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卫生院帮扶医生

卫生院帮扶医生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14 05:11: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卫生院帮扶医生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卫生院帮扶医生

第1篇

一、工作目标

城区医疗卫生机构挂点乡镇卫生院时间为两年。建立完善挂点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使受援卫生院逐步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使农村百姓在就医保健过程中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二、工作方式

1、依据需求,双方协商。根据受援卫生院的实际需要,注重改善其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和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适宜技术服务能力。本着缺什么、帮扶什么的原则,由支援和受援单位双方协商项目。

2、帮扶项目,注重实效。要制定资金、人员、设备等对口帮扶计划,使受援单位的各项工作得到明显改善与发展。支援单位要有计划地选派思想作风好、医术过硬、责任心强的医疗骨干到受援单位,进行挂职锻练,并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晋升职称的考核内容之一。

三、工作任务

1、提供服务:支援单位要派医务人员定期到受援单位直接向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可选择受援地墟日期间组织中高级职称医生在卫生院开展专家门诊,也可预约到挂点卫生院开展手术指导、专题业务讲座、病例讨论等服务。医院、中医院的人员选派可以千名医师下基层结合起来统筹安排。

2、业务指导:重点指导受援卫生院开展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中医中药、产科和急救技术服务,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规范防治;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运用适宜技术的能力;帮助受援单位建设重点科室,开拓新业务。

3、培训人员:支援单位派出的人员应帮助受援单位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对该院医技人员实行技术服务传、帮、带;免费接纳受援单位医技人员进修培训;协助受援单位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活动。

4、卫生管理:支援单位派出的人员主动帮助受援单位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操作规范管理,加强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

5、经费和设备支持:支援单位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经费或适宜的医疗设备,促进受援单位的建设与发展。原则上每个卫生院帮扶经费不低于1万元。

四、工作要求

1、支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卫生下乡”工作的领导,遵照市、县主管局的工作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宣传贯彻好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加大医改政策的宣传,落实农村防控非典、人禽流感、甲流、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各项措施,要把“卫生下乡”工作作为惠民利民的一项活动抓好抓实。

第2篇

地区特征与卫生资源

温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而卫生资源配置显示出巨大的城乡差异,卫生人力、基本建设和设备等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社区卫生服务处在全面推进阶段,正在逐步完成乡镇卫生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绝大部分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和高水平的卫生技术人员分布在城区内的大医院,而有大量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县、乡、社区或边远地区只分布着较少的水平较低的卫生资源。

2008年,温州市结合本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启动了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公立大医院在市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下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长期支援合作协议。在实践过程中,温州市积极探索公立大医院支援农村卫生服务的有效路径,发挥大医院优势、因地制宜,逐渐形成了一套可行性较强、效果较明显的公立医院支援农村社区卫生的方式,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新农村建设中引入公立医院支援体系的实践

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

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实施教育培训工程。公立医院在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协调下,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以解决基层卫生机构人才缺乏问题[3]。(2)实施“A+B”导师指导制,实行医师对口帮扶。选派思想作风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相应专业人员与基层医生进行结对。为每位需要帮扶的医生配备A、B两位导师,确保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随时、及时得到指导。(3)规范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在医疗、教学、学科等方面的优势,强化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按照《浙江省全科医师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培训基地基本要求》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

