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商业模式规划

商业模式规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22 14:21: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商业模式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商业模式规划

第1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报关;商品归类;信息化教学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人们对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这就催生了报关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也对报关从业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商品归类基础》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正确查找货物对应商品编码的技能。商品归类是海关监管、海关征税及海关统计的基础,归类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货物的通关与放行。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中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有200多所,但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会开设《商品归类基础》课程,一方面是教学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是专业教师紧缺,尤其是内陆高校的综合实训条件更显单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笔者本着“以信息化教学为桥梁,师生互动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整合行业企业经常使用的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为内陆相关院校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化教学方法。

二、《商品归类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商品知识匮乏

《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共分为21类97章,囊括了进出口贸易中成千上万的商品。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由于其本身知识面较窄,很难准确把握商品的基本特性,进而无法找到正确的商品编码。尤其是对于编码手册中的化工类、纺织类、机电类等商品,学生背景知识匮乏,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待归类商品的具体特征,这就给查找商品编码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实物商品时,学生的知识缺陷显得更加明显,往往无法准确识别商品,更不可能给出正确的商品编码。这些问题都对学生参加报关水平测试和技能竞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进出口商品归类工作实操性极强,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任课教师都没有在一线从事归类工作的经验,并且很多任课教师也不是科班出身,他们大多来自于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相近专业,任课教师在商品知识的储备方面和归类规则的运用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实训条件有限,教学效果欠佳

根据实训条件可以将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院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训条件较好的沿海院校,该类院校一般都设有商品归类实训室,提供实物商品供教学使用。但此类院校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实训商品种类有限,像大多数机电类商品就很难见到,因此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一类就是实训条件较差的内陆院校,该类院校主要依靠PPT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虽然极少数学校购置了相关的归类软件,但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到实物归类的现场气氛,学习兴趣较低,遇到具体问题经常束手无策。

三、《商品归类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

笔者在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商品归类基础》的课程教学中,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载体,利用“全关通”、“归类通”和“2016年最新海关HS编码查询系统”等教学资源,配合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同时布置与具体业务对接的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搜集资料,用PPT形式呈现任务完成情况,以达到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能够熟练运用归类方法进行商品归类的目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块(以伞类商品归类为例):

(一)教学导入

首先复习上节课即第12类第65章的相关内容,解答上节课程布置的作业。其次,要求学生利用“归类通”网站,了解第66章在商品编码查询系统中所处位置及特点。再次,要求学生利用“全关通”网站,学习本章章注的相关规定,并向学生强调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最后指导学生利用“全关通”网站学习第66章的品目结构。

(二)案例教学

利用PPT课件讲解具体的商品编码案例(案例一般来源于报关水平测试真题),通过讲解图片信息、商品特性、归类依据和商品编码等案例要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归类习惯。最后利用“2016年最新海关HS编码查询系统”查找与案例商品相关的申报实例,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对现实工作中面对的待归类商品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任务训练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限时PPT作业(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制作内容必须与本章商品相关),学生需要搜集相关图片,介绍商品特性,写出归类依据,最终给出商品编码,四个要素缺一不可。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和Office办公软件完成作业,按时提交。

(四)总结评价

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点评,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和强调,并且要求部分学生现场给出自己的理由,通过互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纠错过程的印象。最后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课后要求学生完成《商品归类基础实训报告册》,并对本堂课的实训项目进行总结。

四、结束语

《商品归类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实践类课程,相关院校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课堂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笔者针对内陆院校的具体情况,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归类方法。对于内陆开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院校,使其能够更有针对性的使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作者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康.进出口商品归类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第2篇

大家都谈商业模式,因为这是企业运作的基础;大家都爱谈商业模式,因为商业模式是展示自身成功之道的一种方式。但什么才是商业模式?许多人所谈的商业模式并不能算作是商业模式,其中最简单明了者当然是想告诉别人“我打算怎么赚钱”。但商业模式并不是单纯的赚钱规划,如何赚钱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或结果,其本质需要延伸出更广、更深层的规划。因为,出发点对了,才可能有好的结果。

这种规划灵活性强,可在实践中适时调整,但同时又有着不可动摇的指导性、先进性。各学者、专家、企业家从自身理解出发,归纳出许多商业模式要素,有些许差异,但根本是一致,大致可包含客户价值主张、盈利模式、价值创新三大模块。

你把客户摆在什么位置?

重要的是如何“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客户,不断地创造客户是企业发展前进之必须。可以说,企业的存在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那么问题来了,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你打算把客户摆在什么位置?

