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19 18:45: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第1篇

一年来,我校在狠抓教育教学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同时,重点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经过不断努力,我校以提升学校文化的品味为突破口,以发挥文化环境育人功能为出发点,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整体筹划,全面推进,分步实施,努力营造奋发向上、文明健康、崇尚和谐的校园文化。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经过近一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继承与创新发展思路,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群策群力。

始终以“精神文化引导人,环境文化熏陶人,制度文化约束、激励、规范人,人文文化培养人、教化人”为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效实施。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我校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寻到了养成教育之路,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铺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向常规要质量,向教改要效益,向师德要辉煌。”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审美”是我们的育人目标。坚持以“求实、勤奋、和谐、创新”为校训,“求真、求美、友爱、诚信”为校风,“务实、善诱、激趣、互动”为教风,“多思、善学、自主、探究”为学风。学校通过对建筑物的的规划及布置来塑造学校文化内涵,通过一定的载体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学校把《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小学生行为规范三字经》、“三风”等喷绘成版面悬挂在校园内,时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生活;学校新悬挂醒目的各种内容的版面X余块,无时不激励着全体师生奋发进取。另外,我校还充分利用宣传栏、黑版报、学生手抄报、学生书画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学校文化的载体。

我校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作为一种文化内涵的表象,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

一是学校成立校园“三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实施“净化”、“美化”、“绿化”、工程,使各项硬件设施做到整体规划、分别实施。

二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级重新布置了班内文化,要求各班按月出各种内容的黑板报,并开展了每人养一盆花活动,教室内窗台上都摆放上了花盆。三是健全各室,规划管理,提供育人保障,学校对已有的图书室、仪器室、会议室等进行改造,增添设施、改造环境、营造氛围;

四、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近年来,我校先后制订了《X小学一日常规》、《X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三字经》等管理制度,并编印成册,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做人到育人均有章可循。

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制订了《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文明班级评选方案》、《师德教风建设实施方案》等,为促进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五、构建富有文化蕴含的校园生活。

X、加强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坚持开展了“塑造四好少年”活动,开展了“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爱老、敬老、助老”、“中华魂”系列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第2篇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一切行为和关系的总和,其核心就是文化。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一个操场的概念,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它包括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包括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等。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则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二、目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新民路小学是一所具有48年历史的学校,多年来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一刻也没有放松。历届领导班子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淀,学校形成了 “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本着“教师为本、班子为魂,德育首位、教学中心,依法治校、以情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健体、养习、尚德、增智”的校训,“准时、勤奋、诚信、文明”的校风,“团结、求实、自律、创新”的领导作风,“严谨、博学、精业、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自主、向

上”的学风,“凝心聚力、奋发向上、敬业奉献、追求卓越”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精神。

三、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亟待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应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为基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前瞻性地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与分工,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

实际调研结果表明,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缺乏明确的总体建设目标和总体实施方案,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充分纳入到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统筹协调不够,校园文化建设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还不充分。

(二)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凝聚、培育与弘扬不够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也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办学理念主要反映学校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我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形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推进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学校精

神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彰显不够,体现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三)教师与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校园文化是以教师、学生和管理服务人员为主体的人员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和创造的。学校文化以教授学生知识为基础,以育人活动为主要功能,这是学校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由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制的文化构成了学校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对学生文化活动的深入指导和共同建设不够,具有学校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优秀教师风范的引导、培育、宣传不够,教师在校园文化的传播、示范、引领、感染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四)学校文化特色不够鲜明

校园文化特色是影响学校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追求个性、铸造品牌、彰显特色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以特色求创新,以特色促发展,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色不够鲜明,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文化特色研究不够、定位不明确,校园环境中缺乏反映学校历史与传统的元素,校园文化的移植和对接比较薄弱;校史校情研究不够,导致学校文脉的传承、宣传不足;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科文化的结合不够,

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术文化活动培育不足,缺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在区内有较大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学校文化建设和地域文化的结合也比较欠缺。

