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师德师风内容

师德师风内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09 03:36: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师德师风内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师德师风内容

第1篇

【关键词】色彩风景 写生 内容改革 主观 创新 现代绘画

色彩风景课程是美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走出狭小的画室,感受和认识户外风景的色彩,对户外景物光色、表现技巧等进行分析、探索研究,培养学生正确的户外色彩写生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并尝试运用不同色彩媒介进行训练,解决室内作画难以完成的户外色彩问题,使学生掌握户外光线的特点,区别构图、着色、表现等步骤与室内色彩的异同,为后续课程和色彩创作打下基础。以往的教学侧重于使学生掌握客观景物的再现技巧以及立体感、空间感等塑造能力,遵循的是一种写实的绘画体系,作为一种基本功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应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中国的绘画艺术已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写实绘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色彩风景写生课程也不能一成不变地遵循陈旧的教学内容。要想跟上当今绘画艺术发展的节拍,色彩风景写生课的内容必须进行改革。

一、将现代绘画观念引入教学内容,训练创新思维和能力

要想使色彩风景写生课程内容跟上时代的节拍,就应该融入现代绘画元素。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多元化并不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简单复制与追随,这种现代性有许多中国式的因素在里面,如对民间、传统绘画等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精神的吸收、借鉴等。总体来说,现代绘画观念注重画面的构成、色块的平面化、不同材质的对比与肌理效果、意象性的用笔、使物象陌生化、画面的主观处理,反对纯客观自然的再现等,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当下,很多绘画不是再现性的写实绘画。致力于客观再现的写实绘画就像一个点,写实程度越高就越接近这个点,同行之间的风格也就越相似。反之,越是不写实的绘画就越远离这个点,呈放射状,风格会有很大差异,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因此,要确立一种风格需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结合现代绘画观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现代观念引入色彩风景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写生中形成自己的特点。探索自己绘画风格的过程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锻炼的过程。古代文言文已经很完善了,但很难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写实绘画体系已经很完善了,也难以全面表达当代人的思想感情,陈旧的绘画语言早已缺少了冲击力,不能够打动人们。石涛在画论中说过“笔墨当随时代”,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石涛的观点仍具有指导性和现实意义。

二、提高色彩感受能力与多种材料、技法试验相结合

在自然界,色彩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把握好色彩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色彩风景写生过程中,如果观察色彩的方法不当或写生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视觉上的疲劳与麻木,因此,增加色彩速写训练是提高色彩感受能力和快速把握画面色彩能力的好方法。与画色彩小稿不同,其强调的是迅速把握色彩的感受,由于时间短,不会形成视觉疲劳,便于区别不同时间段的色彩变化,久而久之,必能提高观察色彩的敏锐度。在画色彩速写的同时,还应结合材料运用上的试验训练,不同材料、技法给人以不同感受,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找到适合的材料与技法,有利于风格化的形成,还能锻炼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避免了千人一面的弊端。美术史上,画家对材料与技巧的探索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材料上,早期有湿壁画、坦培拉等材料,文艺复兴时期凡艾克等人发明了油画,现代又出现了综合材料绘画;在技法上,开始由水彩、坦培拉技法到油画混合技法,直至后来的油画技法等,无一不是画家探索试验的结果,体现了人们永不满足于现状的艺术历程。

