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28 04:52: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第1篇

[关键词]B/S模式;管理系统;JSP数据库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28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2

0 引 言

互联网是现实社会的虚拟交流空间,也是连接各种生产贸易活动的主要手段。互联网不仅能够提供给人们需要的信息,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交流。企业物流是企业经营销售产品的主要途径,而物流管理则需要规范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予以支持。基于B/S模式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管理企业日常的物流活动,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物流的运转效率。

1 B/S模式体系的结构选择

企业的物流管理大多使用用户计算机服务器,主要通过用户计算机中的各种软件,来控制企业物流的装备、运输、数值计算等活动。而用户计算机中的服务软件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应用程序的互相配合,来处理较为复杂的逻辑运算数据。随着物流数据的数量逐渐增多,传统的用户计算机服务软件已经不能满足运算的要求。而且C/S模式(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的物流运算软件,在系统升级、软件维护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除此之外,C/S模式的客户端需要时刻与服务器数据库进行连接。因此,这种C/S模式物流管理系统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B/S模式的三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1.1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B/S模式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网页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系统模型。B/S模式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延续C/S模式的服务器特征,它将所有的服务器分配为单一的数据服务器、多种应用服务器。用户计算机、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共同构成三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①第一层为用户计算机,用户通过用户计算机接收系统、服务器中传递过来的信息,所有应用程序的工作都能够运用浏览器来完成。目前常用的浏览器软件为谷歌浏览器、IE浏览器等,这些浏览器能够将超文本转换为客户需要的网页信息。用户能够在网页中进行各种商业贸易的操作,来完成自身的交易活动。在信息输入完成后,第二层的网页服务器会自动接收用户请求。②第二层网页服务器在接到用户请求后,会生成不确定的超文本代码,同时会将请求的结果输入到用户浏览器中。若用户在提交信息的过程中,还提交用户信息储存、提取的信息,网页服务器则会将相关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或者从数据库提取用户需要的数据信息。③数据库服务器的主要工作是处理网页服务器的信息请求,提供网页服务器需要的数据信息。

1.2 B/S模式的特点

B/S模式软件的客户端,一般隐藏网页浏览器中,或者在系统安装完成后,客户端可以安装在系统中。各种B/S模式软件都通过服务器,完成日常的物流监管工作。各种物流数据通过服务器进行处理,因此无需将客户端安装在用户计算机中,也无需对B/S模式软件进行维护。物流信息的获取者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完成信息的获取工作。开放的多媒体文本结构,能够对不同的数据库进行访问,拓展信息的搜索范围。

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

2.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企业通常使用B/S模式的三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TCP/IP网络协议,开展物流管理工作。它将不同的功能划分到不同的模块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模块中的内容进行信息的获取与交易。根据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不同企业的不同状况,设计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2.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根据不同模块的不同特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以下功能:首先是网站各个模块的介绍,通过导航引导用户浏览不同模块的不同信息;其次是公司的主要服务介绍,通过各个细小的模块来梳理公司的业务分布;然后是物流运输、物流管理模块介绍,这一模块属于公司的最主要模块。物流管理主要涵盖仓储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营收与亏损管理;运单管理模块主要方便用户查询运单的物流情况,也方便物流运输管理人员对运单进行统计管理;新闻动态模块主要提供公司新闻、行业新闻信息,向用户提供有效的新闻信息。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特点

3.1 Java服务器页面运行模式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者运用Java服务器页面,进行动态视频、图片、文字的开发工作。Java服务器页面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出运行效率高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Java服务器页面技术能够对各种物流信息进行处理,还能够从数据库中找到最为合适的数据信息;同时它能够兼容不同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在各种数据库中顺利运行。客户端浏览器会对网页服务器发送Java服务器访问请求,网页服务器在收到请求后,会将Java服务器脚本直译为网页服务器的脚本信息,方面用户进行查询。用户在计算机浏览器中访问Java服务器页面时,Java服务器会将原来的Java服务器脚本直译为网页服务器,因此Java服务器页面的加载会显得缓慢。计算机浏览器第二次访问Java服务器页面时,会省去原来的Java服务器脚本翻译为网页服务器脚本的工作,因此,网页服务器脚本的加载会变得很快。这种多次访问的方式,能够使服务器系统的响应速度变快。