(五)校园环境建设缺乏文化内涵的矛盾比较突出

校园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传递和表现着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与韵律,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优秀的校园环境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机结合,有发挥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启迪和熏陶的育人功能。目前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校园布局的调整和二期教学楼建设迫在眉睫,自然景观还比较单薄,缺少体现校园文化特征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气息,校园视觉识别系统尚未按照校园文化特点完全建立,缺少文化意蕴,校园建筑物内缺少人文内容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表现。

四、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具有全局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有着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主要表现为:

(一)校园文化问题研究不深入,思想认识不统一,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尚未真正确立

我们对校园文化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特点、地位、作用以及发生发展规律认识还不深刻,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真正做到将校园文化

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实施,就难以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从而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较为薄弱,也使校园文化难以体现学校特色,难以铸造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也比较难以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常常被当作宣传、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事情,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真正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不易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的就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二)过于注重外显形式,忽视了文化本质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注重了建设物化的环境文化,对精神文化的引导和培育不足。这就给人以一种误解,似乎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开展的文化活动或学校形象设计等。实际上,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其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最表层的是学校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学校形象设计都是学校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

第3篇

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鲜明办学特色,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收熏陶和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实际,着眼于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全面成长和特长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二)教育性原则。精心设计和布置以校园环境为载体的静态校园文化,讲究艺术性,坚持高品位,达到美观、高雅,使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空地都具有教育作用。

(三)校本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校文化传统底蕴,利用师资条件优势和社区资源,寻找建设的着力点,将办学特色融入其中。

(四)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五)实践性原则。结合学校文化生成特点,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培植学校文化,使其持续生长。

三、主要目标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力求品位”的总体思路,力争使学校达到“办学理念先进、校园环境优美、师生身心健康、文化氛围浓厚”的目标。从而逐步推动全区中小学校普遍自觉走文化立校、文化治校、文化强校之路,全面创设环境优雅、内涵丰富、理念先进、制度科学、功能完备的学校文化系统,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让校园处处充满文化的气息。

四、主要任务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是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活动形式等各要素的总和。各中小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文化建设

学校要动员全体师生在认真总结本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深化科学教育思想,提炼明确学校定位和发展规划,提出最切合本校师生发展的育人目标和富有个性内涵的办学理念,形成系统、独特、能为全体师生广泛认同的、符合学校发展方向的学校理念文化体系,并据此提炼形成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文字简明、指导性强的校训,凝炼符合学校传统、办学特色、发展远景,并相对固定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要引导和鼓励班级围绕“三风一训”,形成优良的班风。

(二)形象文化建设

各学校要重视本校形象塑造规划,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育人特色等符合自身实际的理念文化,运用文化设计元素统一规划设计校徽、校歌等代表学校形象的标识,并从设计学原理出发,确定本校的标准字和标准色。标准字即学校对内对外宣传中所使用的以一种字体为主的专用美术字体;标准色即体现学校整体外部形象的以一种色彩为主的专用美术色彩,学校的楼宇、各种设施设备、以及学校校服等均应与学校确定的标准色相协调。采用校徽、标准字和标准色可以展示学校的整体风格和个性形象,从而使学校彰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大方典雅的环境氛围。各学校要从建设良好的教育品牌形象出发,将校刊、校报、校广播台、校园网、宣传阅报栏以及校牌、各室的门牌等标识文化设置精美、位置恰当,使其具有宣传性、艺术性和教育性;要完善学校视听觉形象标识的规范管理与使用,规范学校的导示系统如楼名、路名和雕塑铭文,让师生耳濡目染地感受文化的氛围;要通过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等设施,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活动场所和所有教学设施设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在学校理念文化的指导下,按照学校形象文化的统一风格,通过对学校自然环境的建设,提升师生的审美情操和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向往追求,促进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1.校园外景

(1)门口挂校牌,大门两侧设安全警示,校内醒目位置设“三风一训”、悬挂国旗,主要建筑物正面题写励志标语,走廊悬挂名人画像,师生佩戴校徽,最醒目处设置体现办学目标的巨幅标语。校园道路平整,校舍场地整洁优雅,无卫生死角。