三、将现代绘画形式语言引入教学内容,强调主观性,加强视觉冲击力

现代绘画形式语言有点、线、面、构图、造型、色彩、肌理、材料、结构、空间等诸多元素,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与样式成为画面风格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绘画语言。现代绘画形式语言注重画面点、线、面的构成与色块的平面化、意象化等,其与模仿或真实再现自然物体之形态的自然主义有本质的不同。模仿或真实再现自然物体的写实绘画作为一种绘画基础训练手段也不一定完全抛弃,但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绘画形式语言可拓宽学生的绘画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尽管现代绘画形式语言有诸多复杂因素,但在色彩风景教学中,可归纳为形与色彩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主观处理画面的效果。在形的方面,主观地进行画面控制,不必太在意画面的真实与否,传达的实际上是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析,更准确地说是对自己艺术的解释,应有独特的视角,而不是照搬自然。景物的多少、前后、大小、位置、形状、方向等都可根据画面构成的需要,运用各种现代绘画的形式语言元素主观地去改变。境由心造,现实世界只是一个参考,简单、真实再现景物已不是现代绘画艺术的目的,重要的是能否画出属于个人的风格。在色彩方面,主观控制画面的效果,色彩的选择要看画面的需要而非与现实相似,色调与色彩的组合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这种画面的主观色彩使人更加自由、充满想象的活力与创造性。在进行形与色的组合过程中,一边画一边思考,点、线、面、肌理等各种元素融入其中,共同组成一个整体效果。

融入现代绘画因素后的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色彩造型的创新思维及应用能力,能够使学生作业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势必影响到后续课程的进行,如毕业创作等。由于平时课程的客观写实训练到具有很强主观性的毕业创作中缺少过渡阶段,新内容的应用可迅速提高学生主观处理画面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多地思考艺术风格等问题,成为由客观写实训练到毕业创作的中间环节。目前,艺术理念更加趋于多元化,原有的较为单一的写实绘画训练内容已明显落后,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新内容的融入与实践对色彩风景课程新型内容体系形成是有利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教学调整,才能符合艺术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人才。

第2篇

小学语文听写训练内容方式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帮助学生掌握字、词、句、篇,也是检查其学习效果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听写训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听和写的结合,是先“听”后“写”的训练,是学生把听到的内容按要求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综合过程,其势必要求学生耳、手、脑等器官的协调并用,因而对于学生巩固和熟练知识、培养和提高听写与思维能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听写方式使“听写”训练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偏义词,即轻“听”重“写”,教师说学生写,无疑限制了这一方式的创新,使很多教师产生该方式采取上的“鸡肋”之感。事实上,只要我们抛弃陈规、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努力丰富听写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它仍不失为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努力丰富听写训练的内容

语文课标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非常重视,并着重指出,“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构建,应以语文学习过程中丰富的内容为基础,否则沙上建塔,重而无基,能力培养只能流于空谈。对听写训练这种方式来说,亦是如此。因而,丰富训练内容成为一种必需。

一是字词。从一年级开始,课文后面的练习或者语文园地中,即设有“我会写”“我会填”“读读写写”“读读抄抄”“看看写写”等栏目。针对的内容,首先,是生字;其次,是词语、词组、短语等,其直接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课标语)并积累词汇。故此,为帮助学生强化识记、避免遗忘,课后的听写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些字词在新授课过程中已为教师所强调并为学生所练习,门槛较低,也易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是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语文课标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词句积累与运用有着明确的要求。例如,第二学段阶段目标“阅读”条下第7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并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即是一个明证。仅以课内要求来说,由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背诵并能够熟练地书写这些语句,强化学生对课本语言的积累――如《清澈的湖水》一文中对山石的描写、《匆匆》一文中,大量的整句与散句的结合等,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明确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采取听写方式是最为简单易行的。

三是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精彩片段。语文课标第二学段阶段目标“阅读”条下第7点的规定可作为教师进行此类听写的依据。事实上,学生在平常的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精彩语句的机会是很多的,在教师的要求下也做过不少抄写与笔记。但面对写话与习作要求时,仍感到即使搜肠刮肚仍词汇贫乏、好句子寥若晨星,其原因即在于没能够真正理解这些词汇与句子的真正含义,没能够充分感受到其优美的意趣所在。所以,教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充分感受课外阅读中一些精美语句、片段的美与趣是有必要的,而听写可以作为这种强化方式之一种。

二、丰富听写训练的方式

新奇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总能引起学生的期待,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因而丰富听写训练的方式,触发学生的趣味点,对于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听写的兴趣与效果是有帮助的。

