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小学音乐论文

中小学音乐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13 05:25: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小学音乐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小学音乐论文

第1篇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将音乐旋律当成调动听众的工具,进而使其进入一种新的情绪状态。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用演唱以及美妙的音乐来感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所以要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自身情绪的管理。目前,在音乐教育的方法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方法不够灵活,教学手段单一。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大多比较死板,教师教学过于看重书本教学。在调查中我们常常发现,有很多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也有音乐特长,但当问起他们的音乐课堂学习时就会摇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音乐教师没有把音乐课所特有的轻松活跃氛围带到课堂上,从而使很多学生根本不喜欢上音乐课,提不起积极性。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彩的,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不能只以教师为中心,要看重学生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思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创新和思索空间,进而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发现并培养音乐人才。二是共同参与不够,双向互动匮乏。为什么学生普遍喜欢音乐但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总是不愿意上音乐课呢?可见我们的音乐课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青少年学生简单、天真,他们对课堂的要求其实也很简单,尤其是音乐课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那就是期待被老师提问和重视,期待在课堂上有所表现,期待参与到音乐课堂互动中。事实上,也只有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音乐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学生的潜能才能开发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接触状态,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环境,同时也要为学生参与沟通提供合适的、有自由发挥空间的课堂氛围。总之,“教学”包括了教与学两个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自己在讲台上讲,还要与学生互动,重视学生的反应状态,看学生是否接受。如引导学生讨论一些音乐问题,应尽可能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释放与开发;还可让学生简单评赏一首乐曲或对某一位歌唱家的艺术特点进行简单点评等等。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教师不能时时处处包办,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始终应该是主体,主动性也始终属于他们,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则是抛砖引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效,这样的教育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建议

1.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一是教师要有分工。一般城镇中小学设有音乐教师三人左右,这对于只在低年级开设音乐课,且每个教学班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的中小学来说,师资也不算紧张。重要的是现有的音乐教师一定要分工明确、合理负担,这样才有利于中小学的整体音乐教育质量提升。据笔者调查,不少中小学音乐特长班的教学几乎全由老资格的音乐教师承担,而其他几位较年轻的音乐教师则闲置一边,这样一来,不仅他们的音乐才能得不到发挥,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等于是资源浪费。如果让仅有的几位教师联手合作,把试唱、乐理、声乐、钢琴、加试等项目加以分工,这样中小学特长班的成绩肯定会更加辉煌,资格较老的教师压力也会缓解很多。另外,在负责组织学生课外娱乐活动的时候,这几位音乐教师也能各负其职,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二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如乐器、教室等)。对于提高整体音乐教学质量来说,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作保障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但由于不少地区经济条件有限,音乐教学设施普遍不足,所以笔者建议在资源利用上多做文章。如不少乡镇学校还没有舞蹈房和排练房,每到有大型文艺活动,学生一般在露天场所排练,如遇刮风下雨天气就无法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种不便,我们可以把学校的闲置房简单布置成舞蹈房和排练房,供学生平时学习或排练时使用。三是合理利用课外活动。调查发现,很多爱好音乐的学生都盼望着过十一、过元旦,这样就可以有文艺晚会之类的音乐活动。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们多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学生也许对音乐教育的感触会有另一番反应和见解。笔者建议平时可以组织业余的合唱团、舞蹈队之类的团体,以提升整个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氛围。对这一方面,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做得非常好,他们利用周六下午组织爱好音乐的学生排练合唱、学习乐器,还组建了合唱团、小乐队,经常演出,在江西省中小学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名气。四是适当添置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尽力改善音乐学科的教学条件,筹备音乐教学用具专项资金,对教室环境、教师用具、音响设备、多媒体等方面逐渐进行补充、配套,使之适应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学。此外,学校还可发动一些有条件的教师和学生提供自己多余的音乐器材,如手风琴、电子琴等常用乐器及教学挂图、教学光盘等教学用具;还可自制一些道具、教学挂图等,以填补音乐课教具的不足。

2.对教学系统的建议一是课程方面的建议。中小学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和目前社会、家长双方面的升学压力,在音乐教育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对此,建议教育当局一定要转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方能使这一现状得到改观。首先,要把音乐课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做到既不抬高,也不压制。其次,保证每周的音乐课有足够的课时。在课时上努力做到既不能取缔,也不能虚位。最后,让音乐课成为活跃和拓展师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阵地。二是教师方面的建议。教育当局应当给音乐教师提供进步的时机,如进修、培训、交流等,经过一些专业院校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业务精、素质高的骨干音乐教师。目前,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全国上下掀起了教师继续教育、学历培训等热潮。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双休日、寒暑假、节假日等课余时间来给音乐教师队伍充电,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另外,如能给音乐教师一定量的工作压力(申报课题、写学术论文),也可使之有一种责任感,容易发挥主人翁的精神。