3.2 Java可重用组件技术

在B/S模式软件的代码编写方面,应用开发者都会使用完成后的Java程序组件,进行Java可重用模型的构建。Java可重用模型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用户需要的程序操作,重复加载用户使用程度较高的程序操作。Java可重用组件技术,能够将数据库的各种功能进行有效集合,形成完整的数据库处理体系。Java可重用组件技术主要执行数据库的打开关闭工作,也能够进行数据信息的查询与提取。Java可重用组件技术隐藏在数据库系统中,一旦用户有相关的操作需求,Java可重用组件就会迅速响应需求,执行相关的操作。对于数据库的语言显示方面来说,用户能够在可重用区域进行语言编码的转换,Java服务器页面软件能够将SQL语句直接传送给可重用。可重用会根据语言编码函数,进行语言编码的转换,并将最终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库。这种编码方式能够省去浏览器访问数据代码的步骤,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的编译工作,保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

4 结 语

随着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企业物流运输总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解决以往物流信息混乱、企业营收信息缺乏监管的现象。最重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符合需要的物流服务。基于B/S模式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对C/S模式的改良与发展,主要通过Java服务器脚本建立与网页数据库的联系,以方便用户对网页信息的查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伟,白冰,毛鹏举.基于B/S架构的电子表格数据上报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5).

第2篇

关键词:B/S模式;总体构架;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资源的利用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瞬息万变得市场环境中,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信息的有序、高效管理。

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一是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二是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三是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即是使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上述物流管理的内容。

一、系统分析

(一)需求分析

通过实际调查,要求本系统具有以下功能:方便的数据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较好的权限管理;完善的附件管理功能;快捷的数据批量导入导出功能;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

(二)开发及运行环境介绍

开发平台:MSVisualStudio2005;系统开发语言:C#;数据库软件:SQLServer2000;运行平台有:Windows2000以上。

二、系统设计

(一)系统架构

系统为基于客户显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的B/S三层架构,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三层体系结构是在数据库管理层和用户界面层增加了一层中间件,核心概念是利用中间件将应用层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三个不同的处理层次。

本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分为基础层、数据层和应用层。

(二)系统典型功能模块介绍

1、信息处理模块。以用户信息模块为例。主要用来存储本系统使用者的相关信息。系统中添加用户的功能页面为AddUser.aspx,可实现用户信息的注册。

用户信息查询的页面为Query.aspx,实现方式是将数据库中用户信息在前台页面上通过GridView控件绑定显示。

用户信息查询的页面如图2所示。

同样,还有更新和删除用户的操作界面。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储存有各类信息,都有查询统计功能,以库存信息查询页面为例,如图3所示,操作人员可通过某些关键词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某类信息进行查询。

2、附件管理模块。附件管理页面为attachment.aspx,实现方式是利用FileUpload组件实现附件的上传、下载和删除功能,附件本身对应的文件存储在FileUpload的4个子目录下,根据信息的类别(仓储、配送和基本信息)使其附件文件与子目录对应。另外,附件自身所包含的相关信息存储在数据库附件表中。

附件管理页面如图4所示。

3、对外接口模块。数据批量导入导出页面为interface.aspx,本页面实现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Excel表格数据直接导入到数据库中并将数据绑定到前台的GridView控件上,其二是将前台GridView控件中的数据转换成Excel表格数据方便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此功能的实现极大的提高了数据的录入效率但同时数据导入时Excel文件的表头格式有严格的要求。且数据导入时Eccel表格的格式必须按照数据库中对应表的属性顺序,否则会出错。

数据批量导入导出的最终显示界面如图5所示:

三、总结

本系统是典型的基于.NETFramework平台、C#语言、VS集成开发环境和SQLServer数据库开发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准确、高效和自动的统计分析功能;方便的数据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较好的权限管理控制功能;完善的附件管理功能;快捷的数据批量导入导出功能;良好的人机界面。本系统的实现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对大规模数据流的控制与管理,为开发其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框架。

参考文献:

1、佟勇臣.现代物流信息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蔡临宁.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韩朝军,梁冰,刘婴等.SQLServer管理与开发技术大权[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张跃廷,房大伟,苏宇等2.0网络编程自学手册[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第3篇

[关键词] UML 物流管理

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简称UML)是一种用于对软件密集型系统进行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的图形建模语言,主要用于分析与设计阶段的系统建模。笔者应用UML从功能角度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建模,且开发了对应的系统。

