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vb程序设计论文

vb程序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4 16:25: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vb程序设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vb程序设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VB程序设计是该校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目前教学中普遍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适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然是以教师教学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很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所以笔者将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相结合,同时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并考虑到该校学生学习VB现状,探索出一种适合该校学生学习VB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

1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1 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的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并将知识点隐含到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实任务,获得知识。案例教学主要是对具有一定实践性、针对性的典型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推断、归纳和总结,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2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侧重于“教”,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事先设计好的典型案例为基础;而任务驱动侧重于“学”,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授课中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相应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VB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VB程序设计的教学适合采用该教学方法。在整个的教学方法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很好的配合。教师设计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向学生呈现、讲解案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根据相关知识点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得到任务后根据情况自主学习或分组讨论学习,通过对案例的认真研究和模仿,并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逐步完成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VB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了相应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的技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的实施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首先要精选案例;然后向学生呈现案例,通过案例引入任务;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任务、进一步探究任务,最后做出总结评价。

2.1 教师精选案例

教师分析VB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案例,比如网页中常见的滚动字幕、计算器、qq登陆框、qq农场定时提醒闹钟、音乐播放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选取这些案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清楚学习VB的实际用途,这样学生才有动力继续学习下去。

2.2 教师呈现案例、提出任务

向学生展示设计好的案例,使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将案例分解为VB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点,模仿案例。然后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布置相应任务。以下以“蝴蝶飞舞”为例。(1)向学生展示案例。如图1所示,当单击“开始”按钮时,蝴蝶从左向右飞翔,同时“开始”按钮变为“继续”按钮,单击“暂停”按钮后停止。

图1 “蝴蝶飞舞”案例

(2)讲解涉及到的知识点。Timer控件(Enabled、Interval属性和Timer事件)、Image控件(Visible属性)、VB坐标系的使用,进一步熟悉If语句的应用。(3)提出问题。蝴蝶飞出窗体时如何处理? 蝴蝶飞舞的速度如何控制?蝴蝶飞舞的方向能否发生变化?如何制作滚动字幕?(4)布置任务。编写蝴蝶飞出窗体时从窗体的另一边飞入的程序;编写调整蝴蝶飞舞的方向(左下->右上或其他方向)的程序;设计简单的演员表字幕滚动程序;设计红灯停、绿灯行的程序等。

2.3 学生自主探究任务、实现任务

学生得到任务后,以自主学习或分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对于相对简单的任务学生应该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循序渐进地学习VB基础知识,掌握程序设计方法。

2.4 师检查任务、总结与评价任务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该认真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同时还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任务评价阶段,还可以让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并将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范例给学生进行示范讲解,让同学之间进行作品欣赏和各种方法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集思广益,还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3 结语

在VB程序设计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较好。首先,该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兴趣;其次,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相互协作的能力。最后,很好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要求的目标。该方法也存在不足:教学进度难以把握,教学效果评价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

改进。

参考文献

[1] 罗新密.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3).

[2] 宋荣杰.VB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浅析[J].计算机教育,2007(11).

第2篇

论文关键词:API函数,登录,注册表,注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渐普及到家庭,电脑发挥其强大功能的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困扰:怎样能控制小孩只能在限定的时间内操作电脑呢?本文利用VB编写了一个限制用户登录时间的小程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编程思路

首先,在Windows下建立两个用户,一个是小孩知道的普通用户,用户名可以为Child;一个是超级用户注销,用户名可以设为Adm,该用户能自由使用和管理电脑并可控制Child用户。为防止Child用户修改系统时间,要求此用户在建立时权限为受限用户,Amd用户要加密码,此用户名和密码不能让小孩知道。

然后,利用VB建立一窗体实现提示游戏时间到了的信息,利用两个时钟控件控制游戏的登录时间和玩多长时间,并设置相应属性。

最后通过调用API函数,若小孩不在指定的游戏时间内登录或超过了玩游戏时间,系统就自动注销此用户。为使窗体更形象,特通过调用API函数使窗体设为有图形背景的椭圆状。API函数是一组C语言编写的系统函数,是Windows本身用来提供图形用户界面和操作windows环境的所有的过程。VB可以直接调用所有Win32API函数。本文用到的几个API函数:GetUser-Name函数、ExitWindowsEx函数、CreateEllipticRgn函数、SetWindowRgn函数。

