓还是新品上架?促销首先要做到预热准备,为促销做好铺垫造好声势;促销产品的选定也很关键,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宜参加促销等等。促销期结束后并非无事可做,要做到促销后的经验总结,吸取促销的成功和失败经验,为下次促销积累效果经验。促销的方式很多,有包邮、买就送、套餐或季节销售等,刚子就不再一一说明。

第3篇

国内O2O运营场景

国内已经有不少百货企业开始O2O实验,从这些案例中大致上可以总结出两个特点:基本上依赖于阿里或者腾讯的产品(目前还不能称为解决方案),核心是以客流导入为主要目标的场景和业务设定;所有的核心O2O体验,在应用场景方面都依赖于平台化的产品,在自然和常识性的体验设计方面有局限性。

基于这两种特点,国内百货出现了两种典型的应用场景。

以移动支付产品为核心的业务设计:这个场景通常是由移动支付企业提供一个优惠或者返利的补贴,商家提供一些商品和运营环节的支持,双方共同进行营销和宣传。当顾客在实体店铺内决定购买某一商品后,将拿着导购手开的交款小票到收银台,在支付时选择某种移动支付。

这个场景最大的问题就是并没有明显提高业务效率,当优惠和活动结束以后,因为不是自然和常识性的体验设计,往往很难持续。

虚拟商品墙二维码购买业务设计:实体店铺将一些促销力度比较大的商品组合后放在虚拟墙上,并生成二维码。顾客扫描二维码,完成移动支付(这个场景下移动支付就是符合常识性的环节)后,需要选择自提或者快递。如果选择自提,则要到专柜出示已经支付的凭证提货。

这种方式的麻烦在于专柜如何验证。这必然需要在专柜配备移动终端或者固定终端设备,以及相应的后台系统。也可以安排在客服统一提货,或者把这些促销商品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柜台,但这个运营细节的成本和业务流畅性都不是很理想。如果选择快递,这个场景变得很有意思:为什么不通过网上商城购物?而是跑到实体店来折腾。更主要的问题在于这个购物场景的设定,不符合消费者在实体店的消费习惯和真实需要。同时,用于推广的商品只是在搞活动的时候才推出,难以形成持续业务。

而如果百货企业把这些促销商品持续用于虚拟墙二维码销售,就非常类似部分传统百货摆在入口的“促销花车”一样,是一种非常有害的经营举措。因为促销商品应该沿着实体店动线布局以引导客流在全店浏览,这也是零售经营的常识。

美国百货业的全渠道业务设计

北美的百货企业在设计一种创新体验的时候,企业都会充分考虑消费者最自然的状态是什么,而不是以强迫改变原有习惯为出发点。

如果有机会走进位于纽约Herald Square的梅西百货,消费者将被提示开启APP并完成双向确认的签到(这个环节是尊重消费者隐私的核心步骤),然后入口的传感器会推送本店促销信息以及电子优惠券等。当进入浏览动线后,经过每个区域你都可以从你的智能手机APP中浏览到附近区域商品的促销情况和查询进一步的信息,例如评价、商品原材料和价格比较等。而这个步骤,自然的就可以链接到虚拟渠道和各种社交媒体,完成了渠道间的无缝转移。

在支付方面,顾客可以在完成购买选择后自行扫商品上的条码,通过移动支付完成,也可以在设定的一些有人或无人的收银点通过传统方式或者非接触电子钱包支付。在购物体验和管理方面,顾客可以提前通过APP设定自己的关注商品和一些提示信息,当进入实体门店后将得到相关的信息。

从截至目前的状态来看,北美运营的核心是围绕“商品”进行,很“自然的”采用新技术,以提高消费者的体验为目的。国内O2O运营的核心是围绕“营销活动”,通过优惠或者电子券的形式,以改变消费者的某种习惯和客流路径为目标。

中美差异

根据IBM在2014年最新的一项针对3万名全球消费者的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最关心的五项全渠道能力分别是(从高到低排序):

1. 保证跨渠道商品价格的一致性体验

这在国内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最近看到有专家指出苏宁业绩滑坡就是因为线上线下同价。但这在北美是个常识性问题,如果消费者看到同样一件梅西百货的商品,在网上、实体店或者移动终端上价格不一样,第一反应会是梅西百货的系统出错了!为了保证这个一致性,美国百货企业也会为了营销目的设定一些专供某个渠道的商品,但一定会避免同一商品不同价格的情况出现。

