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5 20:41: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主导,教师的任务不单单只是在课程的时候进行教学,还要对教学的质量有保证,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育育人,其需要对学生灌输一个终身体育的概念。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重复的发回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能够提高其参与的热情,从而最大限度的、更好的发回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得学生把现在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而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创作能力的公民,使得公民能够更好的抵抗家庭和社会的各方面的压力,最终使得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更好的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成为终身受用的知识。学校也应该努力的提高体育工作者、教师的专业知识,从而使得体育教学能够更好的落到实处,使得其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努力的改变之前的弊端,更加适合现在教学的需要。
2、从学生角度出发
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实际,走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主学习力。努力鼓励其积极的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学校的学生基本都具备了很好的文化知识,很容易的去理解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容,学校应该努力的去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从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努力的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硬件设施
在体育教学的时候,要使得体育场馆能够充分的利用,场馆的设施等布局都要恩能够很好的兼顾到,如若遇到学校经费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最大限度的扩大运动器材使用范围。学校应该简历相应的运动设施,已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的需要,在学校应该努力的尽量使用体育标语、口号等等,使得学校的体育氛围比较浓厚,这个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4、教学方式
走课程的设置方面来看,我们要很好的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够在课外能够很好的实践,以能够很好的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制定一个合适的锻炼计划,在课堂上,要能够使其具有娱乐性,从而使得学生的教学氛围能够很好的融合。作为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其不仅仅只是教学,还需要做到理论和实践能够更好的统一,例如:在遇到恶劣天气而不能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则可以充分的利用课程来进行教学,走理论上来来教学生在健身的时候的一些防御措施和锻炼技巧,从而使得学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
5、改革考试方式
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以教学为目的,而不应该是以考核为目的的,对现在应试教育进修改革,把平时的运动能力、锻炼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运动的技巧等作为教学的目的,而不应该仅仅知识对其进行考核来评定,把现在的考试制度分成2部分,一个是学期末的成绩考试,一个是平时的定期审核,把平时的成绩也归纳到最后考试的结果。
6、抓好辅助教学
学校不仅仅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方法,用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得学生养成一个锻炼的好习惯,同事,体育老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定期进行各种体育项目比赛,以便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通过进行体育知识的科普工作,以使得其能够很好的起到宣传的作用。
7、结语
1.1对象选择
主要以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
1.2方法选择
通过查阅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学校体育、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农村群众体育健身、农村体育人口等相关资料,获取文献资料基础数据;根据研究内容实地调研绥化地区所辖各农村、相关政府网站,了解掌握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并运用比较归纳、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统计,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2结果分析
2.1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首先,人的因素:绥化市正在努力改善农村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缺失问题。但是,相对于百万人口的农村来说,目前培养的体育人力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并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制约了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水平。此外,绥化市农村人口分布格局也存在着差异,在距离城镇边缘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普遍良好,农村的体育参与意识也比较高。与城市人口的体育参与意识差距较小,而相对于距离城镇较远且是贫困县(例如明水、望奎、青冈)的乡村,由于经济状况、资源环境、场地设施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人口体育参与意识相对淡薄,体育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与城镇之间的差距明显较大。其次,物的因素:根据2014年4月下旬,绥化市体育局对全市10个县(市、区)开展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的反馈数据可知,目前各市县部分乡村存在场地器械面积不准确、数量不足、质量较差,不能满足当前农村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群众健身的实际需要等问题,并已经成为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大部分乡村也存在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专业维护人员、维修保养不及时、部分器械存在安全隐患、不能科学合理使用等问题,与城镇存在较大差距,使农村体育教育环境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农村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再次,财的因素:资金投入是制约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绥化市各市县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但是从整体上看,资金用途比较单一,用于改善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明显较多。而用于培训体育人力资源、改善体育教师待遇、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体育文化活动站和乡村体育俱乐部、开展体育扶持共建等专项经费较少,这就使全面开展农村体育教育活动受到了限制。最后,制的因素:目前,绥化市农村体育组织管理力度相对薄弱,大部分乡村没有体育管理机构,而组织机构比较健全的主要存在于乡村中小学,这使农村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必要的组织与管理,教育活动缺乏科学性,存在盲目性。也给国家体育政策的学习、宣传与实施带来了困难,使农村人口对于国家体育政策导向不了解,逐渐形成边缘化的趋势。
