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师个人成长总结

教师个人成长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07 12:34: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师个人成长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师个人成长总结

第1篇

全面贯彻学校十一五规划目标中《成长校园》《书香校园》的实施内容,全面贯彻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加强本组教师自主合作、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本组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作任务:

1、 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本组教师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找准自身不足,确定努力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年个人成长计划。学期末要对自己的个人成长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2、 继续抓好教研工作,每周至少两次集体教研,每次教研时分工明确,有讨论的主题,提前搜集准备资料。分别有记录员、主发言人,每个教师都充分地发言自己的看法,讨论主题。主要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困惑处、重点工作安排等方面去问话,紧密结合教学,以指导工作更好开展。积极开展好即兴教研,每日如果谁有问题或成功之处等都可随时展开讨论,教研组长积极营造研究氛围,多谈工作,少谈闲事,创设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3、 开展本组教师互相听课活动,每月每人至少听本组一位教师讲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 注重常规教学的沟通,平时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方面,谁有好的想法要告知本组成员,谁有疑惑之处组员要尽力解答。教案、作业本、笔记等定期在本组交流。

5、 组织本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

①提前作好准备,参加学校以“问题课堂”为主题举办第八届“我与新课题通行”教师论坛。

②集体教研,积极参加第三届“成长杯”教学赛讲。

③搞好读书活动,从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参与首届读书节活动。

6、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实施学生评价奖励机制,本组教师根据本班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奖励机制。

7、 搞好学生活动

①扩展学生课外阅读空间,利用语文阅读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小培养天天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每日读书、读报,家长监督,班级考核,定期组织交流会,班内、班级间每班评选“读书之星”,本学期向学生推荐书目:《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

②扎实学生基础,开展“百字无误”竞赛,铅笔字写法比赛、“识字擂台”赛、“小小朗诵家”活动、图配话活动。

8、督促本组教师积极学习,利用一切时间读《小学语文教学》《国内外教育文摘》《教师报》等报刊杂志和一切经典书籍,并经常交流读书体会。

逐月工作安排

月份

内容

二月

1、 撰写个人成长计划

2、 制定教学进度

三月

1、 进行班级试卷分析

2、 听骨干老师引路课,并展开讨论

3、 修正个人三年成长计划

4、 参加语文教师作文比赛

四月

1、 参加青年教师探索课

2、 学生故事交流会

3、 学生“识字擂台”赛

4、 参加首届读书节

五月

1、 参加第八届“我与新课课程同行”教师论坛

2、 参加中年教师创优课

3、 学生开展“小小朗诵家”活动

4、 学生铅笔字写法比赛

六月

1、 学生“百字无误”比赛

2、 组织学生期末考试

3、 学生“图配话”活动

4、 学生“六一”读书之星各项考核,优秀生表彰

七月

第2篇

一、中职教师成长一般规律

1.学习适应阶段。这个阶段是指刚从高校毕业和初入职教系统的年轻教师,他们从学校学到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缺乏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这个适应过程会经历1-3年不等,视工作成长环境及本人努力程度而定。期间教师要经历学校文化熏陶、对任教学科课程标准的熟悉、观摩同科目教师的课堂、认真练习教育和教学设计基本功、熟悉实训基本技能并示范、熟悉现代教育技术和各种现时代媒体。该过程有学校方面的要求和培养目标,通过“拜师结对”、“一帮一互助”等方式培训后得到学校、学生认可,能上好合格课,接近优质课的水平;教师本人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利用年轻、精力充沛的优势,对教育技术进行钻研,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个人综合素质进步,人格魅力提升。

2.胜任教学阶段。这个阶段往往很长,有的教师到退休仍在这个阶段。该阶段,教师已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实战经验,能独立完成学校给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取得一定的教育教学成果,有些教师已开始担负一定的科研任务,出现不少年轻骨干教师。在这个阶段里,教师们的努力方向是:深入行业学习实践,进一步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独立备课和教学设计,对自己和别人的课有批判性反思,能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并开始有所成果,开始建立自己学科和本专业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施于教学中。这个阶段,教师信心得以大幅度提升,也为自己将来的成长规划奠定了基础。

