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质量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21 21:38: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质量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质量管理论文

第1篇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注册护理人员120例。纳入标准:直接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在岗注册护理人员,不包括休假人员和实习同学,并排除手术室及感染科护士。其中男10例,女110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34岁,平均(25.02±2.3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4.88±2.11)年;职称:护士101例,护师10例,主管护师9例。

1.2医院感染控制方法:对所有护理人员都进行医院感染控制,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手部卫生知识的普及与宣教、行为教育与培训,2次/周,10min/次。要对每个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洗手要求进行考核;病区护士长和科内质量控制组加强检查与监督,督促护理人员培养正确的洗手行为并有身边榜样可参照。其次是积极提供小容量包装便携式的手消毒剂,以便在连续操作中使用,并且积极进行监督。

1.3观察指标:收集干预前后的医医院感染染率资料,以了解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状况改善后医医院感染染率的变化。医医院感染染标准:依照卫生部2001年版的《医医院感染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本次调查中所有护理人员都积极纳入调查,调查有效率为100.0%。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医医院感染染率对比应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护理人员的医医院感染染率为6.7%,干预后护理人员的医医院感染染率为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医医院感染染率对比时间点例数医医院感染染情况[例(%)]干预前1208(6.7)干预后1200P值<0.05

3讨论

医医院感染染也称院内感染,是伴随着医院的出现而发生的,指任何人员在医疗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感染性疾病,其中多发于护理人员。在影响医医院感染染的因素中,护理人员的手部卫生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卫生设施和条件得到了广泛提高。洗手程序包括使用洗手液、戴手套、手膜,均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并不高,特别是在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前、脱手套或更换手套后的洗手率较低,尤其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护士自身接触后的洗手也不理想。手部细菌数量随着照护患者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在直接接触患者、气道护理、处理分泌物后,其手部带菌量会明显上升,为此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与医医院感染染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中,要积极提高护理人员的手部卫生执行依从性,从教育入手,与感染专职管理人员密切配合,促进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换位思考,增强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意识,进而提高其手卫生依从率。加大对手卫生设施的投入,特别是洗手液和含乙醇快速手消毒剂要进行全面积的普及,减少护理人员与患者不必要的接触机会,适当增加临床护理人员的人力配置。本文干预前护理人员的医医院感染染率为6.7%,干预后护理人员的医医院感染染率为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2篇

由于电力配网的建设时间较长,通常都需要考虑到日后的需要,才能够进行建设,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导致相关的施工技术不能满足需要,造成配网建设的工作进程缓慢。有些单位甚至是采用一些简单的工艺技术,对工程的质量存在严重的安全威胁;还有些电力配网的工作人员心理素质较差,又无法得到先进的技术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错误难以进行及时的改正,这样也就导致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存在潜在的威胁。不仅如此,相关的质量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不能公正客观的做出决策,往往会对上级领导产生顾虑,即使是发现材料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也不敢对相关部门提出意见,这样就会导致相关的质量监督工作不能有效的进行下去,最终造成电力配网的相关工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如何对电力配网建设加强质量管理的工作

(1)全面实行项目经理制以及质量终身制项目经理是整个电力配网工程当中的主要负责人,对于电网工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集中的控制与管理,要能够及时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保证相关的电力配网工程能够按时完成,最终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项目经理要能够对电力配网工程当中的设计、采购、施工以及最后的验收工作等进行监督,保证工程能够更好的进行下去。正是由于项目经理在电力配网工程项目中十分重要,所以才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做好项目经理的选择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电力配网的建设进行保证,提高工程的质量。不仅如此,由于配网工程与传统的工程相比更加复杂,参与进来的部门也比传统工程的要多,因此也就需要相关的项目经理对知识十分的了解,对于突发的情况也要能够进行及时的处理;要能够有效贯彻质量终身制,使项目经理能够对相关配网工程的质量进行更好的管理,最终达到理想的状态,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2)对设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虽然在整个配网工程当中,设计的工作量少,可是它对于工程的建设质量与规模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工作人员在对施工过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对其充分重视,尤其是对于施工的图纸与方案等要进行仔细的研究;要能够按照国家相关的工程要求进行操作,并且还要能够对具体的电力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将建设工程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然后再次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使其能够对电力配网的建设质量进行有效保障。

