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0 02:10: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假期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简述
加涅将人类学习与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进行比拟,将学习行为分为若干加工阶段,假定人脑中的某些内部结构并有与这些结构相应的信息处理过程。下图是其模型的一种形式。在这个模型中,表示了信息从一个结构到另一个结构的完整流程:来自环境的刺激信息从感受器到感觉登记器,经过瞬时登记之后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极其有限,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如果不复述,会很快遗忘。
当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便要进入编码过程。编码是指用各种方法将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进行组织。经过编码的信息可以长时间保持。保留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可能通过提取再回到短时记忆,由短时记忆直接通向反应器,也可以直接从长时记忆进入反应发生器,引起反应器的活动,最终引起反应。
加涅的信息加工过程除了有关信息处理的过程外,还有一个控制过程,这就是“执行控制”和“预期”。控制过程影响着注意和选择性知觉,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器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和采用何种提取策略。“预期”是指学习动机,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对达到学习目标的期望。“执行控制”和“预期”可以激化和改变信息流的加工,可以影响到信息加工的所有阶段,所以,加涅将它们单独进行排列。
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加涅认为最典型的学习模式是信息加工模式。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根据信息加工模式,揭示了学习的各个内部加工阶段,并把这些阶段与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对应起来。
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环环相扣,是一个连锁反应,因此,教师的教学应按照学生学习所处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教学策略。
1.化学信息的“序化”加工策略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吸取了系统论的有序性原理,认为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系统的结构,即各个要素排列、组合的顺序、层次,决定着系统的功能,如果各要素排列有序、组合最佳、结构严密,就能获得系统的最优效果。因此,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信息按一定的逻辑联系组织起来,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结构的、井然有序的知识整体。
化学学科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其知识包罗万象,知识点繁多而分散,学生往往感到难学,教师应设法帮助学生按照化学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它们进行组合建构,形成知识体系。要尽可能地将化学知识按一定的线索进行归类、整理,使零散的、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如,在复习“铁”的知识时可出示如下结构图。(上页)
经过结构化组织的材料往往给人一种形象直观、简明扼要的感觉,有利于一目了然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复杂关系或内在联系。通过对结构图的解读,使杂乱的知识有序化,实现信息的“序化”加工,这样,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条理分明,而且记忆持久。
2.化学信息的“编码”加工策略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本质就是建立编码系统,可以使知识“增值”,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编码是一个涉及觉察信息、从信息中提取一种或多种分类特征,并对此形成相应的记忆痕迹的过程。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信息编码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种信息加工手段,可以使零乱的化学信息组合成有内在联系的有序的认知结构,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
化学事实性知识内容相对庞杂,但是它们并非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的简单堆砌,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事实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联系密切,是理论性知识的具体体现,如,物质的性质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并和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密切相关。二是事实性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这里的已有知识经验既包括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已有知识,又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三是事实性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它体现在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存在、制法、用途等,还体现在同一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似的性质,如,酸、碱、盐都具有某些通性等。在学习中要紧紧抓住这些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对繁杂的信息进行编码。
信息编码的方式对以后提取该信息的能力有很大影响。如果我们知觉有误,或分类特征不清,或形成的记忆痕迹与客观事物相差很远,那么,我们在提取信息时就会感到困难。所以,学习者必须具备一些信息加工的方法,以使学习获得的知识容易记住,并将其迁移到学习者今后遇到的各种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3.化学信息的“重组”加工策略
化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对化学认知结构的建构与重组的过程,这种认知结构主要是由化学教学知识体系的结构转化而来的。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一方面,要对化学素材进行改造、加工,革新化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和程序,将教材“静态”知识动态化,文字知识图像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努力使课本知识由“储存”状态转化为“输出”状态;另一方面,重视设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它是帮助学生对化学知识信息进行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这个概念从初中到高中经历了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从电子得失的角度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角度从有机化学得氢、失氢,得氧、失氧的角度从电化学的角度等六个阶段进行学习。初中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是考虑到初中学生刚刚学习化学,对化学的理解是肤浅的,而且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尚不太高,难以从本质上把握事物,所以只是从形式上先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个大致的了解。到了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已有所提高,他们已经开始理性地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材在编写上先是从氧化还原反应都必须表现出来的特征――化合价升降的角度,使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接着让学生联系初中已有知识(化合价及其变化的本质原因)推测出氧化还原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在有机化学中,从得氢、失氢,得氧、失氧的角度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是对氧化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的拓展,使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更为丰富。从电化学的角度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实质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化学领域中的体现和应用,可以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的普遍性和它的重要价值有了更为全新的认识。可以说每一阶段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都是这个概念更为深入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使得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丰富。
4.化学信息的“同化”加工策略
同化加工是指学生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来解释、固定新学习的知识,使新学习的化学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体系中。运用概念同化策略,一般经历三个环节:①寻找并激活认知结构中与新概念学习相关的已有概念。这是概念同化的前提,通过将新概念与已有概念建立联系,初步理解新概念的涵义;②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进行精确类比。这个过程包含了对新旧概念的各方面之间的比较,既要找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又要认识到其差异,毕竟它们不完全相同。这是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是概念同化策略的关键;③将相关的概念融会贯通,使新概念以适当的方式纳入认知结构之中,形成系统的概念网络体系,便于记忆和运用。
概念同化策略能够较精确地将新旧概念联系起来,使学习者运用已有的概念去掌握新概念。在概念同化过程中,学习者是否具有与新概念学习相关的适当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清晰性和稳定性是影响概念同化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他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了同化所学新知识的观念,我们就说学生具备了知识的准备。在化学教学中,要精心选择能引起学生共鸣、能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课程内容,为后面学习建立“桥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易化”,降低新学内容的难度,促进概念的同化。
如,学生在学习“离子平衡”概念之前,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因此,对离子平衡的学习就不必先让学生去观察有关的实验现象或收集有关的事实,而是可以采取“概念同化”的策略进行学习。
