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学生学习计划

初中学生学习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24 06:12: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学生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学生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学习动机;评价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74-02

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学习动机越来越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利用学生在实习支教过程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思考和仔细分析,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和兴趣提出了一些建议。工作如下。

一、调查问卷

1.调查对象。杜蒙县初三年级共发出调查问卷440份,收回有效问卷418份。其中男学生为250人,女学生为168人。

2.调查问卷及结果。结合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关于“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及附属内驱力”和参照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通常把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分为6种基本类型。并根据每个类型所包括若干项调查项目,制成调查表(如下)。

二、评价与分析

1.认知动机统计结果。调查中发现对化学非常感兴趣的百分率,男生和女生相比,男生高于女生,听课的注意力、完成作业的态度及参与实验的态度则女生优于男生。一般来讲,男生好动,探索性强,女生文静,耐久性及从事精细活动等方面强,这种差别是性别差异所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大多数初中生对化学所研究的事实和现象所具有的内在动机,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仅取决于化学课上有否演示实验,通常这样的兴趣持续时间短且不稳定,其兴趣就会降低。结合上述特点在初三化学教学中,采取以下行动:首先,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其次,课堂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完成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其三,通过实验来检验概念和理论的正确与否,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弄清化学实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兴趣的层次,化感性为理性。其四,可适当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参观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化工厂。加深学生对知识价值的理解,增强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习的乐趣。

2.抱负动机统计结果,大多数学生的抱负动机不高,男生好一些。决心为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学生很少。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努力,学好化学,成为有用的人才。有资料表明,随着年龄的递增抱负感降低,这说明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化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教书育人寓思想教育、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化学教师应改变观念,积极改革课堂教学,强化素质教育。

3.目标动机统计结果,有76%的学生是为了升学,近2/3的学生为了生活的科学化,1/4的学生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努力学习化学。在表中可以看到,有93.4%的学生是为提高素质而努力学习的。尽管如此片面追求升学率还是目前各学校教育评价的依据。要摆正素质教育和升学教育的关系,还需要职能部门不懈的努力使素质教育真正成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追求自我实现与社会做贡献有机的结合起来。

4.义务动机统计结果,有2/3的学生为报答父母的希望和关心而努力学习的。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契机,同时也要帮助那些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能关心帮助在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这部分学生的义务动机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的要求、态度和志向。因此,处理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关系是培养义务动机的充要条件。

5.依附动机统计结果,从25项的选项率可知,榜样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在集体中树立典型,同时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做出反应,给出评价,并在全班同学面前予以表扬;对于成绩退步的学生,除要鼓励学生,查找原因正确分析,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他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和努力学习的动力。

第2篇

一、在学校做到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记录方式二一格式,便于复习;用小记录本抄记英语单词和短语,做到时刻进行多背记英语单词。

二、在家从放学后,吃完晚饭记起,时间必须在3个钟内完成,9点30分钟之前,之后休息; 改变玩耍莫费的时间,认真地扎实地做到,在家做到一复习、二作业、三预习、四阅读,

家庭学习计划如下:

星期一:认真完成作业,翻阅语数英的课堂记录笔记,做英语的课外阅读题,将错题记录下来,找出自己错的原因。完成这项以后,再做一些语文有特色的阅读理解题。

星期二:完成作业,把各科笔记看一遍,做英语题目,记录错题。再 仔细复习数学,在完成课内知识的基础下了解一些课外的知识题。

星期三:将学过的英语课文读一遍,完成作业翻阅笔记,完成英语课外阅读,积累错题,并将所有题目翻阅一遍,遮住答案再做一遍,检查对错。

星期四:完成作业,将各科笔记看一遍,按例完成练习,并记录错题,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美术系统复习一遍。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生活实际 关系探析

化学是初中生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学生往往对化学充满好奇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化学教学的有利因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显然,让学生对化学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来源于生活中接触的化学,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既可以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生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在进行系统的化学知识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触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例如学生早餐常吃的松软可口的馒头就是面团经过发酵制成的,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为了中和掉乳酸,需要加入一些纯碱与其反应。有些外地来的学生,刚开始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实也和化学有关,这是因为各地水的硬度高低差异较大,高硬度水中的Ca、Mg等金属物质和S、O结合,会扰乱人体的胃肠功能,如果适应不了,就会出现暂时性的腹胀、腹泻等。同时,化学存在于学生的各种活动中,例如有些学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窍门”,有些学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绝活”……所有这些,都是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体现。

