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30 17:55: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复杂、特殊的恶性肿瘤类型, 发病原因为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 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1]。本文为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检出率, 特选取90例此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价值,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发生多发性骨髓瘤(均于2015年1~12月前来本院就诊), 其中男42例、女48例, 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3.21±5.93)岁, 临床分期:Ⅰ期16例、Ⅱ期31例、Ⅲ期43例。
1. 2 方法 90例患者均接受核医学影像检查, 指定高年资专业临床影像学检查医师完成相关操作, 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 观察核医学影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核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如下:检查前3~4 h给予20~30 mCi(740~1110 MBq)
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静脉注射, 之后叮嘱患者多饮水排尿, 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提供Biograph 16 HR PET/CT(16层)扫描仪, 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放射性配体(低能高分辨准直器), 参数设置为能窗(窗宽)20%、1.0放大倍数、256×1024矩阵、能峰140 KeV、
20 cm/min床速, 确定位置后给予SPECT发射断层图像采集, 连续采集360°(双探头各自转180°)图像(前、后位)(参数:速度10 s/帧、矩阵128×128)共32帧, 之后通过X线定位片扫描后实施CT扫描(层厚5 mm、矩阵256×256)。多发性骨髓瘤核医学影像确诊标准:SPECT/CT检查局部出现较邻近或对侧骨组织明显异常(高或低)的放射性浓聚区或稀疏缺损区, CT检查该区域存在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等表现, 该区域需排除存在创伤、手术、骨岛、骨折等情况。
2 结果
9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核医学影像检查, 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 核医学影像诊断符合率为91.11% (82/90)。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骨骼破坏, 患者大多因疼痛(全身)、骨痛、骨折(病理性)前来就诊。研究表明,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多发性骨髓瘤骨损害机制, 该病后期将对机体骨皮质造成显著破坏, 软组织(邻近)因遭受入侵从而有肿块形成, 其中以四肢近侧长骨、中轴骨较为多见,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威胁其生命安全[2]。研究显示, 发病早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大多具有正常的骨外形, 对诊断及治疗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较高的误诊率、漏诊率不利于患者获得及时救治, 待出现明显症状前来就诊已到达疾病中晚期, 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3]。
【关键词】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的一种,这种病症的发病率高,在血液系统肿瘤中占有10%左右。并且多发性骨髓瘤多在中老年的年龄段出现,但是从目前病症演变情况来看,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渐渐增高,并且发病的年龄出现了提前的走向。我院在2011年8月份到2012年8月份期间,对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了电泳仪技术来诊断患者血清之中多发性骨髓瘤带蛋白以及IgG、IgA以及IgM含量大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选择我院2011年8月份到2012年8月份期间的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2例。年龄在28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岁。在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时候采用血液病检测法和疗效标准。另外选取我院健康人员32例作为对照组。在对照试验中选取本院32例身体健康人员,其中男性有18例,女性有14例。年龄在25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0岁。
1.2 方法 运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查找患者M带的位置。当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确认了患者M蛋白条带之后,然后再对患者做免疫球蛋白IgG、IgA以及IgM定量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血清蛋白对照结果
如表1,将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32例健康人员进行对比。其中血清中出现M带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28例,其中23例在γ区域,而5例在β以及γ区域之间,4例患者的M带在β区域 [2]。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多发性骨髓瘤疾病在近些年的发病率逐步的增长,并且年龄的层次也越来越年轻。多发性骨髓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对于人体肾功能伤害较大,病情还会使得患者患有贫血以及高钙血症。由于病症症状表现非常复杂,因此及时的检测出多发性骨髓瘤是非常重要的。采用运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查找患者M带的位置。在电泳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到五条区带,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利用电泳仪进行检测,医疗人员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各个区域蛋白质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得出患者体内蛋白质的含量。这种临床的诊断方法,在目前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病临床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3] 。
在以往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诊断的时候,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症状不明显,所以医疗人员常常会利用X光检查这些技术判断患者多发性骨髓瘤阳性率高低,但是这种检查准确度并不高。因为患者在患有早期多发性骨髓瘤的时候,其骨质并未有发生任何的改变,因此对其进行X光检查无法找出患者病变的地方。利用血清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还可以了解患者不同阶段病情相关信息,确诊之后就可以尽早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因此这种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4]。
参考文献
[1]田虹.龚非力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染色体和基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3,26(3): 182-184.