3.突破“瓶颈”阶段。教师们走到教学熟悉阶段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进步起来是非常的缓慢,很难突破现状,获得明显提升。遇到困难了,有些教师可能出现职业倦怠、得过且过,并且还抗拒改革,情绪消极低落;部分教师还能不断调整方向、深入课标改革、努力学习和创新教学技巧、不断融入新的理念,在一段艰苦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后,终于突破“瓶颈”,有了新的发展。

4.形成风格阶段。这是那些不断追求个人成长与进步的教师们成长的最高阶段。通过“瓶颈”的教师用自己的探索经历掌握了成长的主动权,开始由熟悉的、固定的、常规的工作进入到教育教学创新阶段,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跟随,而是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更加适应学生成长需要,更加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到此时,教师们会有大量经验论文甚至著作发表,课堂表现出个性和特色并引领一种潮流,教师还在此过程中不断吸收意见和建议,追求卓越。这些教师中涌现出一批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有的还开办了名师工作室,有的被评为“现代教育家”。

其实国际上关于教师成长规律的理论很多,不论哪一种,我们都能看出:教师成长,需要学校和个人双边努力。学校负责制定成长制度和标准,提供环境营造和培训平台;个人负责制度个人成长规划,为达校标和达到个人成长需求付出努力。

二、拿来主义是教师成长的方法论

1.成长需要拿来。一个优秀职教教师是从一个普通大学生进化而来的,从年轻的大学生或企业到职教学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职教教师,不论是别人要你学还是自己主动要学,都是个人从外界获取理念、知识、技能,最终拥有这些东西,这个过程就是典型的“拿来”。“拿来主义”一词源自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拿来主义》,收录在《且介亭杂文》。鲁迅先生在中提倡向西方国家学习,以他山之石攻玉,于是高呼“拿来”。年轻教师需要学习,大量的学习,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的需要,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个人成长需要。不但要学习近代的、现代的,还要学习古代的;不但要学习中国的、亚洲的,还要学习世界的;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理念和技能;不但要学习本专业,还要学习相关相邻业;不但要学习专业技术,还要学习通识和通用技术;不但要学教学设计,还要学习教育活动设计。年轻教师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多知,从多知到博学,这一切一切,都是“拿来”。鲁迅先生说的“拿来”,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或占有,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这其实是科学的,如果没有先“拿来”,个人所拥有的就远远不够。所以,学校从培养新教师、全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文化建设多方面,给教师们很多“拿来”的机会:新教师拜老教师为师,听他们的课,学习自己不具备的;老教师听新教师的课,指导课堂成功和不足之处;教研组集体备课,互相学习;新教师继续教育系列培训;学校校本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示范校建设各类师资培训;公开课;教学开放;优秀课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比赛;教学技能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课题研究;师生技能大赛等等。还有学校请来的专家到校培训、开讲座,兄弟学校之间经验交流,学校提供了教师们“拿来”的平台,制造了很多成长的机会。教师们自己也在“拿来”,有在潜心钻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的参加自学考试获得高学历和二学历,有的课外阅读大量教育类书籍,有的参加各种公益教育活动。一旦有了提升学习机会,教师们报名积极踊跃,学习如饥似渴。一句话总结:凡是自己没有又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统统“拿来”!

2.拿来需要挑选。“拿来主义”的方法是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自己有益无害的,要“拿来”,而且使用,使它最大限度地为自己服务,如实用教育教学技术,可操作游戏活动,人际沟通技巧等;对自己有益处也有害处的,要一分为二,有选择地吸收有用的部分,摒弃有害的部分,比如互联网、手机运用等;那些于教师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东西,我们只能批判性地将它们作为反面教材,给学生或他人以警示作用。“拿来”是需要智慧的,这与我们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相吻合,有自己特色和主心骨,又吸收别人好的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来发展壮大自己。

第3篇

工作方面

本学期我本着认真备课的原则,内容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上课前做到对整堂课及每个教学环节心中有数,争取合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尽可能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本学期第八模块第二单元《howtomakeakite》我采取了分组合作制作风筝的方法,目的就是将英语学习合理有效的利用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我对学生的了解;整堂课学生做的认真,课文学习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对个别学困生我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上课时,我更是把自己当作一名京剧演员来看待。要求自己要精力十足的面对学生,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学生身上。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及对知识的把握、理解和运用,及时通过提问、开个小玩笑的方式将走神的学生注意力唤回课堂上来;

