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政治课堂教学

政治课堂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15 03:42: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政治课堂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政治课堂教学

第1篇

在新疆教育落后的山区中学,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手段还滞留在孤立化,封闭化的阶段,依然是靠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上课。显而易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一日不改变,政治教学质量就一日不能冲出谷底。而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过程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才能达到政治课的以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的的政治课堂教学的目的。因此,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必须变,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的功能目标。下面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平常,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况,有些老师一味强调发挥讲的优势,课堂上一讲到底,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境地。在这种单调、沉闷的课堂结构禁锢之下,不要多长时间,一个生机勃勃的班级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讲---听”纯粹是一种简单地向学生灌注的过程,教师把学生当成盛装知识的容器。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少,但知识灵活运用和探究创造能力差,智力与情感世界全面发展受到了限制和损害。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初中政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主动地、能动的学习,强调理解、运用、发挥、创造,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努力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温情能温暖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笑容能化解学生的畏惧,教师的关怀能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独特的成熟的心态,一种教师特有的气定神闲,宽容忍让的精神的体现。有老师微笑的课堂,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从而使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如上课时教师情绪低落或一脸严肃甚至严厉,就会让学生们产生胆怯,惶恐,不安紧张的情绪,上课如临大敌,心绪不宁,这样的课堂氛围,师生双方都会疲惫不堪。教学效果就自然大打折扣。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教师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老师,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过得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教师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教师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也能伤人,更能救人。无任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是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决定于教师为了更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试着忘记自己的权威,做个与学生平等相处的人;试着忘记学生的种种意外,做个公正无私的人;并能学会理解学生,学会听学生说,学会同学生说,学会替学生想,学会欣赏学生,学会理解学生,能成为学生的朋友,能成为学生的良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教师平等共处,才愿意与老师交朋友,学生才能从心底喜欢这个老师,也才能从内心喜欢你的课,从而满怀信心的,以一种敬佩的心态投入到你的课堂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快乐的气氛。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如在提问学生时不能只关注优等生,还要照顾后进生的感受,教师提问的时候应该把难一点的问题给优等生回答,把适中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后进生,什么样的问题问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心中有数,但你能不能让学生知道,以免给后进生造成自卑的心理。如果教师给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回答问题的机会,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感受,让成功的喜悦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政治课的氛围。

第2篇

即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以前(尤其是前一、二节课)所学旧知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新知的教学上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的自然、顺畅。例如,在上《经济常识》中“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节时,我们安排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前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商品,以及商品的二因素,说的都是普通商品、一般商品。我们已经知道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旁动产品,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这里,可以先提问,后总结,也可用设问以引导学生共同回 忆、复习)。那么,什么叫劳动力?劳动力也能成为商品吗?如果能,那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劳动力成为商品,当然也应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什么呢?与一般商品相比,有何特点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运用这样的导语,从旧知层层推进到新知,学生接受、掌握的难度就小多了。

二、悬念诱思式

即教师通过先讲述故事或者列举实例,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二个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此,安排这种悬念诱思式教学导语,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内心世界里产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意识,设法破释教师设置的悬念,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

例如,在《哲学常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目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如此一 段简短的导语,可以诱导、“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

三、情境切入式

即教师从课前班级的某种具体情境入手,则某个(些)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室的布置或变化、班级刚开展过的某种活动等等,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对某种情境稍作加工处理,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的概括、总结、点拨,然后迅速地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例如,在一次上《师德常识》中“个人离不开集体”一目时,刚上课,一支横卧在讲台上的粉笔被风一吹,顺着桌面掉到地上,跌断了。我们没有忽视这个细节,觉得它是切入这节课教学主题的一 个很好的情境。于是,就将跌断的粉笔从地上捡起来,又拿了一盒粉笔(纸包的),沿着刚才那支粉笔下滑跌落的路线,把它轻轻推下讲台,拾起来让同学们仔细查看,竟无一支跌断。这时候,便说了如下一段导语:“同学们,刚才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可是你们思考过它说明了什么吗?能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有限的,而由多个乃至无数个个人所组成的集体的力量则是强大的、无限的!你们说呢?(学生们会意地笑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一个方面‘个人离不开集体’----”。这种由具体情境切入教学主题的教学导语,因势利导,生动活泼,其效果当然也比较好。