认识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由于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发生恶变,大量单克隆的恶性浆细胞增殖导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过去,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很差。近10年来,随着蛋白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体药物,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等新药的上市,配合激素、化疗药等传统药物治疗,已经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已延长至5~6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多发性骨髓瘤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以至于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
腰痛、蛋白尿,病根竟在骨髓
65岁的张大爷近半年来总感觉浑身乏力、腰酸背痛。起初,他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腰椎退化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有一天,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因腰椎骨折住进了医院,才在进一步的检查中被发现,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很快,骨科医生请来血液科医生会诊,并将张大爷转到了血液科。张大爷很纳闷,明明是腰椎骨折,为啥要住进血液科?后来,他才从家属的口中了解到,原来他之所以会发生腰椎骨折,是因为患了血液病。
无独有偶,70岁的王阿婆也有着和张大爷相似的经历。一年前,王阿婆在体检中被发现尿中有蛋白,医生怀疑她患了慢性肾炎,建议她去肾脏科就诊。然而,按照慢性肾炎治疗了三个月后,王阿婆的蛋白尿并没有好转,肾功能也越来越差。王阿婆的“异样”引起了一位肾脏科专家的重视,经进一步检查,医生才发现,王阿婆的蛋白尿是由于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并非单纯的慢性肾炎。
误诊常见,中老年人要“多长一个心眼”
在被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首发症状多种多样:有些患者以腰腿疼痛起病,进行性加重,直至卧床不起,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有些患者是在体检中被发现有贫血和蛋白尿,反复就诊于肾脏科,却不知“元凶”其实是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是“伪装高手”,临床上常被误诊为慢性肾炎、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老年性肺炎、慢性肝病、转移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腰肌劳损、颈椎病等。中老年人若出现不明原因贫血、乏力、反复感染、双下肢水肿、蛋白尿、全身骨痛等症状时,应“多长一个心眼”,去医院检查,排除多发性骨髓瘤。需要提醒的是,中老年人若出F不明原因腰背疼痛,千万不要盲目按摩,以免加重病情。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特征;诊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c)-023-02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骨髓内有浆细胞或称骨髓瘤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使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尿内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1]。MM起病隐匿,浸润广泛,临床易误诊,现就本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3年1月~2008年4月收治的2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年龄51~74岁,平均67岁;病程2~24个月,平均11个月;初治患者20例,复治患者4例。24例均符合国内MM的诊断标准[1]。
1.2临床症状
腰骶部、胸廓、肋骨、四肢等处骨痛15例,占62.5%;腰椎压缩性骨折4例,占16.7%;双下肢运动障碍3例,占12.5%;面瘫2例,占8.3%;蛋白尿、血尿6例,占25.0%;鼻出血或牙龈出血3例,占12.5%;皮肤、黏膜出血点或瘀斑9例,占37.5%;伴有不同程度贫血17例,占70.8%;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及发热5例,占20.8%。
1.3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为65~101 g/L 17例,占70.8%;血小板为(70~95)×109/L 6例,占25.0%;白细胞为(2.0~3.3)×109/L 10例,占41.7%;ESR:增快者19例(79.2%),正常者5例(20.8%);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增高者12例(50.0%),正常者12例(50.0%);球蛋白:增高者18例(75.0%),正常2例(8.3%),下降4例(16.7%);肾功能:尿素氮和肌酐增高8例(33.3%),正常者16例(66.7%)。
1.4骨髓象
24例MM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至明显活跃21例(87.5%),增生减低有3例(12.5%),骨髓中骨髓瘤细胞比例在6.8%~94.6%。骨髓瘤细胞形态分类:浆细胞型骨髓瘤细胞13例(54.1%)、巨大骨髓瘤细胞1例(4.2%)、火焰状骨髓瘤细胞2例(8.3%)、网状样骨髓瘤细胞4例(16.7%)、淋巴样骨髓瘤细胞1例(4.2%)、不规则形瘤细胞1例(4.2%)、混合型骨髓瘤细胞2例(8.3%)。
1.5影像学检查
多处骨质破坏者19例(79.2%),骨质疏松者15例(62.5%),溶骨病变者11例(45.8%),多处骨质破坏伴病理性骨折4例(16.7%)。
1.6临床分型
IgG型12例(50.0%),IgA型7例(29.2%),轻链型4例(16.7%),未分泌型1例(4.2%);3例为ⅡB期(12.5%),7例为ⅢA期(29.2%),14例为ⅢB期(58.3%)。
1.7误诊疾病
误诊疾病包括:肋软骨炎,腰椎压缩性骨折,慢性肾炎,肾病,肾功不全,肾性贫血,截瘫,面神经麻痹,双相贫血,过敏性紫癜,肺内感染,腰椎间盘脱出。
1.8治疗方法
VAD联合沙利度胺方案,具体用药:长春新碱(VCR)0.5 mg/d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避光持续静滴4 h,第1~4天;阿霉素(ADM)10 mg/d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持续静滴4 h,第1~4天;地塞米松(Dex)40 mg/d口服,第1~4、9~12、17~20天。每28天为1个周期,3个周期为1个疗程。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100 mg,以后每周增加50 mg,直到患者不能耐受为止。
2结果
最快疗效在1个疗程之后,大多数病例在1~3个疗程;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25.0%),部分缓解15例(62.5%),无效3例(12.5%),总有效率为87.5%。
