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0 11:52: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规则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简称ERP)沙盘仿真实验是瑞典皇家工学院KlaMellan于1978年开发的课程,在20世纪80年代初使用于我国高校的MBA教学中。目前,沙盘演练既是世界500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必备培训课程之一,也是欧美商学院的EMBA培训课程。ERP沙盘教学是在预设的市场环境和经营规则下,由一组企业进行协作和对抗的经营模拟。沙盘教学主要涉及企业战略、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生产运营管理、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产投资规划、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协作与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企业的职能部门和管理操作流程全部展示在沙盘的盘面上,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模拟运作,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课程开始之初,全班按照每小组6名成员分成若干组,每组代表一个企业,组内成员分别担任总裁CEO、财务总监CFO、市场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及财务助理等角色,共同经营企业。每个企业经过相同的初始条件和起始年经营后,进行自主经营,在完成6-8年经营活动后,最后生存下来的公司以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率两个指标分出胜负。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课堂主体;教师只在讲解运营规则和模拟经营初始年中扮演引导者角色,其他时候都是工作者和配合者。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学生在“体验—分享—提升—应用”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的,体验游戏的乐趣和竞争的残酷。为了实现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小组成员在模拟经营的过程中集思广益、交流合作,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
二、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教学设计对农经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更新教学理念,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教学模式同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异,前者是学生在既定运营规则下,以小组合作方式模拟企业经营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配合者。一个团队由6名学生组成,每个人既各司其职,各个岗位之间又相互贯通。CEO是团队的总负责人,需要不断协调成员间相悖的观点;持不同观点的成员也要说服其它成员以获得赞同,最终的决策需要组员充分讨论后,服从最优决策,从而使整个团队获得更好的业绩。团队成员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辩论演讲能力;个体在服从的过程中培养了以大局利益为重的妥协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二)整合教学内容,提高自我学习和数字处理能力
“企业资源计划”课程共48学时,其中理论讲解4学时、实训44学时。教师需要在课程初始阶段简单介绍运营规则,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掌握并具体运用规则。按照规则中市场开拓、生产线购买、产品研发、产品生产、融资、折旧等明确的规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很多财务计算与运筹决定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课下自主学习,从而参照运营规则反复练习以实现科学规划和开源节流。学生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都要填写财务报表,包括综合费用表、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等,有助于锻炼会计原理实践操作能力与数字处理能力。在目标驱动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除了掌握财务知识,还会主动学习运筹、管理、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不仅在操作和学习中达到融会贯通,还提升了学习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革新能力的融合
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教学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在模拟经营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并通过亲自参与和操作体验来了解知识。在实训中,有的小组因为订单量过大而完不成任务,不仅被没收订单还遭受罚款,有的小组因为广告投放策略不对使得订单量减少且库存产品积压,此时,小组间可以开展合作,实现互通有无、互利互惠,这种权变思维方式不仅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也是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总结和积累的经验。这些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开放度,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于任何角色、任何岗位及任何时候。
(四)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文字处理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考核评价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企业资源计划”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经营结果和课程论文两部分,其中,经营结果的成绩占60%、课程论文的成绩占40%。经营结果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整体得分,包括经营过程中的违约情况记录、以利润和所有者权益为财务指标体现的经营成果;课程论文是以学生个体为单位撰写的内容,能够训练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基础办公软件操作能力。所有小组的经营结果按总成绩进行系统打分后,由组内成员进行二次分配,分值由学生本人、小组CEO及指导教师三部分打分组成,占比依次为20%、40%、40%。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有利于学生确立公正的衡量标准,从而客观地看待人和事。每组的CEO需要在课程考核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内容包括经营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组内成员的表现、组际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课程考核方法和结果等;组员可以对运营过程发表个人意见,交流经验,既加深了课程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总结
1财务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发挥的作用,它是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是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会计的要求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范围不断扩大,会计职能也将不断增多。我国会计职能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受马克思关于“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论述的影响,对会计职能基本倾向于“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到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直到“八职能说”以至“全职能说”并存的局面。但这些研究始终以马克思对簿记的论述为基础进行,没有考虑会计实践的发展,因此不利于会计理论结构内容的完善。
从现代会计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的职能应总结为“反映”和“管理”两大职能比较合适。反映职能是指将会计信息向使用者进行充分的揭示和披露;管理职能是指会计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会计反映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反映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为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服务,管理职能是会计的固有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实践证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对会计与管理结合的要求也越高,会计管理职能也就发挥得越充分。不同会计人员由于其岗位责职不同,一般地应分别发挥不同的职能,这就为监事会和会计委派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财务会计的工作要求--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总的目的性要求,它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往往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由于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内在联系,西方会计学界强调会计目标,我国会计学界则强调会计职能,这是由于对财务会计体系运行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是期望达到主观要求还是发挥客观功能。目前会计界普遍接受会计目标的概念,但不同学派对会计目标的理解也有不同。如“决策有用性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经济责任学派”则认为,会计目标是反映和报告受托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我国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的定义是:为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外部投资者以及内部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决策有用性观点,笔者也倾向于这种观点。原因在于,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研究应具有前瞻性,应该从长远观点出发,以确保其框架的稳定和适用。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同的国家和机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表述为:相关性与重要性、形式与实质、可靠性、避免偏向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则强调相关性和可靠性。笔者认为,既然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应该是:相关性、可靠性和一贯性。相关性是决策有用性的最重要质量特征,能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的是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可靠性能保证信息使用者获得可靠的信息,避免虚假和误导,以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一贯性能使信息具有可比性,保证多个会计数据具有相同的基础。
