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21 15:18: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环境影响评价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环境影响评价

第1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作用;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法则指的是一种法律制度,是国家以法定程序为依据,通过法律或规范性文件确立的评价环境影响的活动。2003年9月《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目的是为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并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环境影响评价法通过法律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所以说环境影响评价法一个以环境资源法为手段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调整的重要机制。因而,从建设项目到规划的扩展、从微观到宏观的扩展、从局部到区域的扩展、从单项建设到整体产业的扩展、从当前到长远的扩展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得到了实现。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原则、范围、程序、法律责任等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法得到了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环境影响评价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法得到了明确,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了综合考虑,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第二、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方面,包括评价范围、评价的程序、内容以及所得到的结论在法律中的地位、规划编制的职责、规划审批部门的职责等,同时对“谁规划、谁环评、谁对环评结论负责”进行了明确要求。此外,该法还规定,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随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草案一同附送,并且附送要符合相关法律程序,如果没有附送或者没有依法进行,审批机关有权不予批准。

第三、强调在管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具有相应的资质是提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所必须满足的要求,为建设单位制定其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是违法行为。此外,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能重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明确要求。

第四、在环境范围方面,已经从建设项目扩大到由指导性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类组成的政府规划。在《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七条中明确表示了,在进行土地利用、区域、流于、海域建设和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该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进行此规划与环境影响相关的篇章或者说明的编写。同时,在第八条也表示了,对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该组织评价器环境影响,并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供给负责此专项规划审批的机关,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环节必须在此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进行和完成。并明确表明审批机关不予审批那些没有对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进行编写的规划草案。

第五、明确规定了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并鼓励了在评价环境影响的过程中有关参与、专家、公众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参与,同时还要求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论证会、听证会的举办,从而获得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报审时将这些意见处理情况附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上。

第六、使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事后监督得到了加强。在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法》前,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和审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所在,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编制和审查之后的环节,也没有对是否落实在环境影响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明确规定,还没有提出有效地监督管理手段。而在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补充了以上内容,表示编制机关在实施可能会严重影响环境的规划后,应该及时地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工作,并向审批机关提交评价结果,并在发现规划将会对环境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时及时提出并实施改进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调查研究的开展、环境影响报告的组织编制、环影响报告的审查和审批、有关环保措施的落实、跟踪评价的开展、相关后续监督管理等,通过上述规定,环境影响评价这个全过程管理的实现得到了保证,从而使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得到切实和充分地发挥,使一些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的人类活动得到有效地防止。所以,它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起到促进作用,还能使一些由于政策不当从而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作为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和避免,发挥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

第七、评价的适用范围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得到了巩固和扩大,该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表示,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评价与其级别相对应的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通过评价开发和利用能源、自然资源等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有利于提高人们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对资源需求量和资源质量关注的程度,有利于资源承载力的增强。除此之外,人类各项活动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对环境破坏的行为能够通过扩大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而得到控制和减少。

参考文献:

[1] 王林彬. 新形式下环境立法的法理学基础[J].新疆社科论坛,2002(6).

[2] 胡坚,李群. WTO规定与我国环境法的完善[J].科技与法律,2004(4).

第2篇

论文摘要:在新的时期下,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以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

0 引言

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环境监测与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而构成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大部分环境监测、环境答理、环境监察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答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负责为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工作又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的关系,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地向科学化、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环境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答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其明确提出了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为环境答理提供技术支持。环境监测的检测数据由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完成。环境监测站是履行环境技术监督职能并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法定“举证”的资格单位;是法定的环境技术仲裁机构和技术鉴定机构;建设项日“三同时”及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必须有法定的监测机构(环境监测站)负责实施。因此,环境监测站要对所监测的数据及鉴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2 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3.1 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3.2 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做出评价。

3.3 跟踪评价。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4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关系

在现行的环境答理体制上,环境监测属于支持保证系统,环境监察属于监督执法系统,两者相互配合。一方面,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环境监察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只有依靠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职能。另一方面,环境监察对监测数据快、准、好的要求已成为推动环境监测发展的强大动力。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在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服务的过程中,环境监测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

5 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二者关系如下:

5.1 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5.2 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对环境评价体系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问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5.3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中 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大气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未改变环境现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不改变原有水环境功能;噪声环境达标等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6 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科学文摘.2008.01.20.

