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8 14:03: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费核算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费管理是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电费核算是电费管理工作的中枢。电费核算工作包括业务审核和制票工作。电费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收回,账务是否清楚,统计报表数字是否准确,关键在于电费核算的工作质量。电费核算管理需要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支持、理解与配合,需要电费管理模式及管理手段的不断深化与完善,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系统,使其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1.电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我国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举例说明,难以有效实现科目汇总的均衡,不同层级之间核对结果的出入,价内、外电费核算标准的混淆,应收帐款的管理缺位,以及收款方面未能有效建立合理帐目。虽然存在着上述的诸多问题,但我国相关的管理机构和企业一直在致力于不断解决和完善。然而结合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实际,由于在传统运营模式的影响之下,难以实现财会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协调统一,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无法有效落实电费核算管理工作。
1.1财务和营销管理难以协调统一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发现营销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管理数据难以达成一致,这也就使得应收电费和实际使用电费之间的差额明显加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收电费管理未能达成协调统一。在供电企业的实际运作当中,通常存在着财务部门为了及时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指标,虚报相关应收款项及费用,而在营销部门的工作流程当中缺仍以实际使用电费为计量标准。与此同时,对电费管理中的坏帐处理模式不一致,在财务部门的管理流程当中,是将坏账核销在应收帐款当中,而在营销部门的工作流程中却没有将这笔实际发生的债务纳入其中,仍然将坏账记录在电费帐目之中。最后一点,记录电费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对于财务部门而言,是以每月的月底作为电费核算的基本时间点,而在营销部门的管理流程当中,则将转入下月进行具体的收费核算。
1.2应收电费账龄未能有效界定
在供电企业的管理过程当中,由于计费软件的功能限制,使得营销部门在业务查询当中只能了解到用户是否亏欠电费,而无法清晰了解这笔亏欠费用的数额和发生时间,这也就最终造成了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难以准确掌握相关信息,特别是涉及电费的数额及时间。而这种管理漏洞会最终造成对于欠费时间超过三年以上管理流程的真实反映,从而使供电企业的应收电费统计受到严重影响。
1.3电费的坏账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营销部门的统计数据不能够真实反映坏账的处理状况,从而也就无法在整体上及时有效地体现已被核销的应收费用。与此同时,财务部门也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坏账及时处理到位,进而影响到供电企业在电费收缴过程当中的完整与准确。
2.电费管理与核算对策
在供电企业的电费核算过程当中,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要想及时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有重点、有步骤地深入落实。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最终有效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
2.1电费账本管理规范化运作
在电费账本的管理流程当中,应当遵循既定的管理办法,深入落实供电企业的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不同供电企业的管理实际深入推进,以此形成企业帐目管理的有效制度保障。
在深入推行账本管理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制定抄表管理制度和办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账本管理部门来有效实现。通过正规的管理部门可以将账本的日常保管工作与核算工作有效区分,进而规避在具体核算工作当中任意改动账本的不合理情况,从而也就使得电价的原始资料能够被完整真实地保留下来,保证日后的电费核算工作能够在正确基础数据的统计之上深入展开,避免电费核算当中的巨大误差,有效提升该流程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2.2规范电量调整及电费补退
在规范电量调整及电费补退的工作中,首先应该认真落实供电企业对于用电数据检查管理的相关规定,特别是涉及电费补退金额较大的款项要经过公司管理层的确认才能够最终处理。与此同时,在电量调整的数据录入过程当中,应当通过相关软件技术的支持有效完成。摒弃传统模式下只能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输入的管理模式,有效降低在此种模式之下由于无法及时记录电费调整原因而造成的管理不便,完全实现可以通过技术软支持对于电量调整和电费支持的详细记录,以此全面建立电量档案管理工作,使工作人员在计费与缴费工作更加有章可循。
2.3加强沟通与理解。
在企业管理推进的过程中,能否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体系决定着管理工作的成败。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遵循市场机制的管理理念,并有效影响团队中的全体成员。通过形成团队意识与集体文化,促进员工个人不断提升自身大局意识,进而使整个部门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协调一致。在此基础之上,有效实现部门与员工自身利益。公司的管理层应当深入开展企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促进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有效提升。
3.电费管理的全新举措
电费管理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发展,在注重为用电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着力实现两大观念转变,努力促进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有效实现电费管理全面提升。
3.1转变双方观念
首先要转变用电客户理念。在实际的电费收缴过程当中,很多情况下产生欠费都是由于用电企业自身经营绩效较差,存在支付困难。这就要求供电方应当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举例说明如电费回收,缩短收费间隔时间以及签订相关协议等方式来有效实现,也可以对一些经营绩效较差的用电企业采取提前收取电费的管理模式,以此来规避用电方欠费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也应当着力转变供电企业员工的个人理念,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促进用电企业的管理步入正轨,有效提升其内部管理的规范性。
3.2优化三大管理
首先,完善用电管理流程。通过规范电费回收管理办法,加强管理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有效控制。建立重点客户的跟踪制度,有效落实电费收缴工作中的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员工绩效考核,通过电费回收与企业员工收入挂钩的方式有效实现劳动绩效与薪酬的紧密结合。与此同时,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提供行高效优质的供电服务。最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管理体系,针对经营绩效较差的企业建立健全跟踪机制,及时了解其生产状况。根据不同用电企业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举措,确保电费的收缴和清欠工作顺利推进。
结语
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提高;抄核收智能化;管理水平;电力公司;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90-01