一、UML和JSP技术简介

UML 是OMG (Object Management Group、对象管理组织)所采纳的面向对象建模的标准语言,经过不断地使用、发展、修改和完善,目前已成为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统一了Booch、Rumbaugh 和Jacobson 的表示方法,融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不仅可以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更重要的是能够强有力地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JSP(JavaServer Pages)技术是Java系列技术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方法来创建显示动态生成内容的Web页面。JSP页面使用XML标签和scriptlets(一种使用Java语言编写的脚本代码),封装了生成页面内容的逻辑。它将各种格式的标签(HTML或者XML)直接传递回响应页面。通过这种方式,JSP页面实现了页面逻辑与其设计和显示的分离。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是指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达到的所提出来的要求,并且所需要的物理资源是否具备,能否得到。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1)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的存储量、运算速度,外部设备的功能、效率、可靠性,通信设备的能力、质量都满足现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可行性要求。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也为在Internet中实现物流信息的交流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特别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以及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出现和UML统一建模语言的出现都加强了开发的可行性。(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企业能快速及时地进行信息传递。实现企业物流信息共享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分析要估计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分析项目经济上是否合理.如果不能提供研制系统所需要的费用,或者说不能提高企业的利润,或一定时期内不能回收它的投资,就不应该开发此项目。而现行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使企业:(1)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通过实施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工干预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效率。同时由于采用了基于Internet的网络技术,与客户的联络和信息交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降低通讯成本和人工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这就符合经济合理性的要求。(2)提高对市场的反映速度。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从客户定单委托到业务完成、查询、客户服务的完整过程,使企业物流业务周期大大缩短。提高了企业物流的市场反映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社会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是指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能否在企业实现,在当前操作环境下能否很好地运行,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受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从物流企业组织内部来讲,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了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大大提高了各部门的业务联系的积极性。从组织外部来讲,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后,报表、票证格式的变化,可以提高企业的营业额。

三、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物流信息是指组织物流活动所必需的,或者物流活动中所生成的各种有关信息。它与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职能结合在一起,共同保证物流活动的顺畅进行。作为物流系统中的一个特殊子系统,物流信息的职能总是伴随其他物流职能的运行而产生,又不断对其他物流职能以及整个物流活动起支撑保障作用。企业物流信息的流动如图1。

利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对物流信息进行管理时所形成的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称为物流信息系统(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LIS)。它是物流信息化的具体实现形式,其基础是促进物流业务的自动化,其最高境界是为物流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以实现物流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四、结论

基于UML的系统建模,由于其固有的可视化、可逆向等优点,使得对于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能进一步有机结合,规范性和实用性得到加强,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随着软件工程建模研究的深入和进一步的实践摸索,把现代软件支柱开发与物流信息系统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Ken Lunn. UML软件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第4篇

关键词:敏捷性;层次分析法;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评估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物流企业的基础之一,为企业的日常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信息支撑。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下,敏捷性要求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竞争的主要焦点。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敏捷性,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外对于敏捷性的研究源于,美国国会委托里海大学和美国13家大公司联合研究编写了一份《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报告,首次提出了“敏捷制造”和“敏捷制造企业”概念。报告指出为了驾驭以日益加剧的变化、高度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为主要特征的市场,企业必须进行“敏捷化工程”,其目标是将企业改造为具有敏捷性的企业[1]。Rick Dove提出时间、成本、健壮性和自适应范围是企业敏捷性的4项综合度量指标。并再对这些指标层层细分。归纳了25项影响企业敏捷性的关键因素,侧重于衡量企业敏捷性转变的结果[2]。Amos J.W等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认为通讯连通、跨组织参与性、生产灵活性、管理流通性和雇员使能性是度量企业敏捷性的指标,侧重于度量企业敏捷性转变的手段[3]。敏捷制造创始人Roger Nagel和Rock Dove的解释是:敏捷是企业在不断变化和不可预测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的一种能力,它要求实现柔性生产技术、有知识员工的技能、有利于企业间合作的柔性管理结构集成。敏捷制造概念不仅涉及核心制造功能,而且涉及整个制造业务,包括营销、设计、生产、后勤供应、服务等[4]。

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敏捷性度量指标大多都是针对单个企业的[5]。也有些是针对企业管理的某个流程或者是单一的供应链,针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敏捷性评估少有研究涉及,这正是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重点。

基于已有研究工作,针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评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思想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评估模型。该模型以AHP方法为基础,通过对准则层指标进行分析得到每个指标的侧重点,进而给出每个指标的评价方法。最后,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敏捷性评估,具体说明了敏捷性计算方法。

2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评估模型

2.1模型建立原则

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提出的敏捷性度量指标大多数是针对某类企业的,而针对物流信息系统,类似某一行业的信息化产品的敏捷性度量还很少有人提及。由于物流企业的流程复杂而繁琐,总结物流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敏捷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故在构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指标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能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本质特征、结构要素进行客观的描述,并为测评的目的服务,为信息需求者的选择提供依据。