[2]雪抱尘.结合环境监测实际 传授环境监测技术.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12-25.

第3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生境

Abstract: modern planning environment has very many problems, must on the implementation the necessary specifications and rectification, habitat evaluation theory can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for planning to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The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habitat assessment in ecological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project. So for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habitat exploration is very necessar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s, habitat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and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habitat assessment.

Keyword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lanning; habitat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表现在规划层次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运用,在规划阶段及时对环境和发展关系的手段策略实施有效的调节,是一项重要的环评战略。对于项目环评不足地方进行了重要的弥补,可以在决策的源头有效避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生境评价已经成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心,同时也是其技术难点。生境是个体或是种群动植物在大自然中栖息的重要场所,也是个体种群生存所必须的一切资源的重要集合。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外国大部分是以生境或是物种作为基础实施的。因为生境与物种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境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规划环评具体指在规划编制时期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以及实施规划之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必要的分析、评价与预测,指出预防或是减轻环境不良影响的措施与对策的整体过程。在实施环评法之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仅是针对项目建设,并没有将对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规划放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范围内。在审批项目建设环境影响中,确定了规划符合的具体原则,可是对于规划自身却没有实施环境影响的讨论。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对于环境造成深远、重大、不可逆转的影响通常是政府实施制定的相关发展产业、开发区域资源等专项规划。因此,为了从根本上对环境进行保护,为实施项目建设提供依据决策,提升干部领导的环保意识,对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非常关键的。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我国开展环境评价比较晚,当前重点是进行规划环评,开展较多的工作就是规划区域环评。目前铁路系统还没有实施规划环评具体工作,可是针对一些比较大的项目也实施过一些相似的环评规划工作,例如建设青藏铁路,从立项开始,对环境问题就非常重视,在实施该项目的各个阶段,邀请了各个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系统的评价工作。可是因为开展环境评价工作时间较晚,项目实施环评的比较少,因此,我国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通用的技术、程序、评价指标及系统等,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别于项目环评,规划具备较大范围和较高水平促使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对长期区域性的环境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解决在项目层次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能够对项目大量累积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初始目的就是在决策中尽早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得环境问题同经济社会问题一样受到重视,促使规划能够更加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一)分析环境承载能力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行性就是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需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承载能力之间互相协调,这也是发展生态学的规律。生态体系是具有一定定额负载的,也就是每一个承载体系针对外面的干扰都具备了一定的忍耐限度,当外界的干扰比改极限高时,生态体系就会遭遇破坏。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就是能够在早期决策同时考虑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问题,为决策规划者做出科学规划的重要依据,完成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承载能力主要应用在评价方内容对象、评价指标、标准系统以及方法学系统等方面的分析。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承载能力框架。根据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前研究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结合评价过程中环境承载能力的具体研究项目,构建了以环境承载能力为中心的环评框架。环评承载能力框架具体过程能够分为制定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以及评价监测跟踪。分析环境承载能力时将以限制因子的识别作为出发点,利用描述模型规定各个因子允许的范围限制,最后结合各个限制因子的范围,获得最后的承载能力框架。

(二)分析环境的协调性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另一个关键作用就是确保环境策略、规划以及法律之间的协调性,协调是在系统内部的某一个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实现的,这样就表示了分析规划协调性的对象一定是具体的规划方案。通过搭建一个规划环评的平台,将社会经济环境看作一个综合整体考虑,有利于环评部门和公众能够更好的对制定的规划政策背景进行理解。分析规划协调性的根本是分析规划之间的矛盾。分析规划协调性时,既要对上一层一致性规划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保证上层位实现规定的规划目标,这也要求具有同层次分析规划之间的协调性。分析协调性的技术方法主要是定性,也就是利用文字描述与规划方案相关的规划的一致性与相符性。

