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4 06:34: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教育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教育普及率与教育信息获取手段这两方面十分落后。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中心的研究结果,我国中西部信息化指数约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五分之一。中西部信息通道的不畅、知识发展的落后及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瓶颈。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中西部地区教育人才缺乏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小学教育发展水平。要使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跟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步伐,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途径。我国东西部教育极不平衡,西部在师资力量、教育观念、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等方面十分落后。因此必须以信息网络为工具,借助全国的教育资源来发展中小学教育,缩小差距。教育信息化使传统教育发展为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式现代教育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只要能接触到网络就能共享教育资源。网络具有快速、廉价、方便等特点,能使教育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利用现代化信息传递手段,摆脱时空的限制,共享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
二、中西部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近些年对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信息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经验,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1.资金不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需要购买设备、软件和建立网络等,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紧张,投入到信息技术上的资金就更少了,严重制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观念跟不上
当前,在中小学一切围绕着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转,中高考没有信息技术科目,所以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信息技术课往往被认为是课外活动,可有可无,原本留给信息技术的课时被数理化等主科占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3.师资缺乏,教法落后
就中西部地区目前的情况看,信息技术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教法落后是普遍现象。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造成教学方法落后。不少教师把信息技术当作数理化来教学,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锐减,出现了喜欢信息技术但不喜欢信息技术课的奇怪现象。同时,真正专业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人员由于待遇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在中小学担任教学工作,也是造成师资缺乏的重要原因。
三、中西部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思路
我国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与欧美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统筹好资金、观念、师资、教法、资源等各方面工作,科学管理,全面落实,才能取得整体进步。
1.加大投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要的设备、软件、网络等方面要加大经费投入。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机,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改善中西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环境。在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的同时,要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有效整合教育信息资源。提倡教育资源集团式开发、开放,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共享教育资源,力求使学习效果最优化。
2.更新观念,正确把握信息技术教育内涵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许多中小学观念陈旧,把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等同对待,缺乏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纵观欧美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动态,其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就是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借鉴他们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方面的新理念、新举措和新方法,可以促进我国中西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未来的蓬勃发展。同时,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精神,充分认识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结合中西部中小学特点,切实把握信息技术教育内涵,将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目标。
3.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形式及课程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具体要求。开展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应用模式及应用效果的研究,加强学生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能力的考核。例如,借鉴英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分级制度,建立灵活多样的课程评价方式。注重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设置开放性任务,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应减少笔试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4.重视师资及人才培养
关键词: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34-01
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全球已进入高度信息化时期,而这一成果的取得无不归根于教育事业。纵观全球教育,我国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而落后的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也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较之差距之大,可谓不言而喻。
一、当前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所面对的形势
1.我区处于甘肃落后地区,近年来,政治、教育、经济等诸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但就教育这项国家大计来说,还存着的很多的不足和问题。就教育技术装备而言,尽管我们的教师专业素质完全达标,敬业精神足够饱满,但要在信息化教育上与发达地区接轨还存在很多的差距。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个整体活动,单兵作战是不会取得辉煌成果的,而现状是软件方面我们的多数教师在自身信息化方面知识欠缺,技能贫乏。仅仅是在一学期内,生搬硬套的简单利用多媒体课件上几节公开课而已,不能很好的体现多媒体的完美功能,当然也有在多媒体应用方面做的非常好的,但那实属凤毛麟角,对信息化教育起不到实质作用;同时我们的学生除了熟悉电视,录音机等几个常见的媒体工具之外,对于信息化高度集中的电脑设备还不能灵活使用,特别是农村学校,甚至于部分学生在现实中还从未与之谋面,何谈使用,哪有信息素养,怎能信息化。
2.谈及师生信息素养,就离不开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工具多媒体设备,城区学校每校至少还配置了一间多媒体教室,一间计算机教室,这些设备不间断的使用,每个学生在一周时间内也就有1―2次接触学习机会。而在农村有这个配备的学校实在太少,除了部分初级中学和九年制学校,以及中心小学外,其他小学基本都没有这些设备。要实现信息化就要有信息平台,而我们最大的信息平台互联网还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有的农村学校地处偏僻山村有线网无法实现,就连无线网也因信号不强而不能实现。综上,我区师生的信息素养还非常的欠缺,给实现校园信息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阻力。而这一切结果的造成,都是因为我们经济落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改善信息化服务平台。要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我们必须集思广益、多管齐下,又好又快、全面、可持续的推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工作,具体过程应该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
二、如何加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素养
