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践单位意见

实践单位意见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03 23:13: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实践单位意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实践单位意见

第1篇

1、该员工在工作期间,表现良好,同事之间相处比较融洽,乐意服从上司的任何安排,对于工作上的不懂的地方就问,并能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位员工我很满意。

2、部门鉴定实习期间,态度端正,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我部“重庆热线”实习时能创造性、建设性地并能独立开展工作;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取涨补短,虚心好学,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计算机通讯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

3、在实习期间,符合大学生实习的要求:工作主动,踏实,肯干,和老师同事关系处理的很好,耐心学习不断的奋力工作,以提高技术的自身,受到大家好评,望今后发扬成绩。

4、该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学习认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本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

5、该生在实习过程能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发现问题,团同事,互助协作。此间表示优秀,体现出了应有的精神和风采圆满完成了本次实习。

6、该生在我公司实习期间表示优秀,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与同事相处融洽,为人谦逊、踏实、勤恳、能吃苦,受到我公司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

7、该生勤奋好学、工作认真、服从上级安排、本厂对该生非常满意。

8、本学员在本单位工作,基本能遵守国家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待人有礼、业务成绩还可以,对器材有一定钻研能力,服从主管工作安排,希望日后工作更加刻苦,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9、该同学在我公司实习期间,能配合公司各级主管安排,工作态度好,有责任心,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社交能力强。

10、在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虚心好学,善于思考,能举一反三,能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生的表现给与肯定。

11、***同志自去年毕业开始在***我公司实习。在我单位见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他相邻工作同仁协调完成各种工作任务。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和技巧,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工作中去。能够积极主动的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他人,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一年来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见习期间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12、该生在我单位实习/见习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他相邻工作同仁协调完成各种工作任务。认真学习工程及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和技巧,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工作中去。能够积极主动的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他人,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这期间,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见习期间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13、XX同志在我公司工作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并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其他相邻工作同仁协调完成各种工作任务。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工作的要点和技巧,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工作中去。能够积极主动的向老员工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尊敬他人,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工作期间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14、该生在实习期间,能遵守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肯干,努力学习有关知识,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意义;措施

近年来,我国财务会计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财务会计标准体系已全面建成,并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相较于财务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相对滞后,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需要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不仅贯彻落实好财政部的关于事业单位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要求,而且通过推进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工作水平,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及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服务性和公益性特点。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重要分支,对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及提高单位运营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管理会计中,通过对单位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对单位财务和业务活动进行分析,从而为预测、规则、决策、控制和评价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因此,将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进行应用,通过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在事业单位内部全面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为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深化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通过构建管理会计体制,能够更好强化内部管理,为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随着科学和创新经济占比的不断上升,管理会计对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的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事业单位来讲,需要在管理会计应用上不断扩展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加快管理会计模式的创新,为单位管理层提供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有效的识别风险和对风险进行规避,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的需求,全面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为决策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事业单位加快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还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财政部针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相关规范及指导意见的出台,也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指明了方向。在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会计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的运作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促进了管理会计系统的应用,而且管理会计系统以内部控制系统反馈的信息作为重要依据,通过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反映,从而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 强化考核部门的管理和运行绩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管理会计能够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及沟通等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通过构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不仅有利于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及内部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且对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措施

1.重视管理会计工作

针对于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需要充分的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并利用现代化的媒体来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社会影响,加大对管理会计的宣传力度,并通过抓优秀管理会计典型,更好的体现出管理会计对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营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创新管理会计培养模式化和知识结构。

2.营造管理会计发展的文化和应用环境

相较于企业事业单位发展管理会计的难度较大,事业单位主要使用财政预算资金,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能力及新业务的拓展方面没有特别急迫的需求。因此,事业单位的决策者需要打造管理会计发展的文化和应用环境。目前,事业单位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这就需要通过高效率的运营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更多务实的政策服务和行政许可,弥补管理短板,让管理会计真正成为事业单位的价值创造者。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必须要加大管理会计在公共管理业务中的应用,依靠管理会计统筹信息数据作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实现对事业单位运营成本的控制,提高其服务效能。

