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7 07:10: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内科临床护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作者对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也是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本文结合了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和要求等范例,来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丁娜,胡成文,陶艳,等.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焦虑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36(18):78-81.
[2]赵秋歌.首次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46):168-169.
[3]程和瑞,翟西菊,亓德美,等.奥氮平治疗伴肿瘤相关性焦虑抑郁肿瘤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4):28-30.
[4]崔孝菊.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调查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06-108.
[5]黄露,梁键,林海珍,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干预研究[J].光明中医,2015,30(1):155-157.
[6]张婧.对住院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62-63.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怀素.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病人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1489-1490.
[2]娄春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骨穿和腰穿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1):100-101.
[3]韩静,刘均娥,肖倩,等.学龄期白血病患儿的心理行为状况及其护理干预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09,6(5):219-221.
[4]梁艳梅,雷永红,韦慧,等.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化疗的效果研究[J].内科,2014,(2):181-184,198.
[5]田艳珍,任小红.白血病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1):3321-3324.
[6]肖智智,简黎.白血病患儿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41-142.
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谢刚敏,刘玉馥,冯正直,杨国渝,梁莉,赵玛丽;心理护理研究方法与内容的进展与展望[J];现代护理;2003年09期
[2]汤羽达,张慧;我国近10年心理护理研究文献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1期
[3]赵鲁平;熊伟;;试论优化医疗执业环境[J];中国医院管理;2006年10期
[4]蔡雁;施晓群;金艳;;乳腺癌患者术后乳房缺失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02期
[5]麻妙群;护理程序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1999年06期
[关键词] 临床护士;分层次;培训;探讨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17-02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给临床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护理工作的压力和医学迅速发展的挑战,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熟练的护理技能,敏捷的观察能力、急诊急救的应急能力、与患者交流的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护理前沿理论与技术,带动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我院是拥有700张床位的三级医院,护理人员526人,副主任护师12人,主管护师163人,大专以上学历238人。因此如何做好临床护士的培训工作,已经成为护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于2000年建立了临床护理培训基地,配备专职护士长,各种模拟操作设备,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及护士的理论与技能水平制订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实施方法
1.1基本理论、技能培训
重点放在新毕业护士的培训。
1.1.1基本理论培训
每月组织全院护士业务学习一次,每半年进行全院护士理论考试一次,每年开展护理技术大赛一次。
1.1.2基本技能培训
1.1.2.1 模拟培训。示教室护士长根据21项基本技能操作的难易程度及护士的掌握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每月培训1~2项。护理培训示教室每日下午对全院护士开放,示教室护士长对培训项目作示范,护士利用模拟人反复操作。
1.1.2.2现场指导。示教、模拟培训后,病区护士长结合患者实际操作情况对护士进行现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1.2.3 考核。通过系统的培训,护理部将对培训过的护士进行实际操作考核,不合格者将重新培训。
1.2 专业理论、技能培训
重点培训对象为临床带教老师。
1.2.1专科理论培训
1.2.1.1业务学习。病区护士长每周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如常见危重症的护理及监护知识、护患沟通技能及心理护理。
1.2.1.2护理查房。护士长每两周针对病区危重患者护理查房一次,讲解专科护理知识及本专业护理前沿知识,解决疑难护理问题;科护士长每月查房一次;护理部每季度查房一次。
1.2.1.3死亡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进行护理质量分析,制订改进措施。
1.2.1.4护理会诊。针对病情复杂、涉及本科室(如内科)其他专业护理问题,科护士长组织科室(如内科)护理会诊,涉及跨科室的护理问题,科护士长向护理部提出全院护理会诊。
1.2.1.5进修学习。每年各专业派一名护理骨干到全国护理专业著名的医院进修学习半年,回来将先进的护理理论向全院护士讲解。
1.2.2专业技能培训
由科护士长、护士长对本专业重症监护常见的临床监护技术和护理操作技能、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技术等进行培训、考核。
1.3素质培养
护理部加强护士素质培养,把护士素质培养训练列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外请教授讲课、派护士到上级医院观摩学习,多媒体教育和形体语言教育教学等多种方式对护士进行培训,2009年护理部外请专家讲课3次,内容包括护理礼仪[1]、护士形象设计、交流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分析与对策等。
1.4管理层培训
适用于中级管理、护士长等人员的培训。
1.4.1护理缺陷分析
每年召开护理质量缺陷分析会,讲述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完善管理机制、各项制度及有待于提高的护理问题。
1.4.2护理科研、论文
鼓励主管护师、护士长了解新知识、引进新技术、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科研,年终对情况及科研项目应用情况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分并给予奖励[2]。
