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信息管理工作计划

信息管理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25 19:03: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信息管理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信息管理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正确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众服务职能,提高社区应急自救能力,创新应急管理体系,维护我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副主任、应急办主任任副组长,区城管局、区建设局、区规划和国土分局、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质监分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及各街乡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应急办,负责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三、工作目标

编制区社区应急总体预案,完善预警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消防设施建设、开通社区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建设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一)在现有预案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的社区应急预案体系,健全社区应急组织机构,明确专职联络员,进一步完善社区突发事件预警及处置机制。

(二)配合市民政部门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组建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

(三)做好社区消防安全、应急知识和应急避难场所的宣传工作,将工作纳入年度应急宣传计划,在5年内逐步完善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建立社区消防网络。

(四)在市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推进社区医院的急救绿色通道建设。

(五)根据辖区内社区分部情况,充分利用我区中小学操场等现有设施,逐步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四、责任分工

区应急办负责全区社区总体预案的编制工作,并承担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总体协调和督办任务。各街乡、各相关部门分工如下:

(一)社区应急专项预案的编制和预警处置机制完善

责任单位:各街、乡负责,区城管局、区建设局、区规划和国土分局、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质监分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提供指导

(二)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各街、乡

(三)消防安全、宣传和消防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消防大队,各街、乡

(四)社区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建设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各街、乡

(五)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各街、乡

五、时间安排

(一)对全区社区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咨询专家意见,完成编制全区社区应急预案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召开工作部署会,布置工作任务;开展社区应急演练;组织各街、乡及社区分管领导现场观摩;

(三)5月份:各街、乡,各部门制定工作计划,编制相关社区应急专项预案,并上报区应急办;

(四)6月份~11月份:完善预警处置机制,强化硬件设施建设;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公路;运输经济;应用

在物流业越来越发展的当今社会,公路运输的特点是灵活机动和便于操作,从而实现了新的突破和理想的经济效益。而在当前的形势下,为了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不断发展,应用信息化管理方式显得非常关键。下面,笔者对公路运输经济中信息化管理的作用以及应用策略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1、公路运输经济中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1信息化管理可以推动企业优化配置资源

通常来讲,信息化管理可以向运输企业提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这涵盖竞争对手的市场信息与基本现状等。企业在获得这些信息之后,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现状制定真正能够实施的发展战略,从而有助于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如此一来,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的竞争优势增强,进而能够实现更大的效益。并且,企业也非常有必要统计各个生产周期的发展现状,进而能够分析各种阶段的生产现状,实时地采取策略控制面临的问题。为此,信息化的管理可以推动公路运输企业优化配置资源。

1.2信息化管理能可以使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下,人们对各种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企业不但要将质量较高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而且要将高效和优质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因为公路运输是服务行业的范畴,也就是结合客户的要求向指定的区域派送相应的物品,且由此收取相应的费用。再者,公路运输业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局势,要想拓展市场份额,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是非常迫切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引导客户实时地取得货物运输的有关信息,如果发生安全问题,客户仅仅需要登录信息化管理系统就可以实时地得到有关的信息数据,针对自身存在的损失,都能够实时地得到一定的补偿。另外,在当前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影响下,客户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机制来跟踪自身输送的货物,进而将尤为便捷的服务提供给客户。

1.3信息化管理能够使有效的企业管理实现

信息化管理可以推动企业生产过程的清晰化,实时地处理生产过程当中面临的问题,尽可能地防止流失资产、组织结构冗余、生产水平降低等问题。并且,可以强化企业间各个部门间的交流与沟通,方便公路运输企业实时地把握有关的外部和内部信息。这一系列的信息有助于公路运输业的正确决策,进而推动企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4信息化管理可以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防范