2.2绥化地区农村体育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2.2.1人才培养
绥化市各级乡镇政府应积极注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员、体育教师等方面的农村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引进、培训与开发,使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城镇均衡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针对贫困县农村体育教育的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出专门政策,采用专人负责的态度,对人力资源教育能力、管理能力、指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进行专门培训,这能够提高贫困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缩短城乡之间体育人力资源的差距,实现均衡一体化发展。
2.2.2健身俱乐部
在农村构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目的就是根据目前农村体育人口分布及类别,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规范管理,引入、传授与普及体育健身项目,转变观念,增强健身意识。
2.2.3社会支撑
目前,体育教育资源最丰富、最先进的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学校。因此,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优势,农村体育教育可以依托地方学校丰富的教学、训练、科研、人力等资源,在农村体育场地设计开发、高校体育社团服务农村体育、农民体育知识技能培训、农村体育竞赛训练、体育社会指导员等方面为农村体育教育发展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支撑,例如体育健身机构、体育职业技能机构、科研机构、体育企业等力量,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咨询、募捐和筹划等服务,提高农村体育教育发展宣传面和支撑面,拉动城乡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速度。
2.2.4少数民族体育
目前,绥化市农村可以根据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挖掘、整理、继承与发展农村现存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利用传统节假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实施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使农村成为少数民族体育教育的实践基地。这不仅继承发扬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而且也使广大农村人深入了解民族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民族文化教育。
2.2.5扶持共建
绥化市体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走出去,利用省外发达的乡村与绥化市乡村进行联合扶持共建,实行优势互补,互相借鉴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经验,在体育人才、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健身指导、体育产品,基本经验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对接扶持共建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绥化市农村体育教育水平和质量,缩短城乡差距,而且还能够使我国农村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2.2.6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教育
绥化市欠发达地区主要指所辖范围内的贫困县(包括明水、青冈、望奎、兰西)内的乡村,由于各种因素的困扰,使其体育教育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县市的农村发展水平。因此,必须加快绥化市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农村网络信息化,利用网络媒体开展体育法制、价值观、欣赏、保健等体育知识教育。在资源、环境、人才、资金等领域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速度,缩短城乡体育教育差距。
2.2.7体育经费
(一)课上一分钟,课前十年功——课前准备环节的重要性
现代幼儿园教育中,体育的独特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成功的教学活动一定得益于课前精心的准备,这是我多年教学工作中深深地体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育教学活动也是如此,没有备课环节的苦功,成功的教学无从谈起。具体说来,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年龄心理进行课堂设计的意义。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常听见不少老师抱怨,自己辛辛苦苦设计地教学环节,幼儿不但不领情,反而感到厌烦思想不集中,完全没有达到教学效果,这充分说明按照幼儿的兴趣与年龄心理进行课堂设计的意义。大班的孩子虽然较之中班、小班的孩子听话懂事不少,但幼儿好奇易动、喜欢新鲜刺激地小孩天性依然未变,如果我们的教学设计按照军训的要求,只反复强调单一、重复地进行同一动作的练习,孩子失去兴趣甚至烦躁起来是必然的。而且大班的学生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思维习惯以及动手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最明显的表现为自我评价能力、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守规律的意识、集体协作能力以及动作灵活能力与控制能力发展很快,像有不少孩子不用教拍球技能就已经不错,能原地拍球,边走边拍,左右换手拍球,如果的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得过于简单,幼儿也会不乐意去参与。相反,大班的孩子更喜欢操作体育器械,特别喜欢玩一些有规则限制难度较大有一定挑战性的体育游戏,如果我们善加利用,并合理科学的安排好教学环节,是完全可以让学生学得开心、收获良多,老师也可以教学开心有成就感的。其次,具体上课内容之前做好准备环节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老师不重视这一环节,往往一上课就直接进行体育活动或者体育游戏,大班孩子的精神都还没有集中过来,有的笑有的讲闲话,像一盘散沙,结果就是老师往往要声高八度喊破喉咙,教学效果还不好,而且遇到需要跑步、跳远等相对运动量的活动,由于缺乏事先的热身活动,也容易拉伤筋骨、崴脚等造成受伤。所以,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准备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热身操、身体专项准备等热身活动,对幼儿是绝对必要的。如在《赶小猪》游戏前,我安排先与幼儿一同玩球,让其充分体验球感、球性,玩《勇敢的跳跳蛙》前,我通过走跑交替及热身操,活动身体。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以游戏口吻分配角色,带幼儿走走跑跑进行热身活动。二是师幼随音乐有针对性地做身体专项准备。(上肢、手腕、腰部、膝盖关节、脚腕等),这样一起先热身既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用角色化的语言诱导孩子的兴趣,更重要地可以让孩子的身体活动来开,为活动更地做准备,防止身体僵硬,容易出现一些运动中受伤的事情。