(3)对设备的采购进行有效管理相关的工程设计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对设备的采购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选择电力配网建设工程所需要的设备与材料,对所采购的设备材料进行质量方面的保证。相关采购人员在进行采购工作的时候,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来选择供货商,并且还要根据配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关材料的选择,对于材料的质量要能够有一定的保证,与此同时还要能够将使用材料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工程的进度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

(4)对具体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在整个电力配网的建设过程中,实际的施工过程才是最影响工程质量的存在。对于这类与广大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工程建设,就应当更加注重其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对配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能够降低相应的工程成本资金的投入,为我国实现电力资源持续利用的可能。不仅如此,由于相关的电力配网工程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实地工作,这就需要对相关的施工步骤进行严密的设计,也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做好质量的控制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要能够按照指导进行工作,充分运用好自身的专业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做出保证;同样还需要对相关的施工设备进行安全保证,工作人员也要能够做好配合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配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5)对工程的验收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对配网工程的验收工作也是整个工程当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想要对相关的工程进行质量上的保证的话,就需要将验收制度严格的执行下去。配网建设工程在进行的时候,要能够将《施工验收规范》以及《配电网建设标准》等作为施工的标准。当配网工程完成之后,要由相关的项目经理所在的单位进行验收,并且还要使负责设计、施工、监督的单位参与到工作当中来,对自身负责的部分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束之后要签字负责,以免日后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

(6)对达标投产的检查工作进行有效管理要想将相关配网工程的质量有效提高,就需要将质量管理工作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要能够对配网工程的质量、施工工艺、设备、档案以及相关的技术指标等进行严格的考查。对于工程达标投产的考核期一般都是移交生产之后的60天。相关的达标投产工作主要可以分为自检、复检两大阶段,其中自检的工作是由建设单位组织开展的,要能够遵循相关的考核标准进行设计、施工、运行以及监察等方面的工作;等考核期满了之后,上级部门也需要对其进行复查的工作。而复检的工作内容只是对自检的程序、组织等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达标投产的要求,保证其的科学合理性,然后还要能够对相关工程的档案数据进行一定的抽查,使其能够对电力配网的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

三.结语

第3篇

所谓档案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单位领导档案工作全体人员参加的,以科学方法为手段,充分发挥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一套贯穿于档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档案。其核心是强调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以保证档案的高质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体人员参加。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档案形成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如各处(室)所的领导、文件起草人员、定稿人员、档案员等等人员的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共同完成公文处理和文件的归档及档案管理工作。树立“档案质量,人人有责”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统一性,也才能保证电子文档的及时传输和电子文档的及时归档。

2、全过程控制。从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制、传递、执行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研、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都实行质量管理。

3、科学的手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解决档案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档案质量和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二、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问题的步骤

档案现状不容乐观。有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觉得档案工作不能给单位带来效益,只是花钱不争钱;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档案管理的必备硬件如档案室、档案柜、微机、档案管理软件等都配备不齐全;室藏档案数量不完整;平时不注意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档案制度不完善;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自己的《档案分类大纲》《档案保管期限表》。

1、分析现状,找出档案存在的质量问题。首先要从公文拟撰开始,各部门、各个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地、自觉地树立档案质量意识,查找问题。

2、分析产生档案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3、找出影响档案质量的各种因素。

4、针对影响档案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计划,并制定解决问题的落实措施。

5、组织实施解决和改进档案质量的措施或计划。

6、同计划和目标对照,检查采取措施后收到的效果。

7、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吸收到相应的制度、规定中去,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8、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管是遗留下来的还是新出现的,再从第一步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改进,继续加以解决。

三、档案质量管理的要求

1、必须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档案质量的提高,与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领导的档案质量意识最为关键,领导通知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清档案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要高度重视本单位档案网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因此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用较高的工作质量来促进档案质量。

2、要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内部人员的制约机制。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要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档案人精神。档案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比较强的工作,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对档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人员要从搞好档案工作、提高档案质量的角度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领导要给从事专兼职档案工作的人员创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他们的业务知识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

3、要把全面实现档案的价值作为检验档案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每个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通过加强档案的质量管理,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教育、科研服务,促进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档案的真正价值。