3.优化管理会计体系流程

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流程优化如下:预测系统决策系统预算系统管控系统责任会计与项目管理业绩评价系统,依据现在及过去的经济条件,科学预测、科学决策、科学评价,满足事业单位管理层的信息需要。

4.基于大稻萜教ㄕ合优势

在管理会计中,由于其更注重组织控制管理和价值活动分析,因此管理会计能够对现有会计报告进行必要的补充,同时也是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报告发生了变革,财务会计报告中一些价值活动信息需要转化了标准化和结构化的财务报告语言。因此当前管理会计需要以信息技术作为重要载体,有效的将财务、人力和控制等一些非财务指标有效的集中为一体,实现信息的共享。当前各事业单位虽然加快了信息系统建设的进程,但仍存在不兼容及功能单一等问题,数据孤岛现象一直存在,这就对管理会计对不同部门之间的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整合、提取和利用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快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从而实现信息的真正共享,更好的强化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职责。

三、结束语

在当前事业单位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运营管理水平,事业单位需要加快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并以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作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内控管理,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为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安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财经界,2015(3)

第3篇

一、开展评估的基本做法

针对上述问题,在征求部分事业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海安县启动了事业单位评估试点工作。县编办确定了几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又与民生休戚相关的试评估事业单位,明确了对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的内容、流程和结果运用,试点工作正式开展。

一是明确履职评估内容。为引导事业单位正确履行职能,着重从按职能职责和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情况、遵守机构编制管理相关规定情况、遵守事业单位法人相关规定情况三个方面对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二是明确评估工作流程。召开评估会议,与会人员包括:评估组工作人员,举办单位的分管负责人,被评估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无内设机构的事业单位全体干部均应参加)。被评估单位法人作自评报告,开展履职测评,由被评估单位与会人员按要求填写表格,表格当场收回。广泛收集情况,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会、现场核验、问卷调查等形成,收集评估内容所需的相关信息。调阅相关资料。三是明确评估结果运用。综合各方面情况,形成评估对象履职评估报告,确定其履职等次,并合理运用评估结果。对被评为优秀等次的事业单位法人进行通报表彰。对不合格的单位发出书面整改通知,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对其进行机构编制调整,直至撤销法人登记。

二、评估初步成效及存在问题

从目前开展的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情况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增强了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履职评估,对事业单位履职情况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有利于引导事业单位自觉增强法治理念和履职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不断提高依法履职、高效服务的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提升了机构编制管理效能。有效地检验了事业单位是否有机整合了内部资源,是否最大程度激发了各要素的创造活力,是否有效产生了单位的综合效能,为科学调整事业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切实管住、管好、管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开展履职评估,有效遏制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拉赞助的现象。一些单位减少了办事审批环节,简化了办事程序。企业、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业务性强,在具体的评估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努力加以解决。

(一)少数事业单位不能依法运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牵制使部分事业单位不能独立对外开展社会活动,主管部门怕失权,长期习惯将下属事业单位按其内设机构进行管理,担心事业单位成为独立的法人后,削弱了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控制权,一些事业单位长期依付于主管部门,人、财、物不独立,根本不具备成为法人的资格;虽然目前市场经济已经深入到各个阶层,但是一些事业单位仍然存在着靠主管部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开展工作的不正常现象,造成这些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十分淡薄;个别法人单位无视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无视机构编制部门界定的职责和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见利就上,无利就让,不能严格按照职责范围开展工作;有的单位成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职能逐渐萎缩,长期“有岗无为”,不能发挥作用。

(二)部分法定代表人履职意识淡漠。部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机构编制及登记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政策知之甚少,缺乏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职能的能力较低。对机构编制部门开展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理解,草草准备,应付了事,影响了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兼职情况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兼职范围广,兼职时间长,兼职人数多,而且这种发展趋势还有继续蔓延扩大之势。一些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有的由行政人员兼任,有的由举办单位领导兼任,有的一人身兼多个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影响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评估主体过于单一化。当前履职评估工作,考虑到起步阶段工作难度较大,故对自身力量倚重较多,其他力量在评估工作中总体而言分量不足、权重偏低。此举固然有利于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但长此以往,将导致举办单位、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功能弱化,不利于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的目标。

