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1 16:29: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农垦日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各位领导、同志们:
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社会保险工作是中央、省、市各级的重点工作,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关系到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去年,这两项工作都纳入了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考核,今年又纳入了各级政府的实事内容。*年,在工委、区委、管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镇、办事处、机关各责任单位及管理处、社区居委会的共同努力,我区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区工作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下面我就*年全区的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进行简要回顾,并对*年的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讲几点意见。一、*年工作的简要回顾(一)劳动就业工作根据上级关于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部署,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有关政策,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全区开发城镇就业岗位4073个,新增城镇就业458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22人,失地劳动力就业894人;培训各类人员3382人,其中失地劳动力1292人,下岗失业人员4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株洲日报》和株洲电视台对我区创新的就业培训工作做了多次报道。我区南方阀门董事长黄靖被推荐评为“全国再就业优秀个人”,仲利预制构件公司的刘美丽被评为“全省再就业优秀个人”。南方阀门公司和湘银物业公司被认定为“株洲市再就业基地”。嵩山办事处、泰山办事处、区商贸粮食局、高新区工商分局等10个单位被评为区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完善就业政策,落实就业责任。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管委会、区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失地劳动力就业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新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的政策。为确保全面完成就业工作任务,将上级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全区24个促进就业工作成员单位,并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定期督查通报制,建立了目标管理、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年,24个成员单位都能履行好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尤其是两镇两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区商贸粮食局多次提供商贸企业的用工信息,指导商贸企业招用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523人;区工商分局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年减免办证、工商管理等费用21.4万元;地税四分局全年减免地税71.4万元,国税四分局减免税费1000多万元,卫生局为贫困职工减免12万余元的费用,等等。加快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自主研发建立了“株洲高新区人力资源网”,开设了政策咨询、求职、招聘、网上办公等栏目,在全市率先开展劳动就业工作网络化服务,完善了下岗失业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立了滚动式的用工需求信息库和求职人员档案库,实现了区、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信息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人员、场地、设施、台账等全面到位。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建好培训基地。在铁道职院、冶金职院、化工职院和株洲技术学院建立了株洲高新区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审核认定了6个再就业基地。重点指导培训基地、社办学校、相关企业和基层服务机构举办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二是组织开展好委托培训工作。先后与株洲技术学院、天元职业技术学校、中南电脑学校、开畅服饰公司、长江宝饰公司、南方阀门公司、天鹰驾校等20余家单位签订培训失业人员的协议,指导其办好各类培训。三是拓展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失地劳动力就近培训意愿和白天时间紧的特点,在隆兴管理处开办了1期失地劳动力园林绿化专业的夜校培训班,帮助失地劳动力利用晚上时间全方位学习了园林绿化知识与技能,受到失地劳动力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四是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通过自办和联办的方式,根据失地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实际,结合新区就业市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办电子电器、计算机、园林绿化、市场营销、物业管理、绣花技术、汽车驾驶、管道安装、电动缝纫、宝石加工等专业的短期技能培训22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1755人。大力开展就业推荐和就业援助工作。主动到区内用人单位联系,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搜集空岗信息,筹办现场招聘会,以“会”促进就业。组织开展“走千家、进万户”援助4050人员活动。全年举办现场招聘会11次,全省联动招聘会天元区分会3场,向新一佳超市、大中华海鲜城等20余家单位推荐失地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2775人次,有459名“4050”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在社区从事保洁、保绿、治安巡防等公益性的工作。组织引导劳务输出。为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主动与浙江、广东等地联系,收集外出务工信息,组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8月,向香港黄河家俱集团(东莞)公司输送了73名农村劳动力,既让投资者了解了株洲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又达到了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的。(二)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近几年来,随着新区的不断发展,原园艺场职工的社会保障、失地劳动力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直接关系和影响新区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一年来,我们以湘政办发[*]44号文件为契机,紧紧抓住园艺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这个工作重点,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思想认识、养老保险金的支付、上级财政资金的争取等关键问题,全面启动并稳步推进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使原园艺场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解决和缓和,为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项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级的充分肯定。目前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参保5299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2539人,累计收缴农垦系统养老保险个人保费292万元,累计发放养老金892万元,争取了中央、省财政转移资金594万元。健全机构,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区委王群书记、市政府翟笃培副市长、管委会杨平主任等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和协调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
;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丁乾峰、副区长邓尚文等同志为领导的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劳动、农业、民政、、财政、社保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班子。区社保中心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增加5个事业编制,各街道办事处增加2个专门编制,管理处落实了专职工作人员并保证了工作经费。按照市、区领导指示,全面开展调查摸底,起草了《株洲市园艺场参加全省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宣传提纲》。建立了市园艺场农工参保对象基本数据库,设计了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养老金测算等十几种资料表格,规范了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全过程的工作。宣传发动,切实做好政治思想和稳定工作。印发44号文件和《宣传提纲》,开辟农垦系统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栏,公开办事程序和工作职责,定点接待群众政策咨询,积极开展一系列宣传发动工作。分级、分批举办了20多期农垦系统养老保险知识培训班,使基层干部对文件政策吃得透、讲得清、说得准。启动初期,为了及时向区领导汇报每日工作进展情况,编辑《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快报》共16期供领导参阅,及时掌握信息,把握动态,处置突发事件。在工作过程中,虽然也发生了多次群众集体到市、区政府上访事件,但在市区领导多次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政策宣传劝解工作后,事态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未发生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保证了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按计划、稳步的开展。分级负责,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园艺场养老保险工作。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详细制定工作程序,明确了区社保中心、街道办事处、管理处、生产队各级的责任,并由区政府与两个街道办事处签订园艺场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有力地推动了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现在,园艺场农垦系统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达到了区委、政府对园艺场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赢得了广大园艺场职工的理解和欢迎,真正体现了区委、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总体要求,维护了新区的大稳定和大环境,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二、今年工作的几点意见劳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工作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与区委、政府和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分不开,与各基层单位、责任单位的辛苦工作分不开,在此,特向在座的各位表示感谢。认真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失地劳动力“等、靠、要”和“要舒服地赚钱”这些陈旧的就业观念越来越成为阻碍就业工作的绊脚石,帮助失地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创业致富,我们还需下大功夫,认真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把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我们的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我们工作人员及时掌握业务信息和准确运用新的政策能力还有待加强;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新险种启动后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等等。*年,新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二次创业”阶段,工委、区委要求我们的工作“突出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对劳动就业和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也将劳动就业和养老保险工作纳入了新一年的10件实事考核。要促进新区的快速发展,要构筑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我们也充满信心。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颁布,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继续贯彻就业政策促进再就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年的两大重头戏;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制订出台《促进就业法》、《劳动合同法》,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就业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对新区实施的重点发展战略,把新区推到了全市乃至全省发展的前沿;新区全面开启“二次创业”进程,项目建设的深入,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环境的优化,都为我们继续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新的一年,我区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将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年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具体工作目标是:组织1200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举办推荐就业现场应聘会8场,推荐就业2000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年各种保险扩面4000人,征缴基金2300万元。(一)创新思路,扎实做好劳动就业工作创新培训思路,以培训促进就业。一是全面开展夜校培训班。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征地较多的管理处全面开办夜校培训班,让失地农民利用业余时间提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前实现由农民向技能工人的转变。二是开办SYB创业培训。创造条件开办2期SYB创业培训班,帮助60名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自主创业。三是组织开办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指导农村乡镇劳保站创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启动失地劳动力小额贴息贷款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区就业政策,制定失地劳动力申请小额贴息贷款程序,落实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支持失地劳动力申办小额贴息贷款,促进失地劳动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购买岗位援助就业。开发购买一批公益性岗位,援助大龄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新建园区和城区的环卫、城管、保安等公益性岗位,由政府出资统一购买,统一安排“4050”人员上岗就业。组织就业现场应聘会,以“会”促进就业。利用劳动人事流动服务站,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搜集用工信息,以新区企业扩产、新办企业投产、第三产业开发为契机,举办各类推荐就业的现场应聘会,直接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劳动力就业。继续完善职业介绍所和“一站式”服务窗口,真情做好职介工作,以职介促进就业。(二)规范管理,完善和推进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工作严格落实省市政策。按照政策、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征缴扩面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认真做好农垦系统养老保险调整待遇工作,让参保人员得到真正的实
惠,看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巩固工作成果,完善农垦系统养老保险参保资料和各种手续,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整体运作程序规范、机制正常。继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区政府、劳动人事局、基层单位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维护新区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总结经验,搞好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们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要对如何完善农垦职工的参保、停保、续保手续,如何建立参保职工、退休人员、职工个人帐户数据库,如何规范个人帐户管理和基金管理等方面,有目的地开展调研,全面理顺新区社会保险关系。探索建立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有效信息传递的新方式,及时掌握基层动态,主动开展工作。同志们,让我们积极投身新区“二次创业”的热潮,在工委、区委、管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新区“加快发展、增强实力”的工作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我刚生完小孩不久,现在经常出现眼睛干涩、怕见强光、看东西模糊的症状。去医院眼科检查,医生认为我的各项检查结果都很正常。请问这些症状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应如何治疗?
