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1 06:49: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联网安全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物联网有三个特点:首先,它可以使用RFID技术,传感器和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对象,如QR码;第二,可靠的交付,集成,实时信息通过各种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对象的准确表达;三是智能化处理,对大量的行政控制、智能对象的云计算,模糊计算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化、数据和信息分析利用和处理。使用智能建筑网络技术的传统保障系统具有以下优点。智能建筑被配有智能化设备,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技术、光纤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如高科技构成类型的智能系统,智能建筑行业在我们的范围内是较晚,然而,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未来的建设阶段的发展趋势将推动发展的智能化。
1.1布线优势
传统的安全系统建筑布线可以使用电话线路,公交线路,总线能力,集成度高。为家庭可以共享总线,而不是使用相同的总线的系列。没有额外的布线的电话线,电话线,但是带宽很窄,拥塞信号容易产生,而不适用于图形的传输。信号,绿色信号传输性能的图像不错,但是安全系统更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使用行,布线的复杂性,包括增加建造和修理的难度。另外,旧楼,上述变换存在于多种接线工作量等问题。
1.2远程监控的实现
传统的安全系统将专注于各种安全检测器信号到管理中心,如安全管理中心的建筑物或地方行政中心。设备或由责任智能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来监视这些信号和联动处理。这种结构限制在安全范围内建设或执行,不能满足远程监控应用,如智能家居远程监控。为智能家庭,家庭可以共享总线,而不是使用相同的总线的系列。
1.3传感器的智能化
目前,智能建筑,如访问控制,视频监控安全系统。随着火灾报警系统是独立的单个传感器和就业功能的,没有智慧,例如,非法入侵检测红外探测器,红外信号,只要显示器,是否真的非法入侵,将产生报警信号时,仅具有这样一来,可以对应联动系统之间产生的报警。
1.4网络可靠性优势
在传统的布线,如果一个总线发生故障,则该总线上的所有监控设备将瘫痪。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可以协调它们的行动以实现自动网络的分布式算法。由于该中心节点,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可生存性的消除。没有额外的布线的电话线,电话线,但是带宽很窄,拥塞信号容易产生,而不适用于图形的传输。使用转发节点,形成一个多-路由跃点而是网络比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设备通信中的每个节点。绿色信号传输性能的图像不错,但是安全系统有更多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使用性,布线的复杂性,包括增加建造和修理的难度。如路由器。因此,即使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其他节点仍然可以依赖于彼此进行通信,这增加了网络的可靠性。
2物联网技术的优势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的安全系统布线建筑物本身没有任何限制,需要使用各种无线传感器设计,施工,维修和改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布线材料,布局在人们无法达到的或危险的地区,这是一个明显的优势。为智能家庭,家庭可以共享总线,而不是使用相同的总线的系列,它是一个独特的优势。在RFID(无线射频识别)设备,身份和位置传感器设置传感器。RFID技术与由读取器发射的电子标签和阅读器,无线电波的主要成分扫描范围内的RFID标签,它可在电子标签信息被封装被读出,并且该信息被发送到信息管理系统,以验证这些信息的所有者的身份对应。作为一个单独的安全网络,建立一个桥梁几乎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终端,通过物联网技术,安全管理人员或租客,可以在任何地方,电脑或手机主动监控建筑空间,当发生异常时,报警信号可发送及时向主管或住户本人。在每个技术的终端是一个智能传感器节点,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的三个方面。它不仅具有传感器本身的功能,可以使各种数据智能处理和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智能联动;安全子系统。如果一个节点由一个确定的信号节点数据处理模块本身检测的红外线检测器的警报信号,以确定它是否满足特征的红外信号的非法侵入,通过视频监控摄像机现场报警图像采样模块,进一步证实了非法入侵的图像特征的依从性,最终决定是否报警。这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防止误报的发生。由于中心节点,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可以消除生存能力。在使用转发节点,以形成多条路由的网络,而不是通过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通信路由选择设备的每个节点。即使个别路由器节点失败,其他节点仍然可以保持依赖,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而互相沟通。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的系统结构
引言 1 物联网的应用研究现状
1. 1 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教育培训、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3]。
1) 物联网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应用 2) 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 1. 2 我国物联网应用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非常多,这些研究丰富了物联网的理论研究领域,对我国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完善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满足了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定需求。
1) 上述文献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本文仅对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文献作梳理,未涉及大量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文章。上述文献从物联网应用的各个角度展开,形成一些明确的、共识性的观点: ①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称为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 ②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整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 “智慧”状态; ③物联网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可利用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 ④作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反馈;⑤物联网将是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是具有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 ⑥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障碍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标准化、整体规划等方面。总体而言,文献较客观地描述了我国当前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物联网的益处,对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同时探讨了物联网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方向。此外,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角度非常丰富,研究人员众多,不仅限于高校、企业,还包括政府人员; 同时研究视角奇特,既包括新兴低碳经济与物联网的关联,也包括传统的科学发展观、与物联网的关系分析。
