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5 21:14: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连开两个处苞过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樱花如云彩大片大片飘浮到地面。
白天的时间长度逐渐赶上了黑夜,终于有一天,它们恰好相等。
这个奇妙的日子是3月21日:太阳清晨从正东方升起来,傍晚从正西方落下去。
在世界通行的天文四季划分中,称之为“春分”,表示春天从这一天开始。
此后,白天的时间长度将超过黑夜,并继续朝两头慢慢伸展,黑夜只好一点点收缩。于是太阳一天比一天早地出来,一天比一天晚地回家。天气变得更加暖和。
3月21日前后也是我国24节气的春分日。
南方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陆续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马兰头、枸杞头、蓬蒿、春笋相继来到饭桌上。
喷嚏声也多起来。空中充盈着春日的鲜气,花粉也裹在其中四处飞扬,让人产生一点儿小反应。哮喘的人、过敏体质的人在这个季节需要格外注意,以防花粉诱发疾病,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医生指定的药物。
二、新奇的世界
河塘里的水涨高了,鲫鱼和鳊鱼又频频到靠近水面的地方游来荡去,它们的身姿重新矫健起来,如果你沿着河边行走,有时还能听到它们戏水的声音。在沟渠里,清澈的水突然一片混浊,那多半是泥鳅在水底扭着柔软而灵活的身体乐此不疲地拱泥浆。
草坪在返青中。金钟花的黄铃铛儿越来越少,整齐的金黄色方阵变成翠绿色的;榆树的一球球暗红色小花变成了一团团,呈现出绿色榆钱最初的模样;樱桃和阔叶十大功劳结起绿果子,小小的,多多的;鲜红色的火棘果蓦然转成了黑色,纷纷坠落泥土里,等待着发芽、生长,或者成为虫子的食物,或者转化为养料回归原本的小树。蚜虫大规模地生出来,肆无忌惮地摧残蔷薇、黄杨的嫩叶。
有一天,一只癞蛤蟆从土里钻出来,看形体,像是雄蛤蟆。它跳几下就停一停,伏卧在地面,似乎好奇地感受周遭的环境,漫长的冬眠之后,一切对它来说也许显得既陌生又熟悉。
我看着癞蛤蟆跳跳停停地穿过水泥道,进入小树林。我对它也充满了好奇。四周的一切在我的眼里也是熟悉和陌生的。新叶赶着长,嫩芽赶着发,花儿赶着开放,小动物和小虫子们浑然不觉地现身――追逐自然的脚步,我急切地感到眼睛不够用――多希望:眼睛能够一眨不眨,双目是雷达,头脑是最灵敏的数据库,双脚永远走不累!
三、园丁
园丁在花园里翻土、剪枝、种植、喷洒除虫药水……把茑萝和葫芦籽分别撒入紧靠栅栏的土里。
园丁也在一个个盆花中间。季节一到,他们就在观望和等候,当适宜的温度稳定了,他们立即行动,给花翻盆。他们胆大心细地把花从花盆里完好地挪出来,从头到脚修剪合适后,换上新土重新种上;燕子掌长大很多,园丁重新选了一个大盆给它安家。
在翻盆中,他们也分盆繁殖一些花草。满满的一大束天门冬连根一分为二,分别种入两个盆中;吊兰剪下细长匍匐茎上拖的小植株,植入花盆里,就能长成新的一盆花;虎刺梅、特丽花剪下一截,插到泥里,慢慢就能生根;取一片成熟的铁十字海棠叶子,插到土里,就能生长。
这时,橡皮树醒来了,蒙着黑气的红顶芽转为鲜润的深红色。园丁会视情况剪下一截或几截枝,插入水中,等白色的根须长出后,栽入土中,就又是一盆或者几盆橡皮树了。原本的橡皮树,剪枝的那根枝将生长出两根新枝。怎么样?植物生植物,就是这么简单、有趣。
做完这些工作,园丁的手上、脸上常常会落下几道刺划出的血痕,他们自己却总是浑然不觉,他们就知道美滋滋地看着翻弄一新的花花草草,脑海里闪现它们飞速生长的情景: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熟悉和自然得如同平时吃饭、睡觉,永远不嫌麻烦。
四、最初的嫩叶
嫩芽孕育叶片的过程多么像花骨朵儿开花啊!一个小疙瘩鼓起来,慢慢地生长,一层层翻卷。初出的新叶就像一朵盛开的花!
像栀子花苞似的八角金盘绿芽头中,一团黄褐色“佛手”冲开表皮,或紧紧相拥或呈螺旋状蹿出来――生长、分离,像一簇奇异的花挺立在八角金盘的中心。每个长长叶柄顶头的嫩芽都像一只蜷曲的手,它们慢慢地张开,摊平为略显绿色的小巴掌,大概是正常叶片的六分之一大小。
经过鸡爪槭树时,我会心地发笑:一片片刚诞生的鸡爪槭新叶微微拢着垂挂在树上,泛着红色,像极无数鸡爪。
红麻秆身上的一球球红疙瘩静悄悄地开放微小的黄花,静悄悄地萌生红叶片。叶片最初卷边的模样好像红色的小耳朵,跟一个孩子的小手指指甲盖差不多大,毛茸茸的感觉,它慢慢扩大,成为一张漂亮的桃形大红叶。
杜鹃花枝顶的一粒青白色芽苞,几天工夫,冲出一串细细长长的翠绿色卷,每一个卷展开后,再仰身朝老叶靠拢,组成了一朵青色的“令箭荷花”。
光秃秃的枝干纷纷披上了鲜嫩的叶片。爬山虎枯藤的墙壁像挂着无数的小彩灯,水汁重新充盈了藤蔓,不停地流淌,一粒粒红色的芽苞冒出来;小吸盘也胖鼓鼓的,像小娃娃的手脚牢牢地贴着墙壁。
五、叶片老去
樟树、杜英树上披起无数片红叶。
跟新叶的湿润、小巧和娇嫩相比,这些红叶较宽大,质地坚韧。如果说前者是水彩绘画中刚下笔落到纸上的色泽,那么后者该属于色墨水分干透后的效果。
一片深绿、浅绿中,火红火红的叶子连成了云霞,鲜艳夺目,光彩熠熠。远远看去,树下也是红色的,地面好像长出了一片绚丽的红花,那是落叶。
里沙啦,沙沙啦啦,叶片仍断断续续地飘落。
红色、黄色、褐色、绿色。
春天里,樟树、杜英树一起下起了“树叶雨”。
环卫工人今天扫净的路面,明天又铺上了厚厚的落叶地毯,一天天如此循环。
其实,何止是樟树、杜英?此时此刻,好些常青树都在悄悄地清理“旧装”呢!
仔细看,石楠的叶片分成了几个层次:最头上的叶片是青中带茶色,接着依次是绿色、墨绿色和绛红色――绛红色的树叶渐渐失去光泽,一些落到地上,一些垂挂在枝上,颜色越来越深,蒙上浓重的黑气。金叶女贞、红花木、夹竹桃、珊瑚……好些四季叶植物上的陈年树叶颜色都变深、发黑。枇杷树、广玉兰上出现了金黄色的叶片。
落叶覆盖在草地上、水泥地面上。里沙啦,它们随风而下,集聚,随风转移,好像部落迁徙那样,它们就是落叶部落。
沙啦,沙啦啦――在树下,你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倘若抬头静静地朝树上观望,你看到的会是一片树叶下垂了,叶柄和树干上现出一道裂纹,仿佛是不想让人看到它的行动,当你对着裂纹凝神注目时,树又恢复了原本的安宁;一小会儿,或者再稍长点儿时间后,那片树叶蓦然飞速下坠。纵观整个过程,树叶似乎是恋恋不舍又决然地离开了树干。在树下,在树丛中,每回望着此情此景,我的心总是微微地疼痛,又充满了敬意和喜悦,因为真切地感受到置身于自然中,感受到自然的运转及其生命的轮回。我总是凝神屏气,轻轻地移动目光,轻轻地迈开脚步,不让自己惊扰这片领地。
呵,谁说落叶是秋冬的专利呢?
新春,在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嫩叶蓬勃地蹿着个儿,四季常绿植物的老叶片也纷纷脱离树木,它们转化成其他形式继续存在于自然中。一年四季都会有老叶飘落,秋天和春天可谓两个大换叶季。秋天,落尽的是落叶类植物的叶片,落叶树因此获得更大生机,孕育来年的丰茂;在春天,经过秋冬相对水分缺失的两季之后,常绿植物的老树叶迎来了一个大调整期,植物褪去老叶、坏叶。
落叶也是春的一道壮观的景色。
圆明本圆,原藏一穴。
一穴分九窍,东西并南北北。
星象列宿位,以一为转折。
不睹亦不闻,似有似无别。
有无归中候,煌煌辉四廓。
此穴不多大,万象尽包括。
大如天边外,小配形难测。
高而三天上,卑又海底澈。
穴道分明点,人皆听清白;
今非重重点,精微难透彻。
不阴亦不阳,阳精媾阴血。
阴气归血海,阳精此发泄。
发动人不觉,恍惚心其悦;
飘飘而荡荡,清浊分皂白。
不乐心焦闷,阴阳两不接。
一得神缥缈,包无阻隔。
子午莲方吐,阴阳两交叶;
阴合阳祖,莲蕊遍池列。
阳配阴祖,花开茂枝叶;
此处一花放,七朵尽行开。
血海通祖,祖又归血;
血枯必阻,阻血自竭。
阴竭病疴起,皆因郁结;
郁结又何来,拘滞不洒脱。
因心不脱落,先后气关闭;
闭是下阻上,塞是凭空说。
因闭血不动,不动乃阻塞;
阻关自闭,一线不通彻。
血气有清浊,清浊何分别?