在家庭作业的检点方面,我在学期初就给各个小组配备了组长并和各个小组达成了“积分卡”协议,一学期的作业,组长节节课前能及时准确的将该组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我,组员受“积分卡”的激励,作业完成情况十分好,有的班级大部分时候是全班完成。为了鼓励他们,我在学期末给各班处于前三名的小组按约定发放了奖品。复习阶段,这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一直保持着。

个人成长方面

这个学期对我而言是个特殊的学期,开学伊始,我接了五年级的五个班,对我而言,新的开始面临着众多挑战,学生能否接受我和我的授课方式;家长对我的反响如何;在短时间内去了解这些孩子并和他们相处……。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学期又是最为锻炼我的一学期,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以及组内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提醒,我又对很多教学方法加深了理解,这些都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一步步地揣摩、尝试中体会的;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强按牛头不喝水”的道理。教学是一门艺术,让学生自己学和老师强迫学对老师教学艺术是很大的考验,让我欣慰的是,这学期,我的“积分卡”着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让我加速成长的还有英国校长pat的来访,那段时间,我们组的所有成员都忙到了“天昏地暗”的境地,来之前的准备,来时的迎接、招待到欢送的工作,每个人除了上课,剩下的时间全在不停的准备节目、练习英语,一看到一个事物头脑里立刻会用英语想一遍,不会了就查字典,好多被遗忘的知识立刻又闪现回来。那段忙碌的时间,我们一起给身体减肥,也一起给头脑增肥、、、、、、

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我觉得收获颇丰:教学上,我渐渐摸清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开始着手一步步完善,改进;个人成长更是急速提高的一个学期,通过一学期的工作及日常工作的处理,我清楚地认清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一切对我来说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学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教师工作总结报告

第4篇

 

随着外国语学校品牌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时代和教育形势的需求,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刻体会到:“名师培育名生,名生铸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师”,因此,名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的名校品牌化建设的保证。外国语学校现有一批享誉油田的各级各类名师,他们是学校品牌化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分析学校的师资结构,近五年进校的大学毕业生30多名,占到学校教师人数的三分之一强,全校教师平均年龄34岁。整个教师队伍既是一支年轻、有为、灵动、富有激情的团队,也是一支教学经验、案例积累还需加强,教育知识还需尽快转化为教育能力,整体教学研究能力还有待提高的教师队伍。

 

而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和顶梁柱,“青年教师兴则学校兴;青年教师强则学校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分局职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外国语学校应再造一批名师”的要求。因此,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工作,搭建成长平台,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使青年教师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保证。

 

总结这几年培养青年教师团队的工作,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我们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建设校园文化,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有专家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场。这是启示学校需要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所需要的环境,要用健康的一流的校园文化去影响教师。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核心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是教师提升认识,形成凝聚力,践行学校文化思想的过程,是凝炼教师的进取精神和高尚师德,使教师乐于成为一个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正气正义,富有责任的外校人的过程。近五年来的30多名年轻教师,虽然毕业于不同的院校,但是到了我校,那种无形的核心文化让他们积极凝练自己,很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争先恐后,迅速站稳了讲台,成长为一个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学校欣赏的青年教师,学校两年被评为吐哈油田教育分局“青蓝工程”优秀单位。

 

二、搭建成长平台,拓宽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

 

一流的校园文化固然会激励青年教师,但要青年教师能持续快速成长,释放青年教师特有的激情和才华,必须搭建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地为青年教师提供用武之地。

 

作为外国语学校教师,由于承载着家长和社会的厚望,承载着上级领导所给予的期望,很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较大的职业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思想。但是如果因之而不敢让青年教师承担各种岗位的工作,既是对学校的品牌化发展不负责任,更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负责任。所以,学校放手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并积极引导青年教师乐观面对生活和工作,养成在各种重要岗位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去积极从事重要岗位的工作,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指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搭建的平台中成长,在少先队辅导、班主任、部门干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重要岗位的多途径工作中不断成长,悄然成长。

 