2) 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物联网毕竟是新兴事物,因此,不可否认当前物联网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作用与贡献。但是也应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总体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空、雷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非常热烈,但是多浮于表面,实践应用不足。部分研究仍然仅着眼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细微的应用点,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仅是对物联网技术的套用。部分文章文不对题,对物联网的分析、应用有些牵强附会。应用研究性的文章“为应用而应用”,缺乏应用的基础分析,提出的措施空泛。物联网应用性文章研究从点着手,但是也仅限于点,而非线、面。例如研究主题为“物联网应用于物流管理”的多数论文仅是对采购、生产、配送、销售、回收 ( 召回) 等供应链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测,缺少全过程的协作,同时侧重于信息的共享,缺失物联网产业链各主题对实物智能管理的协作。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监测,而无后续支持: 仅是安全防范,未能做到控制处理。多数论文均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对物联网商业模式与产业运营的研究较少、较浅。关于物联网产业链中物流配套支持的理论研究较少。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OA,归档
OA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结合各种现代办公技术与设备形成的系统,目的是迅速、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OA为搜集、存贮、使用与日俱增的大量信息也采取了互联网的手段,这给文件与档案归档管理带来更高的效率,使归档管理的费用也大幅度降低,但是互联网的自身的一些缺陷也给OA电子文件归档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需要开展相关研究,寻找网络环境下OA电子文件归档的恰当策略。
一、互联网环境下OA电子文件归档面临的主要问题:
1归档信息来源无边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企业内外的'边界'正在消失,员工在办公室或家里处理的文件是同样的效力。由于'网络边界'的消失,OA系统所依托的的互联网安全随时随地都会受到威胁。从某种意义上讲论文范文,方便快捷传递的档案信息都会随时受到挑战。黑客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拦截网络上传递的信息,进行各种工业间谍和其他破坏活动。这种全新的挑战,是档案归档管理前所未有的问题。
2归档信息的脆弱:整个信息系统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了网构成的,无论是传输网络还是保存档案信息的磁盘都安全性。在信息化社会,整个企业犹如一部由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巨大机器。数字化机器具有的绝好的精密性与连通性,使得部分零件失灵而殃及全局的现象屡见不鲜。对计算机网络的恶意破坏往往是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而且会迅速蔓延到其他部分。
3归档信息丢失的隐蔽:在互联网环境下归档信息通常由计算机自动完成,黑客可以植入病毒,在不留任何'痕迹'的情况下窃取归档信息,隐蔽性极强。
二、互联网环境下OA电子文件归档面临的策略:
1、归档管理应该配备独立的服务器和防火墙等安全措施
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档案中的信息。电子文件形式的档案可以通过计算机能进行全文检索,使用比较方便。但是档案信息一般属于正式文件,有些甚至属于机密文件。可见,档案信息的查询利用必须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人员查询使用档案信息应该有不同的权限,并且防止黑客窃取档案文件。因此,档案部门应该单独设立服务器,并且配置防火墙等安全措施。
上述方法是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为工作对象,其目的是为了利用互联网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防范互联网的负面效应,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电子文件不仅需要归档,而且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以便更好地保管和利用论文范文,进一步快速有效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2、电子文档应以生效时间为归档时间
由于电子文件在利用上的优越性,使归档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互联网环境使得OA电子文件归档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①由原来事后归档,可以变为电子文档生产的同时进行归档。电子文件要快速方便得多,除非有特殊需求一般不需要再查看原件。在归档文件由单一纸质的形式改变为同一归档文件既有纸质又有电子的形式。电子文件归档应当与实物上的归档。电子文件的归档,这是档案保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文件归档的条件是:①必须是已经生效的文件;②必须有完整、齐全的电子签章;③必须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并严格按照不同的保管期限分别立卷,在存储其中排列,分存储器保管。文件立卷的标志是:必须经过相应的归档程序,履行必要的归档手续,由原来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负责管理的文件,按照档案室的整理要求和技术规范,编目,移交给档案室集中保存。这种管理权限的移交,也是文件与档案材料在形式上的区别。就载体而言,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体的两个不同阶段,因而没有任何差别,从本质上讲,文件材料经过人的整理之后.有意识、有目的的集中保管,这就是档案了。这样一来论文范文,归档的标志应该是电子文档是否进入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进入档案管理系统,那么就已经归档,否则就没有归档,
3、电子文件立卷方式为保存在独立存储器中
电子文件能够从不同角度同时展示文件的相关内容,任意组合成各种文档档案的查找和利用。立卷是从保管的角度来看档案信息的。OA系统形成的电子文档一般属于正式文件,虽然需要借助专门的设备读取,但是为了保证电子文档的保管安全,一般要求电子文档以不依赖OA系统软件的、不参与日常办公事物的独立存储器中。电子文档的立卷直接以独立存储器为保管单位,集中保存在各个档案库,并且每个存储器最好做1个以上的备份,备份存储器放置于另一独立地点。
因此,电子文件的整理就可以由保管和利用为目的转向单纯以保管为主要目的进行整理。件在形成过程中有着一种自然联系,突出表现在来源上,产生于某个机关和机关内部机构。在时间上,产生于某个特定的年月日。因此,在整理的线索上,立卷是为了便于保管和利用而要尽可能地保持文件之间的自然联系,最好以来源时间联系为主要方式。这种变化可以看成是立卷的一种简化,变多种交叉联系为一种简单的、自然的但却十分清楚的联系论文范文,以适应电子文件的管理。在整理的对象上,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案卷级方法代之以文件级为基本保管单位,档案以独立电子文件为单位进行整理编号,装盒排架,使档案盒仅仅成为一种装具。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方面技术都处于发展阶办公自动化新技术也正日益发展。随着网络、检索、阅读、复印、复制、端微等新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档案将会越来越多,这变化又会促使档案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发生变化。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在档案工作中已经引起和将会引起的变化,必然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档案工作者科学技术知识素养的提高,认识过程中的缺陷,是完全能够克服的。
参考文献
[1]邹德军,电子商务时代信息伪过剩及其对策.内蒙古:北方经济,2009.4.
