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化学科学

化学科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21 21:31: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学科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学科学

第1篇

《荀子》里有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概意思是说,教师是给学生传播道理和解答疑惑的。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述化学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注意渗透素质教育,强调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化学知识。化学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学生学习起来会有难度,没有基础知识铺垫和学习,学生对化学老师更有依赖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科学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学好化学,不仅包括课本知识学习,还包括科学学习方法,所以说科学方法教育很重要且必要。

二、科学教学的原则

1.适度性。教师要针对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及课本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为了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可以分四个阶段提高教学效率。感受指在刚刚接触化学知识时,学生仅对教师讲解的课本内容有基本了解和大概印象,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心相类似的内容,自己要注意总结和对比记忆。如讲解常见化学物质的分子式时,要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分子构成。联系指将讲解的科学方法和解题思路贯穿学习中,在学习中注意方法和内容联系起来,通过练习和思考逐渐熟练运用方法。例如,在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些金属元素和盐酸发化学反应的化学方式是不一样的,系数也不一样,但都是金属元素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联系金属的相同性质书写方程式,从而举一反三,降低书写难度。应用指通过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解决化学问题。例如,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在主要物质中掺有其他化学物质,如何检验这种物质的存在等。评价指根据自己建立的科学知识体系判断他人的学习研究是否有价值,当然这要求学生自身知识能力足够高。

2.适时性。适时性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确实有进行科学教育的必要时采取措施,否则会适得其反。化学课本中隐含科学的方法,有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联系密切,在讲解那部分时要注意渗透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讲解化学理论的来源及相关知识等,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常见的酸性溶液有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如硫酸氢钠,对于其他不常见化学溶液没有讲解的必要。

三、科学教学的方法及措施

1.充分利用教学模具进行教学。在学习化学分子式及空间结构的时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很难形成空间想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学模具进行教学和讲解,让学生通过空间想象和模具帮助,先学习基础知识,再通过了解和讲解揭示其奥秘。例如,在学习一些化学分子式的结构书写时,首先要记得该化学分子式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在画结构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元素和几根化学键,如写三氧化二铁的分子结构时,先想想其空间结构,或者借助化学模具,再进行书写,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比较、分析,熟记多种化学知识。化学元素太多太乱,很容易记错记混,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对比记忆,根据自己学到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刚刚接触化学的时候,最基本的内容有固体、液体、气体。除了状态不同外,还要区分固体的颜色、性质等,如铜和氧化铁都是红色固体,但两者的化学分子式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通过分类和比较进行记忆,可以按照状态、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3.运用学到的化学理论对不了解的方法进行探索。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就是化学假说法,化学假说法指运用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化学原理,对未知的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进行探索,而探索结果就需要时间和真理验证,初中生不能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做出对或错的判断,但是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实,化学假说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学习中的独创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科学方法的基础。例如,化学家拉瓦锡根据燃烧现象与空气中的化学成分相联系,通过思考和研究,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4.善于归纳和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归纳所学知识和整理知识体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养成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的好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归纳从一些具体事例中概括整理出相应的结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归纳内容和归纳形式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所决定,在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达到复习效果,所以说归纳和整理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时,根据教师思路学习和掌握前二十号元素的电子排布情况,在观察和归纳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出电子的排布和变化规律,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和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从而得到排布规律,这样就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5.充分利用化学课本。学习化学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离不开化学课本,而化学课本中的内容排版就是按照学生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行的,这就是一种隐含的科学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例如,初中化学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分为这几部分,地球周围的空气、氧气、碳和碳的氧化物、自然界中的水、金属与金属矿物、溶液、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等其他部分,是按照简单到复杂安排的,简单来说是教材中的一条知识线。抓住这条知识线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还能使教师讲课条理清晰。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科学观念 培养

科学观念是科学认识和实践中思维的细胞和基石,也是组成科学素质的最高层次要素,所以,在科学教育中,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是至关重要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使其获得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而且化学课程中也确实存有大量的能适合于养成学生正确科学观念的化学内容。

布鲁纳指出:现代课程改革,至少还有一个重大问题尚待解决,这就是通晓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他认为掌握学科结构就是要获得相应学科的科学观念。科学史也表明:科学观念的革命对于科学发展的推动远远重于科学知识本身。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观念教育。

