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8 20:11: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圆梦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深圳是全国农民工最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最早受到劳务工素质问题的困扰,最早发现对农民工不仅要使用,更要教育和培养。当大批洗脚离田、从学校到工厂的青年农民站在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上,面对复杂的机械化作业时,他们显露出一脸的生涩和茫然。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大军支撑,提升劳务工的整体素质是建设现代化国际都市、打造质量深圳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深圳市委、市政府及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对劳务工的教育培训,并早于全国形成了帮助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为职工利益代表者的工会组织,对农民工教育更有特别的关注和考量。据深圳市总工会调查,深圳在近700万劳务工中,有80%从事技术含量低的简单劳动,有80%的劳资纠纷涉及劳务工,安全事故的受害者中有80%也是劳务工,这透视着深圳劳务工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深圳工会深刻认识到:为农民工维权,不仅是要维护他们的经济权利,更要维护他们的学习权、发展权。只有创造机会让他们接受教育,提升素质,才能让他们融入深圳,实现体面劳动,达到社会和谐。从这种意义上说,开展农民工培训教育,是工会责无旁贷的职责。早在2008年春夏之交,以帮扶农民工为目标的“圆梦计划”就首先在深圳工会萌芽了。
“圆梦计划”是在“教育帮扶”基础上提升发展的。深圳市总工会农民工学校在深入企业免费开讲座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新生代农民工对读书成才的渴望。
2008年5月,由深圳市总工会、深圳商报社联合主办,深圳市农民工学校承办的首届“圆梦计划”教育帮扶活动,为100名经济困难的在深圳的优秀农民工免费提供在大专学习的机会,在全国开创了高等教育公开资助吸纳农民工入学的先例,也为农民工向上流动搭建了一道阶梯。
2009年5月,深圳工会第二届“圆梦计划”启动。这一年为困难农民工提供上大学名额增加到 200人,免费的技能培训、班组长培训、员工素质教育讲座也同时蓬勃开展,街道、社区和企业的职工“学习中心”、“职工书屋”以及学习网站纷纷建立,向全市农民工免费发放《深圳市农民工素质教育读本》达10万册,将工会会费如此大规模地直接投放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尚属全国首创。
2010年8月推出的第三届“圆梦计划”,提供大专学习帮扶人数扩展到300人。
2011年第四届“圆梦计划”有 300名优秀农民工的代表圆了“大学梦”,1000名农民工参加了由市总工会资助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第五届“圆梦计划”以“关爱农民工、培养新工人”为主题,以培养“新工人、新市民”为主要目标,以“贴近职工需要、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组织保障”为工作思路,提供1000个大学教育学费资助名额(其中大专800人,本科200人),1000个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名额,面向企业提供送教上门的职工素质教育免费讲座400场次。引导职工农民工提高文化、提升技能和创新发展。本届活动教育帮扶资金超过500万元,大专帮扶人数比往届成倍增加以及本科人才的奖励性帮扶成为突出亮点。
关键词:文化;园林设计;蒙元文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entral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 summers up the expression of the Mongolian culture in Yuan Dynasty in the local landscape design, as it examples, it discusses culture expression and method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culture; landscape design; Mongolian culture in Yuan Dynasty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中国园林发展从古至今,从最早的苑﹑囿到如今的现代园林,都离不开文化这一要素。园林的产生和发展从功能上来说就是不断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审美和欣赏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文化作为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园林的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
从现代园林的设计层面上来看,特别重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特别是不同地区对于自己本区域的地域文化的体现,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园林项目,例如:陕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就是对西安这座古都文化的集中表现,而山西大同豫河公园,其乌金广场的设计就是对当地民俗文化“旺火”的重新演绎。
文化是一种不具象的精神表现,而园林,从设计到建成,是由不具象向具象事物的转化过程,所以如何将文化通过园林设计手法表达出来是园林设计师需要总结和学习的。通过近些年对于内蒙古中部地区园林设计项目的接触,总结出一些蒙元文化在当地园林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1、要将一种文化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设计师必须充分了解该文化,了解其主要分布的地域和民族,主要的特征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等。
