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验技术与管理

实验技术与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24 13:27: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实验技术与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实验技术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实验设备; RFID;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381-03

1 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的特点及问题

1.1 特点

随着国家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不断投入,各个高校的实验室数量不断增加,实验设备资产也日益增多,几千万甚至上亿实验设备资产的高校不在少数。这样高速的发展给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直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果还是使用传统的手工统计、纸质文件记录存档这样主要依靠人力来进行管理的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实验设备管理的需求。如何准确、实时和高效的管理实验设备成为很多高校急需改善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2 问题a

1.2.1 实验设备管理相对独立,难以做到资源共享

各院系的实验设备多以供本院师生使用为主,使用和管理上相互独立,彼此之间也难以了解设备详细情况。这就可能造成各院系之间的实验室资源分配不平衡,使得有的院系设备使用率较低甚至闲置而有的院系的设备资源却极为短缺。校级职能部门也因无法实时掌握各院系的实验设备状态,从而无法及时进行宏观的把握和调配。

1.2.2 实验设备使用情况难以统计

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多以手工登记为主,统计方式简陋而繁琐,可能存在疏漏甚至造假,不利于准确全面的反映设备使用情况。

1.2.3 实验室队伍不稳定

实验室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且缺编情况严重[1]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在实验室人员变动时没有及时做好相关材料的移交,则有可能造成设备管理上的混乱甚至造成设备的遗失。同时新上岗的设备管理人员,在管理岗位上因得不到相关培训,所以工作能力有限且缺乏规范性。如果没有一套清晰的管理的思路,也容易造成短期的工作上的混乱。

2 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

2.1 物联网简介

现在物联网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也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2] 。

2.2 关键技术介绍

无线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经过多年的发展,RFID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它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图书管理、门禁系统等行业领域。这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到实验设备管理中可以极大的提高管理效率。对于设备的清点、定位以及外借等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RFID系统主要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应用软件三部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数据分析模块进行有关数据处理[3]。因此管理者只要持有一台小巧的标签读写器即可对实验室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带RFID标签的设备进行快速清点和定位工作。在几部分组件中,标签是数量最大的部分,标签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性能。常用的标签有低频、高频、超高频等多种技术。在几种不同频段的标签中,超高频标签最为适合大量设备的管理。因为它阅读距离大、作用范围广、数据传送速度快、数据保存时间长,且可单次批量读取多个电子标签。

实验室的环境监控对于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也是重要的环节。一些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比较敏感的实验室或库房需要此类的传感器进行监控,实时掌握室内的温湿度情况,并通过相应设备的联动来进行微调。以此来保证实验设备能在良好适宜的工作环境中长期运作或存储。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3.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可采用以JAVA为核心的系统,支持跨平台的应用,整个系统的建设要符合数据层、应用层和Web层分开的系统三层架构体系。可以在任何一层进行更方便的应用扩展,应用的开发采用组件的技术,通过组件快速实现个性化和灵活的应用。

在应用层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置实验室,并向其中添加实验设备。因数据层开放了与固定资产系统的数据接口,所以也可从其他系统导入设备信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租借主要依靠设备查询、租借管理、保修管理和环境监控模块来完成。数据统计模块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对设备不同信息的统计报表,便于对工作做出总结和思考。

用户在终端可通过WEB层使用浏览器便捷的对实验设备管理系统进行访问;应用层支持标准的J2EE中间件,可以选择企业级中间件WebSphere或WebLogic等;底层数据层充分运用关系数据库的事物处理能力和检索能力,在数据库之间通过数据网关实现信息交互和索引的创建,对底层数据的访问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口,提供了与其他系统数据库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的对接可能。对用户来说没有多种不同数据需要分别处理,是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

3.2 网络拓扑组成

根据实验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及需求,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采用如图2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WEB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主要作为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的部署平台,必要时可通过服务器集群的方式做冗余及负载均衡。管理者通过采用手持RFID读写器扫描,可定期实时的匹配实验设备的电子台帐,并且在客户端还配备了RFID标签打印机,根据用户定义好的编码规则,为实验设备等其他资产打印RFID标签,实行电子化管理和电子化盘查。实验室整体环境则由环境参数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控。安检门禁是整个实验室的安全边界控制,通过对进出实验室的设备进行RFID标签扫描来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4 总结和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是个具有长远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物联网的特性和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的特点及需求,主要分析研究了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案。但总体研究偏理论化,实践不够。不过却表达了作者做为实验工作第一线上的实验人员,迫切的希望能通过这样的系统将实验室相关工作变得更加科学规范的心愿。相信随着我国高校实验室的不断建设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需求会变得更加强烈,这种应用会变得越加广泛和成熟。

参考文献:

[1] 尹立苹,刘雁红.大型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8(1):63-64.