(四)评估指标操作性不强。实践中发现:不论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还是参评的社会方面代表,均对所评估的事业单位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一些机构编制、登记管理方面的业务性较强的问题,更是一头雾水。尽管采取了提供自评报告、详细介绍情况等办法,但凭印象打分、凭感觉打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评估的准确性。评估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抓住要害,精简指标体系,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五)评估结果运用范围有限。目前对评估结果的应用,形式还比较单一,局限性较大,运用范围很有限。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的主导性和权威性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工作的实效性。

三、提升评估效果的对策措施

要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开展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履职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营造有利于此项工作开展的浓烈氛围的基础上,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确保评估取得实效。

(一)科学操作,提升评估工作准确性

一是注重评估内容的全面性。要跳出单纯的机构编制工作,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科学设置指标,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规定职能的履行情况,综合考虑履行职能的绩效和社会满意度。通过目标明确的评估内容,引导事业单位增强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不断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注重评估过程的连贯性。要注意日常评估和年终评估相结合,特别要结合事业单位年检工作,来全面掌握相关情况。评估工作不仅要通过日常工作了解法人履职情况,而且要通过年终综合考核全面了解法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履职绩效。日常评估重在平时表现,并逐渐积累形成整体印象,为年底评估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从而有效地克服年度评估走过场的可能,更准确地评估法人履职情况。

三是注重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对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测试对象的评价,指标应不同对待。在这个前提下,评价指标要细分为“个性指标”和“共同指标”,“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要根据不同机构的特点和职责,设置一些详细的指标,每项指标应有详细的说明,以增强参评人员对评估指标的理解度。

(二)加强联动,拓宽评估工作渠道

实施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履职情况评估工作,必须坚持多部门联动。具体是由编办牵头、财政、审计、人社等部门参与的工作责任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出实效,各部门之间要主动沟通信息,健全工作网络,整合相关资源,合理调配力量,形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运转协调的整体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评估工作的水平。

一是多层面邀请人员参加评估。在具体评估工作中,不应局限于被评估单位内部,应扩大到其管理或服务对象和关联单位,听取了解相关单位及群众的反应和评价,同时,还要聘请社会各界人士,从各个社会层次反映事业单位的履职情况和社会反响,增强评估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二是建立健全民意反映机制。为畅通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渠道,扩大社会监督范围,强化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的严肃性,要建立健全“简便、安全、高效”的民意反映机制,扩大“12310”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信箱的知晓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群众及舆论等方面的作用,使履职工作始终在有效的监督下正确行使。特别是推行“政务公开”活动,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构建履职评估工作信息网络。聘请特约监督员,特约员可以从党政群机关和社会各界热心关注机构编制工作的人事、监察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任,聘期一般为两年,期满后视情况续聘。对监督员要明确权利和义务,加强业务培训,对工作成绩突出,实绩较为明显的监督员,进行表彰奖励;对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及时予以解聘。

(三)固本强基,提升评估工作水平

要做好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就需要加强学习,固本强基,不断提升评估工作水平。

一方面,加强履职评估队伍建设。评估人员要到位、水平要提升,要把那些事业心强、有责任感和进取精神的同志,选拔到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上来。通过学习交流和考试,做到持证上岗,并加强对他们的考核和奖罚。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机构编制理论知识,特别是事业单位履职评估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对履职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履职评估能力。另一方面,增强评估对象依法履职能力。举办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培训。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学习不断增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市场风险防范意识,自觉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维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四)严明奖惩,强化结果运用力度

评估目的是通过评估结果的使用来实现的,结果运用是评估系统的动力机制。对评估结果一定要进行广泛公示,提高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使优胜者广受赞誉,让庸碌者无地自容。根据目前机构编制管理现状,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使用力度:

一是与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相结合。履职评估结果将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主要依据。编办主任会议研究每一个事业单位法人的机构编制事项,都要认真听取评估办的意见。对于被评为优秀等次的事业单位法人,在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上合理倾斜,为其提供机构编制保障。对于因履职越位、缺位、不到位而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事业单位法人,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到位的,将严格调控,依法采取调整机构,降格、撤销机构,调整职能、编制,撤销法人登记等措施。