就拿蒙元文化来说,蒙元文化是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二者相互融合所形成的特有的蒙元文化,其主要分布区域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蒙元文化的基本精神有英雄崇拜(以成吉思汗为最),自由精神(以内蒙古广袤的草原游牧为主要体现),务实精神(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面对现实)和开拓精神(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所决定)。其代表性的元素有蒙古族图案云纹、花边、冠饰的巧妙装饰,壁画、浮雕等艺术表现以及楼顶、门窗、墙饰等蒙古族建筑等。
2、从设计手法上来看,对于蒙元文化的表达方式主要有重现、提炼、借鉴和保留这四种方式。
2.1重现
重现在园林设计中使用的频率相对比较多,也是最能够使游人直接感受到文化氛围的一种设计手法,重现的景观给园林给增添了传统文化魅力,使观者能从视觉和感官上了解到与场地相关的文化和历史信息。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在旅游区整体设计和布局上重现了蒙古包等蒙族建筑,并且通过重现蒙古族的歌舞、庆典和礼仪等让游人充分领略蒙元文化的魅力。
2.2提炼
从蒙古族文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图案或者器物提炼出园林设计所需要的元素。例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丛林公园,公园的主干路网的平面布局就来自于蒙古族的马头琴外形的提炼,配合代表音符的景观小品和水景,营造出富有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现代休闲公园,特别是在其周边的高层建筑上俯瞰,其景观特色十分明显。
2.3借鉴
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中,园林景观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所以,当地的园林在体现蒙元文化的同时,也吸收、借鉴了一些现代园林的设计手法,多种文化相互融合,营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同时又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例如鄂尔多斯市政府前广场设计,在整体设计上借鉴了现代极简主义和轴对称的设计手法,营造出大气、现代的景观效果,同时在设施小品上融合了蒙元文化的图案和符号,独具地方特色,相得益彰。
2.4保留
现代园林设计师越来越注意到设计并不是单纯的新建和重建,对原有基地有利因素的保留有时是整个设计成功的关键。例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鑫通公园,设计师保留了基地内原有的两片胡杨树,现在这两片胡杨树成了整个公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胡杨作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既提供了优美的景观效果,又很好的诠释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3、从园林景观构成要素上来看,当地的蒙元文化的在园林景观的各种构成要素上都有所表达。
3.1名称
任何一个园林设计项目都会有其独有的名称,公园有公园名,广场有广场名,从一个名称上就能表示出这是一个什么区域的园林景观,体现出怎么样的一个文化特色。例如,鄂尔多斯有伊克昭公园,民族风情园,呼和浩特有成吉思汗广场等,通过这些名称就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浓浓的蒙古族文化。
3.2铺装硬化
铺装硬化包括园路和广场,园路和广场主要是从铺装图案上来体现蒙元文化的特色。例如利用不同色彩的铺装材料铺砌出体现蒙元文化的云纹、花边、冠饰等图案。通过这些铺装纹样能够很自然的联想到相关的文化含义。
3.3构筑物
园林中的构筑物是比较容易表现当地文化特色的一个元素。例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圣灯公园,园内的主要景观构筑物是位于山顶的景观塔——圣灯,其造型就来源于蒙古族的酥油灯,很明确的表达出其要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3.4植物
植物是园林景观构成的主要元素,不同品种植物、不同搭配方式能够体现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特别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的运用能够明确的表达出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例如沙冬青、柳叶鼠李、桃叶卫矛、蒙古扁桃、狭叶锦鸡儿等都是鄂尔多斯地区的乡土植物,将这些植物进行合理的运用和搭配,在营造出优美环境的同时也塑造出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
3.5设施和小品
设施和小品是城市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景观灯柱,垃圾箱,座椅等配套设施。设施小品在文化表达上主要体现在造型和图案上。例如鄂尔多斯市城市道路绿化带内所设计的景观灯柱,其造型为翩翩起舞的蒙族少女;而垃圾箱和指示牌则采用了蒙古族最常用的蓝白色调和云纹、花边装饰,地域文化特色相当强烈。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园林设计越来越强调当地特色文化的表现,园林设计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当地特色文化内涵的前提下,适当选择和使用“重现、提炼、借鉴和保留”这四种设计手法,在项目名称、铺装硬化、构筑物、植物和设施小品等景观构成要素上充分体现所要表达的文化特色,创造出景色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现代园林设计精品。
参考文献:
[1]李娇 蒙元文化旅游景观特色创新研究 [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9-15
一,指导思想安全是幼儿园第一保障;质量是幼儿园第一要务;教师是幼儿园第一资源;特色是幼儿园第一支柱;认可是幼儿园第一标准.
