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体育申请书

体育申请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07 15:37: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申请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体育申请书

第1篇

作为经管院学生会体育部的副部长,我在学生会已经锻炼了一年半了,在体育部的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体育部也让我在这里收获了家的温暖,成员之间也拥有着深厚的友谊,我们犹如兄弟姐妹一般!我渴望能继续在这里为广大的同学们做更多的服务。时值学生会换届选举,我郑重提出申请,竞选XXX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一职!

在担任副部长的这一个学期里,我已熟悉的掌握了体育部的各项工作,我相信我会把体育部带到一个新的高峰。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篱笆。参加这次竞选,首先我有足够的自信,我自信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主席团的帮助下、在同事的协助下,能胜任这项工作,正由于这份内在驱动力,当我写这份申请书时,我感到信心百倍,并且布满干劲。信心给人动力,而能力则能够更加补充信心,我自信我有能力做好这份工作!

有句话说想法决定活法。要想把工作搞好同样也得先有想法。我认为我们体育部的工作应包括:计划并组织有意义的体育活动;搞好经管院的体育工作;协助学生会其他部门的工作等等。

“在其位,谋其政”,本着“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宗旨,怀着对这份工作的热情、自信和期待,我对这一职务的工作理解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扬好体育部团结、积极、负责、认真的优良传统。一个优秀的部门一定有其超出寻常的地方,而我们体育部能得到我们学生会内部其他部门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我们体育部全体成员都发扬好了这一优良传统,所以这一传统是需要我们继续发扬下去的。

二、完成好主席团布置的任务,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把所有工作都做的完美,有句话说:优秀的工作者不会因小事而劳烦上级,所以说自己能做好的工作,不要让别人来做!

三、充分发挥好协调能力,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位置,让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之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优秀的管理者不一定自身能力在各方面都突出,但是要有会用人的能力。

四、要发挥好自己的想象力,能够有不俗的想法和意见,提取一些新颖特别的想法!新颖的东西总是吸引人的,只有不断的提出新的想法才能够不断的进步!

我相信我的这些感悟会在我未来的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假如我当选这一职位,我会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在工作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进一步的广纳贤言,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接受。努力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共事讲团结,做事讲效率的宗旨。

事物是运动的,和不断发展的,我相信我会给这个集体注入新鲜积极的气息,把我们的活动做得更好,让我们这集体能够永远的保持强盛的“战斗力”!我会在我们的活动中增入一些新的方式和方法,让我们的活动永远保持活力!我会用我的组织和管理方法让我们的这个集体更加团结,让我们这个集体的实力更上一层台阶!

今天我在这里,努力争取这份职位,希望承担的是这份责任,而不是为了荣誉和名号,或浮华背后的虚伪,而是希望伴随大家一起成长,一起为学生会,为体育部献出一份微薄而坚实的力量。一路上有你有我,有彼此的祝福,期待和信任。

第2篇

大家好!

秋风吹落泛黄的树叶,吹不走年少的眷恋,烈日晒干南湖的绿水,晒不干我年少的热血。没有地狱般的磨练又怎会有创造天堂的力量;没有流过血的手指,何来千古的绝唱。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系xx班的一名学生,我叫xxx,风景这般独好,等高万里无云。此次站在这里,是想加入体育部,一来为了服务于大家,二来为了满足自我追求。

曾还在高中时,我就是一名体育特长生,对体育有很深的感情,那个时候,就觉得体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里面有付出的艰辛汗,也有胜利的喜悦泪,在参加体育锻炼的那些日子里,[莲山 课~件]我拥有了钢一般的兄弟情,更学会了感恩。所以,我选择了体育部。

也许,我不是参选者中最优秀的一个,但我愿意成为最努力的一个,在体育部这个大家庭里,学习,成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取其精华滋我之不足。希望老师可以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拼搏;体育部的师哥师姐给我一个鼓励,让我奋进;在座的同学们给我一次支持和掌声,让我更加有信心。

谢谢大家!

第3篇

一、铺设师生合作交流的情感基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学习数学的成败,不仅受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情感因素的制约。情感因素每时每刻都贯穿于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起着润物无声的效果。马克思曾经说过:“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可见,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古人所说“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高的情商,有通畅的情感交流渠道,从内心去接纳和呵护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从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诸方面出发,培养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平时留意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另外,教师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耐心地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心灵的朋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拉近与学生进行心灵的距离。比如我在教学“二次函数”时,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的特点,特别是函数的图像感觉比较难,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典型的但难度较低的习题与学生分析解题的思路,在分析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如“这么难的题目大家都做来了,老师真为大家感到自豪。”、“以我的水平,还不一定能考虑到这种方法呢!”、“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等等。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缓解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培养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只有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有效地铺设师生合作教学的情感基础,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持久的动力。实践证明,教师的欣赏、夸奖,同伴间的相互激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体验,而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更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信心。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学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度过。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课堂学习生活,只有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彼此尊重、相互启发和相互撞击的过程中,在学生充分的感性体验和群体互动交流中,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激活与发挥,最终达到共同的精神愉悦与自由发展。