医疗业务指导

(1)门诊预约、集中诊疗、专病专治,规范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根据农村疾病分布的特征和乡镇卫生院收治常见病、慢性病的特点,医院提出了专门用于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新型门诊预约系统”,既将医院门诊预约电话告知乡镇卫生院,卫生院接诊人员一旦发现诊断明确、病情不重的常见病、慢性病病例,即可拔打预约电话帮助病人预约专家,待病人预约到一定数量后,公立医院再派专家下乡。如乐清北白象镇有大量的糖尿病患者,泰顺县雅阳镇高血压患者比较多,医院组织内分泌、心内科多位专家组成的卫生支农小分队,前往集中诊治。并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乡镇卫生院制订常见病的诊治规范。(2)统筹安排,改善硬件设施,开展远程指导。公立医院支援农村卫生服务工作应进行统筹安排,配备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如安排医院多名业务副院长分别负责结对工作,每组配备1位有医学背景的职能科室科长负责具体事宜。根据各卫生院急需设备的申报情况,为每所卫生院争取社会善款10万元,用于购买医疗仪器。为方便联系,为每所卫生院各配置了加入虚拟网的10只手机,分发给结对帮扶的医师,基层医师若在临床工作遇到问题和困难可随时联系结对医师,以实现远程实时指导。(3)发挥信息和技术优势,实现影像远程会诊。在乡镇卫生院安装PACS系统(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影像远程会诊,有效解决了基层医院缺乏高年资放射诊断人员,疑难病例得不到较准确诊断的问题,最大化地利用了公立医院的专家资源对基层卫生院影像检查进行有效诊断和审核确认,大大提高了基层卫生院的影像诊断水平。(4)帮助建章立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群众认可度。针对农村基层卫生院普遍存在着管理紊乱、规章制度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明确、工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公立医院一方面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为卫生院检修医疗设备,帮卫生院建立设备操作规程、应急处理和维修技术文档,避免由于设备操作不当带来的医疗事故和设备损坏。另一方面,派管理人员帮助卫生院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同时,帮助制定医护人员工作手册和考核标准。(5)组织医疗下乡和医学生暑期医疗服务团,送技术送健康到农村。一年中医院共有18支医疗队陆续前往结对卫生院开展帮扶工作,派出专家100余人次,开展健康学术讲座10余次,听课人数达600余人次,协助开展各类门诊小手术10余次,共有3000余名基层百姓从中受益。向结对的乡镇卫生院派出专家定期坐诊,通过让卫生院医务人员在旁跟诊,使他们获得了向专家学习的机会。同时,作为一家教学医院,还充分利用暑期时间,紧密结合医学生的特长,选派专家带领医学生前往结对乡镇联合当地卫生院,开展诸如“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等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医疗服务团活动,了解当地的医疗卫生现状及群众健康情况,将医疗健康送到农民家门口,为农民送医送药送技术。

实施双向转诊制度,密切协作

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条件,也是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内容[4]。为双向转诊需要,印制了“双向转诊单”作为转诊“绿卡”,并设计了操作性强的转诊流程,取得了双向转诊突破性进展。针对农村基层卫生院疑难复杂病人的转诊,公立医院专家、特需门诊提供预约服务,病房提供绿色通道。如农村基层卫生院的患者需要转院,卫生院负责通知大医院,农民不必转院时再次挂号,可以直接就诊。患者在医院经过治疗后,根据病情可回农村基层卫生院接受后继治疗。为方便农民还增加了在农村基层卫生院不能开展的大型检查(CT、核磁共振等)的预约服务。

第3篇

会上,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医疗机构以及医疗系统,共计57个品管圈圈组参加了决赛。决赛中,各圈组用PPT和小品等形式展示小组的风采。个性鲜明的圈名、形式活泼的展示,令与会者耳目一新。

据了解,迄今为止已有海南、上海、浙江、四川、北京、广东、新疆等20余个省市的医疗机构相继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品管圈大赛的举办,不仅增强了品管圈活动在大陆地区医疗机构中的影响力,还会使更多的医院体会到品管圈对医疗质量持续增进的功效。此外,多位台湾地区、大陆地区的品管圈专家在大赛中担任预赛、决赛评委。为了避免评分受到干扰,评委采取回避制。

黄洁夫在活动中指出,人民群众不满意的,最终还是医疗质量问题。但中国的医疗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从上而下的,不能和医疗实际情况完全联系在一起,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临床一线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反映上来。而品管圈具有自下而上的特点,更能提高医疗质量。他期待通过大赛向全国广大医务人员推广品管圈活动,用品管圈活动激发医务人员参与管理的热情,主动发掘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提高。