1.提高认识,理解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一蹴而就,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学认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任何领域中取得的成果都离不开思想上的主动性,对于任意一项工作的开展,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不能理解其重要性,要取得理想的成果是不可能的。召开师生专题会议,宣传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并利用班会、思想教育课讲解等途径让学生逐渐理解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2.以政策方针为指导,为提升素养把握理论基础。组织教师全面学习教育方针,及时详细的了解国内外教育界发展动态及信息化进程,用理论武装大脑,用以指导自身业务发展提高方向,并在日常教学中展开对学生的疏导教育,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信息较全面的掌握教育政策、法规等相关规定,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来服务自己,将信息变成帮助学习、生活的得力助手。
3.加大投资力度,整合教育资源。近年来,国家对于西部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逐年增多,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充分、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结合实情分配资金购置设备;利用全区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机会,撤销合并部分生源断节学校,最大力度的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可将此类学校的信息技术相关设备集中安装使用,为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提供部分硬件支持。另外,加大引援力度,争取社会团体的援助投资或捐赠,充分发挥利用社会各阶层力量,为我区信息化教育提供硬件支持。在此基础上,合理调配专业教师,力求全区所有学校保证足够的人力支持,部分农村学校如在短时间无法足额配备教师,可利用联校走教的形式保证师资,确保信息化教育落到实处。
4.突出培养重点,全面辐射带动。在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我们要将重点放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上,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取得最终的效果。根据各学龄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的不同,合理设置信息技术教学课时,狠抓教学质量,可在学生中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力求培养取得最大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现在我区绝大多数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还有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一片空白。尽管近些年我区利用假期举办信息技术培训班,加强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要实现全面提升,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学校内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能有效的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耳濡目染,从而起到辐射带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状;问题;对策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不小的阻力。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课程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模式。
1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1领导重视不够,课程没有充分开展
某些地区,领导重视不够,不太注意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有甚者,不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只强调学科教学,或者是强调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由于软件更新速度快于硬件,当学校一次性投入建成以后,就再没有较多的投入搞软件建设。虽然投入较多,建起了漂亮的机房,但只是作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学校领导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农村教育基本上还徘徊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许多学校领导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中高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
1.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校教育设备落后,硬件设施差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耗课程,它的开展是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由于我县财政经济实力不强,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办大教育”。虽然国家、省、市、县对我县教育的总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平均起来增长不多。资金的短缺造成了软硬件建设的滞后。要在农村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设备,虽然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已认识到建校园网、更新升级的重要性,然而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1.3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不足或课量较重
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让老师们在满工作量的情况下加信息技术课,造成了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有的则是把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安排带其他课,信息技术课成了摆设。由于无纸化办公的要求,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兼有打字复印,负责学校机房、办公室计算机及教师计算机的维护,统计学生考试的各科成绩,统计汇总上级各个部门的数据,使信息技术教师忙于政务,而轻了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得不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理解,绝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地位低、环境差、待遇低、工作重,而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缺乏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挫伤了大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
1.4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质量低
在我县农村较为贫困的地区,大多数学校还未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即使部分学校配备了相应的设备,也往往是教授学生简单的上机操作技能,还停留在将计算机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的阶段,未涉及信息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更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 解决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2.1转变教育观念,纠正课程设置偏差
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条件。
首先要转变领导的观念。通过组织领导及相关人员学习、参观,充分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开齐课程,并按课程标准和计划认真安排好信息技术课,按专业排课,抽专人负责。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
最后,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他们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
2.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新技术、新媒体的社会效益的体现关键在教师,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为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迫在眉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在采取激励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的同时,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并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针对农村教学点、农村小学、农村初中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2.3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要构建教研网络,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整合。
诚然,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而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又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它关系着到我们民族的兴衰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我们只有在了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解月光,李伯玲.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与建议[Z].
[2]教育部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Z].