3财务会计的技术规范--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对财务会计进行业务处理提出的规范要求和判断标准,是财务会计的一种技术规范。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的抽象和总结,它又反过来指导和规范会计实践,为会计人员处理具体业务提供操作规则。对于一个成熟的社会来说,会计准则不仅是技术标准,在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带有经济性和政治性。美国的会计准则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由会计学界开始明确提出会计准则的概念,为行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国际会计协调确立依据。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准则就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和特殊行业的会计核算作出了规定。
4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按照经济特性对经济业务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它是财务会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经济管理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同国家的会计要素项目是不同的。会计要素的划分应充分考虑项目内容的基本特征,即项目的同质性、独立性和系统性。这是因为只有根据同型内容和同质特征进行分类才能够对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分类核算;而各会计要素在其本质特征上又应该区别于其他会计要素,这样才有其独立设置的意义;同时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应存在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能充分体现会计等式的内在联系。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特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项,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静态要素(又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为动态要素(又称利润表要素)。只有明确规定了会计要素的内容,才能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才可能在极其复杂的会计实务中得心应手地进行业务处理。
5财务会计的会计毕业论文社会背景--会计环境
办公自动化(OA)或办公信息系统(OIS)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它涉及系统工程学,行为科学,管理学,人机工程学,社会学等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支持技术,属于复杂的大系统科学与工程。其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生产率工作效率和质量,辅助决策,求得更好的经济效率,以达到既定的(即经济政治军事等)目标。一般来说,一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个较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当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输,信息保存四个环节。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了人,机器,信息资源三者的关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事业单位管理职能的不断增强,手工办公方式与不断增长的办公业务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一些单位将办公业务的处理、流转和管理等过程电子化、信息化,从而实现了网络化业务处理和综合办公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系统方案
人们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了解有一定的缺点,认为使用普通的文字管理系统和普通的而简单数据管理系统如(MSaccess,MSword)等软件就得了,本软件的想法是把企业的大部分工作交给电脑处理,并从了解每个部门的工作来执行相应的处理算法。
21客户管理系统管理客户,对客户进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行信息采集,客户订单要求,管理每个客户的账号,将信息传递给采购,仓库,财务等系统,完成客户管理。
22采购管理是物料在企业内流动的起点,是从客户、销售等系统和本系统获得购货需求信息,与供应商和供货机构签订订单、采购货物,传递给需求系统。
23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是进行货物流动、循环管理控制的系统。
24员工管理系统管理每个员工的信息采集,工作部门,工资级别等信息,将信息传递给采购,财务等系统,完成员工管理。
25财务系统是系统的重要部分,对整个公司的系统进行基金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1
系统各个子模块的功能
31客户管理系统公司的重要业务是对客户进行服务和,所以此部分系统是整体系统的核心部分,要对客户的信息(包括:姓名,公司名,公司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电子邮件等信息)采集和保存;对每个客户给一定的代码(该代码在整个系统代替客户),对客户进行客户订单管理,客户账号管理,信用管理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对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跟踪,实现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该系统可以独立执行管理;与制造其他子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等其他系统结合运用,将能提供更完整。
客户管理主要包括:
①订单管理每一个客户下了订单以后要进行的是对每个订单给相应的编码和统计该订单的金额和要求并将信息传递给采购系统,财务系统,仓库系统等,即对订单的情况的记录、跟踪和控制,包括针对销售合同的执行;控制订货价格、数量、业务员信用管理;随时对订单完成情况的跟踪、控制订单的实际执行;进行比较并显示订单执行差异,并通过业务和分析报表进行订单执行情况的反映。
②账号管理每个客户在公司里有他的账号客户下了订单进行以后财务管理,采购管理,以及仓库管理报告此系统并给客户纤细的账号张单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信息。
32采购管理本系统从客户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管理系统和其他部分接到订单后要做相应的处理,要指定订单的类型,给出订单的金额,指定供货商,报告客系统和财务处,指定要操作的员工,跟踪订单,指定交货期并将信息传递给仓库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的部分系统采购管理主要包括:
①供货商管理要对一般和热常订的货进行一定的准备,要了解每个供货商和厂家的所有信息包括(名称、地址,价格,供货期等),并不断的更新数据库了解市场的变化,对每个订单介绍合适的供货商和厂家。
②货价管理通过一定时间和了解市场的过程对每个产品的价格做一定的了解并留下每个单价的参考价。
33仓存管理系统仓存管理系统是通过入库业务、出库业务、仓存调拨、库存调整、虚仓管理等功能,结合批次管理、物料对应、库存盘点、质检管理、虚仓管理、即时库存管理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对仓存业务的物流和成本管理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跟踪,实现完善的企业仓储信息管理。该系统可以独立执行库存操作;与其他工业系统的单据和凭证等结合使用,将能提供更完整、全面的企业物流业务流程管理和财务管理信息。
仓存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①批次管理在工业系统中实现业务批次管理,并提供完整的物料批次信息。系统提供完善的批次管理设置、批号编码规则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报表查询、库存管理等综合的批次管理功能,使企业进一步完善批次管理,满足经营管理不同方面的应用需要。保质期管理。系统在批次管理基础上,针对物料提供保质期进行保质期管理,以满足特殊物品如食品、医药行业的保质期管理需求。用户可以对保质期物料进行设置、初始数据录入、日常单据处理、即时库存查询和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表查询、并提供到期存货预警功能。
②质量检验管理工业系统提供比较全面的质量检验管理,包括购货检验、完工检验和库存抽检三种质量检验业务。工业系统为用户提供质量检验功能,将质量管理功能与采购、仓存、生产等环节的相关功能相集成,实现对物料的质量控制。系统在仓存系统提供质量检验模块,综合处理与质量检验业务相关的检验单、质检方案和质检报表,包括质检方案、检验单、质检业务报表等业务资料的设置和处理和质检报表的查询。
③即时库存智能管理即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库存是用来查询当前物料即时库存数量和其他相关信息,系统按库存更新控制来随时更新当前库存数量,其查看方式有多种:查询所有仓库、仓位、物料、批次的数量信息;查询当前物料在仓库、仓位的库存情况;查询当前仓库里物料的库存情况;查询当前物料的各批次在仓库、仓位的库存情况;查询当前仓库、当前仓位里物料的库存情况。
④仓位管理工业系统在仓库中增加仓位属性,同时仓位定义到行上,进行仓位管理,以丰富库存信息、全面提高库存管理质量。主要包括基础资料设置、仓库仓位设置、初始数据录入、日常业务处理和即时库查询等多途径实现。
34员工管理系统
对公司的所有员工要进行以下部分管理:
①员工信息管理:对每个员工建立个人档案包括(姓名,地址,联系人,身份证号码,学位,以前工作单位,爱好,经验等信息)
②员工工资管理:每个员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有不同的基本工资,加班时间,加班费,奖励和扣分。
③员工任务管理:对每个员工,更具他的学位和经验指定他的任务与他的工作部门并对每个员工的工作效力和态度进行调查报告相应的信息传递给工资管理。
④员工需求管理每一定的期间对公司的员工需要进行调查并报告需要性。
35财务系统