(二)耐心、激情、随机应变——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并非教学设计好,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好,关键还要看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控制怎样,这也十分重要,我们常说:“纸上谈兵”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将备课的设计成功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实施,并达到满意的效果,老师具有必要的耐心、激情与一定的随机应变控制能力,也是很关键的。幼儿的思想难于集别是难于坚持完成某项活动,因而需要教学环节老师合理有效地诱导,往往老师有激情,循循善诱则学生容易被感染,所以在每次上课时,我一定要求自己以饱满地情绪去面对,用温婉和煦般地微笑去看着学生,用充分激情地言语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当孩子完成动作或者有一点做得好的地方,我一定会用抬高八调而兴高采烈地言语说道:“好样的!”“干得好!”“真不错,就这样做下去”等等。往往学生活动中会出现一些突发性问题,孩子个性不同,学得情况也不同,这时就要求老师的善于整合、随机指导能力,教师的指导应因人而宜,不是一刀切,如针对《勇敢的跳跳蛙》孩子落地反复出现的声音很响,伤害膝盖的问题,教师要立刻集中起来加以示范指导,不能解决者可暂时取消一些环节。
(三)虎头蛇尾绝非成功有效地教学——课后总结环节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宝贵而有限的,上课时间结束并不表示教学环节已经结束。每当体育活动结束,我会主动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身体活动,主要放松今天活动的重点部位,如《勇敢的跳跳蛙》结束后,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跳舞放松身体,重点放松手部和腿部,做完后一起跳一段欢快的舞蹈再结束体育全部课程,这些既可以让孩子慢慢适应,走出游戏的欢愉与兴奋,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去投入下面的学习,也可以使身体慢慢放松下来,避免较强化的动作突然停止对孩子身体造成的损害。在下课前,还要一项要孩子完成的任务,那就是将器材收拾起来,放归原处,这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收拾习惯的重要环节,一定要重视,孩子完成后可以用表扬的语言如:“这就对了,干得真棒,孩子们!”等鼓励孩子,如果孩子不去主动收拾器材可以用语言来提醒孩子们完成。结束后的总结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及时有效的总结才能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实践活动过程。因而,多年来,每次教学结束后,我一直坚持教学总结工作,如《赶小猪》《战胜灰太狼(立定跳远)》《勇敢的跳跳蛙》等给学生开展过的体育游戏完成后,我都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学亮点、不足的地方进行了详细的书面总结。除此之外,在每次节最后时间或者下节课新课之前,我还坚持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总结工作。大班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过渡时期,也是孩子从单纯游戏阶段到学习阶段的转折时期,很多老师觉得较之小中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似乎更操心更难教了,其实不然,如大班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就已经明显增加,经常可以听到孩子在大家面前评价自己说:“我《赶小猪》玩得好,但是《跳跳娃》不行。”或者是一些:“我早操做得好,可是我不会跳远……”若我们善于引导,多开展一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集体交流活动,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的讨论,从他们的讨论中帮助幼儿整理、提升一些有用的经验、方法,对他们的发展是以后改正不好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二、追根溯源——当前大班体育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流于形式
我发现不少幼儿园重智轻体的现象都相当严重,园方认为幼儿只要吃好、睡好、玩好就行,体育活动就是一种课外游戏不重要,当然,对于大班学生来说,由于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强,好动难管,园方出于安全考虑也是因素。重要许多家长对幼儿体育教学的意义就更是模糊不清,特别是大班学生的家长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大了,应该是多发展儿童的智力,如多认识几个汉字,会做多少算术题才行,体育教学是无足轻重,只要孩子的身体健康就行。有些家长则是出于对孩子的溺爱,担心孩子在体育课受伤,也不主张幼儿园开展过多的体育运动课程。所以见到有些幼儿园出于广纳生源的考虑,只好迎合家长的需求,特别是大班的体育教学根本不需要什么仔细的设计,就是学习基本动作、强身健体例如做做操、跑跑步而已,而且教学中还要重保护轻锻炼,“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德全面发展”的幼儿体育教育根本目的被忽视。
(二)教学内容方法缺乏创新性
另外,我觉得大班体育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普遍就是三种形式:早操、体育课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早操的教法往往只反复强调单一、重复地进行同一动作的练习,教幼儿做会做整齐,缺乏教学的趣味性,容易使幼儿感到厌烦。体育课教学内容也缺乏创新性,而且存在着严重的跟风现象,往往是别人上“一物多玩”的课,我们就跟着上,一时间“一物多玩”在各个幼儿园盛行起来,一节体育课就像一个大拼盘,孩子们随意地想,胡乱地玩,往往一节课下来,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交代不清,没有重点和难点,让人看不明白。课外活动又呈现小学化乃至成人化趋势,如组织幼儿参加一些所谓的健美操、体操与武术的比赛、考级训练或者商业演出等,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不好。
(三)教学过程重热闹轻实效
在大班教学的各种规格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老师们往往只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热闹,不管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地使用情景教学,经常采用游戏的形式。每节课先是准备好场地与活动器材,只待讲明游戏规则与分好组之后,接下来基本上就是由幼儿自己来完成各项活动,故事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较少。往往就是孩子在活动时出现一些错误的姿势,也没有得到及时给与指导和纠正,影响了幼儿对基本运动能力的掌握,这是典型的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好多课看似热闹,实则无效。
(四)体育活动中安全成隐患
大班的孩子人数比较多,好奇心更强又更好动,但自我保护、安全防范意识还不强,体育课堂上常常发生小事故给老师们也造成极大压力。因此,我们老师们上体育课时顾虑也很多,有时也只好小心翼翼,重保轻教。结果教学中往往是幼儿在跑步时,稍一出汗,老师只好马上让他们不再活动到教室去休息,其实孩子们的运动量及密度远远达不到要求,却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活动场;尤其是在夏季和冬季更是艰难,由于气候与场地的限制,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难以保障。老师不敢放手让幼儿去玩,处处把孩子限制在“安全区”的范围内活动,往往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这样也容易使幼儿形成害怕吃苦的不良习惯。
三、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完善大班体育教学环节的应对政策
(一)下足功夫,精心设计——课前准备环节
1、自己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学习