1.4.3学历培养
激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我院护理队伍专科学历达75.2%。
1.4.4参加护理管理培训班
每年派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国内护理管理研讨班,将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引入医院。
1.4.5出国深造
2009年派护理部副主任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学习护理管理。
2实施效果
2.1建成培训基地
建立了一批机制完善、适应学科发展的培训基地,形成了初步的护士培训网络。
2.2 护理质量提高
通过对护理队伍分层次、系统化培训,护士的理论知识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急救能力、观察能力更加过硬。全院护士“三基”考核合格率从2000年的90.7%提高到2009年的100%。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
2.3服务质量提高
通过护理礼仪、沟通交流技巧等培训,护士接待患者、接听电话、交接班、各项护理操作都按护理标准去做,护理工作规范化,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从2000年的95.5%上升至2009年的98.9%
2.4护理管理质量提升
通过参加国内外护理管理培训,护理管理者及时掌握前沿管理方式,带动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我院护理部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无缝隙护理、护理会诊等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清华.礼仪培训对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7):91.
[2]马丽和,刘晓英.当代护理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护理研究,2006,20(2):97.
[3]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的正确政策导向及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正确评价、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关系到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科学合理设置。深化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实行医学专业人员评聘分开。这一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量化评价标准,使之逐步从以往的片面注重学历、资历、论文、科研等方面情况转变到全面注重评审对象的业绩、能力、真实水平上来。目前,临床医学专业高级职称的取得一般须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的评审总体上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定性评价。在实际评审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规范的量化标准,专家们只能侧重于医务人员的学历、资历、和科研的级别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往往忽视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称制度自身存在不足,量化的评价标准较少,评审方式过于单一。在此基础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针对实际情况认真查摆了以往职称评审方法的弊端,专程走访了多家先进医院,参考各地市职称评审条件,结合医院实际对评审条件的有关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纳分类,根据实际制定了一整套实施流程,确定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高级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2实施聘任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个人基本情况”主要考察拟聘人员的学历、现任资格年限、工作年限、资格后奖励等方面的情况[2]。一方面是申报条件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成绩的取得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一客观事实,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0%。“科研教学”包括“论文着作、科研和教学带教”,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5%。在制定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过程中,就聘任人员的论文着作、科研奖励、教学带教等指标进行量化,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计分。在论文着作方面,给发表的论文或着作按照杂志等级和作者排名进行计分,如发表的论文着作被SCI等收录,则另行加分。在科研方面,则把它分为承担课题和获奖课题两类,按省部级、市厅局级不同等级进行加分,在同一等级按名词再进行细化赋分。对于“科研教学”的标准制定,分值比重在总量化评审标准中比例不宜过高,其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能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临床工作上来,放在患者身上,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医疗质量和医德医风”包括医疗质量、医疗纠纷、医德医风,考核拟聘人员的日常医疗工作情况,按数据说话,才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能力、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此项约占总分值35%。“学识水平”包括“疑难病例分析考试、临床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主要测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临床实践的能力等方面情况,此项约占总分值的35%。笔者相应引入“疑难病例分析”这一指标分析包括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拟聘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这项考核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临床技能考核分为内科及护理考查房、外科手术。因为内科及护理的查房及外科手术直接反应医务人员的基础知识、临床经验及对病情的分析能力,是职称聘任量化考核的重中之重,能更加直观地反应医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真实水平。“内科及护理系统考核查房”,重点是考核医务人员对每个专业病种和各专业新知识新理论的掌握情况,以体现每位拟聘人员对疾病的诊断思维和诊断技巧,并进行病例分析,提高医生综合素质。“外科系统考核手术”主要是考核医务人员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与思维的敏捷性。手术操作技能的高低虽然不是衡量外科医生整体水平的唯一标准,但不可否认手术操作的成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此,精湛的手术操作技能是外科医生重要的看家本领。整个查房及手术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医院对此方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0份,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有效调查表720份。调查范围较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问卷评价指标共有22个项目指标,按照非常合理、合理、不合理三项合计统计,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合理、合两项合计比例在93.9%,不合理的仅为6.1%。从调查结果上来看,调查对象认为笔者制定的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是合理且可行的。
