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成人英语教学论文

成人英语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06 22:25: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成人英语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成人英语教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商务英语教学 西方文化教学

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商务英语一跃成为了各大全日制高校的热门专业,受到许多优秀学生的追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与全日制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同步发展的是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务英语专业。目前,许多高校的成人教育都设置了商务英语专业,并建立了独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与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齐头并进,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务英语教学经历着不断的变革,从早期的商务语境下的词汇教学已经发展到现在以交际教学法为中心的全方位教学。笔者对部分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务英语课程进行了调查,发现均没有开设独立的文化课程。笔者也对已有的商务英语课程进行了调查(如商务英语阅读),发现很少有涉及到文化领域的课文。也就是说成人高等教育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缺失的。在当今全球化加剧推进的背景下,在全日制高校商务英语教学由语言交际向文化交际转变的趋势下,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务英语教学也必须与时具进,意味着也要从语言交际教学向文化交际教学转变。

1.成人高等教育商务英语教学的文化教学现状

成人高等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现状及对文化的需要和期待决定了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开设文化教学。为了突出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笔者作了两项调查。调查一中,笔者设计了10道关于文化的选择题用来考察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能力。其结果由以下图表显示。

第二项调查是调查成人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的意见,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赞成开设文化学课程。

从两项调查可以看出,成人高等教育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学生不能理解主要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现象。尤其是把西方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比较的时候,学生更加束手无侧。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利用文化知识帮助自己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或者商务谈判。正因为如此,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渴求还是比较强烈的。他们也希望能够开设文化课程并用这些文化知识来指导商务实践。

2.文化教学内容

假如开设文化教学课程是必需的话,那么文化课的教学应该围绕着什么展开呢?笔者认为文化课教学内容的选材必须与商务结合,并能够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以下将围绕着成人高等教育商务英语教学的文化课内容进行探讨。

2.1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大部分学者把文化划分为两类: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这种划分的根据是文化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如果文化知识是两种文化的有效交流所必需的,就称作交际文化。否则就是知识文化。知识文化指的是某种文化的具体的言语或非言语的知识,它不会阻碍文化间的交流。知识文化跟语言有关,主要指的是表达或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而交际文化指的是直接影响到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的知识。交际文化关注的是某种表达或者行为的文化意义,缺乏交际文化会导致交际中的误解,所以交际文化是商务英语教学的重点。

2.2交际文化的内容

交际文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言和实用交际文化、非言语交际文化和概念交际文化。具体来说,语言和实用交际文化涉及问候、祝愿、感谢和道歉等;非言语交际文化包括肢体语言和副语言等;概念文化包括宗教和价值观等。商务英语教学应该重视非言语交际文化和概念文化教学。

2.2.1非言语交际文化

非言语交流是人类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赵爱国指出65%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交际的方式尤其是肢体语言传达的,而只有35%的信息才是通过言语传达(赵爱国:204)。[1]非言语的交流方式通常都是无意识的,但却表达出人们的真实情感。Mehrabian指出93%的有效信息都是通过非言语传达的(Mehrabian:51-52)。[2]当一个人的语言跟他/她的非言语表达相冲突时,我们倾向于相信他/她的非言语表达。

在商务交际中,非言语信息尤为重要。因为在商务背景下,人们倾向于敏感。由于一方对于另一方来说是陌生的,所以商务交际中,双方非常注重观察对方的非言语表达,希望能从中了解对方的内心状态。贾指出,非言语交际研究应该包括空间价值、姿势、身体接触、外表、眼神接触等。

2.2.2概念文化(文化的深层结构)

概念文化具有暗含性的特点并对某种文化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所有的文化行为都可以从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找到它的根源。概念文化的构成要素指的是那些能够从深层次上并持续地影响信仰某种文化的人的东西,如宗教、价值观和时空观等。

2.2.2.1宗教

Nanda指出,“宗教探讨的是生与死,宇宙的起源,社会和种族的起源,人和群体的关系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等”(1994:349)。[3]宗教不仅影响到人的精神及心理需求,而且给我们指明了文化的社会性。以下我们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作为例子说明宗教如何影响商业行为。