二,目标要求1,修订工作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使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合理.2,运用"鲶鱼效应",激活内部机制,逐步提高保教质量,提升办园水平,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满意.3,贯彻实施《纲要》,转变教育观念,推行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加大力度进行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4,对家长进行宣传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形成家园同步一体的教育格局.
三,工作要点1,本学年将于4月迎接**市五星级园所复查;2,持续引申蒙氏教学课程;3,进行"蒙特梭利教育哲学在幼儿园中应用"的课题研究;4,争取推出1—2名**市保教能手,1—2名山西省保教能手;5,接受市级文明园所的验收;6,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扎实做好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养工作,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7,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促进幼儿体能发展;8,加强安全和卫生工作,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消毒等,严格执行《幼儿园卫生管理条例》.
四,工作策略工作理念:言必行,行必果.工作方法:务实与创新结合,规范与灵活并重.工作要求:对孩子耐心,细心;对家长热情,真诚.工作原则:爱校,爱园,团结,奋进.
五,总体思路与措施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职业道德素质;深化反思教学,形成学习型组织;加深蒙氏教学,提倡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扎实实践家访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职业道德素质1,强化安全意识与规范安全行为,完善《幼儿园安全公约》.定期组织教师听有关安全讲座并进行演习训练.2,根据幼儿教育发展趋势,借鉴优秀园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园现今的实际情况,逐步逐项建全,修订各种制度,规范办园行为.3,加强保教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卫生保健,教学研究,常规检查,幼儿发展评价等制度进一步核定园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师和生活老师的职责,按制度操作,照规矩办事.4,督促各班做好各项工作的登记记载和分析,做好教育成果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做到有据可查,规范有序.5,强化劳动纪律,规范教师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必须符合幼儿教师的身份,同时要体现出我校教师的素质和风采,当班时间不接打电话,不发信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6,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每月对各类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公示,实行末位淘汰制,(经考核第一年末位者岗位津贴降一级待遇,连续第二年末位者岗位津贴降二级待遇,连续三年工作考核末位者送校人事处,脱离幼儿园)使教师具有紧迫感,认真,塌实地做好幼儿园工作,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二),深化反思教学,形成学习型组织1,加强理论学习,购买和订阅幼教杂志刊物,学会收集信息资料,了解幼儿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与时俱进"的思想指引下,用专业理论指导具体工作.2,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大练基本功,有计划地组织园内互助和外出学习活动,提高业务能力.3,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给她们压担子,锻炼能力,挖掘潜力,使她们尽快成长起来,成为园内的骨干教师.(1),开展"一帮一"师徒结对帮教活动,期末展示评比.(2),针对教学难题,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3),请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说,唱,跳,弹,画等基本功的培训.(4),多听青年教师的随堂课,多具体指导.(5),自学《纲要》等理论和优秀教法教案,养成作读书笔记和收集资料的习惯,定时检查和交流分享.(6),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要求在别人的研讨中积极发言和锻炼自己,回来后进行总结归纳,向大家作书面和口头的汇报,或者再现活动现场.
(三),加深蒙氏教学,提倡在研究状态下工作1,把握蒙氏教育哲学思想,象妈妈一样耐心细致地照顾好每个孩子的生活,学习,让家长放心,满意.2,严格超周备课,提前准备好预备环境,按时按计划组织小组教学和个人工作等活动;每月进行教育环境创设的评比考核工作,提高环境布置的质量,突出室内外环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让孩子们的吸收性心智得到良好地发展.3,将蒙氏教育的秩序感理念以及自由与纪律的思想贯穿于幼儿每日生活各环节,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和学习习惯,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树立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康心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4,为确保教科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必须严格保证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的时间,每周星期三中午,下午分别组织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开展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每周星期一上午召开工作例会,每周一中午进行班级教研活动.5,将典型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主题,用专题研讨和现场研讨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以中心发言人带动每一个参研人积极探讨研究,切实解决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6,将蒙特梭利教育与普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开展科研工作,在比较中各取所长,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应用蒙特梭利的教育哲学,形成我园的教育教学风格.
