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整改目标

整改目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22 19:35: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整改目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整改目标

第1篇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财政体制的转换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从而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财政本身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财政体制未能适时转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指导思想不明确、目标定位不明晰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重构中国的财政体制,首先要确立一个恰当的目标。那么,中国财政体制的重构目标是什么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的理念是“国家分配论”,国家是一个“大管家”,财政力求包揽一切。在由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经济体制环境变化了,政府职能也变了,财政体制显然应该按照新的经济体制的内在逻辑重新构建。

    综观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体制,尽管其形式多样,侧重点各异,但基本模式是相似的。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而进行政府收支活动的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财政收支实践面临的困难,不难得出结论: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必须走公共财政的道路。

    正如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一样,公共财政也并非西方国家的专利品。中国在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就注定了要走公共财政的道路。搞市场经济,就要搞公共财政。因此,现实的选择只能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公共财政理念,重新界定中国财政的职能范围,规范财政收支活动,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推进财政体制的创新,最终向公共财政体制转变。

    二、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

    (一)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为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提供基础性条件

    1.按效率原则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职责关系。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干什么、能干好什么以及如何干?由私人机构来执行目前政府正在执行的一些任务,能否做得更好?这一直是世界各地的选民、决策者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的重要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重新界定政府职责尤为紧迫和重要。根据世界银行对转型国家经验教训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首先,政府在生产、产品分配及服务方面的作用应大幅度地削减。只有在市场失败的方面,如国防、初等教育、农村道路和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等,在政府干预能够改善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干预才被视为合情合理。其次,政府必须停止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控制,政府应致力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为私营部门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一种法律上的环境。最后,提供社会保障是所有国家政府的主要功能,但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应该主要针对最需要保护的那些弱势群体,政府不应为了使所有的人获得足够的生活标准而提供慷慨的保障,而是有必要强化个人在收入和福利方面的更大的责任心。

    2.按分职治事、受益范围和法制原则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分职治事是指在按效率原则对政府事务与民间事务进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对政府有充足理由承担的事务,在政府内部按照凡是低一级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上一级政府,凡是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中央政府的原则进行划分。受益范围原则是指政府行使政治经济职能和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时,若受益范围遍及全国则应划为中央政府事权,若受益范围仅限于特定区域的居民和企业则应划归相应一级地方政府。法制原则是指各级政府事权的确认、划分、行使及调整等应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并保持相对稳定。

    根据上述原则和中国国情,中央政府的事权范围及主导作用应主要包括:

    (1)制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

    (2)调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促进并保持总供求和部门结构的大体均衡,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3)在市场失效领域,有效承担起跨省际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等。

    (4)调节GDP分配结构和组织社会保障,从全国着眼把收入差距控制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范围内,协调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5)调控各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

    (7)自觉组织和推动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8)维护国有财产的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9)维护全国的生态平衡,搞好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等。

    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应主要包括:

    (1)制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本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收入分配关系等具有区域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组织实施。

    (2)根据本地区居民、企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合理确定税收和非税收入规模及其各自的内部结构,并将其按预算程序转化为公共支出,有效提供公共产品,为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服务。

    (3)调节本地区内部的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

    (4)维护地区内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

    (5)组织和推动市场化改革进程,培育和完善区域内各类市场。

    (6)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各项法律政策,完成中央政府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对各级政府的共有事权尤其是基础结构(包括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信电话、治山治水等生产性基础设施)领域的共有事权,也应按项目分级管理和费用分级负担原则进行划分。

    3.政府通过立法,而不是行政干预,来建立政府间责权利关系的准则。从世界有关国家的经验看,不论是联邦制国家还是单一制国家,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间责权利关系都是建立在宪法或相关法律基础上,责权利关系的调整也按法定程序进行。以日本为例,日本战后的宪法中有一章是关于地方政府自治的内容,有关地方政府的组织和运作用法律固定下来;除宪法外,日本地方财政法详细规定了中央与地方在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上的具体分工;日本地方税法则详细规定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权限。法律规定保证了地方预算收支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保护地方政府免受中央政府随意改变事权责任和税收分享比例、经费分摊比例。同时,这些法律还能帮助地方政府建立起对中央政府的信任。