相比较于其它的行业,公路运输企业存在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像是天气风险和交通风险等。具体而言,在我国北方的冬季,往往会遭受风雪的制约,而我国南方存在比较多的阴雨天气,这也不利于顺利出行,在严重的情况下会遭受台风的袭击,进而更加严重地影响到交通运输。并且,各个不同的区域会经常对道路进行施工,进而要求公路运输绕远路。鉴于此,为了切实实现公路运输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一味地发展公路运输经济是不行的,还要求实时地获各种社会信息。如此才可以对各种风险进行防范,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应用可以使运营的风险减少,从而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应用策略

2.1注重建构客户服务体系

发展公路运输经济的关键要素是客户群。公路运输企业要想实现更大的效益,就应当立足于客户的需要,建构客户信息管理机制。企业只有尽量地实现客户的需要,结合客户的实际要求组织工作,才可以激发客户投资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为此,建构客户服务系统是实现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根本所在。像是在客户服务体系当中,能够根据客户的需要设计客户界面,这样客户可以在此界面查询关于自身的需求信息和货物档案,进而获得最为人性化与系统性的服务,最终选择公路运输。事实表明,这一系列的服务可以使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大大地提升。

2.2建构关联的信息管理网络

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公路运输经济当中,首先要建构信息网络。缺少信息化的网络,那么就难以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尽管不少公路运输经济业已建构了关于公路运输的信息管理网络,可是绝大多数的信息管理网络依旧仅仅限制在建构企业的内部信息,很少录入关于企业运输的其它行业的外部信息。交通运输行业在建构信息管理网络的过程中,应当熟悉有关的行业,建构关联式的信息管理网络,从而为制定公路运输经济战略目标而带来系统性的根据,确保发展的公路运输经济可以符合市场的要求。

2.3制定信息化管理的评估体系

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并非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建构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评估体系,从而反馈与评估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信息。在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对全部信息化管理系统当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发现,进而实时地加以完善。信息管理的评估体系可以分析公路运输行业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现状,从而有效地联系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与信息化管理,推动公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进而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不断提升的信息化建设能力的影响之下,公路运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会更上一层楼,在以后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推动该领域发展的自主化。为了加速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我们应当立足于当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以使公路运输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由各个环节上健全经济作用体系。只有如此,才可以推动公路运输经济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缪应锋等.基于物联网的云南省感知公路运输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S1)

[2]曹新玲.货运大型化和信息化对公路运输经济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6(07)

第3篇

关键词:计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268-01

一、信息化管理对计生工作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管理是信息化在管理领域的体现,对计生工作试行信息化管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积极推动计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当前人口因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等方面的协调性,是党和国家制定人口政策,实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效性有重要作用。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整合人口信息资源,把握人口资源现状,为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人口的素质、结构、分布、迁移规律、老龄化特征、就业状况、健康状况以及收入状况等重大问题搭建了高效而开放的平台,有利于加强对人口问题的研究,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支持与参考。人是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人口是国家重要的资源,人口信息又是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县和县以上的人口计生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初步建立了业务系统,为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计生工作的信息化日益成为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重要部分。

二、我国计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现状

我国计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经有95.6%的乡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网络互联。75%的县级及其以上的人口计生部门开始应用信息系统对计生工作进行管理,初步形成了综合管理、服务提供、科学决策的应用体系。在基层,计生工作的信息搜集、传递与处理渠道也已经逐步完善,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和国外以及国内其他信息化管理水平较高的部门而言,我国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现在:

(一)信息化管理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

计生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因此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也遵循系统的规律,逐级逐层的展开,而不能只是在一条线上开展或者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目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的信息区域包括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奖励扶助信息系统、流动人换平台等方面,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每一个子系统之间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这进一步加重了维护和管理的负担,也扩大了实现信息化的成本。

(二)信息资源的开发不足

由于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难以统一,计生工作中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存在着大量重复建设的现象,各子系统都有各自的网络,但各系统之间就像一座座孤岛,这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我国目前在计生工作中所使用的软件均已单机产品为主,主要投放在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以及上层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这不仅使得软件的维护与更新变得非常困难,而且势必会导致基层与上层之间缺乏数据连接,信息化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同时,计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在信息资源利用的创新方面却投入很少,这直接导致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难以有效开展。

