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7 10:20: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化工学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传热理论研究进展
近几年来,由于滴状冷凝的实现与增长冷凝表面寿命等相关问题的影响,研究人员至今未将滴状冷凝应用到实际的化学工业生产当中。现在的机械、石油化工以及航空航天技术仍然在使用沸腾传热方式,利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工业生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液体发生核态沸腾原因的探索,因为沸腾的形式多变又复杂,所以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尤其是在计算方面,更是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使得计算的准确率极低,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实验做基础。除此之外,水沸腾时会产生一些气泡,这些气泡会影响到加热器的表面,使得计算的难度再次加大。这都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现在研究的重点。
1.2微细尺度传热学研究进展
微细尺度作为现代热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热学的一些规律以及微细的探讨,研究前景非常广阔。在研究微细尺度传热学的过程中,如果所研究的物体尺寸远远比承载粒子的平均尺寸大,我们所假定的观点依旧成立。但是由于我们研究的尺度比较微细,所以原来假定的那些影响因素会发生一些改变,导致液体流动的规律发生变化。随着近几年来纳米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生产中的诸多领域都在引用尺度微细传热学,如高度集成的电子设备、微型热管等。
1.3强化传热过程的研究进展
要想优化传热过程,就必须从换热设备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优化设备,从而提高传热效率。换热设备主要就是进行热量的传递,热量传递有逆流、顺流、交差流、混合流等四种方式,其中逆流过程中产生的温差是最大的,顺流产生的温差是最小的。我们应该想办法改进换热设备,使其能够持续对外放热,以此达到本次研究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发明一些新的换热设备,采用新的传热材料应用到设备当中;改进原有的传热设备生产工艺;参照原有的设计方案,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对方案进行优化等。
2化学工程未来发展动态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大量的科技产品及技术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被广泛的应用,这就给化学工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如何给新技术的引用提供一些良好的服务及体系,并且将新形成的理论完善,使化学工程不断进步,朝着新的目标发展。其次,现在主张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研究一下信息、生物、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技术,将这些与化学向结合,为化学工程的发展做出良好的铺垫。
3结语
外力对化学反应过程施加各种影响的原理、规律是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目标。研究者通过各种研究,形成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反应器的优化与设计均是以该方程式为基础来开展的[3]。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具体包括了:(一)反应模型的建立。目前此类研究并不少见。像刘小云等经过实验得出动力学模型,在检验后实现了数据与模型间一定程度的相互吻合;D.Klvana等将层流方程与六步动力学模型联系起来,并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的成功模拟;(二)对一些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运算。如,熊杰明等人在实验中发现,在应用数值积分法计算动力学参数时准确度较高;若使用微分法计算速率时,因模型和函数间不相契合,则准确度较差;(三)运用模型确定合适的工艺条件。如梅泽民等人已对对峙放热的最佳温度进行了分析;角仕云等通过分析生产硫酸中催、氧化反应的适宜温度,并综合考量催化剂各项系数的意义,推算出反应中催化剂的温度公式。很多教材均涉及到通过消元及变量分离,对动力学方程进行简单的数学处置内容。但因很多动力学方程涉及平行、对峙、连续等一系列的反应,比较复杂。更有一些反应拥有极其复杂的原理、规律。如果对这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加以研究、会形成较难求解的微分方程。如果在求解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4]。在很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研究领域中,均使用着计算机进行计算模拟。第一,应用计算机对反应中所有物质的浓度改变进行模拟运算。第二,为得出所需物质的饱和度,可计算连续反应的合适时间、实现对反应时间有效把控;第三,为让化学生成物速率达到最高,可对对峙放热、平行反应最优温度加以计算,以有效把控温度,实现最佳试验条件。通过对计算数值进行专业模拟,形成数据档案,有利于合理设计反应器和有效控制化学生产的工艺条件。
二、化学反应工程新领域
(一)计算反应工程
新世纪以来,流体力学、量子力学等基础研究在飞速发展、并日益成熟起来。这样就为在反应工程中有效计算机技术奠定了基础。在分子计算、大尺度集成、操作与过程的模拟、智能化发展等处,都可以看到数学软件在被广泛应用的身影。这样一来,人们得以更加简捷、有效的对化学反应过程全面、立体的模拟,加快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发展速度[5]。比如,在对发展经济中其着重要作用的石油催、裂化领域,应用计算机技术可大大改善研究效果。在工业石油的催、裂化中,人们通过对重质渣油进行化学处理,将其转化成有经济价值的轻质油、高辛烷值油。若使用MIP反应器,石油裂化、异构化、脱氢反应可不限于一次。这样一来,工程试验的针对性及自由度得以提高,很好的改善了产品的特性及其分布。根据多尺度思路,在几秒内就可以依据宏观模型、对实际设备完成各处的颗粒分布。然后,以此作为初始及边界进行运算、进行细化。该过程主要是用一些层次较低的模型进行模拟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可进行层层细化,反应器内一切细节得以展示。这样一来,试验人员能够据此更精准对反应器进行放大和设计优化。