许多人也会说,既然将客户讲得如此重要,那必然摆在第一位。这种想法不能说错,但却不是正确答案,因为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如何才算摆在第一位?其实,关键不是第一、第二位,重要的是如何“摆”。

谈商业首先需要有明确的财务目标,企业的商业模式离不开财务目标,因为这是制定计划的参考基础,同样,创造客户价值也需要参考客户目标。不论是哪一家企业,在创业之初都要明确地思考:目标客户是谁?

目标客户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创造客户价值后续一系列进程,只有在确定目标客户后,才可继续思考下一个问题:你能为客户提供什么价值?

这两个问题经常混人视听,容易让人将其想得太过简单。许多企业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我有好技术、好产品,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户。但再先进的技术,如若创造出的产品未能满足客户需求,那仅仅是自娱自乐的艺术品制造,毫无市场,更谈不上盈利,形成所说的商业模式。

创造客户价值,首先需要的便是精准的目标客户定位与直击需求的产出。如京东做电商的时机并不是最佳时机,阿里巴巴、当当等竞争对手都已占据各自市场,但京东坚定以3C产品为突破口,投入大量资金补贴,又以高时效物流予以辅助,满足了大多客户对3C产品高效、可靠的购物需求,以此打开用户入口。如今,京东不仅超越了当当,甚至成为仅次于BAT三家,未来有很多可能性的企业。

京东不是神话,只是一个将客户“摆”在了准确位置的精明企业。与其夸夸其谈详细、周密、高大上的商业模式,不如先告诉别人,你是如何摆正客户的位置的。

商业,模式,一个都不能少,

太多企业夭折于短期财务目标

商业模式虽不能仅局限于盈利,但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否仍取决于盈利模式。谈到盈利模式,许多人常规划一种蓝图:如果拥有一千万用户,只要其中的10%付费便可获得丰厚的利润。这种通过用户数量估算预期盈利的方式并不是盈利模式,仅仅是一种盈利可能。

真正的盈利赢利需要有合理的收入模式和成本结构,并要确定一个长期的财务目标。长期的财务目标意味着稳定持续的盈利预期,可以防止企业被短期利益迷惑从而背离整个商业模式。由于商业模式往往是针对新经济和新服务,短期利益也就代表着企业的极短的寿命,所以企业只有长期服务客户才能赚钱。

太多企业夭折于短期财务目标,因长期财务目标往往意味着前期的长期亏损,又如京东,也长期投入大笔资金进行补贴,以培养自身用户。这种“亏损”固然有着很大的冒险性,但待其培养了大量忠实用户时,其盈利模式便已成形,盈利也再不是一个“蓝图”,而可能是真金白银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忠实用户”。忠实用户与用户的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前者创造的是价值,而后者仅仅是贡献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数据(如用户总数)。忠实用户群代表着稳定的需求市场,这是企业长期发展所必须的坚实保障与基石。拥有大量的用户并不能称为一个企业迅速崛起的筹码,但大批的忠实用户却可以为一家企业带来不可想象的发展空间与机遇。比如阿里巴巴凭借淘宝拥有了庞大的忠实用户群,这批忠实用户群成就了阿里巴巴在金融方面的基础。

商业,模式,一个都不能少。仅谈商业,无法培养长期的忠实用户,更无法谈及长期盈利;仅谈模式,则容易陷入无羞耻的“亏损”漩涡。现今正直创业大潮,一部分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仅停留在“嘴上”,只能说出来给人听,而企业运作实则混乱不堪,一切都是“先烧钱再说”,不要说商业模式,连正经的“模式”都无从谈起。这类型的创业公司往往风光于投资方的一时青睐,也迅速地灭亡于自身的“混乱”。

挖掘隐藏需求,做对了,

得个一百分,做错了,得个0分

产品需要创新、服务需要创新,商业模式同样需要创新,甚至比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为重要。商业模式的创新的关键是提出独特的客户价值主张,而客户价值主张的获取途径便是挖掘隐藏的客户需求。

完成客户已说出的需求,就像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对了,得个一百分,做错了,得个0分,对于客户的回馈仅有满意与满意两种选择。而挖掘隐藏需求所带来的创新可以为客户提供第三种选择:惊艳。

就像苹果。在大多手机厂商比拼硬件的时候,它选择软硬兼施,建立自己的闭环生态。苹果的用户被苹果围在其自建的城墙之内,各种需求均被满足,收获完美的体验,也许不够开放,但用户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其他便不会关心。

客户在意的永远是自身的感受,挖掘隐藏的需求需要敏锐地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以Uber为例。Uber开创的在线打车模式冲击了全球用车市场,Uber也因此迅速成长为世界知名企业。而促成Uber诞生的契机则是来源于一次打不到车的经历。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根据自身用车需求未被满足的经历,对市场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这一一直被忽略的需求是许多人隐藏的需求,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Uber挖掘了这个需求,这个需求便成就了Uber,而哪个好企业不是从一“念”开始的呢?

