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8 15:53: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三年来,我能时刻以党员教师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崇高的品德修养,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的思想。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甘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我为人真诚热情,正直豁达,平时工作态度认真,责任感较强,有良好团队协作精神,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良好。工作上积极要求上进,能较好地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更新观念,积极投入
用现代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武装教师队伍,这是实施教育的前提。因此,三年来,我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先进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学习;同时能认真研读"二期课改"《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改进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根据标准和意见的要求来落实教学,并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将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内化和吸收,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比较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一系列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也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年月调入教师进修学校,也正是新教材全面实施之时,利用在基层新教材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平时教学中碰到的困惑,我及时向全县初三教师做好"二期课改"新教材的培训,着重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新课程培训,以新课程标准解读为主题,以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改理念为主题,以落实课改理念,优化课题教学为主题,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提高教师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组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参与市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激发工作热情,提升了水平。三是组织学校优秀教研组长的评选,推行学校实施校本教研,促进学校的科研活动。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身为一名新教研员,认真履行教研员岗位职责,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向身边的教研员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教研工作的"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的基本职能,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层学校课改实验和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效指导,努力实现教研活动主题化,调研工作制度化,教师培训多样化。教研工作中我抓好教师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重点做好教学后反思,写进自己的教案中,并将其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
三、倾心教育,为人师表
在基层学校,身为教师,我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在教学方面,我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也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尽量学得轻松一些。在教学中还能有机的结合教材渗透"两纲教育",适当穿插一些教学史,新科技,新成果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生和学校教师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所任班级学生的中考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担任教研员以来,首先根据新课程,新理念对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多次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题的研训活动,均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肯定。通过活动,引导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多研究"常态课""常规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总结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引导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其次,在切实抓好教学管理和教学调控工作的同时,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与教师共同制订并实施各种教学计划,共同探讨各种教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实际情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在智优学生的培养上,要求学校教师调动教研组的群体力量,群策群力,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在课后,通过分工合作,作专题讲座,加强个别辅导,给智优学生于充分发展的机会。第三,教研与教学互相促进。从县提出联合体教研活动开始到至今(期间一直担任城北片化学组教研组长),积极参与各跨校联合体活动。每学期都要主持几次(至少3次)主题研讨活动,主题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两纲教育",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教学训练"等。每年中考化学复习研讨会上,我都要作专题讲座,分析研究中考成绩,剖析中考试题特点,预测中考命题动向,提出中考复习策略,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蹲点学校(三乐学校)通过查看教案,选题训练,批改情况,示范研讨,加强复习指导的力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努力工作,完善自我
三年来,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善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课堂教学:教师要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必须从上"好课"开始。深入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实践指导,结合送教下乡,集中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广泛开展教学研究,研讨活动和实践训练活动,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1)年月为区,区初三化学教师作"新教材第三章《走进溶液世界》的教材分析"。
(2)年月为区,区初三化学教师上研讨课《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3)年月,作为市名师培训区县中心组化学研修班的一名学员,代表研修班拍摄录象课《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4)年月,在中学为全县初中教龄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和新河片初三教师上研讨课《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
(5)年月,在中学为镇片和片的初三化学教师上研讨课《实验装置的设计》。
(6)年月,在蹲点学校(三乐学校)上了四堂体验课(主题:如何进行初三化学复习)。
2,教学论文:年秋季初三化学已进入新教材全面实施阶段,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课堂教学肯定会有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所以本着从教师自身发展,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撰写工作心得。
(1)《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发表于《现代教学》;并获第五届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与老师一起撰写《初三化学新教材全解》(由交通出版社出版)。
(3)《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发表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
(4)《以一堂初中化学观摩课看发挥群体智慧的价值》发表于《教育》
(5)《初中化学新教材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发表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
