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本土建筑论文

本土建筑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17 11:50: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本土建筑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本土建筑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地域文化精神,建筑性格,历史

现代建筑中“以人为本”已逝去,过多地去讨论功能空间人性化也已成了多余,因为这些东西在浪滔之后已经深深赋予建筑本身。中国加入世贸后,给建筑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使地域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地域文化精神

1.1地域文化的内涵

尔今,在当代建筑理论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莫过于“地域性”和“文化性”,其实简单地说这两者本身就是统一的概念,本不需要将它割裂开来分析又分析。一句话,地域差异只谈文化差异。在特定的地域气候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文化是多元化的,是符合当时当地民族特性的,因此,长期以来,必然形成特定地域的特定文化,这样的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在生活方式、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上是不尽相同的,建筑文化也是普遍遵循这个规律的。

1.2地域文化的外延

既是文化就会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地域文化也是如此,看不见摸不着,又实实在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本身具有抽象性,因此,人们只能去理解它,体会它。

从更深层来谈,“文化”是为人们所接受且深深影响着人们行为的,单就广泛的人群而言,建筑审美也会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为什么有些建筑是“公认”优秀的,这不仅仅靠建筑界人士就可以评判定位,最主要的还靠群众,尤其是那些每天抬头可看见或者与之密切联系的人们。

有人不禁会问:那他们对其有何标准呢?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种审美观念,一种不是与生俱来但又需要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的精神,会“指引”着他们,“影响”着他们。另一方面,建筑是服务于群众的,因此,优秀的建筑必然需要与“人群”产生共鸣,能够在精神上引起他们的感悟,激发他们一tL,灵深处的情感。因此,优秀的建筑同样应该具备一种地域文化精神。这就是地域文化外延,既存在于人们心底,又表达在建筑中的一种精神。

2建筑性格

通常在谈论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说他是否有性格,有怎样的性格,或腼腆或大方,或开朗或沉闷。建筑也同样具有人的这些特征,或富有情感,或冷若冰霜。

建筑性格与建筑个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建筑个性是讲求另类,构思新颖大胆,而建筑性格主要是说它内在的本质,有内涵、有品质,能够给人亲切感和深厚韵味的。然而这些正是当代身边建筑最缺乏的东西。

对于每个建筑作品,当他能够完整地实现矗立在你眼前的时候,它就可以拥有语言了,与周围的人群产生交流,是否能为人们所认可接受,那就看它的性格是否与人们的性格一致。

3地域文化精神与建筑性格

3.1感悟

中国的木构架的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在世人堪称是神化,而延续到今天,它却成了在众多建筑师看来是“落后产物”的敷生物种而妄自菲薄起来。更有些建筑师以为拼凑几个天井盖几个大屋顶就使建筑具有了民族性、地域性。这些简单、庸俗的东西,就这样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很熟悉的日本文化,它的发展多是借鉴于中国,作为代表其建筑特点的“神化”建筑,以木构架和两坡悬山为特征,具有洗练简约的优雅的洒脱;再看日本的“枯山水坪庭”,也是将中国禅宗和中国造园艺术精神揉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上海金茂大厦是美国人设计的,汲取了中国古塔的神韵,不是简单的模仿,没有玻璃瓦,没有风铃但整个建筑却十分具有中国文化的神韵。

所有这些例子,都足以使那些标榜“地域性”、“文化性”的仿古或复古建筑相形见拙。

3.2呼唤

经济全球化带来巨大经济财富,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西方文化的渗透和WTO的加入,外来的建筑文化更是充斥着整个建筑市场,“国家歌剧院”、“国家电视台”、“鸟巢体育中心”,以北京为首的,本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历史名城,现在竟成了国外“知名”建筑师们的试验基地与练兵场。不禁会问,我国的本土建筑师哪去了?

其实就在身边,在低头,在沉默,殊不知还是这块土地,还是这些文化,就是无限智慧与力量的源泉,也正是抵制这些外来不良文化的有力武器,也正是发扬光大中华优秀文化的最佳时机。然而还是没有人敢站出来,只因为他们身上缺少了一样东西、一种精神——地域文化精神。

第2篇

作者在自述中讲到,江南之行仿佛蓄谋已久。自幼年起,江南就是他心驰神往的梦幻之地。诗词中的江南、小说中的江南,“那些迷人的文字终于化作漫天的热风和炽烈的阳光,将我和我心爱的江南一起烤成了不分彼此的焦黄的生煎”。

如果说徐霞客的第一次旅行是从太湖中的林屋洞开始的。那么,黄橙的第一次旅行就是从杭州开始的。唯一不同的是,徐霞客上路时还带着挑着一肩行囊的书僮;而当年的他除了怀揣着对江南的一腔迷恋之外,几乎一无所有。

幸好,那是一个“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的年代,大好河山尚未标价,人人可以自由穿梭于美景之中。黄橙对江南的深厚情感或许可以这样表述:“落寞的江南拥抱了孤单的我,以她风流千古的名山胜水,以她无与伦比的浪漫情韵。从此,每个春天,我都与江南有个约会。犹如人鬼情未了般,穿越时空,始终不渝。”

TOP 10月度索书榜

1.《京都大阪神户玩全攻略》 本书编辑部(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广州吃玩赏买终极攻略》 翦鑫(著) 旅游教育出版社