(二)向分子反应工程的转化
技术及计算技术在不断提高着,使得人们对反应过程的认识逐渐深化。化学设备水平不断提高,让研究人员能够有效观察到分子、原子;随之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人们实现了多尺度的模拟。在化学工程领域,若在分子、原子基础上,可以使得化学合成及反应过程得以有效构建。而现在,在很多领域已经将该设想化为了现实。同时,该方法论能够将其与过程强化论有机联系起来,以最大可能的提高效率,促进了节能减排的发展。此外,若在化学反应工程中运用分子反应工程技术,可以使得前景更为广阔。
三、结论
>> 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定位和发展分析 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少儿服务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位置 浅谈如何提高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满足公众文化需求论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建设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阈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大学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再定位 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创新与发展 如何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江逐浪.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中的几个内在问题[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5):11-14.
[7]赵笛.大学图书馆能否向公众开放[N].青岛日报,2007
-08-31:2.
[8][9]石银, 关俊华. 刍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文化研究,2009,(27):224-225.
[10]闫真.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系统思考[J].晋图学刊,2007,(6):53-55.
[11]Peltz, Richard J.Pieces of Pico: Saving Intellectual Freedom in the Public School Library[J].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Law Journal,2005: 103.
[12][15]王彩云.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6-29.
[13]榻. 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2010,(17):726.
[14]陈凤琴,潘梅. 信息视野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核心功能分析[J]. 现代情报,2007,(11):95-97.
[16]王瑞英.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定位[J]. 图书与情报,2009,(5).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16)
[摘要] 通过基础调查研究,建立了一套科研工作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将反映学校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指标即科技项目和反映学校科研产出能力的主要指标即学术著作、学术论文、获奖成果、授权专利、科技平台建设、学术交流作为学校科研工作量计算的评价指标,同时还考虑了项目类别、项目级别、著作类别、论文类别、获奖级别、专利类别等因素,使计算办法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最后,以福州大学2012 年科研工作量计算为例,计算结果与学校各单位现实发展状况较为吻合,证明了该计算办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关键词] 福州大学;科研工作量;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办法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4?0157?05
一、引言
高等院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作任务,按其性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教学工作,二是科研工作。在教师和科研人员工作量的计算中,应对二者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目前,教学工作一般都有一些明确的定量指标和折算课时数的办法进行量化[1],因此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在各校都较为成熟。然而,科研工作的量化涉及面大,量化指标复杂,难于确定,因此在高等院校科研管理中,如何对教职工的工作量进行科学量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科研工作量不仅是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业绩的重要体现,更关系到高等院校科研资源的配置导向问题。不科学的科研工作量计算方法会导致教师和科研人员收入分配不公平、挫伤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积极性、忽视一些具有做出中长期有价值成果潜质的研究人员等不良后果。反之,能活跃校园学术科研气氛,有效调动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从而提高高等院校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质量。