心清无私妄,呼吸亦皎洁。
皎洁合真阴,真阳自交迫。
清浊自然分,信不失一月。
轻清而上浮,浊自不漏泄。
心杂气必躁,呼吸亦猛烈。
躁与阳相交,邪火发如铢;
便烧真阳,干枯病易得。
世医如盲瞽,诊脉药妄切。
先将气血补,通关毫不涉。
一旦浊气凝,经络更闭塞。
及至心病起,烦躁又发热;
口干并舌焦,食冷暂救烈。
医术更恍惚,问症再分别;
一闻热症起,凉药用知柏⑦。
先补而后冷,痼疾了不得。
服尽百草物,形容渐瘦白。
及至莫奈何,参茸加归鳖⑧。
滋阴又培阳,头绪更乱择。
修真受害累,个个怕悟得。
不修犹快畅,修来反受折。
注释
①一穴分九窍,东西并南北:文中“九窍”,实喻四通八达,无处不到。此“九窍”亦如九宫,按方位指东西南北之四正四隅共八方,再加中央之位,共成九宫。
②星象列宿位,以一为转折:中国传统星象学认为,天上星宿分四方,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每方又分七宿,共四象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以北斗斗柄所指的角宿为起点,由西向东排列。星宿的转动可以引起地球季候的变化。而星宿的转动却是受北斗所指挥的,所以北斗在这里就被称为“一”。而在丹道修炼中,先天元气就像北斗这个“一”,是它统御着身体气血周流的变化。
③子午莲方吐:这里全是比喻之义,诸如子与午,它们本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中酉戌亥”中的二支。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一个事物周期的流转过程。例如,表示一天中昼夜的阴阳循环变化情况等等。而“子”是阴达极至而生阳之象,“午”乃阳达极至而生阴之象,都是阴与阳一方为另一方创造生的条件,故可称阴阳互媾互生。“莲”。比喻先天元的出现。“莲方吐”,就是说先天元罴刚刚萌发。
④因心不脱落:文中的“脱落”,就是“放下”的意思。“因心不脱落”.就是说“因为心不能放下”。
⑤闭是下阻上,塞是凭空说:此句的意思是说,先天元气和生命在通道上发生了闭塞。追溯其原因,从“闭”这个意思上讲,就是处于下位的后天之心阻断了处于上位的先天元气进入生命体的来路。而“塞”则是就空的流通被隔断而言的。前者“闭”是因,后者“塞”是果。
⑥世医如盲瞽:此句是说,世上流行的医疗方式,若从丹道修炼的本质内涵去看待,都如同盲人摸象般,摸不到实质上来。瞽,指瞎眼。
⑦知柏:知,指知母。柏,指黄柏。知母为清热泻火之药,黄柏为清热燥湿之药。
⑧参茸加归鳖:参,指参类补气之药;茸,指鹿茸,助阳之药;归,指当归,补血之药;鳖,指鳖甲,养阴之药。
文译
女丹修炼家圆明道姆说:
我们把先天元气的性质称为圆明。圆,就是浑圆,无微不至;明,就是清明,抟之不得。但先天元气原本潜藏在一个特殊的穴窍里,这个穴窍四通八达,无处不到,在任何一个时空里――大到宇宙天体,小到人体,都会显示其圆明运变的作用和规律。但这些作用和规律无论怎样运变,都要受到先天元气的统御。先天元气是始终处于主宰之位的最高统帅,从术数学上讲,它就是“一”。无论数字发生怎样的复合变化,都是由“一”开始的。这也如天上的四方星宿,其方位运转会改变地球的季节变化。但四方星宿的方位运转,却是受着比斗星指挥的。先天元气虽然发挥着如此大的作用,但它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说它存在,你却找不到它;说它不存在,却时时处处都有它的踪影。所以,我们说它实际上处于有与无之间的那个中态,而发挥着圆明通达的辉煌作用。先天元气所处的穴窍说大也不大,因为人想找它也很容易,在自己身心上就能找到。但它可以把宇宙万象都包括在内。所以说,它是其大无外,无边无际;其小无内,针尖上还能显示大千世界。说它高,高到九天之上不见头;说它低,低到大海深处不着底。
以上比喻应该把先天元气所藏的穴窍讲清楚了。但要结合女丹功修炼,当然还要针对性着重指出,不然精微之处大家还是弄不明白。
孔德按
请注意,这里所讲的丹诀是针对中青年妇女而言的。当然,其中一些道理和宏观理论是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所有内丹修炼者的。
我们可以就女性的月经周期现象,谈一谈其与先天元气的关系。在一个月经来潮的前阶段,生理中会有一个先天阴阳之气的自然媾合,我们可以将这个阳气称为阳精。因为,它负载生命信息,可以将这个阴气称为阴血;因为它能化合血的物质,二者在媾合之初是没有明显征兆的,我们称此时为“不阴不阳”。
因为女性的月经现象与自然本能的生殖现象相关联,所以它的发生地在子宫。因此,自然赋予的先天阴阳二气媾合后就会归藏到这个地方。阴气的性质是静的,它归藏到子宫血海不会有什么动静。而阳气的性质是动的,它同阴气一同归藏到子宫血海,定会萌发动象。而阳气萌发动象之时,则说明阴气已同时到达(在先天状态下的先天元气,实则是阴阳一体的,呈现的是太极之象,既有阴,又有阳,以其真静显示真阴的一面,以其真动显示真阳的一面。有时为了便于讲解,可以将阴阳分开来讲。当然,也有些丹道家在自己的理论构建中将阴阳分开,诸如这里所讲的丹诀,就是另外的事。但修道人必须明白这些道理,才不会被大同下的小异理论所困惑)。先天真阳元气在子宫萌发,并不是给人一种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在那个时候人会生出特别的舒愉感,会在没有外向的引诱刺激下。自然生发出对性的渴望。这个时候,人会有神魂飘荡的感觉。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先后天正处于清浊分离的态势(此时进行修炼,先天就会炼化后天,使先天元气进一步巩固壮大;此时进行性,先天就会凝
聚后天,化为孕育婴儿的营养;此时既不修炼,又不进行性,一部分元气就会继续潜藏,一部分则会与后天气相接,化合成浊血排出体外),或者归于先天,或者落于后天。人在这个时候如果心情不好,或郁闷,或忧伤,或烦躁,或恼怒,则会破坏先后天的正常演化,导致月经紊乱或发生经血病。因为,前面的先天落于后天,显示的还是人生理的自然规律,而后者则是由于人为的心理因素,破坏了生理上先后天的阴阳自然演化规律,阴不接阳,阳不接阴,阴阳相阻,相生变相克,所以就会引发毛病。
作为丹功修炼,就是要抓住先天真阳之气萌动,刚刚处于与后天的交融化合,但尚未出现清浊分离的时刻,以先天之心扶持先天之气,一任其巩固壮大,让这个“一”始终发挥主宰作用。这样,由得“一”而进入心神缥缈的境界,身心由先天元气的混沌所渗透,人则处于无人无我,无内无外的混沌气态之中。
女丹法诀最核心的奥秘是,“生在子,养在午”。说白了就是,子宫是先天真阳之气萌生的地方,而乳溪穴则是先天真阴之气涵养的地方。将这两个穴窍连通起来,生而有养,养而再生,壮旺到一定程度,就会像莲苞一样开瓣吐蕊。这是先天真阴真阳相交的结果。而练功中纯洁明静的心态,正好合于先天真阴之相,它是附和真阳祖气的,真阴合真阳,就会像莲池荷花盛开;真阳也是愿意真阴祖气的,所以就会像莲池荷花越开越旺。如果把身体比作一个莲池,只要有一枝先天元气的荷苞绽放,离整个莲池荷花盛开还会远么!这就是练功中从局部穴窍下手与整个身心的关系所在。
从女性的生理内在关系上讲,子宫血海是与先天元气相连通的。因为连通,故而先天元气又会在这里成为后天之血构成的“酵母菌”。从常识上讲,一个处于有正常月事年龄段的妇女,如果她的经血紊乱了,少了或枯竭了,那必定是连接先天元气的通道阻断了。因为通道阻断,先天元气来不了,经血自然就枯竭了。那么,这种阻隔和枯竭的原因在哪里呢?从表象上看,首先是源于气郁结不通。气为什么会郁结不通呢?原来是作为通道的经络系统处处拘滞不畅。为什么经络系统会处处拘滞不畅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心理出了毛病,心不能安静,心不能平和,时时处于紧张状态,就把先天气与后天气的连接通道给一一闭塞了。元气是先天的,人心是后天的。先天无私,为上;后天有私,为下。所以,闭,是为下之人心的过错,是下把上隔离了;塞,是就流通受阻而言的,只有空才能流通,空被造成不空,那就是塞。这里都存在互联关系:先后天通道关闭,血就不能滋生流动;血不流动,又加重了通道阻塞;先天气与血海的通道一旦受阻,气不能入.通道也就报废了。由此可以看出,这条先后天相连的生命线有多么重要。若这一条生命线造成阻塞,对人的生命会有严重威胁。
血与气既然有清浊之分,那么该如何去区分呢?心情时常保持恬淡无欲,平静中和,这就会使气清,即便口鼻呼吸属于后天,但也是清明皎洁的。这种清明皎洁的心气与呼吸之气,都合于先天的真阴属性。因为,真阴是吸引真阳的,有了真阴,真阳就会到来。在正常的事过程中,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交互发生运化,清浊自然析分,保持一月月的自然规律而自然延续。气是轻清的,自会上浮而发挥生命能量的作用;未起作用的血是重浊的,自然会排出体外以净化身体。但在月事的特定阶段,如果心情杂乱,气必焦躁。呼吸也会猛烈,这些统称“后天燥火”。先天真阳萌动之时,遇到后天燥火干扰,因为性质相斥而引发非常顽固的邪火,反过来把身内潜存的真阳之气也烧枯烧干,这样那样的毛病也难免趁虚而入了。
【关键词】压力容器 大开孔补强 等面积法 分析法及有限元应力分析法
在设计者设计容器及压力容器的过程中通常都需要设计计算壳体的大开孔补强,GB150-2011即钢制压力容器中规定了容器壳体开孔范围,根据壳体的内径不同,分别作了明确地规定,当内径小于1500毫米时,开孔的最大直径要小于等于二分之三的内径,且不能大于520毫米;而当其内径大于1500毫米时,开孔最大直径则应当小于等于三分之二的内径,且其直径不能大于1000毫米。本文中的容器的大开孔指的是超过以上范围的开孔。
现如今,主要是通过等面积法、分析法及有限元应力分析法三种方法计算压力容器大开孔的补强。
1 大开孔应力特点及强度分析
对压力容器的壳体做开孔后,容器开孔的边缘会形成较为复杂的应力状况,以下是对会引起的三种应力的详细描述。
1.1 局部薄膜应力
一般来说压力容器的壳体承受的都是一次总体薄膜应力,指的是它承受的薄膜应力是均匀的。而对其进行开孔后,会导致其面积的减少,即该截面的承载压力的面积减少,将会破坏其原有的均匀受力的情况,对开孔的周边其变化尤为明显,其应力会明显的增加,而对远离开孔的地方,其应力则基本不受影响。此种仅在开孔附近发生变化的应力被称为局部薄膜应力,同时若这种应力引起失效,则被称为静力强度失效。
1.2 弯曲应力
当容器开孔后,一般需要有另外的一个壳体与被开孔的容器相互贯通。即需要设置接管、人孔。两个相连通的壳体在压力的载荷作用下的直径的增大度一般来说不同,而当对其进行接管后,为了平衡、协调其不一致的变形,壳体自身通常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边界内力的平衡力。这些边界内力主要是通过在开孔的边缘或者接管的端部引起二次应力从而使其两部分在连接点上的变形能够相互协调。若这种应力引起的失效,被称为塑性疲劳破坏。
