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5 15:41: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资金岗位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强调的是能力综合与实用,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是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必备条件,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就业和适应工作的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需要。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是必须满足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数量、质量方面的要求,必须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理解和应用,必须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建立在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且是对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以及对经验进行的一定程度的思维抽象的结果。从科学角度上讲,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是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行动指南、依据或总则。有了科学原则的指导,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就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 先进性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具有丰富的高科技内涵和跟踪技术前沿的特征;建设方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在建设方案的设计中,要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方案的开发要经历分析、设计、编制三个阶段。在整个设计过程当中,都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分析,能够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现有行业中的高技术含量,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在实训项目及实训内容的设置上。要超前本地区、行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明确职业群里不同专门方向或相关新职业发展的动向,从而建立一个与社会接轨,引领本职业技术发展的先进的实训基地,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
2 现实性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一定要按学校的实际需求来规划,要根据专业及课程的需求而建设,不应追求大而全。要适度考虑到校外实训基地的补充作用。实训设备的购置必须适合专业实践教学组织需要,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应盲目地追求高、精、尖。购置的设备和仪器要发挥使用功能的最大化,避免出现闲置和不方便使用的情况,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一劳永逸,要整体规划,分阶段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还要量力而行,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实训基地建设还要突出生产性,要营造出真实的生产环境,要符合标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做到“真题真做”,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3 通用性原则。实训基地必须既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场所,又是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单位,是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基地,是终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的依托。在基地建设总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在设备、软件、师资、人员等方面要考虑到各专业能够相互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不要强调实训基地与校内所设专业一一对应。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实训基地要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社会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4 开放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开放性。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师生、社会人员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甚至某个院系、专业的专用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产生最大效益。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成为社会服务的科技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步骤
1 建设方案的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地的建设水平和今后的利用情况,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此。方案的制订一定要科学、全面、合理和可操作。建设方案的制订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第一,对学院基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1)调查分析本院实训基地(实训室)现有的实训项目及设备情况。(2)学校师生要对现有实训基地(实训室)及规划的实训基地(实训室)进行评价与认识。(3)对全国有关同类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隋况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对社会需求情况进行调查。(1)要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需求性进行分析。要广泛征询社会和各专业的不同对象。(2)要对职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吸纳行业专业及职教课程专家共同分析。
第三,专业技能的确定。(1)明确从事该职业工作的技术人员所有的工作内容,并对这些内容分析和总结,找出主要的工作任务和具体的操作项目。(2)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列出该职业工作任务分析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与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专家老师沟通,再作分析、筛选和补充。(3)最后进行列表整理,分析讨论,最终确定该岗位工作任务。
第四,实训项目和实训设备的确定。(1)通过课程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依据工作任务,确定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实训内容。(2)根据该项任务出现的频率和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实训基地的规模和仪器设备的数量。
第五,根据确定的实训内容和基地规模及设备数量,再结合现有基地条件及资金情况最终确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施,必须有严密的保障体系、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作保证,才能实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才能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确定各项目负责人,加强对项目的统筹和协调,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强化项目管理,特别是对建设过程的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完工,保证质量。专业教研室、高职教育研究室等部门要与建设项目负责人共同研究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第二,学院要加强资金保障力度,要确保资金按时到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从而保证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学院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多渠道吸纳资金,特别要寻求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三,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检查、评价体系、验收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实现施工的科学化管理。从施工队伍的招标到现场的监管及设备仪器的集体采购,从基地项目的确立到项目竣工验收,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在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全程跟踪,保证实训基地高质量完工。
