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0 19:43: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闻采编与制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为考察新闻采编与制作专科课程开设情况,本课题组通过互联网搜素、实地调研等途径,将江西省内普通高校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情况及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江西省开设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高校主要有:九江学院、新余学院、萍乡学院、景德镇学院、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城市学院、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南昌职业学院等。
关于课程模块:由于网上信息不全,加上具体课程门数太多,不作一一列举。这里列举新余学院、九江学院、萍乡学院、江西司法警官学院四所高校做一对比。新余学院的课程模块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平台(实验实训课程、集中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活动)。萍乡学院的课程模块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程,包括专业技能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选课)、专业课、公共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课程模块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14门)、系列讲座课程。以上四所高校中存在课程模块划分不清楚、相互交叉。如萍乡学院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存在重复。
关于专业方向:总体来看,开设细分方向的高校不多。在细分的专业方向中,新媒体方向为多数,如全媒体方向、网络媒体方向。景德镇学院的全媒体方向、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法制新闻方向、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媒体方向(2013年后不设方向)、江西工程职业学院的新闻采访方向和新闻编辑方向。其余学校,如九江学院、新余学院等不设方向。
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未能与职业能力培养挂钩。据报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媒体的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不成比例,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生在实际中供大于求。
(二)培养目标定位太高。现在专科学生高考分数偏低,在文字驾驭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比本科段专业学生弱。不少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参照了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应该定位在为县级及以下单位、部门、机构培养新闻采编类人才。
(三)对应具体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不够清晰。现有课程体系中,也提到了几大类别的就业方向,但在实际课程上,却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有些仅仅是一门课就代表一个专业方向,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动手能力不够。
(四)专科课程“本科化”。一是表现在课程名称上,与本科段的课程没有区别。二是课程教学内容本科化。同一门课程应针对专科生、本科生作不同要求,要分层教学。三是教材使用本科化。新闻传播类本科段教材将对完善,而专科段的教材建设较少,不少高校专科学生使用本科段的教材。
三、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改进路径
(一)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大三适量开设专业方向,每个方向设置一个课程模块,2-3门课程。报社、广播电视台、网站等媒体机构在实际采编工作中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不同,本科段是一个专业对应于一类媒体,比如新闻学对应于报社、广播电视新闻学对应于广播电视台等。而专科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却要对应于所有的媒体。专科学生基础原本较弱,在课程设置和实践练习上,不能适量侧重,更不具备竞争力。
(二)加大实践类课程设置,加大实习量的要求。改革现在执行的一个月实习的管理,设立小实习、大实习环节。探索并建立“248”实习制度,即大一实习2周、大二实习4周,大三集中实习8周。对不同阶段的实习有不同的要求,大一实习2周主要目的为认知媒体;大二实习4周主要目的为开始上手,跟着实习老师进行采访和写稿;大三实习8周主要以能独立完成采访和新闻稿件撰写为目的。
(三)调整能力培养结构和就业方向。笔者对比分析了地市级媒体招聘要求,呈现几个特点:一是多要求本科学历。二是非常重视实践实习经历,且有新闻作品者优先。三是没有严格专业要求,中文、新闻等相关专业都可以。对应媒体招聘条件,考虑到实际情况,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培养方案应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在就业层次上降低门槛。重点针对乡镇新闻采编,培养县级报社、电视台采编人员为主,兼顾市级行业刊物采编,特别优秀者,在取得本科学历后,可以力争进入地市级媒体从业。
2013年3月,央视《新闻联播》这档百姓所熟知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增加了一句“欢迎关注@ 央视新闻新浪微博”的台词,开创了广播电视新闻与“互联网+”有效整合的先河。随着互联网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为广播电视这一大众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更加复杂与激励的竞争环境之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广播电视新闻的“喉舌”作用,应该适应时展的新特点,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实现新闻采编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基于此,笔者针对“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及策略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发展新特点
