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0 17:20: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护理实验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伴随新的医学模式转变,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护理学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内必须得到更高质量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则是验证及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强化综合素质的基地,因此,开让护理实验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参考近几年国内高校研究现状,对护理实验室的开放及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国内高等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护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理论课时多实验课时少。实验教学方式呆板,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缺乏综合动手能力和人际沟通技能训练,与临床未能紧密接轨,不利于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②实验室设施不完备,使实验室不能高效利用。经调查发现,多数高校都设有开放实验室的规定,但由于各种原因开放力度太小,有的只在学生考核前几天或周末开放,且限制练习项目及时间,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③学生不参与实验准备,操作时教师重点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教师成为实验教学主体,养成了学生依赖心理,动手能力差,以至操作时不知如何准备和整理,实习时不适应临床。
开放实验室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①在护理教学中,该病教条保守的观念,在不违背操作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假设,多设干扰因素,使学生已发现者、探索者的身份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②为保证实验室功能的真正发挥,就要作到切实有效的开放训练。比如试验时间的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计划选择实验时间,在自己有效的时间内想做多久就做多久。实验内容的开放:实验室设有《护理技能基本操作手册》,方便学生在操作中查阅。③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将以往由传统的是演员准备物品改为实验员值班制。预先对学生进行实验分组,课前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物品而且同学之间互为病人,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提高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为适应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定期组织护生学习各项制度,在落实物品交接责任制、安全责任制、用物使用及赔偿等各项制度中,增强责任感,树立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
目前高校护生人数逐年上升,为能培养出时展所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把开放实验室的工作放在首位。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其次是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业务学习和职业培训。完善计算机辅助系统配置,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增加实验教学所必需的场地和仪器设备,配备医院病房标准用物,主动与临床加强联系,缩短实验室与病房的距离。临床医疗用品更新发展很快,应及时补充更新。学习借鉴国内知名高校及发达国家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根据自身情况与特点,逐渐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总之,开放实验室要有管理,有反馈,要把学生的自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能适应护理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护理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的途径中,开放实验室是较为关键的一环,地位不容忽视。开放实验室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科学、系统的管理来保障开放质量,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使实验室成为创造性教学的场所,充分发挥它在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翠萍.高等护理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差距的反思[J].中华护理教育,2005,2(3):37-38.
[2] 邵伟、帅翔,浅论设计性实验与开放实验室.药学教育,2002,18(3):43-44.
[3] 范萍、陶慧、王海彦,护理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华护理教育》2007,4(5):211-213
[关键词]外科护理;实验室;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6-0079-01
外科护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相关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保障,更需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这样的要求下,对相关人员来讲,需要有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场所,也就是实验室。新时期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建立为相关人员提供了应用知识的场所,在外科护理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其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管理和引导,弥补其中存在的不足,不断促进外科护理的全面发展。
一、外科护理实验室应用现状分析
在实践中,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应用受到高度重视,外科护理实验室在应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调查分析之后,我对外科护理实验室应用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外科护理实验室在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外科护理实验室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对外科护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关外科护理人员在学习到护理专业知识之后,可以在实验室中将知识得到应用,不断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同时,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也可以得到检验,从而在实践中对新理念进行完善和改进,不断地提高整个实践的质量和效率。
(二)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外科护理实验室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外科护理的发展。在调查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传统理念的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理念仍然发挥作用,对实践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阻碍了新理念的应用和推广,使整个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建立受到阻碍,影响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2.设备器械更新缓慢
在实践中,外科护理工作变得异常复杂多样,对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外科护理实验室虽然说得到推广,但是其中需要的设备和器械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比如,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在实践中影响了实验室作用的发挥。
3.综合素质与实践不符合
在新时期,我们发现新的实践对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些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符合实践发展需要,比如,对计算机网络信息设备的操作能力比较低,制约了实验室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管理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具体措施
在新时期,外科护理实验室在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提高其应用质量和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在新时期,要充分利用媒体设备优势,对外科护理实验室的作用进行全面的宣传,使相关人员可以全面认识到这一理念方法的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重视程度,从而积极地投身于实践之中,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二)提高支持力度,更新器械设备
在新时期要全面认识到外科护理实验室的作用,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支持力度,紧握时代脉搏,对计算机等设备進行全面更新和完善,为相关人员进行实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各项实验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完成,不断实现整个外科护理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培训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建立和推广建立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比如,培训制度。对实验参与者和管理者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训,使相关人员可以从实践入手不断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从而不断地适应新时期实践发展的需要。同时,可以建立激励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从而使相关人员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水平,为外科护理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总之,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建立为相关人员提供了一个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场所,在这里新的外科护理理念得到试验,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不断的解决,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造,使其适应新时期外科实践的发展,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念支持。在实践中,要对外科护理实验室不断地进行完善,使其更好地为外科护理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姚利伟,朱海霞.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农产品加工,2017(16).