二、生活中的化学是课堂情景教学的最佳资源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倾向接受形象生动及宏观的东西,而化学研究的却是抽象且微观的理论知识,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就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消失殆尽。实践证明,情景教学,也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更多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置换反应”知识点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新买的铝壶在烧过开水之后就会出现小黑点这个现象,讲述铝的性质及置换反应的条件等。

三、生活中的化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素材

日常生活中蕴藏的大量化学现象,无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通过选用恰当的常见化学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导入:博物馆的字画历经千年仍旧完整无损的原因是什么?家里房子粉刷时,墙壁会越来越白,而且还会“出汗”,这与熟石灰的什么化学性质有关?为什么新装修的房子需要买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入住?冬天人们用木炭取暖时为什么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这些现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关,教师通过挖掘生活中的这些化学教学素材,并将它们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而且启发学生形成了善于发现生活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四、利用课上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学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免不了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学校要通过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就会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灌输的冲动,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之外,就是习题的练习,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将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有效学习。例如一位同学向老师反映说他很喜欢鱼,想在家里养几条,但总也养不成,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师就问他:鱼缸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是接的自家的自来水。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要进行怎样的处理之后才可以?”这样,学生不仅对未处理的自来水不宜用来养鱼有所了解,而且对以后将要学习的“氯气”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还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质。

五、学生生活实践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二课堂”

1.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本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整体来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一是化学知识学习,二是化学实验。前者主要是理论的学习,后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所以,后者在化学学习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合理、科学及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充分学习和体验化学现象,并得到相关化学知识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进行碱溶液与酚酞试液反应会变红的实验设计时,就可以联系白纸变红字的魔术表演,通过用酚酞液在白纸写字,晾干后喷上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字,鼓励学生进行类似操作。

2.化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在学习了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环保实验,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学习了关于水的化学知识之后,让学生对雨水的pH值进行测量,对酸雨出现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等等。

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要经历一个认识、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初中化学课堂是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重要舞台,而学生生活实践则是学生实践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黄燕.浅谈激发兴趣,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32).

第4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化学兴趣培养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使学习的知识为学生接受,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改进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第一节化学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心。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首先要精心设计课件,认真备课,设置许多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探索、提问,帮助他们主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其次要尽可能通过情境模式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情境的创设要具有新意,使学生既能体会到化学课的重要性,又能体验到化学的趣味性,在一开始接触化学课的时候就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演示“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激发学习兴趣。

二、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对物质变化的探究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学生本来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加上学生早已认为理论知识枯燥乏味,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所以利用化学实验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化学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实验课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后可以让部分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钻研、去探究,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人有关,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时时给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强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情境创设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面及他们的思维走向;在实验中要让学生把日常生活知识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铁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思考:铁为什么会生锈?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它与铁是同一种物质吗?加入酸它有什么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各种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兴趣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可以讲讲“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学”、“化学故事”等;“化学课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工厂或生活小区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魔术,如利用酸碱性质做“变色龙”实验等。采用这样的方式与手段,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在学习过程中拓展自己的思路,有效形成学习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培养具有很大帮助。

五、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营造自由、平等的氛围。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可能有一定的反差,教师应对学生所犯错误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营造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公开地向学生表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要给予肯定;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策略

一、注重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粉末完全变为红色物质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

二、重视实验基本操作,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认识并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如实观察并记录现象,学会分析判断能力等,特别强调的是规范实验基本操作是形成兴趣的起点,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让学生背实验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以便在考试中得高分,还有是怕学生伤害自己或损坏实验仪器,不让学生去练习基本操作,这样是不好的,学生永远不可能会做以后的实验,初中学生开始对化学的兴趣主要来自于实验,对化学实验的好奇新鲜,上课时看老师演示实验时,心里痒痒的,都想伸手去动,,如果这时不让学生做和练的话,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渐渐的失去。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基本实验操作,让他们认识实验仪器,了解这些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时注意事项,记住实验规则及安全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并多加练习,在教学基本操作时,还将基本操作以“口诀”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如往试管中装入粉末药品要“一斜、二放、三起立”,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管口勿触壁”,过滤时应“一贴二低三靠”等等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在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时,还要让学生克服惧怕心理,放手让他们做,反复练习,熟练后就可以让学生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突破难点重点,巩固学习兴趣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如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我归纳为“先读后写,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结合课本介绍的方法归纳为“写、注、配、等”四个步骤。“写”,即写出正确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注”,是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配”,就是配平;“等”,是用“等号”连接。这样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反复训练,学生就不会再害怕化学用语了。此外,在上课中引用一些趣味记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做完电解水的实验,我用三个字总结实验现象:“负、氢、大”,“负、氢”与“父亲”同音,学生很容易记,“大”代表所得氢气体积较大。再如用“以大欺小”比喻浓硫酸的稀释,“大、小”代表浓硫酸和水的密度。歌诀、谜语等也能很好地帮助记忆,如元素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溶解性等歌诀,都不失为帮助学生记忆的好歌诀。利用“水上作业”、“抵押石头”、“石阻水断流”等谜语,能很快帮助学生记下“汞”、“碘”、“硫”等元素名称。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还可以引用形象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我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了。