湖北省 张玉珍
蒲昭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分娩后的产妇若经常出现眼睛干涩、畏光、视力模糊的症状,可能与其在怀孕期间体内雌性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关。一般来讲,这种视力下降的发病时间较短,也容易自然恢复。如果女性在产后出现了较严重的视力模糊、眼睛干涩等症状,可选用一些中药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妇女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全身的气血消耗都较大,很可能因气血不足而出现眼睛干涩、怕见强光、视力模糊等症状。此类患者应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具有滋肝补肾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也可将适量的枸杞子用开水冲泡后代茶饮用,或将适量的枸杞子、红枣和杭白菊一起煎汤饮用,这对改善眼部不适的症状也有一定的帮助。分娩后的产妇在平时不易长时间看电视,也不要在强光下或阴暗处看书读报,以免对视力造成损害。
(摘自《求医问药》)
头发大把脱落怎么办
最近几个月我的头发掉得很厉害,基本都掉光了。医生说可能和免疫力有关,查了血压、红细胞等,没有异常。请问,中医有什么治疗方法?
北京市 奚女士
吴作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就病情介绍来看,可食疗也可中药治疗。多吃黑木耳、黑芝麻、核桃、海带、黑豆、黄豆,加强营养,核桃每日2~3个,黑芝麻可压粉后加红糖做成粥,根据喜好适量食用。黑木耳和海带都是人体血管的“清道夫”,老年人也同样适用。上述食品有健脑、软化血管、补肾、乌须黑发、补益经血的功效。此外,可适当饮用玫瑰花茶,舒缓神经紧张度。如果食疗没有效果,可就医服中药进一步治疗,药物和食疗同时进行效果更佳。
(摘自《新京报》)
尿毒症患者
为何会多尿
我的一位亲属患有尿毒症,现在有多尿的症状,请问尿毒症患者也会多尿吗?
黑龙江省黑河市 赵先生
罗长江(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人体尿液主要由水和各种代谢产物组成,尿毒症患者肾小球功能被破坏,机体代谢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水很容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球囊,而绝大部分的原尿是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回体内的,尿毒症患者对水的重新吸收功能受到损害,因此会出现多尿症状。
(摘自《家庭保健报》)
怎样改善绝经后遗症尿频现象
我今年56岁,前段时间开始排尿频繁,并感觉有东西压迫腹部。妇科诊断该症状属于“绝经后遗症”。请问,怎样改善这类尿频现象?
江苏省南京市 梅女士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杂种优势;成果;思考;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511.2+1;S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353-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4.008
两系杂交稻是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湖北省为两系杂交稻的发源地,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以来,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对这些成果及目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可以启迪思维、总结经验,有利于湖北省两系杂交稻育种更好更快地发展。
1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发现的意义
湖北省基层育种家石明松先生于1973年10 月在湖北省原沔阳县沙湖原种场的晚粳稻品种农垦58的群体中发现了一株不育水稻,经观察是一种受环境控制的不育材料,在短日照下可育,在高温长日照下不育,在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上价值巨大,被命名为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1],从此拉开了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利用,拓宽了仅在三系法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途径,由于其杂组自由,突破了三系杂交稻配组的核质互作的限制,能更好地做到米质、抗性、产量等性状的综合协调,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是20世纪水稻杂种优势研究上的重大发现,其研究利用对水稻乃至植物界的杂种优势利用意义深远;作物育种家受此启迪,分别在油菜、大豆、大麦、小麦、高梁等作物上陆续发现了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在作物育种的技术路线上形成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崭新途径,拓宽了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或成果。在油菜上,育成了一大批优质两系杂交种应用于生产,为油菜的增产、增收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据科技日报2012年11月28日报道[2]:中国二系杂交小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小麦杂交育种的新方法和新技术;选育出增产10%~20%的强优势杂交小麦新组合30余份;审定二系杂交小麦京麦6号、绵杂麦168、云杂6号等8个新品种。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发现以后受到业界的广泛重视,被列入国家“863”中长期计划,经过遗传育种学家的努力,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以“湖北光温敏核不育”发展为基础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荣获2013年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3]。
2 湖北省两系杂交稻的育种成果
湖北省自开展两系杂交稻研究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育种成果,在有些方面居全国领先水平;选育了一系列两系法杂交水稻种。
2.1 早稻品种
在早稻类型的不育系“HD9802S”育成后,以其为母本选育了一批两系法早稻杂交稻,取得了早稻杂交稻选育的突破,实现了米质、产量、熟期的综合协调,在熟期适中、可获得较高产量的前提下,米质达到了国标一级;在早稻杂交稻育种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此类品种以两优287为代表。两优287[14]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区域试验比金优402减产2.21%,差异不显著,在2005和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湖北省区试统一送样至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稻谷品质达国标一级,两优287全生育期113.0 d,比金优402短4.0 d,有效穗数21.2万/667 m2,株高85.5 cm,穗长19.3 cm,每穗总粒数110~138粒,实粒数84~113粒,结实率79.3%,千粒重25.31 g。2006年,两优287被农业部评定为超级稻,不仅填补了湖北省无超级稻的空白,而且也填补了中国杂交早稻无国标一级米质的空白,此项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除两优287外选育了两优1号、两优17、两优25、两优42、两优302、两优9168等早稻杂交稻,以及W两优3148(以W3148S不育系为母本)、华两优103(以不育系华M102S为母本)等品种;值得一提的是两优1号2004-2005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486.12 kg/667 m2,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38%,全生育期106.9 d,比金优402短6.0 d;突破了三系杂交早稻产量与熟期之间的“早而不优、优而不早”的多年限制关系。
2.2 中稻品种
湖北省在两系杂交中稻育种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以后,选育了国审品种两优932(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5],两优932适应性好,为多穗稳产型品种,另选育了两优273(200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两优1193(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等品种,早期由于对两系杂交中稻的制种主要在省内进行、技术尚处于摸索阶段,制种产量较低且不稳定,推广受到限制。
两优培九从2001年推广以后,湖北省两系杂交稻的育种和生产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两优培九耐肥抗倒、产量高、品质好,加上在江苏盐城地区已探索出较成熟的制种技术,全国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受此影响,培矮64S在湖北省的育种上受到重视、广泛地利用其配组或进行改良;育种技术路线调整以后,陆续育出了苯两优9号、培两优3076、培两优1108、两优537、培两优986等品种,这些品种在某些性状方面比两优培九均有改进,如培两优3076生育期比两优培九短3 d,米质达国标2级[6],苯两优9号的不育系导入了除草剂苯达松隐性致死ber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制种过程中不育系自花结实的问题[7],培两优986的恢复系导入抗白叶枯病的Xa21基因,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提高[8],两优537、培两优1108米质达到国标优质稻2级。此类品种育成的技术路线针对两优培九恢复系和不育系进行改良,选育的品种虽然产量与两优培九相比虽无明显提高,但在单个性状上改进明显(表1)。