3.《新加坡玩全指南:2011-2012版》Jane等(编著、摄影) 旅游教育出版社

4.《成都民间的33双手》何世平、卢泽明(著) 四川美术出版社

5.《寻味江南:话说杭帮菜》 刘庆龙(著) 杭州出版社

6.《世界国家地理》 任啸科(著)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7.《英语漫谈世界文化》 龙江(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8.《上海老味道》 沈嘉禄(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9.《典雅欧洲》 吉尔・印象(编) 重庆出版社

10.《寻路中国》 彼得・海斯勒(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里是广州》

作者:徐晖(著)杨和平(摄)

出版: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

推荐指数匠

定价 ¥48

这是一本“全景式描摹广州的现代人文读本,以绝美图片展现前所未见的纷繁华丽的广州”的图书,由资深广播传媒人徐晖著、杨和平摄影。作者以人文的视角审视广州,发现深藏于这个城市中最丰富、最永恒、最耐读的“城市记忆”。

该书以城市人文作为全书基调,配以精彩的图片,让广州的城市个性及其丰富性跃然纸上。

本书不仅展示城市的个性,也体现作者的个性。无论是文中对城市的感悟及评论,还是书中插图的独特视角,都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作者徐晖说,“广州就好像一个探究不尽的谜。”徐晖曾任广东电台新闻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为了本书的写作,他不仅夜以继日勤敲键盘,更不辞劳苦遍访广州的老城新区的大街小巷,欣赏城中建筑,感受场所精神。

《御园漫步――皇家园林的情趣》

作者:耿刘同

出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

推荐指数匠

定价 ¥19.8

本书对附着在皇家园林景点景名或建筑宗旨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其中包括北京的西湖风情――昆明湖、御园中的江南名楼、私家美景入禁苑、宗教色彩的皇家园林、以景分区的宫苑园囿、昆明池水两千年、京剧的摇篮――德和园大戏楼等。

耿刘同,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名园林专家,主持颐和园和苏州街淡宁堂的复建工作。主要著作有《颐和园》、《中国古代园林》、《佛学与中医学》等,主编有《中国皇家文化汇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由于作者诗画兼善,所以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专家学者对附着在皇家园林景点景名或者建筑宗旨诸方面文化内涵的解读,更是一位诗人画家独具特色的艺术的描绘。

《团山民居:珍贵的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

作者:汪致敏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

推荐指数匠

定价 ¥36

本书介绍了团山的民居,内容包括:有金有银的村庄、走南闯北的族人、深深的庭院、会说话的雕刻、浓烈的民风、世界品牌的诞生等。

第3篇

按照原定计划,这一美术馆群今年年底可完工竣工,建成后,将成为一处专业的多功能创意街区,在这里将每两年举办一次艺术综合展览。

49岁的汤桦因工作原因在地震之后的几天从工作所在地深圳飞抵重庆,翻开汤桦这位当代著名建筑师的。履历,《楼市》记者吃惊地发现,除了建筑师的身份外,他还有另外一重职业――大学教授,由此使他成为当代著名建筑师中拥有双重职位的少数建筑师之一。经历这次地震后,汤桦有着怎样的触动?在地震之后的青城山里建美术馆,汤桦将会带给世人怎样的作品?

承接地平线

身为大学教授的汤桦,其父母也都是四川成都一所大学的老师,童年时汤桦的爱好并不多,只是和大院外的孩子一样到野外游玩。中学时候,喜欢数学和物理,特别崇拜科学。中学毕业后进入工厂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汤桦在填报大学志愿时,基本上填的都是数学和物理专业,最后一个志愿才是建筑学。当时简单地理解为“建筑学”,就觉得是一门“科学”,也就报了,后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录取。

尽管汤桦对学建筑并不自信,但他身上所具有的天赋使他很快在学习成绩上名列前茅。大学期间汤桦所受到的专业教育是西方的现代主义,对汤桦建筑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师主要是柯布西埃(Le Corbusier)和路易・康(Louis I,Kahn)等几位现代主义大师。

在汤桦后来建造的房子里,就试图实现现代主义先驱的构想,并通过建筑的视觉空间给人带来内在形式的愉悦感。如为深圳福田区设计的高150米、每格之间宽200米的大型建筑群。汤桦把它设计成中国传统的九宫格样式,试图实现早期现代主义先驱所构想的“空中之城”,但这个方案由于过于理想化而未获通过。

这次王广义美术馆的空间设计,汤桦在两种景观体验中保持平衡:一侧景观是连绵自然的、充满想像和纵深感的青城山,王广义美术馆在依山面水的一个狭长三角形地带里,一端向西北方向延伸,东侧为山间公路,西侧是连绵的山峦和令人神往的自然水景,南端为张晓刚美术馆和更远处的交叉路口,另一侧景观是具有文化和个人情感的人文景观,包括农田的风景和画家的作品。

“景观的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方式。”汤桦说道。因此,在此种环境中设计建筑,处理好建筑与美术馆用地的关系成为王广义美术馆设计最大的挑战。既要迎接自然风景,又要迎接人类文明的印迹。为此,汤桦把美术馆以最大化接触面的方式条形展开,如同一条线性的平台,承接着地平线,镶嵌在大地之上,量度着广阔的山野。

汤桦把美术馆建筑描述为“像一片单纯的体量,漂浮于山水之间。”