3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由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恶性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和广泛浸润、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出现与沉积、正常单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抑制而引起的,其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据张景顺等[1]报道,其临床误诊率较高。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不明原因的骨折、骨痛、腰痛和自发性骨折,反复发生感染,不明原因蛋白尿、血尿及肾功不全、贫血、出血,不明原因乏力、麻木及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应进一步询问是否有发热、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或病变部位偶有疼痛,并应考虑做相关辅助检查如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尿凝溶蛋白定性或尿轻链蛋白定量,还应进行全身骨骼X线摄片,特别是颅骨、胸骨、髂骨等处,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或活检等以明确诊断。
本组病例采用的治疗方案为VAD联合沙利度胺。沙利度胺既是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其作用机制不同于化疗药物且无骨髓毒性,单用沙利度胺治疗复发的和难治的MM有效率为32%~58.8%[2-3]。VAD方案见效快、疗效佳,国外报道初治患者有效率为55%~67%,是目前较好的方案。我们应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其完全缓解率为25%,总有效率为87.6%,且副作用少,患者耐受好。
[参考文献]
[1]俞晓红,宋蓓,钱磊,等.48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5-6.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73-398.
[3]张景顺,陆妙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1999,3(5):221.
[4]王伟,汪洪毅.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5例效果观察[J].齐鲁医学杂志,2003,18(1):62.
【关键词】 VTD方案;多发性骨髓瘤;凝血功能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是由于浆细胞出现克隆性的增殖而产生的一种恶性血液病, 至今没有治愈的有效方法[1]。近年来, 随着蛋白酶体类抑制剂以及免疫调节类药物的广泛使用,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率以及凝血功能的改善率明显提高。本院采用VTD方案进行多发性骨髓瘤凝血功能的改善, 效果较为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取2000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经骨髓细胞学、影像学等临床检查, 所有患者都符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且本研究均经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以治疗方法的不同为依据, 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 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 女14例, 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62.5±12.5)岁。研究组患者中男16例, 女15例, 年龄47~82岁, 平均年龄(64.5±13.5)岁。两组患者进行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存在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沙利度胺进行常规多发性骨髓瘤药物治疗, 口服0.2 mg/d, 3周为1个疗程。研究组患者使用VTD方案(地塞米松、硼替佐米以及沙利度胺)进行治疗, 在治疗的第1、4、8天以及第11天用药, 并服用沙利度胺进行常规治疗, 用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使用3.5 mg/支的硼替佐米进行静脉注射;在第1~4天、第8~11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3]。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检测, 以便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从而保证用药的效果。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从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等三方面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显效:患者的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的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较治疗之前无任何改善。同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给予严密的观察及详细的记录, 以评定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完成相关统计学分析及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经治疗, 研究组显效17例(54.84%), 有效12例(38.71%), 无效2例(6.45%), 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显效10例(32.26%), 有效15例(48.39%), 无效6例(19.35%), 总有效率为80.65%,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情况对照 经治疗, 研究组显著改善16例(51.61%), 一般改善14例(45.16%), 未改善1例(3.23%), 凝血功能改善率为96.77%;对照组显著改善11例(35.48%), 一般改善15例(48.39%), 未改善5例(16.13%), 凝血功能改善率为83.87%, 研究组凝血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存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多发性的疾病,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方法加强对其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VTD方案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发病年龄、活动受限等因素的会造成血栓情况的产生, VTD方案能够通过纤溶活性、抗凝的有效调节来较好的改善凝血功能, 从而降低患者出现血栓的几率, 这是传统治疗措施所不具备的优越性, 并且VTD方案还具有起效较快、治疗时间较短的特点, 使得VTD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功能改善中的作用比较显著[4]。在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65%, 凝血功能的改善率96.77%也也显著优于常规组的83.87%, 这表明VT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 要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相关凝血功能, 就要对VTD方案进行充分、合理的使用, 以减轻多发性骨髓瘤对患者的危害, 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实现VTD方案的价值。
综上所述, VT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功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对其给予科学、合理的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愿, 孙玲, 井延涛. VAD与VT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实用肿瘤杂志, 2011, 26(4):403-404.