传统的财务处理过程力求与商业的快速发展保持一致和及时处理新的业务中产生的大量新数据,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对动态的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并形成报表的需求。其结果是财务行为建立在企业的历史记录的基础之上,而不能对企业的未来产生影响。网络为生产经营提供了新的场所。企业可通过互联网不断拓宽自己的生产经营场所,了解最大范围内的客户需求,从最大范围的供应商中挑选出最佳的供应商,通过畅通于客户、企业和供应商间的信息流,减少诸多中间环节,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进入市场。因此,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人员须以互联网的速度开展业务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并做出决策,这就要求他们随时了解整个业务的状况以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企业需制定整体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以满足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需求。包括制定预算、计划、预测、成本管理、合并和整合、报表和分析等,为业务提供运营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业务的发展方向并使经营风险最小化
个人体会
企业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简称(OA),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到90年代中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办公过程中普遍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如传真机、打字机、复印机等;第二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办公过程中普遍使用电脑和打印机,通过电脑和打印机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文件排版输出和进行人事财务等信息的管理等;第三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办公过程中网络技术的普遍使用,这一阶段在办公过程中通过使用网络,实现了文件共享,网络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打印共享,网络数据库管理等工作。在我国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办公自动化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如投资大、效果不明显、水平低、重复建设多、硬件投入多、软件投入少、模拟手工作业增加管理负担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条,首先对办公自动化的本质作用理解不深,通常只是把办公自动化理解为办公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使用目的为提高效率,实际上,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管理机构的决策效能更为重要。其次是忽视了办公自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动化发展的基础,通常只是认为只要有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就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其实,办公自动化发展必需依赖两个基础,一个是管理基础,另一个是信息积累基础,如果脱离了这两个基础,办公自动化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第三,技术条件的制约,也会使得办公自动化建设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早期的网络技术在信息共享和沟通方面的支持就显得明显不足。自90年代中期至今,互联网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和普及,引出了Intranet、Extranet、Internet、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电子管理、政府内部网、企业网、数字神经系统和数字化办公等一系列新概念,这一个阶段的主要标志应为互连网技术的普遍使用。
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本质是提高决策效能为目的的。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或者说实现数字化办公,可以优化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的一致性,最后实现提高决策效能的目的。办公自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动化的基础是对管理的理解和对信息的积累。技术只是办公自动化的手段。只有对管理及管理业务有着深刻的理解,才会使办公自动化有用武之地,只有将办公过程中生成的信息进行有序化积累,沉淀,办公自动化才能发挥作用。办公自动化的灵魂是软件,硬件只是实现办公自动化的环境保障。
除次之外,我们在大力发展办公自动化的同时,另一个制约着企业发展的因素也不能够忽视,那就是网络技术。世纪是一个以网络技术为核心技术的信息时代。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分析和研究网络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采取正确的措施应对网络技术的挑战,把握网络技术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才能及时更新观念,迅速适应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的全球经济,使我国经济能够获得健康的发展,早日实现强国之梦。计算机已由专家的工具变成了平凡百姓的钟爱之物。然而,在这10年中计算机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不仅在于单台计算机本身技术的发展,更在于连结多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前谁曾想到:今天,远在异地他乡的厂家、企业、公司甚至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人,竟能方便、快捷、廉价地进行商务经营、谈判和协作呢?这一切都归功于正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挑战网络技术带来了新的经济形态,这就是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人们常说的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多媒体信息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经济潮流和形态。网络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经济,它打破了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地理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技术,各种信息能够进行全球性的信息传播,使得全球性的交易再也没有地理位置的限制,网络技术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
结论
当今社会是资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现代企业必须拥有正确的资讯观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畅通的信息渠道,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集成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业务规范,优化了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流程,提出并推行完善的“数据信息决策控制考核”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全方位提升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明天,汪文勇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2]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9
[3]陈洛资,谢勇计算机网络软件设计,开发与编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011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3年3月致谢:论文完成的过程中,我得了老师和实习单位的莫大的帮助。老师的启发,以及实习单位领导,同事的严谨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非浅。在此我要感谢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
【关键词】 商业智能; 财务指标体系; 财务预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进入大规模举债办学的阶段,高校财务面临的局面越来越复杂。高校不仅有基础建设、事业单位经费收支,还涉及到科研经费、校办企业投资等,高校一旦发生财务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高校本身,更会引发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对影响高校正常运行的各种财务问题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
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单纯以财务报表为基础,就多个指标进行分析,也就是单纯地看最近一年或几年,或者某个院系的指标。与这些静态的分析方法相比,把商业智能运用到财务预警系统,即将财务数据和各种外部数据进行收集、归纳、量化(ETL技术)建立数据仓库,高校财务部门可以通过提取有用的数据经过联机分析处理工具(OLAP)或数据挖掘工具(Date Mining)结合财务部门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转化为对高校财务分析有用的信息,从而为高校财务提供一个动态的风险预警方案。总而言之,将商业智能运用于高校的财务分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决策层灵活地展现财务分析结果,也可以连续分析财务问题,还可以与高校其他院系联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
二、高校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财务指标是高校财务预警的一个核心,相关学者对高校财务指标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本文针对高校过度举债、资金利用率低等问题,就高校财务指标作了相应的调整,再结合指标选取原则初步建立了有效的高校指标体系。
(一)偿债能力
为了反映高校偿还债务能力和资产负债水平,选取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率、贷款收入比重、利息保障倍数五个指标。
(二)营运能力
为了反映高校的经营状况选取现实支付比率、潜在的支付比率、公共经费支出比率、投资收益比率、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比重五个指标。
(三)发展能力
为了反映高校的成长性以及开源创收的能力,选取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现金净额增长率、自筹收入比率四个指标。
(四)非财务因素
一些非财务因素也能体现出高校的办学效率和发展实力,为了全面反映高校的发展状况选取了师生比、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和教师贡献率三个指标。