2)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包涵两个方面含义,一是从整体层次上把握评价目标的协调程序,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度;二是体现指标间的层次递进关系,通过一定的梯度,使得层次分明,充分落实分层评价原则。

3)动态性原则: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加之是针对敏捷性因素制定的评价模型,更需要强调动态性。因此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指标体系,须因时因各种情形的动态变化反映系统的敏捷性程度。

4)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因为敏捷性涉及的要素较为复杂,有些问题难以量化。所以,敏捷性评价遵循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更为合理,并且尽量以定量分析为主。

以上是建立物理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以这四项原则为指导,对此进行分解,确定敏捷性影响因素,及其各自的子因素,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敏捷性评估模型。

2.2模型的指标体系

4结论

本文针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思想的敏捷性等级评估模型。该模型基于物流企业信息化产品的特性,依据目的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四项原则,将评估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同时,文中给出了量化过程实现、权值确定、模型实施过程等,详细说明了敏捷性评估模型的可操作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实现简单,能有效评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等级。成果能应用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敏捷性评估,为目标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敏捷性改进提供可操作性依据。

参考文献

[1]任宏波. 基于BPM的企业信息平台的构建与企业敏捷性研究——以某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为例[D]. 四川:成都理工大学, 2009.

[2]陈欣.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方案优选方面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4, 25(10): 1847-1849.

[3]王民纲, 罗勇. 基于AHP的制造企业敏捷性评价研究[J]. 价值工程, 2006, 25(2): 60-63.

第5篇

从目前国内的医药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其相应的硬件设施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在软件设施方面还非常的缺乏。即缺少规范化的制度、缺乏相应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缺乏相应的增值业务。尽管目前的医药物流管理的基本设备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其经营的方式大多还是粗放式的,因而其内部的经营质量非常的低,且运行的效果也非差。因此目前的医药行业领域最缺乏的就是物流管理这一方面的软件设施,换一种说法就是目前的医药物流管理已经非常落后,不能有效的促进医药物流的管理和发展。而随着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其在医药行业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引用,它不仅给医药物流管理提供好了更新的管理技術,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医药行业领域的物流管理理念与机制的创新。

二、物联网条件下的医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系统结构

物联网条件下的医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其系统主要涉及到了两种技术,一是传感技术,二是RFID,从而使得医药行业的药品数据信息以及具体的生产流程中的数据信息能够被完整的收集和整理,然后通过WSN将这些数据信息有效的传输出去。信息系统的大致结构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系统平台,其中又包含了很多分散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是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因而能够对所有的医药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传送、统一的管理、运用以及共享等。生产流程中的数据信息主要是运用以太网来进行传输,操作者们可以使用局域网来进行信息的有效验证,从而使得数据信息能够进行有效的查询和监控。这个信息系统不仅具有药品的电子监控与管理附加码的管理功能。还具有对生产流程的实时监控与检测,还能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还能够对药品的储存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与监控,此外还能对药品的供应链进行高效的监管等。通过创建数据信息的处理以及实时监控平台,并运用先进的网络科技、数据库、通信科技、自动控制科技以及先进的传感技术,来对医药物流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其中就包括了视频监控、门禁监控、人员监控、仓储监控、供应链监控以及二维码验证、生产流程监控、ERP体系以及污水监控与处理等。

2.医药电子监管技术以及二维码技术

目前政府对医药的电子监管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制度规范,并对每个药品都就设计了一个监管码,从而使得每个药品都能具有独特的标志,它不仅能够则作为识别药品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能对药品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储存,另外还能够对其质量起到良好的监管作用。二维码的外观是一个几何的平面图形,颜色为黑白相间,它包括号码与密码两个组成部分,其储存了所有有关药品的数据信息,因此它是一个具有大批量信息的条码。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条码来了解各个药品的相关信息,同时还能判断其伪劣。二维码的设置,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医药物流管理的规范化,还能够对药品识别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的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并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3.物联网条件下的医药生产检测

物联网条件下的医药生产检测主要是针对具体的生产流程而言,其主要就包括工艺参数的检测以及污水的监控和处理。首先是工艺参数的检测,由于药品的生产涉及到很多的工艺流程,并且这些工艺流程会对药品的生产水平以及产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生产的过程中,温湿度以及所用所用原水的质量等也会对生产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各个工艺流程中所涉及到的工艺参数必须运用先进的传感技术设备来进行高效的传输和收集,从而确保能够对生产流程起到良好的实时检测的目的。在生产的过程中,污水的处理以及监控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智能化的监控设备能够对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起到良好的监控作用,并实现数据传输与共享,从而使得这些生产的环节能够到规范化的统一管理。