(2)文化长廊:因校制宜设展示橱窗,张贴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阅报栏,出黑板报,展师生作品,颂学子风采,扬知名校友。

(3)绿化场地:科学合理设计校园绿化,种植树木花草,使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花草树木贴标签,假山池泉示安全,醒目处设温馨提示,有条件学校可设计布置艺术雕塑。

(4)运动场地:悬挂或书写巨幅标语,绘制简笔画。

(5)校园广播站:乡镇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成立广播站,每天定时播报。

2.教师办公室和集体备课室

走廊挂教师作品,门口挂室牌。室内醒目位置贴室训,挂《教师职业规范》、《中小学教学常规》;适当位置放花盆,办公桌面置贴有教师照片的桌牌。办公室摆放整洁有序,布置温馨雅致。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改善教师办公环境。

3.教室

走廊挂学生书画、名人名言,门口挂室牌。室内选择性张贴(或悬挂)国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眼保健操挂图、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日生表、班级(学校)活动安排表、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名言、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合理设置图书角、卫生角、公告栏、黑板报或学习园地。室内陈列力求温馨大方,整洁和谐。

4.功能室和少年宫等专用教室

悬挂管理制度,题写与专用教室相符合的标语、字画、手工作品等,环境布置与所开展的活动相适宜,温馨、大方、得体。

5.学生寝室

走廊张贴书画、防疫、消防、安全用电类宣传画等安全警示用语,设置安全疏散标志。寝室门两面(里、外)张贴住宿学生个人信息(班级、姓名等),室内布置《寝室公约》、《文明寝室评比办法》、休闲书画、学生制作的工艺品。适当位置贴学生值日表、寝室管理分解表等。铺位贴学生信息(姓名、班级、家长联系电话等)标签。室内陈列务求整齐划一,如被成方、鞋成线等;室内卫生务求干爽清洁。

6.学生食堂

布置饮食文化标语,如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等,悬挂饮食价格公示牌、食品卫生安全投诉电话等。

(四)行为文化

各学校要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加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建设,并通过仪式、典礼和节日等常规性的活动,逐步建立和巩固学校师生良好的行为模式,使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于无形中内化为师生自觉地行动。

1.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广泛开展歌咏、乐器、舞蹈、绘画等艺术社团,球类、武术、棋艺等体育社团,航模、机器人等科普社团,读书会、文学社等文化社团,以及放风筝、剪纸等乡土特色社团活动。

2、积极开展教师活动,组织恳谈会、青年读书会、教研沙龙、教师论坛、教学反思会,体育俱乐部、教工之家等,并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2.统筹安排艺术节、体育节、科技周、健康周、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

3.围绕结合国旗下讲话、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爱”、主题班会、经典诵读等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班级、进课堂。

4.行为习惯养成。穿戴整洁大方,教师穿正装,学生穿校服,举止文明优雅,交谈亲切自然,见面问候礼让。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不化妆,学生到校不带手机。

5.师生必须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启动阶段。各校组织召开会议,学习文件,进行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明晰校园文化的内涵和主要任务,制定本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要充分调动校内校外资源,要充分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做好校园文化的征集、讨论。

(二)方案论证阶段。区教科体局将组织人员,对各校方案进行认证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学校,在此基础上,面向全区各中小学公布各校方案,让全体师生了解、督促方案实施的情况。

(三)组织实施阶段。各中小学按照年度建设方案,深入扎实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特别要抓住寒暑假两个重点时间节点抢抓工期施工。

(四)考核验收阶段。对各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情况,通过现场考核的形式,评定“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对考核优秀学校给予通报表扬,对考核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同时,教育督导部门根据学校建设规划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常态化督导。

六、相关要求

(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各校要对照本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广泛宣传讨论、科学认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本校校园文化3年规划和年度建设方案,明确分工,落实任务及各阶段工作目标。

(二)保障投入,有序推进。各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到学校教育经费的预算中,与学校校舍建设和改造、教育教学设施配备添置、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工作统筹结合起来,给予必要资金保障,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经费使用上,既要大力筹措,又要严格按程序报批。