二、教师的情感渗透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非认知因素,影响着学生认知学习的过程。实践证明:良好的情感可使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创造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抑制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师生间的情感渗透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老师在平时绝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对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创造性的见解要用“绝妙、精辟、有创意”等词语加以激励。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了爱,对学生充满了希望与关注,才能真正让学生信任你、接纳你。试想那些冷若冰霜、思想漠然、动辄冷嘲热讽、据学生于千里之外的老师又怎么能赢得学生的青睐。记得一次数学单元测验,试卷的最后一题是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班级的数学尖子生都栽在这一题上,但一个平时二流数学成绩的学生却将这一题扳了过来。我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在班级里对其大加表扬,我还把他与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默默无闻相比较,课后我又找他谈心,激励他充满信心,奋发努力,使他强烈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无比期待与信任。通过这一次心与心的碰撞,我明显的感觉到我真正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他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信心增强了,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可见,只有教师对学生倾注了情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对其谆谆教导,才能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共鸣,也只有不断经历这样的过程,才会使师生双方的情感得以升华。

三、情感渗透要把握时机,适当妥帖

现代教育研究证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大脑细胞的兴奋度要比处在压抑状态下高出数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愉快活跃的课堂情境,不遗余力地进行情感渗透,发挥教育机智,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兴奋状态之中。当然,情感渗透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水到渠成,巧妙渗透,切不可为了渗透而生搬硬套,勉为其难,让学生感觉有“被情感渗透”之嫌。否则,轻的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行为不以为然,嗤之以鼻,重的会使师生关系恶化,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个虚伪做作之人,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心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数学学科因其自身特点,加上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心理原因,更需要广大数学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学生倾注大量的爱,去关心呵护这些懵懂的孩子,用情感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第4篇

关键词:审美主体间性;审美同情;书法创作;当代书法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148-02

一、审美主体间性与审美同情

西方的主体和主体性概念经历过两次转变,从希腊文hypokeimenon表示“基体”转变为拉丁文subiectum表示“一般主体”,从Subjectiat“一般主体性”转变为Subjektivitat“主体性”,自此主体性成为近代哲学的基本概念[1]。主体间性是相对于主体性而言的,它强调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世界万物不再是客体,而与人一样作为主体存在,有生命有思想,两者通过对话与倾听进行相互理解和交流。根据杨春时《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涉及识论、社会学和本体论三个领域。在认识论和社会学层面的主体间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本体论领域强调人与世界的关系[2]。主体间性进入本体论层面的探讨对当代美学打破近代主客二元模式产生了根本性意义。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并非僵死的而是有生命的客体,在对话过程中使审美主体产生感发,并对审美对象做出回应,两者因生命的机缘而融合为一体,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在此过程中,审美主体“人”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由主客对立关系转变为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即审美主体间性。

中国原始人类的生命本体论是万物有灵论,这种原始的思维模式将人类的精神生命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之中,使其成为有生命有情感的人类“同胞”。“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就是‘同情同构’的关系,就是此中有我、我中有彼的‘物我不分’、‘物我同一’的关系”[3]。这种原始的万物有灵思维直指审美同情的内核,即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西方曾出现类似审美同情的“移情说”理论,其思想中包含着审美同情说,但“移情”是在主客二元模式下主体向客体“外射”情感,具有主体性特征,而审美同情是主客一元论下的同情同构,它体现了审美主体间性特质。审美同情如何体现审美主体间性特质的呢?本文尝试从中国书法创作视域解析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

二、审美同情在书法创作过程中的审美主体间性表现

书法是汉字艺术化处理的表现方式,中国汉字独特的象形性和表意性特点是书法产生的根源,汉字线条和结构的美学价值是古今书者在创作过程中表达情感的手段。书法的创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创作准备与构思,是书者与自然物象交流领悟的过程;第二阶段是创作表现阶段,是书者与创作意象交融的过程,其中书法线条质感与书法线条分割的二维空间群是其表现阶段的重要载体。书法创作的两个阶段是书者通过审美同情的方式对于被欣赏对象和被创造对象的情感的体验过程,是审美主体间性的活动。