4、要牢固树立“下道工序是用户”的思想。档案是由多部门、多人共同完成的,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能否密切配合,上道“工序”能否给下道“工序”提供高质量的“半成品”,就成为提高档案质量的关键。如果每个上道“工序”都能把下道“工序”看作是自己的“用户”,为下道“工序”提供质量保证,那么,档案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5、要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优良的档案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根据这一基本道理,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档案管理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先预防”上来。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4篇

体系是一个国际通行、框架性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也不可能为每个企业提供实用的、具体的管理技术与方法;企业需根据这个“框架”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企业发展战略、业务管理的体系,而且,不仅要有“档案”文本,更要制定一看就懂的“执行”文本,加大执行力,从而将质量管理工作根植在实际的业务开展过程之中;比如:在型号研制之初,总体单位和计划部门应明确计划,通知所有的工程相关人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供相应的标准和编写资料等,即建立型号质量体系,结合体系写出自身岗位的工作职责,梳理需用到的技术知识和岗位工具,并经过审批,必要时可以培训,这也是理顺流程,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2质量管理的前沿方法探析

鉴于上述对体系有效性的分析,企业需做的除了对体系的补充完善外,还需针对体系中涉及少或没有涉及的部分,对其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从人的意识到工具、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从避免计划于延迟到减小内部损失,从硬件到软件,从技术状态管理到双五归零等。

2.1变革质量观

世界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是要转变质量观念,即转变质量观、责任观与控制观。

a)转变电子企业质量观产品质量必须考虑到企业的所有受益者(客户、员工、所有者、供方和社会)的期望和需要,损害其中一方的利益,企业的长久发展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企业内所有的部门都有一定的质量问题,各部门都应明确自身在质量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部门的产品质量、工作质量,从而保证企业的运作质量;产品质量是消费者定义的,并非技术标准越高越好,主观的确定会把技术性能指标定得过高,导致成本价格上升,工期延误等;提高质量保证部门的地位,使他们和别的部门同样重要,以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戴明);观念的改变应自上而下,毕竟扫楼梯不是从下往上扫的。

b)转变责任观很多企业的质量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管理混乱,工作随意性强,效率低下,质量活动失控,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不可能有效地控制质量,产品质量问题应追究经营者的责任;提倡事前预防,强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许多质量缺陷在设计阶段已经存在,而且会影响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采购、销售、服务和用后处置等环节中,也会出现质量事故。

c)转变控制观必须树立动态质量控制观念,不断地根据顾客需求进行质量改进,确保顾客满意;质量包括能说服顾客倾向于选择产品的“优势”,好的质量,可以使产品与众不同,成为竞争的利器,对于成熟稳定的产品或服务,可以通过对小地方、细微特性的关注来获得,但是各种优势也无法弥补一个劣势。

2.2重视人的因素

在电子企业质量管理中,有人机料法环测6大因素,应以人为中心,成败关键在于人。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王长清:电子企业质量管理前沿方法的分析与探讨需要激发员工积极性,吸引人、培训人;不在拥有多少,而是整合多少;新岗位的人要有一个知识体系;应以“做了什么值得惊喜的事情”作为工作标准;作好企业文化建设,用价值体系作为人的思想行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人力”财富。质量管理高级人才是解决体系和业务“两张皮”的关键。

2.3建立岗位工具箱整合就是力量,工具就是能力。万事有方法,事事有工具,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开发与建立工具箱。借助岗位劳动工具(像流程、方法、模板和表单等)可以大幅地提高员工绩效,减少岗位工作失误,填补员工素质、能力和经验的不足。为每个岗位的员工提供一套可以大大提升劳动效率的劳动工具是企业提升岗位工作绩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2.4建立“不管”部门

鉴于体系的“特性”,企业应建立一个起仲裁作用的“不管”部门,负责改进和监督这些看似合理的劣质成本,仲裁各个职能部门都不管或管不到的问题,及时解决,达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消除劣质成本的目的。劣质成本不仅包括显而易见的诸如报废、返工、返修、测试和试验成本(分析不合格原因),以及用户投诉、退货等项目,还包括浪费、加班过多、上门服务支出过多、文件延迟、对现状缺少跟踪、人员流动过于频繁、顾客赔偿备用金、未正确完成销售订单、报价或结帐错误、计划延迟、因接待和处理不满所引起的顾客投诉、未使用的能力、产品开发失败、未及时退货等,前者总额约占成本的5%~10%,占销售额的4%~5%,仅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后者约占营运成本的15%~20%,是真正“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劣质成本,这些成本大多并未直接计入损益表或资产负债表,企业可以就这些问题消除其产生因素,发掘这座“水中金山”,会给企业带来许多因节省而产生的巨大收益。

