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2 12:41: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2009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将在我市召开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这既是对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肯定和发展契机,同时也是对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检验和考验。对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动员会其目的就在于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力度,齐抓共管承办好这次盛会,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开好会议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做了大量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力的发挥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用。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是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到中央和省、市委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看到党和政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怀,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围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牧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市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干净人家、精把媳妇”的评选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围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积极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二)加大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力度,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几年来,随着中央、自治区、市委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的实施,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乡镇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全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大力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多方整合资金,重点支持乡镇苏木宣传文化站和村嘎查宣传文化室建设。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带动下,各旗县区普遍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的地方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已达90%以上,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各旗县区以文化阵地为依托,组织时事政策教育,开展集中文体活动,举办科技知识培训,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办成了思想教育的阵地,法纪教育的场所,科技培训的课堂,文化活动的园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了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全市以提高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打造“北疆文明大通道”。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110国道、丹拉高速公路、固查线、五乌线、临赛线绿色通道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硬化路街巷,绿化、美化、净化村庄,重点清理城乡共建示范点上的破墙烂院、柴草杂物、污水垃圾,解决乱搭乱建、坑洼不平等问题,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二是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市文明委抽调130个单位,分成30个组,由组长单位负责,共联了30个村,由几个单位联合起来联建一个村,三年之内将所联村庄建成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示范点的基本框架要求是“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三是创建生态文明村。近几年,我市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目标,把发展生态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了54个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建成乡村油路1913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沼气入户2.6万户,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4万亩,农田水利配套262万亩。四是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深化。各旗县区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按照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科技文化健康发展,环境面貌整洁优美的目标,全面加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五是连片创建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各旗县区重点重点抓了主轴线沿线及两侧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小集镇及建制镇的创建工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深入,逐步显现出连片创建格局,日益发挥整体效应。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临河区新华镇、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2005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9个苏木建制镇获得1-6星级文明镇,34个嘎查村获得1-6星级文明村。
(四)坚持多办实事好事,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多年来,全市各地和有关部门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一些实事好事,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自觉参与到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来。一是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市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奔小康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不断扩大“三下乡”活动的实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二是认真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把“万村书库”工程与科技兴农、科技兴牧,与扶贫和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在全市已建成个乡镇苏木图书室、个村嘎查图书阅览室。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市所有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帮助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务公开、卫生保洁等项制度,推动了这些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总的看,近年来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领导对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旗县区、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群众参与面越来越广,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效果进一步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对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目前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扬成绩、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区及我市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已步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做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城带乡等文章。