关键词:邮政速递物流;业务流程优化;物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F618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tudi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y on China Postal Express & Logistics Co. Ltd., and then discusses theor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business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reorganization, and finally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of-things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of things in business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reorganization. It lay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for the study on the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China postal express & logistics business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Key words: postal express & logistics; business process optimizati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1 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快递业发展潜力巨大却竞争激烈
据统计调查,欧美快递业收入占到GDP收入的1%左右,而我国占比仅为0.16%,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据预测,我国在2015年GDP将达55.8万亿元人民币,城镇化率也将提高至51.5%,伴随持续的经济规模扩大和城镇化率提高,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等活动日趋频繁,对快递服务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到2105年,我国电子商务将突破18万亿元,网络零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以上,这将推动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促使网购快递需求快速增长;2015年我国快递业收入将会达到38.708亿美元,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3.19%。
快递业务属于竞争型行业,我国未设置市场准入限制,因此有众多企业从事快递业务。据统计,我国注册的物流公司目前有70多万家,其中快递公司7 500多家。顺丰、圆通等民营快递公司运作效率较高,构成对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巨大竞争压力。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市场份额从原有的94%已降至目前的30%左右。而随着对外开放,美国UPS、荷兰TNT等快递企业进驻中国抢占市场份额,由于运作效率和质量的领先优势,对国内快递企业形成了巨大竞争压力。
1.2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业务流程效率低下急需优化
当前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较其他快递企业效率低下且服务质量较差,掉包、毁损频发,顾客投诉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每百万件快递申诉从2010年的2.9件增加到2011年的8.3件。在国内外的严峻竞争压力下,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当务之急。
1.3 物联网技术有利于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利用物联网全面感知、安全传输、智能处理等优势进行物流业务体系及流程再造,可有效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率及物流管理水平[1]。
2 邮政速递物流研究综述
薛蓉娜、赵会娟(2006)[2]建立了快递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将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同国内外竞争者对比发现体制改革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途径。王同聚(2006)[3]从业务运作、客户开发、网络资源优化与协作研究了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业务层面的资源全面整合问题。陈争辉,王倩,朴明燮(2011)[4]验证出了响应性、可靠性、价格和有形性是邮政快递服务质量的四个因子,对品牌形象和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张振旺(2006)[5]认为EMS对外面临四大国际快递公司竞争;对内面临私营公司的竞争,导致竞争力不足。EMS由于受政策保护,在企业规模、物流网络、网点覆盖等方面具有优势,却面对高价、低质量的劣势。
随着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即将上市,所处外部环境变化更大,竞争更激烈,而我国大部分研究还注目在2005年,研究成果无法满足外部环境变化要求。对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来说,竞争力提高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市场份额的提升,影响因素主要是顾客满意度,而影响满意度又是服务质量。那么对于服务质量来说,如何在动态环境下对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价格、速度、货损率等因素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便是当前研究目的。基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特殊地位,本文拟在物联网环境下对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
3 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研究综述
流程在《朗文当代词典》中的解释为:一系列相关的人类活动或操作,有意识的产生一种特定的结果。Davenport对流程的定义为:“流程是系列的工作,有一个起点,有一个终点,有明确的输入资源与输出结果。”因此,流程必将是由一系列的行动或者活动而必将产生结果的执行。
达文・波特将业务流程定义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有序工作活动,它有起点和终点并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我国学者彭东辉认为业务流程是企业为了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各种有序的活动。蒋志青认为业务流程优化为在进行产品或服务改进时,企业不需要改进基本业务流程,只是随着产品或服务改进而改善业务流程;在实施新产品、新市场建设时,由于产品和服务发生变化,企业必须重新构建业务流程。
部分学者对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框架进行了研究,Hamid从影响 BPR实施的组织因素进行研究, 这些因素可以根据客户、员工和组织的关注点不同进行管理;Reijiers(2004)[6]提出以工作为中心的BPR框架,作者提出了客户、产品/服务、流程、参与者、信息系统和技术。该框架中参与者、信息系统、技术与流程密切相关,以支撑产品或服务为目的,最终满足客户的需要;其他学者提出了彻底变革的概念模型,并指出四个关键成功因素是:创造力、洞察力、标杆和IT;而Kettinger和Grove(1995)[7]将流程重组和流程改进的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业务流程变革管理的理论框架模型。