第4篇

关键词:职教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基金项目: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与策略研究”(KY-ZS16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1日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职院校校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坚持特色立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谋求生存与发展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特色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主要包含学校的“管理特色”、“专业特色”、“文化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色”、“院校特色”等,一般与长期发展“历史沉淀”文化积累等有关。高职院校必须依托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全力构建特色专业体系,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打造特色教学团队,培育特色学生管理体制。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内外活动为载体、以高职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它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集体意识,它对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职教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职教特色是在一定的办学思想下形成的,是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反映、折射和物化。职校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职教特色应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职教特色高职校园文化一般包括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

(一)物质文化建设方面。高职校园物质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是实现职业教育目的而建造和设置的各种物质设施和环境的总称。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科研设备、后勤装备、生活资料、校园环境、实训基地、活动设施等等,属于硬件设施的范畴。

(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高职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学生一致认同的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随着办学硬件投入、制度完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也必须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治校的观念,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它的形成、传播和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职业和创新精神,引导高职学生增加求知的自觉性和解惑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行为文化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行为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校园内各方主体(教师、学生、管理者、其他服务人员)的行为方式的引导与行为模式的构建,而且涉及到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与岗位文化的渗透与融合。

(四)制度文化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和执行。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科学的高职院校制度文化,能增强学校对师生员工的约束力、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的学校风貌。学校应把建设具有鲜明职教特色校园文化的活动列入工作计划中,并建立相应考核奖惩制度,以推动和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取得应有的成效。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类型

高职院校发展至今虽然尚属探索阶段,但是不能否认大多高职院校通过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发展,校园文化风格已初步定型,特色正逐步外现,品牌效应已然形成。分析各高职院校的文化,其特色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历史传承型。渊源历史,传承文化,并在传承中将文化发扬光大,进而形成特色,树为品牌。这种历史传承型校园文化特色,不仅彰显着高职院校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时时处处表现出此种文化在新时代彰显出来的魅力和新的活力。

(二)区域文化型。立足地方,依托优势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因而必须与区域文化融合,建设匹配于区域的校园文化,最终形成气息强烈的区域文化型校园文化风格。这种区域文化型校园文化特色,与地方文化相融,与区域经济律动,处处显现出外向和_动的气息,体现出生机活泼和大气图强的现代文化气息。

(三)行业特色型。以行业为背景,以产业为依托,传承行业风范,对接前沿理念,形成鲜明的专业教育特色,进而形成行业特色型文化风格。行业特色型校园文化,有对行业历史的继承,有对前沿理念的升华,最终形成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并在长期积淀中凝聚为文化品牌,定格为一种校园文化特色。

(四)模仿借鉴型。借他校的做法建设自己的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虽然也搞得有声有色,但一般没有总的明确主题,只是将其他高校的优秀做法拿来用,开展相同的或相类似的活动与行动,算作自己的校园文化。目前,随着教育视角的转移,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成为各高职院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这种完全他校借鉴型的校园文化正在渐渐消亡。

第5篇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问题反思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032-02

“5.12”地震虽然损毁了家园,但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一座座新的美丽校园己展现在眼前。进一步管理好学校,有效利用好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摆在灾区学校校长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提升校长管理素质和能力势在必行。我有幸参加了省灾区学校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对办学理念、文化建设、队伍建设、财务管理、常规管理、心理健康等进行了专题培训,受益匪浅,加深了对学校管理内涵的理解,完善了学校管理外延的制度,丰富了学校管理策略的经验。集中培训后,我对以上六个方面进行了问题查找,并针对问题找到了解决策略。下面着重针对我校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解决策略。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校园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经过认真查找,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房屋建筑缺乏规范性和育人氛围。我校是由所在乡两所小学和两所初中合并成的九义校,乘着灾后重建之机,校舍建设不断加快,但由于改危的面积较大,每年都在投入建设,每年的设计标准不尽相同,导致先后建成的校舍外观和格调不一致。上级要求大部分校舍原址修建,造成整体布局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校园没有形成完全独立的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农村学校的校舍建筑比城区标准要低,仅靠学校有限的公用经费来美化就只有见子打子,美观性差,缺乏育人氛围。