1.3 峰值应力
主要是由于应力在开孔的边缘或者接管的连接处的分布范围过小或者说分布过于集中导致的应力值过高,被称为峰值应力,该种应力主要会造成疲劳破坏。
当对容器进行开孔时,虽然上述的三种应力同时存在,但是其是否会引起破坏则与其加压、卸压的循环次数也密切相关。因此,对压力容器强度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考虑其会发生的破坏的形式;然后根据应力性质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计算应力值,从而使容器既符合安全标准又满足经济最大化的要求。
2 方法
2.1 等面积法
用等面积法计算补强,一般来说只涉及到补强材料的薄膜应力。用该种方法计算补强,主要考虑的是补强是否在有效的范围内,粗略的认为壳体的高应力是处在同一截面上,其忽略了开孔问题中的应力集中以及应力系数的问题。
2.2 分析法
GB150-2011中新增加分析法是根据我国自主研发的薄壳理论解得到的,设计准则是基于塑性极限与安定分析得出的,通过保证一次加载时有足够的塑性承载能力和反复加载的安定要求来保证安全性,把变形协调处的应力归为等效薄膜应力,和等效总应力,然后进行计算、校核、评定。分析法适用于开孔率为0.1至0.9,大大扩展了圆柱壳开孔补强设计方法的适用范围。需要注意分析法计算的原则是,其主要应用在计算内压作用下具有平齐接管的圆筒的开孔补强上,且假定接管和壳题是一个连续的整体结构。
2.3 有限元应力分析法
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专用软件来计算,其软件主要是基于弹性应力分析以及塑性失效准则对应力进行分类设计。其方法原理是,线性化处理危险的截面,从而判断开孔附近的薄膜应力以及整个壳体的应力是否能够达到强度要求。
运用该种方法计算补强,需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对压力容器以及其组件从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以及试验测定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弹性应力的分析。第二对压力容器采用塑性失效准则进行强度校核。用极限载荷的方法限制一次应力,从而避免容器整体的塑性失效;用安定载荷的方法控制一次应力以及二次应力;用疲劳寿命法控制容器的总应力以及最大应力,从而防止其循环失效。第三对弹性应力进行分类,其分类准则为塑性失效准则。第四确定各类危险度不同的应力的极限值,确定其极限值符合等安全裕度原则。
3 等面积法、分析法与有限元应力分析法的比较
对于三种应力的综合考虑,等面积法中粗略的认为壳体的高应力是处在同一截面上,其忽略了开孔问题中的应力集中以及应力系数的问题,因此在设计计算开孔率较大、径厚比也比较大的压力容器的开孔问题时,其安全系数无法达到要求。将分析法用于计算带有径向内伸的接管补强时,需要忽略其接管的内伸的部分,将容器按照具有平齐的接管方式进行补强计算;同时为满足其结构的整体性,需要令补强件、接管以及补强范围内的壳体与平齐的接管采用同样的焊缝形式并且达到同样的无损检测的要求,因此会导致其设计计算的结果太过保守。而且GB150中的等面积法以及分析法均未曾考虑到峰值应力,因此都不能用来做疲劳设计;而相对来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则是以等面积法为基准,对其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在考虑三种应力的基础上,对容器的弹性应力以及塑性失效准则又进行了详细的考虑。
4 结语
对于不同的工程实例,计算补强应当认识到大开孔所引起的三种应力对于容器的影响,所以在计算时应当考虑到是否将这三种应力的影响均包括在内了。对于更准确的开孔补强计算,不能只考虑单一的一种应力,应当将薄膜应力、弯曲应力、局部薄膜应力以及二次应力等众多应力对开孔补强的影响均考虑在内。设计者必须明确地知道三种方法的不足之处,通过对三种方法的分析汇总,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使得设计出的容器更加符合经济、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GB 150一2011.钢制压力容器[S]
【关键词】 返魂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返魂草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 返魂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包括宽叶返魂草和单叶返魂草[1],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主要分布于东北、河北等地, 尤其见于吉林省长白山区、为我国长白山地区的一种特色药材资源,是东北道地药材。有散淤、止血、止痛的功效,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外伤出血[2]。以其为原料的制剂如返魂草冲剂( 肺宁颗粒)、肺宁口服液等被广泛用于治疗肺内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目前, 返魂草药材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还很低, 在资源调查过程中, 发现当地有将同属的植物林荫千里光等混淆为返魂草药材, 本文就其药材鉴定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为正品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植物来源鉴别
1. 1 宽叶返魂草为菊科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带根全草, 多为多年生草本, 株高60~150 cm, 根状茎斜生, 须根多数、茎直立、无毛, 上部多分枝, 单叶互生, 叶柄短, 基部有两个小耳, 中部叶较大, 两面无毛, 羽状或近掌状深裂, 长10~20 cm, 宽8~15 cm, 裂片披针形, 先端渐尖, 边缘有密锯齿, 侧裂片2对或1对, 较小, 头状花序多数、生茎顶或枝端, 排列成复伞房状, 总苞筒状, 背面有毛, 舌状花8~10个, 黄色, 舌片长圆状条形, 筒状花多数、瘦果圆柱形, 有纵沟, 冠毛污黄白色。多数。花期7~8月, 果期9~10月[2]。生于山沟林缘及湿草甸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 2]。
1. 2 单叶返魂草为单麻叶千里光(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 var.integrifolius) 其为麻叶千里光的变种, 不同点为叶片不分裂,呈长圆状披针形[3]。
2 性状鉴别
2. 1 宽叶返魂草(S. cannabifolius) 根状茎略横走,须根众多, 形如马鬃, 表面棕褐或灰褐色。茎呈圆柱形, 直径3~8 mm, 表面黄绿色或紫褐色, 具细纵棱;体轻, 质脆易断, 断面髓部发达, 白色, 茎基部常中空。茎上具多数叶, 多皱缩破碎, 有些可见突出的叶耳, 表面呈灰棕色, 基部叶色淡, 具短柔毛, 完整叶展平后侧裂片呈2~3 羽状分裂, 裂片呈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叶片较大, 长12~30 cm, 宽4~15 cm,边缘具内弯的尖锯齿。头状花序排列成顶生复伞房花序, 冠毛白色。气微、味微苦[3]。
2. 2 单叶返魂草(S. cannabifolius var. integriflius) 性状似麻叶千里光, 不同点为叶展平后叶片不分裂,呈长圆状披针形。
3 显微鉴定
3. 1 茎的横切面组织特征
3. 1. 1 宽叶返魂草(S. cannabifolius) 皮层较窄; 厚角组织位于表皮下方, 棱脊处较发达,细胞切向壁及角隅处增厚, 径向壁增厚不明显。中柱鞘纤维束发达, 橄榄形, 壁木化, 在内皮层与中柱鞘中间有时可见一个分泌道。韧皮部狭窄, 连成断续的环状; 形成层不明显; 木质部导管多集中于内侧。髓部薄壁细胞向中心逐渐增大, 约占横切面直径的2/3~3/4, 有的中心有髓腔[3]。
3. 1. 2 单叶返魂草(S. cannabifolius var. integriflius) 与宽叶返魂草无明显差别。
3. 2 粉末显微特征 宽叶返魂草粉末有较多的多细胞非腺毛碎段, 呈肢节状, 基部细胞较大, 直径50~76 μm,无色透明, 完整者可见由4~7 个细胞组成, 稍弯曲, 长480~730 μm。细胞为类圆形或长圆形, 大小在20~45 μm 之间, 细胞壁薄。皮层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 有明显的胞间隙; 髓部薄壁组织的细胞为多边形或类圆形。孔纹导管、梯纹导管和螺纹导管, 直径12~50 μm, 多为单穿孔板[4]。
4 理化鉴别
返魂草地上部分主要含有氢醌, 对-羟基苯乙酸, 熊果酚甙等[2]。返魂草的理化鉴别卫生部部颁标准仅有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返魂草颗粒定性鉴别的描述, 有少量文献报道采用薄层鉴别对氢醌成分的定性[4]、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绿原酸或咖啡酸含量进行测定[5-7], HPLC 指纹图谱也已用于返魂草药材的质量鉴定, 绿原酸和金丝桃苷这两者可作为返魂草质量评价中含量测定的指标性成分[8]。
由于长期以来没有重视对返魂草进行质量标准化研究, 药材市场上品种混乱, 代用品、混淆品很多。主要的混淆品是药材黄苑, 其植物来源是林荫千里光(也叫森林千里光)(Senecio nemorensis L)的全草, 本种与单叶返魂叶较相近, 区别点为须根被疏绒毛; 茎表面纵棱较单叶返魂草明显; 茎上无突起的叶耳, 叶上下表面色差较小, 下表面绒毛较单叶返魂草稀疏, 叶边缘锯齿呈等腰三角形。应注意区别。
药学工作者通过完善其质量标准, 为医疗提供正品药材,以期进一步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附录2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7 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943.