扬两优6号审定推广以后,由于其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千粒重较高、出米率高、米质较好深受稻农及米商欢迎,生产上推广面积发展很快;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抗病性差、生育期偏长等等。在一段时间内湖北省两系杂交中稻育种工作的一部分主要针对扬两优6号的不足进行改良,方针也是改良其不育系和恢复系,先后选育出广两优476[9]、广两优15[10]、广两优香66[11]、两优234[12]、广两优5号[13]等品种,米质与扬两优6号相比均有幅度不同的提高,有些品种的抗性也有提高,代表性的品种有广两优476及两优234,前者生育期比扬两优6号缩短5~7 d,米质有4项达国标一级,仅直链淀粉含量为15%,综合评定为三级,耐肥抗倒性也有提高; 后者对不育系和恢复系都有改良,效果更明显,生育期比对照缩短10.6 d,对稻飞虱的抗耐性均有提高,米质为国标三级。
2.3 晚稻品种
在两系法双季晚粳杂交稻的育种研究上,湖北省处于领先地位。利用自主选育的不育系N5088S与恢复系R187配组,育成了中国第一个两系法水稻杂交稻鄂粳杂1号[14],199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水平均在中抗以上,米质达到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1992-1993年参加湖北省区试,两年平均每公顷产量6 754.05 kg,居参试品种首位。鄂粳杂1号在武汉1992年晚粳杂新组合高产试验示范中,每公顷产量7 378.35 kg,比鄂宜105和威优64分别增产22.24%和7.99%,在生产中鄂粳杂1号表现出比三系籼杂交稻增产明显、比粳稻常规品种增产幅度更大,鄂粳杂1号的育成突破了粳杂优势不强的瓶颈。不育系N5088S经农垦58S与粳稻品种农虎26杂交选育而成,分类上为典型粳稻;R187为苏512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其农艺性状表现出偏籼性的特征,鄂粳杂1号可定义为“粳不籼恢”类型杂交稻。继鄂粳杂1号育成以后,又选育出鄂粳杂2号、鄂粳杂3号、华粳杂2号、华粳杂3号等品种。鄂粳杂1号不仅在湖北省推广,在云南省保山等地也有种植,鄂粳杂2号主要在云南省推广种植。在湖北省双季晚稻面积在水稻种植总面积上所占比例小,双季晚粳杂在生产上还受到双季晚籼杂竞争的冲击,近期两系法双季晚粳杂研究发展受到限制。
3 对湖北省两系杂交稻育种发展的思考
两系杂交稻发源于湖北省,投入了很大力量加以研究,从早期的遗传机理研究到后来的大批不育系的育成,再到不育系突遇低温出现育性波动以及对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机理再认识,及后来鄂粳1号的选育及两优932杂交稻的育成,在理论及应用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两系杂交稻进一h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湖北省两系法杂交稻的选育在早、晚稻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中稻上亦选育了很多的品种,但在创新上略显不足。
从湖北省中稻杂交稻在区域试验的产量比较来看,两系杂交稻与三系杂交稻各具千秋,互有胜负,两系杂交稻在产量上与三系杂交稻并无明显优势;即杂交稻从三系法到两系法的衍替过程里品种在产量上并无显著的增加,即产量上无明显的突破,这值得水稻遗传育种者思考,这可能与长期以来对水稻杂种优势的研究不够重视有关。有学者认为:三系恢复系和不育系(保持系)基本上分属两大杂种优势群,即南亚、东南亚中籼生态型和中国华南早籼生态型[15]。长久以来,三系亲本没有新的杂种优势群为依托,而群内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例如到2010年,利用明恢63作为恢复系选育的骨干亲本,先后至少育成了617个新恢复系,其中543个恢复系配组的922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167个组合通过了家级品种审定,利用明恢63作为骨干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543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922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从1990-2009年,以明恢63作为骨干亲本衍生的新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8101.3万hm2,占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28.22%[16],这也许就是三系杂交稻育种产量多年徘徊不前的症结所在。两系杂交稻恢复系的重要亲本“9311”追溯其亲本系谱来源(图1)有东南亚的皮泰品种、IR24、IR26等[17],两系恢复系与三系恢复系可能依然同属一个杂种优势群,虽然“9311”及其衍生系对三系不育系不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两者已有明显的遗传分化;有研究认为两系和三系组合间的产量等性状的差异主要是来自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品种间差异,与不育类型并没有必然联系[18]。可以认为两系杂交稻的杂种优势来源可能并没有突破三系杂种优势来源模式,或者两者的杂种优势模式是相似的,这可能就是两系杂交稻的产量较三系杂交稻产量并无明显突破的症结所在。因此必须加强水稻杂种优势群基础理论研究,以期寻找新的、更好的水稻杂种优势模式。
从杂交玉米育种的发展历史来看,玉米的杂种优势群理论对玉米的杂种优势育种影响巨大,或许杂交玉米育种经验可资水稻杂交稻育种者借鉴。杂交水稻的不育类型来源较多,但对引领组合杂种优势研究的杂种优势群理论研究较少,出现组合水稻杂交优势的途径较多,组合杂种优势模式单一,以至多年来杂交稻的产量提高不多,产量增加出现瓶颈现象。相对于三系杂交稻配组的核质互作的限制,两系杂交稻配组自由,理应在产量育种上更容易取得突破;因此,拓宽两系杂交稻亲本材料来源,不断研究和开发水稻新的杂种优势群,并不断导入优良基因,丰富群内的遗传基础,也许是促进两系杂交稻产量育种发展的重要途径。
水稻籼粳杂交具有强大的优势,在两系杂交稻里开展籼粳交优势利用值得重视。籼粳交在常规稻开展研究多年,出现了一系列成果,在东北已选育出许多的粳稻超级稻,在湖北省早期的亚籼粳杂交理论都是很好的研究基础,宁波农业科学院的“粳不籼恢”杂种优势模式是很好的借鉴。可借鉴玉米的经验,在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上建立起不同来源的相对隔离的系群,形成一系列不育系群和恢复系品系群,充分利用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自由配组优势,广泛大量配制杂交组合,以期筛选具有强大杂种优势的组合。
近年来在江苏盐城两系杂交稻的制种自交结实问题严重,究其原因是两系不育系的育性受环境温度控制所致。如何解决此类问题显得非常重要。现在生产上实用的不育系多为偏籼型不育系,可考虑选育实用的偏粳型或粳型不育系以增加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降低种子生产风险;另一方面寻找一些更安全的种子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选项。
参考文献:
[1] 石明松,邓景扬.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鉴定及利用途径[J].遗传学报,1986,13(2):107-112.
[2] 吴劲珉.中国二系杂交杂交小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N].科技日报,2012-11-28(8).
[3] 杨金松,张再君,邱东峰.湖北省水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015,54(22):5504-5508.
[4] 焦泰文.湖北农业年鉴[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9.
[5] 杨国才,费震江,牟同敏,等.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两优932[J].杂交水稻,2002,17(4):56-57.
[6] 费震江,董华林,卢兴桂.优质杂交中稻新组合培两优3076[J].杂交水稻,2006,21(6):83-84.
[7] 胡 旭.自主创新攻克两系杂交水稻纯度安全难题[J].中国种业,2006(5):4.
[8] 夏明元,戚华雄,李进波,等.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稻培两优986的选育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5):1055-1057.
[9] 夏明元,戚华雄,李进波,等.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广两优476的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10,25(6):18-20.
[10] 王 欢,吕锐玲,周 强,等.中稻新品种广两优1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33-34.
[11] 汤俭民,张似松,曹庆云,等.香型优质高产杂交中稻新组合广两优66的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10,25(3):14-16.
[12] 朱仁山,黄文超,胡 骏.抗褐飞虱两系杂交不育系Bph68S及其组合两优234的选育[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 59(1):24-28.
[13] 凯,徐得泽,杨国才,等.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稻广两优5号的选育及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4):5970-5971.