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拓展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实施范围,巩固提升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实施工作成效,推进公共服务单位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增强工作透明度,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信守承诺、务实高效的公共服务良好形象。

(二)目标任务。通过推行责任政府“四项制度”,达到内部管理明显加强,服务方式明显改进,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有较大提升,作风和形象有明显转变,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有较大提升的工作目标。

二、实施范围

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教育卫生事业单位(不含已纳入行政机关同步推行“四项制度”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三、工作内容

(一)建立服务承诺制。

1.服务承诺制是指根据单位工作职责,将服务事项、办事程序、服务标准、办理时限,向社会和公众公开做出承诺,接受社会监督的制度。

2.建立服务承诺制应当遵循诚信、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和谁承诺、谁负责的原则,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效率和公众满意度为目标,把各项服务置于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

3.结合单位工作职责和服务范围,就服务事项、办事程序、办理时限、服务标准等内容向社会和公众公开作出承诺。

4.按照“应公开尽公开”的要求,采取公告、在互联网上公布、建立电子触摸屏、印发服务指南等多种方式,将服务项目、政策规定、办事程序、办理时限、服务标准、收费依据、收费标准以及内部机构设置等信息,向社会和公众公开。

5.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进行规范,做到举止文明、态度热情、服务到位。

6、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全面兑现落实服务承诺事项。

(二)建立领导干部问责制。各单位要根据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行业的领导干部问责工作有关规定,制定符合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的领导干部问责制,明确问责范围、问责事项、问责方式、问责程序,加强工作责任追究,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四、实施方法步骤

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实施“四项制度”工作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行政监察部门负责督导,教育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具体指导所属单位组织实施。今年的推进实施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组织领导机制,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细则)。实施方案应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实施方法步骤、工作要求等内容。服务承诺制实施办法(细则)应包括:单位工作职责、承诺方式、承诺事项、措施要求等内容。首问责任制实施办法(细则)应包括:首问责任人的确定、对首问责任人的要求、对违反首问责任制的处理等内容。限时办结制实施办法(细则)应包括:实行限时办结事项及办结时限要求、保障措施等内容。领导干部问责制实施办法(细则)应包括:问责范围、问责原则、问责事项、问责方式、问责程序等内容。各实施单位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细则)须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监察部门及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市直实施单位的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细则)请于年6月25日前报市人事局、市监察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备案,作为检查考核的基本依据。

(二)组织实施。按照“四项制度”实施工作要求,在梳理现有职责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与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相适应的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领导干部问责制、岗位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抓好制度的执行。实行校务、医务公开,促进服务工作公开化,增强工作透明度,强化工作责任,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三)自检自查。各实施单位要按照工作要求,对本单位实施工作推进情况认真进行对照检查,并采取设立和公布服务监督投诉电话等方式,听取公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认真整改完善。各实施单位的自检自查工作须在11月30日前完成。教育卫生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明查暗访、检查指导,抓好工作落实。

(四)总结情况。12月10日前,各单位要将“四项制度”实施情况报本级教育卫生主管部门。12月31日前,教育卫生主管部门要将本系统实施情况汇总形成实施情况报告,报同级政府办公室,同时抄送人事、监察部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级政府要将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推行“四项制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教育卫生主管部门要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要结合本行业、本系统事业单位的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系统“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加强工作指导,抓好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各实施单位要按照主管部门制定的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研究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认真组织实施。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行政监察部门要会同教育卫生主管部门抓好工作检查指导,确保“四项制度”实施工作顺利推进。各级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本系统“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请于年6月25日前报同级政府办公室备案,同时抄送人事、监察部门。

(二)深入宣传,广泛动员。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点多面广,工作人员众多,要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宣传和动员,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让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推行“四项制度”的目的意义、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积极参与支持“四项制度”实施工作。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师;开发商;设计单位;职业人