[3] 杨雪晶,杨莉,徐红,等.千里光属 (Senecio) 13种植物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药学学报, 2011, 46 (7):864-876.
[4] 南敏伦,邢振发,赫玉芳,等.返魂草的鉴别研究.黑龙江医药, 2009, 22(4):454.
[5] 卫昌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返魂草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 14(4):15.
[6] 姜振邦,刘有平,李小童,等.RP-HPLC 同时测定返魂草中3 种酚酸类成分.中草药, 2009, 40(11):1819.
[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本喻关系;奇特经历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英语电影赏析课的选材与教法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301 号)部分研究成果。
美国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派的男孩,因为一次偶然的沉船事故,竟然与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奇特经历。导演李安凭借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配乐奖4项奖项。通常,导演李安擅长在影片里采用各种精彩的比喻,这种比喻不仅增加了影片的哲学意味和文化意味,更提升了影片的人文价值。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片中,李安又借助于大量的比喻和精湛的电影特技手段完成了从文字到影像的符号的挑战,使整部影片充满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味。
影片里的男主角派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一些小磨难(比如关于他的名字和爱情),同时派也是一个勇于挑战生活和惊险的少年(比如他喂食老虎和冒险学游泳),因此在派的身上,具有英雄气质和冒险精神,更有着某种哲学意义上的求索精神。因此,具有这种性格的少年就成了导演李安影片里的本体而承载许多人生的哲学命题,使《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故事涵盖了宗教、人与动物、善恶等伦理学范畴的思考,也使李安的电影变成一股哲理的温泉,不断地喷涌出哲学智慧。正如成年派的演员伊尔凡可汗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少年的冒险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关于人生的大话题。”本文仅就影片里多处出现的比喻进行分析,以期分析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所包含的哲学内涵。
一、少年派和老虎是影片里最醒目的一对比喻
影片中派的父亲开着一家动物园,当全家迁往加拿大的途中,他们所乘坐的轮船在海上沉没,派的家人全部遇难,而派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只剩下派和老虎相处一船之中。这就是导演给少年派所安排的特殊的生存环境,一种极其恶劣而又奇幻的生存状态。在这一人一兽的狭小空间里,派代表着人性与文明,老虎代表着兽性与野蛮。派所代表的人性里既有勇敢智慧的一面,也有软弱丑恶的一面。所以少年派才会在这布满危机的空间里,想尽各种办法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并使用一些不人道的伎俩想把老虎驱赶到大海里,好让自己独占这条船。但在种种尝试都无效之后,文明并没有战胜野蛮,人类还得在野蛮的威力之下求得一席之地,派最终只能接受与老虎一起面对漂流生活的现实。于是派作为文明人类的代表,主动地结束了人性与兽性之间的交战,由最初的与理查德·帕克相互提防、想要杀死对方的心理逐渐变为相互依赖,相互温暖。派想办法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和自己,最后派甚至感觉到,这只老虎是他在海上漂流下去的惟一的动力。为了表现人与虎的和解状态,片中有近两分钟的飞鱼跳跃的画面,又出现了一个大约七八秒钟的俯视画面,用来表现人与兽达成和解状态时的模样,于是人性里善的光芒迸发出来,一人一兽在海上结成了生命的群体,最终他们一起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
片中老虎的名字叫“理查德·帕克”。“理查德·帕克”原是一名死于海难中的船员的名字,1884年5月19日,“木犀草”号游船从南安普敦启程,船上载有达德利船长、史蒂芬斯、布鲁克斯以及年仅17岁的男孩帕克。7月5日,在行驶到好望角西北约2 600公里处时,“木犀草”号遭遇海浪后很快沉没,船员逃上了惟一的一艘救生艇。7月23日,帕克昏迷。在死亡的威胁下,达德利船长决定以抽签的方式决定用某个人的死换取其他人的生存。7月25日,在仍看不到获救的机会的情况下,船员史蒂芬斯按住帕克双腿,船长达德利在祷告后用折刀杀死了帕克。剩下的三个人以帕克的尸体为食,7月29日幸存者获救。此事件是英国的一起影响深远的海上刑事案件,它涉及在一场海难后为求生而食人的行为,能否依据海事惯例进行辩护,因此在英语里,“理查德·帕克”意味着漂流和自相残杀。作者将老虎起名为“理查德·帕克”,是要说明人性之恶。但尽管猛虎于心,人性恶的一面终究还是可以驯化的,现实的苦难中让派认识到“恶”也是一种适应极端恶劣条件下的生存法则,派心底的善良战胜了“恶”。 所以在这一组人与兽比喻里,导演有意地把人置于空前极端的境遇里,其实是一场对人类心灵的历练,也是对人性的拷问。
二、母亲与莲花的比喻
影片中莲花与母亲之间的比喻出现了两次,明显地包含着暗喻的意味。一次是在故事的开头,母亲在地板上用粉笔画莲花,又在莲花里摆放上白色的小石子给派看。一次是在电影中段,派在海上漂流时俯瞰海底,先是看到了鱼形成莲花的图案,然后莲花又变成母亲的容貌。所以可以粗浅地说,影片中的莲花代表的是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长期以来,莲花作为具有宗教和哲学意义的植物,一直代表着神圣及女性的美丽纯洁与高雅,因为莲花并蒂而开,莲子又谐音“连子”,所以莲花又与爱情、生育有关。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莲花图案也成为佛教的标志。古代的埃及和印度都把莲花视为神圣的象征,被看成具有火的红色、生命体液、黄昏暮光、夏季等意义。佛教中的莲花被描述为四瓣、八瓣、十六瓣、二十四瓣、三十二瓣、六十四瓣、百瓣、千瓣,有一位印度古代诗人用古梵文描写他的爱人道:“卿眼如莲苞,手如莲花,譬如莲藕。”所以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片中,母亲的形象就自然地与莲花联系起来,当派小的时候,他眼中的母亲美丽如莲,高雅如莲,他称赞自己的母亲为“美丽聪慧”,他在母亲的疼爱中幸福地成长。因此在派的心中,莲花代表着他对母亲的依恋与爱意。而在派最孤独的时刻,在他深深地思念母亲的时候,心底又浮出莲花的样子,母亲的脸庞也伴随着莲花而来,这说明母爱的圣洁与完美。
三、生命与死亡的比喻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最大一对本体与喻体是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比喻,这种哲学式思考在影片里大于李安导演所设下的所有的比喻体,或者说将所有的本喻体包含在这个大型的哲学命题之中。少年派的生命状态一直是坚硬而严厉的,自他出生以来,就不断地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如他对名字的烦恼就是派小学时期最大的苦恼,为了改变同学们对他名字的嘲讽,派给自己起“派”这个名字,并用强悍的神童般的记忆把这个名字植入到同学们的心中,挤掉那个不体面的“小便”的绰号。又如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他的教练一次次把派硬丢进水池,让他在对水的恐惧里习惯了游泳和自救。少年的派就养成了素食习惯,他到处学习宗教,同时笃信三种宗教,同时做三种宗教功课,而且说过:“我只想热爱上帝。”这是派童年时就有的信念,而且这是一种独特的超越各种具体宗教的爱与信任。所以有专家评论此片云:“这也是李安电影里第一次这么毅然决然出现了关于纯独立的个人的苦难征程。凭着对生的渴望和对过去的留恋,在向死而生的心态里,派第一次真正利用自己曾经笃信的若干,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求生,求希望。”
在一种历练生命的主张之下,派被导演放置于一个奇特而严苛的生存环境里,开始体验人类那刻骨铭心的迷惘与孤独。从表象上看,派的生命是苦难而沉重的,他所要面对的是真正的生存绝境。派所面对的生存环境的险恶,不仅仅指海上的风暴、老虎的凶恶、食物与淡水的缺少,派还必须面对信仰的迷失。派本来是一个有着心灵深度的少年,他在年幼时已打破宗教之间的藩篱,深入地领会到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为了达成内在与精神层面的终极追求,让人完成精神上的本质上的高尚之目标的宗教精神,所以宗教就不应该有差别。在一种“我只想热爱上帝”的信念之下,派选择了多种以完善其内心的建设,这一情节也是导演李安对于人性人情、社会文化、宗教哲理的思考。所以当派失去了全部的亲人,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安全,甚至连一个可以安身的船板也失去时,派内心对于信仰的迷惘大于对于物质的渴求。于是派要大声地对上帝喊出“我已完全臣服,你还要拿去什么”心声。