第4篇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革。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往往考虑直接的、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有时甚至为获取局部的暂时的效益,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尖锐对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认识的提高和深化,有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环境影响评价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传统的发展中,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由于缺乏社会的、经济的、特别是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价,盲目性很大,往往造成畸形发展,出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掌握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才能符合客观规律并切实可行。

3.环境影响评价是为建设项目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获得应将建设项目的污染和破坏限制在什么范围和程度才能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信息和资料,据此,提出既符合环境效益又符合经济效益的环境保护对策,并在项目设计中体现。使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建立在较科学可靠的基础上,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二、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时间滞后。往往由于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等背景资料欠缺,需要做大量的调查、收集和测试工作,就得花费较长时间。

2.指导作用不强。由于工程建设进度快,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得不到落实,使环境影响评价失去了指导作用。

3.功能分区不明显。由于许多地方城市功能分区不明确或没有功能分区,合理布局问题得不到落实。

4.质量难保证。由于一些项目的评价质量不高,常常带来不应有的纠纷或损失,使提高评价质量成为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关键环节。

5.公众参与遭忽视。让公众参与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这一问题尚未引起各地的充分重视。

三、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管理的内容

1.全面开展规划环评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坚持“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原则,全面开展规划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从决策源头上控制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职,依法加强对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审查机制,加强规划的环境管理,把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关,使环境保护更好地参与综合决策。

2.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防止产生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环保部门要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加强综合服务、协调,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实行联合把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法律法规、选址布局不合理、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及严重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建设。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分级审批的规定,严禁越权审批、降低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审批,从源头上强化环保审批管理。

3.严肃查处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环境监督管理职能,加大违法查处力度,对未批先建或擅自投产的建设项目,责令其立即停止建设或生产,限期补办环保手续;对拒不停建或停产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并追究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4.加大环评项目的审查和审批力度,确保新上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加快循环经济的构建是支撑和改变现有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发展的当务之需。黑龙江垦区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不发达,尚处初级加工阶段。这相对于工业化程度高的大中城市来说,更便于开展循环经济改造与建设。垦区工业以食品加工业为主,新上项目多以农畜产品加工、制造居多,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中,加大新上项目的清洁生产、污水综合利用等将是改善垦区环境质量,做到增产减污,提高经济效益起到源头治本作用。畜禽养殖中的粪便综合利用,中水活用及污水灌溉在垦区已进行了多年的尝试,在评价及审批中,严格限定此项环保措施,并加以扶持,有利于提升垦区污染治理的效率。垦区建三江分局是全国重要的水稻产区,在政策允许下,支持并加快稻壳发电项目的建设,是垦区环保局在环评管理中的重要举措。

5.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积极营造环评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为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垦区各级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同时,还必须采取电视、广播、专栏等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在黑龙江垦区上下形成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执法氛围。

第5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关系;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项目工程的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与分析,并得出预防及减小环境问题的措施,对项目进行跟踪式监督的制度。要分析建设项目能否满足环境因素,必须了解环境质量的结果,环境监测是表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环境因素能否满足工程项目实施的基础。所以,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1 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环境监测主要是给予环境管理和执法服务技术上的支持,运用监测技术,监测违反了与环境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的行为。一般以工作阶段将环境监测的内容分成两部分,分别是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和竣工验收中的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以统计学知识为基础,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相结合,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环境监测的各项反应生态环境的状况的数据,是环境评价体系的基础。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工程项目的进行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预防、减小环境影响的方案。一般将环境评价具体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评价、跟踪评价。只有三个评价的结果都良好,才能保证结论的科学性以及时效性。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是有效做好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环境监测所获得的数据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而这些数据主要用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环境监测后数据反应分析了声环境、水环境和大气、土壤环境的状况。通过对组成整个环境体系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彻底的分析,可以得到环境的容量和承载力,并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推断、预测。只有通过环境监测,获得准确描述环境状况的数据,才可以准确的评估项目建成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情况,并制定出提前预防的措施,使环境的影响情况减到最小。