1.1 对象平民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所面对的受众群体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有效调整新闻采编工作策略,使得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对象平民化。这主要是因为:在“互联网+”环境中,广播电视新闻所面对的受众不再拘泥于广播电台的听众、电视节目的观众之上,而是全体人民群众,公众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媒介的影响下,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搜索、浏览与查看反馈。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对象应该有效的打开局限,有机扩大对象范围,将普通民众等都作为采编的对象,在这些平民化的采编对象身上获取更多新闻信息。
以上海东方卫视为例,其在“互联网+”环境中推出了《东方大头条》这档新闻节目,其中对老百姓所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了高度的重视,最大限度的扩大了新闻采编的对象,集中凸显了“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对象平民化的特点[1]。
1.2 制作方式多样化
在传统广播电视发展模式下,?V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都是通过音频、图像、文字等传统方式实现的,在采编方式上同质化问题严重,“互联网+”背景下如果依旧延用这样固定化的采编方式,会使得受众产生视觉与听觉的疲劳感,进而使得广大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中,我们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效应用传统的采编方式,还应该整合动画、直播等新颖的新闻采编方法以吸引受众的眼球。
以凤凰卫视为例,其在发展过程中,充分结合了“互联网+”时代中百姓的诉求,于2004年6月就开设了手机电视台,将之前在广播电视中所播放的新闻节目经过制作与加工,有效地添加了在线直播、互动点评等模块,将新闻节目更加多元化的呈现给了受众[2]。这样新颖独到的新闻采编与制作方式,不仅使得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更加丰富与丰满,同时满足了新时期受众的需要。
1.3 传递方式多元化
在传统发展模式中,广播电视新闻信息主要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实现信息的传播,在新闻传递的渠道上是比较单一化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人民群众中逐渐普及化,这使得新闻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如新媒体有效的利用网络、电子计算机、智能手机App、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进行新闻信息的快速传递,同时开发出了与“互联网+”背景下受众价值需求更加契合的新闻传播渠道,这使得广大受众在查阅与浏览新闻信息的过程中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同时还可以利用手中的便携式媒介实现与新闻机构的时效性互动,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中新闻传递的新特点,我们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只有充分把握这些特点,才能全面满足新时期受众的需求[3]。
2 “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及策略
2.1 亲民化的采编策略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适应广播电视新闻平民化的新特点,使得广播电视新闻面向更加广泛的群众,这就要求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应用更加亲民化的策略,广泛的联系群众,与群众融为一体,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切身感受与体会他们的价值诉求,使得广播电视新闻能够更加真实的反应人民群众的疾苦与心声,在新闻采编的时候集中关注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最终为广大受众呈现出与生活实际相符合的新闻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采编的过程中讲一些老百姓听的懂的话,在与采访对象交流的过程中,让接受采访的人快速的感受到媒体人的亲切与热情,能够有效的消除采访对象的心理戒备与抵触情绪,快速走进他们的心中,使得采访成为一种情感的交流,最终保证制作出来的新闻节目受到百姓的喜爱。
2.2 多元化的采编方式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我们在开展新闻采编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适应时展的要求,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实现采编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有效的转变传统工作过程中形式单一、呆板的采编方式,使得新闻采编工作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要,获得最广泛受众群体的喜爱。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深入性的了解与认知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差异性与共同点,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二者相得益彰的地方,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通过不断的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采编工作能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积极学习新媒体新闻采编的技能,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技术等,并将这些新技术有效的应用到新闻采编工作中,进而在各类媒介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能够及时的获得丰富的新闻素材,从而满足新时期受众的需要。
2.3 采编设备现代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求新闻信息传递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新闻传递的速度更快、新闻传递过程中所承载的信息量更多、新闻传递的媒介更加丰富,这就要求广播电视单位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对新媒介设备的引进与应用,实现与新媒介之间的强强联合,通过与新媒体平台之间的共同有无,有效实现新闻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宽,使得受众能够更加及时的获取各类新闻信息。
