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4 17:50: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银行风险管理部工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前言
目前我国基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比较落后,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加大,人民币业务的放开,外资银行的不断涌入,这在给我国银行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加剧了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如何把握和抓住这种机会,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能力的高低又是衡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这已经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加快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是我国基层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基层商业银行风险工作问题分析
本质上,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是相互融合的关系,很多问题既是风险管理问题,也是业务经营问题。制约风险管理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关注类贷款占比高,经济资本占比高,风险收益低。基层商业银行“两高一低”的逐年大幅改善不但大幅提升了基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考核评价排名,同时对基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与经营绩效也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目前,从基层行层面的风险管理角度分析,工作问题如下:
(一)精细管理亟待提升。基层行直接创造价值,也极易漏损价值。在风险管理上,风险条线通过对经济资本与计提准备的管理直接影响经营效益的增减。所以,如果对风险收益缺乏清晰而直接的认识,尤其对风险政策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则将直接造成经营收益的减少。如果基层行没有精细化意识,重营销而轻管理,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在造成价值漏损。
(二)量化考核导向不足。风险管理工具与指标日趋量化,但对风险条线考核却鲜有量化标准,各家银行风险体制改革后,逐级建立了年度风险管理评价制度。但目前,对风险条线人员的考核同比层次最多,且定性多而定量相对少,已有评价尚未与尽职考核建立直接的联系,而在基层商业银行层面较易量化的风险收益管理上考核导向也不足。在相对垂直的风险条线管理体制下,量化的使用考核从上级行到基层商业银行形成明显的剪刀差。
(三)难以把握工作重点。基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广而散,风险工作涉及行内每项工作和每个岗位。基层商业银行风险授权审批、平行作业、预警管理、系统维护、操作风险关键点检查等具体规定动作,还有很多风险管理牵头与协调等事务性工作。而实际操作中则千头万绪,涉及风险的工作基本都与风险条线有关。基层行风险经理大多还同时兼任了其他很多工作职责,譬如内控审计、法律合规、信贷综合等等。对基层行风险条线而言,工作职责广而散,条线管理与其他工作并存,规定动作与事务性工作共在,难以把握工作重点,极易按部就班工作。
三、基层商业银行工作定位认识
促进结构调整,提高资产质量一直是风险条线的工作主线。但如何具体落实到基层商业银行的操作层面则取决于基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定位。从基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讲,主要定位在以提升基层商业银行的风险收益水平为切入点,并以此确定每年工作重点,切实发挥“做好规定动作,守住风险底线,传播风险文化”这三大职责。
(一)以提高风险收益为切入点
在基层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最有凝聚力,以此也最易形成全行工作共识。实际中,经营条线在做加法,从而创造价值。风险条线则是通过风险收益管理以经济资本等形式在做减法,也是创造价值。在基层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管理工作最终都是聚焦在风险收益上,所以,工作切入点应在于提升风险收益水平。通过风险收益分析与管理,既能使大家看见实实在在的绩效获取,也可以从客户综合风险收益、产品风险收益、贷款定价水平等方面较完整地考量基层商业银行风险价值创造能力,从而优化客户和项目的选择,提高未来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定位之一:做好规定动作
主要是提高规定动作的执行力,在风险管理上各个环节都有很多规定动作的要求。认真做好规定动作是岗位设置的基本要求。相对于风险评估识别与计量分析,规定动作没有要求高技术含量,如同筛沙子一样,它是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初始关口。但实际中,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监督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在贷后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很多方面,规定动作不到位,留下风险隐患,甚至漏损价值。所以,基层商业银行风险条线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切实提高风险管理规定动作的执行力。
(三)定位之二:守住风险底线
在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基层商业银行,最能体会发展是硬道理,对风险的认识则难以统一。所以,基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应定位于按照统一风险偏好坚守风险底线。风险底线是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最后关口。但实际中,基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底线并未明晰和量化。甚至对底线的认识也尚不清晰。
(四)定位之三:传播风险文化
风险管理应融于基层商业银行整个业务发展的全过程,风险政策与管理应贯穿于全行每个岗位,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则必须依靠全行员工的努力。实际上,处在市场触角的层面,基层商业银行风险条线人员承担了建行风险文化传播的职责,促进一线基层商业银行形成风险管理的共识。风险条线除了通过日常工作来引导传播外,传播途径还有会议、培训、学习、监督、检查、沟通等等。客观上,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是融合而非对立。风险管理水平高的基层商业银行,其经营水平也更高,也更有持续性。
四、工作建议思考
风险收益会直接影响经营效益,从而影响资源分配。风险收益涵盖了平行作业、操作风险检查、评级分类、押品管理、数据维护等风险管理主要职责。通过风险管理可以调节和改善风险收益,进而提高经营绩效的获取。风险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议建立完善风险条线量化考核体系
以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为工作核心,积极推动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融合,促进结构调整,实现风险收益平衡。为此,风险条线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当出现相关风险问题时,基层商业银行风险条线人员均被按章问责处理,而风险管理指标的改善与风险收益的提升与风险条线人员的绩效分配与考核却缺乏直接的联系,风险条线难以分享这种业务发展的成果。不利于风险收益意识的树立以及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相互融合。建议建立完善年度风险收益评价制度,明确有关重点指标升降与改善的奖罚机制,并与相关实际利益考核分配及工作尽职评价挂钩,使风险工具的量化向工作考核的量化发展,促进形成良好的工作评价导向。
(二)建议加强风险条线队伍建设
风险收益管理直接与价值创造相关。而风险工具日趋量化以及精细管理对风险条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甚至很多基础管理的忽略,如客户财务报表的更新以及客户的分类重检不及时,均会影响减值准备的计提,从而影响到经营利润。而实际上,基层商业银行风险经理疲于应付日常事务,工作基本按部就班。故建议加强风险条线队伍管理,明确按基层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或客户经理数量的一定比例配置风险经理,并加强对专职审批人的考核管理,有效发挥风险条线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法约尔;管理五要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也许就是组织化。管理科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的管理专业知识和传统管理技术的论述,还必须从哲学的高度与深度探讨管理中的深层问题,用哲学的思维和方法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进行反思,在管理科学日臻完善的基础上,就形成了管理哲学。管理哲学是管理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但其实质却是在管理学的领域里研究其哲学本质。
一、法约尔的管理哲学及“管理五要素”的内涵
法约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管理专家,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重在强调管理的适用性,其管理理论是以整个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法约尔的管理哲学是一种规范主义的管理哲学,法约尔创建了以“管理五要素”为核心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过程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这是法约尔在管理学理论上最突出的贡献,它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建立了管理学的主要框架。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计划职能
法约尔认为,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方案。法约尔认为,管理是对未来的预见及判断,即根据现有的情况对未来发生的活动制定出相应的规划,所以,预测是管理的一个基本要素。同样,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也需要制定计划。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金融体系的演变和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强,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理解日益具体和深入。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后,为降低风险的损失程度而采取的一系列应变策略。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计划职能,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中以及工作结果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损失的预测,设计风险管理方案,并制定风险处理的实施计划。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计划职能是商业银行在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内部管理状况以及同业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中长期计划,以及成功实施这些计划的行动措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计划职能是商业银行发展的灯塔,一个好的风险计划,能使商业银行减少风险损失,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的同时,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