四、提问吸引式

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语类型。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强化对旧知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维等心理的自我调整,把学生分散、无序的思维转移、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我校每学年举行的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重大活动期间,学生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多是当时学校、班级、寝室里等发生的事情。这段时间的政治课教学,我们便经常使用提问吸引式的教学导语。

第3篇

作为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课堂活跃,才会体现出政治课堂的立体、高效。而有的学生,学习目标比较模糊,怎么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政治课程的重要性,明确政治学习的目标?经过实验发现,非智力因素能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能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保持一定的轨道恒行。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和情感具有非常大的导向作用,它能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使学生学习活动始终保持一定的方向性。为此,初中政治课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因素来引导学生学习。

二、发挥非智力因素,构建立体、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的策略

(1)设立特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兴趣、情感、爱好,这些因素通常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学习品格的形成,以及智力的提高和开发程度,更贯穿于整个成长和进步的学生时代。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崭新的、愉悦的教学情境,来不断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进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政治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重要的知识点配上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大大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从而构建立体、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的教学环境模式如下:发挥电化教学优势,将政治教学内容通过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形象化,教师针对不同问题设置相应的情境结合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能够激发学生产生疑问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带着解开迷惑的欲望去学习政治课,就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政治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学的能力。

(2)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俗话说,老师是学生的再生父母。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热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政治课堂更加活跃。学生和老师要相互尊重,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这有利于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政治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灌输和记忆,发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政治的重要方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放弃或者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

第4篇

关键词:政治 教学 实践 情景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给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使得课程教学有更好的效果。下面列举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著名哲学家罗素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政治课程。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与方法论。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如果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养成了错误的习惯,不仅不利于政治课的学习,而且日后的纠正更是难上加难。

习惯是一点点培养成的,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好的习惯是受用终身的。如何学好政治,是一个新的概念。老师在向学生灌输新概念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理念。在长期的教学中,老师难免出现程序化的重复,而不追求创新改变,变得墨守成规。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老师,更要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注意自身的积累与提高。因此,老师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应注意提高,在教学中,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对于自己认识不透的地方,要虚心向其他人求教。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有时候,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和同学们多多探讨。这样老师不仅学到了新鲜的观点,而且在不经意间,了解了学生的关注方向,也更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

三、民主开放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情景的设置,将学生调动起来。尊重学生的发言与参与,特别是一些表现活跃的积极分子,不能简单粗暴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程标准的设计上,应该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师生的互动,同学的参与,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思维的火花只有经过碰撞,才能绽放出更大的能量。

四、理论联系实际

相对于课本枯燥的例子,当今世界上正在发生的轰动事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引入正在发生的大事件。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还培养了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和分析热点事件的能力。

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对于该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这样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变得便于理解,而且还得到了实际的应用。所以,学生的理解就更为深刻,使得原本死记硬背的知识,得到融会贯通,变成了学生自己的知识。

五、多媒体切忌喧宾夺主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但是由于多媒体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造成了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学生并没有注意到真正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自身作为教学主体,学生作为教学客体的理念。对于多媒体的利用要恰到好处,而不是一味地盲目使用。

在使用多媒体资料的时候,教师不能简单地复制其他人的课件,而不经过自己的认真学习与思考。如果这样,则是浪费了多媒体教学的强大互动能力。在声、画、影的交错应用中,应该寻找到良好的切合点。

此外,《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政治教学,不是一门应付考试的学科,而是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的学科。政治老师要真正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从而达到政治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德才.《论情感教育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渗透》.中学教学参考.2010.6.

[2]簟孥,麓舅.《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年第3期.