3,带教指导:为了帮助我县初中化学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内容,提高理解教材和课堂设计能力,多次对全县12位青年教师集中进行培训,并把大同中学老师作为带教对象。
4,个人荣誉:
(1)年月被评为县"化学学科带头人"
(2)年月,在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课件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3)年月,被评为化学学科全国课改优秀教师(共20人)
(4)年月,被评为学年度学校先进
[关键词]:初三化学 复习 重点 关键 习题 实验
总复习是初三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复习,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把复杂问题简明化,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把零散知识系统化。为了帮助初三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工作中,笔者采用以下策略。
一、抓住重点,及时复习突破难点
酸、碱、盐等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点,该章篇幅不多,但知识点多且关系错综复杂,应用性和规律性很强,学生学习难度很大。因此,学习后学生不易掌握,如果学习完该部分内容后,立即转入其他知识点复习,则容易导致学生对该部分内容遗忘更多、更快。笔者在讲授完该部分内容后,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抓住关键,归纳各种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归纳各物质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实质上是各物质相互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归类和总结。复习时应注意:(1)掌握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及化学方程式,应围绕酸、碱、盐的通性来进行。(2)采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例如,开展化学方程式改错竞赛,书写各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比赛等。
三、设计习题,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习题设计立足于一个“精”字,抓住一个“活”字,突出一个“新”字,强调一个“实”字,所选的每一道题都应符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切合初中学生能力要求,应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以致用,知识越用越活,只有经过实践应用的知识,才能牢固的活化在自己的头脑里,历久弥新。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实践就是多练、多考,在练中学,在考中学,通过高效率的练与考来查漏补缺,强化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四、注重实验,贯穿章节复习和提高实验技能
在章节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节知识点、重点,通过实验――思考――实践层层深入,逐步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通过实验复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五、强化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部分,其中各部分又分为若干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以概念为基础,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知识点,并连成知识线,再进行梳理和对比,最后形成知识网络。
一、实验激发兴趣 让学生乐于学化学
古今中外,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学生只有对学习化学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化学上,才能使感知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才能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
第一周的绪言课上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补充一些演示实验,如自制果冻、变色反应、烧不坏的手帕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家里的日用品练习一些基本操作,如固体药品、液体药品的取用,如何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等。结合教材内容到第五周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如鸡蛋跳舞(即将一个生鸡蛋放在倒有白醋的玻璃杯中);自制炭黑;将旺旺雪饼或波力海苔中的干燥剂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放热等。
二、掌握化学用语 让学生勤于学化学
初三化学中掌握化学用语是关键,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掌握化学用语是培养学生化学修养的关键。而掌握化学用语的关键一靠理解,二靠熟记。理解即学会化学用语的书写规律,如元素符号通常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当第一个字母相同时,用第二个字母来区别。故“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每种元素有对应不同的元素符号,必须要通过熟记才能牢固掌握。由于初三化学中需要熟记的化学用语很多,为了分散第四单元中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等有关化学用语的教学难点。也为了加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用语的感觉。开学第一天教师就要教学生认识1~18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在此基础上,再认识教材表4-3中的其他元素名称和符号。
到第三周在记忆了元素名称和符号的基础上,可以给出教材中已经出现的一些物质,如氮气、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汞、五氧化二磷等的化学式让学生熟记。第六周在全年级开展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竞赛。要求人人参加,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每班有人得奖,得奖的面可以广一些,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可以把得奖学生的名单用红纸打印出来,贴在学校的橱窗内或给学生发奖状等。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学生能熟练掌握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为下面学习化学方程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化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
第三周结合教材P33上的调查与研究“关心空气质量”,指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完成一份关于空气质量的调查报告。具体做法为: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查阅报刊杂志、上网、询问长辈等方式搜集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其中包括空气污染的现象、空气污染的原因等。另外,让学生搜集最近一周或一个月无锡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了解空气污染指数包括哪些、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通过质量日报比较分析影响无锡地区空气质量的因素,为保护无锡的空气清新,我们该做些什么?利用班会课等让学生交流调查结果。
第四、第五周结合教材第三单元P63的调查研究,开展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恰逢国庆节,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家庭实验和调查研究。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查阅报刊杂志、上网、询问长辈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制作一份“爱护水资源”的手抄报;在家长的协作下做一个简易净水器;完成一份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家乡水污染情况和净化水方法的调查报告;开一次爱护水资源的班会课;如果有条件可以去污水处理厂参观学习等。
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中去。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查阅并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多方面的化学修养。
四、关注生活化学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化学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人教版的化学新教材加强了化学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当代人们关心的课题的渗透与融合。
只要教师留意观察和搜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把它们渗透与融合到化学教学中,尤其适合培养学生的化学修养。因为应用化学知识能解释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例如,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为什么给自行车打气时,气体受压体积缩小?―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为什么夏天喝了汽水后,常常打嗝?―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为什么打开啤酒或雪碧等瓶盖时,液体会自动喷出来?―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为什么煤球通常做成蜂窝状?―因为蜂窝状煤球与空气的接触面大,燃烧充分、节约能源……