[14] 王长义,冯云庆,戚华雄,鄂粳杂1号选育与应用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1996(增刊):42-46.
[15] 王胜军,陆作楣.我国常用杂交籼稻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0(1):14-18.
[16] 吴方喜,蔡秋华,朱永生,等.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6):1101-1112.
[17] 李育红,戴正元,李爱宏,等.水稻骨干亲本BG90-2在扬稻系列培育中的作用及对白叶枯的抗性[J].中国水稻科学,2011, 25(4):439-442.
[18] 王际凤.籼稻CMS和TGMSR不育基因互作及育性稳定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19] 王效宁,孟卫东.两系法杂交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140-143.
近期黄淮、华北部分地区一代粘虫成虫盛发,河南孟州和永城、河北大名等地近几天测报灯出现单日上千头的蛾峰;雷达点高空探照灯诱蛾量,河北栾城为近万头,北京延庆达十多万头;内蒙古东南部、吉林中西部、黑龙江南部局部地区诱卵量大;近期黄淮、华北、东北等地有连续降水过程,对粘虫迁入和发生为害有利。
预计今年二代粘虫发生面积约5000万亩,黄淮北部、华北和东北大部偏重发生,其中,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北部、吉林中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近期蛾量大、卵量高、降水丰沛的区域集中暴发为害的风险高。大部地区二代幼虫发生为害盛期在6月中、下旬。
今年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粘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期早、累计蛾量大、诱卵量高,但一代粘虫在江淮和黄淮麦区危害较轻,在江苏和河南等地一代粘虫残虫量偏高。5月底6月初,黄淮、华北和东北地区多个监测点同期出现灯下蛾峰。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和云南等地近期田间见二代卵。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6月份黄淮大部、华北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鉴于粘虫具有远距离迁飞和集中暴发为害特点,黄淮、华北、东北各地应密切关注一代成虫迁飞动态,认真做好当地成虫诱测和田间卵虫量调查,结合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和天气情况,准确判断虫情、及时短期预报,指导农民有效防治。
(摘自《农民日报》)
四川省大幅度提高种粮大户补贴标准
从四川省农业厅获悉,今年四川将大幅提高对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0亩以上大户的补贴标准,最高达到每亩100元。
一是实行分档补贴。改变以前统一每亩20元的补贴标准,今年按种植面积大小将补贴分为三档,30~100亩为一档,100~500亩为二档,500亩以上为三档,三个档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亩40元、60元、100元。二是标准整体提高。经测算,补贴标准提高后,亩均补贴达到56.7元,比上年增加36.7元,增长183.5%;户均补贴金额比上年增加2580元,增长209.3%。三是补贴对象多样。除种粮大户外,明确将以种粮为目的而组建的粮食专业合作社也纳入补贴范围。
下一步,四川省农业厅将联合财政、发改等部门结合各地粮食规模经营的主体、区域特点,科学确定适度规模标准,并在现有水稻、小麦、玉米三个补贴品种的基础上,增加马铃薯、高粱丘陵地区特色品种和青稞、荞麦等民族地区口粮品种,不断完善对种粮大户的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全省粮食生产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促进四川粮食稳定增长和农民持续增收。
(摘自《农民日报》)
农业部扎实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召开了“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媒体座谈会”。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资金规模已从5亿元增加到10亿元。
农业部通过扶持奶牛规模养殖、实施良种补贴和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加快转变奶业发展方式。2008~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38亿元,改造完善3000多个奶牛养殖场和小区;改良奶牛5200万头(次),奶牛年平均单产从2008年的4.8吨提高到5.5吨;测定奶牛180万头(次),参测奶牛日均产奶量由22千克增加到25千克,奶业生产水平明显提升。
下一步,农业部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以保障婴幼儿配方奶粉奶源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做好奶业生产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今年的项目资金规模已从5亿元增加到10亿元,将重点向婴幼儿奶粉企业奶源基地倾斜,对奶牛场圈舍、挤奶厅和质量检测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奶牛养殖水平。二是加快实施奶牛改良计划,开展奶牛良种补贴和生产性能测定,做好奶农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三是加强奶站和运输车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强化许可管理,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实施不合格生鲜乳报告和处理制度,努力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四是全面实施生鲜乳监测计划,加大婴幼儿奶粉企业相关奶牛场、奶站和运输车抽检频次,检测指标覆盖国家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五是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加快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从源头上提高奶源质量。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央财政拨付3亿元支持家禽业稳定发展
中央财政日前拨付3亿元资金对祖代种鸡饲养户给予补助,以有效应对H7N9禽流感对家禽业造成的冲击,帮助饲养户渡过难关,保护家禽业核心生产能力,稳定禽产品市场供给,保障广大养殖户利益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求。
祖代种鸡品种包括经农业部审批同意、从国外进口的祖代及祖代以上引进品种(配套系),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并颁发证书的新品种(配套系),以及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中的地方品种,单品种仅包括核心群。祖代种鸡场范围包括经省级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内的祖代种鸡场,农业部公告的国家级地方鸡品种资源保护场。符合补贴条件的企业(单位)需向省级畜牧兽医部门提出补贴申请,申请材料包括企业引种证明或自产祖代种鸡证明材料,并附生产承诺书,承诺获得补贴后半年内不大规模减产、不停产、不转产,维持基本生产规模,确因生产周期需淘汰的,应经省级畜牧兽医部门审核确认。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9月1日起免疫用口蹄疫疫苗执行新标
近日,农业部公布《关于做好口蹄疫疫苗质量标准提升工作的通知》。为落实《国家疫病防控中长期规划》,促进口蹄疫防控工作开展,自2013年9月1日起,国家强制免疫用口蹄疫疫苗将逐步执行新的疫苗质量标准。
通知规定了标准修订参数和实施时间,在现有口蹄疫疫苗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提高效力检验标准,增加内毒素和总蛋白检测参数。
(一)自2013年9月1日起,新生产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及合成肽疫苗效力检验标准由每头份3PD50提高到6PD50;新生产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内毒素每头份疫苗不超过50EU。
(二)口蹄疫灭活疫苗总蛋白检测参数分两个阶段实施,自2014年1月1日起,对总蛋白含量实施不定期抽样检测,并公开检测结果;自2015年1月1日起,总蛋白含量每毫升疫苗不高于500ug。
(三)新的检测参数实施前生产的产品,可在产品有效期内流通使用,并按原质量标准进行监督检验。
通知提请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组织拟订效力检验、内毒素和总蛋白检测标准,修订口蹄疫灭活疫苗及合成肽疫苗质量标准,尽快报农业部执行。同时,要加强口蹄疫疫苗新质量标准执行中的监督与指导,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问题和意见。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国内首次引进美国三文鱼种试养成功
经过3年的试养,国内首次从美国引进的三文鱼种斑点鳟鲑鱼获得成功。近日,从山东省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首批100万尾鱼苗开始放流养殖。这些美国三文鱼将在今年端上青岛市民餐桌。届时,国内将结束长期依靠进口的历史。
美国斑点鳟鲑鱼主要是制作生鱼片所用,又称极品三文鱼种,这种鱼种在国内养殖领域还是空白。3年前,山东海水养殖研究所从美国首批引进了10万尾斑点鳟鲑鱼苗,经过试养,终于获得成功。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海水良种繁育中心相关负责人潘雷介绍,去年有少量的鱼苗在即墨和原胶南试养,一切正常。今年,他们又育苗数百万尾,近日首批100万尾斑点鳟鲑鱼开始陆续出苗,被运往全国各地,青岛市区有十万多尾放流。到年底,这些鱼体重就可达到2.5千克,可以走上市民餐桌。因为斑点鳟鲑鱼比其他普通三文鱼适温范围更广,生长速度更快,口感细嫩,肉质鲜美、颜色更红,所以在价格上也要比一般三文鱼高,如果上市后每千克鱼价格要在100元左右,大量上市后可能还会更便宜,有望成为大众海鲜。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科院用新技术处理小麦种增产5.85%
近日,中科院南京分院专家组对盐城新洋农场小麦现场实收测产,利用冷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后的小麦种子百亩试验田增产幅度达5.85%。这项“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及其在农垦麦类作物上的应用示范试验”项目技术在农作物播种前用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装置处理种子,可在瞬间提高种子的质量,使得种皮通透性增强、酶的活性提高,进而使种子的发芽率明显提高,促使作物根系发达、长势旺盛、养分吸收能力和抗逆能力提高。该项目已申请3项国际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已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东北农大新型农用抗生素应用研究通过验收