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我们对学生基本科学知识的传授以及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比较重视,而对科学观念的教育则相对比较忽视。高中化学新课程蕴涵丰富的基础和现代化学科学知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特别是正确科学观念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那么,高中化学新课程中主要包含有哪些科学观念?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的科学观念。

无论是什么稀奇古怪的物质,都是由某种元素组成的,如人们在新墓地见到的“鬼火”,空气、海水、矿石等等。世界不是静止的,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是时刻地运动变化的,只有变化着的物质才可以使世界不断发展、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如我们能闻到远处的花香,在我国部分地区可检测到日本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元素碘-131,高中新课程中煤、石油漫长的形成过程,电解质的电离和导电、化学平衡的存在和移动等知识加强了学生对物质运动观的认识。有了这种正确的科学观念,学生就能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不偏听偏信;就不难判断“某种品牌的矿泉水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广告语是不科学的。

其次,我们要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变化是有规律的,物质变化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科学观念。

在初中,学生就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高中化学新课程进一步告诉学生: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化学反应是有一定方向性的,不是任意两种或多种物质放在一起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而且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也是在一定条件之下进行的如温度、压强、尝试、催化剂等;化学反应速率有快有慢,这不仅与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本身有关,还与外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温度、压强等;任何化学反应的进行都是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进行到底,许多化学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化学反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任何化学反应的进行都经历旧的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生成过程,旧的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形成要释放。化学反应是否吸收或释放能量就决定两者的能量差。有了正确的科学观念,学生就能清楚地回答“要把水变成可燃性的油”是不可能的,而借助某种催化剂,吸收足够的太阳能,可由水来制得氢能。

第三,我们要培养学生形成“物质的性质是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的科学观念。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关系到物质的用途。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从原子、分子水平上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去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如金属单质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都是由金属晶体内部的金属键决定的;金刚石、石墨和C60(足球烯)以及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石墨是混合晶体,C60属于分子晶体,它们由于结构的不同,许多性质和用途截然不同,金刚石硬度大,不导电,可作切割材料等,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等;C60(足球烯)可用于制造高分子材料,用于制造光学材料;科学家们预测碳纳米管将成为 21 世纪最有前途的纳米材料,以碳纳米管为材料的显示器将是很薄的。学生如果对物质的结构、性能及物质的变化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就更想去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的奥秘,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化学与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们不仅看到化学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等方面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还要看到化学也正在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努力。高中化学新课程明确提出学生必须“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能说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方法”,“说明污水处理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的意识”等等。通过对这些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明白: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化学可以为解决环境问题做出重大贡献;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类应该慎用科技成果。

总之,学生养成了正确的化学科学观念,就会用化学的眼光和思维去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为日后参与社会决策打下一定基础,从而获益终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3年4月,14- 21

第3篇

一、科学素养概念的由来和内涵的界定

至今,对科学素养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中国科普研究所的学者李大光指出:“西方国家对科学素养的讨论,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激发科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进行广泛讨论,并由学术界将研究结果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发表,从而进一步带动更深入的讨论.中国是在国家确定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才意识到人的素质在达到这个目标时将起重要作用,同时感受到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对建立科学世界观将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借鉴西方国家关于科学素养的思想和概念,逐步形成了中国对科学素养概念的理解.”上海师范大学黄颖、吴俊明老师撰写的《浅议PISA科学素养评估的发展变化》一文,对科学素养内涵进行了四个层面的界定:“认知层面,即科学知识;情感层面,即对待科学的兴趣、态度和行动取向;行为层面,即科学方法过程、科学的行为习惯、科学实践能力;意识精神层面,即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等观念.”

二、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在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能从化学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从以上的阐述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基本策略

中学化学教学要选择真实的问题情境,突出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主题,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教育与人性发展有机融合起来.