刘庭芳教授表示,台湾较早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和大赛,有丰富的经验,而且与大陆医院的熟悉程度低,受到的影响小,评分更公平公正。我们的目标是在3年内将品管圈活动推广到2,4万家县级以上医院。第二届大赛时,将增设护理、医技、后勤专场,第三届将增设市县级品管圈专场,第四届将增设国际品管圈大赛专场。

试点家庭医生服务按年收费

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北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支持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家庭医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年收取服务费。此外,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共同负担,也就是意味着居民交纳的签约服务费部分可以报销。

统一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外部标志

日前,记者从河津市卫生局获悉,该局从今年6月份开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外部标志全部统一规范。据悉,目前已完成符合标准的医疗机构规范标志标牌制作,统—悬挂到本机构门口右侧,其他牌匾根据实际悬挂于适宜位置,整齐划一、美观大方,同时并配备X线机、台式B超、心电图机等,切实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条件。

9家市直医院对口帮扶55家乡镇卫生院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临沂市卫生局召开的市直医疗机构结对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确定9家市直医院对口帮55家乡镇卫生院。据介绍,到2015年乡镇卫生院能全面提供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对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抢救能力明显提高,使优势专科达到二级医院服务水平,有效分担县级医院的就诊压力,实现辖区内乡村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当地门急诊总量的比例稳定在80%以上,50%左右的住院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提供。

探索“家庭医生”制

记者从湖南省卫生厅获悉,该省将建设30所左右的全科基地,规划建设200所左右的基层实践基地,形成年培养2600多名全科医生规模的能力。同时,该省积极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据介绍,到2015年,该省将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4000名以上全科医生。到2020年通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1.8万名全科医生,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据《科技日报》)

第4篇

关键词:对口支援;农村卫生院;护理质量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卫生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卫生院所承担的职能,已不仅仅是完成临床诊疗救治任务,还包括承担所辖区域内居民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宣教等内容,这就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范畴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卫生院的护理工作发展缓慢,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主要原因是护士队伍不稳定,学习进修机会少,缺乏进取意识,知识老化,护理服务观念落后,护理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卫生院护理质量急需提高[1]。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针对海淀区北部地区农村卫生院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于2006年7月正式开始实施"整合资源 统筹发展 推进北部医疗卫生工作",建立区属二级医院与卫生院之间的技术支撑与业务协作,不断提高卫生院的管理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临床技能、业务水平与服务能力。

海淀区区属四家二级医院分别对口支援北部农村地区温泉、苏家坨、上庄等六家卫生院,至今已有近8年时间,温泉中心卫生院通过对口支援医院-海淀医院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帮扶活动,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素质、护理操作技能、急诊急救能力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温泉中心卫生院自2006年海淀区实施对口支援以来至2013年12月护理工作的统计报表。

1.2方法 对收集的统计表和有关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汇总,对主要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部分数据通过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对口支援方式 与温泉中心卫生院对口支援的护理部分由海淀医院护理部负责,采取的方式有:由海淀医院护理部根据卫生院的护理现状,有针对性的派出护理骨干到卫生院负责护理人员带教、培训、考核、质量控制、并接收护士到海淀医院对口临床科室进修等。

2.2对口支援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海淀医院按照北京市一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为温泉中心卫生院制定护理培训计划,每月进行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三基、三严"培训考核,护理文件书写、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和落实。比较对口支援前后,卫生院护理人员各项护理考核成绩、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见表1,表2。

2.3对口支援后护士应急抢救技能水平普遍提高 通过与海淀医院对口支援卫生院护理人员建立了规范的培训考核制度,通过护理专家带教、系统的理论与操作培训、进修与定期考核、岗位护理技能比武,卫生院护理人员基本掌握了CPR、简易呼吸球囊使用、心电监护仪使用等,急诊急救技术掌握明显提高,见表3。