下面主要以ExitWindowsEx函数说明API函数的功能及使用,ExitWindowsEx函数可以方便地实行重新启动计算机或退出Windows系统并关闭计算机免费论文。它有两个参数,参数、uFlags指示执行该函数时要完成的动作,可以用一个或几个常数的组合或数值的组合来指定动作。这些常数为:

EWX_LOGOFF(=0)

EWX_SHUTDOWN(=1)

EWX_REBOOT(=2)

EWX_FORCE(=4)

EWX_POWEROFF(=8)

比如要强制用户退出重新登录可以设参数uFlags值为0或4注销,(参数uFlags值也可是这些常数的组合),如组合值为0+1+2表示强制终止所有进程,退出登录、关闭计算机、重新启动计算机等方面的信息。dwReserved参数用于控制是否要保留当前窗体状态。GetUserName函数用于获取当前登录的用户名的信息;CreateEllipticRgn函数用于建立椭圆状窗体。为能让计算机启动时自动运行此程序,需修改Windows注册表。

2.程序设计过程

(1)在Windows的“控制面板”中的“用户和密码”程序中,首先选中“要使用本机,用户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复选框,再建立两个用户:Amd和Child(权限为受限用户),并为Amd用户设置密码和权限(超级用户Administrator权限)。

(2)在VB中建立一窗体,并为窗体增加两个时钟控件和一个标签,属性设置为下表:

 

控件名

属性

属性值

窗体

Name

frmmain

标签

Caption

“孩子你应该结束游戏,去学习了!”

Backstyle

0-Transparent

时钟1

name

Timer1

时钟2

第3篇

摘要:本文介绍在vb程序中用timer控件创建一个超长时间的计时器对象,将其编译成activexdll部件,利用代码的可重用性,在其它应用程序中调用。

关键词:vb计时器对象

vb系统中提供了固有计时器timer控件,通过给计时器控件的interval属性设置不同的数值,就可以控制计时器运行的时间间隔,但该属性是一个双字节的整型变量,最大值只能设置为65535,即只有65535毫秒,约一分钟多一点,在需要长时间计时时,该控件就无能为力了。本文给出用timer控件创建一个超长时间的计时器对象,并将其编译成activexdll部件,供其它应用程序调用,可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代码的可重用性。下面给出这个超长计时器对象的编程设计过程,供读者参考选用。

1.编写程序

启动vb,新建一个activexdll工程,将工程命名为newtimer,将类模块名class1改名为longtimer。在工程中添加一个窗体form1,在窗体上加入一个timer计时器控件timer1。打开longtimer类模块,加入如下程序代码:

optionexplicit

publiceventtick()''''声明事件

privatenzasinteger

privatecsasinteger

privatem_formasform1

privatewitheventsm_timerastimer''''声明对象类变量

''''返回enable属性值

publicpropertygetenabled()asboolean

enabled=m_timer.enabled

endproperty

''''设置enable属性值

publicpropertyletenabled(byvalvnewvalueasboolean)

m_timer.enabled=vnewvalue

endproperty

''''返回interval属性值

publicpropertygetinterval()aslong

interval=m_timer.interval

endproperty

''''设置interval属性值

publicpropertyletinterval(byvalvnewvalueaslong)

cs=0

nz=vnewvalue\65536+1

m_timer.interval=vnewvalue\nz

endproperty

''''类初始化事件

privatesubclass_initialize()

setm_form=newform1

loadm_form

setm_timer=m_form.timer1

endsub

''''类终止事件

privatesubclass_terminate()

unloadm_form

setm_timer=nothing

endsub

''''产生tick事件

privatesubm_timer_timer()

cs=cs+1

ifcs>=nzthen

raiseeventtick

cs=0

endif

endsub

窗体form1只用来作计时器timer1的载体,不用于显示。

2.测试newtimer.dll

对activexdll部件进行测试,与标准的exe程序一样,可分为单步运行或全运行。在写完所有程序代码后,建议用户先用ctrl+f5进行全编译执行,发现检查newtimer程序的语法错误。也可建立一个测试工程与newtimer链接进行测试,针对由newtimer类模块提供的每个属性和事件,添加测试代码来测试它们的属性和方法。按f8,进入单步运行状态,逐个语句察看对newtimer类模块的调用情况。