2. 在实体店铺发生顾客所需商品“缺码断货”时,能够异店或者从仓库直接快递至指定地址的体验

这是实体店中经常发生的场景,当消费者发现一款心仪的商品但遭遇缺码断号,通常非常沮丧,而这又是百货企业最常见的现象。全渠道背景下,消费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智能终端或者在店终端查询到是否和在何地有库存,然后通过快递方式完成购物。这个业务环节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需求很大,但过去大多数美国百货企业做不到,原因主要是成本问题。但全渠道下,由于虚拟渠道已经存在,使得配送调拨环节的成本得到优化,因此,部分百货商已经开始支持这项服务。国内百货企业绝大多数没有实现单品管理,连起码的库存实时查询都做不到,也就无法完成后续的交付过程了。

3. 对各渠道订单进行实时跟踪的体验

在这方面,国内的电子商务企业做得非常好,但百货企业相对滞后,尤其在O2O背景下,跨渠道的业务逻辑更加复杂,对企业的技术开发和系统支持能力考验更大。

4. 不同渠道稳定的商品分类的体验

美国百货企业多数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定位清晰,因此在品类管理方面非常谨慎,不会轻易拓展品类。即使面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样的新渠道,他们仍然会坚持自己的经营特点,往“深”做,而不是往“宽”做。

5. 能够在店完成虚拟渠道订单的退货体验

美国百货企业的连锁规模相对较大,可以很好支持这个体验。国内百货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但在门店集中的区域,应该可以实现这样的体验。

中美O2O业务差异之因

形成这样的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企业内外部进行分析归纳。

外部影响:二者O2O的推动力量不同

国内的O2O实践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互联网平台。作为平台,其产品是普适性的,因此百货企业在应用的时候,只能按照既定的产品设计业务场景和体验流程。同时,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的盈利组织,需要考虑自己的战略和盈利模式,很难兼顾到百货企业的消费者体验的深度运营层面。

国外推动力量是百货企业本身,出发点都会考虑到自己的定位、目标消费者、商品组合等特征,围绕提升消费者核心体验为目标来开展全渠道销售。同时,国外百货企业大多数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考验,经历过无数次的周期和各种冲击,非常明白零售是“围绕商品开展的一项无终点为消费者服务的马拉松运动”,因此,它们的每一项设计都会关注“可持续运营”和“可盈利”两个基本判断指标,营销通常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反观国内,国内传统百货由于最近几年销售下降比较快,盈利和生存压力非常大,更需要“快”的解决方案,来迅速减缓顾客流失的速度。

而最核心的原因其实来自于企业内部。

长期的联营制,国内大多数百货企业在事实上形成了商业地产运营思维,不关注商品的经营习惯很难被改变。在全渠道背景下,仍然是“以场控人”的“二房东”思想。因为缺乏单品管理的技术基础,只能绕开零售管理的核心——商品及供应链管理,去关注相对容易见效的市场营销环节。北美百货企业绝大部分商品为自有自营,而且信息化投资和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可以基于商品设计全渠道的体验。

寻找线下零售的O2O机会

由于样本为全球采集,本文列举的IBM调查报告提到的体验重点,不一定构成对中国百货企业行动的支持。但可以提供借鉴的是美国百货企业决策的方法论——从消费者真正关心的问题入手,更多地通过常识性来判断,而不是从百货企业管理运营角度出发或者专家咨询来解决。

在已经过去的“旧世界”零售历史上,没有一家零售企业是依靠营销成功而保持基业长青的,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美国,而且适用于全世界,当然包括有特色的中国。因此,百货企业在获得互联网平台的流量支持后,更需要的是全业务链重点环节“内功”的全面提升,来保证客流沉淀和重复购买的运营指标。

第4篇

连锁规模扩大

调查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总计实现销售额5008亿元,比2003年百强企业销售总额3580亿元增长39.9%,企业同比增长33%;门店总数达到 30440个,比上年百强的20424个增长了49%,企业同比增长28%;营业总面积达2580万平方米,比上年的1907万平方米增长35%;员工人数81万人,比上年的64万人增长了27%。

从统计结果看,第100名的销售额为4.86亿元,比去年第100位的4.07亿元增长了19%,百强企业的平均规模有较大的增长,企业平均销售规模为49.9亿元,平均拥有店铺数304家(包括直营和加盟)。