一是丰富听写者的人选。传统的听写训练,多是教师说学生写。尽管教师作为听写者,优势明显,如可有效地针对教学目标、内容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目的性明确,性价比高等,但长时间如此,单一的方式选择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降低学生参加听写训练的积极性。因此,让听写“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就很有必要。例如,在教师指导下,可按一定比例选择语文成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听写者人选,由其在考察范围内自主确定听写内容、陈述听写理由,并顺次轮换等。这样做,对听写者来说,要考查别人,首先自己要做到足够好,会促进该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被听写者,则会因听写方式与内容的无法预测而产生新奇感,进而吸引到学生的高度注意,听得专心,记得牢靠。

二是创新听写的方式。丰富听写者人选,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性,必然会带来听写方式的创新。例如,学习完《“红领巾”真好》一文后,有学生在担任听写者角色时,心血来潮,在讲台上做向高处蹦跳的动作,然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并书写,学生即领会到是“蹦”字。这一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对该字的形象化记忆;又如,学习完《清澈的湖水》后,听写时,担任听写者角色的学生说,“我困了,我的()快闭上了,我要睡()”,要求学生做填空式书写,写下“眼”和“觉”二字;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选择。最为有趣的是学完“识字6”(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3页)后的听写,一个学生故意拉长了声音说话,“请写出――‘美’――的反义词”,有学生听到“美”字出现即进行书写,结果却发现听写者要求写的是“‘美’的反义词”,又忙不迭的赶紧改写,在事实上给了学生一个关于听力的教育,即听话要听仔细、完整。这也使听写训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听”和“写”。

三是提示性或推理性听写。有时,由于学生的复杂性,教师难以预测到某些学生对听写内容的一些具体反应,如高估部分学生能力与低估某些听写内容的难度,导致学生难以完成听写任务等。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适时而适当的提醒。如听写“液”字时,有学生一时想不起,我即作提醒说“这是个形声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在耐心地等待中帮助学生完成听写。推理性的听写也会很多,如学完《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后,我要求背写全诗,有学生一时想不起第二首,我即提示道“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生即会推理得出下面的句子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进而联想起全诗内容,这对于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个有益的锻炼。

总之,尽管听写训练的内容与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种种,但以丰富的语文知识作为基础并以多样化的方式来呈现,符合小学生的情趣特点与学习规律。这对于提高听写训练的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对于这一传统教学方式“老树开新花”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易冰冰.让低年级的“听写”鲜活起来[J].学苑教育,2013,(04).

第3篇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桥梁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1 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 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 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3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转贴于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时,对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常常会发生细而浅的裂缝,其中大多数属于干缩裂缝。虽然这种裂缝一般都较浅,但它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仍有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4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混凝上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5 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师德 师风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1-01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以自己的知识培养学生,既传授知识,又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老师对学生的教导,离不开老师的知识和能力,更需要通过老师高尚的品德去引导、塑造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生求知成才的需要

老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师德师风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师的职业道德是决定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在学生心中,老师是求知途中的指路明灯,受老师的影响选择前进方向。学生从老师的身上不仅学到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老师为人处事的方式。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品德高尚的老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并懂得为什么而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对己有利、对国有用的人才。若一个老师自身品行差、作风不好,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对学生发表错误言论,差别对待学生,甚至辱骂、体罚学生等不当行为,就会对学生内心造成伤害,使学生产生厌学,甚至厌世的心理,对学生的人生之路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爱岗敬业的需要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立足岗位,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老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更好的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学生。才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才能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到为人师表。教师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教育工作,才能不辱自己所承担的神圣教育使命。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只有具备优良师德师风的老师,才能坚守并热爱这份清苦的教师职业,并满怀喜悦的感受因学生成功而体现的成就。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力量,教师积极工作才能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教师的言行举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风貌。学校引进和培养老师,不仅要注重对老师知识能力的考核,还要注重对老师品德和作风的考核。师德师风考核,不能流于形式,需要在老师工作过程中实施全程考核。只有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在学生中产生良好的学风,才能在学校营造良好的校风,从而推动学校持续向前发展。师风、学风、校风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也互相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不好,将对学校学风和校风造成消极影响。老师不好好教、学生不好好学,学校的教学秩序就会陷入混乱,长此以往,学校声誉受损、发展受限,整体陷入不利局面。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规划和投入,营造完善师德师风孕育和生长环境