摘 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科核心素养一~频频出现在教学工作者视野之内,初中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何培养化学实验素养成为普遍受关注的课题。分析了初三化学实验课堂的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话题,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人教版;初三化学;实验;核心素养
化学实验素养指的是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当中包括很多方面内容,我们将那些最核心的、最基本的内容称之为核心素养。作为实验素养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初中化学最终教学的成败。初三阶段是学生压力最大的时期,实验题在中考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的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显得更为艰巨。
一、化学实验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素养是一种素质和能力,它具有一定的先天性,比如男生和女生在思维方式上明显存在差异,但是更多时候,素养是通过后天训练和培养出来的。正所谓“笨鸟先飞”,即便是一个操作能力非常差的学生,经过一百次训练,他的动作操作能力一定可以有效提高。只不过因为先天认识习惯和接受能力差异,每个学生这种提高的程度存在一些差异。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上,实验核心素养的培养大致可以通过三个基本步骤形成: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这三个部分侧重点各有不同,接下来,就以九年级上册“燃烧的条件”实验为例,具体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核心素养。
二、培养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实验计划: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往往学生遭遇的问题在于“万事开头难”。计划是实验开始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在这一阶段,教师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是化学实验核心素养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众所周知,新课程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入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经验,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理所应当尝试自主探究活动。这至少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实验题目是什么,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实验需要哪些化学仪器。例如“燃烧的条件”一节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验计划阶段应当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准备酒精灯、蜡烛、火柴、小水桶、镊子、铁架台、小石块、纸条、木条、玻璃杯等实验仪器。
虽然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加上化学又是一门刚刚接触的学科,因此,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他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一出现问题,教师便迫不及待地帮助学生解决,谈何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合作者,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好引导的工作,让学生掌握多种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例如,上网查询资料、图书馆查询资料、翻阅教材等,实在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提示,否则培养核心素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自主探究能力也不会提高。
(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操作是实验教学的精华所在,动手实践能力是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核心素养的第二个关键词。在开展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动五官,按照实验流程一步步进行操作。有时,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最终实验的失败。学生动手安装仪器、取用化学药品、推进实验进程,会发现很多化学现象。例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沉淀物的产生、气泡的产生、温度计水银柱的变化等。如果实验操作不规范,比如操作失误、气密性不严、线路接错、数据偏差等,都不会产生相应实验现象。为了保证成功完成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必然会仔细参与每一过程,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细心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去动手。而不是一味地演示实验,让学生“隔岸观火”。“燃烧的条件”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在用酒精灯加热空纸盒环节没有控制好水量,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流程,再试一次,第二次果然成功。这一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加深对“燃烧”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操作
能力。
(三)实验报告: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实验报告是实验计划、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用化学术语进行表达的文本形式,这一阶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非常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基本情况有条不紊地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同时做到字迹工整、条理清晰、逻辑顺畅,让人一目了然。
有关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属于一个新课题,各位化学教学工作者都积极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但是教师应当注意,鉴于这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在达成共识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争议。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将理论行之有效地运用于初中化学实验课堂,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抉择。
参考文献
一、引入化学
化学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我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和化学联系紧密,吃穿住行也和化学息息相关。只是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很少将其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将生活和我们的化学联系起来。如果单纯的讲解化学的定义,学生基本上都很难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下面是笔者总结的几个比较好的例子。
1 、家里做饭时燃烧天然气 这是我们每天都会看到的现象,也是和化学联系密切的例子。教师在列举这个例子的时候,可以讲解天然气可以燃烧的原因、燃烧的现象、以及燃烧所带来的效果。这个例子大家都非常熟悉,所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2 、四大发明----火药 火药是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骄傲的发明,学生从小学幼儿园就开始接触,相信他们早已耳濡目染了。火药的制备以及其燃烧爆炸时的现象都涉及化学反应,同时也可以有机的和例子1中的天然气燃烧衔接起来。火药也和军事以及大家玩的烟花有关,而军事也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大家的兴趣开支教学。
3 、大家穿的衣服 衣服的制备过程,同样涉及化学变化,教师可以介绍衣物的材料,不同材质的区别,可以从颜色、手感、质地等方面来展开阐述。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学生平常较为常见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尽量的引导学生来思考,比如让学生比较不同的同学穿的衣服的不同,这样更能够吸引大家的兴趣,切忌满堂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PPT给学生放一些视频短片或图片,这样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二、教程讲解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第一课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学完这门课后,有能够判断出反应的类别。教师在对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进行讲解的时候,最好能够结合具体的实验来开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大家做不同的实验,来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两个概念。较为常见的例子有一些几个。