引言

传统意义上,建筑师是为甲方(通常为开发商、政府、社会团体等业主)提供建筑设计和咨询服务的一种职业,所以建筑师都是乙方。我国在九八年地产开发热潮来临前,许多地产公司尤其是小型开发商,在确定基本产品定位和初步方案后,通常直接组织建筑师(设计方)与施工方进行技术对接。随着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开发商不仅需要关注盈利,也对产品细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产品的全过程的房型、技术、材料等产品性能进行全过程监控与谋划。甲方建筑师在前期项目策划和管理上有独特的一面,在项目运行的协调上弥补了目前我国的乙方建筑师或设计单位院所不能提供的服务。可以说,甲方建筑师是目前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服务不够完善的特殊状况下的产物。

作为职业人,原本只供职于设计单位的建筑师,有越来越多建筑师从设计单位加入到地产开发的行列中来,扮演了地产品质控制与提升的重要角色。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地产产品的精细化与差异化需要更专业的人员对品质进行全方位管控;另外因为我国开发规模过大和周期的缩短,使更多设计单位建筑师沦为绘图工具,开发商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实现对建筑质量把控。虽然同为建筑师,但两类企业对建筑师在工作任务、方法以及要求上还是有诸多不同之处:

1 目标任务不同

1.1 两种建筑师存在明显的职责差异。

作为乙方的职业建筑师,一般说来主要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服务:概念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协助解决施工技术问题。主要任务是从规划设计角度解决设计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以保证开发项目在符合国家法规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实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事业单位的设计单位代表政府执行建设领域法规、规范的义务,而转企改制以来,随即国家实行了注册建筑师制度,以保证设计单位对法规规范的执行,形成了设计人员向项目负责人(注册建筑师)负责,注册建筑师向国家法规负责的体制,保证了设计文件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所以设计单位的建筑师的职责是完成一个符合各方要求的建筑作品。

有的国外开发商以及国内大型开发企业也会有自己的建筑设计部(In-house Design Department),设计部完全承担开发商的设计任务,不再委托给外界的建筑师事务所,这样的模式叫Design-build。它的优点是设计的周期短,便于协调,设计开发的某些阶段可以交叉进行;缺点是建筑设计变成了大批量生产,失去了建筑创作的灵感与亮点,也容易因为违规建设带来的法律风险。

相对于以上直接从事设计的建筑师,纯属于开发商的建筑师的职责则关注于从项目定位、设计、施工、选材、交付等全过程控制的商品(产品)。这就决定了甲方的建筑师站在开发商的角度,从设计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和服务,而其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需要接受市场检验以及产品符合客户的直接利益。甲方建筑师在工作中去平衡设计规范、成本、施工、材料、效果、进度等矛盾以及处理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为产品品质负责,为企业赢得利润。国内设计单位的建筑师一直以来以甲方建筑师(开发商)为中心,设计者缺乏话语权,建筑师的行业道德标准会受到挑战而难以在设计上保持独立性。因而导致了很多违规产品的出现,缩短了商品房的使用寿命和舒适度。

1.2 二者的工作任务不同

作为开发商的建筑师,虽然有职位的不同,但是其发挥的对项目的全方位管理职能是相似的。概括起来,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任务:①研究项目市场定位;②对乙方建筑师设计成果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③根据产品定位编制各阶段的设计任务书;④把控各设计阶段进度和质量 ⑤组织设计单位建筑师进行施工配合(施工交底、材料封样、设计变更等)。以上工作都是围绕着项目以及产品的质量进度展开,任务归结起来是对乙方建筑师设计项目进行全过程管控,完成前期定位、项目报批、施工配合、工程验收等各开发环节设计协调配合工作。

设计单位的建筑师,需要理解开发商设计任务书和产品定位,分阶段对项目进行缜密构思设计,在遵守国家法规规范的前提下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最终将开发商的意图落实到图纸上,在设计过程中协助甲方完成各阶段的报批程序。目前中国乙方建筑师80%的工作着重在图纸阶段,重点工作是按照进度分阶段提供设计成果。

2 工作模式不同

2.1 建筑师在两类企业的组织构架的角色不同

图1金字塔型构架

图2矩阵型构架

上图为两种开发组织构架模型,金字塔型(图1)管理则将所有甲方建筑师归结为一个部门(通常称为研发设计中心),共同负责所有项目与设计有关的全部事务,而矩阵型(图2)也称为项目制,类似一个项目公司,与项目相关的负责人共同组建一个项目部,便于对项目开发全过程进行高效监控。相对来讲,第一种模式类似于设计单位的项目制,属高效的运作模式。