近日,由东北农业大学承担的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新型农用抗生素多拉菌素代谢工程菌的构建及剂型加工与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验收。专家组认定该成果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多拉菌素代谢工程菌是第三代农用抗生素产品,对各种螨、线虫有较高的防效,在毒性、安全性、稳定性、抗氧化性方面都优于前两代产品,尤其对防治小菜蛾、棉铃虫等严重为害农作物的害虫效果明显。该产品与目前常用的农药不产生交叉抗药性,对非靶标生物毒性很低,在农副产品中不存在严重残留,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日前召开的江苏省生物农药发展趋势报告暨短稳杆菌农药推广会,对一种特别的生物农药——短稳杆菌杀虫剂进行了推介。据悉,这是该省首个通过国家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认证的产品。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这一主线,突出“购销调控、品牌创建”两个重点,抓好“粮食合作社、放心粮油店和智慧粮食”三个提升,实现“国企改革、市场监管、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四个突破,为“打造增长极、共筑崛起梦”作出积极贡献。
二、重点目标
市、县区两级全部出台《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意见》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粮食购销总量达到100亿斤;完成大米展示展销中心(军粮应急配送中心)建设和大米产业发展联盟组建,建设“大米”优质基地5万亩;全力推进今世缘(中国)粮食循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续建、新建粮库仓容14万吨以上,完成4个烘干项目建设,粮食仓储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推进智慧粮食建设,完成市级粮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和6个智慧粮库升级工程建设;创建10个“放心粮油示范店”,星级粮食合作社总数达20个;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率提高10个百分点,土地性质变更率达10%;强化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落实粮食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对地方储备粮油出入库质量、品质、卫生监督抽检合格率达100%。
三、重点工作
(一)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尽快出台市级考核办法,各县区抓紧出台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层层分解落实任务,督促认真实施,形成长效机制。注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部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形成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合力。建立粮食安全工作绩效考核机制,由市粮食局牵头,会同市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对各县区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抓好粮食收储现代化指标考核,弥补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收购量、粮食烘干能力建设、物联网智慧粮库建设三个短板,力争在省级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各县区粮食局、政策法规处)
(二)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科学谋划我市粮食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省粮食流通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流通工作迈上新台阶的目标定位和序时进度。(各县区粮食局、政策法规处)
(三)做好粮食收购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守住“不打白条”、“不出现卖粮难”两条底线,以“去库存、增仓容、抓规范、优服务”为抓手,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向上多争取托市粮拍卖计划或移库指标,争取社会企业参与政策性收购,加大租仓收购力度,充分利用社会企业仓容。加快建仓修仓进度,加大腾仓并容、即购即销力度,增强收储能力。制定销售计划,小麦收购前地方储备小麦和自营粮全部销售、轮换出库。推动粮食收购“六统一”全覆盖、粮管所(库)主任业务培训全覆盖、收储信息化系统应用全覆盖。政策宣传做到“立体化”,确保“现场有公示、媒体有公告、售粮有手册、手机有短信、咨询有解读、投诉有答复”。推进服务“重点化”,建立健全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信息档案。探索建立“放心售粮”APP服务平台,及时为种粮农民提供托市库点布局、收购质价办法、市场行情变化、粮库仓容情况等惠农服务信息。(各县区粮食局、购销调控处)
(四)提升购销调控能力。制定出台《市储备粮管理办法》、《市储备粮轮换办法》。建成地方储备粮网上管理系统,形成视频监控、粮情监控、数量监管网络管理新模式。开展储备粮经营风险防范调研,研究探索降低储备粮经营风险的有效机制。推进应急供应、军粮供应、放心粮油、成品粮油储备、主食产业化融合发展,支持粮食应急加工、应急网点等载体建设,夯实粮食应急体系,做好价格监测预警。组织企业参加国内重点区域粮食产销衔接活动,展示我市原粮资源优势和“大米”等品牌产品。继续深化宁淮产销合作,在分解落实50万亩优质稻米保供基地、10万吨稻米供应任务的基础上,分解落实3.6万吨宁淮应急成品粮保供任务,在南京建立宁淮优质稻米基地展示展销窗口,举办宁淮粮食产销衔接活动。推动各县区制定星级示范社创建计划,确保年底全市星级粮食合作社数量达20个。(各县区粮食局、购销调控处)
(五)推进淮米品牌建设。制定年度对外宣传方案和参展方案,积极组织市内企业参加国内知名的粮油博览会,利用各种平台做好宣传,提高大米知名度、美誉度。联合《粮油市场报》,开展“大米杯·稻香千年”征文大赛,筹办“大米•中国粮油财富论坛”暨“大米产业发展论坛”。筛选引导稻米生产、大米加工、大型粮库、贸易公司、电商等大米产业关联的优质企业入盟,尽快完成大米产业发展联盟组建。确保大米展示展销中心(军粮应急配送中心)4月份投入使用。搭建大米电商平台,构建“O2O”(线上与线下)二位一体的大米立体式销售渠道。修订《大米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申请“大米”新LOGO地理证明商标注册、新包装专利保护,开发大米新系列包装2套以上。围绕50万亩宁淮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任务,在环白马湖、洪泽湖周边等地建设“大米”优质基地5万亩,从品种、育秧等环节入手,大力推进“稻虾轮作”、“绿肥种植”等有机种植方式,创建样板示范基地5000亩。全力争取省局大米全产业链发展扶持资金和市政府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统筹调度宁淮优质稻米基地建设资金,加大对“大米”核心龙头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在样板示范基地建设、新型包装印制、宣传推介活动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各县区粮食局、产业发展处、市粮食行业协会)
(六)加快仓储项目建设。续建、新建粮库仓容14万吨以上,确保4个仓储项目和金湖金南、盱眙城南粮库2个烘干项目夏粮收购前完工。确保今世缘(中国)粮食循环产业园一期、城南粮库2个仓储项目,金湖石港、淮阴区刘老庄2个烘干项目年内完工。确保新建粮库全部达到新“四合一”储粮技术标准,具备信息化功能。(涟水县粮食局、盱眙县粮食局、金湖县粮食局、区粮食局、淮阴区粮食局、产业发展处)
(七)升级智慧粮食工程。立足理念领先、技术领先、规范领先的原则,围绕流程再现、流程再造、流程再创的导向,力争秋粮收购前,全面建成市级粮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和6个智慧粮库升级工程。26个市县储备粮库点全部安装粮情测控系统、可视化系统,全面、直观、及时掌握储备粮在库情况,实现对储备粮全过程远程监管。(各县区粮食局、产业发展处)
(八)服务粮食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联动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切实加强与中粮、中储粮、苏粮、农垦等大型粮食集团沟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突破。深入开展“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牵头成立粮企沙龙,将其建设成对接政策、互相交流、学习提高、成果展示和深化合作的平台。加快推进市粮食产业园建设,全面加强市直属粮食储备库管理,完备手续,完善功能,提升功效,全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县区粮食局、市直属粮食储备库、产业发展处、办公室)
(九)深化国有粮企改革。推进“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改革,通过并购重组、混合所有、强强联合等多种途径,对基层粮站重组整合,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继续推进“购销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收储库点”的发展模式,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数量整合至58家,重组率提高10个百分点。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全面推进土地性质变更,力争在1-2个县区取得突破,全市土地性质变更率达10%。开展经营管理规范年活动,重点培育10个示范企业。鼓励和推动粮食收储企业采取“1+N”经营模式,实现产业链向生产、服务、深加工领域延伸。(各县区粮食局、政策法规处)
(十)推进依法治粮建设。进一步健全各县区人员、经费保障,配齐移动执法仪、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调查取证器材,添置粮油数量和质量快捷检查设备。开展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编印《粮食行政执法典型案例选编》,提升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完善粮食监督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对粮食经纪人队伍的管理,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粮食经纪人管理意见》。(各县区粮食局、市粮食行政执法支队)