4.物联网条件下的智能仓库监管

智能仓库监管主要包括门禁监控以及人员监控等,其中门禁监控主要是由门禁设备、电磁感应锁、识别卡以及主机构成,工作人员只需要运用识别卡就能进入到工作区域内。而利用RFID技术能够对工作人员实现良好的监控,并且还能对人员进行定位跟踪,从而使得医药的生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及可视性。其次就是医药的包装监控,这主要是在生产线上安装RFID的识别传感器,这样就能够将所有的包装涉及到的信息完整的输送到数据库中,从而保证药品的信息能够更加的完整化和规范化。

三、总结

综上所述,物联网条件下的医药物流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使得医药生产能够达到良好的智能化和可视化,同时还能极大的保证药品的质量,从而促进医药行业的到更加高效持久的发展。

第6篇

一、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物流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然而现在我国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做的都不是很好,融资渠道难,无法得到大多数企业的信服。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中,物流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与物流效率,让物流企业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相结合能够使得物流管理系统朝着智能化、快速化、方便化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物流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运用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系统,可以明显的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同时可以使得商家增加百分之二十的商业机会;加强对于物流运输车辆的监控,也可以尽可能地保障货物的运输安全问题;客户通过电脑客户端来查询物流信息也有助于信息的透明化,从而满足客户需求;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可以降低营业成本约15%~30%左右。

因此,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加强计算机技术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运用,建立起可供供应商与客户相互交流的平台,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传递,有助于现代企业各项业务更加便捷的开展,从而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二、计算机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物流发展趋势

物流是一个完整的程序,从客户下单,到生产商进行生产加工,最后借助于一定的运输形式而传输到客户手中的一个过程。在企业中,管理者对于企业中不同部门以及体系的运行状况进行管理的全过程就称为物流管理,这些管理具体包括对于整个物流运营状况的规划、具体的实施过程、程序控制及后期的状况处理等。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先前物流运输中不同体系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物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更加有效地配合,从而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建立起现代化的物理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对于货物的订购、生产加工、运输等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控。这样也可以对于物流企业运行状况进行优化处理,达到物流企业资金、信息以及物流三者间的统一。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在计算机发展背景下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

1.企业物流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兴起,这就使得企业物流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由于物流信息越来越要求可以实现标准化与实时化发展,因此就需要对于物流信息进行智能存储,而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之下,各种数据库、条形码、电子订单等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物流信息管理中逐渐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2.企业物流管理朝着网络集成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主流,各大商家对于网络营销也变得更加重视,这就要求物流管理可以实现网络集成化发展。在物流运输中,所谓的网络集成化就是指物流以及各大运输网店之间的网络化搭建,各大企业依据自身不同的业务往来特点以及销售目标,可以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网络形式,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地加强物流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3.企业物流管理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由于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为了便于管理,要实现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这样也有助于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在物流体系中,从客户下单,到产品的生产加工,最后通过物流运输到达客户手中,在这中间,各个过程分工越明确,就越有利于提高物流体系的社会化程度,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物流运输的整体管理。而从技术方面以及管理层面来讲,实现物流管理的标准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运行标准,才可以保证整个环节的运行顺畅、完整,从而提高物流运输的协调性,最终实现物流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4.企业物流管理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越来越注重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从而减少人力劳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在物流企业中,自动化能够显著降低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人力成本以及由于人工操作而出现的失误,同时也能够使得客户对于物流信息的查询变得更加方便省事,有助于实现物流运输信息的透明化。

5.企业物流管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当前的物流管理体系变得越来越高端、智能,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模拟,可以更加真实地预测物流信息,从而为物流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同时随着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发展,也要求企业管理者具备创新意识,转变陈旧的思维观念,适应由计算机发展所带来的物流管理体系变化。

三、当前我国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业中对于物流管理这一块做的还不太好,需要继续加大重视力度。而一个企业要想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体系,首先就需要具备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化管理团队,提高员工的综合水平。然而,现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中多数员工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偏低,对于物流没有明确的概念意识,很多员工都不熟悉计算机知识,不具备最基础的电脑技能,这样在物流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2.物流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