通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加强教学工作的软硬件建设,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为师德师风的孕育和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在硬件建设方面:一是加强信息化网络办公教学系统建设,为教师查阅教学资料、撰写学术论文、实施网上办公提供便利;二是加强现场教学场所建设,在教室内备齐教学设备,为教师的现场教学工作做好全方位保障;三是加强教师办公环境建设,使教师能够舒心愉快地备课以及批改学生作业。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省市区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为教师的成长进步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在学校内部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比武、教学竞赛等活动,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促使教师提高师德师风和教学水平,在彼此竞争中不断成长;三是通过师德征文、师德演讲、巡回报告等主题活动,或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等形式,在广大教师中不断宣传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二)加强监督和领导,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约束和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价值引领,教师基本遵循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就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因此开展师德师风考核,规范教师的行为。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完善教师职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广大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师德师风的考核:①爱岗敬业、热爱学生②依法执教、严谨治学③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并将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和绩效考核挂钩,作为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的必要条件。若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当年不得评优、晋升职务,并扣发绩效工资。若违反师德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应给予处分或撤销教师资格、甚至解聘。师德师风考核优秀的,在职务评审,职称评定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三)加强教育和引导,培养提高师德师风规范和遵守意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必须要树立师德师风的规范和遵守意识,认清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领会师德师风的具体内容。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比如:召开师生座谈会,收集师德方面的存在问题;明确师德教育目标,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好书,育好人;结合师德存在问题,精选教育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安排观看一些师德师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帮助提高道德认识,坚定师德信念;要求教师对照检查自身在师德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制订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计划;结合职工年度考核,总结师德体会,评比师德成果,树立师德楷模,巩固发展教育成果等等。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教育和引导,在广大教师中培养提高师德师风的规范和遵守意识。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根本。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学校政治思想工作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自身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格要求自己,要能够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新时期学校教育者的崭新形象。通过扎实的工作,不懈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谈话

第5篇

当前,青年教师正逐步成为了高校教师的主力军,其师德师风不仅决定着教学的质量,还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师德师风的内涵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对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高校教书育人的质量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思考

一、师德师风的内涵

师德师风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行业风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与行为规范,是到的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了教师的文化素质、道德意识、道德素质以及道德活动等内容。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所应遵循的教学行为准则,更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其中尊师重教、弘扬师德的优秀文化一直保持至今,虽然不同时代的师德内容各不相同,但尊师重教、弘扬师德一直处于我国教育文化与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其中,师德的本质内容与核心内容是师爱,这也是新时期下教师应具备的核心内容--师爱。具体表现为热爱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乐于奉献、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等。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首先,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再者,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技术创新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因此,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国家重要文件精神的需要。其次,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贯彻国家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与传播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工作、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需要。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

1.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教育

师德师风是教师思想认识的直接体现,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的教育,提高其思想认识,有助于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首先,青年教师应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法》以及《教师法》等思想道德理论的学习。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提升自己的师德素养与水平。其次,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理想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与工作目标。在新时期下,青年教师应将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以及发展观渗透到自身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以切实履行教师育人的职责,为学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再者,青年教师应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素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