3实施聘任方案的具体做法
3.1考前培训按聘任实施方案,聘请医院内、外科权威专家对拟聘人员考前培训。
3.2严格考核根据取得任职资格人员分布情况,将职称评聘人员共分成5个组进行考核。理论考试由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监考,全程监控录像;技能考核通过光盘录制方式,拿到外省市医院组织专家进行点评,严格按照标准答案打分,保证打分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摘要】目的:观察探究式学习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07、08级专升本护理学生60名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2个班各30名,对照班按课程标准进行正常的教学,实验班在此基础上加以探究式学习法教学模式。结果:两班在学习兴趣、创新实践、研究能力及总分上有差异(P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护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法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32-02探究式学习法也称为“课题式学习”、“专题学习”[1],是目前教育界推崇的旨在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法[2]。探究式学习法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探索、勤于钻研的精神,发掘对学习的兴趣和潜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亦可提升任课教学老师的自身素质。其以发展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3]。我院2009年9月-2009年12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了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的教学活动,本文将实施过程与初步成效总结,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将在我院07、08级专升本护理专业学生60名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2个班。实验班30人,年龄18-20岁,均为女性。对照班30人,年龄18-20岁,均为女性。两班入校成绩、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均无差别。
1.2方法:对照班按课程标准进行正常的教学,实验班在此基础上加以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教学模式。操作方法如下:①准备阶段。对实验班护生及参与探究式学习法的老师进行探究式学习法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对科学研究基本步骤开展专题讲座,分别召开指导老师及学生小组会议,以明确对学生的要求和指导老师的责任。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护生和指导老师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探究式学习法和相关知识后,成立探究式学习法小组,每班5组,每组6人。③制订研究计划。在探究式学习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自主”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诱发他们对研究问题的兴趣,师生共同选取并确定《内科护理学》课程的《血液科护理》教学内容为课题研究。护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并制订计划表。计划制订后,指导老师对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④课题研究实施。指导教师与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开会,讨论和交流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护生采用查阅文献、上网检索等方式收集资料,获得研究资料或数据,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及时了解课题活动情况,并提供适当的指导。
1.3判定标准:对07、08级护生实施探究式学习法,教学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调查问卷法对两班教学效果进行比较。问卷参考相关科研论文[4]自行设计,其中,自学能力、协作精神各3项;学习兴趣、沟通交流、创新实践各4项,研究能力为12项;每选1项为2分,共计100分。85-100分为优秀、70-84为良好、60-69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该问卷经相关专家审定,效度合理,另外预实验中测得其Cronbach,α值为0.826,证明信度可靠。
1.4数据处理: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均数t检验,P
2.1两班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比较,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班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比较(χ±s,分)
班别例数 学习兴趣 自学能力沟通交流协作精神创新实践研究能力总分实验班30 8.77±3.157.91±2.859.76±2.978.36±2.198.74±2.3735.85±7.7779.26±10.70对照班30 7.05±4.216.12±2.688.21±3.116.15±2.407.08±3.1930.11±9.6170.32±12.47由上表可见,两班在创新实践、学习兴趣、研究能力及总分上有差异(P
2.2学生对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实验成绩的评价结果,具体数据,(见表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学生探究式学习法实验成绩的评价结果
班别组数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组数百分比组数百分比组数百分比组数百分比实验班5360%2 40%0 000对照班5240%120%120%120%3.讨论
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随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导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改革中逐渐得到认可,如何培养护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直为护理教师所关注。
实质上,探究式学习法的精髓就是“模拟科学研究”的学习过程。将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引入《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向由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的转变。通过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学生不仅可学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可培养其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了今后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方式都应当有益处,为以后护理科研打下坚实基础[5]。探究式学习法及综合训练方式的实施,要求指导老师不仅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较广的知识面;既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又要有较高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因此通过探究式学习法引入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班在学习兴趣、创新实践、研究能力及总分上有差异(P