我国的很多物流企业对于现代物流仍然没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物流经营中,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统统都会设置仓库、运输车队等一系列完整的物流设备,而在比较小的物流企业中,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设备存在使用不合理现象。在物流管理上,思想比较落后,管理方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无法很好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不能够真正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对于企业运输成本的降低、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社会建设所起的作用,在物流管理上,企业领导层仍然愿意采取自营的物流管理方式,缺少与时俱进的精神。

3.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不够合理

在目前的物流企业运营中,多数的企业都不重视对于信息资源的前期规划,同时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运行计划,这样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会造成信息无法及时有效、便捷地传递给客户,使得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输中很难发挥出自身作用,对于现代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非常不利的。同时,由于现在多数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管理中存在着很多漏洞,管理水平不高,缺少信息传递交流的平台,甚至有些物流企业对于客户订单信息、物流追踪等都做得不是很到位,管理效率低下,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物流企业的信誉度以及服务水平。

4.物流企业相关设备配套比较落伍

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中,设备的陈旧落后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物流企业中对于网络设备的运用水平都比较低下,还没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对于计算机的引进与应用工作做得也不是很到位。所以,多数物流企业在物流管理上,对于计算机的运用仅限于日常办公方面,而在物流运输、信息资源传递、货物追踪等相关方面比较且缺,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重大的决策方面,信息化的运用非常有限。企业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方面投入的经费也不够充足,严重影响到了现代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进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企业的物流设备显得非常落伍,在无纸化与机电一体化方面尤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亟需物流企业引起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实现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与自动化,让计算机技术真正在物流管理中起作用。

四、计算机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改进方法

1.计算机技术发展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应该遵循的原则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形之下,要想使得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实用性原则,要使得物流信息能够快速便捷的传递给客户;第二、准确性原则,这就要求物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能够保证始终一致,尽量避免因为人为操作失误而出现的错误情况,使得客户能够得到真实可靠的物流信息;第三,灵活性原则,要保证物流信息可以高效灵活地传递给客户。此外还要保证整个物流管理系统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

2.物流企业领导层要转变思维观念

尽管我国的物流管理系统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现在我国多数的物流企业对于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视程度都不够,无法很好地将计算机技术与物流管理系统相结合。在物流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也仅仅只是注重产品加工生产、财务管理以及产品销售等管理,而对于企业的运行管理,特别是对于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做的很不到位。因此,物流企业管理者需要转变思维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带来的好处。

3.建立起物流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物流运输中,由于会涉及到很多的信息内容,如果单单凭借公司自身的信息来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需要建立起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得不同的物流企业都可以从这个平台中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信息共享主要包括信息传输与信息存储。信息传输或者存储过程中都是借助于数据的形式来得以实现的,这些数据资料可以按照标准形式,或者是按照系统固有的形式进行传输。按照标准化的方式进行传输能够实现不同类型数据资料之间的通用,便于处理不同的数据,而按照系统固有的形式进行输送可以保证信息资料在传输过程中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论是采取哪种数据输送形式,都要保证物流信息可以更好地实现共享。

4.在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实行一体化管理

从产品销售过程来看,生产加工商、企业以及客户之间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对于物流信息管理也应该做到协调一致,在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实行一体化管理能够极大地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应该实现产品供应商、批发商以及零售商之间的有机统一,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不同的企业都联系起来,实现计划制定与信息共享,从而共同抵御外来的各种风险。在实行一体化管理过程中,物流企业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基础以及管理理念,对于可能会存在的各种问题要能够应对好。

第7篇

1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1 第三方物流作业流程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传统的企业内部物流业务相比较,有着很大的不同,它的业务主要是为其它企业提供货物转储或配送服务的。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把供应方和需求方链接起来的枢纽,其所服务的两端都是外部企业,其作业流程是:在接受了客户的转储或者配送订单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对订单进行审核和分类处理等,依据客户的要求来进行仓储、运载等基本业务,最后在进行结算处理,把货物运往需求方的这一过程。

1.2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操作较复杂。一套好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则简单实用和操作方便。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流程比较繁杂,操作起来很不简便,不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不需要的环节,对整个进程产生了影响[1]。这种情况下的管理信息系统只能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摆设,使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没有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效益。

功能不齐全。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数只是在发挥其最基本的功能,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有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40%被企业用来做宣传,有36%被用于信息服务,有15%被企业用于内部通讯,而用于电子商务平台只有10%。例如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对客户进行服务管理等功能还基本没有开发出来。

