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23 02:52: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 教材资源; 整合

说到新课程改革人们已经不再陌生,新课程实行“一标多本”,主要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个版本(我们采用的是岳麓版)。面对全新的教材我们很兴奋激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磨练,对新教材我们老师真的是“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一、疑惑和困难

1.对于教材的困惑

四个版本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虽然整体知识结构差不多,但是我们从细节看,有许多知识点是不一样的。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是不是要把四个版本的知识点归纳全部给学生讲呢?这样一来,课时严重不足,教师的工作量也是超负荷的。

2.要求提高,资源不足

对教师来说,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就更加高了。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主体意识,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等等。同时教师要借助教材的工具性,对其进行合理整合,发挥教材的应有的功效。

对学生来说,新课程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适应高中历史的专题教学。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对历史教学并不重视,比如因为缺乏经济方面的背景知识,学生难以理解一些政治现象的成因这也是造成教学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3.现实和理想的落差

现实和理想的落差让教师困惑,毕竟高考成绩、升学率高低,成了学校、社会评价教师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愚以为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内强实力。至于教学进度缓慢,课时不足,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以重构历史教学体系,合理取舍以强化主干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整合教材的尝试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整合教材呢?

1.宏观把握,细节入手

首先应对教材结构,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认识;应对照课标,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教学目标中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其次,教师对教材整合后要留时间给学生消化,引导学生跨专题,跨单元,形成对历史的整体宏观把握。

2.依托教材,灵活整合

以古希腊罗马的历史为例,必修3思想文化史,在必修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另外选修部分,我们选择的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几乎在每本书上都有涉及到古希腊的知识点。如果是高三复习,就可以把所有的内容整合到一起进行讲解,让学生的知识能够形成体系。

3.紧扣课标,合理取舍

在进行教材处理时,可分二步:(1)确定专题的主线,(2)根据课标的“学习要点”和“教学活动建议”,拟订各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方法初探,抛砖引玉

我们要求高效,有目的性的教学,对教材进行整合能有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把个人方法进行总结,以抛砖引玉。

1.以课标为中心提炼知识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标: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那么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围绕他们的哲学观点让学生理解,尤其是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归纳总结并进行比较,加深他们的认识。

2.合理调整教材结构

在不违背课标改革精神的前提下,重新整合建构历史教学体系,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合理整合到一起可以避免许多重复劳动,学生对内容理解也能比较透彻。

3.“纵”向的整合

新课程历史教材模块教学,那对历史的“纵”向的整合必不可少。重新按照时间让学生自己整理历史,教师起辅助作用,这样既能帮学生复习,又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横”向的整合

新课程历史教材必修部分3本,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一个时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是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高三复习的时候必须把他们联系起来,让学生综合分析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特点。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政治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笔者在与课改结伴而行的日子里不懈地实践、反思,总结出了一些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现拙述于下,旨在与同行分享、交流、探讨。

一、践行课改:转变观念,锐意创新

我们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探索构建高效课堂,以“三变”、“四结合 ”、“五让”为抓手。

在“三为主”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三主、六步”式教学法。

1、“三变”,即:变注进式为启发式;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智能并重。 “四结合”,即:备课与课标、教材、学情等相结合;与画知识树相结合;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要和学科组“主备主讲”集体备课相结合。

3、“五让”,即:课堂上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

二、激情导入:创设情境、导进新课

温故而知新。可以通过提问、处理作业等方式复习,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导入,或者直接通过视频、图片、实物、访谈或时政等激情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积极性,要求简捷、明快,时间以5分钟以内为宜。

必修一《经济生活》我注重以实物导入,在讲授1-2-1《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正值秋季葡萄大量上市,我提了一串鲜艳的葡萄走进教室,设置问题:1.现在的葡萄价格是多钱?2.过年时的价格是多钱?我补充远在咸阳市的葡萄价格是一斤2.5-4元,为什么同样的葡萄,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地方价格不同?必修二《政治生活》,我开展了由学生主讲的课前三分钟时政讲评活动,一学期一般分为自主演讲、针对训练和综合评比三个阶段,效果显著。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我侧重以成语故事的视频导入。

三、自主学习:课标导学、提纲引领

出示课标要求,结合板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快速浏览正文以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切忌学生看书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此刻教师可板书提纲,并来回检查学生的阅读效率。如果是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边看书边列提纲。