第3篇

【关键词】异地开发区;商业模式;跨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F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5-0131-04

开发区从20世纪80年代初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试验田”,十年后成为招商引资的最重要平台,目前各类开发区仍然是长三角区域产出最高、动力最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土地空间减小及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开发区原先以要素聚集和数量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方式已经面临瓶颈。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区域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已成为区域相关经济主体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其有关“继续推进重大改革试验”的众多表述中提出了“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复》,该区域规划再次强调“研究制定互利共赢的财政政策,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的实践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间合作的商业模式能否保证双方的利益。

一、政府合作领域中商业模式的理念

商业模式概念最早出现在信息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以后,商业模式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其内涵也扩大到企业管理领域的广阔空间。比如,马格利·杜波森(Dubossonet a1,2002)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实际上,无论是否涉及商业领域,任何一个组织都存在着商业模式问题。长三角区域合作是特定区域内具有不同利益的子区域之间的合作。他们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合作的过程中会表现出竞争和冲突的一面,但是在面临资源约束的环境中,又迫使他们不得不进行相互合作、相互依存,以便减少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异地开发区的探索与尝试,实际上是基于价值活动的商业创新。跨域合作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分析价值活动链的运作规律的基础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价值活动的定位、创造与实现上。

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合作主体都应在价值活动的链条上明确自己定位,让自己专注于价值链上的某些活动,而将其余活动外包给合作伙伴。商业模式的创新除了价值链的分工以外,还包括重组价值链和构造独特的价值活动体系的内容。构造独特价值活动体系的目的是使得合作联盟寻找到竞争优势,持续获得的价值。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长三角跨域合作需要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挖掘和利用新资源,或是创造性地利用现有资源的潜在价值,建立起具有竞争优势的联盟。由于价值链涵盖了相关利益主体能够涉及的所有价值活动,因此,这种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够直观、清晰、全面地进行理论解释。不同利益主体可以通过对价值链上价值活动进行细分,清晰地识别出自身价值活动的优劣势,然后对其内外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及创新,最终实现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

笔者在比较借鉴James Richardson(2005)对商业模式理解的基础上,提出同样适用于政府合作的商业模式框架。表-1分别从企业视角和政府视角诠释商业模式。

二、异地联合建设开发区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一)均衡发展型挂钩合作

江苏省为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苏南苏北的均衡发展,实施了南北挂钩合作战略。苏南在帮扶苏北发展的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项目成群、集约发展的两地“园园挂钩”已被证明是比较成功的做法。在区域内异地联合共办开发区,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疆界,以项目为纽带,创新异地联合体制,为长三角加快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产业转移的空间布局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江苏省在借鉴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在沿江开发战略的指导下,于2003年首次试行开发区“异地联办”模式。江苏无锡的江阴和泰州的靖江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市场运作、各得其实”原则,首度实现省内跨域合作共建“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该园区总规划60平方公里。双方合资成立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金1亿元,由江阴出资90%、靖江出资10%,在管理体制上他们实行了“行政混血”的办法,“投资、管理以江阴为主,土地、劳动力和环境配套以靖江为主”。这是一场被称之为“历史上没有,文件上没有,领导讲话中没有”的大胆探索,走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步。作为先导区和示范区,园区在项目审批、财税扶持、用地政策和港口开放等八个方面给予了政策优惠,享有省辖市的项目管理权限。而且江阴市、靖江市在10年内都不从园区内分区投资收益,10年后投资收益两市对半分成,设立一级财政、一级金库、计划单立,收益上缴江苏省财政统一监管,全部用于园区滚动开发。这样的合作管理模式是在更高级政府的支持下的创新,具有一定强制性。

目前江苏在全省范围内试点,让苏南和苏北合作共建10个省级开发区。具体思路是,在苏北10个现有省级开发区内,单独划出一块土地,由苏南苏北的开发区合作共建。这块共建土地由南北双方共同出资成立开发公司来管理,实际运作中由苏南的开发区负责规划、招商等工作,共建土地的收益按照双方的股本构成分配。

第4篇

[关键词]新创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环境

一、引言

随着中国转型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新创企业(new venture)面临的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新创企业的生存面临着更大的威胁和挑战。在这情形下,新创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并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商业之路。成为决定新创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优势的重要问题。

现有的理论研究,一方面强调了新创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获取和利用等手段实现竞争优势的提升;另一方面强调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开辟新的商业模式,快速占领市场。而在技术波动性较强的转型经济环境中。这两种途径并没有对新创企业带来明显的效果。事实上,新创企业尽管资源稀缺、规模较小,但是仍然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现有社会网络和资源,优化现有经营范围,整合现有商业模式,从而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稳定其生存地位。然而,很少地研究探索和分析了新创企业如何通过整合集成现有商业模式来完成竞争优势的建立和财务收益的积累。本文以LH公司为例,将分析研究该新创企业的集成整合商业模式转型过程以及思路。通过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设计分析,为更多的新创企业管理者提供新的市场竞争思路,并弥补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