以本学期为例,大队辅导员由青年教师担任,在27个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就占13个,11个教研组长中,青年教师为3个,还有9名备课组长,各部门干事中,青年教师有5个。这些青年教师不愧是外国语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充满朝气,充满活力,他们尽力工作,努力工作,显示出他们思维敏捷,具有独创精神的特点,不断地用自己新鲜的思想和青春的激情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欣喜。青年教师王,潜心于班主任工作,方法灵活,贴近学生的心灵,深受学生的喜爱。她在分局第十次班主任例会上的主题发言《“o型血&胆汁质”——我的班主任之路何去何从?》从“职业性格“超越“自然性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以致用、品人vs读书、做不成“淑女”做“书女”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做班主任的经验,引起了全体班主任老师的共鸣。

 

三、制定发展目标,明确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

 

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明确的、有价值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的产生,并指引人的活动方向。学校认识到“只有教师会思考了,才能教出会思考的学生。只有教师会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了,才能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发展目标”。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学年发展规划,让每—位青年教师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有阶段性个人发展计划。能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提出适合自己特点的个人发展要求,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个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和学年个人成长目标。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从优势与不足正反两个角度,可涉及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分析。学年个人成长目标。结合现状分析,可制定一个总目标。然后结合学校确定的青年教师成长具体方案中的要求,从自身素质、教育教学专著研读、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编制试卷、听课学习(确定自己主要听课学习的导师)教学研究博客、学困生转化、撰写教学反思、评课稿、教学叙事等方面确定具体目标,要求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

 

学校要求在制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更要落实行动,并建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盒。档案盒的建设使青年教师的成长的积淀更加丰厚,体现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有助于青年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思想,为成长为名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中青年教师张老师的档案盒中整理了学科教师课改实验计划、小结,培优补差计划、总结,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总结,语文考试试卷、期末单科成绩表、试卷质量分析、学年个人成长计划、教师个人业务工作总结,课改教案、学习体会、论文、教学反思、听课记录、学生作品等内容,资料翔实,装订规范,很好的显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

 

四、提升专业技能,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专业结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调整,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必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这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分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很重视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

 

(一)课题研究体现具体行动

 

学校特别注重校本教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倡导“我的问题,我面对,我解决”的教研思路,要求注重过程,注重实实在在的成效,在研究课题中学校把申请的大课题具体细化为方便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以切实突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在行动中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近几个学期以来,学校专门召开小课题研究交流会,推进小课题的研究。目前学校现有中语会课题一项,自治区教研室课题两项,分局课题四项。学校加强指导培训,营造研究氛围,重视实施过程,重视研究实效。在这些课题研究中,青年教师勇于承担研究任务,30多位青年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研究任务,其中中小学语文组的孙、王、李、张等教师在自己的“录评课活动和论文交流活动”中,积极展示“积累与创新写作”课题的研究成果,勇于承担研究课,使课题研究和自己的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青年教师王和尤,分别是本课题组的组长,两位老师怀着一颗谦虚的心,积极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参加分局课题结题评审活动,提升了自己的研究水平。

 

(二)三类课程提倡勇于承担

 

随着“两基”迎“国检”工作深入进行,分局高瞻远瞩,站在时展需要的高度,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高度,积极主动的开设了“三类课程”。但是,大多数老师对“三类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理念认识阶段,因此,为学校开设该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校明确“三类课程”的开设,师资力量主要培养青年教师,依靠青年教师来实施教学。所以,广大青年教师纷纷担任劳技课、研学课、国学诵读课,一边教一边学,学课程特点,学教学理念,并积极实施。在分局组织的“三类课程”教学研培交流活动中,青年教师火和李分别承担了研学课《实验教学法》和劳技课《制作环保手提袋》两节研讨观摩课,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问题探究意识,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听课老师的好评,特别是劳技课《制作环保手提袋》更是得到自治区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研讨交流突出有效教学

 

近三个学期以来,在教育分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想青年教师之所想,急青年教师之所急,成立导师团队,借助录像设备,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举行“夯实各个环节,追求有效教学”的备课、授课、评课、论文交流“四位一体”系列活动。

 

备课,突出“智慧协同”。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导师引领,同伴讨论,青年教师归纳整理,通过全面读懂教材、全面掌握学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设计成为青年教师、导师、同伴的“智慧协同体”。

 

授课,突出“学生主体”。在授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老师只起引导、组织、反馈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走进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自主学习体”。

 