[2] 高常水.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12(4):205-209.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教学;实验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4-6045-02

21世纪是以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为主要内容,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作为培养职业应用性技术人才摇篮的高职院校,向全体应用型大学生传授有关信息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就肩负着这一重要使命。因此,充分认识中心在教学、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对保证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培养具有发展潜力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实践,实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突出地位。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专业教育”转变为“职业教育”。因而,高职人才培养手段也应随着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如何促进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实验教学活动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影响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工作作风。这是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也是实验教学在教书育人方面所起的独特作用。

2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有计算机教学实习基地。虽然因自然情况、规模、人员差异而在管理体制上各不相同,归属和机构名称也有差异,但在其建设与管理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系列课程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计算机系列课程教学应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来考虑,制定出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三个阶段的教学计划构成的教学体系。

2)教学设备更新滞后于教学内容的更新

计算机领域发展非常迅速,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也要跟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变化,计算机的教学设备也要“与时俱进”,如升级硬件档次、更换软件版本、建立多媒体教室等。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往往在实验室建设上投资上不足,导致了设备陈旧,甚至是落后目前计算机自然更新的三到五年,从而导致实验教学手段落后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又无法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比如:现在教学内容已经更改为Windows vista,而实验室的计算机还勉强运行在Windows 2000,甚至是windows98的状态下。教学内容已经为网络数据库,但是设备连运行foxpro都困难。

3)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不适应实验创新的要求

当前,高新技术的发展表现为学科的互相交叉与融合,技术应用和实验对创新思维的要求也日益增强,这就需要实验技术人员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管理技能等业务水平,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但是,在目前实际情况下,实验人员被视为教辅人员,实验人员地位偏低,无法吸引和留住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又不能及时对实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往往实验人员本身学历较低,对新知识的学习渴望程度较差,造成实验教学人员技术老化、知识面窄,无法形成结构合理的技术梯队。

4)教学、科研、开发的协作不够,规模效益不突出

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提高。但受体制的影响,中心不易对外开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受资金不足的影响,中心无法及时配置最新、最先进的设备,管理人员自身不能保证人手一机,使用的设备也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更新;受政策和学历影响,中心教师科研积极性也不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教学、科研、开发的有机结合与协作,对中心作用的发挥、规模的发展不利,无法保证较好的实验教学,更不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

有的高校规章制度不健全,在定章建制、实验设备的定期检查、实验教学的评估、实验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等方面,没有制定完整的、量化的、操作性强的一套办法。在实验教学环节管理方面,没有建立实验教学质量常规检查制度,有些计算机教学没有具体要求和目标,实验教材也不完善,存在教学和实验脱节现象。在人、财、物的管理方面,对频繁流动的上机人员还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管理(如学生上机刷卡等),对中心实验人员制定的制度未能严格执行,因此不能有力地约束不规范行为;经费分配不足,设备购置缺乏计划性,影响中心效益的发挥;对计算机及其设备不能合理调度、使用和保管,不能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 实验中心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思路

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对外的一个窗口,标志着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最高水平,应具有本校最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最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最高水平的计算机设备和最高水平的管理工作。要实现这个目标,解决实验中心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开发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为适应新的教育体制,中心的管理人员应参与到教学、科研、开发的环节当中,老中青搭配合理,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可以将中心设置为一级或二级管理,从任务和功能上,将中心内部机构划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管理维护三大块。教学与实验的主要任务着眼于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系列课程教学体系,积极开展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研究,实现实验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实验效果的提高。管理研究的主要任务应着眼于中心建设发展规划研究、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计算机系统技术管理、实验设备使用和维修的管理、实验室环境的改善及安全保卫管理等内容。中心人员在教学、实验、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纵、横向科研项目,对外开展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提高中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应包括三个内容。第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在整个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中,除了要求学生完成验证性实验外,还要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让学生设计和开发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这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积极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制作计算机系列课程的CAI课件、模拟器等,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三,实验考核办法的改革。这是对实验效果的一个检验。具体措施是把笔试成绩、平时作业成绩、上机操作成等形式改为具体课题的设计与实现。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实践性有充分的认识,使他们重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应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应当从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着手。实验中心承担的任务量大,课程种类也多,计算机性能、档次不同,因此要求实验室人员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以胜任各科上机指导的任务。中心管理人员要提高素质、精通业务,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机器状态和实验环境。第二,加强实验教学的过程监控。对实验教学应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有目标。中心应对教学的几个环节进行抽查,对学生上机进行随机抽测,及时答疑、定期质疑,对课题设计与开发要进行统计和质量评估。

3)加强科学管理,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科学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规章制度的建立,既要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对人的行为规范有约束力。中心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参加教学中的各项教研、教改活动,从而加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在竞争中真正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

科学管理还体现在对物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利用。计算机设备一般是分批购进、分时更新的,故数量、档次不一。如何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集中调配,合理使用,避免机器的闲置,要有相应的规划。对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的保管、保养和维修,要有一套管理程序和制度,并以提高计算机设备利用率为最终目标。

4)注重管理研究,实现计算机技术管理现代化

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工作是一个技术高度综合的工作,要求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为此,系统技术管理工作应由专职的系统管理员负责,并对其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加强同行业间计算机技术及经验的交流,使他们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挖掘现有系统资源,完善系统管理,充分利用系统的先进技术为应用系统服务。

当然,实现计算机技术管理现代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研制、开发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设备管理、上机排课管理系统、实验室人员的管理系统、软件目录管理系统、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学生的课题设计与开发管理系统等等。

4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思路是否科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因此,怎样将中心的人才资源、设备资源、信息资源、时间效益等充分利用起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致的目的,从而提高实验室综合效益,为学校乃至社会培养出创新人才,要求我们在管理上还应探索新的思路,在技术上还要谋求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季松.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l98.

[2] 陈安宁.资源可持续利用激励机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72-75.