二、LH公司的战略概述

1.公司简介

LH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由国企、外资、民营三方出资_的保洁公司。该公司现有员7_53人,目前,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楼宇保洁、环境绿化、场区环卫、绿化工程实施。公司资产总额131.6万元,资产负债率6.84%,财务状况良好。LH公司正处于业务发展的增长阶段,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该公司在绿色保洁技术方面已经不存在优势,同时客户资源也逐渐平稳,发展新客户难度逐渐增大。公司高层管理者意识到必须开辟新的经营管理思路。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

2.LH的SWOT分析

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结合自身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以及竞争优势制定而成。这样才能够客观、现实、科学地根据自身现状完成战略目标,并有效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我们使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0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方面分析本公司的经营环境和竞争优势。

(1)内部经营环境及优势分析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我公司在不断构建公司资源组合及培育公司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形成了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LH公司依托了一些实力雄厚,资源丰富,品牌影响力高的客户,为自身赢得更多的竞争实力和项目机会,同时可以借助于客户获取更有价值的其他稀缺资源等。②财务状况良好,成长趋势明显。公司虽然业务收入的利润率并不高,但总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曲线,这表现出公司具备非常好的成长价值或成长性,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具备长期发展所需的基本生存保障。③具有相当的绿化工程业务经验和基础。公司自成立至今,先后承揽了多个大中型绿化项目,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管理经验并提升了业务技能水平。这对公司未来的业务扩张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保障。④业务呈现多元化趋势。公司已经从单一机楼宇保洁业务扩展到多方面环境工程业务,例如环境绿化管护、场区环卫、绿化工程实施、物业管理等。公司业务已经呈现多元化,价值链得到延伸。⑤经营业务及区域特征明显,当前业务区域主要在西北地区开展。公司业务领域扩展明显。覆盖率增加,业务跨度适宜,都属于环保工程范畴。这使得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以往的技术、服务、工程实施等经验。

(2)内部经营环境及劣势分析

尽管公司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发展基础,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劣势,阻碍了公司的全面扩张和发展。主要劣势有:①战略规划不明晰,公司管理者始终未能就公司的战略定位形成共识,导致中长期发展规划缺失。各业务模块发展受到阻碍。现有利润率较低的问题仍然在未来很难得到改善,很可能使得公司丧失历史性的发展机遇。②公司经营业务的投资回报率不高。公司当前大部分资源和投入都是针对以陕西内部市场项目为主,而且大多数是保洁业务。这些业务所涉及的内部市场资源获利能力差,且属于劳动密集型,因而项目收入较高但利润率较低。③内部管理效率较低。由于公司逐渐走出去,开展多元化业务,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此时管理效率较低。无法适应快速的企业发展需要。公司的激励系统不完善、组织结构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人才流动性大,人才质量不高,这就进一步阻碍新的业务模块顺畅开展甚至新的战略规划有序执行。④承接绿化工程资质不够。尽管公司已经具备相当的绿化工程业务经验。但是由于公司自身注册资本不足1000万,年度承接工程量不足申请资质要求,导致公司目前仍无法加大承接外部市场绿化工程项目。

(3)外部经营环境及机会分析

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动态多变的复杂外部环境影响。但是这些外部环境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诸多的潜在商机。首先,国家宏观政策对“环境保护”活动具有相当的扶持和税收优惠,这为公司提供了宏观产业政策方面的契机。其次,

“城市绿化”已经被许多城市政府所重视,并成为城市“政绩”的衡量指标。这为公司扩展绿化工程项目提供了很多的机遇。最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社区和写字楼的物业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一大需求。公司目前具备楼宇保洁、一般物业管理、绿化等项目经验,这为公司大力拓展高质量物业管理奠定了技能和经验基础。也是公司开展“物业管理”这一新业务模块或者说综合性业务模块提供了契机。

(4)外部经营环境及威胁分析

“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公司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来自外部市场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一方面,公司在扩展外部市场业务时,将面临规模大、实力强、外部关系网络丰富的企业的竞争威胁,尤其在承接大型物业管理项目和绿化工程项目时受到成本、品牌、经验、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制约;另一方面,高度的“市场化运作”可能导致外部竞争对手摄入现有的集团内部市场竞争。很可能使公司丧失原有的内部市场项目的资源获取优势,从而影响了基于内部市场的财务绩效的稳定性。