[2]郭春雨.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65).
[3]李丽容,胡建华,金开正.浅谈“5Q8S”模式在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10).
[4]邹丽.高职高专护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一、 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一)教师准备
建立实践集体备课制度。每次上课前实验带教老师和理论课教师共同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带教老师统一操作步骤,使老师示教无误,并讨论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教学改进方法,做好预实验,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特别是对新教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前,带教老师应检查实验室的情况,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
(二)学生准备
学生在课前要预习实验内容,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前实验准备,课后教学总结等环节,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应从实验准备开始。
二、 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演练――练习――指导”教学法,老师重点示教,学生“照葫芦画瓢”进行训练,即老师重点示教后,学生机械性模仿。当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遇到应急问题时应变能力较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功。
(一)简单操作
采用学生动手――老师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尝试操作,锻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
(二)较复杂操作
采用学生看电教――老师强调该操作不示教,提出观看重点和要求的方式。电教后,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对共性的错误集体矫正。此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如生命体征测量法。
(三)复杂操作
采用学生看电教――老师示教――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的方式。这种方式能提高学生学习复杂技能的效率,示教时结合讲解效果更好,在讲解过程中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如无菌技术操作。
(四)原则性强又复杂的操作
采用老师讲解操作原则、操作流程,示教――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的方式,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在观察和练习时不至于盲目的死记操作步骤和手法,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创新能力。如静脉输液法。
三、定期开放实验室
定期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了保障,也为学生自主管理提供了机会。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选择在实验室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操作技能及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练习,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增强了学术史的责任感。
四、加强实验课教学成绩的考核
1“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认知观念的差异:《妇产科护理学》既涵盖了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健康价值和生命的理念,又涉及到患者的隐私等伦理思考问题,还要求护士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及人文关怀常识,是临床学科中的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相对来说,容易忽略这一观念,其教学仍以书本为主,教学的目的也只是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很多教师经常抱怨学生的专业素质越来越差,但却不能主动寻找适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2]。因此,在《妇产科护理学》这一课中,既要注重学生对“护士”这一角色的认知,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之间的联系,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知识。教师的观念转变才能直接推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1.2缺乏完善的实验教材: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技术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教材而言,大部分教材内容以理论教材为主,附有少量章节的妇产科护理技术的实践性内容,只注重学生学术理论的学习与提高,却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善的妇产科护理学的专门的实验配套教材,实践教学大部分都是教师自身的喜好和经验而定,随意性非常大。因此,最终也导致了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的不统一[3],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实践教学内容在临床上使用率非常低。
1.3实验教学条件的陈旧和教学手段的单一:部分学校在《妇产科护理学》实验设备上投入的较少,很多护理教学设备陈旧,更新换代慢,导致学生对临床上的一些新技术和新科技不懂。其次,实践教学手段的单一,单纯的教师示范以及实验室观摩为主,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也不能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不仅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故学校应积极引进和临床接轨的先进实验教学设备,同时教师也应提高自身的教学和实验能力,使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可大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2教学手段的创新
近几年,国内不产科护理学实验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多种尝试,均从不同角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值得借鉴和学习,教学手段如下。
2.1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符合现在职业教育中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的互动和同学间的协同工作完成指定的项目或内容[4]。因任务具体而明确,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最终考核,使学生在实践中经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何小飞、张爱娥等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表明,此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5-6]。