也有学者对业务流程重组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探讨,Nelson和Coxhead(1997)[8]提出BPR概念可以引申出各种术语:流程变革、流程再设计、业务流程转型及核心流程再设计,根据BPR的各种定义总结出了流程的变革范围为流程改进流程简化流程重组业务重组业务范围重组公司转型; 其他学者认为可以将业务流程重组分为演进式和革命式,并针对流程演进式和革命式变革列出了其变革的元素,提出一般BPR在设计阶段采用革命式方法,而实施时采用演进式方法。
还有学者对业务流程重组的评价方法也进行了研究。《企业再造》一书中明确指出:BPR的目的就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的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并提出显著进展不是要在业绩上取得点滴的改善或逐渐的提高,而是要在经营业绩上取得显著的改进;Sarkis等人(2002)[9]采用网络决策层次的方法来评价制造业组织实施BPI结果,评价分成战略性评价和运作层评价,战略性评价包括成本、质量、时间和柔性, 这些因素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的。运作评价包括报废、反馈、初始成本、循环成本、交付时间、新产品开发时间、产品柔性和数量弹性等。
4 关于物联网的研究综述
4.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光热敏器件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物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
4.2 物联网与业务流程优化
高婧等(2011)[10]根据物联网技术应用对物流配送业务的技术改进,在作业调度配载、在途监控等作业环节进行改进优化,实现配送过程信息化、智能化,并与上下游业务进行物资资源整合和无缝连接。宋昕等(2010)[11]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推进散杂货港口生产业务流程优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从系统的设计角度,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散杂货港口汽车提货管理系统的设计框架。石玮(2011)[12]认为将RFID、3G等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物流上,将会提高物品在运输途中的安全,减少因安全问题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损失。
4.3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对于物联网在物流中的应用,国内学者大多做了阐述性的描述。龙江等(2011)[13]研究了物联网视角下快递业服务品质提升研究,作者认为快递业要准确了解物联网标准的基础上,使快件信息的编码方式与物联网的主流编码方式保持一致。冯东(2005)[14]研究了RFID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作者认为RFID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协同工作,减少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使供应链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营表现。
5 结 论
多数研究认为物流速递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内外夹击状态。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如何提高竞争力。如何在兼顾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在进行业务变革的时候会受到多方面的利益抗衡,但整个大环境又要求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必须进行改变。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研究,采用物联网技术对公司进行变革。采用物联网对公司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避免了直接和公司固有的利益进行抗争,能够成功的概率较大。
在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的过程中,国内外的研究还是比较丰富的。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将会采用。应用具体的物联网技术对某个公司进行研究还没有发现。因此,作为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即将上市的快递物流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竞争,采用新技术对该公司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对于其提高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其一是开拓新的方式对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进行变革;其二是对物联网技术在快递物流企业的应用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高婧,史方彤,崔茜.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配送业务流程再造研究[J]. 物流技术,2011,30(12):25-27.
[2] 薛蓉娜,赵会娟. 中国邮政快递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 当代财经,2006(2):87-91.
[3] 王同聚. 基于电子商务的邮政快递物流资源整合研究[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8-41.
[4] 陈争辉,王倩,朴明燮. 邮政快递服务质量要素与品牌忠诚研究[J]. 商业研究,2011,415:127-132.
[5] 张振旺. 中国邮政快递(EMS)市场分析及竞争力研究[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27.
[6] REIJIERSHA, MANSARSL. Best practices in 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 An overview and qualitive evaluation of successful redesign heuristic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2004(4):283-306.
[7] KETTINGER. W. J, GROVER .V. Toward a theory of business process change management[J].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995,12(1):9-30.
[8] NELSONT, COXHEAD. H. Increasing the probability of reengineering/culture change success through effective internal communication[J]. Strategic Change, 1997(6):29-48.
[9] SARKIS. J, SRINIVAS. T. A synergistic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2002(14):53-71.
[10] 高婧,史方彤,崔茜.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配送业务流程再造研究[J]. 物流技术,2011,30(12):25-27.
[11] 宋昕,黄磊.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散杂货港口汽车提货业务流程优化与系统设计[J]. 物流技术,2010(22):178-181.