即使指标选择严谨,这些指标中某些指标间还是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过多的指标会增加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难度,降低工作效率,所以要对这些指标进行优化。将初选四个方面的所有十七个指标汇总进行正态性检验,将服从正态性分布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做T检验,以确定哪些指标具有显著性作用,筛选出显著性指标,删除不显著的指标;将没有服从正态性分布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做非参数检验,同理确定这部分指标中的显著性指标,删除不显著的指标,最后汇总所有显著性指标用于构建高校财务预警模型指标体系。此优化过程不仅解决了预警指标体系的显著性问题,同时也达到了尽可能降低预警指标体系维度的目的。
三、高校财务预警基于商业智能技术的实现
高校商业智能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高校数据仓库、多维分析和高校数据挖掘。高校数据仓库用于存储有用信息;多维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进行全面了解储存在高校数据仓库中的信息;高校数据挖掘则是发现问题找规律,并对将来进行预测。高校商业智能实现的大体过程是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清理、转化,存入数据仓库,将仓库数据变为信息,并用OLAP工具、数据挖掘工具对信息进行处理,将信息变为对决策有用的知识。其架构如图1。
(一)财务数据仓库的设计
高校数据仓库的目的是通过对整个高校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构建一个体系化的数据存储环境,把大量分散复杂的数据转化成集成的、统一的信息,将正确的信息方便、准确地传递给需要的人。数据仓库与传统的数据库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的数据库是未经整理的一堆杂乱数据,而数据仓库是经过整理、规划过的系统数据库的子集合。数据仓库可以使高校面对大量的错综复杂的数据进行灵活的处理,为内部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1.数据仓库概念模型的设计
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主要任务是界定系统边界和确定主题域及内容,星形概念模式是由一个事实表和一组维表组成,是一种多维的数据关系,相对于别的概念模型来说,星型虽然不节省空间,但是操作相对简单,所以创建高校数据仓库的概念模型采用星型。
高校各类指标的多维分析是商业智能技术构建高校财务预警的核心问题,所以在设计概念模型时,应选择财务指标作为数据仓库的主题,并以这一主题建立事实表,然后从高校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确定维度,如时间、项目、部门等。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设定维度,文章根据自身了解的情况拟设了六个维度作为介绍:院级单位、项目、部门、指标、往来单位、时间。星型结构设计如图2。
2.财务数据仓库逻辑模型设计
逻辑模型主要是根据星形维度的选择,构建维度的层次关系,层次关系以高校相关人员对信息的需求为主线,分析各维度的层次关系以及粒度的划分、事实表的设计等。比如之前的高校数据仓库概念模型设计分了六个维度,时间维度就可以从日、周、月、季度、年来进行划分层次;院级单位可以按一级单位(校),二级单位(院),三级单位(部门)依次划分;指标可以根据前文中所示的指标类型进行划分;项目可以按照高校所承接的国家级项目、省级项目以及其他项目类别进行划分;部门可以按党委部门、行政部门、教学单位、教辅单位、附属单位依次划分;往来单位按照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进行划分。
3.财务数据仓库物理模型设计
物理模型需要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索引策略、数据存放位置及存储分配等,主要目的是提高性能和更好地管理存储数据。
4.数据ETL
ETL包括抽取、转换、装载。其中,抽取是将数据从各种原始存放系统(如各种帐套数据和Excel文件)中读取;转换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规则将数据转换,使数据格式统一;装载则是将转换好的数据导入高校数据仓库。
(二)基于OLAP技术的财务分析模型实现
OLAP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以数据仓库为基础,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联机数据访问、处理和分析,通过直观的方式从多个维度、多种数据综合程度将系统的运营情况展现给使用者。OLAP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多维交互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多维数据组织的数据仓库相互结合、补充,这些多维分析操作可以使用户从不同的维度和角度来分析数据,其中主要方法包括切片、切块、钻取和旋转。
而对于已经建立并装载完成了高校数据仓库的,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OLAP系统。首先对OLAP的多维数据结构进行设计,包括维度和多维数据集的设计,然后创建维度和多维数据集,可以采用Analysis Service做分析服务器,最后利用SSRS展示查询数据。高校财务预警正是运用OLAP技术实现各监控指标的多维综合评价,达到对高校财务数据的实时分析。
例如,通过对高校财务部门的调查研究,发现其需要了解高校不同时间、不同院系的科研收入、教学成果以及偿债能力等,那么信息使用者可以在选择范围内的维度和量度来进行有意义的组合,还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来了解高校的财务状况。通过报表展示,可以选择对不同维度上涉及到的数量进行分析,并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高校可以选择“时间”、“各级院”、“偿债能力”组成一个三维的偿债能力立方体,以表示在不同的时间,各个二级院校的偿债能力如何。具体如图3。
OLAP对于数据的即时处理和分析充分体现出财务分析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实现了商业智能技术与财务分析的融合。OLAP通过多维的方式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查询和定制报表。维是人们观察数据的特定角度,多维分析方式符合思维模式,减少了混淆并且降低了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它能使用户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数据库中的数据。OLAP可以通过切片、切块、钻取及旋转等操作来分析数据仓库中的财务数据,以对高校的财务数据进行更透彻形象地分析。
(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预警模型的实现
对于已经存在的财务信息,可以利用OLAP技术从不同的维度由高校数据仓库中获取,但是高校数据仓库数据中潜在的、隐藏的关系和信息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以确定高校的财务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它们进行深度的挖掘,构建高校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数据挖掘技术提供了多种财务预警计算方法,如神经网络算法、逻辑回归算法、聚类分析算法、决策树和关联规则等,在前文已建立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财务预警的具体需要选择适当的算法构建财务预警模型,分析数据挖掘的结果。具体说,将已经准备好的数据分离到定型数据集中,并生成挖掘模型,通过创建预测查询,运用测试数据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确定是否是性能最佳的模型。当模型确定以后,进行财务预警分析。
鉴于高校财务问题与一般企业的财务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高校财务数据并不如上市公司一样公开,数据量不丰富,导致成熟的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很难适用于高校,所以本文认为数据挖掘方法中的灰色关联计算方法更适合高校财务预警。运用灰色关联的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财务预警相对于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能够消除数据的噪声,将非标准的数据标准化,在应对高校面临的外部环境多变的形势下,运用该项技术是必要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数据从数据仓库中提取出来,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无量纲化,将处理后的数据带入灰色关联模型,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图4。
四、结论
对于高校的财务预警问题,需要一个动态的监控系统来进行实时监控,而商业智能技术能够促进这一设想的实现。运用商业智能来构建高校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将潜在的影响高校正常运行的各种财务状况实时反映出来。数据仓库技术能够使高校的数据进行自动的更新存储,OLAP技术能够对高校现有的财务数据进行多维的分析,同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实现了对高校财务进行动态的监控。
【参考文献】
[1] 田隆.基于财务数据中心的商业智能平台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陈俊.财务商业智能系统的研究及其实现[D].中国航天第二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丁博.基于商业智能的A央企财务分析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徐玉鹏.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在商业智能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 浅谈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蔓延及影响 金融危机产生及蔓延的原因分析 美国次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分析 美国次债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论欧债危机形成原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财务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 欧债危机原因分析 欧债危机与美债危机产生原因及对比分析 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实证分析 次债危机前后中外股市相关性实证分析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思考 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论当前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启示 欧债危机的政治经济原因分析 美国次债危机影响分析 探究欧债危机的形成根源 欧债危机蔓延银行业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 欧债危机原因及改善建议 美债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区别及前景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王冠宇.美国次贷危机与现行国际国币体系变革研究.硕士毕业论文,2010.