但从生命的角度来看,派又是上帝慈悲关怀下的奇迹。突然到来的沉船事故夺去了所有人(还有动物)的生命,侥幸落入救生艇里的动物们也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在这种悲壮的对比之中,谁能不认为这是因为派内心坚挺的信仰而产生的奇迹?面对早已沉入海底的亲人,谁能不称赞上帝对派的独有关照?尽管上帝留给派的生存空间是如此的窄逼,生存的希望是如此的微小,但上帝毕竟在生与死之间嵌开了一条缝隙,让派如一面旗帜般飘扬于上帝这严厉的慈悲里。特别是导演为影片安排了一个这样的结局:作家被派留下吃晚饭,成年派的家庭成员出现了,妻子烧得一手好菜,两个孩子幸福而完美。至此,死亡的阴影彻底退却,生命的欢乐大放异彩,整部影片的人文关怀呈现出来。所以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有最厚重的人生体验,有最深邃的哲学含义,影片里那句经典的台词“我们一直在放下,只是在放下之前,始终都来不及告别”也随着影片的播放而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电影中最微妙最难解的一部,因为导演在影片里运用了太多的哲学意义的细节,比如妈妈在给“童年派”讲述印度宗教故事时,提到“毗湿奴躺在宇宙之海上漂浮,人只是毗湿奴在睡梦中的幻想”,而影片里就出现了一座形状像一个躺着的人的浮岛;又如影片开头时“中年派”和作家吃饭时,“中年派”做祷告而作家不祷告,而影片结束时,两人都做了祷告,这表明作家的信仰正在转变。而在这种细节里,包含着的是科学与宗教两种世界观以及个人与社会、家庭与伦理等“二元对立的冲突与融合”的思量。总之,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导演用优秀的3D语言描述了成长与信仰的主题,让这部片子充满了励志感,而纯美的画面和奇幻的比喻正是这些主题的含有商业意味的高成本的表述,也是派的故事可以深入现代人心中的一种介质。精美的电影画面和人物的精神气质给予这个故事以强大的内在张力,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拥有可以赢得更多掌声的理由。
[参考文献]
[1][美]伦纳德·夸特.当代美国电影[M].杜淑英,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2]王恩铭.美国文化与社会[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据《大埔县志》和《茶阳饶氏族谱》的粗略统计,从明朝中期至清末,茶阳饶氏族人取得科举功名者进士8人名、举人20人,生员就更多了。时人称茶阳城内饶氏“庠生盈城,秀才比肩”。明万历五年(1577年),布政使刘子兴曾撰文称茶阳饶氏为“世称岭南望族”。
茶阳饶氏自宋末从闽汀州府迁来,谱记五世祖饶孔彰(守常)生当明初,当时岭南“地旷人稀,公垦荒力穑,渐致家用饶裕。其天性公明果敢,乡人但有曲直不明之事,由其咸就决之,无不服者”。
六世饶孟廉获授“承事郎”;七世饶辉获授“将仕郎”。他们均急公好义,乐善好施,乡评尤佳。七世饶金(奉训大夫),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领乡荐,历官至剑州知州”,其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平生隐恶扬善,恤匮拯弱,谋建大埔县治,息盗安民,有功于乡党宗族。他的弟弟饶鉴则受学于明代大儒陈白沙(献章),笃学好古,制知简朴,熟于春秋三传,饶鉴游学归来后,兴办学堂,讲学授教,粤东、赣南和闽西周边地区的儒学后生翕然宗之。
在各种版本的《大埔县志・人物志》中,这两个人分列在“宦迹”与“儒行”之首。由此可见,茶阳饶氏宗族在建县前的神泉乡(茶阳)社会中有多么大的影响和号召力。
据谱载:饶金于正德五年(1510年)擢升四川剑州知州。致仕回乡后,他以清远、滦州两都远离饶平县治,管理鞭长莫及,民生无法保障,乃请求朝廷割清远、滦州两都创置大埔县,以塞盗源。嘉靖四年(1525年),巡抚熊兰疏请置县,嘉靖五年析饶平滦州、清远两都置大埔县。
置县多年后,由于县小丁少、税赋多、摊派多,地方财政穷困。鉴于此,饶氏十世祖饶相(曾任江西按察副使)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上呈《奏拨大埔县都图疏》,奏请将程乡所辖溪南都人户丁粮二千多石拨补本县应役,及将本县粮米寄籍于海阳县者拨回本县,随地当差,仍复旧额,每粮米五十石,人丁一百丁编为一里,则赋役丁粮稍为适均,少解县民倒悬之苦,而获永逸之休。
可以看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茶阳饶氏士大夫首倡创设县治,置县之后又利用各种关系和办法,努力维系县域地方治理机制走向正轨和良性循环。
在明代,岭南很多新设县治都与弭盗的目的相关,而且往往是在本地宗族势力的推动下起作用的,顺德、新安等县的设立都是如此。饶氏家族在大埔设县治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既是基于该宗族在本地的影响,又毫无疑问强化了这种影响,奠定了饶氏成为邑域乃至岭南“望族”的基础。
二
饶氏族人在饶金中举出仕、饶鉴受学大儒之后,开始按照士大夫的做派,理学家的主张,按照古代宗法原则,来建构地方宗族的规范,再以宗族规范来教化和影响周边的民众,这是明代以后地方士大夫建立地方社会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明代茶阳宗族社会的建构,是由地方上控制了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的饶氏士大夫势力去实践的,因此这也是在地方社会借助正统文化资源去树立权威和维护权力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饶氏宗族借助国家权威,掌握了众多地方资源。在建县后,他们积极投入到县域建设和社会构建中去,并努力倡导儒家教育理念,以达到经营地方、控制资源的目的。
明、清科举制度已经完善,士大夫阶层崛起,租佃制盛行,对人文的关怀及知识的普及,使宗族礼仪文化向社会各个阶层普及,各个阶层都开始接受儒家礼教。此时,在本县地方社会的运行中,饶氏士大夫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空前增强,以重整社会秩序为己任,主动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对地方民进行宣传教化。
早在大埔建县前,翰林陈献章(白沙)和粤东、闽西、赣南的硕儒们常来神泉走访,住宿在饶金、饶鉴兄弟等家中,他们穷究心性,发明义理,著书立说,启沃后学,交流研究儒家立身济世的精妙处。
饶氏古建筑群既是普及儒家理念和平民教育的平台,也是一本彰显宗族文化和科举功名的建筑教科书,主要有:“父子进士”牌坊、平阳堂大宗祠、太史第、大夫第、世魁祠、仙瑞堂(文献世家)、冬官第、大理第、耕心堂、中翰第、儒官第、司马第、奉政第、朝议大夫第、诰书第、光禄第、诒毂堂、明经祠、水部书院和双桂堂等等。据老辈人讲,茶阳最多时有三十多座较大型的饶氏祠堂屋,这些饶氏祠堂、府第,占据了茶阳城内约六成的民居建筑。想想这些带着富贵和书香味的建筑名称,就可以知道早期茶阳饶氏士大夫们的儒者威仪和经济实力。
在客家人居住的地区,祠堂屋既是居屋、宗祠,又是饶氏子孙和乡民的学堂,还是士大夫们所喜爱的韶乐雅音(广东汉乐)的排演场所。饶氏士大夫们在宽大的祠堂厅堂里讲授与培养忠君、孝亲、恭敬、诚信的内容,向宗亲和乡民传授儒家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饶氏宗族还通过旌表、劝谕、禁断活动张扬符合儒家道德价值观念和伦常礼教标准的行为,劝谕子孙遵从儒家的伦理规范,使当地社会形成互相礼让、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达到息狱讼、除盗贼、美风俗之目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粤东客家人崇文重教,古时候每年各宗族都会从族产中划拨资金,资助困难学子入学、奖励品学兼优的学子,激励族人送子弟读书,以求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饶氏家族还置备大量的族产族田,最多时有五千多亩田地和更多的山场,分布在半个县域。他们利用巨大的财力来鼓励宗族子弟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族谱规定:凡是读书之人均有奖励,考得优、恩、拔、岁、副贡生者,奖给旗匾花红银十二两,赴省考路费银六两,赴京考路费银二十两,凡在外游学者给银二两,中举人及进士则给银百两以上,连伴考学童亦给银资助。在日常生活中,士大夫们还以自己的行为对家人施加影响,家族教化的成效非常显著,在地方社会也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性影响。士大夫还在地方社会中采用各种方式教化民众,倡导订立乡约、乡规,协助或自己兴办各种学堂,日常生活中履行博施济众的观念。这些行为在民众中树立起宗族的威望,为人们做表率,在当地社会中发挥了很好的教化作用。
茶阳饶氏还首倡并捐资修建县学宫、茶阳书院(由饶瀛洲捐巨资所建)等教育场所,士大夫们参与书院管理,任教说学,为之撰记、书序和谱写诗词。正是由于他们的教化活动,才将儒家倡导的理念深入灌输到民众之中。
翻开明、清《大埔县志》,看到出现次数最多的姓氏是“饶”,做善事、好事最多的是饶氏,记录功名职官最多的是饶氏。如:明嘉靖四年(1525年),大埔置县后,建县三十多年,未编修县志。直到明嘉靖戊午年(1558年),知县吴思立提议,前江西按察司副使饶相为县志作序,中书舍人饶与龄主笔,终于修成第一部大埔县志。后于崇祯年间二修,知县张燮主持,由饶堪作序、饶希镇等参修。嘉庆九年知县洪先焘主持,翰林饶庆捷主修,饶峻参修。同治年间重修县志,举人饶于磐主修。民国大埔县志,饶星帆参修。据考,大埔早期数次修县志,均是茶阳饶氏士大夫们出钱出力最多,助修志银及参与编志的饶氏族人(有功名者)均为各姓氏之最。
再如助城工、奏拨都图、奏筑城寨、养兵守邑、捍御寇盗、捐金拒匪、拯饥救灾、抚孤助老、建庙砌街、设义田、置义山、奖劝学等。饶氏隆厚之功业数不胜数,载入县志者就有几十宗。
“父子进士”牌坊、“钦点翰林”、“钦点工部”、“恩科进士”、“文魁连捷进士”等楣杆石,“五花荣封”、“三凤齐鸣”、“十代九大夫”等匾额,还有在“四郎公”始祖墓道边二十多对雕刻着科举功名的旗杆夹石,无不彰显着茶阳饶氏的文明威仪。茶阳这个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小县城,是县域的权力、经济和文化中心,而饶氏族人占了全城人口的六成(茶阳俗称饶半城),祠第堂屋占了总数的七成,足见饶氏族人的社会地位。