    完善中国的分税制,理顺政府间的责权利关系,需要发挥包括宪法、预算法、税法等在内的法律的作用,弱化行政干预,为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奠定可靠的法律基础。

    (二)科学划分政府间税种并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收入体制

    1.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考虑到利益分配关系调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应采取“两步走”的办法。第一步,在“十五”期间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在某些税种上的分享办法和比例,逐步扩大过渡期转移支付规模,重点增强中西部地区财政保障能力。具体措施有:

    (1)改变企业所得税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办法,实行按比例共享或分率共享。

    (2)将个人所得税调整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3)适当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的中央分享比例,中央政府因调整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所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4)进一步推进省以下分税制改革,使市、县级财政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增强市、县级财政保障能力。第二步,在“十五”末期至2015年,按照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政收支范围,严格核定各地区的标准化收入和支出,在此基础上实行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实现各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改革现行收费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遏制乱收费,理顺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具体做法是:

    (1)通过将部分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用相应的税收取代,进一步完善税制。

    (2)通过把一部分非政府性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界定和规范政府行为。

    (3)通过取消大量不合理、不合法收费,进一步规范政府收入分配行为。

    (4)对保留的少量政府收费,实施规范化财政管理,加强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

    (三)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核心内容。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首先是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并举的微调向目标模式逼近,并适时推进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

    1.目标模式的选择。现行分税制同时存在存量调节与增量调节两条转移支付系统。存量调节就是为维护既得利益而设置的双向转移支付,自上而下的有税收返还、体制补助、结算补助等,自下而上的即地方上解。规范转移支付制度,要求逐步减少直至消除以“基数法”为依据的为维护既得利益的转移支付,过渡到按客观因素测定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的转移支付制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一是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二是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的混合模式。

第2篇

由于是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定的社会政治发展背景以及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我国的现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因此其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阶段,这是对我国现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进行认识和分析的基础。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交通需求出现了非常多的变化,现在我国的交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传统管理体制僵化的影响和制约。首先,现在还没有完全理顺交通部门与建设部门、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运行机制、协调机制,因此各自为政以及多头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并没有真正的形成交通综合管理体制,而且交通市场管理中存在着依据不一以及尺度不一的现象,多重执法以及重复收费的情况仍然存在。其次,机构事权不明以及职能交叉的问题长期存在于交通管理部门的内部。这样就导致了部门利益化的形成,并没有在监督、执行以及角色等方面将合力形成,使得交通管理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源浪费以及重复建设的情况,无法有效地遏制交通系统内部的腐败。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这些问题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然而并没有真正的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一)产生问题的制度性根源是部门行政管理制度

我国在1986年确定了现行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而现行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对计划经济时代的部分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了沿用,向各个职能部门进行行政权力的分配是部门行政管理的基本做法,而决策与执行的高度统一是部门职权的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这样就导致了自我封闭式部门管理的形成。其具体的表现为:首先,在交通管理的相互配合以及职责分工方面,公安部和交通部两者并没有得到法律层面的界定,两者没有对交通运输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其次,在纵向上我国的部门行政管理制度从全国范围来说实行条块分割,中央指的是“条”,地方指的是“块”,这样就导致地方政府虽然明白现行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然而却没有能力及时解决。地方职能部门或者地方的基层政府通过对部门行政赋予的权利的利用人为的隔开统一的公路,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管理中弊端非常严重。

(二)产生问题的直接根源是交通管理主体定位上存在的偏差

交通行政管理体制能够实现运转协调以及高效廉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管理主体的定位。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交通管理不仅包括交通安全保障管理工作,同时还包括了道路的建设、设计和规划等各个方面工作的管理,也包括运输市场的调控、交通运输的组织、车辆的配置和投放、从事道路交通管理人员的组织以及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组织等。立足于世界范围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都是将交通部门作为道路交通管理的主体,然而目前交通管理主体定位在我国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必须要对我国交通安全管理体制进行重新考虑,也就是说必须要市交通部门取代公安部门作为道路交通统一管理的主体,同时要对在道路交通执法方面公安部门的主体地位进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统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主体和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主体,并且使道路交通安全的措施从交通管理涉及到的各项要素以及各环节得到全面的落实,最终实现采用全过程管理的方式开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三)产生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是部门权力利益化