2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成分,两者共同的目的都是对环境进行保护,从而营造良好的环境。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1)环境影响评价基于环境监测。在对环境进行影响评价前,需对项目的环境容量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噪声、水、大气环境所拥有的环境容量。分析完环境容量后,还需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调查项目可能给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并分析建设项目的地点是否有能力承担项目建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要想判断出项目建设地能否承担起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就需利用环境监测对项目建设地的环境进行监测,得出数据并评估、分析,只有在所有数据都达到要求是,才可以让项目开启建设。

2)环境监测监督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监督手段,对项目建设地的环境进行监测。环境监测是监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手段。要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以及能否满足当前环境的要求,需要对具体有效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结果,而这些数据都通常来源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数据表明了环境状况。只有用环境监测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监督,才能有效保证评价的准确性,有环境监测监督环境影响评价,才能增强环境评价的说服力。

3)环境监测贯穿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环境评价项目时,需要分几个层次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三个时期,项目各个时期进行评价时,都离不开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贯穿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设项目前,需要进行环境监测,从而评估当地的环境能否容纳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中和建设项目后,需要利用环境监测对项目跟踪评价、验收。

3 目前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

1)完善监测制度,加强数据的准确性。在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因素对数据造成干扰,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使监测数据的有效性降低。经常会发生监测点不全的现象,导致监测的数据没有足够的代表性,监测的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建设项目的环境容量,所以,应该加强规范环境监测,尽力完善与环境监测相关的制度,减小因各种因素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的现象的发生,让监测数据尽可能的的反应建设项目地的环境状况。

2)规范监测行为,增强监测人员对监测的认识度。对环境监测进行时,由于一些相关工作人员对环境监测的认识程度不足、时间经济存在限制等原因,从而对环境监测不认真,不负责,急于求成。在工作过程中对监测工作偷工减料,不按要求完成。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监测工作的认识,提早进行环境监测,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监测工作的同时尽可能的节约成本,让整个监测工作顺利有序的高效进行。

3)研究生态监测技术,制定有效监测方案。由于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相关文献不足,使得环境监测还没有显著成果和实际的运用价值,很多项目在运用环境监测技术时,方法不恰当,技术不精湛,从而环境监测技术没有在对环境影响评价发挥实际的作用。为了发挥环境监测技术的实际作用,应该指定有效的监测方案,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度。

4)加强监测应急力度,完善监测应急体系。由于影响环境的因素很多,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存有突发现象,我国环境监测应急体系还不完善,导致面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不知从何下手。为了让环境监测手段可以应对应急环境污染事件,应该对环境监测体系进行完善,特别是对新型监测技术和半定量、定量以及高通量的生物监测技术进行完善。培训相关监测人员应急监测的能力,完善应急监测设备,为监测部门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提供有利的保障。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要有效做好环境保护这一管理服务,就需要做好环境监测护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环境影响评价基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监督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应该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让环境监测技术发挥出他的实际作用到环境影响评价中,从而达到有效保护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振湘.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相互关系[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

第6篇

1.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具体指对影响环境的代表因素的监测,旨在通过监测来了解环境的质量以及其整体趋势。环境监测主要监测与法律制度相悖的制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环境监测的主要特征在于两点:(1)以统计学为基础,其中运用了众多学科知识;(2)为社会服务,环境监测所获得的有效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环境监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分为调查和验收两个阶段的监测。

1.2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环境保护中的重点内容。环境影响评价则是一种评估及预测,具体指对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之中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而执行的评估及预测,并在此基础之上,给出合适的预防或降低影响的建议及措施。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即环境的影响、预测及跟踪评价。三个组成部分均很重要,必须保证其均科学合理地进行,以此来获得科学而及时的评价结论。

2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2.1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是密不可分的两项环境保护工作,两者之间彼此联系、彼此促进。其中,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环境影响评价开始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对整体项目进行分析,了解其主要指标,及环境容量情况。同时也要考量项目建设之后所造成的新的环境影响。而这些并非凭空的,需要环境监测来加以证明。