连锁经营向更多业态发展是2004年连锁经营发展的重要趋势。除了传统的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等业态外,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采用连锁经营,在服装、玩具、办公用品等领域,都出现了新兴的连锁企业,这也将是一个新的市场空间。同时,在同一业态中,很多企业也在尝试差异化的路线。如在超市业态中,出现了生鲜超市、个人护理用品超市等。另外,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便利店仍然是连锁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2001到2003年,可以说是连锁企业的“跑马圈地”年,3年中企业店铺数量增幅大大高于销售额增幅,但由于店铺增长过快,导致竞争加剧,加之企业管理基础不牢固,一些企业管理水平在快速扩张中下降,造成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与企业的发展规模不匹配。但报告分析显示,在2004年,这种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企业销售额的增幅与店铺数量增幅基本保持一致。

分析显示,2004年,直接开店仍是连锁企业扩大规模的最主要手段,另一方面并购重组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如:联华收购石家庄万利福、百安居收购普马部分店铺、物美收购天津大荣等案例。另外,特许加盟、自愿连锁也是重要的手段。

外资三分天下

从2004年百强企业零售额所有制比例看,国有、民营、外资分别是45%、32%、23%,但外资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增长了7个百分点,民营和国有则有相应下降。从店铺数量占比情况看,也有类似的趋势。从地区上看,外资企业不仅仅停留在一级城市,而且在二级城市、西部地区都有明显的扩张。在业态方面,大卖场、折扣店、便利店等多业态并进。

报告同时对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与内资企业相比,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除了强大的资金后盾和健全的管理体系外,特别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是专注在某一领域的发展。如大多数外资零售企业的业态都相对单一,专门在某一领域发展。如果有不同业态,或者近似程度高(如仓库会员店和大卖场),或者以独立的公司运作(如家乐福的大卖场、折扣店和生鲜超市)。专注使外资企业的管理更专业,运营效率更高,个性化的需求更突出。

当然,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发展过程看,也可以找到他们一些不足的方面。如:企业发展过多依赖于完整的体系。而面对中国广大而不平均的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完整的体系基础还不够,或者条件还不成熟,这时外资企业就会显得无所适从。相反一些具有区域优势的内资企业,却能够在某一区域内大展身手。

还有,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策略和步伐受总部的影响很大,总公司效益的好坏、决策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在华经营的情况。如八百伴、天津大荣等在国内的发展都间接受到了总部不景气的影响。一些企业的高层人事的调整,也将影响到扩张的节奏。

另外,本地化仍然是外资零售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在进入某一市场前,外资企业都进行了详细的市调,但具体适应还需要一个过程。如一些会员制企业的歇业就是印证。

对于未来外资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报告分析认为,从投资方向看,大卖场、大型专业店(家居等)、便利店是外资的投资重点,同时外资也很关注差异化的市场。从外资构成看,需关注台资企业和北美企业。在33家主要的外资企业中,台资企业有6家,销售额占33家的25%。北美的一些大型零售企业也对在华投资表现兴趣,近期将会有企业进入。从扩张方式上看,并购将是主旋律。包括外资间的合作和外资对本地企业的并购。

另外一个趋势是,同一外资集团向多业态发展,全方位占领市场。如家乐福的大卖场、折扣店、生鲜超市等,台湾顶新的乐购与全家便利店,台湾润泰集团的大润发与喜事多便利店等。

报告分析认为,到目前为止,很多实力强大的外资零售企业还未进入中国,随着以后的大规模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会更激烈,国内企业能否赢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取长补短,发挥好自身优势,而不是退缩或盲目扩张。

2005连锁预言

分析年度调查统计的数字,报告认为,2005年行业发展将有以下趋势:

从业态发展看,大卖场、便利店、专业店将是竞争的热点。

从地区发展看,区域优势企业将有更明显的发展。从全社会看,分销体系和政策环境仍然与大规模跨地区发展不相匹配,企业的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的边际成本在扩张中增加。与全国扩张的企业不同,区域优势企业在一个地区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管理精细,机制灵活,相对于全国发展的企业而言,有很多优势,2005年这些企业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2004年部分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发展情况