众所周知,现阶段新闻信息的传播应该依托更加先进的技术,所以广播电视媒体应该更换陈旧落后的采编设备,保证新闻采编与制作传播的过程更具时效性。与此同时,新时期的观众更加青睐利用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的媒介获取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与新媒体、自媒体之间的合作,有效拓宽新闻信息的渠道,使得广播电视新闻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2.4 后期制作精细化
“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为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一环境中,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后期制作是最后一道防?,因为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往往比较精良,所以我们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必须守住这最后一道防线。基于此,我们在采集回来新闻素材之后,应该借助先进的设备对视频音频、图像文字进行精细化的加工,切实保证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网络编辑;教学模式;商业新闻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宣称互联网为“第四媒体”。随之,网络编辑作为新兴职业应运而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5年3月24日公示了第三批共10个新职业的名单,其中网络编辑员赫然在目,并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与此同时,网络编辑也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或课程。
纵观高职院校的网络编辑类课程不难发现,基本上都是以培养网络编辑的实际岗位能力为主线来设置,培养能在各种专业网站以及企业、报社、学校、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网站从事网络编辑和网络传播工作的专门人才。具体而言,就是让学生具备较强的网络及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信息采编、处理及整合能力、选题策划能力以及较强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与此相对应,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新闻采访与写作、互联网音视频编辑、互联网编辑实务、互联网推广等。
毫无疑问,高职院校开设的网络编辑类课程与所需岗位技能一一对应,具有完整而系统的课程体系。这与大多数“网络编辑”招聘信息中岗位描述的匹配度非常高,说明高职课程体系的设置强调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要求。
二、网络商业化内容采编的必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网络编辑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拘泥于传统信息领域,没有体现适应社会需要的目标,缺乏对岗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现实的情况是,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商业类网站,因为传统媒体网站编辑或大型门户网站的新闻编辑肯定对新闻专业要求较高,这些网站基本上只吸收普通高校的新闻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讲,高职院校网络编辑类课程就要与时俱进,汲取传统新闻学采编方法与技巧之精华,灵活应用到商业化的内容采编中。
由定义可知,网络编辑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网站的内容建设人员”。这里的“相关专业”就是指的具体的行业,确切地说,就是某一商业领域。下面,笔者通过对网络媒体发展史的简要梳理,来认识网络商业化内容采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自1994年进入互联网时代,国内许多新闻媒体也开始关注并介入网络。那一阶段,均是传统媒体“霸占”着网络舆论阵地,网站内容基本以对传统媒体已新闻的“二次传播”为主。随着四大门户网站的建立,由于受新闻采编权的限制,网站新闻“转载”风越发盛行,新闻来源仍然以传统媒体为主。与此同时,一些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自己新闻动态。这部分新闻,也成为了网络媒体的新闻来源之一。可以说,网络新闻即时性、地域性、广泛性和丰富性等特点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一如既往地传播时事社会类新闻外,互联网蕴藏的巨大新闻商机也日益突显并迅速释放,即所谓的商业新闻。笔者认为,商业新闻专门为某一行业提供信息服务,为该行业的商家服务,比如健康、旅游、家居、房地产、汽车、美容、百货、饮食、游戏、理财等。这一点,从网站的导航设置就可以看出。总之,商业新闻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提供此类商业新闻的主要网络媒体包括:传统媒体网站和四大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专业性行业网站,比如搜房网,提供房地产家居行业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在一些城市和地区,搜房网的影响力与广告收入甚至远超过当地的传统媒体。
众所周知,除传统媒体网站有财政支持外,网络媒体要维持生存,大部分靠广告收入。可以说,这些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行业,是永远不会退出市场的,只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商品、新行业涌现。所以,要获得广告收入,为消费者、商家、行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商业新闻的存在与传播价值可见一斑。与此同时,除了从事网络媒体的编辑外,许多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当然也需要网络编辑来进行商业信息的采编、维护与更新。
三、基于商业化内容采编的网络编辑高职教学模式初探
认识到了网络商业化内容采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笔者将结合自己的高职教学实践经验,以网络商业消息采编为例,运用高职教育的相关理论,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成果四个方面入手,探讨网络商业编辑的高职教学模式。