导致现在我国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问题非常重要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部门利益化的倾向,比如在一些有利可图的领域往往出现各个部门冲突加剧以及矛盾激化的现象,而在没有实际利益机制的交叉的管理领域就存在着严重的互相推诿的情况。部门权力利益化使得公安、交通等部门在道路交通管理中执行和决策的合一倾向不断加强,其最终的结果就是使得部门之间出现了越来越难以协调的问题,并且对部门之间冲突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总之,阻碍我国改革与创新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层次的根源就是部门权力利益化,由于改革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必然会对一些部门的权力和利益产生影响,因此如果不能够使部门权力利益化倾向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就不可能完成对我国交通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的目标。

二、我国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趋势分析

(一)在事权层面的改革趋势

现在我国的车船通行需求以及交通建设需求变得越来越多,而且也不断地出现了各种交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要想有效地解决交通行政管理体制问题,绝不可以只是利用对个人行为的限制和纠正解决,必须要调整事权关系,从而能够开展全方位的综合整治。面对我国交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要对政府部门、公共企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政府事业单位的职能进行合理的划分,并且对政府机构的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将一些具有较强服务性技术性和政策执行的职能向着政府服务事业法人进行进一步的转化;要采用立法规范的方式对事业单位的一些行政管理职能进行规范,剥离事业单位的一些经营性职能,对其进行改制。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专业企业以及政府服务事业法人的设立进行强化,并且最终能够将可以实现责任管理不断加强以及运营方式更加灵活的相关制度形成,这样就能够使独立机构以及授权机构都具备较高的管理自,采用这种方式还可以使政府部门中存在的效率低以及各种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以大交通或者大部门的方向为根据调整机构的趋势

交通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由分散走向集中,所以必须要将纵向的、统一的交通管理机构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管理协调以及统筹的能力得以提升,并且可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政策以及统一法规,从而能够对交通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现在交通行政管理并非是传统的单一领域专业化管理,其发展方向就是综合化管理。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都是由相关专业局或者交通部门统一管理水路、民航、铁路以及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因此我国要想改革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就必须要积极的横向整合城市交通管理机构、管道局、民航总局以及铁道部等政府职能部门的事项,从而能够有效地理顺交通体制内部的各种关系。

(三)在权力运行方面采取监督、执行和决策相互制衡和协调的趋势

要想保证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要在权力运行方面对交通运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也就是要采取监督、执行和决策相互制衡和协调的方式,从而将适合交通发展需求的体制框架构建起来。交通主管部门在具体的权力运行中需要朝着社会大量的转移相应的职能和下放权力,并且配合以内部行政运行机制的改革。比如负责起草交通法规的是交通部门,同时其还负责对执行交通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然而却并不参与对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具体执行活动;由公安部门负责具体的路面执法,其属于执法者,而在制定相关交通法律法规的工作中并不参与进来。

三、结语

第3篇

1、全面超额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招商引资等工作目标任务,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个,进中小企业园区项目1个,力争年内有1家企业上市,对上争取资金总额继续位列全市前列;

2、部门工作获得市发改委系统年度工作先进单位,争取获得区综合奖;

3、窗口单位(重点科室)确保一个在全区年度测评中位于前10名;

4、招投标工作继续保持江苏省招标投标工作先进单位;

5、“中国•*”政府门户网站继续位列全市前列;

重点措施:

1、坚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增强全委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绷紧进位争先这根弦,抓住重点,快速反应,既有速度又有质量,把问题真正加以解决,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努力形成自身特色。