第四,加快教师的培养,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与基地建设同步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发挥实训基地功能的根本保证,学校需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法律法规建设为保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重点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并积极引进社会技术人才,可选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及社会服务,也可通过老教师的帮带及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及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基地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随着高职院校资金的不断投入,实训基地的规模和档次都有了显著的扩大和提升,保证了实训项目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实训的需要。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 更新建设理念,寻求多元投资途径。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彰显职教特色的硬件依托,承载着实践教学、职业训导、研发生产、技术培训、社会服务、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功能。但高职院校的建设资金有限,单靠学校的资金很难达到建设的要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寻求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探讨和企业、行业共同建设,互利双赢,实现实训基地资源共享。
2 实训基地应注重职业文化的渗透。实训基地应该是实际工作岗位的模拟。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接触到职业的文化,了解本职业的特点。实训基地应是集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训练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的场所,为职业现场输送既有能力又有强烈职业感的合格人才。
3 加强仿真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从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来看,学生的实训有三个阶段:课堂实训阶段、仿真模拟实训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而仿真模拟实训一般都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的。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应是完成第二阶段的工作,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重点加强仿真性和生产性的建设设计,绝不能是传统实验室的扩大。
4 加强实训基地的产业化进程。实训基地或实训室的功能不应只停留在单纯的学生实训方面,应加强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建。学校办实体,既能解决学校学生实训问题,又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最主要的是走出了一条学校培养双师型的道路。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产业化是实训基地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验收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构建
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本文在总结实训基地教学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校企合作加强车工实训基地办学模式的构建。
一、通过校企合作,拓宽实训基地的建设渠道
目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训基地的优势日益凸显,各高职院校多已充分认识到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资金、实训项目以及实训设备等因素的制约,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仍相对滞后。而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拓宽实训基地的建设资金、设备、培训人员的来源和渠道。
首先,在建设资金上,高职院校作为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办学宗旨的高等院校,在学校自身的发展上,要借助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加强宣传,发挥学校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地方企业的关注和重视,使地方企业能直接或间接投资建设实训基地,从而拓宽建设资金渠道,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
其次,在实训设备上,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实训设备陈旧、技术滞后,学生参与的实训项目与培训的技术能力都不能与时俱进,以致形成“旧技术指导新实践”的恶性状态。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将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自行承担基地建设项目,而企业内实训基地主要指企业建立的用于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的基地。这类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面向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同时,通过企业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的设备、场地、技术优势和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双方合作共建,加强资源整合,减少低层次重复投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最后,在培训人员上,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根据岗位职业要求,配合院校制定实训计划,并从企业职员中,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必要的指导,实现实训基地管理理念、运作机制、实习实训方式的创新,提高实训质量。
二、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实训基地的办学模式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在实训基地办学模式上应突出类型特色,加强企业和学校的联系,创新共建多种模式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训练,从而就业能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零距离对接,做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通过对实训基地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思考和总结,笔者提出如下四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
一是基地托管式。基地托管式是将学院具备的生产加工能力的实训中心交由企业托管,在实训中心,企业既能够生产产品,也能够对学院学生进行培训。从而实现校企合作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把学校的日常实训融入企业产业链,使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这是实训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所在。
二是筑巢引凤式。筑巢引凤式是指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学院自建实训场地,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和学生的实训。
三是借船出海式。借船出海式即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完全由企业承担,企业既提供实训场地,也提供实训设备,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学生实训。学生参与其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过程实施,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发挥实训基地与企业对接帮助学生就业的功能,尝试“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的新型模式,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加速就业。
四是智力互助式。智力互助式即学院邀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参与专业建设,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同时学院也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支持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三、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