四、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同伴互助

在学生自学质疑的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引发学生研讨,针对课本的课堂探究、名言或者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一般把全班同学划分3-4组为宜,每组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教师可来回检查讨论效果,并加入讨论。注意克服流于形式,时间一般在8分钟左右。

我在讲授必修三《文化生活》2-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其中第一组结合课堂探究二:要求学生列举中西方及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并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第二组结合课堂探究 三:概括文化遗产的含义、地位和保护的方式;第三组结合课堂探究四:我用视频先后播放了印度尼西亚的民歌《星星索》、德国民歌《Mein Vater war ein Wandersmann》、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要求学生探讨不同的民族为什么有不同 的民歌?第四组则结合教授的名言归纳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五、交流点拨:精讲互动、解难释疑

在各组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点拨、精讲等途径,指导学生分析与归纳。侧重深入理解重点内容,侧重知其所以然。教师要注意知识的衔接、纠错、组织、设问,以精讲为原则,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坚持“三讲三不讲的原则”,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此环节的教学,必须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时间一般也为15分钟左右,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有机穿行。

六、借助生活:开展活动,落实目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做出了非常明确的指示:“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把一些较抽象以及过于理念化的知识寓于学生的生活主题之中,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实现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更好体验、理解、吸收以及最终消化。”新课标的这一精神指示无疑为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的落实体现了无限可能。如在教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部分内容时,我向学生举了这么一个例子:“生活中我们提倡‘废电池要单独回收’。因为1节1号电池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种植价值,能使600吨水受到。这跟我们人类有关系吗?”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如果随意抛弃的话,这些物质就会逐渐渗进土壤,并进一步污染地下水源。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我们人类是依靠土地生长出来的植物以及饮用地下水生活的,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将受到严重威胁。”……我肯定了同学们的回答,并指出:“这就是回收废电池与保证人们身体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样,在大自然中存在无数这样的联系,这就是联系的普遍特征。”“回收废电池”与“环境保护”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将“联系的普遍现象”这一抽象的哲学观点寓于生活现象之中,这将为他们今后更好地进行政治哲学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七、建构拓展: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照应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对本课知识进行拓展提升,指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不失时机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或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或者结合实际现象分析,或者动手实践,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一般在5分钟左右。

在讲授《世界文化多样性》时,正值5月份世园会在西安举办,我让同学为世园会设计会徽,并当场展示、评比,最后让获奖的同学谈谈设计理念,同学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八、巩固深化:达标测评,迁移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

1、课堂练习:最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练习,单选4-5道题、简答1道题为宜,注意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分析,以举一反三,加深理解,培养科学的答题思路。

第3篇

一、高中政治高质量教学的意义

歌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所以为保证高中政治课程能够在此阶段有一席之地,教师可以适当地把高中政治课程回归生活,逐渐把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而虽说高中政治是文科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其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同样很强且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过多,进而导致高中生容易把一些知识点记混,所以为使高中生能够在有效时间内掌握并记忆更多的相应知识,政治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得高中生可以高质量地学习高中政治。而高质量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而言有益之处是无可厚非的。比如说:高中生能够通过教师的高质量教学而掌握重点知识,并利用自己所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准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信息,进而最快速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高质量教学模式分析以及其方式方法研究

高中政治是高中阶段文科生的一大重点知识,其较其他学科而言理论知识点繁琐,导致这门课程显得更加枯燥乏味,所以为保证高中政治这门课程的实用性,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现在教育之中所存在的任何问题并尽自己做大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1.精心设计政治课堂,针对性训练高中生的解题技能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高中政治又是文科生必考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政治中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应适当地利用一些良好的手段强化高中生的解题技能,使得高中生在题解中逐渐养成勤于动脑、善于发现其中问题的习惯,进而通过针对性训练而强化自身的解题技能,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开展并以高质量的效率完成。例如: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为例,某高中校园的政治教师为使自己院校的学子能够在本校学习到更多、实用性更强的高中政治所涉及的相应知识,这位教师巧用了一些手段针对性地训练高中生的弱项,使得高中生全面发展。比如说:这位教师在给高中生讲解政治基本权利(监督权)和政治基本义务(服兵役等多种基本权利)时,先分别给高中生讲解了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和应遵守的义务,然后再把劳动权和义务教育权单独地提出,进行讲解分析,因为劳动权和教育权是公民所拥有的最为基本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所需要遵守的义务。最后,教师会列举一个事例来充分表现公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以及所需要遵守的基本义务,让高中生充分地认识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2.回归生活,强化训练