3.对改变教学观念的建议“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要以学习为本,克服对学生音乐学习所带来的各种束缚,要创新学习方式[。一是积极引导,尊重学生天性。教师虽然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不能完全按照他们的喜好,由着性子发展,但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学习天性,更不能抹杀他们的个性。这让人想起流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由徐楠、尚纪元作词,谷建芬作曲,苏红演唱的《我多想唱》,在当时唱出了那个时代中小学生的心声,成为他们挣脱束缚在身上那根无形链条的呐喊。转眼已经过去20多年了,当年正值中小学生时代且备受压抑的少男少女们,如今已经为人母、为人父或为人师了,他们的孩子也多半都处于高中即将毕业或已经迈入大学门槛的青春期,如何处理当年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是再次跳入自己父母当年的思想旧巢里、压抑孩子的个性发展,还是思想解放地任由他们发展,值得我们深思。看来压制打击、回避无视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尊重学生活泼爱唱的天性、积极引导才是最佳的出路和归宿。按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所有目标了,但新课标实施后,我们发现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再只是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发声技能就可以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创新,注重个性的发展。这样的课标也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学会听懂还应该做一些调研,深入到学生中去,看看他们是否感觉到了音乐课堂的轻松和愉悦,以及唱好了的那种成功的喜悦感,或者听到美妙音乐的那种憧憬和朦胧的幸福感。二是开放办学,实践多练。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中小学生较多的尝试机会,让学生自身感觉不到老师先入为主,而是尝试自己试一试。所谓开放办学,就是在充分发挥学校师资资源的基础上,邀请社会知名音乐人及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奏家、歌唱家、戏曲家参与学校教学,如开演奏会、演唱会、办讲座等,藉以丰富学校音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弥补课堂教学单一化产生的疲软效应。还可邀请兄弟学校的音乐老师来交流学习,并给同学们介绍他们是如何上课、培养学生的,这种新鲜感会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让本校一些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现身说法,谈谈自己是如何利用业余时间达到现有水平的,并通过他们的表演,使具有同样爱好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有了以上眼见为实的成功范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平台,老师精心辅导,学生多实践练习,在学校的各种文娱活动舞台上给予展示,同时也走出去,到社区、工厂、企业、部队等单位慰问演出,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给特长学生更多锻炼机会,把音乐课堂无限延伸扩大到社会上……这样,才能让老师赢得学生的尊重,而学生也喜欢上老师和音乐这门课程。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创作教学方法

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从个体成长发育角度看,音乐创造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婴儿的咿呀之声不仅仅是说话的前奏,也是歌唱和无拘无束作曲的开始。我国学者许卓娅研究发现:婴儿在3个月左右时就会开始进行嗓音游戏,2岁前后许多儿童开始进入近似歌唱的阶段,3岁的儿童能够为短小、重复的歌曲填写新的歌词,4岁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创作应该与别人不同,4—6岁的儿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能独立地即兴哼唱出相对完整的新曲调……

中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在口琴、竖笛等器乐教学中,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乏味,可以将即兴创作的手法引进来。如: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模仿吹奏这一旋律;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吹奏这一片断的逆行;教师吹奏旋律片断,要求学生用接龙的方式发展旋律;教师指定一个形象(小鸟、闹钟、汽车等),要求学生用器乐表现这一形象,等等。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不是自由创作,而是一种指导性的作曲,具有体验和尝试的性质。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音乐小学英语教学学生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会英语。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把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去,不仅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增强记忆力,减轻学生的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倍添课堂教学的魅力与风采,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天地。

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音乐的必要性

第一,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从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主要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即使随着年岁的增大,他们形成概念、理解知识、进行判断也常常离不开直观的感性材料。动人的音乐、明快的节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内容丰富、生动而准确的感性知识。

第二,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有意注意的重要阶段,但无意注意仍起一定作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往往带有很强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易被新鲜、多变的事物吸引,音乐更容易唤起他们大脑神经功能系统积极的反应。

第三,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学生的情感易感而外露,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悦、满足的同时,产生兴奋情绪,继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如在教学PEPPrimaryEnglishBook1,Unit1,Part1这课时,我先播放歌曲Hello!的录音,同时哼唱并做简单的动作。引导学生跟我一起哼唱,并配上招手、握手等动作。对刚接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而言,英语课令人向往且神秘。他们渴望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却又怕说错了惹人笑话。这时教师能给他们的最好礼物就是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没有心理负担地开始英语学习的第一步。歌曲就成为此时的“催化剂”,它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通过和老师一起唱唱歌、握握手,学生的心理开始放松了,他们会觉得,原来英语课是那么美好、那么轻松。歌曲Hello!不但在创设学习氛围上卓有功效,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主人公。

二、如何让音乐融入英语课堂

1.跟着音乐走

生活离不开音乐。它有助于扩大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鉴赏、审美、表现以及创造的能力。很多幼儿园小朋友、甚至是呀呀学语的小孩子,都能流利地唱出时下流行的歌曲,不管歌曲本身有多难。可见音乐在一个人学习中的巨大魅力——它能使复杂简单化、抽象具体化、烦琐趣味化。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音乐,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真正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具有活泼性、生动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妨多“唱一唱”。

例如,在教动词短语“eatbreakfast,domorningexercises,haveEnglishclass,playsports,eatdinner时,我事先将各种声音录在磁带上,有早操音乐,英语课上的读书声,体育课上的运动员进行曲等,并且把动词短语写在小卡片上,反面画上图画。通过让学生听声音,依次排列卡片,并且把卡片上的动作表演出来。比一比,看谁最快,最准。在教动物单词cat,dog,duck时,我把各种动物的叫声录在磁带上,让学生根据动物的声音来猜是什么?并进行模仿,看谁表演得最像。这种活动它巧妙地运用了生活中很多平常的“声音”,学生开展活动时有感性经验,但又使学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非常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比如,歌曲《两只老虎》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旋律也很简单。我们在教词组短语“sweepthefloor,cookthemeals,cleanthebedroom,watertheflowers,emptythetrash,句型Whatcanyoudo?Ican…时,事先准备好《两只老虎》的伴奏带,把要求学生掌握的词组代入歌词,便成了琅琅上口的一首新歌。

Whatcanyoudo?Whatcanyoudo?Icansweepthefloor.