2.校园配套设施不足且使用缺乏人性化。我校是农村边远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涉及的生活配套设施按上级要求还有差距,现在只能解决九年级大部分学生吃住问题。我校留守学生达70-80%,留守学生之家的建立还不太规范。留守学生管理涉及的人、财、物也还尚缺,便利服务区、心理服务区、亲情联络区、科技益智区、学习阅览区、文体娱乐区等活动开展还缺乏有序性和有效性。健身涉及的体育设施也还不足,现有的器材大部分只能满足校本部大一点学生,村小器材特别不够。器材的购买和安装,比如篮球架都是按照规范高度安装,没考虑到小学生身高和学生性别年龄差异。

3.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单一,魅力彰显不够。由于校舍改建,校园内坝没有硬化,学生卫生习惯与我们的要求还有差距,给净化工作带来了困难,也影响了校容校貌。我校绿化面积少,文化韵味显得不够,校舍外观装饰缺乏整体美。宣传标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张贴物单一,显得格调不高,文化氛围不浓。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学风等体现学校精神的文字没在校园核心显眼位置出现。路灯等灯具只能满足安全照明的需要,缺乏美的装饰。环境布置不利于孩子的视觉。比如,温馨提示语张贴得过高,学生不便看见,路灯控制电键安得不利于学生开关。学生阳光愉悦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还没真正形成。

4.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未形成常态化,有效性凸显不够。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校园大型活动很少开展,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显得无序,效果不佳。校本研究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师生读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书香校园氛围尚未形成。家校合教的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学校教育社会听证活动没开展。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的制定,尽管合法、合情、合理,但师生参与度不高,民主意识还缺乏。特别是校规班规的制定有些是强加给学生,没让他们参与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还有待强化,校园行为文化还存在着差距。

5.校园精神文化还有待强化。“校兴我荣,校辱我耻。”“不愿顶天,但求立足。”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作为生活、工作、学习的精神支撑还须强化。“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率先垂范,与国树材”的治校方略还体现不够。“热爱学校,教书育人,关心学生,堪为人师”的从教兴业的要求,力度不够。“真真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的在校从学的品格,还需培养。

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反思

我校文化建设存在着以上的问题有内外两种原因。

1.从内部原因看,一是学校管理者管理的缺位与越位。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以自己的需求要求别人,自己的兴趣代替别人的兴趣,总是以牺牲被管理对象和被教育对象为代价,实现自己约定的教育意愿和目标,使被管理者立场异化为管理者立场、受教育的儿童立场为成人立场。二是学校管理没有真正关注到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学校管理缺失了解,管理行为就是盲目的:缺失了足够的尊重,就会变为支配与控制;缺失了关怀和给予,就是空阔和苍白;缺失了责任,就是轻薄的。三是学校管理没有关注到儿童独立的心理世界,学生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也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四是管理没有真正理解到民主与集中。“没有民主,办不好事;没有集中,办不成事。”今天给我点阳光,我就会很灿烂。五是管理者和教育者教育眼光还不够,对人才观、质量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还有偏颇。六是学校对外部环境利用不够,没有充分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2.从外部原因看,一是上级对学校缺乏深层次的调研和战略眼光,对学校的建设完成排危任务即可,造成校舍修建缺乏合理的布局,影响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二是政策因素造成城乡校舍等硬件差异,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的缺失,给学校文化建设增加难度。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解决策略

(一) 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制定长远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建设是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学校领导必须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陶冶师生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为此,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运用目标动力手段,分批逐一实施。

(二) 科学规划校园校舍硬件建设,逐步建成规范的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

“思路决定出路。”学校领导要集全体员工的智慧,请专家指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校舍建设整体布局,分批推进建设,最终建成规范的生活区、教学区和运动区。从校舍整体