2.完善教师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不仅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还应监理完善的考核、监督、激励与评价机制,以确保师德师风朝着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以增强教师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学校应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各单位各部门齐抓共管、教师与学生共同监督的有效工作格局,具体可从下两方面着手:①设置教师师德监督与反馈的意见箱,让人人都能参与到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工作当中,对出现违背师德师风的行为应进行检举或投诉,让学校领导对有违师德师风的教师进行教育与整改,及时转变教师的不良行为,提升其思想觉悟。②设置教师师德师风监督岗位,由学校团委组织或者学生会等组织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教师进行检举与揭发,以避免不良风气的蔓延。其次,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以及评价制度。将《教师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作为依据,建立一种完善的、公平公正的考核与评价机制,重点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职业道德情况以及教学态度进行考核,并将其与教师的工资薪金、绩效奖金、福利津贴以及聘用、晋职等实际利益相挂钩,以全面调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3.提高青年教师的自我修养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素质,青年教师只有深刻理解师德的内涵,提高自我的修养,才能有效将“他律”转变为“自律”。首先,青年教师应树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其次,青年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与言行举止,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通过青年教师日常的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发挥良好榜样的作用。再者,青年教师应增加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做教学过程中切实的帮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真正做到有问必答。青年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我的修养,才能做到以德服人,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心理认可、尊重教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高校青年师德师风的建设有着积极地作用。首先,学校可在图书室、教学楼、办公楼、展览窗、会议厅等地方挂设含有师德师风内容的横幅与标语,以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时刻提醒教师树立规范的职业道德、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其次,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校园广播、视频影像、校园报刊等渠道来大力宣传优秀的教师典范以及先进的教师事迹,以榜样的李阳来促进学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再者,学校应倡导“传、帮、带”的活动,通过资质较长,具有教学典范的教师来影响与感化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能更好的学习到优秀的教学技能以及优良的师德风范。最后,学校可开展“三育人”、“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评选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彰与宣传,以促进学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

5.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视野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稍显不足,缺乏足够的文化沉淀,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这些青年教师的思想不成熟,无法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与科研工作当中。因此,有必要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视野,成熟其思想意识。第一,对于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可让其学习一门或一门以上的与其本专业无关的科目,并做好详细的课堂笔记以及评价报告,以达到充实其思想,拓宽其知识视野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应让青年教师讲自身专业与教学内容重合结合,多下基层锻炼,以提高其教学的实效性。除此之外,学校专业评审团应对青年教师申请的课题报告进行反复研究、探讨与修改,让青年教师更深入的理解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内容。第二,高校还应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培训工作,让青年教师全面了解上课的方法技巧以及注意事项,正确处理师生间的管理。第三,高校还可以不定期的组织青年教师去观摩优秀讲师授课的过程,也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听青年教师的授课,增进新老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助于青年教师快速的进入教学状态。只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宽其教学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青年教师的师风师德才会得到进步一完善。

6.合理提升青年教师的薪酬待遇

公平、科学、合理的薪酬待遇,可以有效激励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不断进取,为学校多做贡献。因此,高校在增强学校实力,加快学校发展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薪酬体系,制定公平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与分配机制,切实的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与经济地位,以充分调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此外,高校还应重点关注青年教师的薪酬现状,力求在学历、教龄、职称、薪酬等方面寻求平衡点,让青年教师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管理与科研工作当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在高校教师的群体中,不同教育背景、不同领域以及不同专业决定了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思想上的差异。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离不开高校各个部门、全体师生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

作者:范宏宇 单位:南通大学

参考文献:

[1]傅之平,吴明永.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2]陈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3]刘琴.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探析[J].职业技术.2009(10)

[4]周静,乔开文.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05)

第6篇

师德师风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是教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近年来,社会和学生对高校师德师风的总体评价是好的,但也不排除师德师风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有的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不安心本职工作等。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各类学校针对师德师风建设制定了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和奖励制度,但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及实施仍存在很多不足,不能将“长效”进行下去,导致师德师风具有瞬时效应和短暂效应,在教师和学生中影响力不够。针对这种现象,2014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就深刻认识新时期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将会成为当下高校内涵建设的常态工作,是引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社会发展与进步需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备工作。