Icansweepthefloor.

Whatcanyoudo?Whatcanyoudo?

Icancookthemeals.

Icancookthemeals.

通过这种形式学习单词,便于学生掌握,还可以无限制地转换已经学过的动词。

2.改编熟悉的歌曲

改编歌曲在实践中值得一做。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已经学习了很多歌曲,这些歌曲就可以用来学英语。在授新课时,我们经常设计一个“我来作词”的任务,很多学生就会用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比如,在学习了颜色后,可以让学生改编歌曲“Who’swearingyellowtoday?”:Whoiswearingredtoday?

Whoiswearingbluetoday?

Whoiswearinggreentoday?

……再比如,有些学生选择熟悉的旋律“Ifyouarehappy…”,将新学的词汇融入:

Ifyouaretired,havearest…

Ifyouarehungry,haveacake…

Ifyouarethirsty,haveacupofatea…

Ifyouareill,gotoseeadoctor…

3.自编Chant

PEP教材中结合课文内容的Chant,可以说是该套教材的一大亮点,这些内容往往简单易学,琅琅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如在教单词、句子、诗歌的时候,给它们配以动作、声音、节奏,让说话与动作、声音、节奏相结合,就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的同时巩固记忆。比如,在教“train”时,就让学生模仿火车开的声音“train,train呜呜呜”;教授computer时,就让学生模仿电脑打字的声音说“嗒嗒嗒嗒computer”。同时,在单词间加上一定的节奏,让学生跟着节奏边敲打边说英语,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所以,在用足、用好教材中Chant的同时,我们不妨也来编一编。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一边编写,一边吟唱,一边根据节奏进行修改,最后,再一起唱一唱。比如,在教星期和科目的时候,学生自编了一首Chant。

MondayMonday,EnglishonMonday

TuesdayTuesday,MathonTuesday

WednesdayWednesday,ChineseonWednesday

ThursdayThursday,musiconThursday

FridayFriday,PEonFriday

虽然,是短短的一段话,但学生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它,这对于老师来说是多大的鼓舞!这种创编活动的应用很广泛,它可以用于新句型、新单词的呈现,也可以用于新旧内容的联系和递进,甚至是在一个单词的背诵上。

三、音乐运用于英语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易发生转移,要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只有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搞好教与学。

2.开发非智力因素艺术就是创造。艺术性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英语和学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创造意识,把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情感摆进去,自觉地力求使一般性的听、说、读、写活动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使苦化为乐,紧张变为轻松。

3.增强记忆能力

音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增强记忆。

4.降低学习难度

音乐是学生普遍喜爱参与的形式,通过欣赏、歌唱可以避免反复操练的枯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紧张、忧虑情绪,减轻学生的畏惧心理,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四、使用音乐需注意的问题

1.难易适度

歌曲的难易程度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2.运用适量

一节课,特别是在一个导入环节时,乐曲的总量、长短等都要服从教学的需要。

3.播放适时

播放曲子或教唱歌曲,必须要把握好时机——学生需要。

第4篇

关键词:教研活动 引入课堂

记得鲁迅先生的所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我们国家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民俗文化,那么地方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具有特色地方音乐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生活在鄂温克族自治旗,主要以鄂温克族为主体民族,是全区“三少”民族自治旗之一。鄂温克族人口约3万人,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要把散落在生活中带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民族音乐开发出来,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要为音乐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使音乐课堂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鄂温克歌声回荡在美丽的校园,那么如何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就成了根本。

一、 多方收集,挖掘乡土音乐文化资源

1、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文化传承”,并将“弘扬民族音乐”作为重要的音乐理念,考虑音乐的文化延伸性,利用节假日里开展寻访家乡的民间音乐文化采风活动,同时发动本组音乐教师、学生、家长等收集了相关的鄂温克族民族民间音乐、音像、歌、舞、器乐等资料。并走访了一些鄂温克族民间老艺人和本旗的文艺界人士,收集到了珍贵的鄂温克旗民族民俗文化及音乐作品和民间音乐艺术的发源,提高了自身的民间艺术素质,并有选择地将这些地方民族歌曲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摇曳多姿,瑰丽神奇,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在我校掀起了一股“爱我民族,唱我民歌”的热潮。

2、为了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把鄂温克乡土音乐引入课堂,我把收集、整理好的鄂温克歌曲进行分类引用在教学中,如在讲授《鄂温克祝酒歌》的教学中,我把这首原有的民族歌曲进行了改编,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把具有鄂温克族民间民俗特征的三种不同服饰(通古斯鄂温克旗、索伦鄂温克、使鹿部落鄂温克服饰)图片展示给学生,还出示了鄂温克人从前居住的“撮罗子”,介绍了传统运动项目“抢枢运动”、重要节日“瑟宾节”,鄂温克人的饮食文化,及信仰的“萨满教”等等,并做了详细的讲解,学生看后不仅加深了对鄂温克族的印象,对本地区的主体民族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为更好的学习做了铺垫,使收集的资料起到了实质性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讲授《鄂温克祝酒歌》一课的导入时,我采用了带有神秘色彩的语句。如:我们大家非常荣幸地生活在“敖包相会”的地方,吉祥三宝的故乡,也是一个被世界传唱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鄂温克。随后又介绍了鄂温克人主要居住地及民族民俗文化等,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鄂温克民歌的热爱