(四),扎实实践家访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1,以开展好家访工作为主,结合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活动,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努力营造健康,文明,温馨,快乐的有益于幼儿成长的良好氛围.2,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重视每一个家长的意见,尽力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对不能满足的一定要耐心细致解释和疏导.3,通过有计划地召开家园联系培训会,办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4,倡导家园合作,根据《纲要》要求,结合我园实际,大力挖掘和有效利用家庭,学校资源,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精彩特效自己加
剪辑好视频后,还需要进行一番后期处理,比如加上一些专业的片头、片尾,使得整个视频看起来更为吉祥喜庆。这可以通过微软免费提供的Windows Live Movie Maker(以下简称为WLMK)来实现。
安装完WLMK之后,在C:\Program Files\Windows Live\Photo Gallery文件夹上双击Movemarker.exe运行程序,接着点击“添加视频和照片”,导入前面剪辑好的视频,此时在播放窗口可预览到效果(图3)。
如果要添加“片头文件”,则点击“片头”,然后在打开的设置窗口中设置片头名称和显示时间,此时在右侧窗格可以看到添加的片头文件(图4)。同样的,点击“片尾”可以设置片尾文件。其实WLMK可以在任意位置添加片头/片尾,比如将视频拉到婚宴开始的时刻,加上名为“婚宴开始”字样的片头文件。
作为婚礼视频当然要加上喜庆的背景音乐,点击“音乐”,选择添加一首欢快、喜庆的MP3音乐,完成后右侧窗格的视频下方会添加一个绿色的音频条,默认情况下该音频会自动重复播放。
接下来还可以为视频添加各种特效,比如切换到“动画”,选择自己喜欢的效果,设置在视频开始时显示。另外还可添加淡入淡出等其他的特效(图5)。
让视频随处播放
通过上面的操作,婚庆视频的处理就基本完成了,不过除了在电脑上播放外,我们经常还要将视频上传到网上共享,或者在随身设备上(如手机、平板)播放,因此我们还要将视频转换为相应的格式,通过“格式工厂”即可完成。
【关键词】蒙古族舞蹈 创作风格 艺术特点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能歌善舞的民族。受草原文化的影响,舞蹈风格彪悍矫健。传统的舞蹈有: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盅碗舞等。这些舞蹈节奏欢快、舞步轻捷,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的健康气质。建国后蒙古族舞蹈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舞蹈风格从朴素的捕捉舞蹈形象到编创者个性的升华,各有特点。本文选取了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蒙族舞蹈:《牧马舞》《奔腾》和《搏回蓝天》来分析蒙古族舞蹈的创作风格及形成原因。
一、从生活中激发灵感,捕捉朴素的舞蹈形象
舞蹈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舞蹈语汇和不同风格特点的“标准”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贾作光曾说到:“要学好一种舞蹈就必须掌握它的全部特点和标准,讲标准就要谈‘规范化’;而所谓讲‘规范化’就是将生活中产生、又在生活中经过无数民间艺术家长期发展形成的、能鲜明体现本民族生活和性格的舞蹈特点固定下来。”
贾作光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讲究舞蹈的韵律和节奏,将情、舞、乐等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早在50年代《牧马舞》的创作中,他就意识到舞蹈动作要从生活中去提炼并积极从事着继承、借鉴传统的工作。《牧马舞》从牧民生活出发,他在内蒙古传统民间舞蹈的基础上,从牧民骑马、训马、摔跤、挤奶、射箭等劳动生活中,观察、捕捉、提炼和创造了新的民族舞蹈语汇,提炼了牧民放马的典型形态,把握了舞蹈形象化的套马、拴马、骑马、飞驰等典型动作,表现了蒙古民族朴实粗犷、剽悍英武的精神气质,成功地塑造了性格豪迈、马术高超的牧民形象。
从《牧马舞》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贾作光创作舞蹈动作从生活中提炼,却并非单纯模仿,而是把具象动态美化、优化、韵律化,把舞蹈技巧紧密地和牧民性格凝结在一起。这一时期的舞蹈创作不论是观察还是模仿,都着力于强调舞蹈形象的“生活源泉”和“舞蹈本体”。
二、从时代中汲取精神,抒发浓郁的民族情感
20世纪80年代中叶,内蒙古草原乃至整个中国大地沉浸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之中,中国人民意气风发,精神抖擞地奔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上。正是基于这种时代特点,这一时期创作的舞蹈风格都极具强烈的民族情感,其中《奔腾》就是一部代表作。