1、烧水至沸腾实验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见图1-1)。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一个盛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是一个大家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同时学生在初二的物理中也接触过水沸腾,所以大家很容易了解这个实验,也很容易和物理变化结合起来。
2、研磨胆矾实验
取两三块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用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这个实验实际上就是把一个大块的物品磨碎变成小块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一下,这样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更能够理解相关概念。
3、燃烧镁带实验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段镁带,点燃(图1-3),看到什么现象。
镁的燃烧涉及化学反应,这个实验就危险,应当由教师来操作。这个实验反应比较快,所以学生应当认真听讲、并记录好实验现象。
4、碱式碳酸铜分解实验
把少量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放在干燥的试管里,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加热,注意观察铜绿颜色的变化和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这个实验有两个现象,学生可以很容易观察到。
前两个实验都是物理实验,后两个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师在他们之间可以形成很好的对比。教师在做完这几个实验后,可以引导学生来总结、对比相应的实验现象。最好能够列一个记录表格来让大家填写,这样大家可以很方便的把不同的现象放在一起比较。下面笔者自己列举了一种记录方式,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指导;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8-0004-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8.002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现在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仅仅掌握老师灌输的知识远远不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才能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新起点。刚接触化学,化学实验呈现的精美的仪器、多姿多彩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增。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知识点的增多,灵活运用知识点难度加大,不少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谈一些做法。
一、从课题研究出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为切实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2011-2012学年对本校初三学生进行了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以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目的,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 初三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调查问卷及数据
①你在课前预习情况如何?
A.全都认真预习 B.基本预习
C.有时预习 D.没时间预习
②若你准备预习,那么你预习的方式是什么?
A.看一看课本 B.力求弄懂新知识
C.借助教材重新推导有关知识
③你上课时的状态大体是
A.想记住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B.把握知识要点
C.总在思索“为什么”
④你上课的思维状况是
A.紧紧跟着老师走 B.带着疑难问题听讲
C.自己的思考走在老师前面
⑤你参与课上讨论的情况是
A.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偶尔参加 D.没兴趣参加
⑥你的复习方式是
A.先复习,后做作业 B.先做作业,有问题才翻书
C.先完成作业,然后复习
⑦你作业时遇到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是
A.完全靠自己思考解决 B.找有关参考书
C.问老师或同学 D.与别人共同研究
⑧你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应达到的目标?
A. 经常有 B. 有时有 C.从没有
⑨你在总结学习情况方面是怎么做的?
A.经常总结,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B.有问题时找找原因
C.只是不断努力,用行动代替总结
⑩你希望怎样学习?
A.独立支配学习时间 B.请老师或其他人讲解
C.老师讲为主,自学为辅
D.自己学习,有问题再向老师或其他人请教
从统计数据不难发现,目前我校学生仍处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是多年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视野得不到开拓,思维得不到训练,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学生比较重视“学会”,并不能做到“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尤为重要和迫切。
2. 指导初三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措施
(1)课前利用预习提纲明确预习目的、重点,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非常不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即便是预习了,也简单地看一下书,没有方向,事实上等于没有预习。为了加强学生的预习效果,更有针对性地看书,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进行沪教版第六章“溶液的组成”教学时,教材上讲的比较简单,很多知识点都混在一起,若只让学生看书预习,效果不大。我们可以对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分开来,设计成预习提纲,如:①溶液由什么组成?②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是什么?③怎样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④溶液该怎样命名?⑤溶液、溶质、溶剂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细细品味,必然能对上述问题作出大致的了解,再设计一个思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钙溶于水后,溶液叫氧化钙的水溶液
B.碘酒中碘是溶质,酒是溶剂
C.50mL酒精溶于水后得100mL酒精溶液,则用掉水的体积为50mL
D.75%的消毒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E.泥水中的溶质是泥,溶剂是水
通过以上的问题设计和思考题,相信学生对于溶液的组成有了一定的理解。课堂教学时,学生听课目的明确,课堂发言踊跃,这样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2)课堂利用学案导学,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化学学案设计,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引入化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教学时,沪教版教材上的实验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然后不断滴加稀盐酸”,为什么要加无色酚酞试液呢?我们在设计该内容的学案时,可以先进行一个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结果没有明显的现象,那究竟两者是否发生了反应?可以请学生在学案上自己设计实验,并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怎样从现象上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化学学案的设计,也可以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景,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燃烧与灭火”的教学时,对于灭火,可设计这样的一个实验:“点燃五支蜡烛,用五种不同的方法将其熄灭,思考其中蕴含的原理。”这样的学案设计,增强了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学生踊跃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知识面开阔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这两种方案经过近半年的尝试,我们分别对这两种方案的效果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①利用预习提纲进行预习,你认为对你学习化学是否有帮助?