2、坚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按照全区“机关服务加强年”、“三服务”活动要求,根据各科室、各直属单位的不同职能,以窗口科室和单位为重点,切实简化项目办理手续,进一步提高项目评估、审批和向上申请核准工作效率;着力强化重点工程外部环境督查,确保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严格运作程序,使招投标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项目业主节约建设资金;进一步抓好对内协调和对上攻关,依法规范推进重点企业的改制工作,做好改制企业的完善和验收准备工作;认真落实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责任制,推动全区服务业更快更好地发展;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全区电子政务建设进程;紧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努力为有资金需求和合作意向的企业和客商搭建更高的发展平台。通过认真落实首问责任、服务承诺和限时办结等制度,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全方位为基层群众和项目业主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3、坚持把项目放在第一位。按照全区“招大引外突破年”、“现代服务业发展年”、“企业技改提升年”等活动要求,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委工作的首要任务,集中人力物力,实施重点倾斜,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抓紧抓好。一是通过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工作相关制度,充分调动全员招引大好高项目的积极性,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努力在攻取大项目、好项目、外资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切实加大省、市、区重点工程的督查力度,掌握项目建设的动态,科学、合理地搞好项目推进工作,确保在建项目按期投产达效,已经审批项目早日开工,在手跟踪项目及早签约。三是全力对上协调,跑部跑省,努力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四是认真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及时调整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计划的项目,扎实开展重点项目清理整顿,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快进。

4、进一步加大接轨上海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抓紧抓好区委、区政府交给的*接轨上海工作任务。一是不断充实长驻上海工作组的力量。进一步健全接轨上海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力度不减,切实加强与上海有关党政机关、权威部门和重点企业集团的沟通联系,全面实施接轨上海工作。二是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园区共建。进一步加强上海产业转移动态研究,及时了解产业转移的计划步骤,大力宣传我区重点企业目录产品和基础设施等企业转移条件,让上海客商更多了解我区现有工业基础和产业状况,在接受产业转移中实现招商选资。推进上海与*园区合作共建,力争有新的突破。三是全力主攻大企业、大集团。主动接触高、新、大、外企业,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高层接触、敲门招商,在重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外资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四是积极进行友好区、镇、街道对接。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上海的部分区、镇、街道,主动加强联系和合作,努力建成多个友好区、友好镇、友好街道,在更广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实现与上海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5、进一步加大产业集群培植力度。认真摸排现有企业和项目,通过嫁接改造、资产重组、调整结构等途径,推动企业间的配套协作,促使企业不断优化升级,扩大产品市场覆盖面,提升竞争实力,形成群体优势。突出抓好专题招商、专项考核、专有品牌和专门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培植四大支柱产业集聚,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6、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重点抓好区直企业破产重组工作,加大对市协调和指导服务力度,着力做好资产变现,解决改制成本,妥善安置职工,确保改制顺利推进。积极实施开放式重组,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为重点,强化已改制企业规范完善工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开展企业上市工作,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的指导服务力度,力争中联股份公司实现年内上市目标。

7、进一步加大农业项目建设力度。按照区“镇村建设提高年”活动要求,继续做好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摸清基础情况,研究水利等项目整体布局,全力推进优质商品粮基地工程项目。及时协调面上工作,明确任务和要求,同时认真组织经常性的项目建设督查和资金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的建设进度。

第4篇

关键词:学科调整;统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043-02

2011年,《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印发。新目录是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的基础上修订形成,其中,统计学就由原来的经济学的二级学科调整为理学的一级学科,可授经济学和理学学位。统计学调整为一级学科后,高等统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改革并完善现有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适应时展需要,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毕业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向较窄。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统计专门软件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但该培养目标实施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过去统计学作为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对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定位不准,培养目标过专过窄,加上引导不足,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所学的知识在岗位上派不上用场,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又极度缺乏,出现知识结构上供需脱节而来自企业的各种统计专业人才呈现需求上升趋势,一些新的行业部门也给统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空间。

2.培养模式单一,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传统的统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教为本”。这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理论性和课堂性的统计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中心和主体,学生被动地听讲,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的现代统计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3.实践是目前统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从教学计划看,实践环节所占的课时普遍不足。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看,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技能的训练,教材内容更新缓慢。统计教学与统计软件脱节。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许多学生没有转变中学时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习惯于按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计算和分析。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它涉及统计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等。统计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只有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实现。