(1)基督教

首先,基督教徒相信有组织的礼拜。基督教的自我观是相互联系的自我。这种宗教管可以解释美国人喜欢归属于某个群体。他们更为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西方人的为人处世方式都可以从基督教中找到根源。再者,耶稣扮演环游世界的救世主的角色,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美国人喜欢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

(2)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影响着阿拉伯世界的所有生活。可兰经渗透到法律体制、社会体制、人们普通生活的方方面面。Esler指出,“伊斯兰传统导致了一个膨大的宗教律法体制、宗教道德、社会行为、商业及婚姻关系”(1992:257)。[4]所以要理解阿拉伯世界的商业行为就必须了解伊斯兰教。

总之,宗教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同时也必然影响到其商业价值观和商业行为。所以,宗教这一类深层次文化结构必须贯穿到教学当中。

2.2.2.2价值体系

文化价值观的划分的根据是不同的主流文化的文化模式。由于我们都接受由于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的原因,不同文化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力最大。虽然社会在变,文化都在变,但是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抵制变化的。文化系统有多个方面:Kluckhohn和Strodtbeck的时间导向、人性导向、行为导向和社会导向;Hall的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Hofstede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人气质和女人气质等。在这里,笔者举例说明Hofstede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人气质和女人气质的价值观如何影响商业观念和商业实践。

(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对商业思维的影响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探讨的是社会个体的相互依赖程度。个人主义者偏向于喜欢较松的社会框架。在崇尚个人主义的文化中,社会普遍鼓励竞争,以及人们更多地依赖自己的观念和思想作出判断。这种文化强调个人推动力、个人成就和个人决策。Hofstede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倾向于个人主义。相反,集体主义的特点是有严格区分群体的僵硬的体制。“我们大家”的意识比较浓厚。集体主义者认为身份是基于社会系统。个人决定于社会机制和机构。崇尚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有中国、日本、韩国等。概括地说,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种文化价值观往往能影响到某种文化里的人们的商业思维,如商业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办法、商业人际关系的建立、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体制、商业成就的认可、商业动机和推动力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男人气质和女人气质对商业的影响

男人气质文化指的是很大程度上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以男人为导向的。日本、墨西哥等国的文化属于男性气质文化。在这样的社会里,男性占主导地位。男性占据了话语权和决策权。来自男性气质文化为导向的国家的商人是任务型和目标型的商人,他们比较直接和高效。而以女性气质文化为导向的国家强调体贴、关爱和修养,来自这种文化的商人比较保守并且重视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谈判前跟他们建立好关系是必要的。

3.从文化现象到案例学习再到文化深层结构的渐进式教学

文化教学必须从熟悉和解释各种文化现象开始。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选取与商业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并把它们介绍给学生。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学生理解各主要国家的文化差异。教师也需要将文化跟商业联系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文化是如何对商业起作用的。为避免教学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如电影、电视、广告、互联网等。如教师可以将世界不同国家的麦当劳文化进行对比,解释麦当劳文化所带来的文化同化现象,然后解释本土文化对美国麦当劳文化本土化的作用。最后是文化的杂交与融合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给学生介绍和解释各种文化现象之后,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商业案例分析。具体做法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成功的商业案例,给他们展示“文化”对商业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经营的成功经验,证明对各国文化的理解正确与否决定了公司的成败。

无论是各种文化现象也好,案例分析也好,教师要完成的最后一步必须是理论化。也就是要从深度上挖掘文化现象背后的实质。比如,教师在讲解尊重文化多样化(cultural diversity)及反对文化民族中心主义(cultural ethnocentricity)这一话题里,应引导学生追溯中心主义在西方文化里的由来。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回到柏拉图的中心说(Logocentrism),并详细讲解两千多年来这种中心文化根源对欧美等国文学文化的影响。再进一步解释商业文化如何受中心主义的影响。在理解了文化中心主义的由来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打破这种本质主义和中心主义,提倡文化多样化和平等性。这时,为了把文化多样化和文化平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师可以引入语言学的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和后结构主义思想(Post-structuralism)来解释打破中心主义的必要性。