课程结束后,对授课教师进行满意度测评,学生对授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满意度均在95%以上。该课程意见反馈会上,学生代表们也表示:此项课程改革是成功的。通过研究小组的合作,完成解决临床问题,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当然,在课程改革的执行过程中,有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如团队中各成员参与程度不一致、课题时间经费有限、研究例数偏少(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只有30例)等等。有关学时分配、考核形式、教师指导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完善《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参考文献
[1]王晓杰,沈宁.探究式学习法及其对内科护理学的提示.中华内科护理学,2005,2(1):9-11.
[2]霍益萍.探究式学习法.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234.
[3]王升.探究式学习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26.
[4]何佩仪,冯秀兰,郭小云,等.探究式学习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04,3(1):39-41.
[论文关键词]护理工作量 评价 分级护理 适用性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可操作性较强的临床分级护理标准。方法: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7个病区、外科8个病区的住院病人共1 145人,进行细化分级分度级别的护理问卷调查。结果:一级护理病人在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方面内科系统与外科系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分级护理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之一,我国的分级护理始于1956年,为张开秀、黎秀芳所倡导而成,一直沿用至今,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制定护理服务收费标准的依据,也是护士实施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因分级护理本身没有一个相对客观、具体的分级依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临床护理工作质量,为此笔者对实施一、二级护理的病人进行有关护理工作量的调查,以探讨更好地满足病人需求的护理管理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7个专业病区和外科8个专业病区1145名住院病人,其中一级护理407例,二级护理738例;男594例,女551例。
1.2方法
在分级护理[1]标准的基础上,细化其观察和护理的内容,从病人的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出入量的统计、健康教育共1 1个方面设计并编制了分级护理临床适用性调查表,其中将病人的活动度分为绝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床边及室内活动、室外活动4个度,基础护理项目包括预防压疮、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洗漱、皮肤护理、协助饮食、协助排泄7项内容,其中预防压疮分为是与否2项,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洗漱、皮肤护理、协助排泄分为全部协助、部分协助、自理3个维度,协助饮食分为全部协助、部分协助、自理、禁食4个维度,出入量的统计分为记、记单项、否3个维度,饮食指导和疾病健康教育分为是与否2项,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进行调查填写,调查时间为2007年3~9月。
1.3统计学处理
将结果录入Excel,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内、外科之间一、二级护理病人活动度差异
通过对内、外科系统一级护理病人活动度进行比较,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外科、内科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分别占外科、内科被调查总数的62%、44%。内、外科二级护理病人在活动度上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2.2内、外科之间一级护理病人基础护理工作量的差异
通过对预防压疮、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协助洗漱、皮肤清洁、协助饮食、排泄方面护理工作量分析,实施一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7项基础护理工作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差异,详见表2;实施二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7项基础护理工作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除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以外,5项统计指标有差异,详见表3,外科病人护理工作量比内科病人工作量大;实施一级护理的心内科病人与神经内科病人7项基础护理工作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也均有差异,神经内科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量比心内科大,详见表4;外科系统2个不同科室,即泌尿外科病人与普外科病人比较,经统计学处理7项统计指标中,除压疮护理和皮肤护理以外,其他5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5,泌尿外科比普外科会阴护理的工作量大,普外科比泌尿外科口腔护理的工作量大。
2.3内、外科之间一、二级护理病人
出入量记录的差异病人出入量统计包括外科手术后病人引流量的观察,通过一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之间比较,经处理有统计学意义,即内科病人需要出入量记录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4 8%,外科病人需要记录引流量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2 8%。内、外科病人在二级护理项目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6。
2.4不同疾病病人对健康指导的需求
在调查病人总数中有8 3%以上的病人需要给予饮食指导,但内、外科一、二级护理病人在饮食指导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内科病人对饮食指导的要求高于外科病人。在健康指导上,从调查结果分析,内、外科一、二级护理病人在健康教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需要给予健康教育的均占到了9 0%以上,详见表7。
3讨论
3.1 护理工作量与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