俗话说:“打铁还靠自身硬”,幼儿园教师只有自身具备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专业素质与技能,教学中才能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所以多年来即使工作任务繁重,我一直坚持不断学习,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进修、即使没时间没机会进修培训,也自己抽时间看书学习,或向课上得好的老师请教,不止是体育学,内容还应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我首先用大体育的观念在设计教学,努力做到把幼儿技能练习作为出发点,构建以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把培养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实质目标,体现出“健身为主、全面发展”的幼儿园体育价值观。其次就是利用各种机会做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学生刚入学报务、家长会议或者由课后有与家长见面的机会,我都不放过,我要通过耐心的讲解与分析逐步让家长认识体会到,体育课是很重要的,不仅能促幼儿正常发育,强身健体,而且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幼儿全面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体现实效
俗话说:“光说不做假把式”,说得再好,教学设计不好,只能让家长感觉我们说得比唱得好听,所以在事前教学安排上,我要求自己一定设计得合理,能真真切切地发挥幼儿体育活动的各种功能,让学生开心让家长满意。如我设计的许多体育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体质的增强,而且能较好地帮助孩子智力的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培养。如《老鹰捉小鸡》用来培养小朋友遵守规则、团结互助的品质及性格。《狡猾的狐狸》用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耐力、对信号的反应力,特别是对镇静、勇敢、克制等品质培养也有好处。球类游戏“赶小猪”能提高幼儿手控球的能力,更有助于其学会关注集体,与人交际互动能力。《战胜灰太狼(立定跳远)》不仅发展了幼儿上下肢的协调性,而且对于其养成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的决心与勇气也十分有好处。《勇敢的跳跳蛙》不仅使小朋友学会了连续跪撑跳,而且培养其战胜困难,树立自信心也十分有益。“功夫不负有心人”,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不错。
(二)以生为本,全面育人——教学实施环节
1、教学中用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可以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大班孩子更好动好奇,形象思维又强,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如果我只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孩子思想就难以集中,并且很快会失去兴趣,所以,每次体育教学中,我都运用富有趣味性教学环节与语言,去诱导他们参与。我通常都会采取体育游戏的形式,将走、跑、跳、跨、攀、爬、投、传、拍、搬、踢等自然动作配以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幼儿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去达到训练的目的。如我在小班开展的“赶小猪”的体育游戏就是这样做的,在游戏之前,我先与幼儿一同玩球,让他们体验球感、球性,激发孩子们对球的兴趣。为了较好地吸引学生注意,我将小足球作为小猪并进行了一些形象化的改造,将上面贴了猪鼻子,这样形象上就特别像可爱的小花猪,发给每个孩子一个,孩子特别喜欢,我又用足球图片贴在孩子们的站位上作为猪宝宝的家,给孩子一种形象化很强的感觉,来吸取学生注意。在玩游戏整个过程中我都使用了情境语言,并配合播放背景音乐《摇篮曲》来创造温馨的气氛环境,让幼儿觉得有有趣,愿意去玩,如在让幼儿体验控球时,我说:“这个游戏叫做赶小猪,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我用手的什么部位赶小猪的啊?(手指)赶的时候要让小猪和我们一起走,不能让小猪超过我们,就象和小朋友手拉手一起走一样,好,你们来试试。我们从家里出发,赶着小猪到对面的树林然后抱着小猪从两边走回来”想让学生左右手交换练习时,我又引导说:“刚才你们用小手带小猪在树林里玩,小猪可高兴了,可是我们的另一只小手也想带小猪玩一玩,怎么办呢?请你们用另一只手来试试”。游戏中我还巧妙设计了情节,如第三环节利用“到小动物家去做客”游戏来巩固练习手拨球的技能,利用过小桥、过草地灯情境设置提高孩子的兴趣,从而掌握手拨球的方法。事实证明,培养幼儿体育、游戏的乐趣,关键就是让孩子在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体验快乐、满足和成功感,我在《赶小猪》游戏中正是这样做的,所以效果很好。
2、让幼儿在情境角色游戏中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学中“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觉得针对大班学生好奇爱玩的性格,将体育活动设计成情境游戏,这也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成功教法,而且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体验角色的情感,探索角色生活最主要的是在表现角色的行为动作中,既能满足自己身体发展的需要,又可以让自己身心娱乐,全面发展。球类游戏《赶小猪》《战胜灰太狼(立定跳远)》,《勇敢的跳跳蛙》都是我觉得采用情境角色游戏比较成功的教学案例。以《战胜灰太狼(立定跳远)》为例,这本来就是一项让幼儿练习立定跳远的运动,单纯让孩子们去练习,他们一定觉得无意思,我就将其设计成为喜羊羊的故事游戏,在游戏情境中体验越过障碍营救羊羊的成功快乐。由我扮“村长”,孩子们扮“喜羊羊”一起去玩游戏,由始到终我都要用情境化的语言,让小朋友沉浸在情节当中,随着游戏情节自主的去运动来达到教学目的,开始由我导入言语:“狡猾的灰太狼在羊村的附近布了好多‘陷阱’,你们能跳过去吗?每人选一个去试一试,然后把找到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引诱幼儿在场地上自由跳陷阱。想要让小朋友集中,我知道必须先做示范动作,于是我说:“刚才村长发现有的喜羊羊找到了好方法,一下子就跳过了陷阱,我们来看看是怎么跳过去的。”想让学生分散练习,我说:“请羊羊们用这个好方法再去练一练。”最后想让幼儿勇敢地做跳过陷阱的练习时,我用鼓励性语言:“可恶的灰太狼逞我们大家不注意把羊村里其他的羊羊抓走了,我们要到狼堡里把羊羊救出来,可是灰太狼在通往他们狼堡的路上布了一些陷阱对付我们,有的要走过小桥,每一条路上有长短不同的陷阱,我们都要勇敢的跳过去,到达对面的狼堡后,抱起一只羊悄悄地从两边跑回来,然后再去救其他的羊羊。”游戏结束,我用表扬性的激情语言说道:“村长真高兴,把我们的羊羊伙伴营救回来,你们高兴吗?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庆祝我们的胜利吧!”这样,让幼儿在轻松自在中就完成了教学训练。
(三)事后总结,升华提高——教学结束环节
1、积极引导学生做好热身活动与整理收拾工作
课后热身环节不可忽视,既可以让孩子慢慢适应,走出游戏的欢愉与兴奋,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去投入下面的学习,也可以使身体慢慢放松下来,避免较强化的动作突然停止对孩子身体造成的损害。所以每当体育活动一结束,我就会带领学生做好热身活动,《战胜灰太狼(立定跳远)》活动结束后,我会让学生随音乐做放松活动,并一起跳个欢庆的舞蹈来结束课程。俗话说:“有头有尾、善始善终”,这才是做人良好的品格。体育教学不仅强身,也承担育人的责任,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玩得开心,学习愉快,还要让学生树立结束的观念,游戏不是玩起来无止尽的,什么时候应该结束了,就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做好善后收拾工作,这也是良好习惯的培养。所以,每次在游戏快结束时,我会用富有激情地言语去夸奖表扬孩子的行为,用游戏中的情境语言提醒活动的结束,然后引导学生去做收拾工作。如在《赶小猪》活动快结束时,我马上抓紧时间说:“今天小朋友们教猪宝宝玩了一个新游戏,它可高兴了,夸我们班的小朋友能干呢,我们和猪宝宝拍拍手,现在,猪宝宝要回家了,我们把它送回去”,然后要求孩子们将球送到指定处,跟教师随音乐做放松活动,收拾材料离场。在《战胜灰太狼(立定跳远)》活动结束时,我热情洋溢地说道:“村长真高兴,把我们的羊羊伙伴营救回来,你们高兴吗?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庆祝我们的胜利吧!”让幼儿听音乐跟教师做放松动作,师生一起收拾器材离场。《勇敢的跳跳蛙》活动结束后,我说:“妈妈真高兴,你们不怕困难完成了任务,我们一起跳一段欢乐的舞蹈吧!”