首先,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化学平衡”的知识,将离子平衡与化学平衡建立起联系,初步理解离子平衡的涵义。其次,将离子平衡与化学平衡进行精确类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即异同点)。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具有“平衡”的一般特征,平衡移动原理对两者都适用等。两者的区别在于建立平衡的本质不同(离子平衡是由弱电解质的部分电离所引起的),影响平衡的外部因素不完全相同等。通过这样一个比较过程,能够对新旧概念关键特征的把握,有利于准确应用概念。最后,在明确了两者的异同点之后,通过对化学平衡和离子平衡的分析,将相关的概念(如,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从不同侧面联系下来,形成概念的整体结构,使“平衡”的概念体系进一步扩大。
5.化学信息的“迁移”加工策略
对化学信息进行迁移加工的能力是各种信息加工能力中最为重要的能力。学会对化学信息的迁移加工,不仅能广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强化对所学知识进行清晰、稳定的工作记忆,而且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利用好迁移,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否则学生就感到化学知识抽象、难懂、难记,从而逐渐失去兴趣。
化学知识的迁移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将概括性的知识具体化,缩减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概念、原理、规则及至方法、态度,通过认识的重组,形成一些适于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新的规则或策略。前者可以看作是“理解性”的应用,后者则是“综合性”的应用。
一般“理解性应用”可以通过图式或概括化来实现。如,学生形成的卤族化合物知识的图式可以应用于氧族元素和氮族元素的学习,碱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图式可以应用于碱土金属元素的学习等。“综合性应用”的例子也很多,学生在学习中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过程、化学实验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等,都是通过知识的重组来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任何一个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都离不开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学习者在解决化学问题时,往往先通过对复杂问题中概念的辨析和条件分析,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指向,并“检索”得到有关的原理、公式和其他辅助知识,为快速而准确地求出问题的最终结果做好准备,该“检索”的过程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
信息迁移是一个信息的获取、加工、转换处理的过程,利用好信息迁移对于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完成好信息的“迁移”,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寻找不同的途径解答问题等。
三、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1.激发学习动机,明确教学目标
利用新奇(或有冲突、难以置信的)事件、故事、图片、问题及化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明确当前学习任务的意义;提出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指出成功达标的要求。但若采用探究学习方法,则可暂时不指明教学目标。
2.聚焦学习内容,提炼关键信息
采用摘要、提纲或图示等方式预览课本的内容与要求,运用提问、前测、先行组织者和类比等回忆原有知识,复习相关的概念或原理。用黑体字、色彩对比和简笔画等手段来突出关键属性;简化较复杂的程序和情境,展示一步一步的操作程序,评估程序应用的正确程度;学生用恰当的方式重组知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主问题分解为子问题;利用讨论、角色扮演、模拟、讲解结合展示等方式说明道理。
3.进行信息编码,有效储存信息
采用分析说明和叙述的结构、识别范式、归类和分块、框架结构图示、概念匹配图示、精细加工等方法组织信息;运用图像、想像、隐喻等联系信息。
储存信息的方法包括:形成网络、概念图、类比、复诵、记忆术(如,编码、位置法、关键词、押韵、故事等)和其他各种图示;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提示;运用记住每一个步骤的方法;监督问题解决过程是否成功;用不同方式表现问题;用书面或其他方式来储存信息;在某一任务中恰当运用策略的关键属性;提示成功运用策略的线索;对认知的过程进行出声思考,同时监控运用策略的效果。
4.提供不同情境,进行提取反馈
间隔一定时间布置不同作业以对信息进行回忆、再认;要求学生解释类别,给出实例;识别概念应用的情境,确定规则是否得到了正确应用;明确在哪一种情境或任务下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才是恰当的,并说明其理由;对未曾遇见的不同难度和不同情境下的实例作出辨识;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整体练习和部分练习等都要统筹考虑。
教师通过练习进行反馈和补救,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如何,以及后续应该怎么做;认识到所学知识如何运用,明确澄清学习的需求,考虑所要求的学习结果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关键词:p21基因;甲基化;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发生增殖和迁移并转化为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的核心事件。细胞周期是各种因素刺激细胞增殖的最后信号通路,p21是体内最重要的细胞周期蛋白,可与几乎每一个Cyclin-CDK复合物结合并使其失活,从而阻碍细胞进入增殖期。p21等在高胆固醇等促AS因子作用下表达下调,导致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但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现p21基因的突变,从而使传统遗传学理论对此无法解释。表观遗传学理论,尤其是DNA甲基化为解决AS等多基因遗传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编码序列,但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将导致基因表达抑制和基因沉默。本课题观察p21基因甲基化对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为阐明AS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Gp Genome DNA修饰试剂盒购自Chmicon,PCR试剂盒购自赛百盛公司,四甲基偶氮唑盐和二甲基压砜购自Sigma公司,细胞培养基、小牛血清等购自Gibico。常规化学试剂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1.2方法
1.2.1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无菌取剖宫产胎儿脐动脉,剥取中膜按贴块法培养VSMC,取第3-5代用于实验研究。实验前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2h使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0.2%牛血清白蛋白,然后加入不同浓度OX-LDL刺激24h,未加刺激同时孵育24h细胞作为对照。
1.2.2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制备(ox-LDL):采用非连续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提取LDL。新鲜人不抗凝血低速离心分离血清,用溴化钾调节密度至1.3g/ml,4°C 50000r/min离心5h,收集LDL,PBS透析,超滤除菌后4°C保存。Lowry法定氮,采用硫酸铜诱导氧化修饰,置于PBS中透析24h后4°C保存备用。
1.2.3 p21 基因甲基化检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饱和酚-氯仿法提取样本DNA,取溶解的DNA样本1ug,参照Gp Genome DNA修饰试剂盒(Chmicon公司)应用亚硫酸盐修饰,回收后提纯行PCR反应。p21甲基化特异引物上游序列为5′-TACGCGAGGTTTCGGGATCG-3′,下游序列 5′-AAAAACGACCCGCGCTCG-3′,扩增产物片段为133bp;p21非甲基化特异引物上游序列为5′-TATGTGAGGTTTTGGGATTGG-3′,下游序列 5′-AAAAACAACCCACACTCAACC-3′,扩增产物片段为133bp。引物由赛百盛生物公司合成。建立50μl反应体系,内含10×反应缓冲5μl ,dNTP1μl,上下游引物各20pmol,Taq酶0.5单位,模板 DNA 5μL,双蒸水补至50μl,覆盖石蜡油,940C 5min 后,进入940C变性1 min ,670C复性1 min ,720C延伸1 min的循环,共35个循环,最后720C延伸5 min,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拍照后扫描条带,以同一样本甲基化条带与非甲基化条带之比进行甲基化程度半定量。
1.2.4 细胞增殖活力检测 MTT比色法。细胞弃去培养液,PBS洗涤,再加入20μL MTT工作液及200μL培养液,4h后吸去上清,每孔加入二甲基亚砜150μL,充分振荡使结晶物融解,490mm波长在酶标仪上测定各孔光吸收值,以试验孔OD均值/对照孔OD均值作为细胞增殖的相对活性。
1.2.5 泡沫细胞的半定量 细胞油红"O"染色,拍照后利用图像扫描仪根据细胞脂滴的面积进行细胞分类。细胞脂滴的面积小于细胞核的面积者记为"-",面积等于或大于细胞核的面积记为"+",即为泡沫细胞,每一块玻片计数100个细胞,计算泡沫细胞的阳性率
1.3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所有统计分析均在SPSS12.0软件上进行。P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阐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受周期依赖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共同作用而完成,尤其是G1期过渡到S期受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的调节。p21是体内最重要的细胞周期蛋白,可与几乎每一个Cyclin-CDK复合物结合并使其失活,从而阻碍细胞进入S期。在高胆固醇等促AS因子作用下, p21等抑制增殖因子表达降低,导致SMCs增殖和迁移,成为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 [4]。
基因的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上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一种常见机制,是最常见的复制及转录后修饰方式,常常导致基因的表达抑制。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转移酶介导下CpG 二核苷酸中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加上一甲基基团,变成5-甲基胞嘧啶[3]。高度保守的管家基因启动子区富含CpG 二核苷酸,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达抑制,使该基因沉默和失活[1]。
研究发现相关基因的甲基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研究提示Hcy浓度升高会影响体内许多物质的甲基化过程,Hcy已被认为是独立的致AS危险因子[3,8]。已知AS患者粥样斑块中雌激素受体α(ER2α) 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显著增高;体外试验结果证实Hcy可以促进VSMCs向泡沫细胞转化,同时伴有ER2α甲基化增加,上述结果提示ER2α基因表达沉默与AS 形成间存在相关性[8,10]。对动脉粥样硬化兔颈动脉斑块p53基因检测提示其甲基化程度明显增高。
VSMCs的增殖和迁移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ox-LDL可以通过影响DNA的甲基化修饰引起p21高甲基化,这可能是其促VSMCs增殖进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
参考文献:
[1]Turunen MP, Aavik E, Herttuala S. Epigenetics and atherosclerosis[J]. Biochim Biophys Acta. 2009;1790(9):886-891.