实训基地是集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服务能力是体现实训基地办学特色的重要指标。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建立良性的循环机制。企业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资金、设备、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同时,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服务求发展,借助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为企业提品研发、订单培养、技术推广以及员工培训等多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通过科研立项,联合企业,共同参与完成工程项目的研发和科技产品的开发,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使基地的资源优势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阵地,增加社会及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摘要】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目标工作岗位为出纳(含收银)、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四类。本文从会计目标工作岗位出发,分析职业技能,整合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设计会计实践教学资料等方面进行讨论。
基于对高职财会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各院校都非常重视会计实践教学在专业培养教育中的作用。虽然我们在会计理论教学、会计实践教学、会计资料建设等方面都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但仍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与目标工作岗位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以应用为宗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教学强调针对性和适用性。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都无从谈起。作为高职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边教边学边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一个或多个职业、若干工作岗位所需的本领。
高职财会专业学生所适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应分为会计岗位和非会计岗位。会计岗位是基本的,是本文讨论的核心;非会计岗位是辅助的,如统计、物流管理、物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本文不加讨论。会计岗位是指财务会计的基层工作,包括出纳、收银、车间成本核算员、工资核算、资金核算、费用核算、账务核算、报表、稽核、财务管理、会计主管等;而不是财务经理和会计科研教学人员。因此,我们把目标会计工作岗位概括为:出纳(含收银)、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四类。
二、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
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技能可以分解为职业能力和能力要素,它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切入点,是指导实践教学的中心,是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表现。
下页表中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既相互依存,又各有侧重。这些职业能力和能力要素应作为我们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实施会计实训、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宗旨。
三、整合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夯实会计职业技能
实践环节教学是任何专业都必备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何把它的功能发挥到最佳效果,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达到质的飞跃,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我们将会计实践教学分为渐进的、相互依存的四个部分。
(一)认识实习的新内涵
当高中毕业生跨进高职学院时,“职业”和“技能”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或是肤浅的。我们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会计主体,从不同侧面了解会计这个职业,从而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首先,由专业带头人进行实习动员,互动方式探讨、交流会计热点问题、会计的未来,激发同学们热爱会计,并为之付出努力。其次,外出参观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商店和物流)、物业管理企业等,使同学们了解各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工艺流程、资金循环、企业组织结构和内部制度,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专家讲座,分别由大学会计教授、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企业的财务总监分别从会计、审计、财务的角度让同学们全面了解会计的内涵,树立作会计人的目标。
(二)单项实训重基础训练
单项实训是针对技能课程设置专项训练,每项时间为一个星期。其目的是熟悉内容、流程,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为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计基础实训:学生规范地书写阿拉伯数字、中文大写数字、汉字;熟悉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各种账页、报表的格式与用途;掌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传递程序、整理与装订;账簿的启用、建立、登记、更正、结账、对账等方法;会计报表的格式、内容、编制方法;熟悉会计流程,为学习专业会计和综合实训打基础。
点钞与传票实训:学生掌握点钞的指法与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单指单张、多指多张的点法;会用点钞仪器,鉴别人民币的真伪;掌握键盘录入的指法,运用小键盘进行各种运算;具有胜任出纳工作的能力。
成本会计实训:学生了解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掌握制造业的成本费用账户设置原则,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计算技巧;熟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具体计算程序,结转方法、会计处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具备成本会计的能力要求,为综合实训打基础。
财务管理实训:以案例贯穿整个环节,学习典型案例,运用典型案例。掌握资金筹集方式;杠杆原理的运用;投资的预测与决策,资金的营运;收入的管理和分配政策;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控制方法、考核方法、分析方法。具备财务管理的工作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基础。
审计实训:选用中外资本市场上审计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从案例中吸取精髓,掌握审计的程序、方法、技术;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与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具备审计的工作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基础。
(三)综合实训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团队精神培养
综合实训是在单项实训基础上,将会计岗位群的全部技能集中训练,是在校期间最系统、最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每次时间为一个月。它要求有仿真的会计环境、真实的会计用品、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合理的会计流程,进行必要的反复,以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1.会计分岗实训:基于大中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会计工作就形成一个团队,既分工、又协作。我们选用中型制造业的典型业务来设计会计机构,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把它分为财务负责人(兼财务管理)、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计等岗位,它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为了达到实训目的,每组按成绩和能力均分,选好第一任财务负责人,进行岗前培训,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协调作用。
会计分岗实训是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以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它具有积极互赖性、个体职责、小组自我管理、社交技能、面对面交互五个基本要求。使学生树立诚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它的基本做法是:首先,熟悉制造业的生产特点,产品流程,企业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及相关的税法和银行结算规定。其次,明确各岗位的任务与职责、会计核算流程、分配会计用品。再次,启用和建立相关的账簿,登记期初数据并试算平衡。最后,根据设计的业务资料,填制原始凭证,履行相关手续,按会计核算程序进行凭证、账簿、报表处理,写出财务分析说明书和实训总结。