下面就近年来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关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管理
市教委各级领导历来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并把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为此,市在年就率先在全省配备了计算机专职教研员,并于年成立了“市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专业委员会”,分别由市教委主任和主管教学的副主任担任主任和理事长,许多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也都分别成立了由学校领导、计算机教师和其它非计算机学科教师参加的“计算机教学实验小组”,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市教委还为加快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还于年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市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通知》等多份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并在全省率先于部分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修课,并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三个统一(统一管理、材,统一考试),二个提高(通过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全市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个目标(使我市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我市的教育特色)。
二、重普及,促提高,普及提高双丰收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推进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证,是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和标志性工作。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有所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高中,年全市所有初中,年全市所有小学都将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程,使我市所有中小学生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同时,我们在努力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时,也注重对计算机特长生的培养,为此全市每年要举办六次市级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中、小学生计算机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制作竞赛和多媒体制作竞赛)以及报刊赛、大奖赛等多种竞赛活动,进一步选拔尖子学生,再通过各种形式的集训进行再提高,几年来,我市在参加全省全国的gdoi、noi以及电视大奖赛等各种竞赛活动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共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五个,二等奖近十个,省级以上奖励更多达余人次,拱北中学今年还在全中noi奥林匹克分区联赛中获某省赛区团体一等奖(全省第四名),并连续两年获全国优秀参赛学校称号,我市在参加全省的gdoi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也获得团体第七名,受到了省内外有关专家的好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三、采取措施,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强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要真正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除领导重视外,还需要有一批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市教委从年开始,就每年从大专院校和社会各界招聘大量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充实我市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同时,市教委还每年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如加强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学习,外出考察交流,以及举办高水平的技术专题讲座(如网络管理、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等,并定期进行优质课评比、优秀软件的评比、优秀论文的评比等,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同时为使这批教师安心工作,市教委和各个学校还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他们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并在职称评定、课时计算给与倾斜,使他们工作顺心,生活安心。目前,我市已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且具备较强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截止到年月,全市全市信息技术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获省级以上奖励的论文、教案、软件等达余篇(件)。
狠抓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要大力发展我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市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速实现市的教育现代化。我们还必须大力开展全市所有非计算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以切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依据《某省省教育信息化工程规划》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市教委早在年就建立起分层次的多级培训机制:一级层次是要求所有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进行一次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并要求有%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初级考核,%的教师要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各级各类学校能有%以上的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二级层次是要求所有的中青年教师在年前全部达到并通过计算机中级考核,%要达到并通过计算机高级考核,各级各类学校要有%以上的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同时学校要把教师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作为晋级考核的指标。为此,我市在年就根据学校教育实际编写出+了全省第一本适合教师培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书,并制作出+了配套光盘。目前此项培训计划进展顺利,已达到预期目标。现在全市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学科覆盖率达%,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师覆盖率达%以上,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学。
四、加强课题研究,大力促进科研促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实现教育过程的信息化,并最终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基于此,我市加大了科研力度,全市中小学兴起了教育科研的浪潮,截止到年月,全市共承担了国家、省级重点课题达数十项之多,如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子课题“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一中承担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语文教学”,市二中承担的“cai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学承担的“多媒体熟语识字”等,使我市在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辅助教学和课程整合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加强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市教委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子课题的“信息技术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于年月结题,它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我市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资源、网上教育与远程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整体分析、研究,找出了许多阻碍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症结,提出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战略思想、发展策略和措施保证,规划了我市信息化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为此建立了“市实验中学”,力图通过营造信息化环境,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教育带动学校的全面工作,使实验学校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的信息化办学模式。因此,可以说这是我市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对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将起到一个不可低估的作用。