从发展手段看,创新成为企业发展致胜关键。主要包括发展模式创新(在特许经营得到基本认识和实践后,开始实践自愿连锁等发展模式)、机制创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传统节日营销、自有品牌开发)等。同时,先进技术和理念在连锁经营中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如人事管理中(绩效考核、执行力)、商品管理中(品类管理、自有品牌、货架陈列技术、全过程商品管理)、店铺开拓(地理信息系统)、配送和物流(交叉库存、及时化物流、地理导航、RFID)等。

从发展目标看,企业逐步从追求速度向差异化转变。

第5篇

据说优衣库在金融危机时,能以5000亿日元的销售额净赚700亿日元的利润。即使在去年销售额约比前年减少25%的情况下,其利润仍然高达500亿日元。若是换作一般的公司,销售额如果下降20-30%的话,恐怕早就毫无利润可言了。

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优衣库的销售没有中间商,也没有广告宣传费等。还有一个原因是优衣库的销售方式属于生产直销,即将自己公司设计的产品拿到中国生产,然后直接运销日本。一件fleece夹克衫,优衣库卖1900日元就能净赚380日元。但是如果拿到商场去卖,即使售价为4000日元,优衣库也只能赚80日元而已。有些品牌的衣服有时候可能会比优衣库的便宜,但那只不过是商家“拆了东墙补西墙”,拿从别处赚取的利润补在这个洞里而已,实际上大部分情形是“哑巴吃黄连”。所以说,其他商家在经营模式上根本无法与优衣库匹敌。

显而易见,生产直销是一个不错的销售模式,特别是电子商务日益发展的今天,生产直销更是如虎添翼,迅速在各个领域扩展开来,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生产直销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生产直销的优势与问题

传统的服装零售模式,从纺织工厂纺线,到纺织成面料,再缝制成成衣,最后通过批发商流通到零售店铺,各个阶段都有贸易公司或零售商介入。各阶段多由不同企业承担,能够发挥它们的专业性,同时也能分散库存的风险。但是,无法进行全过程统一的调整和控制,企业间也无法进行切实的信息交换。这些企业完全按照各自的信息开发及生产商品,其结果不是造成库存过多,就是导致商业机会流失。

和传统的服装业流通体系不同,生产直销不存在中间环节,所以不需要支付中间环节的佣金,这就可以大大节约销售成本,降低商品的零售价。其次,生产直销可掌握渠道控制权。比如,优衣库靠控制零售连锁店铺来控制产品品质和交货期,因为优衣库直接管理各零售店铺而能产生大量订单,从渠道权剩理论上来讲,大量订单会使工厂依存于优衣库。或者说优衣库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渠道权利,使自己控制生产工序变为可能,所以能使交货期缩短,还能灵活应对追加的订单。最后,生产直销可对市场信息进行及时的把控,因为所有零售店铺都由直销企业直接参与管理,可以及时获取店铺销售信息,调整产品结构及改善服务质量,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委托销售店铺的销售能力低下的问题。

传统的模式虽然对渠道的控制力弱,但风险也被不同的企业分担了。生产直销型企业掌握了渠道控制权,但代价是风险也要由自己扛。为了降低风险,企业一般会牺牲产品的多样性,因为产品品类越多,就越难控制,也就意味着风险越大。优衣库的做法是,产品定位为基本款的休闲服装,其品种只有普通休闲店铺1/3-1/4的水平。这类服装和那些时装性较强的商品相比,在营业额的变化上较小,使得生产安排和库存量趋于均衡,以此减少风险。

但这样做风险虽小,却因为产品款式少而且是基本款,而缺乏时尚感,容易令消费者产生厌倦感。针对这种情况,优衣库采取在产品款式不变的基础上,通过颜色的变化让它们看起来具有多样性。同时,优衣库还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为“服装的零配件”,充分体现服装零部件“默默地、注重质量的生产者”的产品角色。基于这种“零件理念”,优衣库通常将它的门店开在一线大牌旁边。

不过,上述做法短时间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时间一久,这种靠颜色变化实现的“表面”多样性似乎就对消费者不太起作用。最后,还是要走产品真正多样化的路线,而为实现产品款式的多样性,就意味着每一款产品都需在单一生产线上进行大量生产。其结果就容易产生过剩库存,这必然会反映到店头价格上,迫使商品价格攀升。一旦价格升起来,生产直销的优势就会丧失。

这样看来,如何在既能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又能很好地控制成本减少库存之间找到平衡点,确实考验经营者的智慧。