2.会计综合实训:它是会计分岗实训在核算程序上的巩固、内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组织将若干会计岗集位于一人,即多岗一人,每名同学独立完成一套实训资料。第一阶段,我们选用商品流通业的典型业务,以相邻的两个月来设计资料,除掌握分岗实训的基本技能外,还突出期末和期初的核算与结转工作。学生以手工方式用三周时间完成两个月的商品流通业的会计核算后,将上述资料带到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对比实训。第二阶段,用一周的时间,运用电脑和会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掌握系统管理的设置,会计软件的初始化处理及试算平衡,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修改,记账,对账,结账、期末自动转账。熟悉账证表的查询、打印。掌握会计报表的设计与编制。熟悉会计流程,为今后从事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比实训中感悟手工账与电算化账的优劣与差别,以达到对会计技能的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四)毕业实习
由于校内摸拟实训与现实的会计工作仍有差距,毕业前夕,学生直接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由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学生身临其境,动手处理会计实际业务。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还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必须通过看账、做账、查账、用账等多环节实训。会计实践教学分为手工实账和电算化实账两个部分。分别建立手工和电算化演示实训室:利用各种流程图、会计档案资料、会计课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看账学习;建立手工和电算化核算实训室:在仿真的会计环境中,提供真实的业务与凭证,完成做账;建立手工和电算化检查分析实训室:学生运用自己完成的会计资料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典型案例进行审计检查和财务分析,以达到查账和用账的目的。
四、“双师型”教师的再认识和实训教材(资料)的新要求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教育部明确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达到80%。当前,对“双师型”教师出现了认识的误区:“双师”即“双职称”或“双证书”或“讲师+会计师”。而今,我们有相当数量的会计学讲师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时间累计不足一年,甚至没有,却往往持有“双职称”或“双证书”,他们的会计师职称或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怀疑,这样的“双师型”教师是难以胜任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的。
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具有以下内涵:既具有理论教学又具有指导技术操作的“双能力”;既具有教师风范又具有行业岗位道德思想的“双品质”;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教育知识的“双知识”;既具有面对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又具有面对企业、社会、人际关系,与人共事的非技术的“双职业素质”。“双师型”教师为我们的学生在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的老师必须走出去,请进来。会计教师必须到制造业的会计实务岗位上工作至少一年,且具有较强的自学新知识能力,并取得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同时,聘请具有教师素质的、确有专长的企业会计师作为实账训练教师。
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保证,是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会计实训教材仿真度要高,教材不宜有账页和报表;各种结算凭证和业务单据要真实,各联凭证的用途和传递要清晰;实训资料应突出针对性、互补性、系统性、综合性,最好有连续两个月的业务;业务类型要多样化,尽可能全面反映会计核算时可能遇到的各种繁杂的经济问题,拓宽学生视野,引领学生掌握必要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训教学 点滴思考
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也是未来高等职业教学发展的方向,如何提升当前实训教学成效,关系到开办此专业的高职院校市场竞争力;关系到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目前,文科性质的实训教学一直是各高职院校的难点所在,实训教学究竟存在的哪些问题,为何培养的学生一直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如何突破难点,搞好实训教学,突出高等职业的特色,以下是笔者的点滴思考。
一、主要问题
(一)教师普遍缺乏实训教学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各类学科发展迅速,职业教育的理念也开遍了大江南北。从教育部的文件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有厚实的专业实训背景和很强的动手能力,也即目前高职院校所强调的双师型教师,但从实际情况看,拥有“双师”资格者并不十分稀缺,但真正拥有“双师”能力的教师却不多见。笔者曾经参与有关企业老总座谈,很多老总反映,直接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蛮强,但实际操作能力底下,企业必须花大力气重新培训。笔者反思,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实质是教师本身缺乏企业经验,很多教师几乎没有在企业呆过一天,所学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上来又到书本上去。试想,这如何能搞好学生的实训呢?所以,教师普遍缺乏实训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各教学环节中最薄弱的部分。
(二)学院及教师对实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对实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实训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和生存的根本所在,从校内资源看,办学者常常满足于建立一些专业实训室,有些甚至连实训室也不配置。即使建立了实训室,由于软件不实用,或缺乏相应师资,实训室教学也难尽如人意。一些高职院校在探索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但由于政策、管理上等等方面的原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困难重重,教学质量难以有效保证。很多高职院校对待实训教学还停留于口头,实训经费投入不足,优质课堂评选还是理论教学为多,期末考核还是以理论考核为主,校企合作也仅仅是满足解决学生的实习,高职院校对专任教师的选拔,仍然是强调学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学校待遇方面划分明确,专职的实训教师岗在学校是辅助岗位,很多实训教师总认为自己是教学岗位的二等公民,因此,不仅不愿意提升自己的技能,反而千方百计想进入专职教师系列,造成了实训教师的水平一直徘徊的低位。
(三)实训教学的校企合作仍停留在低层次
校企合作在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但合作仍停留在低层次,企业不愿与学校合作也有其理由:一是企业内部的运营数据及材料的很多属于商业机密,企业要防范机密的泄露。二是企业安全生产是一个体系,不愿有外界因素的干扰。三是现在的企业均以利益为导向,如果学校不能给予利益,企业是不愿意合作的。现有企业愿意与高职院校合作,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仅仅对廉价劳动力感兴趣,而学校对企业的期望也仅仅是停留在企业能为学校解决学生实习的岗位,对于深层次的合作即缺乏思路,也缺乏热情,导致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匮乏。
(四)实训教学方案缺乏系统性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往往流于表面,缺乏目的性。学生在实训时只是为完成教学计划而做。企业则喜欢把学生安排在生产的一线, 尤其是流水线。实质上造成了学生并不能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 再加上很多院校偏重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监控,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监控则忽视;偏重理论教学的监控,忽视实训教学环节的监控,对实训课或实训内容的考核形式、评分标准、专业技能训练试题库的建立等监控不力,这使得教师考核学生实训不够严格,没有明确的标准,随心所欲,大大影响了实训的质量,实训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二、对策参考
如何推进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可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及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具体操作的参考对策:
(一)拨资金:实训教学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一点就是很多高职院校对实训课程建设总体重视不够,尤其是资金支持力度薄弱。很多高职院校为应对评估、应对检查、应对招生纷纷加大了对实训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了实训基地的建设,但必须指出的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训教学最缺乏的并非上述硬件建设,而是软件上的建设,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加快思路调整,具体列表细化,加大对以上软件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重师资:实训课程的阻力大,成效不佳,除了资金支持力度小外,另一个就是对实训师资培训的思路存在误区,很多高职院校在修订教学计划时都要求专职教师制定课程的实训大纲,认为只要推动教师在家里列出实训大纲就可以开出实训课程,有些高职院校还会搞教师技能达标活动,有些高职院校则会搞一些实训教学技能比赛,这些行为本意是想推动实训师资的提高,但却忽视了实训师资如何才会提高。如今,高职院校要把重点放在技能一块,就要出台详细的政策,鼓励教师提升实训水平,最佳的途径就是鼓励教师赴企业攻读“技能学位”。无论何具体措施,一定要利于教师安心赴企业脱产攻读“技能学位”,唯有此,才可能使高职院校的实训师资得以真正快速提高。