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市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学研究”作为我市首批重点课题早已于年立项,为配合该课题研究,我市还在拱北中学、拱北小学和香州七小设立了三个“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验班”,该课题明确提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坚持“信息技术是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标,信息技术是认知工具,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是创新工具,强调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等四个基本原则,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从教材、教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版权所有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育信息化必然引起教学模式的变化,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教育过程的结合,给教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它赋予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以更丰富的内容。如何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非线性的表达方式来营造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新型教学环境,尤其是创建优化的网上学习环境,来实现教师传授与学生自我探索的有机结合,以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已成为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内容。为此我市市一中、市二中、市四中、市六中、拱北中学、实验中学、县一中、拱北小学、香州一小、香州一小等一大批中小学校多年来一直都在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教学效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认真的研究、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如市一中的“校园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市二中的“cai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的研究”、拱北小学的“多媒体熟语识字”以及市六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受到了省内外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对市六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某省省教育厅副厅长刘达中说“这个实验班我非常欣赏,它体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美国哈佛大学威斯汀教授也说“这种模式在美国也很少见,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五、积极推进校校通工程,加强我市教育城域网和“市中小学虚拟网校”的建设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贵州开发不断的进展,农村远程教育的影响、新课的全面推广,信息技术课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还比较缓慢,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这些直接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发展,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因此本人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设计符合农村自身的特点、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
一、现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片面看待信息技术教育
(1)学生自身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生是既好奇又充满求知欲的。然而学校不能传授学生相关的知识,广大学生不知信息技术为何物,只是在街头巷尾的网吧产生了第一认识:“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就是上网,就是用来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娱乐的。于是部分学生沉湎于网吧,美其名曰“学习信息技术”;部分学生则不愿学习信息技术,怕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对它失去了兴趣。
(2)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信息技术教育得不到重视
某些地区,领导重视不够,不太注意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还有些,不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只强调学科教学,或者是强调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由于软件更新速度快于硬件,当学校一次性投入建成以后,就再没有较多的投入搞软件建设。虽然投入较多,建起了漂亮的机房,但只是作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学校领导缺乏现代教育意识,农村教育基本上还徘徊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许多学校领导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
2.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使用
一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高标准机房,把互联网、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和多媒体教室都建设起来,但却没有配套的软件管理平台和新课程教学所需的学习软件,平时不开放,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练习;部分学校为了降低损耗,减少维护费,则把软、硬件资源尘封起来,只用作上级检查的展示品,充充自身的脸面。这就致使大量的投资资源白白浪费。片面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缺乏整合。
3、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教育设备落后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耗课程,它的开展是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资金的短缺造成了软硬件建设的滞后。要在农村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设备,虽然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已认识到建校园网、更新升级的重要性,然而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可以说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二、实施方法和问题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纠正课程设置偏差
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条件。首先要转变领导的观念。通过组织领导及相关人员学习、参观,充分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开齐课程,并按课程标准和计划认真安排好信息技术课,按专业排课,抽专人负责。其次,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最后,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他们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提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
2、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要构建教研网络,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整合。
诚然,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而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又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它关系着到我们民族的兴衰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我们只有在了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
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新技术、新媒体的社会效益的体现关键在教师,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迫在眉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在采取激励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的同时,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并对在职中小学教师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针对农村教学点、农村小学、农村初中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4、纠正课程偏差,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各农村中小学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同时利用课外时间适当地开放微机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浏览网络、搜集素材,巩固课堂知识,完成课后练习。
一、应鼓励信息技术教学多样化发展
学校应该鼓励各地各校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订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规划,下大力气研制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首先是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具备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优越条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多样化发展,可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选修课程,包括数字化绘画、数码摄影摄像、智能机器人等。从编程能力到对象控制,甚至到对象建构,学生在学习不同内容中便可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学会在基础学科学习中运用技术探究和拓展。促进自我发展。
其次是中小城市和次发达地区,这些地方基本硬件设备的投入是充足的,只是资源不够丰富,设备利用不够充分,无法大规模地开展个性化信息技术教育。在这些地方,关键是要充分鼓励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一些信息兴趣小组活动,适度开展“算法与程序设计”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等模块的拓展课程,避免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最后是农村和贫困地区,这些地方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较差,国家应尽快考虑出台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规定各个学段必须完成的基础模块教学。如“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网络与信息交流”等模块的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完成,让小学、初中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互衔接、各有侧重。