针对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一些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段尧卿[2]等人给出高等院校科研量化管理的优先级评价方法,给出优先级评价模型;刘开源[3]等人给出了高校科研量化管理体系的原则,使科研量化管理体系的量化范围明确化,并设计一种量化计分方法;王凌峰[4]对高校科研量化评价中赋分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难度系数的概念,对三种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形式的分级与量化赋分以及彼此之间统一转换问题进行讨论,为确定统一的科研量化考核方案提出一种新方法。王建阳[5]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学术论文量化评估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学术论文评估的指标因素与权重,并提出了量化评估的数学模型。李兰平[6]将灰色综合评价法应用到高校教师科研工作量的考评中。由以上的文献可知,尽管对高等院校科研量化评估的方法研究较多,但是有的考评指标考虑得过于简单,有的过于繁琐不易操作,这些评价方法不能完全适用我校的科研工作实际情况。为此,建立适合我校的科研工作量评价体系,增强科研管理规范化,实现科研资源的最有效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我校所用的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只以项目经费和项目持续年限为变量,根据项目类别和级别确定相关系数,按照相应公式计算科研工作量。我校传统的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只考虑科研投入,没有考虑科研产出,是不合理的。为了改进我校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使其更加科学化,我们做了大量基础调查研究,试图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科研工作量评价体系。把反映学校科研工作能力的主要指标—科技项目,反映学校科研产出能力的主要指标—学术著作、学术论文、获奖成果、授权专利、科技平台建设、学术交流作为学校科研工作量计算的指标体系,并考虑了项目类别、项目级别、著作类别、论文类别、获奖级别、专利类别等因素,使计算办法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二、高校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校科研工作的特点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应设立4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平台和学术交流,在一级指标体系基础上设立了6 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科技项目、科技论著、获奖成果、知识产权、平台建设、学术会议。按照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1:1设立权重系数。
(一)指标分析
1. 科技项目
科技项目是高校科研工作的核心,科技项目的项目数和经费总量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科研经费为各类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环境基础,一般科研经费大的项目难度高、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更加迫切。科研项目的项目数可以反映学校在承担研究项目方面能力的全面性和竞争力。本体系按科技项目的类别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项目主要考虑项目的级别和类别,为了简便计算,项目级别设立了国家级和省部级及以下两个级别,对不同级别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以示对国家级项目的重视并加以导向;项目类别按照项目的学科类别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再按照项目的性质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考虑到社会科学及基础研究经费相对较少,给予较高的权重系数以便学科之间的平衡。横向项目规模以到校经费数从10 万元—60 万元以上按不同学科不同取值范围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鼓励和引导科研人员有效整合科研资源,联合科研攻关,以争取重大项目、提高项目资助经费作为科研工作的发展目标。
2. 科技成果
(1)论著。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著作和论文是高校基础科研成果产出的主要形式之一。著作主要是指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著作一般分为专著、编著、译著,考虑到学术价值性,本体系选取专著和译著作为评价指标,赋予不同权重,以著作字数计量分值。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科研影响力和科研竞争力。本体系将论文分为五个级别,每个级别赋予不同权重系数,引导各单位出高水平论文。sciENCE、NATURE、CELL是代表世界顶尖学术水平的三大知名期刊,也是高校科研竞争力的标志性指标,所以本体系赋予其较高的分值,和国家奖二等奖的含金量相当。其他论文指标项都是根据分区、被引频次等因素划分的。
(2)获奖成果。高校科研成果获得科技奖励的数量多少、等级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集中反映学校科研综合实力、科技活跃程度、整体科研水平。成果获奖级别和等级是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量化评价的具体体现。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作为科研工作量计算的指标,并按照奖励级别和等级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标准分值。级别越高分值差距越大,激励科研人员提高成果奖励竞争能力,从而获得高等级的奖励出标志性成果。
(3)知识产权。高校知识产权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具有的学科、人才、信息、学术环境等优势,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成为我国知识成果的重要发源地和辐射地。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专利的拥有量是一所高校科技实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将授权专利作为科研工作量指标,并根据专利的种类给予不同的分值。由于国外专利申请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难度系数比较大且各高校的国外专利授权量较少,所以国外专利的分值明显高于国内专利。发明专利是经过初审和实质审查后才授予专利权比起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只经过初审就授予专利权,其过程复杂和难度系数大,故发明专利的标准分值大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以此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申请发明专利和国外专利,以提升高校专利申请质量。