(1)认知层面,即科学知识层面的科学素养.通过学生的主动思维和积极建构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品性、素质和智慧.新课程下的教育要关注人,关注每一个人的生活、生存和发展,要着眼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致力于综合国力的增强.要创新课堂教学,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探索的主阵地.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化学模型、加强实验探究,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要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探求、交流,师生共同分享经验知识,启发思维,获得新知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创建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体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使获得化学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迸发.要因时、因地、因人施教,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积极改进实验装置,创新实验原理,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将实验现象以对比呈现、衬托呈现、课件呈现、近距离呈现等多种方式灵活呈现,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可以利用实验中的“异常”,顺势利导,捕捉实验中的闪光点,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

(2)情感层面,即对待科学的兴趣、态度和行动取向.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等.兴趣是人们主动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兴趣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暂时兴趣,变成永久兴趣即志趣.如讲到溶液的内容时,呈现古罗马战争中,将俘虏扔到死海中处死,然而俘虏并没有沉入死海水中,而是活下来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涉及的化学史资源,通过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重视和有效调动,最大限度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优化教学.如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发明生产的“红星牌”小苏打,打破了西方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被西方人称为“爆炸式人物”;在日本时期,他绝不与日本人妥协、合作,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又如,我国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炼铁技术,战国时期就掌握了炼钢技术,举世闻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所用的钢铁材料全部来自中国制造……今天的学子没有理由不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为世界的文明再做贡献,做一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一个人格健全的社会人.

(3)行为层面,即科学方法过程、科学的行为习惯、科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动态的生成性知识,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品性、智慧和能力.初中生由于自身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认知的局限性.所以学生的探究是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进行的,不能随意的泛化和神化.我们曾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并获得概念.例如,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用问题的形式对学生探究的方向和内容进行限制,用教的智慧影响学习的智慧,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会提出很多的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问题,控制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探究方向.这样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远比直接告诉结论意义要深刻的多.这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努力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品质.

第4篇

1、化学科学知识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1 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1.2 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1.3 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了理论要求和精简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了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2、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化学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2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

2.3 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结合能源、材料、资源等教学内容,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远大目标。加里宁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学也不应例外。”

2.4 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而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却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通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3、化学科学品质。化学科学品质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1 化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念。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现代社会,不管是高科技成果还是日常生活,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学化学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条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化学学习兴趣。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此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渊博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

第5篇

关键词:科学素质;学生;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02-01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

二、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厂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租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只看“饶帧保看“门道”的不良习惯。

2、实验能力。教师应认以以下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④掌握实验方法;对立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⑤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件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人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

3、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牛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

第6篇

2Fe3++Cu=2Fe2++Cu2+,从而将铜箔溶解掉。当学生了解了以上化学科学知识以后,就可以很顺利地进行接下去的探究活动了。故在每个“活动与探究”栏目中,均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只要学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就能够发现并掌握到很多的科技知识。

借助“活动与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它是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把科学本身看成是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探究过程就是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呢?科学思维的培养,有三个关键性的实践要点:第一步是对问题的猜想;第二步是事实的验证;第三步是理性的思考。而我们苏教版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栏目,恰恰是一种实现上述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如在进行“探究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过程时,学生首先会对这个问题产生以下猜想:①双氧水为什么会分解?②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是温度、浓度、压强,或者是催化剂呢?学生就可以根据以上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对比实验去验证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各个因素对双氧水分解是否存在影响,并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

然后,学生通过对自己所设计的各个实验的现象进行汇总、分析,得到温度、浓度和催化剂会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产生影响,而压强的变化则不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最后,学生会对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反思:为什么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有影响,而压强却对其没有影响呢?从而引发学生好奇心,继续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而这部分知识在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会详细阐述,教师在这儿也可以提示学生去查阅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内容,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疑问。

借助“活动与探究”,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探究活动设计的原则之一是实践性原则,而化学探究实验是化学课程探究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和方法无法代替的。通过化学实验开展探究活动,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做实验的主观能动性。故苏教版在设置“活动与探究“栏目内容时,都是从实践性角度出发,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如在进行“乙酸性质探究”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完成如下图中实验1和实验2的操作,才能对乙酸性质进行深入探究。

特别是在进行实验2过程时,涉及到了较多的实验技能。如通过实验2,学生可以掌握不同溶液混合时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操作,反应装置的选择与反应条件、反应物和产物状态关系问题,实验装置的装配,试剂的用量及取用试剂的操作,产物的收集方法等等。虽说上述操作均是实验的基本操作,但通过各种“活动与探究”栏目中学生探究实验的锻炼,学生可以熟悉并掌握不同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故“活动与探究”可以起到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的作用。