近年来,国内电力企业的电费管理工作已获得一定的成就,但是电费的管理模式仍然相对落后,与欧美国家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现阶段人们对用电量的需求与日俱增,用电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而且电力产品价格的层次也被拉开距离,在电费的管理工作中毫无疑义增加了不少的困难。所以,对目前电力企业电费抄核收管理的状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若是发现其缺失,应当第一时间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进行创新,这是每个供电企业摆在面前一定要重视的问题。随着我国电网企业使用与推广智能化装置系统,现阶段电力局对电费抄核收工作越来越重视。由于传统的手工电费抄核收工作存在诸多的缺点,已难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所以,为了能够适应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与企业未来的发展,电费的抄核收工作一定要紧跟时代脉搏,同时应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从而能够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我国电力智能化的现状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对于一切资源的需求度也是非常高的,但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口之间的矛盾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电力资源与水资源等。就拿电力资源为例,无论是在工业生产上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上,电力资源的需求量是比较高的,所以这也就间接的造成了我国对于电力资源发展以及管理的关注以及更新。
其实,我国电力智能化的起步相对于一些国家而言发展是比^早的,其中应用的最为普遍的就是智能电表以及抄表工作之中抄核收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但是由于我国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以及一些电力资源方面的专家学者多追求理论研究,以及学术论文的撰写而忽视了技
术的创新,从而导致了我国电力智能化发展的滞后性以及技术多引进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局面。而且这在一定程度之上也限制了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以及创新。
二.我国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国家形势来讲,我国的电力市场出现了部分垄断的情况,我国电力市场中并没有能够与电力公司匹敌的对手,并且电力公司目前的管理形式较为单一,这促使许多供电公司的专职销售人员十分匮乏,并且其中只有较少高素质的销售人员,整体上都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并且没有专业人士的调查结果,也不能够很好地了解当前我国电力使用情况。这些不利因素都导致了我国电力企业整体都不容乐观。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缺少适当的刺激与有效的营销动力。目前,我国供电产业在市场上占有的比例较大,只有少部分个体户加入到了电力开发的活动当中,其规模还不够大,并且开销巨大,不能够有效地促使竞争市场的竞争率提升,也不能够推动电力企业的改革。
由于受到了传统经济意义体制上的约束,供电人员的服务意识明显有所局限,很多供电产业的营销模式较为薄弱,并且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如果不能主动接触客户,只是被动地等待用电客户上门寻求服务,那么供电产业将会中断,很多供电产业管理人员的意识还停留在原始的供电管理模式,并没有转变到现实经济体制下的营销模式中来,与终端用户的要求有所出入,导致供电企业的基础设施和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且用户所需的信息无法进行共享,更有一些企业的业务无法正常进行运转。
二.提高抄核收智能化管理水平的制胜策略
(1)全面推行数据计量采集,创新抄表管理模式
对人员职责与业务流程进一步细化,对采集覆盖范围内的高、低压用户,统一实施远程自动抄表方式,使数据计量全采集得到实现。为更好更快地提高自动抄表准确率,完善营销应用系统的各种业务功能,在抄表核算过程中,人工核对档案可改变为提前对档案的正确性自动进行分析;人工制定抄表计划、数据准备、数据抄录等工作可改变为集中自动处理;人为监管可改变为集中监控实时处理过程;人工复核可改变为系统提前智能复核分析,从而实现了实时高效、集约智能的抄表管理模式。
不断强化抄表管理,使核算应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根据每月监督抄表情况,若发现异常情况时须现场核实加以处理;严格认真根据采集数据进行核算电费,坚决杜绝一些人为调整底码现象的出现;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轮流调换抄表工作人员。
(2)优化抄核作业流程,实施智能核算电费
积极组织开展智能抄核试点工作,对于居民客户用电选择系统自动核算以及人工处理异常的手法,而对于非居民客户用电可选择系统和人工结合的核算方法,核算系统可全面组织进行梳理核算规则项,同时对工作职责与业务流程有所清晰,让系统权限设置等问题得到有效规范,认真寻找出工作方面的薄弱之处以及进行有效管控,对电费核算及校核信息系统规则有所完善,能够使智能化核算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可以使电费抄核管理水准获得很大程度的提升。
(3)积极实施自动对账业务,提升电费账务处理自动化水准
以建设银行作为一个试点,积极实施账务对账及记账自动化业务,让账务自动化管理水准得到一定的提高。以营销业务系统作为一个基础,经由编制符合要求的接口程序,制定相关的业务规范,让营销系统数据与银行数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创建关联,可以从营销系统中获得准确解款单数据,还能够实时地从银行中获得正确的进账单数据,使电力收费信息与银行回单自动销账及到账确认得以实现,营销系统到账确认之后能够接收到信息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同时可以对科目汇总账、明细账进行自动登记。营销系统经由接收银行数据之后,全自动给予每条银行对账单独有的票据号码,按照网银记录与记账凭证进行自动检核,然后可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营销系统在途资金、银行资金的使用、银行未达账项与电费回收情况能够实时进行掌握,从而能够使资金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4)积极开拓缴费方式多元化,提高优质服务水准
积极拓展缴费方式多元化,对社会上资源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实施代收电费业务。尽全力积极推广智能互动网站的应用,让网上缴费方式得以实现;与建行、工行、农行、邮政储蓄银行等进行友好合作,使银行代扣电费、电话缴费、手机微信缴费得以实现;同时还可以支持支付宝网上缴费等方式。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抄核收工作在原本工作条件和工作要求上展现了比较大的改变,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逐渐由全人工转化为网络通信时代,应当学会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装置以及技术手段,通过辅助系统提供的数据信皂尉我们的抄表、算费以及收费工作进行监控,便于提高抄核收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为优质的服务工作提供最有力保障。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通过先进技术系统的实施来跟上时代的发展,达到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式的不停创新。供电企业应当要对现阶段电费的抄核收管理现状采取认真的解析,当发现问题时要采取措施加以及时解决,争取让企业的管理与运营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企业名称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国内外产业领域发展现状、技术、知识产权状况和发展趋势;
2、产品(业务)国内外市场分析(包括市场容量、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产业发展前景);
3、项目目的及提出的必要性,实现技术突破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4.企业技术发展规划和中近期目标,项目预期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前景。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特色
1、项目技术研发内容和创新特色(包括产品和工艺)、技术路线或平台建设方案、解决主要问题、突破关键技术、创新点及竞争优势);
2、项目研发环境、中试环境、测试环境、配套条件等建设内容;
3、联合申报项目须具体阐述牵头单位及各参与单位的工作分工内容和职责义务,并附相关合作协议或合同。
三、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
1、项目单位生产和经营的管理状况(单位所有制性质、单位组织架构、企业主营业务涉及的行业领域及在行业中地位、总资产、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简述项目单位具有的相关行业资质及产品(技术)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情况、取得社会效益;
2、项目技术基础、技术来源、知识产权情况、技术与工艺成熟度、技术水平、已完成的研究开发或中试情况等;
3、简述项目单位设施设备的优势及特色,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工艺装备水平、实施场地、规划、环境保护落实情况、项目水,电,气,通讯,交通等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4、承担项目的主要领军人物和核心团队的情况(简历和主要成就);
5、项目主要股东方及合作单位(如有)的概况(单位所有制性质、经营状况、项目核心人员及团队情况、产业技术能力等)。