2.2环境监测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

对环境进行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而最为简单基础的方式之一即是环境监测。环境需要保护,在环境内开展新的建设工作会否造成影响,影响是否为可接受的,这些均需要数据来加以说明。包括在项目建设开展之后,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是变得更好,还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均需要通过环境监测来获得可靠的数据。

2.3环境监测是贯穿于环境评价整体的监测

环境监测不是一步而成而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大致流程分为:首先评价单位开展本本地监测,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评价,被评价为符合的结果之后方可开展对环境影响的预测。项目自建设约三个月之后开始验收,以预测的结果为参照指标,这也是整个影响评价过程的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监测大气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对敏感区尤其重点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没有造成不利影响。

3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不足及改善建议

3.1环境监测应建立健全监测制度

监测数据的准确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环境监测是不可控的过程,其中可能有突况发生。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十分重要,为了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就需要更为精密的测量。精密的测量离不开健全的监测制度。因此,环境监测应建立健全的检测制度,尽可能地考量监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获取尽可能准确的数据。

3.2环境监测应规范监测行为

环境监测是十分重要的,且有着极大的科学性,对此,监测人员应有清楚的认知。监测人员对环境监测应持有认真而负责的态度,不能为了速度而忽略质量。同时,环境监测应尽可能早地进行,以确保监测能在足够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进行。而且,足够的时间进行检测也有助于节约资源。3.3环境监测应提高监测技术监测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确立好合理的监测方案。就当前现状而言,我国环境监测尚不成熟,也没有足够的国内外文献可供参考,因此技术不够精湛。基于此,方案的制定就更为重要。只有有效而可行的方案,才能获得更为有价值的监测结果。同时。环境监测应提升监测力度。监测良好的效果,需要强大的执行力。环境监测受到的客观影响来自各个方面,有时候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监测会不知该如何下手。对此,需要加大监测力度,将突发事件尽量避免。

4结语

第7篇

【关键字】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应用分析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对环境的保护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环境的发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应该对环境的生态、对环境的破坏进行有效的治理,切实做好环境监测以及评价的工作;分析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进行全面地跟踪与监测,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境的质量。

2.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当前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指的是建设项目的环境进行合理地预测,分析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并预测出项目建成运行所产生的污染物,并且预测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后进行有效的综合评价。对环境进行预测之后再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把更具体、更系统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以便较好地对环境预测的结果进准确分析与评价,同时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1]。

3.环境监测工作的职能

环境监测工作的职能主要有:对环境监测的数据分析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之上的理论,并将数据及分析进行结合与渗透。环境监测工作是为社会的公共环境提高服务的,便于更好地及时地对当前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且环境监测的成果是通过环境监测的数据分析与结果体现的。

4.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地位与作用

4.1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地位

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具有重要的地位,环境的监测工作也贯穿于环境的影响与评价的过程,两者相互协调统一发展。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环境评价企业进行环境监测时,需要委托监测部门就当前项目的环境进行监测,假如环境污染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再对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制定有效的监测计划,待项目建成之后进行试运、验收与监测以及评价。环境监测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与支持,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是环境监测结果的反映。由此可见,环境的监测在环境的影响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与地位。

4.2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4.2.1环境监测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保障

环境影响与评价工作当中,应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现状进行全面地调查,开展详细的环境监测工作,确保对环境的监测数据更加准确,有助于对环境的质量与现状进行有效的评价。同时还应对项目拟建地的环境容量进行调查分析,考虑对当地的影响与变化,通过追踪并且分析环境的分布情况、条件与特点,合理预测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并找出污染源采取措施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按照对环境监测的数据,并结合水文与气象等资料对环境的监测提供依据[2]。

4.2.2对环境质量具有监督作用

当前进行环境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而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有效的影响、评价的监督方法,进行环境的评价过程中,具有监督的功能。根据环境监测的数据,将环境的质量、污染等情况反映出来,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员及时发现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有助于财务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因此,环境监测工作是判断环境是否受污染的依据,同时也对环境质量起到监督的作用。