纯粹本土主义

汤桦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中,更关注的是建筑的技术、材料和营造问题。他对建筑的一个代表性观点是:建筑学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化技术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游离于大众对建筑的一般性理解之外,它绝不可能被简单地理解为艺术或者其他类似的东西。由于其专业的技术性,使得建筑学在他个人的理解范围内成了一个难以用其他的理论话语对其进行定义的专业。因此,他更愿意借用路易・康(Louis I,Kahn)的话:建筑就是建筑。“作为建筑师,我更愿意以一种工匠的方式去谈论建筑,而不是将建筑架空到一个宏大和空洞的层面去认知。我所理解的建筑就是在一个严谨的技术框架中,用不同的材料以特定的方式进行符合专业准则的组合以建造空间的一项智力行为。”汤桦说道。

20世纪90年代,在遵义这样一个中国西南部的偏远小城,汤桦建造了一座极具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物――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公楼。玻璃成为汤桦此项建筑的一种主要建筑材料,玻璃网架的运用让整个建筑的空间透视感更加强化,这在当时的西南小城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因而显得大胆而固执。

在王广义美术馆的材料使用和技术上,汤桦突出本土性特征。“本土性通常都是以纯净的形式表达。它来自于材料使用的单纯和技术的简洁,加上对资源的最大程度的节约,这些几乎就是纯粹主义的构成清单,也是这个美术馆设计的原则。”

美术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和当地大量使用的材料。建筑外表皮使用大面积的混凝土凿剁材料,内部使用填充的砖墙,提示自然的细节是使用大面积木质地板和柔和的天光。 “这样既保持了建筑的纯净性,同时又不失建筑的人文关怀。”汤桦说道。

古典与庄严

《楼市》记者问其美术馆设计的整体思路,汤桦简单的一句“这是一座为画家设计的房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遐想。

既然是为画家设计房子,首先对画家及其作品都应该有很深的认识。汤桦长期关注王广义及其作品:“如同这次其他的艺术家一样,王广义是一个当代非常重要的画家,我也一直很喜欢他的作品,特别是他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我比较认同王广义对他自己的介绍,‘如我的主要工作是清理艺术界由人文热情的无逻辑化所导致的困境t我又深深意识到能够停留在神话之中静静地干着古典和现代意义的工作是极幸福的事情……’。”

如同和记者之前采访过的其他美术馆建筑师刘家琨、张雷一样,汤桦也对《楼市》记者表示,为画家设计具名美术馆,都力求使得建筑的精神内涵与画家及其作品有着一脉相通的某些关联。王广义美术馆所要表达的东西是宗教精神、永恒、崇高和被清理过的人文热情,也就是理性、必然性和健康的形式。

美术馆所处的青城山,给予了美术馆超越建筑的等级:大山、名山,深厚的文化沉淀、丰富的历史景深,使建筑具备了出世和脱俗的气质。

美术馆纪念碑式的尺度表达着宗教和神圣的意味,朴素的空间,同时表达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艺术的庇护,类似修道院和神庙的感觉。

建筑的主体用混凝土的片墙和长方形的盒子架起来,这样美术馆的场地内就有了大片通透的公共空间,同时抬高的主体也使内部使用者的视线抬高,越过西侧高起的台地,可以看到更多青城山的风景。

庄严的空间和放大的视野,隔绝于外在,开放于内部。抬高的地坪,长长的坡道和舒展的体量是建筑展现给人们与自然亲和而又不失自我的内省的姿态,也表露出使用者的独立、静思般的沉静。显示出几何美感的建

筑布局传达了一种绝对的精神,用纯净而自然的建筑学方式传达着建筑最终将要传达的最原始的梦想――一片岩石,或只是一片树林的影子。

“由此,美术馆因之而单纯,结构清晰,空间朴素,也隐喻画家的艺术追求,以此来衬托画家的作品和大自然的风景。”汤桦总结道。

建筑师的善良

采访之时,恰逢四川汶川大地震,青城山与都江堰也经历了严峻考验。49岁的汤桦因工作原因在地震之后的几天到达重庆,他所看到的场景,让他再一次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从倒塌的断壁残垣中,从无数感人泪下的画面和文字中,看到了我们祖国的团结和力量,也从中反省和体会到建筑师工作的重要性和人道主义精神――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在此时此刻成为如此具体、如此伟大的一个现实的事情,这也是建筑师最大的职责。”

汤桦说:“建筑师应该是善良的,因为我们要为人们建造遮风挡雨的地方。”这种信念与汤桦现代主义风格的创作理念正相融合。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理念:“现代主义风格也是一种机器美学,柯布西埃(LeCorbusier)说住宅是居住的机器,每个造型都要从功能出发,要有一定的功能。”所以,在汤桦眼中,“建筑不是雕塑,是产品。从道德的要求来说,建筑师要满足社会共同的理想,而不是个人的标新立异。从技术角度衡量,建筑师做出来的东西要经得起专业标准的考验。”

《楼市》对话汤桦

《楼市》:作为当代著名的建筑师,20多年的建筑师生涯让您对建筑与艺术的关系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那么,您是如何领悟到艺术、艺术与建筑的关系的?