四、项目的计划进度和考核指标
1、项目的阶段目标和时间节点安排;
2. 项目的考核指标(具体指项目执行期结束时,达到的科技攻关目标、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特性、新形成的生产能力、实现的经济效益(销售收入或示范应用情况等)和社会效益、取得的知识产权和新产品等)。
五、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资金总概算(预算编制要求) :
(1)固定资产投资:
研发或中试配套设施建设与改造:指与项目实施内容相关的研发或中试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核算涉及项目新产品研发及试生产的实验室及厂房建设与改造支出,需说明改造面积、改造内容、估算依据等;
(2)无形资产投资:
软件及引进技术购置:包括软件购置和引进技术费。核算涉及项目研发所需软件购置费用和涉及项目研发所需引入技术购置费用。
(3)研发投入:
研发或设计费:包括研发人员费用和研发设备折旧。核算与研发项目相关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五险一金,需明确人员明细、岗位、专业、薪酬标准等,同时说明计量和分摊方式;核算与研发项目相关的研发设备折旧费用,需提供研发设备明细、原值、折旧等要素,同时说明计量和分摊方式;
材料费:包括新产品试制原材料和样品或样机用原材料。核算与项目研发相关所消耗的材料费用;核算与项目研发相关所消耗的材料费用;
燃料及动力费:包括试制用燃料费和试制用水电费。核算项目所耗用的气等费用,需说明估算依据和数量测算依据,同时明确计量、分摊方式;核算项目所耗用的水、电等费用,需说明估算依据和数量测算依据,同时明确计量、分摊方式;
测试化验及加工费:包括测试化验费和委托外部加工费。核算与项目研发所需要的测试、化验费用,需明确测试及化验内容和估算方式(注:独立第三方测试及化验);核算与项目研发所需要的产品加工费用,需明确加工内容和估算方式;
会务费及差旅费:核算由项目参与人员参加的与项目相关的外出调研、研讨、信息交流等会务费和差旅费;
协作研究费:核算与项目相关,委托独立第三方完成的研究内容所发生的费用,需基本明确协作研究内容和单位及估算依据;
资料、印刷、知识产权事务费:核算论文费用、核算项目研发完成涉及各项专利的申请、成果转化等发生的费用。
(4)不可预见费:
按照项目预算的编制要求,预计的项目预备费,一般控制在上述预算项目合计的2.5%—5%,需要描述大致说明是设备购置的价格因素以及人工因素;
2、项目资金投入的年度使用计划;
3、拟申请资助设想:拟申请资助金额、用途和年度用款计划。
六、项目财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收入、成本和费用测算:项目盈利(或服务)模式、项目产品(服务)售价及销售收入、项目产品(服务及运行)成本测算;
2、项目财务效益:项目建设经营期各年度:和累计各项经济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利润、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
3、项目实施后的社会效益分析。
七、项目风险、环保等因素分析和应对的措施
1、技术、市场竞争、生产和经营等风险分析;
2、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及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八、合作单位意见
1、合作单位分工、资金投入及分配情况
九、获得或正在申请国家和地方资助的情况
关键词:高校;实验平台;核算
一、高校构建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的必要性
高校的实验技术公共平台是指在高校,以学科研究工作中方法学的共性为基础,把各学科实验研究中可共同使用,价值较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集中管理、使用、开展有偿服务的一种充分利用仪器设备,提高使用效率,节约科研成本的使用方式仪器。
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的拥有量是比较大的,少的几千万,多则十几个亿。如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用率,避免重复购买和闲置,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从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上看,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重复购买。由于各个学科单位只考虑自己使用的方便,而在一些高校存在着对某项仪器重复购买的现象。特别是10万元以下的仪器设备,由于经费来源使用的是学科的经费或个人课题专项经费,而在经费的使用方面缺乏制度上的硬性规定,学校的主管部门审批也就十分容易,所以常出现重复购买的现象。例如,几万元低温冰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在各个学科更是常见。至于十几到二十万的酶标仪仪器,汕头大学医学院就有13台之多。
2.使用率并不高。仪器设备由各学科自行购买,使用权归小单位,因而缺乏全局观念,则常限于本学科的研究与个人课题的使用。而其他学科或课题组需要使用要凭借个人的关系,也缺乏适当、合理的安排。使用率究竟如何,也极少有人去考核。近年由于高校引进人才的需要,不惜为一些引进的人才购进专用贵重的仪器设备,有价值几百万元,但由于某些原因,人才流出,购进的仪器长时间闲置,十分可惜。如汕头大学医学院十几万元以上的超低温冰箱就有5台,是否有此需要,有无闲置,却无人常去过问和检查其使用的情况。
3.没有详细进行经济上的核算。各个学科和课题组科研人员着重考虑科研工作,出数据,出文章,而较少仔细进行核算。科研的主管部门只重视出科研成果,而轻经济核算。目前的高校看重科研成果,以学术水平和科研论文的发表作为业绩考核指标。各学科同样是侧重业绩,并经常呼吁学校应对科研给予大力支持,课题给予配套经费。至于水电费的核算、维护费用、管理人员的费用,等等,无从查核,或只是象征性的扣点水电费。贵重仪器设备只有简单的使用时数登记表。
以上可见,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仪器设备的作用,提高使用率,防止资源的浪费,取得资源的共享与更好的效益,是科研经费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构建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的几种模式
从目前高校的情况看,实验技术平台的构建主要有几种形式:
1.以学科(或学科群)为依托的组建模式。笔者认为,这种形式必须依据学科特点及需要,平台大中型设备分别依托相关学科投入(或学科群),制定统一严格的管理、运作和考核制度,全方位为学科、全院、全校各学科提供实验技术服务。适当地开展对外服务。从汕头大学医学院的情况看,属于规模比较小的院校,所处的区域高校较少,地区的经济和工业、科研并不十分发达,所以采取的就是这种以学科群投入的模式。并于2008年7月出台了文件,设立分子实验室、分析细胞实验室等三个公共技术平台。在2008年9月又出台了《汕头大学医学院贵重仪器设备开放管理条理》,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促进汕头大学医学院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2.以学校投入为主的组建模式。仪器设备、场地,全部由学院或学校投入,人员直属学院或学校,主要购买较大型的又比较普遍实用的贵重仪器设备。同样制定统一严格的管理、运作和考核制度,为全校服务并积极开展对外服务。
3.联合社会力量共建的组建模式。有的高校处于省会等较大的城市,与中央各有关部门或省相关部门或大型企业有着较好的联系,双方协作,互利互惠,建设相关的实验室技术平台,依托学校的科研力量,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服务。例如,内蒙古农业大学与蒙牛集团共建的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科技园光电实验室与入园的企业共建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的经费收支核算方式
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的核算,以上述的几种构建方式分开进行。除联合社会力量的形式比较复杂外,目前高校实验技术公共平台主要是学科群投入或学校投入的模式构建,因而这两种核算方式最为普遍。由此,本文主要是探讨学科群或学校投入的核算方法。
从总体上看,核算中最主要的是成本核算,如何进行各个项目各种仪器明细的分开核算,应由财务和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取得共识,原则是维护学校的利益,即在有较多收入的情况下,学校得大头,部门得小头。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勤俭节约,合理收费。
1.收入的核算。所有的收入按部门或各个小组进行核算,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主要核算各项仪器设备开展对内、对外检测、观察等的收入。平台的构建主要是以为学校的科研服务为主,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可以逐步考虑对外服务。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开展对外服务有利于该地区的科研工作的发展,加强交流,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和高校的知名度。但毕竟内外有别,收费的标准应高于成本,我们认为,对外的收费可较校内的收费提高100%~30%。每个项目的实验收费标准,由实验平台的负责人根据成本核算提出方案,然后各有关部门进行研究确定,报有关部门审批,并在实践中给予逐步完善。
2.成本的核算。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的成本,主要是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薪金、水电费、仪器设备的购买、耗材的支出、维修费的支出等。