布局上充分体现文化建设特色。

(三) 加强学校“三支”队伍素质的提高,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三支”队伍素质是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突破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方面必须要加强学习内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依法治校,民主管校。教师方面要强化职业道德的教育,要堪为人师,自觉规范施教育人行为,对学生倾注爱心,要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要以德养德、以言养言、以行导行。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学生的素质高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量尺,要坚持《德育教育实施纲要》的执行,坚持学生目的明确的理想教育、净化心灵的纪律教育、规范言行的养成教育、促进发展的学习教育、弘扬个性的特长培养。

(四) 运用人本原理,坚持人性化管理,优化学校文化建设的软环境

人本管理原理认为,适度的需要与满足是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的条件。学校文化建设要得到优化必须坚持人性化管理,抓住被管理者的心理需求,坚持换位思考,坚持民主与集中。制度的制定要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原则,听取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意见,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张贴物的布置要体现校园文化特色,要彰显一种向上的精神,文字要通俗易懂,要便于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阅览。体育等设施的安装与使用要采取全面接纳的态度,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及性别差异。富有教育意义的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要在保障安全情况下坚持正常有序地开展。办好校园广播之声,播放校园歌曲,正面宣传学校师生的先进事迹。办好校报,丰富校园文化知识。

(五) 加强联系争取支持,营造校园文化建设优良的外环境。

第6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 中职学校 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96-02

近年来,中职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校园文化在引导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会无形地影响学校内涵的提升,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因为随着学校地发展,校园文化的力量会慢慢融注到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当中,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通过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内涵,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很多不足,如校园文化特色不够鲜明,教师主人翁意识不强,学生学习氛围不浓,毕业生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较大等。

分析原因,主要有:(1)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对基础建设的标准要求和投入远比不上高等教育和普通教育。(2)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近年来,中职学校主要精力放在了招生与就业上,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3)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单一。多数仍以社团和文体活动为主,且活动形式过于单调,学生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习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文化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中职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中职学校要提升自身内涵,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江西省医药学校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立足本校实际,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

3 该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做法

(1)上下联动,提供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列为党建工作项目化课题,以“出题、领题、解题、破题”的思路,将文化建设分成几个小组,由党员带头组队领题。各队讨论提炼出初步方案,再向全校教职工征求意见,最后上报学校。这种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上下联动的做法,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2)立体宣传,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本身对校园文化建设也能起到一种促进作用。学校以组织会议、网站宣传、灯箱广告、师生活动等形式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教职工中,成立了中青年骨干理论研修班。他以饱满的激情和积极的心态,利用下班时间自行组织学习充电,同时在工作上,也充当着骨干力量。在学生中,开展了第二课堂、药校好声音、技能比赛、兴趣班、爱心捐赠、主题班会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老师和学生的这种正能量的传递,无疑给学校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3)形象设计,奠定校园文化建设基础。2013年,学校着手进行VI视觉形象设计工作。确定学校标志主图案由函数生成的叶子组成,六片S型叶子按精确可描述的方式集结,构成一株植物,寓意为中药(中药古称本草),其S型也暗合了中医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图案由取自叶片曲线的白线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似繁茂的枝叶,象征学校的勃勃生机;下部似发达的根系,象征学校内敛精确丝丝分明的专业要求和立根百姓的职教特色。绿色代表植物,亦代表医药;蓝色代表大海,是生命的摇篮,亦代表科技,寓意学校是培养医药技能人才的摇篮。整体有升腾之感,优雅之感。标志将学校的理念、文化、办学思想、优良传统等抽象概念凝聚在一起,为学校文化的宣传及制作奠定了基础。

(4)制度建设,提供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校运行的各种工作规程和制度,用以规范师生的行为方式。学校一直重视制度建设,建立的制度对学校的改革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同时也注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内涵,不断地修订和新建制度,如校企合作机制、现代学徒制、实习制度、就业跟踪办法、教师及班主任考核办法等。制度建设保障了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5)“双立”教育,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党的十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校非常重视德育工作,并一直在摸索一种适合我校的德育教育模式。依据“德育为先”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学校创造性地成立了以“立德做人、立志学技”为内涵的“双立”素质教育实践班,打破传统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赢在终点线”的观点。“双立”学子们坚持晨跑、举行主题班会、乐于助人、积极进取,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立”实践班让许多迷茫、颓废的孩子重新燃起了理想和希望的热情,也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品牌,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风学貌。