计划经济时期,有的设计院的采用专业分所(类似于金字塔型),但是较为高效的组织模式是采用综合所,即配有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各专业,有的还设置有总图和工艺专业,每个专业分别设置主任工程师作为本专业技术负责人,建筑的主任工程师一般兼任本所的总工,负责本部门技术指导以及技术建设。建筑师在设计单位主要负责具体的建筑设计,有时也分方案和施工图建筑师。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通常具有注册建筑师资格,主要负责与甲方沟通、撰写统一技术措施,协调进度,并组织讨论解决重要技术问题。开发商的建筑师,则更偏重进度控制以及与公司各部门以及设计单位协调沟通,并且对牵涉产品品质的问题进行审查。在甲方,建筑师尤其是项目负责人则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组织并评审重大技术方案、保质保量提供各阶段报批图纸,通过图纸变更解决施工难点,给销售提供翔实技术资料。

2.2 两类建筑师日常工作方法不同

设计单位的建筑师通常围绕项目设计周期和技术来展开,所以建筑设计师的任务是组织设计小组按照甲方意图将所有的问题解决在图纸中,工作方法是按照国家规范解决技术问题,使甲方设想切实可行地落实到蓝图上,其他相关专业都围绕建筑师所确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工作。平时除了查阅资料和绘图以外,主要通过与甲方开技术和进度协调会、内部技术讨论会、图纸审核会签等方法保证设计工作顺利进行。为了保证项目开发进度,项目交图阶段通常加班频繁,劳动强度较大。

甲方建筑师因为面临的各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所以工作主要内容是协调、沟通和控制三个方面,在会议方面除了项目例会外,尚有技术方案汇报会、图纸会审、图纸交底等会议沟通,而且书面函件与设计单位、公司各部门、材料商、施工单位沟通多,贯穿于各个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配合阶段。这些所有沟通形成的文字材料都作为推进项目的依据,直接决定最终建成的项目品质。

3 知识层面不同

3.1 所需的知识体系的差异。

无论是设计单位的建筑师还是开发商方面的,大都从学校科班毕业的,但是由于角色的不同,两类建筑师在项目中积累了不同的知识体系。对新加入任何一类企业的毕业的建筑学毕业生来讲,面临着知识结构的重塑。相对于开发企业的建筑师,设计单位建筑师更强调理论知识的扎实和系统化。大学所学的绘图表达、设计原理、建筑设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许多基础知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都能得到具体的应用。在设计实践中,建筑师尚应了解不同类产品的差异,熟练理解和使用规范。尤其是施工图阶段的建筑师,对建筑构造、防火、节能、结构等具体技术问题都必须了如指掌,还应该结合设计了解新材料、新施工工艺。方案建筑师则需要不断在新理念方面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参观、讲座、阅读等更新头脑。注册建筑师制度实行以后,由执业资格中心举办的建筑讲座也是更新建筑师的知识结构的必要途径。

开发企业的建筑师则更偏重于对不同产品的理解。体现对不同类型建筑的性能、产品要点、以及方案优劣的判断以及提出改进意见。相比设计单位的建筑师,开发企业更强调建筑师实际案例以及协调沟通能力,所以需要更需要从实际案例中获取经验。尤其是对新技术应采取审慎而周密的判定,从客户需要出发,通过专业知识为客户创造价值。开发商建筑师还表现灵活理解法规规范,适当为公司赢得经济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材料选用方面,建筑师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对各种材料的选用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此外,地产商的建筑师应该具有进度管理、沟通协调、建设法规定方面的项目管理技能,保证项目按时保质推进。