汤桦:也许是建筑学专业的原因,在本科学习的那一点微薄的美术课程,构成了对于了解当代中国艺术的一个原始的因果关系。

那时最深的一个印象就是1980年,在重庆沙坪坝公园举行的“野草画展”第一次展览,参展者主要为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及重庆地区的艺术家和美术工作者,参展作品流露出的强烈的批判意识和真诚的情感,使每一个在场的人都充满活力和兴奋不已。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每个人的敏感神经,加上青春的躁动,类似的经历和反叛心理,使人基本上是毫不迟疑地全盘接受了这些作品所表达的观念和新鲜的表达方式。随后的若干年,“伤痕”和“乡土”,衍生了对于乡土建筑的热烈情感。在当时中国美术界崭露头角的如何多苓,罗中立,陈丹青等人的乡土观念绘画,更是从内心深处震撼人心。伴随建筑学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及包豪斯学派关于艺术、工艺和建筑的乌托邦,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的抽象主义绘画,再后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装置、影像以及多元化的流派和主义,包括建筑元素在绘画和其他艺术形式中的应用,使人对于现代艺术和建筑的密切关系更加深信不疑。

《楼市》:为什么在经营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的同时,还不肯放弃大学教师的身份?

汤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希望他能继续任教,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希望能经常回到校园。因为,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中,大学是最后一块净土,如果放弃掉,就会觉得自己太烂了。建筑师身份的大学教授也意味着永远有学生在给你压力,永远有学生来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楼市》:有想过把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做成大机构或公司吗?

汤桦:我不希望把公司做成大机构,还是喜欢做成事务所的形式,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建筑师,有共同的理想,每年不要做太多的项目,也不必看甲方的脸色,让自己游刃有余地享受较高质量的生活。可以用很多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想法。

汤桦个人简介:

第4篇

关键词:天井居住;建筑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224-01

天井式民居的空间形态南方炎热多雨而潮湿,多山地丘陵,人稠地窄,住宅布局紧凑而多楼房,所以,民居的布局都很重视防晒通风,也注意防火,由此而构成天井式民居。几百年的变迁,天井式民居的平面格局竟如此稳定,一直沿用至今。首先来了解天井在我国传统居住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天井在我国传统居住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天井在我国传统建筑,尤其是居住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传统的住宅中,天井主要是承担着通风以及室内采光的功能。虽然现在的房屋建筑中一般都是运用空调暖气进行保温,然而在以前的建筑中房屋基本是靠自然通风来保持室内的温度的。在我国的扬州、苏州地区还能普遍常见这种依靠通风来解决上述问题的老房子,在房屋前面设置一个大的天井,后面则是大厅,在大厅后面设计两个通风孔。此种设计使得自然风过来时形成穿堂风,所以一般而言,天井中间的过堂是空气流通最好的地方。即使在风力较小甚至没风的环境下,由于此种构造,风也就自然形成了流通,这些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充分利用天然环境创造居住环境的典型案例。 在我国部分南方地区,曾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主要的建筑形式。天井的设置,对于建筑整体的通风、采光、温湿度调节、建筑微气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营造了丰富多变的空间和光影效果,使建筑充满了意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天井在现代低层居住建筑中的应用

天井在现代低层居住建筑,例如别墅设计中,也有着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下面以徽派建筑中的天井来说明:天井是指徽派建筑中房屋与房屋(或围墙)围合成的一片露天的空地。徽派建筑结构中除少数的建造“暗三间”外,其他绝大多数都设有天井这一建筑结构。三如果结构设计为间屋,则把天井设在厅前,如果为四合屋则把天井设在厅中。通过此设计,屋内光线变得较为充足同时空气也变得较为流通,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冬天冷,雨天则较潮。天井的设计来源与徽州的经商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按照徽州的风水理论,水即为财之源。而经商之人最忌讳的也就是财源外流。天井这一设计结构则恰恰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至于流向屋外,而是顺着水枧直接进入天井之中,名曰“四水到堂”或“四水归明堂”,商人们也是凭着这一建筑构造来营造财不外流这一吉利语言。

三、天井在居住建筑中的发展

3.1天井的使用性能。人们对一般住宅空间的要求之一就是房间具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功能。采光与通风功能的划分分为两种,一种是形体相对简单的建筑,由于它本身的结构简便,决定了其不再需要其它的辅助空间来解决采光与通风问题。另外一种就是更加复杂化的建筑,随着当前房屋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一栋建筑所承载的房间数量越来越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现代建筑的实用性,我们就会选择利用辅助空间来解决居住房间的采光以及通风问题。如此一来,天井无疑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其首要原因是天井占地较少。

3.2满足高层住宅采光、通风。在土地日益集约化的今天,大城市的高层住宅越来越多,高度越来越高,进深越来越大,为解决一梯三、四户甚至一梯多户中间套户型北面次要房间(厨、卫、书房等)的采光、通风,天井自然而然的被应用到高层住宅中,为营造开发商所谓的南北通透的格局,成为销售卖点,通常将天井的一侧(一般是北侧)做成透空的,以不封闭的连廊过度,间接与外界相通。然而这种相对的通透往往还做不到整面的通透,通常只有一个不大的洞口与外界相通(可附图),又或者边套的住户入住装修后,把连廊封闭,做成自家的入户花园,那么南北通透更成为空谈。

高层住宅的天井,不仅是厨、卫的排烟通风口,通常还设置较多的空调隔板,因为不影响外立面的美观嘛。那么对于过小和敞开性不佳的天井而言,内环境可想而知,采光、通风、隔音差,户间干扰大,防火差,烟囱效应使火灾难以控制。有些开发商针对通风差的问题,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措施,如以精装修为卖点,引进了新风系统,增加了成本,提高了售价,看起来是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实际上,增加了能耗成本及人类对空调等设备的依赖性。这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活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形成了人类破换环境,而环境报复人类的恶性循环。