[2] Pons D, de Vries FR, van den Elsen PJ,et al.Epigenetic histone acetylation modifiers in vascular remodelling: new targets for therapy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Eur Heart J,2009,30(3):266-277.
[3]Silvio Z, Marie WL,Gertrud L,et al.Nutrition and Aberrant DNA Methylation Patterns in Atherosclerosis: More than Just Hyperhomocysteinemia? [J]. J Nutr,2005,135(1): 5-8.
[4]Sedding DG, Trobs M, Reich F,et al. 3-Deazaadenosine Prevents Smooth Muscle Cell Proliferation and Neointima Formation by Interfering With Ras Signaling[J]. Circ Res,2009,104:1192-1200.
[5] Gertrud L, Linda A, Massimiliano L,et al.DNA Methylation Polymorphisms Precede Any Histological Sign of Atherosclerosis in Mice Lacking Apolipoprotein E[J]. J Biol Chem 2004,279,(28): 29147-29154.
[6]Zhang K, Zhang R, Li X. Promoter methylation status of p15 and p21 genes in HPP-CFCs of bone marrow of patients with psoriasis[J]. Eur J Dermatol,2009,19 (2): 141-146.
[7] John M, Nichola F, Victoria S,et al.Endogenous p53 Protect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From Apoptosis and Reduces Atherosclerosis in ApoE Knockout Mice[J].Circ Res,2005,96(6):667-674.
[8] Huang Y, Zhi Y, Wang S. Hypermethyl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α gene in atheromatosis patient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omocysteine[J]. Pathophysiology,2009,16 :259-265.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习者 英语国家文化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020-02
一 文化对英语学习者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地植根于语言中,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犹如血与肉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他的《语言论》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社会与文化对语言来说,不仅是一个存在环境的问题,还渗透了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各个方面。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语言在文化中对词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致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体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有助于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词。胡文仲也说过,“让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差异应该成为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学应包括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教育,以此减少今后学生在交际中碰到的文化方面的障碍。其实早在1997年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原则”一章中就已指出:“必须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打好文化基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新版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还将快速阅读题改为了人文知识题,或者叫文化常识题,这些都反映出了专业英语教学要求的变化,那就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具备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还应该具备相关的文学和文化知识,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因此,专业英语教学需要将人文知识纳入到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 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学的现状
尽管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都在积极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然而,由于文化教学方面研究和实践的历史还较短,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文化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学界对于英语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内涵尚无明确界定和限定。由于概念不明确而导致理论指导缺乏,因此各高校英语专业在设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调整课程结构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迷茫”,以致“许多高校在这一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上仍是‘作战’,徘徊在开设人文讲座、增加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进入课堂等技术性策略、措施等方面的计划上,或者不加以分析和审视就盲目模仿、引入国外通识教育课程设计模式”,而对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如何设计的,其设计状况如何,评价机制是什么等问题无从回答。
2.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文化教学还处于文化知识层
外语语言教学中对于文化教学的探讨主要有三种观点:文化教学从属于外语语言教学;文化教学与外语语言教学同时进行;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这三种观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外语语言教学中必须包含文化教学。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仍处于文化知识层。然而文化知识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3.文化评价研究缺乏
虽然各高校都认识到了加强英语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但对各地区、各高校英语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效果仍没有具体的检阅与分析,缺乏对于英语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策略的评价研究。评价研究的缺乏就导致过往研究只注重英语专业文化素质教育的应然价值而忽视其实然价值。
4.影响因素分析不够全面
第一,忽略学生在文化教学中“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不少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文化知识,而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文化学习的惰性,收效甚微。
第二,忽略隐性课程的作用。目前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已从教转到学、从学习转到习得、从课内转到课外,而真正实现这些转变的前提是重视隐性课程的研究。研究表明,隐性课程通过有意无意的方式把显性课程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规范等内化于教育活动中。而以往研究中缺乏对英语专业隐性课程,如校园文化氛围、教室文化氛围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关注。
5.文化教学研究方法不够完善
以往研究更多的是将英语专业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理
念来阐述分析,对它的概念、必要性及实施策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抽象的思辨陈述,缺乏基于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以及经验总结等相结合的融直观体验、客观分析和理性判断为一体的实证性研究以及用数字来说明问题的更客观、更有说服力的量化研究。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英语专业文化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教师随机、
任意地教,学生凭兴趣任意地学,文化教学处于相对混乱的纷杂局面。这势必会阻碍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根据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尽快制定文化教学实施策略已变得十分重要和有必要。
以上。曾经,这所底特律的郊区学校是本区声誉最差的学校之一,现在这里正发生着巨大变化。
事实上随着翻转教学在美国越来越盛行,世界上很多学校都在进行翻转教学的实践。
三 翻转教学的优势及挑战
1.翻转教学的优势
以上文中的柯林顿戴尔高中为例,KNEWTON在线教育网为我们提供了一组数据:
翻转教学前 翻转教学后
一年级英语不及格率 50% 44%
一年级数学不及格率 19% 13%
违纪行为次数(一学期内) 736 249
由上表可看出翻转教学不但提升学生的成绩,并且也减少了学生的违纪行为。
以上是数据所表明的翻转教学的成绩,具体来说翻转教学有如下优点:(1)老师有更多时间进行一对一帮助,对所有学生展示的问题进行关注,而非个别人,建立更紧密的师生关系。(2)在课堂中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3)教师和同事、家长、学生共享资源,从而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亦可在必要时进行帮助。(4)促进学生复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时间等),并且大多学生更乐于接受视频、图像的教学,而非单一的课本。
2.翻转教学面临的质疑与应对方法