一、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2014年教育部的“意见”中规定,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高校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师德为上,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找准与高校教师思想的共鸣点,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培育高校教师高尚道德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高校教师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落实高校教师主体地位,激发高校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探索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规律特点,善于运用高校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自“意见”以来,同满宏认为,从师者的内在和外在环境分析后,应从多角度思考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即从招聘、考核与激励、培训等环节,全方位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学校和社会都满意的的高校师德师风氛围。并重点强调,实践层面的重要性、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及激励保障的力度,并最终形成人性化、自律化的师德师风常态效果。牛乐德等结合实证调查的结果分析,提出了深入探讨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强调提高教师待遇、适当激励和完善管理机制是塑造良好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关键。李娜也着重认为,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教育现状,建立长效机制的师德师风,应在完善政策机制,建立强硬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在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方面,真正实现师德师风的常态化。

2013年,李明芳和赵志伟等认为,应注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教育机制、示范机制、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重点强调培养青年教师时,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包括一线所有教师、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应属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对象。其它研究者认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应注重激励制度和完善制度。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强调激励、提高、考评和示范等成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已成为当下高等学校适应环境发展的必然。在良好、长效的师德师风教育环境下,可以解决诸多的教师教育观念不强问题、责任心不高的工作态度,最主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健康、向上的受教育环境,使教师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二、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我校2007年制定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农垦校党发〔2007〕18号),2009年制定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自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颁布以来,先后涌现了以王永珍和王霞为代表的9名省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和楷模,成为引领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表率。进一步激励我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事业,增强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我校还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人事处和教务处、二级学院等机构负责,全面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

但是,我校还没有实施“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师德师风的建设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奖惩机制不健全,宣传力度不足等方面弊端。这些不足也可能是许多学校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因此,寻求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新模式成为当前教育背景下高校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三、基于“制度+平台”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新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分析我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现状与不足,提出构建“制度+平台”师德师风建设模式,希望实现真正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态势,以期为提高我校内涵建设水平,促进教师整体水平和素质提高,积极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提供指导。

1.“制度+平台”模式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方案

“制度+平台”模式是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的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中提到的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项举措为制度依据,为建立我校常态的师德师风运行体系,构建形成长效的“制度+平台”师德师风运行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

构建“制度+平台” 模式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运行机制,体现制度建设,包括有效的监督和激励,也包含良性与人文的平台建设,将师德师风融入日常教学和学生生活,既符合教育部“意见”的原则要求和举措要求,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吻合。

2.良性的制度建设是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保障

良性的监督和激励制度建设是执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保障。每所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执行工作组可能不尽相同(见表1),有工会、宣传部、人事处或多部门联合办公,其中,华中农业大学较早的提出《华中农业大学建立健全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校党发〔2014〕51号)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

比较各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机制,多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师风与评优、职称和教学紧密相连,使得师德师风成为评价教师好坏的“硬指标”。同时,借助于各学校完善的校、院、学生三级师德师风评级机制,将监督机制浸入到教学单位和课堂,将每位管理人员和学生纳入评选系统。借此评价方法,将良好、人性的监督制度用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即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紧密结合,使得监督制度更为有效人性化、具象化和大众化。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阶段成果和榜样的作用,长效机制模式中也应注重完善师德师风激励制度。通过制定师风师德评比、师风师德周等具体形式,评选优秀师德师风标兵和教书育人典范,让榜样的力量引导和辐射至全体教师,建设高素质的育人典范。传统的激励范例是仅利用教师节时间评比先进,不能将激励的原动力置于平时的教学活动。因此,应利用身边的教师师德师风典型事例,按周、月等不等时间内进行评定和宣传,将评比激励具象化和平常化更利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进行。因此,以“长效”为目标,通过监督和激励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方面的思考,找到这种常态下“长效”机制的运行关键点,并希望最终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整体师德师风水平。