然后师生一起跳舞放松身体,重点放松手部和腿部,收拾器材离场。要在班上让学生养成游戏结束后,主动会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的风气,谁不按规矩办事,其他学生就要“群起而攻之”,迫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2、做好学生体育活动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针对大班学生在运动中发生的小事故或遇到的一些危险状况,教学结束后,我都做一些认真的总结,尽量想出有效地对策来预防,以便给予学生必要的保护和帮助,确保下次活动安全地开展。如针对《赶小猪》活动在教室前地方狭小学生出现的互相推挤,课后我积极想办法提供给幼儿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和足够多的活动时间,将孩子们带到自然而又舒适的草地、泥地上去进行,自由自在地做动作,不受任何约束。对出现过问题下次我就反复多次提醒孩子们注意,如玩圈时,圈不能套在他人的脖子上,以免引起窒息等,一但发现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就要及时进行调整、改进,以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在《战胜灰太狼(立定跳远)》中学生跳陷井不规范,弄伤脚的现象,以后每次我都要与学生共同小结动作要领,做好示范工作。在《勇敢的跳跳蛙》中当发现孩子落地的声音很响,对膝盖的伤害很大时,孩子不能够理解和做到轻轻落地的方法时,我及时通过“害虫设置机关”的游戏情境作为策略,让幼儿探索如何使身体跃起的动作,而把“轻轻落地”作为一种提醒,让孩子们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在传统的素质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观念的落后,中小学校的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压力和学业负担较重,大量的作业也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体育活动时间。在接受培养和教育的关键时期,缺乏重要的体育礼仪教育,对学生以后身体、心理、个人品格上的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到中职学校学习之后,变得不会与人相处,性格变得呆板木讷,交往能力欠缺。此外,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也没有对体育礼仪这种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礼仪知识单一,使得体育礼仪教育无法深入,只能停留在常规的体育教学上。
2加强中职学校体育礼仪教育的策略
2.1对体育教师体育礼仪的培养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师德修养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欠缺,尤其是在体育礼仪方面,由于年龄和毕业院校的不同,在体育礼仪的教学中表现的千差万别。而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行为对整个素质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体育教师体育礼仪的培养对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育礼仪教育十分重要。教师对学生的礼仪培养一定要以自身职业道德的自觉和自律为基础,用爱岗敬业和严谨治学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同时,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2整合体育礼仪课程,强化实践
体育礼仪教育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掌握体育礼仪知识后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十分重要。中职学校应该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育礼仪教学,并根据体育礼仪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不断使体育礼仪的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2.3营造良好的体育礼仪教育环境
在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礼仪和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这样,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向中职学生教授体育礼仪,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参加体育活动时,也要做一个懂礼仪、守规矩的运动人。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礼仪育人的环境,让学生在文明礼仪的氛围中感受和接受陶冶。体育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体育礼仪的教育,展示出体育礼仪所蕴含的魅力和风范,以此来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
2.4提倡学生的体育礼仪自我教育
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缺少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是培养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和习惯、塑造良好的礼仪形象的重要过程,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体育活动和教学中做到懂礼仪、守礼仪。所以,在中职学校的体育礼仪教育中,要充分引导中职学生进行体育礼仪的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去寻找改变不良行为和提高礼仪素养的渠道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从思想和行为上寻求突破,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
3结束语
1、握持球的技术
两手手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指根以上关节,掌心空出。两手大姆指紧扣球的上方成“八”字形,要求:握球后两手自然下垂放于身体前下方。握球和持球时要重点注意两点:
①两臂肌肉放松的基础上手应握稳球;
②在动作时要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如有不少学生投掷实心球时持球手指完全放松是错误的,持球握球时两手手指应适度紧张,而且平时可用钢球练习来加强手指、手腕力量。
2、预备姿势
两脚前后开立站位比肩稍宽一点,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上方。
3、预摆
预摆是为了使人体和球获得一定的速度,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较为良好的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不可过多,过多就会影响信心。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
4、最后用力
众所周知,实心球是一项考查力量性和动作速度的运动项目,力量是基础,而动作速度却是核心,出手初速度与出手角度是影响原地双手后抛实心球的重要因素,这两个因素控制好坏对最后成绩影响极大。人体的动作速度决定了实心球的速度,用力距离越大,时间越短,则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就越大,实心球飞行的距离就越远。而投掷中有效的最后用力与出手距离对实心球的出手初速度影响很大,所以说,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重要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球的初速度及抛球角度。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当然球出手时,我们还要注意好出手角度,一般来说,后抛实心球的出手角度控制为40—45度。
二、力量练习是关键
1、发展局部肌群力量:俯卧撑、引体向上、卧推、屈臂撑、卧推、前推。举重物练习或爬竿。
2、提高膝关节、踝关节肌肉蹬伸力量:负重提踵、收腹跳。
3、发展腿部肌群力量:负重蹲立、蹲跳。
4、发展躯干肌群:仰卧起坐,俯卧收背,转体练习。
5、原地双手头上向前抛实心球训练手段.