评课,突出“反思成长”。在评课中,导师主评,青年教师反思。既整体观照课堂教学状态,又对照录像微观分析各教学细节,做到充分肯定优点激发青年教师的发展潜能,善意提醒不足防止课堂教学无效。使评课过程成为反思过程、激发优点、再次改进的“成长助推体”。

 

论文,突出“总结提升”。在论文撰写中,学校特别引导青年教师,既要立足于这节课,从课堂教学中挖掘素材,更要用新课程的理念关照自己的课堂教学,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总结提升,使自己的论文写作不仅仅满足于这节课的分析,而应成为自己一段时间以来以这节课为例的“总结提升体”。

 

一系列的教师专业成长载体的夯实,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和“三类课程”的教学能力有明显提升。授课、授课、评课、反思、论文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名师培育名生,名生铸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师”,经过不懈的努力,外国语学校的青年教师专业化迅速成长,盘活了学校人才资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年创历史新高,办学水平突飞猛进。

第5篇

我校本着“以人为本专业化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确立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

例如去年教师节,学校领导班子一大清早就站在学校门口迎接老师,给每位教师送上一束鲜花和一张贺卡。特别是这张贺卡,是我因人而异、花费了一番心思写成的,在送上祝福与问候的同时,结合他的工作情况或赞美其敬业精神,或肯定其教学创新,或称赞其教育智慧,让老师们感到付出的点滴汗水都被学校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再如,我校推出了“情绪假”,即教师身体不适导致心情烦躁或因家中有事情绪焦虑时,可申请调课,也可请半天假,以“给心情放个假”。“情绪假”让人放松心情,调节情绪,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从事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有利于融洽干群感情,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悄然生长。

建立一种机制――发展性评价管理机制

对教师的评价应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过程、关注发展、关注双向互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校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即“五项指标,三个结合,三个版块”。 “五项指标”包括职业理想、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学行为,这是评价内容;“三个结合”, 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这是评价方式;“三个版块”,即第一块是“现在在哪里?”,指教师在群体坐标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带有安置性或诊断性;第二块是“可到哪里去?”,即指出“最近发展区”,带有导向性或启发性;第三块是“怎样到达那里?”,即今后发展的步骤、条件和方法,带有发展性和激励性,这是评价结果。

通过评价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是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

搭建一个立体平台――多渠道多层次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一)加强各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校本培训,增添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国学经典是我校校本培训的特色。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校园,提升教师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陶冶高雅的情操,“品读国学经典,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培训活动自2006年就正式启动了,规定了必读书目,并定期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关注教师成长的专业化程度

我校一直坚持“请进来”指导,“走出去”学习的做法。学校先后邀请了多位专家型教师来校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师的业务成长,请兄弟学校的同行们来校经验交流,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常常提供广大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的机会。

(二)教科研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这里所说的教科研一体化是指:站在教师既是教研者,又是科研者角度上,把教师的教研工作和科研工作融为一体,让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和在研究的目标上互补,在内容上一致,在方法上协调,在管理上统一,从而实现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而课题就成为了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的纽带,成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

(三)分层培养,教师成长引导精细化

我校在进行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实践中,始终将教师的分层培养作为一个研究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专业发展”的原则,根据处于不同发展时期教师的特点和需求,精心研究,对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实施了教师分层培养,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四)教学反思,承载教师专业化成长

为让教师学会反思、乐于反思,我校总结出教学反思的几个有效途径:①把自己作为学生设身处地来反思教学;②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反思教学;③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回顾来反思教学;④通过学生的意见反馈来反思教学;⑤通过教学效果来反思教学。学校为教师反思性教学提供制度保障、理论引领与支持,建立反思性教学制度。

(五)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足迹

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个人条件和特点,确定个人专业发展需求方向,制订个人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并以年级组、学科组为主,对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对教师个人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第6篇