2.5避免计划延迟

如果各部门是一个阶段接另一个阶段地像传递接力棒一样工作,到最后阶段就会出现堆积成山的工艺变化,这必将导致计划的延迟,采用预防原则,质量必须从一开始就贯彻到计划进行的每一步,不同部门之间,必须建立联系和合作,为了预见和解决问题,应像一支球队一样互相配合,激发创意,尽早地发现问题,避免拖延或向下推卸责任。

2.6应用

10种世界级电子企业质量管理工具如果企业想取得好的乃至世界级的质量(解决长期问题、利润改进、提高客户忠诚度、总质量改进、可靠性改进、降低成本、缩短周期、缩减空间、设计改进、全面生产维修、供应商的改进和提高员工的士气),则其领导层必须理解、消化、吸收和指导利用这些新的、简单且非常有效的工具,这些工具远比QC的7种工具、7种质量管理工具、工程方法、工人参与、8-D、抽样、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运动和QS9000,以及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奖、欧洲质量奖有效。这10种工具是:试验设计(DOE),多环境强化应力试验(MEOST),质量功能展开(QFD)———倾听客户的意见,全面生产维修—改进设备生产率,水平对比—学习并采纳最好的经验,防差错(Poka-Yoke)———清除操作操作者可控差错,客户管理(NOAC)———白领质成本和周期时间的改进,供应管理—供应商质量、成本、和改进周期的转折点,全面价值工程—远远超过了传统价值工程,缩短生产周期—质量、成本、交付期和效益的综合体现。摩托罗拉公司使用了上述方法后,产品质量改进了10倍,甚至100倍。

2.7采用一些可以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可靠性的新方法

a)采用一种可以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速度的最有效方法———“五环法”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产品质量的人为因素大大地减少,过程保证能力大大地增强,据统计,65%的质量问题是设计责任造成的。树立设计开发新理念,采用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速度的“五环法”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五环法”由以下5个关键环节构成:正交试验设计(DOE),三次设计,可靠性设计,设计评审,同步小组实施并行设计。即:以顾客为导向,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专业技术设计和统计技术相结合,产品功能形成设计同产品可靠性设计同步进行。

b)采用一种可以提高外场可靠性的设计方法

虽然传统的可靠性设计工具(可靠性预计研究、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对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就象质量管理的7种工具对质量管理一样有效,但是最多不过勉强有效。用大量的寿命试验来改进可靠性,正象工厂利用大量的检验来改进质量一样,结果是没用的。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在设计阶段,通过综合利用DOE和MEOST(多环境强化应力试验),能够模拟并防止外场失效,从而达到极大地改进外场可靠性级别的目的。

2.8实施软件工程化管理

由软件原因造成产品故障的事例越来越多。应严格地落实软件质量管理规定,执行软件“三库管理”,实施软件第三方测评和更改后回归测试,建立能够完善软件更改、版本管理和灌装的制度,确保软件质量。

2.9严格技术状态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的目的就是确保所有参与工程项目工作的人员在其寿命周期的任一时间能够使用正确和准确的文件。由于产品多,各个型号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导致每个产品的技术状态都随着系统的变化而改变,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初样基线、试样基线和定型基线,并将某一阶段的全套设计和工艺文件定为技术状态文件,采取相应的标识来加以管控。状态更改要求将设计图纸、现场作业指导书等替换为与更改后的状态相一致的版本,以保证文实的符合性。设计更改要确保全部都是纳入到图纸和技术文件中,确保产品符合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要求。有时产品出现问题,设计人员会埋怨那些更改手续繁杂,时间紧,怕责怪,就私下改动,不纳入图纸,而后续生产还是按照原来的图纸进行,这样必然导致问题“复现”。