《奔腾》由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创作并于1986年首演,一经演出,便以其生动的气韵、磅礴的气势、浓郁的民族风格引起强烈的震撼。《奔腾》的编导马跃正是重塑了民族舞蹈素材中最重要的语言风格,他不仅仅让舞蹈停留在马姿,马步,马舞的舞蹈形式中,更着力于刻画漫漫草地和茫茫大漠塑造的“马背民族”粗犷、豪放、强悍的性格特征,还有对待生活的热情与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以领舞、群舞的相互衬托,展现出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雄伟气势。其中更以“人”的“信马由缰”与“马”的“奔腾飞驰”交相挥映,迸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为观众展现了一幅蒙族人骑马奔腾朝气勃勃的画面,这种创新的表现手法使这个舞蹈更贴近民族情感。
《奔腾》这部作品代表了新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昂扬奋发的生命状态。表演者激昂的神情,气势蓬勃的舞台气氛,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全都囊括其中,直到如今还是作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不断活跃在舞台上。这一创作不局限于舞蹈形态上,使整个舞蹈看来无形的民族力量大于舞蹈形式。这个舞蹈是对蒙古族舞蹈创作的重要突破,它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民族风格展现,而是通过体现蒙古民族须臾难离的马的"灵魂"搏击,揭示这个民族对生命的感悟。
三、从审美中创新思想,追求自我的个性升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虽然根植于民间肥沃的土壤中,但它们的风格特征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是时代的原因,也是编创者思想创新的原因,所以,在这一社会时期,民族民间舞蹈出现了符合当代社会情感、运用编舞技巧表达主题乃至情感的舞蹈作品。其中《搏回蓝天》可以称为一部代表作。
《搏回蓝天》是由万马尖措编导的蒙族独舞,舞者从一只鹰的角度刻画了被剥夺生存环境和自由意志与生命的悲哀,带有一定故事情节与主题,舞蹈中动作元素的设计,虽然大部分是课堂组合的变形,但不乏是一次大胆地尝试。它的诞生符合当代的审美取向,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也有
像万马尖措一样,运用民族舞蹈语汇编创出具有当代审美倾向的舞蹈作品,是一种新风尚。这些舞蹈的编创者已远远不满足于单一模仿动物或象征祭祀性的舞蹈形态,需要创新,在保护好民族民间艺术原始魅力的基础上不断输入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艺术血液,从原生态、课堂训练中的舞蹈转变为符合时代精神的舞蹈艺术。这不仅需要编导在观念、意识和思维上的创新,更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但无论怎样,舞蹈最重要的是打动观众的内心,不管民族舞蹈艺术随着时间流逝如何发展,与观众的沟通、与心灵的对话是舞蹈艺术亘古不变的追求。
结论
从《牧马舞》到《奔腾》到《搏回蓝天》,我们无法定论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孰好孰坏,就像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原生态艺术和舞台艺术的话题一样。对于今天的民间舞蹈创作而言,当代有许许多多作品从反映真实、纯朴、热情的社会生产到奔放、唯美的民族民间舞蹈,这为民间舞蹈带来了新的生命。从而使民族舞蹈具有了新的品格。时代在前进,民族舞蹈这种活跃的艺术形态就必然不会停滞,编创者在继承原有舞蹈风格特征的基础上,不断“拿来”与“创新”,既彰显民族舞蹈“母语”的文化特异性,又具有时代性。在各个不同时期向我们展示不同的风采,而每一种风采都是民族舞蹈文化发展长河中不可缺少、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贾作光著.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自序[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2]陈卫业,纪兰蔚,马薇编.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选介[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古代著名戏剧《蝴蝶梦》中“舍亲子救继子”的壮举以及“为了道义压抑真实人性”的事实。通过对作品的研究展现人性在封建伦理的压迫下扭曲变异的现状,揭示封建文化中一些不合理的存在。然而文明与人性是相携而行的,在现代文明的世界,人性的回归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蝴蝶梦》;关汉卿;人性的变异;伦理
作者简介:白雪梅,女,1975年生,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戏曲与社会变迁。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7-0012-02
关汉卿的《蝴蝶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母亲为了大义舍亲子救继子的故事。王母只是生活在封建时代的一位平凡妇女,如果没有发生儿子为父报仇打死皇亲葛彪的事情的话,她也许会平平凡凡的过完一生,但是现实把她推到了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儿子打死皇亲,法律要求偿命,王母在内心做出权衡之后,决定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去顶罪。王母的行为究竟是大爱还是无情,自私还是无私呢?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在人性扭曲的背后又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当人类最原始的感情受到压抑,我们又该如何评判这种伦理道德?