A.非常有帮助 B.有一点帮助 C.没有帮助
②利用学案进行上课时,你的感受是
A.听课更有针对性,听课思路更清晰
B.有时感觉很有条理,有时没感觉
C.没感觉,无所谓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通过以上尝试,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更加自觉,知道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而且较以往可以更快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更能畅所欲言,问题的深度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二、从教学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把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1.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以教材为主线,认真吃透教材,是学好化学的根本。初三化学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教材,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教材中的主要原理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还应注意学习初三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初三化学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能力。近几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不少来自教材上的原话或加以改编。如:2011年苏州市化学中考试题:
30.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说法不合理的是
A.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
B.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
其中A选项来源于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02页“施肥时,要避免铵态氮肥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B选项来源于下册教材200页“纯碱有天然的(从内陆盐湖提取),也有用化学方法生产的。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D选项来源于下册教材186页“实验室用来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气体的稀盐酸、蓄电池中的硫酸溶液,分别是用浓盐酸、浓硫酸稀释而成的。”这三个选项都是用教材上的文字略作改编而成的。除了文字信息,在中考试题中,也会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信息。如:2007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25.(5分)(1)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能代表水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2)利用(1)的结论,通过观察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框内代表的物质是 ;
②框内NaCl质量分数为 ;
③请描述框内离子与分子结合时的特点 。
本题来源于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154页图6-2物质的溶解过程的部分截图。
可见化学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是相当重要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教材为中心和重点,切忌扔掉教材教学,要指导好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学生在课前可能没时间阅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多指导学生翻书,寻找教材中渗透的化学知识。教会学生阅读,从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能力。
2. 指导学生课堂专心听讲
课堂专心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果上课不注意听讲,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几倍时间才能补上。那听什么?(1)听新课前老师的提问。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新课前,很多时候都会花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复习的往往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掌握了上节课的精髓。(2)观实验过程,听理论分析。听课时,对于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要做到心中有数,异常现象要分析原因;对于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听分析的思路,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3)听问题及回答。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回答、老师对回答的评价,这样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判断是非。
3. 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学习一个章节后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在脑海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使知识更系统化、条理化,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前,可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整理一下,便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后,可让学生整理一下气体性质的研究方法、气体的制取方法。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后,可让学生小结一下酸和碱的通性,便于学生在应用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把这些分散杂乱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要会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4.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目前来说学生学习的好坏,是以试卷上的分数作为评价依据的。所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在测试结果出来后,总是很失望,事实上这与学生没有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有关。那怎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尽量避免这些所谓的“粗心”错误呢?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已知条件,明确求解的问题。尤其是实验题,一定要看清实验目的。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进行反复推敲。近几年苏州化学中考试题中选择题占了60分,在解选择题时,务必要求学生对于每个选项都能分析透彻。
5. 指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纠错工作
在中考学科中,化学教材只有2本,是最少的,但事实上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知识面很广。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掌握好,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减少学生在知识点上的重复错误?准备纠错本是不错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或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及其出错的原因都写在了纠错本上。长期不懈地使用纠错本,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取得“轻负高效”的学习效果。
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实践表明,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能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会学”的具体方法。不少调查都证实,很多学生喜欢化学是受其化学教师的影响,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思维特征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有较显著的作用。学生以科学方法为工具,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复杂的化学问题迎刃而解,会从中不断获得乐趣。同时,根据学习效果有意识地调整、优选适合自身思维特点和不同学习内容的科学学习方法,反过来又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学业考试;初中;化学教学;问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7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0