第3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技术管理;施工

1.园林技术管理现状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起步要晚,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园林绿化的施工管理上。目前我国的园林绿化施工管理还不够完善和规范,在园林绿化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管理失误的现象,从而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而导致工期延误,成本加大。目前从事园林施工的人员大多是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普遍缺乏专业的技术水平,而苗木受到气候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一些新优苗木的培育管理更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在施工的过程中也需要施工技术知识,这就导致苗木的死亡率普遍较高。在目前市场,绿化施工的管理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各个工序的对质量控制不够重视,对于后期的养护措施做的也不到位,导致苗木的生命周期缩短,从而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对技术管理措施进行加强

对技术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从而保证项目的成功进行。

2.1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项目施工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熟悉、吃透设计图纸,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其次要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设计图纸进行现场复核,发现有差错的要第一时间反映出来;再次就是要认真的做好场地的平整工作,根据图纸做好放线和给排水工作,以利于后期的施工;最后就是要对项目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各种需求,提前做好准备,确保万无一失。根据先期了解的情况,编制实际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当前的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从而确保整个工程能够按照先期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连续推进,直至项目的顺利完成。

2.2施工过程中与各个队伍相互协调

园林绿化不是一个单一的简单工程,是一门综合的工程,其中包含有土方工程、绿化种植工程、园林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等,在同一个项目施工时往往会出现多个工程同时施工,出现施工冲突或者相互影响的情况,这会给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各个施工队之间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工作,共同努力以减少在施工时对施工场地和工序上的冲突,减少或者避免重复劳动,出现返工的现象。例如,在种植工程中,需要确定道路的标高,这个可以协调土方工程,避免出现土方回填的现象;了解给排水工程中的管道的走向和埋深,避免在管道上种植不适合的大型苗木,造成种植工程的损失。各个施工项目之间尽量做好沟通和联系工作,了解协调好各自的施工进度和计划,避免出现项目施工时对各自施工的不利影响,做到相互协调,互利双赢。

2.3提高选苗技术

苗木种植工程是园林绿化中的关键项目,苗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对于一个园林绿化工程来说,其所涉及的苗木种类和数量是很大的,同时工期比较紧。所以选苗技术是保证工期和质量的重要保证。选苗是一般是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控制:1)选择苗木是讲究统一,尽量选择成长期相同、产地相同、规格和形状尽量统一,这就就很容易达到好的效果,而且在后期维护比较方便,维护成本低;2)就近原则,尽量选择当地或者邻近的苗木,避免因长途运输给苗木带来伤害,导致损失;3)严格把关苗木质量,杜绝弱苗、病苗和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苗木进场;4)选苗时应要求有经验的园林绿化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一同到场,保证选苗符合图纸设计效果要求;5)苗木的数量应按设计量的1倍以上采购,以便于增添和置换;6)对于绿化工程中的大灌木和乔木等主要造景树种,在选苗确定后应该在苗圃内进行相关处理,以便在苗木施工后能够快速进入生长的状态。

2.4提高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是施工的重点,有正确的技术指导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能够保证园林绿化工程能达到预期的造景效果,施工的质量、成本、工期才能够有所保证。施工阶段进行技术管理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把握:

1)放线要准确,放线的时候要根据设计图的规定,做到位置准确、标准显眼,在种植槽表面做好边线标记,种植穴标好中心位置;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要在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作出适当的调整。

2)对土壤进行处理,土壤是苗木生长的家园,其为苗木生长提供养分。对土壤进行处理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首先要摸清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土壤的孔隙度、PH值、保水能力、气密性等,然后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实验分析,同时结合苗木的生长要求和实验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土壤的环境进行改善,这样更利于苗木生长。

3)控制种植穴的深度,种植穴的挖掘深度应根据土质、土球的大小、植物的根系特征来确定。土质较差的土壤种植穴要稍深,然后施基肥培育。

4)工序管理,施工工序的管理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施工前专业技术人员应做好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应按照技术交底的内容和要求来进行,对于重要的质量控制点,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还应旁站监督。

3.注重技术细节,提升工程质量

细节是反应出良好技术,优质工程重要的一面,成功的绿化项目往往在细节上做的非常出色,在绿化工程中,从技术管理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来进行:

1)对于大型的乔木和灌木,是主要的造景点,同时这些树的树坛、树干的绑扎、支撑、绕杆等都是辅工作,往往在给人的整体感观时,这些辅的细节部位也是重要的部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得注重这些细节之处,使景观效果更加完美。在选择支撑材料时应做到尽量统一,包括支撑木棍的粗细、长度、与地面的角度;在对支撑进行绑扎时应做到横平竖直,横杆与地面保持平行,竖杆与地面保持垂直,斜杆与地面角度一致,并加垫层在树干处来保护树皮;绕杆施工时,杆应从土表处开始到第一或二分叉点,麻布或草绳在整个树干上没有重叠或断开处,且接头处衔接自然。这能使整个的造景效果更加的精致。

2)道路两侧的树木施工时,总有一些树的树干略弯,分叉点较低,因此在栽种的过程中可以把树干弯曲的一侧和树木排列走向统一,树干的分叉的可以按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的顺利排列,使得整个树木的排列和特点能够形成规则,达到布局统一,也弥补了树木差异性的缺陷。

4.结语

总而言之,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技术管理水平低。对于一个成功的园林项目,尤其是园林绿化工程,优良的技术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还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成本和工期。

参考文献

[1]黄颖颖.试析加强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力度的方法[J].城市建筑,2013,(04):30-31.