[12] 石玮. 面向物联网的在途物流管理优化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4):44-46.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无线通信、传感器网络技术,连接设备,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虚拟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实时感知环境信息,能够相互传递信息,达到数据的实时监测,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基于此,本文结合煤矿井下环境特性,采用物联网技术,研究并实现了基于物联网的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管理系统,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煤矿井下,物联网,数据挖掘,机电设备状态监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应用和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沟通的需求,物与物之间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向。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物联网技术将大大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煤矿井下环境监测系统中,将大大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楼房、桥梁、矿井、工厂等地方放置各种传感器,传感器之间协同工作,数据传输利用有线的或者无线的方式,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传送到监测端,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及监测端对这些物体的实时有效监控、跟踪、定位和识别等。最终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物联网应用集成度相当高的技术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实现事件物物之间的“安全、高效”的“管理、控制”,使得实时监控数以万计的终端成为可能,大大推动社会的发展。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矿井机电设备状态监测提供有效的监测手段。在矿井下开采环境中,运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井下机电设备状态指标,监控端实时显示监测到的基础信息,为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的作业信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我国煤矿众多,开采环境恶劣,迫切需要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开发煤矿物联网井下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实现煤矿井下各种环境参数监测、预警、井下工作人员的定位和跟踪等功能,利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生产的监管力度,提高煤矿发生事故后的救援效率,减少煤矿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保障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联网技术代表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基于互联网高速发展起来的,被称为互联网技术革命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为促进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的向前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物联网连接世界上成万上亿的物体。物体之间能够进行相互“交流”,不必受到人为的操控。本质就是物联网采用了RFID、无线通信技术等科学技术,完成事物间的通信、识别,但是物联网的概念还没有得到世界各界的统一。
物联网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物体的感知,感知信息的处理,信息的传输,为互联网添加对外界的感知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物体间交互功能。物联网用途十分广泛,应用前景广阔,将会给实现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根据功能划分,结构复杂的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类似物联网的眼睛、手和皮肤,识别物体,获取包括环境状态、物体属性等信息,是联系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纽带。感知层的组成包括各种硬件:RFID、GPS、条码扫描器等各种传感器。感知层的关键技术有无线通信技术、RFID技术等。网络层,物联网的网络层类似生物体的中枢神经,进行消息的控制与传输,负责接受感知层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传送到应用层。网络层以互联网为基础,包括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等。网络层的关键技术有网络传送和融合技术、IP承载技术等。应用层,物联网的应用层与目标需求结合,负责数据的显示、转换等,是物联网中的“实现者”,满足行业的各种需求。应用层分为两个子层,分别是:应用服务子层和支撑平台。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实现行业的具体应用,包括运输车辆、电力、环境监测等。后者提供包括数据处理在内的基础服务和各种接口服务,为资源的合理调度提供便利,实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数据存储、挖掘时物联网应用层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设计与创建需要遵循特定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多样性、互联性、时空性、坚固性和安全性。其中,多样性原则指物联网传感节点类型不同,物联网体系结构也不同;互联性原则指物联网体系中各个目标对象能够达到无缝连接;时空性原则指物联网体系结构的设计需要满足对时间、空间的需求;坚固性原则指体系结构的稳固性;安全性原则指体系结构能正常运行,可抵御各种攻击。按照设计原则,物联网的创建需经历以下步骤:识别物体,创建被识别物体联网系统,应用平台的搭建及应用服务系统的实现。
物联网技术备受国内外关注,是一项新的数据获取、处理技术,已经在电力、交通、医疗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而煤矿井下地形十分复杂,煤矿开采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危险,进行矿井机电设备状态监测对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井下工作人员在开采区域工作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井上救援人员需及时了解井下员工的位置轨迹信息,帮助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鉴于此,研究并实现基于物联网的矿井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支撑,将监测到的多种环境状态参数、工作人员位置等信息,汇聚后实时传送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处理,为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系统完成了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开发,实现了煤矿井下环境检测系统的数据实时采集、处理与传输、人员定位、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共享等功能,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由于时间原因,本论文还存在不足,有待完善和改进。
(1) 煤矿井下矿井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的数据挖掘算法有待进一步优化,提高算法运行效率,本文的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做得还不丰富,还处于试验阶段,需要进一步根据实验环境作出改进,实现煤矿井下开采区域环境参数的预测功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2) 本文开发的煤矿井下矿井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比如健全GIS、SMS短信功能;