[2] 王婧, 孙鸿丽, 杨国华, 等.VTD方案对难治/ 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8)6-7.
[3] 王婧, 周新.VTD 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4):45-46.
[关键词] 沙利度胺;VCMP;VAD;老年多发性骨髓瘤
[中图分类号] R7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6-2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low dose thalidomide combined with modified VCMP (vincristine,cyclophosphamide,Ma Falan,prednisone) and VAD (vincristine,doxorubicin and dexamethasone) in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MM) in the elderly. Methods 45 cases of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D+mVCMP group (treated with low dose thalidomide combined with modified VCMP protocol of 23 cases) and TD+VAD group ( treated with low dose thalidomide combined with VAD regimen of 22 cases).Thalidomide was 100mg/d in the two groups.Each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more than 4 courses of treatment.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Among 23 patients in TD+mVCMP group,there were 4 cases of complete remission,15 cases of partial remission,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2.6%.Among the 22 patients in TD+VAD group,there were 2 cases of complete remission,10 cases of partial remission,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55.5%.The difference of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halidomide; VCMP; VAD; Senile multiple myeloma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系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异常浆细胞增多,并在骨髓内恶性增殖,引起骨折和骨髓功能衰竭,产生临床症状[1]。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多发性骨髓瘤仍然不能治愈[2-3]。本研究选取45例初诊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评价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CM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马法兰、泼尼松)与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毒副反应,为临床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2年1月~2016年2月招募医院住院部45例初诊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1例,女24例,均为出诊,无研究用药史。年龄40~75岁,平均(58.2±13.0)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依照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的国内诊断标准进行评判[4],并按Durie-Salmon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1.2 研究方法
45例初\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CMP[长春新碱(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H44023474)、环磷酰胺(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H22022673)、马法兰(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泼尼松(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42021394)]方案治疗的患者23例(TD+mVCMP组),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长春新碱(广州白云山汉方现代药业有限公司,H44023474)、阿霉素(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卫药准字(1996)第135501号)、地塞米松(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H44024618)]方案治疗的患者22例(TD+VAD组),两组服用沙利度胺均为100mg/d,每例患者均接受4个以上疗程治疗后评价。见表1~2。
受试志愿者接4~6个疗程治疗后,疗效判定参照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制定的国际统一标准[5-6]对45例研究对象的疗效进行评估。主要分为完全缓解(CR):外周血血红蛋白达100g/L、血小板达8×109/L,骨髓中原粒+早幼细胞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分型测定及Durie-Salmon(Ds)分期发现TD+mVCMP组有23名患者(男/女为11/12),IgG型、IgA型和IgD型分别为10、8和5例患者,Ds三期分别为1、2、20例。TD+VAD组有22例患者(男/女为12/10),IgG型、IgA型和IgD型分别为9、9和4例患者,Ds三期分别为1、3、18例。两组男女比例、分型及Ds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3。
2.2 两组有效率(RR)分析
TD+mVCMP组2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5例,有效率为82.6%;TD+VAD组2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0例,有效率为55.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变化比较