3.3考虑经济效益。在进行标准层形状的设计时候,考虑到房屋的经济效益要从长宽比方面进行考虑。

相对而言,随着建筑层数的增加、建筑规模的扩大,在办公、商务等建筑则会需要那些有着较大进深的相关建筑形式,用点形的塔式将会更加适合;而在旅馆、住宅、医院等类型的建筑则更适合采用条形的相关板式,在有着大规模建筑面积时进深将会受到限制受限,在这种情况下,要采取塔式同时就应该同时采用相应的内天井,这样就会损失相应的使用效率。因此,长宽比较小(≤2)的宽板式高层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如果利用得当就能够有效地发挥塔式和板式的相关长处,而避开相关的短处。

3.4迎合生态建筑

在建筑行业,一种建筑技术都是在当地一定的社会、环境等因素下共同作用形成的,生态建筑也是如此,多形成于当地的比较有特点的乡土建筑,技术特征有着明显的本土化、地域化的特性。

参考文献:

[1]张敏.工程造价审计中规避审计风险之我见[J].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2008(01)

[2]宫伟建.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科技与管理.2004(01)

第5篇

【关键词】小城镇 建筑 特点 研究

小城镇地域环境的特点

汉中位于秦岭的南边,汉江流经汉中、安康及湖北,是长江的最大支流,虽然地理位置在陕西南部,但属于长江流域。汉中地区是由秦岭和大巴山组合而成的宽大山地。秦岭是我国长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成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因此,秦巴山地以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同时,由于秦巴山地地势高峻,垂直地带性显著,也是我国东部北亚热带山地垂直地带谱系最完整的山地。南坡自下而上分别为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气候区,自然景观显著不同。汉江与丹江山间盆地为亚热带气候区,自然、人文景观极似江南地区,“溯沔水西上,沿路渔庄小艇,稻苗方始作花,香气满畦。回首望汉中,相去仅一舍耳。川原间鬯(同畅)风情佳。”①在低山丘陵地区,亦“清流澹沱,稻田夹路。”这一自然地理特点使得秦巴山地地城文化具有浓厚的亚热带地区色彩。

小城镇建筑的特色

1.南郑县黄官古镇之特色

地处汉中市南部的南郑县黄官镇,位于秦岭山脉的南麓,依山顺势修建,气候湿润,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雨量充沛。黄官小镇的最早先民巧妙地利用地形,利用当地材料,建造了风格多样又统一的建筑群落。整个小镇的建筑以民居为主,大多是前街后院,沿街多为商铺,后间用于居住。由于位处河的北岸,所建造的街道和民居,屋面以青瓦干覆为主,建筑的构筑以木架构为主,辅助一定的生土墙和石砌房基等。整个小镇临街的大多数为一层的建筑,建筑物上都有匾额,保存完整的甚少,残存的部分纹理、匾额、门窗以及柱基石皆以吉祥寓意的纹饰为主。村落建筑布局合理,空间尺度紧凑,建筑密度较大。

2.洋县华阳古镇之特色

汉中地区的洋县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山脉的腹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是国宝大熊猫和世界珍稀动物东方红宝石朱q的栖息地,几乎位于中国版图的中心。华阳小镇临水而建,古街道沿河水的走势顺势营造,既有居民互换日用品和生活资料的街道,又有由民居、商铺、庙宇、学校构成的船型村落。建筑以木架构为主,民居沿街的墙面多采用木材构建,节省空间,减轻重量。临街的院落一般都是商铺,后厢房为居住用。在营造时,大多考虑了阳光的朝向、通风、建筑材料选用等因素,因地形的变化而建。建筑用材就地选用河中裸石砌墙,木材做梁、柱子和门窗,屋面用青瓦覆盖,直接架在木质椽子之上,既便于空气的流通,减少潮湿,又增加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和舒适程度。建筑物的采光主要是通过木质的门和窗户,既减轻建筑本身的重量,又增加建筑的通透性,使建筑本身和周围环境自然融合。

3.宁强县青木川古村落之特色

青木川位于陕西汉中市西南,是距离汉中最远的小镇,是一个被世人所遗忘的偏远小镇。青木川古镇的建筑群落,位于蜿蜒的小河之上,分为上街、中街、下街三部分,整个小镇由会馆、商铺、烟馆、商行以及民居构成。整个小镇最为著名的建筑群落为魏家院子,四合院型的格局,这种庭院式住宅,布局以内院的天井为中心,层层递进。建筑的布局和营造匠心独具,功能分布合理,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宜人的空间尺度,院落设计前半部分为公共区域,有严格的中轴线。正后方有高大的厅房,两边建厢房,正前方建大门,形成有建筑围合的院落。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建了二层,布局结构和底层相仿,前廊后房。建筑在营造时因地势的变化,建筑物不在一个基础平面上,院落通过楼梯和回廊连接,整个院落的布局营造设计合理,空间变化丰富,每个院落相互连接又相对独立。建筑物的窗、门和立柱都做了较为精美的装饰雕刻和彩绘,表现内容多为传统吉祥图案和纹饰,是受巴蜀文化影响。

小城镇构筑技术特点研究

1.穿斗式结构为主建筑特点

小城镇民居建筑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这种营造方式明显和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的结构不同。穿斗式构架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用较密集的柱子支撑上部的梁架,承托屋面椽子与望板的擦子直接放在柱头上,柱头之上不设大梁及叠置的梁架,只在柱间使用一些穿枋,以保证柱间的横向联系。②汉中民居普遍采用穿斗式结构,结构相对简单,紧凑稳定易施工。