(十一)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完成2016年度粮食库存检查,组织好市级普查,确保顺利通过省级复查。开展政策性粮食购销、地方储备粮、军供粮、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重点开展夏秋粮收购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转圈粮”、拖欠售粮款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问责一起。开展“放心粮油店”专项检查,评选一批“放心粮油示范店”,新创一批“放心粮油店”,完善能进能出机制,不断提升创建水平。(各县区粮食局、市粮食行政执法支队)
(十二)加强质检能力建设。推动县区粮食质检能力建设,努力建成市、县、库(所)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做到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工作有序、稳定、可控开展。推动县区建立或联合重点库建立粮食质量监测检验机构,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场地、设备、人员,开展粮食质量、品质检验及重金属、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快速检验,落实粮食收储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粮食消费安全。(各县区粮食局、市粮油质量监测所)
(十三)抓实行业安全生产。制定出台安全生产年度要点和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依托市级粮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对安全生产检查整改的网络化管理。健全制度,严格举措,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各县区粮食局、产业发展处)
(十四)抓好粮食行业宣传。全年在各类媒体发表宣传报道500篇以上,其中国家级10篇、省级30篇、市重点媒体100篇以上。按照“周周有看点,月月有重点,季季有热点,年年有亮点”的思路,在《新华日报》、《粮油市场报》、《日报》和电视台、电台等开展密集宣传。联合县区政府举办世界粮食日、法治宣传日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加大粮食政策法规、质量安全、节粮减损等宣传。加强粮食文化建设,弘扬“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四无粮仓”精神,开展“最美粮食人”事迹系列宣传。突出大米品牌建设、粮食收购进行时、粮食收购服务、智慧粮食工程等重点工作宣传。完善考核奖励办法,实行县区、处室“一月一通报”制度,年终量化考核,奖惩兑现,对信息工作不力的县区、处室、单位和个人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各县区粮食局、办公室)
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构建大学生培养长效机制,是一项富于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举措、暖心的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好“选”、“培”、“用”等各环节的制度配套和相互衔接问题,使大学生既受尊重又受重用,形成为人才搭台,让人才唱戏的良好氛围,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实现大学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一、影响大学生加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1.思想根基“夯得不实”。思想上不稳定,部分大学生到基层管理区任职存有心理落差,导致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如何教育引导他们在思想上扎下根来,做到既“身入”又“心入”,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2.角色分工“定位模糊”。部分大学生在基层岗位上往往找不到工作抓手,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干,更不知道自己干得怎么样,基层单位在实际使用上,对大学生的作用认识不清,角色定位也不准,有时仅仅把他们当做传统意义上的“内务人员”使用,处理日常琐事上,这就偏离了培养的初衷。症结在于,目前大学生的岗位职责还不够明确,考核体系还不够健全。
3.基层工作“本领恐慌”。部分大学生深入基层工作后,知识和能力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有较大的落差。对基层社会问题认识不深、了解不全,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善与职工群众打交道,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会与群众拉家常。少数大学生好高骛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加强大学生队伍的能力建设,弥补他们能力结构的不足,让其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是今后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4.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大学生深入基层理想期望值较高,部分大学生在基层锻炼3-5年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斗志,但时间一长得不到领导的重视或看不到晋升的机会,期望值得不到实现,心气就会打折,时间一长就会失去斗志,不知何去何从,缺乏干事创业的持久热情和坚定决心,同时,由于农场不断实施引才政策,在人才培养的一个梯队上形成了数量大的情况,引起大学生竞争恐慌意识,部分人觉得人才济济,自身无望,也导致干劲不足。
二、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1.完善选聘机制,把好源头质量。严把大学生入口关。在选聘工作前,要做到按需选人、双向选择、人岗相适,实现人才配置科学化、人性化。要加强对选聘工作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的制度设计,注重对大学生工作动机的考察和了解,选择一批真正志愿到垦区生产建设一线打拼的大学生,确保人到、心入、劲足,同时,对新选聘大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现实岗位与更高理想之间的关系,打牢扎根农场的思想根基。
2.科学设岗定责,强化目标考核。提高大学生的履职责任和履职能力,必须建立明确的岗位目标和完善的考核机制,让大学生工作伊始就明白该干什么、要达到什么标准、需要挑战的目标是什么。要探索建立大学生实绩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自我总结、单位鉴定、民主测评、个别访谈、综合评价等形式,对大学生的工作实绩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大学生给予评价和奖惩。制定农场大学生的年度考核方案,对每年考核结果予以公示,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与提拔,考核不合格的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解除劳动关系,予以辞退。
3.强化激励保障,激发工作活力。重点从三个方面健全驱动机制。一要重宣传,使其精神上有荣誉感。坚持把各级各类表彰和荣誉向大学生群体适当倾斜,创设荣誉激励平台,定期组织开展诸如“十佳大学生”等评创、典型选树活动。二要重保障,使其物质、精神上有稳定感。农场应在政策上提供一定的优惠待遇,诸如设定合理优越的大学生年薪待遇,单身补助,住房补助金、生活补助等。在大学生考核上,可设立大学生建功奖励滚动基金,对于优秀的大学生采取经济激励。同时,要做好人性化关爱工作,改善大学生的办公、食宿、起居等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安居乐业,增强对新环境和新岗位的认同感。三要搭平台,使其政治上有成就感。本着对事业发展负责、对人才成长负责的原则,超前做好大学生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每名大学生的升迁去留给予人性化的制度设计,重点探索公开选拔等方式,畅通人才竞争机制。
4.创新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强场战略。创新推行“双向轮岗培养”模式。
在工作中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和特长爱好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并选派政治素质较高、专业技术过硬、有热情和事业心的同志带领和指导他们工作,发挥他们的所长,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培养大学生理论与实战双提升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工作锻炼环境,改善基层干部知识结构.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农场的中流砥柱。同时,采取普遍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分梯队培养,在日常工作中淘洗出各项能力过硬、适应环境较快、思维活跃的优秀大学生,选树典型,分享职业经验,带动一批大学生发展。
论文摘要概述了我国槟榔发展状况;并就加强琼台湘三地合作,提升我国槟榔产业发展水平提出建议。
槟榔(ArecacatechuL.)为棕榈科(Palmaceae)槟榔属常绿乔木。槟榔果实为我国重要常用药材;槟榔树姿挺拔优雅,是热带地区城乡的优良观赏植物。
1我国槟榔栽培概况
我国引种槟榔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西汉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时写到“……留落胥余,仁频并闾……”。其中的“仁频”指的就是槟榔。我国古籍《南方草木状》(公元304年)对槟榔植株形态作了很详细的记载。海南和台湾两省是我国槟榔的主产区,云南、广东、福建、广西等省区也有少量种植。
1.1海南省槟榔栽培概况
据报导,截至2006年底,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达5.31万公顷,占中国大陆槟榔栽种面积的99%,收获面积2.33万公顷,总产量7.48万吨,产值18亿元以上。目前槟榔已是海南省热带作物中仅次于天然橡胶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已成为海南省东部、中部和南部200多万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海南省槟榔产量保持在平均3129kg/hm2左右,单株产量约1.9kg(按种植1650株/hm2计,下同。)。
1.2台湾省槟榔栽培概况
在我国台湾省,槟榔被列入果树类。2001年产槟榔16.51万吨;2004年槟榔面积5.3万公顷。台湾的槟榔号称“绿色黄金”,全岛均有种植,以屏东、嘉义、南投、花莲、台东等地为多,合计占全岛总产的74.5%。栽植容易,回收成本快,利润好,1996年槟榔产值3.47万元/hm2(人民币)。农民栽植槟榔意愿高,导致槟榔栽植面积不推自广,急速增加。至1999年台湾栽植槟榔的面积已达5.7万公顷,槟榔年产值超过133亿元(台币),占农畜产值的4.2%,仅次于水稻,为果品类之冠,已成为台湾的高经济作物。台湾岛虽然不是槟榔栽培的最适宜区,但却保持着世界单产7832kg/hm2的纪录;单株产量约4.75kg(国外以马来西亚单产最高,为1625kg/hm2)。
2槟榔的中医药价值及其主要用途