1、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兴趣教学法,提高学生对“鄂温克”民族歌曲的兴趣。“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说明了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学”,因此,教师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例如在教授鄂温克创作歌曲《美丽的家乡莫河尔图》时,我给学生欣赏了鄂温克歌曲《天鹅的故乡》让学生了解了鄂温克辉河湿地“天鹅”自然保护区优美的风景,展现了湿地“天鹅”自然保护区的景美、地美和迷人的天鹅,在欣赏中,了解了鄂温克民歌的魅力,从而领略了鄂温克民歌的魅力,领略了鄂温克民族音乐的特点、风格,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利用舞蹈形式,促进鄂温克民歌教学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民族舞蹈种类繁多,利用舞蹈让学生来理解,因此,我在讲授鄂温克歌曲《鄂呼兰,德呼兰》一课时,采用了舞蹈的形式来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曲调,然后学唱歌曲时边唱边跳,鄂温克舞蹈动作主要是以“垫步”动作为主,其次是模仿各种动物如“驯鹿”的动作,并欣赏了舞蹈“彩虹舞”、“鲁日格勒舞”等,并让学生欣赏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舞蹈,对比这些舞蹈的基本动作,用肢体表现情感,培养了学生民族的自豪感。

3、我把精心收集到的鄂温克歌曲渗透到了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如有《祝福你,鄂温克》、《山野里的鄂温克》、《敖鲁古雅》、《鄂温克小夜曲》等等音乐作品,培养了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四、传承民族文化,用民族语言抒感

第5篇

一、有效“追问”的特点

“追问”和“提问”一样,都以互动教学法为理论依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从“追问”的外部特征来看,“追问”具有一定的追溯性。“追问”由“原问”派生而来,乃课堂“提问”的“后续步骤”,它不仅来自“前问”,而且与“前问”之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追问”可能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也可能是对教学知识技能的深化与纠偏。它以深入为方向,以思维走向为路线,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化解教学矛盾,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状态,师生共同寻求知识的真谛,实现“再探究,再创造”的学习过程。

“追问”一部分是来自预设,更多的是来自课堂教学中的临时生成。因此,它不仅具有“追溯性”,还具有随机性,是教师处理教学中一些意外生成性矛盾、困惑、质疑、分歧现象与问题的一种机智、巧妙的诱导和启迪方式。

二、有效“追问”的原则

1.“追问”要有原点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为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还能让教师在学生探讨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同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促使教师调整角度进行诱导“追问”,用“追问”牵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之中。所以,有效“追问”的前提是要有“原点,即“原问”。

“原问”的设计是否有效非常关键。在设计上首先要考虑到学科教学的特点,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内容设计上要体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原有的认知结构,确立教学的核心问题。

“原问”应当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方面这个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很强的挑战性,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小问题的大问题,需要运用一定的音乐知识或方法,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解决;另一方面这个问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容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只有这样,“追问”才能在“原问”的牵引下步步深入,一追到底,从而实现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

2.“追问”要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

“追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方能奏效。有效的“追问”不仅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机制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问题设计的把握,更意味着教师要克服“追问”的形式化和绝对化,清楚“追问”的最佳点在哪里,问得适时、适度、适当。善于捕捉“战机”,“追问”于关键处、矛盾处和对比处,明白所提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1)围绕教学核心点“追问”

有效“追问”的价值往往体现于教师对教学核心点、学生的兴奋点和教学中的价值点的发现与挖掘上。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实时地进行追问,能围绕教学的核心点及时地展开追问,在发现学生的思维还有拓展和挖掘空间的时候还能机智地再“追”问,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追问”的预设,深刻、全面地把握和理解问题。要在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深入地研究学生和学法,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研究他们的心理、生理、情感和态度。

“追问”要“精”,不能杂乱无章,更不能“狂轰乱炸”。教者应站在高处,根据课的类型、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进行谋划。如:本节课要设计几个“追问”?针对什么来问?问的目的何在?从哪个角度去问才合适?怎样问才能使问题更具探讨性、研究性?

(2)抓住学生兴趣点“追问”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生动性、新颖性、感知性、思维性强的“追问”表述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能刺激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做有心人,要能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问到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这段音乐让你联想起什么?”“你能为这段音乐起个恰当的名字吗?”“你认为这段音乐配上什么样的画面比较恰切?”这样联系实际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产生了,而且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也比较容易记住。

(3)关注教学意外生成点“追问”

“追问”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意外生成。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我们的课堂“追问”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要善于捕捉“战机”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内化,抓住突破口,将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追问”。如:在民歌《茉莉花》和《孟姜女》欣赏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质疑:为什么这些民歌的体裁相同,主题、词意相同,旋律与演唱风格却各不相同呢?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个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将问题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内化,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吗?为什么会有这些有趣现象呈现?教师在貌似无疑却有疑处设点,通过“追问”直接引起矛盾的对立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解决矛盾。所以,“追问”要选准时机,要问在学生产生矛盾、发生争议之时,这样学生容易产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的习惯。

第6篇

一、音乐教师工作现状的分析

各级学校中音乐教师的人数参差不齐,传统观念也给音乐教师造成不小的压力。一直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师分布极不均匀。城镇中小学的教师人数较多,农村中小学的专职音乐教师较少,甚至用代课教师。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对音乐教师的要求是“一专多能”,最好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于是,音乐教师除了完成好本职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学校、社会各种文娱活动的组织指导,从合唱队、舞蹈队到鼓号队、民乐队、管弦乐队等,从舞台表演到幕后准备,只要和音乐有关的活动,都属于音乐教师的职能范围,不但要完成任务,还要为学校获得荣誉、增光添彩。