要围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抓住提升农牧民素质这一根本,围绕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激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载体,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牧区、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个重点,围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思想文化这个阵地。要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打破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现代文明加快从城市向农村牧区传播普及。要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促进农村牧区精神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把握重点,全面落实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以活动为总载体,从抓试点入手,以点带面,连片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l、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
农牧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新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培育新型农牧民。培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合格主体,是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牧区各项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突出培育新农民这个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一要大力加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要广泛深入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深入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民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二要抓好农牧民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新型农牧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帮助农牧民提高综合素质,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三要广泛开展“五进三争”活动。“五进三争”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这个活动载体基本上涵盖了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主要任务,涵盖了农民、农户、农村三个层面,抓住这个总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要把开展“五进三争”活动同农村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创评文明村户、文明生态村和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农民评选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形成以“五进三争”活动为总载体,多种创建活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创建格局。要通过多种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把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送到农村牧区,促进农牧民素质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工作,使农牧民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和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村牧区适用人才。
2、选准突破口,推动全局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突破,带动全局。当前,我们要把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促进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有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农村文化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严重滞后,必须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乡镇宣传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发展一批文化中心户,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文化资源向农牧民倾斜,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失衡的问题,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活动。要积极抓好农村牧区群众文化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活动载体,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要依托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培育内容积极健康、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教育引导农牧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乡风乡俗。
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从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入手,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完善公共环卫设施,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要把发展生产、农牧民致富和治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以公共秩序、社会风气、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
四是以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推动农村区域性连片创建。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点带面,形成农村牧区域性连片创建的工作新格局。要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性片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区域性连片创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抓好文明乡镇苏木、文明村嘎查、十星级文明户等常规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方式。确保创建质量,提高创建水平。
3、切实建好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需要宏观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又必须抓好试点、培养典型、搞好示范,要通过先行试点,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各旗县区、乡镇都要选择一批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村嘎查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的试点。要根据创建文明村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切实抓好试点的创建工作。要发挥好试点的带动作用,及时总结试点的创建经验,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方提供学习借鉴。要搞好典型宣传,组织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一批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树立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建品牌。