茶阳饶氏在外任官者大多政声佳传。饶金在闽、蜀惩奸除恶,义释叶元玉,千古传唱;饶相在赣东剿寇除弊,奉旨安民;饶嶝在宁海州防御海寇,息盗安民,归乡之日百姓泣送四十里,建祠立碑以志z爱;饶芝在江浙造书院、修县志,政声卓著;饶鸣镐在广西立课程、勤指授,士风大振,人以振兴之力归之。当先贤们在外的官声清名传回县域,自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励学子勤学苦读,以早登庙堂为民造福。
明朝时,因中央政权的触角伸展度所限,岭南县以下的都图里甲地方治理主要靠当地的乡绅和权势人物来维持。乡绅和权势人物扮演朝廷、官府政令在乡村社会贯通并领头执行的角色。统治集团的政令、法令,无论采取何种传播方式,想要使之传遍乡村社会,都必须经由乡绅阶层晓知于民。当权者只需将政策、法令告之乡绅,余下对乡民的宣传并使其执行的过程便由乡绅负责。其次是充当乡村社会的政治首领或政治代言人。平时,乡村民众对朝廷政令及各种赋税的服从或抗争,首先反馈到乡绅那里,并听从乡绅的建议,争取乡绅的认同,再经乡绅向官府反映民意。在这个由下而上传递乡村民情民意的过程中,乡绅刻意塑造自己作为一方民众政治首领的形象,有时甚至与乡民团结一体,充当乡民利益的保护人。
乡绅阶层是中国古代乡村社会一种特有的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等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茶阳饶氏在历史上一直以来形成了地位极为稳定的乡绅阶层,他们在治理地方事务和社会教化方面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启示一 题重者详 题轻者略
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所谓题重者,即和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材料,须详写,从而重点突出文章主题;所谓题轻者,即是与中心思想有关但作用相对次之的材料,须略写,如此方能辅助完善文章主题。详写,要浓墨重彩、具体生动;略写,要淡笔勾勒、精炼概括。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课文《木兰诗》:对她替父从军的缘由、出征前的繁忙准备、征途中思念亲人、胜利后家人团聚、恢复女儿装的欢愉,作者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而征战十二年,作者只用“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带而过。为何如此?每次作文前我们是不是都这样问自己:我们要写的文章主题是什么?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如果我们要表现木兰爱国爱家、不慕名利、替父从军、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而不是讴歌她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铁血英雄形象,我们就明白作者为什么如此安排笔墨了吧?
再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文《台阶》:如果我们是作者,看到这个题目后,该如何安排内容详略呢?我想,应该围绕“造台阶”详写,其余则可略写,因为详略由中心确定。题目为《台阶》,作者即对旧屋的台阶和新屋的台阶不惜笔墨重点描写,而对新屋的主体工程则惜墨如金,点到为止。从而,父亲为获得尊严造台阶的坚韧形象呼之欲出,文章以小见大,深刻体现了普通农民执着坚定实现理想、改变命运的鲜活主题。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详略者,要审题之轻重者为之。题理轻者宜略,重者宜详。”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文章形式,无论安排什么样的文章结构,先明确所写文章的中心,再精挑细选材料,果断取舍,这才是处理详略的第一要务。
启示二 过程详 枝节略
朱光潜在《艺文杂谈》中指出:“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你须把着重点完全摆在这个主旨上,在这上面鞭辟入里,烘染尽至,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世界,突出于其他一切世界之上,像浮雕突出于石面一样。”如何“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世界”,像浮雕一样“突出于石面”呢?叙述事件,总要有开端、发展、和结局。因为“”部分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所以对于这个主体部分,我们一定要“烘染尽至”。论证道理,总要有摆出论点的引论部分,展开论证的本论部分,总结归纳的结论部分。因为“本论”部分最关键,所以我们是一定要“鞭辟入里”的。当然,对于其他枝节,也不可忽视,虽是略写,也要精笔勾勒,点中要害才行。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社戏》一课。开端为回乡消夏;发展为坐船看戏;是偷蚕豆吃;结局是得到六一公公的夸奖。在这部富有浪漫理想色彩的小说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农民兄弟的纯真友情,对天真烂漫、自由美好童年的回忆,因此,在“迅哥”和他的小伙伴去看社戏的过程中,最能凸显这一点的“戏后偷豆”就成了全文的、就成了全文的“佳境”。对这一过程,文章详细描画,让我们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至于看戏波折、戏后余波等枝节,作者或轻松勾勒,或寥寥数语,不觉让我们通过生动的偷豆情节而向往江南水乡醇厚的风土人情。大家看,关注过程,特别是过程中的详写,以及细枝末节的略写,主题是否变得更完整了呢?
据说有一次,罗丹请学生欣赏自己刚刚完成的巴尔扎克雕像,学生们被老师的大作震撼了,其中一位学生指着雕像的手赞叹道:“您雕刻的这只手简直太传神了,跟真的一样!”罗丹听后,立即拿刀砍掉了这只“完美”的手。正在学生们瞠目结舌时,罗丹说:“你们千万记住,作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不可能一部分比其他部分更加重要。”所以,过程必然要全力详写,但是详中也有略;枝节固然尽力略写,但是略中更要有精。切不可死搬教条,或是厚此薄彼,须有“整体意识”才能合理安排文章详略。
启示三 点面结合 点详面略
如果说过程要详写,详中有略,那么如何处理主体过程中的详写与略写呢?这就要用到一种常用的材料剪辑技法――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的细致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涉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使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表现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全面深入表达中心,充分抒发感情。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环境描写: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这段描写美妙生动,抓住景物特点,调动多种感官,层次分明,顺序恰当地展现了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令读者过目难忘。从主题来看,这段必须详写,但详写中,作者注意了“点面结合,点详面略”,所以才相得益彰,诗情画意。作者先用两个“不必说”做了“面”的概括描写。然后将特写镜头聚焦到“泥墙根一带”,从听觉、视觉、味觉等方面,分别对油蛉、蟋蟀、蜈蚣、斑蝥等小昆虫及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等植物展开详细描写,写得有声有形、有色有味,从而由面到点,点面配合,渲染了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表达对逝去美好岁月的无限眷恋。
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对在三味书屋中读书的场面描写: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日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这段文字妙趣横生。场面喧闹活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对三味书屋的“有限乐趣”也忍俊不禁。从题目上看,这个活动场面描写必不可少,作者也极巧妙地运用了“点面结合,点详面略”的手段,才使得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作者写读书,先以四个“有念”整体概括场面“人声鼎沸”,然后由面及点,把镜头集中在先生身上,绘声绘色地描摹他的读书情态,从而使读者感同身受。
可见,“点面结合,点详面略”要求我们既要精准地选好“点”,又要深入全面地概括“面”,可以“先点后面”,亦可以“先面后点”,还可以“点面穿插”,只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过渡衔接,注意它们的映衬配合,就能朗月疏星,美不胜收。
启示四 叙述描写详 抒情议论略
在研究弄清“点面结合,点详面略”这一思路时,不知大家是否留意过表达方式在其中的详略分配问题。对于“点”,多是叙述和描写;对于“面”,常常要议论和抒情。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叙述描写详,抒情议论略。如果按照这个推论继续推演,又会怎样呢?