(三)腾时间:实训课程的探索是一个费时间,出成果慢的项目。很多实训课程的操作没有统一模式,整个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但一旦探索出了课程实训的标准模式,则可以做为开展实训的模板,意义深远。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政策上对主持实训课程探索的教师腾出时间,比如设定3个试验班级,每班3节课时,就可以达到实训教学研究的目的(3个试验班可以对比实训效果,3节课中2节课实训操作,1节安排实训所涉及的知识点加实训总结),研究过程中如果课时多(超过12节)或课头超2个,则研究精力无法跟上。实训课程研究涉及开发实训项目、设计实训项目、调整实训步骤、调查实训效果、总结实训模式、参与企业调研、开发实训课程等等内容,这些都需要参与探索的教师花费极大的力气在课余时间进行,实际工作量是一般理论课程的5倍以上。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满足实训探索课程的要求,给研究实训教学模式的教师腾时间,让教师集中精力探索实训课程的教法,总结模式。
(四)给待遇:实训课程的研究要求从事实上迫使实训教师的待遇无法从课时的量上获得,如果对实训教师上的探索课程的课时津贴与目前的理论课课时津贴一样或差距不大,那么,参与实训课程探索的教师积极性一定不高,因为这是典型的不符合经济学规律的现象,即个人投入的成本(时间)与收益(津贴)完全不成正比。要想取得突破,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就必须制定相应得保障措施,例如实训课程给予津贴的上浮,确保每个学期主持实训教学探索的教师的总津贴超出专任教师平均数30%,在年度评优、评先给予优先考虑。
(五)推课题:实训课程的研究周期较长,一般要经过4个学期,集中2个学期对比实训效果,1个学期集中改进,最后1个学期形成课程实训模式,另外,实训班级的不同、实训条件的改变、实训内容的调整、实训教师的思路等等都会使实训的效果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如何使高职院校实训课教学规范化,如何让最广泛的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获益,仅凭一个教师很难完成,高职院校要组织精干的教学力量,组成探索实训课程的教师团队,共同研究实训课程的教学。为达到更优的效果,高职院校可以主动对实训探索课程先期招标,出台详细的实训规划、列出学院当前急需开展的实训专业、实训教材、未来需要开展的实训专业及开发的教材,实训课程需要达到的效果等等,引导教师积极申请实训课题的研究。
(六)点带面:实训涉及的面很广,单从课程开发角度来看,就很复杂,如果是所有的课程都一起开展实训教学,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更会对很多高职院校的资金造成压力。即便高职的教师转变观念也需要时间、具体实训操作的方式也值得深入探讨。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要集中自身的资源,确定一批易于开展实训教学或有开展实训教学潜力的课程,力争做好几个示范性的实训课程探索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实训培养模式,然后在自己的学院范围推广,达到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实训教学全面铺开的局面。
当然,实训教学的推进还应该从实训教材、实训基地等环节展开,但如果以上6个环节的缺失,其他的环节一定是无本之源,实训教学也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先坤.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推销技巧,教学案例斟选初探.职业时空, 2008;12
[2]彭先坤.高职市场营销专业, 推销技巧,课程教学研究初探.职业时空,2009;3
[3]方光罗,周彬琳.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实践.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企业要求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更全面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高等院校为培养学生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应用能力,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综合实训平台。文章针对基于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构建经济管理类综合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平台搭建、内容体系和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构想和几点建议。
关键词:
VBSE;实训教学体系;企业搬进校园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技术+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的“宽专多能”式人才更受企业的青睐。审时度势,高等教育也正逐步向着更加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目前针对某一门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较多,但是对于跨专业综合实训的平台涉及不多。高等院校为培养学生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应用能力,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综合性实训平台,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经济管理类综合实训课程应运而生。
一、VBSE经济管理类综合实训平台简介
“VBSE”(VirtualBusinessSocialEnvironment)称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指高校根据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中现实岗位工作内容、业务流程等,结合与教学目标适配的业务规则,搭建包括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在内的现代真实商业社会环境,让学生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工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在协同工作中的综合执行能力、全局意识和职业素养,实现“把企业搬进校园”的教学理念。VBSE通过对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任务以及相互关系,遵循预先设定的业务流程进行仿真模拟经营,体现了三个特征:第一,全方面仿真性。VBSE综合实训做到了环境、机构、业务、流程以及岗位的仿真。学生扮演虚拟商业社会中不同组织、不同部门、不同角色人员进行团队组建、期初建账、日常业务处理、月末结账等企业运营关键环节活动的全过程模拟。第二,多模块跨专业性。VBSE综合实训构建了一个综合多模块、多学科、跨专业的衔接紧密的开放性实训教学体系,打破现有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各自为政的局面,融合经管类各专业知识体系,可以满足经管类各专业的校内综合实训教学需求。第三,多元化竞争性。VBSE综合实训通过设置多个同行业的竞争性企业,并开展柔性化的自主经营,营造一个充实市场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在竞争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VBSE经济管理类综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笔者所在院校经管类2014级各专业在第7学期设置了3个学分的职业能力训练实践课《虚拟商业社会综合实训》,该课程的性质就是一门经管类跨专业的仿真式的综合实训课程,课程目的为学生在毕业前通过完成虚拟商业社会中的岗位任务,理解和掌握较为全面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业务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决策协调能力、创新岗位能力等。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需要高仿真的虚拟实训环境,需要一套完善而可操作的实训教学体系,这是一项创新工作,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对此展开了研究设计,提出了VBSE综合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框架。
(一)实训平台的搭建