TD+mVCMP组和TD+VAD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血红蛋白显著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TD+mVCMP组出现血液学变化、消化道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不良反应的病例分布为4、3和2例,则不良反应率为39.1%。TD+VAD组出现血液学变化、消化道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不良反应的病例分布为7、5和4例,则不良反应率为72.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将年龄大于65岁的患病人群定义为老年患者,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避免,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发病人数将随之增加[8]。《淋巴瘤・白血病》统计结果发现432例MM患者中,MM发病年龄20~87岁,中位发病年龄为57岁,55~65岁年龄段发病患者最多见,40岁以下患者占10.8%[9]。迄今为止,MM仍然无法治愈(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外),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仍主要依靠化学药物的联合治疗。近年来,随着沙利度胺、硼替佐米等药物的广泛应用,老年MM患者的治疗进展获得了很大的突破,治疗模式的改进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0-11]。
1999年首次报道沙利度胺具有抗骨髓瘤作用,且其作用机制较为明确,主要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调节白介素和干扰素等[12]。沙利度胺能克服传统化疗的耐药,对复发、难治性骨髓瘤仍然有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多项研究表明沙利度胺联合其他药物优于传统化疗方案的结论,但针对联合化疗方案究竟哪一种更适合老年患者目前并无明确对比[7,12]。
本研究选取45例初诊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纳入研究,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CM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马法兰、泼尼松)与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两组服用沙利度胺均为100mg/d。每例患者均接受4个以上疗程治疗后评价。两组男女比例、分型及Ds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TD+mVCMP组2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5例,有效率为82.6%;TD+VAD组2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0例,有效率为55.5%。可见TD+mVCMP组CR和PR例数都高于TD+VAD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TD+VAD组。国外有研究表明VADT有效率为81.2%,另一文章报道VAD治疗新诊断MM患者、有效率为61.4%[13-14]。由此可见,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CMP具有较高的有效率,治疗效果优于其他方案。多发性骨髓瘤造成贫血的原因主要为大量骨髓瘤细胞恶性增殖、浸润,抑制了造血组织的正常工作,影响造血功能[15-17]。此外,肾功能不全、反复感染及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会造成或加重贫血。TD+mVCMPM和TD+VAD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血红蛋白显著得到改善,此外,与TD+VAD组相比,TD+mVCMP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都显著升高。本研究过程中,两种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TD+mVCMP组出现血液学变化、消化道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不良反应的病例分布为4、3和2例,则不良反应率为39.1%。TD+VAD组出现血液学变化、消化道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不良反应的病例分布为7、5和4例,则不良反应率为72.8%。TD+mVCMP组TD+VAD组较于副作用较传统方案低,适合作为一线治疗在临床治疗上应用。
综上,本研究提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改良VCM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马法兰、泼尼松)为治疗MM可行且有效的方案,不良反应常见且例数较少。造血功能得到改善,贫血缓解。
[参考文献]
[1] Straka C,Liebisch P,Salwender H,et al.Autotransplant with and without induction chemotherapy in older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long-term outcome of a randomized trial[J].Haematologica,2016,101(11):1398-1406.
[2] Gupta R,Kumar L,Dahiya M,et al.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evaluation in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J].Leuk Lymphoma,2017,58(5):1234-1237.
[3] Offidani M,Gentili S,Gay F,et al.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Multiple Myeloma[J].Curr Cancer Drug Targets,2016.
[4] 杜悦欣,袁婧,裴永强,等.VAD方案与MPT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6):5191-5192.
[5] 米虹燕.BD与T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分析[D].银川:宁夏医科大学,2014:36-42.
[6] 徐昕,徐茂忠,戴秋新,等.两种治疗方案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J].医学与哲学,2016,37(4):27-29,55.
[7] 于珊.三种方案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5.
[8] Yee AJ,Bensinger WI,Supko JG,et al.Ricolinostat plus lenalidomide,and dexamethasone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a multicentre phase 1b trial[J].Lancet Oncol,2016,17(11):1569-1578.
[9] 麦玉洁,邱录贵,李睿,等.432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J].白血病・淋巴瘤,2004,13(4):198-201.
[10] Das M.Carfilzomib therapy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in multiple myeloma[J].Lancet Oncol,2016,17(10):e427.
[11] Gavriatopoulou M,Terpos E,Kastritis E,et al.Current treatments for renal failure due to multiple myeloma[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16,17(16):2165-2177.
[12] 惠双,王博,王媛,等.沙利度胺联合VAD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2):90-91,94.