3.2 对技术层面的纬度不同

同为技术岗位,开发企业建筑师对技术要求有弹性的。对技术有深刻理解的建筑师不仅可以和设计单位一起提出并解决重大的技术问题,而且可以审查出图纸中的疏漏之处,还可以从技术层面为企业节约成本。一般来讲,这类人员既有在大型设计单位十年以上的设计或者项目负责人的经历,有对地产经营有一定了解,是技术和管理型的复合型的稀缺人才。而有的开发商设置有设计管理岗位,这类建筑师一般对进度、专业协调等方面进行管控,只需要对建筑设计的流程以及常规技术知晓即可,其余技术工作由设计单位建筑师承担。地产建筑师的成长轨迹一般是这样的:建筑师―设计主管―设计经理(部门经理)―项目总(总工)―公司领导。

设计单位属于半科研性质的企业,需要对常规技术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对新材料工艺有一定了解,并且灵活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进行图纸表达,简单地说就是在技术上既能做到精深,而且有一定的广度,对相关专业有一定了解,懂得在协调图纸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配合。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或者领导大都是从技术岗位成长起来的,所以设计单位建筑师的成长轨迹是建筑师―专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部门总工(资深建筑师)―单位总工(部门长)―公司领导。一般设计企业的领导或总工都是业内有声望的著名建筑师。

4 结语

在中国特色的建设体制下,以上两类建筑师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角色有明显的差异,一类偏管理,一类偏技术;一类侧重技术设计,一类侧重项目实施。这种分工由于企业性质、社会责任以及我国的开发模式所决定的。但两类建筑师的职责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在项目推进中需要互相补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以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设计费标准与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管理2011年第5期

[2]夏联喜 主编 房地产项目管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3]吴增胜 编著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第6篇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遵循事业单位社会化的方向,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引入市场机制,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精干机构人员,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服务运行效率,营造鼓励人才发展和集聚的社会环境,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分类改革的原则。以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按照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管理型、社会公益型、生产经营型三类,实施分类改革。

政事分开,精简效能的原则。理顺政事、事企关系,合理划分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职责,明确事业单位的职能;精简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减轻财政负担,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统筹兼顾,综合配套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相结合,机构、产权、用人、分配、保障等制度改革相配套,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上下结合,稳中求进的原则。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要坚持群众路线,体现上下结合;要按照积极稳妥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先易后难,稳步推进。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政事分开,对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进行精简压缩

1、调整机构设置。对行政管理职能已经萎缩消失、原依据的法律法规已经失效、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能够回归行政机关的事业机构,要予以撤销或转型;对职能相近职能交叉的执法、稽查、监督管理单位,要予以归并或综合设置;对行政管理、社会公益、生产经营等职能混合的事业单位,原则上行政管理职能要移交给行政机关,经营服务性职能要予以剥离,个别单位行政管理、社会公益职能暂时无法分开的,可列入社会公益型单位管理。

2、精简人员编制。对重新调整后的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要参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三定”要求,重新界定职能,核编定岗,精简人员;要严格控制编制规模,优化人员编制结构,充实加强一线执法管理人员,精简压缩辅助人员。

3、规范经费渠道。对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实行财政拨款和“收支两条线”经费管理形式,其行政性收费、基金收入和罚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所需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部门预算。

(二)改变管理模式,对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实施资源重组

1、统筹规划和配置事业资源。对重复设置、职能相近、规模过小、功能萎缩、社会经济效益差的单位,要分别予以重组、调整或撤销。鼓励具备条件的事业单位实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性质的联合,组建多种形式的事业服务实体或集团性机构。要结合教育体制改革,实行合理布点和集中办学,形成规模办学优势,探索组建以名校为依托的教育联合体,放大名校效应。根据区域性医疗服务的需要,重组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疗、技术、科研、设备等资源的相互补充和共享。其他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也要通过布局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

2、改变财政供给模式。按照公共财政政策的要求,对现有的财政拨款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重新界定财政供给范围;要改变公益事业拨款模式,对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拨款逐步由“以人拨款”改为“以事拨款”;要在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道路养护、公共场所管理等公用事业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等形式,选择日常养护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放宽社会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凡是能由市场参与调节的公益事业均可向社会开放,形成多渠道的公益事业投资格局。鼓励社会资金包括外资,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非义务教育单位可通过吸收社会资本改组成多元化的股份制单位,让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于幼儿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除了在本地区医疗服务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医院外,其他医院可以按国家规定转为营利性机构,具备条件的市属医院可以改造为股份制医院或公开出售转为非公立医院;鼓励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等事业领域向产业化转型,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改革产权制度,对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推行改制转企