2.10认真执行“双五归零”制度

质量问题能否真正做到质量归零,可以说明一个企业技术能力、工作态度和质量管理的优劣。容易产生的问题是:质量管理的问题处理方式简单,解决不彻底,重复暴露,很多时候是换件处理,导致前期已解决的问题到后期重复出现。需要认真执行“双五归零”制度,做到“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把问题当做“财富”,追根寻源,以技术促质量,以质量保安全。

2.11质量经营中的管理创新

创新就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和降低流程成本。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和本质特征,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和活力之源,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包括以下5种情况: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新的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供给来源;

5)实行一种新的电子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好比斜坡上的球体,必然下滑,要想使其上移,则需要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使其下滑,好比企业的基础工作;另一个是拉动力,促使其上移,好比创新力。其中,“止动力”如6S中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拉动力”如“在市场否定你之前先否定自己”的创新管理。发展不好的企业很多都是“休克鱼”,即肌体硬件还很好,就是思想观念出了问题,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和配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很快就能被激活起来,就象海尔兼并重组别的企业一样。

3结束语

第5篇

1.1园林施工中质量管理和控制

(1)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园林施工质量和进度,一般情况下,园林施工应该依据如下原则进行施工:首先遵循“自下至上”原则,也就是说先做好地下管线的敷设,之后才可进行地表施工。其次要遵循“先暗后明”的原则,也就是需要先完成园林地基垫底,之后才能实施各种设施的安装。最后还要遵循“又高到低”的原则,也就是在在栽种绿化植物时候,本着先栽种较为高大的植物比如说乔木或灌木,之后再栽种地表植被植物;

(2)施工人员素质。

为了提供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提升高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主要以施工的工艺标准,操作规程,工序检验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知识为培训内容,进行严格培训,并且定期开展现场质量教育专场会,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

(3)设备及材料。

园林施工中涉及到的设备材料比较繁杂,具体施工中常用到土方、苗木、以及管线、还有挖掘和割草机较大型的设施,为此要严格设备材料采购程序,充分调查相关设备材料的规格、价格、性能质量等市场信息,做好设备材料的资质评审工作,严格审查物资的厂家资质,才可采购或入场使用;

(4)控制技术复核及设计变更。

对于园林设计变更控制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管理控制:对于涉及重大问题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过建设方、设计方、还有施工方三个单位同意,同时由施工单位签发变更通知书,送达到设计单位,由设计部门进行修改变更。另外对于涉及建设规模改变投资方案的问题,严重影响园林设计变更,必须经过原来一开始审批园林初步设计部门同意,才可变更修改。同时做好园林设计变更相关资料管理和归档工作。加强重大技术复核工作,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偏差,给园林施工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1.2园林工程竣工后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留守一部分人员,对施工现场做好清理工作,并且做好工程竣工后检查工作,对于发生枯死植物、缺苗现象,要及时补植,并且安排好养护人员,做好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从而可以有效保障园林产品的成活质量。

1.3影响园林施工质量关键要素技术控制

(1)土壤问题控制。

加强园林的土壤管理是保证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植物的成活,为此,在绿化植物前,需要做好土壤的检测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土壤进行化验,保证土壤的盐溶量以及土壤的酸碱性满足植物生长要求。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栽植穴内土壤施加有机肥,来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肥,从而充分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对于新开发绿化场地土壤还需要做好防治白蚁措施,以防止白蚁破坏绿化植物;

(2)园林绿化植物成活率技术控制。

为了保证园林的生态环境,保证绿化植物成活率,提高施工质量,施工方在采购植物时,要尽量选择本地产的植物苗圃采购,与此同时,还要按照设计要求分批次地对树木、花卉、以及植被进行栽种,同时要采用植被植物底土的铺设、深挖换土的栽种方式,为绿化植被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做好栽植养护措施,通过对这些技术难点的控制,可以有效保障绿化植物成活率,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3)园林假山石景观施工技术难点控制。

园林假山石景施工技术难点在于如何保证假山石的稳定性问题,防治景观中的山石坍塌伤人。为此,需要严格按照假山施工工艺技术标准施工,同时在假山施工前的开挖阶段,要在回填的基础土方中加添适量的大块原石,或者加添一定量的砾石,还需要在景观石树立之前,做好景观石的相关的力学计算才可施工,从而保障景观石的稳定性。对于园林的土方工程施工,需要在植被栽种之前进行,合理安排土方施工和植被栽种顺序,防治土方施工中,园林中运输车辆对园林土质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影响到园林绿化植物的成活率。