锰矿开采、爆破、粉碎、筛选、运输等过程会接触锰矿粉尘;锰合金特别是锰铁合金生产是工人接触锰的重要途径;在干电池制造过程中工人会接触二氧化锰;电焊条制造和使用,特别是电焊工在长期作业过程中会接触过量的锰;高锰酸钾的制造和使用,以及纺织业,玻璃、油漆、燃料和陶瓷制造均可使用锰或其无机化合物。生产过程中锰及其化合物通过烟(尘)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锰对人体的危害
慢性锰中毒一般在接触锰烟(尘)3~5年或更长时间后发病。早期有头晕、头痛、肢体酸痛、下肢无力和沉重、多汗、心悸和情绪改变症状。病情发展后可出现肌张力增高、手指震颤、腱反射亢进,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和情绪不稳定。后期出现典型的震颤麻痹综合征,有四肢肌张力增高和静止性震颤、言语障碍、步态不稳等;重者可有闭目难立,言语障碍,或步态异常、后退困难等运动障碍,以及出现感情淡漠、反应迟钝、不自主哭笑、强迫观念、冲动行为等症状。
急性锰中毒常见因口服高锰酸钾溶液,引起口腔黏膜糜烂、恶心、呕吐、胃部疼痛、胃肠道黏膜坏死、便血,甚至休克死亡。
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对象为拟录用从事接触生产性锰尘(烟)、锰化合物的人员和转岗拟接触人员,目的是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已确诊并仍需医学监护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等职业禁忌证。检查内容一是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精神病史及症状,如头晕、疲乏、睡眠障碍、健忘、错觉、幻觉、抑郁或燥狂等。二是体格检查,有内科常规与神经系统常规检查、四肢肌力与肌张力检查。三是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选检项目是血尿锰、脑电图。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对象为所有职业性接触锰及其化合物的人员,目的是早期发现职业性慢性锰中毒和职业禁忌证(同上岗前)人员。检查内容一是症状询问,内容同上岗前。二是体格检查,包括内科常规与神经系统常规检查及运动功能检查、语速、面部表情等。三是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同上岗前;选检项目有脑电图、头颅CT或MRI、尿锰。健康检查周期为每年1次。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对象为职业接触锰及其化合物的辞职、退休人员,内部转岗脱离接触人员,目的是早期发现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患者。检查内容同在岗期间。检查时间一般是脱离岗位前,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在离岗前90天内,可视为离岗体检。
离岗后职业健康检查(推荐性)
检查对象为已脱离接触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作业人员,目的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人员,检查内容同在岗期间。检查时间: 接触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工龄在10年(含10年)以下者,随访6年;接触工龄超过10年者,随访12年,检查周期均为每3年1次。若接触锰工龄
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健康监护档案是健康监护全过程的客观记录资料,是系统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变化、评价个体和群体健康损害的依据。包括劳动者健康检查个人档案和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均应妥善保管。
健康监护档案内容
个人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委托书、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职业病报告卡、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者处理安置记录,以及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的其他资料。
档案管理要求
健康监护档案要保存在用人单位,制定档案管理制度,设专人管理。健康监护档案涉及有关文件或原始记录,要分类归档存放并做好登记工作。健康监护档案具有重要的法律参考价值,管理人员要及时、如实、认真填写,不得随意编造和涂改。健康监护档案应永久保存,其中按年度更新的档案,管理人员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借阅、无故销毁、遗弃或丢失。当管理人员变动时,要认真做好交接工作。健康监护档案涉及职工个人隐私或单位商业秘密,应注意做好保密工作。用人单位分立、合并、破产时要妥善移交保管。档案室要有相应防火、防盗、防霉措施。
职业健康监护职责建议
企业安技处(科)职责
依据企业劳资处(科)通知,分析招录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签订职业健康检查委托书,并一起确定检查项目,提供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员名单;协商职业健康检查人员、项目、时间,组织体检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应告知体检者下列注意事项:体检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不要吃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以免影响体检结果,体检前8h应禁食、禁水。体检者要如实回答体检医生询问,如实填写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体检前要洗澡,不得穿工作服进行体检,以防污染。尿液采集应留取新鲜尿液,晨尿最好,避免经血、白带、粪便、、阴道分泌物污染,此外还要避免烟灰等异物污染。静脉抽血后,应按压针头穿刺点3~5min,防止形成血肿。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要精神放松,穿宽松衣服,女性不要穿连衣裙,检查时将佩戴的手表摘下,手机、钥匙等取出,防止干扰心电图。测试时不要说话或移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脑电图检查前要清洗头部。口腔检查前注意口腔清洁。
领取、审阅检查报告,对报告中的疑问提出质询,组织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协助体检机构维持检查秩序,处理健康监护工作中的突发问题;执行报告中提出的建议,通知体检异常人员并组织复查、职业病诊断、工伤鉴定等;向劳资部门提出职业禁忌人员和职业病确诊人员安置建议;制定本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妥善保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资处(科)职责