2.2案例中心教学法:案例中心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以教学大纲为要求,针对已学习过的教学内容设计典型案例,学生通过预习、复习课本知识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案例所反映的信息,进一步肯定理论知识的正确性。该方法主要是将已发生和将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让学习者去研究和分析,从而提出相关解决方案,达到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7]。此法中教师精选一个典型的案例,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分析思考和解决,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和决策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挑选案例的时候,要考虑案例的真实性,案例中要涵盖教学要求。董亚娜等学者调查研究表明,CBL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技能操作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使教学直观化,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考核成绩结果表明,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生的理论成绩及技能操作成绩明显提高,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也有所提高,为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
2.3翻转课堂教学法:“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学生学习为“辅”,更多的是教授学生内容。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这种教与学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教授为辅。教师不再用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观看教学视频和博客、电子书等,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与老师交流,解答问题,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模式目前备受全球教育界的关注[9-10]。刘萍等研究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提高了学习效果,但由于学生长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信息检索的需求,对专业性的网络资源了解较少[11]。因此,有待于提高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检索技术的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法的运用中,虽然教师从讲台移动到电脑旁,但是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制作学生在网络上能搜索到的各种知识,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
2.4情境模拟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能创设模拟真实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从事指定活动,达到预期目标[12],具有实践场所逼真、教学过程可控、允许学生犯错等优势。教师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分成几个场景,每一个场景需要4~5名学生参与,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根据给出的场景围绕教学目标自编自导。一个场景结束,教师即可给予引导性反馈。张黎等学者调查研究,情境模拟教学法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评估诊断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护理安全意识[13],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自身发展。情境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教师不仅要对护理学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要重视临床实际及护理学科发展的新理念,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14]。教师在引导性反馈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找出错误的原因。在模拟前的场景的选择和设计、模拟中的实施以及模拟后的评价,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促进教师不断探索,不断钻研,做到教学相长。
3展望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实训教学;内容;方法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业务面广、技术性高、无菌操作严格等特点。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具有爱岗敬业的思想素质和娴熟、严谨的业务素质,还要有敏锐、灵活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耐力和适应力,才能稳定病人情绪,并默契地配合手术医师、麻醉师,使手术在安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围术期护理是外科护理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手术室护理尤为重要,如何将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临床实践是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手术室的特殊性,不可能安排较多学生的参观见习、实习,故而在校内实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在实验课中开设手术室护理,加强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撰文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1 强化整体师资水平
请多年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教师带习,并要求年轻新教师必须到临床学习工作,在试讲、试做达到准确、规范后才能到实验课带习。教师首先应集体备课,统一操作技术,做到对每个动作要领表达准确、规范,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正确评估,制定最佳实验方案。教师在示教时,边演示,边讲解,做到实验教学讲解与演示有机结合,要求教师在演示时既要准确,又要通俗易懂,做到操作规范、熟练、条理清楚,并能将临床工作中好的经验介绍给学生,同时强调一些易出错的操作,及时纠正。教师应以身作则,如: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及爱伤意识,关心体贴病人,实验物品要放整齐,各项操作规范,真正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2 优化实验条件