第4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技术;过程控制;管理;研究

在快速发展的建筑装饰行业,如果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加强自己的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同时,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可以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的周期普遍短,所以其施工组织设计必须保持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笔者总结多年过程控制与管理经验,论述如下:

1 把握时代脉搏,做好前期技术先馈控制

1.1 及时了解和掌握建筑装饰技术和市场的新信息

建筑装饰行业受时展、科技进步影响很大,人们的审美意识以及生活品位在提高,导致了人们对于装饰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这个行业立足,必须了解时代的潮流以及切合人们的审美特点,不断创造改善新技术,提高装饰与施工水平。使用新颖的装饰和施工技术,不但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提高竞争力。

因此,要想掌握设计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诸如展览会、博览会、专业报刊、互联网等途径,深刻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设计信息与动态。利用这些前沿的科技知识,有助于企业创造出新技术、新科技、新材料。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运行的关键步骤。因此,企业应该把收集的信息按不同种类进行分类保存,以便日后用到时的查找,同时也可以便于对这些资料实时更新。

1.2 不断使用新技术、新成果改善自己

对于建筑装饰企业必须把创新作为本企业生存的根本。随着现在计算机的发展,可以把现代装饰与之结合。利用现代设计软件(AUTOCAD、Pho toshop、CorelDRAW、3DMAX等)设计出最先进、最优秀、最时髦的产品以及施工理念与技术呈现给顾客。具体操作时应从新技术、新材料、新材料着手。因此应该优先使用一些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产品与技术。在完成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后,下一步应该把重点放在技术更新改造上。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新的建筑装饰材料,工艺、设备的崛起,必将导致原有的技术受到冲击。使原有技术必须改造更新以适应趋势。比如,现代计算机的应用,随着各种软件的使用,必将导致建筑装饰技术在设计与管理上上升一大步,大大提高了效率。

1.3 加强企业员工的素质

施工人员装饰的技能和素质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应该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入手,让管理、操作以及检验人员快速熟悉并学会新的材料、技术、工艺。具体做法是企业根据建筑装饰的发展,把经过实验比较得出的数据和操作经验编成指导书下发给他们,并指导他们阅读学习。另外,企业还必须制定企业员工的技能技术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合理组合建筑装饰人员结构。建筑装饰行业关键的两个部分是设计和施工,所以要求相关人员具有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同时技术人员专业组合应该全面且具有针对性。在企业管理上,企业还需要配置专业的管理专业人才,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注意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组合工作。总之,建筑装饰企业的人员配置水平与素质越高,企业发展的潜力和机遇越大。

2 注重质量,严格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现场控制

2.1 重视技术问题,提高技术水平

在施工过程中出项不可预知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学会解决这些问题和难题也有助于自己技能的提高。在施工中,应该及时发现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难题。对于技术难题,应该参考具体的施工方案以及技术要点,寻找不同的解决办法。施工中的技术问题要严格控制、检验,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已出现由技术导致的质量问题,适宜进行小范围实验解决,并将这一问题编入指导书,以便以后避免。

2.2 作好技术设计评审工作

技术人员要对设计的图纸是否符合装饰工程要求和国家规定、是否合理科学新颖,整体效果和格调,图纸设计的完整性,图纸设计中材料的投资,施工可行性等要严格做好评审工作。另外,企业还应委派相关人员对图纸进行不定期检查校对。同时对已完成施工的图纸进行分级,并将结果反馈给技术人员,从而促进科技进步和施工质量的提高。对于失败的设计,应该积极寻找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以后再次出现。对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工程技术交底进行审批。可以有效控制施工中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所以,制定健全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技术交底方案是工程圆满完成的关键。

2.3 重视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

衡量企业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因素包括是否严格控制施工中的技术资料完备,是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对于技术资料,应该从设计施工效果、措施可行性、子工程质量、质量评定记录、资料是否齐全等进行严格控制。这样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从而可以保证工程安全高效的按计划进行。

3 完工反馈控制, 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1 审查交付工程的竣工资料

审查竣工资料不但是对工程长期关联的保证,也是对工程决算的根据。如果工程出问题,可以通过竣工资料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可以给以后的施工过程提供经验。审查工作主要包括竣工图审查、技术管理资料审查和质量保证资料审查。

3.2 组织编写及审批企业的有关技术标准

编写技术标准分两方面:对外,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定额施工;对内,企业根据自己的施工经验,编制属于企业自己标准规范。同时因为各个工程的独立性,每完成一个项目都要对工作过程管理总结,总结教训和不足,以便更好为未来服务。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装饰公司要不断改善自己管理模式和内容以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施工人员的水平和素质。不断创新和发展,把建筑装饰行业建成管理规范化、技术标准化、生产工业化、经营规模化作为目标,创造出完美的符合人们要求的建筑装饰产品。

参考文献

[1] 李本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J].施工企业,2006(29).[2] 沈骥忠.建筑装饰企业的技术管理要点[J].广东建材,2005(5).

第5篇

关键词:远程数据库 LabVIEW 仪器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73-02

1 引言

在传统的实验室仪器管理工作中,往往只统计仪器设备的状态和数量等静态信息,是一种孤立对象的被动管理模式。随着高校实验教学规模的扩大,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对于仪器设备的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于这种简单的模式,而应往动态过程管理模式上探索。数据库技术和编程语言的发展为这种新的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实现方式,基于远程数据库、用LabVIEW编程设计的实验室仪器管理系统正是这种动态过程管理平台。

2 系统概述

管理系统的客户端软件通过LabVIEW编写。LabVIEW是一种图形化计算机编程语言,有着性能高、开发周期短、扩展性强以及集成性好的特点。通过正确的软件工具并通过调用特定的程序模块,能够轻松的创建功能以及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管理系统的界面构建、远程数据库访问、动态下拉菜单设计、查询功能以及数据导出功能等都是基于LabVIEW的内部工具和模块实现,且为管理系统的后续软件程序升级提供了较为便捷和高效的编程方式。