借助“活动与探究”,可以端正学生的科研态度

任何一个探究活动,均涵盖了阅读、思考、设计、试验、观察、比较、完善等多个步骤,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活动与探究实验时,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探究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如在进行“氯水性质探究”探时,首先学生必须要阅读课本有关氯气的知识,了解氯气的颜色、水溶性、氧化性及其与水反应的情况;再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产物的情况,思考氯水中可能有哪些成分;然后根据各成分设计针对性的实验去验证;最后通过实验,观察各组实验的现象,比较氯水和氯气性质的异同,并找出实验中的缺陷并加以完善,从而得到最终的结论。以上每一个过程,缺少任何一项都有可能使你的探究所得结论与理论不相符合,故学生必须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实验态度,才能完成好每一个探究实验,得到正确的结论。

第7篇

关键词:科学方法;高中化学

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不应该仅仅只是对于知识的讲授,还应当涵盖对于科学方法的传输。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现在,加强课程中科学方法的教育无疑有利于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新一轮课改的目标实现。

1、化学科学方法特点

1.1 可为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课改后的课本与之前课本相比,一大不同之处就是对于“方法和过程”的着重强调。这点在整个新课本中都有体现,教学任务中对于化学理论和规律获得的方式与途径都着重进行了详细讲解。

1.2 掌握科学方法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

只有通过科学方法,才能对化学知识有较为详尽和真正的认知,因此科学方法可谓是获取化学知识最有效的工具与基础。只有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化学问题,同时结合化学理论,才能给出系统全面的答案,因此科学方法又是连接化学问题与化学理论的桥梁。

1.3 科学探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训练科学方法的平台

所有的化学发现都与科学探究息息相关,而良好有效的科学探究又必须以科学方法为基础。科学探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发现问题、收集资料、提出猜想、设计实验、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也能够逐步培养其科学方法的运用。

2、科学方法在化学教育实践中的渗透应用

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化学科学方法有着不一样的体现。若特地罗列科学方法的优点,可以使其特性、适用范围和操作流程一目了然,但是学生只是能够从理论上了解该方法,并不能从实际上真正掌握这些方法的精髓,就好比要真正学会游泳光光知道游泳的动作要点只是第一步。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化学科学方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将化学科学方法融入知识教学

化学知识的教学主要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元素知识和化合物知识等构成,可以在教授这些知识的同时融入科学方法教育。

化学概念揭示的是一般事物的共同特征,是由大量的现象提炼出来的,所以它的形成势必受到科学方法的影响。所以,将科学方法融入知识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的构成条件以及形成过程。化学规律所揭示的是一些化学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化学变化。可以说,科学方法的应用,是进行理论和规律探索与研究的基础,所以在教授化学规律时也应当适时进行科学方法的讲解。此外,教师还应当在课内课外给予学生锻炼科学方法的机会。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化学专有名词、概念、理论等按照特定的排序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归纳过程中让学生逐渐熟悉归纳法,并培养他们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法得出新结论的能力。

可见,将科学方法融入知识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方法方面得到一定熏陶。

2.2 基于化学科学方法教育的化学学习探究

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理论和规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小组讨论、实地调查等均可以被称为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好地掌握化学概念和理论内容。

科学探究的主题没有限制,学生可以任意选取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场所可以在实验室、教室或是任何相关场所。探究的主要形式包括前期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实验、数据汇总与归纳等。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同时应尽可能起到一个指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课题进行探究。在选择时,应当从相对简单的课题入手,逐步增加难度,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避免开始课题太难打击学生自信心与积极性的事件发生。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系统地研究相关性较强的几个课题,从而帮助学生在某一领域获得较为扎实的知识。在高中阶段,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探究方式毫无疑问就是实验,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同时,教师应当全面灌输科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更正确地进行实验,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事故的发生。通过自主实验,学生能够熟悉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与注意要点,并根据实验现象对所学化学理论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与了解。

2.3 参照化学史,自然讲授化学研究过程的科学方法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拥有十分悠远的历史。古往今来的化学家们在创造伟大发明的同时,也为后人进行化学研究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科学方法。

利用化学史话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宣扬,首先必须从教材入手。针对教材中那些重要难懂的理论,教师可以将其发现过程及过程中所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做一个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理论,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在后期教学中,教师更可以让学生课后自主搜集一个理论的发现过程,并重点罗列其中所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在课堂上通过演讲和讨论的形式进行探讨,通过互动交流,使学生得到启发,对科学方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小结