法约尔认为,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包括组织体系、结构框架、活动内容与规章制度、职工的选拔、培训等。在法约尔看来,组织就是确立企业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结构。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是根据风险管理计划,从业务分担、权限下放、职务调整等方面进行组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是通过建立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以及风险文化的建立来体现的。商业银行在不断提高风险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必须建立能够保证风险管理职责明确、功能健全、运行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商业银行的第一道防线是前台业务人员,前台业务人员处在风险管理的最前沿,直接接触潜在的风险,必须掌握风险信息、切实遵守风险政策;商业银行的第二道防线是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不仅要对业务及其所产生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还要对风险起到专业的政策导向;商业银行的第三道防线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对各种业务进行合规性检查的同时,还要对潜在风险进行必要的评估和建议。商业银行在构建“三道防线”的基础上,还要创建学习型组织,在经济转型、机构变革、业务操作依靠计算机技术的环境下,人员因素成为风险的首要来源,努力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建立以人为本的风险文化是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保障。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指挥职能
法约尔认为,指挥即运用领导艺术以推动组织业务,减少无效耗费的功能。作为担任指挥的领导者,要对自己的下属有深入的了解,把每个人的优势有效结合,发挥出团队的最大效能。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指挥职能,是对风险处理计划进行解释、传达,研究方案和指挥活动,也就是让组织体系内的成员去实现制定的风险管理计划。在发挥指挥职能的过程中,要对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做出“质”的决策和“量”的决策,即在不同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中选择出最佳的技术和组合,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并指挥组织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不同部门面临的风险暴露类型、风险高低各不相同,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难度也有较大差异,这时候,政策就会有不平衡,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指挥。
五、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协调职能
法约尔认为,协调即调动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和谐进行并且相互配合。一个组织是否协调,着重要看三个方面:一是每个部门的工作都要与其他部门协调一致,绝不能步调不统一,要有序进行;二是每个部门的每个部分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和彼此之间的义务明确,并且相互配合协调;三是每个部门都要随时根据情况变动而调整计划。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协调职能,是在对风险管理和业务经营平行作业的前提下,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加强有效沟通,注重前、中、后台的组织协调,加快风险管理信息的传递,避免风险管理信息的提取及滞后。现实世界在不断变化,商业银行作为经济主体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更是瞬息万变,通过衡量商业银行所设定的管理目标与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结果的匹配度,协调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与不适应之处,以便于为今后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条件。
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控制职能
法约尔认为,控制即根据所指定的方案、规定的原则和下达的命令检查企业的各项工作是否与之相符,目的在于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避免重犯。由于控制适用于任何不同的工作性质,可以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等不同的控制方法。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控制职能,是指对金融风险处理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分析和评价,对计划与实际不符之处予以纠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及风险控制与缓释。风险控制与缓释应符合三个要求:一是应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整体战略目标一致;二是所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符合成本要求;三是能够发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重新完善风险管理程序。
七、结语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必须在确定的风险偏好指导下进行,这个过程是风险管理的过程,一旦风险管理出了问题,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法约尔精细化划分了管理活动的五大职能,对于我们认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职能和过程,合理安排组织资源以及提升组织效能极具实践意义。同时,在明确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对今后探究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以及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框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 [法] H・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2] 陆小成.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评析―兼论法约尔与泰罗思想之异同[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
[3] 邹翔斐,.法约尔“管理五要素”对公共政策执行的指导意义.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9.4.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10年岁末济南公安机关宣布查获一起伪造金融票证骗取资金案件,涉及济南当地多家金融机构。无论最终司法部门查处结果如何,涉及金额多大,涉及银行有多少,这起“久违了”的伪造金融票证骗取资金案都给我们带来一些反思和警示。存在问题的商业银行不止一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内控风险都不容乐观。监管上的放任自流难辞其咎。我国商业银行亟需进行一次全面的、严格的监管检查。这几年虽然银行金融业监管部门越来越多,监管队伍越来越庞大,但监管效果并不理想。客观地说,这么多年在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上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在风险管理方面,经过长期对银行商业化改革和引导,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初步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但是由以上调查及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在我国仍是银行经营管理中的短板,仍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相关法律上的缺陷
在市场准入上存在许多不公平和过多限制,民间资本进入银行较困难,而入世后大量外资银行涌入我国,在为国内的商业银行树立学习榜样,促使其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同时,却也可能导致国内银行的优质客户流失,从而提高银行风险水平。而且我国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求偏软、不够全面。21世纪的前几年我国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要求还仍然是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本充足率管理为主,直到2004年才提出一个内部控制的指引,2005年才提出市场风险管理的指引,2006年才提出试行兼顾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风险补偿的指标规定,但对所提出的指标并没有硬性要求;对风险补偿上要求机械且不全面:在计算风险权重的时候,规定对企业、个人的债权及其他资产的风险权重均为100%;在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时候,没有对操作提出风险资本要求;对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不完全,只要求一定比例或者一定绝对值以上的市场交易头寸计提风险资本。
(二)商业银行缺乏对风险管理的深刻认识,没有建立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在我国不少商业银行仍将风险管理简单理解为人的职业道德意识,将防范职业道德造成的违法违规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首要矛盾。对银行风险存在的原因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对风险的关键点缺乏把握,对风险的防范难以提出针对性措施,员工普遍没有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更多的是作为口号而存在。如今风险管理已成为制约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实践来看,不少银行对风险管理的内容尚知之甚少,对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缺少足够的重视。有些商业银行把风险管理机械地理解成各种规章的制定,认为做了建章建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风险机制;有的商业银行虽然强化风险管理的建设,但表现在实践中却发生了背离。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和职能上的不足