3. 科技平台建设
科技平台是高校在科研成果、人才等资源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发能力、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科研平台是领军人物、顶尖人才的聚集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整合学校资源,凝练学科方向,打造一流的创新团队,从而为高效的科技活动创造优质的科研环境,助推人才的成长。因此选择科技平台建设的指标,并对不同级别平台赋予不同分值,鼓励科研机构发展成更高级别的平台,争取更大的科技活动与发展空间。
4.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学校科研成果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行内人士共同交流,分享科研成果,可以促进科研工作者自身科研水平的提升,为未来的科研创新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承办全国性以上学术会议对于增强学校国际国内影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活跃学术气氛,提高科研水平,扩大对外影响,便于我校科研人员了解国际前沿领域。尤其是国际性会议,可以拓宽科研工作者的视野,和国际顶尖高手同台进行知识学习与交流,对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影响力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术交流水平是学校科研实力的反映,这既是学习的平台,也是展示的平台,还是交流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学术联系,对未来的学术交流、学术合作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承办会议对学院学科的发展、学术的研究、人才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指标体系
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如表1 所示。
(三)指标说明
1. 科技项目
(1)科技项目是指学院前一年度新立项目(校级项目除外)。
(2)自然基础类是指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自然应用类是指纵向自然类项目除自然基础类外的其他项目。
(4)社科基础类是指国家软科学、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规划、教育部、教育厅重点项目的纵向社科项目。
(5)社科应用类是指纵向社科类项目除社科基础类外的其他项目。
(6)q 是指实际到校经费。(单位:万元)(7)国家级项目是指我校为主持单位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项目,等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基金项目分值不足270 分的以270分计,一年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值不足140分的以140 分计。(若各类项目到校经费达200.0 万元(含)(工科)、50 万元(含)(文科)以上可参照执行)。
(8)省部级及以下项目除国家级项目以外的其他各类纵向项目。
2. 科技成果
(1)著作指学院前一年度由出版部门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
(2)著作字数是指由我校执笔撰写的字数。
(3)在Nature、Science、cell 上以福州大学署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以我校作为主要署名单位且主要作者(单位和个人排名为前3 名以内) ,按一区论文计分。
(4)三大检索论文是指我校委托中信所检索的SCI、SCIE、EI 收录的期刊论文,重复收录以就高原则只计算一次。每篇论文JCR 分区以当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为准。
(5)国家一级刊物是指国家一级学会、中科院直属所主办的学报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6)社科权威刊物是指社科处认定的93种刊物。
(7)获奖成果是指学院前一年度获得的国家、省部级科学奖励。国家奖:若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其分值按相应奖项减半计算。若我校为第三完成单位按30%计分。省部级奖只计到第二完成单位,其他不计。
(8)授权专利是指学院前一年度授权的职务专利。
(9)软件登记是指学院前一年度向国家版权局登记的软件。
(10)集成电路设计是指学院前一年度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的设计。
3. 科技平台建设
(1)科技平台是指学院前一年度新批准立项建设的平台。
(2)国家级是指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平台。
(3)部级是指除发改委和科技部外等部委批准建立的平台,央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是指我校和中央企业合作建立的产学研平台。
(4)省级是指省科技厅、省发改委批准建立的平台,地方企业产学研合作平台是指我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的产学研平台。
(5)厅级是指除科技厅、发改委外各厅局批准建立的平台。
4.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指学院前一年度承办的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
(四)各单位科研工作量计算
(1)计算各单位的各项指标分值Xi。
(2)计算各单位各项指标分值总量ΣXi。
(3)计算各单位科研工作量占全校研技工作量比例数Pi
三、实证分析
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利用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对2012 年福州大学各单位的科研工作量进行计算,并换算成各单位工作量在总工作量中的比例,结果如表2 所示。