第一,有人认为,翻转教学降低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其实正好相反,由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课前资料以及给予他们在家里对问题深入思考的机会,那么在课堂上他就要明确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要能使学生改变他们错误的理解和把知识应用到他们之前在家学习到的东西中。这要求教师对其所教的课程以及学生的问题非常敏感。而且教师在课堂上会进一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教师和学生进行一个有针对性的深入交流。第二,如何确保学生观看了视频。学生在家是否完成作业教师很难知道,同样在翻转教学中学生是否会观看视频也是不能确定的,为此我们可以再看一下马祖尔的方法,他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前提交观看后的问题、反思和想法。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不看视频也可能是因为视频太枯燥无聊,因此教师就要考虑提升视频的质量。此外,翻转教学还存在适用范围的限制,其对象最好是有一定有自制力的并掌握一定知识的学生,也即对学生年龄有一定要求。但从总体上来说,翻转教学使我们对传统的教学进行反思,利用现有的科技工具,更利于培养创新性的人,也利于教师关注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值得我们继续关注研究。
四 翻转教学对中国的启示及借鉴时应注意的事项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与科技都有了发展,电子计算机也基本在各个学校普及,有了进行翻转教学的环境。而当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使得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这其中翻转教学也可作为一条新思路。现在中国重庆市江津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相继开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在借鉴翻转教学时,我国教师应注意以下事项:(1)利用当下的技术使师生的翻转教学容易化。教师们要有方便的录制工具,有统一的视频平台,这样才能使教师对录制课程熟练化。学生这样才会知道他们可以从哪里得到课程资源。(2)为你的翻转教学期望而教。长久以来的传统教学使学生在脑中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会不明白为什么要用翻转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反复强调使用翻转教学的优势。这也使得翻转教学在开始会不易进行,而教师要始终坚持下去。(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讨论。上文中的马祖尔提到学生们在“上课”前非常积极的使用一个由麻省理工提供的一个称为NB的注释工具,之后学生们在课堂积极地进行讨论,两周后他的35个学生已在文章中出现了2000多个注解,而他认为自己的加入会破坏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权威的,教师的思想和话语会限制其思考。(4)评估学生对课前任务的理解,然后充分利用上课时间。使用翻转教学需要教师对所教内容非常的敏感。教师通常会在学生观看在线视频前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前任务,从而便于对学生理解课程的程度进行评价。Talbert说自己的学生使用一个叫做“披萨”的讨论平台软件,他们将自己的问题和评论发表在上面,这样Talbert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哪里。这样在课堂上他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问题,充分有效的用上课时间。这样也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因为课堂时间限制而无法提问的问题。在中国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当堂提问的习惯或勇气,而对于现在学生而言在网上发表自己的问题则相对容易。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些资源来评估学生进而从旁指导。(5)为翻转教学设置一个专门或者特定的目标。Millet说,当别的教授向他咨询关于翻转教学时,他会告诉教师首先要明确所教课的问题所在,没有必要去翻转整个课,而是要看翻转能为课堂带来什么好处。然后寻找可以解决教师已明确的问题的技术。(6)建立一个可以补充翻转模式的评价。翻转教学中盛行合作学习(或者说是小组合作)使得评价有了难度。为此马祖尔发明了一个云端课堂管理系统,称之为“学习催化剂”。学生在这个系统进行注册,从而便于教师对个人和小组的评价。这个系统使得教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而学生可在其手机或电脑上进行个人作答。这就像是建立了一个关于教育的云端数据库。总之,我国在借鉴时势必要注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是否翻转,如果翻转要翻转到什么程度,而翻转时又要做出怎样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关中客.颠倒教室究竟颠倒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5):19
[2]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目的 通过对SmartCare/PS(以下简称SC)脱机成功组和失败组呼吸力学指标的研究,探讨呼吸力学指标对SC脱机准确性的指导作用,并分析SC脱机适宜人群及影响脱机的主要因素。方法 60例危重患者根据2h内SC脱机提示与实际脱机结果分为三组:成功组(SC提示与实际脱机均成功,45例)、假成功组(SC提示成功而实际脱机失败,10例)和失败组(SC提示和实际均失败,5例),比较各组SC脱机过程中的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呼出末二氧化碳(etCO2)、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aw)、最大吸气负压(MIP)、口腔闭合压(P0.1);脱机15、30、45、60min时间段的浅快呼吸指数(RSBI),以及SC脱机假成功在各种原发疾病中的发生率,并进行脱机影响因素的比较。结果 假成功组、失败组Cdyn、RR、Vt、MIP指标均差于成功组(P<0.05);SC脱机后各时间段假成功组、失败组的RSBI高于成功组(P<0.05);假成功发生率为16.7%,神经、肌肉病变高于术后呼吸支持组(P=0.002),并高于急性呼吸衰竭组(P=0.004);假成功组、失败组APACHEⅡ评分高、机械通气时间长,与成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artCare/PS智能化指导临床脱机存在假成功现象,以神经、肌肉病变患者最高;SC脱机失败组患者的Cdyn、RR、Vt、MIP等呼吸力学指标均表现较差;MIP和RSBI的动态变化对提高SC脱机准确性有指导意义;影响脱机的主要因素有较高的APACHEⅡ评分和长时间机械通气。
【关键词】 SmartCare/PS;脱机;呼吸力学;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of respiratory mechanics to SC weaning and to analyze the fiting crowd and the main affecting factors of SmartCare (SC).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SC weaning prompts and the the results of actual weaning state within 2 hours, 60 cases were pided into: Successful group( SC weaning prompted success and the actual weaning was successful,45 cases), False successful group (SC weaning prompted success and the actual weaning was failure,10 cases ), Failure group (SC weaning prompted failure and actual weaning was also failure,5 cases ). Respiratory rate (RR), tidal volume (Vt), minute ventilation (MV), end exhaled carbon dioxide (ETCO2), dynamic compliance (Cdyn), airway resistance (Raw), maximum inspiratory negative pressure (MIP), mouth occlusion pressure (P0.1) of each group during the SC weaning process were compared; rapid shallow breathing index (RSBI) of each group in the weaning for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time period were compared;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ll kinds of primary disease in faise success group and conduct comparison of weaning affect factor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Cdyn, RR, Vt, MIP indicators of False successful group、Failure group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ose of group A; The RSBI of False successful group, Failure group in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minute perio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uccessful group (P<0.05). False success rate was 16.7%.Nerve, muscle diseas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aise success group than those in Postoperative support groups(P=0.002) 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group (P=0.004).The comparison of APACHE Ⅱsco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of False successful group and Failure group to Successful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re are some false success for SmartCare / PS guiding clinical weaning. Compared with the successful SC Weaningpatients, Cdyn, RR, Vt, MIP and other respiratory mechanics indicators in SC failure patients had poorer performance.The dynamic change of MIP and RSBI had more accurate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SC weaning.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weaning were higher APACHE Ⅱscore and prolong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Key words: smartCare/PS; weaning; respiratory mechanics; safety