1.教学设计“工作化”
在高职教学中,“基于工作过程”的概念早已提出并被业内广泛应用。以项目导向为指导思想,“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其目的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形知识――经验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学科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
不得不承认,高职学生的一大特点是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对于偏理论性质的课程内容不太感兴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就要模拟网络编辑采编信息的实际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设计。例如网络商业消息采编的设计中,可以分块确定具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分阶段、分步骤完成,教学设计为:网络文字编辑概述、网络商业消息类新闻采编方法与技巧、实战网络商业消息类新闻采编、新闻视频制作之录音与音频处理、新闻视频制作之视频合成与后期制作等,根据网络编辑的实际工作流程来设计,同时将采编内容引导到商业领域,又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任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避免了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枯燥与乏味。
2.教学方法“情景化”
岗位市场需求促使高职院校网络编辑类课程要偏向于商业化内容采编,但这恰恰成为教学难点。学生们一直生活在校园里,除了少部分人参与社会实践或实习活动,大部分学生对社会各行各业不了解,甚至连很多品牌名字都没听说过,更不清楚商业活动的类型、流程、特点等,所以让学生进行具体行业商业信息采编的教学活动存在较大的难度。
面对这一情况,在高职教学中,除了我们常用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外,情景教学法在商业化内容采编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情景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要求,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例如网络商业消息采编的实施中,首先明确给学生说明,自己扮演的角色是某网站编辑,将对某客户的商业活动进行动态报道,包括文字和视频内容。然后给学生分发事先搜集的近期真实的商业活动信息材料,让学生对散乱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完成商业动态新闻写作。老师和学生一起,站在普通网友的角度,对其新闻稿进行点评并指导完善。接下来,让学生扮演主持人进行播报新闻的视频录制与配音工作。最后,根据各自的商业活动主题,通过网络搜集其他相关资料,完成商业动态新闻视频的制作。这样,让学生完全体验了网络编辑的角色与整个工作内容和流程,让学生在做中“玩”、在“玩”中学。
3.教学内容“商业化”
这一点正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根据前文的分析,商业化内容采编应成为高职网络编辑教学的重点内容。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常见商业活动的类型、流程及对其进行新闻传播的方式等。在进行案例分析和素材选择时,要紧密围绕这些商业活动进行。
目前来讲,主要的商业活动有:新店开业、仪式庆典、新品会、团购促销活动、明星签售、明星代言、年会等。对于网络商业消息类新闻而言,其写作形式非常灵活自由。在指导学生进行新闻写作与视频制作时,在传统新闻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要强调商业立场,能够有效地传递商业信息。
具体而言,第一,在标题制作中,要体现商业信息和事件要素,例如“德泰墙纸再显品牌风采 携环保新品亮相墙纸布艺展”标题中,“德泰墙纸”即为商业信息,“墙纸布艺展”即为事件要素;第二,在导语写作中,除了体现时间、地点、主体、事件等基本事实要素外,还可表现商业活动的亮点、目的和意义等,用以吸引网友或提升活动高度;第三,在主体内容安排上,可采用人物讲话、活动流程及内容、企业简介、背景资料、相关新闻、消费者感受、业内人士评价等内容,在表述上,多使用“某某称、说、表示、指出、强调、认为,在某某看来……”“据了解、据报道、据统计、据悉、XXX是、XXX创立于……”“首先、其次、随后、接着、然后、进一步、最后……”“XXX回顾、最新进展、据最新消息……”等新闻用语。这样,就用从新闻的专业角度有效地传递了商业活动信息;第四,对于网络商业动态新闻而言,对结尾没有严格的规范与要求,实际操作中,往往可有可无,事件说完就完。
4.教学成果“网络化”
既然在网络编辑的教学中,内容采编偏向于商业化,案例和素材也来自于实际的商业活动,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按要求完成项目后,可以将这些劳动成果上传到各大网络平台或者给学生建立的班级博客、班级微博、班级社区等。这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在完成一个真实的项目,而不是一次课堂作业,无形中的压力会让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次任务。这些作品公布到网络平台,不仅记录了学生的成长与收获,同时,通过获取网友的评论、意见或建议等反馈信息,让学生深刻体会成熟感,并认识自己的成长空间,甚至带来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一个一个作品的不断积累,就成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四、结语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大多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网络编辑这类实践性很强但又偏理论性质的课程而言,更应认真思考岗位市场需求。本文着眼时代大局,敏锐洞察到商业化内容采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初探基于商业化内容采编的网络编辑高职教学模式,具有时代和教学改革的双重意义。由于笔者经验有限,文中纯属个人观点,望与学者们一起深入探索网络编辑类课程的高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韩隽等.网络编辑[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08-01.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风格单一,创作队伍风气浮躁、人员急功近利,这类问题体现在制作风格方面,就表现为粗制滥造;电视编导对于电视新闻类节目缺乏宏观把握,对于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和风格不甚了解,而是喜欢闭门造车,使目前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在风格上都很难尽如人意。此外,从横向来看,一些电视台新闻节目缺乏创新,其基本形式和风格极为类似。例如,很多电视台所开办的“说新闻”栏目,按道理,“说新闻”栏目是一档能够非常自由和个性化的栏目,因为不同的主持人对新闻的解读不同,这类节目其实是有很大看点的。但是,很多地方电视台的“说新闻”节目却毫无特色,“说”不出自身的价值所在。