关键词:高职 素质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就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而言,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方式,正如钱旭升、靳玉乐所说:就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而言,受到教师个人的性格特征、专业基础、学习方式、个人喜好、社交背景、生活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我们无法采用同一模式或者让老师遵从某一个或几个共性模式去实现教师的个人成长。然而,寻找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总结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索适合于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打破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个人主义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尤其在高职素质教育背景下,关注教师个人发展与群体发展的相生相伴性、个人素质与群体素质的互动成长性对于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1.关注群体,关注自我。关注群体,就是要关注自己所处的组织、团体和社区,研究自己周围的职业文化、职业伦理、职业生态和职业成长,积极融入其中,成为其中一份子,并从中汲取自己成长的营养,使自己成长为群体中合格的一员;关注自我,就是把自己放在群体中的同时,审视作为具有独立个性的自我以及从属于群体中的自我。就教师而言,关注群体就是要关注自己学校的单位文化、规章制度以及同事关系,尤其是要关注直接组织(如,教研室、系部)群体。关注群体不是关注他人的课时、收入、家庭、人脉等隐私或者个人事务,不是拉帮结派、散播谣言、打小报告或者恶言攻击,而是在熟知群体运作机制尤其是人事政策的前提下,在了解身边成员学术水平、教学特点、性格特征、成长背景的基础上,寻求自我的主动融入,将个人的成长置于周围大环境之中,将个人的职业成长同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相结合,将个人的学术素质同人文素质相结合,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就高职教师而言,关注群体还包括对整个高职教育的关注,关注高职的招生就业、人才培养,高职的生存状况、未来发展,将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同整个高职教育结合起来,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实时调整自我,主动适应高职未来的发展需要。

2.反思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绳,以教学标准为规范,不断思考和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教学的不足并加以解决,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不断升华,学会学习,学习教学,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反思自我是反思教学的升华,是教师在反思教学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以及师生观、生生观、师师观进行理性思考,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不断构建自身融洽的内外部关系,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作风优良的教师,将自身的师爱魅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形象魅力和才能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成熟,成为真正的“经师”、“人师”。高职教师应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的学科素质、人文素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尤其要从“服务就业”这一视角来审视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行为,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的培养作为衡量自己教学的重要杠杆,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自我。

第7篇

【关键词】校本;教研;课堂教学;反思;研修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所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相互促进,双赢发展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落实校本研修工作。

校本研修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 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教师教育形式。它融于教学活动之中,既是一种关于教师和教育学的行动研究, 也是一种制度建设, 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学管理者,这几年一直不断摸索改进校本研修的途径和方法,力争让学校成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尊重教师个体的发展愿望,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

一、成长规划,愿景引领发展

教师专业要成长,要有一个目标规划,有自己的个人愿景。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专业成长的规划和愿景,那么他所能做的仅仅是附和别人的规划和愿景,结果只是顺从,绝不是发自内心的意愿。因此,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规划》,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专业,树立成长愿景。这是促进教师朝着目标前进的动力。作为教学管理者,要对每学期教师制定的计划进行审阅,给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使每一个目标都具有可实施性。期末,教师要针对自己的目标愿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充实个人档案,并制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就像人生实现理想一样,有了规划、目标,就使教师的成长有了内驱力,主动性。

二、常规教研,变经验为能力

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基本形式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学习理论、集体备课,研究课例等等,这种集体教研方式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通过参与研讨交流,解决疑难,共享经验,在同伴互助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学科教研组的工作是达成学校教研计划的关键,其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教研工作的推进,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要重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在实践中进步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经常说“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所以提高老师课堂教学能力一直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要让年轻教师在课堂上成长起来,让“平台”成为他们展示自我发展的“舞台”。

研课赛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有力推手,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评优赛教活动。形式上采用个人展示课和年组教研课相结合,内容上有对不同课型的研究(如语文识字课、口语交际课、古诗、习作、说话写话等,数学解决问题、图形、计算等),还有有同课异构等。作为教学管理人员,要对每次赛课活动做好详细的方案和安排,特别要组织好评课,带领老师进行课例研究,赛后还要对整个情况进行汇总讲评,总结优点,指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高效课堂一直是近年来课堂教学研究的焦点,刚建校时,餐桌式教学方式很受推崇,刚好学校也有中学来的老师,去杜郎口学过,所以我们也在高年级试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但是不切实际的盲目学习,形似而神不似,学生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这种方式不可行。后来,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我们提出了阶梯式推进思路,开展“达标课堂―我的有效课堂―探究高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活动结束后,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选择一个点,撰写高效课堂探究教学随笔,总结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如结合导课环节、朗读指导、英语会话、提问的有效性、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情境的创设等不同方面进行总结)