分级护理制度是我国医院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分级护理制度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护理级别与实际护理工作存在一定差距。如马燕兰等[2]人的研究显示,相同护理等级的护理项目数以外科最多,老年病人其次,内科相对较少,内外科之间有差别。任小英[3]等人对不同科室病人日均护理时数的统计也显示,外科病人平均护理时数大于内科病人。本研究通过对实施一、二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的调查,从病人的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出入量的统计、健康教育11个方面进行调查,其结果从表1~3分析,一级护理的病人在活动度、基础护理项目方面内外科之间存在差异,外科病人护理工作量比内科大,与马燕兰和任小英的研究结果相同。从表4分析,神经内科一级护理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量比心内科大。从表5分析,泌尿外科一级护理病人的会阴护理工作量比普外科大,而普外科一级护理病人的口腔护理的工作量又比泌尿外科大。从表6分析,在出入量的统计方面,一级护理的病人中内、外科病人之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差异,内科病人需要出入量记录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4 8%,外科病人需要记录引流量的多,占被调查总数的2 8%,说明相同护理等级在出入量方面内、外科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科室疾病,在护理的项目上也存在着差异。而目前的分级护理标准,又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的护理工作量。因此,护理级别的适应性应进行探讨,使护理级别更切实地反映临床实际需求,为计算护理工作量,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护理管理和护理决策提供更科学的数据。
3.2分级护理与健康教育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前辈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的。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现代护理理论已不断注入到护理实践之中。胡斌春等人[4]的研究认为应将现代护理理论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应用于护理实践之中,目前分级护理内容尚局限于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只有一级护理要求“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三级护理要求“卫生科普宣教工作”显然不够完善,没有考虑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所以在本次调查中设计了健康指导的项目,表7结果显示,一、二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从饮食指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科病人对饮食指导的要求比外科病人高,但从整体被调查的病人分析,需要给予饮食指导的病人占到了8 3%以上,内、外科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的病人在健康指导方面经处理无统计学差异,而需要给予健康教育的病人占到了90%以上。笔者认为分级护理制度应与整体护理相结合,加入健康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3.3分级护理标准应细化
目前执行的分级护理标准是依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和临床护理需求两部分构成,由于描述过于笼统,如特级护理和一级护理内容中均有“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一、二、三级护理中均有“满足病人身心需要”的要求,基于此,以前的分级护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临床实际可操作性,使护理等级之间只存在文字不同而无措施的区别[5],表1~6也显示,一级护理的内、外科病人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护理级别的基础护理项目在内、外科以及不同科室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目前执行的分级护理又缺乏具体的分级依据,可操作性差,不能真正体现个性化的护理。杨洁[6]报道日本分级护理是按病人的生活自由度分l~4共4级与需观察的程度分A、B、C共3度,从这两个方面组合为1 2级。本次研究也在于细化分级护理的标准,建议分级护理的标准,按目前实施的分级护理制度中病情观察标准即:特级、一级、二级、三级4级与病人活动度4度组合,在此基础上将生活援助的项目具体化,形成细化的分级分度级别护理标准,增强其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6
2马燕兰,王建荣.不同护理等级及不同专科患者的护理项目评估.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42-44
3任小英,王桂兰,喻姣花,等.大型综合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调查与编制测算.护理研究,2003,17(4):415-416
4胡斌春,黄丽华.分级护理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B):57-58
随着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提高,为了解优质护理并更好的运用,本文对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以及优势进行了探讨。趋向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更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恢复、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建议在心血管内科中广泛应用优质护理以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优质护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正式:目前,估计全国已有2.9亿心血管疾病患者,且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占城乡居民总死亡率的首位。心血管疾病持续上升的患病率已经成为社会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药物护理为主,而优质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康复、减少死亡率,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心血管内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因此,为了解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应用的优点,本文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心血管内科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利用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搜集查阅了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期刊杂志、学术论文和书籍,并将所收集的资料归类整理。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最佳的思路和重要的理论基础。
1.2.2逻辑分析法在了解患者需求和心血管内科护理目标的基础上,对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以及运用优质护理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给予可行性措施。
2分析与讨论