4、服务农牧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服务群众、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要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农牧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要特别关注农村的困难群体,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对于安排了的实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务求实效。要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要求,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根据各地创建规划,与试点村结对帮扶。一个或几个文明单位帮扶一个试点村,重点帮助农村牧区建设文化活动室、改善文化条件,建设公共设施、硬化村中道路,治理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开展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要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和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使结对帮扶形成长效机制。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全力开好这次盛会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大局,实践表明,“以会促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战略,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自治区党委、政府之所以把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放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展示已有的工作成就,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新举措。因此,这不仅是巴彦淖尔市的一件大事,也是自治区的一件大事。
l、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全市上下、各旗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次经验交流会作为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紧迫任务、头等大事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明确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要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城乡共建、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2、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一个历史进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要着眼于农民的全面发展,重点规划一批造福于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项目,使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近期内可以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好的试点,把重点放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村庄上,在促进乡风民俗树立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等方面抓出一批特色示范点来,充分展示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的成果。各项创建工作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激发热情,形成合力。
一是成立由两名副科级干部带队的四人驻村扶贫工作组,派驻石婆固镇东史庄村,全面开展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
二是确定办公室中层以上干部20名作为一对一帮扶责任人,完善档卡资料、精准核对信息、制定帮扶计划,每周至少一天入村开展帮扶活动。
三是帮助贫困户享受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共为全村贫困户慢性病患者43人办理慢性病卡,积极协调申报雨露计划6人,带动建设蔬菜种植大棚2个,组织短期技能培训班5次,参加培训200余人次。
四是帮助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来,共投入1万余元对该村进行帮扶。其中改善村内公共卫生间5200元,修缮贫困户房屋房顶4523.5元,村内道路两侧排污管网及道牙整修1万余元,实现了村内绿化优美、道路洁净便利。
五是深入推进各村村精神文明建设。今年以来,学雷锋志愿者下村积极组织广场舞比赛、公益电影放映、开展乡村道德讲堂、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文化体育活动,并联系县人民医院到该村开展义诊活动,切实为村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增添了色彩。
关键词:民间艺术;民间戏班;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调查
中图分类号:J6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3-81-3
围绕金华地区婺剧民间戏班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主题,笔者自2012年5月以来,多次赴金华、义乌、永康等辖区内的村落,通过访谈、调查等形式,对婺剧民间戏班进行了深入调研。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活跃在金华地区的婺剧民间戏班及其艺人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金华地区婺剧民间戏班的调查,以及对婺剧民间戏班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价值与作用的分析,希望引起社会对婺剧民间戏班的关注和重视,以推动其健康发展,并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婺剧民间戏班简述
婺剧是流传于浙江中南部地区的一个多声腔剧种,包括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大声腔。“婺剧”这一名称的定名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此之前,婺剧戏班的名称一直是以其所演唱的声腔命名,比如演唱高腔的叫“高腔班”,演唱昆腔的叫“昆腔班”,还出现了兼演高腔、昆腔、乱弹的“三合班”和兼演昆腔、乱弹、徽戏的“二合半班”。早期是婺剧班社主要在农村演出,不少农村还成立了自己的坐唱班和太子班。20世纪30年代初,婺剧戏班开始进城演出,徽班中的一些班社也以xx舞台命名。抗战以后,很多戏班在兵荒马乱中都散班了。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指引下,民间戏班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由于统一定名为婺剧,原有的剧团也都改称为xx婺剧团。
据不完全统计,从解放初到1966年期间,金华地区共有农村剧团二百多个。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登记在册的民间职业剧团485家。
婺剧民间戏班的演出一般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庙会、佛开光等节日,各地都邀请戏班表演,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各种婚丧嫁娶的日子请戏班也成为常态。同时,随着演出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剧团的硬件设备有了很大的提高,电脑幻灯、进口高级音响、灯光、无线话筒、软硬布景、服装道具的更新,往往是几年就换一次。婺剧民间戏班使用的软硬布景见图1。
二、民间婺剧戏班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着特殊优势
近年来,国家就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活动相对于广大的农村市场来说,犹如杯水车薪,并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的市场需求,这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而大量活跃在农村的民间戏班的表演活动对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在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婺剧民间班一直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并有着相当深厚的的群众基础。荀子云:“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即强调了音乐与民俗在塑造民众品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就是要运用民间戏班与民俗活动所具有的传承教化功能,对农民的品行进行规范、约束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永康地区每年都举行的胡公大帝庙会演出活动,既传承了古老的娱神信仰,又起到了娱人的功能。婺剧民间戏班艺人会表演许多经典传统剧目,如《百寿图》《辕门斩子》《火烧子都》等等:戏班乐队表演的很多经典曲目如《花头台》《二凡》《三五七》等。婺剧民间班艺人通过表演这些经典曲目、优秀剧目,一方面弘扬和传承了婺剧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陶冶了农民的情操。此外,婺剧民间戏班艺人还通过创作一些思想内容积极健康的新作品,使老百姓在看戏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思想认识,同时感情上也得到升华。