3讨论

3.1对口支援提高了卫生院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确保了护理质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的相继出台,对医疗护理安全进一步敲响了警钟。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2]。海淀医院针对卫生院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淡薄,对护理安全隐患预见性较差的现存情况和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协助卫生院制定培训计划,陆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废物管理办法》、《技术操作规范》《护士必读》等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并协助指导加强院级管理和护士长的系统管理和定期的质量控制检查工作,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重点抓整改、抓落实、抓持续改进;加强医护沟通、医患沟通、护患沟通。严格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使卫生院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3.2对口支援健全了卫生院护理管理体系,完善了护理规章制度 通过对口支援,海淀医院护理部协助温泉中心卫生院健全了院级、科级护理管理体系,完善护理岗位责任制、操作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如: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护理人员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护理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质量安全教育制度;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制度;急救药品、物品使用交接制度;加强质量控制,协助完善了《质量手册》和《服务手册》。建立院感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抢救流程。每月卫生院自己进行院、科分级质控检查,每季度由海淀医院派出护理质控组的骨干对卫生院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质控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协助与指导整改和落实。通过对口支援,使卫生院的院长、护士长树立管理理念,让管理出效益,管理保质量,管理保安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2]。

3.3对口支援加强了卫生院护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人才培养 通过对口支援,海淀医院根据温泉中心卫生院护理人员的现状,人员的学历、年龄、护理水平,采取系统的分级人才培养方式:护理骨干到卫生院带教、授课、指导等方式进行护理教学与培训,在卫生院建立护理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要求全院所有护理人员和新引进的所有护理人员必须参加基地的理论和护理技能培训与考核,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只有通过护理培训基地的考核才能与院方签订聘用合同,根据卫生院护理人员需求分配到所需的临床科室工作,如护理基地考核不及格,则试用期考核不合格,卫生院将不与其签订正式合同。制定护士分级管理,构建院、科二级的护士培训计划,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培训与考核要求[3]。海淀医院免费接收卫生院的护士长、护理人员到海淀医院相关科室临床进修,使卫生院护理人员的人员素质与临床护理技能水平、急诊抢救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护理人员在撰写护理论文方面取得了突破,业务水平与能力大大得到提高。

3.4对口支援提高了卫生院护理服务的患者满意度 通过海淀医院的对口支援,温泉中心卫生院护理管理、护士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护士的仪表端庄、服务规范、优质的服务得到患者的好评,患者满意度提高,多次受到患者的口头表扬、表扬信、电话表扬和锦旗,尤其是在家庭医生式服务方面,能利用丰富的护理知识上门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开展健康讲座。协助全科医生做好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使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得到居民们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论

4.1城乡对口支援应总结工作经验,建立长效机制,上级主管部门建立专项工作奖励机制,鼓励城市大医院到农村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完善区属二级医院与卫生院之间的技术支撑与业务协作,不断提高卫生院的管理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临床技能与服务能力,不断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广大的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4.2通过开展以城乡对口支援的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城市二三级医院的护理人员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的护理工作,可不断持续提高基层医院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水平,为广大民众提供便捷、优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可充分利用城市大医院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及丰富经验,有效利用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及综合服务能力[4]。实现城乡卫生事业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丽君.新医改形势下城市医院帮扶基层卫生院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2,2(5):123.

[2]杨成桂.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1,9,189.