SmartCare/PS(以下简称SC)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控制的压力支持闭环通气模式,常用于脱机阶段。目前对其适宜的脱机人群、脱机中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国内外研究均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SC脱机的适宜人群、影响脱机的主要因素及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对SC脱机的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综合ICU 2008年11月-2009年8月间机械通气危重患者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2±17.3)岁。颅脑外伤及其术后16例,颈髓损伤并四肢完全瘫5例,多发肋骨骨折3例,重症肺炎、肝硬化合并ARDS 各1例,胰腺炎、腹膜炎合并MODS 各1例,CPR术后1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1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1例,胸、腹部术后23例(其中肺功能轻度减损COPD 7例),COPD 6例。
1.2 脱机条件
对上述患者具备以下条件者进行SC智能化脱机[1]:(1)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基本已经逆转;(2)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1mmHg= 0.133kPa),即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1cmH2O=0.098kPa),吸入氧气浓度(FiO2)≤40%;(3)血流动力学稳定,没有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低血压,不需要血管收缩药物;(4)具有自主呼吸的能力(COPD患者氧合指数≥150 mmHg)。排除中枢驱动不稳定者和肺外因素导致的呼吸增快(如腹高压综合征、情绪过于激动)等。
1.3 研究方法
具备脱机条件的病例在SIMV频率降至8~10次·min-1后转变为SC模式,设置合适的压力支持,保持潮气量8~10mL·kg-1以下。不同压力水平下测MIP、P0.1 。通过呼吸机自动记录程序记录不同压力下2~5min测得的呼吸力学指标: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呼出末二氧化碳(etCO2)、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aw),取平均值。根据RR/Vt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分别在15、30、45、60min段计算RSBI平均值。
1.4 实验分组
60例危重患者根据2h内SC脱机提示与实际脱机结果分为3组:成功组(SC提示与实际脱机均成功,45例)、假成功组(SC提示成功而实际脱机失败,10例)和失败组(SC提示和实际均失败,5例),比较3组脱机过程中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
根据入ICU机械通气原因将病例分为:术后呼吸支持(包括颅脑外伤术后、腹部外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组(包括重症肺炎、心力衰竭、胸部外伤、多发肋骨骨折等)、COPD组(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符合COPD诊断标准者,其肺功能轻度减损)和神经肌肉病变组(包括颈髓损伤并四肢完全瘫),比较4组原发疾病的人群分布,分析影响脱机结果的主要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3组间比较方差齐时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检验的Wilcoxon秩和检验。4组疾病间假成功率的比较采用行×列表的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组间两两比较时,采用基于χ2分割法的多样本率间多重比较,重新规定检验水准(检验水准为0.0083)。所有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各组间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3组间呼吸力学指标Cdyn、Raw、RR、Vt 、MI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假成功组、失败组的Cdyn均较成功组低; 失败组的Raw较成功组高; 假成功组、失败组的RR均较成功组快; 假成功组、失败组的Vt较成功组低 (以上P均<0.01),假成功组的MIP较成功组低(P<0.05),见表1。表1 SmartCare脱机中3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略)
2.2 3组不同时段RSBI的比较
在SC脱机各个时段假成功组、失败组的RSBI均较成功组高(P<0.05,P<0.01),见表2。表2 SmartCare脱机中的3组不同时段RSBI比较(略)
2.3 4组原发疾病的SC脱机假成功率
假成功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各组两两比较神经、肌肉病变组高于术后支持组和急性呼吸衰竭组(P分别为0.003和0.002,以α′=0.0083为水准),见表3。
2.4 影响脱机的主要因素
假成功组、失败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均较成功组长(P均<0.01);假成功组、失败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成功组高(P<0.01,P<0.05)。3组的血清钾、钙、磷,血浆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3 4组原发疾病应用SC脱机假成功率的比较(略)
表4 SmartCare脱机的主要影响因素(略) 3 讨论
SmartCare/PS模式目前应用和临床研究较少。已有研究显示相对于程序化脱机,SmartCare/PS可以减少脱机时间,明显减少总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缩短拔管后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2];明显减少血气分析采样次数,对那些有机械通气心理依赖的患者,可以减轻其对脱机的紧张心理[1]。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SmartCare/PS拔管的失败率比呼吸机提示的“可以拔管”的预测高21%[3-5]。本文对各组危重病人应用SmartCare/PS脱机的呼吸力学指标监测发现,出现SC假成功病例组,即SC提示可以脱机而实际脱机失败者的呼吸力学参数,包括Cdyn、RR、Vt、MIP、RSBI和实际脱机失败(SC提示和实际脱机均失败者)表现一致,其参数均与成功脱机组有差异,表现为Cdyn、Vt、MIP减低,而RR、RSBI增快。这些呼吸力学指标意味着患者呼吸肌肌力差、肺部病变并未完全好转,不具备脱机的条件,同时也证实脱机成功、失败和多个呼吸力学指标有关。以往研究也强调撤离机械通气时多项撤机参数的综合性和动态性分析,任何参数单独判断撤机结果均不够准确[6],而SC仅仅依靠RR、Vt、及etCO2三个指标进行压力调节显然不够全面,因而有造成假成功的可能性。说明SC拔管失败原因部分是因为SC评估脱机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而非单一拔管因素所致。因此为提高脱机准确性,完善SC模式,应该增加其他呼吸力学指标作为压力调节的依据,或筛选出不适合应用SC的疾病病种来加以改进。
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呼吸力学指标中RR、Vt已作为SC压力调节的依据,其余指标(Cdyn、MIP、RSBI)中对提高SC准确性最具参考价值的指标是RSBI的动态变化和MIP的大小。原因是:①肺容量、肺表面张力、肺组织弹性均可影响Cdyn,SC脱机中由于压力支持不同,肺容量不同,Cdyn无法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因此其对SC脱机的指导意义有限;②RSBI同样由于支持压力存在及压力水平不同,不能以RSBI ≤105bpm·L-1 作为脱机标准。本研究中发现执行SC脱机功能无论实际失败组还是假成功(实际失败)组的RSBI均低于完全成功组,与多数研究相符合[7-8],并且失败组RSBI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升高,而成功组RSBI随时间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因而RSBI的动态变化对SC脱机更有指导意义。MIP是测定呼吸肌力量的测定方法之一。临床中更常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初始评价和追踪观察。Black和Hyatt及Griggs等均证实了MIP的测定对神经肌肉患者和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者比容量测定有更高的敏感性[9]。本试验实际失败组MIP低于成功组也证明了此指标的敏感性,因此MIP高于20cmH2O可作为脱机成功的参考条件之一。综上所述,SC增加RSBI作为压力支持调整的依据,再结合脱机过程中MIP高于20cmH2O这一参数,对进一步提高SC脱机的准确性,完善SC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神经、肌肉病变假成功率高于其他疾病组,这与有关报道[10]SmartCare/PS应用于严重多发性神经病变或肌病会高估这些病人的呼吸功能的观点相一致。研究对主要影响危重病人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脱机的主要因素。APACHEⅡ评分反映全身脏器的功能[11], 评分越高,说明病情越重,机械通气时间可能更长,这与刘德新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2]。 而机械通气时间过长的病人常存在营养不良,使呼吸肌能量供应不足、肌力下降并会导致呼吸肌萎缩,使呼吸肌难以适应脱机时的负荷[13],出现脱机失败。
总之,应用SC脱机时,尽管呼吸机提示“可以拔管”,仍需注意结合RSBI的动态变化和MIP高于20cmH2O等呼吸力学指标进行综合考虑,以减少假阳性率的发生。对于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积极救治原发病,尽可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避免其对脱机成功率的不利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姜辉,俞森洋,王立万,等.智能监护脱机模式与间断停机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脱机中的比较[J].中国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8):545-548.
[2]Rose L, Presneill JJ,Cadj FE. Update in computer-driven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7,35: 213-221.
[3]Leitch EA, Moran JL, Grealy B. Weaning and extub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 Clinical or index-driven approach Intensive Care Med, 1996,22:752-759.
[4]Conti G, Montini L, Pennisi MA,et al. A prospective, blinded evaluation of indexes proposed to predict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J].Intensive Care Med, 2004,30:830-836.