二、对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根据市场中企业对统计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定制相应的培养计划。建立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是关键。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统计学的学习内容与统计学的实际应用领域结合起来,并且应该适应统计学应用领域的不断变化,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统计专业的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统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背景。因此,可以将我国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专业思想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扎实的统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相关行业知识背景。能够在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风险监控、统计分析、预测与决策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统计专业人才。

2.设立新型的培养模式。首先要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根据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建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深化课程与实践教学内涵。使课程特色化、体系规范化。统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要有利于“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统计人才的培养。其次,课程设置要体现强调基础知识、注重灵活应用、突出定量分析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最后,在课程结构上,强调数学、统计学、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和经济学等应用学科四个方面课程的有机结合。构建统计学“自主―互动”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为基础。探索自主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以及探究式教学模式。自主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合作教学模式侧重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探究式教学模式倾力于模拟实验教学来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建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提出集课堂实践子系统、社会实践子系统、教学实习子系统、毕业实习子系统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课堂实践子系统包括实验教学内容和案例教学:社会实践子系统包括参加统计调查大队的城调队、企调队、农调队的实践调查;教学实习子系统包括市场调查与入户调查等:毕业实习子系统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适应统计实务的需求。

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统计学是应用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应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建立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实训检验平台。建立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调查员体系,根据统计实务活动,以调查员参加统计普查全过程,同时检验其专业素质与能力程度。聘请在统计实务部工作的专业人士模拟统计工作实践环节,进行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调查实践、统计数据处理等。检验学生处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数据分析能力检验平台。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选取所需要的数据,决定应当使用的统计方法。并组织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其可信性,以检验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高素质统计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统计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统计方法,而且会利用电脑、网络提取数据、加工数据。要求掌握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统计应用软件如:SAS、SPSS、Eviews、Stata、R等。要将统计软件引入到其他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去解决一些实际的统计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总之,统计学就由原来的经济学的二级学科调整为理学的一级学科后,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应该以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要的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为目标。转变人才培养的传统观念,适应市场和大众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统计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晏正春.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统计研究,2007,(04).

[2]李晓毅.高校统计学教学改革与统计人才优化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04).

[3]魏和清.改革统计教学培养新型统计人才[J].统计教育,1994,(03).

[4]郭培心.高等院校统计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研究[J].统计研究,1991,(05).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政治制度;卢梭

新世纪之初,我国第八次课改在全国推行,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从只关心学生成绩到关心学生未来人生)的历史性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如何把历史教学从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如何把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知识的引导者、寻找知识的领路人?如何在课堂上落实知识并渗透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最终达到实施历史目标教学呢?这几个问题摆在了基层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下面,就这几个问题我谈一下粗浅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斧正。

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他的教育专著中说:“要抛弃那些不适应孩子天然兴趣的东西,把学习的范围限制在本能需要的知识上。”(引自《爱弥儿》北京出版社第64页)

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升入高中的学生已经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一些历史故事有些粗浅的理解,甚至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但并没有上升到系统化、理论化的高度。也就是说,初中生也许只对历史故事本身有兴趣,而不一定能从表面现象认识到历史本质。那么,如何使高中生的历史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呢?

应对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由浅入深地引导。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为例,这一课是政治史模块第一课,必须讲清政治史模块所要讲的四个内容、政治制度的概念、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而这些概念的学习可能是枯燥的,所以应从故事中让学生首先得到一种感性的认识,然后再提炼概念,做到由浅入深。这也符合卢梭所说:“探索历史的法则,要以最普遍的、最明显的现象开始。”

(引自《爱弥儿》北京出版社第66页)

如,在讲到王位世袭制时,我请学生回答了什么是王位世袭

制,他们从字面上基本理解了这个概念,而我要做的就是举例说明什么是家天下。

当谈到分封制的义务时,也应该从故事当中使学生主动地探

索新知。在讲到这一问题时,我请学生讲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并用漫画形式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然后马上提问:“为什么周幽王笃定诸侯王在狼烟起时会来勤王?”这个时候,学生则主动思考了这一问题并回答。最后我进行了总结。