建设不规范。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个行业的标准还没有进行统一的规范。而且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是很完备,信息不完善并且动态的更新不及时,无法规范性的对企业的整体进行管理。如我国目前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在企业的内部进行信息的交流,还没有进入开放性的运作阶段,不能和外部信息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强度和难度,也浪费了资源和导致信息的不真实。

运作效率低。建设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整体效率和企业竞争力。但从当前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运用管理信息系统不是不成熟,系统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如系统不能自动化处理业务,导致从一开始接受订单到客户满意往往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管理信息系统运作效率低会使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2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1 基本信息管理层

业务资料管理模块。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资料管理模块和业务内的所有业务资料的管理有关,包括车主的基本信息、货主的基本信息及仓储信息等,通过对车主信息和货主信息的配对,生成交易记录并且进行管理。而且业务资料管理模块可以对有用信息进行整合与统计,融入到自己的业务数据库,为以后开展业务提供参考。

车辆资料管理模块。车辆资料管理模块可以对所有可以调度车辆进行管理,其可以建立所有车辆的档案和车辆的使用的记录。

司机资料管理模块。司机资料管理模块是对司机档案和管理司机工作记录,而且司机可以运用这个模块对自己的信息和工作记录进行查询,确认其是否属实,这个模块为司机和企业双方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台,提升了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

2.2 作业管理层

订单管理模块。订单管理模块分为订单处理功能和物流策划功能,这个模块是整个物流作业过程开始的第一步。货主首先通过计算机把需要托运或者托管的货物清单运到相应的物流管理部门,并可以在模块中审核客户信用度,最后在对整体的物流服务进行策划。

仓储管理模块。仓储管理模块是依据企业的实际仓储情况来进行设计的,它的功能主要有货物的进入库的作业和在仓库内的作业以及出库作业。入库作业和出库作业都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激光识别条形码技术等技术来对货物进行扫描确认的,并将这些信息一次性导入到数据库实现了顾客和货主的双向传送,并且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了误差[2]。库内作业是对库存盘点和分拣理货以及查询库位商品等工作来确定货物的数量和货物安全以及最大化利用仓库。

配送和运输管理模块。配送管理模块分为货物分配和货物装卸功能,是物流配送中心依据配送单科学分配货物,并对货物进行及时安全地完成装卸工作,最后生成装车清单和货物签收清单的过程。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整个物流管理的中心环节是运输管理模块,主要的功能是对车辆进行调度和选择路线以及对货物进行跟踪。

2.3 运营管理层

客户关系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设计的依据是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这个模块

包括整理客户的资料和客户服务以及客户合同等业务。

经营和财务管理模块。经营管理模块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体出发,对历史交易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和企业各种统计指标,设立和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相符的业绩核算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还可以调整控制不同指标,降低成本。财务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是为计费提供标准和费用的结算以及查询报表等功能。

2.4 维护管理层

基础设施管理模块。基础设施管理模块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进行编码档案和定期的维护等管理工作,增加基础设施使用年限,降低成本。

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有用户识别和系统运行以及系统维护等。系统管理模块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和客户的登陆管理,设置不同权限;利用服务端初始化系统管理模块,保障系统在安全的环境中稳定的进行运行;要注重系统的维护,包括系统应用代码维护和数据维护以及应用程序维护以及硬件设备维护等。

第8篇

[关键词] 物流企业 管理信息系统 可靠性

2005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进一步说明我国物流企业步入规范化管理阶段,对整个物流行业发展将有深远影响。该评估体系的指标分为三类:数量递增型指标、管理质量认证型指标、企业信息化指标。对于第三类指标――企业信息化指标,现实中往往为物流企业所忽视,认为业务中用到了信息技术或者使用了一套管理软件即可,其实不然。笔者通过对多家物流企业的调研,发现其共同的困惑都是花了很多资金和精力搞的信息化,应用总是不顺心,其实这就是可靠性不好的原故。

一、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伴随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崛起,随着中国物流行业的整体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达到33.5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其中,硬件投入占58.8%,同比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服务分别占28.1%、14.1%,分别增长了7和5个百分点。软件与信息服务市场规模的有效放大,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基础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物流企业开始重视业务流程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全程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一体化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构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便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物流企业在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归结起来,共性问题有:

1.思维认识不足。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机系统,它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健全的业务流程。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人情管理模式上,没有完整的科学管理办法。很多物流企业面对信息化,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总认为买一套软件来,配合几部电脑,能接通网络,就算实现信息化了,可见误区很严重。事实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关的技术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恰恰是众多物流企业的软肋。