2.1 应专设模拟手术室,配备手术室基本设备 多功能手术床、无影灯、吸引器等,不仅可提供学生参观,还可开展普外手术、美容手术等,实地讲解手术室的管理,手术床的使用,无影灯的调节,室内物品的管理以及无菌操作原则,用氧、用电等安全意识等,不仅直观,还可动手操作。
2.2 院内还应添置实训设备 学生每人一套手术器械,心肺复苏模拟人,不仅可用于复苏训练,考核,还可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练习,配合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除颤器等演示讲解心电图、电除颤等知识。
3 整合资源
手术室护理工作所包涵的内容较为广泛,仅在外科护理实验中,不可能达到全面掌握,故而一部分操作应在基础护理实验室、内科实验室中进行学习。例如胃肠减压时上胃管如何操作在基础护理实验室中学习,而在外科护理中应强调上胃管的适应证,护理等引流管护理实验中归纳总结,心电监护整合内护、基护、外护各自侧重不同讲解,实验。这样整合资源,不仅能消除重复学习增加同学们的厌学情绪,同时也节约了教学资源。
4 合理安排实验项目
手术前无菌准备是一套连续的操作,而实验课是2学时为一个单位,如果教师先演示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消毒铺巾,再让学生操作练习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故而将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分段设为一次实验项目,而病人手术区消毒铺巾为另一次实验。手术基本操作内容较多:切开、止血、分离、缝合、打结、剪线、拆线、引流等,并不要求护理专业学生熟练掌握,但应会操作,熟悉每个操作之要领,从而学会配合医师操作,并认识各种手术器械、正确使用、同时培养学生协作的能力。故而将这部分内容分解:认器械,器械台管理,打结;治疗巾练习缝合、剪线、拆线;离体五花肉练习切开、止血、分离、引流;不仅复习旧课,又练习了新课,在角色扮演中学会手术中的配合、器械台的管理,并强化无菌操作原则。
5 合理安排实验实训时间
操作技能是医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正确合理安排实验室实训时间对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在2005年“双基”实验室评估中,要求每位学生有2m2的实验室面积,我院护理系每个班级学生较多,故将每个班学生分为30 ~40人一组,由2位教师带习,力求教师在示教时每位学生都能清楚观看到细微之处。同学在练习时,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使学生能进行规范化训练。这样的分组,实验课时数就会增加一倍,故而任课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时,应特别留出实训时间,实验课表制定时,安排课余时间训练,并利用周末开放各科实验室,统一安排各科实训。在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反复练习,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认真观察学生的各项操作,及时指出并矫正不规范的操作。
在进行临床实习前,安排操作技能训练,强化技能培养,强化教学质量。
6 严格操作技能考核
操作技能考试,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不合格者重修、重考,在实习前要求每位学生达到优秀或合格,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医院实习。外科护理学的技能考核成绩为单科成绩,不记入理论成绩中。按实验项目分别制定出实验考核试卷,其中对实验目的,将实验操作规范分解,得分,扣分点相关理论知识得分点一一列出,并公示给学生,学生通过抽签方式进行考核,操作,并回答提问,得出操作考核成绩,结合实验报告考勤成绩总评出技能考试成绩,在考核时,如发现学生操作不规范或错误,可在考核后予以纠正。通过操作技能强化训练,操作技能考核,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反馈作用。
总之,在实验室中开设手术室护理对初学者,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能很好锻炼动脑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不能代替手术室内的见习、实习、工作,每一位护理人员在个人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继续教育和经验的传承,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手术室护理专业的要求[1]。但是校内实验、强化训练有利于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际操作,缩短临床适应期,较快进行顶岗实习,也能减轻临床带教老师的负担,各实习医院对学生评价良好。
【关键词】:护理学实训 实验 分组
我校是新疆喀什地区的一所卫生学校,且学生多以维族学生为主,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水平及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应对今后的临床工作,作为一名护理教研室的教师我们必须从护理学实训这门实践教学很强的课程上去发现问题提高效果,而实验课最基本的就是人数的分组,我校一直在实训中以7-8人为一组的分组。在这样的分组中7-8人共用一套实验物品很多再一次实验中有些学生可能都没有动手,因此并不科学对学生技能提高有所影响。更不要说提高教学效果了,但如果分组人数过少学校的师资及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同样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此我对人数的分组做出了以下的实验其结果显示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9月-2013年1月在我校的护理11级四个班学生每班48人,共19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192名学生均为维族学生,女性。年龄在18-2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19岁。学习成绩级汉语水平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并且接受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同时这四个班的往期操作成绩也无显著性差异。
1.2 研究方法这四个班授课计划相同,均为是16周教学周,每周两学共32学时。同时也都为汉语教学在操作技能示教时均有同一名教师进行演示,标准一致,示教完毕后,都分为3个大组每大组16人。有三名相同的教师辅导,这三名教师都是同一的操作标准和流程无差异每位老师辅导人数为16人。在16人的分组中不同的班级区别分组,将护理11-2的学生分为2人一小组,那每位老师辅导八组共16人,护理11-4班的学生分为4人一小组,每名老师指导4组共16人,护理11-8班分6人一小组,前两名辅导三组各16人,后一名辅导2组共12名学生,护理11-10班的学生分为8人一小组,每名老师指导2组共16人。
1.3 评价指标通过一个学期16周的相同的教学计划和标准的教学后,通过操作考核成绩的班级及格率方法来判断效果,在考核时考核教师均由相同的教师和相同的评分标准来进行考核。考核方法以抽签两项操作取两项平均值为个人成绩,通过观察各个班及格率及平均分来判断效果。
2 结果
在对四个护理班级进行考核后发现小组分组为四人组的班级考试及格率91.7%以及平均89分并且在80-100分段的学生也明显高于其他3个班级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同时,通过及格率的组内比较a组与其他三组两两比较与b组有显著差异与d组有显著差异与其他组无显著差异,b组与其他三组两两比较后有显著差异,c组与d组无显著差异。
在对平均分组内比较中的出结论W组与Z组有显著性差异,X组与其他三组两两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最后得出结论两人组与和八人组有差异,4人组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由于二人组由于与八人组在分组时人数少老师指导组数较多活小组人数过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4人组效果最佳