2.石结构为辅助特点

小城镇的民居使用石料,大多用于民居的基座、柱基、屋面等,只是用于辅助木架构的民居,由于气候湿润潮湿,为了防止木材和墙体受雨水的侵蚀,保护房屋的牢固性,故采用部分石材用在建筑的基部,既增加了承载度又防止了雨水的冲击。柱基形制随建筑和地域的变化,样式繁多,最常见为圆鼓形和方形,有素面的和精美雕刻的,石质以大理石和青石为主。

3.生土建筑特点

民居建筑大量采用的是未经过焙烧,而仅仅经过简单加工的原状土质材料建造。大多民居建筑的墙面采用夯土墙和土坯,在建筑物的上部运用竹编夹泥墙的方式来处理。根据地方的不同生土中加入谷壳、稻草节、石灰等材料,这一方法是传统民居常用的营造手法,就地取材,施工简单,经久耐用。土坯就是利用泥土和模具,进行制式化生产,再通过规律的堆砌和组合,完成墙的围合,节约了劳动强度和时间,在陕南比较常见。

4.区域协调性特点

在营造村落的时候,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创造性地进行村落的选址,建筑的营造,创造性地达到建筑和环境的协调,自然对村落的补给,有明显的地域性建筑特点和样式。

小城镇的开发和建设

传统小城镇建筑、村落、民居的保护与开发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城镇化的建设,新的居民安置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日趋严重。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筑样式单一,建筑材料的滥用,传统小城镇及建筑的破坏,传统营造理念的缺失等问题日渐突出。人们在建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却对自然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如道路的水泥硬化,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建筑样式毫无特点,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教育和美化功能的缺失等。在小城镇建设的同时,不仅要整体规划和统一建筑样式及风格,还应根据实际地域、气候、生态、人文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创造属于这一特有地理环境的小城镇建设,尊重传统地域性小城镇营造的技艺和审美特征。

在全球化经济和文化的背景下,汉中本土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建筑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小城镇正处在发展的初期,其村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居住环境有待改善,城镇建设和规划缺乏地方特色。如何做好小城镇的建设和地域传统建筑的保护、城镇建设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小 结

汉中地域传统城镇村落建设所蕴含的生态保护、人文精神,值得小城镇建设的决策者重视。汉中地区广泛遗存的小城镇建筑给我们今天的小城镇设计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继承、应用、创新、发展汉中地区传统建筑的文化,将成为今天小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传统资源保护和现代建设、生态保护和可持续的重要课题。汉中传统小城镇建筑的研究为我们的小城镇建设提供营养,使传统地域性建筑得到延续和再生。

注释:

①陶澍:《蜀日记》,载《小方壶斋与地丛钞》第七帙。

②潘晓博:《陕南汉中地区传统建筑元素解读》,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参考文献:

[1]吴昊:《为中国而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2]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0。

[3]曾繁仁:《生态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10。

[4]程文徽:《陕南羌族》,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5]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环境空间》,上海三联书店,1998。

第6篇

关键词:钢结构基本原理;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师资;双语教学方法;双语教材与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8303近十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复杂桥梁结构体系大量涌现,迫切需要大批具有较强工程设计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对桥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1]。此外,为进一步扩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较强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级工程人才,推动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在层次和规模上的新跨越,同时吸引留学生来校就读,开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钢结构基本原理作为桥梁工程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必须开展双语教学[2]。经过近几年教学实践,笔者在建立双语教学模式,制作双语教学电子课件,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改变双语师资匮乏现状,提高师资水平

师资力量是实施双语课程的基础条件,双语教学师资缺乏是普遍现象[3]。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采取下列几种方法:第一,尽量引进“海归派”教师;第二,聘用外籍教师;第三,培养本土教师,这也是最根本的措施。积极推动双语教学,与教师的考核机制及待遇也有一定关系。可从两方面进行控制:一是规定双语教学评定标准及授课内容,以确保教学质量;二是将双语授课工作量折合为普通授课工作量的2~4倍,用以调动双语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在教授课程时,教师需明确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的区别,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专业英语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及理解和阅读英语科技论文的能力。在钢结构基本原理双语课程中,应以专业基础为主,专业英语词汇讲解为辅,切勿本末倒置。专业英语与双语教学内容虽然不同,但可相互促进。

笔者参编了国家精品课程结构设计原理的双语教材《Principle of Structural Design》,赴美国大学访问学习一年,能够熟练使用英文,为保证该课题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笔者还主讲了巴基斯坦留学生的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对双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通过指导巴基斯坦留学生毕业设计,探讨了该课程在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二、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传授与学习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所运用的所有途径的总和,是特定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手段,受参与课程的教师、学生、教学媒介和教学环境影响[4]。针对以上特点,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应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授过程中逐步向全英文教学模式拓展,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进行简单渗透。使用英文教材的原词、原句讲述基础课程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推导以及关键词。提高专有词汇使用频率,尽量将学生已经掌握的英文定义及单词融入讲解之中,使学生温故知新。扩大学生专业词汇时,尽量避免应用大量修辞性语言讲解专业内容,以便减轻学生语言负担。其次,鼓励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讲课时应配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吸引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注意力。耐心处理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帮助学生克服语言困难。课后作业和考试,都应采用全英文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

高等建筑教育2015年第24卷第6期

袁明,等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研究

笔者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将英语与中文两种语言综合运用,以英文作为沟通的主要语言,对不易解释的知识点和难点,则采取中文进行详细讲解。在推进课程内容的同时,逐步提高英文(中文)的使用比例,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及运用能力。从学生反响及期末成绩来看,钢结构基本原理双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完善双语教材和配套课件,确保“双语教学”有效开展