四、讲解语言幽默,提升趣味性

1、巧用谐音制造幽默。在化学教学中巧妙利用谐音可以将枯燥的、无规律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味,容易记忆。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时,可以将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在幽默中帮助学生记忆。

2、利用形象比喻制造幽默,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让学习变得愉快。例如,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学生常常忘记写上反应条件,教师可以举例说:“比如我们身上的衣服没有反应条件就可以燃烧的话,那么我们大家身上的衣服就都烧光光了”,从而在幽默中强调了反应条件的重要性。

3、善用拟人手法制造幽默,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愉快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也给枯燥的知识添加感彩。例如:实验室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操作过程:先通氢气、加热、停止加热、再继续通一会儿氢气直至试管冷却才停止通氢气,可拟人化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第6篇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原因、归纳总结知识点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制法,大多化学规律的形成,一些化学理论的建立,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会截然不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做好演示实验,给学生传授科学的实验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做好学生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在课堂或者课余选做的趣味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验能力,比如增加白磷的水下燃烧,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燃烧实验等,都会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直观、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深化课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现实”的理解:这些知识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美国加州大学的G.C.皮门特尔教授、美国斯特里普斯研究所医学家R.勒纳教授,都不约而同的做出科学判断:化学是社会生活中的中心科学。如讲到乙醇时,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有关酒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何会醉酒;酒精对人体的刺激作用;饮酒过量有那些坏处;为何混有工业酒精的假酒会造成死人”等等知识。在许多枯燥的理论教学时,也可以引入一些生产生活事例,使得理论教学更加的生动,更加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学习原子、分子的知识时,许多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些微粒之间有间隔。那我们就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一碗大豆,一碗芝麻,在盒中混合后再盛放在两个碗中,还有两碗吗?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分子间存在间隙的结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适当的引入这些知识,并适当的讲解一些,会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浓厚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加的喜欢化学,了解化学,并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三、设计优美的电脑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把图片、声音、文字、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会在教学中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内容、学习规律,变二维目标为三维目标,制作合适教学课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的选择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的有机整体。

四、利用化学游戏,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既简单又有乐趣。比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突破难点。在开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时,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说比英语单词还难记。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学生就容易接受,而且效果很好。游戏方法很多,比如可以采用击鼓传纸片拼写化学式的方法,随着时快时慢咚咚的鼓声,学生手中的纸片依次相传,鼓声骤停,接到纸片的学生把纸片打开迅速阅读有关化学式、元素符号、化合价,在两分钟内,把所有的能拼写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全对者为胜。学生对比赛游戏很感兴趣,课后积极准备,同学之间互相提问,通过游戏,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掌握了化学式的书写。

五、注重师生情感,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习 分化 教学对策

从事多年化学教学的教师,普遍有这样的反映和感受,那就是中学生的化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比高中阶段更为严重,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和对策就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一些探讨。

一、初中化学学习现状

学生化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在同一班内的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反应相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听课聚精会神,积极思考和做笔记,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似听非听,左顾右盼,或埋头做自己的事,而且这样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有的比重有增大的趋势。我于2009年就九年级(1―4班,共182人)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以问卷为主,辅以个人谈话、开座谈会等方式的调查。最后惊奇地发现:感到化学难学或虽尽力学习但成绩不高的学生人数高达62人,占34%。

二、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何谓兴趣?兴趣就是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寻求知识和参与学习活动。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化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成绩就比较差,可见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对马坡乡三所中学的362名学生抽样调查表明,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化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87人,占24%;有间接兴趣的108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的21人,占6%。对化学不感兴趣或兴趣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5.2%;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33%。调查中还发现,学习化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化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缺少实际动手能力、创新精神,没有形成较好的化学认知结构。