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成本高。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信息硬件和软件的简单搭配,它应当是企业业务流程的数据体现,因此管理信息系统更是企业的系统解决方案。目前中国物流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同时,拥有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低层次需求。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成本较高,物流企业的原始积累尚不足以抵补昂贵的开发成本。另外物流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上缺乏成熟的可供物流企业做二次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

3.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慢。任何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都基于某种运算规则所设计,其对应的流程不能视为“放眼四海而皆准”的规范,尤其对于市场上购买非面向企业实际独立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必定经常出现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不匹配的现象,导致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因业务环境的变化而灵活变化。如某海运公司所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港口压港、客户更换收货地、提单与舱单货物信息不对应或进出口货物受阻等意外情况,就无法及时响应对作业计划做出调整。

二、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可靠性

针对前述共性问题,物流企业在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时必须对其可靠性给予充分考虑,这里所说的可靠性指管理信息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

可靠性研究缘于过程系统,如连续生产的制造业就属于典型的过程系统。从“连续”的内涵分析,物流企业也应属于过程系统,它环环相扣具有高度流动性。已有很多学者对系统的可靠性给予密切的关注。美国Pullman Kellogg公司经5年的调查,结论为,当系统可靠性下降时,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由于可靠性原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几年内就可能超过企业的总投资。

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笔者认为它由人、机、环境、流程四个子系统构成,而且这些子系统密切关联,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可用公式表示:

RMIS=RH*RM*RE*RP

既然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涉及这四个子系统,那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忽视:培训员工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提高人的可靠性;合理选用设备、时常维护、降低故障率,提高机的可靠性;使组织系统化、管理规范化,并注意业务与信息匹配,提高环境的可靠性;对业务流程详细分析设计,系统的数据流程对应于业务流程,另外开发系统应与流程再造同步进行,提高流程的可靠性。

如何提高整个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应该从以下方面重点把握:

1.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机_子系统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是设备在性能、安装、调试时所固有的,而环境_子系统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人的可靠性反映出来。所以人的可靠性更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未来是信息商战的时代,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良好成为企业业绩的象征。中国的物流业已步入前进的快车道,后WTO时代物流业将全面向世界开放,今后就是人才资源的比拼,因此加快人才的培训、培养、引进和知识更新,尽可能地把操作人员培养成专家,把经营者培养成企业家,进而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2.管理的规范化和组织的系统化。我国物流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管理不规范。由于管理及流程没有标准,因此管理者往往成为救急者,成为被动的问题解决人员,而不是主动的价值创造者。对于现代物流企业来说,管理规范化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立标准的物流业务模型,二是确立标准化的物流运作程序管理目标。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努力过程,是无止境的,关键是管理者必须对规范化的基本特征有清醒的认识,在强化企业管理过程中有既定的思路,能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强化一些环节。

现代物流的特点是系统化组织物流各环节,实行跨区域的一体化运作,与之相适应的是运输、仓储等各部门的一体化管理。物流企业应该定位于是为货主企业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即指实施将客户的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的实物流和信息流予以综合考虑并进行系统化、整体化的物流。

3.开发系统与业务流程再造同步进行。程龙生教授曾提到企业在实施MIS或ERP系统同时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彻底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不但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而且可保证信息化的实效。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为载体,努力去除冗余和僵化,塑造科学合理高效的经营模式,这才是信息化的根本目标。

4.善于发现问题,分析、改进。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应善于发现问题和错误,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完善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可能是管理思想和方法落后,业务流程不尽合理,也可能是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升级换代。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最后一步是系统运行,只有在运行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此外管理信息系统非独立,还受环境的影响,如客户改单、车辆事故等意外情况,或者业务流程调整、战略变更等情况,必须对管理信息系统做改进。

三、小结

随着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的颁布实施,物流企业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对中国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格局将有深远的影响。物流企业在积极应对加入WTO世界性竞争,响应评估指标时,比较关注数量、规模、效益等指标,对于信息化指标却存在误区,认为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搭配,必定给现实工作造成很多难题。所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未取得预计的效果,反而使企业效益急剧下坡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企业家痛呼“不搞信息化等死,搞信息化找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潮流,不为任何人的意志左右,而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表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高度复合的开放系统,涉及人、机、环境、流程等四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具有极大的影响,任何方面都不可忽视。总之,物流企业信息化必须以系统的眼光分析,以系统工程技术开发,以系统流程运用,方能获得预期的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东川徐咏梅:管理学在过程系统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J].软科学,2001年第15卷第5期: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