(1)正面掷实心球: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双手持球于脑后,屈膝后仰成反弓姿势,通过前屈预摆,以蹬伸、收腹、挥臂将实心球向前上方掷出。
(2)正面抛实心球:以两脚左右站为宜,双手持球于胯下,屈膝、半蹲等,通过蹬地、送髋、抬臂将球从体前抛出。
(3)侧抛实心球:侧对投掷方向,双手体前持球,转体、扭腰,通过蹬转将球从体侧抛出。
(4)后抛实心球:两脚左右站,背对投掷方向,持球于胯下,屈膝、半蹲,通过蹬地、送髋、伸臂,将球经体前上绕至脑后上方出手。
(5)坐姿前掷:适当分腿及并腿坐着练习,双手屈肘持实心球于脑后,通过快速收腹、挥臂用力向前上方掷出。
(6)跪姿前掷:两膝跪着练习,上举球、屈肘,通过收腹、挥臂用力将球向前掷出。
三、柔韧练习不可缺
柔韧索质直接影响到最后用力和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发展肩部柔韧性,是影响原地双手后抛实心球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进行肩关节和腹背部的柔韧性的训练必不可少。锻炼肩关节的主要方法有:
1、压肩练习,以增加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可以两人一组相互同时压肩,也可在单杠上做压肩练习。
2、双人拉肩。
3、肩部持棍绕环。
4、倒立等练习
锻炼腰部的柔韧性主要方法有:站立体前屈、俯卧背伸、转体、甩腰及绕环等。针对专项让考生背对肋木练习背弓拉伸技术,要求学生双手头上背拉肋木形成满弓。
四、灵敏素质要具备
一般灵敏素质是指完成各种复杂动作是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专项灵敏素质是指根据各专项所需要的与专项技术有密切关系的以及适应变化的外环境的能力。
提高考生灵敏素质训练的主要手段
(一)让运动员在跑、跳当中准确协调地作出各种动作,如改变方向的跑、各种躲闪和突然起动的练习
(二)专门设计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有立卧撑、十字变相跑、综合变向跑。
(三)专项训练中强调投掷实心球用力的顺序性,后蹬地、前腿支撑、收腹、立腰、大臂带动小臂用力鞭打、实心球出手后缓冲,这些动作环节依次进行,并为最后投球做准备和服务。
五、心理调节需加强
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育考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考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来自于平时训练时的信心,因而首先就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抛投,每个练习,只要认真完成成绩有所提高,老师就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觉得“我能行”从而更有兴趣更乐意去训练。
考前要加强模拟训练,也可以适当参加一些比赛。考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不断承受挫折和竞赛中获得成功而建立起来的。在赛前一个月,每次训练都按比赛要求进行,投掷次数不超过十次,同时还要多跟同一县市学校加强联系,组织考生严格按照体育高考的程序进行模拟考试,提高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考试的适应能力,增强考生在高考中的考试应变能力。临考前做一些放松训练,积极体息,在考试中可利用吸气、屏气、呼气、数数等方法来消除自己的心理紧张,更好地调整好自己的作战心理。
(一)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大连市日新学校,大连市盲聋学校,大连市沙河口区启智学校,大连市中山区培智学校,甘井子特殊教育中心5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现状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残疾学生的特殊性,根据研究需要,抽样调查学生均为具有一定思想和行为能力的残疾学生,共计300人,其中男生162名,女生138名。教师18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特殊教育理论、残疾人体育的论文、报刊、书籍,下载与学校体育有关的学术论文,以及与特殊教育体育有关的专著,收集国家有关残疾人的法规、文件,并及时了解残疾人体育教育的研究动态,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
本论文以大连市内5所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提出相关的问题,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为100%。无效问卷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教师问卷18份,回收问卷18份,回收率100%。通过调查得出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开展现状、以及影响开展因素的材料,为大连市进一步推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可实施的方案依据。
3.数理统计法
本论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对调查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以及影响开展的因素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4.逻辑分析方法
以逻辑规律为指导,根据事实材料,下定义,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构成理论体系的方法体系。本论文主要采用比较法,对研究内容进行鉴别和分析,对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如何顺利开展提供可施实性的方案对策。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开展现状
1.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开课情况在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的各年级学时数分别为:包括0.5学时健康理论课在内,1~2年级相当于每周4学时,3~6年级和7~9年级相当于每周3学时,高中1~3年级相当于每周2学时。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大部分的课时安排都是一个星期3个学时,还有两所学校只开设了2个学时,3个学时以上的比例基本没有。其中健康课为0.5个学时,在所调查的5所学校中,每个学校都可以很好地完成健康理论方面的教学。说明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课时数基本可以达到国家的标准,开课情况良好。但如果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相应的增加1-2课时的体育课对残疾学生的身体恢复和生活能力的提高是有必要的。2.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材使用情况目前大连市特殊学校在教材体系建设方面还缺乏统一规范的执行要求和实施标准,这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达不到特殊体育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更是降低了特殊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3.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情况体育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主要内容还是集中在篮球、田径等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上(见图1)。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对提高残疾学生的身体康复、增强适应性用处不大。4.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情况在对教师进行的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调查发现(见表2):采用最多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占50%,这主要是也因为以教学班为单位组织教学是最简单、方便、省事,容易实现的一种规模。采用以障碍类型分类教学的占28%,基本实现了以不同障碍类型来组织教学。其次是能力强弱分组组织教学占17%,采用最少的是以兴趣分组组织教学,仅占5%。《特殊学校教育暂行规程》第十九条规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采用不同的授课制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2]作为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师,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需要注意学生的意向和兴趣,以提高他们参与体育课和身体锻炼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组织上更要体现创新性,新颖性。5.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方法运用情况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体育教学原则指导下,师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并合理组合和运用场地、器材、手段的活动方式。由于特教学校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只能采用视觉手语式教法和听觉触摸式教法,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残疾学生的特殊性,但没有深入研究针对不同残疾类型的学生创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二)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基本现状
1.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学历、职称比例情况
调查发现(见表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有6位,占33%;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有7位,占39%;所学专业即不是体育教育也不是特殊教育的有2位教师,占11%,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殊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历主要是以本科为主,但中专和大专学历仍占一部分比例,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只有1人。从中可以看出,大连市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都略低于普通学校。另外,在对18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职称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初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高级职称6人,可以看出大连市教师职称结构总体状况良好。