(3)系统与实际煤矿井下生产环境还有一定的差距,实际井下生产环境会更加复杂,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郑学召.矿井救援可视化指挥装置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2]张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能源政策研究.2010. 2. 28-31
[3]杨立刚.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安全.2008. 10. 5-7
[4]马力,郭辉.基丁-ZigBee协议的煤矿井下智能传感器.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7(8).66-68
[5]刘鹏,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煤矿安全环境监测中的研究与实现[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
作者简介:
余东校(1985年5月--),男,湖北省武昌县人,本科,平顶山市卫东区平媒天安十矿计算机中心, 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矿山机电
联系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平安大道十矿 邮编:467000
1 适应新技术发展,建设“泛在”的校园网络,满足各类用户需求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数字校园建设经历了从系统应用到系统集成的发展过程,而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物联网技术、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演进,更加重视用户的应用体现,表现在用户对数字校园使用的便捷性,对各种事务操作的便利性上来。这种转变,对新一代数字校园中网络基础设施也即校园网络的硬件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体现在:
一是运行更加高速、快捷。校园网络的发展从最早的百兆以太网、ATM网已全面发展为以万兆主干的以太网络为主体的校园网络体系,校园网络的运行效率、运行稳定性有了质的飞跃。二是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成为校园网络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掌上电脑、移动终端、手机用户应用群不断扩大的趋势,建立覆盖整个校园,稳定、可靠的无线网络成为校园网络建设与发展的重点与方向。三是对校园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要求。由于数字校园的建设,将整个院校内部各种人、财、物的数据联网,这一方面为学校的决策管理提供了最直接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也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应用效益成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基于新一代数字校园对校园网络提出的更高要求,在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时,必须要进行充分考虑。
第一,在网络架构上,要充分认识到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关系,将两者作为互相补充的有机整体,综合考虑建设、运维的成本,安全性与稳定性等各种要素,综合衡量网络建设的类型与使用范围。第二,在网络链路中需要设计一定的冗余。通过双链路或多链路架构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运行的稳定性问题。第三,考虑到校园内各种用户应用层次的不同,对校园网资源的使用权限也要有所不同;在进行校园网建设时,需要同时考虑到安全体系的建设,不仅仅是加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同时还需要在网络设备的选择上做好必要的准备。第四,云计算技术的持续发展,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机遇,校园网络也必须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尤其是虚拟桌面、云终端等网络应用对校园网的要求更高,需要充分论证与规划,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 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集中化、虚拟化的数字校园数据中心
云计算以其超强的计算能力以及高可靠性、安全性等优势在各个领域都掀起了应用。高校的数字校园,由于其功能的日益完善,所涉及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对数据中心的存储以及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数据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存储需求。因此,为其引入新型的、更具可控性、可扩容以及超强计算能力的云计算技术,成为新一代数字校园在进行数据中心建设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1 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满足各种新功能的需求
在传统的数字校园数据中心建设中,采用服务器集群的方式,由于数字校园各种功能部署的需要,需要采用几十台甚至上百台单片服务器才能满足。而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有效、充分地利用服务器资源,通过将单台服务器虚拟出多台的方式,有效解决服务器的硬件投入过大、单台利用效率低下和管理维护以及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通常服务器CPU占用率一般不超过15%,而虚拟化后物理主机的CPU使用率将提高到60~80%。
2.2 通过数据的集中存储,适应数字校园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需求
云计算在进行服务器虚拟化的同时,要求数据中心提供强大的集中存储功能。而数字校园也需要将各个部门的数据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中来,不但要便于数据的统一采集与调度,更需便于数据的管理与维护。因此,通过建设必要的数据存储体系,包括容灾备份体系建设等方面。
2.3 坚持在原有基础上的“扬弃”,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建设数据中心
在进行数据中心建设时应充分考虑院校内已经建成或者正在运行的各种系统、各种物理资源的价值,而不是完全抛弃,应当将其纳入到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中来统一考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与集成,做好资产的保护。
与此同时,还应当注意到云计算数据中心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一是由虚拟服务器应用带来的资源过度利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用,要以保障稳定运行为前提,提前作好充分的论证。二是要防止虚拟主机的随意蔓延。由于增加一台服务器的配置不再像以往那样,需要通过采购、安装、部署等一系列过程,只需要数据中心通过技术虚拟出一个主机即可,这也可能导致各种主机的不断扩张,因此,还需要加强对服务器需要的管理与审批。
3 以智能感知、自动交换、主动推送为目标,加强数字校园平台建设
数字校园建设为院校教学科研与日常管理等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质上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和处理,为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院校各项活动提供保障。因此,对校园内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利用,在进行新一代数字校园设计与建设时应作为重中之重来进行考量。