文化教学经过这三个步骤之后,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和熟悉了各种文化现象,以及这种文化现象对商业实践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从案例中得知在实际实践中如何利用对文化的正确理解来创造商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能够从深层次、从文化学和哲学的角度理解各种文化现象。

4.结语

文章一开始就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用证据证明了成人大学教育商务英语教学课程中开设文化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接着,文章初步论述了文化课上应该教授的文化学内容。包括非言语交际文化和概念文化等。最后,文章指出了文化任务型教学的教学层次和步骤:先从各种文化现象入手;接着使用各种案例来说明文化对商业的作用;最后探讨从哲学的层面去理解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赵爱国.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Mehrabian,municationwithout Words.Psychology Today,1968,2:51-52.

[3]Nanda,S.Cultural Anthropology.5th Edition.Belmont,CA:Wadsworth,1994.

第2篇

听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其是语言学习和交际技能的实践性应用。据相关研究显示,词汇量、语音语调、语法以及语速等语言基础知识是影响学生听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巩固学生语言基础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语音分辨能力、对照注释能力、领会记忆能力和猜测推测能力。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的输出方式和输入方式,突破了传统听力课堂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僵局,为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高职英语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听力教学。

1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语音分辨能力中的运用

语音是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首要接受到的信息,掌握准确、有效的信息是辨别单词、理解听力内容的关键。不少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陷于这样尴尬的境地:在听的过程中对于对话的内容一知半解,而将文字稿看一遍,其中大意基本都能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语音分辨能力差,特别是对连读、弱读等英语朗读特殊现象缺乏了解。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一弱项,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听力教学,帮助学生矫正语音以及加强他们对单词的辨别能力。

语音语调的训练可以先由词组再到句子,逐一进行巩固。教师首先可以根据发音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进行分类,如常用的弱读、连读等,以及感叹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的语调。然后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进行个个击破,使学生熟悉英语发音,提高对英语的敏感度。

如在“连读”的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足够的(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而定)存在连读现象的听力材料;然后将电影Big Fish中巨人Carl所说的“Go away”一句进行反复播放(由于巨人说话又慢又重,适合学生模仿),要求学生模仿发音,并谈一谈发音的特点。不难发现,在发音过程中,“Go away”实际上发为。

2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对照注释能力中的运用

所谓对照注释就是将所接收到的声波信息与贮存在大脑的知识进行汉英语法对照、汉英词汇意义对照,然后经过翻译、润色等一系列步骤后,转化为学生已知的、熟悉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的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知识是确保学生对照注释能力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闪光点,以增强学生的词汇量以及语法结构知识的积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对照注释能力和英语理解能力。

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可以将不常见或学生没有学习过的单词进行汉语意义的注释,当然注释内容需要在鼠标点击之后才能够看见。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字幕人员的工作,如将一些比较经典的英美电影或电视剧去除字幕,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写台词以及翻译的任务。在这过程中,具有画面性的电影、连续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翻译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强化多媒体培养学生对照注释能力的运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播放器的一些特殊功能,调节听力材料的语速,从慢到快再到非常快,三个层次逐一推进,加快学生由英语信息到汉语信息的转换,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反应能力[2]。

3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领会记忆能力中的运用

领会记忆能力在听力过程中尤为关键,特别是在比较长的听力材料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而且要注意一些微小的细节,如常见的有数字、地点等。那么如何领会文章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并将其牢牢记住呢?笔者认为理解西方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等对于领会语境、语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声波的接受过程中,不排除存在听不懂的语音,那么有效信息便以跳跃性的一个一个单词的形式进行呈现。而包括文化背景等在内的经验知识可以将这些只言片语以联想的方式进行连贯、补充,另外其对于深化记忆也具有一定的作用[3]。

教师在平时的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渗透西方的历史、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如寻求妇女平等是西方一直所关注的话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寻一些“反对妇女歧视、寻求妇女平等”的图片、文字、影像资料,使学生大致了解妇女解放的历史历程。然后,搜集有关于这一类话题的听力材料以供学生训练,并要求学生摘录、记忆在这一话题中经常性出现的单词或词组。