第5篇

为了优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减少由医院间竞争带来的资源消耗,2007年底,常山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常山县妇幼保健院临床医疗部分、常山县中医院和常山县卫校一同并入常山县人民医院(下称“人民医院”),整合成常山县唯一一所二级综合型医院。新医院将承担全县的医疗、急救、科研、中医药、预防保健、指导基层、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等任务,同时也是全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和治疗、医学继续教育中心。

“四家医疗单位合并,可以综合利用医疗设备,集中培养医务人员,也让多个学科获得发展,这对于一个拥有30余万人口的县城来说,利大于弊。”常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兆俊对此予以高度肯定。据他介绍,人民医院合并仅一年后,2008年的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23%,而门诊次均费用与住院次均费用均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

聚集多方资源

在整合了四家医疗机构的资源后,人民医院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当属600余名在职职工的安置问题。在县政府出台的政策指导下,原人民医院清退了13名临时工,并按照男职工58岁、女干部53岁和女职工48岁的内退年龄标准,内退48人;妇幼保健院临床医疗部分中,全额拨款的32人留在原单位,差额拨款的39人转至人民医院;而县中医院、卫生进修学校的全部人员均并入人民医院。

通过整合,各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聚集一处,人才队伍更加强大,临床新病种、新项目显著增多。由于常山县卫校也并入了人民医院,在后者的日常工作中因而多了一项教学任务。

与此同时,人民医院在规模和硬件设施上得到扩增。“医院增设了5个业务科室,床位由原来的250张增至500张,而实际开放床位达到600张,病床使用率从原来的60%上升到了100%,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物尽其用。”陈兆俊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资源的相对集中也给医院带来改革的动力。

整合后,人民医院规范了临床路径,完善了就诊流程,严格控制药占比,并针对近几年患者就医量的快速增长,通过病区的专科细分,合理分诊患者,既提高了医疗服务功能定位的精准度,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使医院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未来医院将分批派遣年轻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或请专家来院指导教学,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6年来,医院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临床再教育和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人才,也解决了不少患者的疑难杂症。

向中医倾斜发展

常山县中医院在还未并入人民医院前,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当时,医院大约有80张床位,业务总收入不足1500万元,可以说是资不抵债。并入人民医院后,医院所有科室人员均按原科室划入人民医院。”陈兆俊称,人民医院还应县残联和卫生局的委托,托管了常山县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成立了康复医院。其中全部科室均为中医科室,为患者提供中医理疗康复等服务。

不仅如此,整合后的人民医院开始拓展各科室的业务范围。其中,中医科室推出了膏方、内病外治、中风偏瘫康复等新业务;外科还成功开展了大皮瓣移植、脊柱前后路创伤手术、全髋置换术,以及腔镜、内窥镜等医疗业务,可谓大踏步发展。

陈兆俊坦言,在科室整合之初,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等人选问题着实让医院犯难。为此,人民医院决定,全院中层干部全部采取竞聘上岗制。“无论之前是否为干部,只要符合条件者都可以参与竞聘。”

在整合前的四家医疗机构中,当属人民医院的人才队伍和技术水平最为突出,人民医院的职工最担心合并带来摩擦。为了平衡中医院职工的利益,让其更有归属感,人民医院特意将原有科室的结构及政策进行调整,并向中医方向倾斜。“人民医院的儿科、感染科、妇科以及中西医结合科,是中医发展的重点科室。整合后,我们要求这四个科室中,中医药大学毕业的职工必须写中医病例,同等条件下优先派遣中医职工进修。”人民医院这种大力度扶持中医的做法,还体现在了奖励政策中,“中医类的课题和论文奖励与西医相比,是1.5:1的关系。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中医科室成功申请到一项省级课题。”

实现一体化管理

2007年底,常山县调整了乡镇卫生院布局。首先采取与行政区域现状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行政管理,合并了5家卫生院,最终保留了15家卫生院,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一体化管理。

其次是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的岗位管理模式,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部分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共同组建服务站,开展双向选择、竞聘上岗,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院长、站长管理责任制和逐级聘用全员绩效工资制,加大对乡镇公共卫生人员的量化及质量控制等管理考核力度。