3.编译newtimer.dll

完成测试,排除所有错误后,从“文件(f)”菜单中选择“生成newtimer.dll(k)”命令,编译生成newtimer.dll文件。编译成功后newtimer.dll文件将自动注册到windows注册表中,

4.引用newtimer.dll

引用activexdll部件同引用其他对象一样,从“工程(p)”菜单中选择“引用(n)”命令,打开引用窗口,从引用列表中选中newtimer对象。如果是第一次引用newtimer,则在引用窗体上单击“游览(b)”命令按钮,将newtimer.dll文件添加到可引用列表框中方可使用。

5.调用newtimer.dll

在应用程序中加入下述程序代码,实现参newtimer.dll的调用:

optionexplicit

dimwitheventslongtimer1aslongtimer

privatesublongtimer1_tick()

print"时间到,此处添加处理程序"

endsub

privatesubcommand1_click()

longtimer1.interval=12000‘两分钟

longtimer1.enabled=true

endsub

privatesubform_load()

setlongtimer1=newlongtimer

endsub

参考文献

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作者参与的第二课堂教改研究与实践,论述了利用动态网页技术,拓展学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提出要坚持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连续性和前瞻性,就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找准突破口,在这方面,使动态网页技术深入学生的第二课堂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动态网页 学生第二课堂

一、教改实践的方法与途径

(一)开设动态网页技术选修课程

《动态网页交互技术》《PHOTOSHOP计算机应用软件》等选修课的开设,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例如笔者在校开设的《ASP.NET动态网页交互技术》选修课,就综合了多媒体、数据库、网页制作和程序设计等综合技术,是一门应用开发型的综合课程。为此,笔者亲自编写和实践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模式,以演示教学为主,同时加大了对学生实验教学的精力投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实验制作,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不仅巩固了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同时也掌握了动态网页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加深了对动态网页的理解,增强了对动态网页制作的兴趣,增长了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指导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的逐步完善,从2000年开始,笔者借助学校计算中心的自身优势,不断深化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其核心是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和基于网络的精品课程建设,同时积极开发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以实现网络教学、网上作业、网上答疑等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由教师主导、学生在第二课堂充分参与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技术”等多门课程先后成为省级精品课程,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和实验教学支持平台的应用,方便了教师组织教学,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管理水平。通过系统测评监督机制,实现教学环节的动态管理。

(三)引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课题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培养创新能力渗透到了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该中心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开发室和动态网页开发室,组织学生参加开放型实验设计活动,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等全方位服务。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选题,也可自带题目。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我们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就是以学生个人求职网站的设计为案例,统领学生对文字排版、图形处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工具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并以网页对数据库的访问技术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技术和网页内置对象的深入学习,收效良好。

(四)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系统开发技术平台更新快,其中,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我们结合计算机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的最新理论、实现技术、开发平台等成果逐步融入课程建设,出版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增加了多媒体、数据库、网络技术、网页设计等应用内容;出版了《VB.NET程序设计技术》,增加了ASP.NET动态网页制作技术和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修订了《大学计算机基础》《VB.NET程序设计技术》实验教材,强化了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设计、综合实验设计,既为开展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提供了开放而完整的指导教材,同时也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改实践的收获与成效

(一)推动了教师知识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为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修课程和第二课堂的开展往往面向新技术、新课题,特别需要有一支善于学习,技术过硬,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所以,加强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的更新与提高尤其重要。在动态网页交互技术选修课程的开设与指导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网页设计、数据库技术和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加快了教师知识的更新,丰富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为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创新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可见,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推动教师知识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二)丰富和完善了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系统