[5]Vallverdu I, Calaf N, Subirana M,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espiratory functional parameters,and outcome of a two-hour T-piece trial in patients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8,158:1855-1862.
[6]屠欣.撤机参数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2):829-832.
[7]Conti G, Montini L, Pennisi MA,et al.A prospective, blinded evaluation of indexes proposed to predict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J].Intensive Care Med, 2004,30:830-836.
[8]Vallverdu I, Calaf N, Subirana M,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espiratory functional parameters,and outcome of a two-hour T-piece trial in patients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8,158:1855-1862.
[9]俞森洋.现代呼吸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3-45.
[10]Karen EA. Burns Francois Lellouche Martin R. Lessard.Automating the weaning process with advanced closed-loop systems[J]. Intensive Care Med,2008,34:1757-1765.
[11]张志远,陈萍,戚好文,等.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在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5):312-314.
关键词:多模态 文化教学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31-02
多模态理论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国家,学者将语言在内的多种符号认为是传达信息的源泉,除了语言符号外的非语言符号主要有图画,声音,舞蹈等等;多模态就是多种媒介,多种符号。1996年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提出了多模态化教学概念,倡导以建构主义为教学理念,社会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注重利用各种符号资源来习得语言和文化。Halliday(1978)认为文化是由许多符号系统构成的意义模式,如建筑、美术、舞蹈、音乐等都是符号系统。[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文字表意模式逐渐与视觉、听觉、手势等其他表意方式相结合,而日益增强的文化多元化趋势和各种语言变体(尤其是英语变体)的出现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地方多样性和全球互联性环境中开展教学,使之更符合学生现在和未来的需要。[2](朱永生2008:10)。
多模态教学侧重于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融合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于一身,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感官的多模态认知。[3](胡壮麟2006:6)多模态文化教学模式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使“教学”过程转变成“设计”过程,并在这些“设计”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师方面的努力外,要使这些模式真正发挥作用,学生也要树立多元识读意识,在学习中实现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的转变。
比如从考试性学习转入“任务+合作性”学习,由纯基本语言技能性学习转入高级以“设计”为中心的学习,最后加强专业文献的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的培养,使英语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这样使英语学习目标性更强、成效更明显。
新媒介多模态教学环境下跨文化信息素养建构途径图示如下:
多模态理论的运用使得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而这种互动不再局限于,学生提问,老师答疑,这样一种单一又比较沉闷的互动;教师互动由不平等变为平等互动,这种教学是一种民主教学,教师学生的角色不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从学生身上学习到很多知识,教师亦是学生。由此可见,多模态文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英语教学转变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习者在多模态社会情景中分析、解释和归纳通过不同媒介获取信息的思辨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多元文化交流意识;有利于专业英语教学不断丰富拓展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也趋多元化多模态,即创造性地利用以教材为主的书面语篇以外的多模态教学手段如计算机、网络、CD、DVD、IPod、PPT、AUTHORWARE 等,实现电化教学、网络化教学;有利于新媒介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调整,明确教师的积极干预和循序渐进的指导,整合多种模态多种媒介的配合使用,辅导学习者利用各种符号资源建构知识,增强其对各种模态语篇的批判能力;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习者的主体性,并构建其自我身份、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新媒介多模态教育环境下需要我们解决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多元识读能力,构建师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网络平台下学生的多元识读形成性评估体系如何构建,以了解怎样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1)教学模式交互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呈现多向性,教师应该如何置身于自然形成的学习群体中?交互性把众多的学习主体自然地联结成一个群体,教师在其中不仅仅担当教的角色,还可以在这个学习群体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在英语教学中建构师生双向交互式动态教学模式,符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互惠,师生互动相益。
(2)评价体系多元化:多元识读教学模式中,“形成性”评价是主要的评估方式。学生对图像、音频及视频材料的识读能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动能力以及与同学间的协作能力等多模态意义表达能力都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起更为科学和全面的考核学生多元识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形
成性”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成为今后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媒介多模态环境下,灵活的又具有趣味的学习自然会给学生们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这种新的学习新的教学就会带来新的师生互动,这样一来师生双向评价标准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前评价一个教师是否合格主要是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直接进行对比,而忽略了教学的中间过程更谈不上这些互动环节,从而有很多教师在这样一种评价体系中失去了教学的积极性,因为他的投入并没有没认可。这种评价体系是极其危险的,教师在这种只看结果忽略过程的作法无疑成了助长教师偷懒积极性下降的导火索。[4](葛俊丽2010:5)而老师在这种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评价也仅仅局限于成绩好坏,这样的评价标准并不满足全面发展和促进个性发展的要求。这种师生评价体是无法满足于这种新的教学环境,因为多模态的运用,对教师的评价应该转变,学生应该把新的师生互动纳入其中,与老师建立良性的友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同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待教学,要鼓励个性和特长发展,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多模态理论的运用带来了教学方式改变,从而带来了师生评价体系的改变,两者之间是间接的因果关系。多模态跨文化教学提倡传统教学结合新媒体优势,使得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引导,采用多种符号工具等手段协同教学,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跨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Arnold,1978:108-126.
[2]The New London Group.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 [C] //Cope B, Kalantzis M. Multiliteracies. London: Routledge, 2000.
[3]胡壮麟.意义的多模态构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3-12.
[4]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1-10.
[5]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10-14.
[6]韦琴红.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2):28-32.