二、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对策
(1)拓宽新闻题材
有学者认为,电视新闻要走出“窄口化”的误区,将新闻视角从“小民生”转向“大民生”,拓展新闻报道的题材,即不仅关心百姓的个性生存状态,更要关心那些关乎百姓利益的更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问题。关注百姓话题并不意味着简单堆砌生活中的琐碎事物,也绝不是有闻必录或者单纯地还原事实。而是要求民生新闻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更加宏观的民生视角,既能够从国家大计中看到民生,也能够跳出个体民生的小圈子来看到国家大计。因此,对于电视新闻制作者而言,这就要求他们不仅学习和关注国家政策层面的东西,提高自身的政策解读能力,为电视新闻从“小民生”转向“大民生”做好准备。
(2)创新新闻内容
无论对于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而言,内容为王永不过时。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的竞争力主要源于优质的新闻产品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应。例如,凤凰卫视等电视频道,就是以优质的新闻产品才在业内声名鹊起的。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模式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消失,要与新媒体一争雄长,只能在内容方面大下功夫,为读者提供更加成熟和优质的新闻产品。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虽然对传统媒体的信息转载和广告收入等业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并未放开新媒体的采访权(部分国家级的大型新闻门户网站目前可少量申请记者证)。因此,新媒体仅仅还只是信息的传播者,而非信息的生产者。因此,新媒体想要获得优质的新闻产品,还是需要从根本上依靠传统媒体。例如,新媒体《今日头条》,其模式被称为“不生产新闻,只做新闻的搬运工”,其在2014年年底就因为未经许可搬运新闻而被追责。
(3)改变制作风格
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是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征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专业,使其具有从事新闻媒体、舆论宣传、出版发行、文化管理和教育科研等部门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主干课程:
1、核心课程数字资源检索与分析、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新闻采编、网络写作、网络音视频处理、网络信息编辑、网络宣传与策划等。
2、实习实训在校内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和网络信息编辑等实训。在互联网企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网站进行实习。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采编业务;影响分析
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新闻采编业务等媒体行业相关工作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新闻采编业务的从业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媒体融合,抓住媒体融合的机遇,迎合媒体行业迭代更新的趋势,积极转变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改进新闻采编业务,提高新闻媒体的节目关注度,在媒体融合中稳固传统媒体行业的价值和地位。
媒体融合的内涵和优点
1.媒体融合的基本内涵从宏观角度看,媒体融合是指一切媒体相关的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是从量变的碰撞到质变。它包含媒体媒介的形态融合、手段融合、功能融合、组织结构融合等,所有这些媒体媒介的融合总称为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是媒体行业技术成熟和媒体行业不断发展的标志,是现代化媒体介质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它通过不断融合新媒介、新技术来打造新型的融合媒介,完成媒体融合的终极目标。
2.媒体融合的特点和优势媒体融合主要是新型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内容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完成信息的传递、流通和实时共享,从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媒体副产品。媒体融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媒体融合具有兼容性。这种兼容性主要体现在它是两种及以上媒体媒介的融合,保证了信息的流通和传递。其次,媒体融合的内容具有集成性。媒体融合趋势下,以往各自为战的不同媒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充分缩减媒体内容,并利用碎片化的文字及音、视频的方式来呈现内容,提高了人们摄取信息的效率。最后,媒体融合具有渠道多样性。多样的渠道让信息创作者有了更多选择,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创作内容,也让信息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获取信息的方式。从基本内涵看,媒体融合的优势较为明显,能够最大程度地集中处理信息,优化信息传播方式和媒介功能,对传统媒体中的新闻采编业务影响深远。基于此,新闻采编业务从业人员应该积极掌握并利用不同媒体技术,扩大受众范围。
媒体融合对新闻采编业务的影响
新闻采编业务一直是传统媒体的主要业务模式,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发展模式。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这一体系的稳定性,媒体融合从业务主体、业务过程等方面对新闻采编形成一定冲击。