(三)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明显滞后

目前,主管计生工作的相关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存在着滞后的现象。相当多的工作人员虽然掌握了信息化的相关工具,却不会或者不能运用信息化设备为公众服务,这也是当前需要积极推进计生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原因。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广大计生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使得信息化的成果并未见到成效。第二,目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系统本就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的提高。

三、加大计生信息化建设力度

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也要立足当前,策划长远。人口变量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很基本的,且具有全局意义的变量,人口发展战略乃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基础性、最根本性的战略,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是制订人口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最重要的依据。要抓紧制定“十一五”等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人口发展战略中,从某种程度来讲,要破除“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战略,始终要把人口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观念中去思考,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去把握,从另一方面来说,要实现由“就数量谈人口”到“就发展谈人口”的观念转变,着重探讨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种种复杂的关系,建立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和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人口规模、趋势、素质、结构等人口和计划生育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湖南省当前面临突出问题的重要措施,才能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报印刷厂

参考文献:

第4篇

1 强化文书档案管理认识,创新文书档案管理理念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以先进的思想来指导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因此,这便需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创新文化档案管理的理念,将文书档案管理纳入到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这样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在以先进思想的指引下,能够更加顺利有序的进行。

2 建立完善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保证文书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在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规范化的信息档案建设标准和要求,明确数字化档案资料建设、档案信息安全、档案资料管控等各方面的要求,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善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确保文书档案资料管理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读性。同时,还应该创新文书档案管理的载体形式,制定标准的文书档案要求,丰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真正达到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文书档案资料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打造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

在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提升文书档案的管理实效性,便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培训,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与规程、信息档案的管理方式与原则、信息的汇总和分析,不断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应该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培养和信息管理思维锻炼,让档案管理人员全面学习档案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实务操作,逐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提供重要的人才基础。

4 制定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优化文书档案管理

为了最大限度提升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的管理水平,便需要制定系统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增强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尽量影响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是开发和利用文书档案资料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在以往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所制定的制度与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保持统一和协调。同时,需要科学的分配责任,制定完整的领导体制,构建系统的质量监督体系,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来强化文书档案管理的实效性。

5 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强化文书档案管理

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水利;应用

1 目前水利管理现状

建国以来,由社会经济发展及民生的需要,水利得到高度的重视,并形成了较为完善体系:农田水利能基本满足农业生产及其它行业用水的需求,防洪工程形成具有较高标准的工程设施,确保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发展的稳定。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水利的高度重视,不断地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设施不断得到更新改造,水利对社会和经济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重建轻管,管落后于建”的情况较为普遍,管理水平的粗放,管理技术的落后,使水利工程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减弱了水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益贡献。管理技术的落后表现在: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手段落后,甚至仍停留在手动或半机械化的操作水平上;防汛决策仍停留在口口相传或书面联络低水平状态;基础数据的采集传输仍使用人工读取和计量、电话或手机等方式;办公自动化、无纸化没有得到真正实现等。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向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2 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水利管理工作涉及到水利相关专业和部门,具有专业性强、门类广等特征,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可采用PLC等技术平台支持,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管理体系。根据水利行业的特点,可建设以下“六大”内容:

2.1 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

主要包括了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通信系统,数据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它可以把分散的数据信息采集后进行集中地分析和处理并进行统一的操作和控制。改变了原先的分布式的数据信息收集与处理。同时在现有的数据处理方面加入了更多的控制方式的新计算方法,从而可以对设备进行远程人工智能化操作。远程数据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是对以工情、水情等主要数据及其变化的基础数据的为主要依据的的测设、采集,经单片机对其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之后,再由标准的串行接口发送到上位机,接下来通过上位机进行整体分析处理,并同时向下位机发出控制信息,按照已制订的相应工程运行方案、预警方案等来控制工程的运行调度及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2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系统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安全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安全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方案,并有效实施,才能为计算机网络提供强大的安全服务。这也就使得需要对网络安全做更高的要求,也使得网络安全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网络安全必然会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可以根据计算机网络的特性,通过相应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对计算机网络的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信息等加以保护,防止遭到破坏或窃取,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保密、完整和可用。影响网络安全主要因素有: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软件漏洞、管理隐患等。要有效地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可运用和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FireWall等)、防御病毒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