二、促进音乐教师有效合作的模式探究

1.课内教学工作的合作提高

音乐教师的合作团队可按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平行年级进行分组,既可以由音乐教研员牵头分配,也可以教师间自行组合,每个团队的教师应来自三所以上不同学校,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交流。教研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轮流上公开课或说课并进行评课,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开发、补充音乐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教学素材;集中进行音乐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和音乐鉴赏、评析,不断提高自身音乐修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等等。通过这样的团队教学交流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群体的教研能力,从而建立起一种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以教学科研为基础的组织。需要强调的是,团队成员在交流、探讨中,相互间取长补短、开拓眼界,使原本“孤单”的音乐教师在团队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绩效和个人成长。

2.课外活动中的强强联手

(1)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中的合作

丰富的课外活动需要音乐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筹划、训练,千头万绪,经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如果能有不同专业的一批合作伙伴的合作与交流,课外活动会更见成效。如笔者所任教的初级中学有两位音乐教师,一位擅长键盘乐器,另一位擅长声乐,学校举行校园文化节要组织一场大型文艺演出,舞蹈类节目邀请了两位舞蹈专业的小学音乐教师来帮忙,才保证了节目的质量。正是两位小学教师的加入,缓解了人手不足的压力,四位教师互相取长补短,互相支持,才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教师自身在校外活动中的合作

音乐教师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因其所学专业的关系,除了教学工作以外,他们同时还担当着一些社会化职能,为各地的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少贡献。笔者所在的城市正在进行“创建小康型社会”的大型文艺宣传活动,由市宣传部牵头、市广电局承办,在全市范围内举行了数场文艺演出,音乐教师担任独唱、重唱等重要演出角色,受到了一致好评。其中一个音乐教师的男女生八人歌唱组合,曾多次参加各类大型演出和比赛活动,成为活动中的亮点。这样的活动经历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艺术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更高水平地指导学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3.网络平台上合作空间的拓展与延伸

(1)创建教研中心网站,通过BBS(学科论坛)进行各类教研主题的合作、探讨

这是一种全开放模式,不受时空和人群的限制。笔者所参加的教研团队创建了一个教研网站,由于我们的教研员具有丰富的网络应用和网站管理经验,所以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创建的音乐教师教研网站共分为“教研活动”、“教师沙龙”、“音乐论文投稿”、“音乐教案投稿”、“课件资源”等几个版块,每个版块都由一名骨干教师担任版主。教师们可以从各自的需要出发,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搜集、整理、发表一些优秀论文、教案、课件等,使网站成为音乐教师们不受时空干扰的“学习园地”。

第7篇

关键词:实践能力;音乐学;课程;规划;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91-04

保山地处滇西边疆。保山学院音乐学专业紧跟音乐教育的时代步伐,秉承学校“立足保山,服务滇西,建设边疆”的理念,积极探索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5年,音乐学专业获得云南省教育厅转型高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立项,依靠多年来音乐学专业改革的前期成果,探索转型背景下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和新定位,在社会调研和理论研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管理与运行等方面,阐述保山学院音乐学专业对实践能力型音乐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保山学院音乐学专业发展概况

保山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前身是创办于1995年的“电视师专”音乐教育脱产班,在省教育厅的批准下,1999年招收全日制专科音乐教育专业学生,2010年招收全日制本科音乐学专业学生。目前,音乐学专业有毕业生94人,在校学生196人,办学经验丰富,注重与地方企事业文化单位的合作和实践教学,培养的毕业生已成为滇西片区教育行业、文艺团体和企事业文化单位的领导和主要文艺技术骨干,为滇西边疆音乐教育行业和文化艺术行业培养了合格的音乐人才。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音乐专业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效突出,如“专业导师制模式”、“地方社会项目引入课堂的培养模式”、“修为与习艺综合协调发展模式”、“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模式”、“植根于地方民族民间艺术土壤服务地方社会模式”等。2007年以来,音乐专业拥有“声乐”省级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等7项省级质量工程,在云南省内同类院校同等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二、音乐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定位与规划

1.理论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著名音乐教育理论家、作曲家戴维・埃里奥特博士建立了实践哲学基础上的“实践音乐教育观”,是对传统音乐教育观的超越,引起全世界音乐教育界的反思与重视,其核心思想是:“音乐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人类行为,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活动,音乐教育的本质取决于音乐的本质。”■倡导的是实践性音乐教育,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2000年以来,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我国的音乐教育也面临多重发展机遇与挑战,在音乐新课标的要求下,“音乐学学科的重新定位与人才培养任务”、“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大众音乐素质提升与普及任务――音乐的社会化教育”等问题,被各高校及音乐教育界广泛关注。为了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以及地方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的需求,高校应密切关注音乐人才培养的新发展动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必须寻求能够培养更多更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在转型发展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