在岗位招聘面试过程中,注意观察应聘人员正常交谈、肢体活动、反应能力等基本健康状况;根据安技科提出的职业禁忌人员和职业病确诊人员安置建议,妥善安置上述人员;处理因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发生的劳动争议。
[关键词]蒙古族 吉林省 城镇化 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064-02
吉林省是多民族省份,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等55个少数民族,共有33个民族乡镇。2012年,少数民族人口已达21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96%。其中,蒙古族人口145039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63%,[1]仅次于朝鲜族和满族。在行政区划方面,除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外,另有松原扶余县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白城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乡、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乡、镇赉县哈吐气蒙古族乡、大安市新艾里蒙古族乡、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四平双辽市那木斯蒙古族乡等10个蒙古族自治乡镇。可见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蒙古族文化资源,在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融入这些民族资源有着特殊意义和必要性。
据吉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网站2012年统计总结绘制
一、打造吉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民族特色
吉林省是多民族省份,并拥有多个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如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等。这对于我省而言是一笔宝贵财富,尤其是当这笔财富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实现其最大价值。从各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入手,推广各族优良的民俗文化和团体文娱活动,有利于新城镇中各民族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
我省西部地区是蒙古族群众聚居较为密集的地区,如白城、松原等市。这些城市在特色城镇化建设道路中,可以寻求蒙古族历史文化资源这一宝库的支持。在城镇建设、产业规划、文化建设等方面,吸取蒙古族文化的经验和精华,如蒙古族式建筑、饮食特色、娱乐体育活动、音乐美术等等文化特点,从而构建具有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貌的城镇,打造特色民族旅游经济,树立蒙古族农牧产业品牌等。再通过合作共赢,配合我省其他地区、民族的城镇化建设,实现交相辉映。对于吉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而言,树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良好形象有着实质性的作用和决定意义。
城镇化建设在全国全面展开的大时代背景下,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适应地方需求的新型城镇化才是本项任务的立足之处。因而,从本省的历史文化资源入手,从本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着手,努力建设具有吉林省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树立吉林省城镇化的独特品牌。
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探索城镇化发展可操作的文化规律
我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吸取经验教训,学会总结以往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经验,在解决问题中活学活用,充分释放城镇化的力和效应,推动城镇化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新形势下,对户籍制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农业与非农的二元户籍制度,引发出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如安居、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等。不仅导致经济与行政资源的浪费,还易引起社会不稳定的矛盾。可以元朝为借鉴(元朝建立后实行阶层分明的等级制度,将社会阶层构成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人群,并实行有差别的权利和义务,最终导致极端的社会矛盾,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鉴元朝的政策性问题,突破行政性的身份类划分,实行较为灵活的、自主的户籍政策,有助促进人群流动,可自发地解决就业和产业调整等问题。同时,使社会资源更为公平、均衡、节约、科学地配置利用。
城镇化发展中,新成立的城镇要避免出现政府、企业以公共资源、服务作为资本,抬高新城镇居民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在土地开发方面,要有所借鉴。清末,长春地区的城市发展已经有相当规模,成为包括奉天、吉林在内的东北地区三大城市。城镇商业的迅速发展,原来依靠长久出租耕地给商户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王爷,面对与商人阶层收益不对等,意图毁约。1889年,当时的长春府在前郭尔罗斯蒙王的要求下,开展清查“浮地”,导致与商人团体和市民阶层的激烈矛盾,出现了长春的“反清丈”运动。所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主动避免出现以公共资源“博弈”民生的社会矛盾。在城市开发之前,要做好规划和准备,力争实现城镇建设与人民幸福的关联发展进步。
三、打破民族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实现地区与民族利益双赢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城市的现代化,根本是人的现代化;不是城镇人口的单一发展,而是城镇与乡村协调同步的发展;不是一个民族的现代化,而是各个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