为了更好的控制风险,应该建立独立而健全的风险管理机构。而在我国,还有很多商业银行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而是将风险管理分散到其他职能部门,不能实现风险的集中统一管理,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即便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但是风险管理组织大半是由行长负责的,这不符合国际上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要求,该机制可能弱化风险管理部门的作用,破坏了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目前尚有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职能设置不够健全,如未设置相关风险管理职能岗位或该职能分散到其他部门职能中,风险管理职能不够系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职能有待进一步细化与明确。
(四)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技术不成熟
我国现行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风险管理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以及体系间的相互脱节。主要体现在:首先是业务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各个商业银行规章制度的制订多是从本部门的业务管理角度出发,既缺乏系统的风险防范考虑,又没有考虑其他部门的衔接情况和具体操作部门的实际执行情况,导致规章制度在制订时就不够完善;第二是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牵制力。一些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仅是相互割裂的,有的甚至是相互抵触的。第三是内部稽核机制不完善。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仍然相对薄弱,更谈不上存在强有力的内部稽核机制。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仍不成熟,对于当今国际上流行的管理方法只停留在理论介绍和引入阶段,尚未在实践中具体运用。风险管理还停留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头寸匹配管理的水平上,风险测算统计工作还未能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而且信息采集、传递、分析手段落后,信息缺失、准确性差、管理分散、共享程度低,无法准确掌握风险敞口,风险识别、度量难以精确,导致大部分风险仍然侧重于定性分析。
(五)风险管理工作较为分散,信息披露不完善
在我国现阶段多数商业银行的风险工作分散在各个具体的部门,没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业务部门进行集中监督管理,没有明确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对全行各项业务检查活动实施再检查。风险管理部门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定位不明确,与其他业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关系和职责分工需进一步界定。同时,风险信息散布于各业务部门,缺乏正式的风险信息归集渠道和风险报告制度,决策层难以得到及时的各类风险的完整信息。而且我国一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中存在信息披露不真实和信息披露有效性不足两大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现有的经济、社会环境,极易产生人为操纵现象,能否真实反映商业银行财务和信贷资产状况将难以保证,从而导致信息披露不真实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由于受利润指标考核经营成效的影响,商业银行以财务成果信息披露为主,而对反映经营状况和风险的信息未引起足够重视,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披露得更少,造成信息披露有效性不足。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考虑到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应正视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分清重点,有条不紊地推动银行综合化改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 为此我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一)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
无数事例说明,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比识别和风险评估更重要。在国际上不少金融机构因风险控制不当而造成倒闭的案例中,原因往往并不是因为它们缺乏风险控制的机制,而主要是因为其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过于薄弱。因此,自上而下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至关重要。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一方面要提高员工法制观念,使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约束力,夯实风险防范根基;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和重视业务上的风险估计来培养所有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养成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办事的习惯,形成防范风险的安全屏障。
(二)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要利用改制上市之机,根据股权结构变化,建立符合自身战略定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由银行董事会及其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以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董事会作为全行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风险管理的整体战略决策,对银行风险管理负有最终责任;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具体实施对本行风险的全面管理,推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执行层面上要改变以前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行政管理模式,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业务部门也要逐步设立单独的风险管理岗位,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各部门业务主管和业务经理对其业务风险负责,使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与此同时国内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国际大银行的组织模式与运作经验,加快法人治理结构的建设。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权利、责任、利益边界明晰的组织架构和运行规范、管理科学、内控严密、运转高效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
(三)构建完善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
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有效控制的保证和基础。
1.立足于全行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高度研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问题
银行内每个员工都应对风险控制有足够的认识,商业银行要端正经营观念,实现经营战略重心的转变与调整,不仅要实现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而且要实现从“存款立行”向“效益兴行”的转变。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必须实行由上而下的管理体制,由最高管理层来推动落实实施措施。否则,风险控制的措施会流于形式。
2.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在目前,必须加强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建立严密科学的贷款项目评估论证体系,全面推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建立贷款人的风险约束与风险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建立风险的转换机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担保、抵押贷款手续,确保资产的安全。并通过金融创新工具的运用实施有效地转嫁风险。建立资产风险的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呆帐准备金和风险基金的作用。
3.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
对银行的各种交易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和风险防范制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审贷分离为核心的贷款决策风险约束机制;对于会计记录、账务处理和经营核算,要建立更为严密且各自相互独立的会计控制系统,并加强会计检查工作。
4.健全高效、有序的内部稽核机制
为了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机制,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内部稽核工作的独立性,构筑以“三道防线”为主体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仅要建立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监控防线,还要建立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监督的工作程序,更要充分发挥稽核部门的监督作用,这样才能使银行风险有效控制在“三道防线”之外。
(四)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金融信息报告与披露制度
增强金融机构经营及财务状况的透明度,需要进一步明确报告与披露的基本数据、指标、范闱及时间频率等。在此基础上,金融监管当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识别和预警方法体系,包括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等,及早向金融机构发出风险预警信号,及早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
(五)运用现代科技,实现金融信息共享,实现银行监管现代化
要尽快建立统一、独立的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形成集中、统一、高效的金融统计信息来源,防止数据统计的重复计算或统计遗漏,使之更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独立性。并通过定期报送制度或系统共享等方式实现银监局与中央银行之间的监管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J].会计研究,2001(2).