教材是学生和教师交流的重要课程资源。师生在围绕教材的互动过程中,实现语言、知识、思维的提高。因此,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5]。编写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的双语教学资料刻不容缓。

2013年底,通过广泛深入调研,结合21世纪工程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讨论并制定了适用于一般工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双语教学计划和相应的教学大纲。2014年笔者组织编写了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的双语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

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适合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的英文原版教材,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编写英文讲义上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除此之外,还须考虑学生兴趣、接受能力以及专业基础知识上的差异,不断对讲义与课件进行调整。

四、 拓展课程教学实践应用,巩固“双语教学”效果

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环节和工程应用重视不够,学生照猫画虎,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造优秀的作品是工科教育长期以来探索的课题,国内有关高校开展了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着眼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构建、实施了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国外留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比国内学生要强,如何将两者进行结合,开展卓有成效的双语教学实践,值得深入研究。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根据教学、工程实践经验以及工程建设发展的动向,以培养学生结构设计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目标,以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为根本,提出将基本理论、实验操作、工程实践、知识拓展、创新应用等教学环节组成有机整体,开展全面建设与改革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留学生的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学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通过课程学习―工地实践―专项毕业设计这三个流程的培养,丰富留学生的双语教学实践内容。2013年―2014年期间,通过两届留学生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经过近几年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探索,教学改革的一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师与国际同行的广泛交流,相关国际会议的积极参与,以及教师国外学习或者从事访问的背景都为钢结构基本原理双语教学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2)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中英文结合的授课方式以及课堂内外双语氛围的营造调动了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课件的完善,为进一步扩大双语教学范围与提升教学效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确保了实质性“双语教学”的进行。

(4)通过课程学习―工地实践―专项毕业设计这三个流程的培养,丰富了留学生的双语教学实践内容。

参考文献:

[1] 傅菊根,张春玉.钢结构基本原理[M].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1.

[2] 何敏娟,王少曼. 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2006, 14(4): 34-36.

[3] 吴小萍,蒋红斐,涂鹏. 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10(1):1-2.

[4] 糜长稳,乔玲,周志红,等. 材料力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4): 52-54.

[5] 徐飞,万泽青,朱卫东. 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J]. 高教论坛, 2006 (1): 76-78.

Bilingual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 theory of steel structure course

YUAN Ming, LUO Yuan, LIU Xiaoy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hangsha Un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gy, Changsha 410114, P. R. China)

第7篇

论文关键词:瓯江学院;创业教育;构建;实践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自2000年由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2004年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以来,顺应了国家改革开放,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的发展趋势,抓住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推进的机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虚到实。由把学生托管给各学院的虚拟学院,到“六个独立”的办学实体,学院健全了管理机构6部7分院,现有独立教学用地近500亩,教学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

从小到大。由三个专业一百多个学生,到组建232人的专职教师队伍,设置38个本科专业,在校生7600余人,学院逐步形成了“优化结构,强化实践,建设创业教育特色教学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面向社会,内涵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目前,学院是国家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浙江省创业教育研究基地,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温州市小企业创业基地。

十二五期间,学院提出以“厚德浚智,学成致用”凝聚“创业教育”特色,探索内涵发展之路,锻造学院的品牌、提升学院的品位、追求学院的品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的影响力,建设以“创业教育”为特色,兼具“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创业人才的竞争力,以“知识单元的重构产生附加值”为范式,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以“专业”为背景,指导学生创业的方向,提高创业的科技含量;以“创业意识、创业才能、创业个性”为线索,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瓯江风格的创业人才。

一、整合资源,凝聚创业教育的学院特色

温州独特的地域文化与经济特色,温州人自主、吃苦、冒险、创新的创业精神,为瓯江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精神营养和物质条件。学院确立了错位发展,特色立校,特长树人的办学思想,以创业教育作为学院办学特色,整合资源,培养创业人才,探索一条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之路。

2008年4月,温州市政府授牌的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落户瓯江学院,先后有60多家学生创业工作室入驻园区,有9个工作室申请注册成立公司,40多个工作室申请到工商营业执照。2011年该创业园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

2008年10月,浙江省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瓯江学院启动,同时,已连续四年招生的温州首个企业接班人培养班开班;学院联合温州市总商会、温州团市委、温州商报共同主办温州创业青年楷模评选活动,并承办颁奖典礼。该活动已连续举办四年,积极为广大学生树立了创业榜样,搭建了交流创业经验的平台。

2009年2月,学院与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公司携手,引入先进微软IT专业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2009年3月,学院“创业先锋班”开班,到目前,已连续招收四届学员,共计220余人;学院和淘宝网淘宝大学合作,在浙江高校中首开淘宝网上创业培养班,着重培养学生网上创业和实践电子商务的各种能力。

2009年4月,由温州市经贸委授牌的“温州市设计创意中心”在学院挂牌成立,中心主要展示和销售学生自己创作的工艺品、字画、产品造型、动漫设计等各种文化创意产品。

2009年6月,学院14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拿到了工商部门颁发的“创业通行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2009年10月,学院与温州金色童话文化有限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设立一百万元的创业基金共建“金色童话班”。

2010年4月,全国首家由政府主导、高校搭建、企业参与和学生承担的“四位一体”运营模式的大学生公益事业创业项目“温州市希望工程阳光青年网”在学院启动;由学院创业学生为提高创业实践成功率而自发成立的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大学生创业促进会正式挂牌。