四、注重反思,在总结中提高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课后反思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为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学校一直坚持培养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的能力,一是课堂教学课课有反思,这在教案中体现,要求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特别是教法上的改进措施;二是每一次赛教课、研讨课后的反思,这就相当于一次课例分析,抓住这节课的几个主题进行分析,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如某一课中朗读指导的方法探究,合作学习的时机研究,如何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等);三是期末的教学反思,针对这学期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五、专题研修,提供发展平台

专题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学校坚持引领教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校级课题人人参与,而且主题要与学校本学期大的研究专题、年组的教改专题相关。这样的层级体系,有利于扎实有效的开展研究活动。例如,本学期大的教研专题是打造高效课堂,各教研组在制定教改专题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探究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本人的小课题就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从小处入手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才是实实在在的,最后可以总结出成果,并能运用到课堂的。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心理咨询课应用

[作者简介]沈健(1963-),男,浙江杭州人,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吉林吉林13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2005年度科研项目“心理咨询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61-02

心理咨询课是心理学专业重要的技能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为适应心理咨询课的学科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应该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和单纯讲授的教学手段,采用促进学生思考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成为学生获得咨询经验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针对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探讨了心理咨询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分析了心理咨询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同行者的思考。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以情景学习、认知弹性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的。案例教学法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哈佛式的案例教学,即老师用一个事先写好的案例,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从中学习理论和知识。广义则包含各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不重对错,重在分析与决策能力;不重经验,重在知识框架的应用;不重传授,重在教师与学生互动。实际上,在案例教学中,教授不是咨询师,不是要告诉学员要怎么做,而是要训练学员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案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区别,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教学目标。前者注重培养能力,后者重点传授知识。(2)教学载体。前者案例,后者课本。(3)教学方式。前者活动式,后者讲授式。(4)沟通渠道。前者是多向互动,后者是单向传递。(5)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前者高,后者低。(6)学习知识的方式。前者主要学习直接知识,后者主要学习间接知识。(7)教学效果。前者能力培养较好,系统知识学习较差;后者则相反。案例教学法与传统课堂教学法相比,主要的优点在于:(1)直观性。案例来自鲜活的现实生活,形象直观地诠释教材中的理论。(2)典型性。所选择的案例一般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对教材内容有较强的说服力。(3)系统性。选择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把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促进理论知识系统化。

二、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咨询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丰富学生的咨询经验。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是案例教学法的共同特点。学生们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可以获得丰富的咨询经验。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能为学生提供操作的原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案例中用到的咨询方法和理论。在心理咨询课的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时,常将角色扮演与案例讨论相结合。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获得咨询技能的训练,也能获得与特定的咨询情景相关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咨询师培训过程中应用的案例督导法,其实就是一种案例教学法。案例督导法与课堂中应用的案例教学法的方式和培训的宗旨基本相同,唯一不同在于督导法中运用的案例由被督导者实际操作,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主要是讨论的间接案例。

2.拓展学生咨询思路,形成咨询风格。近年来,不同心理咨询门派之间整合的趋势在整个心理咨询界日趋明显。目前,多数心理咨询师在咨询时使用的方法理论是不同心理学流派的折中或整合,不同心理咨询师的咨询风格也比较灵活。心理咨询是一门艺术,从不同的角度都可能深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推动来访者发生建设性的变化。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心理咨询方法和理论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特定的案例才能真正把握其实质。在运用案例的过程中能为学生提供鲜活的例证,学生们通过对案例的深刻剖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各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咨询的角度。通过引导学生集思广挖掘案例的不同解决方法和途径,能够训练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形成灵活的咨询风格,理解心理咨询的艺术性。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求教师在学生讨论案例过程中坚持引导为主的原则,激发学生形成独特的咨询风格。