[2]陈汉文,吴益兵,李荣,许真臻.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后续进展[J].会计研究(2).
[3]陈葭.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内部控制[J].经济与管理,2003(5):51-52.
[4]邓艾兵,武剑.论商业银行的国家风险评级与管理[J].投资研究,2002(3):2.
[5]黄金老.论金融脆弱性[J].金融研究,2001(3):57-60.
关键词: 商业银行;风险经理;客户经理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为了加强风险管理,我国各家商业银行近几年陆续推
行了风险经理制。风险经理制是通过在各类业务风险控制
的关键环节设置风险经理,实现控制风险目的的一种内部管
理制度,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手段,也是银
行提高风险管理质量的现实选择。
一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经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中国多家商业银行都推行了风险经理制,各银行在风险
控制的关键环节设置了风险经理岗位、明确了风险经理的技
术职务以及细化了风险经理的职责,为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
风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风险经理制尚处于
初期阶段,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风险经理的设置没有完全到位。尽管实行风险经理
制的银行已经认识到设置风险经理的重要性,也颁布了一些
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但在实行过程中,部分基层行对
风险经理的职责认识不足,风险经理除了要履行风险经理的
职责外,仍要承担其他的工作,如信贷审查、报表统计、具体
的贷后管理工作等。每个支行配备的风险经理本来就十分
有限,如果再承担其他的工作,风险管理的质量势必会受到
一定的影响。
2.风险经理所涉及的风险管理领域过于狭窄。大多数
银行设置的风险经理仅仅是业务风险经理,只对部分业务的
风险进行管理,如中国农业银行2o04年颁布的《中国农业银
行信贷风险经理管理办法(试行)》仅针对信贷风险,且重点
放在贷后风险的管理上。事实上,除了信贷风险以外,银行
面临的风险还很多,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等,风险经理
应该承担起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
3.风险经理缺乏约束权力。在风险监管过程中,风险经
理对被监管对象要有一定的约束权力才能使监管行为得到
有效的保障。现实中的风险经理只是专业技术岗位,而不是
行政职务,只能对被监管对象起到提示作用,而不是强制作
用。各银行只对风险经理的工作范围、职责进行细化,没有
赋予风险经理任何权力。因此,监管对象对风险经理提出的
问题和整改建议往往是不予理睬,更不可能加以积极的配合
和实施,风险监管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4.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实行客
户经理制度与风险经理制度的目的都是实现银行利益的最
大化。但在实施过程中,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有时会出现一
些矛盾。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当风险经理的监管行
为与银行客户经理拓展市场存在一定矛盾时,客户经理没有
认识到风险经理是在帮助其加强风险防范,认为风险经理是
专门来查问题的,只从自身经营和短期利益的角度考虑,对
风险经理的监管采取回避态度,风险经理的工作得不到客户
经理的有效配合。另一方面,由于客户经理的基础工作不到
位,致使风险经理从客户经理那里很难获取有关详细的信
息,造成风险经理有时候做的工作比客户经理的还要细,有
时风险经理发现的问题,客户经理都难以及时意识到。
5.风险经理的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各商业银行配备的
风险经理基本上是由原来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人员来承担,
素质参差不齐,而全面风险管理涉及多种风险类型、多个风
险主体、多种风险测度方法,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职业
化银行风险经理队伍方能担当起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重任。
此外,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考核风险
收稿日期:20。r7一o8—20 .