第5篇

一、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欲望,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探究精神,关键在于使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判断、探究和发现。青少年学生知识阅历都非常有限,教师要力求让学生树立独立探究的热情,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据此,在教学中应该去尝试:(一)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比如相互讨论,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首先拟定出要讨论的政治问题,给出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想象,大胆的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参与到求知的过程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二)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学生参与机会。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辩辩、演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多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更多的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掌握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想象的比喻,可以起到有此及比、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

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打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并说明人身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身高不断的增高,所穿的衣服也要随着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体。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用“量体裁衣”来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把这一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比喻贴切,印象深刻。

三、教师在政治课堂中应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的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第6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如何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1.更新思想,是高中思想政治高效教学的前提

对政治老师而言,固有的、传统的教学行为习惯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市场,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背道而驰的。要打造政治“高效课堂”,必须摒弃这些制约因素。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提倡学生讨论,多采用互动式教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去讲课,真正做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还要分层次教学,教师不能光顾着一些学习程度好学生,更应该倾斜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2.精心备课,是高中思想政治高效教学的基础

高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他们对政治课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2.1 按课程标准,备好教材,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原理、观点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研究教材还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2 按课程标准,备好时政热点。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却是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报刊杂志、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新素材、新资源。

2.3 按课程标准,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跃跃欲势,逆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根据学生在以往的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3.活跃的课堂状态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关键

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4.优化课堂结构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保证

4.1 探索有效的教法,精讲精练。

4.1.1 要坚持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规律;已经教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讲的时候要注意语言力求做到精确、精炼、精彩。

4.1.2 要坚持五个让的施教习惯: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推导。

4.1.3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精、准。所谓精是指在教师充分关注学情之后,有针对性的设置作业,量要适中。所谓准是指作业题目要准确的反应教学重点,同时为突破巩固难点服务,坚决避免重复性作业。

4.2 要注重教学环节的有序性和波动性。

教学应像河流一样,有序性和波动性相结合,既百折不挠奔向大海,体现有序;又迂回曲折,体现波动性。有序使教学结构段落明确,但一种活动如果缺乏起落,给予学生的刺激便会减少。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在教学过程中有矛盾冲突,有思维碰撞,有智慧启迪。教师讲述有行有止,有续有断,高低起伏,悠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学生学习有听有讲,有学有练,有张有弛,有商有量。整个教学过程犹如一台好戏,师生共同配合,有序与波动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成长。

5.灵活的课堂问题设计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支撑

所谓灵活是指课堂问题的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既可以把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设问;也可以循循善诱,步步设疑;还可以设计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的问题。

第7篇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59-02

中学政治课跟其他学科一样,课堂教学的语言也需要有特色。而语言的流畅、生动、精练,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基本的目标。这些语言能力会起到什么效果,对我们有什么具体的要求,正是本文所讨论的。语言特色,又称语言特点,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他语言的风格特点。文化背景和情境的不同,使被选用的交流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就是语言特色形成的基础。这些差异中,常见的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文体的差异,不同学科语言习惯的差异,地域文化及语种的差异,等等。本文讨论的就是学科语言习惯和语言特色,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特色语言,使得课堂效果更明显。

一、语言要流畅,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政治课堂的重要内容,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一种表述和传授,这是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语言传授,才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这对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可以观察到,教师讲课吞吞吐吐,语言思维不连贯,卡壳现象比较多,冷场次数比较多的课堂,学生课堂秩序一般都比较差,因为学生的思维被教师不连贯的语言传授给中断了,找不到兴奋的连接点。因此可以这样说,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愉悦的,连续的、不被中断的思维过程中,完成对课业内容的最大程度的了解。

功夫在诗外,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平时多备课、多练习,多思考。为在课堂上的表现,做足充分的准备。

二、语言要生动、有趣,让课堂活跃起来

高中生思维能力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程度,口语交际能力也在这段时间得到长足的发展。他们的口语接受能力也是相当高的,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形象的语言,能使课堂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要让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语言风格要活泼。教师的讲课声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都会让学生得到不同的听觉感受。一位有课堂经验的教师,他会在对待重点内容时,用低声调、慢节奏,让学生在此期间,得到领受、回味、思考的机会;而在传授普通内容、容易理解的内容时,他会用高声调、快节奏,让学生加强记忆,加强印象;在推理论证的时候,他会使用语速快慢结合,声调高低结合的方式,让自己的推理从气势上看起来无懈可击。