相比高中化学而言,初中化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表现在掌握化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例如:在2009年的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在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一做实验便手足无措,连胶头滴管也不知怎么拿或拿不稳,丢三落四,实验结束后不知道倾倒废液、整理仪器,更不用说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了。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化学学习要求。

初三阶段是化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化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明显提高。而初三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化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4.大多数教师忽略了对后进生情感投资和因材施教。

初中化学教材的逻辑性、系统性特别强,知识点联系尤为紧密,大多数后进生由于学习意志薄弱、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低,因此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特别低,而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忽略了对后进生教法的备写,课堂不注意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灵活多样的有利于后进生学习的方法,导致后进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或造成知识点的不断断层,最终导致后进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缺少对后进生的情感投入和特别的辅导,这也是后进生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5.不按新课程标准开设实验课,实验教学跟不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材中许多概念、定律、元素和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等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同时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特别在农村中学普遍存在下面一些现象:化学实验设备不齐全,化学药品不够,化学实验开不齐、开不足。有些教师在课堂演示实验时只强调实验现象,而忽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有些教师怕麻烦、怕危险而不愿做实验,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对有些实验由于怕麻烦或有一定的危险(如氢气在空气燃烧)而不让学生做。凡此种种,由于学校和教师对化学实验不够重视,而导致学生缺少练习和训练的机会,实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使部分学生因此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削弱了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三、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加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化学,让化学走进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要揭示化学在前沿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化学与人类经济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价值,吸引学生认真学习,以便为将来深入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无穷奥秘打下基础,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重视实验教学,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要增强和维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关键是改进化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组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相应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功能,通过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形式,把学生对实验的直接兴趣引导到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发展能力上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可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实践证明,采用探究性实验,可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眼、动笔、动脑、动口,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所提高。

3.加强学法指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还要用心研究学法,并要经常给学生作学法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会”,而且体现在使学生“会学”。学法指导包括听课、复习、作业等几个方面,听课中又有观察、听讲、笔记、阅读等具体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融入有关学法指导的内容。

第8篇

关键词:学习时间;教学理念;自学习惯;原因对策

当前,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应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由于初中数学对初中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学科,初中数学需要初中生具有较好的抽象思维与推理能力,这对长期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数学的解题思路需要严谨的思维,准确的计算能力,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累积,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压力就比较大。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新旧知识要能够相互贯通,这就要求学生对以往知识要及时复习,对新知识要进行预习,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有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学的习惯,还被其他游戏娱乐分散精力,这样使得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之间逐步出现了学习分化现象。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

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现象的深入调研,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1.初中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的能力比较差,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很多初中生还是比较依赖教师,对课前预习与复习等学习环节缺乏自觉性,一遇到数学难题就轻易放弃了,不愿意动脑

思考。

2.初中生的数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定理与公式往往喜欢机械记忆,不能进行合理推演

初中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深,对初中数学的知识不能进行系统化、条理化整合,就不能将初中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地运用。

3.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还没有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要求

以往初中生的思维主要依靠形象思维,但是,初中数学已经开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演能力成为学习初中数学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区分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

初中教学内容和学习节奏与之前有着明显的变化,数学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学习生活更加紧张,很多学生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在学过的数学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又开始接受新的教学内容,数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脱离正常的教学进度,造成这些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没有信心,不能与班级其他同学共同进步,最终形成初中数学学习分化。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教师激励学生主动性地学习数学,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较以往的数学知识要难,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使得很多初中生对此难以适应,这些学生受到挫折,就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变得不主动、不积极学习,与教师的配合也比较差。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复习与预习,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如:教师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常识紧密结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数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针对一些学生数学成绩比较差,教师应多进行个性化辅导,对学生个体进行单独分析,制定辅导计划和措施,逐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跟上课堂教学进度,逐步提高数学成绩。

3.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创新能力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数学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方面的潜能。只有让学生进行探索,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创新,这样才能缩减数学学习分化的现象,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为顺利完成初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进行探讨,我们知道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能力与成绩方面有着差距,使得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分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与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的素质教育形成了反差,我们要扭转这种学习局面,使初中生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应共同进行努力,分析每位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具体原因,实施个性化辅导,教师应注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初中生自身要努力加强学习,扎实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举一反三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师生良好的配合下,才能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

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明章,田应淑.简析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