2结束语

第6篇

1混凝土材料的选用阶段

砂石与水泥的管理与控制。选用的砂石材料,要根据设计和标准的要求,对其颗粒等级和含泥量进行严格检查,不满足标准要求的不得进入现场;选用的水泥,首先要对其出厂合格证、生产日期、试验报告等内容进行检查,并对其性能进行抽检实验。当实验结果未达到供方的试验报告数据时,要重新对批次水泥进行取样复查,杜绝使用劣质水泥。

2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阶段

混凝土是房屋建筑的主要构成材料,其拌制的配合比及运输过程对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运输至现场的混凝土必须要满足标准及设计的要求后,才能被应用到房屋建设中。而在这一关键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要点:如果施工现场的气温较高,且需要浇筑的混凝土的面积也比较大时,要对搅拌场进行遮阳,避免沙石骨料等被阳光直射,及时洒水降温;通常情况下,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应控制在C20~C40,浇筑过程使用的混凝土是掺有12%UEA-H的,其强度要大于两侧的强度,而现场施工使用的则是掺有10%UEA-H的混凝土;搅拌完成后的混凝土,要采集样品并做实验,严格检查搅拌后的混凝土的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后,要立即运抵现场,并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大面积暴露,防止混凝土的温度过高;当搅拌器距离较远时,搅拌站要设置在距离浇筑点近的地点,缩短运输距离;当不采用卡车运输混凝土时,则需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运输。

3混凝土的浇筑阶段混凝土

在大面积浇筑时,其表面会出现泌水现象,如果不及时清理掉混凝土的表面泌水,将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整体的浇筑质量。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后,还要及时进行护养工作。此阶段的养护作业要按照施工要求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混凝土的表面湿润度,控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从而提高混凝土整体受温度变化影响的抗裂能力。混凝土在浇筑4~6小时后,其表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塑性裂缝,这时要进行二次浇灌或二次压光层措施。大体积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大概需要15~25天,小体积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大概需要10~15天。

4施工的相关工艺要求砖砌体施工

在砖砌体作业时,砂浆的饱满度和整体垂直度要达到标准的要求,建筑物内相邻砌体的高度差要控制好,并确保高度差处于正常的楼层高度内;保温板的黏结施工,温度要低于5℃。风雨天气,要暂停施工,避免天气因素影响保温效果。当房屋建筑的整体高度小于20m时,保温板的固定形式推荐采用黏贴法。当其建筑高度大于20m时,低于20m部分的保温板要按照设计要求来固定,但保温板的黏贴面积也不得低于总固定面积的40%;在拼接保温板时,如果出现较大缝隙,要使用类似性能的边角保温材料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当基层的水平偏差大于6mm时,要使用砂浆进行修平,以此确保后续保温板的黏贴工作;混凝土施工。施工缝的主要工序包括底板以及底板和墙体的构建,在此工序要特殊强固的位置要采用平直缝施工。为了避免混凝土流入加强带,要在板墙主筋的两侧铺设铁丝网。首先要将直径小于12mm的钢筋立筋点焊至板墙主筋上,其焊接间距要处于150~300mm,再选用孔径小于5mm的铁丝网,并绑扎于钢筋上。

二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1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并执行岗位责任制

房建施工现场的管理涉及施工现场的所有人、物、财以及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并积极推行各级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岗位责任制,奖罚分明,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确保施工现场的平面或立面管理、动态或静态管理,事事都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形成纵向和横向的管理网络。

2重视施工过程管理

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管理,要严格落实技术交底工作。针对工程中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要结合设计要求,制定作用指导书和质量控制点,时刻对施工中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内容进行监控,严格贯彻和落实样板上的各项管理制度。

3强化完工质量检查要结合

建造合同中规定的相关条款,逐一检查房屋建筑中的各部分结构,确保各部分的功能都得以实现。而房屋建筑的保温性能,要结合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CJ132-2001)》进行检测。另外,对于在施工中所采用的各项材料,要在竣工后进行最后的完善并且分类归档,以便向房屋开发单位及政府部门查阅。