第4篇

关键词:复习策略;高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重点是高考常考的考点;难点既是高考常考的考点,又是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复习的难点。那么我们在复习备考中怎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

一、依据课标

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必须依据课标,因为课标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课标有关本专题的知识点在现行材中都有具体呈现,列出课标并加以阐释,让学生理解课标内容,如百家争鸣,从含义、背景、概况(时间、代表人物、主张)、性质、地位和影响去把握。用课标指导高考专题复习,是保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正确方向。

二、把握线索

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必须准确把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它贯穿于本单元的四课内容,儒家思想的演变是本单元的主线,同时这条主线又分为五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是演变的重要阶段:春秋时期形成,战国后期发展为蔚然大宗,西汉武帝时成为正统,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产生。这样知识点就被提纲挈领地编织起来,穿线结网,构成儒家思想的发展轮廓,而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学生很容易把握本单元的线索。

三、围绕原理

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必须围绕原理。贯穿必修三的原理就是思想文化现象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思想文化现象又推动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学习必修三,必须联系政治经济的相关内容,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下面以儒家思想为例从两个方面分析。首先探究思想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儒家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应结合春秋时期大变革的时代特征分析。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开始瓦解;政治上,分封制开始崩溃,奴隶主阶级衰落,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崛起;文化上,私学兴起,到战国时期大变革表现更为明显。其次,探究思想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儒家思想促进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其出现后产生的影响: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基,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推动了社会进步,也为以后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正统思想和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奠定了基础。

四、理顺关系

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必须理顺关系。理顺本单元四课之间的关系:这四课以时间为序,按照中国古代思想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来设置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勾勒得特别清楚。主要应理顺下面几个方面的关系。

1.理顺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形成之间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同时儒家思想又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起基础。

2.理顺先秦儒学与董仲舒的新儒学之间的关系:董仲舒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汲取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思想,发展了儒学。他增加了君权神授,通过政治途径方式推崇儒学,使儒学实现独尊。

3.理顺宋明理学与董仲舒的新儒学之间的关系:宋明理学是新儒学,“新”在发展了董仲舒的新儒学,即宋明理学家在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教、道教的思想,重新阐释儒家的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4.理顺宋明理学与早期启蒙思潮的关系:它们都是儒家思想,但早期启蒙思潮批判宋明理学,批判宋明理学中的不合理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色彩。早期启蒙思潮不是要颠覆儒家思想,而是继承了儒家思想的某些精神,以反对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专制皇权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是对儒家思想的改革和发展,是儒家思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完善阶段。但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这种完善并没有完成改革儒家思想的历史使命,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五、形成体系

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必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统一课标、线索、原理和儒家思想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生成一个体系,该体系既包括单元知识体系,又包括各课的知识体系。单元知识体系仅从地位的角度简要地概括儒家思想演变的知识体系:春秋时期出现,在当时仅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蔚然大宗;西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后来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明时期为宋明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其中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明清之际,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潮,虽活跃,但只是沧海一粟,占统治地位的仍是程朱理学。各课的知识体系简化为许多历史概念,如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理学和早期启蒙思潮,每一历史概念都从含义、背景、概况(包括代表人物、思想内容等)和影响等方面来呈现。