二、要逐步加强以编程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教学
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逐步加强以编程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教学很有必要。不同学段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小学阶段应以体验为主,强调借助积木式编程工具如Scratch,通过对对象、模块、控制、执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观操作体验,感受编程思想;初中阶段则应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通过尝试设计与实现基本程序结构,将实际问题解决与算法思想形成联结;而高中阶段则应从面向实际问题的解决人手,配合高中数学选修课,借助几种比较典型的算法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作用及其魅力。
程序设计的教学,就是体会使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和系统设计的过程,对学生计算思维的挖掘是显而易见的,它也恰好回避了各类工具软件频繁升级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种种困惑。但我们要看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当然不是为了培养“程序员”,而是要使学生能用程序运行的方式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三、加强学生版权意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尊重知识产权,杜绝盗版软件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中小学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公民,故加强版权意识的教育迫在眉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使用的所有软件,应逐步实现正版化。
第一,中小学使用的电脑基本上都已预装正版操作系统,故教学用的其他软件可由政府教育部门牵头与有关公司谈判,花钱促进正版化;第二,纠正“崇洋”的倾向,功能和性能类似的软件,我们可优先采购国产软件,比如采购WPS Office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办公套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应大胆收纳,推广使用。第三,开拓学生的眼界,引进开源软件、免费软件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Linux系统以及Firefox浏览器、国产优秀图片处理软件“美图秀秀”等。
我们要重点教育学生:使用盗版软件,是一个典型的饮鸩止渴的办法,它看起来是在抄近路,使得经济还比较落后、人民还比较贫穷、软件产业还不发达的中国,也能在使用软件方面和世界保持同步,但是这条路最终会把我们带到悬崖。如果我们坚持走这条路,结果就是,我们将在软件发展的道路上和别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所以,我们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强化软件版权意识,在中小学大力推行以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国产应用软件替代国外软件,培养学生使用国产软件的习惯,通过向学生介绍如雷军、鲍岳桥、求伯君、王选等中国IT界优秀精英,鼓励有志青年投身软件行业,促进中国软件业的更大发展。
四、改革教学模式,适应网络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课教师究竟应该怎样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怎样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一下。
一是媒质的改革。信息技术学科完全可以采用电子版或网络教材,取消纸质教材和光盘。事实上,大多数信息技术课的上课环境就在机房,面对电脑屏幕甚至是投影,基本无需纸质教材。出版社提供的电子化、网络化教材,可以直接连通到信息技术课堂即网络机房。此外,出版社还可建设相应学科资源网站,以方便教学。
二是教学过程的改革。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按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重组教学内容,以项目的方式设计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题、任务。帮助学生把问题转变为课题,并创设情境,诱发其探究动机,引发学生不断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教育;成才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1)信息技术教育的含义。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相关的技术,而信息技术教育则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为目的的教育,而是由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多媒体工具作为依靠,将学科知识建设在其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的方式。为了缩短农村与城市学生的教育环境及教学方式差异,为了培养农村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应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模式,助学生成才。
(2)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①加强农村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发展。生存能力的培养是目前中小学教学的新模式。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未来的人生道路大多是进城、上大学,或者是继续留在农村务农,对于前者的学生来说,前途已经一片光明,而对于后者的学生来说,前途不容乐观,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展开教育呢?农村是城市的基础,农村建设更是体现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要加强农村建设就要从农村中小学教育抓起,与其试图让单调的课本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农村面貌,不如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直接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并努力使它们成为农村学生未来生存的基础。②加强农村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认识。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知识相对城市学生来说较为单薄,而且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中小学生不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无法正确使用计算机。因此,我们要努力让学生有统一程度的起跑线,让他们学会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初步了解电子科技产品的知识。
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方式的不同。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从微观角度上来讲有所不同,农村的信息化教育无法快速普及,山区的地形及电缆设备的不齐全也影响着当地的教育改革速度,而城市的中小学普遍有着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多功能投影仪、立体式多媒体教室已经深入课堂,农村的中小学虽然正在逐步推广信息化教育,但还很难达到学生们一人一台电脑的标准,这对教师来说,教学难度增大。另外,农村中小学的教室普遍没有投影仪设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无法将课件呈现给学生,因此,农村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工作往往停留在板书教学上,很难跨向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从宏观角度上来讲有所不同,现如今,城市信息化教育已经达到校园无线网络普及的程度,远程教育的先进化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教育的体现,而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目前还未达到有线网络普及的程度,更别提无线网络的使用了。对于远程教育来说,这正是针对偏远山区孩子们的有效教学途径,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光缆疏通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尚未达到这一教学模式。
(2)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式落后的原因。①信息化教育的思想淡薄。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学校,在建设过程中都应该拥有前瞻性的思考,而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由于在办学期间投资力度不够,为了尽快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则忽略了未来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他们对信息化教育观念认识尚浅,因而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起到引领的作用,没有制定长远的教学改革规划,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制度。②教师信息化教学经验不足。一个学校的发展最离不开的是教师,教师是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农村教师是站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他们决定着无数农村孩子们未来的命运,他们承载着无数渴望知识的孩子们的梦想。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普遍是当地的没有接受过严格训练的乡村教师,或者是城市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教学经验都不丰富,更不用说信息化教学经验了。③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缺乏。在农村中小学里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信息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在大多数学校,信息技术人员不仅要承担技术维修工作,还要承担教学工作,由于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够专业化,这也就导致了学校的部分计算机空闲、教学资源浪费的状态。
三、改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思路