槟榔果实为我国重要常用药材。槟榔种仁是我国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巴戟)之一。槟榔在我国的别名众多,常用的有榔玉、仁频、宾门、槟榔子、橄榄子、青仔、洗瘴丹等等。槟榔性味苦、辛、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水肿、脚气、痢疾、绦虫病、胆道蛔虫、血吸虫病等,外用治疗青光眼等症。其果皮(大腹皮)、花、花苞(大肚皮)和根等也是常用中药材。嚼食槟榔可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升高,增加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使食欲增加。适量食用槟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成熟的果皮(榔壳)称大腹皮,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等症,也是轻纺工业原料,经加工后,可制成优质纤维隔板,可作塑料填充物,还可用来编织地毯等。除药用之外,其未成熟的果皮在海南、台湾、广东、云南、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区的一些地方,群众有咀嚼的习惯。花苞可治腹水,健胃,疗腹胀,散气滞,止霍乱。槟榔叶可编织扇子、草帽等工艺品,也可扎扫帚;果含单宁和红色染料,可分别提取栲胶和植物性色素;未成熟的果皮,也用于提取鞣料、单宁,供制皮革、染料和药用。新芽还可作蔬菜(台湾同胞称之为“半天笋”)。
3槟榔产业现状
槟榔加工的主要产品有2种:榔干和榔玉。
榔干商品名称为枣槟榔,是当年9月至翌年1月间采摘果实已充分生长而种仁未变硬的青果加工制成的产品。榔玉也称食用槟榔,是用3月以后成熟的果实加工制成的产品。将采下的果晒2~3d,再用干柴文火均匀烘焙,每天翻动1次,约3d果皮变黑可取出,冷却后用锤子打破果皮取出种仁,再晒1~2d即可成榔玉。100kg鲜果可制成17~19kg榔玉。
据王祝年报导:20世纪90年代以前,海南槟榔主要供药用和省内人们自己嚼食,销往湖南的产品很少。1991年后,湖南槟榔市场急剧扩大,从湘潭等地走向了湖南省各地,并扩展到了广东、江西、河北、北京、上海、浙江等14个省市,使食用榔干的需求量猛增。自1994年起,槟榔产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从生产药用的榔玉改为生产嚼食的榔干。目前,海南省已基本上不生产药用榔玉,即使生产也大多用质量较差的残次果实加工,其量很少,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需依靠进口补充。
海南每年销售到湖南的槟榔产值有6~7亿元,但经过湖南加工后,产值就达到40~50亿元。因湖南人在海南槟榔初级产品上,开发出了很多附加值很高的产品。
4加强琼台湘三地合作,提升我国槟榔产业
随着人们对槟榔保健功能的认可,槟榔产业的前景被广泛看好。如何发挥海南(琼)的土地、气候优势,台湾(台)的种植技术优势,湖南(湘)槟榔加工技术优势,共同打造“中国槟榔”品牌,值得关注。
4.1加强琼台合作,提高槟榔种植水平
台湾同胞种植槟榔技术水平高。有台胞2002年在我所附近租地种植槟榔,因其管理水平高,2006年整园槟榔开花,单株花苞5~6个,比海南本地种植户的槟榔园开花早、多。海南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而槟榔种植技术则相对落后。加强琼台合作,优势互补,还可解决部分农户盲目开山种植槟榔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4.2加强琼湘合作,提高槟榔加工水平
琼湘两地槟榔加工合作前景广阔。一是湖南的槟榔加工技术领先;二是海南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加强琼湘合作,提高槟榔加工水平,有利于槟榔产业链的延伸,提高槟榔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发挥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江泽林,海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陈良秋,万玲.我国引种槟榔时间及其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2):48-50.
[3]洪清煌,黄朝宗,王德男,等.果树[M].台湾:地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台湾),1989.
[4]周江梅.台湾农村建设动向[J].台湾农业探索,1998(1):32.
[5]郑金贵.闽台、榕台、漳台农业的比较与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1998(2):1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做好20xx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及全国社会事务工作培训会议精神,对今年清明节工作作出进一步具体要求和部署。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今年是清明节被定为法定节假日的第十年,多年的平安清明易产生松懈麻痹思想,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制度,细化预案,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坚决遏制事故发生,确保清明祭扫文明、安全、有序开展。今年清明节期间,省民政厅将继续健全厅领导任组长的督导检查工作机制,对全省各市(地)、农垦、森工系统分片包干,重点对各地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和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提前做好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的组织、部署、落实和检查工作。
二、要进一步做好安全防火工作。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清明节期间(3月15日-4月4日),全省降水少,气温低,风干物燥,防火形式严峻。各地要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火灾风险防控点,明确城区、居民区、生产经营单位边缘的坟山墓地的重点监控部位,安排专人对坟山墓地进行盯防监控,坚决落实定点、定人、定责的三定措施。要建立焚烧池、焚烧点,在中心城区摆放祭祀鼎,既方便群众祭祀,又能减少焚烧点。要进一步完善三定、三案、一值守、一报告制度(三定:定点、定人、定责;三案:人流和车流疏导预案、安全防火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一守:值班、值宿制度;一报告制度: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向当地政府、业务主管部门逐级上报)。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分级负责制、分片包干制,定期开展检查,重点部位要派驻专人值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并报告。各地要重点加强殡葬服务单位和殡葬市场的监督管理,严防发生火灾、踩踏等事故。
三、要进一步做好交通和人流疏导工作。各地要对重点祭扫场所的车辆停放进行规划,协调交警等部门在重点路段、重点场所由交警、民政等部门联合执勤疏导,切实把工作做实、做细。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辟清明祭扫直通车,公交车延长运行线路在公墓、殡仪馆就近停靠,既方便群众出行,又能有效减少祭扫车辆。同时,要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公布祭扫场所的车流和人流信息,服务场所适时发出祭扫提示。据预测,今年3月25、26日,4月2、3、4日将是群众祭扫高峰,各地要采取及时祭扫人流、路况的实时信息和预警提示信息等措施,引导群众错时、错峰祭扫。同时,各地要重点做好预防踩踏事故等应急事件的预防、处置等工作,如遇大规模人流涌入,第一时间做好疏导分流和报告工作,在狭窄路段、人员易聚集的殡葬场地、场所,要派领导和公安、交通、城管等专业人员把守,严防人员拥挤,严防踩踏等事件发生。
四、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引导和信息报送工作。各地要将大力宣传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推进生态安葬和惠民殡葬工作,作为今年清明节宣传工作的重点,大力倡导文明节俭、低碳环保、节地生态的殡葬理念。各地要做好基层先进典型的发掘和宣传报道工作,让社会了解殡葬行业,用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要做好舆情收集、上报工作,发现负面报道,及时妥善处置并上报省民政厅。同时,按照民政部要求,我省今年清明节期间设立国家级观察点4个(分别为哈尔滨市哈平路殡仪馆、大庆市殡仪馆、牡丹江市龙凤公墓、伊春市灵山公墓)。今年全省清明节工作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负责全省清明节工作的组织、协调、情况汇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各地要加强应急值守工作,请各市(地)分别于3月27日和4月1至4日下午13点前分别向省民政厅清明节工作办公室报送《20xx年清明节各市(地)群众祭扫情况日报表》(附后),并及时汇总上报清明节期间活动开展情况及好的经验和做法。国家级观察点要直接向省民政厅清明节工作办公室报送《20xx年清明节国家级观察点祭扫情况日报表》(附后)。清明节工作结束后,各地要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于4月5日前报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
20xx年清明节祭扫工作方案(二)为认真全面做好20xx年全市清明节群众祭扫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和甘肃省、兰州市两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民发〔XXX〕21号)等文件精神以及省、市殡葬政策法规,大力宣传倡导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和绿色殡葬,深化殡葬系统行风建设,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确保群众祭祀活动安全、文明、环保,打造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节日,根据民政部、省民政厅有关通知精神,现将具体方案公布如下:
一、强化责任意识,切实保障清明祭扫安全
各区县民政局、各殡葬服务管理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确保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安全有序。
(一)健全安全保障工作机制。推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清明节工作机制,统筹安排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的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加强与公安、建设、消防、交通、林业、工商、两山指挥部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全面实现平安清明的工作目标。制定完善清明祭扫应急保障预案,明确关键岗位、重点时段和重要场所的安全管控责任,严格落实应急值守、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各种突发性事件。建立完善清明祭扫应急救助制度,根据需要在重点祭扫服务场所设立应急救助临时服务点,及时为陷入临时性困境的祭扫群众提供临时性、应急性救助服务。市殡葬事务管理办公室和各区县民政局要突出重点,加强对殡葬服务单位的指导、管理和监督,督促其切实履行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具体职责,做到上下联动,狠抓落实。