3讨论
3.1 统一标准。规范操作程序。要保证多名教师能同时经一个班级进行辅导就必须统一标准。规范操作程序整个护理教研室教师对每项操作进行讨论,然后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示教,最后全体护理教师进行练习并进行操作考核这既是对教师的培训也是统一了教学标准,只有在同一的教学标准下在能有效的实施多名教师同时进入一个班级进行辅导达到无差异的操作也只有这样才是合理分组的前提。对于这样的培训在教师中应该是长期的培训和坚持的。
3.2护理班级人数的规范护理寻实训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训课的效果又直接影响学生技能操作,及以后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学校允许的教师资源下将其分组人数达到最优化,在结果中显示,在大组人数相同的情况下4人一组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原因在于人数过多学生无法得到练习,人数过少分组就过多,老师精力有限无法对每组认真全面的指导,也无法达到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在设置班级人数时不能过多,最好在45人左右。这样既能满足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也能再师资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当然在进行小分组的时候最好能过做到动手能力较强的和动手能力较弱的合理搭配。这样也可以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和帮助能力较弱的同学,提高组内学生的综合成绩。
3.3实验物品必须严格按分组准备。要求老师严格按照合理的小组人数进行分组。4人一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分组的效果。对于以前的6-7人一组的小分组实验准备的数量明显相对于现在不足,这就要求实验室的物品准备必须得到保障,实验中心必须保证每个班准备12套左右的实验用品来供学生使用,同时对于注射类除外(注射类必须人手一套)。
3.4要求实验指导老师在学生练习时必须在在场。学生如果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去完成操作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第一次操作的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形成习惯,矫正他就要花更大的精力,所以我们要求小分组在练习时老师必须在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指导,每个老师必须保证自己负责的学生的操作期间的质量和问题。
3.5 尽可能固定分组成员并适时进行调整优化。一般分组后尽可能的保持小组成员的稳定,个分组成员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后,慢慢会达到较好的合作状态
综上所述护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一技能为主的专业,技能的掌握是这门专业关键中的关键,而实训课的效果又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作为在基本的人数的分配有是其最主要的第一步,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室资源允许的情况下最大话的运用教师资源和学校的实验设备的情况下,保证学生的合理分配,达到科学、合理、符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把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程度。
参考文献:
[1]:邱润夏.分组合作式教学在在专业实践课中的运用策略[J]专业课教学.河南教育,2012.11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270-02
《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对护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护理学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和练习法,然而由于《护理学基础》实验项目多、耗时长,单纯的演示和练习,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作者对《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现状综述如下。
一、《护理学基础》实验设计方法
1.一般性实验。《护理学基础》不同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会有所不同,一般性实验适合单一项目的操作训练,实验设计方案可以由老师先介绍教学目标,学生观看录像,再由老师示教,学生回示教后并分组练习,期间教师巡查,最后再总结评价。
2.自主设计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指定实验条件和目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拟订实验操作程序、实施操作程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报告的实验。邓仁丽等通过对护理系本科生“静脉输液”自主设计性实验前后教学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护理实验教学方法、实施形式等内容,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参考[1]。
3.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教学中由护生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对实验过程进行质疑,通过对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的加工,重新设计较为合理的实验过程、释疑及交流结果的一种实验教学。崔玉霞等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培养了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探究、实验意识等方面都有其优越性[2]。
4.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实验设计方法[3]。护理综合性设计实验是以护理学知识为基础,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护理的综合实验设计方法[4]。
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method of instruction)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它包涵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5]。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教具作示范性操作、实验等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5]。演示法普遍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是教师向学生展示操作步骤的重要手段。