三、民间戏班有效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婺剧民间戏班的发展不但增加了金华地区演艺市场劳动力的就业市场,还为许多专业表演团体的演员们特别是退休的演员们提供了业余表演机会。近年来,一部分专业演出团体的演出市场不景气,演员们的收入待遇不高。为了生活,这些专业演员们不得不寻找其他出路。而日益热火朝天的民间戏班则成了这些专业演员们的首选。浙江省婺剧团著名丑角演员吴光煜退休后应邀到民间戏班里客串演出,一年之后他感慨地说,“我在戏班里一年赚的钱,比我在国营剧团里演一辈子戏赚的钱还多。”通过与几位国营院团演员私下交流获悉,他们加入民间戏班演出的收入是其官方工资的两倍以上。当然,除了经济收入因素,有的演员透露:“跟着民间戏班演出很愉快,彼此之间关系很融洽,不存在竞争,人际关系比较自由,大家之间很平等,而且我们的出演费还略高于一般的演员。”也有专业演员说:“经常深入基层表演,能多认识些朋友,和观众的交流也多,对于艺术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婺剧民间戏班的活动还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证实这一点,笔者特以金华地区为个案,抽查了该地区4个代表性婺剧民间班,共计150多位婺剧民间戏班艺人2012年的经济收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
通过上表显示,民间戏班艺人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的占多数,但是年收入在10万以上以及6、7万8万之间的比例也不少。年收入在1.5万元的占少数。显然,民间戏班艺人收入是存在差别的。通过了解,其差别形成的原因主要与艺人的演艺水平有关。如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的演员多为没有经验的龙套演员,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演员多为主角演员。如果以此表统计结果推算,金华上万名民间戏班艺人每年总收入应在3―4亿元左右。随着民间戏班艺人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艺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随之改善。通过对金华地区3代表性婺剧民间班共计150多名艺人调查统计。约10%的艺人还购买了面包车或小轿车。艺人随身携带电脑的占16%:此外,有的艺人还在县城或者金华市区购置了商品房……这些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四、民间戏班为和谐农村的构建发挥独特的作用
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其所指的就是音乐与民俗活动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加强社会控制中的作用。民间戏班与民俗活动“作为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结构中最底层的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具有‘以和为先、以礼为基,以情为重,以人为本’的和谐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完善的法规和制度,还应该利用传统的民俗文化。”这种价值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一直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婺剧民间戏班与民俗活动一起,向农民传递了认同感、归宿感和主体意识等共同价值观,这些包括责任意识、公共准则、道德观念在内的共同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民间戏班与民俗活动已经成为维持农村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查,绝大部分的农民认为,尽管现在可以通过电视、电脑等媒介欣赏一些文艺表演节目,但他们还是更加热衷于观看民间戏班的表演。究其原因,老百姓看重的是表演现场的热闹、和谐的气氛。在调研过程中,笔者亲眼看见,婺剧民间戏班演出时,村民们多邀请远亲近邻聚在一起,连平时很少走动的亲戚也趁此机会互相往来,戏班演出加强了村落之间的互动联系,家家户户都大摆筵席、其乐融融。“和谐社会”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彰显和诠释。民间戏班与民俗活动如佛开光、修族谱、祭祖、诞生礼、婚礼、寿礼、葬礼、等民俗活动一道,强化了村民之间团结互助、和谐共处的意识,促进了村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新农村的和谐建设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五、结语
婺剧民间戏班数量之多、历史之久、演出频率之高,足见其在农村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影响。深入研究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背景下,特别是2005年11月,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婺剧民间戏班的深入研究,既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需要,也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积极意义。虽然婺剧艺术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只是保护的一个开始,接着还要加大对婺剧民间戏班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认识到民间戏班班的价值与作用。要对婺剧民间戏班的功能与价值作出更客观准确的评价,包括婺剧民间戏班的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和谐社会功能:婺剧民间戏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当前及今后,在国家日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在党和政府的切实关怀和引导下,婺剧民间戏班将继续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章寿松,洪波,婺剧简史[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张乐,余靖,浙江国有、民营剧团缘何遭遇“冰火两重天”?,新华网浙江频道,2006
[3]池瑾,浙江婺剧剧团的生存现状与经营模式[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0
[4]《荀子・王制》
[5]傅谨,新社会的公家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万建中,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J],新视野,2005,(5)
[7]沈松柏,和谐文化视野中的民俗文化建设[J],义务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8]同[5]
[9]高琦华,何永,浙江省民营剧团状态研究报告[J],文化艺术研究,2010,(04)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农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一个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基本现状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南江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耐久地开展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2007年,县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集镇1个、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社区、村)2个。
一)思想观念不时进步
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近年来。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遥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时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时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短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维护国家利益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30000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激进文化颇具特色
建成了4个楹联文化村,县精深的文化、独特的楹联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江诗词楹联学会发展会员137名。完成了300副永久性对联入户悬挂,相继在5个村、2个镇、1所学校、2条街道、2个景区开展了楹联文化创建活动,为南江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确定了舀火纸、爨坛戏、杂耍、说春”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二、存在问题
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认识偏差。一些乡镇,1重视不够。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水平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缺乏,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基础单薄。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2投入缺乏。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缺乏。二是缺阵地。遥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颐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遥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主体缺乏。局部乡镇没有专职的宣传委员,3队伍不力。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现阶段留守在家的老年农户担负的主要任务是照顾晚辈读书上学,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村社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陋习抬头。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缺乏,4观念不正。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要重视遥远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干扎扎实实地把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做到三个到位”