从成本核算上看,还有一个仪器设备折旧的问题,但是一些贵重仪器的价值昂贵,其分摊后的费用如加入成本进行核算,那么,成本将是很高,例如,汕头大学医学院进口的透射电子显微镜需约240万元。假如电子设备的使用年限为5年(新制度规定才3年),按平均折旧法计算,每年约为48万元左右。由学科投入经费购买的,学科来分担折旧的费用,负担将过重。如是由学院投入的,一般使用的是专项资金,例如“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项目的资金,从核算上无需提折旧。因为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所以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特别是对刚刚起步构建实验技术平台或业务量不是太大的高校,可以暂时不提折旧。
(1)管理人员薪金的核算
公共平台的建设主要是学科群投入的,则以学科群或学科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其主要的管理者、技术骨干的基本薪金,应该由学校负担,其奖金应视管理者的业绩而定。其他的辅助技术人员,其薪金、奖金应由学科负担。由学校负担主要的管理人员的薪金,是从考虑扶持学科的实验技术平台考虑,特别是刚刚起步或收入不多的院校,目前还是应以这种方式较好。如是由学院投入建设为主的,管理者、技术骨干、辅助人员的基本薪金,应该由学校负担。其奖金应视业绩而定。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在以学校投入为主的运行模式中,管理负责人在应聘此岗位时,也应自己提出一些方案与建议,对此问题供领导决策。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以每年的纯收入(扣除应有的成本)或工作量作为一个基数,超过部分的纯收入40%作为管理人员的奖金。例如,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费,假设以每年的纯收入基数为10万元,实际纯收入为13万元,超过的3万元,按分成的方法计算奖金;第二种以总收入为核算的,则扣除成本后,纯收入同样按分成的方法计算奖金。
(2)仪器设备消耗性物资、维修和水电费等的核算。作为公共的平台,其开展的项目实验所需的试剂及耗材由谁申请的实验,谁负责的原则。其耗材可以自购,也可以由实验室购买,并按实际给予核算。日常的仪器维修,以一个标准的基数为原则,例如,单件材料为5000元,由实验平台负责,并摊入当年的成本核算,5000元以上至1万元以内的在实验平台的发展基金负责,超过1万元的由实验平台负责人写出书面报告,经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提出意见,由学院领导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学科负责或由学校或学院负责支付。水电费的核算,我们采用安装电表,按实际支出数核算,计入当月成本,并返纳给学校。税金的核算也应同步进行,当高校开展服务有收入之时,应注意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领取统一的发票,办理税务登记,按规定进行纳税。
3.结余的核算。收支相抵后,结余资金的处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利润的分配。利润的分配,应考虑学校、学科群、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之间的利益,如在执行上述分成即学校得三成,学科得三成,管理人员得四成。利润分配的比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主要的是应视业务发展的情况,在刚起步时,管理人员的奖励可适当提高,当规模越来越大,收入越多,应注意适当调整分配的比例。
(2)建立基金的核算。在上述的利润分配后,归属学科或学校的利润,应建立专项基金,作为购买大型仪器设备或大维修之用,用于实验技术平台的再发展。
四、构建实验技术公共平台存在的几点问题
1.人才的问题。构建实验技术公共平台,目前最大的困难仍是管理负责人的人选问题。这个问题在规模不大的院校,尤为突出。从总体上看,负责人必须技术比较全面,大公无私,协调能力较强,总体素质较高,能全心全意为学校的各个学科服务,而不是为自己的课题服务。因此,应公开招聘,选出比较优秀的人才来承担平台的负责人的工作。但作为学校,其本人如何进行年度考核,应另制定相关的规定。
2.平台是否能维持自收自支的问题。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要维持自收自支,从内部看,必须提供优质服务和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其收费合理,并且高校的规模较大,能提供全面的实验检测和观察项目。从外部看,必须有一定的特色,在区域上位于较大的城市,有较多的科研单位和企业作为依托,开展对外服务的业务比较多,收入资金达到一定的规模,否则,较难办到自收自支。但是,由于学校规模、特色、科研能力及所处的区域的条件的限制等因素,技术平台的发展与创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所以,依靠学校的投入主要的设备与大项的维修,还是比较重要的,使学科的科研工作得到扶持与发展。笔者认为,作为高校的实验技术平台,主要是为学校的科研服务,资源合理配置、达到共享,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提高科研的层次与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所以应综合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关于与企业共建的科研成果如何归属与分配的问题。与企业进行共建实验技术平台,在进行实验之前,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科研成果归属、第一作者的署名、专利权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共识,签署有关的合同,以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4.注意进行对技术平台的宣传。实验技术平台投入使用后,应注意把有关的仪器设备名称、开展服务的项目、技术力量的水平等编印成册,分发给附属单位及社会上有关单位,并利用网络、甚至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开拓更多的合作项目与交流渠道。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Z]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512号,2007年12月6日[2009.04.08].
关键词 高校 人才培养成本 核算
人才成本是以高校培养对象作为人才成本核算对象,以高等学校作为人才成本的核算的会计主体,反映高等学校在整个教育和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可以对象化的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总和。狭义的高校人才培养成本是指高校在教育活动中用于培养对象所消耗的货币价值。广义的高校人才培养成本是培养一个大学生所付出的全部成本(包括家庭、国家、社会),通过人才成本核算,使高校能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制定成本费用及相关的定额指标,同时为学校确定高校人才培养规模和国家核定高校财政拨款数额提供依据。
一、高校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内容与特点
从经济学、成本学角度看,高校人才培养成本的研究是关系到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关系着高校教育活动的各项经费使用效果的重要课题;研究它对于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改革财政补贴办法,进而提高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人才培养成本核算特点
高等教育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它不像企业那样生产出产品,而是为社会提供劳动能力。同企业的产品的生产过程相比,高等教育的产品――人才只有向社会输送,最终才能核算其经济效益。我国的高等教育具有专业设置多、层次间隔多、培养周期长、成本投入大等特点,也必然决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成本有以下特点:
一是人才培养成本补偿的间接性。高等教育既是一种直接的消费,又是一种间接的生产投资。人才培养成本不可能在其教育中得到补偿,高等教育的产品只有在投入物质生产后,所获得的价值才超过补偿教育成本的价值,因此,其补偿具有间接性。二是人才成本核算对象多元化。人才成本核算对象有来自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以来自不同专业,在核算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专业区别对待。三是人才成本核算具有间接性。高等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协作性非常强的活动,行政、科研、后勤等各个部门和各专业之间要紧密配合以及密切协作,才能完成教育活动。例如,采取“孤立式”的教学活动是无法完成培养学校的人才培养任务。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人才成本直接费用少,间接费用需要分配计入各种对象的成本。四是人工费用占比重大。高校目前的主要的成本是人工费用(老师的工资、奖金、助学金)。人工成本在整个成本中占的比重偏大,从另一面也反映了高等教育活动中主要是教与学双边都要付出劳动的特点。
(二)高校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内容