3.引导学生成长。自我成长是心理咨询师培训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经历自我成长的人很难在咨询时取得良好的效果。心理咨询课中运用的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挖掘来激发他们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和对自身的不足做出评估。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时所持有的观点和分析角度往往会折射出他们个人的生活经历与特殊体验,也可能会涉及心灵深处的情节与冲突等。这些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对案例的不同关注点和不同理解方式是心理咨询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去认识与处理的,这就为我们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专业的引导更能促进学生发现自我。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咨询课中与一般课程中具有不同的内涵,除了通过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个人成长,为将来从事心理咨询奠定个性素质基础。由于我国心理咨询职业还未成熟尚处于初创阶段,从事心理咨询教学的师资还不充足,而且部分学校从事心理咨询课教学的教师缺乏临床咨询经验,造成了在心理咨询教学中一直存在重理论轻临床的倾向。所以,在心理咨询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教学更为重要。以案例督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觉知程度,以案例为载体激发学生个人咨询特色。

三、心理咨询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

案例教学法在心理咨询课教学中组织与实施主要包括三个过程:精选教学案例、组织案例讨论和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拓展。

1.精选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收集有关资料,选择和编写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事先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理论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案例相关资料等工作。(2)案例材料的准备。教师主要是提供案例线索、部分学生无法获得的文献资料;学生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甚至包括教师指导下的实践调查材料等。(3)问题准备。教师应就案例内容提出需要讨论的基本问题,学生则是通过材料的准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补充、具体化或进一步提问。在心理咨询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案例是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案例要尽量多地蕴涵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理解和运用相关的咨询理论。二是案例中应包含复杂、模糊、存在争议或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建构知识、积极思考。

2.组织案例讨论。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和剖析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应该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有争议的和潜在的问题。例如,针对不同学派心理咨询技术的教学,可以采用有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用不同技术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二是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多加以肯定和鼓励。案例教学法侧重学习的过程,而且案例比较模糊、复杂,所以学生的讨论往往存在不确定性。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不同角度的分析表示尊重和肯定,必要时给予鼓励。

3.总结拓展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讨论进行总结、评价和拓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出学生分析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补充与提高方面的总结。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和以后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方向,唤醒其自我意识。

四、心理咨询课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尽量采用教师做过的案例。在心理咨询课中,教师运用的案例一般源自教师个人接触过的案例或公开出版的案例。这两类案例特点不同,公开出版的案例结构性较强,更具代表性,教师在案例的讲述中更好把握。教师自己咨询过的案例,虽然其结构性可能并不完整,但拥有更强的讨论价值。案例教学是引导学生了解真实咨询进程的一个窗口,而教师咨询过的案例结构性不完整却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学习机会。在学生讨论、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是一个学习者,教学相长。同时,教学过程中会涉及案例中的细节,例如,来访者主述时的情绪、表情、言语、动作等内容。这些细节描述不一定是诊断涉及的最关键的因素,但对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指导他们从细节中甄别出有效的信息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心理咨询课上讨论的案例应当具备一定的真实性,最好是教师本人曾经咨询过的案例。如果教学中所选案例并非教师自己熟悉的案例,教师对细节没有清晰的认识,会阻碍学生领会咨询技能的运用。

2.与角色扮演相结合。心理咨询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会处理案例的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处理案例时的个人特点。这些技能的掌握对其日后从事心理咨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问题是教学中用到的案例并不是学生自己经历过或接触过的,为弥补这一缺陷,为了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心理咨询的艺术性,在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与角色扮演相结合。通过角色扮演也能将学生的个人问题和不足引发出来,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问题,促进其自我成长,这也是心理咨询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与其他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的区别之一。同时,在教学时要注意团队和氛围的建设。

3.无条件接纳的态度。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扮演一个简单的评判者而应该是推动者和引导者。对于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角度、方式、思想应持开放的全面接受的态度。教师无条件接纳的态度,能使学生增强信心,思维更加灵活。

4.避免过多涉及学生的个人问题。在学生讨论、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每个人持有的关注点是不同的,例如,对涉及情感关系的案例讨论,有的学生可能同情患者,有的学生则会羞于讨论该案例。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思考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其自身尚未完全处理好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同学面前过度表露自己的内心体验,可能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甚至心理伤害。所以,学生在案例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促进其个人成长,但需要教师把握好尺度,涉及学生个人问题时不能过于深入。要尽可能避免由于过于深挖学生的个人问题而给学生日后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在心理咨询课程中从促进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可以触及学生的个人问题,但应当适度,避免学生过于暴露其个人隐私,对其成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参考文献]

[1]蔺桂瑞.心理咨询员的个人成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

[2]袁萍.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尝试[J].常熟高专学报,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