第三,充分整合和利用原有的医疗软硬件设施,集中财力加强卫生院及中心卫生院建设。

不仅如此,常山县还通过与县医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并依托其质量管理小组和学科带头人,对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临床带教、现场督导,使城乡医院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其中,人民医院作为常山县唯一的县级二级综合医院,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一体化管理的任务。“我们率先实施了与乡镇卫生院的双向转诊,医院安排专门的负责人与基层卫生院对接。对于有上转需求的患者,医院会优先安排床位。待患者进入术后恢复期,乡镇卫生院再接收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陈兆俊表示。

第6篇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2、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第7篇

一、总体要求

明确村医职责,改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全州村卫生室和村医全覆盖;将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基本药物制度范围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完善村医补偿和养老政策,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健全村医培养培训制度,规范执业行为,强化管理指导,提高村医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农牧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职责标准

(一)村医职责。为农牧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在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用适宜药物、技术和中藏医药为农牧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新农合医疗保障服务;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填写上报医疗卫生服务统计报表,保管农牧民健康档案等卫生信息资料。

(二)规划设置。村卫生室可以由村医联办、个体举办或者由政府、集体或单位举办,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立。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对村庄较大,人口较多或居住分散、自然村较多且相互之间距离2.5公里以上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1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应设置在人口居住集中、交通便利、就医方便的地方,并尽量与村委会等村级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在同一地点。各县要将村卫生室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纳入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确保年底前每个行政村都有1所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都有村医。

(三)建设标准。每所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为40-60平方米,诊断室、药房、治疗室、防保室四室分开,规模较大的应达到诊断室、药房、治疗室、防保室和观察室五室分开。村医生活用房面积每人15平方米。基本诊疗设备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要求由各县政府同步配齐。

(四)人员配置标准。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村医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考核确定。根据我州实际,人口在1000人(含1000人)以上的村为一类村,500人(含500人)至1000人的村为二类村,500人以下的村和“一村一社”的村为三类村。原则上一类村配置2名村医(其中1名为女村医);二类村可以配置1-2个村医;三类村配置1名村医。具体配置由各县结合本县实际,制定具体的配置方案,但不能突破省定村医名额。村医以县为单位实行实名制管理。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村医和村卫生室管理

严格村医执业资格。村医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准入管理。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人员不具备执业条件的地区按执业注册有关规定,招聘中专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执业,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执业注册。严禁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每两年开展1次村医执业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村医继续执业的依据。

加强县级卫生部门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村医和村卫生室纳入管理范围,对其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等进行监管。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适时组织村医进行培训。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加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要在本行政村公示,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村医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

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立分工负责、紧密联系的管理机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乡镇卫生院对村医和村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和药品器械供应管理以及绩效考核,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下对村医及村卫生室服务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

提高村卫生室信息化水平。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等方面进行管理,提高村医及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实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年底完成村级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任务。继续加强村卫生室新农合“一卡通”建设,逐步在村卫生室开通新农合“一卡通”服务。

(二)加强村卫生室相关制度建设

继续实施和巩固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配备国家基本药物(含省级增补品种),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覆盖率达到100%。基本药物由村卫生室提出计划,报送乡镇卫生院,实行统一招标采购配送,并将用药目录及药品价格统一上墙公示。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卫生室门诊医药费用垫付直报制度,并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充分发挥新农合对村医、村卫生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各县要结合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同步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支付、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利用支付政策引导村医和村卫生室转变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虚报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新农合管理机构要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明确报销政策、程序等。

(三)完善村医补偿和养老政策

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各地要严格执行《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安排的通知》(政办〔〕62号)要求,从年起,每村卫生室按1000元的标准给予水、电、暖补贴(其中:省财政补助700元,县级财政补助300元);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中专以上学历的村医,再增加1000元的补助(其中:省财政补助700元,县级财政补助300元)。县级财政继续落实每年每村卫生室2000元的公用经费和一次性每村卫生室3000元的药品周转金,并与省级补助叠加执行。每年为村医补助每人11000元,由省级财政承担5600元,剩余补助由县级财政承担。村医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承担的任务量足额给予补助并适当倾斜,鼓励村医自种自采自制中藏药及应用中藏药适宜技术等渠道增加收入。县级卫生、财政、价格等部门要加强对村医和村卫生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服务有记录、收费有单据、收入有账目、支出有凭证。