比如叙述和描写需要同时运用,谁该详,谁又该略呢?抒情和议论同时需要运用,谁该详,谁又该略呢?叙述当中需要有倒叙和顺叙,期间还要有插叙,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详略呢?描写人物和描写景物并行,这种情况该怎样处理详略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依然可以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福楼拜家中的星期天》一文中,莫泊桑为了展现人物性格,抓住四位作家在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详写哪一方面。中间适当运用叙述简略交代,帮助读者理清他们的顺序和各自关系。因为,记叙是基础,可略写;描写是生动展现,须详写。作者对四位作家都进行了肖像描写,但也有详有略,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左拉,其次是都德,这两位作家的肖像又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语言描写方面,四位作家的谈话内容都没有具体铺开来写,作者只是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但对他们谈话时的语调仪态进行了细致描绘。描写在这里为展现人物形象可谓屡建奇功。为了更深入展现人物气质,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表达效果,作者对他们的口才,简练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抒情表达方式虽没有直接使用,但是作者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却始终贯穿于描写议论的字里行间。在动作描写方面,作者也是有详有略。福楼拜是全文的中心人物,对他的动作描写当然详细些;左拉的坐相比较特殊,也被赋予了较多笔墨;对屠格涅夫的动作描写却只有一句。虽然都是描写,但也要服务于表达的需要,服务于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这个最大的写作意图。可见,是叙述多些,还是描写浓些;是抒情少些,还是议论淡些,并无一定模式,完全取决于表达需要,服务于写作意图。
再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一文,作者沈石溪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老斑羚为了种群延续甘愿粉身碎骨,义无反顾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小斑羚的“飞渡”细节,而作者对悲壮场景的烘托、对捕猎和伤心崖等背景插叙、对猎人内心的抒情反思,都惜墨如金,精笔点画。有细腻的描写作为基础,有简洁的插叙作为补充,有精练的抒情作为升华,读者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震撼和心灵的洗礼。可见,详略不是字数多些或少些,而是表达效果的侧重――详写的,应该是感人的细节;略写的,应该是浓缩的精华。
总之,如果大家关注教材中每篇文章的详略处理,深思熟虑每篇文章的主旨效果,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勤于动笔实践,“得法”应指日可待,达到所谓“纯熟”之境界。每块砖石后的美玉,在你的手上,更在你的心里。
心冻 王骏
学生例文
照顾好了星星,疲惫的夜枕着街道静静睡了。十二月挽着冬雪的手茫然地徘徊在霓虹闪烁的街头……
路口的拐角处散落了一地水果,一个竹篮无奈地立在街口看着眼前的一切,自己头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花。不远处,一位老奶奶摔倒在地,她努力地支撑着身体,手哆嗦着,口鼻处喷出细弱的白气。她着,想爬起来,可努力了几次都失败了……
这里不算偏僻,时常有行人路过,可他们只远远地看一眼,或者装作没看见,然后匆匆走开。汽车、电动车都瞪大了眼睛,然后熟练地绕开。冷风企图清理地面上的一切,可无论如何也吹不走这个羸弱孤独的身影,她依然着……
我刚走出小区大门,正好撞见这个雪地中的黑影,还听到微弱的呼救声。我心中一颤,连忙向她走去,可脑海里立刻迸出小品《扶不扶》的内容。
我刚要伸手,那位老人说话了:“孩子……帮帮我……我不讹你,这儿有电话号码……”
我蒙了,本能地从她僵硬冰凉的手里接过一张小卡片,赶紧借着路灯的灯光拨过去……
她歪在地上,我站在雪里,雪花乱飞。大概五分钟光景,一辆白色轿车飞驰而来,伴着几声谢谢,老人被接走了。我的心却像还散落在雪地上被北风驱赶的水果,越来越忐忑不安:我要是不用自己的电话打就好了;我要是不说我的名字就好了;我要是不说出我的学校就好了;我要是录下她刚才的话就好了;我要是……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麻烦?当时我为什么要过来帮忙?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我扶不扶呢?我想,我一定还会伸出手。我看着呆立街角的监控摄像头,双手合十,虔诚地期望它能保佑我清白……
老师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可此时我最想说,行动不如心冻。
唉,如果临江人能不随地吐痰,那这座城市就更美了。
说“文明”
夜晚,天上的星星稀疏地闪烁着,点缀着单调的黑夜。夜市上,各类大排档少有人光顾,仅有的几位顾客就像天空稀疏的星星,让整条小吃街显得更加空旷。只见一餐桌旁两个顾客正喝着酒、吃着烤串。酒到酣处,其中一位大概想要吟咏些什么抒发自己的情怀,于是张开泛着油光、酒气浓重的大嘴“唱”起来。首联大意是咒他祖孙八代,颔联大意是骂他爹娘儿女,颈联大意是诅咒人全家,尾联大意是走着瞧!对坐那位倒有涵养,同样红着小脸对仗工整地和他一首。滔滔不绝的脏话简直不堪入耳,但他俩却乐在其中。难道这就是临江人的娱乐方式?
大街上,时常听到的高分贝脏话;市场里,传入耳朵的高频率脏话;甚至校园里也不时出现高密度脏话。临江人的脏话说得让人很心伤。
唉――如果临江人能不随意说脏话,那这个城市就更美了。
临江,唯独文明可以疗伤!
教师点评
“热爱家乡”这类主题作文很多同学都写过,可本文的小作者目光犀利,独辟蹊径,针砭时弊,鞭辟入里,更深刻地展现出他对家乡的真情。他以一天的见闻为序,选取家乡有代表性的地点、有代表性的人群、有代表性的不文明现象为“点”,或白描勾勒,或工笔细描,或夸张特写,每个画面都栩栩如生、绘声绘色,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家乡人的不文明表现既痛恨.又惋惜、既无奈又急切的感情。但是,“点”不过是特殊现象,为了深化主题,作者在每个画面的精心刻画后,立刻辅以三个类似“面”的印证,再加上一句含蓄深刻的抒情,一组掷地有声的镜头才算完成。点面结合、点详面略、点面穿插,使全文成为我们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
(毕春林)
邋遢大王 朱霏
邋遢大王真邋遢,不信就请看看他:桌上废纸一堆、桌下书本一堆;头上杂草一堆、脚下灰尘一堆。他,就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邋遢大王。
我班这位鼎鼎有名的同学获此“尊号”,还真有点儿历史。他桌下的八卦阵曾无数次绊倒同学,每次他都幸灾乐祸地上前搀扶,并煞有介事地说:“爱卿平身。”这时,同学往往会毫不客气地回敬:“邋遢大王,不敢劳您大驾。”他却得意洋洋地欣赏着那位同学的尴尬表情,甚至乐个不停。久而久之,“邋遢大王”这个“尊号”他就笑纳了。
那天体育课上,“大王”一人待在教室,他要作甚?小李说:“莫非大王要将八卦阵正式改为七星阵?”同学们心中一颤,大家的好奇心被激起来了。
一下课,同学们争抢着往教室跑,想看看“大王”发明了什么新阵法。
推门一看:班里的地面如镜子一般明亮,玻璃如水般澄澈,当然,也不见了大王桌下的八卦阵。所有桌椅都被擦拭一新。窗台上的花草看来也刚刚沐浴过。难道是“大王”……
“大王”近来真有些异常。剪了头发,洗干净了脸,穿着系着白色鞋带的鞋,换上整洁的衣服,废纸不乱扔了,书本也不乱放了,不知何时,“大王”已不邋遢。
班主任踩着轻松的铃声来了,她一如既往地看了一下四周:“这是‘大王’的新阵法吗?让我猜猜,是不是叫干净阵法?”大王微微低着头,脸上浮现出两朵朝霞。“‘大王’还要布下一个‘保洁阵’才行呀。”班主任用幽默诙谐的话语给“大王”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课任老师以前见到“大王”不是一言不发,就是冷言冷语,可班主任不会这样。大王剪了指甲,班主任会说:“瞧人家‘大王’就是‘大王’,指甲一剪,美甲的效果就出来了。”“大王”第二天又剪了头发,班主任又说:“瞧人家‘大王’就是‘大王’,头发一剪,美发的效果就出来了。”“大王”再接再厉,第三天换上了自己洗的校服,班主任又说:“瞧人家‘大王’就是‘大王’,校服一洗,就有了‘欧巴’的风范。”班主任亲切、真诚、幽默的话语推动着大王一点一滴进步。一个全新的“大王”渐渐走进全校师生的视线。
老师们点头笑了,这回说:“瞧人家‘大王’就是‘大王’,教室一收拾,就是五星级酒店的效果。”同学们也笑了,笑声中传达着对“大王”发自内心的祝贺和感谢。“大王”也笑了,发际间滴落的汗珠让他的笑容晶莹纯洁。
邋遢大王不邋遢,我们大家都爱他。
教师点评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诗。这句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大雨将至的山村景象。除了数词、方位词运用得好外,它最主要的特点是运用了倒装的修辞方法,本应该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意思为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预示着大雨将至。天外稀星表明时间已是下半夜,快要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这句诗接连运用倒装的修辞方法,真是于平板中生变化,化平淡为新奇,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基本概念】
倒装,是一种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一般的解释是颠倒正常的语法顺序,以强调句子中的某些部分。倒装是指有意颠倒语句在语法或逻辑上的次序的修辞方法。也就是说倒装是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有时刻意颠倒句子成分或分句的一般次序,把句子的一般次序变为特殊次序的修辞方法,是一种用颠倒词序来加强语气、协调音节或错综句法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大多表现在诗词对联中,在现代文的写作中运用得也极为广泛。
【基本分类】
诗词往往因为格律的要求或意境的需要而打破正常的语序,也就是使用倒装的修辞方法。具体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语后置,即谓语放在前面。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句话的语序应是“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二、宾语前置。如:“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句话的正确语序应是“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的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三、主宾换位。如:“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这里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四、定语后置。诗词曲定语的位置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移前挪后。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句话中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
对联中也经常运用倒装的修辞方法,词序安排的前后颠倒是为了协调平仄,或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或为了顿挫,形成某种气势和风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定语与中心词倒装。如:“红杏一枝,莺歌燕语;碧桃满树,日丽风和。”正常语序应是“一枝红杏”“满树碧桃”,让作定语的数量词居后,中心词放前,是为了协调句脚平仄。
2.动宾倒装。如张伯驹挽联:“覆地翻天,纪元重开新史;空前绝后,人物且看今朝。”本是“重开新史纪元”“且看今朝人物”,将宾语拆开分置后,既强调了“纪元”“人物”,又强调了“今朝”“新史”,使全联有一种虬枝盘空的气势。
3.主谓倒装。如郭沫若题陕西大厦联:“勉哉,吾党二三子;猗欤,广厦千万间。”本是“吾党二三子勉哉;广厦千万间猗欤”,这样倒装,突出了“勉哉”“猗欤”,使行文多了一点波澜,并且避免了联脚上平下仄。
写作时,为了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文意表达的效果,作者经过巧妙安排,将文句的顺序颠倒,使原本平板的文句产生变化;或是把熟悉的普通语句变成新奇的语句,给读者一种新鲜、活泼的感觉。这种有意颠倒文法顺序的做法,其实就是倒装的修辞方法的运用。
【注意事项】
倒装并非可以随意地颠倒句子的顺序,如果为了使自己的句子显得非同凡响而刻意改变句子的结构,就不可取了。运用倒装的修辞方法尤其要注意不能产生语病。
【跟踪训练】
1.请列举两句运用了倒装的修辞方法的诗词。
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属于诗词运用了倒装的修辞方法中的哪一种类型?试作分析。
3.请运用倒装修辞格拟写一副对联。
4.请把下面两个句子变换成倒装句。
(1)我的朋友,算了吧!何必跟他斤斤计较呢?