2.3 防汛防旱会商中心及智能预警系统

防汛防旱会商系统就是将采集(收集)的各种水、雨、工、灾以扩各种社会经济动态数据,经加工处理后,提供决策者对防汛抗旱、抗洪救灾形势作出一系列的指挥决策。它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历史、实时、即时及现场视频、异地数据和音像交互的显示;指令下达和信息的反馈;各种图表和文字的制作;各种保障体系。智能预警系统是以计算公式或数模等,按照调度方案、预警等级方案,在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后,为决策提供依据。防汛防旱会商系统由两大系统组成:一是硬件系统,它包括了会议音响、大屏幕显示、操作平台、视频会议、电话或VOIP、远程控制、抢修现场视频信号传输、会场监控、中控及其他服务系统;二是软件系统,它包括数据库、信息收集服务、与防汛会商有关的其他辅助服务等系统。

2.4 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运行维护管理系统不仅是水利设施维护,同时信息技术系统的维护。水利设施的维护通过对水库、堤防、河道、泵站等通过设置监测、监控设备或检(巡)查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故障,以利于采取相应的维修方案和措施,保障正常运行。

2.5 资源共享与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随着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的信息服务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资源共享的需求日益强烈,它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减少信息闭塞,提高办事和处理业务的效率。在水利管理信息化技术中,可利用局域网、互联网范围内的信息、数据互通。主要有水利工程基础数据和技术信息、工作进程等内部或相关部门(行业)信息的共享。基础数据:水、雨的实测、历史数据;工程技术信息:工程设计的技术参数、文件、概况、管理信息,工程建设的审批、投入、质量监督、进度、资金使用、验收及投入使用等;相关部门如气象的气象预报或实测数据;水文、海洋的海潮位预报或实测数据等。

2.6 综合业务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

综合业务与信息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平台,将日常行政办公管理、水政监测、行政审批等业务处理纳入整个信息化系统,从而实现办公无纸化、规范化。根据相应业务管理权限和关系,经过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建立对应的传输和控制通道,及时有效地完成相关业务信息交互,也有助于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3 搞好信息化技术工作的要点

3.1 各级领导的重视

水利己由传统意义上的是农业的命脉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水利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整个社会要注重水利的建设,特别是各级领导对水利的重视,要改变领导只着重效益好、见效快的行业和部门的观念,忽视如水利等只有社会效益,但见效不明显的行业。

3.2 加大投入

信息化技术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以县级区域的全面覆盖,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效能。在建立完善县级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要做好基层站点及镇村级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及其他现代化的实施工作,同时,后续维护更新也需要一定投入。因此,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也可选择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方式,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信息化技术的投资,提供多途径的资金来源。

3.3 加强管理

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以现代电子技术为支撑,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需要不断地对信息管理系统更新,这必须有掌握一定电子技术力量给予支持。从目前的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采取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队伍进行日常维护,有效地解决自身技术力量不足引起的问题。对管理队伍要不断地更新,招聘吸收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充实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技能。

3.4 增强交流

加强同其它部门、同行业甚至是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及时掌握新信息、新技术、新经验,开拓思路、打开眼界,不断地完善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学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据现代化;信息化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files to conform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update the content, scope of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file collection way, method and personnel files of service object is our personnel file managers need to face and think seriously of the problem. The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proposed for the archives manage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data.