书法创作过程从观察生活物象开始,社会现象和自然万物是书者创作素材和灵感的来源,“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并且要“拟之者贵似,察之者尚精”,书者师法天地万物,透其形近而取其神,将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物象交融互渗。“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4]。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观摩自然万物对于书法创作的启发,书者内心受到自然万物的感发,将自然万物抽象化为书法线条能表达的意象,透过笔墨把体味到的“自然之妙有”表达出来。书法创作准备阶段是自然万物感发于我心内的累积过程,我用直觉与万物神遇之后达到神化境界,万物与我合二为一,直觉成为书者(主体)与万物(对象)融合的纽带与中介。“所谓直觉,就是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中独特的、从而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5]”直觉是主体以自身精神生命设身处地体验对象的精神生命而达到共鸣,书者作为审美主体摆脱了采取简单的把自然物象当作创作素材的工具性态度,取而代之的是对作为审美对象的物象的尊重、理解、交流。西方的“直觉”即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同情。宗白华在探讨艺术感觉发生时指出“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 [6],审美同情和直觉一样是艺术感觉产生的方法,是主客体交流的途径。书者在创作准备阶段若“拟不能似,察不能精”,则无法进入到高层次的创作构思阶段。在进入创作构思时最重要的是将所悟之象转化成书法笔墨能够表达的意象储存于心中。孙过庭曾在《书谱》中提到“五合”:“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7]”一合与二合是对书者精神状态的主观要求,三合与四合是对创作客观因素的要求,只有四合具备才能达到“偶然欲书”的五合境界,即书者产生一种清澈的顿悟状态。这种顿悟是书者受到自然物(舒适的自然风景、纸墨符合性情)的感发,“情以物兴”,继而对审美对象“物以情观”,物我双向交流,审美同情在弥合了书者与世界的分裂,审美主体间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仅通过直觉顿悟构思出意象是不够的,在自然物象中顿悟的意必须要借助特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书谱》中强调要达到“心手双畅”,即“心悟手从,言忘意得”,指的是在与自然万物交慧之后,得心应手,最后达到得意忘象的境界,其中在创作表达阶段手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陆羽《怀素别传》曾记载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颜真卿曰:‘师亦有得乎?’素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日:‘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日:‘得之矣。’”[5]颜真卿在生活中观察到雨水顺着墙壁不规则流下的样态,迟涩而圆润,顿悟构思出一种坚韧稳健的书法线条品质,即中锋用笔,笔尖保持在线条中心部位,这样墨迹向左右两边渗透的宽度相同,看起来富有立体感、厚重感。颜真卿一生忠烈坚贞,屋漏痕正像是他忠厚稳重性格,“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矣”[8],“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9],他将刚正热烈浑厚的情感注入到书法的创作意象(书法字体)中,集中表现在线条里,流水迟涩的丰润的流动感的启发,将此意象凝聚于胸中,在与怀素对话过程中受到激发,将水流意象与线条质感相结合,使得线条充满稳健阳刚之气,才有“屋漏痕”的笔法产生。在创作表现中书者与创作意象同情同构,达到审美主体间性的间融的本体论境界。书法创作表现过程中,审美主体间性除了体现在创作意象的线条质感之中,也体现在线条所分割的二维空间之中。邱振中在《空间的转换――关于书法艺术的一种现代观》中阐释:“书法可以看作由线条所分割的众多空间(二维空间)所构成。”[10]书法线条分割出各种形状的空白,将字内、字间和行间的空间的局限打破,线条的长短、粗细、枯润的对比变化,以及由线条构成的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可以营造出丰富的书法空间。例如唐代颜真卿行书作品《祭侄文稿》,整幅作品由线条分割成疏密有致的若干空间群,线条粗细对比强烈,可以感受到书者创作时抑扬顿挫的用笔,笔墨枯润相交,枯笔处沧桑老辣,润笔处含蓄沉郁。在创作过程中,书者把字当作倾述对象,书者将内心的悲痛之情寓于粗细浓淡变化产生的空间之中,线条构成的空间成为表述情感的最直接有力的载体,它们已经不是无生命的空间存在,而是书者诗意化的情感表达。书法空间作为创作意象的载体与书者在创作过程中碰撞出生命情感的火花,审美同情就是创造火花的媒介,书者在创作中体验被创造对象情感过程就是审美主体间性表现的过程。

三、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在当代书法创作中的缺失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书法在中国逐渐兴起,当代书法建基于西方哲学、美学理论,尤其受西方现代派艺术和日本现代书法影响显著,更加关注形式表达,已经完全脱离实用性,而在审美层面也备受争议。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主张艺术家的再创作是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中国书法由写字的艺术解构成线条的艺术,破坏原来汉字的视觉空间感受,按照西方的视觉艺术和抽象理论重建一种表达书者个性化意识的新形式。而二战后日本现代书法流派如少字派书法、前卫派书法等也发展日盛,其创作特点是排除文字的可识别性,去除文字的表意功能,文字不再是对书者的桎梏,而是单个生命体的墨色表现。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和日本现代书法流派的共同特点在于追求形式上的刺激。在当今商业化的快节奏时代,搏眼球搏出位的浮躁艺术风气蔓延,这种形式主义艺术创作迎合了当代书法的需求,因此当代书法开始追求“效率化的低层次的感官刺激的形式主义”[10],书法作品凸显出精致的制作感和视觉体验。例如现代书法讲究大尺幅的仿古做旧的形式表现,刘兆彬在《当代书法临摹和创作中的“戏拟”现象剖析》曾说:“广西获奖作品采取仿古制作的方式,染纸、打蜡,模仿西域残纸的情调,以游戏的心态复制和模仿古典书法。”[11]书法作品重形式轻内涵,注重空间分割,营造视觉冲击,却丢失了书法的内核,即笔法和气息,看似成趣却病态的书法创作是书者对书法艺术本真的冷漠。当代书者在创作过程中,书者只关注自己的情绪抒发和功利意图,对创作对象任意的解释和过于夸张的表现是对其不理解不尊重的体现。创作主体缺少与创作对象的互动,书者抽离出自己,让创作对象沦为表达工具,是一种主体性的回归,也是审美主体间性的缺失。