管理系统的构建基于对远程服务器端数据库的访问,仪器设备的数据全部保存在服务器上,保证了数据的共享度和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客户端电脑通过以太网接入到服务器,用户通过权限分配登陆系统客户端软件,按“实验名称、设备管理员、实验室位置”等分类,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等操作并实时更新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用户对实验室仪器设备数据库的管理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操作方式,无需记录繁琐的数据库SQL操作语句,通过直观的软件界面就能实现需要的功能。

3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远程数据库的建立和访问方式

管理系统首先使用SQL Serves数据库管理模块在服务器上建立数据库并建立数据表,其设计视图如图1所示。

数据库建立之后,再调用相应模块访问数据库。基于LabVIEW的数据库访问有5种:

(1)通过由LabVIEW爱好者自行开发的Lab-SQL工具包进行访问;

(2)通过LabVIEW中的Active X功能直接调用Microsoft ADO控件进行数据库操作;

(3)通过LabVIEW自带的Database Connectivity Toolkit工具包进行访问;

(4)通过调用动态链接库DLL访问;

(5)通过中介文件访问。

在基于LabVIEW的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前三种方式。本设计采用的是Active X功能以及Database Connectivity Toolkit工具包相结合的访问方式。通过Active X调用ADO控件对Access数据库进行访问的方式系统资源消耗低,速度相对较慢,而通过Database Connectivity Toolkit工具包进行最基本的SQL数据库的访问方式消耗计算机资源略大,但访问速度快,两者相结合优化后即可兼顾程序系统开销低和数据库访问速度快的优点,提高了仪器管理的效率。

而在访问数据库安全方面,在程序连接字符串中附加目的IP和端口,在设置安全密码的同时,修改数据库的默认端口,则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2 动态下拉菜单设计

管理系统的登陆设置了不同的级别,不同的级别用户在管理系统中具有不同的操作级别。仪器设备的使用者或授课老师可以登陆系统修改和记录仪器设备的最新信息,实验技术人员则通过相关信息了解仪器设备状态对其进行维护和维修并通过管理系统更新反馈信息,资产总管理员则通过管理系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全局调控和统计。

在基于LabVIEW的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前三种方式。本设计采用的是Active X功能以及Database Connectivity Toolkit工具包相结合的访问方式。通过Active X调用ADO控件对Access数据库进行访问的方式系统资源消耗低,速度相对较慢,而通过Database Connectivity Toolkit工具包进行最基本的SQL数据库的访问方式消耗计算机资源略大,但访问速度快,两者相结合优化后即可兼顾程序系统开销低和数据库访问速度快的优点,提高了仪器管理的效率。

而在访问数据库安全方面,在程序连接字符串中附加目的IP和端口,在设置安全密码的同时,修改数据库的默认端口,则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2 动态下拉菜单设计

管理系统的登陆设置了不同的级别,不同的级别用户在管理系统中具有不同的操作级别。仪器设备的使用者或授课老师可以登陆系统修改和记录仪器设备的最新信息,实验技术人员则通过相关信息了解仪器设备状态对其进行维护和维修并通过管理系统更新反馈信息,资产总管理员则通过管理系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全局调控和统计。

系统的软件设计了数据库可以由拥有不同权限的用户对其执行不同级别的管理操作。为了让用户在管理设备时能够实时的看到其他用户修改后的结果,软件搜索功能中下拉菜单的列表设计成动态刷新模式。程序以一个固定的间隔(如100ms)查询数据库中表单项目,使用命令“select distinct 实验名称/设备管理员/实验室位置 from TABLE”并将结果写入菜单中,核心代码如图2所示。

成功连接数据库后,利用DISTINCT命令字段将数据库中非重复的“实验名称/设备管理员/实验室位置”等信息取出并通过“数据平化至变体控件”将结果转为一维数组更新至下拉菜单,这个线程将始终循环以保证下拉菜单能够及时对其他用户的修改操作做出响应,避免用户查询到过期的信息。这样使得即使在多台客户端电脑上同时进行远程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都不会出现信息延时或错误,从信息的实时更新方面体现了仪器动态管理的特点。

如图3所示,在浏览过程中其他用户修改了设备管理员,此时II级条件动态菜单立刻发生了变化,同步为最新的数据库信息。

3.3 数据信息的查询

为了方便不同的用户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信息按需求进行查询,管理系统设计了数据信息查询功能,用户可通过软件的查询界面选择搜索条件直接进行查询。系统程序通过内部SQL语句对远程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搜索,返回查询结果,用户根据查询结果对仪器设备的信息进行相关操作。

如图4所示为查询实验室位置在310-312房间的所有实验仪器信息。在用户点击查询按钮后,根据用户的选择,系统程序将向服务器提交“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实验室位置=’310-312’”的SQL语句,返回的结果将输出到表格控件中,供用户查阅。同时,为了方便用户统计,程序会根据表的结果将仪器名称、数目等最新动态进行统计,更加直观、便捷。

3.4 数据库的文本导出

考虑到当用户查询到需要的数据后可能希望将数据进行导出和打印成文本,为此在管理系统中设置了“导出至EXCEL”功能,系统程序通过写入电子表格的相关控件实现数据库的文本导出。当用户点击导出的功能按钮后,系统将自动的将当前的数据查询结果导出到用户指定的电子表格文档中以供用户作后续处理。其核心代码如图5所示。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和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表明,这种基于远程服务器的实验室仪器管理系统相比传统的仪器管理模式,具有操作方便,信息实时更新,设备动态管理以及系统维护成本低的特点,极大的提高了实验室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应海盛.基于C/S的实验室仪器管理系统设计[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4(02).