4 校园文化对内涵建设的影响

通过不断努力,我校的校园文化内涵不断地丰富,特色也不断显现,学校内涵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校园文化的职教特色,使校企融合度更深。一年一度的技能竞赛,新学年的校企合作班级开班典礼,合作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授课,校企合作企业给校企合作班评定并颁发奖学金,学校老师下企业实践,老师与企业车间师傅对接交流,校企合作企业灯箱文化及优秀毕业生灯箱文化,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理念的课程改革等等,无一不体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特色。

二是校园文化的专业特色,使师生的满意度更高。绿色的校园、古典庄重的中药博物馆、随处可见的药用植物、种植有不下500种中草药的植物园、医药企业灯箱文化、各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及各专业的宣传,无一不展现了学校医药类专业的特色。在这样强烈的专业氛围下,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意愿均得到激励,共建和谐校园。

三是校园文化的德育特色,使毕业生的认可度更强。经过几年的以“双立”为内涵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实践,“德技双优”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的校风班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双立”学生也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双立”已经成为学生进入企业的免试招牌。同时,我校的德育模式也成为兄弟学校学习借鉴的标杆。

该校校园文化经过不断地发展、沉淀,以及近几年来的提炼整理,具有医药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也逐渐形成并发展充实。形成的校园文化不断促进学校内涵的提升,取得显著成效。由此可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导向、凝聚、激励和调和的作用,对加快推进学校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阳欢,李敏.江西省医药学校“双立”模式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工教育,2012(233):36-37.

第7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发展校园,全面提升我校综合办学水平,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高教发(2012)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黄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目标:

通过今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教师培训的创新、后勤管理的创新等工作的创新,使我校教育管理有新思路,教学质量有新提高,养成教育有新发展,两支队伍建设有新突破,追上各级各类先进学校,真正实现“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提升学校”,使我校成为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创新内容措施:

1、创新管理理念。学校管理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为此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结合学校现状将创新管理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强校,声誉扬校,做大做强”的办学思路;坚持“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学生观,努力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经验,坚持“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的有机结合。学校自本学年起创新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教学奖励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安全奖励考核制度、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外宣工作奖励制度等的创新。以各种德育活动为载体,坚持“抓养成,塑品行,为学生奠定成功人生”的创新以养成教育为中心的德育工作,积极协调招生工作,使今年的招生工作有序开展,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学校文化氛围的重要举措。学校将通过开展全校教职工大讨论献言献策,以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让花草树木说话、让墙壁说话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规范化、教育化。真正做到以正确舆论论引导人,正确氛围感染人。使学校面貌发生历史性转变,给各级各界领导来宾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在和谐向上文明的氛围中感悟、感受、体味,真正实现校园的精细雅致。

3、创新两支队伍建设。针对我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除继续坚持实践推广洋思经验,使教师学会洋思教学理念、课堂模式外,学校将争取承办县级以上教研活动3次,让老师们在本校就能参加县级以上培训;学校计划将全校教师带到柳胡中学、罗场中学等学校进行全天听课学习1—2次;联系聘请县内外知名教师、教育专家到校为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新购置有关著名教育教学专家的教育教学相关资料组织教师学习,积极开展年轻教师的培养帮扶工作,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积极培养中层后备干部,通过压胆子、扶苗子等途径促进他们成长。

第8篇

近几年来,广大农村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了学校文化建设力度,有效提升了办学水平。但是,当前农村学校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内涵发展。笔者拟针对此,从操作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五困”

办学目标的确立之困。办学目标是学校发展前景的形象设计,是学校未来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标准。学校办学目标主要包括方向、程度、时间三个要素,其中方向与学校特色密切相联。这些恰恰成为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软肋。缺少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对教育发展准确的把握,众多农村学校的办学目标指向不明、程度含糊、时间不清,自然发挥不了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作用。