VBSE实训平台的搭建属于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主要任务是结合学校实际硬件条件,由经管实训中心联合企业开展教学平台的软硬件搭建工作,具体包括实训场地的设计、虚拟环境的搭建(全景布局、制造企业布局及部门工位图、机构布局、业务洽谈商品交易会布局等)、网络及硬件平台的准备、教学软件与教学用具的采购等。具体搭建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核心应围绕着现代企业的经营,开展经济管理类多专业、交互式、同时间的校内综合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体会仿真的企业环境。1.场地的布局设计。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布局设计实训场地,确定运行规模。VBSE场地需要容纳上百名学生同时开展实训,分别按区域划分各制造企业的物理场地,将各企业内部按部门分组,并集中设置场地,为制造企业提供业务支持。2.虚拟环境的建设。(1)企业内部商务环境。在VBSE平台中,设置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同行业制造企业,每个企业设置人力资源部、企业管理部、仓储部、采购部、财务部、生产计划部和市场营销等7个部门,每个部门又设置了关键岗位,共包含18个岗位。(2)行业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环境和政务环境。VBSE平台根据企业真实的运营情况,将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工商局、税务局、海关总署、社保局、进出口服务中心、商业银行、贸易公司、物流公司等窗口,在具体实训教学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外部环境窗口。3.软硬件资源的设计与采购。(1)软件资源的建设。主要指软件平台的搭建,包括软件产品、相关配套教材及实例等资料的采购和准备。软件平台是实训体系建设的主体,出于教学需要考虑,该平台既要包括供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功能,又包括供教师和管理员进行辅助教学的功能。在软件平台中,针对企业设置不同部门和岗位,在业务方面,可以提供企业经营时所需的基础资料和企业经营的主要任务,关于具体经营的数据,则可以由根据实践过程中企业的资金情况、运营情况、竞争情况等做出综合分析后再决定。总之,软件平台通过各种类型的服务机构、企业中各种岗位角色的扮演和经营业务的模拟,可以实现学生“在环境中体验、在对抗中思考、在行动中认知、在组织中协同”的教学目标。在软件资源建设中,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也非常重要。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实训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做好实践数据记录,做好对实践设备、实践场所的管理记录,有利于实践平台更好的发挥作用。(2)硬件资源的建设。VBSE跨专业实践要多岗位协同运作,所以对场地的规模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选择一个可以同时容纳至少上百名学生的实践场地,而且能满足以后扩容的要求。实践设备方面,对于服务器、计算机以及桌、椅等各种办公硬件设备和办公用品都有详细而具体的标准,要做到符合学生的实训要求。此外,在满足基本教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应考虑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同时要考虑软硬件升级的问题。实训室网络方面,在实训室建设的初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网络平台本身的建设以及对外开放的问题,做到有效地利用和管理。4.教学用具的准备。根据VBSE综合实训的要求,教学用具也应该满足真实企业的需要,达到高仿真,如报表、票据、营业执照、单位公章、实训用钞票等等。
(二)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VBSE实训教学模式是以制造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为业务背景,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根据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坚持创新和综合指导原则,结合VBSE中的各个具体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1.实训要求。实训中每个学生根据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实际业务流程,模拟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目的使学生熟悉平台的功能,明晰不同类型业务的处理流程,从而达到实训教学目的。2.实训内容。实训内容由企业的建立开始,通过学生团队的决策与协作,完成企业从起步期、发展期、壮大期、衰退期四个阶段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在虚拟的市场环境体验经济环境要素关系,通过开展企业运营对抗与内外部协同,实现企业经营的发展壮大。3.实训方法。VBSE实训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针对不同的任务将专业知识进行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整个实训过程又采用学生自主式学习和研讨式教学方式,在实训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学生自由选择工作岗位,模拟企业的经营活动。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查询资料、小组协作等方式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团队性和探索学习能力。4.实训流程。VBSE实训过程分为实训准备、岗位体验和实训总结三个阶段。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设计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评时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因此,课程考核需要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除了考核期末经营业绩外,还要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积极性、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实训结束后的收获与感受。除了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方面进行考核外,还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进行总体的考核。期末经营业绩的考核,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指标。关于团队业绩的考核主要考察:团队意识、沟通交流、经营决策、公司业绩、团队纪律、公司制度、公司经营报告等。个人业绩的考核主要包括:考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团体任务的参与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实践课程的考勤情况、协作能力、理论知识、对团队的贡献、总结报告完成情况及其他情况等。学生成绩=实践企业的经营业绩*60%+学生个人表现*40%企业的经营业绩评定包括:企业文化10%、团队意识10%、团队交流10%、团队纪律10%、经营决策20%、公司业绩20%、经营报告20%。学生个人表现评定包括:学风与兴趣10%、自主性与团队合作30%、素质能力30%、实验教学成绩考核30%。
三、VBSE综合实训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建议
(一)做好前期软硬件条件的充分准备
构建VBSE综合实训平台是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获得院校领导的认同和支持,取得技术、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保障。VBSE综合实训突破单专业实训模式,实现全仿真商业环境下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因此,同时参加实训的学生数较多,这就对场地有了比一般专业实训课更高的要求。同样在软件平台建设资金投入方面也相对要求较大,所以在软件平台采购确认前要多比较、多选择,因地制宜,选择最符合本校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需求,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
(二)重视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质量监控
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质量监控反映实训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效益,是项目开展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跨专业资源整合,加强专业间的合理和谐匹配,需要打破时空局限,突破以往实验教学过程中独立、非系统性等特点,从整体上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整合与管理,在教学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管理以及教学效果考评等方面做到有序规范。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VBSE实训内容的综合性与实训过程的交互性对教师在专业水平、职业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实训教师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具有足够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懂理论、懂技术、会应用”教师联合组成教师团队共同协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仅仅依靠现有的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与时俱进,建立专门的师资队伍。具体操作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利用企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中直接聘请具有较高学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岗位能手担任校内综合实训的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业务指导。第二,学校鼓励、支持校内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企业实行顶岗实习,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外聘兼职教师流动性较强,可能缺乏教学工作经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综合实训师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鼓励教师向“双师型”转变。第三,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VBSE平台的培训,提升授课教师职业能力、授课技巧,以及对VBSE平台的熟悉掌握程度。