中国当代书法从诞生起就缺失方向感和理论支撑,只是一种当代艺术形式的创新和探索,与传统书法相比绝非主流,也并非超越,其原因在于两点:第一,如果说书法走向“具象”是一种倒退和浅薄,当代书法走到了过度抽象的另一个极端,即脱离抽象性而走到了绘画性;第二,运用装置、拼贴等工艺,过度强调美术性而丧失了书法最根本的特性即“写”的特质。当代书法存在问题的两点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的缺失,反之,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可以给当代书法以启示,即尊重创作对象,领会其内涵与意蕴,理解与对话的基础上的创作才能实现对古代书法的超越和发展。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的审美同情在本体论层面追求主客合一、物我两忘的特点与审美主体间性相契合。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特质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及艺术门类中早已存在,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之一,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形态,其创作过程是对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的具体阐释和体现,具有典型性。本文以书法创作为例,意在通过书法创作分析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特质的理论运用,并通过分析当代书法创作流于形式主义的美学层面原因,提出审美同情的审美主体间性对于当代书法创作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连杰.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4.

[2] 杨春时,杨晨.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21.

[3] 邱紫华.论东方审美“同情观”[J].文艺研究,1993(5):31.

[4] 杨春时.审美理解与审美同情:审美主体间性的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46.

[5] 孙过庭.书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校点.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25-127.

[6] 柏格森著.刘放桐译.形而上学导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4.

[7]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一卷[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316.

[8] 陈伟彬.浅谈“屋漏痕”[J].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12(5):24.

[9] 刘熙载.艺概.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校点.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715.

第5篇

申请书是个人、单位、集体向组织、领导提出请求,要求批准或帮助解决问题的专用书信。

分类:

申请书的使用范围相当广,种类也很多。按作者分类,可分为个人申请书和单位、集体公务申请书。按解决事项的内容分类,可分为入团、入党、困难补助、调换工作、建房、领证、承包、贷款申请书等。

注意事项:

(1)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到的数据要准确无误。

(2)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

(3)语言要准确、简洁,态度要诚恳、朴实。

格式与范文分析:

(1)标题

有两种写法,一是直接写“申请书”,另一是在“申请书”前加上内容,如“入党申请书”、“调换工作申请书”等,一般采用第二种。

申请书

(2)称谓

顶格写明接受申请书的单位、组织或有关领导。

尊敬的校领导:

您们好!

(3)正文

正文部分是申请书的主体,首先提出要求,其次说明理由。理由要写得客观、充分,事项要写得清楚、简洁。

我是初08级(1)班的学生XXX.我在去年的一次体育课上,由于不慎摔了一跤,造成左腿骨折。经过一年的治疗和调养,现已基本痊愈,为了不耽误下学期的课程学习,特提出申请,请求复学。

去年住院以后,由于不能上课,就向学院提出了休学申请。在家休养这一年中,我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学习。出院不久,我就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这一年来,我虽未在校学习,但并未停止学习,还读了不少提高个人修养方面的书,如中外名著等。因此,我希望领导考虑能否让我重新跟原班学习,我不知道这种提法是否妥当,但我希望学校请有关老师对我进行考试后再做决定。请领导考虑我的申请。

(4)结尾

写明惯用语“特此申请”、“恳请领导帮助解决”、“希望领导研究批准”等,也可用“此致”“敬礼”礼貌用语。

此致

敬礼!

(5)署名、日期

个人申请要写清申请者姓名,单位申请写明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注明日期。

学生:XXX

第6篇

申请书是个人、单位、集体向组织、领导提出请求,要求批准或帮助解决问题的专用书信。

分类:

申请书的使用范围相当广,种类也很多。按作者分类,可分为个人申请书和单位、集体公务申请书。按解决事项的内容分类,可分为入团、入党、困难补助、调换工作、建房、领证、承包、贷款申请书等。

注意事项:

(1)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到的数据要准确无误。

(2)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

(3)语言要准确、简洁,态度要诚恳、朴实。

格式与范文分析:

(1)标题

有两种写法,一是直接写“申请书”,另一是在“申请书”前加上内容,如“入党申请书”、“调换工作申请书”等,一般采用第二种。

申请书

(2)称谓

顶格写明接受申请书的单位、组织或有关领导。

尊敬的校领导:

您们好!