第6篇

对于市政工程来说,对其施工技术资料进行妥善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从法律意义上说,这些资料在工程竣工后,也是以后移交使用、维修或者改建等的文件凭据。从历史意义上说,这些资料都是属于城建档案的一部分,直接表现出来的就是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文就针对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

所谓的市政工程资料,其实就是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的记载文件,在工程竣工后,也是作为交付使用的一项文件材料,是以后进行工程维修或者改建等的原始凭据。而施工技术资料更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技术凭据,是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就对此问题做了进一步分析研究。

一、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概述

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工程项目合同中的要求,在形式上,可以运用纸质或者光盘两种形式进行记载管理,不过现在逐步迈向全面计算机化管理后,数字化的管理形式也不断增多了。

加强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全面管理,就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使得各级施工企业都能够对自身的资料管理工作负起责任来,特别是施工现场的资料管理。还可以在条件成熟后,建立起数字化的资料管理系统,并且配备相应的人员进行专职的管理工作。各个参与施工的单位都要对此予以配合,完善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责任制度。在人事制度上,还应该指定相应的负责人,来做整体性的管理工作。对于分包单位,也必须要求其做好相关的资料管理工作,总包单位应该对其进行资料管理的指导核查,确保资料的真实和准确。

二、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要点

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施工技术资料的保存问题,要做到完善的资料保存,就要确保其资料是完整的。特别是在排水工程或者管线回填等技术方面都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可是对于市政工程来说,这些又是建设上的薄弱点。所以就要求监理单位对其资料的核查务必要做到真实详尽。还有在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资料方面也存在记录不完全的现象。各个工程项目的总包单位都必须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资料的管理工作。其次是对于各种原材料的试验,必须要保存好计量设备的校核资料。因为计量设备在施工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是一些重点的施工部位,必须随时保持计量设备的精准度,使得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还有一些的工程技术资料也没有水泥的强度试验报告;在总体的工程质量上也缺乏相关的试验资料;各个施工部门对于技术交底的工作也做得不够彻底等。再来就是资料的填写和装订的过程不合规范的问题。在填写相关的各项表格时,必须如实填写各项相关内容,不得有疏漏的地方;在该签名的地方一定要签名确认;对竣工图的标注一定要清晰标准。在进行装订的时候要注意先后顺序,做好分类归档的工作,注意不要将工程合同等也装订进去了。

三、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施工准备的具体措施

首先就是对施工图纸有一个全面性的掌握,对于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能做好对应的措施,不同的工种都要从自己工作的角度出发熟悉好施工图。其次是资料的准备工作。填写相关的各种表格,包括了开工报告和施工组织设计等,然后办理相关的审核手续。还有就是做好各种资料的存放归类工作,以便进行竣工资料整理的时候,就可以很快查询到相关的资料。在日常的资料收集整理中,就要按照相关的档案归类要求进行分类归档的工作。对于各个相关单位的资料来往也要做好收集整理的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表格也要做好编号分类的工作,以便于随时取用。在资料的分类上,还可以分为技术管理类和质量保证类、质量检验评定和竣工图这几个部分。对于公路工程与排给水工程来说,施工技术的变更通知或者相应的施工记录等,若是有区别的,就要进行分别存放。

(二)施工工程中的具体措施

在正式进行施工后就要对原材料进行相关的试验检测工作,在检验的过程中要严格秉持科学精神,严把质量关,对于检验出问题的材料要严格予以禁用。并且,还要及时的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将工程的预、测算记录和相关的各项资料都做好归类存档。这个过程中,还有三个方面是值得特别注意的:一是原材料的质量证明的相关资料。因为原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还会不断的购进,所以就要不断的针对各种购进的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报告和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工作。还要注意检查相关证件的有效期和相关规格种类是否与资料相符,特别是水泥的强度检验报告。二是对相关资料的填报工作,在各种资料报表的填报中,要求用规范的书写方式和书写材料,例如监理表格,一般的要求都是一式三份,必须依据相关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内容填写,一些监理单位对资料的要求还有所不同,也要在填写时注意及时与监理单位进行协商,使得资料的填写可以符合各方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隐蔽记录和工序表,在填写时要注意相关的填写要求,以便以后的取用,在填写的内容上也必须要符合实际,不能胡编乱造。在冬季的时候,如果开挖沟槽,就要在资料上填写无冻土;因为平基管座的工序是截然不同的两道工序,但是在规范上却是被归到一起的,就要进行分开的填报;在填报沟槽挖掘的隐蔽记录中,还要对相关的开挖尺寸以及土质进行详细的记录;在非机动车道等基层的工序完成报验后,就不用再将没有隐蔽的工序填写入隐蔽记录里面。在进行工序表的填报时,还要注意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并不是所有的工序都被包含在规范中的,所以可以有选择性的检查一些工序,如果有一些不同的,可以选择相似性较高的工序进行检查。举例来说,路基是在规范中有面层和路床等的分类的,却没有进行非机动车道和快车道等的区分,所以在报验时就都采用路床这个项目,不过检查的项目是有所不同的。在偏差值的填写上也要特别注意一些细节的东西,要求填写的数值力求精确。三是试验报告的收集整理工作。实验报告对于整个工程资料的收集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是质量检验的报告,其中又含有百分之七十的自检报告,另外的百分之三十强制性检验报告都必须要进行相关的试验工序,并且收集完整的试验报告资料,做好编号归类存档的工作,还要与其对应的工程资料联系起来,方便以后的使用。