4 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猜测推理能力中的运用

生词是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一旦陷入生词的困境中便束手无策。在这一种窘境中,大胆猜测词义是寻找突破口的唯一途径。另外,在听力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分心或没有听清个别的单词,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大意自动弥补句子的大致意义,不仅能够解决生词的难题,还有助于推测将要听到的文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生词,要求学生大胆地推测。如“The most popular tent sold in Britain is the frame tent with 2 bedrooms and sleeping accommodation for 4 people”一句中,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单词“accommodation”的意思,但是根据“bedroom”“sleeping”两个单词的意义,也大致能猜测出其与“睡觉”“房间”等有关。另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意义相近但用途特别的词汇或句子,通过让学生分辨、推测,来提高他们的猜测推理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听力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或关键成分省略掉,让学生根据猜测进行自动弥补。

5 结束语   [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本科毕业 论文以及服 务,欢迎光临DYlw.nET]

显然,在信息技术高度渗透于现代生产与生活的现实环境下,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人机互动的操作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进入学生和语言环境,参与语言活动,这对于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其能够针对学生在词汇量、语音语调、语法以及语速等方面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难题,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绍春,张琢,李吉南.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

第3篇

  

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我摸索出一种办法,就是分组进行教学,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1993年我在初三年级两个教学班中使用分组教学,112名学生中考及格率达95.3%,优秀率达49%,平均分80.1分,三项指标名列全县前茅。1994年,我又接初三两个班的英语课,仍然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通过一年的努力,使这两个基础较差的班级中考及格率达到89.7%,比刚接课时提高38个百分点。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陈规,这就往往会适成许多学生“初一 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课下抓差生,加班加点,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 

如何摆脱这样困境,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进行探索。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主渠道,如果把大多数中差学生排除在外,势必造成课上损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 

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面对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 

(1)先摸底,后分组。 

分组之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 

1994年10月,我接了初三、二班后,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逐一 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学期期末成绩看,该班56名学生,英语总分与及格率均为全年级之末。?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1分以上3人;70-79分12人,60-69分17人,60分以下24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没打好,提高英语成绩无望,不如从其他几门学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已开始放弃英语学习。摸清底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分组教学计划。我把56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B、C三组。A组由69分以下的24名学生组成,B组由17名中等学生组成,C组由l5名70分以上的学生组成。为什么把学习最差的编为A组?我的想法是,评定成绩A为最高等,A是26个字母之首,A又是最常见的重要符号。在我的心目中,A组最差又是最重要的,在他人眼里,A组不易想到差生组,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消弱他们的逆反心理,在感情上容易接受。 

(2)实行组间互帮互学。 

我把该班分成三组后,继而建立了C组帮A、B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即由C组或B组的一个学生帮助A组或B组的两个学生,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成员拉入C组和B组中。 

建立这种承包制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这种做法的优点有二,一是便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差生促优生的良好学风,利于增加班内凝聚力,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二是便于教师的指导检查。 

(3)实行动态组合。 

分组后,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每隔一段时间,经过达标检测分析后,?各组成员间个别调整。如将A组个别学生调到B组,将B组学生调到C组。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针对差生实际实行目标激励 

在实施分组教学的同时,通过搞活动,开座谈会等形式,给差生以充分展示进步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树立学习信心是教学活动的心理准备工作,要变信心为行动则需要有追求的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追求目标愈高则行动的内驱力愈大,但是面对心理素质还不稳定的中学生,如果教师所提的目标过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那么所定目标也就成了空谈。所以在分组以后,我总是先由学生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然后在分析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修订目标,提出更加具体的近期、中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当学生在困难面前退缩时,我就用奋斗目标激励他们,使他们重新鼓起奋发向上的勇气,向着目标努力。 

三、分组教学,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实施分组教学,教师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容易,但教室只有一个,教师只有一人,如何处理好分组讲解、分组练习与重点讲解、具体练习的关系就不容易了。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课堂失控,产生新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