作者简介:许世琴(1 ),女,四川abtz-,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方向研
究。
锯埽向趣 2007年第10期
经理资格的认证体系。
二、商业银行培育风险经理队伍的对策及建议
培育商业银行风险经理队伍是商业银行实行全面风险
管理的需要,也是《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的基本要求,更
是我国商业银行有效化解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
1.商业银行应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为风险经理制
的运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的任何活动都蕴涵
风险,风险管理的意识和理念必须贯彻到全员、全行,贯彻到
业务拓展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文化既包括知识和行为层面,
又包括制度和精神层面。知识文化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智力
基础;行为文化是风险管理理念、员工精神面貌、人际关系以
及价值观的动态体现;制度文化是风险管理文化的制度保
障;精神文化是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这四个层面互为依
赖、密不可分,贯
穿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只
有营造了浓厚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在全行倡导风险管理理念,
银行风险经理才有用武之地。
2.在银行分设业务风险经理和职能风险经理,确保风险
管理战略的实现。在商业银行现有的风险管理部门设置职
能风险经理,负责对各业务部门和分行的宏观和中观的风险
监控管理,负责对全行的各种风险进行计量、控制和报告;在
前台的业务部门和授信审查部门设置业务风险经理,前者主
要负责控制操作风险,后者主要负责控制信用风险和市场风
险。这样既保证了风险的全面管理,又实现了银行业务从初
始阶段就保持对风险的重视,从而确保了全面风险管理战略
的实施。
3.协调好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之间的关系,实现商业银
行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并重的目标。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
都应从银行长远利益出发,遵循业务发展和防险管理并重的
原则,树立通过风险管理促进发展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
彻到各自的岗位和工作环节中。具体来说,风险经理应从银
行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出发,对相关客户和市场进行详尽
的考察和分析,确定其风险等级,及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
进措施,为客户经理开拓业务提出建设性意见;客户经理要
及时向风险经理反馈客户的信息,为风险经理的风险评定提
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只要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能有效协
调与合作,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一定能达到理想
的目标。
4 重视对风险经理的培养,尽快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风
险经理认证体系。风险经理水平高低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成败的关键。商业银行对风险经理的培养可采取分层次进
行。首先,将银行内部具备一定风险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风险
经理,送到西方商业银行直接学习风险管理的做法和实务操
作或进入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高等院校进修,将他们培养成
商业银行的一流风险经理。其次,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经理
认证体系,凡是风险经理必须执证上岗,通过认证考试,可以
增强其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技术知识,为以后的风
险管理实践打下基础。此外,银行可以经常邀请国内外风险
管理专家来讲座或进行现场指导,使这一部分风险经理在实
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尽快承担起风险管理的重任。
5.建立风险经理问责制,提高风险经理的责任心。风险
经理问责制就是对风险经理履行的岗位责任有明确的纪录,
把责任落到具体的人,从而增强风险经理的责任心,提高工
作标准和能力,把银行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银行风险
管理的目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管是风险监测预警的
失职,还是风险管理对象形成了可疑或损失资产,风险经理
都应该问责。风险经理问责的次数与年终考核挂钩,如果一
个风险经理在一年中被问责的次数超过一定的数量,考核不
合格,就不能再担任风险经理。
参考文献:
[1]王琳.风险经理制: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j].时代
金融,2005,(7).
[2]黄仕雄.关于建立基层信贷风险经理管理机制的探讨
[j].广西农村金融,2006,(1).
[3]文理,等.试析我国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
[j].科技导报,2003,(10).
[4]汪竹松.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经理制度若干问题的探索
[j].新金融,2005,(4).
[5]南汉馨.信用风险量化模型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
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6).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k—manager—system in business bank
xu shi—qin
(school of finance&ecomonics,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nhance risk management,some banks begin to put risk—man ager—system into practice in
our country.however,because it’s in budding stage in china,risk—man ager—system also brings a series of problems
during its running,for example,its provision of the risk manager’s responsibility is blurry,the domain of management is
naltow,the restriction to risk manager is lac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manager an d client manager is ambiguity,
and the qualities ofrisk managers are various.111is article aims at these problems to bring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
s1】r s.
key words:business bank;risk manager;client manager
论文摘要: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特殊性,管理风险是其日常经营所需;作为特殊企业的商业银行也有其独特的公司治理,其中,处于公司治理核心地位的董事会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条件下的内部组织体系、银行董事会的责任以及全面风险管理(TRM)框架下的董事会责任确定,笔者认为,董事会责任的确定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高屋建瓴”的一步棋。引领统筹着风险“险情”的顺利上通下达,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险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认知,但少有将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进行单独研究。风险管理在于避免和减少公司经营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而,我们所讨论的公司治理实质上也是在行使着风险管理职能。有人提出。在经济迅猛发展和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公司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成了公司治理的核心(马颖,2006)”。处于公司治理核心地位的董事会的关键作用则不言而喻。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风险状况尤为突出;银行体系仍是现代金融业的主体,银行董事会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及其实现问题值得关注。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董事会的关系
(一)风险管理与董事会的关系
1999年,由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ICAEW)以尼格尔·特恩布尔维主席的十人工作小组公布的《内部控制:综合准则董事指南》首次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提并论.为公司及其董事会提供了明确、具体、可行性强的内部控制指导意见。例如.“风险管理是董事会的集体责任……董事会最终要对内部控制负责”等(胡彦燕,2003)。2003年。特雷德韦委员会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讨论稿,将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层次、部门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马颖,2006)。
风险管理做不好,董事会负有相当大的责任。2002年美国《财星》杂志调查美国企业失败的原因,大部分都与董事会及CEO的决策失误密切相关。由此可见,一般企业中(特别是西方国家)风险管理成为了进行公司治理的重要一环,负有决策与监督职能的董事会在其中起着提纲挈领的关键作用。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特殊性
金融机构是风险的“聚居地”,商业银行尤为突出。风险管理早已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渗透入银行的各个方面。
一般地,商业银行不但面临着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等市场上普通企业都将遭遇的风险类型。由于其经营货币流通的特殊性质.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形式表现显着。历来是有关商业银行研究的重点。从内部机制上严格控制风险的滋生与扩散是银行管理的重要课题,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对风险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董事会的风险管理责任分析