2.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性别、年龄比例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男女比例相差明显,女教师比例只占全部体育教师人数的17%,还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有的学校甚至都没有配备女体育教师。分析其中缘由,可能是受特殊教育事业的特殊性以及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特殊学校体育教师年龄构成的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30岁以下的教师有7人,占39%;中年教师占61%。由此可以看出,大连市特殊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是以中年教师为主体。从教师年龄和教龄来看,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年龄是合理的,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为大连市特殊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影响因素的认识直接影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开展。针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特点提出了以上几条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见表5)。社会对特殊体育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不够是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实施者认为的影响特殊体育教育的主要因素。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影响因素的认识直接影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开展,对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消除所有不利因素,提高教师对体育活动的开展的积极性是开展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与经费基本现状
体育教学设施是体育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它通过自身的完善程度制约和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水平[3]。有健身房的学校占40%,有单双杠的学校占60%,有乒乓球台的学校占100%,大部分学校体育器材仅满足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品种单一数量偏少,特别是可供残疾学生康复运动训练的器材更少,有的体育活动根本无法开展。不能满足所有需求。这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起着限制作用,所以场地器材仍然是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得知5所学校中有2所学校体育经费是基本满足的,有2所学校体育经费充足,只有一所学校的体育经费稍有不足。可见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于特殊人群和体育事业的关注日益增加,大连市政府以及社会各团体对于特殊教育的关心和爱护是显而易见的,但仍然需要国家及社会各界对特殊学校从经费方面给予支持。
三、结论
(一)大连市5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运行状况良好,基本可以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课时数。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田径、篮球等竞技项目,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材使用上,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过于老化,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
班级为单位和以障碍类型为单位为组织形式。体育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教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
(四)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队伍结构
不尽合理。男体育教师的数量远远多于女教师的数量,专业对口体育教师太少,学历情况不均衡,教师积极性有待提高。但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年龄是较符合教学需要的。
(五)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经费情况良好,但体育活动面积远远低于特殊学校建设标准要求,无法达到满足教师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的要求,“一场多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六)大连市特殊教育学校应该进一步进行课程改革,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案;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建立科学的体育师资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建设能够增强残疾学生身体恢复的专门器材,在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
四、建议
(一)深化课程改革,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新体系
首先要更新课程理念,打破以竞技项目为中心、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根据残障学生身心特点确定体育项目;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开发符合残疾学生特点的课程资源尽快制定编写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不同残疾类型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教学大纲以及体育教材,确保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建立科学的教师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全省的特教师资培训基地,由点及面在全省形成特教培训的平台和网络,形成中等特殊教育师资培训考级认证制度。另外,要树立特教教师先进典型,弘扬先进教师敬业精神,提升特教教师的社会地位。宣传特殊教育教师先进典型,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树立坚定的为特殊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信念,吸引并稳定一批有志青年教师扎根特殊体育教育工作。
(三)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特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建设
经济支持是特殊教育最根本的支持措施,特殊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高额的教育投入。合理有效的利用政府拨款,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和特教学校的实际情况,争取国家对特殊教育投资的增加。另外,还要广开渠道筹集经费,多元投入,吸引社会各界对体育事业的赞助。鼓励社会力对特教学校体育场馆、公益性体育机构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支持。学校要配置一定的必配类和选配类器材,还要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研制和开发残疾人体育器材。
(四)正确引导残疾学生养成并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
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来看,特殊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残疾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使残疾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体育态度。所以我们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提出以下要求:(1)正确引导残疾学生从事体育锻炼。(2)培养残疾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兴趣能力。(3)提高参与体育的意识和对体育的认识。顺应时代要求,大众性健身项目不断涌入校园生活,在科学应用的前提下,对健身、健美、健心等方面做工作,有利于残疾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以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
(五)加强宣传的力度,让整个社会一起关心和爱护残疾学生
1.研究对象
XX高校2010-2014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逻辑归纳法等。
二、结果分析
1.XX高校2010-2014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招生情况
对XX高校2010-2014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的调查得知,该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几乎全是本科生,因此,XX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时的起点是一样的。通过调查发现,XX高校2010-2014级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情况有增有减,但基本保持平衡的状态。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高校就业问题一直是受到人们热议的问题,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情况并不很好,从我们开展的调查的情况也能看出来。据调查XX高校2010—2014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12年的就业率平均54.8%,13年平均就业率45.1%,平均下降了9.7%。造成这一现象的发生,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当前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不断增加,基本上平均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一方面,政府已采取很多的措施进行了调整,但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来看,跟发达国家比较,国内的服务业在GDP中比重还相对较小,而这一行业是最能容纳就业率的地方。这一矛盾,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减少。大学生的工作选择就只能是基层、中小企业、农村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的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渠道相对较少。同时,由于毕业生的大量积累,很多人在就业岗位上感觉比自己的期望值要低,于是转头走进别的行业。另外,受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就业压力也慢慢增大。第二,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毕业生希望选择去类似政府、学校等事业单位或是国有企业,这些单位相对稳定,有固定收入,也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和空间,因此,对于体育专业毕业生来说,可以选择的渠道就更加狭窄。第三,对于一些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就业单位,一般都是对整个专业知识要求比较低的。如一些社会的体育培训机构,根本不需要相应的本科文凭,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
三、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的建议和措施