3.1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感知”的数字校园数据采集体系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为数字校园中的对人、财、物的自动感知与信息采集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高校重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是智能教室、实验室的管理。伴随高校数字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对大量不同的教室、实验室设备进行有效管理是急需解决的课题。二是智能文档管理。图书文献,包括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通过电子文档进行流转的公文、各种档案资料的管理等,通过加贴FRID标签等方式,可以准确掌握这些重要文档资料的流向,让无声的东西变成 “有声”的,便于查找利用。 三是智能校园安保系统。将物联网技术与安保系统进行结合,在原有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让固定的财物能够随时发送位置、状态信息,便于及时了解其去向,也为各种物资的有效利用提供方便。四是远程水电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水电的开关状态,了解实时的使用情况,通过校园网可以有效管理路灯、室内照明以及公共水房等资源,从源头上做到环保节能。
3.2 以应用集成为主线,建立自动交换的数据共享体系
传统的数字校园一般采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高校内部各种应用系统通过数据、身份、门户集成等方式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从表面上看,各种系统已经统一在数字校园内,但在其内核应用层面,还没有做到真正的统一,尤其是底层数据的交换,有些复杂的触发机制需要人工干预。而在新一代数字校园的建设中,应当摒弃传统观念,真正从“做事”的角度出发,以应用为主线,划分出清晰的数据流、事务流,根据数据的流向、事务的处理流程来规划数字校园的各项功能,从底层数据库的设计开始,做好数据的统一规划,确保高校内部各个层面的应用都能做到真正的数据共享。
3.3 通过订阅、推送平台,建立主动推送的信息应用体系
传统的数字校园的信息门户,虽然会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有一些差异化的设计,但是实际上这些差异是有限的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不全面的。新一代的数字校园,这些差异化应当与数据订阅机制、身份认证平台实施联动,将共享数据库中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及时推送到用户的门户中去。推送的方式,可以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用户的身份特征等进行区别。通过数据订阅与信息推送体系的建设,在最大程度上解决无法找到合适信息以及“垃圾”信息泛滥等问题。
4 强化管理,统一建设,建设安全、可靠的数字校园运行平台
自从互联网进入实际运用以来,网络安全始终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前期“棱镜”监控事件进入公众视野,国家采取了加强对互联信息的管控等一系列措施,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进行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时,信息安全也应当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4.1 适应网络安全新形势,将安全体系建设真正统一纳入到数字校园工程建设中来
从网络初期建设开始,有关部门就对信息安全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但由于网络安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产生直接的效益,许多院校在进行数字校园乃至网络基础设计建设时虽然将网络安全纳入了方案,但实际操作中则是能省就省,存在着重应用轻安全的观念。
在进行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时,由于各种上网的信息涉及面广,这些信息对某些有心人而言都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是一些重点高校,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不能仅仅是停在口头上、写在书面上,而应当真正做到实际工作中,将之统一纳入到数字校园建设中来,在网络基础设施、数字中心建设,以及数字校园各种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环节,充分考虑到信息的安全,通过统一的设计、统一的建设,有效地从源头上管控信息安全。
4.2 强化制度保障,统一数据采集与应用标准,有效管制各种信息的采集与应用
新一代的数字校园,从设计与建设理念上来说,许多信息的采集都需要自动安全,智能采集。而在管理与应用层面,更加强调的是身份认证体系与应用权限,采用主动推送的方式进行。这对数字校园的建设者与管理者来说,必须从开始阶段就做好信息的甄别工作,通过严格的规则制度,确定哪些信息通过何种方式采集与提供使用,同时也应当根据不同人员的身份特征,强化信息的应用范围控制,确保把好数字校园内各种信息的入口与出口关,始终绷紧信息安全之弦。
4.3 坚持内外有别、上下有别,强化数据应用与下载的管控,确保信息安全
数字校园的身份认证体系是决定每个用户提供、使用信息的依据,在加强数字校园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时,必须坚持做到内外有别、上下有别,即区分校内、校外用户,领导、教职员工与学生有自己的不同的信息提供与获取权限。要做到这些,应当从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是加强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不仅对身份认证系统的选择要更加科学,注重其安全性;而且要加强对用户身份变更等信息的更新维护,确保每个用户都能获取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信息。二是区别一般信息与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保密信息的管理与使用。这是通常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对信息的涉密程度进行区分,通过逻辑子网等方式加以管控,有些甚至需要与公共的校园网络进行安全隔离,确保安全。三是区别不同用户对象的使用方式。对重要的用户,即信息使用级别较高的校园网用户,应当控制其使用方式。
新技术的应用为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等为数字校园使用效益的发挥提供更大的舞台的同时,也应当根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综合考量新技术应用的范围与规模,以最大的性价比获取最大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 行业信息化 SOA 物联网 SaaS PaaS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基于自身业务及管理的需要,依托自身的网络技术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达到了较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在企业使命和市场驱动下,已将推进行业客户信息化作为业务发展重点之一。基于此,开发出一系列适合政企行业信息化的产品及业务。这些产品和业务的积极的市场表现,反过来证明了行业信息化应用的巨大需求。但是这些信息化应用产品普遍存在部署过程复杂、开通流程不精简、界面不精致、功能欠灵活、售后维护繁琐等问题。如何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架构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将最终决定行业信息化工作的规模水平和效率高低。
二、技术探索
传统的企业信息化方式包括:(1)直接投资购买信息化所需要的全部软硬件,安装ERP系统,但是这种方式通常投入耗资大、收益低;(2)购买小型的如单机应用软件自行架构,但是其安全性难以保证;(3)外包化处理,但在外包详细业务水平上有所欠缺[1]。
为了加快推进行业信息化进程,现阶段电信运营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技术革新和探索,即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物联网、SaaS(Software-as-a-service)以及PaaS(Platform-as-a-Service)等,下面对于几种常见的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1)基于SOA信息化[2] :SOA是基于Web Service架构的,相比于DCOM、RMI等架构有可操作性好、耦合度低、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同时由于SOA本身是一个虚拟架构,因此它不对特定组建有很强的依赖性,可以和其他随意的服务器组建进行绑定使用,这就加快了SOA的广泛扩展。SOA模型通常包含三个角色:服务请求者、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中介平台。但是SOA的现有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服务质量及安全性等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2)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技术[3] :物联网的目的就是能够将所有物体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连接在一起,方便实现对于各个物体定位追踪、事物探索等扩展功能。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标签事物的RFID、感知事物的网络传感技术、智能思考技术及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推动和城市服务一体化智能化提供可能。