为了同时在制度与机制控制、职责履行上贯彻风险管理,并基于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机制考虑,笔者认为,商业银行董事会的风险管理责任可以主要从内部组织体系与职责分配两方面加以实现。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下的组织体系
一个合理、科学、风险严控的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可以被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董事会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层.制定和处理有关风险的战略级事务,决定和引领管理层和基层的风险管理工作方向;第二层,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的、独立于日常交易管理的实务部门,作为专门的组织负责具体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工作的协调、实施,它的两个分部——战略组和监控组,分别负责风险管理政策、制度、风险度量模型和标准的制定及具体管理实施。监督控制经济主体内部金融风险和评估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业绩等;第三层,业务系统,与整个经济主体的金融风险管理状况直接相关。具体负责本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操作,它既与第二层级的风险管理部相独立,又与其建立有机联系,执行风险管理不制定的有关风险管理制度和策略,并给予支持和协助,如及时向风险管理部汇报、反馈有关信息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内部组织体系见下图所示:
图中。董事会及其领导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处于第一层级,统领着整个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质上.组织体系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仍然需要岗位之间与部门之间的制约.通过内部稽核来进一步完善此类公司治理结构下的风险管理。
(二)银行董事会的风险管理责任
在组织上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但若没有一个很好的明确责任的机制.风险管理将成为空壳。各商业银行董事会的风险管理责任不尽相同,但其主要内容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例如.中国银行的董事会章程中规定了其在市场风险限额、信息披露政策等有关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而中国银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风险政策委员会”(相当于前文提到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规定有四点:评估和监督本行风险管理政策及内部控制政策(包括信贷政策)的实施;监督已确立的风险敞口,监控和评估本行风险偏好:审查本行法律与合规事务程序的有效性和监督其实施;审查及批准超出授予本行行长信贷审批限额的信贷决定等。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则在其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里附设了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其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限定为:审核和修订风险战略、风险管理程序和内部控制流程,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确定可调险资产预计损失的估算标准、方法及风险拨备提取比例;监督和评价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组织方式、工作程序和效果,并提出改善意见等等。
亨利·范·格罗与索尼亚·布雷约维克·布拉塔诺维克在《银行风险分析与管理》一书中明确、细致地列举了12条商业银行董事会的主要责任,它主要包括:为每个风险管理领域制定清楚的原则;设计或批准一种明确每一个层次的授权及责任的
公司结构:评估和批准可清晰量化可接受风险或可详细说明安全运营银行所要求资本金的数量和质量的政策:确保高级经理有效地开展必要的识别、测量、监控银行金融和操作风险的步骤:制定报告的内容和频率;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对政策和程序已执行进行检查;保证良好的人事和薪酬制度以及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挑选一个主要由非执行性董事会成员组成的委员会,以决定执行性董事会成员的薪酬,等等。
从以上中外商业银行对董事会风险管理责任的确定可知,中国商业银行对董事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限定一般是紧密围绕着银行业务中的风险多发点、组织结构中的风险易发区来制定的;而国外商业银行的董事会风险管理职责中,例如工作环境、执行性董事会成员的薪酬等皆在考虑之中。这体现了中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者们对于风险管理具体范围理解的差异所在。国外商业银行的董事会风险管理责任较为广泛。这或许能为中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者们提供一种思路,让董事会“插手”工作环境的构建等方面可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TRM框架下的商业银行董事会
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全面风险管理(TRM)是现代风险管理的新发展,目的在于使金融机构在面临着越来越多样化的风险因素时能应付自如,加强人们对风险因素的全面认识。其全面性风险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其他组织和部门的通力配合,董事会具有决策、统筹、监督等突出作用。
(一)当前银行业实行TRM的要求
2003年7月,美国着名专业机构COSO的委员会颁布了面向所有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它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应用于战略制定、贯穿在整个组织之中。全面风险管理旨在识别组织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已有人开始提出“全面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认为“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与董事会构成了企业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王伟、朱燕空,2007)。
一般认为.针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状况,2004年6月公布的《巴塞尔辛资本协议》已包含了对商业银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为了防范商业银行风险的肆意传导、严控损失规模的扩大,保证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实行从上至下的全面风险管理不但有利于银行自身.更是一国金融业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TRM框架下的董事会责任分析
严谨而全面的国外大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值得借鉴,其中对董事会责任的明确、具体的确认可谓是其中的关键。通过对董事会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的责任确定来保证商业银行决策层风险管理的正确性,从而产生整个银行管理风险的精确导向与严格监督控制体制,助推TRM的有效施行。
董事会首先必须要有清晰的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明确定期检查控制责任。定期评估长期资本金持有计划等;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方面,国外大银行通常规定董事会等高级管理层对分支机构的业务风险、管理风险实行实时控制,尤其是风险管理委员会要监控高级管理层的道德风险等:拥有健全、周密的基础性综合数据库,掌握关键风险检测指标,做出合理领导决策,并监控风险的隐发性,当风险头寸超出界限时要求相关人员做出解释(这包括对董事会成员或其他相关群体的信用授予、重要的信用风险暴露和足够的准备金提取)等。
TRM框架下的董事会责任确定的关键在于更为细致、全面地统领商业银行运营的风险管理。不单包括对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监控与一些重要决策的制定,更在于设计一套完备的银行全面风险架构,在既定的风险管理目标下实时监督、严格控制,从空间、时间以及可量化的维度上掌握银行自身的风险状况。
本文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含义,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措施等方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商业银行;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问题;分析研究
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含义
商业银行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受到若干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经营取得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银行产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管理层在制定银行战略过程中一直贯穿于银行各项经营活动中,用来识别对银行经营活动可能产生影响的未来事件中的不确定因素,根据银行经营的目标,将经营风险控制在银行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的管理活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采取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的全面风险管理方式。
2商业银行风险的类型
2.1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在经营活动和交易过程中由于借款人或者交易对象违反合同的规定或者信用质量降低,而使债权人或者金融产品的持有者带来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是:信贷比较集中,中长期贷款比重大,资金的使用、投向和行业集中性强;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放慢,企业经营遇到了困难期,使商业银行经营和资产质量出现下滑的风险概率在增加,信用风险会逐步加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配比不合理,突出的表现是中长期贷款占定期存款的比例逐年增加,定期存款到期可能出现兑现的困难,银行的存款活期化与贷款的中长期化的矛盾比较明显,使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会出现潜在的风险。
2.2商业银行的市场经营风险