电子商务对生产直销的影响

网络媒体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品牌营销传播整合平台,借助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随着人性化购物、价格优势、质量保障和支付宝这种安全付款方式的出现,网络购物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电子商务的特点契合了生产直销减少中间环节的特点,使得二者一触即合,借助于前者,生产直销迅速发展起来,并蔓延向更多的领域,其内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澳大利亚有家很有意思的公司,名叫“家宁建屋(AV Jennings)”,它们做业务的方式是使用Adobe(一款三维立体画软件)在电脑上一边与客户交流一边为客户设计房屋。

设计人员首先将客户所购土地的照片扫描下来存入电脑中,然后一边询问顾客“家庭成员”、“想要什么样的房间”、“喜欢什么色系”等问题,一边绘制设计图。如果顾客提出要顺便设计一个庭院,设计人员也可以帮忙设计。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然后工厂再通过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按照设计图切割木材,生产建筑材料。房屋两周后就可以完工,每坪的单价为15万日元。这些房屋全部都是按照客户要求量身定做,并且还给铺置地毯、安装家电等。家宁建屋的运营模式就是典型的生产直销。

在这里,销售的不再仅是完形的产品,而是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按照这一思路,许多产品,诸如家居用品、电器、特殊工具,甚至外语学习、诊病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生产直销,但考虑到成本因素,只有那些价值高或附加值高的商品才适合生产直销。

对于服装而言,恐怕只有高级定制才适合网上的生产直销,但服装的订单生产完全可以实现网上生产直销,可以预见,服装个性化、小批量的订单生产将会越来越受欢迎,生产直销的内涵也会越来越丰富。比如,有的产品可以实现完全的设计生产直销,有的可以实现样品生产直销。不论那种网上生产直销,都可以做到既个性化,又低价格。

总之,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生产直销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当然有些产品生产直销会依赖于某种技术的突破,相信这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是主要问题。我们最需要做的恐怕是制定针对它的规则、标准和完善的支持系统,另外,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发展规律,提炼概括网络生产直销的模式,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也十分迫切。

第6篇

实习的开始我和同学与社区的负责人联系,开始通过短暂的接触,与社区的负责人建立关系,建立关系的方式很多,包括聊天和谈话。随后社区的负责人给我们介绍社区状况,带我们参观了社区的状况,在参观的同时,社区的负责人的还给我们介绍了目前社区状况,比如社区外的沟渠疏通清理问题。

了解社区工作的方法很多,开始接触的实地观察就是一个方法。透过仔细的观察,能够洞察通过口述阐述的问题。

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正因社区住房出租收入、餐饮娱乐等收入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但是在当地居民追求经济收入的时候,一些细节被忽略了,给社区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西南石油学校侧门外的同心路,是以小吃、超市、文具店等为主的街道,外来零散的摊贩,散布在各个角落。走到同心路,摊位之间的空隙不大。这样,各个摊位之间,卫生的界限不分明。尽管社区每天都有专人打扫、清理垃圾,可是,摊位每天乱弃堆放的纸屑仍旧不少。卫生是社区环境清洁重要的任务。

在社区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征询社区工作人员良好的建议与意见。我们在社区人员的指导下,制订了一份针对社区卫生、治安、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等态度满意情况的调查。而后,我们访问了正因社区的居民,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随即调查了一些店铺,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了一个简单的调查报告,把我们在本科中学的社区调查和社会统计相关的知识和内容用在了实习中。

而后,刚好碰到社区统一地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社区工作,我们也随即参加了解社区的日常工作,社区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社会保险的缴纳的困境,这让我们的社会保险开办情况有所了解,也增加了社会保险宣传和收缴的知识。

作为社会保险工作,这是关系居民切身福利的一项工作,其包含的内容和任务多样,包括收缴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等。社区工作人员要开展收缴工作和服务内容的咨询,每一天社区工作人员都会接待来咨询的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往往会反复地宣传国家政策和方针。

此外,通过真正地接触社区工作,我们了解了社区发动的一个动向:即是文明、和—谐。正因社区尽管建立时间不长,但是,它也积极配合国家的宏观的社会发展方针,积极地进行各种工作的整治,将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作为社区发展的方向,创文明、争先进。