其次,语言要幽默风趣。政治是一门比较严肃的课,但是教师政治课堂的语言却不能严肃,否则很多鲜活的内容会被过度地呆板化。中学政治涉及的内容,相当部分都是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社会性的。政治课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只要注意提炼,会有很多的幽默素材,性格活泼的教师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语言的幽默效果能够达到,会让课堂更加轻松,学生更易于接受课堂内容。其实,政治老师要发挥语言的幽默能力,不光局限于对联系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的,都可以尝试用幽默的语言,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语言要精练、准确、清晰、逻辑性强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也是对学生政治课考察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要求教师对政治课的内容做出周密的安排,运用清晰的语言,准确并且有条理地表达出课业内容的重点、难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主次。概括地说,就是要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练、准确、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精练要求教师对所授内容做最简明最扼要的讲授,不能长篇大论,或者语言过于啰嗦。对于比较难的内容,要通过举一反三的例证予以说明,要增添学生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自我的理解,教师通过画龙点睛式的引导达到教学目的。对于比较浅显的内容,要点到为止,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不能怕学生掌握不了,而喋喋不休,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个别学生不能掌握的,要在课后通过习题、课堂问答或者安排学生之间讨论进行完成。

第8篇

一、是知识转化为理想、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方法

培养学生的理想,态度,价值观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仅在课堂45分钟里是不能完成这一任务的,还需借助课后教学的延伸促使学生将文本知识转化为这一目标。学生通过课后自己动手对图片的搜集、整理、筛选,通过倾注大量的心血、感情,从而深刻体会了祖国发展变化的一个个美好脚印,一句句旁白包含着同学们对祖国的关注和思考。

二、是从“关上门教学”延伸为“敞开门教学”的有益尝试

有意识地把教学延伸到家庭、校内课外、社会,使之成为开放的教学,让家庭、课后、社会成为另一个课堂。如:在学习8年级(上)《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这两单元后,我先安排为父母和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又安排了采访父母、祖父母或老师活动,内容包括:1.对于孩子(学生),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2.除了学习,您觉得我在哪方面(家务、交友、守纪等)最不让您放心?3.当我犯了很大的错误后,您觉得怎样的批评、教育最有效果?采访后,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采访心得,然后全班的采访成果编辑成《采访录》,学生互相传阅。通过采访父母,使学生受到一次很好的家庭教育或老师教育,使孩子能够换位思考,理解,体谅父母或老师的苦心,父母或老师与孩子的心灵相碰撞,这也是一个学生与家长,其他老师互动的过程,互相交流的过程,在互动中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加深了体验,培养了学生沟通,理解,等能力。

三、是培养和训练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

行为养成在初一初二政治课教育的目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新教材在设计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做到知行统一。因此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依靠社会实践和行为训练环节。在学习初一初二政治课时,除了在课堂内对学生适当进行行为训练、检查,课后的延伸和补充就成了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延伸包括校内延伸和校外延伸,形式有展开社会调查、心理测试、自我画像、愉快游戏、时事报告会,时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小论文竞赛、漫画评析、主题讨论、辩论、演讲、案例分析、热点透视、环保提案、特长展示等50多种。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后延伸,让学生感悟实践,提高各种能力。学生通过课内课外学习的结合,学习积极性很高,体验充分,感悟深刻,能力得到锻炼。课后延伸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后延伸活动中放飞思想,学以致用,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它正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

四、实行思想政治课堂的课后教学延伸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思想政治堂的课后教学延伸实现了课内和课外的有效结合,变单一封闭的教学为立体开放式教学,这种开放不仅是课堂空间上的扩展,还包括课堂时间的延伸,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开放,还应该包括教学形式以及考试的开放。当然,为使课内课外两个课堂有机结合,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1.实行课后教学延伸,不能喧宾夺主,学生学习主要还是课堂教学。现在学生的学习任务还是很重的,这种现实不允许我们在课后教学占用很多的时间。课后教学延伸只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获得新知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

2.教师素质要不断提高。要在学习中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去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注意引导、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教学延伸的内容。注意操作的可行性,注意学生的合作性。

3.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四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为增强时代感,要淡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应选择学生比较喜欢,比较简单,可操作性比较强,时间比较灵活,可长可短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