[3] Krugman,Paul.A Model of Balance-of-Payments Crises.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79,11(3).
[4]郑蕾云,刘力臻.国际金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 Flood,Robert and Peter Garb.Collapsing Exchange Rate Regime:Some Linear Exampl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84,17.
[6] Maurice Obstfeld.The Logic of Currency Crises.NBER Working Paper,No.4640,1994.
谢获宝教授长期致力于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准则制定、人力资源价值和人力资本定价、价值创造和预算管理等领域问题的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市场营销审计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与管理》等个人编著、主编或与他人合著的著作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企业资本的充实性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银行债务契约、财务报告质量与公司投资效率》、《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基于跨国和中国的对比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谢获宝教授2003年出版的专著《市场营销审计研究》明确阐述了市场营销审计的本质,认为市场营销审计是受企业经营者的授权或委托,为了改进企业整体的市场营销管理绩效,以市场营销战略、计划、预算、制度、本企业的历史指标值、竞争对手的指标值、同行业中优秀企业的指标值、行业平均的第二标值等为标准,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证据,对整个企业或业务单位的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组织、市场营销制度、市场营销生产率、市场营销的功能领域等所作的全面、系统、独立、定期的评价与控制活动。该书全面系统分析了市场营销审计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了市场营销审计的特点及程序,并对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审计进行了实证研究,为当时学术界提供了全新的审计研究视角,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管理审计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谢获宝教授提出了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权变观,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以会计目标为指引,考虑会计系统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平衡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的关系,最大化会计系统的总收益,从而实现会计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会计目标是基础,一个起指导作用的、完善的、内在一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前提,现实中的各种环境构成了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权变因子。谢获宝教授系统研究了权变观的定义、特征,以及权变观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适用性。以此为基础,谢获宝教授的系列论文从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权变观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各种环境权变因素对会计准则导向权变观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各种环境权变因素对会计准则制定导向选择的作用机理。
论文关键词:食品安全 社会公众 监管模式
2009年我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出台,对于遏制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食品安全事故仍然频频发生,现行“政府单中心监管”体制却显得乏力,出现了监管机构日益庞大,监管成本不堪重负,监管规则堆积如山,监管人员却身心疲惫、无所适从的情况。“政府单中心监管”体制下,政府承担了市场监管的全部职能,行业协会、企业和消费者等社会管理主体在监管中缺位,政府人员的行政性而非专业化监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应当重视社会监管力量的纳入。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消费者等社会管理主体的全方位参与,扩大监管主体的参与程度,强化已有监管机构的效力,重塑“事前监管”的先进理念,加强监管保障措施的力度,建立全方位的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具有我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创新性体系,以达到整合监管资源,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的事半功倍的食品安全监管效果,营造健康和谐的食品安全环境。
一、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公众监管模式的必要性
一、作者简介及文献诞生的背景