教师和学生在第二课堂上的积极互动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程序设计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这些课程涵盖了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网页制作、数据库、多媒体应用、VB6.0程序设计、VB.NET程序设计技术等教学内容和模块,能够随时随地支持教师备课、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网上作业、自主练习、自主测试、讨论答疑、实验通知、成绩管理等教学活动,为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分层次多模式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开放实验项目的训练,以及第二课堂参与系统的开发与实现过程,有助于带动和培养同学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组教师的教改科研项目,使课堂所学的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网页制作等知识得到了综合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了其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几年来教研组成员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开放性、创新性课题研究和系统实现课题二十多项;其中,“大学英语四、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高校后勤ISO认证网络支持平台研究”“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等多个有学生参与的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通过开放性试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课外开发指导,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 转贴于

(四)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环节、开设选修课程,参加各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讨等途径,有助于进行计算机基础新型教学模式、学习策略、创新能力培养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再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通过实验亲自体验,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探索式学习模式。教改课题实施中有5篇论文在厅级以上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有8篇相关论文在计算机教育等CN期刊上发表,这使立足信息技术,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教师参与教改的主动性较以前更强,热情更高。

三、教改实践的经验与体会

(一)学生第二课堂助推计算机基础教改的连续性

几年来,以教学课程组教师为主导,同时,紧紧依靠学生,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参与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课程开发和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参与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建,开发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等过程,既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与平台,又为保持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连续性,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尝试。实践证明:教学改革的连续性,成为凝聚合力锻炼队伍的平台,教学改革不仅需要老师的积极投入,更需要学生第二课堂的积极参与。

(二)学生第二课堂引领计算机基础教改的前瞻性

在确保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信息技术带来的快速变化必然带来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专业学科发展的变化,这要求教学过程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开设选修课,开设创新性试验项目,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等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有助于使第二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开展创新研究、实践创新理念的园地和课堂,从而使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取得的优秀教学成果不断融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三)开展第二课堂要着眼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熟练的驾驭知识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计算中心网络数据库实验室、综合开发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机会,同时也为较高水平的学生提供自主创业和参加实际工程项目的机会。中心机房实行全日制开放,允许学生在课余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实验提示方向,帮助审查完善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释疑解难,对实验结果与报告展开分析讨论,评价实验所取得的成效,找出不足和改进意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

(四)开展第二课堂需要一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第5篇

[关键词]混合学习;“案例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4A平台;VB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3-0122-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3.025

引言

二十一世纪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未来学家认为,传统教育中的3R(Reading,Writing,Arithmetic;读、写、算)将被3T(Technology,Teaming,Transference掌握技术、团队精神和知识迁移)所取代。这里的技术主要指的是信息技术。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混合学习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关于什么是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Jennifer Hofmann认为:混合学习是一种教学设计思想。在B-Learning Case Study(《混合学习案例研究》)中JenniferHofmann提出:混合学习是将学习过成功进行模块设计,然后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传递的教学设计思想。

Michael Orey认为:混合学习的定义要从三者的角度:学习者、教学设计者、教学管理者考虑。第一,从学习者角度来看,是从所有可以得到并与自己以前的知识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中进行选择,以适于自己达到教学目标。第二,从教学设计者角度来看,是组织和分配所有可以得到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第三,从教学管理者角度来看,是尽可能经济地组织和分配一些有价值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和教材,以达到教学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观点:“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是形成混合学习的关键要素”。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学习,是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