第7篇

了解社区工作的方法很多,开始接触的实地观察就是一个方法。透过仔细的观察,能够洞察通过口述阐述的问题。

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正因社区住房出租收入、餐饮娱乐等收入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但是在当地居民追求经济收入的时候,一些细节被忽略了,给社区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西南石油学校侧门外的同心路,是以小吃、超市、文具店等为主的街道,外来零散的摊贩,散布在各个角落。走到同心路,摊位之间的空隙不大。这样,各个摊位之间,卫生的界限不分明。尽管社区每天都有专人打扫、清理垃圾,可是,摊位每天乱弃堆放的纸屑仍旧不少。卫生是社区环境清洁重要的任务。

在社区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征询社区工作人员良好的建议与意见。我们在社区人员的指导下,制订了一份针对社区卫生、治安、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等态度满意情况的调查。而后,我们访问了正因社区的居民,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随即调查了一些店铺,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了一个简单的调查报告,把我们在本科中学的社区调查和社会统计相关的知识和内容用在了实习中。

而后,刚好碰到社区统一地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社区工作,我们也随即参加了解社区的日常工作,社区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社会保险的缴纳的困境,这让我们的社会保险开办情况有所了解,也增加了社会保险宣传和收缴的知识。

作为社会保险工作,这是关系居民切身福利的一项工作,其包含的内容和任务多样,包括收缴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等。社区工作人员要开展收缴工作和服务内容的咨询,每一天社区工作人员都会接待来咨询的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往往会反复地宣传国家政策和方针。

此外,通过真正地接触社区工作,我们了解了社区发动的一个动向:即是文明、和谐。正因社区尽管建立时间不长,但是,它也积极配合国家的宏观的社会发展方针,积极地进行各种工作的整治,将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作为社区发展的方向,创文明、争先进。

第8篇

如今,线上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急速发展的网络购物渠道给传统的实体店零售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线下渠道是否会被线上所取代?消费者在线上线下的消费习惯有何不同?未来购物消费趋势又将呈现怎样的特点呢?

近期,尼尔森了《尼尔森全球电商和新零售调查》,对来自60个国家的30000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全面解答电子科技对食品零售业带来的巨大影响,为零售商和生产商们的战略调整提出前瞻性意见。

电商与实体店齐头并进

尼尔森的调查报告显示:实体店铺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被电商取代。虽然线上购物有很多好处,但实体店铺也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对于那些流动性较大的食品快消品而言。实际上,在中国,大多数受访者(69%)表示,线下购物是一种愉快的家庭外出活动,另有67%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享受在实体店铺购物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但报告也指出,电商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比实体店铺具有更大的发展优势。所以对食品零售商和生产商来说,他们必须通过更灵活的手段吸引消费者,其中很多关键因素至关重要,比如:通过数字技术来帮助消费者更方便地找到店铺、制定购物清单、查询价格、搜索相关商品、分享购物体验和信息以及最终的购买等等。

“商业交互时代已经到来,”尼尔森中国总经理范奕瑾强调,“现在,消费者已经不再单纯采用单一的线上或线下的购物方式,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方式。所以,对零售商和生产商而言,能够灵活运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销售渠道,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满足顾客愿望的,才是真正的成功。”

数字技术引发线下改革

即使是在实体店铺内,零售商也可以利用线上服务来提升营业额。比如通过线上和移动终端的优惠券、购物清单、下载零售商或者会员APP、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店内Wi-Fi在线支付等数字技术的店内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和宽带网的普及,发展中国家的线上交易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尼尔森的报告表明,中国线上购物的成熟度已经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报告还进一步指出,如果更多的中国食品零售商在店内开展数字化服务,比如线上或移动终端优惠券、购物清单、自助付款及使用店内Wi-Fi等,这一领域将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大部分中国受访者(46%)选择网络购物送货上门,这一水平远远高于全球受访者(25%)。30%的中国受访者(全球14%)表示已经使用网上定制服务,而23%的中国受访者(全球18%)则表示已经使用线上或移动终端优惠券。以上三种实体店铺内的数字化服务在中国消费者中使用最为广泛。另外,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未来尝试这些服务。

调查还显示,18%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会登录店铺Wi-Fi来获取产品信息或价格,17%的人则会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使用店内电脑查阅产品信息的消费者占16%。分别有75%、78%和79%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未来愿意尝试这些电子方式在实体店铺购物。