化学科学方法教育是我国未来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培养未来科研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从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况来看,化学科学方法的教育始终差强人意。教师应当在授课中融入对科学方法的教学,并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培养其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化学史上优秀的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化学科学方法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为其在今后的探究中奠定良好的方法基础。

第8篇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采取分科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大量实验调查表明,不同学科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很多初中生反映化学真正的难点是在数学计算上,化学主要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以及物质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物质。在研究一些物质的时候会用到数学上的计算,因而数学能力对初中生化学学科有着重要的影响。[1]

二、认识数学与化学之间存在着联系

初中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多数是通过做实验来实现的,这些化学实验都较为简单,多数停留在观察物质的形状、颜色、气味这些物理性质方面。所以初中生在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时不会觉得有多困难。数学这门学科主要以计算为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很多学科的知识定理只有通过数学化才能成形。化学这门学科也不例外,化学中只要涉及到量的问题,只有通过数学的方式得以解决。只有运用数学解决化学问题才能得到化学中相似物质的微小差别。

三、数学与化学间的具体联系

1.计算方面

用不等式计算化学平衡中众多数据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最难的问题,毕竟他们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在解决某些化学问题时单凭做实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这些问题却可以利用数学方法解决。例如:在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这一反应中,如果外界条件一定,并且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现在增大该反应的压强,则反应物及生成物的体积成分都会发生变化,如果现在我们想要研究在这种变化中,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变化程度的大小,通过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很难进行的,但如果用到数学中的不等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很容易了。

2.研究思想方面

数学在各种自然学科中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这一学科的基础作用在化学中更加明显。一些数学思想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化学这门学科中很多概念的表示都很绝对,就像化学中对于化学键的说法。教课书中对于化学键是这样划分的,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但实际上有些化学键并不能这样极端的描述。再比如说,化学中的酸碱度问题,物质的酸碱度只是一个相对的问题。鉴于化学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发生,于是在化学上出现了模糊数学。模糊数学在化学上的提出无疑使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将数学思想运用到化学中去,对物质的研究也就更加精密起来。

3.基础内容方面

由于数学在化学上的渗透越来越多,自然而然的数学知识在化学上的渗透也加深了。对于化学研究要分三个步骤来完成。第一:寻找经验法则。这个过程需要做一个实验才能完成,完成这个过程是为了接下来建立一个同种类型的实验模型,提前对实验结果做一个初步的预测。第二:对以往做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在总结中寻找半经验法则。找到半经验法则就可以对别的形式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解释这种预测。以上两步都是通过化学学科的方法进行的。第三:根据以上两步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对实验数据通过量子力学的方法进行演绎,并得到结论。如果该理论能够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解释,并且适用于其他实验,那它将是一个新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参与到了其中,并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数学可以说是化学实验内容的一部分。

四、提高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方法

1.创造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自己进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只有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和放松。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必须从老师做起,我们目前的首先必课堂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的,一切问题都是老师在陈述,学生们则被动的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范围。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己则应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数学上的某些问题应该采用多种放方法进行求解。老师应该多让学生上台解说,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多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让他们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思考方式。

2.培养教学兴趣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动力,所以老师应该保证让学生学有动力,而兴趣最能带给人们动力。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让初中生们感觉学习数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让他们具有学习数学的永久动力。培养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很难的科目,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们不再恐惧数学。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们知道数学的简便性,让他们明白数学是很重要的。数学的应用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3.鼓励攻克数学难关

学生们在学习时需要被认可,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们攻克数学难题,让学生们在解决这些难题时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能够找到学习数学的自信。数学的研究过程并不是学生想象的那么艰难,只要敢于解决数学难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引导学生们为之拼搏奋斗。只有让学生们攻克数学难关才能带给他们学习数学的快乐。[2]

3.鼓励学生们质疑

学生们的思想都很活跃,有些时候他们都对老师讲的东西有疑问,但鉴于权威的力量又不敢说出心里的疑惑。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质疑,让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不管学生提出的质疑是不是正确的,老师都应该对他们提出表扬,只有这样学生们才敢于发言,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拥有学习数学的良好方式,进一步的为学好化学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