备考复习之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其重要意义在于对教材梳理、提炼、去粗取精。复习的要旨就在于:将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零散知识系统化、课本内容考点化。化学复习之于学生,就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简言之,初三复习的价值在于帮学生诊断、暴露、整合提升。
初三备考复习教学大体都是从三个重要环节着手:即备课、上课、讲练。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初三复习时间紧张,复习课很难上好,原因之一就是备课不精。复习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具体的教材。如果教师一味凭借主观判断,将臆想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无疑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只有实现“内容考点化”的初三化学复习备课,才能有效提高初三化学备考的复习效益。有鉴于学业考试试题的导向作用,本文拟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核心内容和高频考点进行剖析和总结,把脉学考最新动向,诊治化学教学的“病理现象”,提升复习课堂效益。
一、卷面分析:“望”学业考试之结构脉络
纵观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从题型、题量、内容等方面均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难度控制较好并且趋于稳定。客观题比较基础,有利于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即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主观题中的填空题难度适中,综合能力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具有合理的区分度,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的择优选拔。
二、数据剖析:“闻”考试评价之反馈信息
试题的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难度系数越高,可认为试题总体的难度越小,反之,难度系数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
通过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难点分析发现,所谓难点,多存在于教学和考试关注角度的分歧之处。“考试大纲”中罗列的陈述性知识,而不是考试所考查的策略性知识,即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的策略。所以,单纯依靠押中或复习陈述性知识来应对学业考试,而不让学生学会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和深化知识的策略,正是学生考试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例如:2011年广东学业考试的第16题,表面上看考查的内容有:“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在考试大纲中都属于基础知识,一线的教师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在平时教学和考前复习中都是十分重视和训练的知识点,但学生的考试结果(难度达0.5)却显示“这是一种难题!”根源在于试题中设置了新的情境――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而隐藏了“物质的微粒性”的考点,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策略,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调用熟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统计和分析对常年执教毕业班的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值得冷静地思考几个问题:①对于一份25道化学试题的试卷,真正的难题有哪些?②为什么知识点貌似都讲过,为何学生考出来的成绩仍不如人意?③卷面上所谓没有考到的知识点真的没有考查吗?
三、课标寻踪:“问”学考命题之思想立意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和要求,“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应根据《标准》要求,考查化学学科课程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内容范围以5个(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形式给出。”根据这5个一级主题的评价目标以及具体内容对近年来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逐题进行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广东化学试题在保持了题型、总题量、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学科内部5个一级主题的考查内容在题目数量、赋分值的分布上有所调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大知识板块在学业考试命题中的地位,对化学复习中核心主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 科学探究――课程核心、举足轻重,分值最重,难度最大
自2013年起,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明确说明: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落实在另外四个主题的考查中,试题内容比例:25%~30%。科学探究的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的气体制取、物质的性质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优化等等。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逐步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题型也推陈出新,在选择题、填空甚至计算题都屡有出现,实验题的形式也是多样化。
2. 身边的化学物质――核心部分、知识主干
有关本主题的命题,近年的化学试卷除了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外,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及过程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在科学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时,均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为载体进行考查。
3. 物质构成的奥秘――学好化学的关键
本主题聚集了大量的化学用语,这个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能够准确、简洁地记录和表达极为丰富的化学信息与思想,使之方便地交流,对于化学科学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内容抽象、易于混淆,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内容较难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属于教学中的难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比较侧重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干涩为丰润,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4. 物质的化学变化――理论基础、能力为本
这一主题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会初中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具备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 化学与社会发展――体现学科价值、渐受重视
此主题的命题数量和赋分值逐年递增,而且考查的难度不大,体现了学业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彰显学科价值。