本文中对于“混合学习”理论的本质涵义理解为:混合学习其关键点是对“教”与“学”的所有要素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满足多样化的学习目标、多样化的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及多样化的环境的要求最终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即混合学习不只是形式上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简单混合,应该是根据实际情况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学习(E-Learning)的数字化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好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教育部将计算机教育划分为三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大部分高校普遍把“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纳入其中的第二层次――计算机编程语言类课程,专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主要是通过此类课程使得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教学(VB、C语言等)一直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如何切实地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其学以致用,适应社会的需求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一直以来对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依据传统的教学活动开展,例如在VB程序设计应用类课程中,其知识点或操作技术点的分布并不是单一的直线型而是分布式的网络状。传统的教学方式停留在“重讲授,轻实践”的层面,这也造成了学生仅仅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中的基本知识,学生以囫囵吞枣的方式学完课程后往往缺乏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虽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得高校信息化技术得到发展,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仍无法满足一线教学的需求。教学手段从“粉笔+黑板”改变为“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但深入地分析会发现其实质不过是从老师的“口述式灌输”转化为技术式的“多媒体式灌输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疲于信息轰炸式的教学,完全没能发挥出自身学习的自主性。依葫芦画瓢的上机实训操作中,学生可能并不清楚通过该操作后应了解的真正含义。一面对实际问题可能无从下手,违背了高校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分析综合能力也得不到完好的体现。

针对此种现状,本论文中提出混合学习下基于案例一任务驱动的混合学习教学模式。它整合传统教学、混合式网络学习、连接实践教学活动,对如何将混合式学习下的案例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在当今的教学实践中作具体的行动研究。

二.混合学习下基于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混合学习下的案例一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涉及三个重要因素:混合式的学习环境、典型性的案例和发散性的任务活动。混合学习环境(以学校的4A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作为前提,案例驱动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教学过程;任务驱动则偏重于实际操作的学,指学生以任务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学习过程。典型性案例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选择的极具代表性案例,围绕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案例使用与教学添加了新鲜的血液,案例教学的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1)教师指导的案例教学。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要研究的案例,然后布置给学习者要回答的问题清单,并提供描述案例的相关材料的访问方式。学习者独自研究案例材料,并在贴出他们对问题的回答,在这里他们可以看其他人的回答并给予评论。学习者需要从答案中得到的原理、趋势、启发和指导。最后,学习者概括他们的发现并指出这类知识如何应用在真实的生活中。教师根据学习者在没有过分简化的环境的情况下,是否识别理解正确知识原理作为打分的依据。(2)微型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连的简练但完整的例子来提供相关学习内容的知识点间的关系,然后给出问题,并解释环境。问题要求学习者仔细地研究环境,推断出教材中提到的知识点,应用原理并得出结论。然后,再给学习者一些额外的问题,要学生思考回答,并让学生编写自己的案例,让其他学员讨论和评价。(3)反馈单。在仔细研究某领域的一项工作后,要学生表达他们的反应。这个工作可以适用于一个简单的例子、报告。为了使得案例研究更具实效,可以让学生填写一个表格,如下部分需要填写:个人目标即通过这个案例,你希望得到什么?总结即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它对于所有学习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反馈即这个案例对你的学习有何重大的意义?效用即你如何将在此处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相关工作中?混合学习下典型性的案例如图l所示。

发散性的任务活动乃是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中应用技能、知识和态度做准备。教学者将一般的、抽象的知识应用于明确的、具体的情境中,是学习者将技能熟练起来,并将学习的片段组合起来,使应用更迅速,流畅,树立对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的信心。传统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一个“三步式”顺序活动的反复。首先教师给学习者指定练习任务,以便他们能够立即开始,学习者执行任务过程中会得到教师给予的反馈。混合学习下发散性的任务活动要充分体现混合学习和任务驱动的整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的深刻作用,如图2所示:

基于上述三要素的分析笔者将混合学习下基于案例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如下图3所示:

三.混合学习下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Ⅶ课程中的具体实现

学习内容由多个单个的学习对象组成,一门课程是为了完成一个复杂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会比较宽泛,不可能在一个主题活动中就交完。它也许不能被分割成更简单的单个目标,或者它是学习者能够同时学习的若干紧密相连的一组目标的代表。笔者以学校按教学周排课(两节理论课+两节上机实践课)为依据,将整个VB程序设计课程分为36次课(每周两次课:案例理论课一次+上机任务驱动的活动实践课一次)即36个单元。一次课比一个单独的主体活动要大,比整个的课程要小。大多数情况下,一次单元是一个具有自己的目标、介绍、总结、学习活动和评价的缩微课程。一次单元像一个超级主体,要比一个简单的主体活动完成更大的目标。可以把一个单元设计成一个教学对象――独立的,能够完全完成自己目标的。一个单元也可以将教学活动仔细规划、搭建,或者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开放的环境,使其自由地参与自己想参加的学习活动。