关键词: 化学化工 毕业论文(设计) 高校转型发展
在当前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作为综合性实践教学中最重要一环的毕业论文,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及训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然而,现阶段高校的毕业论文都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个学期,时间短、任务重,并且与考研及就业冲突,严重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为此,我们对2011级和2012级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些卓有成效的效果。
一、目前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有些指导教师自身科研实力突出,学生选题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扩展性,有些教师有较深的工科背景及横向研究经历,学生选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深入研究的潜力。毕业论文(设计)所在的第八学期恰恰是学生联系就业的关键时间,学生往往忙于就业,无心论文,时间短、任务重,并且与考研复试、资格证考试、公务员考试冲突[2]。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往往依托实验,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实验实践时间需求较大,导致很多课题刚刚获得突破就急于结题,有些课题还未优化结果就要撰写最终结论,一些很有潜力的课题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就随着毕业而被束之高阁。学生为了突击应付毕业论文工作,只好假题假做,甚至有些学生进行网上抄袭或者使用百度百科等网络文章拼凑成论文,有的学生找人论文,还有的学生直接改用本专业往届学长的合格毕业论文上交等[2]。这些做法不但使得学校安排学生写作毕业论文(设计)的培养计划失去应该的作用和意义,还浪费稀缺的教育资源,败坏学术风气。
二、针对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所做的探索
针对目前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我院经过大量研讨和调查后,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了探究。
1.毕业论文(设计)提前进行的探索
因为毕业论文环节放在第八学期,就业等原因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进度、质量,所以我院尝试对毕业论文(设计)灵活化处理,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第六学期结束的暑期至第七学期开学前三周的时间段内申请提前选题,部分学生暑假即可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相关工作。考研深造的学生可以利用长达一年的毕业论文系统的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化工设计类的学生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和化工设计竞赛的准备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对于就业的学生则避开联系就业的关键时间。
在第六学期结束时,化学专业的学生已经修读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及相应的化学实验,已经基本具备处理化学问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3];文献检索、专业英语、毕业论文写作及学年论文更是为毕业论文工作的提前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第六学期结束时,学生提前进行毕业论文完全具备实现的基础。
2.毕业论文(设计)与实习相结合的探究
高校本科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将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提前至第六学期结束的暑期的话与实习工作并无太大冲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提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是第七学期开始,同时是本科实习开始的时间。这得益于我院的另一项探索即毕业论文(设计)与实习相结合的探究。我院与实习单位达成校外毕业论文(设计)合作教育协议,针对确定从事该行业的同学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合作培养,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学生可以在实习单位参与一线生产的同时,完成第七、第八学期的相关学业。
三、毕业论文(设计)所取得的成效以及问题
针对毕业论文(设计)施行的一系列的举措,我院很好地缓解了毕业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毕业论文期间本科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2011级和2012级毕业生共有241名成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李全良老师等指导的毕业生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两届所有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均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
总之,根据化学化工学院的实际情况,毕业论文(设计)提前进行的探索和毕业论文(设计)与实习相结合的探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缓解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较明显地提升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肖鹏,康爱红,吴正光.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0):77-80.