4.2.3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检测作用

对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起到判断作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主要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环境评价的结果以及报告等内容。环境监测可对建设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有效的检测,保障项目环境的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环境监测工作还需要运用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项目环境的可行性,因此,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的评价初期、建设过程与运行期、评价期,均起到有效的检测作用,并为分析工作提供充分准确的数据。

5.环境监测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5.1环境检测的方案规范性差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面临较大的困难,首先表现在检测的方案不规范,检测方案的重点内容突出性较差、并且缺乏合理与科学性。同时,部分环评单位为减少监测的费用开支,检测的方案中环境监测的点位较少、频次也较低;在分析项目环境时,没有考虑到条件的不同而盲目采取相同的分析方法。此外,部分检测工作者对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不熟悉、对环境监测的知识不理解,缺乏全面、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导致进行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时,监测与分析的方法不正确,导致环境监测数据错误,影响了环境影响与评价的结果[3]。

5.2方案的监测点位操作出现较大误差

环境监测方案中监测点位的操作技术不规范,并且出现的误差也较大,监测部门与环评单位应对项目施工环境未进行仔细的踏勘,未对现场的环境监测点位进行确认。同时,环测人员也未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未按照监测的技术与规范要求,进行监测点位的合理调整。此外,监测人员的责任感不强,为了图工作的便利,擅自改变监测点位的位置,因此造成监测出现较大的误差。

5.3数据与信息的反馈不及时

此外,环境监测的数据与信息反馈不及时,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受部分外、内条件的影响,将会使监测的数据出现改变,因此影响评价的结果。此外,由于项目的负责人以及现场工作者没有及时地进行有效地、必要沟通,导致负责人在较长时间内才发现异常的数据出错问题,耽搁了分析与解决的最佳时机,给数据的监测与判断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进行二次补测也将会延误环境影响与评价的进度。

6.解决措施

6.1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方案

环境的监测工作者应规范环境监测的方案,提高环监人员对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与意义;对环境的监测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对重点问题与内容应做好记录,提高方案的规范性。对不同的监测环境进行统计时,应考虑到其的受限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有效规范环境的影响与评价报告,健全编制的制度,根据统一规范准确描述环境信息。

6.2采用GPS技术进行监测点位的测点

为了保障环境监测点位数据的准确,减小误差率,确保监测结果完整性与规范性,采用GPS技术对监测点位的确定进行有效的定位,为环境监测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GPS技术能够进行正确的定位,并且提供准确的定位数据,对环境监测的点位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应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对人员的培训,重视增强环境监测工作者的责任感,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6.3提高监测信息的反馈效率

重视环评部门与监测机构间的双向沟通,将各部门人员的意见进行反馈、分析总结,做好环境监测的工作。同时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的反馈效率,有效避免数据的后期汇总以及资料的统计,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环境监测面临的各类问题。于此同时,还应该确保环境监测各部门准备足够的活动经费,确保环境监测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以便更好地发挥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4]。

第8篇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149-02

1 引言

房地产项目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随着房地产建设的突飞猛进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做好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非常重要。

2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房地产项目的施工期一般较长,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持续时间也较长,随着基建工程活动结束,其影响消失。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扬尘、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噪声、固体废物、废气等。

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浮于空气中的粉尘被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吸入,不但会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而且粉尘还夹带大量的病原菌,传染各种疾病,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此外,粉尘飘扬,降低能见度,易引发交通事故。粉尘飘落在各种建筑物和树木枝叶上,影响景观。对于大项目(按确定环评的形式,"报告书"为大项目,"报告表"为小项目)应根据挖、填土方量采用面源模式定量预测扬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或利用现有的施工场地实测资料进行类比分析,小项目可简化只作一般分析。环评单位应提出切实可行的减轻扬尘污染的措施。