当讲到分封制崩溃时,我同样讲了两个故事,一则是“八佾舞于庭”,另一则是“楚王问鼎”,引发学生思索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轻而易举地说明了分封制崩溃的原因是诸侯势力强大,王室衰微而导致了分封制的崩溃。

综上所述,我的教育的关键不是教学生各种学问、知识,而是引发了他们思考问题,探索知识(即从历史现象发现本质)的一种技能。

二、如何把历史教学从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

新课改的理念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保证把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落到实处(课堂上)。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这里的主体应指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这里,我仅对如何看大“四观”(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课程观)中的课程观加以具体阐述。

以往的课程观最大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以2007年以前高考题为例),这与以不确定和复杂性为特征的学生的真实的生活世界毫不匹配。也就是说,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严重脱节。所以要打破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是很有必要的。

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为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样,我必须让学生掌握用今天的话解释这些制度概念,用最通俗的话让他们了解这两个制度是干什么的。(分封制是分家产的,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这里,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现代遗产如何分配。我初步介绍了现代财产继承法的原则。这就把生活知识通过教材的知识渗透到课堂中,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目的。我相信,我的学生在听了这节课后,对奴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财产继承问题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了。

三、如何把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知识的引导者、寻找知识的领路人

伏尔泰说:“真正的导师,不是把学生引向自己,而是引向真理。”

谁是真正的导师呢?历史上群星闪耀。苏格拉底是,孔子是,卢梭在他的教育理想中是,杜威是,苏霍姆林斯基是,章太炎先生是,鲁迅是。

苏格拉底和孔子两位先生述而不作,但并不妨碍两位成为世

界公认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主要是后人整理归纳的对话集。我曾经深入地研究过他们的对话,发现他们经常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最后达到学生自主认识的一个目的。可见,问题的设置是把学生引向知识、引向真理的最好途径。在今天的课改中,课堂提问也成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关键。

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为例,我一共设置了15个问题,共分四大类:(1)复习已学知识类,如历史分期。(2)归纳总结类,如怎样评价分封制。(3)根据材料分析类,如根据烽火戏诸侯回答诸侯为什么回来(诸侯王承担了哪些义务)。(4)引发学习兴趣的,如现代遗产继承。

通过这些问题设置,把学生变成课堂主体,教师成了引导者,引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把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变成主动者,这不正符合新课改要求吗?

卢梭说得好,看看你学生的有知识和我学生的无知识的区别吧!你的学生学习地图,我的学生制作地图。我不是卢梭,但我努力成为他那样的教师。

四、如何在课堂中落实知识并渗透道德教育、人格教育

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为例,我采用先整体把握要学习的三个内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中间具体学习制度内容,最后由学生总结三个制度的特点的先线、再点、最后面的程序。重点强调分封制、宗法制及今天有关分封制、宗法制的现象,引用“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来突破“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这个难点。这就是我落实知识的方法和程序。

另外,我还要谈谈关于如何在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前不久出台了,纲要从战略高度上把握了未来十年我国的教育发展战略。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加强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的问题(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为例,笔者在解读标题时说“实际上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制度是用来约束奴隶主阶层内部成员的行为的。”在讲烽火戏诸侯时也渗透了做人一定要讲诚信这一理念。

从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即使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行为也受到规范,也是在一定的伦理观念内才能做一些事,如果突破这个约束,则受到惩罚。这要求学生对约束我们学生行为的一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严格执行。

总之,在新课改过程201401117" title="让实验为物理教学插上成功的翅膀"> 让实验为物理教学插上成功的翅膀 多媒体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英语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矛盾处理的案例 《荷花淀》中“水生嫂”的形象探析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学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任务驱动法在电子实训中的应用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高效教学实践 英语教学心得 课例:“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问题式教学设计 解析高中数学活动课程设计 打造考场作文七字诀 利用地方资源优势 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怎样上好高三数学复习课 修身学绦,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着素质教育这条路走下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教师的功能强加在组织教学上,而不是单纯地教知识上来,提高学生寻求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格素养,为社会提供又好又多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1、一些党员和群众思想不解放,争先意识不够强,存在着看摊守本、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问题。

整改目标:使全体党员和群众对*过去的荣耀和现在的差距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本村的现实状况和将来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定位。