(3)基于SaaS的信息化 :顾名思义,将软件系统当作服务售卖,由于该软件服务方式是以ASP为核心,根据用户在网周期统计收费,方便实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重庆电信为行业客户提供的天翼办公系统,它按帐号每月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这种投资极省且开通快捷的系统是SaaS的典范。
(4)基于PaaS的信息化[4]:PaaS技术是云计算和业务平台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一种能有效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技术手段。PaaS平台一般需要有以下几种属性的支持:一是应用程序开发平台和运行环境的支持,二是应用程序的运行维护能力的支持,三是高效的扩展性和复用性支持。这三者是PaaS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性能的根本。
三、总结
本文对电信运营商推进行业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概要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几种主流的技术方案,对于行业信息化技术进行了探索,这对推进行业信息化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张俊飞,葛舜龙. 论电信运营商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突破之路. 中国网通浙江省分公司
[2] 王委. 基于SOA的电信CR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大连海事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
关键词:物联网 云计算 信息安全 云密码服务 车联网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00-00
“互联网+”已成为目前流行的概念,其根本原理是将互联网运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通过互联网完成数据的计算、处理。而作为与我们生活有重要联系的车联网目前正的速度的发展中,因此车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迅速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即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1 车联网的含义
车联网是物联网这个大概念下的一个内容,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根据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知道,车联网是通过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将车辆的实时信息传递到云端,然后在云端进行信息的快速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终端,从而完成车辆信息的各种使用。
2 存在的安全问题
车联网的的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于两部分。一部分是采集的车辆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车辆信息包括车辆的位置信息、车辆的状态信息、而这些信息中有些是个人的隐私(例如:私家车的位置信息、车里人员信息等)如果发生泄露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由于目前车辆本身不可能含有强大的数据实时计算与处理功能因此需要将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递到具有强大数据功能的部分即云端,但是在传递过程中数据的一致性、保密性都存在问题。第二部分是云端的安全问题,目前所使用的云分为两种子一种是公有云,一种是私有云,其中私有云一般不公开使用所以我们在此不做讨论。而公有云主要包括Amazon的AWS、微软的WindowsAzure、platform、Google Apps与Google App Engine等这些公有云具有规模大、价格低廉、灵活、功能全面等优点也存在云用户身份管理、访问控制服务、云密码等安全问题。
3 解决方法
针对车辆信息的安全问题,由于车辆的所有性质不同分为公共汽车、私有车(个人车辆、单位车辆),其中公共汽车的车辆位置信息、车内客户信息是可以被公众合理使用的,因此这些信息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保证信息的正确性、一致性即保证车辆的相关信息能够正确的、不被篡改,同时不被病毒感染。因此可以主要采用加密的方式,目前加密方式主要有对称方式、非对称方式这两种方式,其中对称方式由于重点在于加密算法的变化,这种方式需要经常改变的每辆车的加密算法更新的数据量比较大。采用非对称方式,只需要更新私密密钥即可以保证数据加密后的安全性,同时这种方式传递的数据量较小,而且可以在公交汽车每天回到总站后统一更新。这种方式方便快捷、数据量更新小,因此推荐采用这种加密方法。而针对私有车辆由于其车辆信息要经过云端的处理从而提供车辆的路况信息等对车主有用的信息,但是又不希望所有人均可以获得车辆的相关,基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对向云端传递的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增加私人用户的许可与授权认证。通过这两部分的安全设置一方面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这些信息只有合法用户才能有效使用。
加密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云端后也同样涉及到安全问题,首先是用户身份的供应、注销以及身份认证过程。在云环境下,实现身份联合和单点登录可以支持云中合作企业之间更加方便地共享用户身份信息和认证服务,并减少重复认证带来的运行开销,同时,通过云端身份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只有合法用户才能够使用云与车辆信息对信息的安全进一步提高。其次,由于云用户中普遍存在数据加、解密运算需求,云密码服务的出现也是十分自然的。除最典型的加、解密算法服务外,密码运算中密钥管理与分发、证书管理及分发等都可以基础类云安全服务的形式存在。云密码服务不仅为用户简化了密码模块的设计与实施,也使得密码技术的使用更集中、规范,也更易于管理。此外,对于安全事故责任的明确需要用户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而普通用户缺乏举证能力。因此,第三方审计的作用凸显出来了。第三方提供满足审计事件的所有证据以及证据的可信度说明,同时第三方审计也从一个侧面保证了云服务商提供满足各种要求与规定的服务。通过以上几种手段从技术层面到监督层面上提供了保证云安全运行、安全使用,从而为车联网的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4 结语
车联网信息的信源(车辆)与信宿(云端)是车联网安全问题的主要方面。通过本文的分析可能看到车辆本身与云端均存在自身缺陷,从而造成车辆信息在这两个端口位置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通过加密密钥管理、用户身份管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现信息被篡改、泄露等问题,从而保证了车辆信息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玉兰.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核心技术详解[M].人民出版社,2010.
[2] 吴同.浅析物联网的安全问题[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
[3] 孙小红.车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J].通信技术,2013.
[4] 南春丽.车联网中RFID模型[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
[5] 黎春兰,邓仲华.论云计算的价值[A].图书与情报.2009.
[6] 冯登国.云计算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2011(01):71?83.
收稿日期:20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