(3)正文

正文部分是申请书的主体,首先提出要求,其次说明理由。理由要写得客观、充分,事项要写得清楚、简洁。

我是初08级(1)班的学生XXX.我在去年的一次体育课上,由于不慎摔了一跤,造成左腿骨折。经过一年的治疗和调养,现已基本痊愈,为了不耽误下学期的课程学习,特提出申请,请求复学。

去年住院以后,由于不能上课,就向学院提出了休学申请。在家休养这一年中,我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学习。出院不久,我就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这一年来,我虽未在校学习,但并未停止学习,还读了不少提高个人修养方面的书,如中外名著等。因此,我希望领导考虑能否让我重新跟原班学习,我不知道这种提法是否妥当,但我希望学校请有关老师对我进行考试后再做决定。请领导考虑我的申请。

(4)结尾

写明惯用语“特此申请”、“恳请领导帮助解决”、“希望领导研究批准”等,也可用“此致”“敬礼”礼貌用语。

此致

敬礼!

(5)署名、日期

个人申请要写清申请者姓名,单位申请写明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注明日期。

学生:XXX

第7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申请书,通过申请书,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请求。什么样的申请书才是合理的呢?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中学生入学申请书,欢迎阅读!

中学生入学申请书1尊敬的__初级中学校领导:

我是宏路中心小学的六年级学生___(男,20__年2月15日出生,宏路街道宏路村人)下半年我就要成为一名初中生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进入__初级中学学习,因为有缘让我认识了贵校,__初级中学有着优美的学习环境,有着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解疑答难、乐于施教的好老师和好领导。

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希望学校领导能给我在贵校学习的机会,我会做好敢吃一切苦的思想准备,树立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心,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三年初中生活,来报答学校领导的对我的期望。恳请学校领导考虑我的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

20__年_月_日

中学生入学申请书2__区教委领导:

您好!

学生___,男,13岁。现在就读于文化路一小六年级2班。家庭住址在文化路12号院4号楼22号。今年暑假后,按原来划定的入学区片,应该在31中读义务教育初中一年级。由于我们小区在6月份将进行拆迁重建,单位把我们安排到了东风路18号院“鑫苑名家”6号楼123号居住。孩子属于未成年人,我们夫妻由于工作性质,经常出差,不能接送孩子,双方父母岁数比较大,不适于接送孩子。

现申请把孩子跨区片调拨到66中就近入学。

请领导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

20__年_月_日

中学生入学申请书3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我叫___,性别男,是育才小学的一名毕业生。在紧张的小升初考试即将到来之际,我既为快要成为一名成熟的初中生自豪,又为能否进入一个优秀的初中学习暗自心焦。我听闻贵校教风严谨、学风优良,成绩优异,蔚为传统,是缔造明日才俊的摇篮,又是培育国之栋梁的沃土。我非常赞赏贵校的办学使命:关爱学生的今天和明天。

我出生于20__年6月1日,从小活泼可爱。我家虽然住城郊的开发区,但我从小被父母寄予厚望,被送入城区学校就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父母每天都接送我上学,看到他们的辛苦,我格外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学习踏实而勤奋,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认真,阅读广泛,踊跃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发展兴趣爱好,获得了不少荣誉,曾被评为三好生、阳光文明少年、英语之星、争先进积极分子、运动小健将、文明少年……还获得读书手编报二等奖,赛车设计制作二等奖。我被选入校篮球队,校篮球场曾是我驰骋青春、挥洒汗水的地方。我最喜爱的课程是科学,每次动手实验总让我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实践出真知,每次我总把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记得特别牢。

敬爱的老师,尊敬的领导,我一定会在初中阶段更加努力学习,为自己的人生加分,为自己的生命添彩,为自己而学,也为祖国而学,装备自己,奉献社会,做一个对人有用之人。如果在各样条件符合的情况下,请郑重考虑本人的入学申请,谢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

20__年_月_日

中学生入学申请书4尊敬的___初中:

我女儿___,_岁,20__年生,身份证号:_______。毕业于__幼儿园,擅长___等。现户口在____,户口所在地为:________,现居住于___。父亲___,__学历,从事____。身份证号: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母亲_____,__学历,从事_____,身份证号:______,联系电话:______。

贵校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孩子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特向贵校提出申请,希望我女儿到贵校的_____校区上初中,特此申请,望批准为感!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

20__年_月_日

中学生入学申请书5尊敬的校领导:

我是__小学学生__(女,20__年8月20日出生)。就要成为一名中学生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进入城郊中学学习,因为有缘让我认识了__中学。20__年夏有幸成为了该校俱乐部一名会员,当年并代表城郊中学参加全国在湖北黄石举行的中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短短几天的赛事,通过带队老师和队友的介绍,使我对__中学有了充分的了解,此后,我更加重视学习、更加爱好体育运动。

在我的心里,城郊中学是我最理想的选择。该校有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有“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更有解疑答难、乐于施教的好老师和好领导。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校领导给了我这一次机会,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做好敢吃一切苦的思想准备,树立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心,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三年的初中生活。决不会让学校领导失望。我不知道这种提法是否妥当,但恳请领导考虑我的申请。

此致

敬礼!