1.对新闻采编业务主体的影响新闻采编业务的主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被采访和报道的人。在以往的新闻采编业务中,其被采访报道的多为国家政策以及各行各业的领头人,它们代表着不同行业最前沿的风向。这种新闻一般较为严肃,内容也相对比较专业,因此受众较少。第二类是进行新闻采访的人,这类人往往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综合素养,其说话方式也较为严肃认真。新闻采编主体严肃认真的说话方式和新闻采编内容的专业性大大限制了新闻采编的受众范围,进而限制了新闻采编业务的发展。媒体融合的出现则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这种情况,使新闻采编主体的范围更加广泛,两种主体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普通人也可以完成新闻采编的任务,这大大降低了新闻采编业务的难度,提高了新闻采编的效率。
2.对新闻采编业务中信息采集的影响媒体融合对新闻采编业务中信息采集环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的传播渠道上。媒体融合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便利了内容制作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交流。媒体融合拓宽了新闻采编从业人员信息的来源渠道,使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到更多新闻线索,提高了新闻采编人员获取有效信息的概率,增加了信息采集的广度。但同时,信息量的剧增也加大了相关人员处理信息的工作量,加大了筛选有效信息的难度。真假难辨的信息,既提高了信息收集的成本,也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员前期的信息采集工作竹篮打水一场空。新闻采编人员要对信息筛选能力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信息灵敏度,有效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内容进行整合加工,为新闻采编业务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媒体融合对新闻采编业务流程的影响媒体融合是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吸引更多人才,为媒体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媒体融合带来的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媒介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这些新方式来获取信息,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被挤占。传统新闻采编的固定化制作流程、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媒体融合的要求,为此,新闻采编从业人员应积极调整采编意识及工作和思维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媒体融合下新闻采编业务的优化措施
1.根据新闻内容和方向决定新闻采编业务主体新闻采编业务主体的选择直接影响该新闻的内容氛围和受众主体。而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人人都可以参与新闻采编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使媒体上的信息内容更加纷杂,新闻采编从业人员应该根据新闻内容的主题来确定新闻采编业务的方向,再根据新闻采编业务的方向和媒体自身的特点确定新闻采编业务的主体。新闻采编业务的主体直接奠定了节目的基调。地方性县级媒体在选定新闻采编业务的主体时,首先应该将新闻采编业务的受众范围划定在本县,然后筛选本县不同行业的领头人作为新闻采编的主体,并邀请其周围的邻居、亲朋好友对他进行客观评价,最后综合并总结这些评价,将之作为基本素材,从中发现新闻采编业务主体的闪光点。其次,新闻采编业务从业人员也可以邀请人们加入采编大家庭,让本地民众参与到新闻采编业务的相关活动中,协助专业人员完成信息采集等工作。
2.创建独立的专业信息门户创建独立的专业信息门户是优化媒体融合下新闻采编业务的重要手段。信息采集是新闻采编业务的核心,也是新闻采编工作中最艰难的步骤。媒体融合让新闻采编业务人员能够自己搭建独立的专业信息门户,收集更广泛、更精准的信息。相应地,专业信息门户的建立也提高了新闻采编的专业程度和精准程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采集中信息筛选的难度。新闻采编业务的负责人还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组来完成新闻采编业务的相关流程。专门的信息门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媒体的知名度和专业度,也让新闻采编业务人员更容易从中挑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3.改进新闻采编业务的流程结合媒体融合的特点,完善新闻采编业务的流程是优化新闻采编业务最有效的手段,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新闻采编业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新闻采编相关工作。新闻采编人员之间还应该建立小组制度,新闻采编负责人可以将更多权力和责任下放给不同小组的组长,让组长负责各自小组的人员布置和工作流程优化。对部分没有较大问题的审核流程和信息收集流程可以进行一定的简化,让新闻报道具备更高的时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采编;立体平台
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是新闻传媒行业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同时也是传统新闻传媒体系的一次重要变革。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与传统电视广播系统具有较大区别,主要区别包括系统框架、工作流程、平台兼容性、人机交互性等,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已经成为新闻媒体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根据相关研究,2014年,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超过35%,移动业务普及率超过93%,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网络新闻用户超过5.03亿。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可以很好地适应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提高了信息获取的自主性,面对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传统新闻媒体行业必须实现网络媒介融合,而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恰好可以满足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需求。
1平台系统构架设计