作者:赵丽央 李赛伟 单位: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课题来源: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YB201445),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JG01),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60259)]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财务会计 四结合 模式
一、课程教学模式改进的意义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的会计人才,是会计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每个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进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因此,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高职会计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四结合”的教学模式
财务会计课程“四结合”教学模式具体是: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融“教、学、做”结合;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水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教、学、做”结合
财务会计课程群“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有机组合。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知识的要求为目标,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以通用内容业务具体准则为补充内容体系,最后以财务报告为总结,形成相应的内容单元;同时,将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课提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财务会计单项(各个内容单元)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体系一致,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二)财务会计课程群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核算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作为职业判断的基础,同时又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实务操作。《财务会计》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基于中小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主要训练出纳岗位、财产物资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岗位、资金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工作领域的业务操作;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形成一个会计工作团队,既分工、又协作。在组织方式上,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等岗位,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达到掌握会计职业各个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
(三)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很多用人单位也将电算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条件之一。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基础上,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综合实训资料――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入计算机,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能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四)建立校内记账公司,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都是校内的模拟实训,要实现零距离就业,需要有紧密型的实践基地的实践。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但是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让在校学生接触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内容。因此,在校内建立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争取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获得会计业务。记账公司可接纳教师兼职顶岗工作、接受学生顶岗实践,成为能给学生真账实践的基地。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范例,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岗位工作操作。真实账务流程、真实票据、亲自参与报税,独立全盘操作账务、税务,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巩固、综合、强化实践能力,实现学院职业教学、学生岗位素质培养、公司获取盈利等的多赢。
财务会计的课程群通过循序渐进“四结合”教学方法的实施,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核心能力及其综合素质,架起沟通社会与学校的桥梁,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1项目建设目标
①在建设期内完成各项指标,通过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验收。②力争2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2项目建设思路
①总体思路:一切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专业课程建设。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首先结合该院该学科的教师结构现状,制定“双师型”教师岗位责任及要求。其次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精品课程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顶岗实践,去收集、总结、引进现场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作为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工程性,使他们尽快成为一流的骨干教师。③教学内容:必须与岗位标准相融合。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9个模块: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预应力构件;11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④探求课程与行业一线的结合点,积极参与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行业技能大赛等。⑤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开发《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材。以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性为目标。平法识图是造价员、施工员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必备的核心技能,目前在教材的编制上仍存在空白,多依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角度来看,建设新平法教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及管理: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课内实践学时用以保证操作实训及课程设计,强化工程意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和特色;开展与“五大员”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⑦课程教改科研:围绕平法识图技能方面展开。⑧强化管理:通过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将教师岗位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把课程建设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到人,建设经费分解到指标上,按计划时间表进行考核。
1.3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三年,一年后进行阶段性验收,建设资金由学校提供。2012年10月该项目正式立项,2013年11月通过阶段性验收,后期将按照验收标准做好后续课程建设工作,包括视频、作业、试卷、FLASH等相关课程材料。
2总结
关键词:软件开发;职业适应性;实训基地;改革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2-2819-03
The Reform and Research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NIE Li-ming, SHEN Yuan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graduates , specific problems of training base is been studied . Some corresponding reform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The reform and research of Our school’s training base are also introduced.