一)深化认识。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努力扭转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倾向,坚决克服对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错误观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资金投入到位。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建立各级财政拿一点、后盾单位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保证农村精神为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三是工作落实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评价规范和评价制度,定期检查,年底总评。
狠抓“三个教育”
二)提高素质。
大力开展“三个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一是思想教育。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教育和指导农民,围绕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个核心。提高他认识社会的能力,消除固有和封闭、激进的旧意识,形成改革开放、共同致富的新意识,增强他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知识教育。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加大对农民在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增强他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抵制封建迷信及的能力。逐步破除封建迷信,阻止乱建坟墓、庙宇,大操大办红、白喜事新鲜陋习,形成崇尚科学、摒弃陋习、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三是道德教育。以“维护国家利益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市级卫生县城、国家生态县城和中国旅游经济强县。
开展“三项活动”
三)优化载体。
创新活动形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贵在不时创新。创新活动载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一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构建和谐南江为目标,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创建和“十大孝星”十佳公婆”十佳媳妇”十佳丈夫”十大孝星”评选惩办活动,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全社会形成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的良好氛围,形成以德报怨、促进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依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努力发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书画展览等活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和“万村书库”建设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更加可亲可信、深入民心。三是开展“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创建活动。依照“标美公路进村、文明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平安饮水入户,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卫进村、文明新风入户,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和“致富星、平安星、和睦星、科技星、计生星、卫生星”要求,深入开展“和谐新村”和谐农家”创建活动。
__市 __
__市精神文明工作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通过文明委各成员部门的协调配合,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全市基本形成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态势。目前,我市以“拓宽思路、广辟途径、纵横调动、全面进步”为方向发展精神文明工作。为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继续努力,全市精神文明工作能够踏上一个新台阶,能够更好的与当前我市的经济发展相适应,更好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工作措施:
一、分类指导、各有侧重
当前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明显优于农村,而且城镇工作与农村工作也具有较大差异性。鉴于这种情况,具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应大体分为两个方面:城镇和农村、要求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纵横联动、全面推进。从横的角度讲,在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文明办将与工青妇、科教文卫、综合治理、旅游等社会口单位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各单位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纵的角度讲,文明办将带领街道、(镇)社区、文明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考核标准不变,评分更加严格,检查更加常规性,通过文明办经常性的检查、指导、落实,使街道、(镇)社区、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重视性更加提高,工作更有成效。
文明单位为社会的示范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全市300多个文明单位自觉地开展益民社会活动的较少,今年要求各级文明单位至少开展2-3次社会文明示范活动。
(二)城镇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举办街道、社区文明专干、文明单位文明专干的精神文明综合知识培训,认真提高人员队伍的基本素质。
(三) 动员街道社区联动辖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活动丰富精神文明创建的形式和成果,提高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当前新农村建设开展的热火朝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迎来了一次大好机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实效、夯实基础、培养人才、形成氛围。
——抓队伍。落实乡镇、村精神文明建设人员名单,通过各乡上报精神文明工作计划及下乡调研对各乡精神文明工作现状进行评估。在充分吸收基层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调动各乡首先从思想上重视精神文明工作。
——抓活动。以“一乡一个载体”为目标,各乡主动挖掘本乡资源,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炼活动载体,以载体促活动,以活动聚人心,以人心促和谐发展,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作出贡献。
——抓人才。深挖农村中的特色才艺人员,将他们组织起来,以浓郁的乡土文化活动传帮带,特别要突出体现当地民俗风情,传统的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形成体制,逐年提高。
——抓亮点。在全市100多个行政村中每年挑选2-3个示范村,根据该村实际突出特色,如“科技致富型新村”“崇文重教村”“艰苦创业型新农村”等,抓住亮点,深挖潜力,加快发展。
——抓投入。各乡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每年要有一定的比例投入,逐年积累,使乡镇在活动中有器材,有服装。
二、加强管理,突出文明单位的社会示范作用。
当前,全市三级文明单位300多个,是我市丰厚的文明建设资源。在坚持过去验收的基础上,推行文明单位社会化服务活动。要求各级文明单位在较好完成本质工作的基础上,每年要承担两到三件社会性事务,为年终或届满验收的硬指标。具体事务由街道、社区列单,由单位选择承担。
创新机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向--十七大征文