[13] Gutierrez-Gonzalez A,Martinez-Moreno M,Samaniego R,et al.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benefits of macrophage reprogramming in multiple myeloma[J].Blood,2016,128(18):2241-2252.
[14] Kuznetsova IS,Labutina EV,Hunter N.Radiation Risks of Leukemia,Lymphoma and Multiple Myeloma Incidence in the Mayak Cohort:1948-2004[J].PLoS One,2016,11(9):e162710.
[15] 王丽,左丽宏,南红,等.4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皮下注射硼替佐米致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13-815.
[16] 李春霞.BD方案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D].郑州:郑州大学,2013.
【关键词】
骨髓瘤;多发性;肾功能不全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发生病变,由于浆细胞是分化成熟的细胞,因此,该病一般为慢性过程,临床表现慢性进展、复杂、多样。而肾脏病变是其常见表现,易误诊。为减少误诊率,本文就我院从2007年至今因多发性骨髓瘤引起肾功能不全早期误诊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误诊的原因。供临床医生借鉴。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多发性骨髓瘤及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均符合2006年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朱文玲主编的《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的浆细胞>15%,血浆蛋白电泳发现m蛋白,痛疼部位的骨骼平片发现溶骨性改变。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70 ml/min,不同程度的贫血,尿常规;尿蛋白、血尿。可有水电解质失衡。
12 性别和年龄分布 10例中男7例,女3例,男女之比25∶1。年龄50~75岁,平均65岁。
13 入院诊断 10例患者均在不同的医院就诊于肾内科,均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追查初诊病历,6例考虑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进展为肾功能不全,4例原发病诊断不清。
14 病史与临床表现 原始病历提示就诊时全部患者无明显骨痛、无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间质性肾炎、原发性痛风、多囊肾等病史。均有不同程度的浮肿、少尿、贫血、血压均高于正常,在160~180/90~120 mm hg之间。查体:均有轻度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心肺听诊正常,双肾区叩痛阳性。
15 实验室检查 原始病历提示:①血常规改变:红细胞均减少在10~24×109/l。血红蛋白在50~80 g/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②尿常规改变:尿蛋白定性10例全部阳性。尿蛋白+++++,潜血+++,镜检 红细胞、白细胞、透明或颗粒管型为4例、2例、4例,无有型成份的0例。③肝功能正常、血离子正常、肾功能:bun12~32 mmol/l csr234~1560 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均<70 ml/min。
16 疾病演变的过程 10例患者早期在就诊医院均按照肾功能不全进行治疗,在1~3个月时逐渐出现进行性骨痛,于疾病的不同时间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检查发现,血常规:10例患
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定量均较初诊时明显减少。有8例患者出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骨髓细胞检查:10例患者全部找到骨髓瘤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20%~35%。x线检查10例患者均有溶骨性损害,蛋白电泳均找到m蛋白,10例患者均为轻链型。
17 转归 10例患者中有7例采用m2方案治疗,3例采用mpv方案治疗。化疗后,肾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2012年4月30日止,5例患者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3例部份缓解状态,2例死亡。
2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变引起的疾病,多数患者以骨痛起病,因浆细胞是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所以绝大部分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液和尿液可以检测到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所谓的m蛋白。免疫球蛋白由重链和轻链组成,骨髓瘤分泌的重链和轻链不成比例,常常分泌较多的轻链,这些轻链由肾脏代谢,当分泌的轻链超过肾脏的代谢能力,就会引肾功能不全。但大多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都同时存在骨痛,我们这组患者最大的特点是早期无明显的骨痛,考虑可能有以下几种因素:①这组患者年龄均>50岁,平时可能就存在骨质疏松。②老年人对痛疼的敏感性低。③确诊时骨髓瘤细胞数最多的也不超过35%,起病时都无血钙升高。误诊的重要原因就是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医生考虑肾功能不全的原困主要常考虑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的医生对多发性骨髓瘤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全面分析不够;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起病容易掩盖或遗漏原发病。为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认为在对没有任何原发性肾病,首发即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全面检查,详细追问病史,如果血沉快、贫血就应早期行骨髓细胞学检查,避免误诊。
参 考 文 献
[1] 戴鸿瑞.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2:269270.