2.保山学院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规划。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保山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紧密结合学校区位优势,积极做好国门大学建设以及学校转型发展,创建省内领先水平、国内先进水平的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围绕学校总体的要求,音乐学专业结合前期成果与新时期转型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音乐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具体定位为:一是整合学校艺术、人文学科的资源,加强声乐、键盘乐器、民族器乐、舞蹈、合唱、理论作曲等主科方向的协作,体现音乐专业五大能力的综合性,并在音乐教育教学、舞台操作与表演、社区文艺三大职业模块给予指导,使培养的音乐人才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与文化进步需要。二是加强艺术实践在音乐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和比重,使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设置、实施等环节中获得关注和体现。例如,从第四学期至第七学期,每学期有1周的专业见习实践,学生可根据自选的职业方向模块申请到学院艺术实训基地去见习,深入当地文化馆及乡村文化站见习社区文艺活动组织与指导,深入地方文化传媒机构以及演艺团体见习舞台表演实践与舞台操作实践,深入中小学、艺术培训机构做音乐教育教学见习,深入村寨进行音乐采风汲取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营养,通过艺术实践,学生反思自身的不足,在回校后的学习中及时调整学习方向,以满足市场对音乐人才的要求,成为合格“产品”。三是探索“双导师”■制度,具体为校内专业课导师和校外行业导师(聘请校外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舞台表演行业专家与舞台操作专家、社区文艺工作者)共同成为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导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大学校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知识技能习艺修为,另一方面走进社会到中小学校、文艺团体、文化传媒公司、文化馆等单位,了解社会和中小学校对音乐师资、文艺团体、文化公司、文化馆等单位对音乐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定位和努力方向。四是“双实践”■制度。即职业岗位实践(学生结合音乐专业三大职业模块方向中自选一,进行中小学课堂音乐教学实践、舞台表演与操作实践或社区文艺组织与排演实践)和专业舞台实践。为此,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音乐表演实践大舞台,如独唱(奏)音乐会、合唱音乐会、师生教学音乐会、新生入学迎新晚会、新年音乐会、毕业音乐会、送艺下乡演出以及与校外天籁演艺公司、金马中运易东文化传媒合作演出等各种艺术活动实践,以此促进学生的艺术创作与实践能力。通过双实践,旨在提升音乐学专业学生所应具有的多方面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基层文艺工作中,基础音乐教育和群众文艺的实践需要以及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实际需求是音乐学人才培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内核与动力。因此,在双导师、双实践环节促学生能力培养之外,每学期还举办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专家讲座或演出、与省内知名艺术院校的音乐会交流,“邀请一线优秀教师来校介绍经验、观看优质课教学录像,通过观摩与交流等途径激发学生乐于实践、主动探究、敢于表现的兴趣和热情”。■

三、音乐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1.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分配。21世纪滇西边疆地区的音乐艺术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拥有音乐文献阅读、听赏、检索与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广博的人文基础和进行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是能够胜任音乐教育工作、音乐创作、群众文艺辅导与表演、舞台操作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也就是说,既具有基层音乐工作者扎实的专业音乐知识和较好的音乐表演技能,还要有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如音乐教师要有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实际能力,舞台操作者要有舞台调度、灯光音响使用等舞台操作的实际能力,基层文艺工作者要有社区文艺活动组织与排演的实际能力)和较好的职业素养。

因此,我们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音乐技术应用能力、课外音乐活动与社区音乐活动组织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基于以上目标定位,我们对原有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分规划等进行了修订,成为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的重要内容。新的教学方案已于2014年9月开始实施,按照学校教务处应用本科转型教学方案的模块,结合音乐学专业的实际,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须修满150学分,包括:通识教育课程52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必须修满42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必须修满10学分;专业教育平台78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程必须修满36学分,专业主干课程必须修满22学分,专业方向课程必须修满5学分,专业拓展课程必须修满12学分,职前强化课程必须修满3学分;独立实践环节必须修满20学分;德、智、体综合考评合格,计算机、普通话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通过论文考核,方能毕业;达到学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要求的,可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2.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毕业生应具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音乐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音乐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声乐、钢琴、自弹自唱等专业小班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并结合音乐学人才培养的特点编制一套较为完善、稳定的教学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总体上分为通识教育平台(通识必修、通识选修)、专业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职前强化课程)、独立实践平台三大部分八个模块。

通识课程的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度”,即包括必需的政治、人文素质课及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等。通识必修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通识选修包括“文学作品导读”、“中国传统文化”、“美术作品鉴赏”等课程,是学生提升综合文化和知识修养而必修的课程。

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中,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国民族音乐、中外音乐简史、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基础和声、曲式分析与歌曲写作、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电脑音乐基础等,是音乐学专业的必备基础,特别指出,视唱练耳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基础课,应连续开设两年。

专业主干课程全部为必修课,是音乐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必需课程,包括声乐、键盘(钢琴、手风琴)、自弹自唱、合唱指挥、形体舞蹈、手风琴伴奏等。

第8篇

关键词:五线谱;软件;应用;普及;滞后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72-03

在科技信息网络化的新时代,五线谱制谱软件应用技术伴随电脑应用技术同步发展,由欧洲渗入中国,五线谱制作系统升级“革命”,实现从无声到有声的跨越。近十年来,五线谱制作发展迅速,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人工手抄、手工盖章式的制谱、影印制版到现在的应用计算机制谱,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五线谱制谱软件研发成型,20世纪渗入中国,技术应用普及,推广缓慢