1.调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积极适应当前国家对体育人才的各种需求,对体育专业教育相关要求进行调整,按照国家总体规模控制好体育专业人才的招生规模,大力发展社会体育专业等,加强体育院校层次的控制,对不同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不同的定位,避免造成学生资源的浪费。加强对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的灵活性,重视体育专业大学生全面素质和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积极培养为社会各个层次所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
2.不断提高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注重提高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同时也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宽口径的培养模式,进行学科交叉环境下的综合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积极适应社会各种岗位需求,全面提升各种社会能力,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未来的就业面和就业选择。
3.努力培养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业意识
培养创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精神就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创业教育,通过完善课程培养体系,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船业意识,拓展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加强对体育创业指导课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
4.调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心态、树立正确就业观
在就业的引导和教育过程中,高校应该组织好对体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和引导,多方面、多渠道、多领域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要教育学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进入到公务员或是视野的队伍中。同时,公务员或是事业单位也不是铁饭碗,国家也在逐步尝试建立能进能出的制度。要积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保持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就业心态。
四、结论
1.体育课不能承受之重
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体育课的设计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虽然我国中学阶段的体育课已经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但事实上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在很大程度来说,还是体育为健康的课。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课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学生体质的下降是多因素的合力,仅仅是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并重新设定一系列的教学内容,也并不能扭转这个局势。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有很多相交相融的领域,根据安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及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健康”指导思想下设计的体育课成为进行安全教育的一种最佳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关于这一点,应清楚地认识到,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是体育的责任和义务,但体育课并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因此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不是体育与安全教育,不能偏离体育课的主旨,应是体育为安全的教育、安全为健康的教育。
2.体育课程自身的安全问题
在体育课中实施安全教育,首先关注的应是体育课过程中自身的安全问题。学校体育安全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论述较多,绝大部分论述是从法学角度切入的,主要关注了伤害事故发生后各方的权责问题。少部分研究关注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建议。从法理角度分析体育课程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不是我们考察的主要对象。体育课自身带给学生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才是我们剖析的重点。体育课中带给学生的伤害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难以预见的伤害,一类是可预见的伤害。难以预见类的伤害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性质有关,即对身体的要求以及它的对抗性、竞争性,由此产生的伤害事故多属于偶发性事件,难以预防。可预见类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够、教师工作的程序不够规范、责任心不强等导致的,因此其事故责任应由学校和教师负责,而这种事故通常是可以避免的。
3.以体育课为载体的安全教育
除了体育课自身所蕴含的安全教育,体育课能否提供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有:①“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课内容与安全教育内容有很多交融的地方,可以就此方面深入挖掘,合理设计。②体育课学科特征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与安全教育在规避危险时对人的要求有很多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基本体能要求、技能要求、应急救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承受力(对恐惧的抑制,理性的分析危机)。
二、体育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
1.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正如上文所述,体育课程不能承受之重——体育课不能承担所有的安全教育内容,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安全教育。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首要的就是不能破坏体育实践类课程自身的学科特征。体育实践类课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从事身体练习。从事身体练习,它是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其一是学习并掌握运动技能;其二是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前者反映的是课程的‘技艺性’,后者反映的是课程的‘自然性’”。根据体育实践类课程的特征,要求在体育课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时候,不能将安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开设,不能将体育课完全替换为安全知识讲座,而只能是也必须是将安全教育知识融入到体育课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理解经过设计的安全教育知识。
2.教材内容的选择
既要不违背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又要将安全教育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给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设计、开发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一精神完全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理念,即要求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开发创造出有特色的学校体育课。教材内容合理开发的首要步骤,是应当找出与体育课有相当密切关系的安全教育内容。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安全教育内容的分类,“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联系体育课教材,进行初步的研究发现适合在体育课中实施的安全教育内容集中在社会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应急救护四个方面。内容只是与体育课联系较为紧密,但要真正在体育实践课中教学,还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将上述内容教材化。结合各项体育运动的特点,将上述内容通过设计、改造、整合等办法,在教学中采用,这就是素材的教材化,是从教材内容选择到教材内容实施的阶段。
3.科学的设计
除了体育课自身的安全工作通过引导、规范等措施努力解决外,其余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应通过科学的设计,以体育课为载体来完成。根据安全教育内容,结合体育课的特点,进行内容选择后,再经过教材化处理,方能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但事实上,不同学龄阶段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同,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教材内容必须经过科学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小学阶段以情境教学设计为主。将大量有关的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情境化处理,培养学生防范危险的意识,懂得遵守公共安全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以课题单元为主设计的体育课“小小消防员”“森林动物过马路”等。中学阶段在巩固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逃避灾害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和求助逃生知识。初中的体育教学项目应经过适应性改造,提升太过简化的内容,使竞技项目降低难度而具有亚竞技性质。如同样是消防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体育课,课题名称“消防英雄大比拼”、组合短距离跑、攀爬楼梯、运水(运沙)灭火、救护等科目,计算个人和小组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在学生体能、技能和心理要求更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对危及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更为主动地规避危险,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为达到这一目标,高中阶段较多采用模块式教学,一个模块是相关内容的若干个单元。如野外生存模块,可以设置攀爬单元、泅渡单元、紧急救护单元、定向运动单元等。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