商业银行的市场风险来自于利率和汇率的波动给银行未来收益产生的不确定性。我国对利率和汇率管理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废除管制制度,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制度逐步形成,商业银行的经营自在不断的放开,如果市场利率和汇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的波动,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市场经营方面的风险。
2.3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依据国家《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论述,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管理系统、工作流程以及发生的外部事件而引起的各种风险统称为操作风险,也就是说操作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各个过程中。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比较多,主要有:商业银行违规操作;优质客户不断分流,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加剧;银行机构规避监管等都会加大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2.4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资金流动不足产生的风险,按照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分为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种类型的流动性风险。其表现形式有两种情况,一是商业银行缺少资金不能及时足额的满足储户的平常取款的需要;二是商业银行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按照预期调配在其他项目方面投放的资金,会造成银行暂时的支付困难和流动性风险,甚至于会造成商业银行出现极端的情况,而被清算破产。
3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措施
3.1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体系建设
商业银行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方面要有整体规划,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银行内部控制环境、银行内部风险分析、识别与评估、银行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传递与反馈、监督评价。商业银行应按照风险管控要素的要求和银行内部管理流程设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其具体路径的走向展开:建立健全银行内部风险管控的组织体系、内部风险管控的部门责任体系、银行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流程体系、银行内部控制的方法措施体系、银行内部控制的风险分析考核评价体系等。在具体的风险管控体系设计时,应该考虑管理的层级以及要始终保持与相关法规的协调一致,确保风险管控体系能够体现银行内部绩效考核、内部审计管理和外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协调统一性。
3.2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平台建设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平台可以划分为银行内部业务流程、银行内部管理流程和银行管理环节的控制风险点。在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必须关注银行内部的岗位责任制的要求来实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控体系平台建设。使其发挥能够根据风险管理预警信号提示管理者采取风险规避的具体实施。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及时调整管理策略,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平台也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流程,使其在风险管控过程中更加有效。在具体的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银行金融产品线进行设计,必须做到对银行的金融产品的品种全覆盖;内部控制操作体系完全独立;做到计量科学,预警灵敏。
3.3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责任体系建设
确定商业银行各部门责任,是确保风险管控质量的重要方面。它是风险管理信息传递和银行全面风险管控的具体内容。在设计中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与银行业务管理平行进行,管理的效率性、协调性、内部不相容职务的牵制性以及各种管理程式的定位性。根据各层级确定职责权限,设计不同层次的风险管理岗位,成立风险管理机构,领导银行风险管控工作。对各部门、各层次进行业务风险监测、登记、提出报告和进行分析考核。
3.4改善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环境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影响着风险管控工作的质量,改善银行内部控制环境,会提升风险管控工作的效率。首先创造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氛围,必须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认识。银行董事会需要将风险管控作为银行战略管理的重要工作来进行强化管理,提高银行内部各层级的风险管控的认知程度。银行内部的高级管理层,应该认真执行银行发展战略,必须将风险管控作为内部管理的重点来抓。不断创新管理方法,调动风险管控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使大家始终保持风险管控、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的思维状态。其次要加强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的相关工作,对表内信息例如:银行资本信息、利率风险、银行信用风险等应该按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披露。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银行资产评估体系,进一步提高银行的资产管理水平。而对于表外的相关信息需要建立统一的衡量和检查测试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陈胜文.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经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中国多家商业银行都推行了风险经理制,各银行在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设置了风险经理岗位、明确了风险经理的技术职务以及细化了风险经理的职责,为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风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风险经理制尚处于初期阶段,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风险经理的设置没有完全到位。尽管实行风险经理制的银行已经认识到设置风险经理的重要性,也颁布了一些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但在实行过程中,部分基层行对风险经理的职责认识不足,风险经理除了要履行风险经理的职责外,仍要承担其他的工作,如信贷审查、报表统计、具体的贷后管理工作等。每个支行配备的风险经理本来就十分有限,如果再承担其他的工作,风险管理的质量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风险经理所涉及的风险管理领域过于狭窄。大多数银行设置的风险经理仅仅是业务风险经理,只对部分业务的风险进行管理,如中国农业银行2004年颁布的《中国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经理管理办法(试行)》仅针对信贷风险,且重点放在贷后风险的管理上。事实上,除了信贷风险以外,银行面临的风险还很多,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等,风险经理应该承担起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
(三)风险经理缺乏约束权力。在风险监管过程中,风险经理对被监管对象要有一定的约束权力才能使监管行为得到有效的保障。现实中的风险经理只是专业技术岗位,而不是行政职务,只能对被监管对象起到提示作用,而不是强制作用。各银行只对风险经理的工作范围、职责进行细化,没有赋予风险经理任何权力。因此,监管对象对风险经理提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往往是不予理睬,更不可能加以积极的配合和实施,风险监管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四)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实行客户经理制度与风险经理制度的目的都是实现银行利益的最大化。但在实施过程中,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有时会出现一些矛盾。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当风险经理的监管行为与银行客户经理拓展市场存在一定矛盾时,客户经理没有认识到风险经理是在帮助其加强风险防范,认为风险经理是专门来查问题的,只从自身经营和短期利益的角度考虑,对风险经理的监管采取回避态度,风险经理的工作得不到客户经理的有效配合。另一方面,由于客户经理的基础工作不到位,致使风险经理从客户经理那里很难获取有关详细的信息,造成风险经理有时候做的工作比客户经理的还要细,有时风险经理发现的问题,客户经理都难以及时意识到。
(五)风险经理的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各商业银行配备的风险经理基本上是由原来银行的风险管理部付人员来承担,素质参差不齐,而全面风险管理涉及多种风险类型、多个风险主体、多种风险测度方法,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和职业化银行风险经理队伍方能担当起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重任。此外,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考核风险经理资格的认证体系。
二、商业银行培育风险经理队伍的对策及建议
培育商业银行风险经理队伍是商业银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需要,也是《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国商业银行有效化解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
(一)商业银行应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为风险经理制的运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的任何活动都蕴涵风险,风险管理的意识和理念必须贯彻到全员、全行,贯彻到业务拓展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文化既包括知识和行为层面,又包括制度和精神层面。知识文化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智力基础;行为文化是风险管理理念、员工精神面貌、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的动态体现;制度文化是风险管理文化的制度保障;精神文化是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这四个层面互相依赖、密不可分,贯穿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只有营造了浓厚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在全行倡导风险管理理念,银行风险经理才有用武之地。