2.1优质护理与护理的关系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可以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优质护理则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1],“以患者为中心”指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措施,简化工作流程[2]。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3]。护理技术又可分为基础护理技术与专业护理技术。优质护理的实施一定是从多个方面入手,专业护理和基础护理缺一不可。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的前提。患者入院后的许多细节都体现在基础护理中,如若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如瘫痪、外伤、昏迷、休克、术后、高热的患者,需要家人或护理人员去做,对护理的操作技术就具有一定要求,若达不到要求便会出现影响治疗、加重病情的可能。因此,做好基础护理是优质护理的前提[4]。专业护理是优质护理的根本。基础护理技术做的好,专业护理技术不掌握,也不能被称为优质护理。如护士对患者进行观察,能在第一时间内观察病情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加重,为救治争取时间,挽救生命,这便是过硬的专业护理技术。因此,专业护理技术是优质护理的根本[5]。
2.2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实施方案
2.2.1加强安全管理组织护士学习护理管理规范、制度以及职责、护理工作标准等,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教育,把安全护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
2.2.2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护士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心血管方面的专业技术学习,加强考核,使护士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2.3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护士进行日常的礼仪培训,使“优质”无处不在。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不断地进行改进。
2.2.4提高护理科研的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水平,鼓励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并撰写论文,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作质量。
2.2.5完善绩效考核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多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查,如进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心血管疾病患者恢复情况调查等,以激励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3运用优质护理的优势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已经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而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更加得到人们的认可。优质护理的工作模式是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6]。优质护理可以让真诚关怀更加行动化,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呵护、行为上的指导。想患者之所想,做患者之所需。用真挚的微笑、关怀的眼神、温柔的动作使患者感受医院对其真诚的服务。
2.4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以及对患者的影响心血管内科常见病有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原发性疾病外,大多还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恢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优质护理不仅可以对疾病进行护理,也可对患者本身进行护理、疏导其不良情绪。优质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常采用的护理模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药物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相同,监督患者按时打针、服药、检查等。②饮食护理:饮食给予低热量、低胆固醇食物,少食多餐,防止便秘。③生活护理:把传统的被动护理上升为主动护理,主动对患者嘘寒问暖,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方便。对于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异常行为,主动进行关怀、体贴、疏导。同时,鼓励患者适当运动,避免产生心理依赖。④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自己的病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向患者讲述心理问题对疾病产生的不良影响,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家属多陪伴,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掌握患者病情,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以利于患者尽早康复。⑤关注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反馈。“患者满意”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所在[7]。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纠正,完善护理服务持续改进计划。
3小结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医疗护理的进步。心血管内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护理工作也具有特殊性。选择人性化、高效能的护理模式尤为重要。因此,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势在必行。为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做到:落实优质护理的工作任务,达到护理的工作目标;增强护理服务的举措,提升护理服务的内涵;加强护士岗位的管理,完善绩效考核的制度;改革临床护理的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让优质护理成为医院的常态化,让优质护理为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服务工作做更多贡献。总之,运用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从刚入院时的恐惧、焦虑心理转变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仅可以促进心血管疾病的恢复,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节省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实现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贾启艾,李爱芹.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涵与目标系统.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4):380-382.