人才培养成本的构成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精神、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以及教育成本要素,成本核算的构成要根据人才培养成本的构成便可进行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设计。首先要确定人才成本核算的对象和人才成本项目,高校人才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学生。高校通常分为文、工、理、林、农、医等几大类别,每类学生又可分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外国学生等不同层次。人才成本项目是对培养学生所消耗的各种费用,根据现行我国高校的会计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成本项目可设置为工资、补助工资、差额补助费、职工福利费、学生奖贷学金、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离退休人员返聘费和其他费用等项目。在高校的会计核算中,存在非人才成本的部分,核算人才培养成本时,应该除掉与培养人才成本无关的一些项目开支。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成本项目可以区分为直接人才成本项目和间接人才成本项目。直接人才成本项目指与教育活动培养人才成本有直接关系的,如教学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学生的奖助学金、本科生(研究生)业务费等项目。在进行人才培养成本会计时,直接人才成本项目可直接计入人才培养成本;间接成本项目是指不直接用于学生本身而与教学有关的那些费用项目,如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的工资、补贴、办公费、教学设备的购置费、修缮费、学校公用经费和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等。对于间接人才成本,按照合理的标准进行在教学、科研之间进行分摊。研究生业务研究或学生的毕业论文等费用,也要归集到相应的费用项目,计入人才培养成本。
二、高校人才培养成本核算的项目与方法
高等学校应该建立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制度和人才成本核算体系,才能适应教育产业发展的要求,从而使高校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对高校的成本费用支出项目作了明确的阐述,高校的费用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科研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自筹基建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一)教学经费支出
教学经费支出是指高校各教学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此项支出包括本科培养费、公用支出费用、研究生培养费用、其他费用等,如能明确归类到某一班级发生的费用,可直接记入该班级人才成本,其他需要分摊的费用(如教学用的设备购置),按照服务年限和班级人的多少分段分摊记入各班的人才成本。
(二)教学辅助支出
教学辅助支出是指图书馆、计算中心、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辅助部门为支持教学、科研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在核算教学辅助支出时,应首先核算出教学、科研各自耗用的教学辅助支出,然后,再把与教学有关的支出在各班级之间分配。例如,图书馆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费用、公务费、业务费、其他费用等)可按教学、科研人员分别借阅图书的册、次、时数即耗用的工作量分摊,计算出教学活动所应承担的教学辅助支出,再按接受服务的各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进行分配。
(三)行政管理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指行政管理部门为完成学校的行政管理任务所发生的支出。例如,办公费、印刷费、邮电费、交通费、行政差旅费、招待费、行政设备及家具备用品购置费等。在具体核算时,可以先将行政管理支出按一定工作量为系数标准分摊出教学和与科研支出,接着按各班学生数占全校学生的比例,分别计入各班人才成本。
(四)学生事务支出
学生事务支出指直接核算到用于学生的各项费用开支,包括学生奖贷勤基金、助学金、学生补贴、学生医疗费和学生活动费等。这些项目的支出已经非常明确,可直接分别按各班承担费用的多少进入各班的人才成本进行核算。后勤管理支出:后勤支出是指后勤各部门为完成学校的后勤保障任务所发生的支出,如取暖费、水电费等。其分配方法可比照教学辅助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的分配。
总之,高校人才培养成本研究是关系到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关系到高校教育经费使用效果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大家不断地努力,才能建立起一套完善实用的高校人才成本核算体系。
(作者单位为赣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文苛.高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探讨[J].浙江统计,2013(7).
[关键词]电网企业;监管;输配电成本核算
一、引言
为保护特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监管部门常常会在公认会计原则的基础上,站在监管部门的角度,制定特定行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以达到保护特定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目的。这些服务于政府监管和相关利益者保护目的的会计准则通常称为监管会计制度。例如。为保证保单持有人的利益,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保险监管部门制定了保险企业监管会计制度。
电力行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其提供的产品属于公共产品,通常需要通过政府监管来合理确定产品的价格,并确保其服务质量,以保护消费者利益。原因是垄断行业具有规模经济、外部性等独特的技术经济特征,难以形成完全竞争的格局,并容易导致市场失灵。实践也表明,即使在非自然垄断的环节引入竞争后,政府也必须对这些行业进行持续的监管。对垄断行业实施监管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平,防止因垄断而获取高额利润并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监督垄断行业提高经营效率;保证垄断行业对全社会服务的安全性。因此,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分别制定了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来对其进行监管。
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起步较晚,虽然厂网已经分开,但是电网主辅不分、输配售仍然一体化,电网企业依然高度垄断。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如何对电网企业包括经营成本在内的会计信息实施有效监管已显得越来越迫切。美国、英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是电力体制改革起步较早,电力监管较为成功的国家。文章将介绍这三个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和电网输配电成本核算经验和方法,希望能为我国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核算监管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输配电成本核算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
1 监管体制
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厂网分离。目前,发电和销售属于政府放松管制的行业,而输电环节和配电环节依然是垄断经营,受到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管制。
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FERC)是美国电力行业的监管机构,监管的法律依据是《联邦电力法》。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的职责包括:监管电力的输送和批发;审核电力公司的特定并购和交易行为;审核在一定情况下的输电项目选址申请;审批和监督个人、州和联邦的水电项目;监督跨州高压输电的可靠性;保障监管政策的实施;对管制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行为进行监管等。各州的公用事业委员会对各州的电力企业进行监管,并具有较大的自主性。
美国监管部门对于电价的核定和调整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标准,其中重要的监管依据就是根据公用电业统一会计制度编制的会计信息。
(1)电价核定的程序。受监管的电力公司必须向监管机构提交详细的电力资费明细表。电力资费明细表是电力公司向用户提供特定服务而收取费用的明细说明。监管机构根据其颁布的统会计制度对资费明细表进行审查,确认这些业务的提供与限制条件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成本数据是否真实合理。凡是跨州的输电业务和电力批发业务,电力企业应向FERC提交资费表。凡是提供配电及州内电力零售业务的,电力公司都应向各州公用事业监管委员会提交资费表。
根据联邦电力法的规定,任何电力公司在提供服务前120天,必须向FERC提交资费表并告知公众。当FERC认为资费表不符合公众利益时,有权对电力公司的资费表进行修改和调整。被批准的资费表,既是电力公司与用户之间买卖合同的基础,也是监管部门对电力公司进行价格监管的主要依据。