3.现代的交流平台可促进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常态化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信息交流平台迅速、快捷而有效。“平台”模式内容是形成以网络和硬件两种形式的宣传平台,将“平台”印在校园网、手机微信、教室、教学区里,宣扬身边的师德师风楷模和事迹,培育重德养德的良好风尚,对教师起到长效的促进效果,拉近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之间距离,并最终提升高校整体育人水平,提高高校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这种平台建设,将传统的条幅和版画与现代的网络和微信结合,创新师德师风宣传交流模式,强化榜样和领导的力量,监督组织和学生互动交流,扬长避短、广开言路,宣扬身边的师德师风楷模和事迹,培育重德养德的良好风尚,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长效方式。

第7篇

根据省市区教育部门安排,经校委会会议研究,今天,我们召开以“立师德  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学习教育论坛。上周,我们对召开师德师风学习教育论坛相关事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师德师风,直接反映一所学校教育的整体形象。毫无疑问,全力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群体,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的必修之课。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工作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内涵很深,外延很广,因此,我们要正确的政治观念是师德师风的根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是师德师风的灵魂,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是师德师风的关键,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加强师德建设,是维护教育形象、促进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我们要把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强搞好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思想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切实抓紧抓实、抓出实效。

一、学习培训时间:

2019年3月13日

一、学习培训范围:

全校教职工

三、学习培训主要内容:

1.全体教师宣誓;

2.请马校长领学《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第8篇

我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要求和安排,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为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认真、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现将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活动组织到位认真制定方案切实动员部署

我校领导班子长期以来坚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制定了《**2019年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学校还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并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形成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了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有效运转。

责任分工:

1、加强我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教学行为的检查、监督、考评,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我校教师师德师风状况的意见和建议,确定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发展目标。责任人:**(校长)。

2、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学习,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十条禁令”、我校规范教师师德师风、教学行为承诺事项,我校教师师德考评及师德建设有关规章制度的修订。责任人:张(党支部书记)

3、转变教师工作作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治理讽刺挖苦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引导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育,因材施教,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责任人:**(副校长)

为使广大教职工提高认识,认真对待,积极参与,上下协调一致地融入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之中,学校召开了师德教育月活动动员大会,学校领导并对我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进行了部署,使全校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活动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力争使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

二、措施得力落实到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加强了学习教育,强化教师崇尚高尚师德的意识。学校通过集中学习讨论和教师自学等多种形式灵活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省市、区对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和文件有关内容,广大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写学习笔记,增强了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的自觉性。

2、学校积极组织教师通过宣传栏、新闻媒体等平台学习教师先进事迹活动,感受先进人物的朴实、艰辛和卓越。有效地推进了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3、以“争做四有教师”、“立师德、铸师魂”为主题,开展了师德师风学习教育研讨和学习论坛活动,签订了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以此作为对广大教职工的师德师风表现的鞭策和警示。

4、认真做好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工作,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我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对调查反馈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并研究讨论相关问题。

5、开展“最美教师”评选活动。结合六一活动评选表彰师德先进个人,利用模范、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教职工自觉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督促自己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6、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能与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紧密结合。学校除了对教师进行正确引导的思想工作外,对个别教师进行谈心、警示,加大了劳动纪律的检查力度,加大了对课堂教学尤其是体音美课堂教学的巡视力度,加大了对学生课间、上学进校园、放学路队的巡查力度。目前我校的教学秩序,校园安全形势良好,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活动效果显著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1、教师的精神状态振作了,改变了少数教师过去存在应付差事,不下功夫,不思进取的状况,敬业精神提高了,工作态度积极主动了,为人师表的意识增强了,言行有了明显的改善。

2、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规范了,通过师德教育活动,一些教师对待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变,课堂教学行为规范了许多,尤其是兼课的教师,不再去应付所兼任的课程,能认真备课,充分利用40分钟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况基本消除了,有偿家教现象基本消除。

3、教师依法执教、文明施教、廉洁从教意识增强了,通过对家长的调查了解,我校教师的师德形象被大多数学生及家长认可,不少教师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赞扬。

4、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增强了,通过学习教师先进事迹,教师们纷纷表示我们也要争创这样的团队,我们更应成为这样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