第8篇

关键词: 情境空间;空间体验;建筑审美;空间表达;2012春晚

中图分类号: B8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9-055X(2014)01-0096-05

情境空间是以塑造情境为特点的特殊体验空间,现实与虚幻融合、时空交织与转换、人的多感官参与等构成了其审美体验和艺术表达的主要特征。

以“空间体验”为核心和基础的“情境”(situation)是主体全部感知与心理体验的综合,具有实虚同构、感知与想象融合的特点;而“情景”(scene)这一概念更多建立在对实体空间的视觉感知及其影响下的空间心理体验。

情境空间融合各种先进技术于传统建筑空间,实现了更丰富多彩的空间体验,显示了人类的无穷想象力和技术进步的力量。对“情境”的研究是观察和分析当代展示演出空间的重要视角,能给空间艺术设计带来新的启发和思索。

一、空间的情境化表达是当代展

演建筑的重要特点

在人类不断拓展的想象空间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具有特殊效果的空间表现得到了极大发展,这既是传统建筑空间的补充,也是新的空间体验的源泉。这类体验空间尤其突出表现在展览、博物、观演等类型的建筑空间中。在当代空间情境消费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建筑空间的固有特征反而可能成为其不足:如当代建筑空间相对于传统空间单一视点的静态性具有更强的动感效果;而传统空间的“永恒性”则表明其不易灵活变动的特点,其立足于现实感的真实空间体验往往限制了人们对空间表现的想象力。

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绚丽场景到2012春晚演播厅的亦真亦幻,从糅合多种高科技的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到某些充满梦幻的商业空间,无不提示人们,这是一个体验式空间越来越成为消费对象的时代。这无疑会给空间艺术设计带来新的启发和思索。

当代空间设计与表现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掘和塑造更具特色甚至前所未有的空间体验,诠释对空间新的理解。展演空间效果的成功表达有赖于建筑空间设计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如果说3D电影“逼真”的空间感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空间体验,那么当代众多展会、博物馆等塑造的非现实空间却是有着完整“现场感”的空间体验。[1]

二、龙年春晚演播空间达到了

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在2012年中央电视台龙年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龙年春晚)中,以舞台为核心的演播大厅的设计成为整台晚会最大亮点,完美地配合了节目的演出,尤其是对歌舞类节目完美的艺术表现起到了极大作用。

龙年春晚演播空间创作的成功,首先是策划创意的成功,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打造的演播空间完美地配合了每一个演出场景,把当代前沿舞台科技与民族传统和大众娱乐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起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全场景、大纵深的空间体验

春晚舞台打破常规框景式舞台格局,最大限度地利用整个演播厅。舞台从之前的半圆形向观众席延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T”型台。拉近了演出者和观众的距离,产生了良好的现场互动,极大丰富了艺术表现力。“T”型外伸式舞台增加了舞台的实际纵深,春晚主舞台上设计的四层背景墙则在视觉上强化了空间纵深感。通过LED显示屏覆盖近乎所有舞台地面、背景墙、台侧立柱等部位。其作用至少有两方面,一是“赋予”舞台各个部位的表面“材质”,实际上是提供与演出所需场景协调一致的画面,二是运用图像画面设计实现虚拟的纵深感,强化空间的效果。

通过这些手段的运用,春晚舞台成功实现了接近全场景、大纵深的、富于现场感和震撼力的空间体验。这种体验的意义极大提升了“现场感”,电视画面也因为更多样的转播摄像机位、角度而变得愈加丰富多彩。

(二)高清精美图像带来的视觉冲击

本次春晚舞美的最大亮点应该是高清晰的背景图像带来的视觉冲击,配合每一个节目都制作了精美的图像,这些图像按上述全场景舞台的空间效果“量身订做”,运用全方位的大量高清显示LED呈现出来,效果确实是震撼的。

像仙鹤送福、水墨山水、红梅傲雪、百花争艳等一幅幅美丽的背景动画图像,很好地表达了晚会节目所需的“年味”、“中国味”等舞台氛围。

最奇妙的场景是演唱歌曲《万物生》时,360度全景显示的图像呈现出宛若仙境般的童话世界,完美配合了空灵的歌声,让人仿佛进入《阿凡达》的三维科幻世界;杨丽萍的舞蹈《雀之恋》在最后一刻背景幕巨大的孔雀开屏图像,把演员、孔雀道具服装和精美背景图像完美结合起来,惊艳全场,恰大好处地把舞蹈的感人魅力推向。

(三)动感而富于冲击力的场景变换

春晚舞台表现对情境气氛的把握,除了投影图像和动画切换带来的虚拟动感,春晚大量采用的升降、旋转舞台起到的作用更具冲击力。王菲、陈奕迅演唱《因为爱情》时,舞台地面时而变化成“洒满玫瑰花“的台阶和甬道,时而变化为流光溢彩的小演出台;张明敏演唱《我的中国心》,舞台地面则配合“长江、长城”的词句瞬时化为长城的模样,带来了极强的视觉感染力。

三、当代展演空间表现的主要

科技手段

当代舞台科技、展示科技使人类给展演空间这种特殊生活场景的无限可能的表现插上翅膀。单就观演空间的原型而言,从古罗马剧场奠定的空间格局至今没有本质的变化,然而日新月异的当代科技无疑给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和2012春晚等重大节事展演场所带来了全新的空间体验。