核心要素的创新之困。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等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一些农村学校追求新、奇、特,所提出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假、大、空。如有学校的校训“博学修身,见贤思齐”等,小学生难以理解,更无法激励自己;有的老调陈谈,“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等缺乏个性的标语、口号比比皆是,文化内涵偏少,教师毫无兴趣。

环境文化的表象之困。环境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文化载体,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作用。但是农村学校的环境建设往往形式好看花样多,内容繁杂图画多。零散的环境布置,既缺乏个性特色,又缺少核心灵魂,往往成为一种摆设。

师生参与的认同之困。学校文化策划设计本该是一项重要的集体决策和参与的过程,但是一些学校习惯学校班子成员、“能干”老师和骨干教师等少数人参加;有的出于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依赖外部专业机构和专家的策划设计,导致师生参与面窄,知晓度低,主动实践性不强。

建设经费的缺少之困。学校文化建设中办学历史的挖掘、环境文化的布置、教师文化活动开展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的开支缺少专项经费的支持,学校文化建设面临资金之困,难以实施。

二、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三种意识

著名社会学家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用以指谓一个民族或者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具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具有充分的认识,也就是要达到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对于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自我对话确立自信,减少迷信,科学规划学校文化路径。

自我觉醒需要重视学校精神培育,突出日常教育训练。靠精神站立起来的教育是充满力量的教育。要培育班子团队的学校精神。重点培养班子成员的引领作用,角色定位和团队意识;培养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工作作风;培养教育教学真功夫;培养关怀教师、从善如流的胸怀和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风范,着力提升班子团队的号召力、亲和力、影响力和领导力。一些农村学校,加强教师着装和仪态管理,注重活动训练,重视精神塑造,通过诵誓言,呼口号,教育教学活动比武等途径,培育教师的学校精神。特别是要突出培养教师扎根农村的吃苦耐劳精神。

自我反省需要对自身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反思和总结。农村学校文化根植于农村,与农业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之间紧密相连,与农民、农村孩子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自我的反省,要求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客观认识校园文化成长的土壤,积极应对工业文化、城市文化、现代科技、国际教育等方面的挑战和融合。比如许多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发出基于农业生产的绿色教育文化,从种植、养殖的地方生产中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培养懂农耕、爱农村的现代公民。

自我创建,首先要做实教师培养工作,解决人才发展瓶颈问题。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说:“ 好的校长要有两个境界:一是带出一所好学校,所谓‘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二是构建好校园文化,可以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因此,教师培养首先是校长的培养,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校长培养的内容之中,提升校长校园文化建设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全面落实好教师的国培、省培和县培计划,适时选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切忌卡和压,为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三、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三个重点

有学者曾说过,文化应该是人类痕迹的总和,留在纸上的是文化,留在地里的、山里的,更是文化,而且是最重要的文化,是第一手的文化。美国学者认为,校园文化的产生是一种不断强化、不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当人们有规则地聚集在一起,互相交谈,一遍又一遍地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共有的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校园文化需要从核心价值观,学校历史中的故事、人物,学校的环境布置等方面加强诊断、挖掘、提炼和升华。

首先,在自我诊断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建设学校文化。诊断是规划的基础,学校文化建设的起点一定是对自身的清晰定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文化建设应清楚校情,认真分析校情,精心编制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细化学校在短、中、长等各阶段的目标任务,确保文化建设不偏不倚,有条不紊推进。最大限度集中教师团队智慧,深挖学校历史的厚重底蕴,提炼文化内涵,科学拟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校训,真正让师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其次,重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打好校园文化底色。一是抓好制度建设。针对学校具体的人、事、物、境、景等设计制定制度,切忌闭门造车。及时废除、修改、补充制度条款,增强操作性和执行性;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制度应有效力。二是抓好规范管理。规范管理是学校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其重心要放在教风和学风建设上,以形成优良的校风。要健全检查约束与奖励机制,发挥惩戒与榜样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