四、章节权衡:“切”常态教学之“缺失”症结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试卷分析并不是单纯把试题肢解成单元知识块,把考试当成知识点的随意拼组,因为这样会破坏试题的整体构思和布局,对复习和教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以能力立意为命题宗旨的学考试题,在命题的过程中已不再过分关注各单元、各课题的比例,其考点是在于知识的单元组块之间的内部关联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上。因此,对于学业考试中的“章节权重”分析,并不是只停留在从考查知识的表面层次上去归类知识的所属单元课题,而是旨在关注试题的立意和构思,分析试题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凸显知识单元件的内在关联性和整合性。鲜活的考试题例和难度分析,可以呈现和切中平时教学的“缺失”和复习课堂的“症结”,为教师减负增效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五、核心聚焦:“诊”学考复习之有效良方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基本知识的“基本”涵义有二:一是“核心主干”,是知识内容的选择层面;二是“基础性”,是知识内容的性质层面。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并不都是“基本知识”,因为有些知识不属于“核心主干”范畴。学业考试的“基础性”强调的是“核心主干”的覆盖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实际上,考试没有教学那么广阔的发挥空间,受制约的因素很多,还要满足全省各地区的不同需求,所以一份试卷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学生一整年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所有思维结果面面俱到地呈现出来,只能选取基础、主干、核心的知识作为考试内容,并将化学特有的、重要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对于基础、主干、核心的化学知识是年年必考的内容,只是每年考查的侧重点和试题形式会有所变化,突出知识灵活应用和学以致用的价值。这些在师生备考中必不可少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命题点,即是化学教师所应该剖析和归纳的核心考点。
基于以上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总题量高达75小题(问),年均考查7道化学方程式,年均分值高达16.2分(统计只是单纯的化学方程式的分值,不涉及含计算的分值),远远高于其它考点。除此之外,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肥、物质的分类、溶解度、环境保护、基本实验操作、装置组装与选择、pH、化学用语、化合价、微观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断等核心热点几乎每一年的学业考试都出现。而诸如多功能瓶的使用、图形数据等考点,虽然不是每年必考,但往往是学生最怕的、最容易丢分的题目。
六、结语
学业考试不仅是学业评价的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读书教育指点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立足让每个学生收益和协调发展。高质量有水准的学业考试试题,会与义务教育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促进学生发展;会与教学形成合力,着眼于学生未来,共同科学地、有目的地促进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对于学业考试试题,应关注命题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之,化学学业考试是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过程,而教学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根据地。当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和考试的共同目标,教学和考试就会在同一标尺下关注试题的内涵和价值,就会互惠共赢,共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明贵,徐泓. 2014年安徽省宣城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学科评价报告[J].化学教育,2015,(7):39-44
[2] 刘雅莉.化学高考试题的内涵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J].化学教育,2015,(5):51-55
关键词:分组 合作学习 化学教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 也是一个崇尚合作的社会。个性使合作成为必要和可能,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能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合作学习便诞生了。合作学习可以将一般的学习落到实处,它要求合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沟通和彼此帮助,形成团结和睦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学效果的最佳化。本文拟简要介绍分组式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引言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个人责任感,协调人际关系。而分组式合作学习则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的任务由组内成员共同分担,通过过组内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统一的结论,在思想上达到共鸣。在初中化学学习中采用分组式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且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 分组式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1、将所任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基本组,组的多少按学生具体情况和活动内容自行决定。原则上老师安排,也可学生自由组合(实践中发现自由主合活动开展情况较好,但必须保证有一名学优生)。
2、各小组内选出一名领导者(小组长),负责本组的活动安排。
3、课前将学习的材料分配给每个小组,让每个组内成员熟悉所分配材料并提出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
4、各小组长收集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先组织讨论。不能解决的,汇总专家组(学优生组成且每个小组至少一名成员,科任教师带队)讨论。
5、解散专家组,回复基本组,并由专家组成员进行组内交流。
6、课堂教学答疑并进行检测。
三、分组式合作学习的应用
1、研究对象和内容
选取初三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像,两班分别为58人。选取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作为研究内容。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而得出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总结归纳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学习的重点集中在电解水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上。
学习时间为一个课时。学习方式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及学生自学;实验班采用分组式合作学习。
2、 分组式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
将实验班分成8个组,每组8人,其中两组为9人。课前让学生自己先预习教材内容――水的组成,经过思考后提出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交到小组长处。
小组长汇总后进行初步整理并组织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处理。小组讨论问题举例:1、为什么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2、检验电解生成的气体时,为什么要控制玻璃管活塞的开启速度,使气体慢慢的放出?如果气体快速放出,对实验会有什么影响?3、为什么在点燃氢气前要进行验纯?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等等。
各小组长将组内所遇到的困难问题(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交到教师处,教师组织专家组进行讨论、交流。完成答疑后,解散专家组学生,使其重新回到基本组并负责解决组员的疑难问题。专家组讨论问题举例:1、如何知道氢气中混有一定里的空气或氧气?2、为什么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3、电解时,为什么是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等等。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并对学生所提之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测试学习结果。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班级的成绩较高于对照组班级的成绩。
通过实验表明,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材料,对照组班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学习形式,学生很难进行真正的自主学习。而在分组式合作学习的模式中,由于每个学生在对教学内容和材料的预习后,必须至少一个自己想知道(疑惑的)的问题,并在组内论文,交流。这使得学生在压力和责任心的驱使下,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认真讨论、做笔记并进行反思。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合作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