自成立以来,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得到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北京市科委和生物医药促进中心对公司的科技攻关项目提供了大力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周到细致的服务和支持,为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的快速成长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经过几年的发展,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已经建立了一支由40多人组成的研发队伍,其中归国留学人员4人,建立了一整套从基因到蛋白的技术体系和先进生产工艺技术,两个治疗性抗体产品已完成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已进入临床前动物试验,预计2008年进入临床研究。公司希望利用其生产工艺技术优势,在中国建立一套蛋白药物的大规模生产技术体系,实现蛋白药物,如治疗性抗体的大规模高效率生产。计划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立一条具有国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符合国际GMP规范和要求的蛋白药物大规模生产线。
总理经谢良志表示,“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将通过不断开发新的生产工艺技术保持其工艺技术的国际先进性,并吸收具有艰苦创业精神的留学人员加入,将公司建成一个能够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医药企业。”
公司总经理谢良志博士(留学美国):
作为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的谢良志。1987毕业于大连工学院,1990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生化工程技术中心学习,专门研究动物细胞培养工艺和控制技术,1996年获得该校生化工程博士学位,而后进入美国默克公司研发部从事病毒疫苗和基因工程病毒载体的生产工艺研究和GMP生产工作,参加和负责默克公司几个关键疫苗产品,如水痘疫苗(已上市),带状疱疹病毒疫苗(已上市),麻鳃风水痘四联疫苗(已上市),腺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临床三期),的工艺开发和GMP生产工作。其中他所领导开发的一万升规模的腺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工艺是目前国际上人用疫苗的最大规模。
碰撞:思路决定出路
作为一所办学时间不长、基础较为薄弱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对日益激烈和残酷的竞争,如何合理配置资源、统筹各项办学事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怎样才能立稳脚跟、脱颖而出?一直是困扰安阳师院发展的难题。
战略研讨会、学期工作会、外出考察、专家讲学、多层次座谈会,一系列思想碰撞后,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学科强则院系强、院系强则学校强”,以学科建设的理念经营学校和院系,推动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力量不能平均使用,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2010年9月14日,校党委书记郑邦山到化学化工学院调研,第一次提出要用“特区”的思想,探索一种教学研究型学院的新型发展道路,要把教学研究型学院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
2010年11月24日,安阳师院召开建设教学研究型院系座谈会,围绕“什么是教学研究型院系、为什么要建设教学研究型院系、怎样建设教学研究型院系”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结论是:“建设教学研究型院系直接关系到学校向硕士授权单位的跨越,是‘十二五’期间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特区’发展之路,打造出一批引领学校发展的院系,率先突破,为学校‘一个目标、两大跨越’战略任务的实现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2010年12月,安阳师院党建工作会提出:“建设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是建成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有效抓手,是实现办学层次突破的重大举措,是地方性、教学型院校实现突破与崛起的必然选择。”这次会议还对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
2011年2月23日,在学校工作研讨会上,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建设作为五大研讨内容之一,全校上下进行了深入研讨。
2011年3月21日、4月2日,学校先后两次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校,对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建设进行把脉、论证;校党委、学术委员会也多次召开会议,就《安阳师范学院关于建设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专题研讨。
2011年4月13日,校党委审议通过了《意见》;4月19日,学校召开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遴选评审会议,邀请校外专家对申报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的单位进行评选;4月20日,正式举行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建设目标签字仪式,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文学院等5个学院成为首批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建设试点单位。
实施:行动胜于一切
建设教学研究型院系在全国的教学型院校中也是新生事物,找不到现成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安阳师院确立了“少争论、多干事,边学边干边论证,边干边总结边完善”的指导思想,以“特区”精神,扎实推进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建设。
2011年4月20日,学校举行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建设目标签字仪式,学校领导与五个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签订目标责任书。
安阳师院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教学与质量工程建设、科研与学科建设、办学条件、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给予教学研究型院系扶持政策,鼓励它们率先发展,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
党委书记郑邦山、校长赵卫东等学校领导多次到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调研和指导。郑邦山在调研中指出: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建设是一块试验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善于从战略上去谋划,善于从队伍、方向、规划、目标等方面去谋划。既要讲战略谋划,又要讲战术应用。要认准目标,尊重规律,巩固中心,适应变化,坚定信心。
赵卫东对学院如何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科学凝练学科方向,集中优势力量擦亮特色,创立品牌;二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的方向和特色,着力打造高层次科研平台;三要切实调动发挥现有人才资源的力量和作用,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聘用力度。
五个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纷纷召开全体教职工座谈会,对工作进行研讨部署,出台相应的工作方案,以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决心和气魄,以“过河卒子”的信心和勇气,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率先突破的重任。
――凝练学科方向。每个院系都围绕国家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基本条件,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了重点建设的1个一级学科点,4个左右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每位教师都融入院系确立的学科方向,形成了院系有学科、教师有方向的良好局面。