电力产品价格或者收费标准依据成本加成的方法计算,计算公式为:成本=经营费用+折旧+税收+rAx资产基数,其中,rA代表合理的资本报酬率,资产基数等于资产原值减累计折旧减客户投资的资产。
(2)电价调整的程序。当受监管的电力公司要求调整电价时,首先应向监管机构提出调价申请,其中输电价格调整报FERC,配电价格调整报各州公用事业监管委员会。申请材料应包括调价的原因、成本变动情况和相关的财务报表。监管机构接到公司要求调价的申请后,通常会成立一个由律师、会计、财务分析、经济和工程技术等人员组成的审查小组,负责对申请材料中的基础费率、投资回报、公司的收入和信贷、运营成本、折旧、所得税和其他税费进行逐项审查。同时,将公司的调价申请发给用户、利益相关方征求意见。多数分歧和意见一般通过审查小组的调解解决,如遇重大分歧时,审查小组要提请监管委员会举行必要的听证,并由法官作出裁决。价格调整自公司提出申请之日起实行,如果调价申请被监管机构驳回,则此前公司多收取的费用要全额退还给用户。
2 会计制度
早在1937年,美国就制定了公用电业统一会计制度,该会计制度适用于《联邦电力法》管制下的所有公用事业,以及所有遵循美国能源管制委员会会计规定的特许经营企业。美国公用电业统一会计制度充分体现公用事业的管制特性和要求,对于企业净资产和成本费用等影响输配电成本的项目控制十分严格。下面将结合美国电力企业的财务报表特点进行分析。
(1)资产负债表。公用电业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资产分类除采用一般性分类标准以外,突出强调行业管制和内部管理需要。公用电业单位如果经营其他公用事业业务,必须按其他的相应管制机构的规定账户进行会计核算;在没有规定账户的情况下,也应设置独立的账户进行会计核算。例如。将资产划分为公用电业资产和非公用电业资产。
第二,公用电业设备按照发输配不同环节划分为发电资产设备、输电资产设备、配电资产设备、无形资产和通用资产设备。例如,FERC在第888号法令中提出了界定配电资产的7个指标(seven Factor Test),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配电网通常与零售用户地理位置较近;配电网是辐射型的;电力流入配电网,而非流出;电力流入一个地区配电系统后不再向其他市场转供;电力流入一个地区配电系统后在一个有限的地理范围内消费;有计量仪表安装在输电/配电系统分界处,来计量流入地区配电系统的电力;配电系统电压较低。
第三,对资产的管制非常严格。电力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资产的变动会显著影响输配电成本。因此,公用电业统一
会计制度对资产的管制十分严格。一是对入账价值的管制;二是对电力设备资产的购买与处置;三是对折旧、摊销的控制。公用电业统一会计制度在资产的确认上,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
第四,允许公用电业提取多种准备,但要求非常严格。美国公用电业统一会计制度允许公用电业提取财产保险累计准备、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累计准备、养老金和职工福利累计准备、其他经营性累计准备以及电费退还累计准备。但统一会计制度同时对准备的提取作了严格的规定:各项准备的提取必须经管制当局批准,且可从该公用电业电价中收回。
(2)利润表。公用电业统一会计制度是为管制服务的,而管制的最重要的目的则是要合理确定电价。这就需要公用电业提供其管制业务成本费用的详细信息。在利润表上,划分为“公用电业营业利润”和“其他利润和减项”。其中,公用电业营业利润=公用事业营业收入-公用事业营业费用。公用事业营业费用包括了运行费用、维修费用、折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所得税等在内,但不包括财务费用。
公司的营业费用项目主要包括运行费用、维修费用、折旧费用、电力设备资产摊销、电力设备资产购置调整摊销、资产损失等摊销、管制借项、管制贷项(应减去)、所得税外税金、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准备、投资税收减免调整净额。此外,对于一些利得项目,例如电力设备资产处置利得、配额处置利得,则作为营业费用的减项列示;对于一些损失项目,例如电力设备资产处置损失、配额处置损失等,则作为营业费用项目列示。
公用电业统一会计制度对运营费用和维修费用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将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划分为发电费用、输电费用、配电费用、客户账户费用、客户服务和信息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行政管理费用。其中,发、输、配电费用进一步划分为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
由于电力行业的成本费用比较复杂,既存在发、输、配三个环节的划分,又存在运行费用、维修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折旧费用等的区别,涉及到大量的会计配比和分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公用统一会计制度对公用电业的成本费用项目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例如,对于员工工资和其他劳务费用的分配,公用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员工工资和其他劳务费用的分配以其从事基建、维修和经营等各项工作的工时比例为基础,如实际做不到,则以在有代表性的期间内从事各种工作的实际工时比例为基础。为使这种分配能够合理、准确地进行,各公用电业单位应保存好相关的基础会计资料。
公用事业营业费用没有包括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在利润表上是一个单列项目。由于债务融资是美国公用电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因此,债务利息支出也成为美国能源管制委员会管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3)其他。除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相关规定,公用电业统一会计制度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强调管制资产和特许经营项目独立核算。对各个独立电力资产设备,如发电站或一条(组)输电线路等,要设置独立的会计账户分别核算,包括账面原值、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等;对特许经营项目,也要设置独立的会计账户分别核算,包括法定原值、项目运行成本、维护成本、折旧或摊销、项目收入、收益与留存收益等。
第二,强调对公用电业的特殊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规范。包括长期负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跨期所得税分配、租赁会计、配额会计等特殊业务或事项涉及到管制电价的,需要按照电价管制的有关要求选择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
第三,要设置专门的会计账户和会计记录,及时、准确地提供反映单位关于全部关联方交易的报表。要求关联交易报表解释关联交易的性质、交易金额以及计入各个规定的关联交易账户的金额。
第四,统一规范对外报表的内容与格式。公用电业单位必须按统一的内容与格式向能源管制委员会提供财务报表。
(二)英国
1 监管体制
英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电力行业进行结构改组,并实现了发电、输电、配电的分离。英国的电力监管机构是油气与电力市场办公室(OFGEM)。监管的法律依据是《电力法》。油气与电力市场办公室负责制定电力批发、输电、配电价格,并负责设计激励机制以引导合理的电力投资,监管零售电力产品的价格,规范电力监管信息中财务信息的披露等。
电价由监管机构根据一定时期的全社会消费价格指数、电网企业成本的变化情况及社会的承受能力而确定。电价定价周期是5年,在电价定价周期内,所有的电网企业都要定期向监管机构报告其运行、维护和改进输、配电系统方面所发生的成本。
英国对电网企业成本的监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运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和监管资产价值。具体而言:
在对运行成本监管中,允许企业根据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变化情况,对相应的成本变化给予一定的说明。英国的电网经营企业的运行成本细化为:检查和维护、变电站、故障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内容。电网经营企业可根据各自所处的实际环境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尤其是遇到某些特殊自然状况(例如,自然灾害),电网经营企业的运行成本与正常情况下会有较大的变化。
对固定资产投资细化为:年度所需资金数量、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因素(包括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及设备成本等)、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资产风险管理、供电服务质量投入等内容。
监管资产价值是对每年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加以必要的修订所形成的资产价值。如果说运行成本是电网企业为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所必须的开支。固定资产投资是电网企业为保证电网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投入,那么监管资产价值更主要地反映了电网企业投资运作的效果,是对电网企业投资资产保值增值的实际监督。这也正是约束电网企业盲目投资、无效投资的重要条件,是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
2 会计制度