整改措施:(1)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不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开动脑筋,开阔思路;(3)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组织交流,加强宣传,形成争先发展、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整改责任人:*、*

整改时限:试点工作总结前

二、影响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2、产业发展青黄不接,结构单一,缺乏后劲和实力。

整改目标:扶持蔬菜、杂粮、养殖等已有产业做大做强;出台创业优惠措施,鼓励和推动村民自主创业;引进或合资兴办1至2个千万元以上企业,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整改措施:(1)采取引资、合资、股份制、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我村产业由单一化、初级化向多元化、高级化转变。(2)积极为现有企业和村民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帮助;(3)充分发挥我村政治优势,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创优发展的软、硬环境;(4)出台优惠政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引进外来投资;(5)对党员干部和有能力的村民领办、合办企业或自主创业,在各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支持。

整改责任人:*、*

整改时限:2010年底

3、缺乏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发展可行的中长期规划。

整改目标:制定*未来10年和20年发展规划。对我村的作出科学准确的定位,制定一个能很好指导*发展的长远规划。

整改措施:(1)结合*自然资源、区位特点、人文资源等各方面实际因素,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较为详尽的未来10年发展规划;(2)在此基础上,再制定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

整改责任人:*、*

整改时限:2010年6月前

三、民生问题

4、创业技能培训和闲散劳力就业问题。

整改目标:通过实施创业培训计划和就业培训计划,到2010年底,使有创业意向的村民掌握一到两门技能,使闲散劳力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整改措施:(1)开展手工编织技术培训,使大多数妇女掌握这项技能;(2)成立培训女子军乐队;(3)对从事种植、养殖的村民进行培训,每年不少于12次;(4)通过引进或兴办企业,解决部分村民就业;(5)通过职介单位有计划输出、转移剩余劳力。

整改时限:从现在到2010年底

整改责任人:*

5、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功能不完备等问题。

整改目标:彻底解决上幼儿园难和小学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使村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更加实惠;让村民休闲娱乐更加舒心。

整改措施:(1)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争取资金支持,完善*小学附属工程,同时采取灵活方式,兴办或优化村级幼儿园;(2)加强对家长学校、农民书屋和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延长开放时间;(3)加大健康教育和投入,并探索改革医疗投入;(4)对文体活动等场地和器材进行维护、修整和完善。

整改时限:2010年底

整改责任人:*

6、继续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增加*品位等问题。

整改目标:以*街路南绿化、亮化、硬化及污水管道铺设工程为切入点,进一步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提高新*档次和村民生活质量,创建良好的投资氛围和生产生活环境。

整改措施:(1)新增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2盏,硬化面积5000平方米,铺设污水管道1000米;(2)进一步营造文化氛围,增加*内涵和品位。

整改时限:第一项在2009年10月完成,第二项为长期工作。

整改责任人:*

7、核桃树遗留问题。

整改目标:彻底解决长期以来核桃树遗留问题引发的争执以及因管理不善而不能产生最大效益的问题。

整改措施:(1)理顺遗留问题,加强对核桃树的管理;(2)对有管理责任的村民进行核桃树管理技能培训。

整改时限:2009年8月底

整改责任人:*、*

四、制度问题

8、谈心活动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

整改目标:健全完善谈心活动长效机制,使谈心活动长久坚持下去。

整改措施:(1)借鉴学习实践活动经验,采用定期或不定期谈心等方式,不断加强交流和沟通;(2)出台两委班子成员谈心活动相关制度。

整改时限:2009年10月底

整改责任人:*、*

9、村委工作人员考勤需进一步完善。

整改目标:完善村委工作人员考勤制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整改措施:(1)完善村委工作人员考勤制度;(2)制定并实行周日轮休制度;(3)结合村委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合理进行分组。

整改时限:2009年8月

整改责任人:*

10、进一步提高党员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问题。

整改目标:使党员的“双带”能力切实得到加强;着力提升两委干部的整体素质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整改措施:(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强化培训的自觉性;(2)在原有制度基础上,通过“废、改、立”,不断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3)切实增强对各项决策和制度的执行力,坚决维护其严肃性;(4)继续扩大并不断加强党员和干部在广大村民中的影响和威信。