――会聚学科队伍。围绕学科方向,不遗余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壮大学科队伍,增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先后从国内外引进3位“殷都学者”和一大批优秀人才。加大现有人才培训力度,通过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访学、培训,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等,使现有人才快速成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3名青年教师被聘为“校特聘教授”。整合人才队伍,打造科研团队,使每个人都进团队,由单打独斗转变为团队协作攻关,为取得高层次科研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搭建学科平台。积极论证,围绕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方向,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博物馆、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设能够满足学科发展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聘请知名专家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邀请知名学者到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搭建了较高层次的、开放的科研平台。
――营造学科氛围。设立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创设优良的科研条件;组织博士论坛、学术沙龙,加强思想碰撞,凝聚群体优势;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与校外联合进行科学研究,与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承办国际、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追踪学术前沿,扩大与国际、国内学术界的交流,提升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晚上,工作室、实验室明亮的灯光、忙碌的身影,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方向明确了,队伍有了,平台建了,氛围浓了。进团队,搞科研,蔚然成风。
突破:步伐铿锵有力
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建设启动三年来,取得了诸多重大突破:
2011年,安阳师院迎来了首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首个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首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首个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012年,第一个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在安阳师院落户。
2013年,学校收获了首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化学化工学院获批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获批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宗教问题研究基地,安阳师院成为全省第一所省宗教局宗教问题研究基地依托高校……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5个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先后聘请了3名“殷都学者”、3名校“特聘教授”,获批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河南省教学名师、3个河南省高校创新团队、3名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3名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
学科建设方面,5个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中有4个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省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省宗教问题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省工程实验室、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科研平台均设在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
科研成果方面,5个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获批国家基金项目42项,占全校总数的87.5%;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项,占66.7%;收录SCI、EI、CSSCI论文203篇,占全校81.2%,其中SCI一区收录论文20篇,占全校的87%。
人才培养方面,五个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拥有3个国家级、24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各类专业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获省级以上奖励386人次,多人在校期间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被SCI、CSSCI转载。近三年的平均考研率达到29.5%,其中化学化工学院考研率始终维持在50%左右。
参与试点的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均被评为“科学发展好院系”。
2011年11月,依托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文学院,安阳师院成功获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跨入了研究生教育的行列,实现了“办学层次从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率先突破”的目标,也集中体现了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建设的丰硕成果。
带动:百花竞相绽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何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安阳师院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成为全校又一个重点思考的发展问题。2014年1月6日,学校召开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现场会,新换届的全体处级干部实地考察了两个“科学发展好院系”的办学成果,吹响了学校新一轮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前进号角。与会中层干部纷纷表示,要以“科学发展好院系”、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为榜样,深入学习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追求意识,抢抓机遇、广纳贤才的开放胸襟,团结协作、不计得失的大局观念和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工作态度,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安师梦”的早日实现不懈奋斗。安阳师院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蓬勃发展局面。
三年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建设实践,安阳师院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构筑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产出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带动了全院跨越式发展,特别是以服务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为突破口,成功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实现了办学层次的突破。