(一)作者简介夏克尔福特于1980年获得北卡罗来纳大学工商管理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密歇根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夏克尔福特现为北卡罗来纳大学凯南-弗拉格勒商业学院著名税务教授、教务部主任及税务研究中心主任。夏克尔福特主要致力于税收与商业的教学与研究,在会计、经济及金融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谢富林于1976年获得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士学位,1981年获得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主修会计与财务,1986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商业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谢富林现为华盛顿大学德莱特-塔奇讲座的会计学教授,一直致力于财务会计、税收与商业决策、实证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与教学。他三次在美国会计协会博士联盟就税收研究发言,并从1996年至1999年,担任《美国税收协会期刊》编辑。
(二)文献诞生背景经济学与财务学对税收的研究开始较早,但会计学术界接受税收成为一个研究领域的过程较缓慢。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会计学家所做的税收研究被分为法律和政策研究两个部分,但论文极少发表在会计学杂志上。1992年,财务学教授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Scholes)与会计学教授马克・沃尔夫森(Mark A.Wolfson)合作,结合微观经济学与税收法律知识来分析税收环境,围绕三个中心主题一交易各方、所有税收和所有成本(all parries,all taxes,and all costs)展开,为现阶段的会计税收实证研究提供了框架(下称“SW框架”)。税收实证研究论文早先大多建立在SW框架之上,直至最近几年,出现了三个新分支,即税与非税因素均衡;税收与资产价格;多边管辖权税收。在此背景下,《研究》追述了SW框架的起源与发展,评价了十五年来其对会计中税收实证研究的影响。
二、《研究》的基本结构与概要
(一)《研究》基本结构文章开头阐述了该综述以SW框架为基础,对SW框架追根溯源并评介其十五年来对基于档案、微观经济基础的会计中实证税收研究的影响。这不仅为学习专业的人员与其他对此感兴趣的人员提供了入门知识,还为该领域许多重要未决问题提供指南。如图1所示,《研究》一文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引言、税与非税因素均衡、税收与资产价格、多边管辖权税收研究、研究方法问题以及结论六个部分。
(二)《研究》概要文章引言部分主要描述了SW框架产生的环境、三个主题、不足之处及对会计中税收实证研究的影响,引出该领域新的研究趋势及论文写作特点;论文第二部分主要关注交易的所有成本,分析企业如何在税与非税成本间进行权衡;第三部分主要考虑交易参与各方的税负状态,从多方契约视角出发考查了税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第四部分研究多边管辖权间的贸易,包括跨州与跨国管辖权;第五部分讨论该领域实证研究中涉及的几个方法问题;第六部分为总结。
三、《研究》的三大领域与研究结论
(一)税与非税的权衡税与非税权衡研究论文多数集中于解释税负最小化不可能是最优经济战略的原因。相关文献可分为财务报告与税收因素相互作用;检验税收最小化成本效果。
一是财务报告因素。财务报告成本是真实的、可感知的、与报告低收益或股东权益相关的成本。由于企业许多财务契约均以会计数字为基础,从而影响了管理层报告低收益的愿望;同时,企业很多行为选择要在低应税收益与高账面利润间进行权衡。存货会计方面的文献主要针对的问题是:股票价格变化对采用后进先出法(LIFO)信息披露的反应有效还是迟钝;管理层是选择还是回避后进先出法。现有实证研究结果对股票价格变化的问题没有定论。研究者发现极少有证据说明在初次披露后进先出法采用时存在正的平均超额股票回报。例如,Lanen和hosmpson(1988)指出如果投资者理性预期自愿会计变化,那么在宣布日股票价格变化与公司特定特征(计量量化的预期现金流量影响)之间的相关信号是很难预测的,而Kang(1993)认为后进先出法的采用应伴随着负的股票回报、管理层的选择问题,许多研究从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层清算、以及放弃后进先出法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得出税收是存货计价中考虑的主要因素的结论。补偿是同时受税收和财务报告激励影响的另一项经营成本。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税收在公司选择发行奖励性股票期权(ISOs)还是无条件票期权(NQOs)中的作用;顾主在公司补偿减少的税收利益与交易成本引起低收益的财务报告成本间的权衡;补偿形式。其主要结论包括:税收在ISOs和NQOs选择中作用的证据有些混淆;财务报告限制少的公司不合格处置更为普遍;税收是公司交纳决策和养老金终止决策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Seholes等(1992)发现大公司更热衷于收入转移,他们指出财务报告因素很可能是向未来期间转移收入的障碍因素;Guenther(1994a)证实大公司转移更多,但高财务杠杆率的公司更不愿意报告低收益;Lopez等(1998)提出收入转移主要集中在那些具有大量前期税收的公司;Maydew(1997)发现财务报告成本因素对限制转移有实质影响。
二是成本。成本(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另一个导致税收最小化不等同于有效税收筹划的原因。针对1993年法规不允许扣除超过100万美元非经营补偿的规定,很多文献从不同角度对该法规进行检验发现,多数公司保留了扣除,大多数公司通过计划予以合格化,保留增加了税收利益(即超额补偿与公司边际税率的积),并且股东关心公司补偿计划和合同成本的减少;成本影响保留决策;100万美元的限制降低了那些补偿不足100万美元公司的隐性合约成本,低于该限制额度的公司增加了现金补偿,而且低于限制额越多的公司增加得越多。1986年税法改革前对其避税进行了严格限制,有限合伙企业能使避税者将扣除转移给高税率有限合伙人。Shevlin(1987)检验和比较了在内部或是通过有限合伙进行R&D,并得出结论认为税收和表外融资都刺激了R&D有限合伙;Beatty等(1995a)提出交易成本高的公司将同时牺牲税收和财务报告利益;Guenther比较了与公司和业主有限合伙企业相关的税与非税成本后得出,非税成本是阻碍从公司形式转向业主合伙企业的原因;Shelley等(1998)讨论了税与非税成本和企业重组成为公开上市合伙企业的好处,并发现重组宣告
期的回报与这些因素指标相关。
(二)税收与资产价格 税收是影响价格决定的因素之一,调查其是否影响定价是会计中税收研究的第二大领域。税收对价格的影响涉及并购、资本结构、隐性税及股票价格等四个方面。
一是兼并与收购。兼并与收购论文主要检验并购结构与价格是否能反映公司和投资者的税负。收购从目标公司股东角度分为免税和应税,虽然税收问题会因目标公司而异,许多现有的研究均集中于独立C公司收购。主要研究结论是,税收处理对资产(交易)价格和交易结构(资产与股份收购分配)有影响。在组织并购时,公司极少需要在税收与财务会计因素间进行权衡。例如,Hayn(1989)发现。目标公司与出价人公告期间异常收益与目标公司税收特征有关;Eriekson(1998)运用“交易各方”方法,分析了并购方、目标公司及其股东的税收与非税收因索作用后发现。边际税率高及举债能力强的并购方。更倾向于进行应税的交易,并通过负债融资;Henning与Shaw(2000)对允许商誉摊销抵税的立法修订研究后发现。该项税收抵扣导致产生商誉的收购价格上涨,收购方也会与出售方分享其税收利益,增加了收购价中分配给可抵税商誉的比例;Weaver(2000)认为税法修订增加了应税交易的构建,这类交易目标资产税基递升并能获得商誉抵扣。她还指出税基递增可能会提高并购公司的边际税率;Eriekson与Wang(2000)检验了1994至1998年间在应税股票出售中被剥离出去的200家子公司,他们发现,交易结构影响其价格,剥离母公司的异常回报与选择的税收利益正相关。