整个VB课程可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并从最主要的学习对象开始,引出其他更具体、更细分的对象。如图4所示。

在混合式的VB教学中,由教师将VB的典型性教学案例给学生讲解演示,学生学习并展开分析讨论,理解对类似情境下产生的问题采用此种相关的知识点,在以后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就能借鉴应用。以任务为驱动的学是指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拟定一个短期的目标,分解成对应教学知识点一些任务让学生完成。在解决任务的自我探索过程中,学生必定要主动出击分析理解有关的知识点,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前者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后者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再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以上饶师范学院10级教科(1)班(心理学专业)作为行动研究的对象,依据上述混合学习下基于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展开了一轮VB课程学习的教学行动研究。具体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教师前期准备和学生计算机水平初始能力的评估;主要是从这样四个方面着手:

(1)混合学习的平台方式的把握。在实验学习之初,对所依据的网络教学平台一上饶师范学院4A教学平台做充分的讲解介绍。

(2)对学生初始能力的整体把握。笔者在全班51位同学中学中笔者找了25位同学(10男15女)就对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兴趣做了访谈,其中有19位同学认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概念很难理解,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相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更有难度。最重要的是大多非计算机专业数学生这门课程学了有什么用处心存疑虑,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缺乏兴趣,畏难情绪比较普遍。

(3)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的典型案例选择及实现。针对此上述调查结论,笔者在案例选择方面便慎之又慎,既要注意到知识点的分布,又要实际可行生动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所选案例的灵感和依据来源于日常的电脑使用过程,如:上网时常弹出的滚动字幕广告、XP自带的计算器、微软office系列中的调色板,常见的社会性软件的登录密码界面等等作为出发点,以设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小软件的为案例,据此为先导鼓励学生使用所教授的VB程序来模仿设计类似软件,激发学生由被动使用变为主动设计,很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相关拓展资源的贮备和教学评价反馈实现方式的把握。此部分工作同样依据混合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实现。通过该平台的课程模块将课程内容,如电子教案(PPT)、案例源代码(加详细的注释),案例实现思路分析文档以及类似案例的延展等传至4a平台资源库供学生下载和学习。课后通过答疑及论坛板块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来实现对教学的评价和教学效果的整体认知。

2.教学模式的实施阶段。

依据上述混合学习下基于案例一任务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实验。以我校4A网络教学平台为环境,在多媒体课堂上演示一个典型教学案例,将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与理论概念蕴含其中,同时在模仿案例程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编写程序的知识点和技巧。布置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并在实验课上进行实践练习。以下是一个单元(理论+上机)的行动研究过程,如图5所示。

3.调查反馈小结阶段。

通过此项目(案例+任务活动)行动研究,笔者体察到:基于所选典型性教学案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见所用,学生由初次接触的缺乏兴趣到兴趣高涨,听课和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也较高。同时部分同学除了能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外,且有创新的想法并能付诸实现。老师充分利用混合学习4A教学平台做足教学准备工作外加适时引导,使10级教科(1)班大部分学生对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自主探究意识得到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各个学习小组间的交流协作也空前高涨。

从教学时间安排来说,一次课两个课时内,要讲解和联系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分析讲解典型性案例、模仿拓展典型性案例、同时对分解任务的创新性思考实践、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就越发需要采用混合学习理论,利用4A网络平台将课堂内外相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外的时间优化教学策略分析案例重点难点,加强对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