(二)落实安全管控工作到位。严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综合运用自查、督查和第三方排查等方式,对所有殡葬服务单位全面开展祭扫安全隐患大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要注重发挥乡镇、街道、城乡社区的独特优势,探索建立基层殡葬信息员网格化管理制度及殡葬信息源采集、报告和预警机制,加大对安全事故的事前预防和源头治理力度。各区县民政局和市、区县殡葬服务管理单位的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督导检查,消除监管盲区和漏洞,确保清明祭扫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对安全隐患大排查中存在组织不力的、整改不到位的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三)重点防范踩踏火灾事故。紧密结合短时间、小空间、高密度的清明节群众祭扫活动特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提前确定群众祭扫的交通疏导方案,实时公布交通拥堵状况,有效引导群众错峰祭扫,防止出现祭扫群众拥堵滞留情况。特别加强殡仪馆、公墓(墓区)等祭扫群众密集区域的安全管控工作,对重要路段增派人手、增设交通标识、安排接送专车、开辟临时停车场、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做好巡逻值守和人流疏散工作,必要时采取分流或限流措施,严防拥堵踩踏事故发生。切实加强对祭扫服务场所的火源管控,不得在林区、景区等禁火区域焚烧纸钱、燃放鞭炮,配合有关部门加大野外祭扫用火巡查力度,防止因祭扫引发火灾事故。
二、倡导移风易俗,推行文明祭扫生态安葬
各区县民政局、各殡葬服务管理单位要以贯彻落实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为切入点,把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殡葬改革的全过程,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XXX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兰政办发〔XXX〕57号)和市民政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清明节安全文明环保祭祀的公告》(兰民发〔XXX〕28号)精神,深化殡葬改革,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让文明祭祀成为新常态,确保群众祭祀活动安全、文明、环保。
倡导绿色文明祭祀方式。一是在集中祭祀服务场所要发出文明低碳祭扫倡议书,积极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思念墙等免费或奖励活动,组织社区公祭、集体公祭等现代追思活动,推广鲜花、植树、网络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做好集中祭祀点位的设置管理工作。按照居民居住密集程度、历年祭祀惯例以及去年清明节期间设置的集中祭祀点位工作开展情况,合理调整、科学设置集中祭祀点位和祭祀设施、清理工具,以巩固提高去年主城区集中祭祀点宣传引导的成效,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让文明祭祀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烈士纪念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烈士纪念活动,组织祭先烈、敬先贤等各种缅怀仪式,大力弘扬烈士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踏青游园、清明诗会等群众性清明节日文化活动,减轻群众集中出行压力,引导群众享受现代节日生活。五是充分发挥好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等城乡基层组织作用,将文明低碳祭扫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积极传播清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群众现代清明节日生活方式。
(二)持续推行生态安葬方式。持续深入的贯彻落实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根据工作方案,强化部门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实施。各区县要积极探索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区县民政局、市殡仪馆要重点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支持和培育公益生态安葬试点,指导和推动公墓积极开展节地生态安葬葬式改革探索,积极开辟骨灰可降解树葬、格位存放、撒散等不占或少占地方式,以及土葬区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葬法,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同时,大力宣传和倡导祭扫群众使用无毒、可降解的环保殡葬用品。
三、坚持优质服务,扎实开展殡葬服务工作
各区县民政局要按照民政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借清明节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有利时机,切实强化服务保障,扎实推进行风建设,努力提供优质便民服务,并贯穿于全年殡葬工作之中,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殡葬服务的认同感。
(一)大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要围绕完善制度、健全设施、精准服务、廉洁从业等核心目标,把清明节服务保障工作作为殡葬服务提升行动的一次集中演练,全面加强行风建设,优化殡葬服务,改进殡葬管理,提升监管水平。坚持服务为先,努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殡葬服务水平。要重点保障清明节祭扫服务,在服务场所营造文明低碳祭扫氛围,强化祭扫服务保障力量,适时延长祭扫服务时间,积极为群众祭扫创造便利条件,时刻体现出优质、文明和高效的祭扫服务水平。各殡葬服务单位、各公墓要严格执行殡葬服务行业标准,认真查摆自身在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群众对殡葬服务的满意度。
(二)深入开展殡葬行风建设。将殡葬行风建设与清明节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促进,在优质文明、公平诚信、清正廉洁、生态惠民等方面下功夫,坚决纠正殡葬行业不正之风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加强殡葬服务价格的管理,严格落实《甘肃省殡葬价格管理办法》,杜绝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殡葬行风的监督网络,通过首问负责制、公开承诺制等方式强化服务单位的自我监督,在此基础上拓宽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有力地监督促进殡葬行风建设,争取涌现出更多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优秀服务标兵,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三)努力做好清明祭扫服务工作。要加强清明祭扫期间公墓周边交通疏导,协调增开祭扫公交专线,延长公交运营时间,增加临时性停车场所,及时疏导集中祭扫服务场所的周边交通。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做好用电、食品等其他安全管理工作。
四、大力开展殡葬宣传,努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各区县民政局、各殡葬服务管理单位要充分利用清明节期间社会关注殡葬改革工作的有利时机,精心制定宣传工作方案,突出文明祭扫,生态安葬的宣传主题,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努力营造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
(一)开展殡葬宣传月活动。今年3月10日至4月10日期间,在全市殡葬系统组织开展清明节殡葬宣传月活动。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作用,有效增强宣传月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掀起殡葬改革宣传的新。要大力宣传倡导鲜花祭扫、网络祭扫、植树缅怀、踏青遥祭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宣传倡导集体共祭、社区公祭、家庭追思等现代追思活动,培育绿色文明殡葬理念,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文化传承上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宣传党员干部带头文明低碳祭扫的先进行为,逐步引导群众接受文明低碳祭扫理念。要充分发挥民政系统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通过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凝聚起文明低碳祭扫的社会共识。
(二)立足基层进行宣传引导。要面向群众、立足基层,积极传播殡葬工作正能量,唱响推动殡葬改革的主旋律。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开展清明走基层活动,充分挖掘和宣传基层殡葬职工中的感人事例,大力宣传基层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先进典型,真实展现殡葬行业的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对殡葬改革的认同。要面向基层群众组织开展殡仪馆开放日、殡葬宣传进街道社区、殡葬法制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走近殡葬行业,熟悉殡葬政策,自觉参与和支持殡葬改革工作。
(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做好清明节舆情研判和应对的准备工作,全面梳理殡葬领域热点问题,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强化清明节舆情的正面引导。按照清明节新闻通气制度,通过举行新闻会、政务微博、专题采访等形式,及时权威信息,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清明节期间的舆情监测,对媒体曝光的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反应,依法公正地调查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并为媒体跟踪采访创造便利条件,努力给社会公众以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