(2)爷爷!您还记得吗?那儿有我们俩的笑声,那儿有我们俩的故事。
5.请运用倒装的修辞方法写一段50字左右生动、鲜活的情景文字。
本版参考答案见下期
第50期参考答案
《〈诗经〉〈楚辞〉的阅读》
阅读训练一:
1.“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二句,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既赞美了环境的优美,又暗示了主人的品格高洁,语意双关,内涵深厚。
2.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只列举,无分析)
3.弄璋之喜,弄瓦之喜(璋,美玉;瓦,纺锤)。
文言文参考译文
涧水清清流不停,南山深幽多清静。有那密集的竹丛,有那茂盛的松林。哥哥弟弟在一起,和睦相处情最亲,没有诈骗和欺凌。祖先事业得继承,筑下房舍上百栋,向西向南开大门。在此生活与相处,说说笑笑真快乐。绳捆筑板声咯咯,大夯夯土响托托。风风雨雨都挡住,野雀老鼠穿不破,真是君子好住所。宫室如甚端正,檐角如箭有方棱,又像大鸟展双翼,又像锦鸡正飞腾,君子踏阶可上登。庭院宽广平又平,高大笔直有柱楹。正殿大厅宽又亮,殿后幽室也光明,君子住处确安宁。下铺蒲席上铺簟,这里睡觉真安恬。早早睡下早早起,来将我梦细解诠。做的好梦是什么?是熊是罴梦中见,有虺有蛇一同现。卜官前来解我梦:有熊有罴是何意,预示男婴要降生;有虺有蛇是何意,产下女婴吉兆呈。如若生了个儿郎,就要让他睡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让他玩弄白玉璋。他的哭声多洪亮,红色蔽膝真鲜亮,将来准是诸侯王。如若生了个姑娘,就要让她睡地上。把她裹在襁褓中,给她玩弄纺锤棒。长大端庄又无邪,料理家务你该忙,莫使父母颜面丧。
阅读训练二:
1.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2.屈原在诗歌中经常写到自己的穿着、配饰与众不同。常常以香草自饰,以美人自喻。这表现了他不与凡俗同流合污、清高孤傲的品性。屈原不仅外在的装束不入凡俗,更因内心的傲岸为小人所痛恨,不容于世。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伟的服饰啊,年纪大了爱好仍然没有减退。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帽。身上披挂着珍珠佩戴着美玉。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却高视阔步置之不理。坐上驾着青龙两边配有白龙的车子,我要同重华一道去游仙宫。登上昆仑山啊吃那玉的精英,我要与天地啊比寿,我要和日月啊同样光明。可悲啊,楚国没人了解我,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水了。
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让我的马慢慢地走上山冈,让我的车来到方林。坐着船沿着沅水向上游前进啊,船夫们一齐摇桨划船。船缓慢地不肯行进啊,老是停留在回旋的水流里。……
尾声:鸾鸟、凤凰,一天天远去啊;燕雀、乌鹊在厅堂和庭院里做窝啊;露申、辛夷,死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啊;腥的臭的都用上了,芳香的却不能接近啊。黑夜白昼变了位置,我生得不是时候啊。我满怀着忠信而不得志,只好飘然远行了!
阅读训练三:
1.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人们把这种现象称做“七月流火”。“七月流火”不是表示天气炎热,它的真实意思是说天气渐渐转凉。
2.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天气一天天变凉。到了十二月,寒风凛冽是一年最冷的时刻。而奴隶们却没有御寒的衣服。正月开始修理农具。二月里举足下田,开始耕种。看着这样卖力的劳动,那些奴隶主派来的田官感到很高兴。《七月》这首长诗,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情形。
3.本诗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全篇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词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读着这悲歌式的诗篇,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被压迫的老年奴隶,面对面地向人们叙说着自己的生活境况。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七月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南边地。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要随贵人嫁他乡。
阅读训练四:
1.《诗经》“六艺”,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本诗每节前两句都是借景起兴,引出第三、四句主人公彷徨间不忍离舍家园远去的描述。
2.诗的开头以遍地茂盛的黍稷起兴,从所写景物来看,属于“乐景”。这种写法属于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景越乐,情越哀。黍稷本是行役途中最常见的植物,地里长满了庄稼,本是一片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诗人慢慢地走在小路上想到自己的家乡,心中便不由得生发忧伤和痛苦之情。
3.黍离之悲。
文言文参考译文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慌乱如醉酒。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知识检测》
1.C(A项“癸”应读“guǐ”;B项“乐”应读“yào”;D项“禊”应读“xì”)
2.A(“不忍卒读”形容文章的内容悲惨动人。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3.A(舍: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4.B(A项“其”,第一个是代词,“自己”的意思,第二个是代词,他们的意思;B项“之”均为助词,的;C项“所以”,第一个是“……的缘故”的意思,第二个是助词,表方法;D项“于”,第一个是介词,“在”的意思,第二个是介词,“对”的意思)
5.D(D项是状语后置,其余均为宾语前置)
6.D
7.A(B项班固是东汉人;C项《橘颂》的作者是屈原;D项“湖光”一联写的是范仲淹)
8.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说明。从变的角度,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以水和月为喻的一段议论,可以看出佛教禅宗对苏轼的影响。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语言表达新题型之诗歌仿写》
1.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坚忍把苦难的门推开了/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到处是开门的声音
2.韵儿甜/调儿悠/百鸟听了哑歌喉/歌不断/情似酒/醉得山野披彩绸
3.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啦啦地流着,/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挺着身子使劲地往上拔,/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4.我们见面的时候/谈论新诗/也就是谈论欢喜
什么是欢喜/从古至今是个谜/现在才知道/是心灵的默契/是产生共同的话题
5.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世界
6.也许,只能是这样/攀缘却达不到峰顶/也许,只能是这样/奔流却掀不起波浪
7.我愿/我是一首/你没有听过的乐曲/听了/还想再听
8.给我你的温暖/不是在春回大地的时候/给我你的支援/不是在山巅欢呼的时候
9.别等/那一缕温馨的风/向你吹来/吹来了/如果已不再温柔
10.如果,你是山岭/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修辞之对比》
1.B(B项使用的是对偶)
2.D(其他三项都是衬托)
3.C
4.对比。第三、四两句用“无定河边骨”同“春闺梦里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枯骨,一边是战士。虚实相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表现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死者和家人的深切同情。
5.诗歌把长年辛劳而陋居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者作对比,表达了死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6.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指出了该感冒药区别于其他感冒药,白天与黑夜分别服用的最大优点。
7.对比。通过司机和老汉的言行对比,写出了司机的蛮横无理,写出了老汉的据理力争、机智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