4.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思考

混合学习下“案例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先由教师主导理论课堂,再转到学生主导实验课堂。理论课堂有教师来管理,包括设置学习进度,安排学习任务,提供信息及给学习者测试打分等。相应的实验课程,学生通过任务活动的实验探究深化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并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或者工作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对混合学习下课程教学研究的案例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图3)做几点更详细的阐述:(1)确定教学目标。在你开始做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清楚所讲授的典型性案例和所分配的任务将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2)建立学习目标。拟定一个与典型性案例匹配的任务,并将其分解为与知识点相关联的小任务。(3)确定先决条件。摸清学习者的初始能力,给学习目标分层。(4)确定学习内容。学习内容通常是相互包含的层次关系,一个混合式学习下的案例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多重的,建立起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紧密联系。(5)完成实验任务活动。任务活动可以为实现目标提供多种形式来满足不同类型的知识传授和不同教学策略需要。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网上交易的技术,能够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助理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证书的综合性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

(一)、知识结构与要求

1.掌握语文、外语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

4.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5.掌握网页制作技术、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Java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XML语言等。

6.具备实施电子商务必须的法律知识。

(二)、能力结构

基本能力:包括基本的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英语的写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专业能力:

(1).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具有较好的软件与网络的应用,开发能力,能为网上商贸活动的开展提供较好网络平台和技术支持;

(2).商贸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财务处理,商业采购与营销,商情调查,市场分析与预测,营销策划的能力;

(3).电子商务活动能力:具有在网络上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开发,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网站的构建等能力。

三、主要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主要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应用能力出发,将课程与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主要筛选学科中与培养能力直接有关的专业知识,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

(二)主要课程介绍

1.电子商务概论:该课程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实施电子商务的经济与管理环境、电子商务的主要技术及电子商务在企业与政府中的作用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有一个总括性的了解,并对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践性有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为学习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PHOTOSHOP: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图形作品的理解力及创造力。

3.电子商务开发技术:主要讲述如何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子商务技术开发,以及系统模型的设计。

4.电子商务英语:讲述常见计算机英语,以及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英语知识。

5.程序设计语言:包括C语言、JAVA、VB、ASP等语言。

6.网页制作:包括DREAMWEAVER、FLASH等制作网页的相关软件的应用。

五、考试与毕业

理论课程考核:课程采用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合格者可得规定学分,不及格者不得学分。

实践技能考核:实践技能考核采用学校考核和行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下列项目必须在学校考核的基础上参加行业组织的考核,并获得相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英语能力,通过国家外语三级考核,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或者通过同等级别的英语考试。

2、网站建设能力,必须通过劳动部门组织的考核,获得相应证书。

3、通过电子商务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或助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资格认证,获得相应等级的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7篇

关键词:网刊系统;元数据;中国知网;VB;自动提取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9-0090-03

在国内,绝大部分读者是从期刊网站获取期刊全文,进而进行引用的。因此,期刊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为读者提供论文检索、数据核对、实现在线出版,对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至关重要[1]。网刊系统为期刊建立一个实现现刊和过刊的浏览、查询等功能的网刊数据提供了技术平台[2-3]。以此为基础,建设期刊自己的网站时,需要对期刊数据进行网刊,对于一般编辑部来说,历史期刊,有的只是纸质的,需要对历史期刊电子化,转化为电子版的期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元数据的提取工作[4-8]。

一般来说,各个编辑部在网刊工作中都是采用手工粘贴拷贝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工作量很大,而且数据质量很低。另外,由于手工制作的工作量[9],导致了网站建设要么耗时很长、要么需要大量人力或物力。因此本文基于对象的VB语言编程软件,编写了能够批量提取元数据的程序,采用模式识别智能算法[10-11],从大型数据库[12]提供的信息中准确提取本期所有文章的元数据,并形成可直接到网刊系统上的Excel文件,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5 结束语

在期刊数字化的工作中,对于很多新建网站的杂志社来说,有两部分工作:最新1期的元数据提取;历史期刊的元数据提取。对于很多期刊来说历史期刊的数据都已经不全了,因此通过大型数据库来完善网站的过刊数据成为比较可行的途径之一。通过本文实现的程序可以对1年的过刊数据甚至几十年的过刊数据一次性进行提取操作,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但是中国知网上的数据更新比杂志社期刊出版要延时约2个月,而且网刊系统中要求有的元数据有32项,而中国知网提供的仅有12项,所以本文方法并不适合使用在最新一期的元数据提取工作上。下一步工作重点研究对最新一期的排版数据进行元数据的提取上。

参考文献:

[1] 闫蓓,严谨,肖宏.搭建科学与大众的桥梁:谈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合作实践[J].编辑学报, 2009,21(4): 325-327

[2] 吉玉珠,胡兵.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3(3):33-35.