二是资本结构。资本结构选择是财务中税收研究最为成熟的领域。早期资本结构中税收问题研究最有影响的是莫迪格里尼和米勒(Modigliani与Miller,1958,1963)两篇有关资本结构的财务论文。MM(1958)提出,在不存在税收(及完善与完整的资本市场)的前提下,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及股利政策)无关。MM(1963)又提出,如果利息可抵扣,股利不能抵扣,最优资本结构是解决负债问题的基础。后继研究者中,Miller(1977)在杠杆学说中加入了个人税收因素(“所有主体”方法),提出了股利追随者理论,Miller的见解构成了SW框架中“所有税收”主题的基础,也是现在会计税收研究中股票价格与税收结合的基础。许多研究都证明了股利追随者的存在(Miller与Scholes(1978)、Dhaliwal等(1999))。DeAngelo与Masulis(1980)拓宽了米勒的假设,假定所有公司均面对高税率,他们认为有多种税盾可选择的公司,其杠杆比率较低(负债替代假设)。近期有关资本结构的研究也表明税收对资本结构存在着影响。例如,Scholes等(1990)指出,有抵后净营业损失的银行倾向于通过股票筹集资金,其红利不可抵减,而不通过其利息可抵扣的资本票据筹资;Graham(1996a)指出公司的边际税率与筹集新债有正相关关系。
三是隐性税收。SW(1992)定义隐性税为持有税收优惠投资而减少的收益率,市政债券较低的税前报酬率是隐性税收的一个经典例子。Miller(1977)指出,假设不存在市场摩擦与政府管制,但以风险为条件,所有资产税后报酬率趋于一致;Shackelford(1991)研究了杠杆职工持股计划(ESOP)的利息率,是会计中研究隐性税收较早的论文,ESOP贷款提供了两个利息率,隐性税的概念暗示着,两个不同利息率会给贷款方带来相同的税后报酬;Shackelford发现税后报酬率是相近的,但并不相等,大约75%的免税利益会以低的利息率的形式传递给借款人;Eriekson与Maydew(EM,1998)指出,1995年减少对收到股利的抵扣导致优先股价格下降,而不是普通股。与公司股利抵扣关系密切的隐性税对优先股的影响大过普通股。
四是股票价格和投资者税收。税收资本化研究对投资者税收的价值相关性提出了挑战。研究股票价格与投资者税收间的关系的文献表明,股利税影响股票价格。例如,Harris与Kemsley(1999)、Harris等(2001)及Collins与Kemsley(2000)运用Ohlson(1995)的剩余收益定价模型来调查股利税资本化,三篇论文推断出权益会因股利税而被低估。又如Collins与Kemaley(CK.2000)观测了从1975至1997年中的68283个公司,以股东权益、收入、股利和股利与资本利得税相互作用对公司平均股票价格进行回归后表明,股票价格完全是股利税以个人最高法定联邦税率的资本化。同样,检测股票价格与资本利得税间关系的实证论文发现,股票价格反映持股人预期出售时将支付的资本利得税,即股东税收与股票价格相关。例如,Lang与Shackelford(LS,2000)为考查资本利得税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建立了一个初始模型,他们认为二手交易和股票回购加速了应税收入或亏损的确认。资本利得税资本化中的价格压力研究也发现资本利得税刺激交易量,而增加的交易量改变了股票价格。例如,Landsman与Shackelford(1995)考查了股东对长期资本利得税的加速提出补偿,他们发现在公司的杠杆收购中,雷诺兹一纳贝斯克公司的股东被迫清算其股票,股票价格同时上涨以补偿股东长期资本利得税损失,而资本利得税正是其设法持有到最后以递延与避免的。Blouin,Raedy和Shackelford(BRS,2000c)发现,指数基金对个人投资者持有的上涨股票进行补偿,以刺激其满足长期条件前出售股票,这种补偿造成了指数公布时的暂时价格压力。
(三)多边管辖权研究近年来由于多边管辖权研究成本的降低,跨国或者跨州研究成为会计中税收研究最活跃领域之一。
一是跨国管辖权。Collins和Shackelford(CS,1992)发现,随着86年美国公司税率的降低和国外税收抵免的限制,美国跨国公司从国内税收筹划转向全球税收筹划。Smith(1997)等证明了美国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国外子公司来进行贷款的做法。跨国管辖权研究的另一领域是收益转移,最近的收益转移研究超越早期研究描述性质,通过机密的税收申报表和其他所有权信息建立了更有力的检验。例如,Harris(1993)和Jacob(1996)认为,跨国公司在收益转移能力上存在差异;Collins等(1998)利用资本市场方法检验了报告收益是否反映了收益的转移;Mills和Newberry(2000)发现,国外公司支付给美国的税收金额因为很多因素存在差异,包括美国税率与国外税率相比较、全球企业的财务业绩和无形资产可靠性、财务业绩和美国经营的财务杠杆。除了收益转移,一些文章还检验了税收对生产地址选择的影响。
二是跨州管辖权。跨州管辖权的税收研究为避免税收体系的差异因素之外的其他形式的国际差异(如通货、法律体系、资金市
场和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的计量误差研究提供了方便。此外,各州间不同规定使得对税收是否影响企业活动的检验有更多选择,从而使跨州的税收研究成为另一个不断增加的税收筹划领域。Klassen与Shackelford(1998)发现美国各州和加拿大各省的报告收益与其公司所得税率之间的反向关系。
四、研究方法中的相关问题
(一)估计边际税率边际税率是企业决策中一个重要数据,SW对边际税率的定义是,在本纳税期间内,每增加1美元应税收入所应支付给(或取回)税收当局的现金流量变化。应税收入在当期纳税,而应税损失可向前(2年)或向前(20年)抵减应税收入。因此,管理层决策时,要考虑税率所反映的过去或预期的税负状况。如果考虑存在净营业损失,边际税率可表述为:mtr=(($1×strs)/(1+r)s),mtr(the marginal tax rate)为边际税率,strs(the expected statutory taxrate)为第s期预计法定税率,s为第s年为现在的1美元额外应税收入的最终交税,r表示公司税后折现率。现有文献中,边际税率变量包括抵后净营业损失是否存在的绝对变量,应税所得的绝对变量,有效或平均税率及最高法定税率,而这些变量的计量方法都存在缺点。许多研究者都试图对边际税率的计量进行优化(Manzon(1994)等),但讨论管理者在决策时是选用以应税收人为基础的简单计量方法还是较为复杂的计量方法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自我选择偏误 税收研究通常采用如下的估计模型:yi=βXi+δTi+εi;(1),其中I为表示群组身份的分类变量。