第7篇

一、进一步加大机关管理服务力度。

整改目标:继续加强局机关日常工作制度修订、完善、执行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局机关管理、服务工作。深入开展“贴心民政”主题实践活动,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等制度,促进全系统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办公室

整改时限:2009年12月31日前;

二、进一步搞好系统内部大走访活动。

整改目标:对系统内部的不和谐因素深入调研,促进民政直属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队伍改革稳定。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科

整改时限:2009年12月31日前;

三、进一步完善救灾报灾机制。

整改目标:完善救灾报灾机制,健全报灾软件系统加强救灾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基层救灾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应急准备工作能力。

责任领导:秦生贵

责任科室:救灾救济科

整改时限:2009年12月31日前;

四、进一步加大对优抚群体保障力度。

整改目标:开展“军休、优抚亲情服务”行动,通过“亲情服务”等服务活动,达到维护军休干部和优抚对象利益,促进社会稳定的目的。严格落实优抚政策,抓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新措施的制定、出台和落实工作,保障优抚资金按标准足额到位,据实向上反映优抚对象意愿和要求。

责任领导:易怀铭

责任科室:优抚科

整改时限:2009年12月31日前;

五、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

整改目标: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为契机,妥善做好街头乞讨的人员和流浪儿童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体系。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福事科

整改时限:2009年12月31日前;

六、进一步做好低保各项工作。

整改目标:及时做好低保扩面工作,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并设立“低保服务热线”更好服务于民。

责任领导:*

责任科室:最低生活保障局

第8篇

1、一些党员和群众思想不解放,争先意识不够强,存在着看摊守本、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问题。

整改目标:使全体党员和群众对**过去的荣耀和现在的差距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本村的现实状况和将来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定位。

整改措施:(1)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不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开动脑筋,开阔思路;(3)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组织交流,加强宣传,形成争先发展、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整改责任人:**、**

整改时限:试点工作总结前

二、影响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2、产业发展青黄不接,结构单一,缺乏后劲和实力。

整改目标:扶持蔬菜、杂粮、养殖等已有产业做大做强;出台创业优惠措施,鼓励和推动村民自主创业;引进或合资兴办1至2个千万元以上企业,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整改措施:(1)采取引资、合资、股份制、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我村产业由单一化、初级化向多元化、高级化转变。(2)积极为现有企业和村民提供政策、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帮助;(3)充分发挥我村政治优势,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创优发展的软、硬环境;(4)出台优惠政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引进外来投资;(5)对党员干部和有能力的村民领办、合办企业或自主创业,在各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支持。

整改责任人:**、**

整改时限:2010年底

3、缺乏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发展可行的中长期规划。

整改目标:制定**未来10年和20年发展规划。对我村的作出科学准确的定位,制定一个能很好指导**发展的长远规划。

整改措施:(1)结合**自然资源、区位特点、人文资源等各方面实际因素,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较为详尽的未来10年发展规划;(2)在此基础上,再制定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

整改责任人:**、**

整改时限:2010年6月前

三、民生问题

4、创业技能培训和闲散劳力就业问题。

整改目标:通过实施创业培训计划和就业培训计划,到2010年底,使有创业意向的村民掌握一到两门技能,使闲散劳力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整改措施:(1)开展手工编织技术培训,使大多数妇女掌握这项技能;(2)成立培训女子军乐队;(3)对从事种植、养殖的村民进行培训,每年不少于12次;(4)通过引进或兴办企业,解决部分村民就业;(5)通过职介单位有计划输出、转移剩余劳力。

整改时限:从现在到2010年底

整改责任人:**

5、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功能不完备等问题。

整改目标:彻底解决上幼儿园难和小学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使村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更加实惠;让村民休闲娱乐更加舒心。

整改措施:(1)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争取资金支持,完善**小学附属工程,同时采取灵活方式,兴办或优化村级幼儿园;(2)加强对家长学校、农民书屋和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延长开放时间;(3)加大健康教育和投入,并探索改革医疗投入;(4)对文体活动等场地和器材进行维护、修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