第5篇

关键词:重要性 教学模式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14-01

初中政治课程是一门学生的必修课程,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甚至是更高的学府,政治课都是一门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正是由于他的特殊重要性,使之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政治课更加倾向于理论性的学习,因此,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异常烦恼,没有学习兴趣。尤其是进入初中以后,大多数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感受,那就是觉得初中政治难学,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学生肯细心钻研,学习方法得当,加之老师的有方向性的引导,相信会将这门课程学好,增加一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政治这种稍有难度和枯燥的纯文化课程,老师应该要有一套对学生有益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老师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气氛非常重要,如果一堂课下来死气沉沉,学生一味在听,老师一味在讲,学生不动脑筋思考,那么对于老师讲的内容就不能理解,对于概念性的知识更难把握,积少成多,学生自然会丧失学习兴趣。但是,如果老师好好备课,善于用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实体例子来教学,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学习内容的重点,这样既调节了学习氛围,又会对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其次,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应当有所转变,摆脱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呆板僵滞,早已不适合现代教学的方法,已经被淘汰。教育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致,将封闭型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从而使师生双方真正领略到愉快的教与学的美学价值。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有,在当代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善于使用新媒体教学,这更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亦不会与时代脱轨。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不仅可以给予学生视觉上的享受,也会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和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2 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其实对于初中政治课的学习,可以简单的分为知识学习和方法学习两个方面。知识虽然重要,方法也不可小觑。

第一,在学习知识方面,每个年级的学习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年级的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同的,初中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因学生还处在一个相对差一点的思维水平,因此学的内容必然会相简单,学习内容更侧重于基础知识。而初中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的快一点,会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着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更注重学生的实际面对问题时的水平。

第二,在学习方法上,学生要学会自己总结方法,积极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学生要多多动手,动脑,手中常握一支笔,便于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下记号,在上课时和同学老师讨论,必要时可以作好预习笔记,主动将学习知识点罗列出来,概括出来,这样便可一目了然,便于学习和记忆。其次是学习阶段,无非就是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点,并对其进行反复记忆的过程。对于学习的重中之重,应该要加强记忆。对于政治课的学习,除了背诵学习课本知识外,还要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观察日常生活,因为政治离不开当下实事,政治考题也必然会离不开国家实事,应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3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第6篇

教师篇

当前,教育部正研制新的高中课程标准,高中历史课程将发生重大变化。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该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和运用?面对全国卷试题的特点,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应对?这也是很多一线教师的困惑。而高考“遵循教材”―“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高于教材”,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视野的高度、宽度在哪里,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边界就在哪里;备考复习的程度在哪里,高考的效能就在哪里。

因此,备考一轮复习,教师首先要有充足的储备,教而有道,才能立足于正确的备考方向。

1.对照考纲明确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课程标准或考纲中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再现和整合,也不是四项基本能力的点到为止,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思路和措施,这是教师应具备的提升复习质量的基础。

如衡水中学备考中的如下目标就可以很好指导教师的目标思路。

史实――对基础知识储备和基本历史概念的落实。

史通――对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做到纵横贯通。

史论――对历史知识的说明和评价,做到史论结合,论从

史出。

2.制定合理有序的教学计划

计划不仅仅是进度表,应是时间、知识、能力的有效统一,才能有效控制教学节奏、教学效果,掌控学生学习进度和程度。

如2015届高三备考中青岛市城阳区教研室历史学科要求制定的教学计划配档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计划的形式主义。

3.熟识历史学科素养,全面指导一轮复习

统观2016年高考全国卷试题,各个学科,各套试题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学科对核心素养的考查比较隐性。大多数题都不只是考查某个单一的核心素养,而是综合考查多个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全面掌握历史学科素养的内涵、运用和考查,才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可以参考这几篇文章)

(1)历史学科素养内涵。

(2)2016年考题学科素养对照。

(3)例题解读五个学科素养。

课堂篇

1.优化复习模式

一轮复习基本思路是紧扣课标和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通史。可以采用宏观―微观―宏观的复习方式,由线及点先单元再每课,再由点到线由课到单元,并适度淡化三轮复习界限。在一个知识体系下展开复习,再对知识点进行精雕细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小专题总结,更便于学生把杂乱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升化。

案例 如必修一 第一单元在进行基本复习复习过程后,可以适当进行小专题链接。

(1)通史链接: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折射出的经济、政治、思想的变化。

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折射出的经济、思想文化的特点。

(2)横向链接:

①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与古代希腊时期的比较。

②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2.深化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是复习、考查的重点知识,一轮中不仅要识记、区分、理解主干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深化。

案例 必修二 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第一步 学生自主归纳概括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二步 材料解析: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和影响。

第三步 多视角认识近代经济机构的变动。

第四步 主干知识延伸: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特c和认识。

第五步 经典考题针对性训练。

如此,既可把握基本知识点的线索,又能提升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

3.拓展、延伸知识空间,增加、研读史料教学

第7篇

一、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曾经有这样的观点,说教师的高度就是教学的高度,教师的厚度就是教学的厚度。这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阐述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呢?这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应该明确的问题,也是应该时时检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精深的专业知识,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总结教学经验,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的理论观点;能够优化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能够精通教材、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做到这些,我们就可以认为他是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

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有所更新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新课改,是我国近阶段实施的重大教育改革。其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能力形成,关注学生的发展。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怎样确定教师是否更新了教学理念呢?