(二)在银行分设业务风险经理和职能风险经理,确保风险管理战略的实现。在商业银行现有的风险管理部门设置职能风险经理,负责对各业务部门和分行的宏观和中观的风险监控管理,负责对全行的各种风险进行计量、控制和报告;在前台的业务部门和授信审查部门设置业务风险经理,前者主要负责控制操作风险,后者主要负责控制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这样既保证了风险的全面管理,又实现了银行业务从初始阶段就保持对风险的重视,从而确保了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
(三)协调好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之间的关系,实现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并重的目标。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都应从银行长远利益出发,遵循业务发展和防险管理并重的原则,树立通过风险管理促进发展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各自的岗位和工作环节中。具体来说,风险经理应从银行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出发,对相关客户和市场进行详尽的考察和分析,确定其风险等级,及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进措施,为客户经理开拓业务提出建设性意见;客户经理要及时向风险经理反馈客户的信息,为风险经理的风险评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只要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能有效协调与合作,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四)重视对风险经理的培养,尽快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经理认证体系。风险经理水平高低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商业银行对风险经理的培养可采取分层次进行。首先,将银行内部具备一定风险管理知识和经验的风险经理,派到西方商业银行直接学习风险管理的做法和实务操作或进人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高等院校进修,将他们培养成商业银行的一流风险经理。其次,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经理认证体系,凡是风险经理必须执证上岗,通过认证考试,可以增强其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技术知识,为以后的风险管理实践打下基础。此外,银行可以经常邀请国内外风险管理专家来讲座或进行现场指导,使这一部分风险经理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尽快承担起风险管理的重任。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我国作为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宏观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和国内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及其应用的滞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仍不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就中国银行业目前的风险管理水平而言,与国际大银行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是未来几年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起步相对较晚,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与问题。
1.过分追求业务指标,忽视风险管理。由于我国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较为缓慢,市场成熟度低,业务种类不够丰富,这使得众多商业银行不得不将利润的增长点更多地放在贷款业务上。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和企业对银行资金的旺盛需求使得银行信贷扩张。另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基层银行领导经营指导思想有偏差,重贷款客户的开发,轻贷款质量的管理,不严格执行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导致降低标准发放贷款,形成信贷风险。
2.尚未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对资产风险的重组、转化、清收、处置等事后管理上,而对风险资产的事前、事中的防范控制做得不够。
3.风险识别和管理手段落后,缺乏事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法上,注重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达到了对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全面监督和控制。而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重视定性分析,缺少必要的量化分析,导致在对风险识别、度量等方面不精确,对于早期风险的防范仍存在较大缺陷。
4.风险管理工具及技术方面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一方面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创新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与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增强,银行风险管理日趋复杂。然而,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远远落在了西方国家之后。国外很多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至今尚未在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5.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责任不明晰,风险管理执行力度较弱。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银行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的内部控制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长期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审贷分离不够严格,风险责任不明晰。
6.奖罚激励机制不完善,忽视风险管理要求。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导向的经营战略,追求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的增长,相应地基层机构对业务经营指标的考核存在重存贷款总量、轻质量效益的倾向,加上责任追究制度不落实,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及造成不良贷款的责任人,处罚不及时且偏于宽松,达不到惩罚的目的,导致约束制度虚化,形成风险。
7.风险管理人才基础比较薄弱,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缺乏,对市场风险识别、监测和控制的专业化能力有待提高。虽然有些商业银行外购了市场风险计量模型和监控系统,但由于缺乏有洞察力、判断力和掌握先进经营管理知识、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使得所引进的先进的市场风险计量模型和监控系统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同时,我国还没有形成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对策
按照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和要求,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关键要在银行内部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围绕风险管理的文化、体系、技术等方面也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吸收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要求不但重视对传统的信用风险的管理,而且要全面考虑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因素的管理,并逐步应用于信贷决策、资本配置、经营绩效考核等业务管理的全过程。银行不能一味追求资产规模扩张和短期赢利增加,而需要将各种风险价值计算在内,将当期收益扣除经计量的预期损失,据以推测各种收益率,促进长期持续赢利能力的增强。
2.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当前国内商业银行要建立符合自身战略定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由银行董事会及其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以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董事会作为全行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对风险管理的整体战略决策,对银行风险管理负有最终责任、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实行垂直领导,具体实施对本行风险的全面管理,推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3.提高风险计量水平,增强风险监测和防范能力。要重视计量方法的引入和使用。我国商业银行要紧跟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步伐,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计量方法。
4.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考核指标的制定要全面考虑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利于银行的长远经营目标,不能误导各级经营管理人员。
5.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引进或开发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积极引进或开发基于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是提高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