[2]唐婉.手术室相关人员对优质护理内涵的认知调查.吉林大学,2013.
[3]冯斯特,刘素珍.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分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336-1338.
[4]胥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及成效分析.山东大学,2014.
[5]艾丽萍.浅谈如何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2(5):666-667.
[6]揭文妙.开展优质护理的措施及意义.中国医药指南,2011(28):354-355.
【关键词】 护士;分层;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院建设的现代化不断推进[1],护理专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医院护理管理经验,还必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我科自2010年4来,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相关要求,对工作人员实行分层级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年资,工作能力和各层次岗位工作内容要求,设置总责任组长,责任组长,高年资责任护士,低年资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
1.2 各层级护士资质要求
1.2.1 总责任组长 主管护师,大专,具备本专科5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本专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护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技术操作成绩优秀(95分以上),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够独立组织科室临床护理查房,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担任临床带教工作,每年至少完成护理论文2篇,总责任组长竞聘上岗,每季度考评一次。
1.2.2 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本专科工作5年以上,经验,德,勤,能兼备,具有解决本专科一般疑难护理问题和技术的能力,有一定管理能力和带教能力,竞争上岗,任期六个月,每季度考评一次。
1.2.3 高年资责任护士持有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具备本专科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勤、绩、能兼备,能够独立完成班内工作,熟练掌握本本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1.2.4 低年资责任护士持有护士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本专科工作1年以上,能够独立完成班内工作,对本专科常见病护理措施掌握较好,护理技术操作熟练。
1.2.5 中专学历,未取得护士资格证或有证但到科时间不满一年的护士、能够独立完成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尤其是生活上的照顾,对本专科常见及多发疾病的护理有一定的了解。
1.3 各层级护士的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
1.3.1 总责任组长 总责任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仪容仪表符合要求,参加早会,每周一对上周工作做简要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强调本周内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参加床头交接班,了解全科患者夜间情况,床旁交接班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根据科室危重患者的数量分管3~4位危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单,书写整体护理大病历,处理疑难护理问题,参加科室疑难护理问题的讨论,参加医生临床查房,根据医生的查房,指导责任组长的护理工作,提出工作重点,熟悉本科当天大手术患者的基本情况,给予术后指导及心理护理。检查责任组长的工作落实情况,定期或不定时检查科室护理质量,考评科室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并给予相关指导,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认真听取住院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患者所指出的问题,工作,总责任组长在护士长的指导下,根据护理带教大纲要求制定科室带教计划,定期组织实习学生,科室新聘人员,进修护士上课,考评带教情况。积极撰写护理论文,每年至少完成3篇护理论文,指导责任护士撰写论文,在科室护理文化建设上起积极带头作用。
1.3.2 责任组长岗位职责 责任组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仪容仪表符合要求,参与所分管患者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事故的发生,参加晨会,床旁交接班了解所分管患者夜间情况,检查受压处皮肤有无异常,带领责任护士为人实施全面护理,整理床单元,督促低年资护士的护理工作,如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按时巡视病房,翻身叩背,检查卧床患者卧位是否正确,肢体是否摆放在功能位置等。为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指导,了解术前心理变化,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术中基本情况,根据手术的大小准备相应的物品,根据患者术后疾病的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锻炼计划,并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床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熟练掌握危重一级护理患者的十知道,分管本组危重及一部分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治疗,健康教育,康复锻炼等,对本专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病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根据危重患者目前的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单和护理措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责任组长定期组织病区住院患者上大课,讲解本科近期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接受急诊患者,协助医生处理急诊患者,指导责任护士及时为患者做好入院宣教及24 h卫生整顿,承担临床实习及进修的带教工作,并组织实习同学上课,每月一次,检查责任护士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其改正,为当日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下午5点检查班内责任护士工作落实情况,并作出讲评。