(三)资料收集整理的工作

如实填写好各项的资料报表后,必须做好收集整理的工作,并且还要签字盖章,确保相关的手续完备。在工程竣工后,还要将施工技术放入整个工程的资料中,从而形成完整的资料体系。

第7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沥青路面;技术研究

引言

面对日益繁重的交通压力,我国的公路工程唯有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公路路面质量才能够充分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其中沥青混凝土公路因为路面强度大、行车噪声低、没有扬尘与振动以及有利于提高行车稳定性等优势颇受公路工程领域人员的青睐。

一、简述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对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要熟悉了解。相关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在施工准备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并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项目规模要有所掌握,同时将沥青混凝土的数量准确的计算出来,为施工计划的科学制定奠定基础。

2、配置责任心强及技术性好的人员。

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连续性较强,且每个施工工序较为紧密,为此,在配置人员时要实行双班制,尤其在比较关键施工环节上,更要由责任心强、技术较好的人员进行施工。

3、准确的进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这项工作由工地试验室负责完成,由工地试验室准备原材料,送到业主指定的专业试验室去做。这项工作要尽量提前,最好能在贮备原材料前完成。因为有了配合比,就可以准确的确定材料的各种规格及数量。

4、各方面充分考虑拌和场设置。

在设置拌和场时需要对场地位置加以充分考虑,要考虑运输上的经济合理性,场地要尽可能的宽敞、平整,同时不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及居民,不会受到洪水的侵扰。此外,还要注意在进场内的运输道路要平整并便于运输。

5、设备的安装调试。

所选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也会影响到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及产量,为此,要注意拌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要能满足工作的连续性要求以及工期的要求。

6、材料的准备。沥青路面质量的好坏还会深受材料的质量优劣的影响。为此,要重视对材料的管理,材料在采购时要随机进行抽检,选用物理力学指标达到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且材料的数量要准备充足,这样才不至于对工期及路面铺筑的质量造成影响。

二、混合料配比控制及质量控制

1、混合料配比控制

沥青混合料在生产之前,要试拌试铺,对拌和时间、拌和温度及矿料的加热温度进行确定,拌和机操作工艺也要进行确定,计算机的打印装置可信度进行考察,还应对配合比设计与混合料压实性进行验证,从而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及沥青用量的最佳点进行确定。在混合料拌和过程里,有待料及溢料就表示冷料仓供料比是不相配的,应依据待料及溢料集料粒径对冷料仓转速作出相应调整,经过调整后让冷料仓的供料比达到平衡,拌和机在调整稳定后,应该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及抽屉试验,对生产配合比的试验结果及取样实验结果给予对比,其沥青含量及混合料配比与马歇尔的设计及特性是否一致,进行钻孔取芯,主要是通过压实度及压实的孔隙率来检验混合料压实的效果。

2、混合料质量控制

在生产过程里,要对各进场材料依照相关规定进行项目检查或者抽样试验,保证材料质量与相关技术要求相符,在平常质量检验里,其检验频率应依据质量及材料波动情况进行确定,以确保质量稳定性。在混合料的温度控制里,沥青路面的施工温度主要包含沥青材料的出场、到场、摊铺及辗压等温度的具体参数,在这些温度参数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沥青混合料的出场温度,其温度高低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到场、摊铺与辗压温度,造成出场温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稳定性、集料的干湿度及出场温度的设定值等具有很大关系。在沥青含量的控制方面,其含量变化对沥青混合料性质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稳定度、孔隙率及流值指标等,沥青含量比较少的时候,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会变差,会对沥青路面耐久性产生影响,特别是沥青用量较少的情况下,路面的孔隙率增大,其沥青膜会变薄,当公路沥青路面在空气及阳光影响下,就会发生较快老化,降低沥青含量的变异性,要保证沥青拌和的楼计量系统能够稳定,混合料的取样均匀,设定温度也要保持恒定,另外还要对沥青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时刻掌握,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给予解决。

三、概述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1、熨平板加热

每天开始施工前或停工后再工作时,应对熨平板进行加热,即使夏季热天也必须如此,因为100多度的混合料碰到30℃下的熨平板底面时,将会冷粘在底板上,这些黏附的粒料随板向前移动时,会拉毛铺层表面,使之形成沟槽和裂纹,加热温度应控制在80℃以上至混合料温度相近,过高也会使熨平板本身变形和加速磨损,还会使铺层表面烫出沥青胶和拉沟。

2、 摊铺方式选择

摊铺时,如摊铺机宽度能满足路面宽度,那时最好不过的,如路面宽度超过了摊铺机的最大摊铺宽度时,可以选择单机非全幅作业和双机摊铺作业方法。使用单机运行非全幅作业时,每幅不宜铺太长,应在铺筑100m~150m后调头完成另一幅,一定要注意接茬工作的完成质量,在运行不同宽度的多次各条摊铺带的宽度可以有所不同,梯队作业间距不宜过大,可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天气、温度和安全角度入手来定作业间距,我认为一般在15m~30m之间较好,这样可以很好的形成热接茬,同时也有利用多机作业的具体操作。