施工废水(如泥浆水、冲洗水、地下渗透水等)应集中收集,经沉淀澄清后尽可能回用。生活污水可根据施工场地情况分析,如位于城区应尽可能接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若无接管条件,可设置新型地埋式污水生化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

施工噪声污染是个焦点问题,污染纠纷和矛盾较多,对于大项目应根据施工机械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声源强度,定量预测对场界和敏感点的影响,小项目从简只作一般性分析。施工噪声影响评价中还要提出有效的措施。

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施工弃土,要求妥善处置,不产生二次污染,施工弃土必须回填。对于施工废气,主要是对施工机械废气提出排放要求。

3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

营运期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废气、生活垃圾和噪声。

位于城区内的房地产项目, 一般生活污水进入城市污水管道, 可不进行定量的环境影响预测, 如果废水直接排入地表水, 对于大项目, 则应进行定量环境影响预测, 小项目作一般性分析。

4 外环境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作为环境保护目标的房地产项目,其外部污染源对项目的环境影响应重点评价,也是评判拟建项目选址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4.1 外环境污染源调查

一般应对拟建项目周围500米范围内的各类已有和在建污染源(包括危险源)进行详细调查,弄清污染源的类型、数量、位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可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必要时应进行实地监测。

主要调查的污染源有:交通噪声和设备噪声;微波发射塔、高压线、变电站等电磁污染;周边一些影响较大的工业污染源;餐饮业油烟等异味污染。

4.2 环境影响评价

在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污染源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并预测污染源在非正常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下可能对拟建小区的环境影响。若周边污染源未能达标排放,则应根据"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对污染源提出有效治理措施和对策使其达标排放,并要求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监督执行。对于无法治理达标的污染源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源,须提出搬迁要求。由于噪声污染具有直接感受性特点,且污染来源较多,对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应予以重点评价。对于隐性环境污染,如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对居民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小区的选址要远离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品的工业企业和仓库,对一些实在不能避开的环境污染源或危险源,在项目规划设计和环评时应考虑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设置一定的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项目附近若有危险源,还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分析,主要遵循《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T1.9-1997)的原则进行。由于导则涉及面较宽,内容较复杂,而一般房地产项目较简单,因此本文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5.1 植被覆盖率、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通过调查,掌握评价区植被情况,特别是项目占用场地目前是农田、林地、草地、湿地、园林绿化用地等生态用地时,分析项目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补偿措施。

5.2 水土流失

房地产项目在建设期间,大面积的土壤较长时间,降雨时就可能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使大量泥沙拥入附近河道,影响河道的水质。水土流失强度一般在平原地区较小,丘陵及山区较大,应根据项目规模大小和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或简略的评价。大项目或特别敏感项目(涉及特殊环境功能区)应根据气象和地理条件进行定量预测,提出较详细的水土保持措施,小项目可不进行定量分析。

5.3 移民搬迁问题

房地产项目涉及的移民搬迁问题通常是由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协商解决。环评应核实移民的数量、构成及生活质量,分析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以及移民安置区的建设和移民搬迁对当地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本着不降低移民生活质量的原则,提出具体的移民安置措施,核实移民安置经费,列入项目环保资金。

6 景观生态评价

陆雍森在《环境评价》一书中对景观的解释是:“构成视觉图案的地貌和土地覆盖物。土地覆盖物由山水体、植被和人工开发的景物(包括城市外表等)组成。景观也是人眼从一个角度看到延伸着的自然景色。”

评价作为生活、工作环境的房地产项目的环境影响,不但要评价生活、工作的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同时还要考虑自身的建筑效果和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通常人们把建筑景观的可接受性、阳光的适度性、生态环境的适宜性三项作为景观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

6.1 景观环境可接受性分析

项目的景观环境可接受性分析,应从项目布局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入手。对于大项目或特殊敏感项目,应从开发、设计的风格为出发点,结合城市及项目周边地带历史、文化传统和整体建筑风貌,分析项目设计、布局和建筑、设施的美学价值。