三结语

第7篇

1.1设计质量控制

设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总体质量的优劣,因此做好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设计过程中,若出现重大变更,则要严格按照设计变更报批手续、规定程序办理;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或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理。对设计中存在不详、易误解的问题时,监理工程师要给予书面解释或作补充规定。

1.2混凝土质量管理

混凝土是几乎所有建设工程项目所通用的基本材料,公路工程自然也不例外。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对施工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包括其来源、性能、质量等。如水泥比例含量、水泥等级、水热化程度、砂石性能等,都需要加以控制与管理。然后,施工人员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科学制定混凝土配合比,将施工现场的水泥、砂石、水等按比例进行调配。

1.3施工质量控制

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公路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首先,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从各施工阶段着手控制。通过定期对各施工环节进行检查评比,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进行交流,并以书面形式发给施工单位,提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不必要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其次,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对于影响施工质量的要害问题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最后,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要制定好紧急预案,避免事态扩大引发事故。

1.4提高检验判断准确性

检验工作也是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检验是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因检验人员工作疏忽或检测仪具精度不够等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常有发生,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杜绝这类情况的出现,就需要一批素质高、专业过硬的检验队伍,对仪具进行定期校正和检验,从而提高工程质量。质量控制模型如图1所示:图1质量控制模型

2、公路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2.1裂缝

裂缝是公路施工中最为常见的病害,裂缝的出现,势必会降低混凝土强度,使路面承载力大大减弱,不仅会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长此以往更是可能导致恶性质量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给施工单位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导致混凝土公路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表现为以下几点:(1)温度变化所导致的。公路施工过程中,受外界因素或混凝土自身因素影响,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变化,因热胀冷缩导致干裂裂缝的出现。(2)原材料的质量问题。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谋取眼前利益,一味的节约成本,选用原材料时都挑便宜的选购,甚至骨料就在施工现场就近挖掘,与设计规范标准严重不符合;还有就是水泥放置时间过长,导致水泥变性,性能降低,影响施工质量。(3)混凝土配比不合格。不少施工人员施工过于随意,经验主义占上峰,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时,不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执行,导致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4)预应力不平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水化热过程中,因其自身预应力的不平衡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5)混凝土振捣的不均衡。当浇筑混凝土后,为夯实路面就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压实,在这一过程中,若振捣不充分或过于生猛,到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使局部出现沉塌现象,混凝土干凝后形成麻面、蜂窝等情况。(6)养护不到位。一般混凝土覆膜撤除之后,需要定期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以防混凝土凝固脱水导致裂缝的出现。不少公路就是因为后期养护不到位,导致出现裂缝。

2.2气泡、麻面、蜂窝

路面气泡、麻面、蜂窝等问题的出现,是导致混凝土结构严密性和承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就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混凝土配比搅拌后,放置时间过长使得混凝土水灰分出现离析,使其性能大大降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均或未振捣也会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2)混凝土加工模具因使用过于频繁,局部出现漏洞、变形等问题出现,接缝处出现漏浆现象,从而导致骨料间隙无浆,这样混凝土干凝后便会形成蜂窝现象。(3)混凝土不规范振捣所导致的。振捣不充分,则混凝土结构密实度不够,就会形成稀疏的麻面、蜂窝等问题;而振捣过多则会导致骨料下沉,混凝土浆、泥浆沁出、富集等,导致塑性或干缝裂缝的出现。(4)施工人员施工随意性大,未按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进行混凝土配比,操作的不规范、施工技术不过硬等都是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裂缝类型及识别如图2。

3、公路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及对策

3.1公路裂缝的治理措施

为达到减小裂缝危害、加固公路的目的,一旦发现裂缝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补,当然不同原因导致的裂缝,其修补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裂缝修补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表面修补。顾名思义就是在裂缝的表面均匀的涂刷水泥泥浆,使路面看起来完整。当然在表面修补时,也需要考虑应力作用采用玻璃纤维布进行裂缝修补。这种修补方法并不会影响到公路原有的结构承载力,比较适用于公路深度裂缝或表面裂缝的处理。(2)灌浆法。就是利用真空压力设备向公路裂缝中注入水泥浆,待浆质料凝固硬化后,与原有的混凝土形成整体,达到修补裂缝、加固结构的目的。这种修补方法多适用于裂缝已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情况。(3)嵌缝法。是指在混凝土裂缝处开槽,向槽内填充一定的止水材料,既修补了裂缝又保证了其外观的美化。(4)结构加固。包括了补强加固、支点加固、预应力加固、增加截面积等方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出现严重变化的裂缝情况,通过相应的加固方法,来增强公路使用性能和寿命。(5)强化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覆膜撤除后,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湿养护,以防止混凝土干缝裂缝的出现。