(1)扩大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范围。要想完全打开农村信息化教育局面,就要切实抓好扩大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范围的工作,将信息化教学有目的、有制度地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并向农村中小学教师普及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普及信息化教学方法,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努力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国家要对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改革给予资金支持,并引进专业信息化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支持,学校领导给予可信度支持,学校教师给予协助支持。
(2)缩小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差异。我们不仅要扩大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范围,更要缩小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差异,努力将全国上下的中小学的教学模式统一起来,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地区,也绝不偏袒任何一所学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是信息化教育的根本体现。只有搞好了农村的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农村的经济建设;只有抓好了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才能抓住我国农村美好的明天。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将城市中小学校的优秀教师与学生派到农村,为其信息化教育工作排忧解难,互相交流经验,也可以让农村的部分教师与学生走到城市来,学习和感受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多角度思考,取长补短,争取快速缩短城乡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差异,从而真正使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胡小勇,祝智庭.信息化视野中的教师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
2003(6).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内现状分析;研究现状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特指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技术。但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技术教育和以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为目标的教育,而是超越作为教育手段以促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为学习者提供资源(这里的资源指的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一切要素)和环境,具有与其他科学整合的特性,是学习者全面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是教育走向信息化、产业化、民主化、经济化的支持性技术基础。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关注度也在迅速增长,但实际上对信息技术的正确认知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没有作为升学的考核课程,不仅是学校,学生自己及家长对信息教育技术的错误认知也是导致信息技术现状的主要因素。
(一)中小学硬件设施的缺乏,教学资源有限
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共同支持,有些学校计算机设别陈旧,档次较次,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和信息短缺,不能适应信息技术课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学校机房无人问津,能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不多,电子备课室也成为摆设。同时学校教学软件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现有的教学软件只注重形式,忽视质量和效果。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小学升入初中、初中升入高中都没有涉及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考核,不影响学生的成绩及各方面的评优评先,所以校方为了保证升学率,家长为了保证有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学习,都对孩子进行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屏蔽,即使在初中设有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但由于课时少,加上学校的不重视,即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被封杀在摇篮里。
(三)师资力量不够
基于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轻视,一方面,任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教师人数少,普遍存在同一教师身兼多职的情况,如担负着学校的电脑维护员、网站编辑、维护等角色。面对繁琐、复杂的工作,信息技术教师难以拒绝的同时,投入到本学科的教学研究的实践和精力大大减少,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错误认知
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不仅不能帮忙提高主课程,并且还可能把学生变成坏孩子。经常发现孩子吃饭拿着手机,睡觉拿着手机,上厕所拿着手机。应该明白,这只是由于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手机的作用有哪些,加上孩子的好奇心,导致了自己摸索反而酿成最后不好的结果。这也给我们了一些启示,在让学生接触一种新事物的时候,必须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
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学校硬件资源建设
针对中小学硬件不足、软件匮乏、设备落后等现象,学校对设备的购买和更新都需要资金的投入,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设施建设,仅靠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公用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应加大政府财政部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学校也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鼓励学校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以便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信息技术教育中,发展信息技术事业。
(二)对课程的设置进行整改
要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我们必须明确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掌握。因此,教学过程中避免过分重视理论,培养学生的自觉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氛围下动手动脑,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老师作出课堂评估,让学生体验亲自试验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逐步走向正轨。
另外,可以考虑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正是考试并建立考评机制。信息技术教育和中学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起着基础作用,笔者建议我国应该逐步实现将信息技术纳入到高考的考试科目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信息知识的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建立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相对于农村中小学而言,城市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都是教育技术专业或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系统地接受过信息技术的专业教育,能熟练应用各种教育软件、硬件,有较强的世纪操作能力。
管好、用好信息技术设备,关键在教师。只有提高教师的认识、管理水平及能力,才能真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怎样建立一支素质高、适应性强的教师队伍对于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推进至关重要。为解决这一现状,必须抓好学校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培养更多的这一专业的专职教师。定期对他们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他们的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10]。
(四)纠正对信息技术错误的认知观念
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其概念、特征和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正确的关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认知;另一面是关于家长的认知,在家长的层面,需要学校和孩子的共同努力,需要定期开展家长会,对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优秀表现进行表扬,正确灌输给家长在信息价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而且,应当将信息技术教育对其他主科目成绩的提高进行强调,改变家长先入为主的观念。另外,孩子在家里时,应该表现得和家长之前听说得情况不一样,信息技术教育不完全等于教会学生上网,更不等同于教学生玩上瘾的游戏,为了避免发生此类的现象,在下次学生接触新事物的时候,必须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告知其新事物的使用方法,使用目的。
除去这些不说,人才不能以分数作为衡量的标准,而知识也不应该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致。我们要改变以往旧的教育价值的观念,改变旧的教育评价的标准,补光住户总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素质的培养,将知识型人才观向素质型人才观转变。
参考文献:
[1] 陈斌.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2] 王佑镁.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3] 赵铁柱.浅析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5).
[4] 何永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三个问题[J]. 贵州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