2010年9月,由学院承办的衢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培训班开班,学院的创业教育开始走向社会服务基层。

2010年12月,大学生网络创业项目对接会暨网店营业执照颁发仪式举行。学院8名从事网络创业的大学生领到“网店营业执照”。

2011年4月,学院姜艳、冯俊钱等10位2011届毕业生成功领取由教育部颁发的首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

追问这一系列特色项目的开设及政府和职能部门“授牌”的原动力,那就是为瓯江学院凝聚创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而这个办学特色,又与温州这座城市的区域特色密不可分。温州传统文化孕育的浓厚的创业意识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滋养着瓯江学院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精神的同时,学院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先后与飞科电器、申瓯通信、星际控股等7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实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学院着手“创意”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学院先后设立计算机、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等学科专业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计算机DIY实验室”、“淘宝创业实验室”、“节能汽车实验室”等多个创新实验室。每年划拨50万元资金支持学生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2010年,学院56位学生在国家级赛事获奖,27人在省级学科竞赛获一等奖,申报专利14项,40余位创业者领到工商营业执照,最大限度开发学生就业竞争、社会适应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学院还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一)学院修订了培养方案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作业,学院全面实施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以“基础+专业”为基本架构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纳入公共必修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利用企业创新研发工作室、专业实习、实践、开放实验室项目等实践教学载体,强化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二)学院搭建创业平台,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学院免费提供场地,集中资源,学生们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创业。学院还举办以“创意、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灵感。

(三)学院积极建设多元化特色的师资队伍,为创业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学院派部分老师去本土企业进行挂职实践,将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积累经验,并授之与学生。学院积极引进“活教材”,先后聘任金克明等十余位企业家为客座教授、黄培拉为首席创业导师、李丐腾等85位企业家为创业导师,开设“创意咖啡吧”,每周三下午为学生创业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创业。

二、结合专业,构建创业教育的宽广平台

自2007年确立以“创业教育”为办学特色以来,学院及各下设分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创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积极为开展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实践搭建平台。结合专业,开展富有特色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

商务分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在做好企业接班人培养班和创业先锋班教学安排和师资配置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和创业能力。分院先后举办了妙手点钞大赛、财务会计技能竞赛、校园创意集市、别针换别墅、班级企业化管理等活动,开办了“人才格子铺”和“人才快递公司”,在大学生求职与创业之间找到链接点,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便利条件。

法学分院针对当前司法考试升温这一情况,紧密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联合其他组织机构为广大参加司法考试的学生提供辅导培训。学生们运用专业知识,开展以提供申诉、法律顾问、法律咨询、法律文书等为主要业务的创业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利润,同时也为处于生活困境而又迫切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法律支持。

人文与外国语分院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专题辅导、社会实践、创业广告设计大赛,开展创业之星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通过宣传其2005届英语专业毕业生林美(现为宁波凌美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和2010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郑茹茹(言情小说作家,已出版五本小说,出版社冠以“纯爱小天后”的头衔),为广大学子树立创业典范,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在艺术分院,创业已经深入人心。在学院的学生创业群体中,该分院的学生充当着创业先锋的角色,创业队伍非常庞大。据统计,在温州市高教园区所在地茶山镇上的商业街,有将近20%的店面是由艺术分院的学生经营,而在校园内,由艺术分院学生申请成立的工作室就超过10余个。在这些工作室中,有游戏的,有经营服饰创意的,有搞肖像模拟复原的,也有租赁礼服和平面设计的。充分地体现了创业与专业相结合。

信息与电子工程分院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活动。分院不仅成立了淘宝网上创业培养班,还搭建了淘宝网上创业供货平台,打造淘宝网络供货平台、大学城交易论坛及3D校园等一系列虚拟产品,让更多的学生在创业中学习,在学习中创业。

机械与建筑工程分院以创意培训、学科竞赛带动创业,以创意教育推动创业教育。分院积极与企业合作,将学生“输出去”,让学生融入企业,在企业的创新团队中学习创意,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意体系。同时,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出发点,设有土建工程设计类、造价类、检测类和机械工程模具设计、先进制造技术、机械电子、汽车工程等技能强化实训项目,学生历年参加全国、全省机械创新设计、节能汽车、结构设计、算量大赛、建筑设计等十余项学科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三、重在实践,深化创业教育的传承作用

为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积极倡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平台。然而,年轻的大学生们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因遭遇业务来源、产品销售、团队管理、资金缺乏、技术瓶颈等问题而辍业的现象也频频发生。因而,怎样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9年3月,瓯江学院对上一年度因定位不准、经营策略失当、内部管理无序、缺乏后续资金支持等原因而退出“创业园”的创业团队,举行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认证证书》颁发仪式,首次为8个没有成功的创业实践团队进行认证,以肯定他们的创业实践经历,同时勉励他们继续努力,息业反思,总结经验,以利东山再起。

学院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也一直支持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当然,创业并不是都能获得成功的,但不管成功与否,创业的经历对创业经验的积累、今后的就业及个人的成长都将是一笔财富。创业实践的认证,是对学生参与创业过程的胆识、经历、经验和收获的肯定,以便他们今后能凭借认证证书更好地就业,同时也是对他们创业实践的一种诊断,希望他们继续坚持自己的人生设计,永不言弃。学院开展创业教育不是希望人人都当企业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