1.3.3 责任护士岗位职责 责任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仪容仪表符合要求,服从责任组长的工作安排,分管一部分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工作,负责临床各项有创治疗,处置等,与总责任组长,责任组长一起讨论并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单及护理措施,认真为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尤其是能快速准确的为急诊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争取手术的最佳时间,按时巡视病房,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协助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在低年资责任护士或助理护士的帮助下能够处理突发事件,带领低年资责任护士完成二三级患者的所有护理项目,积极参加基础护理,及时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负责分管军人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参加夜班的倒班工作,夜班当班期间负责病区所有治疗护理及患者的安全工作,承担科室新聘人员的夜间带教。
1.3.4 服从责任组长的工作安排,工作当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在责任组长及高年资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工作,分管二三级护理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及时为患者落实基础护理,参加夜班的副班工作。
1.3.5 助理护士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仪容仪表符合要求,工作作风严谨,在责任组长及高年资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工作,不能执行对患者的有创操作,负责完成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包括为卧床患者洗脸,洗头,擦澡,口腔会理,会阴冲洗,翻身,更衣,更换床单,处理排泄物,协助患者进食,床上大小便等。
2 结果
通过对科室护理人员的分层级管理,明确了各层级护士资质要求和岗位职责,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病区护理质量较以前有所改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住院的满意率。
3 讨论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时护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各层级护士的能力标准,资质要求,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各层级护士各负其责,充分发挥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责任护士的临床技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稳定了护理队伍,同时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保证了患者安全和改善护理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参 考 文 献
医院门诊是医院的第一扇窗口。医院门诊工作的质量直接反应一个医院的整体素质,同时门诊是病人就医的第一个场所。病人多,病情杂,突发事件频发,还需要与各临床科室`检验科设备科等科室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医院的动态情况,这就对护理人员无论从职业道德,医技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很庆幸,刚正式迈入工作岗位就有幸分到了医院门诊部得以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医院门诊是医院的第一扇窗口。医院门诊工作的质量直接反应一个医院的整体素质,同时门诊是病人就医的第一个场所。病人多,病情杂,突发事件频发,还需要与各临床科室`检验科设备科等科室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医院的动态情况,这就对护理人员无论从职业道德,医技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想做好一件事,先学会做好人,在门诊,每天面对的是形形的人,跟不同的交流就得用不同的技巧,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人际沟通的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强化护理质量安全观,,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职业观,在工作中做到态度热情,积极主动,使用规范的着装,温和的语言,亲切的语气,对病人一视同仁,护理周到细致,实现了病员对门诊护理工作的零投诉。热情诚恳的为病人做好分诊及指引工作,并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这其中我看到了病人脸上满意的微笑同时也读懂了作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的使命的可贵之处,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用心做好就是不简单。
同时,在我们的护士长及护理组长的教导下,熟悉了大部分验单的检验目的及各项正常值, 大大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医学视野。还有我们每天跟不同科室的医生,检验人员,保安,工人打交道,对我们以后进入临床工作熟悉各种工作流程,拥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大有益处。使自己更加了解医院的人文环境,并努力使自己融人其中,发挥医院的主人翁意识。
与此同时, 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在科主任的支持下, 组织门诊护士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通过观看技术操作录像、示范、现场指导,互相交流经验,使我们的护理技术操作得到了规范和统一,促进了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顺利通过了医院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每月组织门诊护士业务学习和读书笔记交流一次,实现资源共享,拓展思维,增进科室之间了解,扩大知识面,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纷纷阅读护理杂志,促进大家撰写护理论文,培养护士科研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