Key words: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adaptability; training base; The reform and research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给软件产业带来了长足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软件危机,它可以把学生所学的编程语言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体现不了这些专业知识课程之间的联系,学生对课程理解不够,不能做到灵活运用。但实际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能够运用各学科的多方面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出现了软件开发毕业生职业适应性能力的障碍[1]。职业适应性是指个体对工作任务、环境、人际关系等的适应过程和适应结果,是人与职业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过程。大学生学习和人际适应性相对较高,而职业选择和环境适应性的水平相对较低[2]。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需要学生社会、企业及高校的共同协作。对高校而言,软件开发实训基地的建设及使用直接影响到该专业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所以要建设仿真性强、职业性强、管理先进的计算机实训基地,就需要从行业需求出发,开发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实训教学[3]。下面就软件开发实训的内涵,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
1软件开发专业实训体系建设的深层意义
传统课堂教学常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此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教学效率高,但仅适合理论类课程的教学;企业定岗实习时,把学生具体安排到工作岗位上,学生能够进行以动手操作的职业训练。实训结合两者的优势,它能够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采用实际的工作项目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团队合作、工作方法等方面有所提高。
2软件开发实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有很多软件开发实训基地已经建成并使用,但实际作用并未完全发挥,最终导致毕业生并不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实训教学目标没有理解透彻
把实践教学仅理解为培养基本操作技能的过程,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没有重视实训能力的培养,对实验设计、实验思路及实验综合分析的能力训练不足[4]。实训教学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没有形成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独立实训教学体系,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2.2缺乏综合性实训
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多数进行的是对单个学科检验性实验,对整个专业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训比较缺乏。这样就造成各相关课程实训衔接的不多,实训内容太过于片面,计算机整个方向的系统性综合实训没有得到考虑。
2.3实训内容未体现岗位角色
在传统的以“课程实训”加“毕业设计”为主要形式的专业实训,学生对自己的岗位定位相对明确,欠缺完善的程序员程序编写功底,对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掌握的不够深刻,更不曾接受过项目管理的综合专业知识培训。
2.4实训基地的功能发挥有限
实训基地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产、学、研结合体制组织不足[5]。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没有很好的形成,制定教学计划时没有企事业的参与,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学生实训时间有限;所选项目脱离实际生产,学生毕业之后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同时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也是实训基地功能发挥的障碍之一。
2.5实训教学的规范化组织管理有待完善
完善实训教学的过程管理,确保各种实训教学环节的效果。只有在每个实训环节具体实施中做到有章可循,实训教学的地位才能得到提高。虽然各个学校已经在教学文件、规章制度等方面对实训教学做了一些的规范管理,但还是不够。
2.6实训设备的陈旧
高校普遍存在设备不足或者是设备更新不及时,造成设备陈旧现象。这样就会妨碍实训安排,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最新的实际操作环境、依附于先进设备的技术介绍给学生,导致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环境不了解,对就业后的企业实际岗位需要不能很好适应。
3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实训改革措施
在充分调研后,针对以上提到的问题,提出和实施了一些软件开发实训改革方案:
3.1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应在校领导高度重视及教务部门统一管理下加大对资金的投入,提高实训基地设备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把兄弟院校的资源联合起来,建立公共的实训基地,这样既减少了重复性建设的资金投入,又能为培养专业性人
才提供更好的服务[6]。
3.2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在软件开发实训教学中,指导教师需要采用不同实训环节对应不同指导方法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增强学生参加实训的胆识和信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3.3实施灵活的实训项目
改变集中式实训制度,灵活安排教学机制。根据不同实训项目的日期、时间跨度、项目的特点和项目的难度灵活地安排实训的时间。在满足正常教学实验课程需求的同时,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基地,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7]。安排专任实训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根据实训项目设置岗位,安排实训人员,指导实训过程。
3.4构建采用真实项目体现岗位角色的实训室
在软件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中,建设多个模拟实际的软件公司实训室,真实再现实际企业工作环境。在实训中学生的角色有系统分析、开发、测试、管理等相关人员,相应完成软件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具体工作任务。实训项目指导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实训项目需求来安排岗位的人选。
3.5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机制是实训的重要环节。在团队实训模式中,实训团队的成员岗位分工是不同的,考核评价机制具体为,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积极程度、学生对岗位任务的完成情况、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项目组成员间的互评。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6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保障需要做两方面的考虑:一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参与实训教学。二教师要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另外,没有授课任务的专业老师可以被学校安排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师资结构的互补性。
3.7加强和完善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
只有建立起一整套的实训教学资源,对实训教学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得到保证并达到预期目标[8]。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加强管理的执行和行政部门的检查。
3.8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为更好地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性人,结合国内著名IT企业的项目管理经验及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开发软件项目实训管理平台。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进步。
4“软件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平顶山学院软件学院不断探索符合IT职业教育要求的实践培养体系,构建了集“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为一体的全程实训教学体系,创新了以“虚拟职场演练”和“1-7课题组管理模式”为岗位训练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阶段,将实践教学划分为课堂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两种类型,通过“7*10小时开放实验室”和“1-7”课题组机制,将课内、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且在课外实践教学中加入职业素质训练环节,并利用暑期选派学生在合作单位进行定岗实习。
在“1-7课题组管理模式”实训过程中,按照软件开发过程进行组织,着重注重工作规范和行业标准的熟悉。整个实训过程采用实训平台进行控制管理,借助系统实现分配任务、监控过程、撰写日志、解答疑难、控制进度、提交结果。“软件开发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1-7课题组管理模式”实践教学体系
“1-7课题组管理模式”的建设及实训教学改革,注重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注重了学生对工作环境的体验,注重了学生对软件开发标准规范的认识,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有效地培养职业综合素质。“1-7课题组管理模式”的建立为学生在校学习与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搭建了桥梁,能够真正提高软件开发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
5总结
以职业适应性为导向的软件开发实训基地应为教学、科研、生产及社会提供服务。实训基地建设须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计算机教育人才目标相适应,实训内容和实训技能应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必须以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廖丽娜,唐柏林.高职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和培养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21(1):103-106.
[2]邓碧会,邓维,李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状况及相关对策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8,14(4):59-63.
[3]杨蕾,金蕾莅.毕业生职业适应及其指导方法[J].教育与职业,2012,12: 12-14.
[4]陈网凤,高晓蓉.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实训体系的改革与构建[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9(3):11-13.
[5]李吉彪,周轲.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体系的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9(4):64-65.
[6]郭健辉.高职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0.17: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