根据“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的要求,对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原则上实行全面置换。通过竞价出售、售租结合和增量吸股等方式,由个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出资收购或控股,改制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或个人独资企业。对于严重资不抵债、无法存活的单位要予以撤并、注销。要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理清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对改制单位的国有净资产实行作价转让,净资产作价原则上采用市场竞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实施聘用制,确立事业单位新的用人制度

根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努力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逐步建立起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应按照内部职能、编制、内设机构情况,科学设置岗位;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按需按岗聘用;打破人才单位所有界限,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兼职从事技术工作,并取得相应报酬;逐步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

对事业单位的各类人员,要实行不同的任用和聘用办法:行政领导的任用可采用招标聘任、选举聘任、委任等多种方式,要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事业单位领导的责任,并将考核结果与其使用、奖惩挂钩。其他管理人员的聘用要根据岗位要求和任职条件,公平竞争、择优上岗,打破身份界限,按其所在岗位享受相应的待遇。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要以科学设岗为基础,以单位自主聘任为核心,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按岗择优聘用,既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以低职高聘。工勤人员的聘用,应在本单位设定的工勤岗位内进行。工勤人员要按照国家关于工人技术等级考核的规定,参加工人技术等级考评。对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实行评聘分开,择优聘任。

(五)推行多元化分配办法,建立事业单位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在政府调控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内,事业单位享有分配自。单位可根据工作特点、市场工资水平来决定其内部分配办法和发放标准,依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实绩决定工资分配档次,实行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逐步实现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分离。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力度,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有条件的单位对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可以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

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事业单位可以试行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技术转让收入提成、技术成果转化利润分成、期权股权奖励等多种形式,对技术要素的所有者实施收益分配。对事业单位经营者通过试行业绩工资制,把经营者工资收入同单位社会经济效益指标挂起钩来,更好地调动事业单位经营者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事业单位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

(六)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健全事业单位保障制度

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分流人员,要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安置方式。对实行聘用制单位中的未聘人员,要通过组织学习培训、有条件的离岗退养、行业(系统)内部调剂等多种途径进行安置。对改制单位,可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实行提前退休、离岗退养、鼓励自谋职业等多种办法进行人员分流。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起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要健全人事和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才流动政策,推进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合理流动;要全面推行人事制度,为单位自主用人、职工自主择业创造条件,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人事关系,全部实行人事;要健全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制度,做好聘用合同的鉴证工作,化解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切实维护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改革的组织领导

(一)明确目标责任,切实加强领导。为了使改革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改革用一年时间完成,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用两年时间完成,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改革用三年时间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意义重大,情况复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事业单位改革实行主管部门负责制,部门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人事、编制、财政、国资、体改、劳动保障、国土、工商、税务和审计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检查督促,保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第7篇

xx同学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记者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xx同学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新闻采访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上级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xx同学待人诚恳,作风朴实。该学生严格遵守报社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单位同事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

带队教师评语

xx同学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第8篇

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和管理体制建设:

(一)创新审计监督的管理体制

可以设想如果将审计部门从各级政府部门中独立出来,脱离政府管理而直接向同级人大负责和报告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不再受制于政府管理,则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将得到加强,可以更加客观公正的行使审计的监督职能。

(二)构建一个有利于会计管理和监督的法制环境

通过加强财政定期检查,使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各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充分反映能够反馈出行政事业单位中更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样就能够将会计管理和监督置于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中,从而不断提高会计监督和管理的整体效能。同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中发生的一些违法行为,各级财政部门要能够依法处理。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会计行为要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移交相应的执法机关进行依法处理,对被委派到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中,对坚持原则业绩突出的财会人员,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和集中核算制

国库集中支付能够实现财政部门的集中核算,能够不断调整财政部门的运行模式,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求,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分块割据、缺乏监督制约的局面,进而有利于不断提高会计监督和管理的水平。

(四)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监管的效率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