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发展到全面覆盖、整体推进的新阶段。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更加自觉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地位。顺应民意,关注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共建共享。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共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清醒地认识全国千帆竞发的争创态势,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已经进入全国创建工作先进行列的地方,要再努一把力,再加一把劲,力争在新一轮全国评比表彰中榜上有名,其他地方和单位也要奋起直追,努力跻身全国先进行列。要深入研究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的新课题,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紧紧抓住影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瓶颈”问题,锲而)不舍,攻坚克难,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要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把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全面深化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特别是要把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进一步抓紧抓实,使之成为引领全市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队伍和青少年为重点,带动和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使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把文明礼仪的知识和基本要求普及到全体公民,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加强社会管理,重点整治公共场所车辆乱停放、行人乱穿行、乱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广泛开展体现行业特点、具有职业特色的文明服务活动,大力倡导诚信服务、优质规范服务、志愿服务。加大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游客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名胜古迹、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活动,促进文明经营、诚信经营。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着力解决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公路铁路沿线的脏乱差问题。要积极争创首届市级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乡镇,把争创的过程作为补缺补差、攻克薄弱的过程,作为整体推进、提升层次的过程,作为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对已经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的市、县(市)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做讲道德的文明人、有知识的文化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深化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城乡共建等创建活动,促进帮助农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作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要努力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各级文明委要切实履行牵头、组织、协调、服务的职能,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级文明委成员单位要带头示范,做出表率。各部门要把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担负起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大力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推动创建工作再上台阶、实现新跨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有所滋长,腐朽落后文化有所抬头,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出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突出问题。比如,有的农村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欺骗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有的农村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封建迷信活动日益泛滥。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使人民群众安定有序、和睦相处,是促进稳定、和谐、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荣辱观对这重要课题有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梁河共评出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和以“三大创建”活动为载体的“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等县级文明单位83个、州级文明单位28个、省级文明单位12个,但仍有两大因素制约着梁河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从客观方面看,主要表现为贫困人口基数大、基础设施脆弱、人口素质偏低、农村基层组织发展不平衡;从主观方面看,主要表现为有的领导不够重视,认识不够全面,目标不够明确,措施不够有力,方法不够科学。那么,如何解决呢?梁河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工作中一是要大力发挥本地优势,扩大招商引资项目,努力解决“三农”问题,确保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要围绕中心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是要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工作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心工作和大局服务;四是要把力量凝聚到实现改革、稳定、发展的各项任务上来,努力使“三个文明”建设工作适应经济建设,让其迸发出活力。
针对当前的“三农”问题、税费改革、国企改革、招商引资及糖业整合和锡业整合等问题,梁河要做到“五个到位”、培育“四个增强”、实现“三个创新”和“三个转变”。
“五个到位”,即思想认识、组织措施、制度建设、责任落实和督察要到位。
“四个增强”,即为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发展活力和引导力。在深入开展文明村寨创建活动中,要按照“整体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着力在培育“四有”新人上下功夫,着力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下工夫,重点塑造“向上、向善、向美”的道德情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薄弱环节,不断增强引导力,切实加强“三个文明”建设的载体功能。
截至目前,梁河共评出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和以“三大创建”活动为载体的“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等县级文明单位83个、州级文明单位28个、省级文明单位12个,但仍有两大因素制约着梁河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从客观方面看,主要表现为贫困人口基数大、基础设施脆弱、人口素质偏低、农村基层组织发展不平衡;从主观方面看,主要表现为有的领导不够重视,熟悉不够全面,目标不够明确,措施不够有力,方法不够科学。那么,如何解决呢?梁河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工作中一是要大力发挥本地优势,扩大招商引资项目,努力解决“三农”问题,确保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要围绕中心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是要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工作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心工作和大局服务;四是要把力量凝聚到实现改革、稳定、发展的各项任务上来,努力使“三个文明”建设工作适应经济建设,让其迸发出活力。
针对当前的“三农”问题、税费改革、国企改革、招商引资及糖业整合和锡业整合等问题,梁河要做到“五个到位”、培育“四个增强”、实现“三个创新”和“三个转变”。
“五个到位”,即思想熟悉、组织措施、制度建设、责任落实和督察要到位。
“四个增强”,即为增强凝聚力、创造力、发展活力和引导力。在深入开展文明村寨创建活动中,要按照“整体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着力在培育“四有”新人上下功夫,着力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下工夫,重点塑造“向上、向善、向美”的道德情操,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薄弱环节,不断增强引导力,切实加强“三个文明”建设的载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