油气与电力市场办公室通过《监管会计指南》等法规来监督电网企业的会计活动,主要会计监管职能有:制定输电企业、配电企业的监管会计制度;监督监管会计指南的执行情况;规范电力监管信息中财务信息的披露。
英国电力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遵循英国的会计准则(UK GAAP),但是OFGEM会相关的会计指南以满足会计监管的需要。2001年,OFGEM了由德勤提供的咨询报告《监管会计指南》(Regulatory Accounting Guidelines),提出了基于英国会计准则的监管方案,对电力企业的成本费用分摊(Allocation of overheads)、内部转移支付(Internal recharges)和资本化政策(Capitalisation polices)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说明。成本费用分摊强调应合理地估计各项作业
活动,分摊的成本费用要能合理地反映提供的服务所耗费的成本。内部转移支付旨在防止企业通过非公允的交易转移成本和利润,而监管的核心是保证交易的透明性。例如,电网企业与其关联企业发生关联交易的价格应该是市场价格或者低于市场价格。如果没有市场价格可供参考,则应按成本价执行。资本化政策则根据资产的不同类型和金额确定资本化的标准,例如,电线和电缆的资本化、小工具和设备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资本的重新估值等,防止企业滥用资本化政策。
在信息披露方面。电网企业除了要披露遵循英国会计准则的会计报表,还要披露反应管制业务的会计报表(Reg-ulatory accounting statements)和附注。以满足监管的需要。经营成本等对于价格控制十分重要的科目是披露的重点。以经营成本为例,企业需要将经营成本划分为折旧、摊销、人工工资、其他经营费用等项目披露。
(三)日本
1监管体制
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电力改革。目前,日本电力行业形成了多家电力公司区域垄断的局面。这些电力公司在区域都是实行发、输、配垂直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政府监管部门通过强化对其输配电网垄断业务的监管来保证电网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日本电力行业监管机构主要是经济产业省(其前身是通商产业省)和2003年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成立的中立输电系统组织(Neutral Transmission Sys-tern Organization)。《电力事业法》是监管部门进行电力监管的法律依据。
电力监管机构主要从电价、电力投资和会计核算三个方面来进行财务监督。监管机构通过控制、审核发电企业收入、支出的合理性来判断上网电价是否公平。对于发、输、配经营一体化的电力企业,严格审查发电、输电和配电不同环节的成本,防止发电和供电之间的交叉补贴。输电网络的费率则由经济产业省批准决定。
2 会计制度
日本的《电力事业法》规定,电力企业需要根据经济产业省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财务会计信息资料。根据《电力事业法》,还出台了《电力行业会计规则》和《电力企业会计规则使用要领》。电力企业需要根据提供服务的类型分别进行会计记录:(1)为满足特殊规模需要(specified-scale demand)提供的电力服务;(2)为满足一般需要(general demand)提供的电力服务;(3)上述两种类型以外的其他类型。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需要将固定资产划分为公用事业的固定资产和非公用事业的固定资产。在利润表中,企业需要区分电力行业和非电力行业的收入和费用。
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盈利的合理性,监管部门有权力要求电力企业按照指定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者计提准备。费用项目也是会计准则重点监管的项目。例如,对于工资津贴、社会福利、补助、消耗品经费及各项费用的金额,须按照预先制定的标准,根据职务不同,分别计入电力企业业务经费、相关业务经费、业务外经费及固定资产项下。与美国公用电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类似,利息费用在利润表中单列,不包括在经营费用中。
电力企业需要按照规定向监管部门提交财务会计信息。除了向监管部门提交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主要财务报表外,电力企业还必须提交营业费用、固定资产和折旧费用等明细表。而且,监管机构还会对电力企业收入和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和控制,作为制定电价的基础。
三、研究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尽管各国电力发展阶段、电力市场状况、竞争程度、电力监管体制和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都对电网企业实施严格的监管,以保证垄断环节的公平和效率。从电力监管体制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点:第一,监管目标主要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第二,都设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进行电力监管;第三,都颁布了监管法律,作为监管的依据;第四,监管机构拥有电价的决策权;第五,实行输配分离(日本是发、输、配、售一体化)。
为了有效监管电网企业的输配电成本,美国、英国和日本都从电力监管的需要出发,制定了针对电力监管的会计准则,并且允许电力监管部门以查账、审计等方式对会计核算进行动态监管,以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三个国家输配电成本核算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第一。针对输配电成本核算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例如,美国的《公用电业统一会计制度》;第二,在会计核算中严格区分管制业务和非管制业务;第三,对于资产的管制。例如,资产的购买、处置和计提折旧,都十分严格;第四,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进行会计核算;第五,单列利息费用;第六,对于关联交易进行严格监管,并保持其透明度;第七,会计信息向监管者和社会公众披露,而且内容很详细。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美国电力监管的基本情况及学习考察体会[EBIOL]scrc.省略/jgyj/ztbg/200802/t20080220_5865.htm
[2]雷霞,杨可,刘俊勇,国外输电公司的监管模式浅析及对我国输电网改革的启示[J],中国电力,2004(11):27-30
[3]容辉,电力监管机构对输配电企业的会计监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关键词:抄表;计费;营销系统
1.抄表
1.1下载数据T-code:ZDME009,提前准备好数据线、抄表机并保证电量在100%,按照营销系统温馨提示版面年度或月度抄表计划(一般在每月末最后一天开始下载数据)下载数据。下载数据需在早上8:30分后开始,这样能保证数据完整性,10KV抄表数据需在每月1日开始下载(每年3、9月份现场手工抄表例外);
1.2打印读表工单T-code:ZDME005,在对应界面进入打印已下载抄表数据工单,不能漏选或漏打;
1.3上传抄表数据T-code:ZDME006,为保证抄表上传进度以及及时入账率,当天抄表数据需在当天上传,在上传时要注意该抄表器型号为已注册型号,选择对应抄表器厂家开始上传;
1.4电量异常清单审核T-code:ZRDM01,上传数据后及时打印电量异常单,打印时异常类型要选择全面,不能漏选,保证在系统内有异常电量用户都能打印给抄表员审核,发现问题数据能及时现场拍照审核。同时,为避免有“锁定倒转”即“倒行”这一类重大抄表差错出现,系统员需主动在异常清单系统界面用“过滤器”功能查找出异常类型并及时告知抄表员修正读数。异常清单的审核需严格执行“三道防线”要求,对已审核完毕的数据可释放锁定电量异常清单,进入下一步计费出账;
在日常工作中为保证周期性抄表正常进行,需对后台数据进行有周期的、有效的维护:
1)抄表顺序号T-code:ZDME016,由于抄表顺序号会随着新装用户迁入、过户、调荷等原因变动,系统员需在每月抄表前(一般在25 日左右)将抄表线路清单打印给抄表员重新编排后进行维护;
2)抄表日程维护T-code:E41G,抄表日程一般都是已定好了的,不能随便更改用户抄表周期与日程,但如果遇到有台区间调荷或新上公变情况下就需手工主动维护该抄表线路日程与原线路保持一致,并在读表单位维护界面名称框内注明所属台区名称以及属单(双)月几号抄表,格式为:***公变[单(双)月* 号**路线],这样也方便其他职能部门查询该用户抄表日程。但如果该线路下用户抄表日确需变化(如滚动抄表等情况)就需书面告知用户抄表日程的变化。
3)10KV单轨数据维护,由于现在80%以上10KV用户抄表都由负控终端取数,所以每月都需在营销系统“远程终端可信标志”T-code:ZRDM41B界面进行有效维护(一般在25日左右),对每月有换表、换负控终端用户及时在系统维护“单轨”标志并保证电表局编号与终端库存号关联一致有效抽取数据。
同时为提高3、9月份现场手工抄表效率,要求10KV抄表员编好抄表顺序号,从而能保证在抄表器里按顺序抄,而不会出现“去找表”手忙脚乱的情况。
2计费
2.1批量计费T-code:EAMABI,按照抄表管理规定,每日抄表数据需在第二天入账完成,在释放完锁定电量异常数据后可等待主系统自动进行批量处理,但是有时往往有些数据会被系统分拣不能按时进行计费,这时就需用批量计费功能(T-code:EAMABI)批量选择用户安装点进行手工计费,并注意批量计费界面的账单时间需选择为大于或等于抄表日;
2.2打印计费异常清单(T-code:ZRBI23),对已正常计费用户打印对应抄表员计费异常清单,进入异常清单前需将计费开始日期选择为抄表下放数据日期,计费结束日期选择为自动处理结束日期或手工批量计费结束日期,抄表日期选择为已计费的抄表日。同时计费异常类型要全部钩选,不能漏选,保证所有异常数据都能反映给抄表员;