实体店铺可以通过店内线上服务的方式为消费者带来轻松、方便、个性化的体验方式。对于食品实体店铺而言,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服务已经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因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消费者的停留时间、参与程度以及客流量。在尼尔森的调查中,选择实体店铺体验线上服务的消费者在亚太地区、非洲以及中东地区最为火爆,这些地区甚至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在购物前都会事先列好购物清单,购物时将需要的商品一并购买回去,”范奕瑾表示,“在零售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下,零售商和生产商完全可以通过线上辅助工具帮助消费者提升购物体验,从而让自己在众多销售渠道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潜在销售额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智能手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店内使用线上工具往往可以帮助消费者感受更愉悦的购物体验。”

“时间观念强的消费者更希望利用科技手段让购物变得更加快速、简单而有效率,”范奕瑾谈到。“正像自助结账这种更加成熟灵活的方式被更多人使用,越来越多的零售商也加入了提供店内线上服务的队伍中,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更愿意选择这种购物方式。”

谁在线上购物

伴随着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15-34岁的年轻人是线上消费的主力军。这些消费者热衷并精通新技术,据调查,青年群体(21-34岁)对线上消费的需求不仅推动了线上销售的增长,还促使这一产业日趋成熟。在全球范围内,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都是网上购物的主力军,中国也不例外。这些消费者对数字技术的使用有着空前的热情,线上购物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一个习惯,而且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下,被普遍使用的六种线上购物形式,即网络购物送货上门、网络订购店内自取、开车经过取货、指定站点取货、虚拟超市和自动定制,最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他们也是未来最希望完全使用网上购物的一代人。调查显示,9%的老年人(65岁以上)、17%的中老年(50-64岁)、22%的中青年(35-49岁)、30%的青年群体(21-34岁)、28%的青少年(15-20岁)已经使用了网络购物送货上门的服务形式。其中,年轻受访者表示他们未来愿意使用各种线上购物方式。

“正处在事业开端的80后、90后开始组建家庭,95后以及部分00后则将很快从学校毕业并步入工作岗位,”范奕瑾补充道,“这一代人将决定未来的经济走向。因此,对零售商和生产商来说,了解这些消费者倾向的购物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在亚太地区,超过半数(60%)的受访群体表示未来愿意使用线上购物,这一数字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在中国,网络订购送货上门俨然全民化。超过三分之一(37%)的亚太地区受访者(中国比例为46%)表示他们已经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网上自动订制功能在这个区域的受欢迎程度也高于全球水平(22% VS 14%),中国的比例甚至高达30%。

我们在线上和线下都买些什么

并非适合线上的,就一定适合线下,有时候两者恰恰相反,比如在美国市场中,线下消费品中,食品与非食品的比例为60% VS 40%,而线上正好相反(40% VS 60%)。

“消费者对于在线上购买商品有自己的主观倾向性,但是某些类别还是更好地适应了网上交易的特点,”范奕瑾说,“电商可以选择流通率快的商品打开网上销售的渠道,市场将由用户的需求决定。通过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线上线下的购买情况,优化数字化服务,有助于实体店铺对潜在消费者的精确定位。”

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实体商铺毫无疑问地在食品饮料类以62%的销售额占据了头名,食品杂货店以32%的份额紧随其后,而线上交易则占了6%。但调查同时显示,食品饮料类商品在线上交易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约36%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在未来的6个月内,他们计划在线上购买牛奶和坚果产品,超过20%的人则表示会在网上购买啤酒、酸奶和咖啡。另外,在2013-2014年间,液态奶和巧克力的线上销售分别上涨91%和59%。

亚洲国家快销品线上销售增长率为何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呢?尼尔森报告指出:第一,亚洲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和较高的人口密度为线上快销品的流通提供了市场基础,快递的运送更加经济,劳动力成本较低;第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为消费者提供了硬件基础;第三,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也促使消费者倾向于在线上选购高质量食品,尤其是中国。

我们在哪些实体店铺进行购物

此次纳入研究的三种商品类别(食品饮料、家具用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渠道并未占据最大的销售份额,这表明全球贸易份额已经变得越来越分散。在食品饮料类中,传统门店的增长最快(+5%),超市和大卖场仍然是这类商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但街边商铺和社区小型商铺因为满足了消费者方便快捷的购物需求,越来越被消费者青睐。家用产品及个人护理产品的情况与食品饮料类似,大卖场仍然占据着最大的销售份额,但便利店的销售也在快速增长。

以液态奶为例,虽然大型卖场和超市依旧以60%的总销售份额在该品类的销售渠道中占主导地位,但线上渠道和传统食杂店额增长也分别达到91%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