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建立在传统传媒体系的基础上,一方面需要满足传媒行业处理、传输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满足用户获取、掌握信息的需求。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的模型可以分为四层结构,包括信息采集处理体系、信息管理体系、信息传输网络体系以及客户端,以上四层结构具有一定传递性,按照信息流进行构建,可以满足传媒行业与客户的使用需求,其中采集处理体系是平台的基础,由传统传媒行业改进而来。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的构架图如图2所示。
1.1信息采集处理体系
信息采集处理体系可以将所有的新闻信息进行汇总,之后将新闻信息交付下一环节,新闻信息处理直接在线进行,提高了信息处理传输效率,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调阅信息、管理信息。信息采集处理体系的采集依靠分散的服务端,一线记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访问服务端,并将新闻信息进行汇总,信息采集处理体系融合了多种新闻信息加工工具,保证了信息处理的效率,管理人员可以在线管理信息,多不合格信息进行操作,除此之外,信息采集处理体系具有DRM信息加密模块,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
1.2信息管理体系
信息管理体系包括了接口服务、用户认证、广告服务、音频管理服务、视频管理服务、图片管理服务、门户服务、信息播出、转码服务模块等,这些模块具有一定功能性,是对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的扩展。接口服务模块是对输入输出信息的管理与运营,用户认证模块可以进行客户数据管理,音频、视频、图片数据模块将提高了平台资源的使用率,信息播出是对新闻合法性的保证,门户服务模块可以为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进行推广,广告服务模块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资源的主要来源。
1.3信息传输网络体系
信息传输网络体系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信息模块以及网络分布节点,信息传输网络体系本身属于分布式网络,可以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同时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安全性。用户可以通过最短的物理链获取信息,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传统的集中式网络容易出现访问超载的现象,而信息传输网络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缺陷,有效降低了网络体系的压力。
1.4客户端
客户端一般具有较好的人机交互性,个性化的界面可以提升客户的体验感受。目前,我国的移动客户端已经比较普及,包括电脑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这些客户端具有传统客户端难以比较的优势,一方面移动客户端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用户可以选择性地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客户端的推送服务提高了信息流通效率,对我国新闻传媒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平台业务流程
与传统电视广播网络难相比,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的业务流程更加明确,有利于传媒行业的标准化发展。传统电视广播网络的信息采集、信息制作、信息传播等环节比较复杂,且业务流程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导致信息加工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新闻的时效性。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可以实现信息快速处理,目前,我国现有的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的工作周期一般为30分钟以内,从信息录入到客户端推送的时间少于30分钟。本文将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的业务区分为4个环节,包括内容制作、运营、分发传输、终端呈现等,且各个环节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
3平台的各模块功能设计
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必须满足客户对信息的需求,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可以采集多方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处理形成完整的信息数据链,最后利用互联网将这些信息到移动终端。新媒体技术采编播立体平台必须兼容多种格式的数据,同时注重信息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支持信息订阅、自动推送服务。移动终端模块覆盖了PC、手机等,内容制作模块主要包括四个功能,分别是内容聚合、内容加工、内容推送、内容管理等;内容模块的功能主要包括图文业务、视频业务、交互业务、信息交互、信息管理等;内容传输网络可以支持CDN、P2P、广播推送等,同时结合了SP/CP双模式。
作者:刘项 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媒介传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083-2
电视新闻是电视传媒业的重头戏,是电视台的标志性节目,新时期电视媒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电视新闻的强大支持。新闻采编影响着电视新闻的播放形式和播放质量,为适应新时期的改革步伐,电视新闻采编也应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高质量高水准的采编服务媒体公信力的提升。
一、新时期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媒介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媒介竞争与融合成为发展的趋势。数字化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各国政府制定的媒体管理制度是媒介生态环境改变的主要动因。一方面,新媒体在媒介竞争中具有超越传统媒体的优势,例如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因而竞争成为必然。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通信技术的发展,政府对媒体兼并与融合的趋势持鼓励态度。传统媒体本身也需要借助新的媒介优势实现创新。因此,伴随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也需要向纵深化发展,这不仅是提升电视媒体竞争力,提高新闻栏目收视率的需要,更是为受众提供精彩新闻节目的需要。