[2] 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536,97.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唑来磷酸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16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最常见的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本研究的对象为对细胞毒药物和类固醇治疗无效的活动性骨髓瘤耐药病例。选用唑来磷酸加沙利度胺对其继续治疗符合非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的要求。笔者所在医院2006-2011年应用唑来磷酸、沙利度胺联合治疗难治型多发性骨髓瘤并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9月-2011年9月住院及门诊的初发MM患者26例,既往曾接受常规化疗但证实无效。X线检查证实均存在进行性骨损害。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5~87岁,平均61.5岁。M蛋白IgGk 6例,IgGl 4例,IgAk 4例,IgAl 6例,BJI 6例;分期IIIA 18例;IIIB 8例(根据 Durie-Salmon标准);M蛋白定量IgG:(45.2±18.7)g/L;IgA:(38.9±9.8)g/L;血红蛋白水平(96.0±9.0)g/L,血小板计数(142.0±68.5)×109/L,骨髓浆细胞数(37.4±18.2)%,血钙(9.9±1.7)mg/dL,β2-微球蛋白(7.2±2.3)mg/L。
1.2 治疗方法 唑来磷酸剂量为每28天4 mg(静脉滴注)。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50 mg/d,睡前服用一周,以后逐渐增加至200 mg/d。对一些副反应明显不能耐受的患者,药物剂量减低至50~150 mg/d。治疗时间为3~36周,平均12.4周。
1.3 诊断及疗效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1]。疗效分为部分缓解、进步、无效,以部分缓解和进步合计总有效率。部分缓解:血清或尿中M蛋白比治疗前减少50%以上。进步:血清或尿中M蛋白减少20%~50%。无效:未达进步标准。
1.4 毒副反应评价 参照抗癌药物不良反应WHO分度标准[2]。
2 结果
26例患者中14例对唑来磷酸联合沙利度胺的治疗有良好反应,其中部分缓解8例,进步6例。获得疗效的时间多在第4~8周,14例反应良好者中12例均在此时间内取得疗效。M蛋白的下降、骨髓中浆细胞水平的减少同时伴有外周血血红蛋白升高,见图1、图2、图3。治疗至第4~12周时,在未增加其他治疗的情况下,患者出现粒细胞及血小板水平的轻度下降。同期的骨髓检查显示,除浆细胞计数下降外,亦存在骨髓细胞增殖程度的降低。整个治疗过程未观察到β2-微球蛋白水平的下降。11例对治疗无反应(两月内死于病情恶化),1例女性患者于18周后死亡。18例患者出现副反应,且均与沙利度胺有关,见表1。
3 讨论
沙利度胺为治疗难治型多发性骨髓瘤带来了突破,有效率可达30%~50%[3]。有报道认为,在联合化疗时,小剂量沙利度胺的疗效与推荐剂量相比效果相同而副作用明显减少。唑来膦酸在目前临床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中药理活性最强,其作用效力远强于帕米膦酸二钠、氯屈膦酸二钠和依班膦酸。体外实验表明,其抗骨吸收作用是帕米膦酸盐的200倍,氯屈膦酸盐的2000倍。杜遵民等[4]报道唑来膦酸单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骨痛,止痛效果切实有效,且有降血钙作用,耐受性好。因此,联合运用小剂量沙利度胺和唑来磷酸有望使二者的抗肿瘤作用得到协同,得到比单用沙利度胺更好的疗效。本研究所观察的病例较少,尚不具备广泛意义,但结果令人鼓舞。所得到的54%的有效率略高于文献报道。值得注意的是,是否采用此方案应考虑沙利度胺的起效时间(最短4周)。在本研究中,80%的有效反应出现在治疗3个月左右,而11名患者在治疗开始后两月内即因疾病进展而死亡。因此,该方案适用于预计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的病例。另据文献报道,唑来磷酸有肌痛、过敏反应、低血钙和发热等副作用,但不影响患者的一般状况,也无需药物治疗[5],但本研究中并未观察到上述现象。
综上所述,唑来磷酸和沙利度胺联合用药对于治疗无效和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治疗方案。适应证为复发性合并进行性骨破坏,但预计生存期长于沙利度胺起效时间(3个月左右)的耐药型病例。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232-235.
[2] 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104.
[3] Gareth J M,Krishnan B J, Matthew J, et al. Advances in oral therapy for multiple myeloma[J].lancet oncol, 2006,7(10):316-325.
[4] 杜遵民,贾海鹏.唑来膦酸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J].临床医学,2011,31(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