3.LH公司的战略目标与定位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目前的业务多元化较为明显,主要是由于自身的社会资源和网络而形成的格局。同时,t公司是一家新创企业,以利润增长为目标,并可能轻易剥离某类业务。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计新的战略模式和管理创新成为决定LH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鉴于此,公司管理者提出了新的

战略目标和定位,以跨层面综合集成的模式形成了新的战略规划框架(见图1)。

三、LH公司的集成整合商业模式分析

在新的战略目标和定位框架下,LH公司将从上面图中的几部分入手,加强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具体地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本地市场优势,深度开发外部市场

LH公司的本地市场一直是我公司财务收益的基本保障,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随着公司市场化的深入,将迎来外部市场激烈的资源和项目竞争,为了保证公司利益和降低经营成本,公司应当大力强化本地市场的业务能力,稳固内部市场,积累更多的技能技术、项目经验,提升服务管理质量,从而提升和确保深度开发外部市场的核心能力。

2.以楼宇保洁为切八点,推动外部市场物业管理业务发展

综合来看,LH公司面临的环境机遇蕴藏,优势凸显,有能力通过楼宇保洁获取外部市场资源和关系网络,具备了向物业管理公司过渡转型的基本条件。物业管理公司未来将利用物业管理业务专攻建立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并通过此平台集成现有业务能力(如保洁、绿化、物业管理等)发挥集成优势,拓展各大公寓楼物业管理业务,为股东带来较大的利润回报。

3.加大绿化工程项目业务开发力度,延长相关价值链

绿化工程项目将成为LH公司非常具有利润潜力的主要业务之一,它将整合公司业务能力,延长公司价值链。绿化工程项目具有高附加值,可以为公司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目前由于注册资本的不足,影响公司年度工程量总额,使得公司绿化资质一直难以获取,无法大量承接外部市场的工程项目。这就需要相关的支持活动来辅助开拓外部市场,并通过对“绿化资质”的获取投入,获得不同价值环节的利润回报。

4.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建立财务管理策略,增加公司收益利润盥

除了公司商业模式或外部业务规划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能力也需要进行规划和模式创新。当前公司管理者队伍的综合管理水平与发展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公司职员整体素质不高,这制约了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公司要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上,树立战略眼光,不要斤斤计较眼前得失,而要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舍得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使用人制度公平透明开放,工作报酬合理,物质环境平等公开,企业文化公正;其次,建立学习和培训机制(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观念、心理等),调动管理者以及各业务部门员工接受培训和开发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人力资本的潜能并使之成为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最后,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制定适合公司以及不同业务员工的激励性、竞争性的薪酬体系。

通过上述的战略规划描述,LH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路,形成了支撑新的战略目标和定位的集成整合商业模式创新体系。LH公司力争在未来3-5年内实施新的战略规划方案。确保公司的资产得到重组和优化,并形成良性循环的集成商业模式,整合公司自身的价值链,增强了公司经营获利能力。最终在以企业基础(品牌、社会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招聘、考核、激励)、财务资产管理(重组、融资、预算等)、工程业务(设计、施工、开发)为辅,设计调整组织结构,延长提升价值链为主的集成整合商业模式上得到全新的效果体现,具体如图2所示。

四、集成整合商业模式的保障措施与策略

基于集成整合商业模式战略的形成,我们可以看出新的战略规划实施有助于创造高附加值的利润,更能以最大效率给股东高额利益回报。但是新的战略方案具体操作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将受到许多因素制约,以至于无法顺利实施战略方案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及措施。因而,为了确保上述思路得到贯彻落实,使得公司能够持续健康发展,LH必须设计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策略。

首先,公司针对本地市场可以完全由“保洁公司”进行业务模块整包,既帮助公司节省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又可以加快业务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公司内部应当减少职能交叉,明晰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实施扁平化管理,分离市场拓展与保障服务职能,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和效率。

其次。建议LH公司许可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建立新的物业管理业务模块,将楼宇保洁划归为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到物业管理业务模块中进行市场化管理。物业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增资扩股,进行融资再投资管理。成立后的物业管理公司将主要负责物业管理业务的市场开发和经营,主要通过楼宇保洁业务逐步深入到各楼字、社区的物业管理业务。另一方面,新的物业管理公司可以与绿化工程业务进行合作,帮助保洁公司或者相关绿化工程公司承接绿化工程项目,共赢获利,增加投资回报率。

再次,LH公司可以采用融资方式,增资扩股。加大绿化工程项目的设计、拖工资质获取的投入。具体地讲,LH公司拟通过融资资金全资成立绿化工程公司,或吸引新的股东持股投资共同合资建立专业化绿化工程公司。新成立的绿化工程公司将主要承接外部市场中的“城市绿化工程项目”,这些项目产品附加值高,投资回报率高。通过增资扩股,使得注册资本得到增加,绿化资质将容易获取到,这将大大提升保洁公司控股下的绿化工程公司承接绿化工程项目的能力和总量。