Key words: file management; data; modern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C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档案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都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这表明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忽视档案工作,这种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管理需求。

2.人事档案交接手续不严密,重视不够。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职的,所以在离岗或调动工作时,移交档案、手续不按程序办理,该检查的不检查,该清理的不清理,该签字的不签字,导致档案数量、材料等问题责任不明、界限不清。甚至有人认为,档案交接只是一串钥匙的问题,使得人事档案交接工作前后脱节,出现人事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等现象。

3.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一些归档的材料还不够真实准确,归档材料未能及时、准确地得到补充,使存档的材料不能真实地反映本人现实情况,导致人事档案的不完整。

4.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宣传不到位。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未进行广泛宣传,使得本人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中缺少的材料不能及时补充、完善、更新;二是人事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由于受专业和时间限制,档案管理人员也不能及时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

5.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有一份好工作就行了,档案可有可无。对个人档案采取忽视的态度,有些人连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哪里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认为自己的档案不应在本人所属的单位,而由本人保管;有些应该归档的材料不能及时交档案管理人员存档。这些思想和观念必然导致人事档案材料不全或缺失。

6.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在档案管理手段上,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查阅人事档案信息仍采用手工查找。档案的存储依旧使用古老的铁皮柜,占地面积大,使用空间也不能完全合理应用。

二、促进档案数据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7篇

关键词 移动作业;表单;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9-0053-02

1 供电所现场作业管理的现状分析

对于电网运营企业来说,现场作业将工程建设、资产运行、客户服务等多项核心业务落实到具体作业中,直接影响电网运营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云南电网公司已开展县级供电企业供电所作业标准化,制定了县级供电企业供电所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包括3大类(运行类、施工类、营销类)作业;作业指导书中描述了作业内容和方法(包括施工前准备工作,人员要求,工器具,材料,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作业分工,作业许可,安全技术措施,作业内容及标准,自检与验收等),通过作业流程和作业表单对作业内容和方法进行标准化,但缺少对现场作业和业务管理层面的信息化支撑。

2 供电所现场作业管理信息系统“4W+1S”设计

基于供电所现场作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对供电所现场作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4W+1S”设计,建立现场作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供电所现场作业表单信息化,并利用手持终端延伸系统至作业现场,加强现场作业指导、监督和安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设计分为两个阶段。

2.1 第一阶段

通过建立独立的现场作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供电所现场作业表单信息化,并利用手持终端延伸系统至作业现场,实现“4W+1S”的管理方式,即:

1)管理现场作业类型和工作内容(What);

2)管理现场作业进行的地点(Where);

3)管理现场作业开始和结束的时间(When);

4)管理现场作业的工作负责人、安全监护人(Who);

5)对现场作业过程进行监督和管控(Supervision)。

2.1.1 业务功能规划

根据本梳理的现场作业的结果,确定现场作业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的现场作业的分类和范围。

2.1.2 应用功能规划

根据供电所现场作业管理业务蓝图和信息化需求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出供电所现场作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蓝图;从功能分析及归类的角度,规划出现场作业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树,同时,对现场作业管理信息系统明确数据规范性要求。

2.1.3 基础架构规划

基础架构规划遵循高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高可靠性的原则。

经过分析,供电局层面相对容易统一标准,便于运维,总体投资成本中等,所以将现场作业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器部署在供电局。采用轻量级数据库实现与管理平台数据实时同步(例如采用ultralite);运用技术手段保证终端数据通信安全与接入安全(例如采用sybase afaria体系保证);管理平台采用功能强大主流应用开发体系进行系统开发,保证系统功能开发实现(例如采用j2ee+weblogic);选用企业级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和管理数据,使系统具备较强容错能力、恢复能力和安全机制等(例如采用Oracle);数据接口协议应遵循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规范中规定的集成通信接口要求(例如采用webservice、Corba、Socket等)。

2.2 第二阶段:与业务系统集成

与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双向接口集成,与生产GIS系统进行接口,以便在手持终端上显示地理信息、设备(或线路)信息。