2.3对已审核的用户,需用T-code:EA10计算打印凭证,以便下一步电费单审核、释放处理;
2.4审核、释放电费打印凭证清单(T-code:ZPEA05),计费异常清单如同电量异常清单一样需抄表员审核确认签名,严把三道防线,而10KV抄表则要把所有专变、专线本月抄表用户电费单打印出来,在电费单直观反映下重点对力调系数为正或偏大、高需求用户需量值、电量柱状图变化较大等用户由抄表员进一步审核确认,对于在电费单发现问题了的需修改读数的用户需用T-code:EA13单个撤销电费打印凭证,再用T-code:EL29修改读数,在确认无误后再全选需释放用户的合同账户进行批量释放电费单处理。
在正常周期性抄表中往往由于用户办理业扩、业务变更等其他原因导致在抄表期间不能正常计费入账,现就拿自身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几个案例简单说明不能正常计费原因:
案例1:换表,由于在周期性抄表期间办理业务必须都要将本月周期性读表工单撤销,但当时系统又并未给出“是否删除读表工单”提示,又由于在换表当天周期性读数已抄回,而该流程也顺利流转到下一职能部门,又将该换表读数也录入在周期性当天,这就导致在一天内出现两个不一样的读表结果(一个是周期性抄表读数一个是换表的旧表表底读数),对该种情况系统就无法正常计费出账。
针对该类型问题各流程环节人员在周期性抄表期间办理业务都需查看清楚是否抄表或读数已录入,并及时告知系统核算员撤销读表工单,以正常计费。
案例二:高需求用户需量值叠加计算,用户正常办理换表业务,换表旧表表底读数已录入,但是未进行计费待周期性抄表时一同计费出账,而该用户流程在月中已过完,安装点未锁定周期性正常抄表计费,由于换表读数以及新表读数都未计费,所以在周期性计费后电费单内出现旧表新表两项读数累加,但是这其中需量值、倍率都不相同并把需量值在同一个月内叠加起来计算基本电费,计费错误,需将换表旧表、周期性新表分开计算才计费正确。
针对该类型问题各流程环节人员在周期性抄表期间办理高需求用户业务都需注意高需值要分开抽取并单个月计算电费单,无论是业扩还是换表需量值不能叠加计算并且不能跨月计算,否则会计算出错。
3.结束语
随着营销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后还会有更多系统功能开发出来,每个功能都要有相应的部门、班组去跟踪、落实、完结,同时每个部门都需要密切配合,完成一个系统业务的流转。营销系统相当于营业班组的“生产系统”,每张电费单都是它的产物,而每张电费单上的信息都是需要每个班组去共同维护的。
南方电网专业技术资格认定个人申报版,论文著作电子档案。
小企业期间费用的会计核算浅谈
费用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规范的内容之一。费用是指小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小企业的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本文拟对小企业期间费用,即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以期对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期间费用的会计核算有所帮助。
一、销售费用的会计核算
(一)销售费用定义
销售费用是指小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销售费用通常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商品维修费、运输费、装卸费、展览费和广告费等费用。
(二)“销售费用”账户
性质:损益类账户。
3、结构:“销售费用”账户借方登记小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发生销售费用时,借记“销售费用”账户,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
期(月)末,可将本账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账户无余额。
(三)核算举例
借:销售费用——广告费5000
贷:银行存款5000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所以,此小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能无限制的发生,否则,年末,经计算超过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
例2:2月18日,甲小企业以支票支付产品运输费1000元。企业以支票存根和营运部门运输发票为依据,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广告费93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70
贷:银行存款1000
根据新修订的增值税条例第八条规定,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中,将运输费用明确列明,即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该支付的运输费既包括购进商品的,也包括销售货物的。
例3:月末,甲小企业将本期发生的上述费用593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5930
贷:销售费用 5930
二、财务费用的会计核算
(一)财务费用定义
财务费用是指小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发生的筹资费用,财务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银行相关手续费等。
(二)“财务费用”账户
性质:损益类账户。
3、结构:“财务费用”账户借方等小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发生时,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利息”等账户;贷方登记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等。收到存款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贷记“财务费用”账户。
期(月)末,可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例4:B企业为小企业,其购买材料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2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例5:接银行通知,B企业收到其在银行存款应得利息收入2000元已经转入其存款账户。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2000
贷:银行存款2000
例6:接银行通知,银行已从B企业存款账户扣贷款利息12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12000
贷:银行存款1200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例7:期(月)末,B企业将“财务费用”账户余额30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15000
贷:财务费用15000
三、管理费用的会计核算
(一)管理费用定义
管理费用是指小企业发生的除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外的其他费用,管理费用包括小企业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开办费、办公费、业务招待费、相关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二)“管理费用”账户
性质:损益类账户。
3、结构:“管理费用”账户借方登记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发生的修理费、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技术转让费、排污费等、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及小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薪酬、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在管理费用实际发生时,借记“管理费用(开办费)”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应交税费”等账户。
期(月)末,可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例8:A企业为小企业,其筹建期间通过以支票支付办公费3000元、印刷费2000元和注册登记费5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例9:A企业聘请法律顾问,以现金支付咨询费6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咨询费600
贷:库存现金600
借:管理费用——税费1000
贷:应缴税费——应缴房产税500
——应缴车船使用税
300
库存现金200
例11:A企业以现金支付业务招待费15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
15000
贷:库存现金15000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企业业务招待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假设该小企业取得销售收入250万元,则该企业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如下:
则业务招待费调增所得额=1.5-1.5×60%=1.5-0.9=0.6(万元)
期(月)末,A企业可本账户的余额266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借:本年利润26600
贷:管理费用266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