西方的五线谱制谱软件20世纪研发,21世纪成型,技术比较成熟,世界四大CD出版公司的出版物都配有打印五线谱,并推进“五线谱制谱软件版本+有声”相结合,出现了“MiDI”音乐。正像国人沉醉在四大发明时,西方却在造纸、印刷技术上出现空前的革命;当我们沉浸在老祖宗创造的“活版印刷”术,以“铅字排版”推动历史时,欧洲的打印机和电脑问世;当我们沉沦在祖先火药的光焰美幻时,西方却用火药造出的“利枪火炮”替代了原始的护身刀剑,隆隆炮声惊醒了清廷和国人。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先进、科学、规范的五线谱制版系统软件是通过网络电脑信息平台及专业学术交流渗入中国的,虽然也有过研发团队,但都落伍滞后,被“泊来品”取而代之,以引进先进的软件为主导,在传播应用发展中不断完善。但制谱软件的普及应用,受环境条件制约,推广发展举步维艰。

1.计算机电脑技术的制约。制谱软件必须在掌握和应用电脑技术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高出一个水准面。众多的音乐工作者、教育者、业余爱好者,电脑基础技能及应用尚处在一般了解,并不精通,如果将大量时间用于专业技能的练习、基本技术的应用、知识挖掘和研讨上,会分散精力。掌握“制谱软件”新领域,应该有此美好愿望,但专业技能及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精通制约了大家的手脚。

2.制谱软件品种繁多,系统相互间不支持,使用不同的文件封装程序,自成一家,增添不同格式体系,使得技术复杂化。五线谱制版系统软件研发种类较多,①finale2012制谱软件;②西贝柳斯(L SibeliuS 7)制谱软件;③Capella;④overture;⑤GvoxEncore;等等。国内虽有“美得理”和武汉的“雅乐”等音乐软件,但市场的宣传推广与配套电子教学等支持不足,软件也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就会发现,这些软件及之间不能扬长避短相互支持运用,而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软件系统不统一且没有国际参照标准,形成“文件”格式多样化,系统相互不认读的现象,故将所有“工程文件”转化成“Pdf”、“GNU”、“GPL”、“MIDI文件”的支持,类似现在的手机充电插口,繁多的品种不能相互通用。

3.五线谱制谱软件是非行政办公必备品,局限在狭小的领域范围。制谱软件属音乐专业边缘领域应用软件,它涵盖了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和计算机知识技能两大领域的完美统一结合。一般性普及办公计算机和众多的计算机都不可能装置“制谱软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因此制作的乐谱等其他作品都无法打开。如同电脑汉字输入法一样,搜狗拼音输入法、智能ABC、全拼、光速输入法等,普及盛行,从而替代了初期的五笔输入法。因其使用的普及性及免费下载装机,只要有电脑,必定有常用输入法。但制谱软件很难看见,制谱软件需付费装机,加之购买的方式不属常规受理,因此大大束缚了相互传播发展的进程和使用的广泛性。

二、五线谱制谱软件系统多程序,致推广普及应用滞后的原因分析

五线谱制版系统软件的研发,再次将五线谱记谱法“升级”、“革命”,出现了创造性跨越式发展。五线谱的制版系统软件主要功能程序繁多,给推广普及的负面因素如下。

1.计算机软件、音乐软件,乐谱制作设备的安装与MIDI文件处理。常规计算机软件必不可少,且音乐占用空间大,故配置装机容量相对高,使用内置的音序器或软件合成器FluidSynth发声。选择理想的制谱软件,以五线谱为主,可选finale2011制谱软件,这是美国Makemusic公司研发,2006版开始渗入中国得以传播,音乐制谱市场的需求,升级更新换代快,且不断“简体”、“中文版本化”,升级至2014版。在中国,诸多专业院校、专业制版、作曲家都应用此软件,特别适合于教学。西贝柳斯(L SibeliuS 7)制谱软件,以芬兰民族乐派西贝柳斯音乐家而命名,由英国Avia科技公司所研发的绘谱软件,功能较强,是清晰度和音色效果很好的软件。

以简谱为主,“美得理”或“雅乐”,若要取得“有声”,必须装音色库或专业级“音源”,售价昂贵以及它特殊的适应性,导致普及层面电脑未曾配置“音源”,使普及面大打折扣。

2.谱面设计、乐谱输入与编辑,是阻碍推广普及的主要原因,必须具备相对的专业知识技能,设计、输入和编辑,与Windows的设计、输入有不同点和相同点,完成输入较为困难且费时。在设计的取材上,单声部、合唱谱、钢琴谱、小节数、弱起等,输入则有鼠标和快捷键两种;谱面设计上同类乐谱软件都使用了顶部常用工具栏与命令窗口模式,左右两边安排常用音符与休止符等常用项,底部显示状态,个别乐谱软件存在在谱面设计上功能缺失或使用不够人性化等诸多问题。在乐谱的输入与编辑中,音符的输入通常依靠鼠标手动或录入,手动输入的优点是音符时值准确、错误率低,相对录入效率偏低。乐谱编辑各乐谱软件常用功能虽然相同,但在例如连音线、三连音、特殊节奏节拍、增加或删除小节、调整页面布局等细节之处有着各自的操作命令。