最后,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如招聘、培训、薪酬考核等体系),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对公司经营管理者提供更大的能力发挥空间,使业务拓展和公司运作更加灵活有效,并能够及时调整运作策略,提高决策效率。除此之外,由于新创企业资金一直是公司发展的受限因素,因而LH公司必须投入资金搭建财务计划管理平台,使财务更加透明化、科学化地进行管理,有效地分配公司各类财务和非财务资源,提升资金利用率和收益率。

第5篇

作为现代公司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顶尖管理职位之一,CFO是掌握着企业神经系统(财务信息)和血液系统(现金资源)的灵魂人物。一名成功的CFO需要具备丰富的金融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公司理财与金融市场交互、项目估价、风险管理、产品研发、战略规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建立、以及洞悉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冲击等自然都是CFO职责范围内的事。

1.财务工作者。CFO首先是一个企业的最高专业财务管理者,不仅管理一个企业的账务,还要对企业进行价值管理,要对企业的价值保持、价值增值、价值创造负责。

2.财务规划设计师。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未来财务规划工作很重要,CFO就是企业的财务规划设计师。要规划、领导好一个企业的财务工作,要在财务战略预算、财务流程梳理、成本控制、财务分析、财务业绩评价等方面进行精心规划设计,在财务大趋势方面进行精准研判,这些都是CFO应该完成的课题。

3.财务支持者。一个企业,未来的经营业态越来越丰富,业务流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将业务分析与财务分析相结合,如何将财务业务嵌入业务业务,更好地支持、优化业务流程,用更加完善的财务流程支持业务流程,将财务支持者的角色扮演好是CFO的一项重要工作。CFO要领导好企业的全体财务人员,将他们全部转变成为企业业务的财务支持者。

4.财务资源整合者。CFO要发现、分析、整合一个企业的财务资源,不断提高财务资源利用率。目前,企业的商业模式在不断发生变化,新的商业模式需要与之匹配的财务管理模式,CFO要围绕新的商业模式,将财务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要建立相应的财务制度,控制各种财务风险,帮助企业找到价值增长点,重塑企业价值链。

5.资本市场外交官。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掌门人,CFO扮演着金融、资本市场的联络员这一重要角色。企业日常经营、项目投资、并购重组、开拓海外市场,都需要金融、资本市场提供支持。CFO应该是金融、资本市场的外交官,也可以说是企业的首席金融官。

6.财务大数据挖掘者。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大量的财务数据需要挖掘,许多财务数据的背后是有价值的。真正能够从财务大数据中发现真金白银的人其实并不多,CFO就是要做好财务大数据的挖掘工作,去发现财务大数据背后的宝贵信息,让财务数据引领企业未来。CFO需要掌握财务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具备发现财务大数据背后价值的洞察力。

7.企业战略制定参与者。CFO不是企业战略的旁观者,而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参与者。在企业董事会,CFO应该是执行董事,企业董事会的重大战略决策,CFO必须是参与者。CFO一定要做到企业战略的制定离不开自己的有效参与,企业各种重大业务活动离不开自己的配合与支持。

8.企业财务制度建设者。好的财务管理需要好的财务制度,好的财务制度是CFO需要认真谋划的,好的财务制度体系的建立、财务管理流程的梳理和优化需要CFO加以规划,这也体现了CFO的基本功。

9.商业模式的重要规划者。规划企业商业模式是CEO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离不开CFO的帮助与支持。企业商业模式非常重要,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及未来。CFO领导着企业中重要的财务系统,能够洞察企业的各种微妙变化,能够知道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能够帮助CEO控制各种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没有CFO的规划,企业是无法建立有财务竞争力的商业模式的。

第6篇

关键词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 创新途径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随着科技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学习、应用商业模式已成了一种风尚。

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内容。对于企业来说,用何种方法、何种途径、经过什么过程,进行哪些方面的创新以达到商业模式的创新,是重中之重。

一、商业模式创新途经的研究

商业模式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商业模式创新途径会因创新者视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研究者们从以下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了商业模式创新。

(一)过程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Osterwalder (2004)认为,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分三个步骤:一是对商业模式进行显化;二是对商业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三是对商业创意进行整合。

Shelton等(2005) 把商业模式的创新阐述为一个从创意开始,以获取价值为结束的过程,包括:创新观点的产生、原型、试验、观点选择以及获取价值。这个过程是一个管理过程,需要与之对应的工具、系统化的管理、战略思考与企业高层的领导。

过程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从整体过程的角度来研究商业模式如何创新,对企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已有的研究要么是定性的、思辨性的或总结性的。