1.教师是否把握了时代脉搏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密切反映我国社会生活实际的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握时代脉搏,使教学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把握时代脉搏是高中政治时代性和实践性的体现,如果教学不能与时代相符,那么这样的政治教学就没有意义,同时也会导致课堂枯燥乏味。真正有效的政治教学是将政治知识和理论融于真实的生活中。

比如必修一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教学,

程中继承”这一知识点,有效地避免了“人云亦云”的现象。

2.任务组式讨论法。任务组是在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个项目时,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愿组建的学习小组。任务组中的学生都处在任务和活动中,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角色和任务。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题时,就“市场秩序”这一知识点设置了课堂讨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政府、企业、个人该做些什么?”然后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就政府、企业、个人应该做什么开展讨论。这样的讨论,有明确的目标,使得小组内的每个人都能够有话可说。

3.发散思维式讨论法。这种讨论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让学生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由小组领导者宣布开始,介绍一个主题或问题,并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发表看法,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在学习“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时,就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式讨论法: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如何绿色消费?这样的讨论方式,有利于克服学生思维狭窄、偏于一隅的毛病,可以开阔其思路,培养其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在讨论高中生如何绿色消费时,有的学生建议不买过度包装的礼物;有的学生建议把不穿的旧衣物进行改造,自制笔袋、书包等。这表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被充分激活。在讨论中,只要学生不是犯知识性错误,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

教学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启迪学生的心智。政治课堂的讨论也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如何让学生在三个维度上都得到发展,如何让政治课讨论更加有效,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究,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 王有鹏.巧妙运用问题式教学方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3).

第8篇

一、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优化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但出于习惯,不少教师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表达“粗线条”为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上,很少甚至不直接接触课程标准,教学中把新教材上已经删掉的或已经降低难度要求旧教材上的理论内容又重新放入新教材的教学中,以致走进了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怪圈”,可见新课程教学只有以课程标准为根本要求,才能恰当地控制教学总量,准确定位教学难度。

二、研究新教材的特点,优化对新教材的把握

中专思想政治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的“学材”,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要求有了十分重大的改变。教师要在深入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并作为根本规范的基础上,指导新教材的研究、使用,提高把握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1.明确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明确有哪些知识放到了必修模块,有哪些放到了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中服从并服务于本学科的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哪些具体的基本理论观点和主要概念等知识作为载体来支撑的;相关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的理论逻辑结构。

2.重视总体控制,开展探究活动。要分析必修课教材删减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仅供学生自由选学,呈现方式有何特点。在面向全班学生开展必修课教学时,不应该随意把删除的内容再补回来;不能轻易地把降下来的难度再按旧教材的要求提上去,而要明确定位每个知识点分别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对于新教材超越课标最低要求的知识,教学中变为需要补充的一些课标中不作要求的知识,要适当关注,分层要求。

3.正视理论学习,走出认识误区。不能因为新课程的学科知识仅是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的理论支撑,不再以学科理论体系为主构建课程内容,就误以为新课程完全降低了或淡化了基础理念和主干知识。新课程的理论知识不是降低了要求,而是更强调了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要求。

三、以学生为主体,优化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教材是学材”的理念下,围绕着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一课改大方向,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向学生学习,学会在课堂上倾听,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尊重、激发、保护和保持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热情和信心,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发展的促进者。

1.优化活动设计。内容上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值得探究的问题展开活动,做到恰如其分;时机上要把握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奋点展开活动,宜探究时主探究,做到恰逢其时,在学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新课程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2.规范程序要求。活动前要做到内容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师生均要及早准备;活动中要做到时间有保障,学生能感觉、能体验,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展示充分;活动后要做到有总结,有提升。这样才能使活动教学既致力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又注重了理论基础的归纳、理解和掌握。

四、强化实践环节,优化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