3.作品排版、修饰与保存。Windows系统使用操作经过多代改进发展,已形成完善的操作体系,使用人群众多,使用频繁,兼容性与周边软硬件基本完美结合。(1)乐谱类软件属于专业应用软件,多数乐谱软件在排版、修饰中通常使用功能按键,保存等常规操作早已标准化,与Windows操作同步可以使用一样的快捷键操作,如保存、复制、粘贴、换行等。(2)乐谱软件之间除常规操作功能相同外,其他基本不同,“Finale”与“Sibelius”都是非常专业的五线谱软件,自动化程度高,输出质量高,版面漂亮,专业操作比较复杂,初学者上手较难。“Finale”在多余小节可以使用隐藏,使打印显示小节;而“Sibelius”则通过直接删除小节来实现类似于“Finale”的隐藏显示小节。而国产乐谱软件中“美得理”这一功能与“Finale”相同,“雅乐”等与“Sibelius”使用了相同方式。类似增加小节、转调、乐曲速度变化等都有些不同的方式操作。(3)同功能在不同乐谱软件中的操作快捷按键与命令也截然不同。如需在某小节后增加一个小节时,“Finale”是通过同一菜单窗口设置此行小节或整曲小节去实现,在添加前一小节后可在鼠标右键功能菜单小节设置中实现。而“Sibelius”要进行这一操作需要在不同菜单中去实现添加或整曲。国产乐谱软件中各自有着不同的操作方式,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乐谱软件的学习难度。(4)有些页面布局也是完全不同的。删除乐曲某小节中的音符时,“Finale”可以选中小节使用删除,“Sibelius”选中小节使用删除后会出现整个小节被删除,同问题也出现在国产软件中,这就需要学习使用者在使用不同乐谱软件时除掌握操作命令外,还需要了解各乐谱软件中命令操作的不同方法。在某些乐谱软件中,同操作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操作结果,这些问题在学习使用推广乐谱软件中都是很大的阻碍。

结合以上三点,从制谱软件的专业角度来分析滞后的原因,从实际的应用看,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众多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懂得应用的人很少,受自身条件、电脑知识技能的制约,计算机五线谱制谱技术缺失,电脑也未装配“制谱软件”。(2)有成就的作曲家年龄较大,计算机操作不熟练而未使用“制谱软件”。(3)业余普及层面的人士缺乏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或者计算机五线谱技术欠缺,故使用者更少。(4)软件的工程文件,需转换图片格式,方可机打印刷。文件的软件系统,研发团队各自为阵,系统不能相互支持对接,五线谱制谱软件还不能整体(电脑、信息、软件之间)综合性的支持体系化兼容系统。(5)中国音乐记谱的特点是五线与简谱并行,普及层面多依赖简谱,现研发软件存在弊端,还不给力,简谱变“有声”,简谱线谱相互转换,尚属短板。上述五点是现实中不能普及推广滞后的主要因素。

三、五线谱制谱软件普及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线谱制谱软件的共同特点:能完成所有乐谱的输入,美工定稿(版面排列美化),文字编排(中文加入)和音响输出。即将无声的五线谱变成有声资料,具备了先进的科学性,完全满足作曲家、编曲者以及出版商的要求,初学者和学生简单易学。在普及层面上利用电脑能高效的工作,配合使用独有的专业音色库,超清晰的乐谱,快捷、智能化的作曲工具,创作的“乐谱”,结合音色,再导入试听其音乐效果,此乃五线谱一次质的飞越,颠覆性的升级“革命”。进入21世纪,五线谱也悄然的与计算机结合研发软件,由无声变有声,“五线谱”也进入“高速干道”发展态势席卷全球,快速渗透中国。

目前,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计算机音乐、五线谱软件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电脑软件制谱已在音乐创作、演出团体等领域被普遍采用。各大交响乐团和中西乐队对分谱制作的需求,音乐论文的谱例插入,各类音乐书刊、教材的乐谱编辑,各种中西乐谱的编辑出版等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五线谱制谱。全智能版本软件:(1)集成MIDI编辑器,可与简线乐谱对照编辑;(2)简谱、五线谱混合对照排版和音乐制作;(3)智能歌词编辑器;(4)支持倚音演奏,支持民乐音色;(5)读取MIDI文件,制作交响乐;(6)智能变调支持首调和固定调;(7)强大的版面调整功能,可任意插入、删除行,插入、删除小节。因此,为适应现代音乐事业的发展需要,加快培养既有音乐专业知识又有动手制谱能力的计算机五线谱制作人才,将对音乐教学、创作、研究、制作、传递等领域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制谱软件的普及应用措施建议

首先,充分利用专业院校“源头”培训力量,将计算机制谱软件应用纳入学习必修课,制定乐谱软件的教学大纲、操作指南,制作乐谱软件操作视频。学院和商家联手,学校培养人才,商家推普,共同建设远程教育。开设论坛、博客为乐谱学子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定期举办作品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专业有生力量,为社会普及应用确保师资,利用商家推普的经济优势搭建平台。其次,依据中国记谱法特点,五线谱和简谱并用。专业院校建立研发团队,开发简线相互转换,简谱“有声”软件。发挥院校音乐人才的优势,学校与商家共同进行软件开发,录制国产“音源”,特别是民族乐器,泱泱大国,要有自己研发的优质音源,以改购买国外“音源”和“台版”的习惯,摆脱这一领域的落伍趋势。开发多种通用系统制谱软件,像汉字输入法一样,多种可选,并免费下载。第三,培训中小学音乐师资,以教育为突破口,利用音乐课、活动课及选修课,培养兴趣爱好,从下一代做起。第四,社会艺术活动中心,定期开班培训,使现有的条件普及应用制谱软件,传播中华文化,丰富群众艺术品位,为大众文化艺术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美国Makemusic.Finale2011简介[J].专业制谱软件,2012,(L11).

[2]英国Avia.Sibeilius7简介[J].英国Avia制谱软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