二、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发展的方向
在媒介竞争与融合的生态环境中,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应着力发展深度采编,增强媒体公信力,借势媒介融合,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展现特有的媒体风貌,塑造栏目竞争优势。
第一,发展深度采编。通常情况下,媒介融合时代新闻采编的时效性占据重要位置,独家报道、抢先报道都与采编时效有着紧密的关联。但新闻采编与播放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时间跨度,特别对传统电视媒体来说,有其特定的新闻播报时间设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议程设置在切入点、价值观、舆论导向方面都有区别,所以为克服介入时间的问题,电视新闻必须实现深度采编,用特有的报道深度、新颖的新闻视角吸引受众目光。而且从受众的新闻观看与阅读习惯来看,当某一新闻事件发生后,受众一般会关注最先信息的媒体,如门户网站实时更新的新闻信息,有的网站还具备用户提示功能,以便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动态。随后用户就会进入多种媒体同时关注与比对的阶段,其目的是挖掘更加深入、更有新意的报道内容。电视新闻具有深度报道优势,所以新闻采编也必须服务于深度报道,进行深度采编。例如,北方地区遭受暴雨袭击作为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各大媒体都希望在第一时间介入。网络新闻、手机新闻更是保持实时更新。但对于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必须依赖于深度采编,而深度采编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电视新闻通过深入采访受灾地区,了解受灾原因,分析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内涝灾害预防、应急指挥等方面的能力,能够给予观众深刻的反思,并促使观众参与到相互救助中来,奉献一份爱心。这种深度采编不仅能够克服介入时间的问题,更易于实现新闻影响力,提高收视率;
第二,提升媒体公信力。新时期弘扬的时代精神、时代风貌需要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媒体是政治思想传播的重要渠道。媒体公信力越强,越有助于发挥广泛的舆论引导作用。由于信息加工技术的发展,法律法规针对虚假新闻的制裁力度不够,媒体片面追求收视率、点击率,媒体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媒体公信力出现流失的危机,受众往往会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质疑,或是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量被弱化。因此,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必须重视重塑媒体公信力,用具备公信力的高质量新闻节目赢得受众的认可,并以此作为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电视新闻采编承担起把关者、策划者、评论者的多重角色。首先,电视新闻采编应立足先进政治思想、文化思想传播和引导的视角筛选新闻信息,采编人员要具备高度的信息分析和辨别能力,精选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实地采访,有效保证新闻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其次,电视新闻采编应策划精彩而又具备强大舆论引导力的新闻内容,从栏目的定位、包装,到新闻节目方案的制定,编辑人员既要融合多种新闻播报形式,体现电视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又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以多种方式促成媒体和观众的互动,提高节目收视率。最后,电视新闻内容的评论是舆论引导的点睛之笔,并能带给观众深刻的反思,编辑人员要使用精准、锋利的语言直击问题根本,把握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借势媒介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虽然属于不同的媒体形式,其新闻传播亦各具优势和特点,但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传统媒体也不可能绝对脱离新媒体而存在,如电视新闻中应用短信互动平台了解观众意见。同样在新闻采编环节,电视新闻也应借势媒介融合。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表现出的特点代表着一定的受众需求,一些流行的词语、话题、观点等也能为电视新闻采编提供重要参考,丰富电视新闻采编的源泉。而且受众自身也不可能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隔绝,所以电视新闻采编过程中可结合新媒体传递的信息,搜集与之相关联的新闻素材,并在电视新闻主题、画面等包装上体现新亮点,加之深度采编和舆论引导的支持,电视新闻将迅速构建起立足时代前沿的采编特色。
三、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发展的保障条件
为更好地践行服务受众的使命,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电视台新闻栏目组应组建高素质的采编团队,聘请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思维敏捷、善于甄别信息、生动策划和深刻评论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团队中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需求调研、新闻采集、分析、传输、制作等工作进行系统化整合,明确分工,加强合作,提高新闻采编效率,创造精品新闻。
四、结论
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给电视新闻采编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采编工作只有立足时代前沿,充分关注受众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开拓崭新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凯明,丘苑新.创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之思考[J].新闻知识,2010(5).
[2]黄成,花凯.试论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影响[J].电视研究,2010(3).