(二)系统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作为全球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研究的领先学者,Amit和Zott (2009)认为商业模式这个活动系统的设计者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设计组成因素;另一方面是设计主题,这部分描述了商业模式活动系统价值创造的源泉。

Sven C Voelpelete通过分析商业模式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一个交互动态的商业模式再造的系统框架。从商业生态系统角度,考虑持续变化的环境因素,帮助企业保持并提高适应性和竞争力。

李东(2008)对33 家国内外的典型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个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广阔草原型、带状森林型、山丘森林型和簇状丛林型等四种商业生态系统类型。

从国内外的整理的研究来看,从系统视角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文献还较为少见,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价值链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进入新世纪,Timmers的价值链创新思路被大量应用,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Gordijn ( 2001)基于价值链创新和商业网创新等理论方法,在e-value参考模型中把创新因素定义为价值活动、价值端口和价值界面三个元素,认为某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分析可以从这些价值元素的解构着手。

Magretta(2002)认为,新的商业模式就是隐藏在所有商业活动下一般价值链上的变量,得出结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起始于一项流程的创新。

国内学者高闯和关鑫(2006)运用价值链创新理论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进行了解释,认为企业商业模式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的 [6]。

价值链视角的研究较为新颖和独特,且对企业来说更为实用,但研究者并未提出价值链视角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实施方法,这是后续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战略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早在2000年,Wolfle将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方法引入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作为分析外部环境和组织现状的工具,认为商业模式对于企业与战略有着类似的功能。

Mitchell 等( 2003)认为那些最成功的公司就是那些能够将持续、有效的战略和强有力的商业模式创新结合在一起作为发展基础的公司,并根据商业模式创新程度的不同将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商业模式提高和替代。

Markides 等学者(2004)认为,同一公司针对同一市场可以同时应用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称为双商业模式,并列举了以此获得成功的公司,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IBM 等。

战略视角的研究者们有的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战略类型,有的提出战略规划步骤,但是没有说明怎么具体实施这些步骤,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体来看,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视角也越来越多样化,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不同视角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二、未来研究展望

商业模式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认为今后可在以下几方面深化相关研究:

1、注重系统视角和价值链视角的研究,将会对企业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2、注重商业模式创新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具体方法的研究。现有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研究大部分都是总体意义上概括,商业模式创新的具体方法却很少,缺乏可操作性。

3、注重创新方法的实用性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框架或方法探讨层面上,缺乏实践应用方面的论证研究。

参考文献:

[1]欧阳峰,赵红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演化路径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12-16.

第7篇

随着互联网经济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商业模式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提出,并迅速在新兴市场中发展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转移到商业模式竞争,大量实证研究证明,选择正确合理的商业模式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 

然而,从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商业模式发展滞后导致新兴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推向市场,企业不断做大产业生产制造规模,但却无法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价值,甚至导致产能过剩,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我国目前在某些高端产业不乏一些拥有先进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汽车锂电池、LED、风力涡轮机、超级计算机、干细胞研究和3D打印钛合金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技术创新与突破,甚至在局部环节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商业模式的滞后,这些企业缺乏将新技术推向市场的渠道,技术创新无法转化为经济价值,直接导致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和产学研脱节等问题。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创新路径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从而推动新兴产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是破解新兴产业发展困局的可行途径。 

二、网络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理论 

从商业模式的概念来看,Linder和cantrell指出,学者们尽管都采用了“商业模式”这一概念,但所研究的问题并不相同。当前关于商业模式的界定主要有盈利模式、价值创造模式和系统整合模式三种。随着对商业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化,学者们大多倾向于支持后两种模式的界定方式,Itami和Nishino指出,盈利模式仅仅是商业模式的一个构成要素,从盈利模式视角界定商业模式会导致企业片面追求收入和利润,忽略了企业间价值传递与合作等重要因素,模糊了商业模式的本质和作用机理。而价值创造模式明确了商业模式的诉求,系统整合模式明确了商业模式系统运行的本质,虽然研究视角不同,但在内在逻辑上存在互补之处。因此,Teece、王晓明等以及张敬伟和王迎军。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价值模式和系统模式相结合的界定方式,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以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整体性、结构性和功能性的设计、安排和选择。 

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视角。静态视角的研究更关注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在其构成要素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某个或某些构成要素的更改实现的商业模式创新。Baden-Fuller和Morgan在此基础上提出,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仅指构成要素的创新,还应包含各要素之间的规则及作用关系。由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和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剧烈变动,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也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变化,学者们逐渐开始从动态视角关注商业模式创新,如Linder和Cantrell、Mahadevan以及Osterwalder等提出的基于核心逻辑改变程度的创新,Knecht和Bronner-Fraser等提出应根据外部环境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战略规划式创新,Morris等提出的在原有商业模式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递进升级式创新等。随着网络理论的引入,学者们开始从网络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基于波特价值链理论扩展的价值重构式创新以及Weill和Vitale以及原磊提出的价值模块化创新等。 