[关键词] 冠心病;支架置入;HbA1c;ROS;远期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3(b)-001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scaffold on perioperative peripheral blood hemoglobin A1c (HbA1c)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level change and long-term prognosis.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CHD under stenting treatment in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from June 2011 to June 2012 were selected as CHD group. 30 healthy volunteers with physical exam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health group. ELISA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preoperative (T0) and postoperative 1 d (T1), 3 d (T2), 5 d (T3), 7 d (T4) and 10 d (T5) plasma ROS levels of the healthy group and CHD group, and the biochemical chromatography detection was applied to detect whole blood HbA1c level in the same period. 3 year survival rate and recurrence angina patients rate and other long-term prognosis index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peripheral HbA1c and ROS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urvival and recurrence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 Spearman corre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operative peripheral blood HbA1c and ROS levels with the long-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D. Resul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group, T0 peripheral blood HbA1c and ROS levels of CHD group were increased (P < 0.05). Compared with T0, T3, T4 and T5, peripheral blood HbA1c and ROS levels of CHD group were lower (P < 0.05). 3 year survival rate and angina recurrence rates of CHD group was 88.71% and 19.35% respectively, and perioperative peripheral blood HbA1c and ROS levels of survived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out angina recurrence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death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angina recurrence (P < 0.01).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perioperative peripheral blood HbA1c and ROS level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3 year survival rate of CHD patients treated with stent implantation (r=-0.795, -0.828, P < 0.05), and perioperative peripheral blood HbA1c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3 years angina recurrence rate (r=0.768, 0.784, P < 0.05). 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peripheral blood HbA1c and ROS level of CHD patients treated with stent implantation are high and related to long-term prognosis. This may be related to HbA1c decreasing the vascular compliance and promot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ROS inducing myocardial tissue oxidative damage, etc. Therefore, perioperative peripheral blood HbA1c and ROS of CHD patients treated with stent implantation may be reference indicator of prognosis evaluation.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ent implantation; HbA1c; ROS; Long-term prognosis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支架置入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1-3]。然而CHD患者治疗后常可出现心脏不良事件,远期预后情况较差。已有研究表明CHD患者可出现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活性氧(ROS)表达水平的升高[4-5]。因此ROS和HbA1c可能与CHD的发生发展相关,可能用于CHD预后的评估。因此本研究分析CHD支架置入治疗围术期外周血ROS和HbA1c水平与其术后3年远期预后的关系,旨在为CHD预后情况的早期评估干预和改善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拟于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行支架置入治疗的CHD患者65例为CHD组,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HD并拟行支架置入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肺肾严重疾病、感染、外科手术史、免疫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或中途转出患者。排除患者3例,最终纳入CHD患者62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为健康组。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入选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CHD组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41~78岁,平均(58.95±6.78)岁。健康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平均(58.75±6.4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CHD组均接受支架置入治疗,具体见参考文献[6],术后患者均预计随访3年,期间无患者失访。
1.3 检测方法
分别于健康组入选次日和CHD组术前(T0)、术后1 d(T1)、3 d(T2)、5 d(T3)、7 d(T4)和10 d(T5)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置于EDTA抗凝管中,以3500 r/min转速和3 cm离心半径离心10 min分离血清血浆。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ROS水平,相关试剂盒均由上海研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酶标仪为美国宝特ELX-808 酶标仪;同期抽取2 mL空腹静脉血用于全血HbA1c水平等的检测,检测采用生化层析法,仪器为拜耳DC2000测定仪,统计患者随访3年存活情况和心绞痛复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校正t检验,关系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外周血HbA1c和ROS水平比较
CHD组T0的外周血HbA1c和ROS水平均较健康组升高;CHD组T3、T4和T5的外周血HbA1c和ROS水平均较T0降低(P < 0.05)。见表1。
2.3 CHD组不同预后情况患者围术期外周血HbA1c和ROS水平比较
与存活患者和无心绞痛复发患者比较,死亡和心绞痛复发患者围术期外周血HbA1c和ROS水平均升高(P < 0.01),见表3、4。
2.4 CHD围术期外周血HbA1c和ROS水平与其远期预后的关系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D支架置入围术期外周血HbA1c和ROS水平与其3年存活率均呈负相关(r=-0.795、-0.828,P < 0.05),与其3年心绞痛复发率则呈正相关(r = 0.768、0.784,P < 0.05)。
3 讨论
CHD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9]。而支架置入是CHD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仍有部分患者预后情况较差[10-12]。ROS是生物有氧代谢的“副产物”,可促进氧化应激而对细胞及基因的结构造成破坏,使组织发生氧化损伤[13-15]。已有研究表明CHD患者存在ROS表达水平的升高[16]。而HbA1c在糖尿病心脏相关疾病发展中可出现明显的异常[17-20]。因此ROS和HbA1c可能用于CHD预后的评估。明确CHD支架置入围术期的外周血ROS和HbA1c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远期预后情况的关系可为CHD支架置入远期预后的评估干预从而改善其预后情况提供指导。
本研究结果显示,CHD患者支架置入治疗前的外周血ROS和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提示外周血ROS和HbA1c可能与CHD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支架置入治疗1 d后CHD患者的外周血ROS和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这可能与患者手术本身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影响相关。随后CHD患者的外周血ROS和HbA1c水平逐渐下降,CHD患者的外周血ROS和HbA1c水平可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变化,提示了其与CH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用于患者预后情况评估的可能性。CHD支架置入后3年内死亡率、心绞痛复发率均较高,其预后情况差,亟需改善。而术后3年存活和无心绞痛或复发患者围术期的外周血ROS和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3年死亡的患者和存在心绞痛复发患者。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D支架置入围术期外周血HbA1c和ROS水平与其3年存活率和3年心绞痛复发率均相关,这与前文的假设一致,CHD患者的外周血HbA1c和ROS水平可反映其预后情况。其机制可能是HbA1c可降低血管顺应性和促进氧化应激[21-25],而ROS诱发组织氧化损伤[9],高水平的HbA1c和ROS可明显影响患者的血管顺应性并促进心肌组织的氧化损伤,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支架置入治疗效果,因此可通过检测CHD置入治疗围术期的外周血HbA1c和ROS水平了解其远期预后情况,从而尽早对可能出现不良预后情况的患者进行干预并改善其预后情况,而对支架置入术前积极采取措施来降低HbA1c和ROS水平亦可能有利于其预后情况的改善。
综上所述,CHD支架置入围术期外周血HbA1c和ROS水平均较高且均与其远期预后情况相关,可通过检测其围术期外周血HbA1c和ROS水平评估其预后,从而为其预后干预和改善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杨曙光,汤学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2):1247-1250.
[2] Hioki H,Miura T,Motoki H,et al. Lean body mass index prognostic value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Heart Asia,2015,7(2):12-18.
[3] 彭俊.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不同时段血小板活化的变化[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3):381-383.
[4] Wang X,Zeng C,Gong H,et al. The influence of nitroglycerin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from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Shanghai),2014,46(10):851-858.
[5] 郑雪芹,杨志彩,王树玲,等.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691-2693.
[6] 魏学标,杨醒,罗德谋,等.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血流储备分数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7):627-630.
[7] Laugsand LE,Ix JH,Bartz TM,et al. Fetuin-A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and a pooled analysis of AHSG genetic variants in 7 prospective studies [J]. Atherosclerosis,2015,243(1):44-52.
[8] 张辉,刘宏斌.早发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早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析[J].医学院学报,2015,36(3):230-232.
[9] 王娟.我院80例冠心病支架置入患者用药分析[J].今日健康,2015,14(3):384.
[10] Ishibashi Y,Muramatsu T,Nakatani S,et al. Incidenc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post-procedural rise of cardiac biomarker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narrowing after implantation of an everolimus-eluting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 or everolimus-eluting metallic stent [J]. JACC Cardiovasc Interv,2015,8(8):1053-1063.
[11] Osadnik T,Wasilewski J,Lekston A,et al. The 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as a predictor of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ndergoing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stent implantation [J]. J Saudi Heart Assoc,2015,27(3):144-151.
[12] 黄涛.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支架置入术应用效果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2):101-103.
[13] Czerska M,Mikolajewska K,Zieliski M,et al. Today's 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J]. Med Pr,2015,66(3):393-405.
[14] 付宇,王慧玉,可尘娟,等.双酚A对小鼠肝脏和肾脏细胞的氧化损伤[J].生态毒理学报,2012,07(4):360-366.
[15] 张梦如,杨玉梅,成蕴秀,等.植物活性氧的产生及其作用和危害[J].西北植物学报,2014,34(9):1916-1926.
[16] Juni RP,Duckers HJ,Vanhoutte PM,et al. Oxidative stres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after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s [J]. J Am Coll Cardiol,2013,61(14):1471-1481.
[17] 陈军初,邱少东,钟伟邦.等.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态对肱动脉内皮功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17):2268-2270.