如Beatty与Harris(1999)及Mikhail(1999)在对税收、收益、监督管理的检验中,对两个群组进行了对比,上市公司与私营公司。税收研究论文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形如等式(1)的回归模型,因此每篇论文都需要面对自我选择问题,自我选择会导致δ的有偏估计。有两种情况会引起普通最小二乘产生δ的有偏估计:一是非随机选择确定群组构成,二是小组行列式与X变量相关。如果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可以通过加入逆米尔比率作为另外的回归元,来解决这个相关变量缺省问题。实际上,如果结果并没因加入逆米尔比率而改变,那么便可排除自选择偏误的存在。Himmelberg等(1999)提出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法,在第一阶段回归中对群组选择建模,假设可观测变量是可取得的(其中一些并不在第二阶段回归之中)。在某种程度上,变量是不可观测或不能取得的,公司的固定效应模型可控制(或减轻)任何自选择偏误,自选择问题的严重性并未得到足够认识,研究者应做一个稳健的检验,比较一阶段最小二乘回归与加入逆米尔比率作为额外回归元的二阶段检验的结果。
(三)模型优化税收研究中均采用与(2)类似的模型:Y=β0+p・x-+p 2x2+8(2),其中Y表示选择,为一个分类变量,0,l,公司进行选择则为1;Xl表示税收利益与成本,0,1,0(1)表示低(高)税收;X2表示非税收成本与利益,0,I,0(1)表示低(高)非税收成本。假设非税收成本为财务报告因素,重要系数p-(p z)为税收(财务报告)影响选择提供了证据。然而,所有变量的重要系数也被认为是公司决策中平衡税收与财务报告的证据。对以上解释的疑问是,x-重要的正回归系数表示在控制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后,公司税收状态对选择有积极影响,即回归系数是公司税收状态对选择的增量效果。如果研究者期望进一步解释公司在税及非税成本与利益间的权衡,则建议在模型中加入包括税收与非税收因素相互作用因子,例如,Y=β0+β1X1+β2X2+β3(X1×X2)+ε(3)。如Beatty与Harris(1999)及Mikhail(1999),引入所有权与税收、非税收成本相互作用的指标变量,用以检验其效果是否会随着公司的所有权性质(公开或私有)而改变。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拓展的模型均要以估计为基础,这取决于具体的研究问题。
(四)变化与平面在对公司边际税率与新债券发行关系的研究中,变化方法(即非平面方法)对负债与税收的检验更为有力。考查新债券的发行而不是未偿外债,便可避开困扰平面研究的两个难题。首先,公司的资本结构反映的是过去的决策,这些决策以一定期望为基础,因为一些不可预期的结果的期望至今可能仍没实现。因此,即使决策时以税收刺激为基础,后来的结果也可能与预期相反。因为重构资本结构成本高,截面的水平研究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即税收不会影响资本结构决策。其次,如果选择影响税率,研究者比较事后选择与事后边际税率时,回归系数会产生向下的偏误。例如,理论预测高税率公司将通过增加负债、增加利息抵扣来降低税额与边际税率,因此,通过平衡所有公司的边际税率会趋为一致。当高税率公司通过增加负债水平来积累税收避护时,便不能观测到事后负债水平与事后边际税率间的关系。
(五)隐性税计量隐性税的来源包括加速折旧、抵税额、某些投资的费用化及行业的特别税收待遇,但多数研究都忽略了隐性税,隐性税的缺失会导致错误的推论和政策建议。Callihan与White(1999)尝试着运用公开可得的财务报告数据来估计隐性税,其估计隐性税为(PTI-CTE),(1-str)-PTI,其中,PTI为公司的税前收入;CTE为当前所得税费用,等于(PTI-X)str,其中X表示由暂时性与永久性差异及税收抵减引起的应税收入与会计收入的差额;str为最高法定税率,由此可得,隐性税收等于X str/(1-str)。因此,隐性税收的估计量为税收优惠乘以最高法定税率,该法等同于由Wilkie与Limberg(1993)设计的税收补偿金方法,这些隐性税估计技术的发展将是税收研究的一个重要进步。
(六)秘密数据该领域其中一些论文运用了所得税申报表等非公开可得的数据,这些秘密数据通常只能通过员工、咨询机构或美国国内税收署的特别安排取得。对于运用秘密数据的研究,shackelford与Shevlin的意见是应予以鼓励,但一个合作作者的经历证明,即使面对高昂的取得及使用成本,因此秘密数据能显著地提高研究的质量。
五、《研究》对我国会计科学理论研究的启示
(一)提高会计中税收研究重要性的认识税收研究试图解决三个学术及政策利益问题:税收重要与否、不重要的原因及其重要程度。从微观主体角度来讲,企业税收状况是否对其会计政策选择及债务政策等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为数不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莫迪格里尼和米勒两篇有关资本结构的财务论文。虽然税收研究在财务、税收筹划和税务会计从业人士中有较长历史,但会计学术界还没有接受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税收规则可以影响投资和融资的税前收益率。因此,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公司,其内部投资战略和融资政策自始至终都与税收相联系。这里的投资不仅指企业积极管理的、用来经营其业务的资产,还包括像债券、股票和对其他经济实体直接投资类似的消极资产。企业从事的投资取决于该投资的融资渠道、比例及成本,而融资决策又取决于该投资项目。
(二)构建我国会计中税收研究的框架Myers(1984,P.588)指出没有研究能表明公司的税收状况对其财务政策有重大影响,直到1992年,Scholes与Wolfson从微观主体角度分析认为税收很可能是重要的(SW框架),SW框架并没有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它既不关注传统的法律细节问题也不关注政策建议,采取实证的方法解释税收在组织中的作用,从对公司财务和公共经济的描述出发,将微观经济主体和税法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知识主体结合在一起。该框架是西方现行会计中税收实证研究的中心,在公共经济方面有重要意义,对公司财务也有重大影响。该概念框架围绕三个中心主题建立,交易各方的例子是当建立补偿时同时考虑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利益;所有税收的例子是免税债券,其由于利息免税而利率低;所有成本的一个例子是会计政策选择要在公司财务报告成本与纳税目标之间进行权衡。三大主题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了非常好的税收管理框架,这些主题表明税负最小化并不是有效税收筹划的必要目标,相反,有效的税收筹划必须从有效的组织设计和契约观来进行评估。因此,迫切需要有开创性的研究结合我国税法及企业经营环境实际,从而构建出适合我国的会计中税收研究的框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