1 价值重构式创新 

价值网络理论主要起源于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即将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的价值活动。价值链理论不仅揭示了价值创造的过程,同时强调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存在。随着企业间合作行为的日益普遍化,在波特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学者们对传统的价值链理论进行扩展,提出价值星系、价值矩阵、价值流和价值网络等理论,价值结构日益复杂化,逐渐从传统的点结构演化为线结构和面结构,最终形成价值网络结构。价值网络理论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媒体通讯技术,将合作成员连接在一起的价值创造模式。与传统的价值链理论相比,价值网络理论既注重客户需求,又强调合作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将关注重心从企业利益转向价值网络的整体利益。 

价值链理论与价值网络理论为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即通过价值链或价值网络的重构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价值链重构的商业模式创新,如Timmers、Magretta以及高闯和关鑫基于价值链理论提出企业可通过价值链的分解和重构实施商业模式创新。Rappa提出商业模式明确了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企业可通过其位置和上下游伙伴的选取等方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价值网络理论的提出,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也随之扩充,Dieng和Corby提出商业模式创新的V3价值模型,并指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就是自身价值模型重构的过程,王琴和纪慧生等从价值网络重构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进行分析。 

第8篇

近些年,在苹果公司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全球掀起了创新商业模式的浪潮。本文结合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进行了一点思考。

商业模式的核心构成是客户和价值流体系

商业模式是系统化经营企业的一种思路,是企业将各种内外部要素整合起来,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和持续赢利目标,形成的具有高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整体的运行系统。其核心构成是客户和价值流体系。

商业模式的设计要先于管理模式的设计,好的商业模式需要好的管理模式支撑才能发挥作用;商业模式是企业的运行机制,与人没有直接关系;管理模式是企业的执行机制,与人有直接的关系。管理模式再好,如果商业模式不适合发展需要,企业也不可能获得巨大发展。如果将企业比作一艘舰艇,那么商业模式是舰艇的构造,不同的结构和配置产生不同的舰艇;管理模式是舰艇上人员的管理控制流程,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舰和人的作用。舰艇的功能构造再强大,如果人员管理混乱,舰艇不可能发挥巨大作用;人员管控再好,如果舰艇本身功能构造不完备,舰艇也不可能发挥巨大作用。

创新商业模式的路径

创新商业模式就是从企业定位、业务系统、赢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着手,围绕客户不断进行优化或改变,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企业,其管理模式能对商业变革给予有力的支撑,企业的职能部门能够快速响应其商业模式的优化和调整,并发挥最大的效能。对于传统国有企业,我们认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首先要使企业具有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对客户的感知能力,应更加注重提高企业的商业化、市场化程度,尽可能把注意力、精力、资源调配到市场中去,调配到在商战中拼杀的手段中去,如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等方面。要更加注重提高对客户的关注度,以客户为中心调整企业的经营,走“轻资产”路线,提高企业的资本效益,从而推动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商业架构,获得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通过职能部门协调统一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提升企业的商业化、市场化程度,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一是营销管理推动。营销就是创造客户。现代企业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两大职能,一项是营销,另一项是创新。可见,营销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营销工作中,最重要、最需要关注的是客户。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的市场地位就是企业在客户中的地位。企业在市场中获取到的客户价值才是企业真正的价值。营销推动就是从企业管理的核心出发,企业精准定位,准确把握竞争和价值体系,获得强大的创新推动力。

在行业产能普遍过剩、买方市场日趋成熟的环境下,掌握市场先机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营销推动就是让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变为以客户为中心,要围绕客户的需求来调整企业的赢利模式、组织结构和现金流结构,围绕市场客户需求来进行产品开发,提升企业快速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适应市场变化,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可以从企业对营销工作的重视程度向全员营销转变,以及营销制度组织体系建设、营销管理、价格管理、渠道管理、品质管理、营销队伍、产品服务、风险防控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评价,提升认识,逐步转变,持续改善,提升企业的营销管理能力。

二是品牌管理推动。品牌意味着客户对公司或产品的认知和认同,拥有好的品牌就等于拥有了市场。成功的品牌就是产品卖得快、卖得多、卖得久的品牌。

品牌管理是创建、维系、提升品牌过程中所遵循的理念和思路,它的实质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意管理”。品牌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统一营销战略,获得更好的利润,有助于保障产品的排他性,帮助企业推广新产品,降低经营风险。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许多先进的企业采用品牌(产品)经理的组织方式,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