(一)新型显示和成像技术

LED显示技术:龙年春晚舞台使用了8000平方米的LED显示单元,创造世界室内演播视效单元面积之最,代表了当今广泛应用的LED技术的新趋势。

高清晰工程投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演出活动,最突出的例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运用了大量声光电技术,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复杂、最先进、最大型的一次投影应用。开幕式采用的近150台高亮度数字投影机利用复杂的多组阵列、多机叠加的先进投影技术,塑造了完美震撼的视觉效果。如在鸟巢的“碗”边,或打出欢迎语,或投射万朵桃花绽放,或投射出星光熠熠的夜空;由10组投影机在地面投射出海浪滔天翻滚的画面,配合演员们缓缓划动船桨动作,变幻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巨船。

上述显示成像技术结合采用目前较先进的视频处理与智能显示控制器、图像拼接控制器,对整个舞台进行图像处理,在大量的高清图像素材配合下实现了节事展演空间所需要的多种图像特效。

(二)舞台机械

据介绍,2012年春晚舞台在设计上大量采用了高性能的液压和牵引机械系统,使舞台许多部位可以自由地升降、旋转,升降传动装置达304块,而升降速度则是传统机械升降系统的数倍,正是这样的速度差异,才造就了舞美设计师要求的冲击力。借助顶尖视频显示技术,春晚舞台可逼真模拟出各种环境,还可在不同场景前迅速切换。舞台地面可瞬间垒成块状山峦,也会刹那像水波那样起伏,还能如瀑布般飞流直下,水花四溅。龙年春晚现场360度大舞台,配合设计独特的高清视效屏幕,播放特效十分惊人,逼真程度让观众觉得身临其境。北京奥运开幕式演出中的巨型地球模型等也令人印象深刻。

(三)水幕、水雾、烟雾、激光等特效技术广泛应用

水幕、水雾、烟雾、激光等特效技术齐聚春晚舞台,极大丰富了舞台效果,如龙年舞台设计还使用了高9米、宽30多米的巨型水幕,使用了600多个舞台灯和一套激光灯设备。这类特效技术在近些年重要展会现场如广州亚运开幕式等都有不凡展示。

(四)大量高清图像和动画的设计和运用

与不同节目相配合的大量高清图像和动画出自一批数字图像服务商之手,这一块的工作量不容小看,数字图像服务在电影业、会展演出业等的强烈市场需求下已发展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产业。

四、情境空间塑造中的“实”、

“虚”结合

传统建筑空间表现为“静止”的空间,人们习惯于用“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来描述建筑也就表明建筑空间“永恒”的特点。然而在技术进步的当代,无论是巴黎蓬皮杜中心的可变剧场空间,还是鸟巢策划而未实现的可开启式屋盖;从迪士尼乐园的动感体验到今年春晚的动感舞台,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这是一个富于动感空间体验的时代。传统的“非建筑”式的动感体验正在越来越多地与建筑密切结合,如广州电视塔顶的动感摩天轮等。

大型展会如上海世博会,投影技术已成为除了实物展示以外最普遍采用的方式,应积极思考如何主动适应这些技术对建筑空间表现带来的冲击。

由于大型节庆舞台是重大事件、艺术表现、情境空间的重要载体或场所,使市场有动力和资金支持运用每个时代比较新的技术和承担比较昂贵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往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医学等领域的虚拟现实技术无疑会在特效空间塑造方面有更大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也称“灵境”,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高新技术,它是计算机、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交叉与集成应用的综合产物。这种技术可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当前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嗅觉和味觉的模拟尚待研究[2]。

虚拟现实技术有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三大特征。沉浸性(Immersion),又称临场感,指观众感到自己身临模拟环境中的感知程度。良好的模拟环境可做到真假难分程度;交互性(Interaction),指观众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信息的能力,如依赖数据手套“隔空取物”的操作。虚拟环境中有人的参与和反馈,使虚拟场景更具真实感和实时性;想象性(Imagination),是虚拟现实的设计者与使用者并行操作相互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特性。

虚拟现实技术当前在建筑领域内尚属于比较初级的应用,仅能初步满足现场感的特点,尚难以做到交互性和想象性。目前较为集中运用在会展、博览空间的场景设计和展示设计领域,如上海世博会的一些场馆采用了这类技术,龙年春晚的舞美也具有虚拟现实的这种初级特征。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更逼真的虚拟现实会更多运用到这类空间中。[3]

比如高清晰显示设备和图像创作技术的结合可以塑造更真实的空间感受,全息影像技术完全可能塑造一个与歌手缠绵对唱的逼真的“虚拟”三维影像;甚至可以想象未来的春晚,千里之外的观众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亲自走进”春晚舞台,感受歌手近在咫尺的表演,甚至还可以围拢上去找他们签名。

我国一些演出团体已经开始了有益的尝试,比如中央歌剧院与拥有国家唯一的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实验室的北京理工大学达成共识,未来将整合双方的优势,在舞台表演上引入数字化高科技。重点研究立体影像呈现技术在戏剧舞台上的应用,探讨虚拟技术在文艺表演生产流程的创意、编排、演出、推广、评估等各环节的应用。[4]