首先对评价区域的现状景观进行描述(包括文字和图片),在此基础上评述开发项目设计风格与当地民俗、历史文化和区域功能的相符性,评价开发项目建筑外观造型、色调搭配等与拟建项目使用功能的相适性,并从建筑高度、建筑造型、建筑色彩等诸方面分析与周边建筑的协调性,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对城市景观的有利和不利影响。6.2 阳光照射适度性分析

房地产项目在规划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时均要考虑光遮挡的影响,并选用《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中居住建筑日照最低标准进行评价。

光在人的生活中不能少,但照射强度如果越过了接受能力也会产生污染,即光污染。一般房地产项目可能产生的光污染一是白亮污染,即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产生的污染,二是人工白昼,即广告灯、霓红灯等夜间照明设备产生的污染。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大多不可能清楚的了解建筑物光源的布置情况,一般重点的评价是玻璃幕墙。环境影响评价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主要是提出一些限制措施,合理布置玻璃幕墙:

(1)在城市主干道、立交桥、高架路两侧的建筑物20m以下,其余路段10m以下不设置玻璃幕墙。

(2)使用玻璃幕墙时,玻璃反射比应≤0.16; 若反射比>0.16, 应控制玻璃幕墙的面积或采取其他材料对建筑立面加以分隔。

(3)居住区内原则不应设置玻璃幕墙。

(4)在十字路口、丁字路口不宜设置玻璃幕墙。

(5)道路两侧幕墙设计成凹形弧面时,应避免反射光进入行人或驾驶员视野。

(6)在建筑物南、东立面容易造成光污染的方向一般不得使用玻璃幕墙。

6.3 生态环境适宜性分析

生态环境适宜性分析涉及到区域的舒适、方便、高效节能、健康环保和景观美化等多方面,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一般可选择的评价指标有:舒适性指标(包括建筑容积率和绿地率)、方便性指标(交通出入口设计和停车位)、环保健康(包括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高效节能(资源、能源合理利用和市政化)、景观和谐度。7 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7.1 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原有的城市建设用地已经不能满足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求,许多房地产项目已经向原有的老工业区、铁路沿线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城市的布局比较凌乱,规划滞后,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混杂现象比较突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一切建设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房地产项目也不例外。因此,环评报告中必须提供项目选址的相关依据。特别是对于城市规划区以外的项目和涉及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功能区的项目,还应符合相应功能区规划(如风景名胜区规划等),并提供规划审批部门的意见。

7.2 与周边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相协调

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最小距离。目前,国内已经制定了水泥厂、炼铁厂、焦化厂、氯碱厂、石化企业、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及电视塔电磁辐射等30 多项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这些污染源原有卫生防护距离内可能没有居住区,但由于城市土地资源十分宝贵,致使许多房地产建设项目也在向工业企业周边靠近,房地产建设项目即使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其选址也可能进入到卫生防护距离之内,从而给居民生活带来了环境污染。因此,在进行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环评时一定要了解清楚项目选址周边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并详细核实其卫生防护距离,避免将房地产项目建设到污染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内,避免对运营过程中的居民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和引起污染纠纷。

7.3 土地置换过程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场地性质的变更越来越频繁。一些原有工业用地将逐渐转变为居住或其他用地。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国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跑、冒、滴、漏"等问题,使土壤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房地产项目开发后,有可能对居民健康尤其是儿童的发育造成危害。环评中应作出土壤环境影响评价。7.4 与市政基础设施相协调

房地产建设项目中生活废水污染防治问题主要在于能否将其排入到城市排水管网,并进入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一些房地产建设项目中,特别是别墅区,远离市政排水管网,没有配套污水收集系统,污水不能纳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处理范畴,这类项目应严格要求生活污水不得直排入地表水体,必须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建设排水管网进入城市排水系统。

7.5 附属商业网点对居民的影响

在住宅区内,为了节约用地,增加绿化面积和公共活动场地面积,方便居民生活等,往往在住宅建筑底层或适当部位布置商店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随着经济改革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由集体或个人经营的服务项目往往也布置在住宅楼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