积极探索和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各县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推进,对符合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的村医发放养老金。各县政府可以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好老年村医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积极鼓励村医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村医养老保险金每人每年500元由各县政府解决,已实行的县可以按原制定的办法执行。具体办法由县政府结合实际制定。

(四)健全村医培养培训制度

根据《省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1681号),加快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对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优先纳入规范化培训范围,采取集中培训、临床进修、对口帮扶、全科医学教育等多种方式,举办在岗村医短期培训、组织在岗村医轮流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进修、选派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卫生室带教帮扶、依托卫生信息网络开展村医实用技能在线培训等,不断提高村医业务素质,大力推广卫生技术在基层广泛、规范、合理应用。县政府要将村医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对村医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乡镇政府以及村委会应当提供条件,保证村医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根据农牧区实际,鼓励村医学习中藏医学基本知识,运用中藏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加强村医后备力量建设。村医的聘任按照“新老兼顾、区别对待,优化队伍、促进工作”的原则,凡累计从医30年以上由本人提出申请或年龄在60岁以上并担任村医满15年的老村医,原则上乡镇卫生院不再签订聘用合同,与卸职村干部同等对待,由财政每年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年满60周岁的村医,确需延长服务年限的,需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但延长服务年限不得超过5年。年龄在60岁以下的村医,凡具备续聘条件的,由乡(镇)卫生院按规定续聘;不具备续聘条件且从事村医多年的,由县财政出资,进行脱产培训,经培训合格达到聘用资格的,由乡镇卫生院续聘,达不到聘用资格的,予以解聘。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摸清并动态掌握本行政区域内村医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村医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村医后备人才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中适合担任村医的人员、城乡医疗卫生机构退休医生、乡镇卫生院派驻到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各县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村医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工作。

四、工作安排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村医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村医队伍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第8篇

根据《省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工作方案》、卫健发

{2019}22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县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户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工作推进会的要求,为了全面普及宣传健康精准扶贫政策,从9月

1

日至

9

月30

日,镇卫生院在全镇范围扎实开展以健康扶贫政策宣传进家庭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院长

XX

同志及时组织镇村两级人员召开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组织团队成员学习工作方案,及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内容,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做好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我院举办健康扶贫宣传培训班,促进了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成立了以

XX

为组长,

XX

为副组长,镇村两级人员为成员的镇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

XX

镇卫生院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工作方案》。宣传月活动的重点是省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具体的宣传内容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结算流程、贫困户住院报销优惠政策、大病保险报销政策、大病保险再报销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救助政策、分级诊疗、贫困户就医重大疾病优惠政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跨省就医联网报结等健康扶贫政策。

4

13

日上午卫健局局长、副局长一行,在镇长、副镇长陪同下来我院督导健康扶贫宣传工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要求采取超常措施,把宣传工作推向,让群众知晓率达到

95%

。为了做好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卫生院组织村卫生室张贴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栏、宣传资料。村卫生室向群众公开宣传各类健康扶贫政策知识。并在开展送健康服务进村户的同时,卫生院院长带领医务人员和村防保员一起深入残疾行动不便的困难家庭开展健康体检服务,面对面向他们宣传省健康扶贫政策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对重大疾病报销和大病保险再报销、先诊疗后付费和跨省异地联网报销政策等详细解答,宣传报销程序和所需材料等,切实让患病贫困人口了解健康扶贫政策,为他们解决就医诊疗困难提供政策保障。通过近一个月的宣传,向群众全面普及了省健康精准扶贫政策,为顺利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解决群众困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奠定了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经统计,共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活动

6

场次,宣传彩页

700

张,宣传折页

700

张,制作扶贫政策宣传公开栏

5

面,开展义诊咨询1场次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