沈小平教授1992年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2005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无机化学专业,2008年至2009年在澳大利亚Lniversity of Wollongong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为江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系主任、民盟江苏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多年来,沈小平教授秉承“踏实做事,老实做人”的原则,默默耕耘在高校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教学中兢兢业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科研中立足于先进功能材料的研究,在石墨烯等纳米材料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尽自己力量努力做事。”沈小平教授这样简单地概括自己的科研工作生涯,给人的印象却是真正的踏踏实实做学问、一心一意搞研究的学者风范。
立足前沿 沉下心来搞创新
长期以来,尽管教学工作繁忙,科研条件有限,但沈小平教授始终要求自己沉下心来,坚持科研工作不动摇。近年来,瞄准本领域国际国内的最新研究进展,他的研究工作一直处于国际前沿领域,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六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以及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多项,在化学和材料学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进展。
一方面,沈小平教授课题组成功制备了石墨烯与各种金属、合金、氧化物、硫化物、铁酸盐等的复合材料,研究了这类材料在吸附、催化、气体传感、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其中,他们采用简单的低温回流方法制备出了结构和形貌可控的石墨烯(RGO)/Ni纳米复合材料,发现该复合材料对于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他们首次合成了石墨烯负载的FeNi合金和NiCo合金纳米粒子。在合成RGO-FeNi复合物中,他们首次得到了FeNi合金纳米花,并发现石墨烯作为基底材料对于FeNi合金纳米花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定向流动自组装法,他们将该材料制备成磁性纸片,所得的复合材料显示软铁磁性,使其在磁性存储、生物分离、水处理和电磁波吸收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他们合成的RGO-Nico复合物不仅具有铁磁性质,而且对4-NP的还原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是一种可磁性分离的高效催化剂。他们同时发现了石墨烯对于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促进作用,这使得RGO-NixCo100-x复合材料在催化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次,沈小平教授等人首次用一种通用的方法合成了基于石墨烯的各种铁酸盐(MnFe2O4,ZnFe2O4,CoFe2O4和NiFe2O4)复合材料,首次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磁性,吸附性和光催化性三者结合于一体,将该复合材料设计成高吸附、高催化活性的可磁分离材料。他们发现吸附主要是石墨烯的作用,而光催化性和磁性主要是铁酸盐的贡献。石墨烯的高吸附活性以及MFe2O4纳米粒子的磁学和光催化性能使得该复合材料在环境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另外,通过微波法他们简便快速地合成了系列化的石墨烯一金属硫化物(ZnS,CdS,Ag2S和Cu2S)的纳米复合材料。该法基于同时生长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和还原氧化石墨烯,从而在石墨烯上原位形成无积聚的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并研究了合成参数对硫化物纳米粒子在石墨烯上的尺寸、形貌和分布的影响,这在石墨烯负载的复合材料中尚未被研究。
另外,沈小平教授首次提出了一种通过长链伯胺的非共价键改性将GO从水相转移到各种有机溶剂中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并实现了GO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可逆转移。他们首次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基于皱褶石墨烯的复合材料――由Fe2O3纳米纺缍体和皱褶的石墨烯纳米片结合而成的新型RGO-Fe2O3纳米复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纳米复合物与单独的Fe2O3纳米纺缍体和单独RGO纳米片相比,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与平整的RGO支撑的纳米复合物相比,皱褶的石墨烯可以对Fe2O3纳米纺缍体起到更多维数的限制,这对于Fe2O3在锂离子嵌入时的体积膨胀起到了更好的限制作用。该研究为基于皱褶的石墨烯材料的合成和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在此过程中,沈小平教授首次从实验上系统研究了不同皱褶程度的石墨烯材料,发现通过简单的改变溶剂中水、乙二醇的比例可以方便地调控石墨烯的皱褶程度,同时发现不同皱褶程度对于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吸附和催化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天道酬勤 踏踏实实做学问
上述中我们看到,沈小平教授在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和性质应用方面的许多新发现,他成功开发出利用单源前驱体的模板基CVD法合成各种氧化物、硫化物和有机物的纳米管有序阵列的普适方法,同时在国内外首次对石墨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作了全面的述评。沈小平教授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目前已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Carbon,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 CrystEngComm,Nanotechnology等国际SCI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论文被SCI源期刊引用1600余次,7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目前研究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
采访中,沈小平教授谈到了他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执著。正是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对人才培养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作用,多年来他克服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的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地搞科研。沈小平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要求自己做到“恒心、定心、耐心”。“恒心”即持之以恒,几十年如一日,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定心”即甘于坐冷板凳,不为外界各种诱惑所动,甘于寂寞,埋头苦干:“耐心”即科研工作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踏踏实实做学问。多年来,沈小平教授为了科研和工作,基本没有节假日和寒暑假,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也因为科研工作,经常不能尽到对家庭和孩子的责任。“作为父亲的我时常有一种愧疚感。”从沈小平的言语间,记者体会到的是七分韧劲儿、三分无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多年的拼搏,近年来沈小平的科研工作进展迅速,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针对当前出现的各种学术腐败问题,沈小平教授也有一番自己的观点。他常常告诫自己和学生:做学问要先做人,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自觉抵制各种学术的不端行为。
三尺讲台 传道授业不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