[18] 周莉,刘翠平,武霞,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4):884-886.
[19] 张民.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4):90-91.
[20] 申永臣.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血脂水平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3):208-209.
[21] 贺娜娜,张菲斐,韩战营,等.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7):1088-1090.
[22] 阎振红,姜姝婧,矫妮,等.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3):97-99.
[23] 王冬松.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4):84-85.
[24] 王银飞,张奇军.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2):141-144.
盼望着盼望着,又一年一度的寒假即将到来,在寒假这段时间里,很多同学都会跟着家人走访亲友,那么2022寒假是什么时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广州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以供大家参考!
2022广州中小学寒假放假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寒假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16日,暑假起始时间为2022年7月3日;
普通高中学校寒假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23日,暑假为2022年7月10日。
寒假放假通知模板校内各部门:
根据学校校历安排,结合实际情况,现将我校20__年寒假放假变更如下:
一、教工放假时间:_月_日(周_)——_月_日(周_),_月_日(周_)正式上课。其中,_月_日(周_)、_月_日(周_),_月_日(周1)上班,_月_日(周_)休息。
二、学生放假时间:_月_日(周_)——_月_日(周_)。_月_日(周_)考试结束后即可离校,_月_日(周_)晚_点前返校报到,_月_日(周_)正式上课。
三、学生补考事宜由教务处另行通知。
四、学生假期有关事宜,由学生工作处另行通知。
五、各部门原则上假期不加班,如需加班的部门,请自行安排。
六、要求:
1.请各部门在放假前将各级批文返还到学校办公室。
2.请各部门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全校师生要注意出行安全,确保假期平安。
3.请相关部门做好假期值班安排。
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假期!
通知人:__
20_年_月_日
寒假学习计划表安排一、时间安排
1、每天的四个“1小时保障”
每天保障做一小时的语文或数学寒假作业;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无负担课外阅读;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英语自学;
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或运动。
2、计划与非计划
如无特殊情况,每天必须完成以上计划;
每天的计划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灵活自由安排;
如果因外出旅游、回乡下度假等意外安排,可临时不予执行;
可以偶尔睡懒觉,但不要影响当日计划的实施。
二、学习计划
①不参加语文、数学的培优,不请家教,相关课程自己独立完成。
②语文课程计划
_月份上旬完成寒假作业,_月中旬前检查、改正,查漏补缺;
把自己的藏书系统再读一遍,重点读历史、百科知识大全、漫画、中外名著导读等丛书;假期可以自己买三本自己喜欢的任何书籍;把以前稍显薄弱的阅读题的规范回答、错别字系统复习。
③数学课程计划
_月上旬完成寒假作业,_月中旬前检查、改正,查漏补缺;
假期完成五年级《奥数提高班》的自学,基本掌握其要领,有选择性挑选典型题目做。
自己注意计算细心化的纠正。
④英语课程计划
英语学习能力和成绩一般,要重点加强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把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校课本系统复习一遍,每天坚持听剑桥英语的磁带,时间不限;
假期把以前记得的英语单词都记在小本子上,分类汇总;
若有兴趣、有机会,可以把语音和音标接触、巩固一下,尽量保证发音标准。
三、活动安排
1、随父母至少出去旅游一次,争取省外旅游去一次;
2、至少去乡下亲戚家2次,体验生活,其中爷爷家族亲戚去一次,外公家族亲戚去一次;
3、每天保障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或运动,散步、溜冰、找小朋友玩等,要注意安全;
4、每两天至少帮家里做一件家务事(10分钟以上),洗衣服、择菜、简单做饭等;
5、一个人尝试独立在家呆1-2天;邀请同学或者小朋友在家玩若干次,并独立招待;
6、每周玩电脑2小时左右,重点加强打字能力的提高;
7、尝试掌管家里经济和家务安排1-2天,当1-2天家长;
8、其他: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小学生寒假学习计划日程安排(注:仅供参考,要根据自身情况作调整。)
8:00~8;30起床(刷牙洗脸吃饭)
8:30~9:00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9:00~10:00做课外作业
10:00~13:00玩
13:00~14:00做课外作业
14:00~15:00玩
15:00~16:00做课外作业
亲爱的孩子们:
寒假开始了,这是你们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假期,因为它特殊的重要性,所以我制作了这份《中考成功假期宝典》,希望你能跟着我的步伐,认真踏实的度过这个假期的每一天。今天我还是要不厌其烦地把告诉同学们: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次寒假将决定你这么长时间的努力,甚至影响你最后的高考。谁拥有假期,谁拥有自主,谁就拥有未来。
本次假期长达十天,因为我们毕竟是初三学生,中考还是靠分数取胜,所以我们必须把自主学习当作核心任务来抓,万万马虎不得。离高考还有一百多天,这一百多天将决定我们人生的基本走向。所以我们自己绝不能给自己放假,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否则留给我们的只能是悔恨。放假只是把学习地点从学校转移到家庭而已,你必须按照计划,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甚至比在校期间更要有充分的自主性和计划性,学习效果要做到最好。
但是从以往放假的实际情况来看,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效果不很乐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同学们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极强的自制力,计划性不强,执行力不够,缺乏有力的监督。鉴于此,给同学几条建议,望大家遵照执行。
1、过了这个村可就没了这个店。
孔子面对滚滚流去的河水早就发出这样的人生感慨:“逝者如斯夫。”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倏忽而已。想想你的高中三年吧,在不知不觉中,你就来到了高三,就面临了高考,一切如在梦中。还有一百多天,我们就要高考了。时光如箭,穿去的是生命的能量,我们如何能够不珍惜!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人生的幸福就在于抓住现在的时光,获取一种学习和生活的充实,为未来积蓄强大的力量。荒废今天,明日悔恨。今年,是我们人生的关键时期,更应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向时间要效益。否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了这个店。
2、订好切实可行的假期复习计划。
一样学习,有人成绩优异,有人起伏不定,有人裹足不前,任何一个追求上进的人都想搞好自己的学习,成为学习高手,那如何成为学习高手呢?高效学习的因素很多,科学制定计划,规划学习目标,坚决落实到底是关键因素。所谓学习计划就是对学习的总体安排,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制订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地利用时间,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的学习计划绝非一张时间表,它还包括内容表、落实方式及使用表。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提高执行力,坚持按照计划上写的做,这是计划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否则就会沦为一纸空文。希望大家订好假期每天的学习、生活计划,措施要具体,坚决遵照执行,绝不敷衍,绝不自欺欺人。
3、复习重点应放在改善知识掌握的状况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很多同学在学习上存在重做题,反思不够的毛病,对各个专项考点的系统总结归纳做得不够,有效知识的改善欠佳,所以学习力不能得到有效增强,学习效果大受影响。因此,同学们要加强对具体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有效总结,提高对具体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老师帮助总结的就需要加强理解和记忆,全力落实。善于总结,善于思考是提高学习力的关键。
我们的学习自信心应建立在知识掌握状况的改善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上,不能仅仅依赖每次的考试。只要我们在复习中积极主动地加强学习方法的调整,改进不良习惯,调整好自己的知识结构,就应充满信心地迎接每一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