[3] 张科,王景发.期刊网络采编系统研发及系统功能分析[J].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2008(4):72-76.

[4] 洪鸥,姜春明,陈海清.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现状及分析[J].学报编辑论丛,2011:172-176.

[5] 丁岩,吴惠勤,龙秀芬等.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转型初探[J]. 编辑学报, 2011, 23 (sup1):3-6.

[6] 林有兴.关于促进科技期刊高效传播科技信息的思考[J].编辑学报, 2005,17(3): 165-166.

[7] 郑筱梅, 杨小玲. 期刊网络化趋势及科技期刊应对策略[J]. 编辑学报, 2009,21(1): 64-66.

[8] 孙远,朱晓红,喻伟.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初探[J]. 人民长江,2009,40(4):102-103.

[9] 洪鸥,姜春明,王宁.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出版现状[J].调查与思考,2014,25(7):895-901.

[10] 刘晓华.非计算机专业VB程序设计教学探讨[J]. 创新教育,2011(38):135-137.

第8篇

㈠主干理论课

1、电子商务概论

本课程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概念、相关技术、运行环境及应用。包括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和电子支付系统,基于EDI及Internet的电子商务应用,网络营销的概念和策略,电子商务涉及到的国际环境、法律环境、道德环境和税收环境。

2、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课程讲授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通信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要求学生掌握WindowsNT网络,掌握Intranet及Internet的使用方法。

3、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数据库系统(如ACCESS、FOXPRO、SQLServer等),掌握主要数据库编程语言(如Delphi),并且掌握数据库与程序设计的结合应用。

4、市场营销学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熟悉市场营销系统和营销环境,初步掌握市场营销的各项具体策略及其综合运用的基本方法,树立消费者及其需要是市场研究的中心的观念,为毕业后从事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打下思想和理论基础。

5、企业财务会计

本课程主要讲授会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会计的意义和任务,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的进一步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6、网络营销管理与策划

从网络营销特征、网络营销环境、顾客网络购买分析、网络调研、网络目标市场选择、网站策略、顾客策略、成本策略、渠道策略、网络沟通等方面学习网络与营销的整合,掌握网络营销体系,掌握传统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及互联网企业如何利用市场营销方法规划并发展自己的业务。

7、现代物流管理

本课程重点讲授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含义、产生与电子商务资料库-29%-&0*"678296发展、物流各功能要素(运输、采购与库存控制、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物流信息等)的技术与管理,以及物流服务、国际物流、物流成本管理和物流的发展趋势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实训,使学生对现代物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了解现代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初步掌握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的方法,为学生从事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相关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8、电子商务案例

本课程讲授行业电子商务案例,企业电子商务案例和电子政务理论与案例三个部分的内容,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国际国内相关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对行业内电子商务的典型案例有明确的认识,对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形式有直观的理解,并对电子政务的相关理论与案例有系统的把握。

㈡主干实践课

1、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

通过针对性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操作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计算机程序设计(VB)实训

通过针对性的编程和理论知识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

通过实际参与微机配置、组装及调试,要求学生熟悉市场上较为流行的微机各组成部件的型号、性能、价格,能够配置各种适合不同需求的、不同档次的微机,了解微机系统开发中的软件、硬件设计和系统程序调试等的全过程,并掌握微机常见故障的诊断及解决方法。

4、计算机网络配置与系统集成

要求学生学习NT局域网的组网技术,掌握NT的基本概念,学习系统集成基本知识,掌握系统集成的基本方法,通过设计熟悉配置一个局域网的步骤,掌握网络规划、设计、施工、集成、管理及应用开发等技术,掌握Internet网站建设、接入服务和WEB建设等技术。最后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论文。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