3.2气泡、麻面、蜂窝处理措施

(1)注意模板安装时的接缝处理。若是对外观要求不高的隐蔽部位,可采用海绵条填缝、胶布封缝等方法;若对外观要求比较高则可采用原子灰配合胶合液进行填补,并将其打磨光滑。(2)加固模板支撑。之所以要加固模板,是为了防止因混凝土浇筑时,增大的荷载会对模板造成影响,如变形、跑模等,导致漏浆现象的出现。(3)加强振捣的均衡性与规划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有专门人员对混凝土振捣进行监督,以防止振捣不足或振捣过度引发的混凝土问题。

4、结束语

第8篇

作为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的教学质量管理,是教育工作各个环节都应该给与足够重视的方面。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探索,找出提高的途径。特别是明确教学质量标准内涵,认识教学质量检查的价值,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将是我们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提高师生的质量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是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由于质量观的不同,对教学质量的看法和要求也就不同。在传统的教学中,对教学质量有一种片面的认识,那就是重视教师本身的观点,而对学生实际学到的知识角度关注的少。实际上教师教的知识并不是教学的全部结果,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认识学科本身、人类、社会等。应该说,学生的学习质量,才真正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集中表现,如果单纯把教师狭义的教学能力误认为是教学质量,就必然削弱教师教学的责任感,教学也就成为一种自发的活动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还有一种片面的观点,这就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在这种质量观的支配下,教师着重给学生传授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实施质量观支配的传统教学管理,不管学生的学法,只管教师的教法,便把教学管理变成了仅仅对教的一方的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者通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和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来保证质量的过程。学校教学管理在工作中争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高速度的教学效率,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密切协作配合的活动来实现的。从整个意义上来将,教学质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劳动的结果,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体现为学生学习的优劣程度。教师教的工作质量是取得教学质量的手段,而不是教的结果。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学生的学习质量,有赖于教师的工作质量。教师工作质量的高低,最终要体现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上来。学习质量,从量的方面来说,主要是获得知识、技能的数量多少和熟练程度,质的方面是对知识规律性的理解程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速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高低,等等。要做好教学质量管理,提高学校教学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教学质量管理中,要从教育着手,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使全体师生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教学质量的高低,学校人人有责。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有影响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明确教学质量标准的内涵

质量标准既是教学质量必须达到的目标,又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质量标准,是我们教学工作必须努力达到的目标。教学质量标准是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而且教学效果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即就是有些学者所谓的教学质量标准动态发展,教学效果显现延时滞后。教学结果接近,达到和超过这个目标的距离,表示我们教学质量提高的程度。如果我们的教学结果和质量标准相距很远,就表示我们教学质量没有提高或者是下降的趋势。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在备课、涉及教学方案只考虑知识目的,二对教学目的又是单纯从教师方面考虑,怎样讲清一个概念或某一个问题,很少考虑教学任务,教师只管教,不管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秩序。而且多数时候由于没有明确质量标准,教师教的质量就难以衡量。因此,在不少评议会上,听课的教师只是把自己作为一名学生来谈感受,教课的教师听到的意见,并不是来自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反馈所以,现在有的评议会质量不高,不能真正起到促进教学工作的目的。

(三)注重开发教学质量检查的价值

教学质量标准确定以后,学校管理者就要组织实现质量目标,并及时进行质量检查。教学质量检查,是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发现、评价和鉴定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检查的结果将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确定教学起点提供基础。这是因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计划的逐步提高质量的问题,每个年级学期末和学年末教学质量的真实状况,都是反映本学期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表现。如果学校管理者对学期末和学年末的教学质量状况,缺乏实事求是的了解和科学的分析,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就不能准确地了解薄弱环节在什么地方,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否达到计划要求的标准。教学质量检查要做到及时反馈,如果发现在教学的哪一个环节上,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就应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