五、从2012年央视春晚舞台解读

当代情境空间的特点

作为全国受众最多的综合文艺节目,春晚的观演空间特点可以说集中反映了当代情景空间的特点,引发我们的诸多思考。

(一)凸显高新科技力量

近年来的春晚明显地增加了科技含量,龙年春晚又实现了新的跨越,对各类最先进的舞台技术的运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这表明,表现技术甚至凸显高新技术的统领地位已成为特效空间表现的必要内容。从情境塑造的角度看,相对于演出作品创作质量的提升难度和众口难调的情况,绚丽的舞台效果更容易得分。近年来的重大演会,这一倾向越来越明显,制作成本也越来越高,这是大众性娱乐盛宴所必须的。

(二)快节奏

春晚在整体演出气氛的把握上,明显适应当代娱乐文化,呈现快速场景变化、节目“串烧”、画面变化快、节目本身兴奋点多等特点。慢条斯理地演绎一整段纯粹的京戏在春晚舞台上几乎绝迹。这也反映出当代情境空间时空变幻的突出特点。

(三)冲击性感官体验

超大的高清屏幕、全息影像、宛若仙境的场景设计、快速变化的动感多模块升降舞台、水幕、烟幕、激光等冲击着观众的视听感官,如同美国电影《阿凡达》带来的视听效果,这些在一般现实空间场景中罕见的情境塑造集中反映了当代娱乐文化的消费特点。

(四)追求现场感和互动性

观演空间追求的现场感反映的是观众渴望和他人一同欢笑、一同感动的心理需要,尽管他可能已听不清歌唱者的声音,这一点深刻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尽管春晚为全国观众塑造的是模拟的“现场感”,实际只有少数人能在现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可帮助人们更容易实现现场感、参与感和互动性。

(五)高投入与高消费性

龙年春晚为了达到特定舞台效果,现场动用了一百五十人的庞大幕后控制工作团队,舞美效果的造价据估计达15亿元之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展演现场的空间效果更是不惜工本。这种高投入与高消费是当代情境空间的又一典型特征。

六、对情境空间未来发展的思索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情境空间的艺术表达,乃至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的体验形式越来越离不开高技术的运用,艺术和技术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值得思索的大问题。当代科技给艺术空间带来了新的表现效果和表现可能,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冲突和困惑。未来体验空间会以何种形式呈现,值得人们认真思索。

情景空间的塑造,使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界限愈加模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空间体验与感受,这种亦真亦幻的空间体验或许会成为未来空间创造的一个主要方向。在这类空间中如何实现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无缝对接”是空间设计师未来要考虑的课题,是实现特殊情境空间的必由之路。

很多研究者都提到电影塑造或表达的时空观念,的确,电影是发挥人类时空想象力的重要工具。未来的博物馆也许可能实现美国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中表现的那样,参观者能“回到”以前的空间场景和“真实”的虚拟人物动物直接交流。传统的动感方式如缓缓转动的摩天轮、旋转餐厅、动感飞龙、电梯、自动扶梯(道)及其它传统技术,都将相形见拙。

然而,强烈的、过度的特效空间体验如果与人类精神世界的信仰缺失结合,可能造成情感依赖,会损害人类发展。如同美国科幻电影《盗梦空间》中描述的那样,人们可一层一层进入经过设计的自己的梦境空间,有的人甚至迷失在这虚拟的“美好空间”难以自拔。

从受众视角看,在信息时代,年轻人日益“宅化”的背景下,在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充分结合情况下,或许大多数空间体验可在家里完成,家庭影院将升级为家庭“情境体验室”,给未来住宅设计带来新课题。或许有一天不再需要真人去演唱,而出现以虚拟代替真实的错位感,正如现在网络交流对直接交流的冲击与某种程度的取代,这些或许会深刻影响未来的文化生态。

从特效展演空间的生产和消费来看,这种短时、新奇的空间体验消费无疑是一个繁荣社会所需要的,不过过度消费化倾向则容易使建筑空间艺术走向“布景式”甚至“媚俗化”;未来梦幻般的空间强调了感官的刺激和真实的虚幻,是否有可能反而消弱了某些空间情感的表达,是否会造成建筑艺术快餐化消费倾向,进而深刻影响公众建筑艺术审美。

从当前特效空间的创作主体看,主要是舞台与展示设计及相关技术人士,建筑师大多处在边缘地带,或是被动配合地位,这不利于更全面的体验空间的塑造。

每个时代都试图超越以往的艺术经典,但超越的大多是形式;或许经典没必要去超越,因为社会发展需要新的语境下产生新的“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讲,或许未来特效空间的发展与传统经典是并行不悖的。

参考文献:

[1] 伍端 空间的叙事认知:电影实时三维虚拟现实生成的运动视觉经验[J]. 建筑师 2008,Vol 136(12):43-49

[2] 邱浩修交互式建筑的实虚共构设计策略[J]. 世界建筑 2011,(2):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