3、 摊铺速度控制

合理确定作业速度是提高摊铺机生产故障和摊铺质量的有效途径。摊铺速度在充分考虑混合料供应能力,摊铺厚度;根据材料供应,运输能力配备情况而定。摊铺机作业过程中严禁时快时慢、时停时行,这样会造成铺层平整度和密实度的缺陷;过快会使铺层疏松,供料困难,会使铺层表面形成台阶状,且料温下降,压实困难。摊铺作业速度应以“恒定连续”为工作准则。

4、接缝处理

在两条摊铺带相接处,必须有一部分搭接,才能保证该处与其他部分且有相同的厚度,搭接宽度应前后一致,搭接施工有冷接缝和热接缝两种。冷接缝主要用于横缝处理。整幅摊铺无纵向接缝,只要认真处理好横向接缝,就能保证沥青面层有较高的平整度。

5、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检测及评定

在公路工程里,对沥青路面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沥青混合料温度、原材料及沥青面层给予检测的,原材料检测是为了防止不合格材料混入施工现场,为混合料拌和、辗压及压实提供基础保证,沥青路面检测,能够改善不合格路面施工质量,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里的动态管理,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及检验,对于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处理。质量评定作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重要依据,应该给予仔细认真检查,同时还应该制定合理科学路面质量评价标准,保证公路建设质量。

结束语

沥青路面施工作为公路工程重要组成,其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是个系统的工程,可由于各地施工手段、气候条件及原材料不同,使得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性,要加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提高及质量控制,需要对所需原材料、混合料及施工工艺等进行全面控制及管理,规范施工技术要求、方法及完善施工工艺,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提高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江玮,汪余波.浅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0,(27).

第8篇

【关键词】雨季造林;技术;管理;措施

前言

我国的北方地区气候的特点明显的是干旱以及少雨,每年的降水量是远远的小于蒸发的需求。进入7月份以来,我国的北方就是进入了雨季,整个7月的降水量是占年降水量的75%左右,这个时候湿度以及水分还有热度都是非常适合造林的,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树苗的生长。我们还要加强对雨季造林的管理,来进而提高造林的技术,延长造林的时间,提高造林的质量。

1 对雨季造林技术的几点探讨

1.1选好的树种以及苗木

东北地区的雨季造林主要所选用的树种是以常绿的树种,因为常绿树种的生命力是比较强的,通常情况下我们选用的是黑松以及火炬松还有花椒等等,要是说到具体的那一块的土地来进行造林的话,我们就要根据相应的土地的特性来选择树种的原则,所选择的树苗因该是在生长期中能够健壮的生长、根系也是能够非常的发达,没有病虫害的以即或二级的苗木。

1.2 选择好造林的时机

在雨季造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时机,特别是在裸根苗造林的时候,要是能够在下雨以后及时的进行栽倒土壤中,并且好几天都是还在阴天,那么这是非常的有利于提高造林的质量以及成活率的关键所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所选择造林最好时间是在下午,这样就会减少太阳对苗木暴晒的时间,之后再经一夜的缓冲就会大大的提高了苗木的抵抗能力,这是对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一定要禁忌在没有降雨以及降雨不多的时候栽培树种。

1.3 造林地的清理以及整地

造林地的清理,是在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进行一道工序,把造林土地上的一些杂乱的灌木以及杂草等,都给彻彻底底的清除掉,清理的方法一般主要是有一下三种方式,分别是全面清理以及带状清理以及块状清理的三种方式。所谓的割除清理就是指我们可以用人工,同时也是还可以用机具,像推土机以及割灌机还有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完了之后就要归堆和平铺,并还要在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是在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在整地方法上、规格的确定,一定要按照严格的要求来进行操作,这样才能确保水土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

1.4植树造林常用方法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1.5抚育管理

松土除草:未进行穴面覆盖的植树穴,大雨过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穴面覆盖:造林后,及时用枯树枝、碎草、石块等覆盖穴面,避免暴雨时雨滴击溅表土,以减少蒸腾失水。

2 雨季造林宏观管理措施

2.1 稳定和完善林业各项政策

对现有林业承包等经营管理体制,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保护林地所有者和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承包经营的合同约定,要依法完善,加强管理,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权、利,奖勤罚懒,提高管护水平,确保造林成活率。

2.2 大力推行合同造林

采取专业队伍造合同林为主,其他社会造林为辅的方式进行,荒山造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林木成活率大大提高。今后要继续采取这一方式,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建造林专业队伍、统一供应苗木、统一整地栽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抚育管护、统一验收奖惩等工程措施,严格落实造林责任,确保工程质量。

2.3 要切实抓好封山育林管理工作

封山育林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山区造林绿化步伐的一项重要举措,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要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和重大森林火灾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盗伐、滥伐等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好林木资源。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的雨季造林一定要按照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栽培等等,严格的落实好管理的制度,严格的控制好工程的质量。在雨季造林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一些基础性的步骤,在这里中的最根本步骤是要选出良种的壮苗,同时也要选好时机,还要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进行很好的抚育管理工作。此外,因为我们的雨季造林时间是比较紧的、任务也是比较繁重同时还有着较强的季节性。所以,在雨季造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把握好时机,一定要有过硬的技术,严格的管理,逐步的做好每一个步骤,环环相扣,认真的组织好相关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雨季造林工作的到很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卡国生.谈雨季造林技术及其管理措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05)

[2]杨一辉 喻琼 涂样胜 黄义松 杨家林.浅谈雨季造林技术与分析[J],吉林农业.2010(10)

[3]许学洪.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