1)生产管理系统:将配网运行类的现场作业工作计划/工单/作业任务以及对应的业务信息传递到现场作业管理系统,现场作业管理系统将作业执行记录反馈到生产管理系统;2)营销管理系统:将营销管理类的现场作业工作计划/工单/作业任务及对应的业务信息传递到现场作业管理系统,现场作业管理系统将作业执行记录反馈到营销管理系统;3)物资管理系统:现场作业管理系统在领用物资时和物资发放及退库时需要和物资管理系统进行接口;4)GIS系统:现场作业管理系统调用GIS系统的地理信息及设备信息等数据。

供电所现场作业管理信息化“4W+1S”设计涵盖了从工作识别、计划、安排、现场执行到恢复使用的全过程,并与其它业务系统间建立集成关系。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加速发展,实现全过程管控、与其他业务系统交互共享以及更多扩展功能和更强客户体验势必将成为电力企业移动作业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1][美]特南鲍姆,[美]韦瑟罗尔.计算机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第8篇

1.为煤炭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随着煤炭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仅凭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已经难以把控企业发展的大局,保证各项决策的正确性。而开展统计工作,能够通过统计信息揭示更加系统、集中、全面的企业发展状况,为企业管理者作出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统计工作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于一体,能够如实反映出煤炭企业经济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帮助管理者从重视经济数量转向重视经济质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帮助煤炭企业认识生产经营规律

统计工作通过获取煤炭企业原始数据资料,对其进行汇总、编制报表,能够初步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而要想深入揭示煤炭企业本质特征,摸清楚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律,就必须通过统计分析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作出综合评价。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工作还可以深入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结果的产生原因,帮助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此外,企业统计工作中所搜集的原始资料只是反映了某一项经济活动现象,而通过统计分析与预测,能够认识到经济活动现象的本质,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规律。

3.帮助煤炭企业明确经济运行方向

在统计工作中,主要包括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两种分析方式。通过对煤炭企业统计数据按照月、季、年进行定期分析预测,能够如实反映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为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统计工作还能够根据企业既定的管理目标、生产计划以及营销绩效,对企业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预测,使企业避免出现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盲目投融资的错误决策,稳定企业发展大局,始终坚持正确的经济运行方向。

二、强化煤炭企业统计信息管理的建议

1.建立统计信息管理平台

煤炭企业要加快统计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提高统计信息管理效率,实现统计信息高度共享,消除信息孤岛问题,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加直观、准?_、全面的依据。为此,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建立起统计信息管理平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拓展管理平台的功能。具体包括:在工作平台上实现煤矿生产统计、安全费用统计、设备购置统计、节能减排统计等各项统计工作的协同开展;对统计数据进行图形化展示,自动生成图表,增强数据的可视性;提供跨区域工作模式,统计人员可随时随地开展统计工作;提高统计信息共享水平,使企业管理层可及时掌握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信息。

2.开发利用统计软件

煤矿企业在进行统计信息管理时,比较常用的软件包括以下几种:SPSS、SAS、MINITAB等。上述统计软件都具备资料处理功能,软件类型不同,画面的呈现方式有所差别,如有的是文字编辑、有的是试算表。借助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处理的优点体现在当资料文档建立完毕后,无需进行转入操作,可直接用资料进行分析或处理。但通过实际应用发现一些问题,即只用统计软件进行文档建立,而不使用软件的分析功能,会使软件的作用无法获得充分发挥,不符合经济性的要求。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大对统计软件的开发利用,同时为确保软件开发工作的有序进行,煤矿企业应对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资金预算体系加以完善,由于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投资,它所带来的效益并不会在短时期内体现,所以企业应当本着增收节支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加对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可从技术改造项目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系统建设,以此来提升企业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

煤炭企业的统计人员是统计工作的主体,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效,为此,企业应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借此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首先,应对统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认定,确保所有统计人员均持证上岗。其次,企业应定期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系统地培训,使其在培训中了解并掌握更多与统计工作有关的业务知识,并对相关技能加以熟悉,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再次,统计人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经济理论,熟悉统计数据的网络传输,实现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