2.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些动作或活动方式,以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5]。任何的《护理学基础》实验都离不开练习法,动作技能要通过各种感官同时作用,要经过大量练习获得,所以练习法是《护理学基础》实验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3.角色扮演法:是运用表演和想象情境,启发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学得的经验和技巧易迁移到类似临床情景中有利于学生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6]。角色扮演教学法让护生亲身扮演、亲身体验,还原临床场景,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临床实践能力及科研意识的培养[7]。
4.情境教学法:是以简单的形式仿造某些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与真实情境相似的事件。雷蓉等采用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法,根据实验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设计相应的情景,课前一周将案例交给学生.学生根据情境分组讨论.设定角色分工、扮演等。研究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8]。
5.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一种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的,以引导学生自己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多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教学组织形式。罗先武[9]将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调查结果显示PBL技能教学有利于护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缩短了技能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6.目标教学法:是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以设置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开始时,向学生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要求,以目标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7.体验式教学法: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经历和体验,需要他们自己在行动中概括总结的教学方法。包括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10]。穆国霞等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模拟体验,再让学生真人体验,体验结束后老师和其他护生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扮演的护生,以加深其印象[11]。
8.多样教学法:将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称为多样教学法。龙霖等通过对“本科护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项目及教学方法的态度及需求”的研究,显示75.18%护生选择多样教学法,11.46%选择单纯的情景教学法,仅有0.48%的护生选择传统教学法,可见多样教学法最受护生欢迎[12]。
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组织形式
1.一般性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护生观看录像一教师示教一学生回示教一护生练习一教师巡查一教师总结”的形式组织教学。一般性教学组织形式是《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形式,但教学中只使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容易造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窒息了护生独立思考的空间[13],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结合以下教学组织形式效果更好。
2.特色性教学组织形式:崔玉霞等选择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法组织教学,教学中先展示问题,提出假设,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2]。何利等选择设计性实验教学,采用操作前准备、课堂实施、实验小结分段组织教学,在课堂实施环节,先由各小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提出,老师给予评价与分析后再组织教学[14]。穆国霞等采用的体验教学过程为:先设计情景,然后学生实践体验,体验过程中教师对不正确操作予以纠正,学生谈论感受、互相交流体验心得,最后教师对整个实践过程评价、总结、归纳[11]。杨艳红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培训小教师,教师先利用课余时间培训小教师,让他们在练习中起到小教师的作用,这样既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商亚娟等采用分组竞赛法,即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组织小组竞赛,由每组推选一位本组优秀者代表小组参与竞赛,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和评价。分组竞赛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激发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形式多样,只有针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邓仁丽,段佳忠,江智霞,等.自主设计性实验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7):611-612.
[2]崔玉霞,邹继华,孙建玲.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9):2434-2436.
[3]姜丽萍,杨哗琴,姜文莉,等.护理综合实验教学[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739-740.
[4]袁义厘,孙建玲,高井全,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61-362.
[5]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6]贾海燕.角色扮演在实习学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2(03):14-15.
[7]李青文,谭冬梅.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3):92.
[8]雷蓉,赵莉,龙霖,等.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4):2923-2925.
[9]罗先武,姜小鹰.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PBL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74-76.
[10]张青云,方相林.论体验教学的认识及其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0):54-56.
[11]穆国霞,白彩锋,李玉香,等.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09(3):265-266.
[12]龙霖,刘金兰,李泉清,等.本科护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项目及教学方法的态度及需求[J].护理管理杂志,2010,l0(8):565-567.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实验课;授课方法
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将护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成“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为中职学生创造优势,使之增加竟争力,是中职学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位中职学校的教师教学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近几年来,笔者对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实验课试行了一些实践性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儿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授课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针对学生特点,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近年来,中职卫生学校的生源大多为90后,初中生,独生子女。它们的共同特点为年龄小,文化水平较低,爱玩,有的甚至在家姣惯成性,因升学无望,家长管不了才送来卫校学习。这样的学生,思想单纯,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需要我们中职教师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提高她们对医学的思想认识。实验课一般都在理论课之后。理论课上第一章就学习了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科学素质与心理素质。还有一些特殊的素质要求,1.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1)强烈的责任感;(2)热爱儿童,尊重儿童;(3)言行一致;严以律己,以身作则;2. 要有丰富的学识;3.要善于与小儿沟通。第一次实验课,要把这些内容再给同学们强调一下,结合实验课的特点,把相关内涵作一解释。让同学们对儿科护理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儿科护士,首先从理论上和思想上要有一个高度的认识,提高她们的职业素养。
2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2.1 以理论作指导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更是着重护理技术的操作,但都是以理论为基础的。比如一般测量法这个实验,在测量儿童体重,身高(身长)之前,我先把理论课相关内容和同学们共同回忆一遍。如:体重,身高(身长)的概念;各个年龄段的正常值;各年龄段的计算公式及实际测量值异于标准正常值的临床意义。让同学们在理论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2以实践为目标 在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相关试验程序再依次让同学们实际操作,我重点给同学们讲操作要领。这样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而规范的完成本次实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操作,避免了脱离理论的盲目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这样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护理技能,同时也发现了理论专业知识的不足,并且巩固了前期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更主要的培养了学生系统的临床思维能力。
3着重培养手脑协调能力
3.1培养动手能力 护理专业重视护理技能操作。在校期间,上实验课是实现护理技能操作的主要途径。护理操作首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小儿静脉输液这个实验,第四步,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接上头皮针,排尽空气。操作者以左手拇指,示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皮肤,右手持针,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近似平行刺入头皮,然后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这里的每一个动作我都要求同学们做到位。有的学生感到操作困难,我就让她们反复练习这个动作,首先做到手熟。
3.2培养动脑能力 护理技能操作重视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也同样重要。比如小儿静脉输液第五步,当针头刺入静脉时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再进针少许。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常无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亦可推入极少量液体,如局部无隆起,推之畅通无阻,即证实穿刺成功,缓慢推注液体。这一步要求同学们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3.3培养手脑协调能力护理技能操作在动手动脑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协调。因此,在实验课上,我着重培养同学们的手脑协调能力。比如,小儿静脉输液这个实验,首先准备好相关实物即输液装置,和小儿头皮静脉模型。
4根据实验内容计划安排课时
一般儿科实验都计划用两个学时,同学们就能够熟练掌握操作程序。而小儿静脉输液这个实验,是《儿科护理学》这本教材中护理操作技能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临床上小儿科护士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这个实验我计划用四个学时,让同学们反复训练基本功,达到攻克重点难点的目的。
5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是每次实验课的总结和记录,每次实验课训练结束后,我都要求同学们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让同学们养成护理技能操作记录习惯。有些同学上完实验课后不愿写实验报告,结果给以后的工作留下后遗症。因为将来的护理工作不但要动手操作还要勤做记录,以做好交接班工作。我把这个利害关系告诉同学们,大家都乐意写实验报告了。因此,我们的实验课上的完整有效而又漂亮。
6注意和学生沟通
实验课虽然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也不能只让同学们训练操作技能,而要让实验课上的丰满又生动活泼。在课间我也注意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结合理论给同学们讲解生活中同学们遇到的具体儿科病例。
以上是笔者对儿科护理学实验课授课方法的总结,也是几年来笔者对儿科护理学实验课试行的一些实践性探讨,在此和各位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